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服务》-14期

发布时间:2023-8-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合肥服务》-14期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Anhui Performance51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近年来,安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开放机遇,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服务外包规模水平提升不久前,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国际项目传来捷报,当地时间5 月 25 日,建筑集团承建的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一期 21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据了解,这个电站目前是土耳其装机容量最大的混合电站,项目投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 3338.60 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 10179.40 吨。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挖掘“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潜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承接服务外包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构建起开放新格局。不久前,“蚌埠建造”亮相几内亚——由蚌埠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几内亚科纳克里卡格贝伦立交桥正式竣工通车。全长 504.59 米的卡格贝伦立交桥是... [收起]
[展开]
《合肥服务》-14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51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

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近年来,安徽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开放机遇,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

贸合作。

服务外包规模水平提升

不久前,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国际项目传来捷报,当地时间

5 月 25 日,建筑集团承建的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一期 21 兆瓦

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据了解,这个电站目前是土耳其装机容量最大的混合电站,

项目投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 3338.60 万千瓦时,节约

标准煤约 10179.40 吨。

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

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近年来,

安徽省不断挖掘“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潜力,加强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承接服务外包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构建起开放新格局。

不久前,“蚌埠建造”亮相几内亚——由蚌埠市国际经济

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几内亚科纳克里卡格贝伦立交桥正

式竣工通车。全长 504.59 米的卡格贝伦立交桥是连接首都科

纳克里与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通车后极大缓解了当地

交通压力。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外包业

务增速快,服务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合肥重点加强在研

发设计、工程技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领域的合作,

其中研发设计服务达到 1030 万美元,占总执行额的 29.4%,

安通服、中铁四局等建筑企业承接菲律宾等国家建筑设计服

务,知识密集型服务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占比明显提升。”

合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得益于合肥市打造“一带

一路”科技产业创新联盟,通过打造合作窗口、设立交流基地,

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市场信息等一整套服务。

据了解,合肥市还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园区建设,

积极支持匈牙利欧侨科技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

160 家,入园企业综合年产值突破 5 亿元人民币。

去年,安徽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合同额

68.9 亿元,执行额 50.2 亿元,同比增长 38.1% 和 22%,占全

省离岸服务外包总额的 49.2% 和 52.5%;承接 14 个 RCEP

成员国服务外包合同额 45.2 亿元,执行额 41.4 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 16.5% 和 23.4%,占全省离岸服务外包总额的 32.3%

和 43.3%。

《安徽省服务贸易 2022 年—2025 年行动计划》明确,

要紧抓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服务外

包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云外包企业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扶持众包众创、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模

式,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进程;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利

“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徽力量

第52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52

用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和

外包模式,推动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向高技术、高附加值、

高品质和高效益转型升级。

沿线投资建厂助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大量的投资需求,安徽省在能源、

资源、农业等领域的产业投资与合作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以海

螺集团为代表的跨境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展现出了安徽

风采。

5 月中旬,在印度尼西亚,南加海螺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并

汽投运。该项目是海螺集团首个运用低压蒸汽补入燃煤高压

蒸汽发电孤网运行的机组,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煤炭 5.6 万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4.5 万吨。

海螺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年来,海螺集团积极践

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布局印尼、缅甸、老挝、泰国、柬埔

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海外投资近 160 亿元,一批重大项目

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展了43 家海外公司,

建成南加海螺、西巴海螺、印尼海螺、泰国海螺型材等 11 家

海外大型实体工厂,跻身中国 100 大跨国公司之列。

目前,海螺已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42 家海外企业,

建成 12 家大型实体工厂,海外员工近 4500 人,用工本土化率

达 80%,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再

到资本输出的全面国际化。

海螺集团还不断深化 RCEP 区域经贸合作。中老铁路、

吴哥国际机场、德佐国际机场、金港高速公路、印尼德龙工业园、

印尼青山工业园……海螺集团产品广泛应用于 RCEP 成员国

重大项目中,助推成员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在成员国的农产品、纺织品、建材等贸易业务也得

到稳健发展,贸易额达到 140 亿美元。同时,带动高端装备走

出国门,水泥成套设备、盾构机等出口额近 30 亿元,打开了

贸易合作新通途。”海螺集团董事长杨军说。

他表示,将继续加强与 RCEP 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积极和更多的国家发展双边贸易,构建高质高效的 RCEP 贸

易供应链,不断创新市场拓展方式,做当地高质量经贸“合伙人”;

加强产业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产能布局,坚持向 RCEP 成员

国输出先进产能,用心将每一个海外项目打造成为先进技术“复

合体”、城市环境“净化器”,协同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走出去”。

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5 月底,来自安徽安凯客车的 28 台安凯纯电动 A6 客车,

批量出口泰国,开启泰国市场服务之旅。据悉,这批车由泰国

伊诺能源有限公司采购,车辆交付后将用于泰国电力局通勤

班车运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直是安徽省重要的外贸市场。

在今年的春季广交会上,安粮公司带来了番茄酱、罐头等产品。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安粮公司在欧美及“一带一路”市场具

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本届广交会上,传统优势农产品、

食品和纺织品依旧是公司出口贸易的“王牌”,番茄酱、蜂蜜、

罐头类食品等则受到了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客户的广泛青

睐。与此同时,在家用储能电源、电动自行车、直播机、一次性

纸制品等方面,也积极迎合市场需求,推出诸多新品,成为公

司的出口新亮点。

“一带一路”市场,也是今年安徽省“徽动全球”行动的

发力方向。近日,安徽省组团奔赴印度尼西亚,参加在雅加达

举办的 2023 印尼国际汽车配件展暨第四届中国(印尼)贸易

博览会,积极对接印尼印中商务理事会和印尼中国总商会等,

开展经贸对接、项目洽谈和实地考察,抢滩东南亚,探寻新机遇,

开拓新市场。

参展企业之一的安徽维卡公司是一家保持对印尼出口有

实绩的企业,公司同原有客户印尼米拓 10 超市现场签订一个

集装箱 3 万美元的订单,并落实 2023 年度出口不低于去年

的供货意向。同时公司同印尼第一大建筑超市迪波公司达成

供货意向,预计 2023 年度公司对印尼出口金额 35 万美元,

增长幅度 50%。

据了解,今年前 5 个月,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向好态势延

续。安徽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1037.9 亿元,增长

28.7%。《安徽外贸三年行动》明确,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组织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RCEP)助企帮扶系列活动,抢抓协议关税减让、原产地累

积规则等政策机遇,力争 2024 年对“一带一路”沿线、RCEP

成员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超过 35% 和 30%。

来源:安徽日报

第53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53

合肥以服贸试点

带动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合肥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收官为契机,全面推动服贸试点任务

落地落实,进一步带动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提升。

一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与 100 多个国家开展服务贸易往来,年服务进出口额

50 万美元以上企业达 240 家。1-3 月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 1.25 亿美元,服务出

口至 63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软件研发服务出口占比达 32.8%。

二是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全市 23 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外建立 39 个研发中心,吸

引国外高技术人才为我市企业服务。支持建设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园区,建设匈牙利欧侨

科技产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 160 家,打造集展览展示、文化交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

欧侨文化交流中心,为双边服务要素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三是持续探索旅游等领域开放。在旅游领域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外资旅行社审批流

程,在自贸区范围内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旅游业务(除台湾地区),外商

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实现网上办理,在线审批。落实自由类技术进出口登记备案管理,1-3

月,全市共登记备案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金额 1.36 亿美元。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网站

第54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54

合肥市“一带一路”服务外包

业务亮点频现

今年以来,合肥市充分发挥中国服务

外包示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挖掘“一

带一路”等新兴业务市场潜力,加强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助力合肥构建新开

放格局。

业务增速快

承接新加坡、土耳其等 24 个“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 3500 万

美元,新签约合同额达 3300 万美元,其中

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 5 个国家增

长率超过 100%,印度、阿联酋、越南等国

家业务的增长均达到 30% 以上。

服务结构优

充分发挥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结构

性优势,重点加强在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等

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领域的合作,其

中研发设计服务达到 1030 万美元,占总执

行额的 29.4%,安通服、中铁四局等建筑企

业承接菲律宾等国家建筑设计服务,知识

密集型服务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占比明

显提升。

集成服务新

依托合肥市“一带一路”科技产业创新

联盟,打造合作窗口,设立交流基地,为我

市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市场信息等一整套

服务。同时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园区建

设,积极支持匈牙利欧侨科技产业园建设,

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 160 家,入园企业综

合年产值突破 5 亿元人民币。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网站

第55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55

合肥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金字招牌”

6 月 1 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动员部署会在安

徽合肥召开。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表示,合肥市入选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既是对合肥市的肯定和信任,

更是鼓励和鞭策,安徽省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进建设。

今年 4 月 24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天津市滨海

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

省杭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广州市、广

东省深圳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

区建设城市(地区)。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旨在通过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可

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指出,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

群副中心城市,在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

把建设示范区的重大责任交给合肥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合肥

市的关键区位优势和良好保护基础,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攻坚

克难,在全链条和关键环节保护上真抓实干,在服务区域高质

量发展上狠下功夫,在助力长三角协同发展方面走在前列,面

向世界着力打造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保障,先后建成

了安徽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合肥)地理标志产品

展示推广中心、合肥知识产权大厦等一批高水平专业机构和

设施,有效发明专利量、高价值发明专利量保持 20% 以上高

速增长。

此外,合肥市探索构建“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共治”

的一体化协同保护机制,“集中行政调解 + 司法确认”“互联

网 + 调解 + 仲裁 + 司法确认”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政银担

保、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保障机制,先后荣获国家

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等国家级称号,知识产权保

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合肥在示范区建设上具有良好的产

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

按照《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合肥

市将强化原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基

础科学、前沿技术领域及时科学合理布局专利;聚焦“科大硅

谷”建设,量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形成专项知识产权保

护工作方案;加强战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芯屏汽合”“急

终生智”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支持自贸区有需求

的企业通过专利优先审查渠道快速获权;构建“一站式”知识

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在合肥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中

实现“区块链 +证据保全”功能,助力企业破解维权举证难问题;

加强与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作。

“在国家支持政策基础上,省级层面将拿出实实在在的

支持政策,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强省

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靠前服务,做好保障,及时协调解

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一盘棋’合力,坚决打响这个‘国

字号’招牌,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为知识产权强国

建设注入安徽力量。”张红文说。

“我们将高质量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具

有合肥特色、辐射长三角、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的知识产

权保护样板城市。”罗云峰说。

第56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56

由合肥市商务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合肥高新区管委会、

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略联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

会承办的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

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于 2023 年 6 月 20 日在合肥成功举办。

本次峰会以“链通长三角 服务通全球”为主题,采用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搭建区域间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区

域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助力长三角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

高质量发展,为协同推动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迈上

新台阶注入新动能。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曦,中国服务贸易

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小伟,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合肥市

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顾问李平,安徽省商务厅服贸处四级调研员罗玮,合肥市商务

局局长杨有明,副局长马卫东,合肥高新区自贸局局长阚瑞,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忠,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范家茂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长三角地区行业企业家

等社会各界人士受邀出席峰会,围绕行业热点和前沿话题,共

话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新蓝图。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宁波市、南通市、镇江市、

无锡市、苏州工业园区、徐州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相关协会

代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高校代表以及从业人员 150 余人

现场参会。

观展

在峰会开始前,相关领导及各方代表参观了长三角服务贸

链通长三角 服务通全球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

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圆满举办

第57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57

易与服务外包成果展,展区包括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

建设成果展和重点企业展两个部分,集中展现合肥市服务贸

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成果,长三角地区示范城市长期

保持发展优势,数字引领、创新发展特征,以及多层次、多视

角地展现企业为行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案例。

领导致辞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赵明在致辞中表示:在长三

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

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和服

务外包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

遇、驶入了快车道。面向未来,需要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服

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区域间资

源共享、互利共赢。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共同探讨服务贸易

创新发展和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交流,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实现共赢。

启动暨授旗

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推动长三角服务外

包示范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对接,促进服务贸易与服务

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还举行了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

市战略联盟启动暨授旗活动,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

宁波市、南通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工业园区、徐州市的

10 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略联盟。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曦为副理事长单位授牌,

