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2-6-10 | 杂志分类:校园教育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简章

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 3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 2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师范)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心理学院从 1982 年就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化研究手段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 40 年的发展,心理学科实验室平台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 1 台 3.0T 功能性磁共振、1 台近红外仪、4 台 EGI 脑电仪、2 台 BP 脑电仪、2 台 ANT 脑电仪、1 台 ASL504眼运动轨迹记录系统、2 台 Eyelink1000 眼动仪、1 台 Tobii X120 眼动仪器、1 台 Tobii Glasses Ⅱ眼镜式眼动仪、1 台 smart eye 眼动仪。实验室获批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2018)和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4)。拥有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和心理健康培训中心、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17 ... [收起]
[展开]
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简章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心理学院

School of Psychology, LNNU

历史沿革

心理学院历史发展积淀深厚,1982 年成立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2012

年正式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师资力量

心理学院现有教工 41 人,专业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9 人,

讲师 11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31 人;教辅人员 9 人;教

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 31 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

的教师 14 人。多人为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

师、辽宁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

学科专业

心理学院现设有 1 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中心(辽宁省儿童青

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5 个基地(辽宁省人文

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

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大连市人文社科重

点研究基地)。

46

第52页

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 3 个二级学科博士

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 个硕士学位授

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 2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

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师范)

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

教学科研平台

心理学院从 1982 年就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化研

究手段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 40 年的发展,心理学科

实验室平台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 1 台 3.0T 功能性磁共振、1 台近红外

仪、4 台 EGI 脑电仪、2 台 BP 脑电仪、2 台 ANT 脑电仪、1 台 ASL504

眼运动轨迹记录系统、2 台 Eyelink1000 眼动仪、1 台 Tobii X120 眼动

仪器、1 台 Tobii Glasses Ⅱ眼镜式眼动仪、1 台 smart eye 眼动仪。实

验室获批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2018)和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4)。

拥有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和心理健康培训中心、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实验基地,2017 年出版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丛书、

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人与自我”系列丛书,拥有 10 余项交通心

理学应用专利,常年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员工心理帮助(EAP)

服务。

教学科研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 项)、国家社科基金

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近五年,

发表 SCI/SSCI 论文 100 余篇,CSSCI 论文 120 余篇,出版著作、教材

40 余部。其教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

津贴、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

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教育部

人文社科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47

第53页

心理学(师范)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和辽宁省

高等学校一流建设学科(省“双一流”学科)。

1987 年建立心理学专业;1998 年获批发展与

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批心

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 年,获批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建设学科。2019 年获批

国家级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辽宁省综合改革示范专业,融教学改

革、精品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及各层次心理学

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面向国际先进学术水平

和国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注重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用心理学(师范)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和辽宁省

高等学校一流建设学科(省“双一流”学科)。

2014 年开始招生,专业积淀深厚,与心理学

(师范)专业一脉相承(1994 年开设应用方向,

2007 年更名为应用、咨询方向);隶属心理学

一级学科,是国内较早可以培养应用心理学硕

士(2002)、应用心理学博士(2012)、心理健

康教育专业硕士(2009)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2011)的高校之一。

本科专业

应用心理学(师范)、心理学(师范)

硕士研究生专业

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8

第54页

地理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graphy, LNNU

历史沿革

地理科学学院始建于 1951 年的地理科,2000 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

院,2019 年更名为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是我校最早创办的 4 个专业

之一,也是辽宁省最早建立的地理学科。几代地理人砥砺耕耘,自强不

息,已建成为辽宁省内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教育体系

的地理学高级人才培养中心与科研基地。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 80 人,其中专业教师 66 人。专业教师中,教授 22 人、副

教授 23 人,92% 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17 人,硕士生导师 42 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辽宁特聘教授 3 人、辽宁省创新团 2 个

