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发布时间:2024-1-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吉林新长征杂志社记者 柳 絮巍巍贺兰山,滚滚黄河水……2023年7月,本刊记者跟随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宁夏,感受宁夏新发展,记录美丽新宁夏。宁夏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国土面积6.64 万平方公里,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 5 个地级市和 22 个县(市、区)。全区现有常住人口约 728 万人,是我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时,称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宁夏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宁夏人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银川:塞上江南 风景独好银川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北雄奇与江南灵秀兼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城市特质,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葡萄酒产业“当惊世界殊”。七月的午后,走近贺兰山东麓,放眼望去,种植基... [收起]
[展开]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

吉林新长征杂志社记者 柳 絮

巍巍贺兰山,滚滚黄河水……2023年7月,本

刊记者跟随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团沿着总书

记的足迹走进宁夏,感受宁夏新发展,记录美丽新

宁夏。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国土面积

6.64 万平方公里,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

卫 5 个地级市和 22 个县(市、区)。全区现有常住

人口约 728 万人,是我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

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时,称赞这里是祖国

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宁夏建设“经济繁荣、民族

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历史

使命。近年来,宁夏人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用党的

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

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银川:塞上江南 风景独好

银川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

北雄奇与江南灵秀兼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

合的城市特质,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

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葡萄酒产业“当惊世界殊”。七月的午后,走

近贺兰山东麓,放眼望去,种植基地绿意涌动,特

色酒庄星罗棋布,葡萄琼浆引人入醉……这里因

酒而兴、因酒而盛,紫色美酒与塞上美景相得益

彰,葡萄之韵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在银

川市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强调,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

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

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

内涵,加强宣传,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

值和综合效益;宁夏葡萄酒产业是中国葡萄酒产业

发展的一个缩影,假以时日,可能是10年、20年后,

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这为宁夏推进葡萄酒产

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

力,也对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锚定“当

惊世界殊”目标,抢抓机遇、高位推动,建立省级领

导包抓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将葡萄酒产业作

为“六特”产业之首,把贺兰山东麓作为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试验田”,把葡萄酒产

业作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的先行产业、绿色产业,确定了打造“世界

葡萄酒之都”的目标,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

酒庄酒发展模式,以“葡萄酒+”重塑产业发展优

势,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商贸

物流、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

与生态治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

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葡萄酒产

全国党刊看宁夏 ■

49

第52页

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沙滩上山海情谊深。“空中不飞鸟、地上不

长草、风吹沙子跑。”这是闽宁镇镇史馆里昔日照

片记录的闽宁镇当年的模样。1997年,闽宁镇只

是永宁县城西边叫玉泉营的一片茫茫戈壁。那一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

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队来到宁夏考察,两

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

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让生活在“一

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移到这

里。习近平同志亲自给这里命名为“闽宁村”,还

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

会是个金沙滩。”闽宁村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习近平

同志的心。闽宁扶贫协作启动后,习近平同志先

后 5 次出席联席会议,提出了“优势互补、互利互

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确立了“联

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

与”的合作机制。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来到银

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实地察看了闽宁合作开展移民

搬迁安置和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后,深情地说,看到

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

欣慰。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

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祝愿乡亲们的生活越

来越好,宁夏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闽宁镇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攻坚

克难,2020 年底,闽宁镇在脱贫攻坚的大考中交

出了一份优异答卷: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33户

7046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在东西对口扶

贫协作的东风下,闽宁镇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

东部扶西部、“多数”帮“少数”、外力促内力的社会

主义康庄大道,实现了将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

今日“金沙滩”的人间奇迹。

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宁夏

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平稳为基、

产业为要、创新为魂、项目为王、民生为本,大抓发

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三

新”(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加快建设“两

都五基地”(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储

能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

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

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奋力推进创新发展、

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四个示范引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

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农为本推动农旅融合。盛夏时节,宁夏银

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以稻为墨

在这方土地上画出的山水画卷让不少游客流连忘

返。这里已然成为集现代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观

光为一体的乡村乐园。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

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

坚持守正创新,将文化旅游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跳出“就文旅看文旅”,以农为本推动农旅融

合,“接二连三”助力产旅一体,不断彰显文化旅游

的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多重属性,发

挥其“富口袋”“富脑袋”“富民生”“富产业”等多重

功能,推动了产业转型、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族

团结。跳出文旅看文旅,让文旅为产业赋能,一业

强可带百业兴。随着文化旅游的跨界综合功能被

充分激活,文化旅游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

面,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促进“百姓富”的助推器、增

进“鱼水情”的连心桥、带动“产业兴”的生力军、展

现“生态美”的会客厅和展示“新宁夏”的大舞台,让

塞上江南的好风景成为强区富民的好“丰景”。

石嘴山:塞上灵秀地 魅力石嘴山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因贺兰

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黄河穿

东过,西依贺兰山,是塞上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嘴山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贺兰山岩画、

■ 全国党刊看宁夏

50

第53页

古长城、北武当寿佛寺、玉皇阁、田州塔等人文古

迹,也有许多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塞上灵秀地、

魅力石嘴山”文旅品牌唱响全国。融江南水乡与

大漠风光于一体的全国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

沙湖,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之一。星海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和全国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华夏奇石山获

评全国观赏石博览基地。大武口生态工业旅游休

闲集聚区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石炭井文旅

影视小镇吸引《万里归途》《山海情》等 40 余部影

视剧组取景拍摄,成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拍

摄基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新时代新征程,石嘴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

话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业转型样板市、乡村振兴

特色市、宜居宜业幸福市、改革开放创新市、社会

治理和谐市,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美丽石嘴山。

吴忠:塞上明珠 美丽吴忠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坐落于黄河之滨,是宁

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宛如一颗美丽的“塞上明

珠”镶嵌在宁夏平原。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首站来

到了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弘德村是“十二五”

生态移民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当地推

进脱贫攻坚情况。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

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20多年间陆

续安置搬迁移民23.5万人。吴忠市坚持把移民致

富提升行动作为惠及民生、解决移民群众发展致

富的重大民生工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促进移民

群众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吴忠市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36个民

族。2020 年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

2023年“活力石嘴山·炫美星海湖”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在石嘴山市星海湖畔举行。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1

第54页

亲临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了解当地促进民

族团结、志愿服务等情况。金花园社区打造“七彩

家园花开共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

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促进

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来到黄河吴忠滨河

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

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

况汇报。黄河流经吴忠,润泽万顷田畴,成就了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之美名。黄河惠

泽吴忠,守护黄河安澜是责任、是浓情。古城湾人

工湿地是为解决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

尾水直接入黄河所进行的尾水水质提升工程,是

母亲河水质“净化器”。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

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

减少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

固原:红色固原 绿色发展

固原市立足“红色固原、绿色发展”的发展定

位,用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推进固原经济社

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将台堡

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

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在纪念

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习近平总书记不

时驻足凝视。他深情地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

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

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

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

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秉承习近平总书

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

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今已将这里打

造成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圣地。

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固原市还努力走

好绿色发展之路。固原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以增加国土绿量、

提高林草绿质、提升生态绿效为总揽,以生态保

护、生态修复、产业富民为重点,推进全市生态经

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固原市统筹实施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水源

涵养林、退化林改造提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

恢复、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工程,

厚植绿色发展本底,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截

至 2022 年,固原市森林面积 430.55 万亩,森林覆

盖率达 27.28%,森林蓄积量达 582 万方;力争到

2025 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到 517.51 万亩,森林

覆盖率达到32.79%。

中卫:沙漠水城 云天中卫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处宁夏、甘肃、内蒙

古三省区交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拥有独特自

然资源的宁夏中卫,被誉为“沙漠水城、云天中卫”。

科技助力治黄沙。中卫是黄河进入河套平原

的“西大门”,祁连山和贺兰山在中卫交会,是腾格

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中卫市总面积 1.7

万平方公里,荒漠面积 3740 平方公里(其中中卫

境内腾格里沙漠面积 112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的22%,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始建于 1955 年的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

究试验站属荒漠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多年来致力于科学治沙,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世

纪 50 年代中期,为加快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

展,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这是我国修建的第

一条沙漠铁路,在中卫境内长达55公里,6次穿越

腾格里沙漠,且要穿越长42公里、高130米的沙坡

头。经过治沙人艰苦的探索、试验,“麦草方格”固

沙法挡住了腾格里流沙进攻的脚步,结束了长久

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

除了麦草方格治沙技术,中卫四代治沙人还

创造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

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的铁路防风固

■ 全国党刊看宁夏

52

第55页

沙体系,在横穿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两侧构筑

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带,保障铁路畅通无阻。

中宁枸杞别样红。枸杞产业是中卫市“六新

六特六优”产业中功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卫市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

地,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品

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唯一药用枸杞

来源。

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5 月,

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整合中央、自治区、市、

县四级供销社资源,与中宁县联合打造的一家现

代混合所有制枸杞企业,位于中宁县鸣沙镇小盐

池滩,规划用地面积 1.2 万亩,公司农业开发面积

达到1万多亩,枸杞种植面积7000亩。

近年来,宁夏枸杞开启全新的产业发展“坐标

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枸杞产业确定

为“六特”产业之一,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以

“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

业知名品牌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枸杞产业体系、生

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

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2020 年,“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入选“中欧

地理标志”第二批互认保护名单。2021 年,国家

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注册“宁夏枸杞”地理

标志证明商标,结束了宁夏枸杞“只有名气、没有

商标”的历史。

文旅融合促发展。黄河奔腾一路蜿蜒向东,

冲出高山峡谷后,进入宁夏的第一站,便是中卫,

腾格里沙漠和黄河在此邂逅。受黄河母亲的润泽

和苍茫大漠的镌刻,雄浑厚重的黄河文化、传统古

朴的农耕文化、意境悠远的丝路文化在此交融,使

得中卫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独特。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浪漫星河、黄河民宿……中卫既有西北的雄

浑壮阔,也兼具南方的秀美多情,成为人们追逐诗

和远方的度假胜地。

星星酒店项目位于沙坡头沙漠区核心区域,

占地面积 100亩,总投资 1.5亿元,建筑面积 1.5万

平方米,客房200间,是中卫市顺应生态环保治理

要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沙坡头景

区转型升级、夯实宁夏“星星的故乡”旅游载体规

划建设的复合型休闲度假项目,将黄河文化、治沙

精神、大漠文化、星空文化融于一体,为游客打造

“躺在床上数星星”的全新旅行生活方式。

打造“书香中卫”品牌是中卫市实施“守护黄

河根脉”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位于中卫大漠星河

度假区“时光宝盒”游客中心的宁夏首家沙漠图书

馆,通过将黄河文化、版权保护、书香建设结合融入,

成为中卫市创新传承黄河历史文脉、展示版权保

护、打造“书香中卫”的实践平台。图书馆设计藏书

容量4万册,已上架各类图书近1万册,提供24小时

“悦读”体验和“送书进客房”服务,引导广大市民和

游客打卡参观、深入研读,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 宁 夏 坚 持 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

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

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牢记嘱

托、加快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美丽新宁夏的宏伟篇章。G

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图书馆。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3

第56页

宁夏:阔步前进在新时代

黑龙江奋斗杂志社记者 李长江 秦嗣昕

走进宁夏,才能真正读懂宁夏。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

银川米粮川……”一首民谣唱古今。

新时代的宁夏,处处充满蓬勃的气息——业

兴、人和、山绿、城美、河安……过上好日子的宁夏

各族儿女把感恩之情、感念之心化为阔步前进的

动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

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塞上江南”宁夏,正在焕发新颜。

践行伟大号召 奏响现代产业“最强音”

以实干成就事业,靠实干创造未来!