并为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

包行业协会授旗。

行业评选颁奖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

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区域,深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 略,围

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

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新力和极具成长性

的企业,经提报评审,峰会现场发布了 2023 年中国(合肥)

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荣誉榜

单,颁发了“2022 年度长三角高成长性创新型服务外包企业”、

“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企业 10 强”、“2022 年合肥市服

务外包企业 10 强”、 “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

行业优秀成长型企业”、“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优秀示范基地”五个奖项。

白皮书发布

会上,合肥市服务贸易

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会长、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吴福全重

磅发布《合肥市服务外包产

业发展白皮书(2022)》。产

业白皮书用比较分析差异,

聚焦政策改革前沿,展现企业发展风采,是积极推介“中国服

务 合肥创新”品牌名片的重要载体。

项目签约仪式

峰会现场还举行了项

目签约仪式,马来西亚安徽

总商会、安徽商贸职业技术

学院、合肥金域医学检验实

验室有限公司等 6 家单位

进行了签约,开启联动协作

模式。

主旨演讲

本次峰会特邀到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行业重点企业及

第58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58

高校代表,结合各自细分业

务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主旨

演讲。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研发总经理张林以

《提升软件领域服务外包的

效率》、盈环网络技术(上海)

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许青以

《呼叫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多

场景的应用》、合肥职业技

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范

家茂以《打造市域产教联合

体 服 务 合肥高质量 发 展》

为主题分别进行了分享和交

流。

嘉宾对话

紧扣时代脉搏,思想火花

碰撞。峰会重磅环节《嘉宾对

话》引发观众的阵阵思潮 , 合

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

业协会会长吴福全作为主持

人与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小伟、上海市浦东新区

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开端博士、安徽易德人力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长宋文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忠、华

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财务总监秦秀宾

同台就“聚力创新驱动,共创服贸高质量发展新局”展开一场

高端对话。主持人以“创新”和“发展”两个关键词为题,引导

嘉宾围绕各自所属领域阐述分享了最新的观点,将前瞻性的

思维与在场嘉宾做了深入探讨交流,呈献给与会代表一场思

想与智慧的碰撞。

考察交流

此外,参加本次峰会的外地嘉宾走进中国声谷国家语言

服务出口基地,了解了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观看了激光

工程投影机、智能鼠标、智慧办公系统等声谷研发培育产品演

示,同时还体验了语音搜索、语音输录等语音最新技术。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

包合作与发展大会通过主旨演讲、创新成果展示、嘉宾对话、

产业报告发布、项目签约、现场实地观摩等形式,以多维度、

立体化的视角,探讨交流了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高质量

发展的新路径,展现了行业创新最新成果和实践,链接了产业

伙伴,打造了赋能行业创新与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对长三角

地区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开放、全方位

创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第59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5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

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长三

角地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驶入了

快车道。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 年,长三角地区离岸服务外

包执行额占全国总额的一半以上,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名副其实的实力担当。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落实 2023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议精神,推动长

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协同发展,由合肥市发起

成立的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略联盟应运而生,联盟依

托长三角 10 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关平台及资源,整合发展

要素,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在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

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上,举行了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

略联盟启动暨授旗活动,长三角 10 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长三

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略联盟。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

秘书长张曦为副理事长单位授牌,并为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

单位——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授旗。

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略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

动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助推长三角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对接的重要抓手,对

于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服务外包产业提质升级,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联盟将坚持以开放的理念、一体化的思路、创新的

举措,更好发挥长三角区域社会团体组织在助推服务贸易与

服务外包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凝聚更强合力,发挥更大作用,为长三角

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战略联盟正式启动

第60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0

《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

合肥服务外包驶入\" 快车道

增速 16.65% !合肥服务外包驶入\" 快车道 \"

以“链通长三角 服务通全球”为主题的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

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日前在合肥举办,会上发布的《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白

皮书(2022)》,洞察和展望了合肥市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根据《白皮书》, 2022 年全市服务外包总执行额 5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3%,其

中离岸执行额 13.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1%,增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5.3 倍,成为拉动

我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亮点领域。

《白皮书》指出,合肥市各区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核、三级、多区”的格局,

其中“一核”代表合肥高新区,2022 年,高新区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达到 28.84 亿美元,

占比全市 50.7%。“三极”:2022 年,经开区、蜀山区、包河区三个区域服务外包执行额为

17.23 亿美元,约占全市的 1/3。“多区”:多个引导区的服务外包业务增长速度稳步上升。

从产业市场布局来看,2022 年全市共承接了 97 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其

中超百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 39 个,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为我市前三的发包来源国(地区)。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从 2018 年的

545 家增至 2022 年的 759 家。

截至 2022 年底,合肥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29.76 万人,增长率高达 227.0%。大专和

本科学历从业人员是服务外包从业者的重要主体,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70%。发展服务

外包产业对于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 以数字科技为引擎,激发内在潜力

顺应数字化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进程

提升服务外包综合能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 以品牌创立为龙头,强化品牌效应

发挥大型外包企业的引领作用

增强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优势

打造服务外包企业的品牌效应

★ 以统筹布局为支点,强化区域协同

发挥重点区域的优势

助推区域协同和强强联合

链通服务外包市场合作

★ 以产业环境为根本,夯实制度保障

优化服务外包企业的营商环境

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体系

完善服务外包业务平台设施

第61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1

行业评选榜单重磅发布

长三角这些企业入选

为推动长三角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

介宣传行业优秀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提升行业企业竞争力和

“中国服务”品牌效应,6 月 20 日,在 2023 年中国(合肥)服

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正式发布

荣誉榜单!

经企业申报、联盟成员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各大奖项

究竟花落谁家呢?下面让我们一一揭晓 ......

2022 年度长三角高成长性创新型服务外包企业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文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恩梯梯数据(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盟轩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摩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盈环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慧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尊锐(南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2 年度长三角高成长性创新型服务外包企业”,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小伟为获奖单位颁奖。

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企业 10 强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思科系统(中国)研发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协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荣获“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企业 10 强”,合肥市商务

为推动长三角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宣传行业优秀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提升行业企业竞争力和“中

国服务”品牌效应,6 月 20 日,在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展大会正式发布荣誉榜单!

经企业申报、联盟成员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各大奖项究竟花落谁家呢?下面让我们一一揭晓 ......

第62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2

局局长杨有明为获奖单位颁奖。

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 10 强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外服安徽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正德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联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荣获”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 10 强”,安徽省商务

厅服贸处四级调研员罗玮为获奖单位颁奖。

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优秀成长型企

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外服安徽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安徽优氏速递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迪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佰泰科技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荣获”2022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优秀成长

型企业“,合肥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

务外包行业协会顾问李平为获奖单位颁奖。

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优秀示范基地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合肥中科金诺数字媒体职业培训学校

合肥市皖信职业培训学校

合肥天源迪科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正德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2 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优秀示范基地”,

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荣誉会长宋文明为获奖

单位颁奖。

第63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3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协会党支部荣获祥湖社区

主题知识竞赛二等奖

喜报!

5 月 26 日,由合肥高新区祥湖社区党总支举办的“砥砺

奋进新时代 强国有我新征程”知识竞赛开赛,合肥市服务贸

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党支部在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社区党支部、非公党组织的 11 支代

表队伍 33 名党员参加活动。竞赛内容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

神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相关知识,均来自学习强

国。竞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

竞赛现场气氛紧张活跃,参加竞赛的协会党支部代表沉

着冷静、应答如流,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昂扬向上的

精神风貌,精彩的作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

角逐,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党支部代表队荣

获二等奖。

竞赛有始终,学习无止境。下一步,协会党支部将创新举措,

全面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泛宣传学习强国 APP,引

导广大党员坚定信心跟党走,切实把学习成果和“比学赶超”

的竞赛精神转化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64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4

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工会

联合会组织行业职工参加献血活动

无偿献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

容,是“人道、博爱、奉献”的高尚行为,是保障民族

健康和人民生命安全的根本途径。

为展现行业广大党员、职工群众志愿服务、奉

献社会的优秀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

神,5 月 18 日,“热血青春·汇聚大爱”合肥高新区

2023 年度大型公益献血活动在合肥软件园成功举

办,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工会联合会组

织行业企业党员、职工群众积极参加公益献血活动。

此次活动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合肥市中

心血站、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高新区总工会、合肥高

新创业园党委、高新区人力资源协会、合肥市服务

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工会联合会协办,合肥金域医

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 20 多家企业、

300 余名志愿者的支持,其中成功献血者 100 余名,

献血量达 25900 毫升。

献血活动现场,党员、志愿者们积极响应,踊跃

参与,咨询、填表、体检、血液检测、血液采集等工

作井然有序。大家纷纷表示,无偿献血传递的是一

份爱心,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很高兴能为社会公

益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献血活动启动仪式上,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

外包行业工会联合会获得了安徽省血液中心、合肥

市中心血站授予的“2023 年度合肥市无偿献血爱

心单位”荣誉。

爱意涌动,血浓情浓,生动地展现了行业职工

勇担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工

会联合会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将其作为服务贸

易与服务外包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

加强宣传发动,切实增强行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奉

献精神。

第65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5

协会陪同市商务局领导赴商务部中国服务

外包研究中心、杭州市商务局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为深化长三角区域联动,加快推进我市服务贸易创新发

展,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 月 16 日 -17 日,协会陪

同市商务局领导赴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杭州市商

务局交流学习。

Part.1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

5 月 16 日上午,合肥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卫东,

工会主席吴松江,组织人事处处长、四级调研员戚旭昌,重点

处副处长高远,协会执行秘书长钱颜娇一行到访商务部中国

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并座谈交流。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

心主任蔡裕东,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部部长郑锦荣、研究

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尚庆琛进行了热情

接待。

马卫东副局长简要介绍了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建设成效

及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合肥期待与研究中心在产业招引、产业

创新、产业引导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戚旭昌处长简要介绍了合肥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及积极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措。他表示,市协会将举办 2023 年

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包合作与发

展论坛,搭建区域间交流合作平台,协同推动长三角服务外包

示范城市高质量建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希望研

究中心能够给予峰会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吴松江主席简要介绍了成立长三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战

略联盟、举办长三角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竞赛背景与意义。他

表示,合肥市与研究中心合作由来已久,其作为中国服务外包

产业领域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在产业的研究、合作、

促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我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建设、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指导性的意

见。合肥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希望研

究中心能够给予指导与支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服务外包示

范城市高标准建设,助力区域间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又

好又快发展。

蔡裕东主任表示,研究中

心与合肥市合作源远流长,具

有深情厚谊。中心要在原有合

作基础上,结合合肥发展机遇

和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战略

合作,加强深层次对接,共同

推动合肥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

随后,领导一行还参观了上海浦东软件园,深入了解了园

区建设历程、浦软产业发展概况及重点企业情况、创新创业

服务及现阶段孵化运营成果等内容。

第66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6

Part.2 杭州市商务局

5 月 17 日上午,合肥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卫东,

工会主席吴松江,组织人事处处长、四级调研员戚旭昌,重点

处副处长高远,协会执行秘书长钱颜娇一行到访杭州市商务

局并座谈交流。杭州市商务局副局长侯伟、服贸处处长胡敏慧、

服贸处副处长黄旭、杭州服务贸易投资促进会秘书长周露进

行了热情接待。

马卫东副局长表示,杭州是首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位列

第一方阵,是最具价值服务外包城市。此次考察旨在学习服务

贸易创新发展的“杭州经验”,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和服务外

包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以及在政策措施、案例梳理、

支持行业协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情况。

胡敏慧处长分别介绍了

杭州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发展情况,重点分享了主要工

作成效、经验做法和重点举措。

她表示,近年来,杭州市大力

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围绕完善管理体制、健

全促进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多个

案例入选国务院服贸试点的最佳实践案例、服务外包出口总

额居全国前列,服务贸易不断创新发展、服务外包持续转型

升级。

座谈会上,双方就产业政策扶持、数据统计、试点任务推进、

支持协会健康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 后,钱 颜 娇 秘书 长汇 报了协会的工作 情况,重 点 就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务外包合

