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

发布时间:2024-1-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

52等四处流散,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沿途的土地、设施、路面等造成严重腐蚀,扩大灾害损失。因此,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及时利用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用挖掘机挖坑,围堵或聚集泄漏的硫酸,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硫酸扩散范围,减少灾害损失。②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③输转倒罐。硫酸储罐、容器、槽车发生泄漏,在无法实施堵漏时,可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处置;倒罐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倒罐时使用的管道、容器、储罐、设备等要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般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救援人员应积极配合;倒罐时要精心组织,正确操作,有序进行,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特别要做好操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灾情扩大;倒罐结束后,要对泄漏设备容器、车辆等及时转移处理。④稀释冲洗。硫酸与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硫酸时要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灼伤现场救援人员;... [收起]
[展开]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安徽省安全生产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1年12月(由原安徽省安全生产科技协会经省民政厅核准更名而来),一直秉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会员的宗旨,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被省民政厅授于AAAA级社团组织。
协会常年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安全生产新理论、新科学、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研究,为安全生产领域“五新”推广和创新提供咨询服务;组织省内外安全专家、中介机构、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指导和服务,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法规、科技以及安全生产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等。协会现有会员194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人。协会成立了省级专家库,共有色、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危化、矿山、消防、交通等省内具有深厚专业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86人。下设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的三个专家组。
文本内容
第51页

45

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呼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2.严重污染环境

其与水作用产生的氰化氢对大气、水域及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尤其是水生物会造成严重危害。3.可引发燃烧爆炸

氰化钠自身不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甲类),其爆炸极限为5.6%~40%。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爆炸燃烧。(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侦察检测

①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泄漏量和扩散方向等情况。②查明事故泄漏地点、泄漏量、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泄漏地点周边情况等。③了解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④查明警戒区内重点单位情况、人员数量、电源、火源及道路交通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

⑤分析评估泄漏扩散范围和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2)疏散警戒

①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设立警戒标志。合理设置出入

第52页

46

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②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③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态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3)禁绝火源

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

(4)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警戒区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及防护器具,等级不得低于二级。现场救援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一级。(5)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应急救援行动。环保部门应在泄漏事故发生后定期检测泄漏地点附近的空气、水体、地下水、土壤中氰化物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划定受污染应处理的区域。(6)应急处置

①禁流失。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②切断泄漏源。输送氰化钠溶液的容器、槽车、储罐、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的,

第53页

47

应关闭管道阀门,切断泄漏源制止泄漏。固体氰化钠泄漏时,应查明泄漏点,切断泄漏源制止泄漏,防止泄漏口与水接触。切断泄漏源应站在上风方向操作。③收容。少量泄漏,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使用惰性材料(如泥土、沙子或吸附棉)吸收,也可用合适的工具(如干净的铲子、水瓢等)将泄漏的溶液收集至适当的容器。将被污染的土壤收集于合适的容器内,收集物统一交给具有资质的专业处理单位进行处置。大量泄漏时应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使泄漏物汇聚到低洼处并收容起来,坑内应覆上塑料薄膜防止溶液下渗。应使用抗浴性泡沫、塑料布、帆布覆盖,降低氰化物蒸气的危害。(7)洗消处理

①场地和器材洗消。即用水冲洗救援车辆和器材装备,对冲洗产生的污水及污染地面应喷洒漂白粉等强氧化性物质处理,消除其危害。

②人员洗消。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用清水或肥皂水对进入危险区内的人员进行冲洗。需要洗消的人员主要包括中毒人员、救援人员及现场医务人员。(8)清理移交

①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的容器中,移离泄漏区。②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③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急救措施

第54页

48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禁止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3)眼睛接触

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min。就医。

(4)人员误食

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五)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位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加装防火罩。从上风侧上风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救援阵地。2.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进入危险区作业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同时使用防爆排烟机进行掩护。在雷电天气下,采取行动要谨慎。3.中毒人员抢救出来后,要快速脱下可能沾有氰化钠的衣服。任何需要从头上脱下的衣服,应该剪开而不能从头上脱下。脱下的被污染衣服要及时密封放入专用塑料袋内。4.抢险中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洗消,且在环保部门检测

第55页

49

合格后方可排放,以防造成次生灾害。5.加强对罐体(管道)状况勘察和故障情况分析,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特别是当罐车与其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发生事故时,情况不明严禁盲目行动,且在处置过程中要加强通信,随时做好撤离准备。四、浓硫酸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2SO4,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坏水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普通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腐蚀性、难挥发性、酸性和吸水性等。

(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色、棕色等溶解性 与水混溶

熔点 10.5 ℃

沸点 330 ℃

密度 1.84 g/cm2 (98.3%浓硫酸)

(二)危害信息

1.危险性类别

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8 类腐蚀性物质。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易于燃烧爆炸的氢气。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会发生猛烈反应,导致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第56页

50

3.健康危害

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瘢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于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三)事故类型特点

