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L:10.5cm
RMB: 40,000-60,000
羊首黄玉带钩,玉呈蜜黄色,质地紧密滋润,钩首为十分罕见
的羊头,弧长的双角,长眼微突,细长弯角后垂,面部肌理分明。
钩身螳螂肚形,底部有一圆纽。玉质温润细腻,整器线条柔和
流畅,琢工一丝不苟。
1536
明 黄玉带钩
049
L:10.5cm
RMB: 40,000-60,000
羊首黄玉带钩,玉呈蜜黄色,质地紧密滋润,钩首为十分罕见
的羊头,弧长的双角,长眼微突,细长弯角后垂,面部肌理分明。
钩身螳螂肚形,底部有一圆纽。玉质温润细腻,整器线条柔和
流畅,琢工一丝不苟。
1536
明 黄玉带钩
050
1538
D:9.5cm H:8.5cm
RMB: 50,000-80,000
清早期 碧玉渣斗
来源:伦敦古董商 SPINK&SONLTD,编号 1666。
明清仿古玉器材质、做工皆追求古拙。器型上仿有商周两汉时期璧、环等
玉礼器,或商周青铜器。此渣斗碧玉雕成,属摹古造型。通体敞口,宽颈,颈
下渐收,丰肩鼓腹,下承外撇圈足。颈壁饰一周倒置蕉叶纹,腹壁上下起两道
凸弦,宽带纹内填饰乳钉纹地兽面纹,颇具青铜鼎彝的凝厉气韵,增添了该器
高雅的拟古气质。
051
1539
H:18cm
RMB: 90,000-120,000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瓶
瓶分为两部分,其上有盖,状如覆斗,盖上雕琢斗
钮,子母口与瓶身扣合,瓶颈两侧,镂空雕琢卷草蝙蝠
纹耳,寓意吉祥。瓶身呈六棱扁瓶状,作上放下收之势,
瓶下方出一对折形环耳,造型颇为独特,下出四枚扁足。
整器用料上佳,造型装饰上不似传统中原器型,颇具痕
都斯坦玉器之风格,应为乾隆宫廷仿痕玉之作。
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
斯坦西部。其玉器崇尚纯色,追求轻薄,形制新颖,
装饰华美,与传统琢玉之理念大有不同,别开生面,
被喻为“鬼工”、“仙工”,自十八世纪传入中国以来,
令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并命宫中玉匠仿制,后称“西
番作”。
052
1540
H:8.3cm
RMB: 900,000-1,200,000
明 玉熊
来源:罗伯特·杨门(Robert P. Youngman)旧藏
出版:《杨门藏玉:中国玉器.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图版 78 号。
此玉熊取材青玉,玉温润而多沁。整器以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结合,
雕出熊之圆浑健壮、肉丰骨劲的形态。玉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口微张,一手搭头,
做瘙痒状,神态逼真传神。盘玩既久,器表包浆莹润,光泽熠熠。
《诗经·小雅·斯干》言:“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商周时期,玉
熊已经出现,多为抱膝蹲坐式造型;汉代艺术品中熊文化极盛行,熊形象除玉雕外,
常见于铜镜、画像砖之上,足见人们对熊的崇奉和喜爱。相似造型的玉器,可在馆藏
中得见数例,与本品尤其相似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雕直立熊,其造型与本品
一般无二,或为同时期之作品。
此件玉熊为罗伯特·杨门(Robert P. Youngman)旧藏。罗伯特 . 杨门为美国
著名玉器收藏家,曾任米德尔伯里董事会主席,在董事会任职 15 年,并在母校米德
尔伯里学院建立了捐赠资金,以支持亚洲艺术的收购和管理。他对艺术充满热情,其
家族捐赠了许多收藏品给艺术博物馆。香港苏富比曾数次为其旧藏的中国古玉珍品,
举办专场拍卖会。
参阅:台北故宫藏 玉雕直立熊 出版:《杨门藏玉:中国玉器.新石器时代至清代》
053
054
L:7.8cm
H:6.5cm
RMB: 110,000-150,000
RMB: 30,000-40,000
此摆件以黄玉雕琢而成,材质珍贵,其色如蒸栗,葆光内蕴。
表面带烤色玉皮,玉质如凝脂般温润细腻。整器造型精巧,瑞
兽作回首状,双目囧囧有神。其雕工细致,线条流畅,是一件
形神兼备的佳作。
以大小葫芦相连寓意“子孙万代”,为清代乾隆时期开始广泛流
行的吉祥题材,而葫芦多子,则又与国人传统求子心态相和。
此挂件玉质盈润,局部留皮,圆雕大小两只葫芦,相互而倚,
枝蔓相结,利用透雕、高浮雕技法雕琢,工艺精湛,琢磨细致,
予人华美雍容之感,具典型乾隆时期工艺风格。
1542
明 黄玉兽
1541
清乾隆 玉雕葫芦挂件
055
L:10cm H:6cm
RMB: 80,000-120,000
玉质青白,以镂空、透雕工艺刻划凤鸟一只。凤鸟体态丰腴,
英姿勃发。凤眼圆睁,眼角高挑,曲颈引首,勾喙衔灵芝,头
部、颈上装饰短阴线羽披。伸展双翅,尾翎向下弯曲与卷云相
连,颇有青云直上的寓意。刻工以刚劲阴刻斜线饰双翅羽毛纹,
更显双翅展开之有力,翎羽随风飙起,营造出扶摇直上几万里
的缥缈意境。
1544
明 玉凤纹佩
056
1545
L:7cm H:5cm
RMB: 400,000-600,000
清乾隆 翡翠岁岁平安香盒
此香盒以翡翠为材,质地剔透,色泽翠绿,上下子母口扣合。盒盖浮雕一对卧
坐鹌鹑,口衔麦穗,谷叶线条流畅舒展,似飘似摇,俏色谷穗粒粒饱满;鹌鹑正欲啄
