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发布时间:2023-10-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7 -楼宇智能化各系统的功能如下:(以综合楼案例讲解)(1)系统集成中心 系统集成中心就是将智能建筑中从属与不同子系统和技术领域的所有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实现信息汇集、功能优化、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整体。(2)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它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及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是智能建筑链接各系统各类信息必备的基础设施。(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连续不断地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电力、照明、给排水、防火、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构成综合系统。(4)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是楼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确保信息畅通。(5)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信息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 [收起]
[展开]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7 -

楼宇智能化各系统的功能如下:(以综合楼案例讲解)

(1)系统集成中心 系统集成中心就是将智能建筑中从属与不同子系统和技术领域的

所有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实现信息汇集、功能优化、综合管理、

资源共享的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整体。

(2)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的标准结

构化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它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及

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是智能建筑链接各系统各类信息必备的基础设施。

(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连续不断地

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电力、照明、给排水、防火、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进行监

控和管理,构成综合系统。

(4)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是楼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与外部通信

网络相连,确保信息畅通。

(5)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

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信息系统,

实现办公自动化。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

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基本项目一般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

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智慧医院等。

第52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8 -

综合布线系统 停车自动收费系统

智慧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

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

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变电所局部安装图 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

名词解释:【GB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Building: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

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

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动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

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

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通过以上内容绿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绿色建筑主要包括从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节水、室外环境与可持续场

址、节材、绿色施工和运营管理这七大体系。通过这七大技术体系,绿色超高层建筑能比

第53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9 -

普通超高层建筑更节能,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缓解室外交通,节约市政用水量,整个过

程中低碳排放,真正达到绿色建筑。

下图为中国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绿色余热或废热利用:

生活用能系统的能耗在整个建筑总能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尤其是对于有稳定热

需求的公共建筑而言更是如此。用自备锅炉房满足建筑蒸汽或生活热水,如天然气热水锅

炉等,不仅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而且从能源转换和利用的角度看也不符合“高质高用”

的原则,不宜采用。鼓励采用市政热网、热泵、空调余热、其他废热等节能方式供应生活

热水,在没有余热或废热可用时,对于蒸汽洗衣、消毒、炊事等应采用其他替代方法(例如

紫外线消毒等)。此外,如果设计方案中很好地实现了回收排水中的热量,以及利用如空调

凝结水或其他余热废热作为预热,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样也能够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用

能效率。

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包括锅炉排烟余热回收技术、高温冷凝水余热回收技术,水冷机组

冷凝热热量回收、以及其他一些带有热回收装置的热泵机组。

冷辐射空调技术:分析高层建筑能耗所占比重,首先是空调,空调制冷和采暖系统的

能耗大约占 50%~60%,照明的能耗占 20%~30%。因此首先要在空调上下真功夫。

围护结构优化措施: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窗墙比(WWR)一般都超过

0.5,因此 玻璃幕墙的优化就成为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

绿色照明:针对这些高层建筑照明带来的一些问题,北京智美照明首席设计师任见

说:如果不理性对待超高层建筑的照明,一味追求超高层建筑的亮度,这样不仅造成能源

的浪费,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光污染。

节能电梯:对于高层建筑,电梯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约为 10%。电梯设计和选型

时应采用高效节能电梯与有效的控制技术。

第54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0 -

节材措施:节材也是绿色高层建筑的重要方面,采用的节材措施有: 1) 3R 材料、

2) 灵活隔断、 3) 设计和装修一体化。

节水措施:高层建筑用水量很大,节水也是绿色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节能措施之

一。绿色高层建筑的节水措施主要有:1) 节水器具、 2) 雨水利用、 3) 中水利用、 4)

采用当地植物。

3.4 绿色建筑效果分析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

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

源、材料)。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办公室对 55 个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开展的增量成本统

计分析显示,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如下:

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第55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1 -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

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

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

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

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分析:

(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

(2)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更新技术水平,针对未来建筑业特

点,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

(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

(4)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

资源等。

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

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针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监

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

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

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其基本思路

和原则为:

(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

(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

(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暖通空调在线

(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

(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由于绿色建筑为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大多还在讨论当中,定性的表现

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出售价格比一般建筑高 10%~30%。

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有效措施:

(1)购买一块可以增加建造高质量绿色建筑能力的地产非常重要,如选择透光性好、自

然通风能力和优良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地段,对建筑经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将环境

风险降到最低。

第56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2 -

(2)为达到“绿色建筑”的建造标准,直接建造成本是否会增加,现阶段的答案是

“会”,但考虑到使用机械数量的减少,照明设备数量和设备规模的降低,其能源效益会

进一步提高,相对可以降低建造成本。

(3)运营成本,已经证实绿色建筑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可以节省能源 30%~50%,用

水量可以减少 30%,同时可以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并且由于产生的垃圾较少,可以减少

立即填埋费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减少业主的责任,从而减少支出,甚至降低保险费

用。

对于地产管理单位来说,绿色建筑管理成本低,效益显著。因为,绿色建筑空气质量

好,能源、水和垃圾成本低而建筑系统的寿命长。

3.5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解读

案例 4:实施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

本项目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周围没有大片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其他特种用地,有毒、

放射性、火灾危险性很小。本项目周边无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

况,无化工厂及污染源。拟建场地周围不存在对工程有影响的岩溶、滑坡、泥石流、危

岩、崩塌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本项目周围主要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城市绿地,不含

其它火、爆、有毒物质威胁等。根据土壤氡检测报告,项目地块范围内测点数 19 点,土壤

氡浓度平均值为 3936 Bq/m3,浓度最大值为 4167 Bq/m3,无大于 20000 Bq/m3 的测点,符

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的规定。

技术分析 a 通风、采光等被动式技术应用; b 高效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c 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d 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

考虑到本项目现处于设计阶段,因此主要考虑通过优化材料选择,降低建筑的固有碳

排放。本项目采用大 量高强度钢筋、高强度混凝土、可再利用以及可再循环材料,降低了

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 了建筑的固有碳排放。经过计算,本项目单位建筑面

积固有碳排放为 1.12 t/m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追求已逐步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发展的根本

目的,需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

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水,降能耗,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

链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

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适用规范如下:

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1)外墙保温材料,保温玻璃棉 屋面保温,透明幕墙采用:台玻玻璃幕墙,气密性 3 级。

楼板保温材料;空调系统均采用变制冷剂多联空调系统,供暖采用市政热源。热源由室外

市政采暖供回水干管提供,一部分经板换间换热将热水转换为 45/35℃,提供冬季辐射盘

管系统所用热水。

第57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3 -

5.1.3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目前绿色建筑内涵贯穿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类建筑住建部行业规

范、各个省市区域均有地标要求。在不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具体项目具体规范实

施;例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疗养院建筑设计标准》等等,故参

与评价的建筑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tekia 模型厂房

名词解释:

2.0.2 被动措施 passive techniques: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

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

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

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

2.0.3 主动措施 active techniques :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提高室内舒适

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措施。

第58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4 -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绿建技术评价体系实施的内容,是绿色设计的关键内容。结合项目掌握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等方面的新技术,了解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水平。

作业:

1. 以上海地区项目(每组一个)调研新技术的实施内容,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建科院莘庄综合楼;

上海中心大厦; 宁金茂府; 沪上生态人家;

中国 2010 上海世界博览会场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 学校内的建筑物为例按照绿色建筑设计。

3. 绿色住宅建筑在安全耐久方面设计中应哪些要求?