1.泄漏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腐蚀设备设施、严重污染环境。2.着火和爆炸事故

硫酸本身不会燃烧和爆炸,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如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易于燃烧爆炸的氢气;遇水混合大量放热;遇易燃物( 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或燃烧。

(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储存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侦察检测

救援人员到场后,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内部侦察或仪器检测等方式,重点了解掌握以下情况:

①泄漏硫酸的浓度及相关理化性质。②硫酸泄漏源、泄漏量及泄漏疏散的区域。

第57页

51

③硫酸泄漏储罐和容器数量,能否实施堵漏,应采取哪种方法堵漏。

④现场实施警戒和交通管制的范围。⑤现场是否有人伤亡或受到威胁,所处位置及数量,组织搜寻、营救、疏散的通道。⑥硫酸泄漏及事故处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和防止对环境的污染。⑦现场救援水源、风向、风力等情况。(2)疏散警戒

根据泄漏事故现场侦察和了解的情况,及时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控制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出入泄漏事故现场。

现场警戒工作一般由到场的公安、交警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由保安或保卫人员承担。硫酸泄漏发生在公路上,要及时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3)个体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着耐酸碱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

(4)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配合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5)应急处置

①筑堤围堵。硫酸泄漏后向低洼处、窨井、沟渠、河流

第58页

52

等四处流散,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沿途的土地、设施、路面等造成严重腐蚀,扩大灾害损失。因此,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及时利用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用挖掘机挖坑,围堵或聚集泄漏的硫酸,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硫酸扩散范围,减少灾害损失。②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③输转倒罐。硫酸储罐、容器、槽车发生泄漏,在无法实施堵漏时,可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处置;倒罐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倒罐时使用的管道、容器、储罐、设备等要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般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救援人员应积极配合;倒罐时要精心组织,正确操作,有序进行,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特别要做好操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灾情扩大;倒罐结束后,要对泄漏设备容器、车辆等及时转移处理。

④稀释冲洗。硫酸与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硫酸时要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灼伤现场救援人员;对泄漏硫酸进行稀释时,要选用雾状水,不能对泄漏硫酸或泄漏点直接喷水,如泄漏硫酸数量较少时,可用开花水流稀释冲洗,当水量较多时,硫酸的浓度则显著下

第59页

53

降,腐蚀性相应降低;在稀释或冲洗泄漏硫酸时,要控制稀释或冲洗水液流散对环境的污染,一般应围堵或挖坑收集,再集中处理,切不可任其四处流散。⑤中和吸附。硫酸泄漏流入农田、公路、沟渠、低洼处等,可用碱性物质,如生石灰、烧碱、纯碱等覆盖进行中和,降低硫酸的腐蚀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行碱性物质覆盖中和时,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特别要保护好四肢、面部、五官等暴露皮肤,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中和结束后,要对覆盖物及时进行清理;对于泄漏的少量硫酸,可用沙土、水泥粉、煤灰等物覆盖吸附,搅拌后集中运往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6)洗消处理

①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浩水或肥皂水对人员进行冲洗。

②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对冲洗产生的污水、事故现场污染地面及受污染物体表面,用石灰水或烧碱、纯碱等碱性物质的低浓度水溶液进行处理,消除其危害。

(7)清理移交

①用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地带、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残气。

②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③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急救措施

第60页

54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及时给吸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眼睛接触

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10min。就医。

(4)人员误食

误食少量时,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就医。(五)注意事项

1.加强现场警戒

根据硫酸泄漏后流散的情况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现场警戒区域要适当扩大,特别是酸雾飘散的下风方向更要加强警戒,及时疏散警戒区域内的人员至安全地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防止酸雾对现场人员的侵害。2.强化个人安全防护

参加堵漏、倒罐等进入一线的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执行关阀、堵漏、筑堤、回收、稀释任务的救援人员要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耐腐蚀防化服,戴防腐蚀手套,不得有皮肤暴露,尤其是面部和四肢,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如不慎接触硫酸,要及时用水冲洗,或用碱性

第61页

55

溶液进行有效处理,必要时迅速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治。现场执行其他任务的抢险救援人员,也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处于下风向的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硫酸蒸气对呼吸道的侵害。

3.选择上风向较高处设置阵地现场水枪阵地一般应设置在硫酸泄漏源上风向的较高处,或侧上风向,防止酸雾对救援人员的直接伤害。救援车辆应停放在距硫酸泄漏源一定距离的较高处,如事故现场场地有限,到达现场的救援车辆较多时,救援车辆应集中停放在远离泄漏源处,采取接力供水方式向处置现场供水。4.选择喷雾射流稀释硫酸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在与水结合后产生大量的热,如用密集射流直射硫酸,则会使硫酸飞溅,对救援人员造成直接威胁。救援人员如用水稀释硫酸,必须避免水流直射硫酸。即便使用喷雾射流,也不可直射硫酸,避免飞溅的硫酸伤害救援人员。