食谷穗,体态肥硕,短颈短翅,翎毛层迭有序,纹丝不乱。鹌鹑取“鹌”与 “安”之谐音;
所衔谷穗取 “穗”与“岁”谐音。结实累累,象征丰足的太平盛世。鹌鹑与谷穗相伴,
代表“岁岁平安”。
鹌鹑为最早进入中国古代生活的禽类之一。《诗经》言“鹑之奔奔”,“不狩不猎,
胡瞻尔筵有悬鹑兮”;战国时,“鹑”被列为六禽之一,成为筵席珍肴;唐宋时,斗赛
鹌鹑成为宫廷和民间皆盛行之游乐。此香盒雕工细腻,刻画精巧,俏色喜人,细微之
处更见生动典雅,当为清代翡翠雕刻之杰出作品。
057
L:9.2cm
L:8.4cm
RMB: 20,000-40,000
RMB: 10,000-20,000
此剑璏取材白玉,玉质莹润。整体作双檐式剑璏,两檐长度相差、
一长一短,下方带有方穿以连接腰带与剑鞘;檐顶高浮雕留皮
巧色作螭龙纹,螭龙蜿蜒其上,姿态灵动,颇有秦汉意蕴。
此件剑璏以白玉材质制作而成,顶面带有留皮,颇具汉韵。正
面高浮雕两只螭龙,其头部似猫,圆凸眼、大鼻、尖耳,长颈,
身形修长逶迤,呈“S”形爬行状,形体生动洗练。底刻双福捧寿
纹,实为仿古玉剑饰之精品。
1546
明 白玉双龙纹剑璏
1547
明 白玉龙纹剑璏
058
杨无咎,字补之,宋代书画家,其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得以常
常临写摹画,颇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其画作工致中不失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故宫藏有其《扬
无咎四梅花图卷》。
1548
L:7.9cm W:5.7cm
RMB: 130,000-150,000
清乾隆 御笔梅花图玉板
题识:摹杨补之法。御笔。
钤印:太璞、万有同春
此板白玉制,色泽莹润。玉板开料平整,琢磨精细。板面阴刻摹杨补之梅花图及楷书
款识,笔触描金,琢刻细致规整。乾隆皇帝极喜梅花,不仅在宫中植梅养盆梅观赏 , 且曾
六次到著名的赏梅胜地邓尉赏梅。亦爱画梅花,为且梅花画所题诗在乾隆皇帝御题诗里非
常常见。除此之外,乾隆也热衷收集鉴赏著名的梅画,此玉板之画作即为摹杨补之梅花图,
或为其御制画样。
乾隆嗜玉成癖,对宫廷玉器的制造给予极大关注,画稿、蜡样等皆一一审核。除了将
自己喜欢的纹饰呈现在玉器之上,乾隆也会在其收藏的古玉、书画上留下御印,太璞意为
未经雕琢的玉,为乾隆御印之一;万有同春亦为乾隆御印,与石渠宝笈中鉴印一致。
059
L:10.6cm H:6.8cm
RMB: 50,000-80,000
此摆件取材青白玉,带浅褐皮色。通体圆雕而成,配合浮雕和
线刻等技法,大象体态丰盈,健硕温顺,象身着璎珞及福山寿
海纹饰毡毯,象尾帖服,大耳下垂,低首卷鼻,呈现出一派怡
然自得的姿态。此玉件具有典型乾隆风格,极富装饰意味,古
拙庄重,当为清代宫廷陈设器物,以彰威仪。
1549
清乾隆 青白玉留皮象摆件
H:15.3cm
RMB: 30,000-50,000
此双耳瓶玉质泛黄,细腻晶莹,玉料完整无暇。器物形制纹饰
皆仿古铜器,应合清初帝王慕古之好。此瓶撇口,微束颈,溜肩,
鼓腹下敛,圈足,双肩饰对称双耳,整器各部比例协调,造型
端庄典雅、纹饰精细,颈部上下出弦纹,中间浅浮雕一周兽面
纹,腹部上部分与近足处同琢一周蕉叶纹,下部分通雕牛角兽
面纹为饰,展示出典型清代玉雕的精湛工艺。此玉瓶选材大料,
布局工整,显示出精妙绝伦的玉雕工艺。
1550
明早期 和田玉雕仿古兽面纹双耳瓶
060
1551
H:8.9cm D:5cm
RMB: 110,000-150,000
清早期 黄玉兰花笔筒
此笔筒以黄玉为材,略带皮色,玉质光润,包浆醇和,细腻莹泽。整器直口筒壁,
口底尺寸相若,线条简洁明快。笔筒外壁浮雕兰花,借色巧雕之手法使其仿若生于幽
谷峭壁之上,布局空灵,气息清雅。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对于黄玉及白玉有这样一段比较:“玉以甘黄为上,羊
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令人贱黄而贵白,以见
少也……”足见其玉材之珍罕。此拍品玉质光润,包浆醇和,雕工雅致,于清雅隽秀中,
更添雍容华美之感。
061
L:5.2cm W:3.5cm
D:5cm
RMB: 10,000-20,000
RMB: 80,000-120,000
此牌以白玉为材,玉质纯净,温润如羊脂,质地细腻滋润。牌
倭角方形,夔首牌额,中穿孔可供系配。两面皆有雕工,细节
略有不同。主题纹饰中仕女凭窗而立,其面容恬静娟美,拈花
微笑,凝神思索,神态怡然自得。庭院景物描绘细致,意境清幽。
此拍品取材上佳,雕刻传神,技法精湛,把玩、佩戴皆佳。
来源:扬州文物商店
佩饰取材白玉,质细而润,包浆莹润。整器透雕,螭龙生动活泼,
身体修长,攀爬穿梭,身型矫健;灵芝圆润饱满,蕴含流畅优
美之韵律感。拍品构思巧妙,线条简洁流畅,层次丰富,与玉
佩回转之形巧妙结合,古朴雄浑却又不失灵动,饱含艺术感染力,
宜于把玩。
1553
清乾隆 白玉仕女牌
1552
清早期 白玉镂雕螭龙灵芝纹佩
062
(左)
(右)
L:16.3cm H:8.8cm
L:15.8cm
RMB: 60,000-100,000
RMB: 10,000-20,000
来源:香港利国伟爵士旧藏
记录:香港苏富比,编号 0089
此摆件取材上等白玉,玉质温润如凝脂。整器立体圆雕双鹤卧衔灵芝,仙鹤体态丰盈壮硕,羽
翼刻画清晰分明,苍劲丰满。双鹤曲项回首,口衔灵芝。整体气韵生动,布局巧妙。器座镂雕