在银川东部一片戈壁荒原上开发建设而成的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在业内

赫赫有名。它的核心区面积仅 800 平方公里,而

未来,宁东基地的规划面积是 4450平方公里。这

里有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在

2022年创造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是西北地区

首个过千亿元的化工园区。2022年,宁东基地在

全国 643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

位列第5名,连续5年入围全国10强。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东基地,发

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这座荒

原上崛起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

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荣誉一串串。宁东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

重点开发区,是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现代

能源经济示范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西部

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国家能源“金三角”重

要一极。自 2003 年建设以来,建成了煤制油、煤

基甲醇、煤基烯烃、聚甲醛等 8 个现代化工项目,

形成了405万吨合成油品、350万吨甲醇、200万吨

聚烯烃、6 万吨聚甲醛、100 万吨其他化工品的产

能规模,年转化煤炭 3400万吨。宁东基地着力培

育“现代煤化工、精彩在宁东”产业品牌,“宁东现

代煤化工”获国家知识产权商标注册。

走进宁东基地,闻不到通常化工园区的各种

刺鼻味道。鳞次栉比的大型设备、纵横交错的管

道电缆,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企业生产车间,处处一

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宁东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巨变的背后,是

无数建设者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

用拼搏奋进谱写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生动

实践;也是宁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天地奔牛,也不简单。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30%、拥有百余项国

家专利技术、多次创单产原煤全国最高纪录……

位于贺兰山脚下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宁夏天地奔

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地奔牛),是一家三

线建设时期成立的企业。

从传统制造到中国“智造”,作为行业内的“头

部企业”,天地奔牛聚焦煤机主业,通过工业互联

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开展煤炭开

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究,推动无线传感

■ 全国党刊看宁夏

54

第57页

等基础技术的创新应用,平均每年营业收入4%以

上投入研发,已获得专利 378 项,其中刮板输送

机、智能化反井钻机研发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作为服务煤炭行业的企业,天地奔牛的

产品质量与销量始终稳居全国前列,成功入选国

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企业年产值由建

厂之初的3000万元增长到超30亿元。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工

业和信息化部命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

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电池正极

材料及前驱体研发、生产、销售、供应、回收与资源

化利用的业务体系,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的经营能

力,已在电池材料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一个个产业集群

加速聚集。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

大号召,宁夏坚定实干方向、凝聚实干力量,优化

产业结构布局,稳定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着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从目之所及到身

之所感,宁夏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

活力。

发展特色农业 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

宁夏的乡村,处处展现新面貌。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

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汇聚着 23 万移民,他们

来自宁南八县(区)以及周边五省区,涉及 156 个

乡镇412个行政村14个民族。走进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过的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映入眼帘的

是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乡村道路干净整

洁,农舍庭院别具特色,乡风民情和谐淳朴,田园

风光一览无余。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第一站

就来到弘德村。“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

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

好的新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殷殷

嘱托,也是这座移民村绘就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近年来,弘德村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

兴的重要抓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种植紫

花苜蓿、葡萄、枸杞、硒甜瓜、青贮玉米等特色农

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引导

村民就近到企业务工,已成为弘德村村民增收致

富的主要途径。

在弘德村村史馆,担任讲解员的海小荣以亲

历者的身份向记者讲述村庄的变迁。“我是大山里

出生的‘土娃娃’,走出大山后靠着党的好政策和

自己的努力,先是进厂成了工人,后来又做了讲解

员,还当上了电商主播,销售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海小荣动情地说,“党的移民搬迁政策,让我们搬

离了大山,现在村里幼儿园、学校、医院、老年公

寓、休闲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

“更好生活还在后头”,成为弘德村干部群众

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

好新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脚步更加有力。2014

年弘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800元,2022年弘德

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200 万元,全村人均纯收

入达到1.42万元。

清晨,阳光洒在田间地头。宁夏固原市原州

区彭堡镇迎来了瓜果蔬菜收获季,无论是设施温

棚,还是田间地头,都能看见农民忙采收、喜增收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

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5

第58页

的农业图景。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彭堡镇姚磨村

考察时强调,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

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

准。这为姚磨村蔬菜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村民

们更加有信心。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自豪地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加

快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基地刚接了

5000 公斤的蔬菜订单,明天一早就要运到上海

去,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收割。”

2016 年以来,姚磨村将“按照标准化种植生

产”的重要嘱托牢记于心,在冷凉蔬菜产业提质增

效上下功夫,统一蔬菜种植标准和品质,做强做优

冷凉蔬菜品牌。“冷凉菜”红火了村民的日子,姚磨

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6 年的 9500 元,增长到

2022年的2万余元。

近年来,宁夏积极开发乡土资源、挖掘特色优

势,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

蔬菜“六特”产业,立足“土”、包装“特”、升级“产”,

做足做好“土特产”3 篇文章。2022 年,宁夏“六

特”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2420亿元。

实现共同富裕 续写闽宁协作“山海情”

闽宁“山海情”,不断续写新佳话。

弘德村和姚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宁夏山

乡巨变、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而闽宁协作,这份

跨越千山万水的山海情谊,正在新征程上描绘乡

村振兴新画卷。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

动的伟大事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和大量心血。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并肩携手,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聚焦脱贫

攻坚、加强长期协作、实现互利共赢,探索出一条

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开创了东西部扶贫协

作的“闽宁模式”。

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

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服装企业,是福建省第11批援

宁工作队于 2019 年 4 月引进的项目,也是闽宁协

作第23次联席会议重点签约项目之一,通过为福

建和宁夏两省区中小学等提供订单服务等方式促

进群众就业增收。

44 岁的马越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她告诉记

者:“以前在家干农活,要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

亲自推动‘移民吊庄’工程,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

子!我现在的工作不算太累,在家门口打工每天

能挣到100多元,还开阔了眼界,这日子在以前想

都不敢想。”

走进闽宁禾美电商车间,负责人徐美佳笑盈

盈地走上前来。闽宁禾美电商车间是一个集生

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于

一体的电商帮扶示范基地。车间借时借势借力,

通过实施“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商+旅游”

等一系列举措,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儿”“援宁干部

李队长”等电商直播品牌。从西海固山沟沟里搬

迁来的马燕、摆西燕、海燕等人,通过不断学习和

培训,从名字都不会写、一说话就害羞的人变成了

侃侃而谈的“网红”,变成了产品推销员、村情讲解

员、民风宣传员。禾美电商车间依托“线上线下”

循环推进,每年销售农产品 1000 万元左右,创造

了农村电商经济增长点,走出了电商富民的“原隆

模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等中央媒体给予关注报道,被宁夏命名为农村创

新创业示范基地、扶贫龙头企业。

如今,8000 多人的闽宁村已变为 6 万多人的

闽宁镇,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

游、劳务输出五大重点产业已初步形成,农民人均

年收入从 1997 年的 500 元左右增长到 2022 年的

16775 元。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

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

树成阴、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

滩”。在携手奔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闽宁镇

正以示范引领的身姿奔跑着。

自1996年起至今的27年间,福建和宁夏两省

区合作建设了一批闽宁产业园(城),通过福建招

■ 全国党刊看宁夏

56

第59页

商引资落地宁夏的项目 849 个,投资 380 亿元,形

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设施农业、食

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极大增强了“造血”

功能,为宁夏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护黄河安澜 按下生态振兴“快进键”

治沙护水,宁夏有新作为。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沉淀出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的伟大品格。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

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从甘肃奔腾而来的黄河,

自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入宁夏境,流经中卫、吴

忠、银川、石嘴山四市,在宁夏的流程为397公里。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

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

河,精心呵护黄河,并要求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殷殷嘱托,重任在肩。近年来,宁夏把保障黄

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扛牢保护治理重任,坚

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筑牢西部生态安

全屏障。

绿树阴浓,夏日正长。宁夏吴忠市滨河大道

古城湾砌护段草木葱茏、景色宜人,人们沿着岸边

欣赏“黄河落日圆”美景,到“安澜亭”里休憩玩耍。

而不远处的古城湾人工湿地,以河卵石、火山岩、

砾石等填充物有效去除悬浮物,以各类植物净化

吸收有机污染物,最终将净化后的活水源源不断

输送至黄河。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农田、河滩地,黄河边上

也没有堤防。每逢汛期,河水泛滥、左右‘摇摆’,

最后直接淹没农田。”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的市民张

艳秋说起眼前的变化感慨万千,“现在变化太大

了,风景好,空气也好,我常来这里锻炼,一次就要

花一两个小时,常常舍不得走。”

中卫市是宁夏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

一。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投身治沙事业已

30余年。站在沙丘上,他耐心地为记者讲解如何

快速高效地栽种植物来固沙。

近年来,宁夏因地制宜开展防沙治沙,探索出

了独有的防风固沙模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

“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截至目前,中卫市已治

理沙漠150万亩,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治

理区天然植物由 25 种增加到 453 种,植被覆盖率

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沙漠退却的同时,中

卫市还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目前已有33万亩左

右的沙区变成了灌区,昔日黄沙漫漫的沙海成了

生机勃勃的绿洲。

行走在贺兰山下,曾经采石挖矿留下的戈壁

荒滩,如今已变成驰名中外的酿酒葡萄黄金产区。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

到50余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六

盘山上,荒山披绿,马鹿、华北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频频“打卡”,成为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坚持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

系统修复,宁夏交出了“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

银山越来越大”的优秀答卷。

走进宁夏,才能真正感受其既粗

犷又柔美、既大气又婉约的神韵。

新时代的宁夏,正焕发着青春。G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

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7

第60页

“塞上江南”的山乡巨变

江苏群众杂志社记者 苏胜利 王昆鹏

“干出来”的产业奇迹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巨型装置高耸林立,乳白

色管道布满厂区。这片“钢铁森林”就是宁东能源

化工基地。2016年 7月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这里视察,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

大号召。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远景储量 2000 亿

吨、位居全国第六。历史上的宁夏“靠煤吃煤”、粗

放发展,但随着产能过剩、盈利下滑,煤炭产业一

度成了“烫手山芋”。为了更好挖掘煤炭的经济价

值,宁夏决定向现代煤化工领域进军,拉长煤炭产

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煤制油,就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方式。

2016年,宁东基地建成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

的煤制油项目,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

变轻”的转变。如今,煤制油产品愈发精细,不仅

能产出高端润滑油、食品蜡等,还能作为航空航天

燃料使用。随着一批高端煤化工制品企业密集落

地,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已从甲醇、烯烃等初级产

品延伸到高端纺织及化纤制品、新材料、装备制

造、锂电池等十几种产品系类,形成庞大的煤化工

精深加工高端产品生产阵容。

通过持续努力,宁东基地以一块“石头”燃旺

产业之火,构建起煤制油、煤基烯烃、精细化工三

大产业集群,建成了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国

家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国家现代煤化工产

业示范区,创造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奇迹。2022

年,宁东工业总产值近 2000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620亿元,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化工园区,在全

国 643 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第

五。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从“挖煤卖煤”到“点煤成金”,宁东的崛起有

何奥秘、有何启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

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无限。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在新时代

焕发出新活力、新风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宁夏视察并发表重

要讲话,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仅要做

到,而且要做好。”宁夏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建设经济

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 全国党刊看宁夏

58

第61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提出的

这一深刻论断,无疑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正是因

为坚持创新发展,宁夏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

重大转变,过去冒黑烟、排臭水的“傻大黑粗”产业

蜕变为绿色低碳高效的“窈窕淑女”型产业,一批

具有成长潜力、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

般拔地而起,实现产业的“颜值”更高、“气质”

更佳。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青翠的绿植、湛蓝的天空、新建的住房、繁忙

的车间……亘古荒原上的新建村庄其乐融融。吴

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是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

民村,村民基本是从固原市原州区、吴忠市同心县

搬迁而来。以前大家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苦咸

水;搬迁后,住上了新楼房,吃上了自来水。

2020 年 6 月 8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弘德

村视察时指出,“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

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

生活。”这是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殷殷期望与嘱咐,

也是这座移民村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不等、不靠、不要,弘德村干部群众从整合流

转土地开始,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紫花苜蓿、葡萄、

枸杞、硒甜瓜、青贮玉米等。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

农村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到附近的农业企业、工

业园区上班。老年人和留守妇女直接在家门口的

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通

过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如今,特色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已成为弘德村的

三大支柱产业。2022年,弘德村村级集体经济收

入突破200万元。

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让闽宁故事家喻户

晓。1997年,永宁县城西边有一片叫玉泉营的茫

茫戈壁。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

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队来到宁夏考

察,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

设一个移民示范区。习近平同志亲自给这里命名

“闽宁村”,还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

干沙滩,将来会是个金沙滩。”

得益于东西对口扶贫协作,“干沙滩”已变成

了预言中的“金沙滩”,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东

部扶西部、“多数”帮“少数”、外力促内力的社会主

义康庄大道。闽宁村也随着发展规模扩大升格成

闽宁镇,从最初的入村人数不到 8000 人,发展到

现在常住居民超过6万人。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

了从搬得出、稳得住,到逐步能致富。

“拼出来”的美丽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

这一重要观点,在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基地再

次得到有力印证。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葡

萄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 58.3 万亩。曾几何

时,这里却是遍布砾石的戈壁荒滩。

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是山川巨变的典型缩影。

1996年,袁辉和当地农民开始在砾石遍布的荒滩

上植树造林、开沟挖渠、修路搭桥。到现在种植了

3000 亩酿酒葡萄,生态修复了 6000 多亩废弃矿

区,栽种了 8000多亩防护林。昔日满目疮痍的矿

坑,成了郁郁葱葱的“花园酒庄”。2020 年 6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强调“坚决保护好贺

兰山生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

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贯彻落实这一要

求,宁夏把贺兰山东麓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的“试验田”,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文化

旅游、休闲康养、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

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赢的高质

量发展新路径。

“塞上江南越来越美了。”2020年6月,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如是感慨。塞上之美,美在乡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9

第62页

村,美在富民。近年来,宁夏全力打造“塞上乡村

乐园”,走好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地处六盘山腹地的固原市泾源县杨岭村,受

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影响,产业薄弱、物资匮乏,

长 期 以 来 是 有 名 的“ 落 后 村 ”。 2016 年 7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杨岭村,嘱咐大家“好日子

