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家·风尚(小学版)

发布时间:2022-8-1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静安 家·风尚(小学版)

48动也很大。说到关羽侮辱孙权,非但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还说了“虎女焉能下嫁犬子”这样侮辱性的话。儿子能看懂这里表现了关羽总是很骄傲,看不起任何人,于是他评价说:“关羽就算不愿意,也应该礼貌回绝,何必要这样高高在上去攻击别人。”听他这么一说,我趁机问道:“上次 A 同学问你数学题时,你说了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问问 B 同学就可以了嘛’。你想一想,这句话流露出的一层意思是 B 同学不如你,另一层意思是 A 同学连问你问题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你是旁观者,会怎么评价你自己呢?有没有觉得跟关羽这句‘虎女焉能下嫁犬子’的感觉很像呢?”听完我的这番话后,他虽然没有什么表态,但是也没有做任何反驳,看得出来他认同了我的说法。我们又聊到了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我问儿子关羽为什么会失败,他告诉我说:“因为关羽过于骄傲自大,完全不听别人的劝告,还有就是关羽一直以来对东吴态度傲慢,使东吴将领对关羽怀恨在心,不杀他不足以解恨。假如没有过去长期的积怨,也许东吴将领也不至于会杀死关羽。所以,虽然没有一个大将可以打败关羽,但最后是他太骄傲了,太傲慢了,所以会失败。”从他的这番话中,我知道他领悟到了骄傲自大... [收起]
[展开]
静安 家·风尚(小学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6

谁惹你不高兴了?”当孩子理也不理你,自己在一旁踢树叶、

大喊大叫时,我们可能就忍不住责备孩子了。

但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成年人也会有情绪不佳的时候,

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告诉别人事情的来龙去脉,更不想

受到他人的责备,而是希望有人认同我们的感受。其实孩子也

是如此。当他情绪爆发时,家长若能重视孩子的感受,设身处

地理解孩子的心情,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

视、被理解了。如此,孩子会慢慢消化负面情绪,也更愿意向

我们吐露心声。

其次,这位妈妈给了孩子释放情绪的时间。当孩子情绪强

烈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单独在房间待一会儿,也可以通过画画、

跑步、跳绳等方式,自行释放一些负面情绪,这比家长即刻介

入、干预的效果可能更好,也有利于之后的亲子沟通。因为就

像这位妈妈说的“我知道当孩子情绪爆发时,孩子根本什么也

听不进去”。

最后,当孩子情绪平复后,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可

以和孩子聊聊他情绪糟糕的原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分析

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并给出建议。只要交流过程中,家长愿

意保持耐心和尊重,孩子会欣然接受建议。

第52页

47

我家的水煮三国

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家长王哲蔚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比起文化教育,情商教育可能是艺

术里的高难度区了。我家儿子在学习上很自律,但作为父母,

我很清楚他的性格里有不少缺陷,比如妒忌、狭隘、自大、短

视、容易情绪化等等。我经常给他讲道理,提醒他要戒骄戒躁,

但效果不理想。如何通过更加艺术的方式,不漏痕迹地让孩子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意外发现,三国里的人物故事,成为了

促使孩子成长改变的一个法宝。

在升二年级的那年暑假,儿子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果

然经典著作改编成完美电视剧的魅力不可低估,一个暑假成功

圈粉,儿子成了铁杆三国粉,自己主动要求看《三国演义》的

书了。趁热打铁,我买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简写本给他。

都说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那么喜欢读《三国演义》,

是否可以通过三国英雄们的故事来影响孩子?于是,我与儿子

共读《三国演义》,与他一起讨论,深入了解三国人物,发现他

们性格中的优劣,分析他们的成败与自身性格的关联。

有一次谈到关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羽是儿子最

为崇拜的偶像,所以这次讨论中,儿子“入戏很深”,对他的触

第53页

48

动也很大。

说到关羽侮辱孙权,非但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

儿子,还说了“虎女焉能下嫁犬子”这样侮辱性的话。儿子能

看懂这里表现了关羽总是很骄傲,看不起任何人,于是他评价

说:“关羽就算不愿意,也应该礼貌回绝,何必要这样高高在上

去攻击别人。”听他这么一说,我趁机问道:“上次 A 同学问你

数学题时,你说了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问问 B 同学就可以了

嘛’。你想一想,这句话流露出的一层意思是 B 同学不如你,另

一层意思是 A 同学连问你问题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你是旁观者,

会怎么评价你自己呢?有没有觉得跟关羽这句‘虎女焉能下嫁

犬子’的感觉很像呢?”听完我的这番话后,他虽然没有什么

表态,但是也没有做任何反驳,看得出来他认同了我的说法。

我们又聊到了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我问儿子关羽为什么

会失败,他告诉我说:“因为关羽过于骄傲自大,完全不听别人

的劝告,还有就是关羽一直以来对东吴态度傲慢,使东吴将领

对关羽怀恨在心,不杀他不足以解恨。假如没有过去长期的积

怨,也许东吴将领也不至于会杀死关羽。所以,虽然没有一个

大将可以打败关羽,但最后是他太骄傲了,太傲慢了,所以会

失败。”从他的这番话中,我知道他领悟到了骄傲自大带来的后

果。

第54页

49

那一次讨论中,他还“吐槽”了一些其他同学的“骄傲”

言论,可是聊到后来,他发现其实很多话也都是他自己曾经说

过的。这让他感到,原来听别人说不礼貌的话语时会觉得刺耳,

而自己说的时候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从那之后感觉他开始有意识地去调节自我膨胀的心理,无

论是和同学还是和家人之间,说话时都多了一份尊重和谦逊。

而我们之间也有了一个暗号:只要他在外面说话有骄傲自大的

苗头,我就会说“关羽”。这个暗号就意味着“你又骄傲了”,

既可以及时提醒,又让他在外面不会丢面子。

除了“关羽”,我们后来还发明了不少暗号呢!比如“诸葛

亮”代表了“沉住气,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曹操”代表了

“大方一点,包容一点”,“张飞”代表了“你现在很粗鲁”等

等。有了这些人物形象在他脑子里,我就可以用那些智慧冷静、

豁达包容的人物作为榜样行为的代名词来激励他,用那些冲动

粗鲁、小肚鸡肠的人物作为不合适行为的代名词来提醒他,效

果比唠唠叨叨地说教好了很多。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换

位思考,从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的心情和感受,多思考怎样

可以用他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只要方法合适,孩子一定

会有改变。

第55页

50

编辑点评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作为父母,

当我们直接针对孩子的缺陷进行说教时,孩子往往是难以接受

的,可能会置之不理,也可能会出言顶撞。

如何通过一种更艺术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呢?

