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实例(中)

发布时间:2023-2-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波谱分析实例(中)

202测试参数:纱速=500m/min;曲线标尺=0.125m/div;量程=±50%;时间=2.5min。传动图习图 10-1用波谱分析方法,分析并判断产生机械波的部位。参考答案习题 1 参考答案:织布发现的条干布,拆纬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1-1)、细纱曲线图(习图 1- 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1-3)。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7.88,细纱的罗拉直径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是Ø28mm,粗纱的前罗拉直径是Ø28mm,粗纱 A454E 前皮辊直径Ø28~30mm。波谱分析: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1-1)1.4~1.8m、0.75~1.0m、0.52~0.7m、波段上各有一高一低双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1-1)上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为λ、λ2、λ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λ/2、λ3 =... [收起]
[展开]
波谱分析实例(中)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197

习图 4-1

习图 4-2

习图 4-3

习题 5:

织布反馈的条干布,拆纬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5-1)、细纱曲线图(习图 5- 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5-3)。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习图 5-1

第52页

198

习图 5-2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9.71,细纱的罗拉直径是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

Ø28mm,粗纱 A456C 的前罗拉直径Ø28mm,粗纱前皮辊直径Ø30mm 左右。

习图 5-3

用波谱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曲线图上条干纱疵的波长,判定产生条干纱的部位。

请注意观察波谱图(习图 5-1),它与细纱波谱图(习图 3-3)的区别在那里,是否有共同点;

请注意观察细纱曲线图(习图 5-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5-3),它与其它细纱曲线图

规律性疵点的区别在那里,共同点又在哪里。参看细纱曲线图(习图 3-4)的局部放大的图形

(习图 3-5)。习题 6:

细纱条干周期实验得到的细纱波谱图(习图 6-1)、对应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6-2)。

习图 6-1

习图 6-2

第53页

199

习图 6-3 是曲线图(习图 6-2)局部放大的曲线图。

习图 6-3

品种:T/R14. 8tex(40

S);工序:细纱;机型:A513M;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测试数据:CV=19.39%;细节(-50%)=220 个/km;粗节(+50%)=257 个/km;棉结

(+200%)=187 个/km;

用波谱分析方法,求主波长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条干纱的部位及原因。习题 7:

细纱周期实验得到的细纱波谱图(习图 7-1),曲线图(习图 7-2)。

品种 T/R36.9tex(16

S);工序:细纱;机型:A513M;细纱总牵伸:14.2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习图 7-1

习图 7-2

习图 7-3 是曲线图(习图 6-2)局部放大的曲线图。

第54页

200

习图 7-3

测试数据:CV=19.39%;细节(-50%)=220 个/km;粗节(+50%)=257 个/km;棉结

(+200%)=187 个/km;

用波谱分析方法,求主波长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条干纱的部位及原因。习题 8:

细纱周期实验得到的不良条干纱,其细纱波谱图(习图 8-1),曲线图(习图 8-2)。

纺纱条件:品种 JT/C13.1tex(45

S) ;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测试数据:CV=17.81%;细节(-50%)=90 个/km;粗节(+50%)=142 个/km;棉结(+200%)

=75 个/km;

习图 8-1

习图 8-2

第55页

201

习图 8-3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前区牵伸倍数 27.47,细纱支数牵伸倍数 36.5。

用波谱分析方法,求主波长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条干纱的部位及原因。习题 9:

粗纱条干周期试验得到的波谱图(习图 9-1)。

品种:JC/T40

S(60/40);工序:粗纱;机型:FA421;

条干测试仪:莱州电子条干仪 YG137。

测试参数:纱速=500m/min;曲线刻度:0.125m/div;量程=±50%;时间=2.5min。

分析并判断产生机械波的部位。

传动图

习图 9-1

习题 10:

品种:JC/T40

S(60/40);工序:粗纱;机型:FA425;

条干测试仪:莱州电子条干仪 YG137。

第56页

202

测试参数:纱速=500m/min;曲线标尺=0.125m/div;量程=±50%;时间=2.5min。

传动图

习图 10-1

用波谱分析方法,分析并判断产生机械波的部位。参考答案

习题 1 参考答案:

织布发现的条干布,拆纬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1-1)、细纱曲线图(习图 1- 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1-3)。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7.88,细纱的罗拉直径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是

Ø28mm,粗纱的前罗拉直径是Ø28mm,粗纱 A454E 前皮辊直径Ø28~30mm。

波谱分析:

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1-1)1.4~1.8m、0.75~1.0m、0.52~0.7m、波段上各有一高一低双

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1-1)上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为λ、λ2、λ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λ/2、

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可能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第57页

203

习图 1-1

该例与例 7 的区别是双柱机械波中最高的机械波的频道,较(图 7-1)的频道向左移了一个

频道,而且最高一组的机械波是在波长最远的一组机械波频道处,这是无关紧要的,关键看曲线

图的波长分析计算。

习图 1-2

由于拆布面纬纱时有一些纬纱断点,因而做条干试验时,曲线图所显示的规律性粗节疵点并

不是很连贯,也有接头粗结夹杂其中,我们把规律比较完整的一段进行了局部放大,见对应的曲

线图(习图 1- 2)和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1-3)。

习图 1-3

从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1-3)上看,左侧第一个曲线竖格的右侧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从

此开始,横向向右到第二个曲线竖格的右侧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6 个规律性粗

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1,M=6,V=200m/min,U=25cm/min,△=0 米,代入曲线图波

长计算公式,得:

λ曲=(V/U×N +△)/(M-1)=(200÷25×1)÷(6-1)=1.6 m

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计算得到规律性疵点的波长λ曲=1.6m 与波谱图(习图 1-1)上 1.4~

1.8m 机械波相吻合。

已知该品种的细纱牵伸倍数是 17.88,用倒推法求产生规律性疵点的有关部件的直径。根据机械

波波长计算公式可以列出等式:

λ曲=λ机=π×D×E=3.14×D×17.88=1.6m

第58页

204

所以:D=1.6÷3.14÷17.88=0.0285m=28.5mm

由此可知,产生规律性疵点有关部件的直径 D=28.5mm,它符合粗纱 A454E 前皮辊直径

Ø28~30mm 的范围。因而判定产生规律性疵点应是粗纱前皮辊部分的问题。

由于是布面拆的纬纱,无法进行一对一地追踪检查,仅就测试结果来看,无法确定粗纱前皮

辊部分存在什么问题。好在有粗纱前皮辊中凹特试的曲线图参考对照,有周期试验抓到的同类问

题的测试结果(见图 7-4),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疵点的振

幅,因而判定造成条干布的条干纱是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产生的,即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

结论:造成条干布的条干纱产生的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习题 2 参考答案:

织布发现的条干布,拆纬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2-1)、细纱曲线图(习图 2- 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2-3)。

习图 2-1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7.88,细纱的罗拉直径是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是

Ø28mm,粗纱的前罗拉直径是Ø28mm,粗纱 A454E 前皮辊直径Ø28~30mm。

习图 2-2

波谱分析:

第59页

205

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2-1)1.4~1.8m 有一高一低双柱机械波、0.70~1.0m 有一高二低的三

柱机械波、在 0.2~0.6m 波段上各有多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2-1)上每组机械波中最高机械

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哪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λ/2、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

波λ2、λ3、可能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该例与习题 1 的区别是在 0.2~0.6m 波段上出现了多柱机械波,这也可以看做是主波的偶数

谐波和奇数谐波的集合体。这是无关紧要的,主波问题解决了谐波也就会消失。关键看曲线图的

波长分析计算。由于拆布面纬纱时有一些纬纱断点,因而做条干试验时,曲线图所显示的规律性

粗节疵点并不是很连贯,也有接头粗结夹杂其中,我们把规律比较完整的一段进行了局部放大,

见对应的曲线图(习图 2- 2)和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2-3)。

习图 2-3

从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2-3)上看,左侧第一个曲线竖格的左侧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从

此开始,横向向右到第二个曲线竖格左侧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6 个规律性粗节

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1,M=6,V=200m/min,U=25cm/min,△=0 米,代入曲线图波长

计算公式,得:

λ曲=(V/U×N +△)/(M-1)=(200÷25×1)÷(6-1)=1.6 m

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计算得到规律性疵点的波长λ曲=1.6m 与波谱图(习图 1-1)上 1.4~

1.8m 机械波相吻合。

已知该品种的细纱牵伸倍数是 17.88,用倒推法求产生规律性疵点的有关部件的直径。根据

机械波波长计算公式可以列出等式:

λ曲=λ机=π×D×E=3.14×D×17.88=1.6 m

所以:D=1.6÷3.14÷17.88=0.0285m=28.5mm

由此可知,产生规律性疵点有关部件的直径 D=28.5mm,它符合粗纱 A454E 前皮辊直径

Ø28~30mm 的范围。因而判定产生规律性疵点应是粗纱前皮辊部分的问题。

由于是布面拆的纬纱,无法进行一对一地追踪检查,仅就测试结果来看,无法确定粗纱前皮

辊部分存在什么问题。好在有粗纱前皮辊中凹特试的曲线图参考对照,有周期试验抓到的同类问

题的测试结果(见图 7-4),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疵点的振

幅,因而判定造成条干布的条干纱是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产生的,即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

结论:造成条干布的条干纱产生的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

第60页

206

习题 3 参考答案:

细纱条干周期试验中得到的得到细纱不良的波谱图(习图 3-1)、细纱曲线图(习图 3-2) 和

对应的粗纱波谱图(习图 3-3)、粗纱曲线图(习图 3-4) 。

习图 3-1

习图 3-2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波谱分析:

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3-1)1.8~2.0m 有一单柱机械波、在 0.9~1.0m 有一单柱机械波、在

0.6~0.7m 波段上有一单柱机械波、在 0.45~0.52m 波段上有一单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3-1)

上每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λ4,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λ/2、λ3 =λ/3、λ4 =λ/4 的特

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λ4可能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已知细纱的总牵伸倍数 19.71,根据波长计算公式,得:

λ皮辊=π×D×E=3.14×3.0×19.71=185.6cm=1.856m

其计算的机械波波长与波谱图(习图 3-1)在 1.8~2.0m 的频道上体现的机械波波长相吻合。

由于粗节疵点较小,曲线图振幅也较小而且比较密集,在细纱曲线图(习图 3-2)上基本看

不到规律性疵点,所以我们把细纱曲线图上规律比较完整的一段进行了局部放大,见对应的曲线

图(习图 3-2)和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3-2-F):

第61页

207

习图 3-2-F

从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3-2-F)上看,左侧第一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从此

开始,横向向右到第三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18 个规律性粗节疵

点,根据已知条件:N=2,M=18,V=400m/min,U=25cm/min,△=0 米,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

公式,得:

λ曲=(V/U×N +△)/(M-1)=(400÷25×2)÷(18-1)=1.88m

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计算,得到规律性疵点的波长λ曲=1.88m,这与波谱图(习图 3-1)上

1.8~2.0m 机械波相吻合。

已知该品种的细纱总牵伸倍数是 19.71,用倒推法求产生规律性疵点的有关部件的直径。根

据机械波波长计算公式可以列出等式:

λ曲=λ机=π×D×E=3.14×D×19.71=1.88 m

所以:D=1.88÷3.14÷19.71=0.0303m=30.3mm

由此可知,产生规律性疵点有关部件的直径 D=30.3mm,它符合已给的粗纱皮辊直径。

下图是细纱波谱图(习图 3-1)对应的粗纱波谱图(习图 3-3)。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粗纱;机型:粗纱 A454E;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25cm/min;量程=±50%;时间=2.5min。

习图 3-3

已知:粗纱前皮辊直径Ø30mm 左右,与前面的工艺不同,该例的细纱总牵伸倍数为:

14.6×1.35=19.71。

曲线图(习图 3-4)是粗纱波谱图(习图 3-3)对应的粗纱曲线图。

第62页

208

习图 3-4

习图 3-4-F

粗纱曲线图(习图 3-4-F)是习图 3-4 的局部放大图形。此题粗纱粗节疵点较小,曲线图振

幅也较小,基本上看不到规律性疵点。

我们知道,通常粗纱机前皮辊直径Ø30mm 左右。须条在前罗拉前皮辊输出后基本无牵伸,

因而前皮辊的波长根据波长计算公式,得:

λp=π×D×E=3.14×3.0×1=9.42cm

其计算的机械波波长与波谱图(图 3-3)在 8.5~11cm 的频道上体现的机械波波长相吻合。

从粗纱波谱图(习图 3-3)看,在 8.5~11.0cm 有一高一低双柱机械波、在 5.0~6.0cm 有一

个单柱机械波、在 3.2~3.8m 波段上各有多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3-3)上从左到右的机械波

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哪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λ/2、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

λ3可能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所以 8.5~11cm 的频道上的机械波是粗纱机械波,

产生的部位应是粗纱机前皮辊部分。

也就是说细纱波谱图(习图 3-1)1.8~2.0m 的单柱机械波产生的原因应是粗纱机前皮辊中

凹。皮辊中凹不良粗纱纺成的细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

疵点的振幅。

结论:条干纱产生的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习题 4 参考答案:

细纱波谱图(习图 4-1)、曲线图(习图 4-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4-3)。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第63页

209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9.71,细纱的罗拉直径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Ø28mm,

粗纱 A456C 的前罗拉直径Ø28mm,粗纱前皮辊直径Ø30mm 左右。

习图 4-1

习图 4-2

波谱分析:

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4-1)1.4~2.0m 有一组三柱机械波、在 0.8~1.0m 和 0.5~0.7m 波段

上各有一组双柱机械波。如果把习图 4-1 上每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哪么它们的

波长具有:λ2 =λ/2、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可能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

数谐波。

已知细纱的牵伸倍数 19.71,根据波长计算公式,得:

λp=π×D×E=3.14×3.0×19.71=185.5cm =1.86m

其计算的机械波波长与波谱图(习图 4-1)在 1.8~2.0m 频道上体现的机械波主波长相吻合。

下面用曲线图法进行波谱分析:习图 4-3 是曲线图(习图 4-2)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

习图 4-3

我们通过已给的细纱曲线图进行分析,从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4-3)上看,左侧第一个

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从此开始,横向向右跨越三个格、到第四个曲线竖格上有一

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14 个规律性粗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3,M=14,

V=200m/min,U=25cm/min,△=0 米,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第64页

210

λ曲=(V/U×N +△)/(M-1)=(200÷25×3)÷(14-1)=1.846 m

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计算,得到规律性疵点的波长λ曲=1.846m,这与波谱图(习图 4-1)上

1.8~2.0m 机械波相吻合。也与计算的机械波波长λ皮辊相近。

已知该品种的细纱牵伸倍数是 19.7,用倒推法求产生规律性疵点的有关部件的直径。根据机

械波波长计算公式可以列出等式:

λ曲=λ机=π×D×E;1.846=3.14×D×19.7

所以:

D=1.846÷3.14÷19.7=0.0298m=29.8mm

由此可知,产生规律性疵点有关部件的直径 D=29.8mm,它符合已给的粗纱皮辊直径。

皮辊中凹不良的粗纱纺成细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

疵点的振幅。

造疵点:(习图 4-4)为粗纱中凹的前皮辊纺的粗纱,然后纺出细纱的不良波谱图。

习图 4-4、 测试速度 400m/min

结论:条干纱产生的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习题 5 参考答案:

织布反馈的条干布,拆纬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5-1)、细纱曲线图(习图 5- 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5-3)。

习图 5-1

第65页

211

测试条件:品种:CVC29.3tex(C/T20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总牵伸倍数是 E1=19.71,细纱的罗拉直径Ø25mm,细纱的皮辊直径Ø28mm,

粗纱 A456C 的前罗拉直径Ø28mm,粗纱前皮辊直径Ø30mm。

习图 5-2

波谱分析:

在细纱波谱图(习图 5-1)上,在 0.9~1.0m 有一单柱机械波、在 0.6~0.7m 波段上有一单

柱机械波、在 0.45~0.52m 波段上有一单柱机械波,如果把上面每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

λ2、λ3,哪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λ/2、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可能分别是机械

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我们注意到细纱波谱图(习图 5-1)与细纱波谱图(习图 3-3)的区别是在 1.8~2.0m 的波段

上无机械波,而其它波段上的机械波波长则相同。

习图 5-3 是细纱曲线图(习图 5-2)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

习图 5-3

同时我们还注意观察细纱曲线图(习图 5-2)和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5-3),与曲线

图(习图 3-4)的局部放大的图形(习图 3-5)相比,在曲线图(习图 5-3)上,尽管多处的疵点

为双数,但也有单个的疵点,但每组疵点间的间隔距离基本上是相等的。从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5-3)上看,左侧第一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从此开始,横向向右跨越四个格,直

到第五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18 个规律性粗节疵点。那么根据已

知条件:N=4,M=18,V=200m/min,U=25cm/min,△=0 米,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V/U×N +△)/(M-1)=(200÷25×4)÷(18-1)=1.88m