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杨岭村把总书记的嘱

托作为加快发展的“指路明灯”,立足当地资源优

势构建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把肉牛养殖和乡村

旅游作为脱贫致富与振兴乡村的抓手强力推进。

过去的落后村、问题村、信访村,如今成为先进村、

示范村、文明村。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自然条件严酷,

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这里海拔2000米以上,

气温偏低,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蔬菜

生长时间长,营养积累足,色泽鲜亮、脆嫩多汁、口

感甘甜,被称为“冷凉菜”。2016年7月,习近平总

书记来到姚磨村,深入了解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增

强了当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姚磨村找准产

业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

展的冷凉蔬菜特色产业新路子。冷凉蔬菜不但走

出西海固、翻过秦岭,还跨越大江大河,端上了粤

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

当前,宁夏正着力打造“中国葡萄酒之都”“中

国高端奶之乡”“中国滩羊之乡”“中国枸杞之乡”、

全国优质牛肉生产基地和高品质冷凉蔬菜生产基

地,进而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新时代的“塞上江南”,必将更加美

丽富饶。G

泾源县杨岭村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0

第63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塞上江南”

《今日浙江》杂志社记者 郏文纲 沈佳薇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7 月 17 日至 20

日,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走进宁夏开展主题采访

活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访调研,现场感悟总书

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宁夏的成功实践。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部,是全国唯一一个回族

自治区,也是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还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会师地。习近平同志曾先后

4次来到宁夏,足迹遍布宁夏的山川大地、黄河两

岸,特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宁夏 80 多万贫

困人口摆脱贫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

宁夏,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

重要遵循。

多年来,宁夏各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

引的方向,信念不渝、步履不停,成功翻越脱贫路

上的“六盘山”,朝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

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行,

开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放眼宁夏,一幅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百姓富足的

美好画卷渐次铺展。

干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

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这些

年来,宁夏牢记嘱托,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葡

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

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站在贺兰山东麓远眺,种植基地绿意涌动,特

色酒庄星罗棋布,葡萄琼浆引人入醉。宁夏共有

228 家葡萄酒庄和企业,志辉源石酒庄就是其中

一家,这座从废旧的砂石矿区成长起来的花园酒

庄,通过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旅融

合,把荒滩变成“金山”,让酒香飘向全世界。酒庄

庄主袁园说:“我们在这里种植了2000亩葡萄,每

年可产 300 吨大概 40 万瓶葡萄酒,其中 80% 被游

客买走。”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宁夏中宁县玺赞生态

枸杞庄园里,饱满多汁的枸杞果挂满枝头,农民们

正穿梭在田间采摘鲜果。不远处的工厂车间内,

采摘下来的新鲜枸杞经过加工变成了枸杞原浆,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

作为全区最具地标性的特色产业,宁夏枸杞

产业获得了“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

宁夏枸杞甲天下”的美誉。2022 年,全区拥有枸

杞规上企业 27 家,枸杞种植保有量 38 万亩,鲜果

产量 30 万吨,精深加工产品达到 10 大类百余种,

枸杞产品远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

产业链产值270亿元。

位于宁夏银川市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

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

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这里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这 9 个字激励宁夏人民积极发展新型材料、清洁

全国党刊看宁夏 ■

61

第64页

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

“六新”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

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全面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

格局。

如今在宁夏的广袤大地上,随处可见整齐排

列的蓝色光伏板和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截至

2022 年底,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 3041 万千

瓦,居全国第九。其中,光伏装机1584万千瓦,居

全国第九;风电装机1457万千瓦,居全国第十。

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

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的沙丘上,西郊林场场

长唐希明向记者讲解着如何扎“麦草方格”防沙固

沙。只见他熟练地将长度不低于 60 厘米的稻草

拦腰插入沙子中,很快围成了一个 1 米×1 米的方

格,这就是被全世界广泛用于固沙事业、宁夏独创

的“麦草方格固沙法”。

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宁

夏考察时就表扬了麦草方格固沙法。他对治沙人

说:“这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也坚定了我们

治沙的决心。对你们的事业,我们会全力支持。”

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三面环沙的宁夏

创造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

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

体系,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 25 公里,包兰铁路沙

漠段两侧形成了宽 1 公里的绿色长廊,避免了铁

路被流沙掩埋、保证了铁路畅通无阻。

固沙防沙还需用沙。多年来,宁夏积极探索

“沙为人用”新路径,形成了“人沙和谐”的良好局

面。在中卫市沙坡头景区,原始的沙漠风貌成了

宝贵的旅游观光资源,沙漠星星酒店、沙漠图书馆

等文旅项目吸客无数;石嘴山市平罗县内的沙湖

地区,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融为一

体,被誉为“丝路驿站”上的旅游明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描绘的

宁夏,不仅有沙漠,还有黄河。2020 年 6 月 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

护段考察时指出,“宁夏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

护黄河”,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任务。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宁夏坚持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

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努力守好改

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生命线。2022年,黄河干流

宁夏段水质继续保持“Ⅱ类进Ⅱ类出”,连续六年

保持Ⅱ类水质。

走出山海协作脱贫路

电视剧《山海情》中描绘的闽宁镇,正是宁夏

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镇史馆里昔日的照片记

录着闽宁镇最初的模样: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

草、风吹沙子跑,茫茫戈壁,一望无垠。

1997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

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赴宁夏进行考

察,下定决心推进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在这片戈壁

上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

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移到这里,并亲自给

这里命名“闽宁村”,还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

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个金沙滩。”

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是闽商在闽宁镇投资建

设的企业,主要生产防寒服、校服和床上用品,吸

引了当地 200 多名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年产

值超 5000 万元,在脱贫攻坚大考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则充分发挥网络运营

技术优势,通过实施“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

商+旅游”等一系列举措,培育出了“闽宁巧媳妇

儿”直播带货团队,日订单超过2000单,解决了40

多名移民妇女的就业问题。

产 业 合 作 、资 源 互 补 、劳 务 对 接 、人 才 交

流……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推动下,最初人数不

到 8000人的闽宁村,发展成了现在常住居民超过

6 万人的闽宁镇,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了从搬得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2

第65页

出、稳得住到逐步能致富

的转变。

在闽宁镇的示范带

动 下 ,宁 夏 还 涌 现 出 了

110 多 个 闽 宁 协 作 示 范

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

村、320 个易地搬迁安置

区,累计易地搬迁 100 多

万人。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

寺堡镇的弘德村是其中

一个生态移民村,村民刘

克瑞是“搬”出幸福生活

的 典 型 代 表 :儿 子 有 钱

挣、孩子有学上、家人有

水吃、就医有保障……他

说:“依靠党和国家的好

政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

好了!”

奏响乡村振兴共富曲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

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视察冷凉蔬菜产业时强

调:“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

到有机食品标准。”这些年来,姚磨村牢记总书记

嘱托,把冷凉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完善管理服务措施、开拓产品

销售市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了原州区首个

万亩冷凉蔬菜基地,走上了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

之路。

走进姚磨村,只见数千亩菜田阡陌纵横,一座

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长

势喜人,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姚磨村党支部书

记程广锦说:“如今,全村 280 多户都参与蔬菜种

植,户均增收 2000 元以上,还辐射带动周边 10 个

村组发展蔬菜产业,年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1000余人。”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还视察了宁

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的杨岭村,并提出“一个村

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要把培

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等涉及党

组织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孩子教育的乡村

振兴路径。

这些年来,杨岭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

勇前行,实现了从落后村、问题村到先进村、示范

村的精彩蝶变: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养牛车间、康养

中心、乡村研学实验基地,形成了集采摘赏花、休

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新业态,还获评了“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采访期间,恰逢杨岭村一年一度的“山花

节”,也是第四届杨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现

场,各地游客漫步绿色画廊,品味农家生活,感悟

乡愁美景,一起感受神奇山水酝酿的千般风光,

体味勤劳人民创造的百态民俗。村

党支部书记马占富笑着说“:2022年,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 2016 年整

整翻了一番!”G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63

第66页

“塞上江南”满目新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记者 吴中美 徐曼丽

红色宁夏

2016 年 7 月 18 日至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宁夏固原、银川

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进行调研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第一站就到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冒雨

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发出“缅怀先

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转眼,7年过去了。这片红色热土弘扬长征精神,盘活红色资

源,呈现出不一样的塞上江南好光景。

7月18日,“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的长征路”宁夏首届红色

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此举办。当天,身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

念园,仰望园内矗立的丰碑、飘扬的红旗,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

月浮现眼前,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

段段文字,深情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的革命岁月和可歌可泣的长

征故事。蓝天白云下,吟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

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

手,何时缚住苍龙”,感慨万千。

红星闪耀杨家店,六盘山下红军村。走进宁夏隆德县城关镇

杨家店村,这里红绿交织,古朴怡然,充分彰显了红色旅游、乡村旅

游、生态经济、民宿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

神,近年来,宁夏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

用,深度挖掘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

代价值,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打造红色景区景点 12 个,登记备案不可移动

革命文物92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65件,推出了22条红色旅游精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宁夏

的生动实践、成功范例和巨大变

化。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由中国期

刊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

传部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

会主办,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

承办的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

主题采访活动近日在银川启动。

来自全国 30 多家中央、省

(区、市)党刊的负责同志和编辑

记者分别前往宁夏银川市、石嘴

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和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围绕总

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进行深入的

调研采访,现场感受总书记的人

民情怀,以及宁夏各族人民信念

不渝,步履不停,成功翻越脱贫

路上的“六盘山”,朝着全面建设

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

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

行,开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4

第67页

品线路。宁夏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

的地。

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情系革命老

区,助推乡村振兴。这些年,固原市充分利用好红

色文化资源,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

造了“万里长征结束地、新时代长征出发地”红色

六盘品牌和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为生态

文旅特色市建设持续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绿色宁夏

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曾是干旱少雨、“苦瘠甲

天下”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党中央一直十分牵

挂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先后 4 次来到宁夏,他的

足迹踏遍了宁夏的山川大地、黄河两岸,特别是脱

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宁夏8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

困、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

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

遵循。

昔日“苦甲之地”,今日“中国(西部)冷凉蔬菜

之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走进宁

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农田阡陌纵

横,绿意盈盈。难以置信,这里地处曾被确定为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西海固核心区。

“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

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前行动力。姚磨村

找准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产业发展方向,探索

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冷凉蔬菜特色

产业新路子。

姚磨村种出的蔬菜,质地脆嫩、纤维少,以辣

椒、菜心、西兰花、娃娃菜、胡萝卜等为主导的高品

质蔬菜经过精加工,被销往全国市场。“现在姚磨

村的冷凉蔬菜外销率达到70%。”姚磨村党支部书

记程广锦说,种植区农民人均蔬菜产业收入占可

支配收入的 70% 以上,农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现在的姚磨村,出名的不仅是蔬菜,还有优美

的田园风光,这两年姚磨村做起了休闲观光农业,

每到节假日都会吸引不少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

摘,同时,还带动辐射周边 10 个村组大力发展蔬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65

第68页

菜产业,户均增收 5000 元以上,年均解决农村劳

动力1000余人的就业。

作为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固原市的冷凉蔬

菜享誉大江南北,切切实实成为富民产业。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 50 万亩,年

产量20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以上。

紫色宁夏

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的贺兰山东麓,是世界

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也是中国最

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宁夏时对葡萄

酒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2020 年 6 月初视察宁夏

时明确指出,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

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

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

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总书记的重要

指示和殷切嘱托,对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既是鼓

励也是鞭策,既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供了强大

动力。

来到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

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又是一番让人惊叹的景

象。在骄阳下,贺兰山下的葡萄园打上了一层天

然的滤镜,剪枝、梳叶、滴灌,藤蔓上青色的小果带

着身下那片土地特有的印记,讲述着贺兰山东麓

“流金淌银”的故事:曾经的戈壁沙漠,如今摇身一

变,葡萄藤接天连碧,葡萄酿成了美酒也酿出美好

生活。

红寺堡镇,“中国葡萄酒第一镇”,除了酿酒葡

萄的种植、葡萄酒酿造,该地还涉足葡萄酒展示、

旅游观光以及世界葡萄酒文化交流,多元化走好

品牌发展道路。“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扩大开

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

要产业。”吴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产热剧《山海情》大结局中,演员黄轩饰演

的马得福一句“宁夏优质葡萄酒在海内外飘香”,

道出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发挥得天独厚资源

优势,抢抓消费升级机遇,让宁夏葡萄酒“当惊世

界殊”的心声和行动。

依托贺兰山东麓这一新崛起的世界葡萄酒明

星产区,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 58.3 万

亩,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 13 万个就业岗位,工资

性收入近 9 亿元,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

业。2022年,“贺兰山东麓

葡萄酒”位列全国地理标

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一

位,品牌价值超700亿元。

若 问 宁 夏 是 什 么 颜

色?短短几天的采访,看

到了宁夏的无穷活力和烂

漫梦想,无不与一种种颜

色交相辉映、渲染铺呈,

描绘着富有创造力的“宁

夏画卷”……G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酒庄调研采访。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6