这位妈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有创意的范式。与孩子共同阅读

《三国演义》,共同分析三国人物,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点,通过

人物的故事和性格特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由

此,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孩子便会慢慢地发生改变。

通过这个育儿故事,我们也会发现,阅读所带来的的意义,

不仅仅是增长见识、提升文采,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

人格。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时,可以与孩子共同分析讨论,充分

利用书籍中的人物故事,引导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发展。

当然,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无需完全照搬具体的方

法,但是可以借鉴科学的理念。如同这位家长,尽力去体会孩

子的心情感受,给孩子留有面子和尊严,用心思考更合适的方

式引导孩子。如此,才会在不破坏良好亲子关系的情况下,达

到教育的目的。

第56页

51

第57页

52

一份协议书如何改变“吼作业”父女俩

静安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小曹妈妈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之

所以被大家广为“传颂”,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强烈的共鸣。在我

家只要辅导数学题,经常是爸爸吼,孩子哭。为了避免如此悲

壮的场面反复上演,作为妈妈的我,一直在苦苦寻求破解之策。

一年前,我参加了由静安区教育局主办的公益项目“静安

家长心理大讲堂”。记得一次课上,讲师说:“我们应从心理发

展不同阶段出发,抓住不同时期的关键特征,培育孩子相应的

能力与完整的人格。比如在学龄阶段的初期,亟需培养孩子的

自信心,如果一味打击、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家长不妨把教育要求转换成一份契约……”

对呀,拟定一份家庭协议书!把孩子作为家庭平等的一员,

允许他“参政议政”,表达诉求。明确家长和孩子应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确认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诺

千金,对自己的承诺承担后果。在协议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

孩子感受到尊重与平等,也就会同样尊重他人,与家长的配合

度自然会提高。

第58页

53

协议书

甲方:××(孩子)

乙方:××(爸爸)

鉴于甲乙双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配合不佳,主要表现为:

甲方对乙方的讲解无反应,乙方对甲方的耐心不足,经常狮吼。

为了甲乙双方身心健康和甲方学习的进步,双方经友好协商,

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对于乙方的讲解必须及时回应“会”或者“不会”,

并说出不会之处,不得以沉默应对。

2.乙方在讲解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保持耐心,不得出现

“你怎么还不懂啊!”等类似打击性话语。始终保持心平气和,

不得吼叫。

3.如甲方违约,则需次日完成跳绳 300 次。

4.如乙方违约,则乙方自愿去小床睡觉,甲方与妈妈睡大

床一晚。

5.甲乙双方若因本协议发生争执,由妈妈进行调解,双方

应无条件服从。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签约日期:

第59页

54

协议书的内容很简单,要求父女俩心平气和地共同完成好

辅导作业的任务。否则,各自承担违约责任。

对爸爸的惩罚是去睡小床,让孩子和我睡一晚。很明显,

这对一向盼着和妈妈一起睡的孩子来说是一项奖励。对孩子的

惩罚是跳绳 300 个,一来跳绳是她的弱项,300 个绝非易事,

有挑战性;二来增加了运动量,在惩戒的同时达到强化锻炼的

目的。

事实证明,当孩子和爸爸在协议书上庄严签字之后,父女

俩做作业的场景就完全不同了。

整个辅导过程,爸爸不再狮吼,孩子不再哭泣,俩人平心

静气,和谐共处。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在逐渐提高。她表示以前觉

得学习是苦的,现在觉得学习有意思、有乐趣了。听了这番感

言,我倍感欣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是我的核心目

标,而通过协议书,孩子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面对教育中的烦心事儿,我希望我们走在和孩子共同成长

的道路上,多一些思考和突破,少一点焦虑和盲从。以问题为

导向,找准矛盾,对症下药。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编辑点评

第60页

55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拖拉头痛不已。有的就如文中的爸爸虎

啸狮吼,有的则是对着孩子不停地谆谆教诲,还有些家长则希

望通过“超过 22 点不许做作业”之类的方法加强孩子的紧迫感,

更有甚者开起了“全武行”。

我特别同意小曹妈妈的那句话:“找准矛盾,对症下药。”

拖拉现象的出现,和早期习惯培养、时间感知、内在动机、亲

子关系,以及学习任务多寡、难易程度等因素都可能相关。

所以,纯粹的说教、责骂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

式应该是先观察孩子,看看孩子在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了解背

后的具体原因,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贴上各种标签。以“超过

22 点不许做作业”为例,不教会孩子怎样快起来,仅仅设定一

个底线除了带给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外,不会有其它收获。

第61页

56

小鱼,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家长杨怡鸣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至宝,当孩子降临人间,初为父

母者自然欣喜无比。当初,我和小鱼他爹——老鱼,看着牙牙

学语、蹒跚迈步的娃,心里只默默许下一个愿望,希望娃健康

平安,快乐长大,再无他求。于是,懵懂的小鱼,“不学无术”

地度过了整个幼儿阶段。期间,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送

娃参加各类学前辅导班,我也曾略有焦虑。但老鱼坚持认为“拔

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童年”,我也就此

作罢。

一眨眼,小鱼开开心心背起书包上学堂了。然而,一个学

期下来,小鱼糟糕的成绩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在历经种种失败、

争吵、焦虑的过程中,我和老鱼不断反思,寻找育儿方法,慢

慢地竟也积攒了点成功的经验。

学会接纳孩子的现状

从英语学习说起吧。一开始,最简单的英语评估,几乎全

班都能拿到 A,小鱼却拿回了 B、C、D、E 各个等第。

有一次,小鱼拿回来一张同班好友写给他的字条,内容如

第62页

57

下:“Eagle(小鱼英语名字),We are good friends. I like to

play with you.”看到人家的娃这么牛,我带着急躁的情绪问

小鱼:“你知道这串英语的意思吗?”小鱼不以为然地回答:“看

不懂,你知道的,我英语不灵的。”

顿时,我的心情沮丧到极致,跑到老鱼跟前,大声嚷着:

“看看人家的娃!都能用英语写句子了!再看看你的娃!快乐

童年是吧!这下傻了吧!……”老鱼愣了一下,开始不服气地

找台阶辩解,而我则继续咆哮……

正在我和老鱼激烈争吵时,小鱼打开书房的门,双眼含着

泪水看着我们,眼神中夹杂着紧张不安和疑惑不解。我的心猛

地一抽,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失控。老鱼赶紧去安慰小鱼,而

我停止吼叫,到卧室里让自己冷静下来。

细想来,对孩子而言,他压根儿不理解一张英语字条怎么

会引起母亲如此强烈的反应?没有任何英语底子的他,看不懂

两句英语不是很正常吗?而我发这么大的脾气,除了加深夫妻、

母子间的矛盾,还有别的意义吗?