苍松虬劲,取“松鹤延年”之意,与玉件巧妙巧妙结合为一体。拍品造型端庄丰盈,雕刻精湛,
打磨圆润,气息悠然娴静,且鹤及灵芝均有长寿、吉祥之美好蕴意。
此摆件玉质温润 ,间杂斑驳石纹,整体包浆厚润,非经年把玩而不可得。整器圆雕骆驼伏卧而栖,
屈身卷尾,憨厚可人。骆驼为丝路往来商客之坐骑,逐渐成为商路通达,财源茂盛之象征。此
拍品碾工遒劲,刀法娴熟,古拙韵味中略带活泼,既可于手中把玩,亦可陈于案头用作书镇。
1554
1555
清 白玉双鹤衔芝献寿摆件
明 青白玉骆驼摆件
063
RMB: 60,000-100,000
RMB: 10,000-20,000
H:6.7cm
D:9.3cm H:7.4cm
RMB: 60,000-100,000
RMB: 40,000-60,000
款识:至宝
来源:Frances L. Dickson 夫人旧藏
盖炉取整块水晶雕成,质地剔透如冰,不见杂质。器型和纹饰
仿自先秦青铜礼器,富有古雅气息。此盖罐形制精美,器型典雅,
工艺精湛,小巧却不失威严。两侧浮雕象形耳,盖上圆雕瑞兽
为钮,瑞兽呈趴伏状,圆目前视,生动活泼。肩部饰有六处凸
起的云气纹,腹部饰团寿纹和双蝠纹。整器纹饰祥瑞,工艺精细,
掏膛规整,且水晶密度和硬度都高于玉器,因此对抛光砂要求
更苛刻,非良工而不能为。
1557
清乾隆 水晶雕仿古纹螭钮小盖炉
三足弦纹炉形制多见于瓷器,此件青白玉整雕而成,直筒身,
外壁装饰弦纹,下承三足,皆饰以如意云纹。弦纹炉器型最早
应起源自汉代青铜樽,北宋制瓷业发达,弦纹式样常见于此瓷
器之上,明代宣德炉兴起后,沿用此制式。原配硬木底座。
1556
清早期 青白玉三足弦纹炉
064
D:3.1cm H:2.6cm
H:20.1cm
RMB: 140,000-180,000
RMB: 150,000-200,000
来源:英国伦敦著名古董商 SPINK&SONLTD 旧藏
此白玉瓶,瓶体扁圆,四角见棱,有文昭武穆之风范。瓶体束颈、
折肩,腹部弧收,圈足。盖顶随形椭圆,盖顶圆雕坛钮。钮下
装饰一周莲瓣纹,子母口,颈部饰以多道弦纹为间,内刻一周
卷云纹,两侧出双凤形耳,瓶腹部上方仿《西清古鉴》所录周
代青铜器图案,饰一周连续蕉叶纹,并阴刻蕉叶纹理。整件器
物造型古朴,比例得当,线条灵动秀巧,工艺精绝,古雅大方。
扳指以上等青玉为材,玉质细腻润泽,光泽感强。扳指内壁掏
膛匀净,外壁阴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刻双钩文字细如
发丝,且字体豪劲,走刀有力,具行云流水之势。该扳指刻工
精细,形制规整,体小趣足,将书法、佛教、玉雕工艺巧妙结
合在一起,弥足珍贵。
1558
清 白玉双耳蕉叶纹瓶
1559
清乾隆 青玉观音心经束腰扳指
065
1560
元 烤色玉辟邪
L:12.5cm
RMB: 400,000-500,000
西汉《急就篇》:“射魃、辟邪,除群凶。”射魃、辟邪,为神兽名称,其中辟
邪多被认为是一种似狮、独角或双角、身长有翅的动物。此件烤色玉辟邪局部带有黑
黄色沁,彰显古雅逸趣,虽岁月悠久,但品相完整。圆雕瑞兽伏于地表,回首侧望。
面部略呈方形,双目圆睁,嘴唇微张。尖耳、长角、云状羽翅、分叉长尾皆紧贴躯体。
辟邪形神刻画细腻,体态丰腴,肌理清晰,背脊棱线高低起伏流畅,琢刻精细,憨态
可掬。此器质朴自然,雕工古拙,观者可环绕作品从不同角度欣赏,把玩手中,包浆
温润,不觉棱角,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066
1561
清 玉牛一对
此对玉牛青白玉质,上有少许沁斑,润而微透,玉质温润细腻,呈凝脂般光泽。
整器立体圆雕,以写实的技法琢磨而成。玉牛呈跪卧状,四足收于腹下,侧首凝视,
躯体健硕,肌肉发达,面部表情和善温顺,给人以安定之感。工匠根据牛各部分特点
的需求,入刀深浅不一,达到了逼真的效果与状态。
牛常被人视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祥瑞之物,很早就出现在玉雕题材中。及
至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一批如本件青玉卧牛这样雕工精良之例。此拍品技法娴熟,线
条流畅,将牛身上勤劳诚恳的品质生动地刻划出来,整体造型优美,为案头陈设之精
品。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L1:19cm L2:18.5cm
RMB: 400,000-500,000
067
D:3cm
RMB: 60,000-80,000
扳指取材白玉,玉质温润清透。器呈圆筒形,精致小巧,内壁光滑,
外壁刻狩猎图,画面呈环带状,以阴线刻画一勇士骑于骏马之上,
侧身持矛追逐飞奔的小鹿,线条流畅,雕刻技艺娴熟,将勇士
逐鹿的瞬间刻画的生动逼真,鹿儿惊慌失措之神态亦活灵活现。
此件扳指取材上佳,盈寸之间尽显狩猎之生动,当为清代贵族
配系之爱物。
H:5cm
RMB: 70,000-80,000
取白玉料圆雕瑞兽一只,玉质细腻,光洁油亮。其呈伏卧状,
双目圆睁,四肢紧紧贴于体侧,造型自然,形态逼真。周身未
雕琢繁杂纹饰,保留了玉石自然纹理之余,凸显了雕件的造型
和肌理之美,再加提油使得兽背呈棕褐色效果,更觉古朴之貌。
提油为古代仿古玉制作手法之一,《玉纪》中曾云:“虹光草出
甘肃大山中,其汁能染玉,用草汁入硇砂少许,抹于玉质纹理间,
用新鲜竹板燃火逼之,则深入玉之肤里,红光自面透背,时人
谓之得古法,赏鉴家偶失于辨……”,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对玉器