5.精心组织现场急救

事故现场如有受伤者,救援人员要迅速组织急救。现场急救一般应由到场的医护人员进行、救援队员给予配合。如果医护人员未到场,救援队员则要进行简单急救,或迅速送医院救治。现场急救应根据受伤者的伤势情况和伤者的多少有序进行,一般应先救治危重受伤者,再救治轻微受伤者;先救治行动不便的受伤者,再救治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受伤者。急救工作要精心组织,避免混乱。

第62页

56

6.及时堵漏,控制灾情

针对硫酸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等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堵漏器具,并充分考虑防腐措施后,迅速实施堵漏。(1)储罐、容器、管道壁发生微孔泄漏,可用螺丝钉加黏合剂堵漏泄漏孔。

(2)管道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袋等器具封堵也可用橡胶垫等包裹、捆扎等。

(3)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高压注射密封胶进行堵漏。7.由环保专家指导防污

对较大硫酸泄漏事故,救援人员在实施抢险的同时,通知环保部门的有关专家到场,具体指导防止环境污染事项,以及要采取的措施,现场指挥部决定实施,并指派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救援人员给予配合。严防泄漏硫酸对现场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8.集中处理稀释水流

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稀释水流,因受到硫酸污染,切不可任其到处流淌,要采取筑堤、挖坑、人工回收等措施尽量集中或回收,然后进行物理或化学中和处理避免造成次生污染,扩大事故灾情和损失。五、甲苯甲苯,又叫甲基苯、无水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

第63页

57

学式为 C7H8,是一种无色、带特殊芳香味的易挥发液体。其主要由原油经石油化工过程制得。甲苯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一员,它的很多性质与苯相似,在现今实际应用中常常替代有相当毒性的苯作为有机溶剂使用。可用于制造炸药、农药、苯甲酸、染料、合成树脂及涤纶等。同时它也是汽油的一个成分。

(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是一种无色透明、带特殊芳香味的易挥发液体闪点 4 ℃

引燃温度 535 ℃

爆炸极限 1.2%~7.0%(体积)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 -94.9 ℃

沸点 110.6 ℃

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1): 3.14(比空气重)

相对密度(水=1):0.866( 比水轻)

临界温度 318.6 ℃

临界压力 4.11 MPa

燃烧热 3905.0 kJ/mol

(二)危害信息

1.危险性类别

甲苯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3 类易燃液体,火灾种类为甲类。

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着火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3.健康危害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

第64页

58

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履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三)事故类型特点

1.泄漏事故

扩散迅速,形成大面积扩散区,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发生人员中毒和着火爆炸事故,危害范围大,处置难度大。

2.着火事故

甲苯从设备中泄漏出来,能沿地势迅速流淌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形成大面积扩散区,其蒸气比空气重,在比较低洼的地带停滞、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等火源会着火回燃,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的发热量大,火焰温度高。甲苯火灾具有热值高、火势猛、面积大、速度快的特点。3.爆炸事故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着火与爆炸同时发生、破坏性大,爆炸极限低,混合物的体积浓度在较低范围时即可发生爆炸。与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盐、液氯等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燃烧爆炸。烷基铝催化剂存在下,零下 70℃即能与烯丙基氯或其他卤代烃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导致爆炸。

(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

第65页

59

1.储存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

①侦察检测

a.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泄漏量和扩散方向。b.查明事故区域遇险人数、位置和营救路线。c.查明泄漏储罐容量、泄漏部位、泄漏速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进出料管线、罐体等情况。d.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量、泄漏罐邻近储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走向布局。e.了解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f.查明拟警戒区内重点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理位置、电源、火源及道路交通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

g.分析评估泄漏扩散范围和可能引发着火爆炸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②疏散警戒

a.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划分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物资,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b.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c.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态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第66页

60

③禁绝火源

联系相关部门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④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现场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⑤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应急救援行动。

⑥应急处置

a.稀释防爆。设置水幕,稀释、驱散蒸气,降低可燃气体浓度,防止可燃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甲苯在地面流淌,可采用低倍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防止遇火源引起爆炸燃烧。操作时要避免因强力射流冲击而导致泄漏面积扩大;对于聚集在低注地段的甲苯,利用沙土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严禁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第67页

61

防止因强水流冲击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起爆炸。b.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增漏方法实施堵漏。c.倒罐。输转倒罐: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可燃气体聚集。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设备和器材要轻装轻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防止撞击和震荡。防爆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防爆系直接向外部罐或储存容器倒罐,倒罐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作业区环境甲苯浓度必须低于爆炸下限 60%,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操作,应急救援人员给予保护,方可实施倒罐。惰性气体置换:利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发生事故储罐内的甲苯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自然压力差将事故储罐的甲苯倒人其他容器、储罐或槽罐车、降低危险程度。

d.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e.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处理场所处置。

⑦洗消处理

a.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对

第68页

62

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b.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c.洗消方法。物理洗消法,即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对染毒空气可用排烟机吹散隆毒;也可对污染区暂时封闭,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雨淋、通风等使毒气消失;也可喷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⑧现场清理

a.用雾状水、蒸汽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b.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c.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着火事故

