喜迎二十大 · 宣传报道汇编

发布时间:2022-10-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喜迎二十大 · 宣传报道汇编

特刊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金黄的谷穗迎风含笑,娇艳的大红袍椒香四溢,挺立的大棚瓜果满仓……青羊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平顺,地处太行山南部,这里山清水美,气候独特,生机勃勃,未来可期。平顺的山,壮美;平顺的水,灵动。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十年来,平顺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弘扬劳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着力推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事业、生态改善等重点领域全面突破,全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满满的幸福感写在干部群众的脸上。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平顺县按照“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要求,紧紧围绕夯实“三大基础”,推进“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了交通、水利、城建三大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群众出行更便捷、用水更放心、生活更舒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农业产业释放新动能、工业产业实现新突破、文旅产业展现新气象、四大园区开创新局面,平顺建设展现出新气象、取得新成... [收起]
[展开]
喜迎二十大 · 宣传报道汇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特刊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金黄的谷穗迎风含笑,娇艳的大红袍椒香四溢,挺

立的大棚瓜果满仓……青羊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

时刻,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平顺,地处太行山南部,这里山清水美,气候独特,

生机勃勃,未来可期。平顺的山,壮美;平顺的水,灵动。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十年来,平顺县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

各项部署要求,弘扬劳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着力推动

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事业、生

态改善等重点领域全面突破,全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

持续向好,满满的幸福感写在干部群众的脸上。

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平顺县按照“建设现代化太

行山水名城”的要求,紧紧围绕夯实“三大基础”,推进

“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了交通、水利、城建三

大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群众出行更便捷、用水更放心、生

活更舒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夯

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农业产业释放新动能、工业产业实

现新突破、文旅产业展现新气象、四大园区开创新局面,

平顺建设展现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

感、获得感更加充盈。

十年来,平顺县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第一支撑”,建立“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专员、一线

办公、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紧盯项目前

期跟踪对接、中期开工建设、后期投产运营等关键环节,

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全心投入、全程服务,推动签约项

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在全方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十年来,平顺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推进乡村

振兴蹄疾步稳。完善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

扶机制,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包联监测户和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公益岗”就业帮扶等政策,深入推进“5+1 重点任

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

作,加强光伏电站、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管理,实施

“乡村振兴百名新农人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日”,

切实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认可度。

十年来,平顺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营造出浓厚的

干事创业氛围。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村村联建、导师帮带制等课题,重点

建设乡村视频网络系统,实现了乡村与县直部门、乡镇

政府的互联互通,让群众直通乡村干部、乡镇政府、县直

部门,实现足不出村、办事不愁。依托阿里巴巴开发“平

顺钉”乡村治理软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有事找组织、应急管理六大模块为主体,全面

推进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十年来,平顺县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埋头

苦干、锐意创新,经济发展成果丰硕,教育质量逐年攀

升,健康平顺成效显著,生态建设享誉三晋,社会保障全

面加强,稳岗就业成效明显,文化事业繁荣兴盛。202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9.2 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423元和9972元。

风正帆悬正可期,勇立潮头唱大风。平顺,重任在

肩,笃行不怠,将围绕建设“太行山城、美好平顺”的目

标,为我市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贡献平顺力量。

弘扬劳模 精 神

凝聚奋进 力 量

三大基础强支撑

四大发展增动能

擘画乡村振兴图

奔向幸福好生活

T2-3 版

T4 版

导 读

平顺县: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五

文/通讯员 管保丽 杨柳青

图/本报记者 张国平 徐 翔

通讯员 王 超

第52页

“三大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感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T2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T3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三大基础强支撑 四大发展增动能

“心心念念了一辈子,‘八道水’来了!”龙溪镇底河村的杨改则

走进厨房,只听见“哗哗”的水流声很快灌满了水壶。

自来水管网铺进了底河村,吃了一辈子旱井水的杨改则放下

扁担,喝上了自来水。平顺县原来饮用旱井水的 22 个村全部用上

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 5 个乡镇 4.8 万人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问

题。

今年,平顺“大水网”工程持续推动八道水提水工程沿线农村

产业发展饮用水扩面增效,强力推进西部台地工农业水源置换工

程,不断巩固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更让杨改则高兴的是,不仅是喝上了“八道水”,还有路的变

化。

从杨改则所住的易地搬迁小区出来,就驶上了新修的太行一

号旅游公路。旅游公路泛着黑色油光,缓缓伸向山峦叠嶂的深

处。太行风光旖旎延伸,一山一景,山转景移,美不胜收。

十年来,平顺县持续在交通建设上发力。突破封闭型地理环

境限制,国道 341 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通到了乡亲们家门

口,漳河南岸旅游公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高至黎城段列入了

全省交通 2022 年项目计划,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1369 公里,

路网密度达到 90.7 公里/100 平方公里,内通外联的现代交通体系

日趋完善。

2022年,平顺积极完善旅游路,全面提标乡村路,在建好“大交

通”上再加速。

画好一张图,“塑”好一座城。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平顺对

县城风貌进行全面规划。

劳模大道成为西沟纳入县城副中心城市一体建设的纽带,南

有西沟劳模文化园,北有太行电商小镇,张井村至中五井村集中供

热管网工程建成投用,水、暖、管、网等建设完善提升。

“接送孩子上下学没有那么挤了,拓宽文卫路真是办了件大实

事儿。”文卫路(状元路-电力小区)拓宽改造工程项目是平顺为民

承诺十件实事之一,也是高标准建设县城的重要一环。

群众满意的笑脸、不住的称赞,就是平顺交出的成绩单。

去年,平顺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农村危

房改造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也

一件接一件地落到了实处。

今年,平顺围绕补短板、塑风貌、提品质,以城南西沟县域副中

心和城北太行电商小镇为切入点,推动县城“南进北拓”,并启动县

城南河道滨水绿地景观建设,启动文博馆、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加

速实施城市书吧、乡村文化记忆馆等文化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品

位,让小城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之乡平顺县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习近平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劳模

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三大基础”,推

进“四大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培育壮大产业,补强

民生弱项,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了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强音。

完成了国道 341 线平顺境内公路建设年度任

务,推进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顺段)工程,畅通了

24个较大自然村的进村路。

推动黎城经平顺至陵川(夺火)高速公路和 325

省道县城过境段改线列入了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和

《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

施意见》,漳河南岸旅游公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

高至黎城段列入了全省交通2022年项目计划。

投资1.7亿元的八道水提水工程主线完工,总长

42公里、年供水量300余万方,增强了5个乡镇4.8万

余人的饮水保障能力,全县吃旱井水的最后 20 个行

政村也接通了自来水。

文卫路一中段拓宽改造、一中桥至人行桥步道

改造、山南底雨污分流工程顺利完工,劳模大道规划

提标,滨河花园人行天桥建设完成,旅游集散中心停

车场即将免费开放,5G 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城市

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

首届大红袍花椒文化节和首届潞党参文化节擦

亮叫响“特”字号品牌,潞党参、花椒、马铃薯、旱地蔬

菜“四大品牌”火热畅销。

成功引进世界 500 强中国电建集团建设风、光、

蓄一体化项目,引进阿里巴巴标注基地、大国匠皮业

等企业建成投产……服装、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四

大工业”板块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首届民宿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民宿提

档升级,5A 级景区创建全面起步,西沟劳模文化园

规划全速推进,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四

大业态”让群众“旅游碗”端得更稳。

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营商

环境进一步创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生态文

化旅游示范区、市级新型工业园、西沟劳模文化园县

域“四大园区”活力迸发。

全县 70 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让 1.22 万

人实现“安居梦”。

城乡公交开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致富增收打

通了“快车道”。

村村通了互联网,户户吃上“放心水”,人人医疗

有保障,教育资助全覆盖,人民群众的钱包鼓了、家

底厚了、精气神更足了。

夯实基础,推进发展,十年间,平顺县强基础、保

民生,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在奋力走好新的赶考

之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平顺县统筹协调强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年来,

平顺县集中攻坚破难题,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年来,

平顺县携手并进奔小康,民生福祉不断厚植

年来,

基层治理知识擂台赛。

大红袍花椒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

电商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万亩党参种植基地。

龙镇村农旅农合示范园。

虹霓大峡谷带动乡村游。

振东制药药茶自动化生产车间。

建起彩虹桥,城市添新景。

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提能力转作风,

为平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十年来,平顺县坚持强基固本,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

理、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等政策措施,推行党建引领“强乡赋能”改

革,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发展推动力、群众组织力不断增强。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平顺县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

创业导向更加鲜明,突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紧紧围绕“五个好”目

标,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换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的

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有效增强。

“新当选的‘两委’班子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认可,干事创业的积极

性非常高,真的是换出了精气神、换出了新气象。”连任北社乡北社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曹爱青说。

抓基层,建强乡村干部队伍。平顺县抓住建强基层治理骨干

队伍这个关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两委”主干管

理激励八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乡镇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

施》,实施驻村干部“三大行动”,从实培育、从细关爱、从严管理,增

强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在党员管理上,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积分争

星管理模式,将在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建立正向赋分、反向扣分

等评分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党员活力。在积聚人才上,实施“乡

村振兴百名新农人计划”,从在外成功人士、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

等人员中,遴选 150 名乡村振兴新农人。在干部培训上,构建“1+

3+N”教育培训网络,通过部门授课、实地考察、送学下乡等方式,

举办培训119期,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

抓人才,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创新人才管理、评价、流动、使用

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优

秀人才在平顺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同时,持续强化人才服务

保障,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构建人才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看

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

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平顺、扎根平顺、建功平顺。

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重大任务,平顺县万余名党员冲

锋在前、担当奉献,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同时,深入推进

抓党建促产业振兴,在重点企业和项目建立党建专班,以开展基层

党建擂台赛为抓手,激励各地比学赶超、真抓实干,强化党组织在

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

面过硬。

“四大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点

“在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转型发

展,是平顺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十三五”期间,平顺大地一派丰收,一片片药田

绿意盎然,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一个

个农家乐让乡亲们脸上绽满笑容……村庄充满活力,

村民因产而富。

进入“十四五”,抓发展谋转型,平顺再蹚新路。

围绕一二三产和园区建设,确定了提档做强农业“四

大品牌”,提振做大工业“四大板块”,提速做优文旅

“四大业态”,提质做好县域“四大园区”的工作思路,

融合转型驱动发展强劲动力。

大红袍花椒、潞党参是平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

牌。

去年,青羊镇等潞党参基地入选全国首批“三品

一标”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顺利通过

国家中期绩效评估,尤其是在首届大红袍花椒文化节

和首届潞党参文化节成功举办之后,“平顺特产”更加

深入人心。

今年,平顺通过打造大红袍花椒产业标准化种植

核心示范区,建设花椒标准化种植园、花椒采摘体验

园、农产品集配中心,特色化发展大红袍花椒。同时,

依托创建平顺县道地中药材农业科技园,集约化发展

中药材。

品牌叫响,还要靠“触网”发展。新建的太行电商

小镇打通了电商供应链,聚集一大批电商企业,壮大

了农特产的上行渠道,“95后”电商女孩王亚妮让山货

出山,君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擦亮“药茶”品牌。借助

电商,平顺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入驻太行

电商小镇,平顺正努力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电商产

业高地。全市最大的蔬菜冷链仓储基地建成投产,9

个潞党参种植基地让群众增产又增收。

农业优势得益于平顺的生态优势,而生态优势又

推动了平顺旅游冲向新高地。

今年 1 月 19 日,平顺县岳家寨悬崖居、东坪民宿

等多家民宿获评山西首届“最美太行人家”称号,平顺

县也成为入选“最美太行人家”最多的县区。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旅游

资源,平顺全力打造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提档升级星级景区,高端打造乡村民宿,加速构

建智慧旅游。

布阿佳半山窑洞、东坪山居建成运营,成功举办

首届民宿发展大会,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

“四大业态”不断提速。

截至2021 年底,全县创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

范村 3 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11 个,市级乡村旅游

扶贫示范村 33 个,带动 4.6 万余人增收致富,被评为

全省首批“文旅建设先进县”。

平顺旅游产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大旅游格局全面构建。

经济发展,要靠高质量的项目带动。

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电建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光

伏、装备制造产业园三大项目正式签约,阿里巴巴(太

行)数字示范基地正式落户,耐斯特箱包生产车间落

地投产、大国匠皮业快速建成、“太行灵泉”山泉水项

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聚焦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发展力

量。目前,平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生

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市级新型工业园、西沟劳模文

化园“四大园区”,积极培育服装加工业,聚力发展

制药业,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不

断延伸下游产品,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

打造绿色低碳花园城

几十年来,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平顺人矢

志不移,造林绿化,一座山,一条沟,数座山,数条

沟……一个又一个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高山远山

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花、阳坡

花椒连成片”的喜人景象。

在生态保护上,平顺县成立专业消防队伍、森

林公安派出所,通过建立和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目标责任制》,确保了森林防火和森林生态资

源管护工作的常态化、法治化、规范化。

十年来,平顺县大力实施生态振兴计划,深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统

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系统

碳汇能力等方面的务实举措和进展成效。

去年,平顺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3.37,同比下降 11.08%,在全省 117 个县区中排名

第一。

平顺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做好大

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工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

治污、依法治污,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四大调整”,持续推进落

实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大举措”,坚

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工业企业达

标排放改造,深入推进清洁取暖,压实道路扬尘

防治主体责任,努力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

续改善。

过去十年,平顺县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荣获

“全省国土绿化重点县”。国控出境王家庄断面水

质稳定达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为100%。

2021 年,平顺县获得生态环境部颁发的“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平顺县开启了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正来制药潞党参口服液包装车间。

新型工业园区,优化经济结构。

【平顺篇】

党员先锋岗,服务零距离。

野生连翘基地。

太行天路。

西沟劳模文化园打造“乡村振兴+红色旅游+

干部培训”新模式。

引来“八道水”,惠及众乡亲。

第53页

“三大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感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T2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T3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三大基础强支撑 四大发展增动能

“心心念念了一辈子,‘八道水’来了!”龙溪镇底河村的杨改则

走进厨房,只听见“哗哗”的水流声很快灌满了水壶。

自来水管网铺进了底河村,吃了一辈子旱井水的杨改则放下

扁担,喝上了自来水。平顺县原来饮用旱井水的 22 个村全部用上

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 5 个乡镇 4.8 万人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问

题。

今年,平顺“大水网”工程持续推动八道水提水工程沿线农村

产业发展饮用水扩面增效,强力推进西部台地工农业水源置换工

程,不断巩固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更让杨改则高兴的是,不仅是喝上了“八道水”,还有路的变

化。

从杨改则所住的易地搬迁小区出来,就驶上了新修的太行一

号旅游公路。旅游公路泛着黑色油光,缓缓伸向山峦叠嶂的深

处。太行风光旖旎延伸,一山一景,山转景移,美不胜收。

十年来,平顺县持续在交通建设上发力。突破封闭型地理环

境限制,国道 341 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通到了乡亲们家门

口,漳河南岸旅游公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高至黎城段列入了

全省交通 2022 年项目计划,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1369 公里,

路网密度达到 90.7 公里/100 平方公里,内通外联的现代交通体系

日趋完善。

2022年,平顺积极完善旅游路,全面提标乡村路,在建好“大交

通”上再加速。

画好一张图,“塑”好一座城。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平顺对

县城风貌进行全面规划。

劳模大道成为西沟纳入县城副中心城市一体建设的纽带,南

有西沟劳模文化园,北有太行电商小镇,张井村至中五井村集中供

热管网工程建成投用,水、暖、管、网等建设完善提升。

“接送孩子上下学没有那么挤了,拓宽文卫路真是办了件大实

事儿。”文卫路(状元路-电力小区)拓宽改造工程项目是平顺为民

承诺十件实事之一,也是高标准建设县城的重要一环。

群众满意的笑脸、不住的称赞,就是平顺交出的成绩单。

去年,平顺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农村危

房改造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也

一件接一件地落到了实处。

今年,平顺围绕补短板、塑风貌、提品质,以城南西沟县域副中

心和城北太行电商小镇为切入点,推动县城“南进北拓”,并启动县

城南河道滨水绿地景观建设,启动文博馆、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加

速实施城市书吧、乡村文化记忆馆等文化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品

位,让小城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之乡平顺县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习近平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劳模

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三大基础”,推

进“四大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培育壮大产业,补强

民生弱项,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了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强音。

完成了国道 341 线平顺境内公路建设年度任

务,推进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顺段)工程,畅通了

24个较大自然村的进村路。

推动黎城经平顺至陵川(夺火)高速公路和 325

省道县城过境段改线列入了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和

《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

施意见》,漳河南岸旅游公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

高至黎城段列入了全省交通2022年项目计划。

投资1.7亿元的八道水提水工程主线完工,总长

42公里、年供水量300余万方,增强了5个乡镇4.8万

余人的饮水保障能力,全县吃旱井水的最后 20 个行

政村也接通了自来水。

文卫路一中段拓宽改造、一中桥至人行桥步道

改造、山南底雨污分流工程顺利完工,劳模大道规划

提标,滨河花园人行天桥建设完成,旅游集散中心停

车场即将免费开放,5G 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城市

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

首届大红袍花椒文化节和首届潞党参文化节擦

亮叫响“特”字号品牌,潞党参、花椒、马铃薯、旱地蔬

菜“四大品牌”火热畅销。

成功引进世界 500 强中国电建集团建设风、光、

蓄一体化项目,引进阿里巴巴标注基地、大国匠皮业

等企业建成投产……服装、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四

大工业”板块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首届民宿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民宿提

档升级,5A 级景区创建全面起步,西沟劳模文化园

规划全速推进,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四

大业态”让群众“旅游碗”端得更稳。

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营商

环境进一步创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生态文

化旅游示范区、市级新型工业园、西沟劳模文化园县

域“四大园区”活力迸发。

全县 70 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让 1.22 万

人实现“安居梦”。

城乡公交开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致富增收打

通了“快车道”。

村村通了互联网,户户吃上“放心水”,人人医疗

有保障,教育资助全覆盖,人民群众的钱包鼓了、家

底厚了、精气神更足了。

夯实基础,推进发展,十年间,平顺县强基础、保

民生,抓项目、谋发展、促转型,在奋力走好新的赶考

之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平顺县统筹协调强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年来,

平顺县集中攻坚破难题,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年来,

平顺县携手并进奔小康,民生福祉不断厚植

年来,

基层治理知识擂台赛。

大红袍花椒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

电商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万亩党参种植基地。

龙镇村农旅农合示范园。

虹霓大峡谷带动乡村游。

振东制药药茶自动化生产车间。

建起彩虹桥,城市添新景。

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提能力转作风,

为平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十年来,平顺县坚持强基固本,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

理、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等政策措施,推行党建引领“强乡赋能”改

革,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发展推动力、群众组织力不断增强。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平顺县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

创业导向更加鲜明,突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紧紧围绕“五个好”目

标,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换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的

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有效增强。

“新当选的‘两委’班子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认可,干事创业的积极

性非常高,真的是换出了精气神、换出了新气象。”连任北社乡北社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曹爱青说。

抓基层,建强乡村干部队伍。平顺县抓住建强基层治理骨干

队伍这个关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两委”主干管

理激励八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乡镇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

施》,实施驻村干部“三大行动”,从实培育、从细关爱、从严管理,增

强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在党员管理上,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积分争

星管理模式,将在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建立正向赋分、反向扣分

等评分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党员活力。在积聚人才上,实施“乡

村振兴百名新农人计划”,从在外成功人士、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

等人员中,遴选 150 名乡村振兴新农人。在干部培训上,构建“1+

3+N”教育培训网络,通过部门授课、实地考察、送学下乡等方式,

举办培训119期,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

抓人才,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创新人才管理、评价、流动、使用

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优

秀人才在平顺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同时,持续强化人才服务

保障,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构建人才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看

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

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平顺、扎根平顺、建功平顺。

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重大任务,平顺县万余名党员冲

锋在前、担当奉献,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同时,深入推进

抓党建促产业振兴,在重点企业和项目建立党建专班,以开展基层

党建擂台赛为抓手,激励各地比学赶超、真抓实干,强化党组织在

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

面过硬。

“四大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点

“在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转型发

展,是平顺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十三五”期间,平顺大地一派丰收,一片片药田

绿意盎然,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一个

个农家乐让乡亲们脸上绽满笑容……村庄充满活力,

村民因产而富。

进入“十四五”,抓发展谋转型,平顺再蹚新路。

围绕一二三产和园区建设,确定了提档做强农业“四

大品牌”,提振做大工业“四大板块”,提速做优文旅

“四大业态”,提质做好县域“四大园区”的工作思路,

融合转型驱动发展强劲动力。

大红袍花椒、潞党参是平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

牌。

去年,青羊镇等潞党参基地入选全国首批“三品

一标”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顺利通过

国家中期绩效评估,尤其是在首届大红袍花椒文化节

和首届潞党参文化节成功举办之后,“平顺特产”更加

深入人心。

今年,平顺通过打造大红袍花椒产业标准化种植

核心示范区,建设花椒标准化种植园、花椒采摘体验

园、农产品集配中心,特色化发展大红袍花椒。同时,

依托创建平顺县道地中药材农业科技园,集约化发展

中药材。

品牌叫响,还要靠“触网”发展。新建的太行电商

小镇打通了电商供应链,聚集一大批电商企业,壮大

了农特产的上行渠道,“95后”电商女孩王亚妮让山货

出山,君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擦亮“药茶”品牌。借助

电商,平顺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入驻太行

电商小镇,平顺正努力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电商产

业高地。全市最大的蔬菜冷链仓储基地建成投产,9

个潞党参种植基地让群众增产又增收。

农业优势得益于平顺的生态优势,而生态优势又

推动了平顺旅游冲向新高地。

今年 1 月 19 日,平顺县岳家寨悬崖居、东坪民宿

等多家民宿获评山西首届“最美太行人家”称号,平顺

县也成为入选“最美太行人家”最多的县区。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旅游

资源,平顺全力打造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提档升级星级景区,高端打造乡村民宿,加速构

建智慧旅游。

布阿佳半山窑洞、东坪山居建成运营,成功举办

首届民宿发展大会,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

“四大业态”不断提速。

截至2021 年底,全县创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

范村 3 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11 个,市级乡村旅游

扶贫示范村 33 个,带动 4.6 万余人增收致富,被评为

全省首批“文旅建设先进县”。

平顺旅游产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大旅游格局全面构建。

经济发展,要靠高质量的项目带动。

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电建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光

伏、装备制造产业园三大项目正式签约,阿里巴巴(太

行)数字示范基地正式落户,耐斯特箱包生产车间落

地投产、大国匠皮业快速建成、“太行灵泉”山泉水项

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聚焦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发展力

量。目前,平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生

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市级新型工业园、西沟劳模文

化园“四大园区”,积极培育服装加工业,聚力发展

制药业,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不

断延伸下游产品,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

打造绿色低碳花园城

几十年来,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平顺人矢

志不移,造林绿化,一座山,一条沟,数座山,数条

沟……一个又一个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高山远山

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花、阳坡

花椒连成片”的喜人景象。

在生态保护上,平顺县成立专业消防队伍、森

林公安派出所,通过建立和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目标责任制》,确保了森林防火和森林生态资

源管护工作的常态化、法治化、规范化。

十年来,平顺县大力实施生态振兴计划,深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统

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系统

碳汇能力等方面的务实举措和进展成效。

去年,平顺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3.37,同比下降 11.08%,在全省 117 个县区中排名

第一。

平顺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做好大

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工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

治污、依法治污,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四大调整”,持续推进落

实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大举措”,坚

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工业企业达

标排放改造,深入推进清洁取暖,压实道路扬尘

防治主体责任,努力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

续改善。

过去十年,平顺县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荣获

“全省国土绿化重点县”。国控出境王家庄断面水

质稳定达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为100%。

2021 年,平顺县获得生态环境部颁发的“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平顺县开启了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正来制药潞党参口服液包装车间。

新型工业园区,优化经济结构。

【平顺篇】

党员先锋岗,服务零距离。

野生连翘基地。

太行天路。

西沟劳模文化园打造“乡村振兴+红色旅游+

干部培训”新模式。

引来“八道水”,惠及众乡亲。

第54页

沿着一条蜿蜒小路盘旋着通向山上的观

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看,错落有致的村

庄、层层叠叠的石头院落依山势排列,山下的

浊漳河缓缓流淌。

这里是阳高乡东坪村,短短几年时间改

了“模样”。铺上了石板,安装了护栏,脚下

的山路变得平整顺畅;村里闲置的房屋和设

施进行了全方位重整,安装了空调,办起了农

家乐;垃圾箱、旅游厕所也进行了统一规划。

“我把家里的三间空房子重新改造装修

了一下,为游客提供食宿,还能顺便卖点自家

的农产品。”家乡面貌的改善,吸引了在外打

工的魏小云。现在,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今年,他还计划扩大民宿规模。

2021年,平顺县首届民宿发展大会召开,

一场艺术与乡村的相遇吸引了众多远道而来

的朋友。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领域的知名专

家学者,投资商及平顺县民宿经营者齐聚一

堂,同览大美太行山水风光,共商平顺民宿发

展大计。

如今,布阿佳半山窑洞民宿、东坪山居民

宿开门迎客,岳家寨悬崖居、榔树园芗舍里、

王家庄园等民宿规范运营。

近年来,平顺县以打造一流康养度假旅

游目的地为目标,全力提速做优风光游、红色

游、古建游、乡村游“四大业态”,全面构建大

旅游格局 。 2021 年 ,平顺县共接待游客

369.56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8.19 亿元,带

动1万余人就业、4.6万余人增收致富。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建设 。

2021 年,平顺县深入开展“六乱”整治百日攻

坚专项行动,整治环境卫生,治理“脏乱差”

现象;按照每户 800 元标准,补贴“三类户”户

容户貌整治,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庭院环境

综合提升;完成造林绿化7.98万亩,“四旁”植

树 120 万株,乡村环境更加清新自然。目前,

平顺县共建成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151

个、乡村文化广场 86 个,151 个行政村全部修

订完善村规民约。

如今,一个个乡村美景被串珠成链、连线

成片,一幅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农民幸福

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姿

擘画乡村振兴图 奔向幸福好生活

T4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农村新貌三里湾。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西沟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共话发展。

耐斯特箱包生产车间让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

全县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同兴社区及周边配套设施。

95后电商女孩王亚妮(左)让山货出山。

农民丰收喜笑颜开。

【平顺篇】

“房子主体成了,什么时候粉刷?冬季取

暖有没有问题?还有什么需要政府解决的?”

在西沟乡石匣村包联监测户王李明的家里,

西沟乡党委书记杨峰岗边查看水毁房屋的恢

复重建情况,边询问。

2021 年 10 月,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

王李明家的 3 间土坯房被雨水冲塌。灾情发

生后,政府第一时间给他送来了慰问金,还

发放了 2.5 万元补贴用于房屋重建。如今,

在政府的帮助下,王李明家新建的房子已经

完工。

守底线,保成果。平顺县委、县政府紧盯

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聚焦水、

路、城等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短板,全面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

得感、幸福感。

“接通自来水后,咱也改造一个浴室,孩

子们回来以后,也有个洗澡的地方。”家在龙

溪镇底河村的杨建斌、武爱玲夫妻俩正在改

装浴室。水龙头一拧,热水就来了,“要不是

‘八道水’来了,在家可洗不上热水澡!”武爱

玲笑得合不拢嘴。

2021年12月31日,“八道水”水网工程正

式通水,20 个行政村彻底告别吃旱井水的历

史。现在走进底河村,自来水管延伸至村里

的每家每户。

监测帮扶、政策保障、靶向发力、精准施

策、风险消除……平顺县完善体制机制,以

强有力的举措,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八大工程 20 项行

动”全部落实到位,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

巩固提升。

民生实事 公共服务暖人心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温馨整洁的农家院落、漫

山遍野的青松翠柏、巍然耸峙的金星峰,吸引了一批

又一批客人……

平顺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接续奋斗,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努力奔跑,

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行!

“在这里工作,骑电动车几分钟就到厂里了,一个月两

三千元工资,下班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非常方便。”在同

兴苑小区耐斯特箱包帮扶车间内,宋红开一边熟练地踩着

缝纫机,一边说。

让工厂进社区、进农村是平顺县解决社区、农村劳动

力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同兴苑小区耐斯特箱包帮扶车

间短时间建成投产;大国匠皮业当季引进、当季建成;正

来制药新生产线选址开工……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在

家门口就业。

小项目,微工厂,大民生。一个个小微企业散落在平

顺的社区乡村。平顺县共建成帮扶车间 36 个,2000 余名

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搬迁一户、就业一户、脱贫一户、

巩固一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2021 年,平顺县成功举

办了首届潞党参文化节,潞党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被

进一步擦亮叫响,全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走进龙溪镇佛堂岭村,村民张廷一边忙着分拣、晾晒

党参,一边计算着今年的收入。“一亩地能收 400 多斤干

党参,一斤党参25元,我家有两亩地,你算算一共有多少

钱?”张廷告诉记者,他家的两亩地都种了党参,地里长

出来的简直就是“金条”啊!