队。辽宁省优秀教师 1 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3 人、大连市优秀教

师 1 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辽

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 人、委员 3 人。

49

第55页

学科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辽宁省本

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

示范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现有地

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含 3 个二级学科点:

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教育硕士(地理)与生态学硕士授权点。地理学是辽宁省“双一流”

建设的一流学科与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

评估中学科排名位列 B-,上海软科 2019 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地理

学”排名第 21 位。

科研与教学条件

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

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重

点实验室、辽宁省 GIS 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 5 个高层次科研平台,辽

宁省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地理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

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 个高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拥有光释

光仪、激光粒度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色 - 质谱联用仪、遥感卫星地面

接收站、虚拟现实 GIS、无人机航测系统等高端科研设备。

50

第56页

科研成果

2000 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 项、国家 973、863 项

目子课题 4 项、国家自然 /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0 余项、教育部基金项目

及其他科研项目近 300 项,科研经费达 6000 余万元。形成了海洋经济

地理、城市地表过程与人居环境、水资源评价与模拟、环境演变与灾害地

貌、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等 5 个特色研究方向及科研团队,海洋经

济地理与城市人居环境 2 个特色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许多科研成

果得到应用转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国内国际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

地质勘察院、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就业前景

70 余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 1 万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

及博士后,广泛就业于中学、大学、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IT

公司等。毕业生广受赞誉,就业前景良好。

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51

第57页

地理科学(师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

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区域分析方法、普通

地质学、地貌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

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自然资

源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

作、地理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H 培养目标

培养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知识扎实、

专业能力突出,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

地理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学实

践能力,同时具备学习与反思、沟通与合作、研

究与创新能力,以实现自我全面而持续的发

展,能够在中学等教育机构胜任地理教学与教

研工作的高素质地理教育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主要课程

GIS 原理、遥感原理、地图学、空间数据采集与

处理、GIS空间分析、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

GIS 应用开发、地理信息服务与开发、Python

与空间信息处理、时空大数据分析、GIS 软

件工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技

术等。

H 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地

理学与测绘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掌握地理信息

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

信息处理、卫星导航定位、时空大数据挖掘等

基本技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开

发与应用等专业技能,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

力突出,能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胜任地理信息

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软件开发与技术应用等工

作的高素质地理信息专业人才。

52

第58页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H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

质学、水资源学概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水

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GIS 技术、水

力学、水环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工程地质

学、工程水文学、水文地球化学、土力学与地基

基础、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文水资源实验、岩

土力学实验等。

H 培养目标

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品德

优良、具有良好的水文学与资源学素养与人文

精神,掌握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知识和水

资源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地质工程、岩

土工程、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技能,学科知识

扎实、专业能力突出,能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胜

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勘察、评价、规划、设

计、预测预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型与工

程管理型专业人才。

53

第59页

数学学院

School of Mathematics, LNNU

历史沿革

数学学院前身为数学系,始建于 1951 年,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数理

科,1958 年数理科更名为数学系,2003 年数学系更名为数学学院。

师资力量

数学学院现有教职工 66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

位的 4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42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 1人,辽宁省“教

学名师”1 人,大连市优秀专家 1 人。

学科专业

数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会计学专业 3

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于 2009 年获批辽宁省示范

建设专业,于 2010 年获批国家特色建设专业。该专业在 2014 年辽宁

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二。2019 年该专业通过

辽宁省师范专业评估,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辽宁省一流本科教

育示范专业,同时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学教育二级)

认证。

54

第60页

本科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会计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数学学院现有 3 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1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

点。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数学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和

会计学,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数学一级学科

涵盖 5 个二级学科方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

论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该学科在 2017 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

得 C+ 等级,进入全国前 40%-50% 行列。

教学科研

数学学院现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中央地方共建)1 个,科学计算实验

室(中央地方共建)1 个,数学实验室 1 个,金融数学实验室 1 个,会计模

拟室 2 个、总面积 460 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 170 余万元,共有微机