①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信息a.第一出动的火场指挥员,应在行车途中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不断了解火场情况并及时听取上级指示,做好到场前的战斗准备。

b.上级指挥员在向火场的行驶途中,应通过指挥中心及时与已经到达火场的辖区火场指挥员取得联系,或通过无线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了解火场信息。c.重点了解火场发展趋势,同时要了解指挥中心调动力量情况,掌握已经到场的力量以及赶赴现场的力量,综合分析各种渠道获得的火场信息,预测火灾发展趋势和着火建(构)筑物、压力容器储罐、化工装置等部位的变化情况,及

第69页

63

时确定扑救措施。

②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

③现场侦检

a.环境信息:风力、风向、周边环境、道路情况、电源、火源、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b.事故基础信息:事故地点、危害气体浓度、火灾严重程度、邻近建(构)筑物受火势威胁、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c.人员伤亡信息:事故区域遇险人数、位置、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d.其他有关信息。

④火场警戒的实施

a.设置警戒工作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到场后,由火场指挥员确定是否需要实施火场警戒。通常在事故现场的上风方向停放警戒车,警戒人员做好个体防护后,按确定好的警戒范围实施警戒,在警戒区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建立各相关工作区域,主要有着装区、器材放置区、洗消区、警戒区出入口等。

b.迅速控制火场秩序。火场指挥员必须尽快控制火场秩序,管制交通,疏导车辆和围观人员,将他们疏散到警戒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维持好现场秩序。

第70页

64

⑤应急处置

a.外围预先部署。到达火灾现场,指挥员在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控制火灾蔓延、防止爆炸的同时,必须组织到场力量在外围作强攻近战的部署,包括消防车占领水源铺设水带线路、确定进攻路线、调集增援力量等。b.消灭外围火焰。人员救出后,第一出动力量应根据地面流淌火火势大小,用足够的枪炮控制外围火焰,待增援队伍到场后,要从外围向火场中心推进,利用泡沫钩管、泡沫管枪、低倍数泡沫炮消灭甲苯罐体周围的所有火焰,若第一到场队伍冷却力量不足,要积极支援第一出动,加强冷却。c.工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掩护工艺人员对甲苯进行关阀断料、输转倒罐等工艺处置,同时为防止火灾扑救中甲苯外流,应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必要时用毛毡、草帘堵住下水井、管井口等处,防止火势蔓延。d.泡沫覆盖灭火。主要是利用泡沫钩管、泡沫管枪、移动泡沫炮以及灭火机器人等移动泡沫灭火设备,在上风向或侧上风方向,通过泡沫强释放与缓释放组合操法,梯次架设覆盖灭火。

e.干粉抑制法。主要是利用干粉能夺取燃烧中游离基的功能,起到干扰和抑制燃烧的作用。干粉对扑救甲苯火灾效果较为显著。

⑥洗消处理

a.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

第71页

65

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

b.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⑦清理移交

a.用雾状水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b.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c.做好移交,安全归建。(3)爆炸事故

①现场询情,制定处置方案a.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要向清事故单位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当事人,全面了解事故区域还存在哪此爆炸物品及其数量。事故点存放的是单一品种,还是多种爆炸物品。b.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应立即成立技术组,研究行动处置方案。技术组应由发生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专家及公安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组成。②实施现场警戒与撤离

a.事故发生后,首先应维护现场秩序,划定警戒保护范围,安排专人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b.清除着火源,关闭非防爆通信工具。c.警戒范围内只允许极少数懂排爆技术的处置人员进入,无关人员不得滞留。

d.为减少爆炸事故危害,应适度扩大警戒范围,撤离相

第72页

66

关职工群众。但撤离范围不宜过大,应科学判断,否则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导致社会恐慌。③转移

a.对发生事故现场及附近未着火爆炸的物品在安全条件下应及时转移,防止火灾蔓延或爆炸物品的二次爆炸。b.转移前要充分了解有关物品的位置、外包装、能否转移和触动、周围环境和可能影响范围等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制定转移方案,明确相关人员分工器材准备、转移程序方法等。

2.运输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现场询情

甲苯储存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等;泄漏事故周边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应急措施、工艺措施、现场人员处理意见等。(2)个体防护

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甲苯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征,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要用雾状水掩护。要根据甲苯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理,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3)侦察检测

搜寻现场是否有遇险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测定甲苯浓度及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及气象数据,确认在现场周围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的各种危险源;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第73页

67

确定周边污染情况。

(4)疏散警戒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和安全区并设置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控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5)禁绝火源和热源

为避免泄漏区发生爆炸等次生危害,应切断火源,停止一切非防爆的电气作业,包括手机、车辆和铁质金属器具。(6)应急处置

①输转倒罐。通过输转设备和管道采用防爆泵倒罐、压力差倒罐、惰性气体置换将甲苯从事故储运装置倒入安全装置或容器内。

②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堵漏必须使用防爆工具。(7)洗消处理

在作战条件允许或战头任务完成后,对救援人员进行全面的洗消,开设洗消帐篷。同时对受染道路、地域及重要目标的洗消,对大面积的受染地面和不急需的装备、物资,采取风吹、日晒等自然方法洗消。(8)清理移交