张廷如此放心种植党参,背后靠的是龙头企业,是

专业合作社。佛堂岭村党支部书记、林鑫种植专业合

作社负责人张志建介绍说:“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我们

和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实现统一种植、收购、销售,

现在发展势头非常好。”

好产品卖出好价格,还需搭乘“电商快车”。现

在,平顺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太行电商小镇二期项目快速推进,阿里巴巴太行

数字示范基地成功落户,累计为平顺培训电商专

业人员 5600 余人。2021 年,全县网络零售额 2.5

亿元,其中,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8676万元,带

动6786户村民增收。

群众就业更加充分,产业支撑更加稳

固,乡村振兴强劲起步……2021年,平顺县

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972

元,同比增长15%。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活力足

第55页

潞城区:步履铿锵塌新歌 踔厉奋发勇向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长治高新区只争朝夕,逐浪前行。科技工业园、漳泽工业园、老顶山物流园、翟店工业园,四大工业园交

相辉映,升腾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劈波斩浪、激流勇进。

长治高新区敢为人先,书写新篇。电子信息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产业,四大产业集群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实干促实效、创新求突破。

长治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达“双过半”目标;以集

群式链式思维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四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

有力的工作举措加快项目建设,2022年铺开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4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亿元。

勇毅担当,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踔厉奋发,冲刺国家高新区百强,全区上下正勠力同心,奋力开创发展

新天地。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导 读

四大主导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T2-3 版

T4 版

厚植营商沃土 积聚发展动能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七

统筹:曹云 暴爱国 李斌 薄晓虎

文/本报记者 徐珊 图/本报记者 段慧杰

第56页

四大主导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T2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T3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内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展现

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上加速建设

声此起彼伏,敲击出发展的鼓点。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长治高新区正以产业发展之快、科技创新之强、营

商环境之优为着力点,加速壮大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

乘势而为,聚势而强。

长治高新区抢抓长治市(太行革命老区)与北京市

建立对口合作关系的有利契机,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机遇,强化“链”式思维,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四

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

范区。

向更“高”处攀登,向更“新”处奋进。长治高新区

阔步前行,步履铿锵。

﹄而上深耕数字经济

﹃新蓝海

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电子高端电容新材料

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推进厂房改造工作;

总投资超 10 亿元的山西华耀亿嘉集成

电路半导体项目已开工建设;

康运达控股(山西)有限公司高端智能

锁、智能家居终端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初见

雏形……

数聚长治,智创高地。长治高新区新一

代电子信息产业亮点纷呈。

数字经济引领发展,长治高新区不断培

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汇聚产业

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深紫外 LED 快递

包裹消毒机,仅用 6 秒钟就可完成消毒杀菌

工作。”中科潞安负责人介绍道,这款快递包

裹消毒机内部约有 5000 颗深紫外 LED 芯片,

能高效杀灭包裹表面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

紫外 LED 及其应用,是半导体产业的重

要发展方向。位于长治高新区的山西中科

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首条

年产 3000 万颗大功率紫外 LED 芯片量产生

产线。以中科潞安为引领的山西长治紫外

LED 产业集群正吸引着国内外、行业内外的

瞩目。

把握“芯”机遇,增强“芯”动能。龙芯

(长治)信创产业园项目依托龙芯中科信创

产业生态中的龙头地位,招引卓怡恒通、深

圳富博、浙江力积、量子芯云、辰光融信、江

苏国光、山西长深等 10 多家关联上下游的芯

片应用终端研发生产企业在产业园集聚。

招新引优,聚“链”成群。长治高新区在

做大山西立讯、中科潞安深紫外、龙芯中科

(长治)、卓怡恒通等重点企业基础上,今年

又新签约引进了凯松电子等电子产业项目

10多个。

深圳市富家电子科技 5G 智能终端和 3C

配件产业园项目、东莞市鑫鼎弘光电有限公

司智能终端玻璃盖板项目等电子信息项目

已落地“开花”。

这些项目投产后,产值预计达到 100 多

亿元,将支撑长治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达到

百亿级规模。

一天 24 小时,单条生产线,生产 13 万片

光伏电池片,产品销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

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山西潞安太阳能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

持着业界领先水平。

“车间共有 8 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为了

顺应市场需求,我们通过技改,将电池尺寸

从原有的 166 毫米升级到 182 毫米的大尺寸

电池片。”公司一车间生产主管范伟峰说

道。他提到的“大尺寸电池片”的生产,技术

难点与制造关键工艺难题在这里已全部被

攻克。

电池片面积每增加 56cm2

,发电量就可

提高 8%~10%。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作为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以

氧化铝钝化技术搭配丝网烧结工艺,让双面

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在材料耗量上大幅降

低。高效智能的生产线,让良品率始终保持

在98%,同时经过优化工艺,使光电转换效率

再次提升0.1%左右。

近年来,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进入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治高新区加速构建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体

系,扎实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光”耀长治,“链”接未来。长治高新区

以潞安太阳能为“链主”企业,着力延链、强

链。

今年,新引进上马投资 10 亿元以上的山

西东明光伏单晶硅片、投资亿元以上的山西

晶品光伏年产1GW拉晶项目,以及投资千万

元以上的环球晟科光伏配件生产制造、成鑫

电力太阳能光伏板制造项目等光伏产业项

目,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集群

发展。

光伏产业建设正酣,新能源布局加速落

子。最新签约引进的投资超 30 亿元的远景

能源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正在选址,为长治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粒砂、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长

治高新区光伏产业研发实力不断提升、规模

逐渐壮大、链条日趋完善、聚集效应显现,追

“光”路上,一路高歌。

多年来为国内许多重点工程提供关键的工

艺装备;

多次承担国家、省、市各级重点科研项目;

数十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设

备……

“小巨人”,大创新,如今的长治高新区钜星

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多项荣誉“加身”,已

成长为国内弯曲整形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2021 年顺利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行列的钜星锻压,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

心竞争力,企业自主研发出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弯曲矫正机械类产品,并致力于打造世界一

流的弯曲整形机械研发、生产基地。

用科技创新激昂澎湃动能,以绿色低碳绘就

“智造”底色。

头雁领航,集群培育。长治高新区以钜星锻

压、贝克电气、安得瑞防护装备、布劳恩电梯、海

德利森氢能装备等3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为主体,

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促成以煤机、

电气制造为主的装备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长治高新区翟店工业园区新开工

建设了投资 12 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和投资

1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装备制造园区。

山西国卓装备制造掘锚一体机制造项目、山

西省厚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制造项目、

长治市飞翔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高低压配电设备

项目、长治市铭创机械有限公司军用板材及通用

精密零配件制造项目等数个装备制造项目,签约

入园,陆续开工建设。

此外,还签约引进了投资 2.7 亿元的徐工环

卫设备生产销售及环卫服务运营项目、投资 2000

万元以上的舜泰汽车有限公司长治智能无人车

及线控底盘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的山西潞安领

新工贸有限公司螺旋缠绕筋增强不锈钢瓦

斯管生产项目等一批装备制造项

目,将进一步做大长治高新区

装备制造产业。

创新支撑、优势集

成、绿色发展,长治高

新 区“ 制 造 ”向 着

“智造”跑,迈向更

加光明的未来。

山清水秀生态美,沃野千里药香浓。

用好先天优势,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

势,长治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恰逢其

时、大有可为。从政策制定、产业规划、产业环境打

造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借梯而上,着力激活产业

发展“一江春水”。

今年国庆节期间,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物

制药项目“花落”长治高新区。该公司以研发和生

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

主营方向。百泰生物制药项目投资 15 亿元,占地

219亩,计划完成 7 个品种抗体药物的临床前开发、

小试、中试、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全部投产达效后年

销售额达到 40 亿元。一个以抗体药物为主体的、

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创新生物制品研发和产业化基

地即将崛起。

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 3 亿元高

端影像设备制造项目落地长治高新区,建有高端影

像设备研发实验室、EMC 屏蔽室、X 射线屏蔽室、

注册样机、磁共振生产线等,可实现年磁共振销售

50台,CT销售20台,数字X光设备销售30台,数字

多普勒超声系统销售20台,年产值2亿元。

超导磁共振设备汇聚应用大量尖端科技,制造

难度大,长期被西门子、飞利浦、GE 等国外企业垄

断。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控经理张仲谦

说道:“作为中国超导磁共振产业的破冰者和领航

者,奥泰医疗研发的大孔径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

整机系统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企业

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 3 月,山西奥

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Ⅲ类医疗器械生产

许可证,成为全省首个拥有1.5T超导磁共振设备生

产能力的企业。

深耕医药终不悔,为民谋得良药来。多年来,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与管理

进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坚持不懈地研制开发和

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药品。近五年,新药研发投

入资金累计 4 亿元,培育和打造了国际、国内一流

的血液制品、生物制药、新型疫苗、多肽类抗HIV药

物等创新药物生产基地。今年,山西康宝生物制品

股份有限公司新上 2 条血液制品生产线,产值将突

破10亿元。

除此之外,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一步加快发展,年内将有望达到规上工业企业;

签约引进长治市福兰德高端义齿制作项目、中国

恒嘉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长治大健康产业生产

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开花”,将

进一步助推长治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获

得长足发展。

目标清,扎实干,硕果累累;勇实践,谋转型,前

景广阔。

奋进中的长治高新区,将永葆“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斗志昂扬再出发!

﹄而行做强光伏产业

﹃生态圈

﹄而攀迈向高端制造

﹃新高地

﹄而兴打造健康产业

﹃强磁场

立讯精密二期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进行产品组装。﹄

山西华境清治大气管控治一体化平台使环境监管更智慧、更精

准、更高效。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快

科技创新,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

司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设备检测。

①长治贝克电气有限公

司成为专注防爆开关研发的

高技术企业。

②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

有限公司领跑国内健身器材

专业制造行业。

③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高校科

研团队,实现技术创新发展。

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发展高端电容新材料。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首条量产化深紫

外LED生产线。

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助力我市加速构建信创产业生态体系。

山西潞安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

【高新区篇】

第57页

四大主导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T2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T3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内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展现

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上加速建设

声此起彼伏,敲击出发展的鼓点。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长治高新区正以产业发展之快、科技创新之强、营

商环境之优为着力点,加速壮大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

乘势而为,聚势而强。

长治高新区抢抓长治市(太行革命老区)与北京市

建立对口合作关系的有利契机,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机遇,强化“链”式思维,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四

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

范区。

向更“高”处攀登,向更“新”处奋进。长治高新区

阔步前行,步履铿锵。

﹄而上深耕数字经济

﹃新蓝海

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电子高端电容新材料

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推进厂房改造工作;

总投资超 10 亿元的山西华耀亿嘉集成

电路半导体项目已开工建设;

康运达控股(山西)有限公司高端智能

锁、智能家居终端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初见

雏形……

数聚长治,智创高地。长治高新区新一

代电子信息产业亮点纷呈。

数字经济引领发展,长治高新区不断培

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汇聚产业

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深紫外 LED 快递

包裹消毒机,仅用 6 秒钟就可完成消毒杀菌

工作。”中科潞安负责人介绍道,这款快递包

裹消毒机内部约有 5000 颗深紫外 LED 芯片,

能高效杀灭包裹表面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

紫外 LED 及其应用,是半导体产业的重

要发展方向。位于长治高新区的山西中科

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首条

年产 3000 万颗大功率紫外 LED 芯片量产生

产线。以中科潞安为引领的山西长治紫外

LED 产业集群正吸引着国内外、行业内外的

瞩目。

把握“芯”机遇,增强“芯”动能。龙芯

(长治)信创产业园项目依托龙芯中科信创

产业生态中的龙头地位,招引卓怡恒通、深

圳富博、浙江力积、量子芯云、辰光融信、江

苏国光、山西长深等 10 多家关联上下游的芯

片应用终端研发生产企业在产业园集聚。

招新引优,聚“链”成群。长治高新区在

做大山西立讯、中科潞安深紫外、龙芯中科

(长治)、卓怡恒通等重点企业基础上,今年

又新签约引进了凯松电子等电子产业项目

10多个。

深圳市富家电子科技 5G 智能终端和 3C

配件产业园项目、东莞市鑫鼎弘光电有限公

司智能终端玻璃盖板项目等电子信息项目

已落地“开花”。

这些项目投产后,产值预计达到 100 多

亿元,将支撑长治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达到

百亿级规模。

一天 24 小时,单条生产线,生产 13 万片

光伏电池片,产品销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

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山西潞安太阳能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

持着业界领先水平。

“车间共有 8 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为了

顺应市场需求,我们通过技改,将电池尺寸

从原有的 166 毫米升级到 182 毫米的大尺寸

电池片。”公司一车间生产主管范伟峰说

道。他提到的“大尺寸电池片”的生产,技术

难点与制造关键工艺难题在这里已全部被

攻克。

电池片面积每增加 56cm2

,发电量就可

提高 8%~10%。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作为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以

氧化铝钝化技术搭配丝网烧结工艺,让双面

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在材料耗量上大幅降

低。高效智能的生产线,让良品率始终保持

在98%,同时经过优化工艺,使光电转换效率

再次提升0.1%左右。

近年来,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进入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治高新区加速构建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体

系,扎实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光”耀长治,“链”接未来。长治高新区

以潞安太阳能为“链主”企业,着力延链、强

链。

今年,新引进上马投资 10 亿元以上的山

西东明光伏单晶硅片、投资亿元以上的山西

晶品光伏年产1GW拉晶项目,以及投资千万

元以上的环球晟科光伏配件生产制造、成鑫

电力太阳能光伏板制造项目等光伏产业项

目,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集群

发展。

光伏产业建设正酣,新能源布局加速落

子。最新签约引进的投资超 30 亿元的远景

能源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正在选址,为长治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粒砂、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长

治高新区光伏产业研发实力不断提升、规模

逐渐壮大、链条日趋完善、聚集效应显现,追

“光”路上,一路高歌。

多年来为国内许多重点工程提供关键的工

艺装备;

多次承担国家、省、市各级重点科研项目;

数十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设

备……

“小巨人”,大创新,如今的长治高新区钜星

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多项荣誉“加身”,已

成长为国内弯曲整形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2021 年顺利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行列的钜星锻压,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

心竞争力,企业自主研发出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弯曲矫正机械类产品,并致力于打造世界一

流的弯曲整形机械研发、生产基地。

用科技创新激昂澎湃动能,以绿色低碳绘就

“智造”底色。

头雁领航,集群培育。长治高新区以钜星锻

压、贝克电气、安得瑞防护装备、布劳恩电梯、海

德利森氢能装备等3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为主体,

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促成以煤机、

电气制造为主的装备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长治高新区翟店工业园区新开工

建设了投资 12 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和投资

1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装备制造园区。

山西国卓装备制造掘锚一体机制造项目、山

西省厚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制造项目、

长治市飞翔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高低压配电设备

项目、长治市铭创机械有限公司军用板材及通用

精密零配件制造项目等数个装备制造项目,签约

入园,陆续开工建设。

此外,还签约引进了投资 2.7 亿元的徐工环

卫设备生产销售及环卫服务运营项目、投资 2000

万元以上的舜泰汽车有限公司长治智能无人车

及线控底盘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的山西潞安领

新工贸有限公司螺旋缠绕筋增强不锈钢瓦

斯管生产项目等一批装备制造项

目,将进一步做大长治高新区

装备制造产业。

创新支撑、优势集

成、绿色发展,长治高

新 区“ 制 造 ”向 着

“智造”跑,迈向更

加光明的未来。

山清水秀生态美,沃野千里药香浓。

用好先天优势,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

势,长治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恰逢其

时、大有可为。从政策制定、产业规划、产业环境打

造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借梯而上,着力激活产业

发展“一江春水”。

今年国庆节期间,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物

制药项目“花落”长治高新区。该公司以研发和生

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

主营方向。百泰生物制药项目投资 15 亿元,占地

219亩,计划完成 7 个品种抗体药物的临床前开发、

小试、中试、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全部投产达效后年

销售额达到 40 亿元。一个以抗体药物为主体的、

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创新生物制品研发和产业化基

地即将崛起。

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 3 亿元高

端影像设备制造项目落地长治高新区,建有高端影

像设备研发实验室、EMC 屏蔽室、X 射线屏蔽室、

注册样机、磁共振生产线等,可实现年磁共振销售

50台,CT销售20台,数字X光设备销售30台,数字

多普勒超声系统销售20台,年产值2亿元。

超导磁共振设备汇聚应用大量尖端科技,制造

难度大,长期被西门子、飞利浦、GE 等国外企业垄

断。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控经理张仲谦

说道:“作为中国超导磁共振产业的破冰者和领航

者,奥泰医疗研发的大孔径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

整机系统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企业

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 3 月,山西奥

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Ⅲ类医疗器械生产

许可证,成为全省首个拥有1.5T超导磁共振设备生

产能力的企业。

深耕医药终不悔,为民谋得良药来。多年来,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与管理

进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坚持不懈地研制开发和

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药品。近五年,新药研发投

入资金累计 4 亿元,培育和打造了国际、国内一流

的血液制品、生物制药、新型疫苗、多肽类抗HIV药

物等创新药物生产基地。今年,山西康宝生物制品

股份有限公司新上 2 条血液制品生产线,产值将突

破10亿元。

除此之外,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一步加快发展,年内将有望达到规上工业企业;

签约引进长治市福兰德高端义齿制作项目、中国

恒嘉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长治大健康产业生产

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开花”,将

进一步助推长治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获

得长足发展。

目标清,扎实干,硕果累累;勇实践,谋转型,前

景广阔。

奋进中的长治高新区,将永葆“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斗志昂扬再出发!

﹄而行做强光伏产业

﹃生态圈

﹄而攀迈向高端制造

﹃新高地

﹄而兴打造健康产业

﹃强磁场

立讯精密二期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进行产品组装。﹄

山西华境清治大气管控治一体化平台使环境监管更智慧、更精

准、更高效。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快

科技创新,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

司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设备检测。

①长治贝克电气有限公

司成为专注防爆开关研发的

高技术企业。

②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

有限公司领跑国内健身器材

专业制造行业。

③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高校科

研团队,实现技术创新发展。

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发展高端电容新材料。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首条量产化深紫

外LED生产线。

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助力我市加速构建信创产业生态体系。

山西潞安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

【高新区篇】

第58页

截至今年9月,46个项目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与长治高新区

集中签约,总投资233亿元。

客商纷纷抢滩落户长治高新区,“秘诀”何在?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

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长治高新区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不断创

新举措,对标先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

“企业用地、备案、环评、施工许可都是全代办,所有的问题都是

他们帮助解决。”“一次对接,全程通办,啥也不用企业操心。”……走

访于长治高新区的企业间,听到的是企业负责人发自肺腑的赞叹。

“代办”贴心,企业省心。推行“保姆式”帮代办服务,正是高新区

创优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顺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提升项目建设落地速

度及力度。通过标准地改革助推区内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承诺制改

革有效解决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的难题,全代办改革有效提升区内干

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创优了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制定、修订了全代办工作方案,将全代办

服务机构扩展到园区业务部门,将代办服务事项进行全方位扩展,初

步构建了园区、部门代办,大厅帮办,重点项目领导代办的工作模式。

除此之外,长治高新区还以政策宣传落实为抓手,全力开展“送

政策、送服务、送证照”活动;将省、市市场主体倍增相关政策统一汇

编,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出台《长治高新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工作政

策汇编》,及时将政策送到企业。

科技创新强引擎。从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

孵化载体壮大等方面入手,推动全区科技创新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工

程政策落地落实。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3家,省级以上科技双创

载体增至16家。

金融支持添底气。大力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优化上市挂牌服务,

推出《长治高新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十条措施》。高新区科创融资担

保公司抢抓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1万亿元规模的政策机遇,融入山

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再担保体系,扩大合作规模,力争在

今年完成6亿元。

招才引智激活力。依托博士工作站和高层次人才构建精准高效

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服务体系,为龙芯中科信创产业园、深紫外

LED 产业园、纳安大健康产业园、奥泰医疗项目配备服务专员,提供

各类服务。建设“温馨家园”吸纳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

善谋实干,厚植沃土。长治高新区正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道路上高歌奋进!

山西布劳恩电梯有限公司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制

造电梯精品。

太行数据湖科技文化产业一期项目封顶仪式。

【高新区篇】

厚 植 营 商 沃 土

积聚发展 动 能

第59页

特刊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T2-3 版

T4 版

导 读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

凝聚创新力量

谱写转型华章

产业发展,快!

总投资 3.5 亿元的高科 LED 封装扩产项目、总投资 8.79 亿元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 7.3 亿元的 5G 产

业园区项目、总投资8710万元的高承载轻型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等相继开工,擘画出高质量

发展新图景。

搭枝引凤、集链成圈,以“链主”为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百亿LED光电产业集群、山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

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三足鼎立”新格局逐渐成势。

科技创新,强!

围绕正在建设的5G产业园、高端电气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和淮海科技产业园四个产业园,精准对接中北大

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成立“产教融合易通科创中心”和“中北大学—

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促成校企之间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中北长治创新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

基地名单,创新动能激昂澎湃。

广聚英才,智创未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育、用、留,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在此创新创业。开展定

向培养专业人才,派遣高水平教师、博士入企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辅导。

营商环境,优!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为企业纾困解难,推进社保窗口入驻经

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畅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推行政府买单,无偿为企业提供代理

记账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卓有成效。“承诺制”方面,全面推行的“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真正实现企业拿

地即可开工建设。“标准地”方面,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全代办”方面,全周期、全过程、精准化的全代

办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长治经开区始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明确产业集聚的主攻方向,聚焦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

境,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劈波逐浪中,长治经开区正蓄积新一轮发展动能,开启新征程!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筑巢引凤夯基石

“三项改革”激活力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八

统筹:曹云 暴爱国 李斌 薄晓虎

文/本报记者 徐姗 图/本报通讯员 靳晓姝

第60页

站在历史节点回眸,创新中突破,蝶变中成长。

2017 年 9 月,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创建 5 年,由拓荒起步向新区崛起、由学

习跟跑向示范领跑,经开区朝着国家赋予改革、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一路疾驰。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发展中求变,激流中飞跃。

入园企业1059家,“四上”企业数达到86家,规上工业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一

棵棵枝繁叶茂的挺拔“大树”,成为带动长治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因改革开放而生,乘改革东风成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

业示范基地、山西省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基地,山西省融合发展现代化聚集区……荣誉在身,

责任在肩,长治经开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强化担当、积极作为,淬炼创新成色、擦亮发展

底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过五年的发展,长治经开区形成了以清华航天、淮海

集团、成功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科集团、日

盛达为代表的光伏光电产业,以中德集团、易通公司为代表

的新材料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格局。

边建设,边招商,抢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 7 月 29

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华录易云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

责人来到长治经开区对接合作项目,双方围绕产业信创大数

据基地、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等进行了交流。

长治经开区产业信创大数据基地暨工业互联网智慧园

区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拟落地于正在建设的长治经开区精密

制造产业园区,该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绿色环保、人工智能、

大数据应用开发、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新型产业的综合大

数据产业园区。

这是长治经开区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推进项目建

设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

这边,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高端电器产业园

建设工程、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工程、淮海产业园项目,纷

纷抢抓“黄金”施工期,与时间赛跑、和进度较劲,项目建设热

火朝天。

那边,新能源产业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晋能装备智

能高端电气制造项目等被“收入囊中”,2022 年招商引资 21

个签约项目,总投资约 104 亿元。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

包括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13 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 3 个、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项目2个、服务业1个、产业园1个。

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总投资 5.1 亿元的山西长治维特

衡器有限公司中欧智能制造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

成前期项目立项手续、可研编制,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开工手

续;总投资 5.2 亿元的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小

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备案,正在

进行项目可研编制。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2022 年上半年,长治经开区规上

工业增加值完成 40.3 亿元,增速 7.9%;工业投资完成 12.6 亿

元,增速21.4%。

一个个项目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

劲奋勇向前,一批批重大工程正在高速度、高标准推进,为高

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硬核支撑。

T2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T3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

办”改革。

以清华航天、淮海集团、成功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

业;以高科集团、日盛达为代表的光伏光电产业;以中德集团、易

通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五年耕耘,踏实前行。三大主导产业在长治经开区已成扛

鼎之势。

强龙头、延链条。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链主”

优势,提档升级改造,做大做强。

总投资 3.5 亿元的高科 LED 封装扩产项目,今年 3 月份投

产,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税7500万元;

山西晋控装备创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年产 100 套液压支架

电液控系统、200 套集中供液系统项目,总投资 4886 万元,项目

建成达效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

高承载轻型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

总投资871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5亿元;

山西中德智达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套的铝

镁合金电动汽车电池壳体项目,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实现电池

壳体1万套的产能,实现产值5亿元。

山西晋潞注塑科技集团投资 6000 万元引进富士康车间,今

年7月实现投产,可新增产值3亿元。

促融合、引集聚。发挥省级两业融合聚集区优势,推动服务

业与制造业快速融合。

规划实施总投资 60 亿元的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园、高技术转

化中小企业园区、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园区、物联网生态圈中小

企业园区等,项目实施后,可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现产业快速

集聚,拉动经开区经济快速发展。

建平台,扩圈子。充分利用平台公司,推动绿色新能源产业

园和5G产业园区的建设。

总投资 8.79 亿元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可拉动 30 亿元社会

投资,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近 2.7 亿元、利税近 4000 万元,带动 600

多人就业。

总投资 7.3 亿元的 5G 产业园区项目,将打造以 5G 通信、物

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发展方向的创新产业园。项目

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长治经开区通过不断延伸

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部署创新链,集群效应凸显,

新三大产业体系羽翼渐丰。

构建百亿LED光电产业集群。高科集团通过强链、补链、延

链,引进深圳瑞恩光电、山东勤固等 LED 光电产业配套企业,封

装、显示屏产能占全省产能100%,封装器件全国排名前三位,显

示屏全国排名第二位,芯片产能占山西省总体的 95%,成为我市

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泉。

构建山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唯美诺双创科技园、

华龙双创基地着力打造“双创”服务业;围绕中欧智能制造产

业园、易通产教融合基地着力打造生产型服务业;围绕长治经

开区大数据中心、5G 产业园、网易创新基地着力打造数字经济

服务业。

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

主”企业的成功汽车,重点解决汽车产业链偏短、相关零部件配

套企业数量偏少、配套能力较弱等短板,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与加

工、零部件生产与回收、汽车整车制造能力,为全市汽车产业高

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长治乃至山西非煤领域优势比较

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核心企业。

串“珠”成“链”,活力无限。长治经开区承载创新希望,奔向

智能未来。

发展路上,惟改革创新者胜。

拿出创业时的决心和勇气,长治经开区全力完成“三化三

制”改革任务。从机构整合重组到全员聘任,每一项改革都瞄准

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入推

进“三制”改革。

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创新能力强的干部走上了适合自

身发展的岗位,扛起了长治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重任。

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长治经开区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为契机,形成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运营模式专业化。深化管运分离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

化平台”运营模式,设立产融新城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该公

司以投融资和园区开发建设为主要目的,使各类资源要素进一

步集中集聚。截至目前,产融新城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

多元融资渠道募资达 4.6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 170 亿元,助力

长治经开区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运营管理精细化。积极与上市公司仕净环保开展合作,实

现区内污水及污染物处理系统集中委托运营;与王曲电厂等企

业合作,建设长治经开区新能源电力及配套工程;与同方能源、

中致泓宇等公司合作,建设高端电气产业园区空气源冷暖连供

项目;与山西国新城市燃气有限公司合作,搭建长治经开区数智

化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长治经开区借助各企业的平台优势、资

源优势,实现园区配套设施的专业化运营。

运作模式市场化。引进第三方企业、机构和资本,最大限度

激发市场活力。采用片区开发、股权招商等手段,拓宽融资渠

道。项目实施瞄准国际化,长治经开区与国际知名装配式建筑

龙头企业奥地利欧本德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生产

基地产业园”;引进台商迪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处理园区

湿垃圾餐厨垃圾降解;与中关村科技园德国创新联盟合作共建

“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科技园”。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长治经开区,随着“三化三制”

改革的不断深化,崛起的企业群唱起“主角”,为把经开区打造成

为改革创新先行区“添薪加柴”。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充盈时不我待、不负韶

华的朝气,激扬一马当先、追求卓越的志气,长治经开区策马扬

鞭,再攀新高!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项目为重 实干为先

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串“珠”成“链” 集聚成势

高质量发展更富生机

改革有力 管理有序

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

深化省校合作。

臻准生物(山西)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芯片式数字 PCR

的领先企业。

高科华烨集团现已成为国内第二大 LED 产业基地,是 LED 行

业最完整的全产业链企业之一。

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塑钢型材、塑料管道、铝型材、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四大产业。

山西晋潞注塑科技集团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家电注塑生产基地,

是美的、格力、松下、富士康等知名企业一级配套供应商。 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系山西省唯一一家

光伏玻璃生产供应厂家。

长治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数字产

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山西晋控装备创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具备年产液压支

架电液控系统100套、集中供液系统200套的生产能力。

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高端人才聚集,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长治经开区篇】

碳方程新材料(山西)有限公司年产 15000

片CVD金刚石半导体材料制造项目。瑞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 LED 贴片支架的高新

技术企业,拥有领先的全自动生产、检测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61页

站在历史节点回眸,创新中突破,蝶变中成长。

2017 年 9 月,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创建 5 年,由拓荒起步向新区崛起、由学

习跟跑向示范领跑,经开区朝着国家赋予改革、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一路疾驰。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发展中求变,激流中飞跃。

入园企业1059家,“四上”企业数达到86家,规上工业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一

棵棵枝繁叶茂的挺拔“大树”,成为带动长治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因改革开放而生,乘改革东风成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

业示范基地、山西省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基地,山西省融合发展现代化聚集区……荣誉在身,

责任在肩,长治经开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强化担当、积极作为,淬炼创新成色、擦亮发展

底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过五年的发展,长治经开区形成了以清华航天、淮海

集团、成功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科集团、日

盛达为代表的光伏光电产业,以中德集团、易通公司为代表

的新材料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格局。

边建设,边招商,抢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 7 月 29

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华录易云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

责人来到长治经开区对接合作项目,双方围绕产业信创大数

据基地、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等进行了交流。

长治经开区产业信创大数据基地暨工业互联网智慧园

区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拟落地于正在建设的长治经开区精密

制造产业园区,该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绿色环保、人工智能、

大数据应用开发、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新型产业的综合大

数据产业园区。

这是长治经开区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推进项目建

设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

这边,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高端电器产业园

建设工程、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工程、淮海产业园项目,纷

纷抢抓“黄金”施工期,与时间赛跑、和进度较劲,项目建设热

火朝天。

那边,新能源产业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晋能装备智

能高端电气制造项目等被“收入囊中”,2022 年招商引资 21

个签约项目,总投资约 104 亿元。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

包括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13 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 3 个、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项目2个、服务业1个、产业园1个。

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总投资 5.1 亿元的山西长治维特

衡器有限公司中欧智能制造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

成前期项目立项手续、可研编制,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开工手

续;总投资 5.2 亿元的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小

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备案,正在

进行项目可研编制。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2022 年上半年,长治经开区规上

工业增加值完成 40.3 亿元,增速 7.9%;工业投资完成 12.6 亿

元,增速21.4%。

一个个项目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

劲奋勇向前,一批批重大工程正在高速度、高标准推进,为高

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硬核支撑。

T2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T3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

办”改革。

以清华航天、淮海集团、成功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

业;以高科集团、日盛达为代表的光伏光电产业;以中德集团、易

通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五年耕耘,踏实前行。三大主导产业在长治经开区已成扛

鼎之势。

强龙头、延链条。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链主”

优势,提档升级改造,做大做强。

总投资 3.5 亿元的高科 LED 封装扩产项目,今年 3 月份投

产,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税7500万元;

山西晋控装备创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年产 100 套液压支架

电液控系统、200 套集中供液系统项目,总投资 4886 万元,项目

建成达效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

高承载轻型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

总投资871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5亿元;

山西中德智达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套的铝

镁合金电动汽车电池壳体项目,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实现电池

壳体1万套的产能,实现产值5亿元。

山西晋潞注塑科技集团投资 6000 万元引进富士康车间,今

年7月实现投产,可新增产值3亿元。

促融合、引集聚。发挥省级两业融合聚集区优势,推动服务

业与制造业快速融合。

规划实施总投资 60 亿元的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园、高技术转

化中小企业园区、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园区、物联网生态圈中小

企业园区等,项目实施后,可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现产业快速

集聚,拉动经开区经济快速发展。

建平台,扩圈子。充分利用平台公司,推动绿色新能源产业

园和5G产业园区的建设。

总投资 8.79 亿元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可拉动 30 亿元社会

投资,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近 2.7 亿元、利税近 4000 万元,带动 600

多人就业。

总投资 7.3 亿元的 5G 产业园区项目,将打造以 5G 通信、物

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发展方向的创新产业园。项目

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长治经开区通过不断延伸

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部署创新链,集群效应凸显,

新三大产业体系羽翼渐丰。

构建百亿LED光电产业集群。高科集团通过强链、补链、延

链,引进深圳瑞恩光电、山东勤固等 LED 光电产业配套企业,封

装、显示屏产能占全省产能100%,封装器件全国排名前三位,显

示屏全国排名第二位,芯片产能占山西省总体的 95%,成为我市

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泉。

构建山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唯美诺双创科技园、

华龙双创基地着力打造“双创”服务业;围绕中欧智能制造产

业园、易通产教融合基地着力打造生产型服务业;围绕长治经

开区大数据中心、5G 产业园、网易创新基地着力打造数字经济

服务业。

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

主”企业的成功汽车,重点解决汽车产业链偏短、相关零部件配

套企业数量偏少、配套能力较弱等短板,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与加

工、零部件生产与回收、汽车整车制造能力,为全市汽车产业高

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长治乃至山西非煤领域优势比较

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核心企业。

串“珠”成“链”,活力无限。长治经开区承载创新希望,奔向

智能未来。

发展路上,惟改革创新者胜。

拿出创业时的决心和勇气,长治经开区全力完成“三化三

制”改革任务。从机构整合重组到全员聘任,每一项改革都瞄准

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入推

进“三制”改革。

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创新能力强的干部走上了适合自

身发展的岗位,扛起了长治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重任。

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长治经开区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为契机,形成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运营模式专业化。深化管运分离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

化平台”运营模式,设立产融新城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该公

司以投融资和园区开发建设为主要目的,使各类资源要素进一

步集中集聚。截至目前,产融新城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

多元融资渠道募资达 4.6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 170 亿元,助力

长治经开区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运营管理精细化。积极与上市公司仕净环保开展合作,实

现区内污水及污染物处理系统集中委托运营;与王曲电厂等企

业合作,建设长治经开区新能源电力及配套工程;与同方能源、

中致泓宇等公司合作,建设高端电气产业园区空气源冷暖连供

项目;与山西国新城市燃气有限公司合作,搭建长治经开区数智

化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长治经开区借助各企业的平台优势、资

源优势,实现园区配套设施的专业化运营。

运作模式市场化。引进第三方企业、机构和资本,最大限度

激发市场活力。采用片区开发、股权招商等手段,拓宽融资渠

道。项目实施瞄准国际化,长治经开区与国际知名装配式建筑

龙头企业奥地利欧本德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生产

基地产业园”;引进台商迪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处理园区

湿垃圾餐厨垃圾降解;与中关村科技园德国创新联盟合作共建

“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科技园”。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长治经开区,随着“三化三制”

改革的不断深化,崛起的企业群唱起“主角”,为把经开区打造成

为改革创新先行区“添薪加柴”。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充盈时不我待、不负韶

华的朝气,激扬一马当先、追求卓越的志气,长治经开区策马扬

鞭,再攀新高!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项目为重 实干为先

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串“珠”成“链” 集聚成势

高质量发展更富生机

改革有力 管理有序

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

深化省校合作。

臻准生物(山西)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芯片式数字 PCR

的领先企业。

高科华烨集团现已成为国内第二大 LED 产业基地,是 LED 行

业最完整的全产业链企业之一。

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塑钢型材、塑料管道、铝型材、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四大产业。

山西晋潞注塑科技集团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家电注塑生产基地,

是美的、格力、松下、富士康等知名企业一级配套供应商。 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系山西省唯一一家

光伏玻璃生产供应厂家。

长治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数字产

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山西晋控装备创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具备年产液压支

架电液控系统100套、集中供液系统200套的生产能力。

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高端人才聚集,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长治经开区篇】

碳方程新材料(山西)有限公司年产 15000

片CVD金刚石半导体材料制造项目。瑞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 LED 贴片支架的高新

技术企业,拥有领先的全自动生产、检测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62页

T4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筑巢引凤夯基石“三项改革”激活力

金秋飘香,硕果盈枝。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绽放着激情和希望,蓝图上的

规划成了一片片生机勃发的厂区,生产线上轰鸣的机器运转着无限的活力。

在这里,众多项目纷至沓来,诸多企业遍地开花,成绩喜人。是什么吸

引了项目投资的热潮?