当晚,我和老鱼长谈了一次,达成共识:孰是孰非,既往

不咎。急躁、抱怨是没有用的,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更是

没有意义。既然孩子基础薄弱已成事实,我们需要接受孩子的

现状。与其花时间争吵发脾气,不如想办法帮助孩子适应学习。

第63页

58

于是,我们主动和小鱼的英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

校的学习情况,“招供”了小鱼零基础的事实,并烦请老师适当

地给予帮助。同时,我们上网查询资料并向身边的英语高手讨

教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老鱼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每天早晨,

我们用英语音频或英语歌曲取代闹钟,让小鱼在英语语境下慢

慢苏醒;我们在家具和电器上贴上英语标注,让他着眼之处,

随时能看到英语单词;我们鼓励他时不时阅读一些英语绘本,

大致感受文意;我们用简单的英语句型和小鱼进行日常聊天,

让他不害怕听和说;我们鼓励他多听、多唱英语歌曲,我和老

鱼也学着一起唱;我们还和他一起比赛背诵英语小短文。在耳

濡目染的过程中,小鱼不再是那个一提到英语就自嘲“我不灵”

的孩子,而是一个相信自己,并时常在评估中拿到 A 的学子。

我很庆幸,及时止住了自己的坏情绪,与老鱼一起,冷静

地接纳了孩子的现状,并想各种办法帮助了孩子。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一开始学数学时,小鱼满腹牢骚:“我数学很差,因为我不

喜欢。我觉得总是把数字加减乘除有什么意思呢?”

老鱼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兴趣呢?终于想到了从

第64页

59

小鱼最感兴趣的航空母舰入手。于是,老鱼找来了有关航空母

舰的军事纪录片,陪着小鱼一起看。待小鱼津津有味地看完,

并豪言壮志地声称将来要亲自造一艘航母时,老鱼顺势告诉小

鱼:“建造一艘航母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国至今还

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自主建造的航母,其难度可想而知。除了

原材料之外,大量信息数据的计算换算、庞杂系统的架构汇总

及航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全都离不开最最基础的数学知

识。”酷爱军事的小鱼,听了爸爸这番话,愣住了,若有所思地

低着头,嘴里嘟囔着:“原来数学对造航母这么重要啊!”

小鱼懂得了数学的重要性,但学起来仍然会感到枯燥。外

公想了个好主意,他时常和小鱼进行做题比赛,训练他的速度,

比谁算得快、算得准,书房里更是时常会响起小鱼那获胜时“哈

哈哈”的笑声。在比赛过程中,小鱼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就

感。

现在,小鱼很少再说起讨厌数学的话题,成绩也在慢慢地

进步。我很庆幸,在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时,我们没有严厉指

责,也没有拿他与别人比较。而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明

白学习的意义,以他喜欢的形式,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

就感。

看着孩子这几年的成长变化,回忆起育儿的心路历程,我

第65页

60

们想告诉小鱼:“学习中,你可以有榜样,但不必样样与别的同

学比较。发现你对每门课业的兴趣点,充满信心地用最适合你

自己的方法去学即可。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你左右,和你一起

学本领。只要你努力了,做最好的自己就行!”

编辑点评

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他人时,家长可能会焦虑担心,甚至会

情绪失控。之所有如此糟糕的情绪体验,多是因为无法接纳孩

子的现状,总觉得孩子不该如此。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经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

点,他们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只有

接纳了自己孩子的现状,才会保持稳定的情绪,才有可能冷静

地思考对策,帮助孩子成长进步。小鱼的父母最终做到了这一

点。

当我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同样也需要根据自己孩子

的特点。当小鱼不热爱数学时,小鱼的父母根据孩子本身的爱

好,将数学学习与孩子感兴趣的航空母舰建立联系,以此提高

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以,与其抱怨孩子不及他人,不如花时间

多去了解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

“自己家的孩子”不需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成为

第66页

61

最好的自己,便是孩子最幸福的成长。

第67页

62

“小心机”和“小满足”

静安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小邱家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是由每一个点点滴滴构成的,

每一个小小的瞬间,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影响。在我培

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的小窍门是耍点“小心机”,给孩子获得“小

满足”。

小心机

我记得孩子四岁时,我想让他学书法和二胡。但是一味地

由我下命令让他去学,有些生硬,万一他坚持不了也可以说:

“当初是你让我学的嘛!”于是我耍了个小心机——“有限选择”。

一天,我带他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把他带到了书法教室

和二胡教室外,和他说:“你看看有趣吗?喜欢吗?”小家伙

认真地看着书法班的小朋友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凝神看了

许久,在二胡教室门外也驻足良久,最后还忍不住想进教室跟

着一起上课。

于是,我问他:“想学吗?”他点点头。我说:“这是你自

己选择的哦,学了就要坚持哦!”小家伙又认真地点了点头。

从四岁直到现在,孩子一直坚持着,即使有过疲惫期,但

第68页

63

是每当我说“这是你自己当初的选择”,他就咬咬牙继续练习。

小满足

学习书法和二胡的过程其实是蛮枯燥的,这个时候家长就

要时不时给他来点“小满足”激励激励。

例如:过年的时候让他写春联,送长辈送朋友,大家的赞

许让孩子很开心;学校艺术节,给他报名参加民乐表演,拉一

首喜欢的曲子,同学的掌声让他很自豪;假期里参加区艺术团

活动,在瓷器上写书法,再烧制成型,老师的点评让孩子受益

匪浅;樱花盛开的时节,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公园一起合奏,引

来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感觉自己俨然是个小小的传统文化宣传

者了……

这些“小满足”鼓舞着孩子。

“小心机”和“小满足”当然不止于此,我为什么要说“小”

呢?