第66页

212

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计算,得到规律性疵点的波长λ曲=1.88m。

假如在波谱图(习图 5-1)上在 1.8~2.0m 的波段上有一个机械波,那么曲线图计算的波长

就与波谱图相符合了。然而波谱图(习图 5-1)1.8~2.0m 的波段上却没有呈现机械波,只有通

过曲线图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已知该品种的细纱牵伸倍数是 19.7,用倒推法求产生规律性疵点的有关部件的直径。根据波

长计算公式可以列出等式:

λ曲=λ机=π×D×E=3.14×D×19.5=1.88 m

所以:D=1.88÷3.14÷19.7=0.0303m=30.3mm

由此可知,产生规律性疵点有关部件的直径 D=30.3mm,它符合已给的粗纱皮辊直径。也符

合皮辊中凹不良的粗纱纺成细纱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疵点

的振幅。

那么,波谱图(习图 5-1)1.8~2.0m 的波段上虽然没有呈现明显的机械波,但该例的疵点

的波长应为λ=1.88 m。这样细纱波谱图(习图 5-1)上,0.9~1.0m 机械波、0.6~0.7m 机械波、

0.45~0.52m 机械波,均为主波λ=1.8m 的奇偶谐波,因而,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

结论:条干纱产生的原因为粗纱前皮辊中凹纺纱。习题 6 参考答案:

细纱条干周期实验得到的细纱波谱图(习图 6-1)、对应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6-2)。

品种:T/R14. 8tex(40

S);工序:细纱;机型:A513M;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测试数据:CV=19.39%;细节(-50%)=220 个/km;粗节(+50%)=257 个/km;棉结

(+200%)=187 个/km;

习图 6-1

第67页

213

习图 6-2

习图 6-3 是细纱曲线图(习图 6-2)的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

习图 6-3

波谱分析:

从习题 6 的波谱图(习图 6-1)上有几个不明显的机械波,其波段分别为 3.8~4.0m、1.8~

2.0m、1.2~1.4m、0.9~1.0m、0.7~0.8m、0.6~0.7m、0.5~0.6m;以及在 0.2~0.8m 的波段

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由于波谱图机械波的给出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

因而通过曲线图求得周期性疵点的波长。

习图 6-1

习图 6-3

从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6-3)上看,粗节的振幅大于细节的振幅,从左侧的曲线竖格上

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开始,横向向右跨越 5 个格、到第 6 个曲线竖格上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

其间共有 22 个间隔距离相等的规律性粗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5,M=22,V=400

m/min,U=25cm/min,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V/U×N /(M-1)= 400÷25×5÷(22-1)=3.81m

曲线图上疵点计算的波长是 3.81m,这与波谱图(习图 6-1)3.6~4.0 波段上的机械波相吻

第68页

214

合。

因为曲线图上只有一种规律性疵点,所以波谱图上 3.6~4.0 波段上的机械波是主波,其波长

是λ=3.81m。而且这之后的其它波段上的机械波均为谐波,其波长分别为:

λ2=λ/2=1.905m;λ3=λ/3=1.27m;λ4=λ/4=0.95m;λ5=λ/5=0.76m;

λ6=λ/6=0.635m;······;

在 0.2~0.8m 的波段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为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的集合体。

根据波谱图的牵伸波波形和曲线图疵点的特点(即: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

疵点的振幅)判断:该例规律性条干纱的根源为粗纱前皮辊内凹所纺的条干纱。

结论:粗纱前皮辊内凹所纺的条干纱,产生粗节,在细纱波谱图形成牵伸波。习题 7 参考答案:

细纱周期实验得到的细纱波谱图(习图 7-1),曲线图(习图 7-2)。

品种:T/R36.9tex(16

S);工序:细纱;机型:A513M;细纱总牵伸:14.2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2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测试数据:CV=19.39%;细节(-50%)=220 个/km;粗节(+50%)=257 个/km;棉结

(+200%)=187 个/km;

习图 7-1

习图 7-2

求主波长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条干纱的部位及原因。

第69页

215

波谱分析:

从习题 7 的细纱波谱图(习图 7-1)上看,有几个不明显的机械波,其波段分别为 1.3~1.5

m、0.6~0.8m;以及在 0.15~0.5m 的波段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同时在 5m 以远还有多个机

械波,即在 5~14m 波段上呈现多柱机械波的集合体,类似小山状的牵伸波。

通常按惯例,在波谱图 5~14m 波段上出现的问题,由于波长较长,明显可以看出是前方的

问题。而 0.15~0.5m 的波段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由于波长较短,一般大多分析为细纱问题。

由于波谱图机械波给出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因而通过曲线图求得周期性

疵点的波长。

习图 7-3 是曲线图(习图 6-2)局部放大的曲线图。

习图 7-3

从局部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7-3)上看,粗节的振幅大于细节的振幅,从左侧的曲线竖格上

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开始,横向向右跨越 3 个格、到第 4 个曲线竖格上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

其间共有 19 个间隔距离相等的规律性粗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3,M=19,V=200

m/min,U=25cm/min,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 =V/U×N /(M-1)= 200÷25×3÷(19-1)=1.33m

曲线图上疵点计算的波长是 1.33m,这与波谱图(习图 7-1)1.3~1.5m 波段上不明显的机

械波相吻合。

因为曲线图上只有一种规律性疵点,所以波谱图上 1.3~1.5m 波段上的机械波是主波,其波

长是λ=1.33m(这里说明一点,波谱图上 1.3~1.5m 和 0.6~0.8m 波段上的机械波并不明显,而

其 0.15~0.5m 的波段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则很高,往往人们在分析时会忽视不明显的机械波)。

而且这之后的其它波段上的机械波均为谐波,其波长分别为:

λ2=λ/2=0.67m;λ3=λ/3=0.443m;λ4=λ/3=0.33m;······。

在 0.15~0.5m 的波段上呈现小山状的牵伸波为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的集合体。而 5~14m

波段上呈现多柱机械波的集合体给该例符加了长片段不匀,并没有呈现为明显的粗节疵点。

根据波谱图的牵伸波波形和曲线图疵点的特点(即:曲线图上粗节疵点的振幅远远大于细节

疵点的振幅)判断:该例规律性条干纱的根源为粗纱前皮辊内凹所纺的条干纱。

结论:粗纱前皮辊内凹所纺的条干纱,产生粗节,在细纱波谱图形成牵伸波。习题 8 参考答案:

第70页

216

细纱周期实验得到的不良条干纱,其细纱波谱图(习图 8-1),曲线图(习图 8-2)。

纺纱条件:品种 JT/C13.1tex(45

S);工序:细纱;机型:1294D 改造机(L×Z);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测试数据:CV=17.81%;细节(-50%)=90 个/km;粗节(+50%)=142 个/km;棉结(+200%)

=75 个/km;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前区牵伸倍数 27.47,细纱支数牵伸倍数 36.5。

习图 8-1

习图 8-2

求主波长并进行分析,判断产生条干纱的部位及原因。

波谱分析:

在波谱图(习图 8-1)上,0.2~1.0m 波段上有一个牵伸波,该牵伸波就图上分析应该是细

纱前区牵伸不良,产生无规律的疵点,引起的条干恶化,形成牵伸波。然而,通过曲线图分析法

分析细纱曲线图(习图 8-2)和它的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8-3),不良疵点又是有规律的

疵点,而且还呈现周期性。

如果从放大的曲线图(习图 8-3)上看,从右侧第一个曲线竖格上偏右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

开始,横向向左跨越七个格、到第八个曲线竖格上偏右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33

个规律性粗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7,M=33,V=400m/min,U=25cm/min,代入曲线

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V/U×N /(M-1)= 400÷25×7÷(33-1)=3.5m

第71页

217

习图 8-1

细纱曲线图(习图 8-2)的局部放大的细纱曲线图(习图 8-3)。

习图 8-3

由此可得曲线图周期性规律疵点的波长是 3.5 m。

由于曲线图上的疵点呈周期规律性,那么只有周期回转部件出现问题,方可产生此类规律性

疵点。根据机械波波长公式:λ机=π×D×E,可列出等式λ曲=λ机。

已知:该品种细纱的前区牵伸倍数 27.47,细纱支数牵伸倍数 36.5。因此:

3.5=3.14×D×27.47,得:D1=0.0406 m =40.6 mm。

3.5=3.14×D×36.5,得:D2=0.0305 m =30.5 mm

可见直径为 40 mm 左右的回转部件不存在,而符合直径为Ø30 mm 左右的回转部件有粗纱

前皮辊直径。粗纱前皮辊直径为Ø30mm 左右,那么粗纱前皮辊波长:

λ机=π×D×E=3.14×3.0×36.5=343cm=3.43m

可见粗纱前皮辊波长与该曲线图疵点的波长最接近,基本相吻合。

我们仔细观察在波谱图(习图 8-1)上 3.5m 处有一个很低的不明显的机械波,因而该曲线图

疵点的波长与为粗纱前皮辊波长相吻合。根据波谱图的牵伸波波形和曲线图疵点的特点判定:为

粗纱前皮辊内凹所纺的条干纱。

结论:条干纱是粗纱前皮辊内凹所致。

习题 9 参考答案:参看实例 16

习题 10 参考答案:参看实例 16

第72页

218

第三节 粗纱机械牵伸部分

一、简述

1、概念:在波谱图中,在一个或最多三个频道上出现,呈现“烟囱”柱形状的波形叫机械波;当宽

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是称为多柱机械波。

2、机械波长计算公式:

λ机=π×D×E …………………………………………………………①

λ机--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E--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D--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

3、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

()    D 主动齿轮齿数之积

被动齿轮齿数之积 波长

……………………………………②

E--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

令 M——被动齿轮齿数之积;N——主动齿轮齿数之积;

波长(λ)= M/N×πD;令传动比 i =M/N ;

所以,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λ= iπD。 ……………………………………③

4、正常波形图:

例图 1

5、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若基础波波高为 H,超出基础波的机械波高为 h,那么当 h>H/2 时

的机械波为有害机械波,连续两个机械波叠加为一个 h 来评价。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

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越高,疵点在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二、实例部分

实例 1:

第73页

219

品种:R19.7tex(30

S);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5.0g/10m;粗纱号数:565g/km;粗纱支数牵伸:6.4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图 1-1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1-1)上,18~20cm 的波段上有一机械波,波高至顶 3.8 个 G,是严重有

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7.18,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5 左右;同时在 8.5~10cm 和

3.0cm 左右处分别有二个机械波,这二个机械波波高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因而作为有害机械

波;在 5.0cm 左右还有一个双柱机械波,波高 2.4G。经过仔细分析 18~20cm 的波段上的机械

波应该是主波,其它机械波应为偶数谐波,波长分别为:

λ2=λ/2=9~10cm;λ3=λ/4=4.5~5cm;λ4=λ/6=3~3.3cm。

那么当解决了机械波主波,其它谐波也会随之消除。

图 1-2

图 1-2 是该例粗纱机 A454E 的牵伸部分传动简图。

根据传动图(图 1-2)和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

()    D 主动齿轮齿数之积

被动齿轮齿数之积 波长

第74页

220

或λ= iπD,因为前罗拉的传动比为 1,得:

λ1=πD;λ1的有关部位是前罗拉、19

T、56

T部分;

λ2=

  D

19

76

=

1 19

76 

λ2的有关部位是 76

T、Z7部分;

λ3= D

Z

 

19 7

76 79

=

2 7

79 

Z λ3的有关部位是后罗拉、39

T、Z8部分;

λ4= D

z

z

 

 

 

19 7 30

76 79 9

=

3 30

9  Z

λ4的有关部位是 Z9、47

T部分;

λ5= D

Z

Z

 

  

  

19 7 30 47

76 79 9 29

=

4 47

29 

λ5的有关部位是中罗拉、29

T、Z8部分;

将上述计算公式整理成简化计算表的方式,并代入相关数据,得出相关部件的波长。见波长

计算表(表 1):

机型 A454E 品种 R19.7tex(30

S) 备注

总牵伸倍数 E= 6.4

牵伸分配 5.055 ×1.276

变换齿轮 Z7= 49

Z9= 37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罗拉直径Ø28mm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68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56.7

λ4=Z9/30×λ3 47

T,Z9 λ4= 69.9

λ5=29/47×λ4 d2,29

T λ5= 43.1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前皮辊直径Ø31mm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39.7 中铁辊直径Ø25mm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60.3 后皮辊直径Ø30mm

λ9=3.8×3.14E1 上皮圈 λ9= 60.3 上皮圈直径Ø38mm

λ10=3.6×3.14E1 下皮圈 λ10= 57.1 下皮圈直径Ø36mm

由于波谱图(图 1-1)上最长的机械波在 18~20cm 波段上,小于表中λ2的波长。那么,分

析查找问题点应在 76

T到前罗拉之间。

然后上机检查重点放在 76

T到前罗拉之间,经仔细检查发现车头墙板固定前罗拉头的轴承磨

损松动,更换轴承后重新纺粗纱,做条干试验,结果条干 CV 值是 4.75%;波谱图上无上述有害

机械波出现,恢复正常。

结论:前罗拉头的固定轴承磨损松动,引起 18~20cm 的机械波。

第75页

221

实例 2:

品种:CVC29.3tex(20

S) ;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5.0g/10m;粗纱号数:524g/km;粗纱支数牵伸 E:7.18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图 2-1

图 2-2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2-1)上,14~20cm 的波段上有三个连续的机械波,波高至顶 4.0 个 G,

三个机械波叠加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6.62%,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2%左右;

同时在 6.5~8.8cm 和 5.0m 左侧分别有二处机械波,这二处机械波波高没有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

一,因而不作为有害机械波;在 70cm~80cm 还有一个单柱机械波,波高 2.0 个 G,因而不作为

有害机械波。

图 2-3 是图 2-2 局部放大的图形,疵点中间有间断,很难看清规律。

图 2-3

由于曲线图疵点比较密集而且有间断,放大也难以看清规律,因而难以用曲线图分析法求得

疵点的波长。同上例一样,14~2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小于(表 1)中λ2的波长。那么,分

第76页

222

析查找问题点也应在 76

T到前罗拉之间。然后上机检查,发现车头墙板固定前罗拉头的轴承外盖

螺丝松掉,轴承也晃动。换轴承固定轴承外盖螺丝后重新纺粗纱,做条干试验,结果条干 CV 值

是 4.32%;波谱图上无上述有害机械波。

结论:前罗拉头轴承外盖螺丝松动,形成机械波。实例 3:

品种:JC18.2tex(20

S);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4.47 g /10m;粗纱号数:485g/km;粗纱支数牵伸:7.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图 3-1

波谱分析:

在波谱图(图 3-1)上,18~23cm 的波段上有二个连续的机械波,波高至顶 5.0 个 G,机械

波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4.31%,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0%左右;同时在 8.5~12cm 和 7cm 左右分别有二处机械波,8.5~12cm 二个机械波

叠加波高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有害机械波;而 7cm 左右的机械波较低,为无害机械波。

如果把波谱图(图 3-1)上从右向左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那么它们的波长

具有λ2 =λ/2、λ3 =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应该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图 3-2 是粗纱机 A454E 的牵伸部分传动简图,

图 3-2

已知变换齿轮 Z7=45,Z9=37;总牵伸倍数 E=7.0;牵伸分配 5.477×1.278;

第77页

223

根据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

()    D 主动齿轮齿数之积

被动齿轮齿数之积 波长

计算粗纱机牵伸部分各相关位置的计算波长。以简化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表 3 是实例 3 的波长计算表:

A454E JC18.2tex(32

S) 备注

CF 总牵伸倍数 E= 7.0

牵伸分配 5.477 ×1.278

变换齿轮 Z7= 45

Z9= 37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罗拉直径Ø28mm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68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61.7

λ4=Z9/30×λ3 47

T,Z9 λ4= 76.1

λ5=29/47×λ4 d2,29

T λ5= 47.0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前皮辊直径Ø31mm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43.0 中铁辊直径Ø25mm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65.9 后皮辊直径Ø30mm

λ9=3.14×3.8E1 上皮圈 λ9= 65.4 上皮圈直径Ø38mm

λ10=3.14×3.6E1 下皮圈 λ10= 61.9 下皮圈直径Ø36mm

同上二个例子一样,18~23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小于(表 3)中λ2的波长。同时齿轮 76

T

与总牵伸齿轮 Z7 部分的波长的一半是λ2/2=35.168÷2=17.584cm,它与波谱图(图 3-1)上 18~

23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非常接近,因而该机械波也具有谐波的特点。同样分析查找问题点也

应在齿轮 76

T到前罗拉之间。

然后上机检查,发现车头墙板固定前罗拉头的轴承外盖螺丝松动凸出,与偏斜的 76

T齿轮相

互磨损(参看 A454E 传动简图 3-2)。

换掉固定轴承外盖螺丝和 76

T齿轮后重新纺粗纱,再做条干试验,结果条干 CV 值是 3.92%;