重商亲商、助商扶商,这已经成为长治经开区每个人的共识,在大家的

努力下,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入驻园区的“最强吸引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在长治经

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免费印章

刻制、税务开户、银行开户、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企业

开办业务并联办理,确保企业完成“照、章、票、银、公积金”登记“零费用”半

天办结,并提供办理结果“免费邮寄”服务。

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更好服务企业,解决企业职工办理社保

业务困难等实际问题,今年年初,长治经开区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与市

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社保窗口入驻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畅通服务

企业职工“最后一公里”。

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小微企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

要力量。为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长治经开区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推行政府买单,无偿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通过财政购买代理记账服

务,有效提高小微企业财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解决区内小微企业的发

展难题。

铸就营商品牌,优化营商环境,长治经开区把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

地+全代办”改革作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三项改革”工作进程。

全承诺、“零”审批,办事效率高了。

通过承诺制改革,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了3 个月以上,激发了企业投资活

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目前,长治经开区已完成8项区域评价,2项待批复。区域评价的完成,

为承诺制服务奠定了基础。企业承诺事项清单化,全面推行“一项目一方案

一清单”,真正让企业一次申报,一单告知,一次承诺,一站办理。

标准地、标准化厂房,企业开办成本降了。

“没想到园区能为我们提供 10 万级的无尘车间,我们从开工建设到试

运行,只用了两个月。”碳方程新材料(山西)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说道。

长治经开区本着“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目标,按照“事前做

评估、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的要求,全力完成“标准地”拟出让前必需

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础配套,同时做好八项区域性评价及两项

自选评价,为项目“拿地即开工”创造条件。

到2022年6月底,长治经开区已累计出让标准地12宗,出让面积695.49

亩,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比例为100%。

一站式、全代办,企业跑腿少了。

制定《长治经开区领办、代办实施细则》,形成班子成员带头督办、工作

人员领办代办的工作机制;出台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建筑许可等不同代办

事项的实施方案;采取上门帮办、全程帮办、重点帮办三项帮办方式,为企业

(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过程、精准化全代办服务,助推长治经开区打造优质

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完成代办事项96项。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时光见证了长治经开区人奋斗向前的足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如沐春风,如今的

长治经开区,风正帆悬、活力奔涌。

易通集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

工艺及设备。

唯美诺中小企业园提供全方位、全过

程、全要素的企业管家服务,目前园区已有

190家企业入驻。

长治数据流量谷入驻企业 30 余家,构建引领

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

捷成数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国内一流随车起重运输车建设。

【长治经开区篇】

绿色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中德智达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万套铝合金

电动汽车电池壳体项目。

第63页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非凡十年,阔步前行中,壶关县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聚焦“三地”目标,抓项目增后劲。2021 年,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3.7亿元,

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非凡十年,栉风沐雨间,壶关县苦干实干、稳扎稳打,围绕新发展理念,抓特色创品牌。农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59元,多元增收鼓起百姓“钱袋子”;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和垃圾、污

水、改厕“三大革命”,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非凡十年,与时代同行,壶关县务实为民、勇毅笃行,兜牢民生底线,惠民生办实事。疫情防控措施有

力,“双减”政策全面施行,60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免费法律咨询等惠民实事一一兑现,群众

福祉展现新作为。

且持梦笔书奇景。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全省创

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高地,锚定“三地”目标,步履铿锵。

创环境、上项目,统筹推进产业转型,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强“三农”、促

提升,聚焦“十稳十提”,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谋全域、建旗舰,推动全

县旅游绿色、协调、差异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优格局、提品位,推进以县城为主

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让城市生活更舒畅、更生态、更宜居;惠民生、促共享,聚焦就业、教育、卫生、社保、

文化等民生领域,抓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建设”“微服务”,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抓

治理、守底线,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有序。

日破云涛万里红。跑出转型发展壶关速度、打造乡村振兴壶关样板、创出文旅融合壶关品牌、彰显城

市建设壶关特色、绘出民生改善壶关画卷、展示安全稳定壶关经验,坚持“六路”并进,再创辉煌。

风樯动,宏图起。壶关,赓续荣光,奔赴远方。

“三地”目标展宏图

“六路”并进谱新篇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九

壶关县:

大潮奔涌搏浪高

奋楫笃行启新局

青山绿水间的“诗与远方”

T2-3 版

T4 版

导 读

县城建设提质升级,魅力壶关焕然一新。

统筹:曹云 暴爱国 李斌 申建林

文/本报记者 徐姗 图/壶关县融媒体中心

第64页

天高地阔,风疾云飞。

舒展壶关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

出,每一寸土地焕发出生机;

激昂壶关乐章,协调、开放、潜力油然而

发,每一个角落澎湃着力量。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在这不平凡的十

年间,壶关县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

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聚焦“三地”目标,

蹚出转型新路,推动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各

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

好开局。

华灯初上,璨若星河,壶关大地繁华绽

放,壶关人民用 3600 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

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壶关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超细型金刚石线,

应用于太阳能光伏行业上游硅片切割环节。

山西同新服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物降解材料建设

项目,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工业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

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走进店上镇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西红柿的出货车正排着队徐

徐开出。“这种出货的情形一直要持续到10月底。”合作社负责人栗交忠一边

帮着装车,一边笑眯眯地说。

山高林密、空气优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干旱少雨、雨热同期,壶关县种植旱地西红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机肥滋养下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结合其他有利条件使得旱地西红柿

具有特别沙、糯、绵、甜的“天然好味”和绿色、安全品质。近年来,壶关县围

绕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持续加快推进以旱地西红柿

为代表的旱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壶关品牌。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壶关县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牢牢守住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大力实施“121”农业工程,实

施特优产业项目 69 个,发展旱地蔬菜标准化种植5 万亩,新增蔬菜大棚 1000

余座,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2万亩,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建设

药茶加工企业5家,创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

晋庄、石坡等 5 个乡镇创建为全省电商强镇,郭氏食品公司被认定为农

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壶关豆角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壶关

旱地西红柿被评为全省市域公用品牌,郭氏羊汤、紫团百素珍成为山西特优

农产品,壶关县被评为全省光伏产业帮扶成效优秀县。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农民增收喜上眉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全域旅游,壶关县乡村振兴的步子也越

迈越大,道路越走越坚定。

充分发挥八泉峡景区和太行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景区的龙头带动作

用,点线结合、全面开花。八泉峡景区进入全国景区百强,大峡谷镇入选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神郊真泽宫抗大一分校旧址、常行民兵抗日窑洞战斗遗

址……全域旅游“一根线”,串起全县多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今年 1 月至 8

月,全县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91.35万人次,门票收入5354.3万元,经营收

入2.4亿元。

昔日“黄”土地,今朝“绿”希望。壶关县交出了一份农业更有干头、农村

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的精彩答卷。

旱地西红柿作为壶关县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种植规模

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壶关县大力

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大棚基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壶关县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

做大做强养鸡产业。

依托区域

优势农副产品

资 源 ,引进西

红柿深加工企

业 ,拓宽群众

致富渠道。

强“三农” 促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创环境 上项目

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惠民生 促共享

绘出民生改善美画卷

T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T3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群众幸福是最大的民生。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

生福祉,对民生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也

洋溢在每位壶关人幸福的笑脸上。

白天精致美观,夜晚流光溢彩。道路宽阔通畅,公园景色

宜人,高楼鳞次栉比,如今的壶关县城“美丽名片”不断增多,招

牌越擦越亮。

“咱这天蓝、水清、地绿,出门就有好心情,各种公园、广场

让我们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白天跳舞、晚上扭

秧歌,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县城变化,在玉壶广场上健身的

大爷大妈们脸上挂满笑容,连连“点赞”。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马实施19项总投资

29.3 亿元的城建项目,龙丽街、健康街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人民

防空建设项目,中央公园(城东植物园)提档升级项目等一批重

点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000余万元对县城道路进行交通优化管

理,新建路、古城路等主干道全部安装了隔离护栏,新施划停车

位 1861 个、非机动车停放区 43 处,进一步规范了行车秩序,提

高了城市品位;坚持铁腕治污、精准治理,常态化开展石子河、

陶清河流域治理,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东塔西阁遥相呼

应、两山一湖山水相依、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城市夜景华光璀

璨、生态循环更趋完善,一座生态旅游新城逐渐崛起。

城乡面貌巨变,“颜值”飙升;社会事业进步,成果普惠。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

划”,对八一希望小学等 7 所学校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对四家池

小学进行改扩建,收购了私立成才学校,开办为 14 轨制公立初

级中学,有力解决了县城学位不足的问题,挂牌成立长治职业

技术学院南校区,全县学校教学环境和布局持续优化改善。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县医院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合作共建和平医院壶关分院,和平医院派出 26 位专家常驻壶

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就业有路,创业有策,下拨1895.36万元用于稳就业补贴,帮

扶各类群体就业35601人,其中县内创业就业8676人,有力促进

了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兜底保障,筑牢“底线”,县财政在去年 19.33 亿元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 1.6 亿元,增幅创历史新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离

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提标;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一次性生活

补助增加支出1570万元。

千金一诺,践约守信,送戏、送电影下乡全面开展,中小学

教师待遇全面提高,市区至壶关县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建设一

期项目正在协调推进,西城路南延至 G207 环线道路建设项目

土地手续正在组建上报,即将开工建设,12 件民生实事正在一

一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

点,还是民生。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踏浪弄潮,行稳致远。以奋进之姿奔

跑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的壶关,追风逐电,一往无前!

大潮奔涌搏浪高

奋楫笃行启新局

【壶关篇】

壶关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园为科技项目团队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加速及产业化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风力发电项目助推绿色发展。

鑫磁科技非晶带材产业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通过

延链强链,努力打造北方一流磁材基地。

通过大力推广有机旱作新技术,晋庄谷

子连年稳产、高产,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

草莓采摘园开启休闲农业致富新模式。

葡萄种植是壶关县扶持的富农增收产业之一。

大棚平菇喜获丰收,产业成效取得突破。

“七彩村庄”石

坡乡南平头坞村风

景如画,农旅融合助

推乡村振兴。

山西郭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把中央厨房项目发展

成为一个上游连“三农”、下游惠民生的融合型产业。

县城街巷道路更宽敞,环境更整

洁,百姓出行更舒适。国 家 5A 级 旅

游景区壶关太行山

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努力打造国内一

流、国际知名的旅

游目的地。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优化营商环境,变的是“战

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为民的本色、决胜的斗志。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更是振奋人心的未来。

以“三地”目标为统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

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要素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优

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

游产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全县转型发展目标

明确、态势强劲。

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

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壶关县委、县政府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

量、优化调整结构、厚植强劲动能,狠抓项目建设、营

商环境、要素保障,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

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产业发展,最终都要落到项

目上。今年以来,壶关县先后签约山西建筑产业现代

化长治园区、1.2 亿千米金刚石线、区块链“星火·链

网”、壶化集团数码雷管脚线制造及金属增材等一批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

目。

总投资 10 亿元的金烨国际物流园项目与总投资

5.2 亿元的长治一运现代物流项目加紧建设,两个物

流园建成运营后,将依托中南铁路壶关火车站、长安

高速连接线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全市大型的

物流园区;

总投资 5 亿元的鑫磁科技非晶带材产业链项目,

建成投产后年产非晶带材 5000 吨,实现产值 3 亿元,

同时通过延链强链,打造北方一流的磁材基地;

投资 1 亿元的壶关高测生产线改造项目,改造后

年实现产值 10 亿元,上缴税金 1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600余个;

总投资 2.2 亿元的力诺天润动物药业项目,建成

投产后年产各类动物药剂500万件,实现产值2亿元,

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

全面聚焦项目,全力攻坚项目,全心服务项目,壶

关县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为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壶关县全面落实好各

项惠企政策,让政策上的“白纸黑字”变成惠企“真金

白银”。探索建立问题收集、交办落实和全程代理“三

项机制”,创新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常态

化开展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 46 个久拖不决、影响

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壶关县实施 115 项总投

资 476 亿元的重点项目,31 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

建项目开工80个。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一个崭新的壶关

正以“时不我待”之势,快马加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疾驰。

第65页

天高地阔,风疾云飞。

舒展壶关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

出,每一寸土地焕发出生机;

激昂壶关乐章,协调、开放、潜力油然而

发,每一个角落澎湃着力量。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在这不平凡的十

年间,壶关县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

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聚焦“三地”目标,

蹚出转型新路,推动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各

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

好开局。

华灯初上,璨若星河,壶关大地繁华绽

放,壶关人民用 3600 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

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壶关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超细型金刚石线,

应用于太阳能光伏行业上游硅片切割环节。

山西同新服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物降解材料建设

项目,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工业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

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走进店上镇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西红柿的出货车正排着队徐

徐开出。“这种出货的情形一直要持续到10月底。”合作社负责人栗交忠一边

帮着装车,一边笑眯眯地说。

山高林密、空气优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干旱少雨、雨热同期,壶关县种植旱地西红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机肥滋养下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结合其他有利条件使得旱地西红柿

具有特别沙、糯、绵、甜的“天然好味”和绿色、安全品质。近年来,壶关县围

绕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持续加快推进以旱地西红柿

为代表的旱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壶关品牌。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壶关县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牢牢守住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大力实施“121”农业工程,实

施特优产业项目 69 个,发展旱地蔬菜标准化种植5 万亩,新增蔬菜大棚 1000

余座,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2万亩,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建设

药茶加工企业5家,创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

晋庄、石坡等 5 个乡镇创建为全省电商强镇,郭氏食品公司被认定为农

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壶关豆角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壶关

旱地西红柿被评为全省市域公用品牌,郭氏羊汤、紫团百素珍成为山西特优

农产品,壶关县被评为全省光伏产业帮扶成效优秀县。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农民增收喜上眉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全域旅游,壶关县乡村振兴的步子也越

迈越大,道路越走越坚定。

充分发挥八泉峡景区和太行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景区的龙头带动作

用,点线结合、全面开花。八泉峡景区进入全国景区百强,大峡谷镇入选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神郊真泽宫抗大一分校旧址、常行民兵抗日窑洞战斗遗

址……全域旅游“一根线”,串起全县多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今年 1 月至 8

月,全县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91.35万人次,门票收入5354.3万元,经营收

入2.4亿元。

昔日“黄”土地,今朝“绿”希望。壶关县交出了一份农业更有干头、农村

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的精彩答卷。

旱地西红柿作为壶关县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种植规模

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壶关县大力

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大棚基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壶关县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

做大做强养鸡产业。

依托区域

优势农副产品

资 源 ,引进西

红柿深加工企

业 ,拓宽群众

致富渠道。

强“三农” 促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创环境 上项目

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惠民生 促共享

绘出民生改善美画卷

T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T3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群众幸福是最大的民生。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

生福祉,对民生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也

洋溢在每位壶关人幸福的笑脸上。

白天精致美观,夜晚流光溢彩。道路宽阔通畅,公园景色

宜人,高楼鳞次栉比,如今的壶关县城“美丽名片”不断增多,招

牌越擦越亮。

“咱这天蓝、水清、地绿,出门就有好心情,各种公园、广场

让我们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白天跳舞、晚上扭

秧歌,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县城变化,在玉壶广场上健身的

大爷大妈们脸上挂满笑容,连连“点赞”。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马实施19项总投资

29.3 亿元的城建项目,龙丽街、健康街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人民

防空建设项目,中央公园(城东植物园)提档升级项目等一批重

点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000余万元对县城道路进行交通优化管

理,新建路、古城路等主干道全部安装了隔离护栏,新施划停车

位 1861 个、非机动车停放区 43 处,进一步规范了行车秩序,提

高了城市品位;坚持铁腕治污、精准治理,常态化开展石子河、

陶清河流域治理,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东塔西阁遥相呼

应、两山一湖山水相依、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城市夜景华光璀

璨、生态循环更趋完善,一座生态旅游新城逐渐崛起。

城乡面貌巨变,“颜值”飙升;社会事业进步,成果普惠。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

划”,对八一希望小学等 7 所学校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对四家池

小学进行改扩建,收购了私立成才学校,开办为 14 轨制公立初

级中学,有力解决了县城学位不足的问题,挂牌成立长治职业

技术学院南校区,全县学校教学环境和布局持续优化改善。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县医院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合作共建和平医院壶关分院,和平医院派出 26 位专家常驻壶

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就业有路,创业有策,下拨1895.36万元用于稳就业补贴,帮

扶各类群体就业35601人,其中县内创业就业8676人,有力促进

了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兜底保障,筑牢“底线”,县财政在去年 19.33 亿元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 1.6 亿元,增幅创历史新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离

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提标;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一次性生活

补助增加支出1570万元。

千金一诺,践约守信,送戏、送电影下乡全面开展,中小学

教师待遇全面提高,市区至壶关县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建设一

期项目正在协调推进,西城路南延至 G207 环线道路建设项目

土地手续正在组建上报,即将开工建设,12 件民生实事正在一

一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

点,还是民生。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踏浪弄潮,行稳致远。以奋进之姿奔

跑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的壶关,追风逐电,一往无前!

大潮奔涌搏浪高

奋楫笃行启新局

【壶关篇】

壶关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园为科技项目团队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加速及产业化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风力发电项目助推绿色发展。

鑫磁科技非晶带材产业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通过

延链强链,努力打造北方一流磁材基地。

通过大力推广有机旱作新技术,晋庄谷

子连年稳产、高产,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

草莓采摘园开启休闲农业致富新模式。

葡萄种植是壶关县扶持的富农增收产业之一。

大棚平菇喜获丰收,产业成效取得突破。

“七彩村庄”石

坡乡南平头坞村风

景如画,农旅融合助

推乡村振兴。

山西郭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把中央厨房项目发展

成为一个上游连“三农”、下游惠民生的融合型产业。

县城街巷道路更宽敞,环境更整

洁,百姓出行更舒适。国 家 5A 级 旅

游景区壶关太行山

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努力打造国内一

流、国际知名的旅

游目的地。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优化营商环境,变的是“战

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为民的本色、决胜的斗志。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更是振奋人心的未来。

以“三地”目标为统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

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要素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优

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

游产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全县转型发展目标

明确、态势强劲。

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

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壶关县委、县政府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

量、优化调整结构、厚植强劲动能,狠抓项目建设、营

商环境、要素保障,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

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产业发展,最终都要落到项

目上。今年以来,壶关县先后签约山西建筑产业现代

化长治园区、1.2 亿千米金刚石线、区块链“星火·链

网”、壶化集团数码雷管脚线制造及金属增材等一批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

目。

总投资 10 亿元的金烨国际物流园项目与总投资

5.2 亿元的长治一运现代物流项目加紧建设,两个物

流园建成运营后,将依托中南铁路壶关火车站、长安

高速连接线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全市大型的

物流园区;

总投资 5 亿元的鑫磁科技非晶带材产业链项目,

建成投产后年产非晶带材 5000 吨,实现产值 3 亿元,

同时通过延链强链,打造北方一流的磁材基地;

投资 1 亿元的壶关高测生产线改造项目,改造后

年实现产值 10 亿元,上缴税金 1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600余个;

总投资 2.2 亿元的力诺天润动物药业项目,建成

投产后年产各类动物药剂500万件,实现产值2亿元,

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

全面聚焦项目,全力攻坚项目,全心服务项目,壶

关县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为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壶关县全面落实好各

项惠企政策,让政策上的“白纸黑字”变成惠企“真金

白银”。探索建立问题收集、交办落实和全程代理“三

项机制”,创新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常态

化开展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 46 个久拖不决、影响

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壶关县实施 115 项总投

资 476 亿元的重点项目,31 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

建项目开工80个。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一个崭新的壶关

正以“时不我待”之势,快马加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疾驰。

第66页

T4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青山绿水间的“诗与远方”

春看山花烂漫、夏观高峡平湖、秋赏

层林尽染、冬览雪景漫天。

这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悠

久,文化繁荣。热情好客的壶关人高扬旅游

产业龙头,擦亮全域旅游金字招牌,着力打造

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向世界发出“诗

与远方”的邀请,吸引着八方来客。

全域旅游是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

一头挑着金山银山。

思路一新天地宽。壶关县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

大旅游板块的决策部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以龙头景区带动全域旅

游空间布局入手,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整合、高品位开

发、高水平管理、大力度宣传,开拓多种旅游元素全面

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雄伟的太行山,蜿蜒的淅水河,孕育出国家 5A 级

旅游景区——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同时,

欢乐太行谷也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亮丽的“国

字号”招牌,为壶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

硬核支撑和新的动能。

龙头带动,多点开花。八泉峡景区进入全国景区

百强,大峡谷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南皇村花美

时民宿酒店、石坡乡仙居山庄、桥上村山迹民宿、丁家

岩清风民宿等特色民宿入选“太行人家”;英姑峡、十

里岭、高山寨、南平头坞七彩村庄、岭东凤凰山庄、崔

家庄侯家大院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力“吸睛”,

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县)、中国旅游产

业发展示范县、“艾里缇斯奖”最美旅游名县等多项荣

誉。

今 年 1 至 8 月 ,全县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191.35万人次,门票收入5354.3万元,经营收入2.4亿

元。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旅游营收在8 月份突

破亿元大关,截至 9 月底累计营收 1.2 亿元,较去年

同期增长 77.25%,旅游业逆势上扬。处处是景,四

季皆游,旅游产业步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壶关篇】

从“观光游”到“文旅游”

旅游模式“亮眼”又“悦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

体,旅游有了“文化”,才会成为人们心中向

往的“诗与远方”。

壶关旅游从最初看山看水的观光游,变

为现在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的文旅游,更

多游客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游。

太行新雨后,八泉风光秀。2021 年 9 月

28 日,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省

内外嘉宾一行 400 余人莅临太行山大峡谷八

泉峡景区观摩采风。游览后,纷纷被八泉峡

的壮观美景、清新空气、设计理念以及讲解

服务所震撼。

依托“七夕节”这一文化载体,深入推动

文旅融合,壶关县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七夕情

人节”活动,让游客不仅能饱览动人的青山绿

水,也能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

画画、写诗、弹琴、种菜,在太行山大峡

谷有这样一处小院,可以几人围坐,树下置

茶,池边饮酒,也可吃着新鲜的果蔬,享受这

乡野之趣。这里便是九月客舍,它打造出

的石头小院、文化小院、乡土小院模式,

在最美太行人家评选活动中荣获“最高网

络人气民宿奖”“最具文化特色民宿奖”。

近年来,壶关县抢抓全省打造三大旅游板

块的机遇,开发出一批像九月客舍这样的

特色民宿,文化氛围浓厚的康养旅游项目正

在遍地开花。

以北方山水画派鼻祖、五代后梁画家荆

浩故居为背景,充分挖掘荆浩文化,签约落

地澳涞坞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了山西首家

元宇宙影视基地,填补了壶关县文化产业的

空白,有力助推了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美壶关文旅融

合生机勃勃。

从“一业旺”到“多业旺”

旅游经济“惠民”又“富民”

推窗见绿,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走出窑

洞,田园风光皆在眼前。

每到节假日,集店镇岭东村的凤凰山庄

内便游人如织。“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生

意好了,收入就增加了。以前出去打工,一

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搬进新村,住上

新房,在家附近的山庄就能挣钱了,这日子

可有奔头了!”岭东村村民赵光红心中乐开

了花。

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凤凰山庄

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出口,同步发展特色

民宿、特色种植养殖,为老百姓实现乡村振

兴延展出新路径。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新品

种,引导农民订单式发展辣椒种植,带动农

民增收。生产的“北京红”辣椒走出山区、远

销韩国,成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农业

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

兴的生动实践。

位于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西入口处的

石坡乡南平头坞村,借势登高,紧紧抓住全

域旅游的发展机遇,通过统一规划,在驻村

帮扶工作队和涂料厂联合帮助下,为村里的

房屋陆续刷上了不同颜色的涂料,兴起了

乡村生态旅游,办起农家乐、刺绣厂、连翘

茶厂……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如今成为

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壶关县立足全域旅游创建,大

打绿色生态牌,深化实施“六个一”生态扶

贫工程,大力推行“旅游经营主体+集体经

济组织+贫困户”全域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资产、资金和土地等入

股分红,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

金、农民变股东”“全域旅游+合作经营”的资

产收益扶贫新路子,实现了“公司有效益,集

体有股份,群众有收益”的共赢目标,全域旅

游产业真正成为了强县富民的战略性主导

产业。

良田沃土变成观光热土,农家宅院变成

游客乐园,到“乡村去看景”成为一种风尚,

也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青山为笔,绿水为墨。壶关不负壮丽山

河,奔向“诗与远方”!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旅游版图“扩容”又“提质”

欢乐太行谷引领“夜经济”,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凤凰山庄特色民宿“火”起来,乡村旅游引客来。

石坡乡苇则水村峡谷风光醉游人,百姓吃上“旅游饭”。

高望阁成为游人观光休闲好去处。

第67页

特刊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T10-11 版

T12 版

导 读

宜居宜游 山水

乘势而上 争做标杆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

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 13.4 万黎城人民,乘势而上、争做标

杆,全方位推动黎城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年间,全县 GDP 从 31.9 亿元增至

43.4 亿元,特别是 2021 年 GDP 同比增长 13.2 %;今年上半年,

全县 GDP 增长 8.6%,增速排全市第 3 位。十年间,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从 1.59 亿元增至 3.95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29.9 亿元增至 52.8 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9 亿元增

至 16.5 亿元。黎城县综合实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是黎城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发生

巨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放眼黎城 1113 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

限活力。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十年来,黎城县紧紧抓住山西能

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推动全县民营企业、中小企

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引入协鑫 30MW 光伏发电、裕福氢

能源工业综合利用、潞东水洋智慧能源物流港、通鑫 80 万吨

热压铁块、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等一大批新型工业项目,推动

工业新型化。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城县 250MW 光

伏发电项目,荣获“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长治市钢铁产业

布局意见》将黎城确定为全市“绿色精品钢焦一体化基地”。

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实施黄崖洞 5A 级景区创建、壶山温泉度假区、古城

温泉大酒店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山地旅游度假区、太行旅游

地标,成功创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引领经济

绿色低碳发展。

乡村振兴树立高标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施

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特色农业,以百万只旱鸭全产业链项目为

龙头,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在全县各

镇建立示范基地,致力打造全国最大旱鸭养殖基地。

高标准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连翘、党参、柴胡、黄芩、远

志、桔梗总面积 20 万亩,全年生产各类中药材 2800 余吨,产值

5300 余万元。

实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非遗文化支柱产

业——黎侯布虎,形成以黎侯布虎为主,虎头鞋、虎头帽、虎

肚兜、虎挂件等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仅 2021 年

生产黎侯布虎 5 万只,带动就业 5000 余人,每户增收 1 万多

元。

这十年,是黎城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

安宁的十年。

民生福祉增强幸福感提升。十年来,全县文化、教育、科

学技术、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1 年文化、教育、科技、卫

生支出 3.3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5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79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90%。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

通过国家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有效落地,

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县人民医院列入

国家“千县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进一

步提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新增城镇就业 1.3 万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2.3%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21 年

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1023 公里,道路运输营业性客货运输

车达到 1732 辆。完善县乡垃圾中转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实

现全覆盖。

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

事不办”深入人心,“红马甲”引领文明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步伐更加稳健。

这十年,是黎城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城乡融合感受大变化。黎城县统筹做好“宜居、宜业、宜

游”三篇文章,布局“一主一副六特色”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 20 亿元启动实施 30 个城市更新

品质提升项目,畅通微循环,推行“密路网”,管网入地、雨污分

流;新建 100 多处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县城绿地面积新增 20

万平方米;实施 13 条县城道路品质提升,“两环三纵三横”勾

勒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县城面积由 5 平方公里拓展到 8

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品位、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吸纳能力全面提

升。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西井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定

位,建设县域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实施

六个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太行丹泉小镇、壶山红色小院、晋

道房车露营地等一批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教育研学、自驾

房车游等新业态旅游日益兴起。开发保护利用并重,原生态

打造一批石板房、石头村。美丽乡村、独具特色,乡村振兴、各

有千秋。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黎城,一直在求索。黎城,始终在奋进。

奋力谱写全方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们的城市像花园

黎城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一

文/黎城县融媒体中心 图/本报记者 张国平 张海 通讯员 汪旭东 李路新 范智勇 马芸 刘阳 温路新 冯云根 张凤歌

统筹:安勇 暴爱国 李斌 牛晋文

新建的府前广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68页

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黎城紧紧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推

动全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是全力以赴

上项目,先后引入协鑫 30MW 光伏发电、裕福氢能源工业综

合利用、潞东水洋智慧能源物流港、凤凰胶带、通鑫 80 万吨热

压铁块、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一大批新

型工业项目,推动工业新型化。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

城县 250MW 光伏发电项目,被授予“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

《长治市钢铁产业布局意见》将黎城县确定为全市“绿色精品

钢焦一体化基地”。二是高质高效优环境。实行“承诺制+标

准地+全代办”的保姆式服务,落实“一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

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五化工作法,双

向考核,上下挂钩,形成了全员抓项目、全民抓招商的浓厚氛

围。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考核中,黎

城县均被评为优秀等次。三是不遗余力抓招商。实行招商引

资工作记分制,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明确四套班子成员和

县直各单位至少引进 1 个项目,各镇至少引进 5 个项目、落地 3

个项目,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至少1个。滚动开展“三个一批”,

每季度举行集中签约、开工活动。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建立跨

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目前与 4 省 38 县(区)跨省通办事项达到

上百件。

党建领航开新局 乡村振兴焕发生机 破浪先行谱新篇

T10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城县全面贯彻新时

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提质,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党建引