我认为家长的心机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所以,心机的使

用要适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不露痕迹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

此外,给予孩子的满足我也提倡“小”,就是根据他的实际

需要,不要过多,让他明白获得是需要通过努力的。

第69页

64

编辑点评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动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的

动机是指激发孩子学习,并坚持下去的力量。动机可以分成两

类,一类是来源于内部的,如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另一类

是来自外部的,如父母的要求、期待、奖励等等。

在刚开始接触才艺的时候,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

倾向是最主要的动机来源,但纯粹地依赖孩子的这些天性通常

支撑不了太久。当感到辛苦、遇到困难或压力过大时,孩子就

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这位家长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方面,家长给予孩子选择、决定的机会,虽说其中有家

长的“小心机”,但他没有强制命令孩子去学,而是带他去实地

观察,引起孩子的兴趣,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由此,“这是

我自己选择的,学了就要坚持”这一信念,也成了孩子日后坚

持学习的动机之一。

另一方面,家长时不时会创造或抓住时机,让孩子展示自

己的才艺,从中获得的他人的肯定与称赞,而参加各种文化活

动的美好体验,又让孩子内心充满了满足感。这种“小满足”

的获得,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激励着孩子坚持下

去,并寻求更多的进步。

第70页

65

此外,这位家长对于这个“小”字的理解也非常精辟。如

果总是因为一点“小”努力或“小”进步就给予孩子“大”满

足,例如,只要孩子有一点好表现,家长就频繁地说“你真是

太棒了!”“你真是个天才!”,类似夸张而又空洞的表扬可能

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孩子可能会想“反正稍微一努力就能得到

这么多的认可,还有什么必要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呢?”二是

孩子会把“满足”当成一种常态,一旦失去了“满足”,孩子就

会不习惯,容易放弃。所以,满足要适度,次数不宜过多,强

度不宜过大。

第71页

66

听故事,悟道理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 阳阳妈妈

教育孩子本身是个大学问。每个人都像是一条独特的河流,

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教育本身只有常法而无定法。

虽说我是个教育工作者,但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只能是“摸

着石头过河”,在与孩子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积累经验。

一年级暑假,阳阳顺利通过了钢琴八级考试,获得良好的

成绩。旁人听了感到惊讶,都让我说点秘技出来。其实,钢琴

学习的确是一个脑力体力并用又略带枯燥乏味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孩子的进步通常是“螺旋式上升”的。经过一阶段的

训练后,往往会遇到“瓶颈期”,只有沉住气,朝着既定目标持

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迎来新的突破。

记得孩子在练习“车尔尼 299”第二十五首练习曲时遇到

了一个技术上的“坎”,即左手有长达三页且无休止符的快速音

群走句。保证了音色圆润通透,速度又不达标了;保证了速度,

音色上又太过轻飘了。一次次的反复练习,始终无法达到音色

与速度两全。作为钢琴系专业教师的我,很清楚该如何从技术

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孩子的一句“我不想再练习这首了,我放

弃!”让我意识到:问题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而在于孩子自己

第72页

67

的思想与态度。

对一个不足八岁的孩子,说什么“坚持是一种涵养,是一

种勇气,是一种力量,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一种磨练……”,都是

白费力气。所以,我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轻轻拥着他讲了

一个小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人偶然与“酒仙”杜康相遇。杜康

传授他们酿酒之法,教他们选用秋熟饱满的黑糯米,调以冰雪

初融时高山清泉的碧水,注入千年紫砂土制成的陶瓮里,再用

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叶覆紧,紧紧封闭七七四十九天,

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找齐了所需的材料,把材料一起调和

密封,然后潜心对待那个时刻。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终于到了。两人夜不能寐,

等着鸡叫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了第一遍鸡叫。过了很久,依

稀想起了第二遍鸡叫。要等到第三遍鸡叫似乎太漫长了,其中

一个人再也坚持不住,忍不住打开了陶瓮,却一下子惊呆了,

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又黑又酸!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

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紧

牙关,屏气凝神坚持到了第三遍鸡叫响起。多么甘甜清澈的美

第73页

68

酒啊!只是多坚持了一刻而已。

娓娓道来的故事,让孩子刚才抵触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

解。讲完故事,我问孩子有什么感想。孩子低头思考了一下,

恍然大悟:“坚持就是胜利!”看来,孩子已然明白了故事里蕴

含的道理,无需我再去说教。之后,孩子按照合理的方法继续

坚持练琴。渐渐地,音色饱满、音速流畅的琴声从孩子指尖流

淌出来。

我很高兴,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用他更愿意接受的方

式,帮他度过了难关。更高兴的是,孩子在学会某项技能的同

时,也领悟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编辑点评

低龄孩子的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一而再再而三

地跟孩子讲道理,可他们还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

儿童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很多时候直接给他们讲大道理,他

们可能难以理解。而这位家长在孩子遭遇练琴“瓶颈”想要放

弃时,化抽象的道理为具体的故事,既缓解了孩子沮丧、不耐

烦的情绪,又让孩子领悟出了故事中的道理。

虽说讲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但“如何讲”是有讲

究的。不少家长在故事讲完后,会迫不及待地说:“这个故事

第74页

69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而事实上,更好的做法是如

同文中这位家长,不急于告诉孩子道理,而是给予他思考的时

间,让孩子自己领悟出故事的寓意,如此才能让“道理”深刻

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不仅如此,自我思考的过程,也有助于

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所以领悟故事寓意这一过程不可由家长

代替孩子完成。

当然,不是每一次孩子都能“一点就通”或“无师自通”。

很多时候听完故事,孩子依旧是摸不着头脑,这也是正常的。

此时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可以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孩子领悟道

理。另外,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家长也可以设法创造让孩子思

考道理的机会。日积月累,孩子豁然开朗的那一刻总会来到。

第75页

70

我的“教育三步曲”

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家长丁沈梅

周末,又到了孩子上舞蹈课的日子。一大早,我就把孩子

从被窝里喊了起来,可孩子却不急不慢,磨磨蹭蹭地动动这个,

碰碰那个,迟迟不肯出门。我看出了孩子的心思,问她:“你为

什么不想去上舞蹈课呢?”孩子委屈地撅起一张嘴,说:“我就

是不想去,一天到晚不停地跳跳跳,脚都酸了,我越来越不喜

欢跳舞了。”孩子的一通牢骚触动了我的内心。的确,距离考级

的日子越来越近,练习强度也越来越大了。

我该怎么引导孩子呢?怎样才能让她重燃跳舞热情呢?现

在回想起当时的过程,我总结出三个关键点,称之为“三步曲”。

第一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当时听到孩子的抱怨后,我没有立刻发火,而是在脑海里

闪过一个问题:我让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

优异的舞蹈成绩,还是希望她能有一项兴趣爱好?无疑,我的

答案是后者。

如果这次强迫她去学跳舞,岂不是让她更讨厌跳舞?想到

这里,我立马向舞蹈老师请了假。孩子一听到我同意她这次不

第76页

71

去上课,高兴地一蹦三尺高。那一整天,我都没有在孩子面前

再提“舞蹈”二字,让她随心所欲享受了周末的闲暇时光,但

心里却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再次激发孩子跳舞的热情。

第二步,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先悄悄地与舞蹈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