波谱图上无上述有害机械波。

结论:前罗拉头轴承外盖螺丝松动凸出与 76

T齿轮相互磨损,形成有害机械波。

第78页

224

图 3-2、为实例 3 的原始波谱图。实例 4:

品种:JC18.2tex(32

S) ;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4.47g/10m;粗纱号数:485g/km;粗纱支数牵伸:7.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粗纱条干周期实验得到的同机台、不同锭位的二个试样的粗纱波谱图(图 4-1-1)和(图 4-1-2):

图 4-1-1

第79页

225

图 4-1-2

波谱分析:

该例的二个粗纱波谱图(图 4-1)与实例 3 的波谱图(图 3-1)非常相似,同样在波谱图(图

4-1)上 18~23cm、8.5~12cm、7.0cm 和 5.0cm 左右均有机械波的体现。如果把波谱图(图 4- 1)上从右向左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 λ2=λ/2、λ3=λ/4 的特

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应该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

同上例一样,粗纱波谱图(图 4-1)18~23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小于波长计算表(表 3)

中λ2的波长。同时齿轮 76

T与总牵伸齿轮 Z7部分的波长的一半是 λ2/2=35.168÷2=17.584cm,它

与波谱图上 18~23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非常接近,因而该机械波也具有谐波的特点。同样分

析查找问题点,也应在齿轮 76

T到前罗拉之间。

与上例不同的是上机检查后,发现和 76

T齿轮同轴的总牵伸齿轮 Z7与三罗拉头牙 79

T啮合不

良,76

T表面有磨损(参看 A454E 牵伸传动简图 3-2)。

换掉总牵伸齿轮 Z7后重新纺粗纱,做条干试验,得到波谱图(图 4-2),测试结果条干 CV 值

是 4.41%;波谱图上无 18~23cm 有害机械波。

虽然波谱图上无 18~23cm 有害机械波,但在波谱图上 2cm 左右有较明显的一组双机械波。

通过波谱图(图 4-1)上下二个图形比较,1.9~2.4cm 的双柱机械波只有下图有,说明此处双柱

机械波是单锭问题,其原因是粗纱加捻时的假捻波,在细纱退绕后此波细纱波谱图上不再显现,

为无害机械波。

图 4-2

换掉该锭的假捻器后,做条干试验,得到波谱图(图 4-3),结果波谱图上 1.9~2.4cm 的双

柱机械波明显降低,波谱图基本恢复正常。

第80页

226

图 4-3

结论:总牵伸齿轮 Z7与三罗拉头牙 79

T啮合不良、磨损,形成有害机械波。

图 4-2、为实例 4 的原始波谱图。实例 5:

粗纱条干周期实验得到的同机台、不同锭位的二个试样的粗纱波谱图(图 5-1 上/下):

品种:JC18.2tex(32

S) ;工序:粗纱;机型:FA402;

第81页

227

粗纱定量(干):4.47g/10m;粗纱号数:485g/km;粗纱支数牵伸:7.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FA402 变换齿轮 Z6=79,Z7=43,Z8=39;总牵伸 E=5.653×1.247=7.05。

图 5-1 上

图 5-1 下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5-1)上下二图中,30~40cm 的波段上分别有二个连续的机械波,波高至

5.0G 和 4.3G,机械波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恶化,CV%值最

大的是 4.31%;另外在 16~18cm 的波段上有一个不明显的机械波,为无害机械波,但它具有偶

次谐波的特点。同时在 60~70cm、90~120cm 的波段上有一个不明显的机械波,为无害机械波,

可不做考虑。

图 5-2 是粗纱 FA402 牵伸传动部分的示意简图。

图 5-2

根据已知条件,代入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得出该品种的波长计算表(表 5)。

第82页

228

FA402 (表 5) JC18.2tex(32s)

CF 总牵伸倍数 E= 7.05 牵伸分配

E1= 5.653 5.653×1.247

变换齿轮 Z6= 79

Z7= 43

Z8= 39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备注

λ1=3.14×2.8 d1,25

T λ1= 8.79 罗拉直径Ø28mm

λ2=96/25×λ1 96

T,Z7 λ2= 33.76

λ3=Z6/Z7×λ2 d3,Z6,30

T λ3= 62.03 d3为后罗拉

λ4=Z8/30×λ3 47

T,Z8 λ4= 80.63 Z8 为后区变换齿轮

λ5=29/47×λ4 d2,29

T, λ5= 49.75 d2为中罗拉

λ6=3.14×3.0 前皮辊 λ6= 9.42 前皮辊直径Ø30mm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44.38 中铁辊直径Ø25mm

λ8=3.14×3.0E 后皮辊 λ8= 66.41 后皮辊直径Ø30mm

λ9=3.14×3.725E1 上皮圈 λ9= 66.12 上皮圈直径Ø37.25mm

λ10=3.14×3.95E1 下皮圈 λ10= 70.11 下皮圈直径Ø39.5mm

通过波长计算表(表 5)看到,与粗纱波谱图(图 5-1)30~4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相符

合的是λ2=33.76cm,产生机械波的有关部位应是 96

T和 Z7部分,可是当我们上机检查时并没有

发现有其它特别问题,只是总牵伸变换齿轮 Z7与后罗拉头 Z6啮合略紧些。我们把其啮合量放大

一点,然后重新粗纺纱,做条干试验,得到粗纱波谱图(图 5-3)左右二图。

图 5-3 左 图 5-3 右

在粗纱波谱图(图 5-3)左右二图中,30~40cm 波段上的机械波与波谱图(图 5-1)同波段

上的机械波比较明显降低,已成为无害机械波,波谱图基本恢复正常。其条干 CV%值已明显降

低,降到 4.03%和 3.73%。那么可以判定产生机械波的原因是总牵伸变换齿轮 Z7与后罗拉头 Z6

啮合过紧些。

结论:总牵伸变换齿轮 Z7与后罗拉头 Z6啮合过紧,产生 34cm 的机械波。实例 6:

下面实例是与上例同一品种同一机型的另一实例波谱图(图 6-1),它与上面波谱图(图 5-1)

的波形非常相似,而产生机械波的原因却不相同。

第83页

229

图 6-1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6-1)中,30~40cm 的波段上分别有二个连续的机械波,波高至 3.9 G 和

3.1G,二机械波叠加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恶化,CV 值最大

的是 4.74%,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3.8%左右;另外在 16~18cm 的波段上有一个不明显的机

械波,为无害机械波,但它的波长是主波的一半,它具有偶次谐波的特点。

通过波长计算表(表 5)看到,与波谱图(图 6-1)30~4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相符合的

是λ2=33.76cm,产生机械波的有关部位应是 96

T和 Z7部分,然而上机检查 96

T和 Z7部分并无问

题。

图 6-2 是 FA402 牵伸传动部分的示意简图。

图 6-2

通过检查分析,波谱图上机械波有问题的部位却是 47

T和 Z8部分,其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

背架螺丝松动,而这部分的计算波长是λ4=80.63cm,波谱图(图 6-1)上 80.63cm 处并没有呈现

机械波。

粗纱波谱图(图 6-1)30~4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最长波长只是λ4 波长的一半,假设 30~

40cm 波段上机械波是偶次谐波,那么 80cm 左右就应是主波的波长区段。也可以理解为由于螺

丝松动,同轴的 47

T和 Z8左右摆动,只体现半波。这种不显示主波而只显示谐波的例子在前面的

波谱分析实例中也有体现,例如细纱前罗拉前皮辊部分例四中(图 4-4):

第84页

230

例四中波谱图(4-4)

我们把固定 47

T 和 Z8 部分的弓背架螺丝紧固后,重新纺粗纱,做条干试验得出粗纱波谱图

(图 6-2)和(图 6-3),条干试验结果显示条干 CV 值明显好转。

图 6-2

图 6-3

粗纱波谱图(图 6-2)30~40cm 波段上基本看不到,反而 80cm 左右的机械波凸出显现出来,

波谱图(图 6-3)上 80cm 左右的双机械波明显呈现出来,同时 30~40cm、16~20cm 处各有双

机械波呈现。这说明前面假设 30~40cm 是谐波的分析是成立的,其主波应是在 80cm 左右,而

30~40cm、16~20cm 处的双机械波则是主波的 1/2 和 1/4 谐波。

只紧固了一个螺丝,前后波谱图比较,波谱图(图 6-2)的机械波就明显降低,条干 CV 值

明显下降,说明此例问题的根源是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背架螺丝松动。那么上紧螺丝后,为什