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

夯基固本,提质赋能,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

治理优势,依托各镇农村不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创新实施“村级治

理六型分类”工作举措,确立党建铸魂型、红色领航型、社区共建型、村企互促型、

项目建设带动型、集体经济促进型等不同类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使基层治理效能

明显提升;强化党建引领,高位布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矩阵,在全市率先

成立“1+8”平台公司,统筹全县 17 个示范村、24 个重点村、113 个同步推进村发展

项目55个,投资2.02亿元,晋福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案例成为全国唯一村级组织入

选农业农村部的典型案例;作为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试点县,建立“四个

三”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出黎城特色,推动村集体经济壮

大提质。

以事择人,选贤任能,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四个一线”举措,出

台《黎城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建立“双向考核、上下挂钩”工作机

制,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同时以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为契

机,扎实做好领导班子配备,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呈现出机构重组优

化、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的“双优化”效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

保障。

厚植沃土,招贤纳才,深化省校合作,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

等高校,在工业、农业、教育、文旅、“非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科技研发成果物理

冶金法年产1万吨高纯硅材料项目落地黎城;完善人才招引机制,制定出台《黎城

县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实施方案》,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设人才公寓,打

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广纳八方英才为黎城的转型崛起贡献创新力量。

向富而行,腰包鼓起来。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

障”政策,建立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五个五”工作机

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全市首家搭

建起县级农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平台公司),因地制

宜确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四种类型 15 种模式,17 个

示范村立标杆,24 个重点村走前列,113 个同步推进村

齐头并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广玉米大豆带

状复合种植面积 1 万亩,全力推进百万只旱鸭全产业

链、太行丹泉小镇等一批龙头产业项目建设,形成“百

十万千”(“百”即百万只旱鸭,“十”即 10 万只蛋鸡、10

万亩干鲜水果,“万”即万亩中药材+花卉种植基地,

“千”即千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向美而行,乡村靓起来。坚持“红色、绿色、特色”

相结合,高标准建设 37 个美丽乡村,28 个省市级美丽

宜居村庄,41 个园林样板示范村,建成了孔家峧、小

寨、上下赤峪、北社等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壶山温泉成

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四方山窑洞宾馆、后峧狄子峪

写生部落入围全省太行人家,美丽乡村千姿百态。

向园而行,农业强起来。投资2.5亿元全力打造现

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花卉观赏、水

果采摘、农业休闲、农耕体验“链”为一体,推动“农+

产+游+娱+购”一体化发展;5 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

旱鸭、玉米制种、核桃、小麦四大产业链条,“四链”融

合、产业聚集、示范引领、联农带农,正在着力打造山西

省种业大县和一二三产融合样板,走出一条黎城农业

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

域谋划项目、抓好落实,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战

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顺利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工作,古城中学、古城小学投入使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有效落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公共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经省卫健委推荐,县人民医院纳入国

家“千县工程”。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创建全市首家零工市场,开展全民技

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打造“太行巧娘”特色劳务品牌,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

农村劳动力 1.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2.3%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

重,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四大专

项行动和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推动法治黎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建领航开新局 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破浪先行谱新篇

党建领航开新局 全域旅游纵深推进 破浪先行谱新篇

围绕“红色、绿色、特色”三条主线发展红色文化初心游、绿色生态山水

游、特色乡村休闲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百里太行新画廊”建设。推动黄崖

洞 5A 级景区创建,投资 2000 余万元实施景区、207 国道沿线村庄景观风貌

塑造和提档升级。发挥黄崖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实

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打造壶山红色小院,推介5条红色研学线路,建

成小寨村、上赤峪村、下赤峪村等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冀南银行旧址被中国

人民银行党校确定为红色金融现场教学基地,壶山温泉被评为全省“太行人

家”、全市首家“乙级民宿”,黎侯古城特色街区建设持续推进,黎城全域旅游

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太行山水为依托,按照原生态、古风貌、差异

化的思路,发展绿色生态游,带动特色乡村游,太行丹泉小镇、晋道房车露营

地、卜牛石板房等一批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教育研学、自驾房车游等新业态

旅游日益兴起。

党建引领筑基赋能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发展百万旱鸭,壮大农业产业。 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打造城市“后花园”。 太行丹泉小镇聚焦休闲特色,带动乡村旅游。 壶山太行人家多业并举发力,创新旅游业态。

苹果喜获丰收,鼓起农民腰包。

通鑫公司工作精益求精,强化质量管控。

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 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引领园区新发展。

新建停车场,停车不再难。

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奋战先行。 良好生态环境,黑鹳悠闲栖居。 中小学师生开展课间活动锻炼。

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黄崖洞军工湖山水相依,红绿相映。

【黎城篇】

T11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第69页

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黎城紧紧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推

动全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是全力以赴

上项目,先后引入协鑫 30MW 光伏发电、裕福氢能源工业综

合利用、潞东水洋智慧能源物流港、凤凰胶带、通鑫 80 万吨热

压铁块、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一大批新

型工业项目,推动工业新型化。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

城县 250MW 光伏发电项目,被授予“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

《长治市钢铁产业布局意见》将黎城县确定为全市“绿色精品

钢焦一体化基地”。二是高质高效优环境。实行“承诺制+标

准地+全代办”的保姆式服务,落实“一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

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五化工作法,双

向考核,上下挂钩,形成了全员抓项目、全民抓招商的浓厚氛

围。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考核中,黎

城县均被评为优秀等次。三是不遗余力抓招商。实行招商引

资工作记分制,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明确四套班子成员和

县直各单位至少引进 1 个项目,各镇至少引进 5 个项目、落地 3

个项目,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至少1个。滚动开展“三个一批”,

每季度举行集中签约、开工活动。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建立跨

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目前与 4 省 38 县(区)跨省通办事项达到

上百件。

党建领航开新局 乡村振兴焕发生机 破浪先行谱新篇

T10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城县全面贯彻新时

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提质,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党建引

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

夯基固本,提质赋能,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

治理优势,依托各镇农村不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创新实施“村级治

理六型分类”工作举措,确立党建铸魂型、红色领航型、社区共建型、村企互促型、

项目建设带动型、集体经济促进型等不同类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使基层治理效能

明显提升;强化党建引领,高位布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矩阵,在全市率先

成立“1+8”平台公司,统筹全县 17 个示范村、24 个重点村、113 个同步推进村发展

项目55个,投资2.02亿元,晋福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案例成为全国唯一村级组织入

选农业农村部的典型案例;作为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试点县,建立“四个

三”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出黎城特色,推动村集体经济壮

大提质。

以事择人,选贤任能,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四个一线”举措,出

台《黎城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建立“双向考核、上下挂钩”工作机

制,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同时以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为契

机,扎实做好领导班子配备,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呈现出机构重组优

化、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的“双优化”效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

保障。

厚植沃土,招贤纳才,深化省校合作,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

等高校,在工业、农业、教育、文旅、“非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科技研发成果物理

冶金法年产1万吨高纯硅材料项目落地黎城;完善人才招引机制,制定出台《黎城

县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实施方案》,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设人才公寓,打

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广纳八方英才为黎城的转型崛起贡献创新力量。

向富而行,腰包鼓起来。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

障”政策,建立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五个五”工作机

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全市首家搭

建起县级农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平台公司),因地制

宜确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四种类型 15 种模式,17 个

示范村立标杆,24 个重点村走前列,113 个同步推进村

齐头并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广玉米大豆带

状复合种植面积 1 万亩,全力推进百万只旱鸭全产业

链、太行丹泉小镇等一批龙头产业项目建设,形成“百

十万千”(“百”即百万只旱鸭,“十”即 10 万只蛋鸡、10

万亩干鲜水果,“万”即万亩中药材+花卉种植基地,

“千”即千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向美而行,乡村靓起来。坚持“红色、绿色、特色”

相结合,高标准建设 37 个美丽乡村,28 个省市级美丽

宜居村庄,41 个园林样板示范村,建成了孔家峧、小

寨、上下赤峪、北社等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壶山温泉成

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四方山窑洞宾馆、后峧狄子峪

写生部落入围全省太行人家,美丽乡村千姿百态。

向园而行,农业强起来。投资2.5亿元全力打造现

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花卉观赏、水

果采摘、农业休闲、农耕体验“链”为一体,推动“农+

产+游+娱+购”一体化发展;5 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

旱鸭、玉米制种、核桃、小麦四大产业链条,“四链”融

合、产业聚集、示范引领、联农带农,正在着力打造山西

省种业大县和一二三产融合样板,走出一条黎城农业

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

域谋划项目、抓好落实,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战

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顺利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工作,古城中学、古城小学投入使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有效落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公共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经省卫健委推荐,县人民医院纳入国

家“千县工程”。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创建全市首家零工市场,开展全民技

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打造“太行巧娘”特色劳务品牌,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

农村劳动力 1.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2.3%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

重,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四大专

项行动和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推动法治黎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建领航开新局 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破浪先行谱新篇

党建领航开新局 全域旅游纵深推进 破浪先行谱新篇

围绕“红色、绿色、特色”三条主线发展红色文化初心游、绿色生态山水

游、特色乡村休闲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百里太行新画廊”建设。推动黄崖

洞 5A 级景区创建,投资 2000 余万元实施景区、207 国道沿线村庄景观风貌

塑造和提档升级。发挥黄崖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实

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打造壶山红色小院,推介5条红色研学线路,建

成小寨村、上赤峪村、下赤峪村等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冀南银行旧址被中国

人民银行党校确定为红色金融现场教学基地,壶山温泉被评为全省“太行人

家”、全市首家“乙级民宿”,黎侯古城特色街区建设持续推进,黎城全域旅游

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太行山水为依托,按照原生态、古风貌、差异

化的思路,发展绿色生态游,带动特色乡村游,太行丹泉小镇、晋道房车露营

地、卜牛石板房等一批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教育研学、自驾房车游等新业态

旅游日益兴起。

党建引领筑基赋能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发展百万旱鸭,壮大农业产业。 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打造城市“后花园”。 太行丹泉小镇聚焦休闲特色,带动乡村旅游。 壶山太行人家多业并举发力,创新旅游业态。

苹果喜获丰收,鼓起农民腰包。

通鑫公司工作精益求精,强化质量管控。

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 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引领园区新发展。

新建停车场,停车不再难。

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奋战先行。 良好生态环境,黑鹳悠闲栖居。 中小学师生开展课间活动锻炼。

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黄崖洞军工湖山水相依,红绿相映。

【黎城篇】

T11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第70页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9 月 9 日,经过全面修整,位于黎城县城东部的黎侯

公园开园迎客。黎侯公园是县城建设最早、规模最大

的公园,以前只有一个入口,环境很好但是利用率不

高。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对黎侯公园实行门、路、园三

管齐下,打通了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老城区

居民的城市公园生态休闲体验,实现了品质、颜值和使

用价值的全方位提升。

黎城县地处太行山腹地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

县。长期以来,“小黎城”是人们对黎城县城固有的印

象。这个“小”,不仅体现在县城占地面积小,还包括城

市开放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健全等诸多

方面。这既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该县下定

决心启动城市更新行动的动力所在。

——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在功

能布局上,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北部文教卫生

公共服务区、中部居民生活区、南部钢铁产业集聚区和

高铁经济带的城市功能布局。

——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交

通路网上,打通大循环,畅通微循环,推行“密路网”,形

成“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空间布局。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品

质。将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通信等管线同步入

地,实现管网入地、雨污分流。同时,把建设海绵城市

的理念融入到城市更新行动的各方面,县城建设越来

越具备现代城市的功能。

——扩大市民活动空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成

的口袋公园、便民设施以及正在建设的文体中心、人才

公寓、便民公厕、公共停车场、停车位等,更多从群众的

需要出发。同时还建设了城市绿道,绿化美化同步提

升,环保节能同步推进,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让生活环

境越来越好。

黎城县将城市更新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留改拆

并举、保留与保护同步,建设市场类项目 2 个,广场公园

类项目 5 个,4 个公共停车场、360 个停车位,1 个文体中

心、1 个人才公寓等项目,新增绿地 20 万平方米,使县城

东西横向达到 3.3 公里,南北纵向达到 9.8 公里,新建

100 多处“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县城绿地面积增加 20

万平方米,居民“推窗就见绿,出门就见景”。

未来,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花园城市即将呈

现在世人面前。

城东路打通大循环,畅通微循环。 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古筝声声悠扬,美好生活家园。

黎侯公园焕新容,市民生活乐陶陶。

广邯通衢舒畅,海绵道路示范。

【黎城篇】

第71页

导 读

2012—2022。

对于沁县来说,这十年,是锐意改革、团结奋斗的十年,

是决战决胜、尽锐出战的十年,是后发赶超、高质量高速度发

展的十年。

十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奋力谱写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崭新篇章,在新时代的康庄

大道上阔步前行!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彰显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新担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

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促进

广大党员干部党性锤炼、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积极创新基层

党建模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

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基层党建的新气象为全方位推动

高质量发展带来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产业转型不放松,培育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动

能。发展是第一要务,立足县域实际,大力实施特优高效农

业、饮品酿品产业、文旅康养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新能源产

业五大产业提升工程,为高质量发展奠基蓄能。精准对接山

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一大批农产品精深

加工标杆项目拔地而起,大型光伏发电项目“遍地开花”……

今日沁州大地,处处充满发展的蓬勃之势,汇聚起推动全方

位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浪潮。

——坚持改善民生不放松 ,共享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新成果。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

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基础

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实现普惠发展。加快建设健康沁县,

启动县综合医院新建项目 ,实施疾控体系提升全省健

康 促进县 示范创建等五大工程。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开

展“ 稳就业保就业 ”10 项专项行动 。 每年十件民生实事

持 续推进。一系列“ 硬邦邦 ”的措施 ,让民生改善 ,涌 动

温情。

——坚持乡村振兴不放松,筑牢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基

石。十年间,胜利完成脱贫摘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

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做好稳粮保供工作,确保粮食

播种面积保持在 40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1.8 亿公斤以上。

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引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

乡村振兴示范村,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

新,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

——坚持城镇建设不放松,拓展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空

间。立足当下群众期盼、未来发展所需,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行动,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高标准推动县城建设提品

质、提速度。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重要交通干线建设、

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处

理、园林绿化、绿廊建设……快速推进的城建工程,大大提升

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项项亲民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的工作,一声声满

意的回应,十年之变,释放的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十年奋

进,标注的是人民至上的感情刻度。

十年砥砺奋进,步步谋民之利;十年勠力同心,招招解民

之忧。今日沁县,风光无限。这片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热

土,正在奋力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谱写着更加绚丽辉煌的时代篇章。

实干担当借势发力

激活绿色发展引擎

砥砺奋进加快建设“三晋花园”

踔厉奋发全力打造“水美名城”

呵护碧水清泓

绘就生态画卷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一

统筹:黄新 暴爱国 李斌 陈建波

文/本报记者 冯波 特约记者 李东红 图/长治日报摄影部 沁县融媒体中心

沁县:

T18-19 版

T20 版

第72页

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积

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党的

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新时代党

的建设和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

就有党徽闪耀。在农村扎实推进党员分类管理,着力打

造“政策宣讲型、产业经营型、文明创建型、矛盾化解型、

环境保护型”“五型”党员和“创业党员型、农务党员型、

流动党员型、老龄党员型”“四型”党小组,分类管理提升

党员先锋价值,特别是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县广大党员

当先锋、作表率,凝聚合力,牢牢守护沁县防线;在项目建

设一线,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旗在攻坚

一线飘扬、党员在工地一线冲锋;在乡村振兴征程中,选

派 111 名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挂职锻炼,大力整

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持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

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工作矩阵,查处一批违纪

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清廉沁县建设工作。通过党建铸廉、

制度建廉、监督促廉、文化树廉等方式,加强党员党性锻

炼,守住干部底线红线,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

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断优化阵地建设,建设了 11 个

镇党群服务中心、224 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6 个小

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真正实现阵地全覆盖、服务零距

离。全面加强网格治理,着力打造“人员情况摸清、工作

任务理清、党的声音传清、惠民政策讲清、群众需求问清、

矛盾隐患查清”“六清”网格,实现了“支部建在网格、党员

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

一公里”。

T18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T19

【沁县篇】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砥砺奋进加快建设“三晋花园”

踔厉奋发全力打造“水美名城”

非凡十年踔厉奋发,沁州大地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沁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度推进产业发展、水美名城日臻秀美、文

化事业生机勃发、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持续完善……一个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折射出沁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豪情与担当,

书写着沁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携手奋进的激情与荣耀。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对于沁县来说,聚焦

发展,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储备、建设、落地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他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第一抓手,在抓项目、扩投资、优服务、强保障上持续发

力,不断掀起一轮轮项目建设热潮,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

速度,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产业转型不放松,不断培育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新动能。他们精准对接山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

产业集群”,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着力点,精心培育发

展沁州黄小米、优质高粱、肉制品、功能和保健食品、药茶

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使农业产业优势更加明

显。大力推进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农业

产业化综合能源供应等项目,构建起了农作物秸秆和畜

禽粪便收集、储运、加工配套体系,使绿色能源与现代农

业有机融合,为全县绿色发展而蓄能。一批光伏储能、氢

能、抽水蓄能等项目的快速推进,更为沁县的发展注入了

源源不断的动能。

围绕“六新”突破、“两新一重”、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民

生改善和全县“一城、两地、三强”总体思路,强化项目研究、

策划、包装,不断充实全县项目储备库。同时多渠道招引项

目,做实签约落地。他们不断组团参加中博会、夏洽会、广交

会、进博会、山西农博会等大型展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

引商。借助端午民俗文化节,进行节会专题招商。积极跑京

进部、跑省进厅、跑市进局,争取资金、对接项目,使狠抓项

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在全县上下蔚然成风。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贴心服务护

航。党政“一把手”坚持带头深入企业问需解困,各相

关职能部门送政策、送服务,助推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

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提升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按

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

全县应变克难、精准发力,通过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缓缴

社保、全产业链培育、刺激消费等“真金白银”的硬举措,

打好纾困解难“组合拳”,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

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近年来,一大批涉及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市政设施

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市品位提

升和群众生活改善,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

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2022 年

以来,全县农业示范区以实际行动稳经济、促发展,全力

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三个一批”项目全面开工,引进

的 200MW 光伏发电项目、小米啤酒项目、谷丰饲料及屠

宰综合项目、善水湾文化园项目、蔬菜基地项目、黄牛养

殖项目等,总投资达 14.5 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

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一期、核心区道路即将完工,投

资 2.15 亿元的冷链物流项目、2900 万元的排水工程开工

建设,承载力不断提升。“三项改革”助力发展,取水许可、

环评、人防、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制,实行项目

占项目总数的 80%;组建“全代办”队伍,提供全代办服务

28 次;已完成标准地出让 3 宗总计 162.07 亩。截至 9 月

底,已完成新建产业项目投资 2.18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9.07亿元。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十年来,沁县接续推动为民办

实事制度化,每年都着眼群众“急难愁盼”,推出多项民生

实事项目,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到加快建设健康沁县,从

扶持就业创业到推动文化繁荣……一点一滴、一笔一划,

绘出全县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沁县一中划归县管、新组建

沁县三中、铜川学校投入使用、育才小学改扩建工程完工、

进一步优化县城幼儿园布局……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工作,

标注在沁县教育改革史上,带给全县百姓的是对教育满意

度、获得感的提升,使全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沁县。快速启动县综合医院新建项目,

加快实施疾控体系提升全省健康促进县示范创建、全省慢

病综合防控示范、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健康稳妥哨点监测、

标准化实验室五大工程。推动中医药振兴,加强医疗队伍

建设。人民群众在健康沁县建设中体会到了民生温度。

大力扶持就业创业。积极开展“稳就业保就业”10 项

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

体就业优先保障,“技能沁县”和“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

顺利开展,“沁州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不断叫响,“春风行

动”“金秋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开展,稳就业、

稳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落

实促进新经济、新业态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实

现了应保尽保。大力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引领工程,不

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

障,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

业。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

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燃烧激情

再奋发,勤劳善良的沁县儿女把圆梦的辉煌写在未来!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之基

狠抓项目

筑牢经济发展之基

办好实事

奠定民生幸福之基

党建工作周密部署高位推进。

一泓碧水绕城过。

水美名城宜居地。

光伏发电点亮绿色发展路。

“沁园春”精益求精强品牌。 “沁州黄”享誉全国受青睐。 小芦笋种出产业发展新图景。 设施蔬菜鼓起农民“钱袋子”。

提升

教师综合

实力。

丰收

喜悦绽满

笑脸。

推动“住

有所居 ”向

“住有宜居”

迈进。

党员干部防疫一线显担当。

做好“水”文章城市建设提质升级。

第73页

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积

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党的

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新时代党

的建设和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

就有党徽闪耀。在农村扎实推进党员分类管理,着力打

造“政策宣讲型、产业经营型、文明创建型、矛盾化解型、

环境保护型”“五型”党员和“创业党员型、农务党员型、

流动党员型、老龄党员型”“四型”党小组,分类管理提升

党员先锋价值,特别是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县广大党员

当先锋、作表率,凝聚合力,牢牢守护沁县防线;在项目建

设一线,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旗在攻坚

一线飘扬、党员在工地一线冲锋;在乡村振兴征程中,选

派 111 名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挂职锻炼,大力整

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持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

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工作矩阵,查处一批违纪

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清廉沁县建设工作。通过党建铸廉、

制度建廉、监督促廉、文化树廉等方式,加强党员党性锻

炼,守住干部底线红线,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

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断优化阵地建设,建设了 11 个

镇党群服务中心、224 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6 个小

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真正实现阵地全覆盖、服务零距

离。全面加强网格治理,着力打造“人员情况摸清、工作

任务理清、党的声音传清、惠民政策讲清、群众需求问清、

矛盾隐患查清”“六清”网格,实现了“支部建在网格、党员

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

一公里”。

T18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T19

【沁县篇】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砥砺奋进加快建设“三晋花园”

踔厉奋发全力打造“水美名城”

非凡十年踔厉奋发,沁州大地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沁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度推进产业发展、水美名城日臻秀美、文

化事业生机勃发、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持续完善……一个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折射出沁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豪情与担当,

书写着沁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携手奋进的激情与荣耀。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对于沁县来说,聚焦

发展,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储备、建设、落地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他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第一抓手,在抓项目、扩投资、优服务、强保障上持续发

力,不断掀起一轮轮项目建设热潮,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

速度,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产业转型不放松,不断培育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新动能。他们精准对接山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

产业集群”,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着力点,精心培育发

展沁州黄小米、优质高粱、肉制品、功能和保健食品、药茶

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使农业产业优势更加明

显。大力推进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农业

产业化综合能源供应等项目,构建起了农作物秸秆和畜

禽粪便收集、储运、加工配套体系,使绿色能源与现代农

业有机融合,为全县绿色发展而蓄能。一批光伏储能、氢

能、抽水蓄能等项目的快速推进,更为沁县的发展注入了

源源不断的动能。

围绕“六新”突破、“两新一重”、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民

生改善和全县“一城、两地、三强”总体思路,强化项目研究、

策划、包装,不断充实全县项目储备库。同时多渠道招引项

目,做实签约落地。他们不断组团参加中博会、夏洽会、广交

会、进博会、山西农博会等大型展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

引商。借助端午民俗文化节,进行节会专题招商。积极跑京

进部、跑省进厅、跑市进局,争取资金、对接项目,使狠抓项

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在全县上下蔚然成风。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贴心服务护

航。党政“一把手”坚持带头深入企业问需解困,各相

关职能部门送政策、送服务,助推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

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提升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按

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

全县应变克难、精准发力,通过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缓缴

社保、全产业链培育、刺激消费等“真金白银”的硬举措,

打好纾困解难“组合拳”,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

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近年来,一大批涉及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市政设施

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市品位提

升和群众生活改善,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

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2022 年

以来,全县农业示范区以实际行动稳经济、促发展,全力

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三个一批”项目全面开工,引进

的 200MW 光伏发电项目、小米啤酒项目、谷丰饲料及屠

宰综合项目、善水湾文化园项目、蔬菜基地项目、黄牛养

殖项目等,总投资达 14.5 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

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一期、核心区道路即将完工,投

资 2.15 亿元的冷链物流项目、2900 万元的排水工程开工

建设,承载力不断提升。“三项改革”助力发展,取水许可、

环评、人防、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制,实行项目

占项目总数的 80%;组建“全代办”队伍,提供全代办服务

28 次;已完成标准地出让 3 宗总计 162.07 亩。截至 9 月

底,已完成新建产业项目投资 2.18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9.07亿元。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十年来,沁县接续推动为民办

实事制度化,每年都着眼群众“急难愁盼”,推出多项民生

实事项目,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到加快建设健康沁县,从

扶持就业创业到推动文化繁荣……一点一滴、一笔一划,

绘出全县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沁县一中划归县管、新组建

沁县三中、铜川学校投入使用、育才小学改扩建工程完工、

进一步优化县城幼儿园布局……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工作,

标注在沁县教育改革史上,带给全县百姓的是对教育满意

度、获得感的提升,使全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沁县。快速启动县综合医院新建项目,

加快实施疾控体系提升全省健康促进县示范创建、全省慢

病综合防控示范、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健康稳妥哨点监测、

标准化实验室五大工程。推动中医药振兴,加强医疗队伍

建设。人民群众在健康沁县建设中体会到了民生温度。

大力扶持就业创业。积极开展“稳就业保就业”10 项

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

体就业优先保障,“技能沁县”和“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

顺利开展,“沁州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不断叫响,“春风行

动”“金秋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开展,稳就业、

稳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落

实促进新经济、新业态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实

现了应保尽保。大力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引领工程,不

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

障,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

业。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

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燃烧激情

再奋发,勤劳善良的沁县儿女把圆梦的辉煌写在未来!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之基

狠抓项目

筑牢经济发展之基

办好实事

奠定民生幸福之基

党建工作周密部署高位推进。

一泓碧水绕城过。

水美名城宜居地。

光伏发电点亮绿色发展路。

“沁园春”精益求精强品牌。 “沁州黄”享誉全国受青睐。 小芦笋种出产业发展新图景。 设施蔬菜鼓起农民“钱袋子”。

提升

教师综合

实力。

丰收

喜悦绽满

笑脸。

推动“住

有所居 ”向

“住有宜居”

迈进。

党员干部防疫一线显担当。

做好“水”文章城市建设提质升级。

第74页

二郎山下 ,环湖旅游公路被亮化工程点缀得

流光溢彩 ;南涅水石刻馆经过建筑外立面 、停 车

位等整治 ,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环城水域经过大

力治理,水质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在浊漳河

西源源头首次发现了黄喉貂的身影;广大乡村越

来越成为城里人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走进沁

县,满眼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处处美景如画、山

水成诗。

这里,风光绮丽多姿、湖泊串珠成链,一半山水

一半城,自然环境优良独特。充分发挥全县域纯天

然、无污染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建设“三晋花园·水

美名城”为目标,围绕打造文旅康养胜地,积极构建

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

村升级版,把全域 1318 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美丽大花

园来打造,扬生态优势之长,走绿色靓村之路,努力

刻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

村图景,着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

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

这里,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支流 126 条、633 公

里,地表水年径流量为 1.316 亿立方米,有湖泊湿地

62 处 3.5 万亩,源头泉水 270 多处,地下水总动贮量

为 2 亿立方米。水,是沁县区别于我市其他县区的

最具差异性的自然禀赋。他们以丰沛优质的水资

源为基础,在连续举办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暨山西

省龙舟公开赛的基础上 ,推出茶马古驿 、漳河源

头、文化观礼、红色教育、廉政文化、秀美山水等精

品乡村游线路,辐射带动打造了一批具有亲水旅

游、休闲居住、养生度假、健康养老等多功能的生

态水乡。

深秋的瓮城山,红叶遍地、苍松如黛,吸引了大

批游客前来观光采风。在沁县,像瓮城山这样的网

红打卡地,近年来越来越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

其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绿色空间让群众

尽享舒适生活。全县按照“全域增绿”的要求,以山

体绿化为依托,以乡村街道绿化为基础,以通道水

系绿化为延伸,串联打造覆盖城乡的绿带、公园、小

游园和微绿地的乡村绿道网络,拓展绿道乡土文化

展示、文化体验和生态科普教育等功能,融合文化、

体育、旅游、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森

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

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打造宜居宜游的森林沁

州、康养沁州。

不只是乡村,城市风景中的绿色也越发亮眼。

原本裸露的路面披上了新装,新增的绿植焕发出生

机,公园里,不同品种的鲜花竞相开放……如今,走

在沁州街头,鲜花彩叶随处可见,市民的休闲生活

愈加多彩,“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公园

城市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美丽沁县需要美丽乡村。全县不断加大对农村

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程,为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再添新动力。与

此同时,把改善农村住房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

工程推进,突出亮点营造,开展“绿进农家”行动,示

范推广农家“庭院花圃”,统筹设计建设村庄主干道

两旁民居的屋前小栅栏“绿化角”,努力营造“房在

树中,人在绿中,村在林中”的庭院风景,一批特色

鲜明、乡土气息浓郁、面貌焕然一新的亮点村、示范

村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乘全域旅游东风,讲好沁州故事,打好生态文化

融合牌,走好文旅融合路,沁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成绩单”。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沁县将全面提升城市生

态特质,深挖培育文旅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真正让沁县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康养

“兴”起来、形象“提”起来、品牌“亮”起来。

层崖翠接蔚蓝天。

小桥卧水风留影。

西湖之畔绿影深。

湖光山色诗意浓。

青莲满塘竞绽放。

一湖碧水青山秀。

端午节庆赛龙舟。

第75页

特刊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巍巍太行,千峰竞秀;

滔滔漳水,澄澈安澜。

行走武乡,是看不够的欣欣向荣,是看不尽

的日新月异,是安居乐业的幸福满满。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

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弘扬太行精

神、共建创新武乡”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城三

区”引领,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

站稳政治立场、笃定前行方向,筑牢高质

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武乡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

设摆在首位,团结带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

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大

力弘扬太行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筑起一座座坚

强的战斗堡垒。

强化数字赋能、实现产城互融,构建高质量

发展的支撑体系。该县坚持“一城三区”引领,

本着建强县城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围绕

“塑造山、水、城交融一体的武乡城市新风貌”这

一目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城乡融合上先

行,以项目为王、以产业为本,助推县城主城

区、县城新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经济技术

开发区开发建设、品质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动能”,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初

具规模。

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绘就高质量

发展的壮美画卷。“瞧瞧现在的武乡,修了路、换

了灯,连夜景‘灯光秀’都安排上了,一点都不比

大城市差。”“干活累了,我们都会来爱心驿站歇

歇脚。”……在武乡老区,像这样来自群众的赞

美之声不绝于耳。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社会保障,发

展社会事业,“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

坚定。泰安巷中段、宝塔街、和平一路等项目

全面完成;计委巷,东盛巷东段,城关村、富庄

村等“四大片区”更新改造有序推进;人民广

场西段、关河水库地段等功能退化街区更新如

期进行……一系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发展成

果为共建创新武乡注入强劲动力。

武乡 21 万老区儿女正凝心聚力,踔厉奋

发,携手同行向未来。

征程万里风正劲

武乡县: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一

勠力同心谋发展

众志成城奏强音

红绿交融亮底色

奋发图强谋振兴

T14-15 版

T16 版

导 读

统筹:王轶 暴爱国 李斌 孙发明

文/武乡县融媒体中心 图/本报记者 张国平 徐翔

第76页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勠力同心谋发展

众志成城奏强音

岁月为证,山河为凭。

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憧憬着老区崛起的宏伟蓝图,善谋实干的

武乡人,在“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的创业中,正全力以赴,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城、两心、三区”的空间布局;