情况。通过交流,我猜测孩子不是真的不想上舞蹈课,而是因

为频繁的练习,再加上一些动作上的难题没有攻克,导致内心

开始厌倦跳舞。

过了两天,我试着跟孩子聊一聊。

我先故意激将说:“通过这几天来看,你确实不想去上舞蹈

课了,要么我们从此就不上了吧。”

“真的吗?”孩子喜出望外。

我点点头,继续说:“是的,你既然这么不喜欢,为了让你

高兴,我决定以后我们家再也不出现‘舞蹈’两个字。”

“啊?”孩子有点失望地说:“那我以后都不能跳舞了吗?”

“既然不喜欢,不跳不是很好吗?”我反问。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支支吾吾地说:“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跳

舞,只是不想天天练习,没完没了地跳太累了。而且又要考级

了,我真怕自己过不了。”

终于听到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我倍感欣慰。

第77页

72

第三步,陪伴孩子享受过程

了解孩子的感受后,我决定不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允许

孩子放慢脚步。于是我对孩子说:“如果你还想学舞蹈,那我们

继续上课,但这一次的考级可以不参加了。”“耶!”孩子立刻欢

呼起来。

之后每次去上课,孩子都显得兴致勃勃,每次下课回来,

她也不再怨声载道。在家里,我会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她营造

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也时常做一些夸张的舞蹈动作,难免有点

滑稽可笑,常常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有时她还当起我的小老师,

耐心指导我动作中的不足,也会主动给我示范很多标准动作。

“忘了考级吧,就让她享受这个过程吧。”我安慰自己说。

正当我努力做到放下时,有一天孩子却主动跟我说:“妈妈,我

想参加考级。我觉得很多小朋友跳得没我好,既然我有能力做

得更好,为什么不去做呢?”听到孩子的这番话,我不禁感慨:

这不就是意外的惊喜吗?

我们大人做事往往带有功利性,首先想到的是成绩和回报,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开心与快乐。本着一颗真

心,去倾听去陪伴,潜移默化,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由

爱好带动成果,自然而然就会开出绚丽缤纷的花朵。

编辑点评

第78页

73

给孩子上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已经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我们家长希望孩子有才艺,初衷是好的,但是否真正考虑过孩

子的感受呢?

文中说到:“我们大人做事往往带有功利性,首先想到的是

成绩和回报,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开心与快乐。”

这段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或许一开始孩子对学习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遇到困难或

压力过大时,孩子的热情就会减退,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放弃

学习。当孩子不愿继续坚持学习时,家长可能会忍不住批评指

责,也可能会反复进行励志教育,但文中这位家长的“三步曲”,

为我们展示了更加走心的做法。最关键在于家长自身心态的调

整,弱化成绩和回报,减少功利性,更需要做的是与孩子共同

面对困难,陪伴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兴趣学习如此,学业学

习也是如此。

学会放下,并不容易。家长需要时常提醒自己,排除外界

干扰,保持良好的心态,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第79页

74

四招戒除“iPad 瘾”

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 家长苏春婷

我们常能在饭店里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家人坐等上菜,爸妈每人一部手机,孩子一台 iPad,玩

游戏的玩游戏,看片子的看片子,都在“埋头大战”,不亦乐乎。

确实,如今 iPad 之类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最火爆的“儿童

玩具”,不少孩子也已经患上“iPad 瘾”!想到自己的儿子也

曾经迷上了 iPad,一段“斗争岁月”不禁浮上心头。

记得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也购置了一台 iPad,

没想到从此它就成了我的烦恼来源。

原来儿子从同学那听到《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十分有

趣,就缠着我一定要帮他装这个游戏。听见他把游戏众的人物

说得头头是道,我还窃喜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真是强!很

快,iPad 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每回当我在

忙自己的事情时,只要把 iPad 拿出来给他玩,他就不再缠着我

了,iPad 已然成为了“解救”我的好帮手。

但很快,我发现事情不对劲了。他严重依赖上了 iPad。玩

游戏的时候眉开眼笑,百依百顺。一旦离开游戏,他就一脸幽

怨,后来甚至发展变成“宝宝,喝牛奶!”“喝牛奶?可以!先

第80页

75

给我玩半小时 iPad 游戏!”

这时,我才紧张起来,赶紧想给他戒 iPad。可是儿子又哭

又闹,震天的哭声让我濒临崩溃。我真想时光倒退一整年,回

到那没有 iPad 的日子。以前我一回家,儿子就黏着我跟他玩这

玩那,多甜蜜呀!

我当机立断,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儿子戒除“iPad 瘾”!

第一招 以身作则

我先做好表率,决不在儿子的面前玩游戏,而是用 iPad

搜索新闻,看到适合儿子看的内容把他喊来,一起讨论。我还

做起了孩子他爸的“监工”,只要他在儿子面前玩游戏,我就立

刻禁止,努力为儿子营造一个没有 iPad 也能正常生活的环境。

第二招 延时大法

“妈妈,求求你了,给我玩一会《植物大战僵尸》吧!”

“儿子啊,等十分钟,先看一会童话书吧,你上次跟妈妈

说的白雪公主有没有醒过来啊?”