4. 绿色建筑对垃圾分类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59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5 -

第 4 章 基于 BIM 的绿色建筑运维管理

学习要点:

按照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长远角度考虑,能耗监测和设备维护管理是绿色建筑

关心的问题。

4.1 电气节能简介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重大方针,也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建筑节

能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而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的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电气设计人员在设

计过程中,应进行方案比较,从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合理的

运行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首先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舒适卫生;满

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一些电气设施的用

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考虑国情及经济效益,让增加的投资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效益进行回

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

明容量,要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

先进的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负荷计算的准确计算是电气设计的基础工作;

规划阶段负荷计算一般选用符合密度法;方案设计阶段负荷计算一般选用单位指标

法;施工图设计阶段负荷计算一般选用需用系数法。

(2)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能给节能带来可观的效益,功率因数越小,变压器实际的可输出有功功

率越小。因此,应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线缆及敷设方式等措施,减少线路感抗以提高用

户的自然功率因数。

(3)降低变压器损耗

第60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6 -

选用节能型变压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具有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其空载损耗

仅为常规产品的五分之一,且全密封免维护,运行费用极低。

(4)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

减少供配电线路损耗线损是供配电线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尽量减少线路电阻,减少

线损。变电所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半径。

(5)电气照明的节能

卤钨灯和白炽灯光效很低,寿命短,综合能效低下。高压钠灯、三基色荧光灯和高频

无极灯综合能效较高,应大力推广。细管荧光灯较粗管荧光灯在光效、汞的用量等方面有

优势,用细管荧光灯取代粗管荧光灯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总线型式的标准局域网络。它由系统单元、输入单元和输出

单元三部分组成,通过合理的管理,可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6)风机、水泵的节能

民用建筑中,风机和水泵是用量最多的动力设备之一,其节能意义重大。具体调速的方

法有变压、电磁转差离合器、双馈电机调速、变极对数、变频变压等。

(7)电梯节能技术

电梯动力系统节能技术可通过电梯

再生能量回馈实现,将运动中负载的机

械能通过变频器变换成电能并回送给交

流电网,或供附近其他用电设备使用,

使电机拖动系统在单位时间消耗电网电

能下降。电梯制动产生的电能必须符合

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后方可并网。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电

气施工图中需要加入“绿色设计、电气

环保和节能”专篇,以保证条文说明的落实。

4.2 电气和智能化系统分析--分类计量

2019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突出强调绿色建筑的高质量,与电气专业相关的技术要

求、措施和手段亦相应作了全面修改、完善和提升,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要求,

与新技术和新需求相适应,让用户充分感知和体验绿色建筑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高品

质工作和生活等众多方面的优势。

例如关于室内照明的舒适与节约:

5.1.5 建筑照明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 31831-2015《LED 室内照明应用技

术要求》等的规定。

第61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7 -

建筑物内空调的开启要求既满足人员的舒适又可节约资源:主要场所设置的空调系统

风机盘管、多联机室内机等,均应在现场设置独立的温控开关,对室内冷热舒适度进行调

节和控制。对于分体空调可采用产品自带的遥控器进行房间冷热舒适度独立调节控制。

5.1.8 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针对建筑设备要利用自动化手段监控管理实现对主要设备的有效监控,确保建筑高效

运营管理。

6.1.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明确规定各个系统能耗分项计量:分项包括:总用电、照明插座、空调(冷热站、空

调末端)、动力、特殊用电等;能耗计算指标包括:总能耗、单位面积能耗、总电耗、单位

面积电耗;时间周期:逐时、逐日、逐月及逐年。住宅建筑应实现分户计量。

7.1.5 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同时在“提高与创新”鼓励设计智慧配电系统(每采取一项,得 10 分,最高得 40

分)。该系统由智能配电终端设备、专用通信设备、平台管理设备及配套管理软件等组成,

能对电气设备进行能效管理、运维管理及配电智能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运维安全性,

并降低建筑用电能耗。

9.2.10 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智慧友好运行、传承历史文化

等其他创新,并有明显效益。

4.3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的能耗指标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及其他建筑设备等,通过建

筑能耗的统计数据,表达建筑实际的能耗数据(如耗电量、耗煤量、天然气消耗等)。

能源管理系统就是对建筑的电力、燃气、水等各类能耗数据进行采集、汇总统计、处

理并分析建筑能耗状况,监测用能设备运行情况,从而找出节能潜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节

能策略,最终实现建筑节能,降低能耗支出成本的目的。

能源管理系统是多种科技交织的产物,包括末端的各种智能节能设备、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满足绿色建筑实施节能减排

最有效的方案,对于实现智能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及能源调配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62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8 -

4.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4.1 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

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

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

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4.4.2 清洁能源的利用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

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

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

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4.4.3 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

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5 基于 BIM 的绿色智慧建筑运维平台(GIP)

绿色智慧建筑运维平台 Green intelligent build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GIP)是利用 BIM 轻量化、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大数据、云平台、人

工智能等技术,不断集合和开发建筑各辅助系统,搭建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开放、多维互

动的平台。帮助建筑以最绿色、最生态的方式运行,帮助建筑中的企业以最高效和最低资

源消耗的状态运转,帮助在建筑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享受到更安全、高效和便利的服务和

环境。GIP 系统与建筑运维管理业务相结合,提升运维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加强设备设

施的管控、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延长建筑寿命,提高绿色建筑整体形象。

第63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9 -

作为绿色建筑,针对建筑的功能、归属等情况,对照明、电梯、空调、给排水等系统

的用电能耗宜采取分区、分项计量的方式,为专用软件进行能耗的监测、统计和分析提供

基础数据。

绿色建筑应设置电、气、热的能耗计量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计量系统是实现运行节

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件;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需设置的系统大小及是否

需要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智能化服务系统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使用者可通过以太网、移动数据网络等,实现对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状况、设备设施状态的监测,以及对智能家居或环境设备系统的控制、

对工作生活服务平台的访问操作,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服务便捷性。

GIP 系统构架:

物业管理实行的是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物业管理部门通过

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绿色住宅建筑必需的运营

管理手段。

现代物业管理还应重视居住区系统的智能化,可按照《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

要求》(CJ 174)中所列举的基本配置,进行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和信

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

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节能管理机制,节水管理制度,

耗材管理制度,绿化管理制度等。

第64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0 -

对绿色建筑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估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运营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评

估结果,可发现绿色建筑是否达到预期运行目标,进而制定优化方案,提升运行效率。

建筑智能智慧是时代的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使用的要求,本次 19 版增加【第 6.】

项“智慧建筑”评价内容。智能化服务系统包括智能家居监控服务系统或智能环境设备监

控服务系统,具体包括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建筑设备控制、工作

生活服务(如养老服务预约、会议预约)等系统与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或工作事务有关的设施进行集成,构建高效

的建筑设施与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和工作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

性,实现更加便捷适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感知度。

6.2.6 条,设置分类、分级用能自动远传计量系统,且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

对建筑能耗的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评价分值为 8 分。

6.2.7 条,设置 PM10、PM2.5、CO2 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且具有存储至