“东扩、西进、北延、内增”的发展战略;

“十路、一桥、一夜景,三水、一场、四更新”的十六项重点工程;

……

今年以来,武乡县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围绕打通“断头路”、提

高道路完好率,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和海

绵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充

分利用地下有限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大数据”“新基建”需求,同步

实施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对架空通信及低压电力线缆实施入

地。

坚持城市建设定位,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品位提升行动,县城

红旗路、迎宾街、太行东街“一纵两横”主干道路和丰州中路提质改

造;县城新区道路及综合管廊、太长高速武乡收费站及连接线改扩

建、宝塔街提质改造;西环二路、丰州北路、和平一路、和平二路全

面完成;马牧河钢架人行桥、“红色记忆”城市灯光夜景工程投入运

行;和平广场停车场一期暨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计委巷、东盛

巷东段改造项目,城关村、富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糠醛厂片区改

造项目,农机粮食南段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同时,充

分把握绿化黄金季节,建设“口袋公园”和“景观小品”。截至目前,

全县新增绿化面积 11.95 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 1 万

平方米。

县城(老城片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 7008.43 万元,占

地面积 19.52 亩,设计处理规模 8000 立方米/天;故城镇生活污水处

理厂项目,选址北涅水村,总投资 1500 万元,处理能力 300 立方米/

天;监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选址西川村,总投资 2600 万元,处

理能力 300 立方米/天。

站在凤凰山顶,放眼远眺,蓝天白云下的县城被青山绿水环

抱,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路网纵横交错,一幅更加秀美富

裕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红色会客厅”正绽放无限精彩。

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武乡县聚焦

“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主线,坚持把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重大政治任

务,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突出党建引

领、全员发力、制度赋能,构建了“县委主抓、组

织牵头、部门联动、乡村落实”工作机制,推动

基层治理能力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

障。

党建引领,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全县

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实行专班制推进、项

目化管理、清单式落实,构建“一网统筹、一网

统管”治理模式,对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不

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实现党建“一子落”,

治理“满盘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触角在每个

社区、乡村、网格延伸。

制度牵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武乡县通过优化网格服务管理、推进数字武乡

建设、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建立健全全县乡村

三级定期研判制度抓责任。建立乡镇工作人

员轮岗交流制度、落实好乡村干部报酬待遇、

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健

全清单报告公示制度、完善监督举报制度抓考

评。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培训、从严督导指

导、营造良好氛围抓推进,保证了抓党建促基

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高标准推进。

融合共建,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持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推行农村党员

积分制管理,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村级

后备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完善村级治理

机制,推行农村“三务”全公开,抓好全科网格

建设,探索“物业党建联建”模式,开展文明创

建活动,引领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色动力,澎湃不

息。在新的起点上,武乡县各级党组织将把

“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视为铁律、把“担

当”作为自觉,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专项行动和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田畴织锦绣,振兴正当时。曾是国定贫困县的武乡,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的同时,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蹄疾步稳。

蟠龙镇郭家垴村的菊花成为带动老百姓增收的“致富花”,贾豁乡“双十万”

示范区试点创建日趋成熟,谷子、梅杏特色产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武乡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牢牢扭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3.5 万亩,建设

粮食和成品粮储备基地。坚持农业“特”“优”战略,在全县开展“双十万”示范村

建设,全面推广故城镇“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着力解决谁种地、怎么种的问题。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围绕“米、菜、菌、肉、饮、销”六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

特色农业品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

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全面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乡村道路路面改造提质,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

气常新。

武乡小米、梅杏、中药材、生猪、肉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

发展方兴未艾,培训就业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社会

保障兜底工程及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工程稳步实施……如今的乡村宜居宜业,沉

淀着乡亲们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愿景。

民生工程暖民心

幸福生活谱新篇

牵紧产业“牛鼻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武乡县始终牢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

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难事得以解决。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2021 年 10 月 18 日,武乡县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及预分

配公开抽签仪式举行,符合条件的 656 户中低收入家庭分到了舒香门邸小区、紫

金花园小区、糠醛厂片区在内的经济适用住房,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住房保障。

城乡统筹,交通先行。武乡县被列入创建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示范县名单,太行一号红色旅游公路三期主线贯通,西东线、砖蟠线、王南线旅游

公路支线改造和马权线路面改造全面完工;“四好农村路”完成 65 条 350.1 公里,

实现城乡公交全免费,城乡道路通达能力显著提升。

深化医改,护航健康。武乡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与长治医

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合作设立武乡分院,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建成投用,在 12 个乡

镇卫生院、20 个村全覆盖完成科大迅飞“智医助理”项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

村医待遇进一步改善提高,全县人民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保

障。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武乡县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

工程,全县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4600 人次(含脱贫劳动力 3143 人)、取证人

数实际完成 8318 人,新增技能人才实际完成 8318 人,全县实现新就业实际完成

7329 人,真正让技能成为劳动力增收致富的“敲门砖”,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清除“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提升“精气神”,为盘

活生态资源、更新乡村面貌,武乡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

整体合力,从机构队伍、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着

手,制定《武乡县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试

行)》,在全县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各级各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一体管理”的思路,坚持标本兼治、上下同心、干群合力,

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整治门面牌匾、完

善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健全管理机

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督导考核、开展宣传教育,城乡

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走上了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全县建成日处理量达 120 吨的垃圾填埋场 1

座和日处理量达 20 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1 座,12 个乡镇

环卫站全部挂牌成立,269 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环卫日常

服务,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环境卫生

保洁和垃圾清运网络。

久久为功,蝶变重生。如今,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

连而过,亮点纷呈的文化墙绘声绘色,宽敞安逸的庭院

焕然一新……武乡县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环卫

一体化工作成了深受群众欢迎、支持的满意工程和民心

工程。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四好农村路”托举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森林村庄和谐美,幸福图景入画来。

丰州北路建成通车,扩展以城带乡能力。

免费公交全覆盖,惠民工程人人乐。

高速路出入口改造项目提升了城市品质。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菊花小镇”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获得全国高产奖。

服务“三农”到地头,倾力解决愁难事。

梅杏俏销尽显产业化效应。

人居环境

持续改善,幸福

指数节节攀升。

【武乡篇】

红色旅游路将红色景点串珠成链。

第77页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勠力同心谋发展

众志成城奏强音

岁月为证,山河为凭。

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憧憬着老区崛起的宏伟蓝图,善谋实干的

武乡人,在“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的创业中,正全力以赴,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城、两心、三区”的空间布局;

“东扩、西进、北延、内增”的发展战略;

“十路、一桥、一夜景,三水、一场、四更新”的十六项重点工程;

……

今年以来,武乡县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围绕打通“断头路”、提

高道路完好率,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和海

绵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充

分利用地下有限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大数据”“新基建”需求,同步

实施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对架空通信及低压电力线缆实施入

地。

坚持城市建设定位,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品位提升行动,县城

红旗路、迎宾街、太行东街“一纵两横”主干道路和丰州中路提质改

造;县城新区道路及综合管廊、太长高速武乡收费站及连接线改扩

建、宝塔街提质改造;西环二路、丰州北路、和平一路、和平二路全

面完成;马牧河钢架人行桥、“红色记忆”城市灯光夜景工程投入运

行;和平广场停车场一期暨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计委巷、东盛

巷东段改造项目,城关村、富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糠醛厂片区改

造项目,农机粮食南段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同时,充

分把握绿化黄金季节,建设“口袋公园”和“景观小品”。截至目前,

全县新增绿化面积 11.95 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 1 万

平方米。

县城(老城片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 7008.43 万元,占

地面积 19.52 亩,设计处理规模 8000 立方米/天;故城镇生活污水处

理厂项目,选址北涅水村,总投资 1500 万元,处理能力 300 立方米/

天;监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选址西川村,总投资 2600 万元,处

理能力 300 立方米/天。

站在凤凰山顶,放眼远眺,蓝天白云下的县城被青山绿水环

抱,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路网纵横交错,一幅更加秀美富

裕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红色会客厅”正绽放无限精彩。

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武乡县聚焦

“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主线,坚持把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重大政治任

务,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突出党建引

领、全员发力、制度赋能,构建了“县委主抓、组

织牵头、部门联动、乡村落实”工作机制,推动

基层治理能力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

障。

党建引领,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全县

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实行专班制推进、项

目化管理、清单式落实,构建“一网统筹、一网

统管”治理模式,对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不

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实现党建“一子落”,

治理“满盘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触角在每个

社区、乡村、网格延伸。

制度牵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武乡县通过优化网格服务管理、推进数字武乡

建设、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建立健全全县乡村

三级定期研判制度抓责任。建立乡镇工作人

员轮岗交流制度、落实好乡村干部报酬待遇、

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健

全清单报告公示制度、完善监督举报制度抓考

评。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培训、从严督导指

导、营造良好氛围抓推进,保证了抓党建促基

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高标准推进。

融合共建,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持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推行农村党员

积分制管理,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村级

后备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完善村级治理

机制,推行农村“三务”全公开,抓好全科网格

建设,探索“物业党建联建”模式,开展文明创

建活动,引领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色动力,澎湃不

息。在新的起点上,武乡县各级党组织将把

“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视为铁律、把“担

当”作为自觉,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专项行动和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田畴织锦绣,振兴正当时。曾是国定贫困县的武乡,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的同时,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蹄疾步稳。

蟠龙镇郭家垴村的菊花成为带动老百姓增收的“致富花”,贾豁乡“双十万”

示范区试点创建日趋成熟,谷子、梅杏特色产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武乡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牢牢扭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3.5 万亩,建设

粮食和成品粮储备基地。坚持农业“特”“优”战略,在全县开展“双十万”示范村

建设,全面推广故城镇“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着力解决谁种地、怎么种的问题。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围绕“米、菜、菌、肉、饮、销”六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

特色农业品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

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全面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乡村道路路面改造提质,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

气常新。

武乡小米、梅杏、中药材、生猪、肉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

发展方兴未艾,培训就业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社会

保障兜底工程及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工程稳步实施……如今的乡村宜居宜业,沉

淀着乡亲们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愿景。

民生工程暖民心

幸福生活谱新篇

牵紧产业“牛鼻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武乡县始终牢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

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难事得以解决。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2021 年 10 月 18 日,武乡县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及预分

配公开抽签仪式举行,符合条件的 656 户中低收入家庭分到了舒香门邸小区、紫

金花园小区、糠醛厂片区在内的经济适用住房,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住房保障。

城乡统筹,交通先行。武乡县被列入创建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示范县名单,太行一号红色旅游公路三期主线贯通,西东线、砖蟠线、王南线旅游

公路支线改造和马权线路面改造全面完工;“四好农村路”完成 65 条 350.1 公里,

实现城乡公交全免费,城乡道路通达能力显著提升。

深化医改,护航健康。武乡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与长治医

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合作设立武乡分院,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建成投用,在 12 个乡

镇卫生院、20 个村全覆盖完成科大迅飞“智医助理”项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

村医待遇进一步改善提高,全县人民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保

障。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武乡县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

工程,全县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4600 人次(含脱贫劳动力 3143 人)、取证人

数实际完成 8318 人,新增技能人才实际完成 8318 人,全县实现新就业实际完成

7329 人,真正让技能成为劳动力增收致富的“敲门砖”,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清除“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提升“精气神”,为盘

活生态资源、更新乡村面貌,武乡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

整体合力,从机构队伍、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着

手,制定《武乡县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试

行)》,在全县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各级各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一体管理”的思路,坚持标本兼治、上下同心、干群合力,

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整治门面牌匾、完

善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健全管理机

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督导考核、开展宣传教育,城乡

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走上了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全县建成日处理量达 120 吨的垃圾填埋场 1

座和日处理量达 20 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1 座,12 个乡镇

环卫站全部挂牌成立,269 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环卫日常

服务,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环境卫生

保洁和垃圾清运网络。

久久为功,蝶变重生。如今,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

连而过,亮点纷呈的文化墙绘声绘色,宽敞安逸的庭院

焕然一新……武乡县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环卫

一体化工作成了深受群众欢迎、支持的满意工程和民心

工程。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四好农村路”托举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森林村庄和谐美,幸福图景入画来。

丰州北路建成通车,扩展以城带乡能力。

免费公交全覆盖,惠民工程人人乐。

高速路出入口改造项目提升了城市品质。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菊花小镇”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获得全国高产奖。

服务“三农”到地头,倾力解决愁难事。

梅杏俏销尽显产业化效应。

人居环境

持续改善,幸福

指数节节攀升。

【武乡篇】

红色旅游路将红色景点串珠成链。

第78页

红绿交融亮底色 奋发图强谋振兴

T16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武乡篇】

武乡,一部厚重的红色史书,八路军太

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路军

总部砖壁旧址……红色景点熠熠生辉。

武乡,一首雄浑的磅礴之歌,清代千佛

塔巍然屹立,元代会仙观高峻雄宏,石勒寨

洞洞相连……历史文物五彩斑斓。

武乡,一幅壮美的山水之画,万壑争

奇的板山、风景秀美的关河、神工鬼斧的溶

洞……壮美景观令人惊叹。

自然的慷慨赠予、历史的厚重积淀,为

武乡这片热土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全方

位推动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资

源。

“守住阵地,红旗必须飘扬在高地上!”

“我是吹响冲锋号的小石头,也是命硬的小

石头!”伴随着冲锋号的响起,八路军战士

纷纷跃出战壕,压向敌阵……大型红色实

景演艺《太行山上》上演。

近年来,武乡县全面落实市委“加快建

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安排部署,深入

挖掘太行精神深刻内涵,始终把旅游事业

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

化发展方向,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

快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景区升级和品

牌形象优化,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

的华丽转身。

加快推进八路军文化园扩园、太行少

年军校建设,创建“太行山八路军文化旅游

区”国家 5A 级景区;改造提升溶洞、板山风

景区,科学规划开发崇城山、关河水库,打

造老区新的优势品牌;“太行一号”武乡段

全线贯通,全域旅游更加顺畅;王家峪总部

旧址“1+4”片区项目加快推进并具备布展

条件……“一轴贯通、多点成面”的“大旅

游”发展新格局雏形初现。

每逢 7 月 1 日前后,武乡县红色旅游景

区、景点迎来参观人潮,来自周边县区及全

国各地的广大党员干部、游客纷纷走进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等红

色教育基地,追忆红色岁月,感悟革命

精神。

作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胜地和国

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武乡县以红色旅

游为龙头,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

军文化园、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

路军总部砖壁旧址与旅游重点村串珠

成链,开发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

游”等多条精品线路,并依托太行干部学

院、太行少年军校等,建设城乡互动现场教

学点接待基地,开发红色研学精品课堂、精

品线路,进一步催热当地红色旅游。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年来,武乡县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

念,充分利用“旅游+”模式,积极创新旅游

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满足多样化、多层

次的旅游消费。蟠龙镇郭家垴村、丰州镇

五村、贾豁乡古台村的“旅游+农业”,丰富

了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乡村度假等乡村

旅游产品;丰州镇魏家窑村、石北乡石北村

的“旅游+体育”,促进了休闲运动旅游发

展;蟠龙镇砖壁村、关家垴村,大有乡李峪

村、枣烟村的“旅游+文化”,推动了红色文

化产品蓬勃发展;分水岭乡泉之头村的“旅

游+气象”,引领了新型复合旅游产品创新

升级……

9 月 22 日,武乡县第五届农民丰收节

在蟠龙镇郭家垴村“菊花小镇”举行。当

日,大批游客在此打卡拍照。“菊花小镇”是

以菊花为主题,配以菊花、核桃等农作物深

加工产业中心,同时也是融合农旅、研学为

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示范区。“菊花小

镇”打造了 30 公里菊花彩虹路、400 余亩万

寿菊花海“网红打卡地”,集观光游、养生

游、研学游于一体的菊花之乡初具规模。

武乡县利用参展促销、网络报刊、电视

广告、影视剧拍摄、旅游节会等渠道,采取

多种形式对县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

传推介,“以节为媒、立柱搭台”让武乡县文

化旅游资源走出“深闺”,以独有的魅力展

现在世人面前。

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如今,武乡

旅游产业正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

貌,破茧成蝶,迅速崛起……

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

苍山吐翠,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近年来,武乡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

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

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保持铁

腕治污的决心和定力不动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

“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红色”武乡映出了“绿

色”底色。

让天更蓝。以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散乱污”企业治

理、城乡居民生活用煤清洁能源替代、扬尘污染整治、机

动车污染防治和严格管控秸秆焚烧等为重点工作,治污、

控煤、管车、降尘同向发力,积极开展碳排放相关工作,全

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以前冬天一身灰,现在

坐在炕头暖洋洋。”这是武乡县城乡居民冬季清洁供暖后

的真实写照。全县以推进城乡集中供热全覆盖为突破口,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大力实施清洁供暖工程,为打赢蓝天

保卫战夯实基础。

让水更清。投资 6000 万元的省级重点工程县城第二污

水厂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

作,实施县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 14 公里,铺装透水步道 7 万

平方米,积极开展浊漳河、涅河、马牧河河道系统治理,河湖

面貌持续改善,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

标准。

让地更绿。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严格控制化肥、农

药污染,实施通道绿化、荒山造林、蚂蚁森林、经济林提质增

效“四大工程”,完成造林绿化 13.5 万亩,开展工矿企业废

弃场地环境治理修复,不断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

平,中象新材料 10 万吨轻质石膏砂浆、昌靖建材粉煤灰综

合利用一期等项目投产运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

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让村庄更洁净。积极推进“煤改气”和“煤改电”清洁

能源替代改造以及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全县 12

个乡镇 2000 多户居民实施了“煤改电”,让群众温暖清洁

过冬。此外,武乡县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推进垃

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在 16 个行

政村、3 个住宅小区、5 个单位先行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为 16 个行政村、2533 户农户配备垃圾桶 6346 个,机关

单位、学校和小区配备分类垃圾桶 1000 个,并大力开

展垃圾分类宣传,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

一步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提升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量。

今日武乡,天空澄碧,纤云不染,俯瞰太行

山,水清河畅,满目皆绿。武乡县将始终坚持绿

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解

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

设水平,让老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聚力永续发展

构建生态乐园

满目胜景尽斑斓 文旅融合产业兴

大型红色实景演艺《太行山上》精彩纷呈。

访红色足迹,悟革命精神。

关河水库优良生态吸引水鸟驻足。生态黄牛养殖促农增收致富。

县城宝塔广场改造如期完工,提升县城品位。

下北漳村拓展红色旅游,赋能绿色发展。

第79页

特刊

中共长治市委机关报 长治日报社出版

中共长治市委主管主办 山西省一级报纸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一

奋力谱写

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

襄垣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硕果满枝头。过去十年,对于襄垣而

言,是积极探索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路的十年,是产业结

构优化调整夯基垒台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

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

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干

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县域经济结构深刻调

整、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城乡建设提档升级、民生事业全面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健康平稳的良好态势。

培育多元产业支撑,转型发展步履铿锵。抓项目就是抓发

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襄垣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

向,超前布局谋划,发挥经开区支撑引领作用,组建产业工作

专班,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一区两园三主导两示范”

全县产业布局下,在襄垣经开区范围内建立10个园中园和1个

能源基地,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壮大和转型升级,发展后劲不断

增强。大力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出台支持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多项政策措施,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启动

“一枚印章管审批”,全程“保姆式”“代办制”服务。完善经

开区基础设施,采取 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开工建设园区道

路、污水管网、变电站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

通过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引进实施重大

项目,潞安 180 、瑞恒化工、襄矿 20 万吨乙二醇、鸿达煤化 253

万吨清洁焦化、金烨焦化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投产达效,加

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引进一批上下游延伸产业项目,提高能

源转化效率,形成以500万吨焦化、180万吨煤制油、80万吨乙二

醇、60 万吨聚氯乙烯等为主的千万吨级煤焦化一体发展产业集

群,打造千亿产值的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

基地。高新技术、固废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

优势产业群持续壮大,多元支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

系逐步形成。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唱响乡村振兴高歌。襄垣县集中布局

一产三产深度嵌入、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特

色品牌种养示范区。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以仙

堂山、东湖公园、“襄缘·花海”等重点景区为支撑,拓展襄垣“夜

经济”,打造市民中心文化会客厅、文旅融合打卡地,持续抓好环

宝峰湖旅游产业带项目建设,强化“襄约·潮屿”“襄遇·栖居”

“襄缘·花海”三个单元板块的协同畅通,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整体

竞争优势,实现一三产、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功能完备的文旅

康养地,叫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湖光山色·花漾襄垣”旅游品

牌,努力形成“快进慢游深体验”文旅格局,让襄垣成为“现代

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首选地”,不断提升襄垣文化

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快发展尖椒、米槐、饲料玉米等特

色种植业,积极推进东方希望 50 万头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项

目,大力推广“种—养—沼—加”循环生态农业,全力建设生猪

养殖大县、肉鸡养殖大县,带动全县一产高质量发展。推行

“五+五代两自主”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房联社”“土地当

铺”等措施,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村

有 155 个。重点扶持以林盛果业、天下襄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

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由卖初级农产品向卖高附加值农产

品转变,加大建设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镇、示范园,使全县

“特优”农产品名气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广、带

动越来越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持续升级。襄垣县全面深

入推进城乡建设,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城乡巨变,让

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目前,襄垣县城建成区面积20.6平

方公里,绿化覆盖率 40.09%,绿地率 36.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21 平方米,三项绿化基本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县

城主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组建基础设施专班,共谋划 42 个

项目,总投资 506 亿元,为襄垣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

智慧城市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馆,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启动县城博物馆、文化馆、档案

馆、图书馆、美术馆“五馆”建设。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人

居环境“六乱”整治、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深入推

进,“森林村庄”“美丽乡村”“法治乡村”不断涌现,农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步伐加快。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底色

文旅融合绘就锦绣画卷

T2-3 版

T4 版

导 读

统筹:王轶 暴爱国 李斌 王娅宁

文/崔晶 霍卫星 孙彬雁 马静 图/襄垣县融媒体中心

第80页

定制化服务让项目落地更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

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抓好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为决

战决胜脱贫攻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提供

了坚强组织保障。截至 2021 年底,全县基层党组织共有 789 个,其

中党委24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734个,党员总数达到17486人。

“一盘棋”聚焦中心谋大局。中心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

在哪里。襄垣县坚持“一盘棋”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强化对基层党

建工作能力的统筹谋划,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县委

主要责任人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重要工作

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切实增强全县

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县镇领导干部

包联制度,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全县 28 名县级干部和 460 名镇

级干部包联 238 个村(社区)4745 户,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

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协调解决

问题320余件。

“一张图”对标对表强基础。襄垣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

导向,全面有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张图”,整合县党

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政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管理

服务资源,构建多维融合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化实战指挥

平台,织密“全科智慧网格”,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9+X”

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圆满完成了县镇村换届任务,加强对选调生、

到村任职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的管理,深入实施党的建设

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行动、党员干部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提

升行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党员积分

制管理、“三务”公开、“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工作,深入开展“擂台比

武”活动,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推进“清化收”工作,扎实做好

换届“后半篇”文章。

“一谱曲”奏响党建新乐章。襄垣县把党建品牌培育创建作为

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特色,抓实亮点,成功塑

造出“省级标杆乡镇党委”——下良镇党委,“全省标杆党支部”——

王桥镇洛江沟村党支部等 45 个精品党组织,10 个市级标杆党组

织。在全市县级层面率先成立社区党委,组建小区党支部,建立党

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起“乡

镇党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社区治理组织体

系。古韩镇永安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出

以“三融一创”为抓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

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三个一线”行动,在重点项目一线设立临

时党组织、选派项目专员、设立党员示范岗,为重大项目顺利建

设凝聚了力量。推动组织引领发展,全面推行“五+五代两自

主”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襄垣路径。2022 年,

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上村有 155 个 ,达 到

67.7%,打造了夏店镇平安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虒亭

镇建华村集体资产代营、下良镇上良村合作社+国

企民企等产业发展示范村。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T2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T3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垣县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实现了从“一煤独

大”到“多轮驱动”,从交通不便到四通八达,农业产业从“几枝独秀”到花开遍地,高新技

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21年,全县GDP首次突破300亿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

速达到 15.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1.67 亿元,增长 18.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

别达到43312元、20748元,增长7.5%、11.5%,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名列全市前茅。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

襄垣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推进城乡融合,

谱写出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社会稳的发展新篇章。

如今,行走在襄垣城乡间,干净整洁的街区、整齐划一

的车位、宽阔锃亮的油路、郁郁葱葱的绿化、风景如画

的村落……一幅新时代的城乡巨变长卷在襄垣大地徐

徐展开!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年来,襄垣县致力于打

造路网建设互联互通新格局,先后开通滨河路、花园路

等 10 余条道路,东二环、北二环、文王大道、张良大道、

郑太高铁连接线等路网工程竣工投用,仙堂山旅游路、

滨河路南延、滨河东路南延高架桥等道路工程有序推

进,城乡免费公交和学生免费公交专线相继开通,“四好

农村路”建设获得全国示范县殊荣,郑太高铁襄垣东站

通车运营,襄垣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建设大酒店、游

泳馆、垃圾处理厂、县委党校、城市设计馆等,供水供气

供热、城镇污水处理、老旧管网改造、便民市场、停车场

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全县城市治理工作取得

新成效、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城市品位再上新水平。

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持续释放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红利,全力打造环宝峰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

村振兴示范区和特色品牌种养示范区,组建农村集体经

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引深“五+五代两自主”增收模式,主

动向“山”“水”“林”“田”和“大美自然”要产业,逐渐呈现

出美丽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大力实施“3+X”农业产业,着力推进露地尖椒、

优质高粱、玉米制种、设施蔬菜、有机水果、米槐种植等

产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

群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金秋时节,襄垣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依托襄垣经开区增量

配电网投资建设的全市首家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

推进,项目在增加风光绿色能源的同时,配套建设储能设施,依

托增量配电网,实现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国家电投襄垣上马风

光储一体化光伏 100MW+风电 100MW 项目升压站已完成 85%,

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在襄垣大地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凝聚起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近年来,襄垣县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

战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

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构建“一区两园三主导两示范”产业

体系,在服务全市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现

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全方位

推动襄垣高质量发展。

构建多元产业层次。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襄垣

县依托王桥园区,集中布局以煤化工产业改造提升为主导

的 500 亿产值传统产业聚集区;依托富阳园区,集中布局以

六新产业集聚扩规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区;依托山西大学

固废研发基地,集中布局以大宗固废综合开发为主导的特色产

业集群;瞄准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首选地”

目标,集中布局环宝峰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和

特色品牌种养示范区。

增强经开区发展动力。专业园区是发展的孵化器。襄垣经

开区对照“三无”“三可”和“五有套餐”营商环境要求,全面推

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多项服务,承接了市县下放的

146 项行政审批权限,配套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打造

领导班子牵头领办、机关干部全员代办、专门机构全程督办政

务服务“窗口”,已为华驰伟业汽车销售展厅、向远达能源加工

储备等 16 个项目开展了代办服务,从之前店小二跑腿,到保姆

式帮办,再到现在的管家式全代办,做到了项目有人管,落地

有人跟,手续有人包,问题有人解,真正为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保驾护航。

精准高效开展招商。招商引资是发展的源头活水。襄垣县

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立足现代煤化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

材料、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利用 6 支招商小

分队,赴深圳、东莞等先进沿海地区,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产业

链招商、云端招商、一线招商等工作,县级主要领导主动参与

投促活动、外出招商等,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截至目前,今年谋划对接项目 35 个,总投资 449.5 亿元;新签

约项目 18 个,总投资 51.77 亿元;新开工项目 12 个,总投资 27.4

亿元;新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7.11亿元。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良好的软环境是发展的润滑剂。襄垣

县持续开展“五减”专项行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整合推

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事项。建立多维融合服务中心,全

力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执行县四套

班子“包项目、联企业、督工程”和“企业点名、领导上门”服务机

制,全员全时优质服务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群众办事、党员所

需,争创山西营商环境最优县,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襄垣“速

度”、体验到襄垣“温度”。

高质量党建让发展成色更足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十年来,襄垣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

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

等民生实事。

民生万事,就业为本。襄垣县高度关注群众就业工作,始终把稳就

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就业

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

组织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

策,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网上招聘等线上线下人才招聘

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1 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工作圆满完

成,永惠小学、太行小学西校区建成投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

户襄垣,智慧校园加快建设,“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有序推进;同

时,襄垣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全面提升

免费课后服务水平,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成立励才教育基

金会并奖励多名高考、中考优秀学生及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

学习兴趣,营造出尊师重教、崇尚知识、思进向善、开拓进取的浓厚

氛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襄垣县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

求,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先后建

设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朝阳院区等,新改扩建多个乡镇卫生院、村

级卫生所 ,畅通健康网报系统,搭建乡镇卫生院云 HIS 平台,分批采购

先进医疗设备,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持续加

强医联体和重点学科建设,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大

病不出县”目标。实施妇女儿童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免费提供适龄儿童

牙齿窝沟封闭服务,12-15周岁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人民群众

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营重点企业——山西裕英永旭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转型标杆——襄矿泓通煤化工年产 20 万吨合成

气制乙二醇项目。

能源化工领军项目——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

固废处理项目——宏瑞祥环保

科技材料公司。

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山

西大学襄垣固废研发基地。

数字赋能解民忧,

打造“智”疗新生态。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户襄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迎丰收,沃野生金笑开颜。

高速穿境而过,交通立体畅行。

党员结对帮扶,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党建引领,“多村联建”为产业振兴添动力。

集体经济发展开新局,夏店镇平安村建成现代化

肉鸡养殖场。

襄垣县多维融合服务中心成为综合性党群服务平台。

【襄垣篇】

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全方位保障让幸福指数更高

产城人融合让城乡面貌更靓

4A 级景区仙堂

山全面提档升级。加

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创建 ,叫 响

“湖光山色·花漾襄

垣”旅游品牌,塑造

“畅游太行·悠玩襄

垣”鲜明形象。

第81页

定制化服务让项目落地更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

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抓好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为决

战决胜脱贫攻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提供

了坚强组织保障。截至 2021 年底,全县基层党组织共有 789 个,其

中党委24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734个,党员总数达到17486人。

“一盘棋”聚焦中心谋大局。中心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

在哪里。襄垣县坚持“一盘棋”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强化对基层党

建工作能力的统筹谋划,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县委

主要责任人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重要工作

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切实增强全县

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县镇领导干部

包联制度,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全县 28 名县级干部和 460 名镇

级干部包联 238 个村(社区)4745 户,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

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协调解决

问题320余件。

“一张图”对标对表强基础。襄垣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

导向,全面有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张图”,整合县党

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政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管理

服务资源,构建多维融合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化实战指挥

平台,织密“全科智慧网格”,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9+X”

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圆满完成了县镇村换届任务,加强对选调生、

到村任职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的管理,深入实施党的建设

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行动、党员干部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提

升行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党员积分

制管理、“三务”公开、“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工作,深入开展“擂台比

武”活动,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推进“清化收”工作,扎实做好

换届“后半篇”文章。

“一谱曲”奏响党建新乐章。襄垣县把党建品牌培育创建作为

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特色,抓实亮点,成功塑

造出“省级标杆乡镇党委”——下良镇党委,“全省标杆党支部”——

王桥镇洛江沟村党支部等 45 个精品党组织,10 个市级标杆党组

织。在全市县级层面率先成立社区党委,组建小区党支部,建立党

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起“乡

镇党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社区治理组织体

系。古韩镇永安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出

以“三融一创”为抓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

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三个一线”行动,在重点项目一线设立临

时党组织、选派项目专员、设立党员示范岗,为重大项目顺利建

设凝聚了力量。推动组织引领发展,全面推行“五+五代两自

主”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襄垣路径。2022 年,

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上村有 155 个 ,达 到

67.7%,打造了夏店镇平安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虒亭

镇建华村集体资产代营、下良镇上良村合作社+国

企民企等产业发展示范村。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T2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T3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垣县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实现了从“一煤独