第69页

风起贺兰山 当惊世界殊

《福建通讯》杂志社记者 俞怡琦 林 佳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天

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

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贺兰山与黄河之

间的狭长区域,形如纺锤,恰好对应了民谣中的

“两头尖”。这枚纺锤,其实是一片荒漠与干旱区中

的珍贵绿岛,东侧是蜿蜒的黄河,西侧是绵延的贺

兰山。黄河贯穿宁夏,哺育了传奇的“塞上江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宁夏,为

之擘画了“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

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宏伟蓝图。7月17日

至 20 日 ,本 刊 记 者 跟 随“ 沿 着 总 书 记 的 足 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

访团走进“塞上江南”宁夏,调研采访这片土地上

发生“当惊世界殊”的一幕幕。

长缨在手,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

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毛泽东主席在翻越宁

夏六盘山后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多年来,这

片土地上的人民赓续长征精神,定黄河、治黄沙,创

造了一次又一次缚住苍龙、战天斗地的奇迹。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蒙语意为“天

一样辽阔”。中卫市则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

沙漠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2.7%。这里干旱少

雨,长期处于荒漠化威胁中。中卫市西郊林场场

长唐希明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县城之外不到

5公里就是漫天的黄沙。”

固沙治沙初期,因自然环境异常恶劣,植物固

沙行不通,林场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

铺面等固沙方式,但一场大风过后,都被掩埋殆

尽。一天,林场职工们正在休息,随手捡起了驼队

落下的一捆麦草,便用铁锨把这团麦草深深插进

沙子里。大风过后,其他种下的草本植物悉数被

黄沙吞噬,唯独这捆麦草坚强地挺立在沙丘之上。

这偶然的“一锨草”开创了治沙历史。治沙固沙让

包兰铁路开进了沙漠,打通了西北地区黄金交通

线路;而让黄河“安澜无恙”,成就了宁夏的“贺兰

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无限”。

吴忠市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的安澜亭,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保障黄河长

久安澜,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而得名。2020年6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察看了黄河生态治

理保护状况,嘱托“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

当”,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安澜亭

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殷殷嘱托。

站在安澜亭远眺黄河,水面宽阔流速迅疾,岸

边水草丰满水鸟翱翔,已经成为宁夏旅游的“打卡

地”之一。但在历史上,黄河曾以“害河”“中国之

患”闻名于世界。之所以能“安澜”,青铜峡水利枢

纽工程功不可没。

1958年 8月 26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

大坝正式开工建设。蓄起万顷碧波,安狂澜、灌沃

全国党刊看宁夏 ■

67

第70页

野,成就了奉献绿色能源、造福宁夏人民的历史伟

业。从 1967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青铜峡

水利枢纽工程已累计发电 400 多亿千瓦时,承担

了宁夏电网 50% 以上的负荷,滚滚黄河水转化成

了电力能源,驱动着宁夏平原的发展。

黄色的波斯菊、紫色的千屈菜、鲜绿的水葱,

配上清可见底的潺潺流水,来这里的游人很难想

象,这个美丽的公园其实是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

地,它像一颗“人工肾”,将第一污水处理厂所排放

的尾水,经人工湿地净化后作为生态补水回用。

整个湿地占地 240 亩,填充了河卵石、砾石、

火山岩等物料,种植了黄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

等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的平衡,利用自然的力量,

消解人类排入大自然的污染物。这些植物在一吐

一纳之间,“洗净”了60%的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

生变化,达标后排入黄河或循环再利用。整个湿

地每天处理6万立方米污水,年可消减污染物520

吨,实现污水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

拓荒增绿,“苦甲之地”展新颜

夏日塞上,碧空如洗。漫步在贺兰山下的酒

庄厂区小道上,1200 亩的厂区绿树成荫,道路两

侧酿酒葡萄的青绿肆意流淌,路边各式的树种鳞

次栉比,其中点缀着碧色水塘,跟江南的公园并无

二致……很难想象这里之前是飞沙走石的废弃

矿区。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

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禀赋与成

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擘画了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前

景,大大提振了宁夏葡萄酒人的信心,为推动宁夏

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水土流失严

重的贺兰山东麓,正好可以提供酿酒葡萄种植所

需要沙土、砾石。宁夏葡萄酒人采用独特的埋土

种植法,大幅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创造了“浅沟种

植”方式,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水土拦蓄工程。

至今已生态治理了 1.8 万亩荒滩,修复废弃矿区

6000 亩,种植各类植物共计 300 余万株……在贺

兰山下拓展出了葡萄酒+教育、文旅、体育、康养、

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

为多业态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是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宁夏的具体实践,成为了支撑

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新引擎。

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的固原市,是革命

老区、民族地区、宁夏副中心城市。这里地处黄土

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山高坡陡,雨水稀少,十年九

旱。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仍有 70% 的群众吃不

饱、穿不暖,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

的地区之一”。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

夏首站便来到固原,在将台堡向全党发出“走好新

的长征路”伟大号召。经过多年的赓续奋斗,如今

的固原已旧貌换新颜。

翠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鲜嫩的有机菜

花……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数千亩

菜田阡陌纵横,拼接成碧绿锦缎,向着远方延展。

“姚磨村海拔在 2000米以上,气温偏低,以前

种庄稼收成不好,乡亲们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说,2016年姚磨村通过

分析自身优势与产业特长,决定发展冷凉蔬菜种

酿酒葡萄喜获丰收。 图片由吴忠市委宣传部提供 植业。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8

第71页

经过数年的发展,姚磨村建成原州区首个万

亩冷凉蔬菜基地,以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为群众增

收 400 余万元,带动辐射周边 10 个村组大力发展

蔬菜产业,户年均增收 5000 元以上,年均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姚磨村的发展是今日西海固变化的一个缩

影。如今,随着生态建设推进、水利工程解“渴”,

“苦甲之地”种出了新希望。

夜晚,登上固原市区的古雁岭,站在九层高塔

上俯瞰市区,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早已不见当年

“苦瘠甲天下”的模样。这座六盘山下的城市,正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闽宁同心,携手共续“山海情”

闽宁镇是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

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

提议、亲自命名、亲自推动建设的闽宁协作示范镇。

26 年来,福建、宁夏两省区以“同一个事业、

同一份愿望、同一种责任”为使命担当,以“宁夏所

需,福建所能”为具体指向,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

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闽宁模式”,为宁夏脱贫攻坚提供了不竭动力。

既是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范例,也是贡献

给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

26 年风雨兼程,当年 8000 人的贫困移民村,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6万多人的现代化生态移民示

范镇。现在闽宁镇已形成了特色养殖、特色种植、

劳务输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五大产业格局,

当地百姓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的工厂就能

就业,本土企业加上闽籍企业,目前已可以满足当

地群众的工作需求。

“爱拼才会赢!”在闽宁镇,这句闽南俗语家喻

户晓、人尽皆知。闽商被当地移民群众看作脱贫

致富的“领头雁”,闽企每次招工都报名火爆。目

前,闽宁镇已有 80 多家闽企先后落地,投资涉及

服装加工、种植养殖业等众多产业,带动数千名当

地移民劳动力就业。

富贵兰服装公司是一家闽商投资的企业,主

要生产羽绒服、校服、床上用品等,年产值5000多

万元,解决当地200多人就业。2015年,沐浴着闽

宁协作的春风,有着丰富服装生产销售经验的福

建晋江商人许上等来到闽宁镇,建起了一家集生

产车间、服装展示于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生产企

业。镇上赋闲的移民妇女们经过系统培训,穿上

了工作服,坐在了缝纫机前,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如今,在富贵兰服装公司工作的职工,实现了家门

口务工、顾家两不误。

位于闽宁镇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

间,是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

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

地,已培育出了“闽宁巧媳妇儿”直播带货团队,让

特色农产品成为万单爆品的“闽宁好物”。

来到车间的带货直播间,看到移民妇女们正

端坐于直播设备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自信地推介

宁夏枸杞、山羊奶、八宝茶、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

热情地与屏幕前的观众互动,熟练地上链接、做秒

杀……在这里,她们不会把闽宁禾美车间称为“我

们公司”,而是直接说“我们家”;也不会把车间的

员工叫“同事”,大家互称“姐妹”。在这里,曾经大

字不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妇女们化身成为家

乡特产的宣传推广员、乡村振兴的奋斗者,过上了

有尊严有盼头的生活。

这片昔日飞沙走石、黄沙漫天的戈壁滩,如今

已经成了美丽富饶的“金沙滩”,移民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而脱贫只是闽宁协

作的开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闽宁

两地通过不断延伸合作广度和深度,由单一的经

济合作发展为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将

逐渐实现互利共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目标,

这也是闽宁协作在新时代的新使

命。闽江的风继续吹拂着,跨越几

千公里的山海情谊还在继续,闽宁

协作正奋力书写崭新篇章。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69

第72页

复兴道上长携手 犹忆闽宁一家亲

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杨晓明 林 青 翁筱冰

黄河流淌,千里滔滔;绿染山川,洗净黄沙。

这是盛夏时节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们眼中的宁

夏。塞外风景虽与八闽大地殊异,但闽宁两地山

海结盟、协作相牵的情缘,却是心心相印、脉脉

相通。

近期,记者行走于宁夏这壮丽秀美的“塞上江

南”,感受携手奋进隽永绵延的闽宁“山海情”。

山海携手 “干沙滩”变“金沙滩”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子跑。”闽

宁镇镇史馆里一张张照片,将大家带回闽宁镇曾

经的模样。

199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

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闽宁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

同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任福

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组长,牵

头负责对口帮扶宁夏工作。

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宁夏,深入

西海固 5 个贫困县调研后,提议闽宁两省区共建

一个生态移民示范点,部署“移民吊庄”工程,让生

活在“人畜辛劳苦,十种九不收”的西海固群众,搬

迁到“闽宁村”。此后,相隔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

作跨越山海、昂扬向前。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擘画

的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举措,成为闽宁共谋发展

的行动指南。

富贵兰纺织园是福建省第 11 批援宁工作队

引进的项目,帮助移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更

多妇女望向更开阔的天空;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作

为电商扶贫示范基地,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儿”直

播带货团队,创造了闽宁协作新业态;凯盛浩丰

(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拥有宁夏首个具备国际领

先水准的半封闭周年智慧温室,是宁夏加快现代

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闽宁协作 27 载,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搭建合

作平台等方式,在当地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具

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农业、工业体系,极

大增强了“造血”功能,为宁夏长远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

多彩宁夏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宁夏农耕历史悠久,农产品品质优良,葡萄

酒、枸杞、牛奶、冷凉蔬菜等“六特”产业快速发展。

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蔬菜园

接天连地,一筐筐新鲜蔬果从这里装上货车,远销

世界各地。走俏的姚磨蔬菜,红火了农民的日子。

“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在宁夏志辉源石

酒庄,种植基地绿意涌动、特色古朴典雅。当前,

宁夏葡萄酒产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以“葡萄

酒+”赋能,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宁县玺赞生态枸杞庄园里,“小红果”长势

甚好。近年来,宁夏不断发挥产业园区资源聚集

优势,持续引领现代枸杞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

■ 全国党刊看宁夏

70

第73页

展,向产业千亿级产值目标迈进。

作为行业龙头,宁夏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在持

续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上下游一二三产

业协同发展,构筑起吴忠市牛奶产业 280 亿元产

值规模。

长久安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最恋是吴忠。”位于宁

夏中部、黄河之滨的吴忠市,素有“塞上明珠”的美

誉。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曾

来到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

吴忠市“安澜亭”之名,便出自总书记重要讲话“保

障黄河长久安澜,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在保障黄河安澜方面,我们通过打造标准化

堤防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沿黄河周边的生态环

境。”吴忠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多年来,吴

忠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沿黄

生态廊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奔腾,一路蜿蜒向东,冲出高山峡谷后进

入宁夏中卫。位于中卫的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

研究试验站是中科院最早建立的长期野外综合观

察研究站,在风沙物理、沙害治理等领域作出了重

要科学贡献。

几十年来,宁夏坚持科学治沙,不断推动防沙

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沙和谐、沙为人用”的局

面就此形成。

山河壮美、风光旖旎的宁夏,正以建设“经济

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

夏”为历史使命,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复兴道上长携手,犹忆闽宁

一家亲。”新时代,闽宁两地携手

共 创美好未来的故事,还在继续

书写……G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宁夏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1

第74页

潮涌塞上万象新

山东《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华伟丽

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

考察,为宁夏改革发展把航定向、擘画蓝图。宁夏

各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信念不

渝、步履不停,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朝

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

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行。放眼今日宁夏,曾

经的“苦瘠甲天下”之地山河巨变,处处生机勃勃,

处处热潮涌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塞上江南”新

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干成就事业,实干创造未来。

走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鳞次

栉比的大型设备、纵横交错的管道电缆,从项目建

设现场到企业生产车间,到处是一派火热繁忙的

景象。

“刚到宁东基地时,我才 20多岁,那时这里还

是一片戈壁荒原。”宁东基地工作人员韩韦深有感

触地告诉记者,“20 年来,宁东人拧成一股绳,一

棒又一棒接力奔跑,今天,看到园区的发展变化,

大家很有成就感。”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东能源化

工基地考察,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

号召,为宁东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强大精神动力。

撸起袖子加油干。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把产业

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

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世界级

项目,构建起煤制油、煤基烯烃、精细化工三大产

业集群。2022 年,创造工业总产值近 2000 亿元,

在全国 643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排名

中位列第五,连续5年入围全国十强。

此时,远在中卫市的中宁县,是另一番“红火”