300 余台。现有图书资料室 2 个,面积 147 平方米,藏书 13906 册。中

文期刊 70 余种,外文期刊 7 种。

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余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

项,获批总经费近 600 万元,发表 SCI 检索论文 80 余篇。现有省级精

品课程 4 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8 门,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辽宁省教

学成果奖。

就业情况

各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我校本科专业中名列前茅,初次就

业率均在 90% 以上。数学学院连续四年荣获研究生就业先进单位。

55

第61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

接受教育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训练,

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数学教

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系统掌握信息与计

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

能,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实践能

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以

及必要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其具有创新精神,

能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设计开发相关软件,以及教学、管理工作。

会计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切实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

会议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致力于培养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

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

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

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从事会计实务和教学、科

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复合型和

创新型专门人才。

56

第62页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LNNU

57

历史沿革

学院始建于 1951 年,至今已有 71 年的办学历程,历史积淀深厚。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 58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是 44 人,教授 13 人,副教授

2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43 人。国家二级教授 2 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辽宁省特聘教

授 1 人,4 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学科专业

目前拥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招生

专业,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东北地区省属

师范大学中首个获批物理学一级博士点的单位。学院已建成了完整的

本科 - 硕士 - 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物理学专业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首

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

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第63页

58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是 Belle II 和 BES III 国际实验平台参与单位,学院获批国家自然基

金委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学院有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

物理),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粒子物理与高能实验分析团队),辽宁省重

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

宁省科普教育基地及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重要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教学及科研房间使用面积 5600 余平方米,有专业教学及科研

实验室共 52 个,实验室涵盖了基础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计算机技

术、通信原理、传感器、PLC 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技术、半导

体器件、材料分析、真空技术、薄膜物理、核物理、网络技术、EDA、数字

电视、数字与模拟单路、DSP 技术、小型机器人、教育技术、录播教室、数

值计算、计算机房及创新实践等科研教学专业实验室,为教学、科研及创

新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64页

本科专业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

凝聚态物理、光学、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

59

教学科研成果

近 5 年,学院获批科研、教学项目 6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1 项,省部

级项目 28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其中 SCI 检索论文 200 余篇。

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数学建

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

成绩。

就业情况

近 3 年,学院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超过 50%,半数以上考生被中国科学

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师

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5% 以上,多人

被国内多所重点中学及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思科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聘用。

第65页

物理学(师范)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师德高

尚、教育情怀深厚,依托物理学学科优势,系统

掌握物理学及物理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教育教学训练,

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中学等

基础教育领域从事物理教学、物理教育研究和

教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

一体化培养体系,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首批

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拥

有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教育实验

室、教育实习基地等良好的教学资源,培养学

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接受严格

的教师职业训练,具有全面的物理学科知识和

技能。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

士点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建设

专业

★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专业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

范专业

★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

★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较高的

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

工程、通信及计算机应用方面从事研究、开发、

管理及应用的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

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根据“新工科”创新人才的

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工程

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电路设计为主,

以通信与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辅的多

支撑点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基础实验

平台 + 专业实验室 + 实训实习基地”多层次

多模块的教学与实践课程体系,与多家企业、

研究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联

合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任务驱动

的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的能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复合型人

才的需求。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

士点

★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

60

第66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掌握宽厚扎实的微电子器件、光

电技术及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较强的创新意识,理工结

合,能够在电子产品开发、光电子器件(包括光

电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应用,集成

电路及集成系统设计开发,计算机应用,或在

电子产品销售领域做管理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学院的学士到硕士、博

士的一体化培养平台,构建了“基础实验平台

+ 专业实验室 + 实训实习基地”的多层次、多

模块的教学与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可在完成前

期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求职

导向,有针对性的在微电子器件、光电技术及

信息技术三个课程模块间进行定制选课。专

业培养过程适应国内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人才

需求,与 10 余家企业、研究机构签订了校企合

作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请高

新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组织

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及省级创新创业及大学生

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

能。2014 年,本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

估中排名省内同类专业第 2 名。2015 年,获

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20

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

范专业。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

士点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

专业

★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

★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

★辽宁省光电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新材料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风光