作与发展论坛、长三角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竞赛相关事宜进

行了详细介绍,并诚挚邀请与会领导参加峰会、莅临协会指导

工作。

考察交流促合作,凝心聚力谋发展。下一步,协会将秉承

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宗旨 , 高效整合资源,凝聚

各方力量,发挥行业协会平台枢纽作用,按照市商务局工作要

求,做好政府助手,精心筹办好峰会和赛事,展现“合肥服务”

风采,推动行业高质量、稳健前行。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是商务部直属正司 ( 局 ) 级公

益二类事业单位,致力于打造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服务外包、

电子商务等服务经济领域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信

息中心,建设推动落实商务部相关领域决策任务的高效执

行机构。是商务部仅有的一家专注服务业开放领域的科研

机构。

上海浦东软件园

上海浦东软件园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全国成立最

早的软件园区之一,也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

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园区目前形成集成电路、移

动互联、数字文化、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信息

安全七大产业集群,集聚包括思爱普(SAP)、TCL 通讯等

知名企业在内的 1700 余家企业,培育出沪江网、洋码头等

创业企业,园区依托突出的创新能力、充沛的发展活力,致

力于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

第67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7

协会陪同市商务局领导赴中科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调研交流

5 月 23 日下午,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卫东,重

点处副处长高远带领下,协会会长吴福全,执行秘书长钱颜娇

一行来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调研交流。中科院合肥

物质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田汉进行了热情接待。

田汉副处长介绍了中科院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

试点相关情况。今年 4 月,中科院 EAST 核聚变实验装置

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加快实现聚变发

电具有重要意义。今年 5 月,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

点正式启动,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建设国际一流聚

变研究共享基础设施,携手全球科学家创新开展,打造覆

盖全球时区的 EAST“三班制”物理实验,旨在加快构建具

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科技合

作网络。

马卫东副局长高度肯定了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在磁约束聚

变能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其提出的技术出口、知识产

权服务等问题,给予了相关政策讲解与指导。他表示,试点建

设对构建国际开放创新生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

重要意义,大大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国际化建设。

市商务局将结合全面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工作,为中科院合肥

物质院在技术出口、外籍人才招引等方面提供协助。

据悉,围绕 HT-7、EAST、CRAFT 等大科学工程项目

的建设和运行,以及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计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欧美

俄日等 40 多个国家超过 120 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

与合作关系。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成为国家开放共享大科学

装置标杆之一,入选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官会(GSO)、国际

经合组织(OECD)和金砖国家(BRICS)大科学装置开放目

录或典型案例。

走访交流促合作,凝心聚力谋发展。下一步,协会将充分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政策宣传,为科学

岛和科创工作做好服务。同时也将做好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

广工作,切实展现了我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新形象,擦亮“中国服务 合肥创新”品牌名片。

与会人员就国际合作服务、跨界协同联动、技术出口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加强互动交流的共识。

2023 年 4 月 12 日 21 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

装置(EAST)取得重大成果。

第68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8

宁德市政协考察团、合肥市政协、合肥

市民政局一行领导莅临协会考察交流

5 月 11 日上午,宁德市政协副主席王代忠率考察团莅临

协会考察工作。合肥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张缨,合肥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洪奇陪同考察。协会

会长吴福全、执行秘书长钱颜娇进行了热情接待。

此次宁德市政协考察团成员有:宁德市政协副主席王代忠,

宁德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

书记徐燕蕴,宁德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市国资委主任黄崇廉,

宁德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副主任陈斌,宁德市民政局副局长嵇静,

宁德市工商联秘书长、四级调研员范世锋,宁德市政协经济委

办公室主任林姮,宁德市民政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负责人何

文捷,宁德市政协港澳台侨联谊中心干部林巧娇。

座谈会上,吴福全会长对与会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简要介绍了协会基本情况,发展概况、工作成果等情况。他表示,

协会秉承“搭平台赋能量促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六个一”

工程:建立一个有影响力宣传平台、打造一个智慧信息化的平台、

创办一本有代表性的期刊杂志、形成一份年度行业分析报告、

举办一场展示品牌的特色活动、形成一个跨区域协同的联盟,

是推动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性

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后,吴福全会长对

考察团提出的行业发展

情况、协会 组织 建设、为

会员提供服务以及日常运

营机制等问题进行一一解

答。

座谈会后,与会领导

还实地参观了协会办公场

所,对合肥服务贸易与服

务外包产业协同发展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深

入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考察团一行对协会工作予以高度

评价,认为协会基于行业特点,着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在健

全组织、创新服务、搭建平台等方面取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了阵地建设、品牌建设,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值得学习

借鉴。

下一步,协会将夯实发展基础,履行职能职责,发挥优势

专长,高效整合资源,凝聚行业力量,打造过硬协会工作特色

品牌,推动协会整体工作水平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第69页

Hefei Service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69

协会走进巢湖学院

为搭建高校、协会、企业间沟通桥梁,强化交流合作,助力产

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6 月 2 日下午,在我会会长吴福全,马来西

亚安徽总商会副会长安辽带领下,一行 6人赴巢湖学院座谈交流。

巢湖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俊苗,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程军,国际交流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褚春元,教务处副处长胡

传双,科研处副处长陈海银,经济与法学学院经济与贸易系系主

任方玲进行了热情接待。

吴福全会长简要介绍了协会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合

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服务外包产业

是劳动、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蓄水池”

和高水平人才就业的高地,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

希望将以此为契机,在长三角和市级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竞赛、

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教育培训、访企拓岗等方面,加强交流,互

通有无,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建立全面、长期、稳

定的合作关系。

丁俊苗副院长对于两家协会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

绍了巢湖学院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情况。

他表示,巢湖学院以“扎根合肥市、立足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

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希望

今后能够与协会建立常态联系,打通校企协合作途径,凝聚共识,

共享资源,也期待双方就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新时代国际教育

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与会人员就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竞赛、产学研课题研究、国

际教育合作平台建设、特色学科共建、国际教育双向交流等方面

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加强互动交流的共识。

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深化与巢湖学院的交流合作,拓展合

作内容,搭建高校与企业间沟通桥梁,促进多方资源优化整合,推

进人才培养输送、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助力服务贸易与服务

外包行业高质量发展。

Hefei Service 69

第70页

合肥服务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70

协会走进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送政策、问需求、办实事、优服

务”精神,深入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及痛难点,6 月 1 日上午,在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卫东,重点处副处长高远带领下,

协会会长吴福全一行来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

研交流。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助

理李玲、综合管理部部长孙彦宏、营销主管李生彪、技术管理

业务主管杨伟进行了热情接待。

座谈会上,李生彪主管向与会领导介绍了江汽集团服务

贸易业务发展情况。他表示,2022 年,江汽集团出口规模、效

益创新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轻卡和皮卡出口总量分别位居

行业第一、第三。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企

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江汽集团越来越重视专利运营,未来

将通过用好知识产权、品牌溢价、技术保护、技术开发、技术

转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马卫东副局长详细讲解了我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发展

的相关政策,解答企业提出的政策咨询、疑问。他表示,开展

送政策上门、一对一精准服务,是为了让企业更及时、更准确

地了解掌握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政策落到实处,为企业发展

保驾护航。

吴福全会长介绍了协会基本情况、会员构成以及近期开

展的重点工作。他表示,江汽集团是合肥市对外开放的品牌

名片,是我市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近期

将举办 2023 年中国(合肥)服务创新发展峰会暨长三角服

务外包合作与发展论坛、筹备成立离岸服务外包专委会旨在

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

快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希望江汽集团能够积极参与到各

项行业活动中,抱团取暖、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共促行业高

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就技术贸易备案、国际专利维护、出口企业政策

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加强互动交流的共

识。

惠企政策送上门,为企增添新动能。下一步,协会将持续

开展行业企业走访交流,积极吸纳优秀企业入会,不断壮大

协会力量,持续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

作用,做好行业政策宣贯,推进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做好企业

服务,激发行业企业发展生机和活力。

■ 企业简介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64 年,是一

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

涵盖汽车出行、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致力打造一个“全生态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综合性汽

车服务平台。江汽集团多年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认真

践行卓越绩效模式,各项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10 年江

汽集团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首获“全国质量奖”的企业,

2012 年荣获首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及首届“合肥市政府

质量奖”殊荣,2013 年荣获亚洲质量领域最高奖“亚洲卓越

质量奖”,2018 年荣获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

大奖。

第71页

Hefei Service 71

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纵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5 月 17 日上午,省委书记、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

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俊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

会暨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

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动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省长、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

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王清宪讲话。省领导虞爱华、张韵声、

费高云、孙勇出席会议。

●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的重大国家战略,必须领会到位、落实到位。安徽加入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安徽

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

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刻领会党中央战

略意图,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建起来一

批重大合作项目,搭起来一批重大合作载体,立起来一批重

大合作机制,推进一体化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 韩俊强调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5 周年,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3

周年。全省上下要把融入长三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推

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

坚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

向相统一,坚持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坚持谋划长

远与干在当下相结合。要扬“创新活跃强劲”之长,做好加快

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大文章。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中国(安

徽)科交会、科大硅谷、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为重大抓

手,共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同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

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招引更多基金、投行来皖,鼓励

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全力吸引创新要素在安徽集聚,推动创新

能力上一个大台阶。要扬“制造特色鲜明”之长,做好深化产

业链对接协作大文章。坚持自主培育与主动承接相结合,聚焦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把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作为有效载体,加快皖北承接产

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进一步补链、固链、强链。要扬“生态资源

良好”之长,做好良好生态环境价值转化大文章。协同保护长

江生态,协同改善环境质量,协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

安徽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创新旅

游发展思路,大力引客入皖,加快建设“大黄山”生态型国际

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

康养基地。要扬“内陆腹地广阔”之长,做好扩大对内对外开

放能级的大文章。加密扩容开放通道,加强东西横向大通道

和长江以北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综合性智慧

化物流交通体系。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外向度。

● 韩俊强调

主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是重大活动和难得机遇,

要把组织工作做细做实,以一流服务展示安徽形象,最大限

度展现安徽热情,确保会议活动圆满成功。

● 王清宪在讲话中指出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持续深

化和拓展我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效。要在打造市场

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完善

常态化对标学习工作机制。要把产业一体化摆在突出位置,夯

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重点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推

动产业链协同。要充分发挥安徽作为中部地区和长三角联动

发展桥头堡优势,加快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市场化

要素对接平台合作共建,在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取得更

多战略红利。

会议听取了我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

作打算的汇报,合肥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宣城市、滁

州市南谯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

游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作了交流发言。

第72页

72 合肥服务

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五年回眸

√ 2018 年 11 月 5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 2018 年

G60 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金华等城市同时加入,科创走廊从城市战略上升到长三角区域战略

√ 2019 年 4 月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实现了长三角区域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国家级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

√ 2019 年 5 月 13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按照“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打造高质量发

展区域集群

√ 2019 年 5 月 22 日

2019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会议以“长三角: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为主题,全面分析了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内涵和新要求,部署了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事项

√ 2019 年 11 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成立,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本

√ 2019 年 12 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 35.8 万平方公里

回眸这五年,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72 合肥服务

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第73页

Hefei Service 73

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 2020 年 6 月 5 日

2020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举行。会议以“战疫一盘棋、夺取双胜利”为主题,就落实“六稳”“六保”、

践行“两山”理念、深化应急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部署了共同推进的重大事项

√ 2020 年 8 月 20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大使命 、七项任务”,为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领航掌舵、擘画蓝图

√ 2021 年 2 月

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描绘了一幅“大虹桥”“一核两带”宏伟蓝图

√ 2021 年 5 月

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在上海成立。联盟立足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

专业贸易服务平台等功能性平台资源,做强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合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四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 2021 年 5 月 26 日

2021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会议重点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

展基础、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

√ 2021 年 12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沪苏浙 8 个城市(城区)与皖北 8 市开展结对合作帮扶

√ 2022 年 8 月 16 日

2022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聚焦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明确了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大事项

√ 2022 年 8 月

“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成立。联盟旨在凝聚长三角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产业集团及国内外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形

成切实可行的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双碳)体制机制、产业转型与创新技术发展路线,为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长三角解决方

√ 2022 年 11 月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标志着长三角 5 座城市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 2023 年 3 月 1 日

2023 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虹桥品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