看到儿子捧起了书,沉浸在童话世界里,我暗自高兴。

第三招 转移视线

第81页

76

每逢双休日或下班时间,只要抽得出时间,我就把儿子带

到户外打羽毛球。日复一日,孩子的羽毛球越打越好,他对运

动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第四招 给点甜头

“儿子,只要你一天玩 iPad 的次数少于一次,妈妈就给你

一颗星!”为此,我特意为儿子制作了一张积分表,满十颗星就

可以兑换一个玩具。儿子为了得到心仪的“变形金刚”,玩游戏

的次数越来越少。游戏的诱惑在他的心中逐渐降低,他也越来

越不依赖游戏了。

四招齐头并进,儿子终于摆脱了 iPad 的“魔爪”,把 iPad

看成了普通的娱乐工具。

在给儿子戒“iPad 瘾”的过程中,我领悟到,对孩子成长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手足无措,或者大惊

小怪。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应像花农养育花朵一样精心,

像工程师设计图纸一样专心,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耐心。久而

久之,你一定会感受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甜蜜。

编辑点评

“怎样让孩子把手中的智能终端放下来”,成为不少家长头

第82页

77

痛的问题。

一些家长在无奈中感叹:“过去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日子,我

们不也过来了吗?”这里有个思维误区,即当时的生活里真的

没有网络和手机,而现在,海量的信息借助网络设备在社会中

高速流动、广泛传播。也就是说,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年代了。

至于个别家长提出“要把所有的电子设备统统都抵御在家门之

外!”说实在的,我高度怀疑这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既然信息化潮流不可阻挡,消极抵抗既不理智也不可行,

那么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在如何积极应对上。这位妈妈的做法可

以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首先做不沉迷于手机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示范效应远远

超出我们的想象。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场景就是家长一边看着手

机一边要求孩子远离手机。

其次,需要营造一个不以手机、iPad 为核心的家庭生活内

容。如果孩子不知道 iPad 之外的世界有多大,那么自然他就会

沉浸在这方小世界里。所以,妈妈带着孩子游戏、阅读、锻炼,

都是让孩子体会电子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

最后,规则的确立是根本保障。玩多久、玩什么、什么时

候可以玩等等都需要有清晰的要求,如果孩子破坏了这些要求

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不是指体罚)。

第83页

78

家长可以做如下思考: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为什么要让孩子使用智能设备,那就先

不要给孩子使用。

如果你准备给孩子使用智能设备,那么在决定触网、触机

前,先慎重地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些,是否会对我的孩子造

成影响?如果现在开始使用,我的孩子是否已经对自控自制有

所准备?一旦开始使用,我们的规则是否已经建立,是否能够

将规则执行到底?

游戏,绝对不是洪水猛兽,但必须有节制。同时,作为高

科技乃至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模式的伟大发明,我们完全可以更

合理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一个玩具。

第84页

79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 小悠妈妈

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女儿来到我们生命中的第十个年头。

我还记得第一次牵着她的小手,送她去幼儿园;第一次看着她

背上书包,独自走向校园的小小背影……匆匆十年里,我们一

起有过太多难忘的时刻,困难有之,烦恼有之,挫败有之,心

酸有之,而更多的还是甜蜜和幸福。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的确,在这十年里,

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

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所以这十年里,成长的不仅仅是女儿,

还有我这个妈妈。

有段时间,女儿和很多孩子一样,迷上了平板电脑里形形

色色的游戏,一有空闲就抱着平板,沉浸在游戏里,几个小时

都欲罢不能,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游戏迷。我也像许多家长一

样,开启“祥林嫂”模式,天天苦口婆心地对女儿说“这样玩

会伤眼睛”“沉迷在游戏里很容易上瘾的”“你就不能去看看书

嘛,不准再玩游戏了”……说多了自然就怒火中烧,开始严厉

训斥孩子:“怎么还在打游戏?我要把你的平板给没收了!”吼

完了当场会有些效果,可是日后还是一如既往。如此循环反复,

第85页

80

家里三天两头就能听到我高亢的“女高音”。

一天,当我再次怒吼时,女儿突然一改平日的乖巧,大声

反驳道:“你整天只会说我,你自己不也是一有空就玩你的手机

吗?你自己不也会打游戏吗?为什么就不准我玩?为什么你就

只对我提要求呢?这不公平!”听着女儿的质问,看着她愤怒的

表情,我一下子愣住了,向来能言善辩的我竟一个字都说不出

来了。

那天晚上我反复想着女儿说的话,“是啊,古语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自己做了一个坏榜样,怎

么还能义正言辞地要求孩子呢?”

第二天回到家里,我将手机放在了一旁,拿出了女儿的一

本书看了起来,看完后还和女儿讨论起了书中的人物,没想到

女儿立即兴致勃勃地和我探讨,还讲述了她印象深刻的精彩片

段,完全忘记了游戏对她的“召唤”。

随后的几天里,我都继续不动声色地拿出书来阅读,和女

儿谈论我的读后感。现在每天吃晚饭时,女儿就会主动问我:

“今天我们读什么书呢?”

到了周末,我也一改平时的“沙发土豆”和“宅女风”,要

么拿出各种烘焙模具和女儿一起烤制小饼干,要么到公园里逛

逛、做做运动,要么全家一起来完成一幅数字油画,要么鼓励

第86页

81

女儿出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渐渐地,女儿和平板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少,还在小区里结

交了几个新朋友,周末都有了固定的滑板车比赛时间。

终于有一天,我试探性地问女儿是不是能删掉一些游戏,

她爽快地回答说:“删吧,反正我现在也忙得很,根本没时间去

玩了。”

随之改变的不光是女儿,我和老公也逐渐减少玩手机的时

间,重新捡起了被我们遗忘的书籍、爱好,增加了与家人沟通

的时间……真庆幸因为女儿,我们又找回了生活中这么多美好

的事物。

在童话《白雪公主》里,镜子是世上最诚实的,它会不加

掩饰地反映出一切美丽的或者丑陋的事物。我们要时刻记住自

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育儿,先育己;若育己,即育儿。

如果我们父母说一套做一套,总是要求孩子如何做,自己却没

有做到;总是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自己却不懂得学习,这样

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从我们的教育呢?“言传”固然

重要,而“身教”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编辑点评

都知“身教胜于言传”,但不少父母比较容易做到“言传”,

第87页

82

却难以做到“身教”。这可能是因为每位父母要改变自己早已有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确很难,但有些习惯若不改变,就难

以说服孩子去建立良好的习惯。

文中的这位妈妈,曾对女儿反复进行说教、批评甚至吼叫,

都没能改变女儿打游戏的行为。直到她下决心先改变自己,放

下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尽量抽时间陪伴女儿去

阅读、散步、运动、画画等等,让女儿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美好,

逐渐从电子游戏的世界中走出来。

在今天的家庭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父

母用很多方法都难以奏效。我们建议家长不妨从这位妈妈的改

变中汲取经验,从家长自身做起,尽量少看手机少打游戏,花

更多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增进亲子感情,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慢慢地,相信我们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第88页

83

创意家庭亲子生活 拓宽孩子成长经历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教研员 鲁旻

“妈妈,你知道吗?我是班里最最幸福的孩子”。小学四年

级的儿子突然有一天这么对我说。

我很惊讶,之后在孩子绘声绘色的表达中得到了答案:因

为他的同学们课后或双休日都要去许多课外班,被迫学一堆没

有兴趣的课,而他的课余时光却精彩纷呈、乐趣无穷。

细细想来,父母对孩子兴趣培养、课余生活方式的认知和

选择直接影响孩子的课余生活质量。我在上述方面作了一些有

益的尝试和思考,不仅拓宽了孩子成长经历,更令孩子感到幸

福。

一个理念:亲子生活到底以谁为中心

在探讨具体案例和做法之前,我想厘清一些问题:亲子是

谁?亲子生活以谁为中心?