少一年的监测数据和实时显示等功能,评价分值为 5 分。

6.2.8 条,设置用水远传计量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评价总分值为 7 分。

6.2.9 条,具有智能化服务系统,评价总分值为 9 分。

解读:

新增能源管理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用水远传、水质监测、智能家居等智慧运

行相关要求。

7.增加“健康建筑”评价内容

第65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1 -

5.2.2 条,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满足国家现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中对有害物质

限量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 8 分。选用满足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达到 3 类及以

上,得 5 分;达到 5 类及以上,得 8 分。

5.2.8 条,住宅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照度值不低于 300lx 的小时数平均

不少于 8h/d。

5.2.9 条,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 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

级的面积比例,达到 60%,得 5 分;每再增加 10%,再得 1 分,最高得 8 分。

第66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2 -

名词解释: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在不特别指出的情况下,建筑信息模型表达的是通过相关 BIM 软件创建的信息模型概

念总称。)技术是以三维可视化为特征的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该技术是应

用单位使用 BIM 建模软件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包含建筑所有构件、设备等几何和非几

何信息以及之间关系信息,模型信息按建设阶段,不断深化和增加。建设、设计、施工、

运维和咨询等单位使用一系列应用软件,利用统一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虚拟设计和施工,实

现项目协同管理,减少错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工程竣工后,利用建筑信息模

型实施建筑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效率。BIM 技术不仅适用于规模大、复杂的工程,也适用

于一般工程;不仅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也适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等其他工程。

问题探究:

1. 什么是可再循环材料?什么是可再利用材料?

2. 危害人体健康的空气污染物有哪些?

3. 绿色住宅建筑在安全耐久方面有哪些要求?

第67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3 -

第 5 章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施工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讲解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评价的关系,重点掌握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的关键内容,并且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5.1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遇到许

多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绿色施工中的应用,

促使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筑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不断投入应

用,同时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BIM 技术的应用催生了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针对近

几年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痛点如运营维护难、缺乏数据沉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这些

现象,体现的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亟待解决。

建设项目一般分为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

施、运维等阶段。其中,概念设计阶段一般在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前完成,

在建设项目规划时进行概念设计,并确定基本方案,它一般划分在设计阶段之前,可理解

为立项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

理为核心的新型建造方式,对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新型城镇化发

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基本内涵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产品绿色化。上世纪 80 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

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能耗大、扬尘污染物

排放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第68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4 -

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来自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更大挑战,去年国家

启动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政策层面导向上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

绿色建筑。

(2)生产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

造建筑产品。主要指在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大量的构部件可以通过工业化(工厂化)的生

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建设速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

度,减少资源消耗,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消除污染物排放,以合理的工时及价格来

建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建筑。建筑生产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包括建筑设

计的标准化、建筑体系的定型化、建筑部品的通用化和系列化,便于建筑产品能够进行成

批生产,减少设计的随意性,并简化施工手段。

二是中间产品工厂化。中间产品工厂化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核心。它是将建筑产品形

成过程中需要的中间产品(包括各种构配件等)生产由施工现场转入工厂化制造,以提高建

筑物的建设速度、减少污染、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三是施工作业机械化。机械化既能使目前已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的质量安全和

效益得到提升,更是推进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前提。它将标准化的设计和定型化的建筑中间

投入产品的生产、运输、安装,运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来完成,从而达到减轻工人

劳动强度、有效缩短工期的目的。

(3)建造精益化。用精益建造的系统方法,控制建筑产品的生成过程。在保证质量、最

短的工期、消耗最少资源的条件下,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以向用户移交满

足使用要求工程为目标的新型建造模式。

(4)全产业链集成化。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

过程组织起来,使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实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组合,采

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5)项目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将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化进行

有机融合,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统一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来加以综合协

调,以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为标志,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6)管理职业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端管理人员是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认同度的

职业阶层。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技术精的企业高层

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7)工人技能化。随着建筑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

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建

筑产业现代化急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进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

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第69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5 -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三种大的技术路径:预制混凝土装配化施工、钢结构装配化施

工、木结构装配化施工。

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建筑装配化。从内涵上讲,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更

广,不仅包涵了设计、生产、施工的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而且强调信息化管理,不

仅要求建筑形成产业化,还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手段。建筑装配化是实现建

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下图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说明。

2020 年装配式建筑产值预测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特征:

一是产业生产资料现代化 ;二是产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三是产业劳动力现代化 ;

四是产业各项管理现代化;五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现代化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三个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的概念,三者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19 版标准】增加“建筑产业化”评价内容

4.2.6 条,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

得 7 分;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 7 分;

第70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6 -

3)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 4

分。

7.2.16 条,建筑装修选用工业化内装部品,评价总分值为 8 分。

建筑装修选用工业化内装部品占同类部品用量比例达到 50%以上的部品种类,

达到 1 种,得 3 分;达到 3 种,得 5 分;达到 3 种以上,得 8 分。

解读:

新标重视住宅工业化推进,增加《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GB/T51129-2017

相关要求,装配式建筑采用 SI 体系,即支撑体 S(Skeleton)和填充体 I

(Infill)相分离的建筑体系,可认为实现建筑主体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工

业化内装部品主要包括整体卫浴、整体厨房、装配式吊顶、干式工法地面、装配式

内墙、管线集成与设备设施等。

名词解释:

2.0.3 全装修 decorated--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

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

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

位。

第71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7 -

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大空间户型平面 PC 预制梁

5.2 绿色建筑建设程序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

术渗入了传统的建筑业,逐步形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内的各种弱电系统不仅在

技术上趋向于智能化,而且功能日益增强规模逐步增大,在建筑物的功能与管理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各类智能化系统不仅自身的系统结构复杂、实施技术难度高,而

且各智能化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纳相关性,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工程实施,都有大量的管

理、协调工作,因此,将建筑物智能化系统作为完整的建筑工程的一个部分,进行工程实

施与管理已成为近年来在中国建筑市场中的现实。绿色建筑的建设程序如图。

图 5-1 绿色建筑建设程序框图

5.3 绿建项目的 BIM 协同

目前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国家还未有与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在产品选

型、工程施工管理和维护管理会出现较多漏洞,给一些不良现象有可乘之机,呼吁尽快出

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工程的验收标准的 2 个坚持,3 个环节和 6 个阶段可以借鉴。

招标文件的编制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关键,因此编制文件应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可实

施性。可由设计院或咨询公司等中性单位编制,并由专家评议后再定稿。

一般应对投标商的资格进行严格规定,对其资质、业绩、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选择

第72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8 -

4~5 家正式进入招投标议程。坚持以数据说话,量化评审;坚持采用相关技术专家集体评

审。同时,细化分析投标商“技术方案”,考察相关能力,使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

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各个阶段,需要进行相应的概预算,实施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

在项目的方案策划、设计及竣工,工程项目管理关注全生命周期,其流程如下图:

项目实施遵循的原则:先计划后建设,先勘查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的

程序,明确招投标双方的责权利。

招投标模型辅助计量:提供

满足招标要求的土建、机电专业

工程量辅助统计,并与投资监理

算出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复核差

异较大的项,提高工程量的准确

性。

目前全面推广绿色、智能、

协同为特征的新型建造方式,将

“互联网+信息化”与产业化住宅

体系结合,既能提升项目的精细

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又能提高

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

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水平。

图 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阶段的 BIM 实施

5.4 基于 BIM 的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作为可持续

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面应用的具体体现,

其理论在国际上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富勒(R·Buckminiser

Fuller)所提出的“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原则,也即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

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用逐渐减少的资源来满足人

类不断增长的生存需要。20 世纪 80 年代,在发展

循环经济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的施工企业开始逐步

实施绿色施工(亦称清洁施工、可持续施工),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果;与

此同时,日、美、德等发达国家所制定的一些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

施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国外的建筑施工研究领域中,并没有提出同我国完全

第73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9 -

一样的“绿色施工”概念,然而同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理念近似的研究方向却有很

多,如:可持续施工、信息化施工以及精益建造等。

我国的绿色施工实践相对滞后,但随着绿色建筑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内的绿色施

工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建立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为绿色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应

进行总体方案优化。绿色施工包括施工

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场地、机具、材

料、后勤设施等准备)、施工运行、设

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

等。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

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

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

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

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

理和监督。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如下图:

①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

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② 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

施工的氛围。

③ 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④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应用案例分析:

第74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0 -

1) 概念设计 BIM 应用:场地风环境、场地日照、局部日照分析、光热分析。

2) 方案设计 BIM 应用:分配平面空间、能耗分析、方案比选。

3) 初步设计 BIM 应用:精细化设计、多专业协调、建筑深化设计。

4) 视图样板包括:结构基础平面、模板平面、布置平面、配筋平面、剖面、立面(用

于表示斜撑布置、结构桁架和转换结构)。

5) 被动节能措施:采光、遮阳、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设计。主动:暖通空调、照

明设备等,整合深入优化。

6) 一般模型拆分原则:专业、防火分区、楼号、施工缝、楼层。

7) 施工阶段应用点(8 点):管线综合、碰撞检测、预留孔洞、出施工图、材料统

计、支吊架的布置、预制件加工、BIM 模型的管理。

8) BIM 深化设计协调管理流程:建立存储体系,定制标注、深化设计变更管理,竣

工模型管理。碰撞检测顺序:土建、设备内部个专业、结构与给排水暖电、管线交叉问

题。

9) BIM 应用内容及实施成果: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控制、深化设计、施工过程仿真模

拟、施工动态监测、防坠落管理、施工风险预控、塔吊安全管理、灾害应急管理。

10) 项目综合管理:造价管理、设计管理(出图: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碰撞

报告和改进方案、效果图漫游动画等)、施工管理。

11) 实施流程:1).准备工作:成立 BIM 工作小组,制定实施目标与计划;2).BIM

需求分析:需求调研与分析;3).制定标准与规范:建模标准、应用规范、技术标准;

4).应用与持续优化:产品培训、应用上线、维护与升级。

12) 优化排布基本原则:小让大,有压让无压,常温让高温低温,可弯让不可弯,分

支让主干,附件少让多,电气避热避水,安装维修空间不小于 500,吊顶上预留 250 装修

空间,租赁线以外 400 内不布管线。

5.4.1 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

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

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

第75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1 -

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扬尘控制

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

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1.5m,不扩散

到场区外。

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0.5m。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

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噪音与振动控制: 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

工范围。

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水污染控制:

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

等。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土壤保护: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

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

建筑垃圾控制: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① 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

率降低 30%。

② 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③ 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④ 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⑦ 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 500 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70%

以上。

结构材料: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

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第76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2 -

施工用电及照明:

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

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 20%。

5.4.2 基于 BIM 的绿色施工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提高与创新的加分项,

9.2.5 采用符合工业化建造要求的结构体系与建筑构件,评价分值为 10 分,并按下列

规则评分:1 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木结构,得 10 分。 2 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地上部分预制构件应用混凝土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的比例达到 35%, 得 5 分;达到

50%, 得 10 分。

9.2.6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评价总分值为 15 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

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 5 分;两个阶段应用,得 10 分;三个阶段应

用,得 15 分。

分项

名称

评价指标 2014 版 2019 版 选项

组合

本项目实

际选择项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1.2.10 9.2.6

可选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环境安全健康的其他创

新,并有明显效益

11.2.12 9.2.10 √

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

和管理

无此条

9.2.8

BIM 中至少应包含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等 6 大专业相关模型信

息。BIM 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支持建筑工程的各阶段 BIM 的数

据交换和共享,可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使得工程建设各阶段及各专业之

间的协作配合可在更高层次上资源充分利用,有效地避免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

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 (2015)

159 号)中明确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应用 BIM 的工作重点内容。其

中,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①投资策划与规划;②设计模型建立;③分析与优化;④设

计成果审核。施工阶段主要包括:①BIM 施工模型建立;②细化设计;③专业协调;④成

本管理与控制;⑤施工过程管理;⑥质量安全监控;⑦地下工程风险管控;⑧交付竣工模

型。运营维护阶段主要包括:①运营维护模型建立;②运营维护管理;③设备设施运行监

控;④应急管理。绿色建筑等级评分评价时,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BIM 分别至

少应涉及 2 项重点内容应用,施工阶段 BIM 至少应涉及 3 项重点内容应用,方可得

分。

【19 版标准】9. 2. 8 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和管理,评价总分值为 20 分,

第77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3 -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获得绿色施工优良等级或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认定,得 8

分; 2 采取措施减少预拌混凝土损耗,损耗率降低至 1. 0%, 得 4 分; 3 采取措施减少

现场加工钢筋损耗,损耗率降低至 1. 5%, 得 4 分; 4 现浇混凝土构件采用铝模等免墙面

粉刷的模板体系,得 4 分。

第 1 款,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节水、节

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施工工程。目前,我国

国家标准层面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 - 2014、《建筑工

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 2010, 部分省市也发布实施了绿色施工相关的地方标

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规定绿色施工的等级,地方

标准也设置了类似的绿色施工级别。本条将主管部门授予的“绿色施工优良等级”认定或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认定作为评分依据。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面应用的

具体体现,其理论在国际上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富勒

(R·Buckminiser Fuller)所提出的“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原则,也即对有

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用逐渐减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

的生存需要。

可持续施工(Sustainable Construction):基本思想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运

营维护、更新改造以及拆除等整个全生命周期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工程项目的

建设和使用,力求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

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绿色施工评价框架图如下: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1 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

第78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4 -

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2 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新型模板及脚

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

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

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

以“绿色施工与高质量控制”为项目精神的总承包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的绿色施工是紧紧环绕“四节一环保”而开展的:研究及实施的相关

措施还是表观的。其实, 绿色施工的内涵是广义的, 其包含的内容、范围、深度很广, 有

许多关键的问题在初步研究中尚未涉及。例如工业化生产问题, 我国的建筑业吸纳了如此

多的劳动力, 在施工现场进行手工生产, 受人员素质、材料品质、环境因素、不合理工期

和低价中标等因素的制约, 再高的管理水平, 还是达不到绿色施工的宗旨。

推行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

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

应使企业认识到,绿色施工决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绿色施工涉及

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

名词解释:

零碳建筑 Zero carbon building: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独立于电网运作,能