大”到“多轮驱动”,从交通不便到四通八达,农业产业从“几枝独秀”到花开遍地,高新技

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21年,全县GDP首次突破300亿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

速达到 15.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1.67 亿元,增长 18.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

别达到43312元、20748元,增长7.5%、11.5%,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名列全市前茅。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

襄垣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推进城乡融合,

谱写出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社会稳的发展新篇章。

如今,行走在襄垣城乡间,干净整洁的街区、整齐划一

的车位、宽阔锃亮的油路、郁郁葱葱的绿化、风景如画

的村落……一幅新时代的城乡巨变长卷在襄垣大地徐

徐展开!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年来,襄垣县致力于打

造路网建设互联互通新格局,先后开通滨河路、花园路

等 10 余条道路,东二环、北二环、文王大道、张良大道、

郑太高铁连接线等路网工程竣工投用,仙堂山旅游路、

滨河路南延、滨河东路南延高架桥等道路工程有序推

进,城乡免费公交和学生免费公交专线相继开通,“四好

农村路”建设获得全国示范县殊荣,郑太高铁襄垣东站

通车运营,襄垣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建设大酒店、游

泳馆、垃圾处理厂、县委党校、城市设计馆等,供水供气

供热、城镇污水处理、老旧管网改造、便民市场、停车场

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全县城市治理工作取得

新成效、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城市品位再上新水平。

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持续释放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红利,全力打造环宝峰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

村振兴示范区和特色品牌种养示范区,组建农村集体经

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引深“五+五代两自主”增收模式,主

动向“山”“水”“林”“田”和“大美自然”要产业,逐渐呈现

出美丽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大力实施“3+X”农业产业,着力推进露地尖椒、

优质高粱、玉米制种、设施蔬菜、有机水果、米槐种植等

产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

群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金秋时节,襄垣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依托襄垣经开区增量

配电网投资建设的全市首家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

推进,项目在增加风光绿色能源的同时,配套建设储能设施,依

托增量配电网,实现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国家电投襄垣上马风

光储一体化光伏 100MW+风电 100MW 项目升压站已完成 85%,

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在襄垣大地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凝聚起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近年来,襄垣县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

战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

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构建“一区两园三主导两示范”产业

体系,在服务全市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现

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全方位

推动襄垣高质量发展。

构建多元产业层次。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襄垣

县依托王桥园区,集中布局以煤化工产业改造提升为主导

的 500 亿产值传统产业聚集区;依托富阳园区,集中布局以

六新产业集聚扩规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区;依托山西大学

固废研发基地,集中布局以大宗固废综合开发为主导的特色产

业集群;瞄准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首选地”

目标,集中布局环宝峰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和

特色品牌种养示范区。

增强经开区发展动力。专业园区是发展的孵化器。襄垣经

开区对照“三无”“三可”和“五有套餐”营商环境要求,全面推

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多项服务,承接了市县下放的

146 项行政审批权限,配套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打造

领导班子牵头领办、机关干部全员代办、专门机构全程督办政

务服务“窗口”,已为华驰伟业汽车销售展厅、向远达能源加工

储备等 16 个项目开展了代办服务,从之前店小二跑腿,到保姆

式帮办,再到现在的管家式全代办,做到了项目有人管,落地

有人跟,手续有人包,问题有人解,真正为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保驾护航。

精准高效开展招商。招商引资是发展的源头活水。襄垣县

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立足现代煤化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

材料、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利用 6 支招商小

分队,赴深圳、东莞等先进沿海地区,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产业

链招商、云端招商、一线招商等工作,县级主要领导主动参与

投促活动、外出招商等,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截至目前,今年谋划对接项目 35 个,总投资 449.5 亿元;新签

约项目 18 个,总投资 51.77 亿元;新开工项目 12 个,总投资 27.4

亿元;新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7.11亿元。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良好的软环境是发展的润滑剂。襄垣

县持续开展“五减”专项行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整合推

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事项。建立多维融合服务中心,全

力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执行县四套

班子“包项目、联企业、督工程”和“企业点名、领导上门”服务机

制,全员全时优质服务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群众办事、党员所

需,争创山西营商环境最优县,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襄垣“速

度”、体验到襄垣“温度”。

高质量党建让发展成色更足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十年来,襄垣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

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

等民生实事。

民生万事,就业为本。襄垣县高度关注群众就业工作,始终把稳就

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就业

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

组织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

策,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网上招聘等线上线下人才招聘

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1 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工作圆满完

成,永惠小学、太行小学西校区建成投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

户襄垣,智慧校园加快建设,“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有序推进;同

时,襄垣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全面提升

免费课后服务水平,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成立励才教育基

金会并奖励多名高考、中考优秀学生及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

学习兴趣,营造出尊师重教、崇尚知识、思进向善、开拓进取的浓厚

氛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襄垣县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

求,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先后建

设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朝阳院区等,新改扩建多个乡镇卫生院、村

级卫生所 ,畅通健康网报系统,搭建乡镇卫生院云 HIS 平台,分批采购

先进医疗设备,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持续加

强医联体和重点学科建设,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大

病不出县”目标。实施妇女儿童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免费提供适龄儿童

牙齿窝沟封闭服务,12-15周岁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人民群众

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营重点企业——山西裕英永旭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转型标杆——襄矿泓通煤化工年产 20 万吨合成

气制乙二醇项目。

能源化工领军项目——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

固废处理项目——宏瑞祥环保

科技材料公司。

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山

西大学襄垣固废研发基地。

数字赋能解民忧,

打造“智”疗新生态。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户襄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迎丰收,沃野生金笑开颜。

高速穿境而过,交通立体畅行。

党员结对帮扶,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党建引领,“多村联建”为产业振兴添动力。

集体经济发展开新局,夏店镇平安村建成现代化

肉鸡养殖场。

襄垣县多维融合服务中心成为综合性党群服务平台。

【襄垣篇】

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全方位保障让幸福指数更高

产城人融合让城乡面貌更靓

4A 级景区仙堂

山全面提档升级。加

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创建 ,叫 响

“湖光山色·花漾襄

垣”旅游品牌,塑造

“畅游太行·悠玩襄

垣”鲜明形象。

第82页

碧水逶迤,青山相向,抬头能望见蓝天白云、飞鸟

盘旋,出门能看到绿草茵茵、林木繁盛,走在转型发展前

列的襄垣,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持续

改善全县环境质量,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从水系治理

到山野绿化,从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多元化产业布局,生态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

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源头

控制,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实施能耗等

量和减量替代。培育新兴产业“强引擎”,以瑞恒化工60万吨聚

氯乙烯为“链主”,延伸壮大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

洁能源,加快谋划抽水储能项目,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

荷储一体化”发展,锻造固废产业新优势,发挥山西大学固废综

合利用研发基地作用,壮大宏瑞祥、悦百年等固废产业项目,形成

以大宗固废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经济

增长“含绿量”,唱响了生态发展主旋律。

鸟儿成群,生态愈加秀美。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大天鹅、白

皮鹭、黑鹳……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多种鸟类栖息就是生态

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摄影爱好者介绍,单是在襄垣拍摄到的鸟

类就达 100 多种。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领导的

主体责任,同时发挥林长制成员单位的监管责任和联动作用,在全

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生态文明发展合力。从“三漳省级湿地公园”到

“国家森林公园”,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荣誉称号,见证了襄垣儿

女爱绿、护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襄垣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

果。

空气质量二级及二级以上优良率75.7%,PM 2.5平均浓度27微

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42.6%;3 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中,后湾水库

水质为Ⅱ类,甘村和小峧(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或优于Ⅲ

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100%……一个个精确的数据,彰显了襄垣污

染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越来越

清新。”这是很多市民对襄垣空气环境的评价。

襄垣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

卫战,在生态环保方面作示范、勇争先,加大涉气工业企业查

处力度,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严格落实环境空气质

量“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要求,全力争取更多优

良天,遏制重度及以上污染天。加强城乡污水治理,实施浊

漳南源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程、淤泥河水环境提升综合

整治工程,促进县域河水质改善,保障国控断面水质达

标。全面加强宝峰湖、东湖等重点水域水环境保护,编

制完成《襄垣县非煤矿山生态破坏修复治理总体规

划》,完成 3 万平方米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将生态修

复、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让襄垣大地青山

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

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襄垣在高质量转型

发展上始终迈着铿锵步伐,绿色生态将成为这

座城市最响亮的招牌。

文旅融合异彩纷呈、公共文化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层出不穷,一幅幅激扬文化自

信的锦绣画卷,正在襄垣这个千年古县熠熠生辉。

挹上党之灵胜,凝漳江之靓姝。走进千年古县襄垣,远山如黛,水清岸绿,湖光花

漾间,绿水青山处,一步一景,处处可游。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襄垣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挖掘

资源潜力,主动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入省、市战略布局谋划部署,瞄准打造“现代

化太行山水名城短途游、近郊游首选地”目标,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

续开展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花海旅游文化节,推出了一系列以赏襄景、品襄

味、忆襄俗为主题的文旅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叫响了“湖光山色·花漾襄垣”旅

游品牌,形成了“快进慢游深体验”文旅格局。

历经沧桑的仙堂山和千年传承的法显文化交相辉映;湖岛林路布局有致,亭台楼

阁相得益彰的东湖风景区;“襄约·潮屿”“襄遇·栖居”“襄缘·花海”,集“田园观光、生

态采摘、民宿客栈”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依托仙堂山、东

湖公园、环宝峰湖三大龙头景区,形成东、中、西三大特色旅游带,以点带面将全县文

旅资源串联成线,同时推出50 元的旅游通票,实现了一张通票游全县、一张通票游全

景。开通了从襄垣汽车站到东湖、仙堂山景区、“襄缘·花海”景区免费公交,为游客提

供了便捷、舒适、优惠的旅游服务,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让襄垣成为周边市县短途

游、近郊游的首选地。

立足于构建城乡共享、普惠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进一步彰显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引领作用。襄垣县按照“城乡统筹,全民共

享”的思路,实施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了“文化馆、图书馆+镇分馆”

全覆盖,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镇村级达标率 100%,在县城增设了 6 处

城市智能微书房,为 229 个行政村配备了户外多媒体一体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共建共享,让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立足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对市民中心片区红色革命文保单位布展开放,聘

用文物保护员 148 名,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常态化安全巡查。实施“文明守望”

工程,对文庙、城隍庙、娲皇宫等文物进行了修复保护,对全县县级和未定级 184 处古

建筑完成了全面普查登记建档,完成 68 处文保单位的标识制作,开展地上不可移动

文物核查 141 处。利用闲置老建筑,改造建成老物件博物馆,集中反映了襄垣的历史

风貌、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吸引了广大群众及大批游客参观。

留住文脉,记住乡愁。注重文脉传承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

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立县、乡、村三级文化普查队伍,组织对各镇开展乡村文

化记忆普查,同步进行数据库信息录入。推出了襄垣炕围画“云博物馆”线上展示项

目,对襄垣鼓书国家级传承人王俊川、襄垣秧歌国家级传承人杨升祥进行了抢救性记

录,并与长治市艺校开展合作,开设襄垣秧歌专业艺术培训班,招收学制六年的襄垣

秧歌专业中专班学员 23 名,同时充分利用东湖文化馆,积极开展非遗传习展演活动,

让非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激发群众热爱支持非遗和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

锤炼艺术精品,繁荣百姓生活。曲调婉转的动人唱段、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波

澜壮阔的社会场景……襄垣持续开展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推出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

精品力作。指导创作编排的脱贫攻坚题材类文艺作品《光蛋孩与张爱爱》,入围中国

曲艺牡丹奖,赴北京参加了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编排移风易俗

秧歌方言轻喜剧《彩礼》、歌曲《寻觅法显》、移风易俗题材襄垣鼓书《彩礼泪》、廉政文

化主题的襄垣秧歌小戏《订婚》以及音乐快板《众手托起艳阳天》,持续掀起文艺热潮,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到宝峰湖栖息、觅食、繁衍、越冬。

白色圣托里尼风格的潮屿酒店是集创意、旅游、休闲、娱乐

于一体的现代民宿,更是游客观赏湖畔风光的天然“观景台”。

升级改造后的“襄缘·花海”,以环花海蒸汽小火车串联五大

主题体验场景,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依托东湖优美风景打造的24小时城市书房、地方文献馆、非遗传习馆、文化创意馆、

亲子阅读馆、书法馆、美术馆等七大主题空间,成为襄垣文化新坐标。

俯瞰襄垣县城,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相互交融,不断延展的城市绿地,让居民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襄垣篇】

第83页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一

沁源县:

乘风而起 破浪前行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让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空气常新

T6-7 版

T8 版

导 读

踔厉奋发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征程

秋风送爽,秋色宜人。在这收获的季节,锦绣沁源展开一

幅呈现发展之美、生态之美的动人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沁源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尤其

是近年来,沁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

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以交通促繁荣、

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聚焦“一城两中心”

“一区三园”整体布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

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经济指标

亮点纷呈。

历史是奋斗者的坐标系。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

暂的一瞬间。十年,于沁源而言,铸就了高质量发展新篇。

这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是活力焕发的十年,是踔厉奋发的

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

十年间,沁源跃上新台阶,经济实力更强了。

2012 年到 2021 年,全县 GDP 从 110.86 亿元增至 198.1 亿

元,总量增加了 87.24 亿元,特别是 2022 年上半年,全县 GDP

增长 13.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跻身全市“第一方阵”。十年

来,工业增加值从 87.05 亿元增至 177.5 亿元,翻了一番。2022

年 1-8 月份,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 177.83 亿元,增长 15.56%。

原煤、精煤、焦炭等主要产量全面增长,工业带动作用明显。

十年间,沁源跑出加速度,发展势头更旺了。

2021 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0.58 亿元,增长 17.9%。

工业投资完成 57.4 亿元,占全县固投比重 71.2%,带动作用明

显。房地产投资完成9.89亿元,增长215.7%,增速迅猛。高技

术制造业投资完成1.33亿元,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十年间,沁源锻造新优势,转型步伐更快了。

2012 年到 2021 年,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

GDP 比重由 20.3%提高至 24.3%,提高了 4 个百分点。2022 年

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27.04 亿元,增长 14.6%,排名

全市第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整县域光伏发电等新产业新

业态蓬勃发展,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

增长 16.78%。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4.14%,稳步

上升。

十年间,沁源绽放新气象,消费规模更大了。

十年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32亿元提高至26

亿元。从地域看:2021 年城镇完成 14.68 亿元,增长 16.1%;农

村完成11.36亿元,增长15.2%。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完成

24.43 亿元,增长 15.2%;餐饮收入 1.61 亿元,增长 22.9%。十年

间,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十年来,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2570 元、8648

元提高到 41416 元、19480 元,老百姓腰包更鼓了,生活水平明

显提高。

十年奋进,沁源强基固本,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凝聚起团结

奋进的力量;把握大局,在系统谋划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寻

求突破,在抢抓机遇中把利好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勇担使

命,在生态保护中推动全面转型;对症下药,在深化改革中打

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攻坚克难,在办好打基础利长远事情

中增进民生福祉。

征途漫漫从头越,重整行装再出发。沁源将以更大的责

任担当,书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统筹:王宏 暴爱国 李斌 刘俭

文/本报记者 常珍珍 图/沁源县融媒体中心

第84页

促发展 打造产业新高地

乘风而起 破浪前行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T6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T7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太岳轩昂,沁河流长。

沁源,处晋南、晋中、晋东南交汇之地,地理位置独特。

沁源,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全省主焦煤

基地县,资源禀赋独特。

着眼大棋局,落子更精准。厚植地理、资源等独特优势的沁源,

如何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沁源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转型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先

行区、生态康养先行区”目标定位,紧扣“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

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围绕“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整体布

局,乘风而起,破浪前行,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全方位推动

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满满的幸福感写在干部群众的脸上。

稳中求进,“稳”是大局、是基石;“进”是积极进取、奋发

有为。如何进?

沁源县以“专班制”推进项目实施,用“考核制”优化营

商环境,用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架梁立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永葆“进”的韧劲。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支撑,作为衡量

班子强不强、干部行不行的重要“标尺”。沁源县主要领导

高度重视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工作,亲自召开经济运行会

议、项目推进会议等专题推进。县处级领导干部履行包联

帮扶责任,主动担责、靠前指挥,全程跟踪、一包到底,主动

服务对接,定期现场办公,精准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堵点

难点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

目早达效,形成“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

住项目干”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沁源县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

线”,17 个“大管家”工作专班在一线攻坚奋战,49 项“硬指

标”考核在一线动态管理,191 项“保姆式”服务在一线高效

办理,200 多名股级干部轮岗焕发生机活力,56 个涉企单位

“末位淘汰制”考核倒逼服务升级,形成“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强大合力。

勇扛“进”的担当。

放眼沁源城乡,厂房连片、机器轰鸣,人来车往、繁忙有

序,各大产业项目正开足马力忙施工、抓生产,处处涌动着

项目攻坚的热潮。

沁源 300 兆瓦智慧能源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

推进,沁河源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明源集团的十万只湖羊养殖项目和千亩设施农业项目持续

做大……

项目加速,专班推进,助推重点项目全面起势。成立明

源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草莓种植产业、中药材种植加

工产业、马铃薯种植产业、平安高速项目、新交口-安泽铁路

项目、沁河缘民宿项目等项目专班,涵盖农业、交通、文旅、

民生等多个领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专班制”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存在的问

题进行现场办公、集中“会诊”、专项推进。同时,以进度清

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挂号督办、追踪查办、倒逼推进,为

项目建设全流程疏通“堵点”,全周期搭建“桥梁”、全方位畅

通“循环”,让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近三年,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

障。2020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52 亿元;2021 年全

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09 亿元;2022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预计将完成 25 亿元。

彰显“进”的作为。

作为项目主战场、转型主阵地,沁源经开区勇于打头

阵、挑大梁。

以项目聚势,以产业蓄能。按照省市要求,沁源经开区

加快“一区三园”建设,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集约利

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抓好已签约、开工、投产项目

的跟踪服务;积极谋划构建以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

源产业、林产品产业为主导的“四条产业链”,推进特种炭

黑、锂电池负极材料、液晶显示屏清洗剂原料等项目,完成

标准厂房和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大幅提升亩产水平和税收

贡献,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 2019 年 1 月批准设立至今,沁源经开区入区企业 38

个、“四上”企业 8 个、高新技术企业 3 个。近年来,工业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 50.28 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 65.09 亿元、税收

完成 14.91 亿元,在全省 56 个工业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高质量发展,根基要稳,关键在党。

沁源县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

基层组织,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全面提

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

供坚强引领和保障。

坚持政治首位,着力锻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

干部。

选优配强班子。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先后对乡镇空缺

岗位人员和新组建的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

调整配备,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

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工作岗位上。

强化教育培训。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培训主

渠道作用,开设读书班和中青班,围绕经济金融、规

划建设、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等干部专业需求,分层

次、分类别、分批次组织优秀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县域经

济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

题培训,提升专项能力。

坚持严管厚爱。日常监督管理聚焦权力集中、

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

监督。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力度,改进目标责任制考

核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同时,关心爱护乡镇

干部,出台关爱乡镇干部实施办法,落实带薪休假、

定期体检、谈心谈话、正向引导等措施,确保政治上

有激励、工作上有支持、待遇上有保障、心理上有关

怀。

坚持海纳百川,大力汇聚沁源高质量发展人

才。

吸引回乡人才。建立本县在外人才台账,召开

“沁才回巢”在外优秀学子座谈会、“沁才回巢”创业

座谈会、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建立“沁才回巢”创

业联席会制度。

引进高层次人才。组织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为其在人才公寓提供住房,免收 3 年租金。引进的

医生、高中教师人才,给予每人每月 800 元的生活补

贴,连续补贴 3 年,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列支,扩大人

才公寓建设规模,帮助来沁人才安家。

挖掘本土人才。做好“沁才回巢”创业基地建

设,强化人才分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储备农

村后备干部 481 名。

坚持“四个引领”,聚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

堡垒。

“四支队伍”引领,凝聚组织战斗力。选好“头

雁”,管好“驻村工作队”,招聘一村一名大学生到村

(社区)任职,培养好“选调生”,着力打造一支懂农

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三农”工作队伍。

制度引领,规范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主

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

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统一主题定期开展主题

党日活动,开展实操实训,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

经济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包联推进“带路”、

片区带动“指路”、扶持奖励“引路”、盘活资源“寻

路”、人才支撑“领路”、百企帮百村“铺路”,通过这

“六种模式”,着力破解思路不清、人才缺乏、管理瓶

颈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

村 176 个,占比 97%。

阵地引领,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党建先锋工程,筑牢战斗堡垒,提升政治

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建好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

中心。建立“一月三日”党群服务工作机制,乡镇党

群服务中心每月开展讲党课日、特色主题党日、群

团服务开放日三项常规活动,以活动开展彰显阵地

服务功能。同时,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群众文

体等活动,提供民事调解、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志

愿服务活动,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群之家”的温

暖,让党群服务中心接地气、有人气。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新征程上,沁源县正以稳健的步伐,勇毅前行,

阔步新程。

惠民生 共享发展新成果 强党建 基层治理新突破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沁源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

障,在城市建设、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

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

列暖心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

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以县城建设为载体,城市服务设施提

质扩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建设,投资 36 亿元的大县城建设,以桥西

街为中心位置,强化城南、北园两翼的服务

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扩大服务界

面,拉开服务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共涉

及红星塔片区棚户区改造、胜利路商业街

地下管网建设、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海

绵城市等 4 个板块 18 个子项目。

建好路网,夯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发展步伐加快,县城建成

区常住人口从 2010 年 的 3.8 万人攀升至

2021 年的 6.5 万人,人民群众近距离就医就

学、安居乐业的需求迫切。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沁源县高标

准、高质量实施县城建设工程。围绕“一城

两中心”整体布局,该县把补齐交通短板摆

在更加突出位置,拉开一项项内通外联的

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全力解决制约经济社

会发展最大难题。

目前,县城胜利路地下管网项目建设

工程已全面进入路面铺油阶段;上灵线(沁

源县上舍村至晋中市灵石县)于今年 8 月

12 日正式通车,沁源人到太原又有了新线

路;国道 241 线交口至有义段公路改建工

程于 8 月 13 日全线贯通,顺利通车;黎霍高

速公路沁源段项目建设激战正酣,沁源北

互通与国道 241 连接线工程已初步具备通

车条件;2 条县道改造工程按下“快进键”;

11 条“四好农村路”通村达户;23 项水毁道

路修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打通大动脉,畅

通内循环,为沁源县实施“交通强县”奠定

坚实基础。

织密电网,体现温度——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十年间,沁

源县的变电站总数由 8 座增加至目前的 12

座,10 千伏配电线路增加 14 条、145 公里,

供电量由 2.6 亿千万时提高至 10.8 亿千万

时。座座变电站星罗棋布,条条银线飞跃

长空,照亮远方。

完善水网,强化保障——

由于地质条件差异、海拔落差大等原

因,沁源县水资源南富北贫、东丰西瘠。

去年以来,该县启动“大水网”保障工

程,开工南水北调、东水西用项目,实施

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工程,使大型水源、

规模化供水工程互联互通,实现县域水资

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10 个供水工程全

部建成后将覆盖全县居民、工业企业用水

需求。

届时,一渠渠清水将通南北、连东西,

润泽千家万户、广袤田野。

社会救助,兜牢底线——

沁源县被确定为 2022 年全省综合救

助工作试点,制定城乡低保和特困认定办

法,按月动态管理,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托幼,补齐短板——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沁源

县增加针对养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务供给,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县

共 12 所乡镇敬老院、44 所农村老年人日间

照料中心。全省 30 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

工程项目之一——朱鹤岭社区幸福养老工

程,投运后,将与县中医院签订长期协议,

大力拓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沁源县把就业摆在

“六稳”“六保”之首,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持

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效果显著——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

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失业率得到有

效控制。

民生连着民心。一项项覆盖面更广、

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通洲集团 179 万吨现代煤化工项目,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提

高了产品附加值。

沁新集团新创科技分公司年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

料 2 万吨,填补了国内煤基新能源材料全流程制造的技术空白。

沁源好乐草莓产业项目基地。

黎霍高速沁源段加快建设,建成后将结束沁源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麻巷村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

“三个一批”治理重点村赤石桥乡姚壁村全貌。

黄河中上游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县城胜利路地

下管网项目建设工

程已全面进入路面

铺油阶段。

【沁源篇】

沁源县泰禾源千亩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

国道 241 线交口至有义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并顺利通车。 青龙沟示范区串联起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第85页

促发展 打造产业新高地

乘风而起 破浪前行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T6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T7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日

太岳轩昂,沁河流长。

沁源,处晋南、晋中、晋东南交汇之地,地理位置独特。

沁源,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全省主焦煤

基地县,资源禀赋独特。

着眼大棋局,落子更精准。厚植地理、资源等独特优势的沁源,

如何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沁源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转型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先

行区、生态康养先行区”目标定位,紧扣“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

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围绕“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整体布

局,乘风而起,破浪前行,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全方位推动

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满满的幸福感写在干部群众的脸上。

稳中求进,“稳”是大局、是基石;“进”是积极进取、奋发

有为。如何进?

沁源县以“专班制”推进项目实施,用“考核制”优化营

商环境,用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架梁立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永葆“进”的韧劲。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支撑,作为衡量

班子强不强、干部行不行的重要“标尺”。沁源县主要领导

高度重视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工作,亲自召开经济运行会

议、项目推进会议等专题推进。县处级领导干部履行包联

帮扶责任,主动担责、靠前指挥,全程跟踪、一包到底,主动

服务对接,定期现场办公,精准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堵点

难点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

目早达效,形成“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

住项目干”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沁源县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

线”,17 个“大管家”工作专班在一线攻坚奋战,49 项“硬指

标”考核在一线动态管理,191 项“保姆式”服务在一线高效

办理,200 多名股级干部轮岗焕发生机活力,56 个涉企单位

“末位淘汰制”考核倒逼服务升级,形成“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强大合力。

勇扛“进”的担当。

放眼沁源城乡,厂房连片、机器轰鸣,人来车往、繁忙有

序,各大产业项目正开足马力忙施工、抓生产,处处涌动着

项目攻坚的热潮。

沁源 300 兆瓦智慧能源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

推进,沁河源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明源集团的十万只湖羊养殖项目和千亩设施农业项目持续

做大……

项目加速,专班推进,助推重点项目全面起势。成立明

源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草莓种植产业、中药材种植加

工产业、马铃薯种植产业、平安高速项目、新交口-安泽铁路

项目、沁河缘民宿项目等项目专班,涵盖农业、交通、文旅、

民生等多个领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专班制”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存在的问

题进行现场办公、集中“会诊”、专项推进。同时,以进度清

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挂号督办、追踪查办、倒逼推进,为

项目建设全流程疏通“堵点”,全周期搭建“桥梁”、全方位畅

通“循环”,让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近三年,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

障。2020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52 亿元;2021 年全

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09 亿元;2022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预计将完成 25 亿元。

彰显“进”的作为。

作为项目主战场、转型主阵地,沁源经开区勇于打头

阵、挑大梁。

以项目聚势,以产业蓄能。按照省市要求,沁源经开区

加快“一区三园”建设,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集约利

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抓好已签约、开工、投产项目

的跟踪服务;积极谋划构建以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

源产业、林产品产业为主导的“四条产业链”,推进特种炭

黑、锂电池负极材料、液晶显示屏清洗剂原料等项目,完成

标准厂房和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大幅提升亩产水平和税收

贡献,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 2019 年 1 月批准设立至今,沁源经开区入区企业 38

个、“四上”企业 8 个、高新技术企业 3 个。近年来,工业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 50.28 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 65.09 亿元、税收

完成 14.91 亿元,在全省 56 个工业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高质量发展,根基要稳,关键在党。

沁源县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

基层组织,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全面提

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

供坚强引领和保障。

坚持政治首位,着力锻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

干部。

选优配强班子。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先后对乡镇空缺

岗位人员和新组建的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

调整配备,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

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工作岗位上。

强化教育培训。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培训主

渠道作用,开设读书班和中青班,围绕经济金融、规

划建设、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等干部专业需求,分层

次、分类别、分批次组织优秀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县域经

济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

题培训,提升专项能力。

坚持严管厚爱。日常监督管理聚焦权力集中、

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

监督。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力度,改进目标责任制考

核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同时,关心爱护乡镇

干部,出台关爱乡镇干部实施办法,落实带薪休假、

定期体检、谈心谈话、正向引导等措施,确保政治上

有激励、工作上有支持、待遇上有保障、心理上有关

怀。

坚持海纳百川,大力汇聚沁源高质量发展人

才。

吸引回乡人才。建立本县在外人才台账,召开

“沁才回巢”在外优秀学子座谈会、“沁才回巢”创业

座谈会、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建立“沁才回巢”创

业联席会制度。

引进高层次人才。组织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为其在人才公寓提供住房,免收 3 年租金。引进的

医生、高中教师人才,给予每人每月 800 元的生活补

贴,连续补贴 3 年,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列支,扩大人

才公寓建设规模,帮助来沁人才安家。

挖掘本土人才。做好“沁才回巢”创业基地建

设,强化人才分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储备农

村后备干部 481 名。

坚持“四个引领”,聚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

堡垒。

“四支队伍”引领,凝聚组织战斗力。选好“头

雁”,管好“驻村工作队”,招聘一村一名大学生到村

(社区)任职,培养好“选调生”,着力打造一支懂农

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三农”工作队伍。

制度引领,规范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主

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

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统一主题定期开展主题

党日活动,开展实操实训,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

经济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包联推进“带路”、

片区带动“指路”、扶持奖励“引路”、盘活资源“寻

路”、人才支撑“领路”、百企帮百村“铺路”,通过这

“六种模式”,着力破解思路不清、人才缺乏、管理瓶

颈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

村 176 个,占比 97%。

阵地引领,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党建先锋工程,筑牢战斗堡垒,提升政治

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建好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

中心。建立“一月三日”党群服务工作机制,乡镇党

群服务中心每月开展讲党课日、特色主题党日、群

团服务开放日三项常规活动,以活动开展彰显阵地

服务功能。同时,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群众文

体等活动,提供民事调解、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志

愿服务活动,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群之家”的温

暖,让党群服务中心接地气、有人气。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新征程上,沁源县正以稳健的步伐,勇毅前行,

阔步新程。

惠民生 共享发展新成果 强党建 基层治理新突破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沁源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

障,在城市建设、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

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

列暖心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

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以县城建设为载体,城市服务设施提

质扩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建设,投资 36 亿元的大县城建设,以桥西

街为中心位置,强化城南、北园两翼的服务

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扩大服务界

面,拉开服务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共涉

及红星塔片区棚户区改造、胜利路商业街

地下管网建设、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海

绵城市等 4 个板块 18 个子项目。

建好路网,夯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发展步伐加快,县城建成

区常住人口从 2010 年 的 3.8 万人攀升至

2021 年的 6.5 万人,人民群众近距离就医就

学、安居乐业的需求迫切。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沁源县高标

准、高质量实施县城建设工程。围绕“一城

两中心”整体布局,该县把补齐交通短板摆

在更加突出位置,拉开一项项内通外联的

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全力解决制约经济社

会发展最大难题。

目前,县城胜利路地下管网项目建设

工程已全面进入路面铺油阶段;上灵线(沁

源县上舍村至晋中市灵石县)于今年 8 月

12 日正式通车,沁源人到太原又有了新线

路;国道 241 线交口至有义段公路改建工

程于 8 月 13 日全线贯通,顺利通车;黎霍高

速公路沁源段项目建设激战正酣,沁源北

互通与国道 241 连接线工程已初步具备通

车条件;2 条县道改造工程按下“快进键”;