的景象。

正值一年一度的枸杞采摘期,在玺赞庄园万

亩枸杞林里,鲜红欲滴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

在熟练地采摘枸杞。不远处的工厂车间里,采摘

下来的新鲜枸杞经过加工变成了枸杞原浆,销往

全国各地。

“目前,中宁县枸杞的种植面积为 18万亩,综

合产值达130亿元,品牌价值达198亿元。”中宁县

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娟介绍道。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如何让

这张“红色名片”更红更亮?中宁县紧扣“中国枸

杞之乡”发展定位,在良种繁育、科技研发、精深加

工、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同时,加

速推动枸杞产业、文化、旅游三业融合,实现了从

产量产值到品质品牌的转型升级。

坚定实干方向、凝聚实干力量,宁夏立足自身

优势,稳定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着力打造

“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跑出

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全国党刊看宁夏

72

第75页

“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日夜流淌,滋养着宁夏这

片沃土。

宁夏是沿黄九省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

省份,黄河在宁夏境内虽然不到其总长的十三分

之一,但历史上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因水而美、向水而强,宁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

书记殷殷嘱托,始终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

中之重,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筑牢西

部生态安全屏障。

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人工湿地,湖水清澈、

草木丰茂、空气清新,前来休闲游玩的人络绎不

绝。“古城湾人工湿地将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应用到

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的综合治理中,守住

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吴忠市生态环境

局副局长杨瑞介绍。

40多年间,黄河吴忠段安澜无恙,两岸水清、

岸绿、景美。黄河吴忠段的变化,是宁夏加快推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缩

影。今天的黄河,已成为助力宁夏发展的“美丽

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不仅仅体现在黄河治理上。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市沙坡头,西郊

林场场长唐希明正在向记者们示范一种固沙法:

在流沙上用麦草铺出 1 米×1 米的方格,然后拿起

铁锹将长60厘米左右的麦草拦腰扎入沙子里,后

续再往草方格里播撒沙蒿、沙米等耐旱草种。这

就是宁夏独创的、被全世界广泛用于固沙事业的

“麦草方格固沙法”。

宁夏东临毛乌素沙漠,北接乌兰布和沙漠,西

濒腾格里沙漠,三面环沙,曾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严

重的省区之一。几十年来,宁夏因地制宜开展防

沙治沙,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

大转变。

截至目前,中卫市已治理沙漠 150万亩,使腾

格里沙漠后退了 25 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3

第76页

足 1% 上升到 42%。沙漠退却的同时,中卫市还

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33万亩左右的沙区变成了

灌区,昔日黄沙肆虐的沙海变成了生机盎然的

绿洲。

“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行走在宁夏的乡村,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来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只见道路干

净整洁,农舍庭院别致新颖,田园风光诗情画意,

乡风和谐民风淳朴,俨然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的新图景。

弘德村所在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

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这里汇聚了23万

西海固移民,他们来自宁南 8 县(区),涉及 14 个

民族。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第一站

就来到弘德村。“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

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深情寄语,也

是这个移民村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在弘德村村史馆,讲解员海小荣以亲历者的

身份动情地讲述了村庄的变迁。“走出大山后,靠

着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我先是进厂当了工

人,后来又做了讲解员,还成了电商主播,销售村

里的特色农产品。”她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现在村

里幼儿园、学校、医院、老年公寓、休闲文化广场等

一应俱全。”

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弘德村把产业兴旺作

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今,种植苜蓿、葡萄、

枸杞、富硒甜瓜等,发展肉牛养殖,引导村民就近

到企业务工,已成为弘德村的支柱产业。

夏日的田间,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

亩冷凉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长势

喜人。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最不

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核心区。

在姚磨村冷链车间里,村民们正将一颗颗新

鲜翠绿的西蓝花分拣装箱,装上冷链物流车发往

外地。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自豪地告诉记

者:“基地刚接了5000公斤的蔬菜订单,明天一早

就要运到上海去,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收割。”

几年前,姚磨村精准分析自身优势与产业特

长,决定利用其位于六盘山的高海拔地势发展冷

凉蔬菜种植业,走上了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之路。

“冷凉菜”红火了村民的日子。2022年,姚磨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

如今,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宁夏,

从脱贫路到振兴路,从小康路到共

富路,完成了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

丽蝶变,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

村振兴道路。G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

■ 全国党刊看宁夏

74

第77页

塞上新长征 宁夏新伟业

山东《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记者 邢 华 宋柳桦

巍巍贺兰,雄浑壮观;红色六盘,天高云淡;滔

滔黄河,九曲迂回……这里是 6.64 万平方千米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黄河上游的一颗明珠,有着

“塞上江南”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两次来到宁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

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塞上大地吹

响了走好新长征路的总号角。从贺兰山下到黄河

两岸,从浩瀚沙漠到千里沃野,从工厂车间到农家

小院,宁夏人民始终信念不渝、步伐不停,苦干实

干、创新创造的热潮奔涌不息。

绘就生态系统新画卷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全长 397公

里,宁夏全境都属于黄河流域。2020 年 6 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吴忠古城湾砌护段时指

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要统筹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宁夏站位全国审视

区域生态,跳出一域为沿黄流域发展探路,坚持以

铁的手腕抓紧抓实污染综合防治,以硬的举措抓

细抓实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

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

设的步伐铿锵有力。曾经屡屡泛滥的黄河,如今

缓缓流淌,造就了中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不断

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贺兰山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

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2020年6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西夏区志辉源石酒

庄远眺贺兰山时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

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决保护好

贺兰山生态”。

“总书记的要求坚定了我们继续守护好贺兰

山,让矿坑变景区的决心。”酒庄负责人袁园的父

辈曾在贺兰山开采砂石,接力棒交到袁园手里,挖

砂的铲变成种树的锹,目前已修复废弃矿区 6000

亩,种植葡萄 2000 亩。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宁夏

对贺兰山实施系统治理、整体修复,将贺兰山保护

区内的矿业权全部退出,把废弃的矿坑打造成生

态公园,依托贺兰山东麓独特的生态环境,建设了

55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发展起葡萄酒

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

浩瀚无垠的沙漠与一泻千里的黄河相会,成

就了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因西、北、东三面毗邻沙漠,很长一段时间里,宁夏

人的记忆都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

子走,抬脚不见踪”。经历一次次试验,宁夏治沙

人最终找到了缚住“黄龙”的成功措施——扎麦草

方格,还摸索出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

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的治沙

防护体系,实现了沙漠化逆转,沙化、荒漠化土地

连续20多年“双缩减”。进入新时代,宁夏深入践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5

第78页

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示

范的同时,致力科学发展沙产业。如今,茫茫沙地

上,光伏板绿色发电,板下种植孕育生机;特色旅

游、农家乐演绎起沙漠“变奏曲”……

山水林田湖草沙,宁夏一应俱全。从黄河综

合治理,到贺兰山生态保护,再到沙漠污染整治,

一幅幅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塞上新画卷正渐次

展开。

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宁东会客厅”,存放着一块乌黑发亮的煤

炭样本。这是拥有“煤中之王”美誉的“太西煤”,

因品质优良而被列为宁夏五宝之一。2003年,宁

夏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将

其确立为自治区“一号工程”。2016年 7月 19日,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宁东基地。此时,3500多平方

千米的基地一望无垠,巨大的烟囱、脚手架、作业

平台展示着生生不息的活力。正在建设的 400万

吨煤制油项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

目,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项目。站在热

火朝天的工地上,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社会主

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聚焦“煤头化尾”,将

煤“吃干榨净”,产品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今

天的宁东正着力打造煤制油、高性能纤维等八大

细分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清洁能源

等 三 大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不 断 向 产 业 更 高 端

迈进。

2023 年 6 月,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

司研制成功的 10 米超大采高刮板输送装备正式

出厂。目前,这套采高设备触到了煤机设备的“天

花板”。奔走天地间,始终追求突破引领是写进天

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 宋柳桦/摄

■ 全国党刊看宁夏

76

第79页

地奔牛血液里的基因。

优良的自然禀赋,让宁夏成为光伏产业孕育

的沃土。经过数年发展,宁夏光伏产业积厚成势,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新硅都”初具规模。带

动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等多个清洁能

源项目布局宁夏,拥有着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的巴斯夫杉杉电池

材料(宁夏)有限公司,却只是宁夏光伏材料产业

链11家规模以上企业之一。这个数字,印证着宁

夏光伏产业的发展成绩。

在这片见证历史、饱经沧桑的荒原戈壁上,宁

夏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

托: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越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的领域,越需要推

进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上积极作为。

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宁县闽宁

镇,这里是他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亲自提议福建

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昔日的闽宁村成

了今天的闽宁镇,当年只有 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

发展成拥有6万多人的塞上“江南小镇”。作为东

西部扶贫协作和易地搬迁扶贫的样板,“闽宁协

作”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史上的典型范例。

如今,这场跨越时空的山海情缘正不断续写

新篇章。在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就业“小车间”

发挥了扶贫“大作用”,100 多名移民妇女在生产

加工着校服、棉服和羽绒服,为闽宁两地各中小学

提供订单服务。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闽宁

巧媳妇儿”直播带货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介绍扶贫

产品,女工们有条不紊地将各种产品进行分装。

车间相继推出闽宁特色消费扶贫系列产品,销售

额已达 400 余万元,实现了贫困群众“足不出户、

就地致富”的目的,“造血式”脱贫成效显著。

七八月份,六盘山下的杨岭村游人如织。过

去,三面环山的杨岭村受交通和自然环境影响,产

业薄弱、物资匮乏,是有名的“落后村”。2016年7

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杨岭村视察脱贫

攻坚工作,他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

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

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近几年,杨岭村通过实施民宿改造、生态农业和基

础设施建设,让环境持续变好,还把风景变成发展

“钱景”,打造出了集采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

验于一体的杨岭生态园,让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全

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固原

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数万亩菜田阡陌纵横,拼

接成碧绿锦缎,向着远方延展。每天,以辣椒、西

芹、菜心、西蓝花、娃娃菜、蒜苗、洋葱、胡萝卜等为

主导的高品质蔬菜经过精加工,被冷链车带着宁

夏“冷凉蔬菜”的名片,远赴全国各地,把乡村振兴

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作为宁夏首个具备国

际领先水准的半封闭周年智慧温室,凯盛现代智

慧农业产业园年收入 3000万元,不仅解决了当地

农民的就业问题,还作为西北地区设施农业技能

培训基地,培养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专业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六盘山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中

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胜利之山。毛泽东气吞山河的

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之享誉中外。2016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他深情地说,“我

到这里来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我们要走新的

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

我们的长征路”。日新月异绘山河,锦绣时代谱华

章。宁夏人民做到了!他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中,在新的长征路上,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

懈奋斗。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7

第80页

感悟思想伟力 聚焦跨越之变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纪行

河南《党的生活》杂志社记者 齐 鑫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宁夏时称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要求建设经济繁荣、

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简称宁东基地),记者深刻感受到总书

记的思想伟力。这里曾是茫茫荒滩戈壁,如今已成为国家重要能

源基地。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这块热土,发出“社会主

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步入宁东会客厅,参观拥有“煤中之王”

美誉的“太西煤”煤炭样本;站上宁煤集团煤制油观礼台,感受这座

荒原上崛起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景象。回顾宁东

基地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光辉历程,科技创新正不断推

动宁东基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领

跑者”。

从传统制造到中国“智造”领域的“头部企业”,宁夏天地奔牛

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聚焦煤机主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智能

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石嘴山市新

材料和新兴能源产业通过产业转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稀有金属

材料、锂电池材料、高分子材料、光伏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

群。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宁夏锂电池正极材

料的“链主”企业,率先打造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

综合产能超过 5.5 万吨。

进入沃福百瑞宁夏枸杞馆,关于枸杞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商

业贸易、消费教育映入眼前。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积极探索枸杞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7 月 17 日,由中国期刊协

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

部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

会主办,宁夏《共产党人》杂志

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

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

活动在银川启动。来自“学习

强国”学习平台、《党建》杂志

社及河南《党的生活》杂志社

等全国 36 家地方党刊社的负

责同志和编辑、记者 80 余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

入宁夏山川大地、黄河两岸,

特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广

泛深入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在宁夏的成功实践,展现了

宁夏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

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局面、

新篇章、新画卷、新生活。

■ 全国党刊看宁夏

78

第81页

同步提升,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

区。历经多年发展,宁夏枸杞产业在良种繁育、科

研实力、精深加工、品牌影响、标准体系建设、市场

交易等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当地发展

大健康产业的名牌。

强化红色资源保护 深度挖掘时代价值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度

挖掘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

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

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记者

先后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

碑、会师广场、三军会师纪念馆等,仿佛走进了那

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接受了一次精神上和灵魂

深处的洗礼。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发出了“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大家纷