用雾状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事故罐、管道、低

第74页

68

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归建。3.急救措施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吸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就医。(3)眼睛接触

分开眼睑、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4)人员误食

漱口,饮水,禁止催吐。就医。(五)注意事项

1.储存事故处置注意事项(1)泄漏事故

①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从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进入现场,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加装防火罩。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从上风、侧上风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救援阵地。指挥部应设置在安全区。

②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进入危险区作业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同时使用雾状水进行掩护。在雷电天气下,采取行动要谨慎。

第75页

69

③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一旦现场气体浓度接近爆炸浓度极限,事态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加剧,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时,要及时发出撤离信号。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危险区。

④合理组织供水,保证持续、充足的现场消防供水,对甲苯储罐和泄漏区域不间断冷却稀释。⑤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等处滞留。

⑥做好医疗急救保障。配合医疗急救力量做好现场救护准备,一旦出现伤亡事故,立即实施救护。⑦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集结待命。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立即出动,控制火势、消除险情。(2)着火、爆炸事故

①合理停车、确保安全

a.车辆停放在爆炸物危害不到的安全地带,要靠近掩蔽物。

b.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停车,车头朝向便于撤退的方向。

c.车辆不能停放在地沟、下水井、覆工板上面和架空管线下面。

②安全防护、充分到位

a.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负责主攻的前沿人员要着灭

第76页

70

火防护服、隔热服。

b.火场指挥员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及火情,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火场。

c.在储罐着火时,要尽量避开封头位置,防止爆炸时封头飞出伤人。

③发现险情、果断撤退

根据甲苯储罐燃烧和对相邻储罐的威胁程度,为确保安全,必须设置安全员(火场观察哨和中控室观察哨)。现场观察哨当发现储罐的火焰由红变白、光芒耀眼,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啸叫声,罐体出现抖动等爆炸的危险征兆时,应发出撤退信号,一律徒手撤离。中控室观察哨通过DCS 系统发现罐内温度、压力等参数急剧升高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员汇报。

④无法堵漏、严禁灭火

在不能有效地制止甲苯泄漏的情况下,严禁将正在燃烧的储罐、管线泄漏处的火势扑灭。如果扑灭,甲苯将从储罐、管线等泄漏处继续泄漏,泄漏的甲苯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复燃复爆,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2.运输事故处置注意事项(1)泄漏事故

①车辆、人员从上风方向驶入事发区域,视情况做好熄火或加装防火罩准备,到场后第一时间推动实现交通管制和警戒疏散,视情划定警戒区域。②进入重危区实施堵漏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第77页

71

应穿着内置式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尽量减少与甲苯和附近管线的不必要接触。③处置过程中若发现罐体压力表示数急剧增大,说明罐体内胆破损严重,此时安全阀会开启,应慎重采取泄压处置。④已燃泄漏甲苯,严禁用水流直接冲击,造成火焰和辐射范围人为扩大,堵漏时需避开爆破片等各类保险装置。⑤加强对罐体(管道)状况勘察和故障情况分析,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特别是当罐车与其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发生事故时,情况不明严禁盲目行动,且在处置过程中要加强通信,随时做好撤离准备。(2)着火、爆炸事故

①除紧急工作如抢救人命、灭火堵漏外,不许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对进入危险区工作的人员要加强防护,穿戴隔热服和防毒装具。

②通知交通管理部门,依据警戒区域进行交通管制,无关车辆和人员禁止通行,切断电源,熄灭火种,停用加热设备、现场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防爆,否则不得使用。③加强火场的通信联络,统一撤退信号。设立观察哨,严密监视火势情况和现场风向风力变化情况。④甲苯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范围。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因强水流冲击而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起爆炸。⑤当用水流扑灭火焰时,应首先找到泄漏口,清理现场和其他覆盖物后,将泄漏口暴露出来,便于施救。

第78页

72

⑥指挥员随时注意火势变化。如罐体摇晃变形发出异常声响、倾斜或安全阀放气声突然变得刺耳等危险状态,应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防止发生爆炸伤人。⑦火势扑灭需要堵漏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设置水幕或蒸汽幕,驱散集聚、流动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⑧冷却监护控制燃烧时,若罐内甲苯减少到一定程度,燃烧速度会明显减慢。此时为了防止回火,可以扑灭火焰,并通过裂口或阀门向罐内注水,加快甲苯泄放速度。⑨火势被消灭后,要认真彻底检查现场、阀门是否关好,残火是否彻底消灭,是否稀释清理到位,并留下一定的消防车和人员进行现场看守,以防复燃。六、汽油汽油,是从石油里分馏、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燃,馏程为25-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89#、92#、95

#、98

#。

(一)理化性质

成分 C5~C12,烃类混合物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闪点 -50℃

引燃温度 415~530℃

爆炸极限 1.3%~6.0%(体积)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熔点 <-60℃

沸点 40-200℃

第79页

73

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1): 3.5( 比空气重)

相对密度(水=1): 0.7~0.8( 比水轻)