安徽合肥的 3 家分中心进行深化合作签约

来源:安徽日报

Hefei Service 73

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第74页

74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风劲潮涌奋楫先

长三角地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

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义不容辞。上海、江苏、

浙江、安徽 三省一市

坚持以创新为导向,

在各领域持续发力,

推出多项优秀成果,

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长三角新图景。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长三角正奋楫

扬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大江奔流,以万里积蓄之力,在东海之滨孕育一片发展热土。

“四叶草”迎风绽放,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里争分夺秒、数

字西湖一键导游、巢湖之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高精尖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长三角,35.8 万平方 公里,不到国土面积的 4%, 创造

着中国近 1/4 的经济总量,超过 1/3 的进出口总额。

长三角,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

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

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图:“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

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

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奋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

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上海、江苏、

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

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新图

景正加速绘就。

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贯彻新理念,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清晨的义乌西站,一声汽笛鸣响,满载小商品的“义新欧”

班列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开启中国小商品“卖全球”的新

旅程。市中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内,7.5万家商铺笑迎八方来客。

曾经,“鸡毛换糖”起步,义乌小商品逐步走向世界;今天

的义乌小商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越卖越红火。

47 个行业商会、1.5 万余名设 计师助力创新研发,布局

185 个海外仓、7.5 万个商铺同步上云,在便利通关等多个领

域出台改革措施 100 多项……今年一季度,义乌市进出口总

值达 1184.4 亿元,同比增长 11.4%,“世界超市”喜迎开局之

年开门红。

小商品折射大活力。今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的长三角地区经济承压前行,“底盘”稳固,亮点纷呈,彰显高

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与底气。

蓬勃发展的经济、水韵灵动的画卷、书香浸润的文化、温

暖富足的生活……5 月 20 日,《水韵江苏 2023》宣传片亮相

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一

手补足短板,一手锻造长板,江苏聚链成群,奋力筑起高质量

发展的“高原”。

第75页

Hefei Service 75

研究

Research

图: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大厅全景

403 秒!位于安徽合肥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

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成果,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

运行时间刷新世界纪录。以可控核聚变阶段性成果为代表,

安徽省大科学装置持续发力,催生了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上海,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启动首月线下消费日均近

80 亿元,而线上举办的“2023 上海双品网购节暨数字生活节”

实现网络零售 649 亿元,高质量发展扮靓高品质生活。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国内生产

总值(GDP)总量逼近 7万亿元大关,GDP 增速均保持稳定增

长,呈现出经济持续复苏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活

力持续迸发。

记者沿着一条高速公路,探寻这里的发展密码。

松江区,曾经是上海的农业区、传统制造业区。2016 年初,

松江区对 G60 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布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

终得出结论:谋求转型发展,必须向规划要品质、向存量要空间、

向科创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松江区将上千亩房地产用地调整为工

业用地,沿 G60 高速公路前瞻布局,锐意推动长三角地区分

工协作,把产业链规模做大,G60 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走廊”。

历经两次扩容,如今的 G60 科创走廊已纳入合肥、芜湖、

宣城、湖州、苏州、嘉兴、杭州、金华 8 座长三角城市,九城贡

献了全国 1/15 的 GDP,松江变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

业集聚地、科创策源地。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

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芜湖市科技局局长曹洁说。

“向创新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行走长三角,听到最

多的,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看到最多的,是高质量发

展的行动自觉。

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饭菜票,到 90 年代各式手提袋、台挂历,

“印刷城”温州龙港闻名全国。然而传统产业的同质竞争,让

这里的发展日渐乏力。

“传统产业不是不可以发展,关键是怎么实现高质量发

展,没有科技赋能的印刷只能算是粗加工。”龙港市印刷包装

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梁孝克感慨。

通过 AR(增强现实)技术,平面印刷图案在电子屏幕上

栩栩如生,还能与人互动;借助 NFC(近场通信)技术,手机

与名片轻轻一碰,信息即被传输至通讯录……转型升级迈大步,

龙港全市印刷产业去年科研投入比前年增长 44%。

“以创新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碳均论英雄”……

在长三角,许多地方正以新的考核机制开路,用市场力量倒逼,

退出低端无效产能,扩大中高端有效供给,推动经济结构实

现整体升级。

构建新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中国自力更生路上的‘里程碑’!”5 月 28 日,国产大飞

机 C919 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这背后是对长三角地

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实力的检验。

“公司圆满完成两万余个零部件的力学性能检验。”说到

参与 C919 试飞取证的检验工作,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

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强满脸自豪。

C919 总装所需约 10% 的零部件、50% 的铝材和 50% 的

复合材料结构件是“镇江制造”;航空工业合肥航太电物理技

术有限公司为飞机雷达罩进行雷电防护试验;浙江西子势必

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空气冲压涡轮发电机舱门……上海、

合肥、杭州、苏州、镇江等长三角城市加快自主创新、强链补链,

第76页

76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共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

“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

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

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提出的明确要求,激励长三角地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争

先、埋头苦干,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率先形

成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图:合肥高新区云飞路,因沿线密布量子领域企业而被称为“量子大道”

安徽合肥高新区,远近闻名的“量子大道”,是全球首颗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

干线”、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地。

走进国盾量子科技园,合肥量子城域网总控制中心大屏上,

8 个核心网站点、159 个接入网站点辐射的光波,织就一张覆

盖合肥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成为国盾量子坚持自主可控、壮

大产业生态的缩影。

去年 8 月,中国规模最大的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城

域网正式开通。“量子通信产业转化成熟、规模化应用很广,

合肥量子城域网已链接超 90 项业务。”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谷风波告诉记者,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

室走向产业化,国盾量子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到成

功上市,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图:京东方智能工厂10.5 代生产线

同样在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打破“缺屏之痛”。

京东方累计投资超 1000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 2.5 万个,带

动 100 多家配套企业来当地发展,合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显示屏基地之一。

上海是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实体经济强劲,浙江民

营经济发达,安徽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厚积薄发

的科技资源……三省一市,单拎出来一个,都是响当当的角色。

今天,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地携手前行、

一体化发展,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打牢坚实基础。

这是高级工程师朱向莹的一天:7 点,上海浦东家中早餐;

8 点,在浦东张江产业园恒驭生物研发中心讨论研发项目进展;

14 点,在嘉善经开区的恒驭生物检测中心二期办公;19 点,

回到浦东家中。

作为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朱向莹所创立的恒驭生物

已成为全球生命医疗创新企业赛道中的黑马,为何要选择两

地发展?

“浦东公司主攻研发和销售,嘉善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化,

能够充分满足公司各方面发展需求。”朱向莹举例说,凭借嘉

善为企业提供的创新券,公司两年内分别向浙江大学、复旦大

学购买了超过百万元的研发服务,极大推动了企业加速创新

发展。

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共同筹建长三角国家

技术创新中心、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

制、加强数字经济跨区域合作、同步举办“五五购物节”活动……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共同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沪苏浙皖携手奋进迈向未来。

打造新高地,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虹桥,上海人耳熟能详的交通枢纽,而今天的长三角人,

更喜欢叫它“大虹桥”。

总面积 7000 平方公里、覆盖长三角 14 个区县……2021

年 2 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擘画出“一

核两带”的发展蓝图,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从上海的虹桥到长三角的虹桥,三省一市通力协作,共建

开放的“大虹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加快打造区域

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苏州打造“北向拓展带”,嘉兴加速构筑“金

南翼”,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国际化、世界级,是长三角的鲜明气质。展开地图就会发现,

作为横贯东西、畅通南北、连接陆海的重要枢纽,长三角是沿

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大枢纽联

第77页

Hefei Service 77

研究

Research

通全球,46 个开放口岸星罗棋布,开放“家底”相当殷实。

“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

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

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

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大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省一市奋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平

台,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放大改革创新叠加效应,

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

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合

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

“6+365 天”,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

的直播间里,琳琅满目的进博会“网红”产品与市民“零距离”。

“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

品展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军说,截至目前,虹桥品汇平台累计

让 7 万多款展品变商品,在全国开设了 21 家分中心,2022 年

平台交易额近 120 亿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一路走来,长三角始

终保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加快打造

改革开放新高地。

从土地摘牌到正式开工,仅用一周;从签约到产品下线,

仅用 5 个月,这是信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安徽自贸试验

区芜湖片区感受到的发展加速度。

“拿地即开工”,申请材料精简 72%,得益于“分段施工

许可 + 承诺制 + 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短短一年间,信义集

团已接连在芜湖投资智能装备、光伏、设备出口等各类项目6 个,

总投资达 100 亿元。

从 2013 年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开

启“破冰之旅”,到 2020 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

长三角地区已实现自贸试验区全覆盖。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

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长三角以开放、服务、创新、

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

“2019 年至 2022 年共推出制度创新成果 112 项,复制

推广 38 项,着力推进重点项目 108 个,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

支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

忠伟说。

天蓝海阔、百舸争流,上海洋山港的四期码头,无人驾驶

搬运车来回穿梭,将集装箱送到堆场指定位置,可实现 24 小

时连续作业。

洋山港四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中应运而生,又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发展壮大。近年来,随

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

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洋山港吞吐量连年创新高,国际中转与

水水中转比例持续增长,国际枢纽港地位逐渐确立。

“洋山港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国际

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利用临

港新片区的设立和政策制度创新,努力服务好新时代的国家

发展战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如今,越来越多人流物流从长江经

济带汇聚长三角,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在洋山港,近

百条国际航线互连互通,见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巍然

前行。

“从长三角出发,辐射全国,对接世界”“把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服

务国家发展大战略、大格局”……行走长三角,时时刻刻感受

着高质量发展的大胸怀、大手笔、大气魄。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勇立潮头、披襟向洋的长三角,正在新征程

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

第78页

78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发展态势与展望

未来,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规模将持

续攀升,工业软件发展进入重大机遇期,软件行业应用场景

不断细化,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建设成

效显著、企业实力持续提升、创新动能显著增强,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展望未来,南京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工业软件发展

将进入重大机遇期,软件行业应用场景将不断细化,软件园

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一、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 一 )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居于全省领先位置

图 1:2018-2021 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 ( 亿元 )

来源 :2022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

依托产业发展基础以及科技创新资源,南京市重点推进

关键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发展,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 ( 以下简称“软件业”) 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稳

步提升。2022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南京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7408 亿元,累计增速 9%。2021

年,南京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 6877.84 亿元,较 2018 年

年末增长 49.65%,占江苏省软件业务收入的 60.41%,产业

规模始终位于全省领先水平,软件业务出口额为 9.66 亿美

元,同比增长 63.73%,利润总额为 701.51 亿元,从业人员数

量为 54.43 万人,同比增长 5.18%,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

13.96%。

( 二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化转型趋势明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加速渗透,南京市软件

业服务化转型趋势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服务引领软件行业持

续增长。2021 年,南京软件产品收入达 2512.37 亿元,同比

增长 1.11%,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总量的 36.53%;信息技术

服务收入 3993.34 亿元,同比增长 27.09%,占全市软件业务

收入总量的 58.06%,比去年同期提高 5 个百分点。此外,信

息安全收入达 127.79 亿元,较 2020 年减少 28.53 亿元;嵌

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达 244.33 亿元,同比增长 36.57%。

( 三 )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软件园区错落发展

南京市于 2010 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

称号,是全国首个被授予此荣誉的城市,拥有 3 个国家级软件

产业集聚区。

图 2:2021 年南京市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

来源 :2021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统计数据

2022 年,作为南京软件产业的核心载体,南京“一谷两园”

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接近 70%。

其中,中国 ( 南京 ) 软件谷以打造“数字经济核心区”为目标,

持续夯实基础软件、安全软件,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新兴

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曾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

化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现代通信软

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第79页

Hefei Service 79

研究

Research

2021 年 实 现 软 件 业 务 收 入 2500 亿 元,同 比 增 长

15.2%,占全市比重增长至 36.8%。2022 年实现软件业务收

入 2600 亿元,对全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 四 ) 企业实力持续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2021 年,南 京 市 软 件 和 信 息 技 术 服 务 业 企 业 数 量