纷表示,作为党刊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

伟大号召,把长征精神弘扬好、传承好,走好新时

代的长征路。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被

誉为“胜利之山”。1935年10月,毛泽东登上六盘

山,即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词章《清平乐·六盘

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六盘山红军

长征纪念馆前的广场上,80余名党刊人一起重温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走进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9

第82页

入党誓词,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长

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彰显新时代党刊人的担当

和作为。

石榴花开颜色好,和谐发展硕果香。1935年

10月,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抵达宁夏西吉县兴

隆镇,夜宿单家集,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

话,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宁夏把民族工作作

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动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归

聚、精神相依,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

六盘山下“石榴花儿红”、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

篇章。

统筹推进环境治理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行进在黄河吴

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俯瞰奔腾流淌的黄河

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在这里得以

积极践行、扎实推进。宁夏着力统筹推进两岸堤

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做好生态保护修复,促进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宁夏段水质已连续 5

年保持Ⅱ类进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已成为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走进志辉源石葡萄酒庄,种植基地绿意涌动,

果实累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视

察宁夏,都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寄

予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殷切期望。宁

夏把葡萄酒产业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先行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利

用与生态治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

同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高质量

发展之路。

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集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

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

护区。随着沙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数万只湿

地鸟类来沙湖保护区栖息、繁殖、越冬和中转,这

里已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

树立农业特色品牌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脱

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记者来到固原

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放眼望去,冷凉蔬菜等各

类作物绿意盎然、长势良好。近年来,姚磨村通过

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蔬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辐

射周边10个村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了共同

致富的道路。

在位于固原市泾源县的杨岭村,村史馆中展

示和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岭村调研的足迹和

嘱托。这里曾是山大沟深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

地区,为了摆脱贫困,杨岭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

殷嘱托作为加快发展的“指路明灯”,因地制宜,立

足资源优势和生产传统,把肉牛养殖和乡村旅游

作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抓手强力推进。2020

年,杨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闽宁镇镇史馆集中展示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的历史变迁。1996 年 9 月,在党中央东西部结对

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

关系。同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

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

组长,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闽宁协作。

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务工就

业等方式,在当地带动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具

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农业、工业体系,极大

增强了“造血”功能,为宁夏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塞上儿女牢

记总书记嘱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现代产

业基地、绿色生态宝地、塞上乡村

乐园、文化兴盛沃土、人民生活福

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0

第83页

“塞上江南”展新颜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宁夏

湖北政策杂志社记者 曾洁玲 李 芳 宋星霖

“走好新的长征路”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

色土地,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1936年10

月 22 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

会师。至此,宣告伟大长征胜利结束,中

国革命从此翻开崭新篇章。

2016年 7月 18日上午,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首站

来到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冒雨向红军长

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

深情地说:“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

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

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

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不怕牺牲、前赴后

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

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穿

越时空,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在

红色固原大地上,处处是“走好新的长征

路”的生动实践。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六盘山山地东北

部,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

干净无污染等气候资源优势造就了原州

区发展冷凉蔬菜的独特优势。

宁夏,全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一个全境属

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在黄河水滋养下,宁夏平原土

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宁夏,称

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宁夏“建设美

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使命任务。总书记怎

么说,宁夏就怎么干!728 万塞上各族儿女牢记嘱

托、感恩奋进,朝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砥砺前进。

7月17日—20日,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

采访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宁夏调研,深切感

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新时代宁夏发展巨变。

全国党刊看宁夏 ■

81

第84页

2016年 7月 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

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总书记指

出:“你们土地入股、二次分红的做法好,可以增加

群众收入;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好,要按照标准化

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为冷凉蔬菜产业

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加快发展的

信心和决心——原州区把冷凉蔬菜产业作为农民

增收的主导产业,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完善管理服

务措施,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全力推动蔬菜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产品外销

率 70%以上。2023年,预计冷凉蔬菜总产量达到

100万吨,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得知我们是来自湖

北后,自豪地说:“我们的冷凉蔬菜畅销大江南北,

远销湖北武汉,还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如

今,冷凉蔬菜成了咱们原州区百姓的‘幸福菜’。”

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位于曾经“苦甲

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当年山大沟深、产业滞后等

因素制约着当地群众脱贫的步伐。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岭村

视察时深切嘱托:“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

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

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杨岭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通过支

部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着力发展特

色养殖、民宿餐饮,着力培育生态旅游产业,实现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2019 年底全部

脱贫,村集体经济由 2016 年的“空壳村”发展到

2022 年的 20 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 2016 年的

6305元增加到2022年的14823元,增长1.35倍。

当采访团沿六盘山下宽阔的柏油路抵达杨岭

村时,第四届杨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正在举行。活动

现场人头攒动,特色农产品、当地小吃及非遗展示

活动吸引游客频频驻足品赏。乡村田园与青山绿

树相辉映,杨岭村随处风景如画,到处欢声笑语。

“绿油油的玉米地儿,一片连一片儿;杨岭的

喜事儿,一件又一件儿;日子煮成麦芽糖,拉出甜

丝儿……”这首欢快的《杨岭喜事儿》,唱出了革命

老区人民的幸福新生活。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多年来流传着这样

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走进红寺堡区,我

们深切感受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该区 23 万

多移民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红寺堡区,原是一片戈壁荒漠,20 世纪 90 年

代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将黄河水引入红寺堡,

1998年开发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

扶贫集中安置区,累计安置移民23.3万人,大多数

是从西海固搬迁来的。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的代名词。“苦

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

多发、地理位置偏远,1972 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

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7 年 4 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

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第一次来到西海固

山区,就被当地的贫困“震撼了”,他下定决心推进

对口帮扶。习近平提出实施“移民吊庄”工程,就

是把西海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到适宜生存的

黄河灌溉区。习近平亲自圈定银川西南玉泉营一

带作为移民村选址,并命名“闽宁村”。在福建的

帮扶下,闽宁村从无到有,逐渐建设成为6万多移

民的新家园——“闽宁镇”。他们兴修水利、发展

产业……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了从搬得出、稳得

住到逐步能致富。

据介绍,在闽宁镇的示范带动下,宁夏涌现出

了11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

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累计易地搬迁100多万

人。红寺堡区正是闽宁协作结出的硕果之一。

2020 年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寺堡

区弘德村考察。在这里,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移民

搬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

件事情”的目标方向和“更好生活还在后头”的深

情勉励。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2

第85页

弘德村干部群众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暖心鼓

励、深情祝福化作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通过发

展,村庄环境宜居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基层

治理焕发生机,村级经济蒸蒸日上,群众收入节节

攀升,人均纯收入从 2012 年的不足 1800 元增至

2022年142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207万元。

如今的红寺堡区,渠中的黄河水静静流淌,田

间地里的黄花菜金灿灿开得正盛,苍翠墨绿的葡

萄园一片片铺向远方。广大移民群众彻底摆脱了

祖祖辈辈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

境,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的新生活。

“幸福生活似蜜甜,我们是打心底里感到党的

政策好、感到共产党好!”说起如今的新生活,弘德

村村民刘克瑞笑得合不拢嘴。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

要地区。宁夏有回、满、蒙古、壮等40多个少数民

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到

36.69%。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血流在一起,情

融到一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结成了牢不可破

的命运共同体。

2020 年 6 月 8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

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了解当地促进民族团结、

志愿服务等情况。在社区广场,他同居民们亲切

交流,他说:“刚才我看到你们这个社区很好的经

验,特别是民族之间和睦的关系,这是我最希望看

到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脱

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都

是携手并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席话,

温暖了各族人民的心田。

金花园社区现有 5025 户 13850 人,少数民族

有 6232 人,占到了总人口的 45%,是一个以回族

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社区。通过“七彩家园”“七星

服务”“四治融合”“社区邻居节”……一系列社区

治理服务的创新机制,金花园社区遍开民族团结

之花,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在基层工作 20多年了。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花园社区时曾叮嘱她:“基层

工作非常重要。”张丽萍对记者说:“三年的时间过

去了,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现在,我们社区各族

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强了。每逢开斋

节、古尔邦节,我们的回族居民会把他们炸的油饼

等清真小吃送到汉族居民家中,而每逢端午节、中

秋节,我们的汉族居民会把他们做的粽子、月饼回

赠给回族居民。”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是一位和共和国

同龄的老党员、老模范。2005年初,王兰花和6位

老姐妹一起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她们每天

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帮助邻里解决琐事、化解纠纷。如今,在王兰花的

带动下,原先只有 7 人的“王兰花热心小组”已发

展成超9.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王兰花热心小组”

以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为主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和理论,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邻居节、百家宴等文化

活动,弘扬志愿精神,播撒“民族团结”种子,使互

帮互助成为社区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花园社区时的情

景,王兰花老人仍然激动不已:“见到总书记来到

咱们社区,我心里怦怦直跳,把心里话都向总书记

说了。总书记说,我们全国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说,对对,我们就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

一起!”

在宁夏各地,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团结相

助、和睦共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

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

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

伟大中国梦。”行走塞上大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民族情,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

随处可见。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

奋斗、共谋发展,团结奋进在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83

第86页

共抓大保护 同推大治理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宁夏样本

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记者 赵 雯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是黄河流经的九省区

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

自古以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

黄河而美。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赋予宁

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

行区”的时代重任。

几年来,从巍巍贺兰到六盘之巅,从塞北大漠

到黄河两岸,在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

的”伟大号召激励下,宁夏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

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书写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

从“胜利之山”上开启新长征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1935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宁夏固原六盘山,写

下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辞章《清平乐·六盘山》。

1936年 10月 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

主力会师将台堡,标志着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的

胜利结束。

2016 年 7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将台

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

会师纪念馆。习近平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

江河安澜,国泰民安。

滚滚长江、浩浩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祖国的大江大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并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长

江沿线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黄河流域修复生态、沙退绿进;大江大河的生态

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

7月17日至20日,本刊全媒体记者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等

地,探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宁夏故事。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4

第87页

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

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开创新发展格局。

2020 年 11 月,将台堡所在的西吉县摆脱了

“贫瘠甲天下”的称号,千百年苦瘠的山川终于换

了新颜。

如今,当地依托红色资源和区位优势,走出了

一条红色旅游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今年 7 月 18 日,“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的

长征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红色

革命圣地将台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包括红色旅

游发展座谈会、“长征精神记心中”爱国主义教育、

文旅名特优产品展览等,旨在挖掘红军长征在宁

夏留下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

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同期,六盘山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7月

18 日视察过的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热闹

非凡。在此举办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上游人如

织,乡村民宿喜迎八方来客,土特产款待全国宾

客。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欣喜地说:“如今,我们

已经通过培育牛羊养殖、种苗和乡村旅游等三大

重点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

经达到1.3万元。在全新开启的乡村振兴之路上,

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村里红色资源,促进红色农旅

融合发展。”

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

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

精神,固原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融合发展为

主线,深入推进“单一景点”向“综合目的地”转变,

打造“万里长征结束地、新时代长征出发地”红色

六盘品牌,推动宁夏红色文化旅游走向全国。

绿色产业托起振兴“聚宝盆”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固

黄河岸边枸杞红。

全国党刊看宁夏 ■

85

第88页

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视察,深入了解蔬菜产

业发展情况,对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生产、防范市

场风险、搞好科技服务、信息服务4个方面作出重

要指示。

总书记的话为宁夏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来到姚磨村,平畴沃野菜飘香,良田阡陌

纵横、层层叠叠、壮丽无比。

姚磨村地处西海固核心区,光照充足、昼夜温

差大,种植庄稼产量很低。但正是这种气候下种

植出的蔬菜,脆嫩多汁、口感甘甜。

近年来,姚磨村不仅摸索出发展冷凉蔬菜特

色产业新路子,还将冷凉蔬菜发展成宁夏“六特”

产业之一。

“今天采摘下来的蔬菜,经过十几个小时冷链

运输,明晚就可以端上武汉市民的餐桌。”从上海

不远千里来到宁夏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的上海孙桥

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孟恒宇介绍。

截至 2022年底,固原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

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45亿元以上。固原冷凉蔬菜不仅畅销大江南北,

也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自豪地说:“我们姚

磨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8000元至9000

元,已经提升为2022年底的2万元至3万元。”

守好“绿水青山”,便能换来“金山银山”的故

事遍布宁夏各地。

走进位于中卫市中宁县枸杞核心产区的玺赞

生态枸杞庄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枸杞树上,颗颗

饱满的红色果实随风摇曳,游客穿梭其中体验着

亲手采摘的快乐。主播将直播间搬到了枸杞生产

车间,网友们观摩生产现场,纷纷下单。

枸杞产业也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

年来,随着互联网浪潮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宁

夏枸杞也插上了“数字化”“智能化”翅膀。截至目

前,宁夏枸杞种植保有面积 38 万亩,鲜果产量 30

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70亿元。

近年来,宁夏积极开发乡土资源、挖掘特色优

势,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

等“六特”产业,立足“土”、包装“特”、升级“产”,做

足做好“土特产”3 篇文章。2022 年,宁夏“六特”

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2420亿元。

用“绣花”功夫迎来“安澜河”