件进行物理加热及染色,能在不伤害玉质的前提下保持玉质的
晶体结构的完整性。
1563
清 白玉狩猎图扳指
1562
明 白玉提油瑞兽
068
1564
通高 :13.8cm
RMB: 100,000-150,000
白玉瓜瓞绵绵水洗
水洗取整块玉料精雕而成,玉质密实温泽,如脂如膏。全器布局采用传统的瓜
瓞绵绵图式,并琢刻蜻蜓图案,阴线作瓜棱,透雕蔓藤,附枝带叶,瓜叶掩映灵动优
雅,细节打磨圆润匀称。《诗经》云“瓜瓞绵绵,民之初生。”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
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因此,“瓜瓞绵绵”成为
一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题材。此水盂用料考究,工法自然,刀艺精熟,
纹样刻画细致入微,不失为一件灵动俏皮的文房用器。
069
1565
明 白玉覆斗钮印章
出版:《新见古代玉印选》,艺文书院,第 5 号
印文: (賦) ( )
印由整块玉料雕琢而成,雕刻盘螭纹装饰。整器方形,
覆斗式,棱角分明,因形制似倒扣于地面的斗,故称之为覆
斗印。整体线条挺拔流畅,一气呵成,极具美感。印面刻 :“
(賦) ( )”,文字布局严谨工整,比例协调,字形方圆相兼,
古朴流畅。玺印之应用在中国拥有悠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
渐趋蓬勃,秦汉一统后玺印始分流,玺成为帝王御用之物,
印则有官印及私印之分。此覆斗印玉料上乘,造型古朴方正,
形制虽小,气度非凡。
L:2.1cm W:2.1cm
RMB: 400,000-500,000
出版:《新见古代玉印选》艺文书院,第 5 号
070
H:5.7cm
L:12.7cm
RMB: 20,000-30,000
RMB: 110,000-150,000
此白玉瓶用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端正挺拔,外观典雅秀丽,
韵致非凡。器表光素,瓶口圆整外撇,掏膛干净利落,内壁厚
度均一。肩部活环耳比例得当,如意纹婉转优美,活环灵动雅
致,刀脚干净明快。流畅的线条和圆润的表面,整体于精雅中
彰显浑然大气,无不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匠心和超凡的功力,
充满宫廷庄严之气。
白玉椭圆形盖盒,素面薄胎,外壁饰西洋花卉纹嵌各色宝石,
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富丽华美而又不失典雅秀气。从此
器的器壁厚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应系宫内工匠仿痕都斯坦风格
所制的“西番作”玉器。既吸收了痕玉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的特点,
又保持了器壁一定的厚度,使其不损玉质之美,与痕玉的”蝉翅”
薄胎相较给人一种坚实肥润之感,更符合中国人对玉的理解。
1567
清 如意双活环耳白玉瓶
1566
清乾隆 痕都斯坦风格西洋花卉纹白玉嵌宝粉盒
071
通高 :25cm
RMB: 120,000-150,000
此瓶选用和田白玉,镂空圆雕多技法雕成,平面呈椭圆形。盖
部方折直沿,聚而隆起,平顶,盖下设内榫圈口,嵌入瓶内。
盖部透雕盘龙钮,颈两侧对称置兽首耳,套衔活环,兽首刻画
精细,活环平添灵动,器表通体刻画仿青铜纹饰,上部为兽面纹,
下部为连续蕉叶纹,纹饰章法严谨,古风盎然。此瓶造型大雅,
刻工甚具张力,用材亦大胆奢侈,加之活环设计甚考功夫,若
非精工巧匠恐难将其拿捏得如此恰当,可见此瓶实为珍贵难得。
H:21.4cm
RMB: 140,000-160,000
1569
清 龙钮蕉叶纹环耳玉瓶
此观音以上等翡翠圆雕技法琢成,整体用料高大,有明显的变
斑晶交织结构,玻璃光泽明亮。翡翠观音头顶螺发,发中插有
如意头簪,眉如弯月,双目细长下视,鼻梁尖挺,唇线分明,
身着曳地襦裙飘逸,腰间以丝带系束打结垂下。左手持宝瓶作
洒水状,右手携佛珠一串。此像造型端庄,面带微笑,神情祥和,
全身比例均匀,手脚写实细腻,衣纹起伏流走自然,韵律感强。
1568
清中期 翡翠观音像
072
D:8.3cm H:13.8cm
L:4.2cm W:5.4cm
RMB: 25,000-30,000
RMB: 60,000-80,000
边框红木制,屏心镶嵌白玉片,致密温润,其上雕刻梅花及菊
花纹饰,器形周正巧妙,做工细腻精致。梅枝遒劲古拙,梅开
枝头,清香幽静,辅以雏菊,生气盎然。清代文人对文房的讲
究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此类圆屏为重要室内陈设品,既可用作
文房用具,又可陈设几案之上。此插屏雕工精湛流畅,纹饰清
新文雅,蕴涵寓意美好,悦目怡情。
该白玉佩,晶莹纯净,温润可人。牌呈长方形,大小适中,方
圆得度。牌首中有小孔,可穿系。牌手刻龙首、龙身及云气纹。
牌身两面以“平面减地法”分别雕有太白醉酒图一幅,及相应诗
文,图文并茂,生动非常。玉牌正面的“太白醉酒”图,以洗练
的刀法雕有李太白半坐半卧于矮榻之上,头戴幞头,面容安适,
其于庭院中举杯独酌,十分惬意。玉牌的背面,减地浮雕有:“花
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出
自李白之《月下独酌》,与“太白醉酒”图相呼应。整器予人柔