么波谱图(图 6-3)上机械波还没有彻底消除呢?这是因为弓背架螺丝松动时,47

T和 Z8齿轮因

啮合不良,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磨损。

尽管弓背架螺丝紧上,但当机器运转时,磨损的齿轮仍会产生规律性机械波,其主波长是λ4=

80.63cm。我们把磨损的 47

T和 Z8齿轮换掉后重新做试验,其条干 CV 值明显降低转好,图上原

有的双机械波完全消失。

结论: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背架螺丝松动,齿轮磨损,产生机械波。

第85页

231

实例 7:

该例的粗纱波谱图(图 7-1)与上例图 6-3 的波形基本相似,都是有主波和偶数谐波,其区

别是图 7-1 的主波波长在 60~80cm 的范围内,而图 6-3 的主波波长在 70~90cm 的范围内。

图 7-1

品种:C29.2tex(20

S);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5.0/10m;粗纱号数:543g/km;粗纱支数牵伸:6.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A454E 变换齿轮 Z7=52,Z9=37;总牵伸 E=4.742×1.27 =6.0;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7-1)上,在 60~80cm 的波段上有一个双柱机械波,波高至 3.5 G,机械

波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二个机械波叠加后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6.27%,

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5.5%左右;同时在 30~40cm 和 14~18cm 左右分别有二处双柱机械

波,如果把图 7-1 上从右向左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c、λc2、λc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c2 =λc/2、λc3 =λc/4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c2、λc3应该分别是机械波λc 的偶数谐波,λc为主波波

长。

依据粗纱机 A454E 牵伸传动简图(图 7-2),根据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代入已知条件,得

出该品种的波长计算表(表 7):

图 7-2

第86页

232

A454E (表 7) C29.2tex(20

S)

CF 牵伸倍数 E= 6.0

牵伸分配 4.742 ×1.27

变换齿轮 Z7= 52

Z9= 37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68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53.4

λ4=Z9/30×λ3 47

T,Z9 λ4= 65.9

λ5=29/47×λ4 d2,29

T λ5= 40.7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37.2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56.5

在波长计算表(表 7)中,与 60~80cm 波段相吻合的波长是λ4=65.9cm,即主波波长λc=

λ4=65.9cm。那么其偶数谐波为:λc2=λc/2=33cm,λc3=λc/4=16.5cm。与主波相关部位是后区变

换齿轮 Z9和是 47

T齿轮部分。经上机检查发现后区变换齿轮 Z9啮合不良磨损。换掉 Z9齿轮后机

械波消失,波谱图回复正常,条干 CV 值也回复正常。

我们把不良的粗纱拿到细纱工序纺成细纱,条干做试验细纱得到细纱波谱图(图 7-3),细纱

条干试验的测试速度是 400m/min;细纱总牵伸是 E=19.44。

图 7-3

在图 7-3 中 12~17m 的波段上有一个双柱机械波,它是粗纱波谱图(图 7-1)中 60~80cm

的波段上双柱机械波在细纱波谱图上对应的机械波。其计算波长为:λx=65.9×19.44=1281cm

=12.81m。相应的在 6.4m、3.2m 也有粗纱谐波λc2、λc3 的对应呈现。

由于粗纱波谱图(图 7-1)5~9cm 左右存在一个由谐波引起的小牵伸波,最高峰在 7cm 左

右。经过细纱牵伸后,在细纱波谱图(图 7-3)1.4m 左右也有牵伸波对应体现。其计算波长为:

λq=7×E=7×19.44=136cm=1.36m

第87页

233

结论:后区变换齿轮 Z9啮合不良磨损,牵伸时引起牵伸问题,产生机械波。实例 8:

该例是粗纱刚刚揩车后的第一落纱做周期条干试验,波谱图上发现机械波。

品种:JC14.6tex(40

S);工序:粗纱;机型:FA402;

粗纱定量(干):4.0g/10m;粗纱号数:434g/km;粗纱支数牵伸:7.85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FA402 变换齿轮 Z6=79,Z7=43,Z8=39;总牵伸 E=6.384×1.25=7.98;

图 8-1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8-1)上,45~60cm 的波段上有一组双柱机械波,波高至 2.3 G,机械波

波高较低,在 18~27cm 的波段上有一个明显的三柱机械波,最高峰在 20~23cm,波高至顶 5.0

G,机械波波高较高,为有害机械波,它的波长段是前一组双机械波波长段的一半,也具有偶次

谐波的特点;该试样条干恶化,CV 值 6.41%,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0%左右;另外在 10、

7、5cm 的波段上各有一个不明显的机械波,为无害机械波,2.2cm 处有一个较明显的机械波,

但它是单锭问题,其它锭位此处机械波并不明显或无此机械波。

图 8-2

根据 FA402 粗纱机的传动简图(图 8-2)和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代入已知条件得出该例的

波长计算表(表 8)。

第88页

234

FA402 表 8 JC14.6tex(40

S)

CF 总牵伸倍数 E= 7.85

牵伸分配 6.38 ×1.25 E1=6.38

变换齿轮 Z6= 79

Z7= 38

Z8= 42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备注

λ1=3.14×2.8 d1,25

T λ1= 8.79 罗拉直径Ø28mm

λ2=96/25×λ1 96

T,Z7 λ2= 33.76

λ3=Z6/Z7×λ2 d3,Z6,30

T λ3= 70.19 d3为后罗拉

λ4=Z8/30×λ3 47

T,Z8 λ4= 98.26 Z8为后区变换齿轮

λ5=29/47×λ4 d2,29

T λ5= 60.63 d2为中罗拉

λ6=3.14×3.0 前皮辊 λ6= 8.79 前皮辊直径Ø30mm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50.08 中铁辊直径Ø25mm

λ8=3.14×3.0E 后皮辊 λ8= 69.02 后皮辊直径Ø30mm

λ9=3.14×3.725E1 上皮圈 λ9= 74.62 上皮圈直径Ø37.25mm

λ10=3.14×3.95E1 下皮圈 λ10= 79.13 下皮圈直径Ø39.5mm

通过波长计算表(表 8),我们查找最严重的机械波波长。结果在波长计算表(表 8)中并

没有与 18~27cm 波段上三柱机械波相符合的计算波长,如果说 18~27cm 波段上三柱机械波是

偶次谐波的话,那么主波就应是 50cm 左右的区段上。

在粗纱波谱图(图 8-1)上,我们看到 45~60cm 波段上有一组双柱机械波与之相对应,在

波长计算表(表 8)中,中铁辊部分的计算波长λ7与之相对应 。而上机检查,上面试验对应的粗

纱锭位中铁辊部分并无问题,通过多锭位试验确定是整机车头问题。

经查车头,只有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背架螺丝松动这个问题,我们把弓背架螺丝紧固后,

重新纺粗纱,做条干试验得出波谱图(图 8-3),条干试验结果显示条干 CV 值明显好转,有害

的机械波也都消失。

图 8-3

为什么会出现弓背架螺丝松动这个问题呢?原来粗纱机揩车时,为了换下皮圈,需要把中罗

拉抬下来,这样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背架螺丝必须松开。然而由于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忘记了

把弓背架螺丝紧固,因而造成 47

T和 Z8部分齿轮啮合不良,产生规律性条干。

而 47

T和 Z8部分的计算波长是λ4=98.26cm,同上例一样,波谱图(图 8-1)没有体现主波,

而是体现了主波的 1/2、1/4 偶数谐波。只紧固了一个螺丝,前后波谱图比较,波谱图(图 8-3)

的有害机械波就明显消失,条干 CV 值明显下降,说明此例问题的根源是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

第89页

235

背架螺丝松掉。

结论:固定 47

T和 Z8部分的弓背架螺丝松动,齿轮啮合不良,产生机械波。

图 8-4、是实例 8 的试验原图

通过实例 5 和实例 8 的波谱图原图比较看,粗纱纺纱虽然同是同一种机型(FA402 粗纱机),

但它们体现的 1/2、1/4 的机械波波长却有差异。原因是其牵伸倍数较大。因而同一问题,实例 8

所显示的机械波及谐波的波长相对较长。

在波谱分析时,如遇到波谱图上的机械波在其波长计算表中找不到相应的波长,则考虑该机

械波是否具备谐波的特点。实例 9:

图 9-1

品种:JC18.2tex(32

S);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第90页

236

粗纱定量(干):4.47g/10m;粗纱号数:485g/km;粗纱支数牵伸:7.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A454E 变换齿轮 Z7=45,Z8=37;总牵伸 E=5.477×1.278=7.0;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9-1)上,在 27~30cm 的波段上有一个单柱机械波,波高至 4.0G,机械

波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6.32%,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0%左右;同时在 14~16cm 和 8.5~10cm 左右分别有二处机械波,14~16cm 机械波