够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运作。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

第79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5 -

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BIM 技术在智慧建造中的应用 11#住宅各专业合模 1

5.5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虚拟建造案例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总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其中有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同时还

有配套设施。该项目在设计中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形式。2017 年开始实施该项目。

此项目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图以及施工过程均实施了 BIM 技术。BIM 技术在实现绿色设

计、可持续方面设计,为建筑设计的“绿色探索”注入高科技力量。

住宅小区规划效果图

第80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6 -

本项目整体策划 -----建章立制,以建模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工期为主线,以

质量为抓手,以成本管理为导向,形成管理工作机制及有效的可执行计划,编制企业标准

《BIM 应用标准》、《BIM 实施方案》、《BIM 技术方案》,建立 BIM 项目管理组。

BIM 项目主要人员/工作职能 将项目拆分为下面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

备阶段,BIM 技术应用方案的确定,方案之初我

们一起成立 BIM 小组团队,确定了 BIM 技术应用

的阶段、实施组织方式、应用项、采用的应用和

数据标准、文件命名规则、交付成果和要求、数

据交换和管理方法等内容。

目总监

项目总工

设备总工

BIM 负责人

BIM 建模工程师 1

BIM 建模工程师 2

第二阶段: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指挥 BIM 小组的建模员对此项目区

域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全专业建模工作。我们在

建模的过程中,基于以往的项目经验,将已经逐渐成熟的 BIM 数字化技术管理方法,用于

设计、建造、管理。我们和专业的设计工程师一起走访现场,与业主方交流,理解并满足

业主设计、施工的要求,并且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申报了“绿色二

星级建筑”,同时报备了上海市“BIM 信息采集”。目前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

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设计、施工、管理项目各方现场会

在施工阶段,注重与现场的配合,及时调整 BIM 模型,进一步优化机电管线排布方

案,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并给出最优的净空高度。基于各专业模

型,应用 BIM 软件检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测,避免空间冲突,避免设计错误。在施

第81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7 -

工现场实践的过程,发现施工图变更不及时引起安装问题,与模型无法匹配。当下的做法

是,一碰到问题,就得开协调会,查图纸,找问题,讨论修改方案,改图纸,接着再施

工。工期是不能等的,所以有时间会出现盲目和急躁,往往会把以前解决的问题重新带

出。“设计-分析-模拟”一体化才能动态表达建筑物的实际状态,设计有变化,紧跟着就

需要对变化以后的设计进行不同专业的分析研究,同时马上需要把分析结果模拟出来,供

业主对此进行决策,只有 BIM 技术才能够完成此任务。

传统的场地布置,采用平面图+施工方案描述的情况,难以说清楚其合理性。在进场

之初,我们设计人员和业主方、施工单位通过 BIM 技术实现三维场平布置模拟,确定了办

公区、劳务区、施工区三区独立、人车分流、人员分流的场平布置方案。通过三维模型,

从任意角度观察形成视图,截取后配以详细的施工方案说明,发给所有项目关系人,效果

立竿见影。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优化是我们天天都在

干的事情。如何优化?如何将 BIM 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工程的优化呢?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

约:信息、复杂程度、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 模型提供了建

筑物的实际存在(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包括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

目前基于 BIM 技术的优化我们 BIM 项目组主要做了下面的工作:

a. 项目方案优化:利用建筑模型,提取房间面积信息,以辅助进行技术指标测算,这

样就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集成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

来;方便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仅仅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

b. 特殊(异型)设计优化: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对这

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但是对于下一步 PC 深

化设计提出了严格的拷问。

第三阶段:构件预制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的重点。优秀的 BIM 应用项目均需要进行 PC

构件深化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良好运行。构建各个预制构件的模型,布置钢筋与各类埋件。

结合施工顺序在计算机上进行拼装,对拼接位置进行碰撞检测,检查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

的关系。

图 BIM 项目设计工作及预制板厂考查

第82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8 -

本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化率达到 50%,使得 BIM 技术和装配式建筑得到了

良好应用。通过 BIM 技术的应用,装配式建筑将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

的信息化集成,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利用 BIM 技术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各专业设计

人员快速传递设计信息,对设计方案进行“同步”修改;通过 BIM 模型的三维视图,对预

制构件的几何尺寸及内部直径、间距等重要参数进行精准设计、定位,对装配式建筑结构

进行精细化设计,减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装配偏差问题。

目前 BIM 项目组已经完成了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行的模拟和仿真,对施工流程进行

优化,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案,排除安全隐患,从而避免和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

生。BIM+装配式建筑是两种产业思想的碰撞及两种标准和技术体系的融合,装配式建筑的

BIM 应用以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和表达。

构件拆分及虚拟建造模型

住宅部分机电合模模型 建筑设备管道模型 叠合墙施工 4D 模拟

第83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9 -

BIM 的本质是一个机制,把数据转化成信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放在一个数

据链条上,从而获得相关应用知识,使建筑物能够智慧行动起来。

名词解释: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在不特别指出的情况下,建筑信息模型表达的是通过相关 BIM 软件创建的信息模型概

念总称。)技术是以三维可视化为特征的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该技术是应

用单位使用 BIM 建模软件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包含建筑所有构件、设备等几何和非几

何信息以及之间关系信息,模型信息按建设阶段,不断深化和增加。建设、设计、施工、

运维和咨询等单位使用一系列应用软件,利用统一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虚拟设计和施工,实

现项目协同管理,减少错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工程竣工后,利用建筑信息模

型实施建筑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效率。BIM 技术不仅适用于规模大、复杂的工程,也适用

于一般工程;不仅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也适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等其他工程。

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情报化)施工是一种依照动态参数(作业机械与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

(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其运用硬件(传感器、电视摄像机、GPS 系统、遥控装

置、微机等)和软件进行施工活动的运行管理、机械管理以及劳务管理等,从而可以优选出

最适宜的匹配机种、机台数量并予以实时调配,进而以最少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优质高效的

完成工程任务,并最终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本章小结:

建筑信息化模型 BIM 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绿色建造的发展,BIM 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

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支持建筑工程的各阶段 BIM 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理解与掌握新技

术对于绿色建筑是实施非常关键。

问题探究:

1. BIM 等同于某一个软件产品吗?可以认为是 Revit 或者 ArchiCAD 等绘图软件吗?

2.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应用解决哪些问题?

3. 调研你周围的生态环境。

4.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有哪些?

作业:

1. 最少完成一项建筑信息化模型(至少应包含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

等专业相关模型信息)的一项应用。

2. 课程小论文:依据绿色建筑建造标准将学院内任何一栋建筑物设置具有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的要求有哪些,试绘制简图。

第84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80 -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555

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

7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 GB/T 50785

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10 《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GB/T 18091

1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

12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GB/T 20145

13 《 LED 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GB/T 31831

14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GB/T 35626

15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16 《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 JGJ/T 331

第85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81 -

参考文献:

[1]Green Architecture(Robert and Brenda Vale)Thames and Hudson London。1991

[2]徐道逵,程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1):111.

[3]王亮. 现代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J]. 科技风,2011,17.

[4]黄智军;长虹佳华冲击建筑智能化市场[N];计算机世界;2010 年.