夏日的吴忠市滨河大道绿树成荫,人们漫步

黄河岸边,在“安澜亭”里休憩玩耍。

曾几何时,因为污染,黄河生态系统濒临崩

溃,河流湿地面积萎缩,百姓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

响。如今,母亲河旖旎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恍

若隔世。

2020年 6月 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

来到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

治理保护状况,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汇报。黄河岸边的“安澜亭”便

是语出总书记在河南讲话时强调要保障黄河长久

安澜,确保黄河沿岸安全,意使黄河永远安宁,天

下永远太平。

近年来,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吴忠市

启动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

30 余项,一系列“组合拳”落地见效,如今的吴忠

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鸟类最多时达10万余只。

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为解决吴忠市第

一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尾水直接入黄所做的水质

提升工程。湿地采用的是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为母亲河水质量身定制“净

化器”。

吴忠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这

里既是污水处理地,又是市民休闲的小花园。”

宁夏儿女以感恩之心呵护着黄河安澜,黄河

也以母亲胸怀泽润着宁夏。

乘船于吴忠市黄河段,河水安澜,两岸水清、

岸绿、景美。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

两岸山壁,色如青铜,格外壮美——“青铜峡”由此

得名。

青铜峡拦河大坝是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

的闸墩式水电站,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6

第89页

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减少了黄河宁

蒙河段冰凌的危害。

如今,宁夏引黄干渠 25 条,总灌溉面积达到

828 万亩,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成

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

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实现“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

水文化”的目标,宁夏在保护修复上做好“加法”,

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在污染治理上

做好“减法”,拿出“绣花”功夫持续推进河湖水系

长治久清、岸绿景美,让群众真切迎来一条清亮的

河、一条幸福的河。

昔日大漠今“追星逐梦”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处宁甘蒙三省区

交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上世纪 50 年代初,

这里曾一度黄沙遍野、沙尘蔽日,严重影响人民群

众生产生活和黄河水生态安全。

1958 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铁路 6 次穿越

腾格里沙漠,每逢大风,沙丘便会倾覆下来吞没

铁轨。

如今,沿着中卫市沙坡头区包兰铁路旁的国

道行驶,道路与连绵不断的沙丘中间,一条由黑色

阻沙墙、深褐色麦草方格、翠绿防护林组成的“人

定胜天”的屏障,让人无不惊叹宁夏人民治沙的决

心与斗志。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是我国最

早建立的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站,经过一代又一代

科研人员接续努力,研发出举世闻名的“草方格”

治沙法,并逐步构筑了“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

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的“五带

一体”治沙防护体系。

多年来,宁夏通过建设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

林,发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沙漠旅游业,实现了

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目前已治理沙漠150万亩,

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

“如今,我们还将广阔的沙丘打造成‘沙漠大

客厅’,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造福于民。”中卫市委

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鹏介绍。

大漠孤烟,星河入梦,在万籁俱寂中置身大

漠,抬头仰望,满目繁星——这是中卫“沙漠大客

厅”带给游客全新而极致的文旅体验。

近年来,中卫市利用天气晴好优势和大漠、黄

河、星空等资源优势,持续擦亮“星星的故乡”文旅

IP,规划建设内涵丰富、富有创意的星星酒店和大

漠星河旅游度假区,积极探索沙坡头休闲度假业

态新路子,掀起国内心灵度假、观星打卡旅游新热

潮,使“星星的故乡”“追星之旅”成为游客向往的

旅 游 新 概 念 ,成 为 宁 夏 地 区 度 假 产 业 的 行 业

“标杆”。

母亲河畔描绘“塞上江南”

滔滔黄河,阅尽华夏沧桑。在宁夏的沿黄城

市里,各族群众同饮一河水,民族一家亲,成为赋

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石榴籽广

场,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

抱在一起,散发着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气息。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

少,我们都是携手并进。”2020年 6月 8日,习近平

总书记来到金花园社区视察时的殷殷嘱托,让广

吴忠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全国党刊看宁夏 ■

87

第90页

大党员群众干劲十足。

金花园社区常住居民5025户、13850人,少数

民族居民占总人口的 45%,是一个多民族群众聚

居的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介绍:“近年来,我们以

党组织为‘圆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主线,以‘党建+社区治理’构建了一系列社区治理

和服务的创新机制。”

社区创建党建联盟超市,由社区征集居民圆

梦微心愿,党建成员单位认领,制定项目服务清

单,满足居民所需所求。开设“四点半课堂”“领航

驿站”等服务平台,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为孤

寡老人提供爱心上门服务。先后打造“石榴籽议

事厅”和文化长廊,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睦、手足

相亲、守望相助。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组建的“王兰花热

心小组”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

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利通区志愿者

从最初7人发展到9.8万余人。

如今,这个多民族的“大花园”,正共同构建共

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革命红”到“民族红”,宁夏在红色底色上

持续发展,成就了“产业绿”“黄河金”“山海蓝”等

佳话。

如今的宁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

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城乡一体、

统筹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幅美丽新宁夏崭新画

卷在“塞上江南”徐徐展开。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宁夏正砥砺前行,

奋力书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

新“答卷”。G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采访。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8

第91页

聆听“宁夏故事” 解锁“成功密码”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感怀

新湘评论杂志社记者 胡德池 佟秋月 陈家琦

眼下正是宁夏最好的时节。

举目环望,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

无限。黄河岸边、移民地区、治沙一线、化工基

地……所到之处,无不令人连连惊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

察宁夏,称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

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

区的使命任务,要求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

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7 月 17 日至 20

日,记者参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

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

深 入 企 业 、社 区 、村 镇 ,聆 听 宁 夏 故 事 ,感 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

力和实践伟力。

山海情的故事:见证“干沙滩”是如何

变成“金沙滩”的

山海携手,同心圆梦。

贺兰山下的移民示范镇,也是全国唯一以两

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还是电视剧《山海

情》的剧情发生地——闽宁镇,27 年前这里来了

一群西海固(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的移民。这里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山高坡陡,雨水稀

少,十年九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生产落后,被

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锅里

缺粮、缸里缺水、身上没钱”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真

实写照。

从 1996年起,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

战略部署,福建和宁夏从此建立起对口协作关

系。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宁

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相隔 2000公里的

闽与宁千里结亲,开启了山与海的故事。20多年

来,福建累计援助宁夏财政资金逾 26 亿元,选派

11 批 185 名干部到宁夏贫困地区挂职帮扶,他们

深入基层,创造性转化福建经验,“宁夏市场+福

建产品”“宁夏资源+福建企业”的产业模式,打造

出面向全国的宁夏名片,今日宁夏焕发出勃勃

生机。

从前只有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经成为有着6

万多人的闽宁镇,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

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

业,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

吹沙粒跑的“干沙滩”,现在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

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在闽宁镇镇史馆里,一张熠熠发光的奖牌吸

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块2021年2月25日闽宁镇荣

获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奖牌,诉说着闽宁

镇是如何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见证了闽宁

两地人民战天斗地走出的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全国党刊看宁夏 ■

89

第92页

母亲河的故事:从“治水、清水”到“近

水、亲水”的蝶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宁夏 397 公

里,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黄河自古就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宁夏的

治河历史可以上溯两千多年。在宁夏水利博物馆

内,展陈的遗迹及治河工具,无声地诉说着宁夏悠

久的治河历史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新中国成立之初,水利设施简陋、盐碱荒地遍

布、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河床游移不定,崩岸塌田

时有发生,粮食生产低下。1958年,党中央、国务

院决定修建青铜峡水利枢纽,8 月 26 日青铜峡水

利枢纽正式动工。来自全国各地 5000 多名水电

专家、技术人员奔赴塞上,宁夏12个县市的18000

多名群众来到青铜峡大峡谷出口,克服种种困难

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河床闸墩式水电

站,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的水电基地之一。它的建

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让“天

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的美誉声名远扬。

河流九曲汇青铜,峭壁凝晖夕照红。沿着青

铜峡水电站大坝旁的台阶拾级而上,黄河奔腾之

声振聋发聩;乘船漫游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则有

“春水船如天上坐”之感。青铜峡大峡谷由贺兰山

余脉、牛首山相夹而形成,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

谷,素有“黄河小三峡”之称。108 塔、大禹文化

园、十里长峡、鸟岛……众多历史遗迹、自然景观

分布黄河两岸,令人目不暇接。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2020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要求宁夏一定要加强黄

河保护,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近年来,宁夏牢

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这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探索治水新思路,以用

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权”改革开路,突

出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

水美乡村建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黄河宁夏

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实现了由“治

水、清水”向“近水、亲水”的蝶变。黄河水一路向

北润浸万顷良田,两岸人民生活美满、安居乐业,

绘就出一幅生态美、人民富的美好画卷。

草方格的故事:“中国魔方”成功锁住

“沙龙”

宁夏东邻毛乌素沙漠,北接乌兰布和沙漠,西

濒腾格里沙漠,曾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

份之一,“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是过

去最真实的写照。

20世纪50年代,为加快西北地区国民经济发

展,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这是我国首条沙漠

铁路,在宁夏中卫市境内长达55公里,6次穿越腾

格里沙漠,并且要穿越长42公里、高130米的沙坡

头。“沙坡头段全为高大格状流动沙丘,这里降水

稀少,沙漠植被稀疏,铁路沙害防治也没有成功的

国际先例可以借鉴,在当时是世界性的科学和技

术难题。”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贾荣

亮副站长介绍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个

古老的黄河渡口,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

试验研究站,打响了沙漠筑路和防沙治沙的攻

坚战。

在固沙治沙初期,因自然环境异常恶劣,植物

固沙行不通,林场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

席铺面等固沙方式,但一场大风过后,都被掩埋殆

尽。一次,林场职工不经意将带有“中卫固沙林

场”标语的麦草扎进沙漠,风暴过后只有方块形的

字没有被沙子掩埋。受此启发,林场职工开始尝

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经过反复

试验,1 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成为效果最好的固沙

方法。“草方格固定沙丘法”这个被誉为“中国魔

方”的治沙技术,成功锁住了“沙龙”,实现了人进

沙退、绿进沙退、山川由“黄”到“绿”的转变,成为

中国最早向世界提供的“治沙方案”,被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称号。

■ 全国党刊看宁夏

90

第93页

沙害治理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仅靠单一

方式远远不够,需要不断探索。来自治沙造林一

线的实践创新贡献了不少“神器”“良方”。中卫市

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自创了一种“干”字形的铁制

植苗工具,可以将树苗根系直接栽进沙土下50厘

米深处的湿沙层,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5%,造林劳

动成本节省近一半,造林效率提高一倍。漫长的

攻坚路有了成效,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断探索实

践,逐步构筑起“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

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的“五带一体”治

沙防护体系。

正是因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宁夏治理沙害取得

显著成效。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

示,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比第

五次监测结果分别减少 15.39 万公顷和 12.14 万

公顷。

煤制油的故事:感悟“社会主义是干出

来的”

一块乌黑发亮的太西煤摆放在宁东会客厅,

这就是鼎鼎有名的“煤中之王”,因品质优良而被

列为宁夏五宝之一。过去的宁夏“靠煤吃煤”、粗

放发展,但随着产能过剩、盈利下滑,煤炭产业一

度成了“烫手山芋”。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宁夏决定

举全区之力“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走出一条

新型工业化之路,并于 2003年将其确立为自治区

“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也在荒芜的沙漠

边缘破土动工,一座工业新城平地而起。

2013年9月,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开工,

该项目年产 400 万吨,是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

的示范项目。

2016年 7月 19日,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制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采访。 李永红/摄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1

第94页

油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

满力量:“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靠着我们工

人阶级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

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

个的丰硕成果。”宁东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撸起

袖子加油干。同年12月,项目建成投产。这对发

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进国家石油替代战略、提高

我国能源体系抵御风险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东基地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余志雄带领记者们

来到基地煤制油项目观礼台,站在硕大的“社会主义

是干出来的”字标前自豪地介绍说:“谈到煤化工,大

家都觉得是黑的,空气也是灰的。但我们工业园区

在环境方面的指标完全是参照城市建设的标准。”

从“傻大黑粗”向“高精特新”转型,夯实绿色

发展根基,才能“红”得持久。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典型做法,5 次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委

通报表扬,连续 5 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前 10 名,

2022年创造了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从宁东的

开拓创新、从宁东人的拼搏进取中,我们深深感受

到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石榴籽的故事: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宁

夏大地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宁夏是全国五个民

族自治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深切

嘱托宁夏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

传统”。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像爱护自己

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

样珍惜民族团结,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成为最普遍的生活方式,民族团结的故事在宁夏

随处可见,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宁夏大地。

7月20日,记者随采访团在吴忠市调研采访。

来到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刚下车,一位穿着红马甲

的 70 多岁的老奶奶站在社区门口热情地与大家

一一握手,她就是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

大妈。17 年前,退休的王兰花主动联系 6 名退休

干部和爱心人士,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

服务小组。17 年间,以她为代表的“兰花芬芳志

愿服务”成为吴忠市民广为信赖的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者也从最初的 7 人发展到如今的近 10 万人。