达 3410 家,占江 苏省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 务业 企 业 数 量的

69.28%,企业数量排名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遥遥

领先。在工信部发布的 2021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

前百家企业名单中,南京共有 8 家企业入围,占江苏省 80%。

焦点科技、汇通达网络、南京领行科技等 3 家企业入选 2022

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名单。重点软件企业持续发

展壮大,目前获评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达 23 家,省规划

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入库 34 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一。作为江

苏省内的软件强市,南京市在全省软件产业发展中持续领跑,

62 家企业入围 2022 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综

合实力评估指数百家企业名单。

( 五 ) 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创新平台数量领跑

2021 年,南京市软件产业研发经费为 437.52 亿元,研发

人员数量占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 37.57%。

在创新载体方面,累计拥有雨花台区、南京大学、南京理

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4 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和 21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 年,南京成功创建国家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级软件企业技术

中心 17 家,累计达到 85 家,数量位列江苏省第一。

图 3:2021 年中国副省级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 ( 个 )

来源 :2021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统计数据

在创新活力方面,2021 年,南京市登记软件著作权数量

达到 9.57 万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在 2022 年江苏省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中,南京有

54 家企业入选创新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47%。

二、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经验

( 一 ) 发布产业顶层规划,制定补贴优惠政策

南京市出台了多条提升软件产业质量的规划和行动计划。

如 2019 年 11 月发布《南京市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

行动计划》,明确不同责任单位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

要任务;2021 年 12 月出台的《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是全国首个针对中国软件名城建

设提质升级的行动计划;2022 年11月,南京工信局发布《关

于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力工业软件,推

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此外,南京市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软件

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南京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

政策规定》《南京市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南京双软企业优惠政策等,分别从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

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创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采购政策

等多方面为软件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 二 ) 建设知名产业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999 年 2 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南京软件园;

2000 年 12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苏软件园,成为

首批国家级软件园区;2011 年,南京首次提出打造“一谷两园”

软件产业园,规划布局中国 ( 南京 ) 软件谷、南京软件园和江

苏软件园等软件产业集聚区。

此外,南京市还建设了一批特色软件园区,如徐庄软件园、

江东软件城、白下高新园、麒麟科创园等。中国 ( 南京 ) 软件

谷重点打造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物联网、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等

产业集群;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 ( 原为南京软件园 ) 重点

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电网

软件等产业集群;江苏软件园重点打造物联网、人工智能、5G

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产业集群。

( 三 ) 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引育高端软件人才

南京建立了全市软件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库,梳理软件

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目标用户,持续发力产业招商引资。通过

举办南京软博会等产业品牌活动,加强企业招引。针对国内软

件百强企业、全球软件 500 强企业和上市软件企业,对其落

户南京给予资金补贴。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引进国内

外知名企业并做好服务工作,吸引三星、中兴通讯、亚信科技、

华为、深圳豪威、麒麟软件等知名软件企业落户,吸引富士康、

荣耀软件、中国移动等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创新基地,

支撑本地软件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对来

南京创业就业的高端软件人才给予资金、租房等补贴,对软件

第80页

80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实施分级奖

励,强化对软件人才的支持力度。依托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等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开展

关键软件技术攻关,探索出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 四 ) 搭建重大软件平台,持续发力信创领域

南京积极发挥软件企业集聚、软件人才汇聚等优势,围绕

全市各层次、各行业的软件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化的软件公共

服务平台,如南京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源软件供应链平

台、一站式信创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

等。全面布局信创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推进 CPU、整机、存储

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成立紫金信创

产业联盟,为重点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成果展示等

平台,搭建信创产业生态链,促进信创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信

创适配保障中心,打造一体化信创产业支撑服务平台,覆盖信

创适配测试、成果体验展示、产业学术交流、人才技术培训、

适配云测试服务等功能。

三、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展望

( 一 ) 软件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标识,“软件

定义”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南京市

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以及相关

政策的深入实施,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将迎来

重大利好,基础软件关键技术加快突破,技术转化成果数量

将不断增加;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通信、信息安全等传统优

势软件创新发展能力将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将实现突破。此外,

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呈现出定制化趋势,庞大

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将促使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出

高速增长态势,软件业收入规模预期将持续升高。

( 二 ) 工业软件发展将进入重大机遇期

工业软件发展一直是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

点,同时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制造业加

速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工业软件发展将进入窗口期。

南京工业软件发展基础较好,提出将工业软件作为撬动

“万亿”目标的新支点,出台《关于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若

干政策措施》,将重点聚焦工具软件、关键工业控制软件、运

营维护和经营管理软件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工业软件创新

成果将不断涌现,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将不断提升,工业软

件相关企业实力将不断增强,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加,

工业软件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得到提质增效。

( 三 ) 软件行业的应用场景将不断细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金融、交通、

文旅等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速度不断提升,工业类、

政务类、金融服务类、能源管控类、智能交通类、信息安全类、

文化娱乐类、智慧生活类等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软件将不断

涌现,软件业的专业化细分趋势将逐渐显现。

南京始终将制造业作为软件业的首要应用领域,未来将

不断开放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相关创新应用场景,助推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金融服务方面,南京将围绕智能客服、

智能交易、智能风控等领域打造应用场景;在文化娱乐方面,

南京将围绕新型文化产品制作与文化产品消费等领域开发应

用场景;在智慧生活方面,南京将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

智慧社区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 四 ) 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软件园区是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汇集

政策、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资源,集聚众多重点软件品牌和

骨干龙头企业。

以中国 ( 南京 ) 软件谷为例,作为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提

质升级的核心区和标志区,中国软件谷将以建成国家首批中

国软件名园为目标,立足于软件产业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发展

基础,积极发展元宇宙和工业软件新赛道,推进数字产业化

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向数字谷转型升级,园区“6+2+N”产业

体系和“3+3+3”软件产业体系将更加成熟。

此外,软件谷将进一步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

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培育出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

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产业将向价值链中

高端迈进,园区发展能级将持续壮大。

四、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

( 一 ) 构建产学研政合一的软件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软件行业技术周期短,技术迭代快,需

要构建能够实现快速响应的创新体系。

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以技术创新

为核心的企业,共同建设以研发新技术为重点任务的平台和

机制,使学院和企业的职能在创新中相互渗透,促进知识的

创造、传播和转化。在传统的产学研上,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创

第81页

Hefei Service 81

研究

Research

新系统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

创新投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创新成果,完善推动技术创

新的税收政策,通过合理的创新政策工具支持创新系统的运

转。

( 二 ) 建设保障资源配置的软件产业市场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有效市

场 + 有为政府”双重发展机制。

政府作为市场制度的供给者,要利用功能性的政策,完

善政府调节与监管的作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防止软

件企业利用产品绑定形式进行市场垄断。

同时,要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在企业公平获取各

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的作用,促

进企业技术变革、优化管理体系,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选

择合适的软件产业发展路径。

( 三 ) 培育促进资源聚合的软件产业生态系统

建立产业链上各环节软件企业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企

业资源共享,拓宽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提升企业的市场生

存能力。优化软件产业生态系统中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有

效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强化创新链的内在

联系,提高生产、物流、销售、售后、采购、管理等各个关联环

节之间的效率。通过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软件产

业链上下游联系,实现系统内部数据、知识以及技术共享,实

现跨主体之间的协作,促进企业之间的研发创新合作,提升软

件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 四 ) 建立吸引人才集聚的软件产业人才制度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要吸纳高端技术人才,

也要引入创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引入国际高端人才,重点

从引入外资转移到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并通过相应的配套制

度留住人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比例,解决高端人才的高价

位薪资,强化用于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利用学校、科研

院所、企业等多种平台,充分发挥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

势,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出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科研人才以

及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形成软件产业复合型人才

体系。

第82页

82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合肥的崛起,源于全力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基

于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及政策体系,融

于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

新兴产业壮大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充分利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

特别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部

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推进“科创+产业”

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

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起合肥新的“产业地标”。新一代信

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

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起合肥新的“产业地标”。类脑科学、

质子医疗高端装备、氢燃料电池等一批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

方向的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德国大众 21 亿欧元入资江

淮和国轩,京东方 10.5 代线、维信诺 AMOLED 6 代线拉动

新型显示产业跃升;合肥总投资超 1500 亿元的长鑫存储内

存芯片实现量产,180 多家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合肥,初步形成

了从材料设计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以“芯屏

器合”“集终生智”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连续

三年获得国务院通报奖励。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入选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十三五”以来,

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逐步形成了 3

个国家级、7 个省级、10 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战新产业的发

展壮大,为合肥近十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加速壮大。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聚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在省会城市中

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实施“136”发展行动

计划,以数据资源为 1 个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等 3 大体系,加快推进

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新业

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

字化升级等 6 大重点任务。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园

区,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主引擎”。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数字经

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主体培育、应

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国内率先量化

认定大数据企业,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 741 家,集成

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超 300 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近 600 家。

科大讯飞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飞友科技成

为全球领先的航空数据服务商,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

货量全球第一。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庐阳区大数据产业园、

瑶海区物联网科技园、蜀山区大数据小镇、包河区光谷金融港

等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初具规模。

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合肥以“链长制”为抓手,

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

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

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

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 12 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

府相关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链长”,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

机制,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

点项目,加快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

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十三五”以来,合肥市

围绕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

智慧养老、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提速发展工业设计、大数据、服务外包等高技术服务业,推动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

能,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服务业集聚与创新。鼓励服务业企业应用新技术、

发展新型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包括供应链、运营方式、渠道

整合、服务方式、赢利模式创新等,支持企业开展具有示范带

动作用的创新项目。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和服务企业,

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建设,

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 39 家。

第83页

Hefei Service 83

研究

Research

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围绕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优化供应链

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等,加快业态模

式创新,释放融合发展潜力,实现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合肥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

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

源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

增量”,构建起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围绕国家战略,突出原始创新,扎

实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更高水平上

彰显合肥战略地位。建成合肥滨湖科学城、安徽创新馆、高新

区等三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

究院和环境综合研究平台陆续组建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

统、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

平台达到 26 家。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包括量子信息

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

等在内“七大平台”,初步构建起由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

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双一流”

大学和学科组成的“1+4+11+N”(建设 1 个国家实验室、4

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11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 个科研

及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高水平科技攻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批领

军型科学家和顶尖创新团队会同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共同开展

科技攻关。集成电路产业突破了“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国

内首款自主研发 DRAM 芯片量产。全面启动建设量子创新院,

通过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创新突破,实现在一些“卡脖子”领

域的重大突破,以及在颠覆性研发上取得突破,为合肥高质

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驱动力。

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以高校院所为主体,与中科大、中

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中科大先研院、清

华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平台,深度加强产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和

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研发出世界首个城市生命线安全监

测系统,并在合肥率先开展示范应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

加速走向“应用场”。以企业为主体,成立了平板显示、新能

源汽车、公共安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机器人等 22 家产业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

广辟渠道扩大有效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

的关键性作用,围绕增动能扩投资,聚焦补短板扩投资,盯住

大项目扩投资。突出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持续推进一批战

略性、标志性、引领型的重大项目。用足用好中央投资、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加大“两新一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

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设立合

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以推进重

大产业项目落地和本地项目培育为抓手,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

直接投资等形式,广泛吸引具备海内外资源、连接一二级市场

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基金进入合肥,借助合作管理机构的

全球视野、优质项目资源,着力嫁接全球资源于合肥重点产业,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符合区域发展需

求的好项目,建立起政府引导、民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政府

投资引导基金体系,成为聚合社会资本、注入创新活力,推动

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本引擎之一。

丰富业态释放消费潜力。全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

础性作用,大力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

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促进形成

强大国内市场。

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新兴服务业

态,着力建设一批国内知名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新兴消费场景。

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布局一批知名品牌旗舰店、首入

店、体验店,提升商圈品牌消费档次和能级,推动商圈多元化、

差异化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零售业深

度融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积极培育物流直配、数字娱乐、

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有效满足居民消费升

级需求。积极推动传统消费载体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

中心、文体时尚中心转型升级。

整合线下社区商业网点和便民服务网点资源,鼓励社区

小店在产品、服务、文化、技术、体验等方面体现特色,支持

在社区发展 24 小时零售、无人零售等,创新开展定制配送、

物流分拨、共享式社区冷柜、线上预约等服务,为消费增长注

第84页

84 合肥服务

研究

Research

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着力提升开放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融入全