11 条“四好农村路”通村达户;23 项水毁道

路修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打通大动脉,畅

通内循环,为沁源县实施“交通强县”奠定

坚实基础。

织密电网,体现温度——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十年间,沁

源县的变电站总数由 8 座增加至目前的 12

座,10 千伏配电线路增加 14 条、145 公里,

供电量由 2.6 亿千万时提高至 10.8 亿千万

时。座座变电站星罗棋布,条条银线飞跃

长空,照亮远方。

完善水网,强化保障——

由于地质条件差异、海拔落差大等原

因,沁源县水资源南富北贫、东丰西瘠。

去年以来,该县启动“大水网”保障工

程,开工南水北调、东水西用项目,实施

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工程,使大型水源、

规模化供水工程互联互通,实现县域水资

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10 个供水工程全

部建成后将覆盖全县居民、工业企业用水

需求。

届时,一渠渠清水将通南北、连东西,

润泽千家万户、广袤田野。

社会救助,兜牢底线——

沁源县被确定为 2022 年全省综合救

助工作试点,制定城乡低保和特困认定办

法,按月动态管理,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托幼,补齐短板——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沁源

县增加针对养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务供给,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县

共 12 所乡镇敬老院、44 所农村老年人日间

照料中心。全省 30 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

工程项目之一——朱鹤岭社区幸福养老工

程,投运后,将与县中医院签订长期协议,

大力拓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沁源县把就业摆在

“六稳”“六保”之首,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持

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效果显著——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

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失业率得到有

效控制。

民生连着民心。一项项覆盖面更广、

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通洲集团 179 万吨现代煤化工项目,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提

高了产品附加值。

沁新集团新创科技分公司年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

料 2 万吨,填补了国内煤基新能源材料全流程制造的技术空白。

沁源好乐草莓产业项目基地。

黎霍高速沁源段加快建设,建成后将结束沁源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麻巷村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

“三个一批”治理重点村赤石桥乡姚壁村全貌。

黄河中上游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县城胜利路地

下管网项目建设工

程已全面进入路面

铺油阶段。

【沁源篇】

沁源县泰禾源千亩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

国道 241 线交口至有义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并顺利通车。 青龙沟示范区串联起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第86页

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沁

源县向污染宣战,接续攻坚、久久为功,推动生态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对绵伏线公路沿线实

施“六乱”环境综合治理、开展道路扬尘专项整治

工作、开展涉煤企业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

作,制定道路扬尘污染整治责任分布图,加强源

头管控力度;加大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

新兴产业拔地而起;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系统

完成安装升级,提升科技监管能力,还人民群众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所有涉水企业在线自

动监控设施完成升级改造任务;对入河排污口开

展常态化监测、监管,每年的汛期开展水环境状

况大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影响水质的各类问

题,确保水质达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

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工建设曹家园人工湿

地和龙凤河湿地工程,通过湿地工程进一步改善

全县水质环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贡献沁源力量,还人民群众清水绿岸、鱼翔浅

底。

全面落实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

壤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医疗单位,

确保合理规范收集、暂存、管理医疗废物,确保每

一寸土壤不被伤害,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

安心。

太岳大地“气质”趋好,“颜值”变靓,人民生

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

质量持续向好;龙头国控、二郎神沟省控、大栅省

控三个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

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着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

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全力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坚持树立山水林田

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将生态治理与打造生态宜

居美丽乡村相结合,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大规模

营造生态林、多树种配置景观林、兼顾发展经济

林,实现了林草经济融合发展。全县共完成造林

绿化 25.76 万亩,核桃、连翘等干果经济林提质增

效改造 3.8 万亩;完成森林村庄绿化 210 个、企业

绿化28个,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森林乡

村 6 个、省级森林村庄 5 个;巩固提升通道绿化

329.1公里。

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2019 年,成功申

报创建菩提山国家森林公园;2020 年,花坡草原

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单位,

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2 年,沁源花坡

被国家文物局、林草局命名为“红色草原”。目

前,全县范围内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4 个、省级

自然保护地2个。

扎实推进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坚持将林草产

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积极

实施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下中药材种植、

特色养殖和森林康养项目。

深挖文旅资源,建强文旅载体,强化文旅融

合,发展文旅产业,倾力打造文旅品牌,文旅事业

成效显著。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提出“文旅资源实

现融合化、品牌化发展”“以文旅资源为依托,推

进文旅兴县再塑新优势”等思路,形成“沁源的

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的导向,不断推动全

县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 20 余

项荣誉称号;上榜“2020 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

市唯一。

文化繁荣,汇聚精神力量。沁源荣获“中国曲

艺之乡”称号;“沁源秧歌”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每年

文艺轻骑兵、群众文化活动 1200 余场,送戏下乡

200 场,送电影下乡 3048 场。推进“乡村文化记忆

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大全县文艺领军

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文化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编创红色歌舞剧

《英雄的沁源》,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奋进力量;编

创沁源秧歌《滴翠岭》,厚植乡村文化,践行移风

易俗;编创秧歌表演唱《小心驶得万年船》《全民

抓安全》,营造全民参与文明交通良好氛围。

守护根脉,激扬自信力量。构建文物保护大

格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申报第五批、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处,公

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6 处;申报省级首

批红色文化遗址 6 处、省级革命文物 53 处;开展

勘探发掘项目 1 处;争取各级资金修缮保护文保

单位 17 处;建立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配备 99

名文保员。

发展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沁源花坡被国

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公布为第一批“红色

草原”。成功创建山西省 AAA 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1 个、“黄河人家”4 处,“文旅+”新业态逐步壮

大。因地制宜开展文旅节庆活动,培育“中国赛

羊会”等品牌乡村旅游活动。

诗情画意的丹雀小镇、药香与花香交错的长

征村合欢本草谷、独具地域特色的韩洪沟民宿,

给游客提供医养结合的全新体验。

修好交通路,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目前,黄土

坡隧道已开通,黎霍高速全速推进,平安高速列

入国家“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网,国省县道

四通八达,形成贯通乡村、通达四方的旅游交通

网络;整齐醒目的三色线贯穿于“太岳一号”旅游

公路始终,成为沁源及周边县市游客自驾游的打

卡地。

战鼓催征。沁源上下将锲而不舍,接续努力,

把生态蓝图绘到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增

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让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空气常新

金秋时节,行走沁源,从奔流

不息的沁河源,到巍然绵延的太岳

山,从花草如毯的花坡,到草木葳蕤

的油松林……一幅幅美丽图画让人

心旷神怡。

蓝天白云下,目之所及皆是葱葱

郁郁的绿,浅绿、深绿、黛绿,环绕着,

簇拥着,层层延展,至远处,至天边,与

苍穹相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

是近两年来,沁源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

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绿色经济加快

发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绘就美丽沁

源新画卷。

灵空山胜景。

菩提寺晚霞。

景凤乡丹雀小镇。

森林公园里的褐马鸡。

沁河源头。

【沁源篇】

“大水网”永和水库供水工程。

第87页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进一步讲好长治改革故事,

扩大改革影响,增进改革实效,凝聚起全方位推动长治高

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强大合力,7

月 6 日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开展了

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和

市属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区高度关注、踊跃参与,积极报送

案例。所报送的案例有贯彻上级改革意见和方案完整全

面到位,在同类改革事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有落实国

家、省、市改革试点部署要求,为改革探索勇开先河作出新

贡献新业绩的;有立足本地本领域实际,在沸腾的改革试

验场迸发改革热情,自发性原创性改革解决了困境之忧

的,充分展示了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脱贫攻坚、乡村

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体制、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和党的建

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经验做法,是我市抓改革

促创新的生动缩影和宝贵经验。

按照评选要求和程序,经初步筛选、综合权衡、专家评

议,最终评选出 20 个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综合起来

看,这 20 个案例展示了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勠力同

心,敢于担当,携手奋进,直面顽瘴痼疾,不惧困难艰险,以

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敢于破困局,善于育先机,蹄疾步稳推

进改革开创新局面;展现着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改革激发出方方面面的活力和动力,必将以更大

的改革红利、更优的发展环境、更高的工作效率,在建设现

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谱写出新的篇章。具体地看,20 个优

秀案例是不同层级、不同环节、不同范围的改革“关键一

招”,勾勒呈现出我市改革积厚成势、精准施策、竞相争辉

的壮丽图景。全市推进的有: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率先转

型、新兴产业提质转型;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推进“僵尸企

业”出清;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升级;全面启动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常态化制度化开

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让百姓买上实惠药;探索实施政治生

态分析研判和政治画像“五聚焦五化五体系”工作法;构筑

以“人财物网”为主导的“四梁八柱”人才工作体系;将红色

基因融入社会治理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

盾不上交”。县区推进的有:潞州区创新物业管理服务体

制机制走出小区治理新路径;上党区建阵地、搭载体、聚力

量将文明实践融入城市血脉;潞城区以改革教育卫生领域

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进行机制重塑、流程再造、队伍重建;

屯留区探索形成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长子县坚持“五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壶关

县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迸发新活力;平顺县融

智融资发力乡村 e 镇培育发展;黎城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

经济形成四种类型 15 种模式的“黎城方案”;襄垣县推进

固废综合利用将“黑山渣山”变成“金山银山”;武乡县立足

资源禀赋蹚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沁县水资源“治、

护、用”一体推进擦亮“水美沁县”新名片;沁源县构建“生

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体系推进绿色转型。

这 20 个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主题鲜明,措施有力,

成效突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现进行

集中展示(详见 T2 版、T3 版、T4 版),供大家学习、借鉴、

推广,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各业各界进一步

坚定改革信念,凝聚奋进力量,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

上勇毅前行,以改革的新作为力促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

业再铸辉煌。

奏响改革最强音

聚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展示

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长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宣

第88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人

才+项目”导向,着力构筑以“人财物网”为主导的“四梁八柱”人才工作

体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破难题激活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在更高站位、

更大格局、更实创新中实现内涵发展和整体提升。

创新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在全省率先成立深化省校合作中心,组

建长治人才集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市场化为手段的工作格局,全年各类人才经费投入2.18亿元,设立“人才

主办银行”,设置10亿元专项资金向全市广大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全方位

服务,有效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创新举措,大力引才聚才。出台《关于实施“太行英才计划”全方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人才+项

目”导向,创设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硬核政策。举办长治市面向全国引

进“千名硕博”人才云推介活动,发布两批“硕博人才”引进公告,提供近

800个人才需求岗位,通过“新华网”等平台同步举办直播带岗活动,吸引

全国近140万优秀学子和人才关注。

创新思路,合作提质增效。建立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机制,实行

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制度,强力推进省校合作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今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0多所省外高校60多个专家团队来我

市调研考察、对接合作,省内外1435名大学生到我市进行实习实训,在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国内知名高校选聘42名长治籍优秀学子为

首批高校联络员。全市对接合作高校数量135所,合作项目520余个,市

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包联深化省校合作重点项目94个,全市有12个深

化省校合作项目列入2022年度省级重点工程。

创新服务,做优人才保障。不断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提档升级,全市

各级已建成人才公寓3053套,有效保障各类人才安居需求。建立高层

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首批为160余名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推行

“太行精英卡”,从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

专享服务,全力打造“晋心办”人才服务长治品牌。

·市委组织部报送·

构建人才支撑新格局

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集团

潞州区以全省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三级物业管理体系,破解“三无”小区难题,实施物

业服务规范化管理,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治

共建”的小区治理新路径。

一是重塑性改革实现专门机构管物业。建立区级、镇街、社区三级

物业管理体系。区级层面,通过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调整职能,组建正

科级事业单位的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统筹事业编制 20 名,确保下放

市级权限“接得住”。成立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

领导。镇街层面,由镇街公共服务办公室承担物业服务中心职能,负

责规范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物业服务质量评价等日常工作。成

立业委会(物管会)1082个,覆盖92%的小区。社区层面,由社区党委牵

头组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在全区构建起上下贯通、职责明晰、运

行顺畅的物业管理服务专门机构,理顺了物业行业监管体制。

二是市场化运作聚焦“三无”小区破难题。全区有无物业服务、无

主管单位、无人防技防物防的“三无”小区 127 个。采取“三步走”实现

物业市场化,即:坚持全面改造,让“三无”小区“能接手”;推行捆绑招

标,让“三无”小区“有人接”;开展多元经营,让“三无”小区“能管好”。

目前,区级财政投入 750 万元对 55 个小区进行公共区域破损维修等基

础设施“微改造”,全部“三无”小区已被3家优质物业全部接管,实现了

由政府包办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

三是制度性约束做到物业管理有章法。聚焦物业行业审批、管理、

评价、监督等关键环节,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细化了 13 项制度,推动全

区物业行业规范化管理。如:“红黑榜”制度——倒逼物业企业提高服

务标准和服务水平;“物业超市”运营制度——在物管中心建立“物业

超市”,搭建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供需选择平台;公开公示制度

——规定物业企业定期公开收支情况,物管中心聘请第三方对收支情

况进行审计;接诉即办制度——在区物管中心、街镇设立举报电话,受

理投诉,会商研判,办理回复。 ·潞州区委改革办报送·

上党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先行先试,勇

于创新,建阵地、搭载体、聚力量,将文明实践融入城市血脉,让文明

馨香浸润百姓心田。

“四个强化”夯基础。强组织,10个乡镇(街道)、188个村(社区)

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100%。强机制,健全制

度规范,实行“四个纳入”,明确任务职责,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

实。强阵地,线上开辟“文明实践在上党”云平台,线下建立 2400 余

处实践阵地,“遍布城乡、点线结合”文明实践网络有效拓展。强保

障,区财政筹措资金400余万元,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保

驾护航。

“五项行动”惠民生。“筑同心”,组建400余名理论宣讲志愿者组

成的队伍,开设“银耀上党”“乡音大喇叭”等“新窗口”,全年固定宣

讲 1000 场次。“育桃李”,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子”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师生日常生活。“种春风”,开通“文化

微课堂”,成立“艺讲党史”志愿服务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传播党

的声音。“施沃土”,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将技术服务送到群众

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沐阳光”,14支医疗保健专业队伍定期入村

义诊,太极拳展演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三大建设”亮品牌。强队伍,“西池老憨维修志愿服务队”“北

呈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深入人心,“爱心妈妈”“幸福

餐厅”等优秀志愿服务走深走实,“五悦·润苏店”获评全省最佳。树

品牌,创办“幸福讲堂”“幸福大学”,每年免费开办30学时课程;筹办

“幸福餐厅”,为60岁以上老人、环卫工人等提供免费午餐。彰善举,

设立“布谷驿站”,创新爱心双向“循环”;举办“德润上党”颁奖,倡导

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

上党大地开花结果,在新征程上奏响一曲曲文明实践新乐章。

·上党区委改革办报送·

潞城区突破常规定式,敢于创新破题,紧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问题,以改革教育卫生领域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进行机制重塑、

流程再造、队伍重建,精准地打好改革“组合拳”,画好民生“同心圆”。

一是绩效考评促担当。每年为教育、医疗系统分别设立基金 300

万元、100 万元用于当年表彰奖励。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或教学质量

明显下滑的学校,核减 10%—30%的增量绩效,奖励排名靠前的学校。

医院院长绩效与考核挂钩,“优秀”的享受 2.5 倍平均绩效。教师和医

护人员免费乘坐辖区内城乡公交,每年为教师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每

年设立医护人员大病、传染病健康关爱基金20万元。

二是破除机制激活力。实施名师名医工程,评为名师,比照高一

级职称享受待遇;优秀教师,比照高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享受待遇;评为

名医、优秀医师的除给予奖励外,职称职数已满但符合聘任条件的,内

聘为相应职称并享受相关待遇。组建名师名医工作室,每年给予 5 万

元经费补助。

三是多措并举育人才。每年设立 100 万元教育人才培训专项基

金,保障校长、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每年设立 200 万元人才引进

基金。引进知名医药医疗专家坐诊或手术。直接引进的临床医学类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连续 3 年每月给予不少于 500 元生活补

贴,工作满3年给予购房补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满2年、取得中

级资格证的优先晋升职称。

改革就是担当,改革就是突破。今年,潞城区对 12 个先进学校及

2 家医疗机构进行表彰奖励,最高奖励达到 178 万元,对评为名校长、

名师及名医等 150 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汇集了新动能、激发了

新活力、塑造了新优势,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潞城特色”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潞城区委改革办报送·

长子县作为首批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坚持把加强基

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形成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

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向心力。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中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

等问题,率先在全市启动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

的工作。县委选派的 68 名干部,12 人获得省、市级荣誉,10 人得到提

拔重用;46 个选派村中,有 14 个村由“乱”转“治”、由弱变强,成为全县

的标杆村、先进村,为农村基层一线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坚持自治强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力。发挥村规民约自治作

用,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2020 年长子县被确定

为全国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将农村民调、红白理事、建房规划

等委员会整合为民事管理委员会,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三是坚持德治教化,增强乡村治理凝聚力。坚持把乡村有效治理

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通过德治教化、文明引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长子县:“六联三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的工作经验,被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推广。

四是坚持法治保障,强化乡村治理执行力。以化解基层矛盾为重

点,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村企争执等矛盾多发领域成

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检法司建立了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形成了司

法、行政、行业、民间“四位一体”的矛盾联调格局。今年以来,全县各级

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37件,调处1064件,调解率80%。

五是坚持智治支撑,激活乡村治理创新力。通过建立“互联网+”

调解模式,“志愿者+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网上

网下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截至 8 月底,县信息平台信息巡查、调度、分

流、指派、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累计达 49721 件,办结 49699 件,有效办结

率99.9%,有效上报数、办结数居全市前列。 ·长子县委改革办报送·

壶关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引

进大型文旅项目,全面整合优质文旅资源,不断推动全域旅游迸发新活

力,助力长治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建设提质增速。

一是推动机制改革,擦亮旅游名片。深入实施“1+3+N”旅游体制

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文旅执法大队、旅游警察大队,实现旅游法

律服务全覆盖。创新制定旅游业“红黑名单”、联合惩戒制度,常态化开

展旅游执法检查,游客投诉办结率始终保持在100%。《人民日报》等多家

媒体宣传报道壶关生态旅游、造林护林经验,央视 3 个频道 10 个栏目多

时段轮番播报太行山大峡谷游客“井喷”盛况,壶关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壶关县

推进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等发展规

划,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指导。坚持项目牵引,启动建设总投资

16 亿元的山西规模最大元宇宙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引栖曼云舍、澳

涞山水康养度假庄园等文旅项目,夯实了旅游发展项目基础。坚持基

础提升,做好“十大提升工程”“八大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了旅游交通

网、公共服务网、智慧旅游网“三网合一”的全域服务架构。

三是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发展业态。打造出高山寨、十里岭等绿色

旅游,树掌镇、崔家庄等古色旅游,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大井划界旧址

等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出白素珍菌、紫团参等 50 余种旅游产品。先后

成功举办省旅发大会观摩采风等重大节会、赛事 100 余场次,还将筹办

太行国际文化节,打造山西文旅融合样板区。全面推行民宿标准化改

造、星级化服务,培育出拾光小院、九月客舍等 10 家“太行人家”品牌民

宿,形成覆盖全县的特色民宿集群。 ·壶关县委改革办报送·

屯留区围绕破解“由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难题,积极创新农

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形成“政府搭台、协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护航、

服务主体唱戏、群众广泛参与”的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为加快农

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推动搭平台。在全国首家成立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

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粮食行业协会,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

后的全产业链条托管服务体系,出台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生产托管地

方标准》,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00余万元,撬动近3亿元的托管服务

市场。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推行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种肥同播、

统防统治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优质高产。全区粮食产

量稳定保持在2亿公斤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88.8%,位居全省前列。

差异服务创特色。按照不同地形机械化作业差异,分别推出“六

服务”和“三套餐”托管菜单,服务农户 4.87 万户,占总数的 84.5%。探

索建立“协会+银行+保险”模式,由协会统一协调银行机构累计发放

贷款 3.2 亿元,创新开设“成本商业保险”“完全成本保险”2 个险种,确

保服务主体托管零风险。积极推动托管服务从大宗作物向辣椒、设施

大棚等产业拓展,全区辣椒种植面积从 2017 年的 1.3 万亩发展到 2022

年的 10 万亩,托管面积达 5 万亩,组织购置适合大棚狭小空间内作业

的“大棚王”拖拉机 20 台,为实现农业托管服务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

础。

多重效益齐彰显。目前,全区托管面积达 60 万亩,经营主体 42

家,实现整村托管 160 个。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

机械化、集约化,托管后亩均增收 500 元以上,服务主体效益增加 7 万

元以上,释放 80%的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年人均增收 2 万元以上,实

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农业

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屯留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

点县。

·屯留区委改革办报送·

创新物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文明实践之花绽放上党

健全托管体系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改革“硬招”推动教育医疗破困局

“五治融合”催生乡村治理新模式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太行旗舰”

工作人员在物业事务服务大厅受理群众投诉

信义村“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

农业生产托管让“麟绛红”辣椒产量大幅提升

“潞城名医”颁奖晚会现场

省级“太行人家”品牌民宿——宋雅·未央

面对基础教育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活力不足、内涵提升缓慢

等问题,我市深入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从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

教育工作会议中找方向、找路径,从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三个重要文件中

找措施、找办法,全面启动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教

育部分别于 2019 年、2020 年在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全国基础教育综

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我市于 2021 年列入全国首批 12 个基础教育

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探索思政工作新模式,突出学校育人功能。全市中小学校全部成

立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学校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 165 名,配备

专职思政员 334 名。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挖掘红色文化与关键时间节点思政教育内涵,深

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完成了思政工作由单一推进向全系统、全链

条、全方位推进的转变。

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专家办学治校。中小学校行政级别全

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自主聘任校长,打破了原有的校长行政化管理模

式,建立了校长职业发展的四级十二档职级制度体系,全市共聘任校长

585 名、副校长 950 名,校长安心办学治校时间得到保证,工作积极性和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按需设岗、

按岗聘任、人岗相宜、岗职相符”的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了教师的顺畅交

流,盘活了教师编制资源。全市共交流教师1489名,中小学校内设机构

核减263个,中层管理人员减少378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

抢抓“双减”试点契机,建构良好教育生态。全市105所义务教育阶

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184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完成重新审

核登记。“5+2+1”“菜单式双选”模式课后服务覆盖全市 609 所学校、

29.1 万名学生,学生参与率达 98%。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覆盖率、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公示率、作业时长达标率均达100%。

·市教育局报送·

深化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实验中学地理实践智拓课堂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80%以上审批事项“一章管理、一章通

办”,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市高质量转

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枚印章”助推审批理念新转变。“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审管分

离,从体制上畅通权力运行,彻底解决以审代管、互为前置、多头办理

等问题,推进审批由管理向服务转变。通过破立并举,打造信息共享、

内部互动、高效集约的全新流程,审批事项减少 31%,审批环节精简

58%,申报材料减少 48%,审批时限压缩 83%,证明材料减少 78%,审批

效能大幅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至最快20个工作日,并通过审

批工作会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全链条统筹推进项目审批手续

办理。

“一枚印章”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

事项集聚效应,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制度性成本,促进市场主

体发展。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零跑动、一次办”,证照办理推出“一

站办”和延续提醒服务,同时探索推行行业综合许可证,选取 5 类行业

进行“一业一证”改革,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行业许可“一件事一次办”。

“一枚印章”满足群众办事新需求。改革以来,我市聚焦便民类和涉

企类事项的“快”与“便”,持续创新审批服务,办事体验全面升级。推进

“网上办”,市县99.3%的集中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上线“一件事一次

办”套餐服务,网上办逐步深入人心;拓展“就近办”,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

子化帮办代办等服务覆盖至 462 个银行网点,各级开发区共承接市县

1861项行政管理权限,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区”,建设7×24小时政务服

务超市,639项事项实现“全天候”“不打烊”办理;持续“贴心办”,打造500

余人“全代办”服务团队,提供全流程跟踪代办服务,开展“六个一”入企服

务,政策需求精准直达。 ·市行政审批局报送·

“一枚印章”释放发展新动能

废止封存23个部门40枚审批用章

老百姓常用的波立维由原来每盒108.29元降到17.81元,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片由原来每盒 29.2 元降到 7.36 元,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由原来

每盒 108.29 元降到 17.81 元,以前 1 万多元的心脏冠脉支架降到 700 元

左右,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大大降低,幸福感大大提升……近年来,我市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

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一降两提”,挤掉了药品、医用耗

材价格中不合理的“水分”,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用药负担,让老百姓

感受到医保招采改革带来的实惠。

“一降”就是强化联盟集采,把药品耗材的价格“降下来”。2019 年

12 月,在全省率先成立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保障中心,专门组建了由 70

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阳光采购联盟。2020年12月,

与临汾、运城、晋城组成“南片”市域联盟,负责开展低值医用耗材集中

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工作,本次采购最大降幅 87.79%,平均降幅 70.05%,

为我市节约医保基金 1500 余万元。此外,我市自行组织开展的 3 包 14

个品规的注射器、输液器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平均降幅 28.22%,最大降

幅75%,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截至目前,长治市药品耗材带

量采购中选品种采购金额总计3.21亿元,人均集采金额106.28元,全省

排名第 2 名;467 种药品、9 类高值医用耗材、43 类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

量采购中选品种全部在我市落地实施。

“两提”就是强化结余考核,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强化日常监管,

提升用药保障水平。通过专班化推进、考核化拨付、规范化使用,

2022 年对 9 批药品和 1 批耗材进行了医保资金结余留用考核工作,共

核算资金 2468 万余元。通过建立定期监测通报制度、“点对点”督导

调研机制和常态化集采政策宣传机制,与定点医疗机构、配送药企沟

通协调,确保了药品集采和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工作既实现“量”的突

破,又保证“质”的优良,更保持“价”的惠民,让老百姓就医购药越来越

便宜方便。 ·市医保局报送·

“一降两提”让百姓买上实惠药

医生向患者讲解置换膝关节相关医保集采政策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弘扬太行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

合起来,在思想引领、平台建设、模范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动市

域社会治理水平提供精神动力。截至目前,全市10万余名党员干部主

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累计入户走访 122 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 16726

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20 年至 2021

年,长治市平安建设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抓思想引领,用太行精神筑基固本。我市深入研究挖掘太行精神,

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0 余处,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营

造人人弘扬太行精神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政

法铁军”活动,全市政法机关强力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打击整治养老

诈骗专项行动,2021 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市”,

禁毒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

成效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抓平台建设,用太行精神凝聚合力。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建强

以为民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治理平台。全市共划分8902 个网格,配

备 9278 名网格员,所有网格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员力量全覆

盖。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阵地,规范标识、挂牌,统一

场所办公,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民服务。推动信访服务中心、多元解纷

中心、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2606

个村(社区)成立民事议事厅,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 16 个、选派人

民调解员1.1万余名,大量矛盾隐患在基层化解。

抓模范培育,用太行精神激发善举。从社会各界选树弘扬和践行

太行精神的典型模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美德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

展优秀政法干警等系列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近3年共选树286名市级以

上英模典型。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长治人物等表彰活动,全市先

后涌现出“中国好人”55 人。积极开展“七进七讲”活动,传承好家风、

好家训系列活动,引导群众争做遵纪守法公民、争创平安家庭、共建平

安村。 ·市委政法委报送·

红色基因滋润市域社会治理

人民调解员调解邻里纠纷

我市聚焦“怎么搭”“怎么评”“怎么防”“怎么用”“怎么管”,按照

“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的

工作要求,选取黎城县作为试点,建立起科学化数据指标体系、精准化

赋分评价体系、动态化分析预警体系、实效化结果运用体系和系统化

责任落实体系,探索实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政治画像“五聚焦五化

五体系”工作法。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细化量化具体化领导班子整体和个人

“画像”、政治生态自评、赋分评价等 7 方面指标体系,指导开发功能模

块和数据模型,建立指标关系,全面收集数据,夯实系统的数据基础。

坚持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横向纵向比较相结合、正面加分引导与负

面减分惩戒相结合,通过正反双向赋分,实现了阈值调节、自动赋分、

精准评价。通过开展智能比对、实施动态预警、强化过程监督,全面掌

握政治生态底数、规律、问题、特点、趋势。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用好

用活分析研判画像结果,用“看得见”的数据激发领导干部“豁出去”的

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职责落实落细、落地见效,及时

遏止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开方明责、预警督责、评分考责、

倒查问责”的四责落实体系,确保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形成“信息录

入全、评分预警快、分析评价准、结果运用巧”的工作闭环。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是建设“智慧监督”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融合贯通各类监督、增强监督质效、提升治理效能有着重要的推

动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优化

系统功能和指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数据应用,为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市纪委监委报送·

创新推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系统演示

2017 年,长治市成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乘着国家推

进产业转型发展的东风,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传统

产业率先转型和新兴产业提质转型。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产

业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先后五次获得国

务院督查激励。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双碳”目标,我市扎实推

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体系,煤炭先进产能占比 78%,新能源装机达到 242.4 万千瓦,较

2016 年增加 140 万千瓦。潞安 180 万吨煤基合成油、潞宝己内酰胺和

锦纶短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加快焦炭企业整合重组和电力行业“关小上大”,8 个大焦化项目将于

今明两年建成投产,单机 6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 56.4%,不断为高

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快新兴产业上规延链集群发展。聚焦光伏、半导体光电、信创、

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我市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着力强链补链

延链,培育龙头骨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链核”企业,积极引进上

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光伏产业、生物医药产

值占全省 50%以上,LED 封装及显示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

三,基于龙芯 CPU 为核心的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建成开园。2021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动力。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赋能发展。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我市持续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引深开

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推动创优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快培育建设创新平台和高新

技术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222家,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市发改委报送·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改

革精神,在“僵尸企业”出清过程中,充分考虑职工对改革的承受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基础上,实施依法破产,最大限度保

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办法依据。我市“僵尸企业”普遍规模体量小、

资产质量差、历史欠账多、企业冗员多,社会保障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

效解决,改制成本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

上,结合市属国有企业实际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

置办法》,明确了处置办法依据。

科学划定范围,因企分类施策。结合市属企业实际,因企制宜,采取

三种方式:改制一批,通过资产评估,有净资产的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脱困一批,对于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企业三年解困期,帮

助企业走出困境;破产一批,对进入破产程序的“僵尸企业”采取“人资分

离”办法进行处置,企业申请破产清算,人员享受“内养”政策,分类安置,

职工“内养”期间的社会保险单位部分由市财政代缴至退休。

建立保障机制,协同整体推进。为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实施了一系列

改革举措:资金保障,将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市财政拿出约

12亿元资金用于支付“内养”职工费用。人财物监管,成立国泰职工管

理公司,负责职工管理;组建国泽集团,负责接收破产企业家属区;成立

国盛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企业账务管理中心,负责法院指定破产管理

人前的资产和账务管理。府院联动,市中院成立破产审判庭,同有关部

门一月一次协商对接,有效解决企业申请难、受理难、破产难等问题。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属38户“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出清。截至

目前,累计为2279名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7881万元,代缴保险9692万

元,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得到了职工积极拥护,确保了社会安全稳

定。 ·市工信局(国资委)报送·

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僵尸企业”出清

高科华烨LED封装器件生产线

职工正在领取生活补助

文艺宣传队在鲍店镇综合文化站演出

奏响改革最强音 聚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展示

电子邮箱:czrbggzx@126.com 电子邮箱:czrbggzx@126.com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CHANGZHI 特 刊RIBAO

T2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T3

第89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人

才+项目”导向,着力构筑以“人财物网”为主导的“四梁八柱”人才工作

体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破难题激活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在更高站位、