61

第67页

学院现有教职工 99 人,其中教授 24 人 ( 博士生导师 11 人 )、副教授 17 人、

高级实验师 11 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 70 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2 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1 人,校级教学

名师 1 人,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 1 个。

师资力量

1956 年成立大连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科,1958 年更名为大连师范学院化学

系,1960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化学系,1983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化学

系,2004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历史沿革

化学化工学院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NNU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1 个: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 个:分子与功能材料实验室

大连市重点实验室 1 个:仿生功能分子材料设计与组装实验室

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科研平台

62

第68页

学院现有化学 ( 师范 )、应用化学、药物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博

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 ( 化学 ) 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

( 化学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9 年,化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 年,应用化学专业

获批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15 年,化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优

势特色专业;2018 年,化学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

育示范专业;2020 年,化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学生 7000余人,硕、博士生 1000多人。近五年,

本科生平均考研率、就业率分别高达 50% 和 95% 以上,50 余人被北京师

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985、211 高

校接收为免试研究生。

升学与就业

化学(师范)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

省本科示范专业、辽宁省首批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

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4 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

价排名化学专业第一,2021 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药物化学

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大连食品药品检验所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

育基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4 门,省级精品

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视频建设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4 门。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 多项,发表研究论文 800

多篇。

2015 年 3 月至今,学院化学学科进入并保持 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

这标志着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已经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教学科研成果

63

第69页

本科专业

化学(师范)、药物化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能够较

系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和基本实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化学药物合成以

及药品质量分析、检验等相关工作的高素

质专门人才。

H 主干课程

化学概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

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基

础化学实验、药学基础实验、药物化学综

合实验、药物分析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型

实验。

药物化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高尚、教育情怀深

厚,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备扎实

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教学

实践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潜

质,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化学教学、

教研等相关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

H 主干课程

化学概论、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物质结

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学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设计

型实验。

化学(师范)

64

第70页

历史沿革

政府管理学院是由管理学院和政治与行政学院整合创建的,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

政府管理学院因应发展转型、科技变革、全球化的浪潮,立足政治学、管

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聚合优势,将目标定位为:面向党政部

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培养具备公共意识、辩证思维、科学素养、国

际视野、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 56

人,其中专任教师 45 人,行政、教辅人员 11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9 人,

副教授 22 人,讲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 31 人,有海外学习

经历 5 人。

学院教师专业过硬,科研上升势头强劲,近 5 年获批国家级项目 8 项,出

版学术专著、教材 20 余部,10 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年均发

表论文 100 余篇。此外,学院还从校外聘请了 10 余位学术造诣深厚、实

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MPA

导师。

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LNNU

65

第71页

教学科研

学院建有实验教学中心和资料室。学院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模拟、创新

研究不同层次要求,建设了 8 个实验室:行政管理与电子政务实验室、大

数据与商务智能实验室、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实验室、企业运营与物

流管理实验室和数字图书馆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 450 平方米。包括

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投影仪、激光打印机等各种设备总台数 500 多

台,大型教学软件 20 余套。

学院积极打造新型智库,成立了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池

田大作和平文化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城市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

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多项咨政建议获得

各级领导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纳,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员工培训形成

品牌效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66

第72页

本科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政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图书情报(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中共党史

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 5 个: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图书馆学、信

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术型硕士点 6 个: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

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图书情报与档案

管理,其中政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专业硕

士学位点 2 个: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博士招生

专业 1 个:中共党史。

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新

加坡、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建立了

学术联系。

67

第73页

行政管理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行政学和管理学理论修

养,又具备处理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的实践能

力,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

类公共组织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及

进一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储备

人才。

政治学与行政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立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