波高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有害机械波;10cm 左右的机械波较低,为无害机械波。

如果把(图 9-1)上从右向左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λ2、λ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λ2 = λ/2、λ3=λ/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2、λ3 应该分别是机械波λ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在

78~90cm 和 34~40cm 左右各有一个不明显的单柱机械波,相关部位是 47

T,Z9齿轮部分。

图 9-2

根据已知条件,按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粗纱机牵伸部分各相关位置的计算波长。以

简化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见(表 9)。

A454E 表 9 JC18.2tex(32

S) 备注

CF 总牵伸倍数 E= 7.0

牵伸分配 5.477 ×1.278

变换齿轮 Z7= 45

Z9= 37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罗拉直径Ø28mm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68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61.7

λ4=Z9/30×λ3 47

T,Z9 λ4= 76.1

λ5=29/47×λ4 d2,29

T λ5= 47.0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前皮辊直径Ø31mm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43.0 中铁辊直径Ø25mm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65.9 后皮辊直径Ø30mm

λ9=3.14×3.8E1 上皮圈 λ9= 65.4 上皮圈直径Ø38mm

λ10=3.14×3.6E1 下皮圈 λ10= 61.9 下皮圈直径Ø36mm

第91页

237

波谱图(图 9-1)上 27~3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长小于波长计算表(表 9)中λ2的波长。

同时齿轮 79

T波长的一半是λ2/2=61.7/2 = 30.85cm,它与波谱图上 27~30cm 波段上机械波的波

长非常接近,因而该机械波也具有谐波的特点。

图 9-3

图 9-4

图 9-3 是粗纱波谱图(图 9-1)对应的曲线图,图 9-4 是粗纱曲线图(图 9-3)对应的曲线局

部放大图。由于曲线图(图 9-3)上,粗细节疵点比较密集,无法辨清其规律性;因而把曲线局

部放大,在粗纱曲线图(图 9-4)进行分析。

尽管(图 9-4)曲线上粗细节有一些间断点,但是粗细节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把间断

点补上,那么粗节或细节疵点大约在 20 个左右,既 N=1 个曲线格(1cm)里有 M=20 个规律性

疵点。

根据前面的已知:纱速 V=50m/min;纸速 U=10cm/min;代入曲线图的波长公式:

λ曲= V/U×N/(M-1)得出:λ曲=50/10×1/20=25cm

也就是说曲线图求得的周期性疵点波长是 25cm。这个波长也小于波长计算表(表 9)中λ2=

35.168cm 的波长。

与上例同样分析,查找问题点也应在齿轮 76

T到前罗拉之间。与上例不同的是上机检查后,

发现的问题仅是总牵伸齿轮 Z7与三罗拉头牙 79

T啮合不良。

重新调整了齿轮间啮合量后试验,得到波谱图(图 9-5),图中 27~30cm 的波段上的单柱

机械波消失,14~16cm 波段上的单柱机械波也消失,条干 CV 值明显下降 3.51,波谱图恢复正

常。说明 27~30cm 的波段上的单柱机械波与总牵伸齿轮 Z7和 79

T之间的啮合不良相关。

那么,通过波长计算表(表 9)中λ3 的波长λ3=61.7cm 看到,其相关部位是 d3,79

T,30

T

(即后罗拉及头牙部分)。该例的机械波主波的波长应是在 61.7cm 处,粗纱波谱图(图 9-1)上,

在 27~30cm、14~16cm、8.5~10cm 左右波段上的单柱机械波应该是主波的偶次谐波,它们分

第92页

238

别是λ/2、λ/4、λ/6。此例也是波谱图上没有体现机械波主波的例子。

图 9-5

尽管λ3/2、λ3/4、λ3/6 的计算数值 30.85cm、15.4cm、10.3cm 与我们看得到波谱图(图 9-1)

上在 27~30cm、14~16cm、8.5~10cm 左右波段上的单柱机械波完全一一对应,但计算数值

30.85cm、15.4cm、10.3cm 与这些单柱机械波的波长是最接近的,何况几十厘米中的几毫米可

忽略不计。不可一味求全走歧路。因而判定是 Z7与 79

T部分问题。

结论:总牵伸齿轮 Z7与三罗拉头牙 79

T啮合不良,产生有害机械波。实例 10:

有一个细纱品种做条干试验时,相邻二个试样在波谱图上呈现严重的机械波。

图 10-1

图 10-2

品种:C25.4tex(23

S);工序:细纱;

机型:1294D 改造机(L×Z);总牵伸:21.4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400m/min;纸速=25cm/min;量程=±100%;时间=1min。

第93页

239

测试数据:CV=18.12%、17.46%,条干恶化。正常条干 CV=15.0%左右。

然而单凭细纱波谱图上机械波的波长很难找到产生机械波的真正原因,请读者也独立分析一下。

波谱分析:

在细纱波谱图(图 10-1)中,在 3.5~4.2m 左右处有一个单柱机械波,波高在 4.0G,其波

高已远远超出基础波的二分之一达到 3 倍,为有害机械波,条干也明显恶化。与波谱图(图 10-2)

相对应的曲线图(图 10-3)上的曲线呈锯齿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曲线较密集难以辨清。

图 10-3

图 10-4 是细纱曲线图(图 10-3)局部放大的曲线图。

图 10-4

从曲线图(图 10-3)局部放大的曲线图(图 10-4)上看,右侧第一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下

的细节庛点,从此开始,横向向右到第四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下的细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13

个规律性细节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3,M=13,V=400m/min,U=25cm/min,△=0 米,

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 1=(V/U×N +△)/(M-1)=(400÷25×3)÷(13-1)=4.0m

图 10-5

从局部放大的另一个曲线图(图 10-5)上看,左侧第一个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下的细节庛点,

从此开始,横向向右到第六个曲线竖格左侧一个向上的粗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21.5 个规律性疵

点,由于第六个曲线格在第 21 和第 22 两个细节疵点的中间,第 21 个细节疵点到第六个曲线格

的距离是 1/2 周期长度。那么周期性疵点的数值是 21.5,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5,M=21.5,

V=400m/min,U=25cm/min,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 2=(V/U×N)/(M-1)=(400÷25×5)÷(21.5−1)=3.9 m

第94页

240

或把二个曲线格之间的长度分为 8 份,那么第 21 个细节疵点到第六个曲线格的距离则是二

个曲线格之间长度的 1/8。当取△=400/25×(−1/8)=−2(米),M=21 时,得:

λ曲 3=(V/U×N+△)/(M-1)=(400÷25×5−2)÷(21−1)=3.9m

同一个曲线图不同长度,它们的计算波长略有差异;在曲线图分析时,选取曲线的长度越长,

计算的周期性疵点的波长就越精确。

由于细纱支数牵伸是 21.4 倍,那么该品种细纱的最长波长不过 3 米,因而分析此问题的根源

应是在粗纱工序。

已知细纱的支数牵伸 EX=21.4,用倒推法求细纱 3.9m 机械波反馈到粗纱波谱图上的粗纱波

长λc1:

λc1=细纱波长÷EX=3.9 m÷21.4=390cm÷21.4=18.6 cm

我们将该细纱试样对应的粗纱做条干试验,得到波谱图(图 10-6)。

品种:C25.4tex(23

S);工序:粗纱;机型:A453E;

粗纱定量(干):5.0g/10m;粗纱号数:543g/km;粗纱支数牵伸:6.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A453E 变换齿轮 Z15=39,Z14=42;总牵伸 E=4.58×1.31 =6.0;

图 10-6

波谱分析:

从粗纱波谱图(图 10-6)上看,在 20 cm 左右波段有一个双柱机械波,这与前面细纱 3.9m

机械波反馈到粗纱波谱图上的波长λc1=18.6cm 机械波基本相吻合。同时在 40 cm 左右波段还有一

个双柱机械波。

在表 10 中找不到与细纱波谱图上 3.9 m 的机械波反馈到粗纱波谱图上波长λc1=18.6cm 相吻

合的波长,只有λ2的波长与λc1波长比较接近,同时λ5波长的一半 19.6cm,与λc1=18.6cm 更加接

近因而波长λc1具有λ5和λ7谐波的特点。在粗纱波谱图(图 10-6)40cm 左右处有一双柱机械波的

呈现。它们可能是我们寻找的主波。

第95页

241

图 10-7、粗纱机 A453E 牵伸部分传动简图

图 10-8 是粗纱波谱图(图 10-6)对应的粗纱曲线图,曲线图(图 10-9)是曲线图(图 10-8)

的局部放大图。

图 10-8

表 10 是 C29.2tex 的粗纱波长计算表。

A453E 表 10 C25.4tex(23s)