美的视觉观感,且李太白面部雕琢生动逼真,神情刻画惟妙惟肖,
将其醉后休憩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灵妙传神。
1571
1570
清 白玉松竹梅菊插屏
清 太白醉酒玉佩
073
1572
D:7.2cm
RMB: 80,000-120,000
明 麒麟望月玉璧
以青玉为材,质地温润如脂,打磨抛光泽润。整器采用浮雕及圆雕手法饰以麒
麟望月题材,麒麟长鬃卷尾,回首凝视一片流云托月飘扬而过。麒麟造型丰满,伏卧
时的肌肉线条亦雕刻而出,形神兼备;流云及月亮部分借色巧雕,使得整体画面对比
分明,生动传神。麒麟为瑞兽,望月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麒麟望月纹饰在金元器
物上颇为流行。此玉壁工料皆美,寓意美好,其饱满而富层次感的构图颇具时代特征。
074
1573
L:42cm
RMB: 80,000-120,000
清 岁岁平安三镶玉如意
木盒铭文:贵诚尚质。辛未夏赵云壑书。
来源:赵云壑旧藏
如意以紫檀木作柄,首、尾、柄三处镶嵌白玉饰件,质地细润光洁,与木色相
衬更添古雅气息。柄身通体错银丝,饰百寿纹,雍雅华贵。三镶白玉皆刻岁岁平安图,
鹌鹑栖于穗下,取“穗”、“鹌”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此如意工料皆美,纹饰祥瑞,
且保存完整,甚为难得。
附旧配镶玻璃陈设木盒,可置放如意观赏,清宫用于陈设之如意多配有此式木
盒,本品木盒保存完整,殊为不易。此拍品另存旧配木盒,足见其备受珍爱。木盒
上存“辛未夏赵云壑书”题款,可知本品为赵云壑旧藏。
赵云壑(1874-1955),江苏苏州人。初学画于任预、顾沄,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
名,为吴昌硕高足。后移居上海,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善绘花卉,
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书、画、篆刻皆得吴昌硕之神韵而不徒袭其貌,博采徐渭、石涛、
石溪、八大山人之法。
旧配陈设木盒
075
D:5.5cm H:3.4cm
RMB: 无底价
L:7.3cm
RMB: 无底价
此组玉杯共五件,形制皆规整端庄,撇
口圈足,杯腹弧度圆润自然,正合托于
掌心赏玩。通体以碧玉为材,玉料盈润,
抛光细腻,触手温凉。青玉之美在于变
换,小杯青色浓淡交错,浓处翠色晕染,
淡处清妍娇嫩,间以点状矿物黑斑,更
添灵动。全器光素无纹,正谓“良才不雕”,
体现了工匠高超的制玉技巧。一组五件
保存,更为难得。
来源:Gerard Arnhold 旧藏
记录:香港苏富比 1996 年 11 月 6 日,编号 1049
此香盒以透明,由盖体两部分组成。整器呈椭圆型,盖、身外表均饰
有花卉及卷草纹饰,优雅灵动,造型新颖别致,琢刻规整,打磨细致
光洁。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作坊,苏州
作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造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造
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
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器具。此香盒即为乾隆时期痕
都斯坦风格之代表作,且取材水晶,工艺更为复杂,其玲珑剔透,纹
饰亦极具异域风情,为文化融汇交流之例证。
1574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水晶花卉纹盖盒
1575
清 碧玉杯一组五件
Gerard Arnhold,1918 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的著名犹太慈善家族。 1936 年,
在纳粹上台并没收其家族财产后,全家离开德国。他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效力于英军,之后在巴西成功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二战后,Gerard 及其家
人长期匿名支持德国重建工作及其他慈善事业,他也是达勒姆东方博物馆的长
期捐赠者。Gerard 热衷中国古董,其旧藏古玉曾多次展览,近年亦受拍卖市
场追捧。
076
1576
通高 :22cm
RMB: 100,000-150,000
清早期 碧玉仿古饕餮纹凤耳瓶
此件碧玉仿古饕餮纹双凤耳瓶由整块新疆和田碧玉精心雕琢而成,玉质油润细腻,色泽均匀苍翠,通体
碧绿。造型仿青铜器,器型庄重,刚健挺拔,运用浮雕雕琢纹饰,繁复华美,装饰效果极强。瓶顶部雕莲葆型钮,
盖口和瓶口各饰一周方回纹,瓶身左右饰以双凤耳,凤尾长垂,羽翼清晰,瓶盖及瓶身正面颈部刻有倒置蕉叶
纹,瓶身主体仿青铜器饕餮兽面纹。由于乾隆好古,尊古,因此于玉雕器物制作上,颇多参考古青铜器之处,
使仿古器物成为乾隆时期的重要特色。此玉瓶造形古雅,雕琢精湛,应为清宫造办处作品。
077
L:9.3cm
RMB: 100,000-150,000
觹青玉质,局部呈现青灰沁色。整体镂雕成一龙形,体扁平,