展道路,培养适合于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

事较高层次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从业能力,能够

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公务人

员;培养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基础又能适应新

课改要求的中学政治课教师。

68

第74页

公共事业管理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

等相关专业知识并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拥有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适合在公共

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

业技能、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

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情

报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

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数据管理

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

学理论,掌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最新计

算机科学技术,具备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能

力、信息系统运营与管理能力及信息资源开发

与利用能力,能够胜任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营管

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专业工作的复合型

人才。

69

第75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School of Marxism, LNNU

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 1951 年学校创建时成立的政治教研组,1952

年招收专科生,1958 年招收本科生,1960 年增设政教系,正式招生。

1974 年以后连续稳定招生,先后更名为政史系、政治系、政法系、经济法

政学院、政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 年 3 月成立,2015 年 7 月独

立建制,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70

第76页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63 人,其中专任教师 54 人,行政、教辅人员 9 人。专

任教师中教授 20 人(含助理教授 2 人),副教授 20 人(含助理副教授 1

人),讲师 14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37 人。截至 2022 年 5 月,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 404 人,硕士研究生 210 人,博士研究生

40 人。

学科专业

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3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

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

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层次齐全。

教学科研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先后获批辽宁省示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获批辽宁省人文

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为辽宁省创新团队,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团队获评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获评辽宁省示范马

克思主义学院。

此外,学院还有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学术活动基地、辽宁省高校新

型智库、大连思政教育研究基地、大连市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

究基地、大连市马列毛邓理论研究会、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俄罗斯研究

中心等教学与科研机构。

学院办学设施较为完善,文献室藏书 24000 余册,阅览室订阅相关期刊

杂志 160 余种,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案例教学实验室、录播教室、研究型

教室、博士生导师研究室、教研室等较为齐全。

71

第77页

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硕士研究生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辽宁、

辐射东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

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师

德修养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视

野开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善于运用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组织管

理和专业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及组织管理等工作的优

秀思政课教师。

72

第78页

文学院现有教师 75 人,其中专任教师 60 人,教授 15 人,副教授 34 人,讲

师 11 人;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54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人,

省级教学名师 3 人,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 人,省级骨干教师 2 人,辽

宁特聘教授 1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1 人,获

评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 5 人,辽宁省优秀教师 1 人、辽宁省五一劳动

奖章 1 人等。

师资力量

197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 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年获批中国

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8 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

学位点;2010 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2018 年获批新闻与

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22 年开始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两

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新闻学、广告学。

2019 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 年汉语

国际教育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 年新闻学专业获批省一流示范本

科专业。

学科专业

文学院是我校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学院之一,1951 年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8 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59 年建立中文系,2003 年改为文学院。多年

来,我院建成一院四系的格局,包括 4 个中心、1 个研究所、11 个教研室。

历史沿革

文学院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LNNU

73

第79页

7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6 门课程获得省一流课程。多位教师应邀赴

海内外高校讲学,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辽宁省辽海讲坛等。近十年来,承担

国家级项目 30 余项,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100 余部,在《中

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发表高层次论文 500

余篇,成果多次获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政府奖等。

学院先后获批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

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荣誉称号,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连续

获评大连市和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先进团委、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

语言学团队获教育部语保先进集体、辽宁省创新团队,古代文学、现当代文

学等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黄大年式团队。

教学科研成果

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告学、新闻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74

第80页

汉语言文学(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H 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特色鲜明。专业扎根

辽宁,立足师范,培养教育情怀深厚、理论基础

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养齐备的创新性

人才。专业依托一级学科博士点,融入学科前

沿,注重研究性、启发式教学,形成了以教学带

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构建了

本 - 硕 - 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把握行业需求为主导,以素质训练和专业实

践为两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生

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社会赞誉,就业前景广

阔,其中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特

级教师、重点中学校长等,“辽师毕业”已经成

为一块金字招牌。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

辽宁,服务全国,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师德高

尚、教育情怀深厚、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扎实、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强,具有