燃烧热 44 MJ/kg

(二)危害信息

1.危害性类别

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3 类易燃液体,火灾种类为甲类。

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3.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 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三)事故类型特点

1.泄事事故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汽油泄漏后为液相,其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可形成爆炸性气体,并形成大

第80页

74

面积扩散区。

(2)易发生燃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3)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4)闪点低,处置难度大。汽油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吸入浓度高、大量的汽油能致人死亡。(5)发生泄漏的部位及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处置要求高,难度大。

2.着火事故

汽油着火后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大面积流淌火,直接威胁救援人员、车辆及其他装置、设备的安全,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

3.爆炸事故

汽油在敞口容器里能引起着火与爆炸交替发生,爆炸时飞出(溅出)的油品引起燃烧,燃烧波及油品引起爆炸。汽油蒸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 1.3%-6.0%(体积)时,遇到火源点火能量,即能发生燃烧、爆炸。爆炸将产生震荡作用、冲击波和碎物打击。同时,由于爆炸弓起的高速气流,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

(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储存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

第81页

75

①侦察检测

a.通过询问、侦检等方法,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油气浓度及扩散方向。

b.查明事故区城遇险人数、位置。c.查明泄漏部位、泄漏速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周边危险源等情况。

d.查明泄漏区域内管线、沟渠、下水道走向布局。e.了解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f.查明警戒区内重点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理位置、电源、火源及道路交通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

g.分析评估泄漏扩散范围和可能引发着火爆炸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②疏散警戒

a.根据侦察检测情况,划分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物资,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b.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c.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态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③禁绝火源

联系相关部门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消除警戒区内一切能引起爆炸燃烧的火源条件。进入警戒区

第82页

76

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

④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二级及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

⑤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应急救援行动。

⑥应急处置

a.少量泄漏。用沙土、蛭石、吸油毡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b.大量泄漏。在适合位置构筑围堤,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带来更大损失。

c.挖坑收容。如果泄漏物沿一个方向流动,则在其流动的下方挖掘沟槽。如果泄漏物是四面流淌,则在泄漏点周围挖掘环形沟槽。操作时需特别注意,要使用防爆工器具,避免引起火灾。

d.工艺处置。工艺处置往往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灾情,达到“治本”的目的,一般工艺措施包括: 紧急停车(停工)、泄压防爆、关阀断料、系统置换、倒料转输、填充物料、物

第83页

77

料循环、工艺参数调整等。

e.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堵漏必须使用防爆工具。f.输转倒罐。用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烃泵直接倒罐。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操作,应急救援人员给予保护。

⑦洗消处理

a.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

b.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⑧清理移交

a.用雾状水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b.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c.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着火事故

①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信息a.第一出动的火场指挥员,应在行车途中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不断了解火场情况并及时听取上级指示,做好到场前的战斗准备。

b.上级指挥员在向火场的行驶途中,应通过指挥中心及

第84页

78

时与已经到达火场的辖区火场指挥员取得联系,或通过无线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了解火场信息。c.重点了解火场发展趋势,同时要了解指挥中心调动力量情况,掌握已经到场的力量以及赶赴现场的力量,综合分析各种渠道获得的火场信息,预测火灾发展趋势和着火建(构)筑物、压力容器储罐、化工装置等部位的变化情况,及时确定扑救措施。

②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三级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

③现场侦检

a.环境信息:风力、风向、周边环境、道路情况、电源、火源、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b.事故基础信息: 事故地点、危害气体浓度、火灾严重程度、邻近建(构)筑物受火势威胁、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c.人员伤亡信息:事故区域遇险人数、位置、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d.其他有关信息。

④火场警戒的实施

a.火场应设置警戒工作区域。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

第85页

79

好记录。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和爆炸可能波及范围的无关人员。b.迅速控制火场秩序。安排专人迅速控制火场秩序,管制交通,疏导车辆和围观人员到警戒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⑤应急处置

a.外围预先部署。到达火灾现场,指挥员在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控制火灾蔓延、防止爆炸的同时,必须组织到场力量在外围作强攻近战的部署,包括消防车占领水源铺设水带线路、确定进攻路线、调集增援力量等。b.消灭外围火焰。人员救出后,第一出动力量应根据地面流淌火火势大小,用足够的枪炮控制外围火焰,待增援力量到场后,要从外围向火场中心推进,消灭汽油罐体周围的所有火焰,若第一到场队伍冷却力量不足,要积极支援第一出动,加强冷却。

c.冷却防爆。冷却防爆是救援队到场时的首要任务。如果到场时,装置的全部或局部及地面均在燃烧,应先设法用泡沫扑灭地面火灾,并在地面及邻近沟槽表面喷射泡沫,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装置及邻近设备可用水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冷却中应优先选择重要部位,并分别利用装置邻近高压固定炮、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应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装置爆炸后防爆膜爆破,或装置开裂。冷却时应防止冷却水直接进入反应器而扩大事态。为防止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的威胁,车辆停靠位置、指挥阵地、分水阵地