她向采访团深情讲述了 7 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

经历和志愿服务的故事。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

丽萍是她的“徒弟”,一边带领大家参观社区展室展

墙,一边向我们介绍说,社区围绕王兰花热心小组

志愿服务队组建了“红袖章”“红管家”等志愿服务队

伍,常态化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推动形成了

“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在“黄河明珠”吴忠市,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

事数不胜数,像金花园这样的社区还不少。吴忠

市持续39年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持续18

年举办“社区邻居节”,打造“好邻居中秋一日游”

“重阳节话邻里情”“喜庆农民丰收节”“社区千家

宴”等品牌活动。2016 年、2021 年,吴忠市连续 2

次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所辖 5 个

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市、区)。在这座美丽的沿黄城市里,各族群众同

饮一河水,黄河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到渠成”。

采访结束回湘途中,一则海报在采访微信工

作群里刷屏:宁夏经济半年报出炉,今年上半年宁

夏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5%,居全国第八位,

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震撼之余我们深感,宁

夏不愧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不愧是一片有着

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宁夏发展取得的全方

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

于习近平总书记指路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现在,“总书记怎

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成为宁夏728万干部群众的

一致心声,塞上儿女牢记嘱托、感恩

奋进,正豪情满怀向着建设美丽新

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目标大踏

步迈进。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92

第95页

塞上江南新画卷里的“红绿黄蓝”发展密码

南方杂志社记者 刘龙飞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飘扬的旗帜在广场上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人群中不时响

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7月 18日,当《南方》杂志记者走进固原

市西吉县将台堡,恰逢“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的长征路”宁夏首

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开幕。活动现

场,百人齐唱长征组歌《大会师》,千人共唱《歌唱祖国》,以歌抒情,

唱响爱国情怀。

1936年 10月 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主力会师将

台堡,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次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跨越14

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

念园,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

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的

主题。此次活动包括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长征精神记心中”爱

国主义教育、文旅名特优产品展览等,通过研学游等方式的结合,

深度挖掘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

价值,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红色是宁夏的底色。《南方》杂志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年来,

通过丰富和发展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宁夏正在让更

多本土红色资源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展览馆里记载的红军长征历史,

激起参观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山顶广场,巨大的纪念碑

上刻着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在六盘山上写下的壮丽辞章《清平

乐·六盘山》,让人心潮澎湃;六盘山下,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6年 7

六盘山上 ,红旗迎风招

展;黄河岸边、萧关古道诉说

历史沧桑;贺兰山下,葡萄种

植基地绿意盎然……盛夏的

宁夏,处处都是绚丽多彩的画

卷 ,处 处 都 是 令 人 陶 醉 的

美景。

行走壮美山河,感悟思想

伟力。7 月 17 日—20 日,《南

方》杂志记者跟随“沿着总书

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

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

题采访团走进宁夏,从滔滔黄

河到巍巍贺兰山,从将台堡古

镇到萧关古塞,探寻红色历

史、见证时代变化,在一幅幅

美丽画卷中,寻访一个个塞上

江南的精彩故事。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3

第96页

月18日视察过的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热

闹非凡的乡村文化旅游节正在举行,游人如织,繁

花似锦。今天的杨岭村,通过培育牛羊养殖、苗木

种植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开

启了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

村、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据介绍,近年来,宁夏先后打造红色景区景点

12 个,登记备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92 处、可移动

革命文物 2165 件,推出了 22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

路,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显著

成效。

守住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一首清

婉的《宁夏》,唱出了宁夏固原等地恬静优美的田

园风光。相比于西北大漠苍凉的印象,真正走进

宁夏,往往会惊喜于这里生机盎然的绿色。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

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

加强绿色屏障建设。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就是保

护发展“聚宝盆”。近年来,宁夏努力探索以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

高了。”7 月 17 日下午,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

磨村,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满脸自豪地告诉《南

方》杂志记者,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姚磨

村蔬菜种植等产业不断壮大,村民们的腰包也鼓

了起来。

很难想象,这里是被称为“苦瘠甲天下”的西

海固地区核心地带。曾经,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

瘠,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

一”。随着生态建设推进、水利工程解“渴”,这片

“苦甲”之地逐渐种出了新希望。近年来,姚磨村

建成原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以产业带动

老百姓增收致富,为群众增收400余万元,带动辐

射周边 10 个村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截至 2022

年底,固原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 50 万亩,年产

量 200万吨以上,80%以上走进国内外大市场,成

功培育了“六盘山冷凉蔬菜”等享誉全国的知名

品牌。

西海固地区的变化,是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彩样本,而同样的生态奇

迹,也发生在贺兰山的治理上。贺兰山煤炭等矿

产资源丰富,曾经因无序开采致使生态系统遭受破

坏。自 2016年起,宁夏全面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

整治修复,先后完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40处点位

的整治修复,推进保护区外围11处矿区环境治理。

7 月 20 日,《南方》杂志记者来到贺兰山下的

志辉源石酒庄,看到的是葡萄采摘区、林木区、酒

庄主题公园相互掩映的美丽景象。酒庄负责人介

绍,10 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的矿产采空区,经过生

态修复,目前酒庄已经累计开荒 1.8 万亩,种植防

风林 8000 余亩、酿酒葡萄 3000 亩、经果林 1000

亩。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葡萄酒文化,让酒庄

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点”。2020年,志辉源石酒

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20

余万人次。

提升文化魅力,讲好宁夏“黄河故事”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

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

■ 全国党刊看宁夏

94

第97页

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沿黄两岸分布

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

要内容,也是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宁夏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的步伐,在挖掘、保护、利用黄河文化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目前,宁夏已全面启动 9 项黄河国

家文化公园项目,登记的 3818 处不可移动文物、

516 处文物保护单位、75 座博物馆,以及长城、西

夏陵、水洞沟等遗址,串起了黄河宁夏段各个历史

时期开发建设的轨迹。

依托丰厚的黄河、贺兰山等文化资源,宁夏各

地加快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索,走出了一条

“文旅+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黄河穿

城而过的吴忠市,数百家早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以

八宝茶、牛肉面、风味小吃为主的吴忠早茶,深受

当地人和外地游客欢迎。2021年,吴忠市被授予

“早茶文化地标城市”荣誉称号。

拥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

的宁夏银川市镇北堡村,近年来大力发展影视产

业,建设了标准化影视摄影棚,并不断延伸场景搭

建、道具租赁、群演组织、外联拍摄、住宿餐饮等配

套服务,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不少村民吃上了

“影视饭”。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独

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格迥

异的百座酒庄已成为众多来宁游客休闲打卡、度

假体验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7 月 20 日,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团走进闽宁镇禾美电商扶贫车间。 刘龙飞/摄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5

第98页

跨越山海,续写发展蓝色奇迹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

策。在推进国家东西部协作中,宁夏为全国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距离宁夏首府银川市不到 40 公里的永宁县

闽宁镇,是 6 万多名西海固移民在荒滩上“垒”起

的新家园,也是影视作品《山海情》故事的开始

之处。

闽宁镇镇史馆里的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

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

自推动的闽宁扶贫协作历程,以及20多年来闽宁

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沧桑巨变。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

到宁夏调研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被西海固

的贫困所震撼,提出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

困群众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的荒漠地,建

设新家园,命名为“闽宁村”。20 多年来,闽宁两

地通力协作,扑下身、拔穷根,助推宁夏80多万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闽宁镇已经从当年只有 8000

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塞上江南

小镇”。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视

察,他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

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闽宁扶贫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的一个生动例子。今天的闽宁镇,牢记习近平总

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继续迈开

坚实的步伐。

7 月 20 日下午,《南方》杂志记者走进闽宁镇

凯盛(银川)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看到的是一个

个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

们站在轨道车上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园区负责

人介绍,这是宁夏布局的首个半封闭智慧温室农

业项目,无土栽培、电脑控制温室环境,产业园所

有的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来自闽宁镇。

“以前真的不敢想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

在闽宁镇原隆村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村民马燕告

诉记者,10 年前一家人移民到闽宁镇以后,自己

从不识字到学会使用电脑、加入电商直播带货,收

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介绍,

像马燕这样的村民,车间还有很多,通过导师团队

一对一服务、手把手教学,成功孵化“闽宁巧媳妇

儿”等5个闽宁镇本土农民电商运营团队,让宁夏

的优质土特产品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福建“八闽

好物”引进来。现有本村的近百名移民在车间稳

定就业,车间每年发放工资200余万元。

闽宁协作的成功经验,为宁夏发展注入了强大

力量,也为宁夏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打开了思路。

从 2019 年开始,宁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

篮子”工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总面积达 9.2

万亩的 27 个生产基地被纳入大湾区“菜篮子”工

程。近年来,依托广交会、农交会、中阿博览会等

平台,宁粤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

走实、成果丰硕,宁夏菜心、六盘山牛肉、贺兰山东

麓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深受

消费者青睐。一大批优秀的大湾区企业跨越山海

到宁夏投资兴业,建设冷凉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

牛羊肉、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宁夏做强做优

做大特色农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作出了突出

贡献。

与此同时,近年来宁夏还在全国各地开展多

场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不仅有互动交流和精彩的

演出,还送出宁夏旅游大礼包,吸引各地的游客到

“星星的故乡”给心灵放个假。

进入新阶段,走好新征程。不

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充满魅力的特

色文化、继续书写的山海故事,正在

开启塞上江南更加美好的未来。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96

第99页

走宁夏,看民族地区蓄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 李庭华 钟 振 芦俊文

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

夏,为之擘画了“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

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宏伟蓝图。感恩

奋进新征程,宁夏谋定了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

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

民富裕新生活的“四新任务”,向着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勇毅前行。

同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和宁夏都肩负着

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地区新篇章的使命任务。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

且看宁夏如何闯关探路、蓄力前行、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有着“最美”的样子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挥其

“关键”作用?宁夏勇于闯关探路。

在清水河灌区的黄金地带,宁夏固原市原州

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格外有生机。

高效设施果蔬种植大棚内,定位高端且畅销市场

的“粉精灵”樱桃番茄正值采摘季。

“每斤售价 20 到 40 元,目前在上海电商平台

供不应求。”来自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的生产主管孟恒宇正精心照护着这些“金果果”。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姚磨村视

察蔬菜产业时强调,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

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也是在这一年,姚磨村精准分析自身优势与

产业特长,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建起万亩冷凉蔬

菜基地,走上了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之路。2019

年,姚磨村冷凉蔬菜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依托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姚磨村建设起一个

集蔬菜新品种展示、采摘及蔬菜品鉴养生为一体

的休闲观光产业园。“全村280多户群众都参与蔬

菜种植,户均增收 2000 元以上,还带动辐射周边

10个村组大力发展蔬菜。”话语之间,村党支部书

记程广锦充满让冷凉蔬菜产业“流金淌银”的信心。

姚磨村迅猛发展的冷凉蔬菜产业,映照着宁

夏乡村振兴的最美样子。

乡村富不富,关键是要走对路。这些年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宁夏村庄,始终牢记嘱托

创新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走上因地制

宜的乡村现代化之路。

六盘山腹地,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借

着每年一届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向外界展示完美

“蝶变”: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养牛车间,村民住进了

亮堂的农家别墅,康养中心、乡村研学实验基地让

村子愈发热闹。

戈壁深处,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

紫的葡萄酒、金的黄花菜、蓝的轻工产品、绿的粮

油调味品、白的羊牛禽蛋、红的枸杞子,移民新村

发展底气十足。

宁夏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今,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7

第100页

从脱贫路到振兴路,从小康路再到共富路,宁夏村

美民富产业兴的美丽画卷中,一条条行之有效的

产业致富路、乡村旅游路、幸福民生路,共同连接

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

特色产业有着“多彩”的色调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

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产业如何强化

支撑,发挥其“顶梁柱”作用?宁夏不断蓄力前行。

了解宁夏特色产业,还要从一粒枸杞开始。

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的玺赞枸杞庄园,是一片

在戈壁盐碱地荒草滩上建起的万亩枸杞生态种植

基地。

“我们打造了3米行距与1米株距的标准化种

植田,保证了田间的通风光照以及机械化作业运

行,提升了枸杞品质。”玺赞枸杞庄园有限公司副

总经理张旭介绍。

在中宁县,除了“泡水”“煲汤”,枸杞还被制作

成原浆饮料、面膜、口红等10个种类的100多种产

品。2022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部门联合评

估发布,“中宁枸杞”品牌价值达192亿元。

中宁枸杞“量”与“质”齐飞,是宁夏加快推动

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这些年,宁夏立足自身优势特色,以“特”制

胜,全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

蔬菜“六特”产业,并大步向着打造千亿级产业集

群进发。

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

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吴忠市红寺堡酒庄是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典型代

表,除葡萄种植和酿造外,还涉足葡萄酒展示展

览、旅游观光、休闲会所以及世界葡萄酒文化交

流。2022 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

301.07亿元。

宁夏黄金奶源带,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

司落地并建成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借助

当地得天独厚的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伊利走

出了一条井喷式发展扩容之路。今年前 5 个月,

宁夏伊利实现营收近40亿元。

黄河岸边枸杞红。

■ 全国党刊看宁夏

9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