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小学和教育机

构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优

秀语文教育人才。

75

第81页

广告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H 专业特色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化基本技

能训练,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

力。发挥文学优势,在营销、策划、文案领域深

入发展,确定了以“品牌营销”为引领的专业发

展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执行

力。以产学合作为基础,开展协同育人。依托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实行“学业 + 实

践”双导师培养机制,培养高层次广告人才,实

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

职业素养和道德修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传

播学、营销学、广告学等基本知识、理论与技

能,具有把握行业发展动态能力、较强的实践

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的融合能力,能在广告公

司、新媒体公司、新闻媒介广告部门、信息咨询

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

策划与创意和设计制作、营销策划、客户服务、

活动执行等工作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的复合型人才。

76

第82页

新闻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H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

学科优势资源,课程设置将新闻学与文学、语

言融会贯通,具有跨学科、复合型学科特色。构

建“教室 + 实验室 + 基地实习 + 竞赛项目”全

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政产学研”协同育人

理念,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合作,构建学界业界

优势互补长效机制,服务地方社会。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要求,

立足辽宁,服务全国,培养具备扎实新闻传播

理论与丰富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知识素

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

向、职业取向,熟悉我国各项新闻管理法规,具

有全球视野“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新闻

人才。

‘’‘’‘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H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设起点高、发展快,形成了“本 - 硕 -

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由辽宁省教学名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等组成,建设三级精品课群;

搭建现代化平台,实现教学与科研互为转化、

专业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构建立体化实践教

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服

务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的国际

传播;形成了专业性、师范性、国际性、实践性

突出,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高

尚,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扎实

的汉语基础和较强的双语表达能力,掌握语言

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掌握中国文

化、中外文学等知识,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

交际能力强,能够在海内外各类学校、国际中

文教育机构及文化交流部门从事汉语教学和

文化传播的优秀人才。

77

第83页

法学院

School of Law, LNNU

历史沿革

学院成立于 2003 年 10 月。其前身为 1987 年设置的政治系法学专业,

是经教育部审批的全国师范院校中首批设立的法学专业,也是我校最早

设立的非师范专业之一。1988 年,法学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有

本科毕业生 30 届,2000 余人。

师资力量

现有专业教师 30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

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 80%。教师队伍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人;

辽宁省优秀专家 1 人、辽宁省首届资深法学专家 1 人、辽宁省优秀中青

年法学家 2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辽宁省优秀教师 1 人、大连市优秀

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 3 人;有十余名教师在国家级学会、研究会中担任

常务理事、理事,二十余名教师在省级研究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

理事和理事;2 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和中国法学会优秀成

果评委。

78

第84页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七个专业教研室、两个研究所,设有辽宁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

会秘书处,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教学设施:模拟法庭、模拟仲裁

庭、刑侦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速录教学教室等。2017 年,法学实训

中心获批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2005 年,法学院获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 年获批法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四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 年法学院又获得法律硕士专

业学位授予权。2006 年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

士点设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79

第85页

教学科研成果

在 2014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法学专业以 91

分位列参评 22 个法学专业的第 3 名,位列辽宁省法学本科教育的第一

方阵;2016 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8 年获批辽宁

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2014 年,与大连市司法局合作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

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一个团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教育部项目 6 项、司法部项目 3 项,

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 1 项、一般项目 2 项,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

目 2 项,一般项目 20 余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1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和教材 60 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八百余篇。法学院还创

立了学术报告平台“法意大讲堂”。

国际交流

学院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麦肯尼学院、美国缅因大学法学院签有合作框

架协议。

就业前景

30 多年来,法学院为国家输送了众多的高水平法学专业人才,在高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教学和事务工作,有的成为全国模范法

官、省市优秀法官、检察官;有的成为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为

学校赢得广泛赞誉。

80

第86页

本科专业

法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

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法学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育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具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具备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实践能