更大格局、更实创新中实现内涵发展和整体提升。

创新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在全省率先成立深化省校合作中心,组

建长治人才集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市场化为手段的工作格局,全年各类人才经费投入2.18亿元,设立“人才

主办银行”,设置10亿元专项资金向全市广大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全方位

服务,有效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创新举措,大力引才聚才。出台《关于实施“太行英才计划”全方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人才+项

目”导向,创设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硬核政策。举办长治市面向全国引

进“千名硕博”人才云推介活动,发布两批“硕博人才”引进公告,提供近

800个人才需求岗位,通过“新华网”等平台同步举办直播带岗活动,吸引

全国近140万优秀学子和人才关注。

创新思路,合作提质增效。建立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机制,实行

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制度,强力推进省校合作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今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0多所省外高校60多个专家团队来我

市调研考察、对接合作,省内外1435名大学生到我市进行实习实训,在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国内知名高校选聘42名长治籍优秀学子为

首批高校联络员。全市对接合作高校数量135所,合作项目520余个,市

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包联深化省校合作重点项目94个,全市有12个深

化省校合作项目列入2022年度省级重点工程。

创新服务,做优人才保障。不断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提档升级,全市

各级已建成人才公寓3053套,有效保障各类人才安居需求。建立高层

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首批为160余名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推行

“太行精英卡”,从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

专享服务,全力打造“晋心办”人才服务长治品牌。

·市委组织部报送·

构建人才支撑新格局

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集团

潞州区以全省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三级物业管理体系,破解“三无”小区难题,实施物

业服务规范化管理,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治

共建”的小区治理新路径。

一是重塑性改革实现专门机构管物业。建立区级、镇街、社区三级

物业管理体系。区级层面,通过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调整职能,组建正

科级事业单位的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统筹事业编制 20 名,确保下放

市级权限“接得住”。成立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

领导。镇街层面,由镇街公共服务办公室承担物业服务中心职能,负

责规范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物业服务质量评价等日常工作。成

立业委会(物管会)1082个,覆盖92%的小区。社区层面,由社区党委牵

头组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在全区构建起上下贯通、职责明晰、运

行顺畅的物业管理服务专门机构,理顺了物业行业监管体制。

二是市场化运作聚焦“三无”小区破难题。全区有无物业服务、无

主管单位、无人防技防物防的“三无”小区 127 个。采取“三步走”实现

物业市场化,即:坚持全面改造,让“三无”小区“能接手”;推行捆绑招

标,让“三无”小区“有人接”;开展多元经营,让“三无”小区“能管好”。

目前,区级财政投入 750 万元对 55 个小区进行公共区域破损维修等基

础设施“微改造”,全部“三无”小区已被3家优质物业全部接管,实现了

由政府包办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

三是制度性约束做到物业管理有章法。聚焦物业行业审批、管理、

评价、监督等关键环节,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细化了 13 项制度,推动全

区物业行业规范化管理。如:“红黑榜”制度——倒逼物业企业提高服

务标准和服务水平;“物业超市”运营制度——在物管中心建立“物业

超市”,搭建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供需选择平台;公开公示制度

——规定物业企业定期公开收支情况,物管中心聘请第三方对收支情

况进行审计;接诉即办制度——在区物管中心、街镇设立举报电话,受

理投诉,会商研判,办理回复。 ·潞州区委改革办报送·

上党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先行先试,勇

于创新,建阵地、搭载体、聚力量,将文明实践融入城市血脉,让文明

馨香浸润百姓心田。

“四个强化”夯基础。强组织,10个乡镇(街道)、188个村(社区)

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100%。强机制,健全制

度规范,实行“四个纳入”,明确任务职责,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

实。强阵地,线上开辟“文明实践在上党”云平台,线下建立 2400 余

处实践阵地,“遍布城乡、点线结合”文明实践网络有效拓展。强保

障,区财政筹措资金400余万元,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保

驾护航。

“五项行动”惠民生。“筑同心”,组建400余名理论宣讲志愿者组

成的队伍,开设“银耀上党”“乡音大喇叭”等“新窗口”,全年固定宣

讲 1000 场次。“育桃李”,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子”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师生日常生活。“种春风”,开通“文化

微课堂”,成立“艺讲党史”志愿服务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传播党

的声音。“施沃土”,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将技术服务送到群众

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沐阳光”,14支医疗保健专业队伍定期入村

义诊,太极拳展演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三大建设”亮品牌。强队伍,“西池老憨维修志愿服务队”“北

呈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深入人心,“爱心妈妈”“幸福

餐厅”等优秀志愿服务走深走实,“五悦·润苏店”获评全省最佳。树

品牌,创办“幸福讲堂”“幸福大学”,每年免费开办30学时课程;筹办

“幸福餐厅”,为60岁以上老人、环卫工人等提供免费午餐。彰善举,

设立“布谷驿站”,创新爱心双向“循环”;举办“德润上党”颁奖,倡导

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

上党大地开花结果,在新征程上奏响一曲曲文明实践新乐章。

·上党区委改革办报送·

潞城区突破常规定式,敢于创新破题,紧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问题,以改革教育卫生领域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进行机制重塑、

流程再造、队伍重建,精准地打好改革“组合拳”,画好民生“同心圆”。

一是绩效考评促担当。每年为教育、医疗系统分别设立基金 300

万元、100 万元用于当年表彰奖励。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或教学质量

明显下滑的学校,核减 10%—30%的增量绩效,奖励排名靠前的学校。

医院院长绩效与考核挂钩,“优秀”的享受 2.5 倍平均绩效。教师和医

护人员免费乘坐辖区内城乡公交,每年为教师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每

年设立医护人员大病、传染病健康关爱基金20万元。

二是破除机制激活力。实施名师名医工程,评为名师,比照高一

级职称享受待遇;优秀教师,比照高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享受待遇;评为

名医、优秀医师的除给予奖励外,职称职数已满但符合聘任条件的,内

聘为相应职称并享受相关待遇。组建名师名医工作室,每年给予 5 万

元经费补助。

三是多措并举育人才。每年设立 100 万元教育人才培训专项基

金,保障校长、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每年设立 200 万元人才引进

基金。引进知名医药医疗专家坐诊或手术。直接引进的临床医学类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连续 3 年每月给予不少于 500 元生活补

贴,工作满3年给予购房补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满2年、取得中

级资格证的优先晋升职称。

改革就是担当,改革就是突破。今年,潞城区对 12 个先进学校及

2 家医疗机构进行表彰奖励,最高奖励达到 178 万元,对评为名校长、

名师及名医等 150 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汇集了新动能、激发了

新活力、塑造了新优势,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潞城特色”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潞城区委改革办报送·

长子县作为首批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坚持把加强基

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形成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

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向心力。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中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

等问题,率先在全市启动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

的工作。县委选派的 68 名干部,12 人获得省、市级荣誉,10 人得到提

拔重用;46 个选派村中,有 14 个村由“乱”转“治”、由弱变强,成为全县

的标杆村、先进村,为农村基层一线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坚持自治强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力。发挥村规民约自治作

用,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2020 年长子县被确定

为全国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将农村民调、红白理事、建房规划

等委员会整合为民事管理委员会,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三是坚持德治教化,增强乡村治理凝聚力。坚持把乡村有效治理

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通过德治教化、文明引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长子县:“六联三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的工作经验,被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推广。

四是坚持法治保障,强化乡村治理执行力。以化解基层矛盾为重

点,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村企争执等矛盾多发领域成

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检法司建立了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形成了司

法、行政、行业、民间“四位一体”的矛盾联调格局。今年以来,全县各级

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37件,调处1064件,调解率80%。

五是坚持智治支撑,激活乡村治理创新力。通过建立“互联网+”

调解模式,“志愿者+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网上

网下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截至 8 月底,县信息平台信息巡查、调度、分

流、指派、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累计达 49721 件,办结 49699 件,有效办结

率99.9%,有效上报数、办结数居全市前列。 ·长子县委改革办报送·

壶关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引

进大型文旅项目,全面整合优质文旅资源,不断推动全域旅游迸发新活

力,助力长治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建设提质增速。

一是推动机制改革,擦亮旅游名片。深入实施“1+3+N”旅游体制

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文旅执法大队、旅游警察大队,实现旅游法

律服务全覆盖。创新制定旅游业“红黑名单”、联合惩戒制度,常态化开

展旅游执法检查,游客投诉办结率始终保持在100%。《人民日报》等多家

媒体宣传报道壶关生态旅游、造林护林经验,央视 3 个频道 10 个栏目多

时段轮番播报太行山大峡谷游客“井喷”盛况,壶关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壶关县

推进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等发展规

划,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指导。坚持项目牵引,启动建设总投资

16 亿元的山西规模最大元宇宙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引栖曼云舍、澳

涞山水康养度假庄园等文旅项目,夯实了旅游发展项目基础。坚持基

础提升,做好“十大提升工程”“八大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了旅游交通

网、公共服务网、智慧旅游网“三网合一”的全域服务架构。

三是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发展业态。打造出高山寨、十里岭等绿色

旅游,树掌镇、崔家庄等古色旅游,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大井划界旧址

等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出白素珍菌、紫团参等 50 余种旅游产品。先后

成功举办省旅发大会观摩采风等重大节会、赛事 100 余场次,还将筹办

太行国际文化节,打造山西文旅融合样板区。全面推行民宿标准化改

造、星级化服务,培育出拾光小院、九月客舍等 10 家“太行人家”品牌民

宿,形成覆盖全县的特色民宿集群。 ·壶关县委改革办报送·

屯留区围绕破解“由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难题,积极创新农

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形成“政府搭台、协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护航、

服务主体唱戏、群众广泛参与”的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为加快农

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推动搭平台。在全国首家成立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

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粮食行业协会,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

后的全产业链条托管服务体系,出台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生产托管地

方标准》,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00余万元,撬动近3亿元的托管服务

市场。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推行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种肥同播、

统防统治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优质高产。全区粮食产

量稳定保持在2亿公斤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88.8%,位居全省前列。

差异服务创特色。按照不同地形机械化作业差异,分别推出“六

服务”和“三套餐”托管菜单,服务农户 4.87 万户,占总数的 84.5%。探

索建立“协会+银行+保险”模式,由协会统一协调银行机构累计发放

贷款 3.2 亿元,创新开设“成本商业保险”“完全成本保险”2 个险种,确

保服务主体托管零风险。积极推动托管服务从大宗作物向辣椒、设施

大棚等产业拓展,全区辣椒种植面积从 2017 年的 1.3 万亩发展到 2022

年的 10 万亩,托管面积达 5 万亩,组织购置适合大棚狭小空间内作业

的“大棚王”拖拉机 20 台,为实现农业托管服务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

础。

多重效益齐彰显。目前,全区托管面积达 60 万亩,经营主体 42

家,实现整村托管 160 个。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

机械化、集约化,托管后亩均增收 500 元以上,服务主体效益增加 7 万

元以上,释放 80%的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年人均增收 2 万元以上,实

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农业

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屯留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

点县。

·屯留区委改革办报送·

创新物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文明实践之花绽放上党

健全托管体系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改革“硬招”推动教育医疗破困局

“五治融合”催生乡村治理新模式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太行旗舰”

工作人员在物业事务服务大厅受理群众投诉

信义村“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

农业生产托管让“麟绛红”辣椒产量大幅提升

“潞城名医”颁奖晚会现场

省级“太行人家”品牌民宿——宋雅·未央

面对基础教育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活力不足、内涵提升缓慢

等问题,我市深入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从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

教育工作会议中找方向、找路径,从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三个重要文件中

找措施、找办法,全面启动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教

育部分别于 2019 年、2020 年在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全国基础教育综

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我市于 2021 年列入全国首批 12 个基础教育

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探索思政工作新模式,突出学校育人功能。全市中小学校全部成

立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学校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 165 名,配备

专职思政员 334 名。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挖掘红色文化与关键时间节点思政教育内涵,深

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完成了思政工作由单一推进向全系统、全链

条、全方位推进的转变。

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专家办学治校。中小学校行政级别全

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自主聘任校长,打破了原有的校长行政化管理模

式,建立了校长职业发展的四级十二档职级制度体系,全市共聘任校长

585 名、副校长 950 名,校长安心办学治校时间得到保证,工作积极性和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按需设岗、

按岗聘任、人岗相宜、岗职相符”的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了教师的顺畅交

流,盘活了教师编制资源。全市共交流教师1489名,中小学校内设机构

核减263个,中层管理人员减少378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

抢抓“双减”试点契机,建构良好教育生态。全市105所义务教育阶

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184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完成重新审

核登记。“5+2+1”“菜单式双选”模式课后服务覆盖全市 609 所学校、

29.1 万名学生,学生参与率达 98%。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覆盖率、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公示率、作业时长达标率均达100%。

·市教育局报送·

深化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实验中学地理实践智拓课堂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80%以上审批事项“一章管理、一章通

办”,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市高质量转

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枚印章”助推审批理念新转变。“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审管分

离,从体制上畅通权力运行,彻底解决以审代管、互为前置、多头办理

等问题,推进审批由管理向服务转变。通过破立并举,打造信息共享、

内部互动、高效集约的全新流程,审批事项减少 31%,审批环节精简

58%,申报材料减少 48%,审批时限压缩 83%,证明材料减少 78%,审批

效能大幅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至最快20个工作日,并通过审

批工作会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全链条统筹推进项目审批手续

办理。

“一枚印章”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

事项集聚效应,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制度性成本,促进市场主

体发展。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零跑动、一次办”,证照办理推出“一

站办”和延续提醒服务,同时探索推行行业综合许可证,选取 5 类行业

进行“一业一证”改革,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行业许可“一件事一次办”。

“一枚印章”满足群众办事新需求。改革以来,我市聚焦便民类和涉

企类事项的“快”与“便”,持续创新审批服务,办事体验全面升级。推进

“网上办”,市县99.3%的集中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上线“一件事一次

办”套餐服务,网上办逐步深入人心;拓展“就近办”,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

子化帮办代办等服务覆盖至 462 个银行网点,各级开发区共承接市县

1861项行政管理权限,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区”,建设7×24小时政务服

务超市,639项事项实现“全天候”“不打烊”办理;持续“贴心办”,打造500

余人“全代办”服务团队,提供全流程跟踪代办服务,开展“六个一”入企服

务,政策需求精准直达。 ·市行政审批局报送·

“一枚印章”释放发展新动能

废止封存23个部门40枚审批用章

老百姓常用的波立维由原来每盒108.29元降到17.81元,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片由原来每盒 29.2 元降到 7.36 元,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由原来

每盒 108.29 元降到 17.81 元,以前 1 万多元的心脏冠脉支架降到 700 元

左右,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大大降低,幸福感大大提升……近年来,我市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

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一降两提”,挤掉了药品、医用耗

材价格中不合理的“水分”,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用药负担,让老百姓

感受到医保招采改革带来的实惠。

“一降”就是强化联盟集采,把药品耗材的价格“降下来”。2019 年

12 月,在全省率先成立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保障中心,专门组建了由 70

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阳光采购联盟。2020年12月,

与临汾、运城、晋城组成“南片”市域联盟,负责开展低值医用耗材集中

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工作,本次采购最大降幅 87.79%,平均降幅 70.05%,

为我市节约医保基金 1500 余万元。此外,我市自行组织开展的 3 包 14

个品规的注射器、输液器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平均降幅 28.22%,最大降

幅75%,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截至目前,长治市药品耗材带

量采购中选品种采购金额总计3.21亿元,人均集采金额106.28元,全省

排名第 2 名;467 种药品、9 类高值医用耗材、43 类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

量采购中选品种全部在我市落地实施。

“两提”就是强化结余考核,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强化日常监管,

提升用药保障水平。通过专班化推进、考核化拨付、规范化使用,

2022 年对 9 批药品和 1 批耗材进行了医保资金结余留用考核工作,共

核算资金 2468 万余元。通过建立定期监测通报制度、“点对点”督导

调研机制和常态化集采政策宣传机制,与定点医疗机构、配送药企沟

通协调,确保了药品集采和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工作既实现“量”的突

破,又保证“质”的优良,更保持“价”的惠民,让老百姓就医购药越来越

便宜方便。 ·市医保局报送·

“一降两提”让百姓买上实惠药

医生向患者讲解置换膝关节相关医保集采政策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弘扬太行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

合起来,在思想引领、平台建设、模范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动市

域社会治理水平提供精神动力。截至目前,全市10万余名党员干部主

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累计入户走访 122 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 16726

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20 年至 2021

年,长治市平安建设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抓思想引领,用太行精神筑基固本。我市深入研究挖掘太行精神,

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0 余处,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营

造人人弘扬太行精神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政

法铁军”活动,全市政法机关强力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打击整治养老

诈骗专项行动,2021 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市”,

禁毒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

成效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抓平台建设,用太行精神凝聚合力。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建强

以为民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治理平台。全市共划分8902 个网格,配

备 9278 名网格员,所有网格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员力量全覆

盖。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阵地,规范标识、挂牌,统一

场所办公,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民服务。推动信访服务中心、多元解纷

中心、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2606

个村(社区)成立民事议事厅,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 16 个、选派人

民调解员1.1万余名,大量矛盾隐患在基层化解。

抓模范培育,用太行精神激发善举。从社会各界选树弘扬和践行

太行精神的典型模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美德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

展优秀政法干警等系列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近3年共选树286名市级以

上英模典型。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长治人物等表彰活动,全市先

后涌现出“中国好人”55 人。积极开展“七进七讲”活动,传承好家风、

好家训系列活动,引导群众争做遵纪守法公民、争创平安家庭、共建平

安村。 ·市委政法委报送·

红色基因滋润市域社会治理

人民调解员调解邻里纠纷

我市聚焦“怎么搭”“怎么评”“怎么防”“怎么用”“怎么管”,按照

“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的

工作要求,选取黎城县作为试点,建立起科学化数据指标体系、精准化

赋分评价体系、动态化分析预警体系、实效化结果运用体系和系统化

责任落实体系,探索实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政治画像“五聚焦五化

五体系”工作法。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细化量化具体化领导班子整体和个人

“画像”、政治生态自评、赋分评价等 7 方面指标体系,指导开发功能模

块和数据模型,建立指标关系,全面收集数据,夯实系统的数据基础。

坚持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横向纵向比较相结合、正面加分引导与负

面减分惩戒相结合,通过正反双向赋分,实现了阈值调节、自动赋分、

精准评价。通过开展智能比对、实施动态预警、强化过程监督,全面掌

握政治生态底数、规律、问题、特点、趋势。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用好

用活分析研判画像结果,用“看得见”的数据激发领导干部“豁出去”的

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职责落实落细、落地见效,及时

遏止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开方明责、预警督责、评分考责、

倒查问责”的四责落实体系,确保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形成“信息录

入全、评分预警快、分析评价准、结果运用巧”的工作闭环。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是建设“智慧监督”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融合贯通各类监督、增强监督质效、提升治理效能有着重要的推

动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优化

系统功能和指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数据应用,为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市纪委监委报送·

创新推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画像系统演示

2017 年,长治市成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乘着国家推

进产业转型发展的东风,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传统

产业率先转型和新兴产业提质转型。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产

业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先后五次获得国

务院督查激励。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双碳”目标,我市扎实推

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体系,煤炭先进产能占比 78%,新能源装机达到 242.4 万千瓦,较

2016 年增加 140 万千瓦。潞安 180 万吨煤基合成油、潞宝己内酰胺和

锦纶短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加快焦炭企业整合重组和电力行业“关小上大”,8 个大焦化项目将于

今明两年建成投产,单机 6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 56.4%,不断为高

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快新兴产业上规延链集群发展。聚焦光伏、半导体光电、信创、

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我市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着力强链补链

延链,培育龙头骨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链核”企业,积极引进上

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光伏产业、生物医药产

值占全省 50%以上,LED 封装及显示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

三,基于龙芯 CPU 为核心的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建成开园。2021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动力。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赋能发展。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我市持续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引深开

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推动创优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快培育建设创新平台和高新

技术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222家,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市发改委报送·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改

革精神,在“僵尸企业”出清过程中,充分考虑职工对改革的承受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基础上,实施依法破产,最大限度保

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办法依据。我市“僵尸企业”普遍规模体量小、

资产质量差、历史欠账多、企业冗员多,社会保障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

效解决,改制成本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

上,结合市属国有企业实际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

置办法》,明确了处置办法依据。

科学划定范围,因企分类施策。结合市属企业实际,因企制宜,采取

三种方式:改制一批,通过资产评估,有净资产的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脱困一批,对于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企业三年解困期,帮

助企业走出困境;破产一批,对进入破产程序的“僵尸企业”采取“人资分

离”办法进行处置,企业申请破产清算,人员享受“内养”政策,分类安置,

职工“内养”期间的社会保险单位部分由市财政代缴至退休。

建立保障机制,协同整体推进。为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实施了一系列

改革举措:资金保障,将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市财政拿出约

12亿元资金用于支付“内养”职工费用。人财物监管,成立国泰职工管

理公司,负责职工管理;组建国泽集团,负责接收破产企业家属区;成立

国盛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企业账务管理中心,负责法院指定破产管理

人前的资产和账务管理。府院联动,市中院成立破产审判庭,同有关部

门一月一次协商对接,有效解决企业申请难、受理难、破产难等问题。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属38户“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出清。截至

目前,累计为2279名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7881万元,代缴保险9692万

元,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得到了职工积极拥护,确保了社会安全稳

定。 ·市工信局(国资委)报送·

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僵尸企业”出清

高科华烨LED封装器件生产线

职工正在领取生活补助

文艺宣传队在鲍店镇综合文化站演出

奏响改革最强音 聚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展示

电子邮箱:czrbggzx@126.com 电子邮箱:czrbggzx@126.com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CHANGZHI 特 刊RIBAO

T2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T3

第90页

奏响改革最强音

聚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展示

融智融资

打造一流太行乡村电商e镇

平顺县创新推动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融智融资发力乡村e镇的

培育和发展。今年以来,全县电商产业销售收入达1.35亿元,直接带动5.1

万名群众致富增收。

高位推动优环境。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培育乡村e镇

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乡村e镇工作专班,由乡镇班子成员

和电商重点村主要负责人担任骨干,相关工作全部下沉乡村一级。制定出

台了《平顺县太行乡村e镇发展规划》《平顺县太行乡村e镇培育方案》等一

揽子政策。通过向上争取、金融贷款、撬动民间投资等方式,统筹整合资金

2.1 亿元,单项电商产业奖补资金高达 50 万元。在太行乡村 e 镇的核心区

域,投资1.8亿元建设太行电商小镇。

产业支撑树品牌。注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6件,培育山西正来、潞党

国际等企业商标30多个,县域内电商产业农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90%,加

工产值达13.16亿元。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育

苗、移栽、除草、采收、加工、储藏、运输、销售8个环节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

溯体系,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淘宝“爱热土,益起播”“助力乡村振兴”等

公益直播中,平顺蒜蓉辣酱8分钟销售4万单,销售额达70余万元;3分钟销

售平顺香畴压塌楼小米1.86万单、小米锅巴和琥珀核桃仁4.15万单,销售额

178万余元。累计孵化出120余名农产品主播。

服务提质增效能。完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

心共建模式,持续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为乡村e镇内企业免费提

供营销推广、研发设计、技术运维等服务。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菜鸟网络

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配套阿里巴巴公益捐赠全自动分拣系统,引进社会资

本投资建设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了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

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50个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和112个村级

快递收发点,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 ·平顺县委改革办报送·

蹚出革命文物

活化利用新路径

武乡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全国革命文物重点县,革命文物众多,红

色底蕴深厚。近年来,武乡县立足资源禀赋,完善保护体系、拓宽保护渠

道、合理活化利用,努力打造成“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红

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蹚出一条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武乡路径”。

一是创优体系聚合力。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健全完善县级领导

体系和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组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中心,构建部门及乡

镇间的联动管理和协作机制,细化管护网络,聘用文保人员40名,配套专

门经费1500 多万元,实现文保人员与安全设施“两个全覆盖”,形成了“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强大合力。

二是多措并举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全面实施,探索资产购买、股

份合作、产权置换、以租代管等方式,明晰了全县 173 处革命文物产权;认

真落实“文明守望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认养革命文物57处;强

化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编制完成《武乡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和 5 个专项实施计划,确立了“一带三区”总体发展思路,整合资金 4.8 亿

元,统筹推进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1+4”片区和砖壁旧址“1+9”片区等

保护利用,守住红色记忆,彰显老区特色。

三是活化利用添活力。坚持合理利用、有效拓展,连续举办十届八路

军文化旅游节、九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四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

赛,深入挖掘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抢抓机遇搭建太行干部学院、太行少

年军校等红色教学平台,建设乡村现场教学点 20 多处,唱响红色研学品

牌,使太行精神逐渐成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营养剂”;深化文旅融合,

发展“红色研学+乡村旅游”,打造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实施太行红色产

学研基地等项目,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形成助推武乡老区高质量发展强

引擎。 ·武乡县委改革办报送·

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的“黎城方案”

黎城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党

建引领、农民主体、示范引领,探索形成四种类型15种模式的“黎城方案”,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先行先试。着重发挥村党支部在发展村级集体

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现实需求,出台黎城

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和奖励办

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督导考核办法,对全县 185 个村(社区)发展壮

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种类、模式进行统筹把握,因村施策,形成县级全面指

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具体落实、部门统筹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分类施策。黎城县因村因势分类施策,创新四种

类型15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矩阵,指导各村选准适合各村

发展的产业、项目和载体,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四种类型

即生产服务型、产业发展型、乡村建设带动型、资源开发经营型;15种模式

即土地托管、农机服务、劳务服务、经纪服务、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特色养

殖、休闲观光农业、绿色低碳产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乡村旅游村庄建设、

特色民俗村庄建设、土地开发利用、资产盘活经营、物业管理经营模式,最

大限度发动村民广泛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黎城县在全市率先成

立“1+8”平台公司,统筹全县17个示范村、24个重点村、113个同步推进村

发展项目55个,投资2.02亿元。晋福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案例成为全国唯一

村级组织入选农业农村部的典型案例。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以“考”促效。把抓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考核奖励

及岗位报酬挂钩,纳入各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

容,县财政对示范村统筹支持50万元,对重点村统筹支持30万元,对同步

推进村根据每季度考核排队情况,收入 15-50 万元的村,一次性奖励 3 万

元,50万元以上的村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村“两委”主干按有关规定兑现

绩效报酬。 ·黎城县委改革办报送·

校地合作

催化工业固废转型

襄垣县积极践行“双碳”理念,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作为

加快转型发展重要支撑,不断深化与山西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团队合

作,共同建设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将过去大量

堆积的“黑山渣山”变成县域新兴产业的“金山银山”。

引育一流团队,“化零为整”构筑人才洼地。深入把握人才需求导向,

聚焦人才引进、待遇、激励等环节,柔性引才,硬核留才。与山西大学共

建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创新制定配套制度,高

标准建设研发大楼,柔性引入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人,“三晋学者”1人。

护航科研攻关,“变废为宝”托起创新基地。依据平台基地政产学

研用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共建研究生见习基地,先后

获批“山西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山西大学固废利用

长治研发基地博士工作站”“山西大学襄垣固废利用技术科普基地”“山

西大学襄垣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平台裂变赋能地方,先后免费开展

县域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专家帮扶驻地企业,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实

现创新价值循环增值。

加速产业转化,“点石成金”铸就发展高地。平台基地坚持“人才服

务+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模式,加速与地方相关产业集群“无缝链接”。

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针对项目推进环节精准突破,通过县领导包联

项目制破解项目难题。山西大学选派优秀科研教学团队进驻基地,开

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目前,共落地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5

个,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就地资源化利用工业固废总量 300 万吨,相应

减少固废排放占地和环境污染,实现销售收入 23 亿元、利税 3.5 亿元,新

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襄垣县委改革办报送·

河湖长制

擦亮“水美沁县”新名片

沁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一手“节水优先”、一手“系统治理”,

“治、护、用”一体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水资源保护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

展的生态路径。

一是坚持“一长”治水。建立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河湖长+河湖

长助理+巡河湖员”的工作模式,实行河湖长制工作例会和部门联席会

议常态化工作机制、河长定期巡河工作机制、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

机制、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督查考核问责机制,以县委书记、县长任总

河长的县乡村三级234名河湖长、巡河湖员系统联动,对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 9 条主要河流分级分段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

层抓落实、群众有参与”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综合护水。以全域“水清”为目标,坚持“山、水、城、林、

田、湖、草、沙、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多层级多部门多系统共

同发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建设,“清四乱”、河湖除险加

固、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城乡污水垃圾一体化治理、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林草湿地建设、森林乡村创建、依法治水等工作强力推进,

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

来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三是坚持高效用水。在“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上沉心耕耘,

大力发展“沁州渔”养殖,沁园春矿泉水、唯思可达酸枣汁、熊猫小米精

酿啤酒、沁州黄小米陈醋等水饮品蓬勃发展,融文于水、以节为媒,打

造了山西“我们的节日”四大主题活动之一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龙舟

邀请赛品牌,争创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在高标准建设西

湖、南湖旅游休闲区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实施“百里环湖旅游路”项目,

深入推进“水美乡村田园游”文旅康养工程,漳河村海河源头、石板上

山水田园综合体、走马岭儿童水上乐园等亲水旅游景点欣然成长,水

养殖、矿泉水和软饮料、水旅游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为沁县转型升

级、绿色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 ·沁县县委改革办报送·

做好“碳”文章

推进绿色转型

沁源县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三大产业协同增效为

着力点,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体

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以“要素减投”推动能投低碳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

“农业废弃物-农用有机肥-土壤-农产品”生物堆肥技术系统。实施

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

利用行动,将化肥农药利用率提升至4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90%,农膜回收率提升至 85%,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95%,实现生态、

社会、经济“三效”统一。

二是以“能源减产”推动能耗低碳化。源头减量,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原则,置换淘汰产能

180 万吨,智能改造工作面 22 处,推动先进产能占比达 75%以上。能源

替代,培育清洁能源。优化电力产业结构,运行清洁能源发电站 18 座

854.54 兆瓦,推进 150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 90 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

建设,打造华北绿色低碳生态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将绿色生态能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后劲。技术改造,发展循环链条。制定《省

校合作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与

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设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沁新牌”铸

造焦、“火山牌”岩棉焦、熔融陶瓷砂等环保材料,建成煤焦电热、煤电

机材、煤基新材料产业链,在全省首批取得煤下铝勘探许可证。

三是以“生活减排”推动能用低碳化。完善路网,发展“绿色交

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开通公交线路 5 条,投放电动出

租车 56 辆、共享单车 600 辆、新能源客车 40 辆。改造县城,建造“绿色

建筑”。推进绿色低碳试点县城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4个,新建节能标

准住房 2000 套 1.97 万平方米。清洁取暖,打造“绿色暖冬”。实施煤改

气、煤改电工程,利用焦化厂废热进行集中供暖,全县清洁取暖率达

94.4%。 ·沁源县委改革办报送·

电商直播带货

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

沁县西湖一角

黎瑞农业生态园鸟瞰

游客沉浸式体验八路军游击战

利用生物堆肥技术种植的西红柿喜获丰收

文字整理/市委改革办 本报群工部 图片/市委改革办 本报摄影部提供 版面设计/高琪

电子邮箱:czrbggzx@126.com

CHANGZHI RIBAO

T4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特 刊

第93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十年,弹指一挥,是长治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跨越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

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五个先行”和“三大任务”重

要要求,以确立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

示范区为契机,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在创

新驱动、项目牵引、政策扶持上主动作为、创新实干,

攻坚破题、勇蹚新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蝶变,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

体系,长治经济大步迈向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高质量

发展新阶段。

聚力转型绘新卷!

喜看长治经济发展新图景

喜迎二十大 • 海报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专业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