E 机 E 支

CF 总牵伸倍数 6.00 6.00

牵伸分配 4.58 ×1.31

变换齿轮 Z15= 39

Z14= 42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20

T,58

T λ1= 8.79

λ2=60/20×λ1 60

T,Z15 λ2= 26.376

λ3=78/Z15×λ2 d3,78

T,30

T λ3= 52.8

λ4=Z14/30×λ3 49

T,Z14 λ4= 73.9

λ5=26/49×λ4 d2,26

T λ5= 39.2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36.0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56.5

λ9=3.14×3.8E1 上皮圈 λ9= 54.6

λ10=3.14×3.6E1 下皮圈 λ10= 51.8

图 10-9

从曲线图(图 10-9)左侧曲线竖格上有一个向下的细节庛点,从此向右到右侧曲线竖格向下

第96页

242

的细节庛点截止,其间共有 14 个规律性疵点。那么根据已知条件:N=1,M=14,V=50m/min,

U=10cm/min,代入曲线图波长计算公式,得:

λ曲 4=(V/U×N)/(M-1)=(50÷10×1)÷(14−1)=0.385m=38.5cm

通过曲线图分析方法求得的波长λ曲 4=38.5cm。

在波长计算表(表 10)中与λ5 和λ7 的波长非常相近,在粗纱波谱图(图 10-6)上 40cm 左

右的机械波与之相吻合。那么在(表 10)中与波长λ5相关的部位是中罗拉和中罗拉头牙 26

T部分,

与波长λ7相关的部位是中铁辊。经上机检查发现中罗拉头牙 26

T与后区齿轮 49

T啮合不良,26

T磨

损,而中铁辊部分却没有问题。

通过波长的计算分析和上机检查,确定λ5=39.2cm 的机械波是主波,对应的机械波在粗纱波

谱图(图 10-6)上 40cm 左右的呈双柱机械波;主波二分之一的波长λ谐=19.6cm 对应的机械波是

主波的偶次谐波。粗纱波谱图(图 10-6)上的主波和谐波在对应的细纱波谱图(图 10-2)也都有

体现,其波长分别为:

λ5×EX=39.2cm×21.4=838cm=8.38m,波谱图上 8m 左右机械波;

λ谐×EX=19.6cm×21.4=419cm=4.19m,波谱图上 4m 左右的机械波。

由于波谱图上 8m 左右的机械波很低,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影响正确的分析判断。

图 10-2

图 10-11

经过维修,换掉粗纱机中罗拉头牙 26

T后,做条干试验,得到粗纱波谱图(图 10-11),粗

纱波谱图(图 10-11)上原有的 40 cm 左右和 20 cm 左右的有害机械波已经消失,条干也回复正

常。

结论:粗纱中罗拉头牙 26

T与后区齿轮 49

T啮合不良,26

T磨损,产生机械波。

第97页

243

从上面的分析看并不是那个机械波高,就是与其波长相对应的部位有问题,往往单凭一个细

纱波谱图很难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所在。要结合相关的粗纱波谱图或曲线图来一同分析,方可比较

准确地找出产生机械波的根本原因。在波谱分析的实例中,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机械波是最高的,

而是要重点看具有一组谐波的波谱图中最长波长的主波,它可能不是波谱图中最高的机械波,但

它很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那个机械波。实例 11:

图 11-1

品种:C29.2tex(A20

S) ;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5.0/10m;粗纱号数:543g/km;粗纱支数牵伸:6.0 倍。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A454E 变换齿轮 Z7=52,Z9=37;总牵伸 E=4.742×1.27 =6.0;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11-1)上,在 50~60cm 的波段上有一个单柱机械波,波高至 4.8G,机

械波波高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严重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8.13%,该品种正常条

干 CV 值是 5.0%左右;同时在 27~30cm 和 18~20cm 左右分别有二处机械波,27~30 左右的

机械波较低,为无害机械波;而 18~20cm 机械波波高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有害机械波。

根据已知条件和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求得该例粗纱相关部位的波长计算表(表 11)

从波长计算表(表 11)中能够找到波谱图(图 11-1)上与 50~60cm 波段机械波相吻合的

计算波长λ3和λ8。而找不到 27~30cm 和 18~20cm 左右二处机械波。

如果把(图 11-1)上从右向左的机械波的波长分别命名为λc、λc2、λc3,那么它们的波长具有

λc2=λc/2、λc3=λc/3 的特点,也就是说机械波λc2、λc3应该分别是机械波λc 的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

第98页

244

图 11-2 牵伸部分传动简图

该例粗纱相关部位的波长计算表(表 11)

A454E (表 11) C29.2tex(20

S)

CF 牵伸倍数 E= 6.0

牵伸分配 4.742 ×1.27

变换齿轮 Z7= 52

Z9= 37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7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53.4

λ4=Z9/30×λ3 47

T,Z9 λ4= 65.9

λ5=29/47×λ4 d2,29

T λ5= 40.7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37.2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56.5

粗纱波谱图(图 11-3)与(图 11-1)同次试验、同台粗纱的另一个试样的波谱图。

图 11-3

在粗纱波谱图(图 11-3)中,只有一个机械波,只显示主波,而不显示谐波。这更证实了波

谱图(图 11-1)上 27~30cm 和 18~20cm 左右的二处机械波是谐波的判断。50~60cm 波段机

械波是主波。由于 50~60cm 波段机械波是整机存在,因而波长λ8相关部位粗纱的后皮辊是单锭,

暂不做考虑。所以判断波长λ3 的相关部位粗纱后罗拉及头牙部分问题是产生机械波的根源。

经上机检查发现后罗拉头牙 79

T齿轮键与键槽磨损松动,修复后重新做条干试验,机械波消

失,波谱图恢复正常。

结论:后罗拉头牙 79

T齿轮键与键槽磨损松动,产生机械波。

第99页

245

图 11-4、实例 11 的试验原图。实例 12:

粗纱条干周期试验得到的不良粗纱波谱图(图 12-1)。

图 12-1

品种:CVC29.3tex(20

S) ;工序:粗纱;机型:A454E;

粗纱定量(干):5.0g/10m;粗纱号数:524g/km;粗纱支数牵伸:7.18 倍;

第100页

246

条干测试仪:乌斯特条干仪(USTER TEST I-B 型);

测试参数:纱速=50m/min;纸速=10cm/min;量程=±25%;时间=2.5min。

已知:粗纱机 A454E 变换齿轮 Z7=44,Z9=36;总牵伸 E=5.473×1.312 =7.2。

波谱分析:

在粗纱波谱图(图 12-1)上 60~80cm 的波段上有一高一低双柱机械波,波高至 4.3G,二

波波高叠加都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为有害机械波,条干 CV 值恶化 4.75,该品种正常条干

CV 值是 4.0 左右;同时在 40~52cm 也有一处双机械波,二波波高叠加超过基础波的二分之一,

为有害机械波。

根据已知条件和传动比波长计算公式,求得该例相关部位的波长计算表(表 12):

A454E(表 12) CVC29.3tex(20

S)

CF 牵伸倍数 E= 7.18

牵伸分配 5.473 ×1.312

变换齿轮 Z7= 44

Z9= 36

波长计算公式 有关部位 波长 cm

λ1=3.14×2.8 d1,19

T,56

T λ1= 8.79

λ2=76/19×λ1 76

T,Z7 λ2= 35.168

λ3=79/Z7×λ2 d3,79

T,30

T λ3= 63.1

λ4=Z9/30×λ3 47

T,Z9 λ4= 75.8

λ5=29/47×λ4 d2,29

T λ5= 46.8

λ6=3.14×3.1 前皮辊 λ6= 9.7

λ7=3.14×2.5E1 中铁辊 λ7= 43.0

λ8=3.14×3.0 E 后皮辊 λ8= 67.6

在波长计算表(表 12)中,粗纱后罗拉头牙部分λ3和后区变换齿轮部分λ4与 60~80cm 波段

上双柱机械波波长相吻合,中罗拉头牙部分λ5与 40~52cm 波段上双柱机械波波长相吻合 。

上机重点检查后罗拉头牙和中罗拉头牙部分,结果发现后罗拉头牙 30

T齿轮与后区变换齿轮

啮合不良磨损,产生很多铁屑;同时中罗拉头牙 29

T齿轮与也存在啮合不良,略有磨损;换掉这

一组齿轮后,重新试验,波谱图恢复正常。

结论:后罗拉头牙 30

T、中罗拉头牙 29

T与后区变换齿轮部分 Z9与啮合不良,产生机械波。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