力,能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法学教学工作的

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

81

第87页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LNNU

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前身为 1974 年建立的政史系,1979 年开始招收历

史专业本科生,1980 年正式独立建系,2003 年 10 月更名为历史文化

旅游学院。学院目前下设历史系、旅游系和考古文博系。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61 人,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硕士

导师 40 人。其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 2 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评委 1 人,教育部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1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

辽宁省优秀专家 1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 1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

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1 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 人。

82

第88页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辽海历

史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旅游业

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教育厅校地校企宗教问题研究院、辽宁

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智库、辽宁省普通高等

学校现代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产业学院。辽海历史研究团队

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和考古

学团队为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历史学(师范)专业为教育部“双

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级特色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辽宁省旅游业本科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

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83

第89页

学科专业

开设历史学(师范)、旅游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系

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系拥有旅游

管理(学术型)、旅游管理(专业型)、学科教学论(旅游教育)三个方向的

硕士学位授权点;考古文博系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文

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学科研成果

近十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 29项,其中重大项目 1项、

重点项目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9 项,省级项目 60 余项;学院教

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 1000 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

等全文刊登和转载;出版著作及教材近百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1项、二等奖 11项、三等奖 11项。学院现拥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部,

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省级精品课、省级精

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 1 门,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 门,2 部本科教材获评首届辽宁省

教材建设奖。

国际交流

学院先后与日本山口大学、富山国际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蒙

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先后邀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学

者和国内学者 50 余人来院讲学,同时,学院教师有 30 余人次赴国外讲

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

84

第90页

本科专业

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课程与教学论(旅游教育)、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中国史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师范)专业始建于 1974 年,1979 年

开始独立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1980 年正

式建立历史系。现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

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

学院“辽海历史与旅游文化研究基地”为辽

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学(师

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系

内中国古代史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先秦

史、辽金史、明清史与近现代史为其特色研究

方向,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也是辽宁省优秀教

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喻大华教授,自

2008 年起受聘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栏目主讲人,讲述《道光与鸦片战争》等五部系

列节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 1992 年,现为辽宁省旅

游业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旅游协会旅

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辽宁省旅游教育培

训分会副会长单位。学院辽海历史文化与旅游

研究中心为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建设拥有现代化的酒店实训中心,可以同时满

足 300 余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需求。与多

家景区(大连海昌发现王国、大连老虎滩海洋

公园等)、五星级酒店(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大

连希尔顿酒店、大连君悦酒店、大连日航饭店

等)、旅行社、大连导游管理服务中心等长期合

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85

第91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

2005 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博物馆学”本科

专业,本专业 2006 年获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

授权点,2015 年始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

士学位研究生。

以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海历

史与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和辽宁省“红山文化

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以辽海文

明起源与发展、环渤海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为

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教学“文物与考古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尤突出实践能力的提高”。与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旅顺博物馆、沈阳市文物

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

位共建实习基地;建有千余件标本的辽海博物

馆;建有陶瓷、玉器工艺制作与分析实验室,辽

海文化地域特色突出。

本专业 2020 年先后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

示范专业、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

业。“中国古代玉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

公开课、省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另有 3 门课程被评为辽宁师范大学精品公开

课程。

86

第92页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NNU

历史沿革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 2000 年,由创建于 1987 年的计算机科

学系和创建于 1988 年的教育技术系合并而成,位于辽宁师范大学西山

湖校区。

学科专业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教育技术学(师

范)、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设有教育技术学二级

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

士点和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进入软科 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2 年获批成为辽宁省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档次

87

第93页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

摄录编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以及数字

媒体大数据处理、数字媒体大数据内容安全、信息挖掘与智能计算、交互

式图形图像处理与三维数字化印刷等多个专业研究室。辽宁省普通高

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辽宁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 项、

辽宁省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1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8 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5 门。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9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

一般项目 1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 项,省部级科技基金课题、国家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市级科技基金课题、横向课题 142 余项;发