“亲”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

“子”当然指的是孩子。亲子生活一般分为五个层次:

1.为孩子花钱;

2.为孩子花时间;

第89页

84

3.为孩子思考;

4.为孩子学习;

5.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认为“亲”与“子”之间的动态绝对不是单向,是相互

作用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亲子生活的核心应该是父母与子

女相互尊重,和谐沟通、父母子女同规划共参与,实现两代人

一同成长的目标。

健康的亲子生活除了像学校课表那样“专时专用”外,还可

以采取“忙时在家聚,闲时走出去”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在

课余、工作之余有盼头,共同对家庭生活充满期待。

一个目标:拓宽孩子成长经历

现在有一种现象:父母似乎在孩子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愁不

完的事,林林总总叠加起来成了“焦虑”。尤其是到了幼升小

之后,父母满怀期待地带着孩子加入到课外补习行列,不少孩

子的课余时间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赶往补课的路上,长此以往,

孩子以及父母终会不堪重负。

细想起来,我家孩子的课余时间似乎也很赶,同样常常奔

波于路上。有趣的是,我们的“奔波”总带着一种期待的幸福

感。那是因为我们要去的“课堂”更大:一场深奥的博物讲座,

第90页

85

一次亲子经典品读,一场神奇的科学实验,一场惊艳的艺术体

验,还会是一次艰苦的野外行走或一次平常的劳动服务。

兴趣学习是更大的课堂,它天然拓宽了孩子的成长经历。

兴趣学习也许不能立刻直接作用于学科成绩,但是随着视野逐

渐打开,我们发现厚积薄发既会给孩子的人生增彩增力,又能

帮助孩子守住心灵的宁静。记得一位妈妈曾对我说,青春期的

孩子确实难沟通,但她发现孩子在生气愤怒时拿起画笔,一阵

涂抹创作之后心情得到平复,道理自然也就能听进去了。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着他可能的发展维度。孩子只有拥

有足够的体验时空,才能让思维更显灵动,让人生拥有更多可

能,才能尽力发掘出自身的潜能。

一种方式:帮孩子寻找兴趣爱好

这一代孩子擅长的才艺还是很多的,如钢琴、长笛、国画、

书法、篮球、高尔夫等等,应有尽有。不过,上述这些都是孩

子的兴趣吗?未必。很多“兴趣”是父母拍脑袋选出来后硬塞

给孩子的。我们要做的,是要把“硬塞给孩子”改为“帮助孩

子寻找兴趣”。

首先,你要做一张兴趣图表。把你能想到的兴趣罗列一下,

你不需要回避那些你不熟悉的或者根本不喜欢的,因为我们总

第91页

86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而阻止孩子对一种兴趣的喜爱。

其次,你得着手进行亲子体验实践。对于那些罗列出来的

项目,你可以找机会尽可能多地带着孩子去体验尝试。当然,

有些无法直接体验的项目,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纪录片的方式

帮助孩子了解。你会发现那些孩子愿意重复尝试的项目,未来

可能成为他(她)的志趣。

找寻兴趣过程中,有两个角度的做法特别有意思,对和谐

亲子关系大有益处。

第一,把自己的兴趣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孩子。每每讲到这

个话题,就想起我的小舅。外公有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他有

四个儿子,唯独最小的儿子爱上这门手艺。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小舅一直待在外公身边,每天看着外公捯饬那些家什,偶尔

还会打个下手,自然而然地对木工手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其

他三位舅舅早早地离家读书,错失了近距离接触木工手艺的机

会,更谈不上产生兴趣。因此,作为家长的你,只需要坚守自

己的爱好,诚心诚意地请孩子观摩,偶尔还可以让孩子做个小

助手。日积月累之后,孩子或许也会爱上你的兴趣,成为你志

同道合的朋友。

第二,把孩子的兴趣变为自己的兴趣。孩子喜爱动植物,

我经常带着他去野外科考。荒野中的昆虫、爬行动物种类繁多,

第92页

87

我经常会说:“正因为有我这么一位不怕虫子的妈妈,才能带出

喜欢昆虫的孩子。”这一观念直到我在野外科考时遇到几位孩子

妈妈才得以颠覆。那几位妈妈对我说,她们曾经惧怕各种昆虫,

特别是那些软体的幼虫。但陪伴孩子到荒野研究昆虫之后,听

着老师专业的讲解,越来越觉出昆虫的可爱,慢慢地也不怕虫

子了,甚至有些迷上了。讲座时,她们比孩子还听得仔细,笔

记记得更详细。原来,父母在陪伴中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兴趣

变为了自己的兴趣,日常生活里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多了不少。

一种策略:延伸拓展,融会贯通

高质量的亲子生活绝不是复制学校课堂,而是从学科知识、

孩子兴趣、为人处世、习惯培养等出发延伸拓展,融会贯通地

设计有意思的亲子生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时下旅游成为家庭的热门休闲方式,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年寒暑假少不了带孩子外出旅行。据

观察,有不少父母热衷的亲子游就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孩子们

只学会高消费的享受。

我比较认同的方式是,把出游当作孩子拓宽视野、了解世

界的一种方式:行走前做充分的学习准备,行走时做详尽的观

察,行走后做全面的总结。

第93页

88

我认识一对父母是旅行达人,有一年暑假计划让爱绘画的

女儿到欧洲去感受西方艺术。行走前,他们准备大量的西方艺

术史书籍和纪录片供孩子反复阅读观看,孩子在阅读欣赏之后

挑选喜欢的名作临摹。等到了欧洲的美术博物馆,女儿凭借着

之前的阅读积累对一幅幅名画如数家珍。她设计观赏路线,俨

然成了父母的小导览。这对父母有着严谨的思考,目的就是引

导孩子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旅途中的困难挫折是历练孩子的好途径。2018 年的暑假,