第86页

80

应设置在上风或侧上风。冷却时,充分利用固定水喷淋系统对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储罐实施冷却,当固定与半固定设施损坏时,现场要加大冷却强度,以防止水流瞬间汽化。同时高喷、消防炮等远距离、大口径装备要合理运用,均匀射水。要重点冷却被火焰直接烘烤的罐壁表面和邻近罐壁,一般情况下,着火罐全部冷却,邻近罐冷却其面对着火罐一侧的表面积一半(具体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d.工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掩护工艺人员进行关阀断料、输转倒罐等工艺处置,同时为防止火灾扑救中汽油外流,应用沙土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防止火焰蔓延。⑥洗消处理

a.在危险区出口处设置洗消站,用大量清水对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进行冲洗。

b.用水冲洗救援中使用的装备及被污染的衣物,消除其危害。

⑦清理移交

a.用雾状水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b.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c.做好移交,安全归建。(3)爆炸事故

①现场询情,制定处置方案a.应急救援人员到现场后,要问清事故单位的有关工程

第87页

81

技术人员和当事人,全面了解事故区域还存在哪些爆炸物品及其数量。事故点存放的是单一品种,还是多种爆炸物品。b.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应立即成立技术组,研究行动处置方案。技术组应由发生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专家及公安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组成。②实施现场警戒与撤离

a.事故发生后,首先应维护现场秩序,划定警戒保护范围,安排专人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b.清除着火源、清除关停周围热源,关闭非防爆通信工具。

c.警戒范围内只允许极少数懂排爆技术的处置人员进入,无关人员不得滞留。

d.为减少爆炸事故危害,应适度扩大警戒范围,撤离相关职工群众,做好疏散职工群众思想安全教育工作。③转移

a.对发生事故现场及附近未着火爆炸的物品在安全条件下应及时转移,防止火灾蔓延或爆炸物品的二次爆炸。b.转移前要充分了解有关物品的位置、外包装、能否转移和触动、周围环境和可能影响范围等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制定转移方案,明确相关人员分工、器材准备、转移程序方法等。

( 其余可参照着火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

2.运输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

第88页

82

(1)现场询情

汽油储存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等;泄漏事故周边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应急措施、工艺措施、现场人员处理意见等。(2)个体防护

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汽油的理化性质,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要用雾状水掩护。要根据汽油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3)侦察检测

搜寻现场是否有遇险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汽油浓度及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及气象数据;确认在现场周围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的各种危险源;确定攻防路线、阵地;确定周边污染情况。

(4)疏散警戒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置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控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5)应急处置

①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消防车供水或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设置水幕或蒸汽幕,稀释、降解汽油浓度;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汽油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第89页

83

②堵漏、注水排险。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根据泄漏情况,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可通过向罐内注水,抬高液位。③输转倒罐。通过输转设备和管道采用烃泵倒罐、压力差倒罐置换将汽油从事故储运装置倒入安全装置或容器内。(6)洗消处理

在作战条件允许或战斗任务完成后,对遇险人员进行全面的洗消,开设洗消帐篷。同时对受染道路、地域及重要目标的洗消,对大面积的受染地面和不急需的装备、物资,采取风吹、日晒等自然方法洗消。(7)清理移交

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归建。3.急救措施

(1)人员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3)眼睛接触

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4)人员误食

第90页

84

漱口,饮水,禁止催吐。就医。(五)注意事项

1.储存事故处置注意事项(1)泄漏事故

①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从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进入现场,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加装防火罩。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从上风、侧上风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救援阵地。指挥部应设置在安全区。

②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进入危险区作业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同时使用雾状水进行掩护。在雷电天气下,采取行动要谨慎。③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一旦现场气体浓度接近爆炸浓度极限,事态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加剧,危及应急救援人员安全时,要及时发出撤离信号。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危险区。

④合理组织供水,保证持续、充足的现场消防供水,对汽油储罐和泄漏区域不间断冷却稀释。⑤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带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等处滞留。

⑥做好医疗急救保障。配合医疗急救力量做好现场救护准备,一旦出现伤亡事故,立即实施救护。

第91页

85

⑦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集结待命。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立即出动控制火势,消除险情。(2)着火、爆炸事故

①合理停车、确保安全

a.车辆停放在爆炸物危害不到的安全地带,要靠近掩蔽物。

b.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停车,车头朝向便于撤退的方向。

c.车辆不能停放在地沟、下水井、覆工板上面和架空管线下面。

②安全防护、充分到位

a.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负责主攻的前沿人员要着防火隔热服。

b.火场指挥员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及火情,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火场。

c.救援阵地要选择在靠近掩蔽物的位置,救援阵地及车辆尽可能避开地沟、覆工板、下水井的上方和着火架空管线的下方。

d.在储罐着火时,要尽量避开封头位置,防止爆炸时封头飞出伤人。

③发现险情、果断撤退

根据汽油储罐燃烧和对相邻储罐的威胁程度,为确保安全,必须设置安全员(火场观察哨)。当发现储罐的火焰由红变白、光芒耀眼,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啸叫声,罐体出现抖动