造型规整,上端为龙首,龙长冠,中段雕琢出龙的前肢及羽翼,
兼以镂空形式表现肢体结构,后段尖锐,为尖状角形。器表饰
以阴刻线条,琢磨精细,流畅灵动。觹为玉器的一种造型,其
首如龙而尾尖。此龙觹玉质细腻莹润,造型生动,龙形巧妙活泼,
把玩手中,甚觉可爱。
1578
明 青玉沁色龙觹
1577
通高 :19cm
RMB: 50,000-80,000
款识:大清乾隆仿古
“觥”,又写作“觵”,也称兕觥。许慎《说文·角部》:“觵,兕
牛角,可以饮也。”,为商周时期一种酒器。《诗·豳风·七月》: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此觥为整块青白玉雕成,玉质细腻,清润有泽。上宽下窄,随
形呈不规则柱形,中空。觥外壁口沿浅环饰一周回纹,其下刻
简略形式的蟠螭纹,凸雕一周绳纹,将颈部与腹部分隔开。器
身腹部主体浮雕云龙,龙口朝上,龙目炯然,龙爪凌厉,须发
横飞,雕三层鳞片,其上阴刻网格纹,龙角弯曲,延至器底,
设计巧妙。神龙周身云气缭绕,似幻似真。整器纹饰深具上古
青铜纹饰之气韵,完美地于玉器之上再现了上古彝器繁复华美、
严谨端肃的艺术风格,古拙敦穆,美轮美奂。底部线刻“大清乾
隆仿古”六字单行隶书款,乾隆风尚可见一斑。配以镂雕硬木座,
便于欣赏器底款识及纹饰。
清 大清乾隆仿古款玉龙纹觥
078
L:4.3cm
H:4.8cm
RMB: 无底价
RMB: 无底价
此佩饰由整块南红玛瑙分色巧雕而成,施以浮雕及透雕技法雕
刻瑞鸟、花卉及如意纹饰,瑞鸟活灵活现,花瓣饱满优雅,线
条圆润流畅。整器分色明确,红、白双色形成鲜明对比,红色
娇艳欲滴,白色质如糯米,具有强烈的视觉观感。南红玛瑙古
称“赤玉”,因产地而得名,主要产自云南,为玛瑙家族中最为
珍贵品种,产量稀少。明代徐霞客曾对其有这样的记载:“其色
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全器寓意吉祥,雕
刻娴熟,纹饰灵动活泼。
1579
清早期 南红如意佩
带板以白玉制,局部带红褐色沁,温润而泽,器呈椭圆桃形。
正面浮雕胡人戏狮,纹饰描绘了胡人与狮子相互戏耍、舞动的
场面,胡人身穿异域服装,窄衣卷裙,右臂举起,左臂横于胸
前与狮子共舞,狮子鬣毛弯卷,扬眉奋髯,尾上翘,姿态传神,
人物与狮子均神态各异,生气勃勃,充满盎然雅趣。雕工传神,
背面有三象鼻孔,以固定于腰带上。
《明史·舆服制》载:“文武官常服,洪武详定。凡常朝视事,
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官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
品金花,四品素金。”,说明玉腰带于明朝为一品官臣所有,佩
戴者身份等级超然。此玉工精质细,衣冠礼乐中彰显了异域风情,
实属少见。
1580
明 胡人戏狮带板
079
H:10.8cm WT:334g
L:12cm W:10.2cm H:3.3cm
RMB: 120,000-150,000
RMB: 80,000-120,000
白玉质,致密温润,包浆浑厚,局部带皮。高浮雕南极仙翁与
大肚弥勒。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道一家的思潮是从晋朝开始,
明朝中叶佛道一家的理念在哲学层面出现。配镂雕木座。
此洗以整块玉料雕琢而成,开口为如意形,外璧通素无纹,仅
雕琢螭龙探水,生动传神。整器用料讲究,规矩优美,端庄雅致,
雕刻工艺细腻精湛。玉器本属珍玩之列,凡玉质笔洗多雕琢生
动活泼,玲珑有加,深受文人雅士青睐。此器不吝取材,螭龙
纹饰之外采用大面积留白手法,以彰显玉质之佳美,更衬托螭
龙之灵动,造型构思独特,琢制沉稳,刻画细腻,其用料讲究,
抛光亮滑,意蕴非凡,且工法娴熟,层次丰富。
1582
1581
和田玉佛道一家
清 螭龙白玉洗
H:11.4cm WT:370g
H:12.6cm WT:541g
RMB: 70,000-100,000
RMB: 70,000-100,000
和田白玉凝润细腻,局部留皮。浮雕财神,官衣纱帽,张口大笑,
右手托福童,左手持圆币,吉庆生动。福童似嬉闹于财神怀中,
怀抱元宝,天真可爱,画面温馨。整体雕工流畅自然,线条柔和,
手感极佳。寓福童闹财神,招财进宝,福上加福。
此白玉观音材大而完整,玉质纯熟细腻,宝光内敛,润如截肪,
所谓“美玉不琢”,在进行必要的去脏挖绺之后,在表面以镂雕
技法琢观音形象,以更完美的展现熟糯的玉质。观音法相慈祥,
双目微闭,面容饱满,神态安详庄重,衣袖飘逸,身旁缭绕祥云,
似又包裹着莲叶。整体画面层次丰富,对比明显,虚实结合之
下有浓郁玩味。配镂雕木座。
1584
和田玉财神童子
1583
和田玉观音
080
H:7cm WT:302g
H:12.5cm WT:360g
RMB: 60,000-80,000
RMB: 70,000-100,000
摆件以上好和田白玉籽料为材,其质温润洁净、白皙通透,略
带皮色。整器饰以蕉叶侍女纹饰,芭蕉树随料型雕琢,两仕女
持扇静静冥想,道出少女情怀,人物情态把握恰到好处,衣饰
细节一丝不苟,案上香炉升起云烟袅袅,于古雅中呈现静美雅
致之气息,颇有书画韵致,令人爱不释手。
1586
和田玉蕉荫仕女
玉雕布袋和尚,玉质细腻温润,笑容满面,双耳垂肩,袒胸露腹,
随意而自在,手托执笔灵童,头顶卷腹灵猴。三者互动的情态、
神情、动势表现得极为传神,整件作品清朗雅净,褪去了尘俗
与火气,洋溢着佛性的欢喜、明朗。
配镂雕木座。
1585
和田玉布袋和尚
081
口径 :10.8cm 高 :5.5cm 重 :964.1g
RMB: 无底价
款识:宣德年制