表学术论文 1282 余篇,271 余篇被 SCI、EI 检索;超幅宽喷墨印刷机技

术成果实现产业化,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88

第94页

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师范)、数字媒体艺术

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教育技术学

校企合作

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软件外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与大连一品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育基

地”,与东软集团大连公司共建了“软件工程教育云创新中心”,与东软睿

道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与日电电子(中国)公司共建“NEC- 辽

宁师范大学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媒体设备商 AVID 公司共

建了“AVID 培训中心”,与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司共建了“科讯人才培

养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教工 83 人,教授 11 人,助理教授 2 人,副教授 24 人,助理副

教授 3 人。其中,辽宁省特聘教授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

师 1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2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35 人;具

有博士学位教师 23 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 人;3 人入选辽宁

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2 人入选辽宁省“高校杰

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第二层次),2 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

支持计划”,1 人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 人入选辽

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1 人入选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

培养工程,7 人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1 人被评为辽宁省

优秀科技工作者,1 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1 人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突

出贡献专家,2 人被评为大连市第四、五批优秀专家。

89

第95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

知识及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掌

握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

段,教师教育特色鲜明,能在中学、教育机构和

其他机构从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

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与方法,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创

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

修养、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科研部门、公司和

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

管理、研究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具

有扎实的数字媒体软件开发、设计制作、技术

创新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能够在游戏软件

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网络传媒、新闻媒

体、文化传播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等国际、国

内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产

品设计、科学研究、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宽

厚专业基础、良好科学技术素养及富有创新精

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90

第96页

教育技术学(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

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初步

训练,实践能力强,能够在中学及相关领域从

事信息技术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科研和

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思维方法,

具备艺术学综合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富

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在影视文化传媒、

网络传播、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动画设计

与制作、广告等领域及新闻媒体机构、教育与

培训机构、国家机关和大中型企业等,从事数

字媒体创意和设计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

人才。

91

第97页

学院资产总值超过 6000 万元,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拥有 15 个课程教

学实验室,22 个研究实验室,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

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

发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科普基

地生物标本馆和 3 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平台。拥有包括超高分辨成像显微系统、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串联质谱

引导纯化系统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在内的先进大型科研

仪器设备。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十几

名教师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合作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教学和科

研水平。

国际交流

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 1952 年成立的旅大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班,有 70 年的

办学历史。

历史沿革

生命科学学院

School of Life Science, LNNU

92

第98页

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是教育部特

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 2 个一

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海洋生物

学 4 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细胞生物学学科为辽宁省特色优势学科。

学科专业

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 4 人,辽宁省教学

名师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 2 人,大连市优秀专家 3 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2 人,

5 人获得“大连科技之星”,共计 38 人次入选各类人才项目。

师资力量

93

第99页

近年来承担国家 973 项目 2 项、863 项目 1 项、海洋公益项目 1 项、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9 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科研经费

3688 万元。高水平论文 206 篇,发明专利 13 项。获省自然科学奖 1 项、

省技术发明奖 2 项、省科技进步奖 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 项,国家级规划

教材 3 部。

科研成果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示范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推进了本科

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转变。近年来,本科生共发表第一

作者学术论文 300 余篇,申请专利 20 项。在“处长杯”、“挑战杯”、“华文

杯”等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和辽宁省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各

级各类竞赛中获屡获殊荣。多年来,学院培养出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优秀

毕业生。

学生培养

本科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

硕士研究生专业

生物学、生态学、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专业

生物学

94

第100页

生物科学(师范)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辽宁,

服务全国,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

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教

育教学及研究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

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生物教学、教

研、科学研究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基础

教育师资。

生物技术

H 学制学位

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H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辽宁,服务全国,培养思想政治素

质良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接受严格科学思

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

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

能,具备较高的从事生物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胜任生物检测、分析和鉴定等工作,能在科

研、教学、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

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工作的高

素质专门人才。

95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宣传册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