我和孩子去往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旅途就是一波三折。临行前,

上海出发的航班因台风一而再地取消。为了不耽误科考行程,

我们只能冒着风雨改道其他城市起飞。赶路的过程,孩子帮忙

搬行李、查路线、撑雨伞、倒茶水。我觉得这一路的艰辛是最

好的锻炼。此外,天气为我们创造了研究的话题,我俩一路关

注台风路径,搜索了台风命名规则、台风级别、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特点、台风天避险等知识。开学后,孩子专门做了研究报

告《台风登陆知多少》,详尽地将他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同伴们。

亲子活动不应该同兴趣爱好、体育锻炼、学校学习等割裂

开来,而是彼此延伸与融通,立体地感受知识、掌握技能。当

然,亲子生活并不总是要走出家庭,要走所谓“高端大气上档

次”的路线。家永远是父母孩子开展亲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我

第94页

89

们可以在家创设主题时光,如聊天、新闻、美食、父子(女)

运动等等。

这里推介一个我家最有趣的亲子活动“画写时光”。它是集

阅读、绘画、沟通、创作于一体的亲子活动,每月一次,时间

一小时左右。孩子是“画写时光”的主持人,我们各自读一段

最想推荐的文字,孩子会为这段文字配画、配乐。有时,我们

会根据阅读内容引申聊天,交交心。很多时候,我们会引导孩

子自己编写一个故事,并为故事配插画,制作成正式的绘本故

事书。迄今为止,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已经累计创作了六本绘本

故事以记录童年,收获满满。

人的一生,父母与孩子相伴的时间其实很短,需要我们彼

此珍惜。高质量的亲子生活,重在引导、倾听、鼓励和理解。

家庭亲子生活模式不唯一,活动方式更多元,关键在于走心,

相信智慧的父母们创意无限。

编辑点评

这篇文章已不需要点评了,因为作者已经把兴趣爱好、亲

子活动、成员连接之间的各种关系说得一清二楚了。我们应该

能从中得到启发:

1.亲子活动不只是陪着孩子玩,本质上它促使亲与子共同

第95页

90

成长。

2.游山玩水只是亲子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忙时在家聚”

才是亲子活动的常态。

3.对于学龄期的孩子,补习不应该塞满所有的业余生活,

培养兴趣、拓宽视界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重要渠道。

4.发展兴趣,不能只见兴趣本身,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衍

生,这些衍生品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5.亲子生活最重要的是需要父母的智慧和对孩子以接纳为

前提的关注,那是一种充满爱的关注,指向人格成长的关注。

第96页

91

第97页

92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小杜家长

每一个晴朗的上学日,在大宁国际小学门口,都会出现一

位背着双肩包的少年,迎着两边列队的同学和老师,以一个深

深的鞠躬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这个少年就是我的儿子兜兜。

而就在半年前,踏入校门的这一刻,于这个少年却是一种

内心的折磨。在他看来,向陌生的哥哥姐姐打招呼是一件令人

害羞的事情,尤其当学校门口架起了摄像机,捕捉每一张进校

的笑脸时,他更加不知所措。一到校门口,他便背着书包快速

往里冲,头也不回,直到快闪过站在两边的哥哥姐姐时,才很

不情愿地摆动下小手。甚至,他渴望每天都有雨,这样就不用

直面执勤的老师和哥哥姐姐了。

看着别的孩子大大方方地与人打招呼,我们羡慕,甚至有

点焦虑。

一开始,我耐着性子告诉他:“兜兜,中国有句古话,叫‘有

礼则安,无礼则危’。”小家伙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我。

“这句话是我小时候你爷爷告诉我的,意思就是凡事要以礼为

先。你要记住: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

第98页

93

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怎么样的

人?”“有礼貌的人!”小家伙信誓旦旦地说。

可保证归保证,一到上学时,“历史”又重演了。

这也让我不断思考该怎么继续引导孩子。

与家人商量之后,我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

我们大人把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做给他看。

在电梯里碰到进进出出的邻居和保洁员,我们主动点头打

招呼,帮别人按楼层的按钮,示范给他看如何跟陌生人示好。

进出小区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向保安问声好,保安也往

往回以热情的问候。

一天出门,天上下着雨,可我们忘了带伞,保安叔叔就把

他的伞借给了我们。这时儿子问我:“他为什么要把伞借给我们

用?”我说那是因为平时我们一直跟他打招呼,他已经是我们

的朋友了。

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身体力行下,久而久之,我能感到孩子

的内心开始慢慢接纳陌生人了,我们也顺势鼓励他大胆面对值

勤的哥哥姐姐。

三个多月后,当他第一次大方地向校门口的哥哥姐姐们鞠

躬时,我们一点儿不惊讶,因为我们知道教育孩子只有静待花

开。

第99页

94

如今的兜兜已经慢慢学会了对他人表达友善,他会寻找与

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法,并学习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编辑点评

向陌生人打招呼,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但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者怕生,不敢与他人问好。这时,

有些家长可能就会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还

有些家长可能会像文中这位家长开始所做的,想通过说教的方

式让孩子改变。可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而这位家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说教的作用是有限

的,孩子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他进行了反思,并转换方法,

尝试以自己的具体行动,告诉孩子“我们该怎样成为一个有礼

貌的人”。

其次,他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一天又一天的以身作则

中,让孩子看到了父母对他人的善意以及他人回馈的善良,日

积月累下,孩子的行为终究发生了改变。

第100页

95

吾家育儿小记

静安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家长郭浩

对于我家小女,我只是希望她身心健康,平安喜乐,与人

为善,认为对的事情,立刻做、马上做。

一日,我带女儿补课回家,路过小区垃圾站准备扔掉垃圾。

忽见一男子五大三粗,手提一大袋建筑垃圾扔进垃圾桶。入桶

时声音哗啦啦作响,明显是大量玻璃残片的撞击声。女儿很有

正义感,当即就说:“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会割破别人的手的。”

男子充耳不闻,转身而去。

“啊哟,真是没道德,电视里都说过,这么做危害很大的

呀!”一旁也在倒垃圾的老奶奶义正言辞地说着,并探头朝桶内

看了一眼,口中啧啧有声“缺德哟!”言罢,也是施施然归去了。

女儿朝我看了一眼,目光中有求助,有委屈。“你这么说当

然是对的,我会给物业电话,请他们帮忙。”我安慰女儿,并拨

通了物业的电话。物业人员很是客气,表示感谢后表示,垃圾

回收是外包出去的,有专人清收,没有关系。我追问:“回收的

人员如果不清楚垃圾桶里面有碎玻璃,照样是有可能遭受伤害

的。”对方无语,随后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我尽力了。”我对女儿说。扔了垃圾后,和女儿一起往家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