此铜炉平唇口沿,束颈,扁鼓腹,下承三乳足,两侧饰对称环耳,
耳上有翘角,为标准的压经炉造型。炉身素面无纹,宝光内敛,
藏经色皮壳柔腻莹润。底部正中铸减地阳文“宣德年制”四字篆
书款,字体规整劲挺。
1602
清中期 铜压经炉一件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记录:香港佳士得,Lot.2910
此炉造型别致,腹壁出六瓣直棱,其下随势出三足,上下一体
连缀。整器俯视若六瓣梅花,炉壁两侧置一对海棠状炉耳,线
条轻盈简练,整器更显文雅。炉身皮色灿灿若棠梨,点点金光
自皮色中透出,上下均匀,更显铜质之精纯。炉下落“大明宣德
年制”六字楷书款。
口径 :9cm 高 :6.7cm 重 :524g
RMB: 无底价
1601
明末清初 铜六瓣梅花海棠耳三足炉一件
082
口径 :13.5cm 高 :5.2cm 重 :1500g
RMB: 120,000-1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件鬲式炉器型较大,用材丰满,十分沉坠,表面皮色作枣红,内层隐约泛烁
金作闪,炉底皮色浅淡处尤为明显,应是用渗金技法作成,颇为悦目。整器造型宽扁,
平口出沿,短颈内束,并以两道弦纹为饰。颈下出丰肩鼓腹,至底收作三只蹄足,足
形粗壮愈添稳重之势。炉内膛修磨规整,可见蜡模旋纹,底心开框落“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楷书款。
1603
清早期 宣德款鬲式炉
083
1604
清早期 洒金狮耳炉
款识:宣德二年周义为修篁主人制
此件狮耳炉为直口,短直颈,扁圆鼓腹,圈足,线条圆弧流畅,造型典雅端庄。颈
部和圈足饰竖条纹,肩部饰一周覆莲纹。两侧缀饰对称的高浮雕狮首,纹饰狰狞威武,毛
发细密卷曲,呈螺髻状,丝丝清晰可见。狮子额头隆起,双眉宽厚,作卷云状弓形,双目
圆睁,神采奕奕,桃形凸鼻下有一张大口,露齿,两颗锋利的獠牙凸现。下腹部近底处饰
一周仰莲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底心方框内铸阳文“宣德二年周义为修篁主人制”篆书款
识,竖行,每行三字,字体端正工整,字地平整色暗。
整器皮色暗红,其上布满大小不一的金斑,精美华丽,配红木白玉钮盖座,工精材美,
合乎规制。明末清初以洒金工艺彰显华贵非凡之气,存世多件同款与此炉相类宣德炉均
已高价成交,值得收藏。
口径 :12.9cm 高 :7cm 重 :1750g
RMB: 160,000-200,000
084
1605
清早期 宣德款鬲式冲天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冲天耳鬲式炉,直口,宽沿平折,沿上对置双冲天耳,短颈,圆腹,内膛宽广,袋
形腹分三裆,下有三个较短的乳足,通体素面无纹。底心减地铸刻“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地子不甚平整,结字紧凑,但笔画圆润,修磨极为工谨,为典型的清早期宣炉款识。
分裆鬲式铜炉形制见于《宣德彝器图谱》,据载为仿姜娘子所铸鬲甗造型而制,宣德
皇帝曾供奉于乾清宫神御殿以及御容殿等处,作为祭奉祖先之用。后世仿制皆去繁存简,
多见造型宽扁者。此件冲天耳炉溜肩弧腹,器腹膨出不多,鬲足甚高,仍袭有先秦袋足鬲
之古韵,于明清宣炉中十分少见。
口径 :11.9cm 高 :19.2cm 重 :2355g
RMB: 250,000-300,000
085
086
1606
清康熙六十年 冲天耳炉
款识:康熙六十年制
此冲天耳三足炉为清康熙年间仿明宣德炉之一例,以上等铜料精制而成,选材
精良,入手沈甸。色泽凝重,包浆醇厚。此炉,敞口卷圆唇,略束颈,垂鼓腹,底部
下接三个乳状短足。两耳位于口沿两侧,双耳直立,中部圆润,两端较扁,耳洞呈门
孔状。底部铸“康熙六十年制”款,款识俊秀,笔画强劲有力,仔细看可见底款边缘有
刀痕,为手工刻款,而不是模具铸制款识。
据《清史稿》:“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戊子,召八旗文武大臣年六十五以上者
六百八十人,已退者咸与赐宴,宗室授爵劝饮。”此宴皇帝赋诗,诸臣属和,皆尽君
臣之欢。本炉即当是为康熙皇帝的乾清宫千叟宴而专门烧造的节礼之器。当时宫中造
办处的活计可分为“命活”与“节活”,此炉即应是宫中“铸炉处”与“铜鋄作”,为盛事大
典所作的“节活。此类署“康熙六十年制”款的铜炉,如今公私收藏中亦存数例相同者,
应为同批铸造。如牧心斋旧藏中,即有康熙六十年款筒式炉、蚰耳炉两件;另据故宫
博物院张丽《清宫铜器制造考》, 故宫亦有以“大清康熙六十年制”为铭款的铜炉藏品,
可证在康熙六十年确有铸造署明确纪年款识的铜炉。
口径 :15.2cm 高 :11.8cm 重 :1700g
RMB: 350,000-400,000
087
1607
清早期 狮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精铜铸造,簋式造型,亦为明清之际流行的款式,可参阅《大明宣德炉总论》
第 98 页,图版 74。其造型口沿厚重,平滑侈口,束颈鼓腹,光素无纹,肩身饰两狮耳,
狮首凸目宽鼻,额头凸出,毫发毕现。整器皮色光润,炭火供养,温润古朴,十分难
得。下承圈足,底心方框内减地阳文刻“大明宣德年制”款,金石趣味浓郁。
口径 :23.6cm 高 :10.8cm 重 :4635g
RMB: 90,000-120,000
088
1608
清早期 宣德年制款蚰耳炉
款识:宣德年制