[5]温科达.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新技木发展应用[J]. 中国科技纵横 2010.13

[6]南学平. 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06, 32(17):29-30.

[7]韩云娜. 浅谈可持续建筑与柔性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 36(5):48-49.

[8]诸大建, 陈汉云, Dajian, et al. 从低碳建筑到零碳建筑-刊既念辨析[J]. 城市建筑,2014(2).

[9]徐伟. 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和实践[J]. 科技导报, 2017(10):40-45.

[10]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GB/T 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北京:中国计划

出版社,2015.

[11]李本强, 苑翔. 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初探[J].建设科技。2015(19): 26-29.

[12] 艾弗·理查兹. TR 哈姆扎和杨经文建筑师事务所:生态摩天大楼[M].

[13]卢求,Henrik Wings.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J].建筑学报,2007(09):23-27.

[14] 宋竹.德国“产能型建筑”发展与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6(08):108+73.

第86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82 -

附件 1

1. 施工总控协调:从策划、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应用 BIM 技术,有效提升绿色住宅

的开发品质。

进度控制:利用 4D 技术展示项目整体开发进度。

成本核算:应用施工模型开展变更可行性分析及变更工程量复核。根据项目管理

要求及形象进度提取模型工程量数据。

施工组织模拟:通过虚拟施工可视化展示专项施工方案,满足项目施工生产需求。

第87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第88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节能设计专篇

一、 设计依据

1. 方案设计总说明中引述的主要设计依据文件。

2. 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 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5)

二、 建筑概况

1. 项目城市:上海市(北纬=31°,东经=120°),地处建筑气候分区 IIIA

地区的夏热冬冷区。

2. 采取建筑节能措施建筑物栋数:居住建筑 18 栋,公共建筑 4 栋

3.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 6 层,高层住宅 11 层,商业 2-3 层,公建配套 3

层。

4. 建筑朝向:南偏东

三、 建筑节能设计

1. 本工程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

2. 本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利于自然通风。

3. 本建筑物的朝向采用南北向。

4. 建筑体型力求简单,减少凹凸和变化以达到降低体型系数的目的。

5. 建筑物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 30%。

6. 屋面类型(自上而下):碎石(细石料)混凝土(40.0mm)+水泥砂浆(10.0mm)

+PVC 卷材或高聚物涂膜+水泥砂浆(20.0mm)+轻集料混凝土(陶粒混

凝土)(找坡)(30.0mm)+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50.0mm)+水

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7. 外墙类型(自外至内):加强网布+抗裂砂浆+岩棉板 A 级(50.0mm)+水

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8. 凸窗顶板:加强网布+抗裂砂浆+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I 型(25.0mm)+

水泥砂浆(15.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9. 凸窗底板:加强网布+抗裂砂浆+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I 型(25.0mm)+

水泥砂浆(15.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10. 分户墙:预拌砂浆(水泥砂浆)(5.0mm)+石膏粉刷砂浆(内墙)(8.0mm)

+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III 型(12.0mm)+界面剂+钢筋混凝土/细石混凝

土(200.0mm)+界面剂+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III 型(12.0mm)+石膏粉

刷砂浆(内墙)(8.0mm)+预拌砂浆(水泥砂浆)(5.0mm)

11. 分户楼板:水泥砂浆(20.0mm)+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III 型(25.0mm)

+纤维板+钢筋混凝土(120.0mm)

12. 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金属隔热型材(隔热条高度 20mm)(5 中透

光 Low-E+12Ar+5+12A+5(中透光在线)),传热系数 1.8W/m2.K,玻璃

遮阳系数 0.60,窗框系数 0.75,可见光透射比 0.50

13. 凸窗:金属隔热型材(隔热条高度 20mm)(5 中透光 Low-E+12Ar+5+12A+5

(中透光在线)),传热系数 1.8W/m2.K,玻璃遮阳系数 0.60,窗框系

数 0.75,可见光透射比 0.50

14. 住宅分户门采用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 15~18 厚玻璃棉板。

四、 暖通节能设计

1.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的要求,外围护结构的

传热系数达到相应的指标;

2. 平时使用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

107-2012)的要求;

3. 采用多联式空调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不低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

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中的 2 级标准。

4. 地下车库部分排风兼排烟系统按双速风机设置,在污染较轻的情况下,

可开启低速排风,以利节能。

五、 电气节能设计

1.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规定指标

照明功率密度值:住宅及车库配电室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 6W/m²;

电话、安保机房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 8W/m²;地下室车库照明功率密度

不大于 1.8W/ m²;门厅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 5W/ m²;楼梯间、走廊照

明功率密度不大于 2W/ m²;公建配套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 10W/ m²。

2. 照明设备选用及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1) 照明光源设备选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 住宅公共区域及地下车库灯具选用三基色 T8(28W))荧光灯或 LED 直

管型灯管。

2) 高效率节能灯具和附件选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 荧光灯灯具当开敞式时效率不低于 75%,带透明保护罩时效率不低于

65%.荧光灯应配用优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须达 0.9 以上。

3) 照度标准值选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 住宅及车库配电室照度按 200lx;电话、安保机房照度按 300lx 设计,

地下室车库照度按 30lx 设计;门厅照度按 100lx 设计;楼梯间、走廊

照度按 50lx 设计,公建配套照度按 300lx 设计

4) 照明方式选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 按照照明要求和使用特点,采用分区控制。

 住宅区域公共地下室、设备机房、门厅、电梯厅、电梯轿厢和避难层的

一般照明均使用翘板开关控制,其他公共部位的一般照明均使用节能自

熄开关控制。

 配套公建的楼梯间照明均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

3. 供配电设备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

1) 变配电所位置选择

 变配电所布置深入负荷中心,按用电点合理布置,降低电压降,节省电

线耗材。

2) 节能变压器的选择等节能措施

 变电所采用低损耗干式变压器。(电业站设备定型由供电部门定)

六、 给排水节能设计

1. 配套公建、地下室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住宅楼用水采用恒压变频供

水,并保证最高入户压力小于 0.35MPa。

2. 卫生间坐便器采用 3L/6L 冲洗水箱,水龙头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等

节水型产品;公共场所卫生间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或自闭式水嘴等装置;

公共场所卫生间的小便器采用感应式或自闭式冲洗阀;

3. 机电设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设备。

第89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 -

绿建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1、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

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

1.4、《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5

1.5、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项目概况;

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

 建设单位:上海发展有限公司

 土地性质:本项目的用地分类为居住用地。

 用地范围与现状: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本期总建设用地

146165 平方米;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及北块已建情况南块计容建筑面积

可建:住宅建筑面积 77225 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 1400 平方米,

商业建筑面积 12800 平方米。总计容建筑面积 95100 平方米,地下建筑

面积 2867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0181 平方米。基地地势较平坦。

 周边环境:本项目基地南临广南路,东临宝秀路,西侧为园内部道

路,北侧为已建小区。地处环境是一处成熟的居住用地。

2.1.项目绿建要求:

本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建设。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

本项目拟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

下:

被动设计

•场地生态保持

•气候适应型维护结构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主动优化

•新风系统

•高效节能与光效控制

•节能空调输送系统

节资高效

•选用当地化建材

•节水器具

•节水灌溉

•雨水回收

•自然水系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舒适健康

•天然采光

•充足采光

•室外自然通风

•良好的隔声性能

四、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

按照上海市《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关标准,本项目满足二星

级绿色建筑目标。项目评估见下表二星级部分

一般项(设计 35 项目、运营 45 项) 优选项

(设计

10

项、运

节地与

室外环

节能与

能源利

水与

水 资

材与

材 料

室内环

境质量

运营管

源利用 资源利

营 13

项)

6 6 5 5 4 4 2 5 3 3 2 7 3 4

五、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

(一)建筑专业:

1、场地规划:

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

的相关规定及闵行新城 MHP0-1004 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基地的周边

无污染排放物的建筑。

2、场地交通组织、利用场地周边公共交通设施的设情况:

基地内道路拟采用组团级主干路,宅间道路二个级别的道路。组团

级道路宽不小于 4 米,宅间路宽 2.5 米。本项目基地所在地区附近有城

市公共交通站点,不大于 500 米的范围内有公交站点。基地人行出入口

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本项目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并与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设施连接。

3、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指标;

本项目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节能相关的指标符合上海市《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关规定。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材料,东西向外墙外表

面和屋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大于 0.6。

4、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等级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要求。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需满

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室内空气环境按照《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氨、

氡和 TVOC 五类空气污染物浓度。

5、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措施;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其采光系数标准值满足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

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设置有可开启部分或通风换气装置。过渡

季节典型工况下,90%以上靠外墙布置的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

气次数不小于 2 次/h。

6、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本项目设一层地下建筑,商业设二层地下建筑,其面积与建筑基地

的面积之比为:33.67%;地下室主要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7、绿色建材的利用;

本项目尽可能多地使用上海当地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本项目 75%以上的建筑材料须要在

距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的工厂中生产。实现建材本地化,可减少运输

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项目在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等

工程材料中选用上海政府部分推荐目录中的新型材料,且其使用比例大

于同类材料的 30%。

8、场地总平面的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组织和渗水地面的规划

本项目场地竖向设计合理组织场地排水,增强地面透水能力。除景

观绿化地面外,小区广场、人行走道采用透水砖,路沿石也同样采用与

透水砖相同的材料,使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达到 50%以上。

9、绿化与景观设计:

本项目绿地率为 35%。地下车库顶板上的覆土厚度 1.5 米,绿地面

积 1/3 以上在地下车库范围之外。

(二)结构专业:

第90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 -

1、基础设计方案:1F 变电站及垃圾用房拟采用天然地基,局部软土可

进行换填等地基处理措施;公建配套及住宅拟采用桩基础,桩型可选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

2、结构选项及相适应的材料: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3、高强度结构材料应用的可能性:主体结构主受力钢筋、基础钢筋均

采用三级钢(400Mpa)。

4、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5、地下车库及公建配套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多层住宅及小高层拟采用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单体预制率大于 40%。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墙、

预制梁、预制板、预制楼梯、预制挑板等。

(三)给排水专业:

1.水资源概况

基地内有两路供水,分别引自周边道路市政给水管,管径 DN150,

给水压力 0.20MPa。

2.节水系统

1)节水定额

节水用水量的用水定额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 中

的节水用水定额确定。

2)避免供水系统管网漏损措施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管件。

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避免室外埋地管网漏损。

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为

100%,下级水表的设置覆盖上一级所有出流量。

3)水压控制

供水工作压力不大于管材、阀门公称压力。

供水系统不超压出流。用水点供水压力设定为 0.15MPa,超过

0.2MPa 支管设置减压阀。

3.节水器具和设备

1)节水型用水器具和设备:

坐便器采用 3.5/5L 两档式;蹲便器冲洗阀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小

便斗采用自闭式冲洗阀(配红外线感应开关);水嘴采用陶瓷芯产品(配

红外感应开关)。

节水型卫生器具与设备选型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技术条

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 及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164的要求,并达到相应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的2 级(节水评价值)

标准。

2)高效节水灌溉

室外场地绿化采用滴灌或喷灌的节水浇灌方式,采用节水灌溉的面

积比例大于场地绿地总面积的 90%。

屋顶绿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耐旱类植物,如佛甲草、红叶景天、

圆叶景天等。

(四)暖通空调专业:

1.暖通空调设计范围

(1) 住宅、商业、物业、社区活动用房及地下建筑的通风空调

设计。

(2)小区内的各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2.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类型 夏 季 冬 季 新风量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m3/h·p

住宅 27 60 18-20 0.7 次/h

公建 26-28 60 18-20 30

幼儿园 26 60 18-20 30

住宅的卧室及客厅、餐厅采用分体空调。

3、冷热源系统选择

(1)住宅的卧室及客厅、餐厅采用分体空调。

(2)商业及配套用房、幼儿园采用分体空调。

(3)冷热源设备根据建筑功能采用分体空调机组,当额定制冷量

小于等于 4500W 时,能效指标大于 3.4。当额定制冷量大于 4500W 小于

等于 7100 时,能效指标大于 3.3,当额定制冷量大于 7100W 小于等于

14000 时,能效指标大于 3.2。

(4)空调室外机组就近放置在空调使用房间附近。室内外机组高

差及配管道长度均满足机组技术条件,满足节能与能源利用要求。

(5)所有房间的室温均能进行自动控制,避免过冷、过热,以利

节能,风量、风速、风向可调,满足节能与室内环境质量、气流组织合

理要求。

(6)所有空调冷媒采用环保冷媒,满足室外环境要求。

4、供暖、空调水系统选择和节能措施

5、通风、空调系统选择和节能措施

(1)商业、配套的卫生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风量按换气次数 10

次/小时计算。

(2)商业、配套的配电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风量按换气次数 3

次/小时计算。

(3)住宅地下一层自行车库采用自然通风,地下一层外墙开防雨

百叶风口。

(4)地下设备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 3 次/小

时计算。

(5)电梯机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风量按换气次数 10 次/小时计

算。

(6)所有通风和空调设备均采取隔振措施,有振动的管道安装隔

振吊架及隔振支撑。风机与管道接口采用柔性软接。

(7)地下车库设机械通风系统,风量按换气次数 6 次/小时计算。

耗功率不大于 0.27W/m3

.h。

6、监测和自动控制措施

空调采用变频分体空调机组,分体空调机组分房间设置。

(1)每台室内机带有电子式热力膨胀阀,通过回风温度控制电子膨

胀阀开度,并结合室内机线控开关维持所要求的温度.