球开放体系,与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深入实施

“走出去”战略,全力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

口,鼓励外贸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营销

服务网络。大力推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

产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推进服务贸易试点、

进口贸易示范区建设,做大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离岸服务外

包规模,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开放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加快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

中心,中欧班列成为“合肥制造”走向世界的“钢铁骆驼”。高

标准建设国际内陆港,推动合肥港发展多式联运,稳定提升

港口吞吐量。深入推进中德(合肥)智慧产业园、智能制造国

际创新园、“侨梦苑”等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高

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正式运行,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直购进口业务开通,

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第 3。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市领导专题

调度推动、重点项目市投促局定期跟踪推动工作机制,落实新

签约项目“月度通报、半年度检查、年度考核”,全过程调度推

进项目落地。

同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推进机制,聚焦集成

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会同各县市区、开

发区持续跟踪推进重点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链、

城市功能链,聚焦变革性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

制造业高端环节,全力引进领军人才、顶尖研发团队、知名研

发机构,全链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

外企合作,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重大招

商活动平台,全面实施精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项

目推进活动。

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

扩大合肥都市圈影响力辐射力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全面等高对接。紧扣“一

体化”和“高质量”,聚力完善“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推进

方案—重大项目”的工作链条,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

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等高对接等多个维度,为长三角城

市群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核心支撑,推动形成与国家省联动、部

门、区域协同的工作格局。

强化要素流通,打造连接长三角市场、资本、产业、人才、

技术、信息同项目对接的平台,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共建”、

科创协同“共进”、产业协作“共兴”、生态环境“共治”、公

共服务“共享”。

按照“部分引领、择优承接、共同培育”的发展思路,融

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构筑产业大平台。深化城市结对

共建,推动长三角优质资源跨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 G60 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人力资

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对接,在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公

共服务、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探索实施“双跨双享”政

策支持,促进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和

优化配置。

稳步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聚力推动产

业融合发展。围绕智能家电、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智能语音

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优势产业协作,着力打

造若干国家级产业集群。合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突出产业

联动,强化和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产业互补发展,围绕战略性新

兴产业等重点方向,定期组织产业招商和合作交流活动,推

动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积极推进科创协同一体化。强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引领作用,支持圈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充分对接合肥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资源,联合提升科技创新

能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卡脖子”技术攻关

机制,聚力破除技术壁垒。加快打造辐射带动圈内城市及重点

企业创新发展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对标国际一流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以“放管服”为主线,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注册资本登记改革、

实行先照后证、推进“多证合一”。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专项行动。

推进外资企业登记备案“一口办理”,深化“证照分离”,推进

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多审合一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

成本。合肥市还通过简政放权,最大程度释放商事制度改革

效力,实现“降门槛”、“简程序”、“压时间”、“提创新”、“促

服务”。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攻坚,“最多跑一次”、一日办结率、

全程网办率实现 100%,服务窗口 7×24 小时不打烊,政务环

境位列全国前列。

加强政策引领

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第85页

Hefei Service 85

研究

Research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打造以“整体性”为特征的财政

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按“全面整合、高度聚焦”要求,将

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资金和目标任务全面统筹整合,

每年统筹市财政百亿元规模资金,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

持续发力,牵引各产业沿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加速前行。

加大以“撬动性”为目标的财政政策投入力度。每年统筹

部分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资金,以基金、金融产品、“借转补”

等方式投入,有效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联合联动,实现政策

资金滚动和放大使用。

秉持以“长远账”来测算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财政支持额度。

在项目急需资金的建设期提前兑现政策资金,推动加快投产,

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未来 8—10 年投入产出进行长周期预测

分析,按未来贡献情况分年度对企业实行“目标考核”,在项

目建设前三年关键时期予以“雪中送炭”式的前倾支持,推动

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成、快速投产。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工业企业升级改造。

对 12 个重点产业链引进的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给予“一

事一议”支持。鼓励市属国有投资基金出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

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的基金。对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引进配套

企业贡献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企业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或交易所受

理的,给予最高 300 万元奖励,获受理当年在科创板上市的

企业再奖励 300 万元,在其他板上市的企业再奖励 100 万元。

对挂牌后备资源库企业完成新三板和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挂牌的,给予 50 万元奖励。

促进领军型企业加快发展。对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

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连

续 3 年按其当年新增贡献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的 50% 给

予最高 100 万元奖励。建立“小升规”企业库,对首次升规企

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 20 万元奖励,并连续 3 年给予稳定在

规上的企业当年新增贡献 50% 最高 50 万元奖励。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遴选

一批“卡脖子”技术项目,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攻坚”等

方式,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贴。对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

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的,择优给予 50 万元—100 万元支

持。对符合条件的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符合加计扣除

条件的研发费用 15%,给予 10 万元—100 万元补贴。

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每年支持高层

次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 100 个。对建设中试平台(基地),按

实际投资额的 30% 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对技术转移机

构和技术经理(纪)人等开展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并在合肥市

转化的,最高奖励 100 万元。支持企业吸纳技术就地转化,

单项成果成功交易并实际支付 100 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支付

金额的 15% 给予最高 150 万元奖励。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对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当年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

过 30% 的高成长种子企业、超过 15% 的潜在瞪羚企业、超过

10% 的瞪羚和独角兽(含潜在)企业,分别按照研发费用的

50%、20% 和 10% 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最高 500 万元补贴。

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完善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立足

合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大局,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

优化支出方向和结构,全面打造积极、开放、高效的合肥市人

才政策支撑体系。通过“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

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

多措并举支持人才集聚发展。坚持内培外引,强化人才

创新激励和保障,助力打造人才高地。坚持产业升级与人才

集聚互动,有针对性的设立补助或奖励资金给与支持,打造“国

内外顶尖人才引领计划”、“双引双培人才计划”、“产业紧缺

人才引进资助计划”等一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大力集聚各领域、

各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管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坚持“预算有政策、保障有

力度、资金有绩效”原则,加大财政资源整合,建立人才专项

联合审核机制,强化人才政策资金统筹,突出绩效导向,重点

对现行人才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其效果开展

全过程评价,强化资金使用主体的绩效责任,促进人才政策和

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安居保障、项

目资助、生活补助等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为人才解

决实际问题,让人才更有获得感。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

出的重大决策。合肥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

量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前,太原正处于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战略机遇期。面向

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

性机遇,自觉把太原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审视谋划,坚持锻

长补短、厚积薄发,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紧盯先进地区

和发展前沿,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努力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

奋力当好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第86页

86 合肥服务

人物专访

Personal Interview

笃行不怠向未来

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续写新辉煌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蓬勃发展。从 2012 年至今,一个个

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都在不同维

度为中国的快速发展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脚。在这非凡的十年

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学

技术不断寻求创新突破,无数企业在这片宜产宜兴的沃土上

生根发芽,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便是在这段波澜壮阔

的时代长河中孕育成长,在求索拼搏、奋楫争先的征程上驰

而不息,也在这幅时代画卷中镌刻下了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的坚实脚印。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8 年时光,置于历史长河中只是一

瞬间,但对于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而言,却是一段不

断向下扎根、奋力向上生长,不怕崎岖路,走稳前行路的拼搏

征程。从 2015 年成立以来,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便

牢牢把握好现代化、服务型、综合性的发展定位和团结、诚信、

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勇担建设发展重任,始终以人力资

源管理服务为核心业务、建筑业服务为主力板块,与中铁四局、

上海局、中化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2020 年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获得了庐阳

区“非公党建示范点”,2021 年获得庐阳区建党百年“先进

基层党组织”“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状”,2022 年获得国家税

第87页

Hefei Service 87

人物专访

Personal Interview

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核定的“安徽省纳税信用绿卡 3 连 A”

称号。“8 年时间,变化的是公司规模、效益、质量,不变的是

对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

长黄明忠介绍到,“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建引领下,

不断筑牢根与魂,始终把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

带动整个企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大量央企紧随国家

倡议设点布局,也为更多的小中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

间。与此同时,中铁四局集团提出“海外做优”战略,加快“走

出去”步伐。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抓住机遇,紧跟时代

发展潮流,赢得新的发展“机会窗口”,成功取得了《对外劳

务合作经营许可证书》,并于 2016 年 2 月加入了 “合肥走

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同年 9 月,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

公司与中铁四局集团委内瑞拉分公司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

同》,开创了四局海外规范使用编制外用工的先河。此后,合

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持续发力,目前已与深圳广田集团

俄罗斯、中铁四局埃塞俄比亚、中铁四局安哥拉等多家项目

部展开合作,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让企业命运与时代发

展同频共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文化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其得以绵延发展的根本;文

化之于企业,正如根系之于树木,是滋养其生生不息的能量

来源。信睦二字,便是取自《礼记》里《大道之行也》中的“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意为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出来,讲

求诚信,培养和睦。培育人才、提拔优秀员工等一系列举措更

是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实践中不断落实的企业文化

理念。此外,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还根据自身情况,制

定了很多适应公司发展的活动,如亲情 1+N、员工分享、每月

评优等,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用激情实干、探索创新,

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合肥信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将携梦想前进,与时代同行,

始终秉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企业理念,以大型建筑企业

需求为根本,以市场经济行为为纽带,架起主体企业与各类

社会资源之间的桥梁。通过发展别人、和谐社会、带动自己做

大做强。在实干中创造历史,在奋进中续写辉煌,努力实现打

造行业知名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及工程专业服务供应商的

企业愿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展现信睦工程人的更大担

当和作为。

来源:凤凰网安徽

第88页

88 合肥服务

观点

Point of View

新机涌动

离岸服务外包插上“数字”翅膀

今年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增长。商务部发布的

数据显示,1-5 月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 8159 亿元,

执行额 550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3% 和 18.0%。其中,承

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4636 亿元,执行额 3082 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 12.3% 和 16.8%。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俊在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外包是中国经济和贸易

增长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是吸纳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

在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服务外包无论是合同额还

是执行额依然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充分显

示了服务外包的活力和韧性,以及较强的竞争力。

离岸服务外包向更高质量发展

服务外包分为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自 2006 年服务外包

“千百十工程”启动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在业

务规模、经营主体规模、业务结构等方面成绩斐然。其中在

业务规模上,中国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由 2006 年的 13.8 亿

美元激增至 2022 年的 2522.1 亿美元,增长 183 倍。中国离

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从 2006 年的 10 亿美元左右跃升至 2022

年的 1368.5 亿美元,增长 137 倍,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今年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尤为引

人注目。数据显示,1-5 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

额 4636 亿元,同比增长 12.3%;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3523 亿元,比离岸业务额低 1113 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接受

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前 5 个月数据来看,离岸服务外

包规模远大于在岸服务外包,仍然是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主

要增长动力。此外,相较于传统服务外包(ITO),要求领域专

业技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外包增速更快,说明中国离岸

服务外包正向更高质量发展。

从业务结构看,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

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数据显示,1-5

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 ITO、BPO 和 KPO 执行额分别为 1298

亿元、563 亿元 和 12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2%、18.1%

和 21.4%。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

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 122.4%、

55.8%。

倪月菊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特征愈发显著,服务外包企业正逐步向全流程、综

合型服务提供商转变,同时也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

链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中国服务外包明显的数字

化特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将进

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拓新机需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中国常青国际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国际

化企业,主营国内外工程承包、国内外人才派遣、国内外大宗

贸易、国内外不良资产四大板块业务,是共建“一带一路”的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者,也是亚非拉等世界各地与中国资

源对接的桥梁纽带。

常青国际集团董事长孙召青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受疫

情暴发、国际环境恶劣、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工程承包、

人力资源等行业多年来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公司通过各种渠

第89页

Hefei Service 89

观点

Point of View

道积极发力寻找海外合作机遇。目前公司与中电建合作在沙

特杜巴省承接了一个钢结构工厂厂房建设的工程项目,合同

金额为 4 亿元,该项目同时需要公司外派劳务人员二三百人,

工期为一年。

孙召青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投资国

之一,中国的“基建狂魔”们凭借技术、速度、资金等优势在

国际基础实施工程市场脱颖而出,如西非塞拉利昂近期计

划投资约 15 亿美元建立一个油气码头,韩国、日本、法国等

多个国家企业所报方案都达不到投资方的要求,于是他们

主动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国的相关企业能给他们带来

满意的答案。常青国际公司近期正在与中国化学、中电建、

中建等企业领导交流探讨、积极推进,以期尽快与投资方达

成项目合作。

未来离岸服务外包发展前景如何?李俊说:“从全球来看,

在规模方面,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规模仅居印度之

后,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不仅有人力资本方面的

优势,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以及产业生态方面也已形成比较完

备的体系。我非常看好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前景。”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曾表示,中国作为领先的