此蚰耳炉作簋式,口沿平侈,束颈鼓腹,圈足微外撇,双耳出颈平直,转折硬朗,
平添一分阳刚之气,炉身线条简素利落,尤显精神。铜质精炼,分量沉重坠手,叩之
金声玉振,圈足内开框錾刻“宣德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笔意金石韵味极其浓郁,无
论供于神案厅堂,还是设在书斋案头清供,均可营造清逸气韵。
口径 :12cm 高 :6cm 重 :1796.4g
RMB: 160,000-200,000
089
款识:玉堂清玩
“玉堂清玩”款据著录所载为严嵩之子严东楼所有,为其搜集当时流传于世的无
款宣炉刻凿而成。此说尚无例证可佐,但明清时期署此“玉堂清玩”款的宣炉,尤多见
精工巧铸之妙器,且刻款亦精道,此炉亦属此类,可谓佳品。
此炉平唇微侈,短颈内束,垂鼓腹,圈足外撇。两侧蚰耳粗细变化自然,转角圆润。
炉身本色赤紫,传世间经反复焚香,受用至今呈暗红枣皮色,置于雅室显得稳重端穆。
底落“玉堂清玩”四字双行篆书阳文款,刀精工妙,虽浅且峻,为同类款识之妙识也。
1609
清早期 玉堂清玩款蚰耳炉
口径 :19cm 高 :9.5cm 重 :4375g
RMB: 300,000-400,000
090
091
092
1610
清 鬲式炉
口径 :15.5cm 通高 :16.4cm 炉重:4555g 总重 :6825g
RMB: 400,000-500,000
炉底款识:宣德年
座底款识:二酉亭
此炉取仿古造形,作三足鬲式,质地紧密、厚重沉着,
平口厚凸唇,短束颈,无耳,扁体鼓腹,下承束颈三足,底
面铸篆书阳文“宣德年”三字。其铜如意足座与炉色一体,整
体饱满大气。座底阴刻篆书“二酉亭”。有关“二酉”的记载可
见地方县志两处:其一,《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乾隆
五十七年,权州事丁映奎建亭其上,颜曰二酉亭”。此亭应位
于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翠屏山麓;其二,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
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
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亦是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学富五车,
书通二酉。”的来源。
093
1611
口径 :22.3cm 高 :10.8cm 重 :3610g
清 大狮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精铜铸造,簋式造型,亦为明清之际流行的款式。其造型规整古朴,口沿厚重,
平滑侈口,束颈鼓腹,光素无纹,打磨精细,肩身饰两狮耳,狮首毫发毕现,凸目宽
鼻,额头凸出,好不威风。整器皮色光润,曲线优美,香炉古朴典雅,炭火供养,使
得光泽内敛,温润古朴,十分难得。下承圈足,底心方框内减地阳文刻“大明宣德年制”
款,金石趣味浓郁。
RMB: 90,000-120,000
094
1612
清早期 天象耳宣德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壁薄体实,造型极为规矩,沉坠压手,铜质必精。口沿微侈,束颈缓收,
扁腹圆润稍腴,底承外撇圈足,足沿起弦纹一道。器身两侧部各有一天象耳,双眉紧皱,
高额深目,长鼻内卷,鬃毛凛凛,绕颈卷曲,气势威严。底部正中铸刻“大明宣德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字体方正规矩,笔画劲道。此类象首与饕餮合一的型制称为“天象”,
未见于《宣德彝器图谱》,故而存世格外稀少,可参阅故宫武英殿藏天象耳簋式炉。
口径 :20.2cm 高 :11cm 重 :2781.4g
RMB: 70,000-80,000
095
096
1613
明 宣德柳叶篆款鬲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形平口厚凸唇,短束颈,饰两条凹弦纹,无耳,扁矮,三足力劲而沉稳。
炉底垂而不坠,正中錾刻柳叶篆阳文“大明宣德年制”,运笔更加圆润匀称,舒张大方;
结体疏密有致,尤其张扬之撇捺,形如初春新剪之柳叶 , 故得“柳叶篆”之名,底配原座。
《书史会要·晋·卫瓘》:“卫瓘,字伯玉,魏尚书仆射觊之子,官至司空太保,
谥曰成性,贞静有名理,以隶草名当世……曰藁草,曰柳叶篆,皆瓘所作。”
口径 :20cm 高 :6.6cm 重 :2960g
RMB: 500,000-600,000
097
1614
口径 :19.4cm 高 :8.3cm 重 :3325g
RMB: 120,000-150,000
明末清初 宣德年制款鬲式炉
款识:宣德年制
此炉口沿宽平,折沿束颈,鼓腹下收,顺势出三足,矮而粗壮,足底平阔,置地有力,
整器线条凝练,颇有明炉遗风。通体光素,色近熟栗,色泽统一,细润沉着,莹润如
釉。铜质精纯,入手沉坠。炉底中央铸“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底平字峻,规矩有度,
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铸后又精修而成,颇有凌厉之感。
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