(2)室外机通过负荷感测,根据末端负荷要求自动无自动调整压缩

机转速,改变冷媒流量,从而能保证在高至低的负荷变化范围内,压缩

机均以较高的效率运行。

(3)室内机设有线控的开/关温控器及遥控器。

(4)地下车库设 CO 浓度探测器,根据 CO 浓度控制风机启停。

第91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五)电气专业:

1、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

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0.9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 0.9。

3)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变电所设计时预留滤波设备平面安装位置,待系统正式运行后对谐波进行实测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

应有效的谐波治理措施,变频等设备谐波含量超出标准者,就地设谐波吸收装置。

2、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 D,yn11 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 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8613 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

低速运行状态。

3、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中的目标值设计。

2) 道路照明控制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4、计量与能耗监测系统

1) 水、电、燃气分类计量。

2) 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分项计量。。

3) 住宅建筑公共部位用电负荷设置专用计量装置。

5、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1) 地库内照明、动力采用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监测。

2) 给排水系统生活水箱高低水位报警

3) 生活水泵及各类水泵的运行状态监测

4) 水泵启停控制。

5) 电梯系统监控:√电梯的启停、运行状态监测

6) 电梯启停控制。

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组合方案表

分项名称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

设计标准》条文

规范要求

选项组合

本项目

实际选

择项

控制项

场地选址、规划与保护 5.1.1

必选

场地的安全 5.1.2、5.1.3 √

满容积率、建筑密度和节约用地 5.1.1、5.2.1 √

建筑日照应符合规定 5.1.4 √

绿化种植要求 5.5.2 √

绿地率和集中绿地 5.2.2、5.5.1 √

住区的无障碍设施 5.3.2、5.5.4 √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排放 5.1.5、5.2.5、5.2.7 √

一般项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及共享 5.2.4

可选

二星:6

充分利用旧建筑 5.2.6

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5.2.3 √

场地环境噪声 5.4.3

室外平均热岛效应 5.4.5 √

室外风环境 5.4.4

第92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 -

多种植物结合构成的绿化 5.5.2 √

出入口设置方便利用公共交通 5.3.1 √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位设置 5.3.2 √

优选项

室外透水地面和场地环境 5.4.5、5.5.1、5.5.3

任选

合理利用废弃场地 5.1.2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 6.3.3

其他 —— 5.4.1、5.4.2、6.3.8、6.4.5 ——

控制项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6.1.1、6.3.1、6.3.2、6.3.3、

6.3.4、6.3.5、6.3.6

必选

供暖、空调应选用节能设备 9.2.3、9.2.4、9.2.5

集中采暖、空调应设置室温调节与

分户热剂量

9.1.4、9.4.1、9.4.3

太阳能热水系统 6.1.3、8.1.2、8.3.2、8.3.4 √

一般项

建筑的适合朝向 6.1.2、6.2.2

可选

二星:5

合理采用外遮阳设施 6.3.7 √

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 6.3.1 √

选用高效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9.3.1、9.3.3 √

公共部位的照明与控制 10.55.3、10.5.4 √

集中空调系统的热回收 9.1.5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

的比例不小于 5%

8.1.2、8.3.2、8.3.3、9.2.1、

10.2.2

优选项

采暖、空调能耗不高于规定的参照

值 90%

6.3.2、6.3.3、6.3.4、6.3.5、

6.3.6、6.3.7

任选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

的比例不小于 10%

8.1.2、8.3.2、8.3.3、9.2.1、

10.2.2

其他 ——

6.3.8、9.1.1、9.1.2、9.1.3、

9.1.7、9.2.2、9.2.6、9.2.7、

9.3.2、10.2.1、10.2.3、

10.3.1、10.3.2、10.3.3、

10.4.1、10.5.1、10.5.2

——

控制项

制定水系统规划

8.1.1、8.1.2、8.2.2、8.2.3、

8.2.6、8.3.1、8.3.2、8.3.7

必选

避免管网漏水的有效措施 8.1.3、8.2.4、8.5.3、8.5.4 √

节水器具和设备 8.2.5、8.3.6、8.5.1、8.5.2 √

景观用水的限制 4.4.3、8.2.1、8.4.4 √

使用非传统水应保证安全 8.4.5 √

一般项 合理规划地表水和屋面雨水径流 5.5.3、8.4.3 可选 √

第93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 -

绿化用水、冲洗用水采用非传统水8.4.4 二星:4

绿化应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8.2.7 √

合理选择中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8.4.1、8.4.2

合理确定雨水调蓄和利用方案 8.4.3 √

非传统水利用率不应低于 10% 8.4.1、8.4.2、8.4.5

优选项

高等级标准的节水器具和设备 8.5.1

任选

非传统水利用率不应低于 30% 8.4.2、8.4.4、8.4.5

其他 —— 8.3.5 ——

控制项

建材有害物质的控制 6.4.2、10.1.2

必选

建筑造型应简约 6.1.3 √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 6.4.4、7.3.1 √

一般项

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 6.4.4、7.3.1

可选

二星:5

合理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7.3.1 、7.3.2 、7.3.3 √

使用可再循化和可再利用材料 6.4.7、7.4.3 √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 6.4.7 √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 6.1.4 √

优选项

采用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结

构体系

7.2.1、7.2.2、7.2.3

任选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或建

筑部品

6.1.5、6.4.3、7.2.3、7.4.1、

7.4.2、7.4.3、7.4.4

其他 ——

6.2.1、6.4.1、7.1.1、7.1.2、

7.1.3、7.1.4

——

控制项

套内住宅的日照规定 6.1.2、6.2.2

必选

采光要求 6.1.1、6.2.3、6.2.6 √

隔声要求

6.2.8 、 6.2.9 、 6.2.10 、

6.2.11、8.1.4、9.1.6

通风要求 6.2.7 √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6.4.2、9.4.2 √

一般项

采取促进自然通风措施 6.1.1、6.2.4、6.2.7

可选

二星:3

居住空间的良好视野 6.2.2、6.2.3 √

室内顶棚、墙面、地面的结露控制

6.3.2、6.3.3、6.3.4、6.3.5、

6.3.6

房间内屋顶、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的控制

6.3.1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

量监测装置

10.4.3

厨房、卫生间的通风管道设施 5.1.5 √

第94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 -

优选项

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 6.1.1、6.2.5

主要居室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功 任选

能材料

6.4.6

控制项

节能、节水和绿化管理制度 8.5.3、8.5.4

必选

分类收集和处理垃圾 5.2.7 √

一般项

垃圾站的要求 5.2.7

可选

二星:7

垃圾分类设施 5.2.7 √

合理设置智能化系统 10.4.2、10.4.3、10.4.4 √

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护 8.1.3、8.1.4、10.1.1

室外人工水系的监控 8.2.1

优选项

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的垃

圾处理房

5.2.7 任选

分类 分项名称 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2014

选项组合 本项目实际选择项

创新 选项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1.2.10

可选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安全健康的其他创新,并有明显效益。 11.2.12 √

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组合评分表:

等级 分项名称 创新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自评得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

自评得分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BIM 节能、保护生态、保障安全创新

★★ 62X0.21=13.02 52X0.24=12.48 74X0.2=14.8 40X0.17=6.8

13X0.14=1.82

45X0.18=8.1 40X0.1=4 1 2

总 分

合计

13.02+12.48+14.8+6.8+1.82+8.1+4+1+2=64.02 分

(绿色建筑二星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 40 分,且总得分达到 60 分标准)

第95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第96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第97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2

附件 2.

打造昌吉州高品质绿色建筑坐标

第98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3

第99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4

附件 3 绿色建筑评审表格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承建单位提供了以下资料

1、 绿色施工过程检查专家意见书

2、 建筑工程竣工五方验收证明

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

4、评审申报表

5、评审意见书

6、绿色施工综合总结报告

7、施工组织设计(含有绿色施工章节)--电子版

8、绿色施工实施过程科技成果,包括技术规范、工艺、工法、论文等—电子版

9、绿色施工 PPT 汇报片

评估程序:

第100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5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