货物和服务贸易大国,外包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实现了两

位数增长。他预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外包市场在

2030 年前将以 11.3%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继续扩大。

如何进一步挖掘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潜力?李俊认为,首先

要抢抓数字时代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将传统的信息技术服

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升级为数字时代的服

务外包,发展云服务外包、人工智能服务外包以及区块链大

数据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新型服务外包方

面的优势和动力。其次,要积极向服务外包业务做得好的国

家学习和借鉴经验,引进和培育在全球有广泛联系的复合型

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倪月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目前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更多靠的是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既懂技术、商务、

语言,又懂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特别是随着服务

外包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发展,需要更多懂数字技术的

人才。因此,中国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是当务之急,是未

来发展之本。”

来源:国际商报

第90页

90 合肥服务

观点

Point of View

提升服务贸易还有大空间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

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的一个可喜变化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

易成长为拉动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商务部不久前发

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

9057.9 亿元,同比增长 13.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43.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 5384.8 亿元,同比增长

18%。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实现较

快增长,说明我国服务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正在向价值链

高端攀升。

事实上,以保险、金

融、个人文化和娱乐、电

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使用费等为主

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

长期发挥着“稳定器”

作 用。数 据 显 示,2012

年至 2021 年十年间,我

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

口年均增速达到 9.3%,

占比提高了 10.3 个百分

点。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成效。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异军突起,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是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广泛渗入生

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国民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

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催生了跨境电商、在线医疗、供应链协同

管理平台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

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商品和服务的生

产、交易和消费方式,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

农业深度融合,增加了服务贸易合作需求。2022 年,我国可

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 2.5 万亿元,比 5 年前增长

78.6%。

除了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我国还不断深化服

务业改革,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促使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升

了服务业“走出去”的能力。2017 年以来,我国已连续 5 次

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或放宽了增值电信、证券、银行、

保险、文艺演出等服务业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区域全面经济

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新增 22 个服务开放

部门,提高了 37 个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在海南率先探索跨

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

放平台扩围提质……一系列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服务

业制度型开放的创新举措,带动全球要素资源进入中国市场,

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创造了更好条件。

当前,我国服务贸

易 保 持 较 快 增 长,行

业 结 构 不 断 优 化,但

在提升竞争力和附加

值方面,仍有不小进步

空间。推 动 我 国 服 务

贸易迈上新台阶,要充

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

富应 用 场 景 优 势,加

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

程,推 动 服 务 贸易 新

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同时,要注重营造开放、

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在共享发展机遇中培育

特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知识密集型服务附加值高、成长性好,是推动服务贸易

整体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当前全球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发

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的当下,坚持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服务领域开放水平,

推动高品质的中国服务“走出去”,我们就能在实现自身高质

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

第91页

Hefei Service 91

观点

Point of View

长三角点燃“金融 + 科技 + 产业”新引擎

长三角点燃“金融 + 科技 + 产业”新引擎

当一个人驾驶着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时,或许难以想象,

汽车里的小小芯片之前已经在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完成了一圈

旅程。这背后是近年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一期带来的

效应。如今,三省一市再聚力,更大规模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

业基金二期来了。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四年多来,金

融等各方力量不断守正创新,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

提振产业链,探索助力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构建,推动区域先

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倍增效应

在浙江杭州的创业大厦里,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的工程师们对芯片电路和版图进行设计验证;之后,这份流片

数据被送往位于上海市的华虹科技园内,在上海华虹宏力半

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进行晶圆制造;一大片硅片经

过蚀刻等多个复杂的工序,形成一个个面积极小却包含着极

其复杂电路的芯片;芯片离开上海后,又来到江苏南通,由通

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封装测试;封测完成后,芯片再被

送往安徽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安装在汽车电子模组里,

最终集成在蔚来、奇瑞等新能源汽车上。

“通过运用投资、合作等手段,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链上的

这些企业,都得到了长三角产业基金不同程度的支持。一颗小

小的芯片在长三角地区内流转,支撑着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长

三角三省一市在产业中也由此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

位发展。”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周磊表示。

产业链的源动力来自创新链的不断进步,长三角产业基

金始终将对前沿技术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

在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

长过程中,长三角产业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 2019 年,

该基金就通过行业研究,发掘了刚刚交割完天使轮融资的汇

禾医疗。当时心脏三尖瓣修复技术还未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基金已看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坚定参与对汇禾医疗的投资。

短短几年,汇禾医疗已成长为国内心脏三尖瓣修复领域

技术领先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能进行心脏二尖瓣联合修

复、二三尖瓣联合修复的企业之一,并着手拓展国际市场。

汇禾医疗创始人林林说:“长三角产业基金陪伴我们一路

成长,除了资金,还提供了战略规划、人才招募、监管机构对

接等服务。”

长三角产业基金还通过与产业链“链长”企业的深度链接,

向上下游拓展覆盖丰富的优质项目,从而瞄准国际先进科创

能力和产业体系,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

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比如,从北京引入安徽肥东的安徽欧凯纳斯科技有限公

司,开发出了测序试剂原料和亚磷酸酰胺,其测序试剂原料和

荧光染料解决了分子诊断行业测序试剂的国产替代问题。

从 IBM 身份安全事业部整建制落户上海张江创业的上

海派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完整的一体化信任安全产品,

被工信部评定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周磊看来,长三角产业基金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让前沿

技术在长三角区域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这不是简

单的资金规模放大,而是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倍增效应。

长三角产业基金 总认缴规模超 140 亿

长三角产业基金成立于 2018 年,是全国首只聚焦长三角

国家战略的产业基金,也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唯一一家审

核命名的长三角股权投资基金。

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规模 72 亿元,直接投资于长三角地

区底层项目超 200 亿元,撬动 10 倍以上、超 800 亿元社会资本,

培育出 121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覆盖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测序、

创新医药、信息安全可信等十多个前沿领域。

2022 年,在顺利完成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全部投资之际,

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会同国泰君安、太保集团、机场集团等

上海国资单位,提出了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的发起倡议。

2023 年 2 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

■ 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 以创新链提振产业链

第92页

92 合肥服务

观点

Point of View

先导产业布局的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正式揭牌成立,首次封

闭规模 71亿元,基金目标规模 100 亿元,得到了南京扬子国投、

合肥长鑫存储、杭州恒生电子、湖州产业投资等苏浙皖机构的

积极参与,充分体现长三角区域协同的资源优势。

湖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宁表示:“长

三角产业基金二期是三省一市共同聚力的成果,也是长三角区

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湖州正大力发展半导体

及光电、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与

长三角基金的合作,以专业化的投资和服务深度融入长三角

区域产业生态,全面带动产业链价值提升和区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

扬子国投相关负责人说:“扬子国投代表江苏省参与长三

角产业基金二期,是在一期实现优势产业协同的基础上,再次

通过资本引领推动长三角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看好长三角产业基金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平台,

希望通过基金继续为长三角战略新兴产业新动能贡献‘江北

力量’,将南京江北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共谱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篇章。”

至此,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二期总认缴规模超过 140

亿元,成为市场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股权投资产

业基金中发起最早、能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标杆级项目。

多家银行积极参与

除了长三角产业基金,各家银行也积极参与,通过科技赋

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点燃新引擎。

去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

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

方案》,进一步推进长三角“金融 + 科技 + 产业”融合,以创

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

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58.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7%;人民币贷款余额 57.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4%;1 月

份,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 1.93 万亿元,同比多增 4774

亿元。

“上海银行作为发源上海、深耕长三角的城商行,一直以

融入区域发展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银行

党委副书记、行长朱健介绍,银行已打造科创金融、绿色金融、

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服务,先后推出长三

角“线上快贷”“科创专新贷”等创新产品,近三年在长三角

地区累计投融资超 6000 亿元。

同时,在已建立科创金融创新实验室和科技专营支行基

础上,上海银行还探索设立总分行科创金融工作专班,提升

专业服务能力,研究推出个性化科创金融产品,更精准地服

务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成立

科技金融业务专班。在此基础上深化融合前台营销、行业研究、

中台审批、股权营销于一体的新型展业模式,在进博会期间

推出交行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并将服务上海科技金融的

经验模式向长三角区域分行复制推广。

而围绕上海创新“核爆点”,交行上海市分行加大对上海

“3+6”产业、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的科创企业融资支

持力度,探索在区域内成立 12 家科技特色支行,搭建区域内

金融科创“朋友圈”,深度融入上海科技产业从“0 到 10”的

全过程孵化链条,支持长三角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则在服务便民方面发力。该行与长

三角各地政务服务、数据资源部门携手,成功在银行智能终端

上投产运行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实现了从“省(市)

内通办”到“长三角区域”异地办理,再到“长三角区域”通办

服务场景的创新突破,为长三角 41 城超 2.3 亿常住人口真正

实现了家门口式的政务服务便利。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

第93页

Hefei Service 93

观点

Point of View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建设创新联合体是突破创新发展

天花板、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立自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打造创新联

合体,并致力于为我国区域创新协同提供长三角样板。本文

就如何推动长三角跨区域创新联合体的创建,促进长三角创

新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起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了一系列加快科技创新的重

大举措,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研发人员总量已多年保持

全球第一。2022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 3 万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 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

续 4 年超过 6%;我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

量超过 300 万件的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0%,我国全

球创新指数排名也由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

第 11 位。

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科技

成果转化率较低等痛点难点,以及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

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等突出问题。以科技成果转化

为例,2022 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 36.7%,而早

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就高达 80%,这其

中的奥秘,就在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

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

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先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实验室、南瑞集团有

限公司,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

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22 年,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 75%,有效

发明专利占我国发明专利的比重达 70.7%,贡献了我国技术

吸纳的 80% 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主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骨干

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诸多探索

中,创新联合体作为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

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其作用日益显现。

2020 年 10 月,党 的 十九 届 五中 全 会 审议 通 过 的《中

打造创新联合体“长三角样板”

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94页

94 合肥服务

观点

Point of View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要“支持企业牵头组

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021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全国科协

代表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

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

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2021 年 12 月,“创新联合体”首次被写入新修订的《科

技进步法》,正式确立了创新联合体的法律地位;2023 年 5 月,

科技部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工作会商会议中提到要“组建

国家级创新联合体”。

创新联合体是多个主体联合攻关的一种组织模式,是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组织,

以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

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目标,以共同利益为纽带,

以市场机制为保障,以“揭榜挂帅”等为手段,由创新资源整

合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牵头,联合相关领域核心科

研机构、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的体系化、

任务型、开放式紧凑创新合作组织。

与以往联合研发平台将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等作为成

员的联合攻关组织形式不同,创新联合体的组建主要是由领

军企业牵头主导,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创新能力、统筹能力、资

本能力以及合作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科技成果转化

及产业发展方向中的判断力优势,更加高效地推动协同创新

发展。

早在上世纪 70、80 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了创新

联合体的探索实践,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划、

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盟(Sematech)、韩国的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以及欧盟的 6G 旗舰研究项

目 Hexa-X 等都是相对成功的创新联合体实践。相对而言,

我国的创新联合体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但是也有多个地区开展了探索实践,其中长三角地区最为活

跃。

浙江省、安徽省于 2021 年分别开展省级创新联合体创

建工作,目前浙江省已创建 10 家省级创新联合体,主要集

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安徽省已

创建 4 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分布在人工智能、新材料、农业

技术领域。

上海市、江苏省于 2022 年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目

前上海市已创建 3 家创新联合体,分布在超导新材料、LNG

设备创新以及航天发动机领域;江苏省已创建 10 家省级创新

联合体,分布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总的来看,三省一市的创新联合体仍然局限在本辖区之内,

尚未实现跨区域的布局。

表 1:浙江省省级创新联合体名单

表 2:安徽省省级创新联合体名单

表 3:上海市创新联合体名单

表 4:江苏省省级创新联合体名单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三

省一市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特别是在跨

区域创新共同体的谋划上作出了一系列努力。2022 年 8 月,

三省一市联合发布了《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

(2022-2025 年)》(下称《行动方案》),首次明确要“以市

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

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

2023 年 4 月,三省一市联合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

第95页

Hefei Service 95

观点

Point of View

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要“发挥企业创

新主体作用……鼓励牵头单位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

创新联合体,组织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科技型中小

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实施攻关任务。”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

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技术、企业以及产业链上都具

有明显优势,创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的基础较好。

从专利技术及交流来看,长三角拥有全国近 1/3 的有效

专利,27 个重点城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

平均水平的近 1.7 倍,41 个城市间专利转移量由 2011 年的

358 件增长至 2021 年的 30968 件。

从企业创新能力来看,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

的 27%,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 1/3,民营企业 500 强数量

占全国的 1/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 1/3。

从产业链协同来看,长三角在重点产业领域的集聚和协

同基础较好,比如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长三角集聚了我国近

半数的研发力量和生产力量。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上也取得

了显著成效,共同谋划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锻长板、补短板,

在产业链上建新链、延强链、补短链,构建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个产业链联盟,技术

协同、产业协同生态不断优化。

比如在知识产权领域,长三角累计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占

全国的 29.8%,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占全国的 1/2,国家级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数量占全国的近

1/3。

2023 年 4 月,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地区专利代理行

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将建立长三角专利代理行

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合作机制,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优化资

源配置,统筹推进形成区域内信息互通、发展经验互鉴、监管

协同互动、行业评价互认的格局,促进专利代理资源要素流通

和融合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长三角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隐性壁

垒尚得到未根本破除,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待进一

步提升,区域创新协同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制约。要充分发挥长

三角创新人才集聚、产业技术协同等优势,就要以创新联合体

引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为我国区域创新协同提供

长三角样板,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提供长三角支撑。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科技创新的实际

和长三角地区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长三角跨区

域创新联合体的创建,促进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

第一,要持续推进长三角设施与要素的互联互通。一方

面要持续健全道路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及 5G、互联网等新

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消除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跨

区域流动的显性壁垒。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券通用

通兑、职称评审结果互认等水平,消除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

跨区域配置的隐性壁垒。

第二,要不断强化长三角政府与资本的引导支撑。一方

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建设起步期的引导

作用,共同筛选出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完备、产学

研合作基础好的领军企业作为发起人。二是要充分发挥资

本对于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支撑作用,探索设立由政

府发起、社会资本参与、专业机构运作的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共同基金。

第三,要率先开展长三角区域与企业的创建实践。一方面

要选取部分合作基础较好的区域探索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创建,

特别是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

际开放枢纽等,探索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开展创建试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选取长三

角地区实力较强的国企、央企,借助其在长三角的跨区域布局

优势,开展创建试点。

第四,要积极探索长三角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路径。一方面

要探索建立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合作融通的分工机制,形成以

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利益分享机制。另一方面要探索构建多元

合作模式,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不同类型的创新联合体,

推动领军企业、关联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

介机构在不同环节深度嵌入。

来源:第一财经

第96页

96 合肥服务

行业观察

Industry Observation

首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划定了哪些红线?

划定了哪些“红线”?如何加强招聘监管?——聚焦我国

首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6 月 30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服务机

构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

相关活动的规章,将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针对公众关心的虚假招聘、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规定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了哪些规范?划定了哪些服务“红线”?

将如何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

通过立法加强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

包括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 直聘、58 同城等网络

招聘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

聘的主渠道。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

构 6.3 万家,从业人员 104.2 万人,当年全行业为 3.1 亿人次

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 5268 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

专业支持。

与此同时,随着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动形式日

益多样,非法职介、虚假招聘、泄露个人信息、违规收费等损

害劳动者权益问题时有发生,亟须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加

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活动。

规定的出台,是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营商环境、保障劳动者

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发挥人

力资源服务业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发展作用的重要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划定开展服务的“红线”

规定重点规范了哪些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上述负责人表

示,规定紧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招聘信息管理、个人信息保护、

经营收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升管理效能和规范市

场秩序为重点,划定开展服务活动的“红线”,并确定相关法

律责任——

要求服务机构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

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明确投诉举报及处

置方式,规定服务机构发现涉嫌虚假招聘等违法活动或收到

投诉举报的,应当及时核实、暂停或终止服务。

规定服务机构不得有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

可证,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介绍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等行为。

明确处理个人信息方式及原则,确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

于实现求职招聘目的的最小范围,要求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

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

盗取、贩卖、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规定不得以提供招聘服务等名义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

目以外的服务费用,不得以各种名目诱导、强迫个人参与贷款、

入股、集资等活动;不得扰乱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秩序。

加强执法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为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规

范了日常检查、信用管理、社会监督等管理手段,首次对确定

管辖权、撤销注销许可、加强部门协同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构建了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有机结合、部门联动与各方协同

凝聚合力的综合管理体系。

“我们将指导各地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探索实施信

用管理等新型监管方式,加大日常管理和专项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规范实施撤销注销人力资源服务许

可证等工作,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切实保障劳动者等各类主体

合法权益。”上述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对各地人社部门的指导

和培训,确保规定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将通过规定的实施,进

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健全行业正向激励和优胜

劣汰机制,持续扩大行业规模、增强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将坚持促进行业发展和实施有效监管并重,持续提升

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水平,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 新华视点

第97页

Hefei Service 97

行业观察

Industry Observation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

门密集发声,释放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增长、稳预期

的积极信号。尤其是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发展科技、稳定

就业等四方面,多部门透露了下半年重点发力的政策风向。

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 5 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 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7.5%,但增速较此前

放缓。

多部门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比如,交通

运输部提到,今年以来,交通投资高位运行,为推动经济回升

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要做好政策储备,千方百计稳住

交通投资“基本盘”。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提出,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

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建设;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

竞争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鼓励和吸引

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

理事长宁吉喆认为,要坚持推动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大政方针

政策尽快落地。针对投资领域下滑、工业领域滞后的问题,要

把现代产业体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

结合,促进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吸引社会投资。

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

从多部门近期部署来看,大宗消费等仍是下半年提振消

费的重心,一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将抓紧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

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

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

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提到,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

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立足商务职能定位,围绕

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针对性

配套措施,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并抓好贯彻

落实。

多部门密集发声

透露下半年四大政策“风向”

第98页

98 合肥服务

行业观察

Industry Observation

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处于中下游且不具备资金优势的制

造业企业,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提高供应链金融领域的

服务质量和水平。

启动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下半年,多部门还将围绕稳就业出台一揽子举措。

近日,人力和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部署启动 2023

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7 月底前,省级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接教育部门和高校,完成未就业毕业生

信息移交,建立 2023 届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台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要紧抓政策落实,

畅通就业政策申领通道,撬动更多市场化就业岗位开发,稳

定扩大政策性就业岗位规模;要紧抓服务落地,全面落实实

名制就业服务,对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

准帮扶,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在身边;要紧抓权益维护,依

法打击虚假招聘、中介乱象、培训贷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高

校毕业生等青年合法权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就加强居民增收工作作了研究部

署,要求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发挥好最

低工资、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等机制作用,强化重点群

体支持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

效路径。

“要将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而不是其

他稳增长措施的延伸项目来处理,也就是针对青年人就业要

有新的专门的解决措施,专门设立一些针对大学生的新型以

工代赈项目。此外,失业救济、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网救助等

方面的财政支出也要再上一个台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

春表示。

“消费已经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植信投资

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

支付,支持地方财政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补贴,如购物券、购

车补贴、购房补贴等;可探索设立消费再贷款,再贷款利率可

设定在 1.75% 以下,支持银行大幅下调信用贷、装修贷、车贷

等的利率,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升居民资金的可获得性,

稳定居民预期,降低防御性储蓄水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将实施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是下半年政策着力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透露,接下来将促进“专

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

微企业聚集,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中小

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

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持续提

高信用贷、首贷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

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工程,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

基金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明确,继续加大对绿色发

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财政部将符

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 75% 提高至

100% 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国际首席

经济学家毛振华看来,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

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力较强,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制

第99页

Hefei Service 99

行业观察

Industry Observation

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许多新兴服务业都是通

过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当今新兴服务业正在大踏步地冲击传

统服务业,也是人类想象力形成的推动力量使然。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它所构建的网络空间在急剧

扩大,催生了服务贸易的许多新业态!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进

一步增加,一个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有

形的货物贸易”正在面临无形的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挑战,

国际竞争的重心正在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 在全球服务的大格局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个人想象力的伟大,是比其他所有人都优秀的根本原因。

一个企业和一个单位的能力也是如此。没有想象力,就不能

发明创造,更不能敏感发现新事物;没有想象力,我们的服务

贸易就没有创新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

美国那些跨国公司,你会发现,一些优秀的公司都有极强的想

象力,小至一个经营产品,大至一个创意谋划。他们的所想所思,

都是如何把全球的服务和全球的财富揽括到自己的公司来。

因此,他们为世界提供了许多服务的产品,如,软件、网络、算法、

导航、设计、科技,以及众多让当今世界须臾无法离开的公共

服务产品。他们总是在想象世界的未来、发展甚至是危机,思

考解决方案。今年 2 月 11 日,德国《商报》采访微软公司创始

人比尔·盖茨,问他:10 年或 15 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比

尔·盖茨答道:“总体而言,人们会过得更好。我们将在抗击癌

症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婴儿死亡率将降低,人们的寿命将延长。”

在问到气候危机和人工智能时,他认为“要更快地扩大可再生

能源和电网。”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在许多日常任务中提供巨

大的帮助。预计效率会大幅提高。”他还认为,ChatGPT 的研

发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重要。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是不断学

习的人,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身处在未来的关键领域之中。比

尔·盖茨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给予世界以肯定性的能量,

直到最后成为客观的现实。

● 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广泛感知、丰富经验、渊博知识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现实条件和知识基础,毫无科学根据,漫无边际的想象是

毫无意义的空想。中国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新变革,是在打破燃

油车原格局、汽车产业现基础发展起来的。现在,我国的电动

车,在电池、电机、底盘制造上都有了自己的标准,形成了话语

权。其车用激光雷达技术成了禁止出口项目。我国电动车的发

展,现在已经极具想象力,不仅在技术创新,而且在款式设计,

都紧紧抓住了这轮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多创新项目打破了原来

已经形成的非常成熟的产业体系,培育出了自身的良好产业生

态。还有,像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字节跳动的抖音,

这些极富想象力的服务产品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都是建立在自身产业基础上的充分发挥与提高。

● 在未来的服务大趋势充分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最大的障碍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未能改变固

有的思路,从发展的大趋势去思考和想象未来。商业奇才马

斯克可以说是个为了梦想“不要命”的人。早在大学时代,马

斯克就在思考人生意义何在?什么最能影响人类的未来?他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与多星

球扩张、人工智能和人类基因密码重新编程”,并为之而奋斗

不止。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马斯克在创业冒险之旅上一

路狂奔。他 2012 年提出 Hyperloop 超级高铁概念;2015 年

创立 OpenAI,致力于打造开源式、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人工智

能公司;2016 年创立 The Boring Company ,开始实施超

级高铁项目;2017 年成立 Neuralink 脑机接口合资公司,致

力于被他称之为“神经丝网 \"(neural lace)的技术,将为人

们植入或许可以传输思想的电极。在经历了人生的巨大波折

和困惑之后,马斯克越挫越勇,他大学时代的梦想,现在互联

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 3 个领域已经做到了金字塔的顶端。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SpaceX 的第一枚

火箭在 2006 年发射成功。目前,他正在设计价格只要 1 万美

元的住房,研究屋顶“瓦片”的太阳能技术 ...... 他紧紧把握住

人类的需求和未来,创造出了一系列奇迹。他还有哪些狂想会

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

随着人类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具体、越来越

精细,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贸易在

世界范围内的紧密联系和交流也将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为我

们发展服务贸易打开了想象力的无限空间。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