第92页

86

等爆炸的危险征兆时,应发出撤退信号,一律徒手撤离。④无法堵漏、严禁灭火

在不能有效地制止汽油泄漏的情况下,严禁将正在燃烧的储罐、管线、槽车泄漏处的火势扑灭。如果扑灭,汽油将从储罐、槽车、管线等泄漏处继续泄漏,泄漏的汽油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复燃复爆,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2.运输事故处置注意事项(1)泄漏事故

①车辆、人员从上风方向驶入事发区域,视情做好熄火或加装防火罩准备,到场后第一时间推动实现交通管制和警戒疏散,视情划定警戒区域。②进入重危区实施堵漏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可穿简易防化服或灭火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2)着火、爆炸事故

①除紧急工作如抢救人命、灭火堵漏外,不许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对进入危险区工作的人员要加强防护,穿戴隔热服和防毒装具。

②通知交通管理部门,依据警戒区域进行交通管制,无关车辆和人员禁止通行,切断电源,熄灭火种,停用加热设备,现场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防爆,否则不得使用。③加强火场的通信联络,统一撤退信号。设立观察哨,严密监视火势情况和现场风向风力变化情况。④火势扑灭需要堵漏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设置水幕或蒸汽幕,驱散集聚、流动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

第93页

87

炸性混合物。

⑤火势被消灭后,要认真彻底检查现场,阀门是否关好,残火是否彻底消灭,是否稀释清理到位,并留下一定的消防车和人员进行现场看守,以防复燃。七、液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 34%,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一)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

自燃点 651.1 ℃

爆炸极限 16%~25%

溶解性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熔点 -78 ℃

沸点 -33 ℃

密度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07g/cm3

(二)危害信息

1.危害性类别

液氨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8 类腐蚀性物质,易挥发。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

第94页

88

死。滴入皮肤,会造成冻伤和腐蚀。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浑浊甚至角膜穿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者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三)事故类型特点

1.泄事事故

发生泄漏时,由液相变为气相,液氨会迅速汽化,体积迅速扩大,未及时汽化的液氨以液滴的形式雾化在蒸气中;在泄漏初期,由于液氨的部分蒸发,使得氨蒸气的云团密度高于空气密度,氨气随风飘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需及时对危害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禁绝火源措施。

2.着火、爆炸事故

液氨易挥发,挥发后的氨气具有燃爆性,氨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 11%~14%时,遇明火即可燃烧,其火焰呈黄绿色,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 16.1%~25%时,遇火源就会引起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

第95页

89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 0.58MPa;液氨容器受热会膨胀,压力会升高,能使钢瓶或储罐爆炸。与卤素或强氧化剂接触引起燃烧或爆炸,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储存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

(1)侦察检测

①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泄漏量和扩散方向。②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③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④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及走向。⑤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⑥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⑦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⑧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2)疏散警戒

①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划分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

第96页

90

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物资,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②疏散泄漏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③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态检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3)禁绝火源

联系相关部门切断机房和设备间的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4)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着防化、防寒服。液氨泄漏事故救援中,要加强个体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5)技术支持

应急救援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配合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6)应急处置

①少量泄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沙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氨钢

第97页

91

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储罐、容器壁发生少量泄漏,可将泄漏的液氨导流至水或稀盐酸溶液中,使其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②大量泄漏。喷雾状水或将泄漏的液氨倒流至水或稀盐酸溶液中,使泄漏的液氨中和稀释、溶解。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喷雾状水,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③现场供水。制定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④稀释防爆。若法兰或阀门填料大量泄漏,立刻启动事故防爆风机,加强事故房间现场通风,降低事故房间的氨气浓度;用雾状水喷淋泄漏部位中和稀释氨气;若冷凝器泄漏要立刻开启冷凝器水泵用水进行稀释,其余地区或设备可同时进行喷淋;设置水幕,驱散集聚、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并形成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自然风吹散或通过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⑤关阀堵漏。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雾状水掩

第98页

92

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堵漏必须使用防爆工具。⑥输转倒罐。对于情况复杂,储量较大,难以实施有效堵漏的储罐、槽车等容器泄漏应立即实施倒罐措施进行处置,即利用烃泵、压力差倒罐或惰性气体置换,把液氨输转到安全的容器中;倒罐输转操作必须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由熟悉设备、工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7)洗消处理

①场地洗消。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洗消。化学消毒法:即用稀盐酸等酸性溶液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毒物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物理消毒法:即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转移处理;对污染空气可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暂时封团,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雨淋、通风等使毒气消失;也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②器材洗消。凡是进入染毒区内的车辆、器材都必须进行洗消。

③人员洗消。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凡是进入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要进行洗消。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 2% 硼酸溶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15min。

第99页

93

(8)清理移交

①用雾状水清扫现场,确保不留残液。②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③做好移交,安全归建。2.着火事故

(1)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信息①第一出动的火场指挥员,应在行车途中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不断了解火场情况并及时听取上级指示,做好到场前的战斗准备。

②上级指挥员在向火场的行驶途中,应通过指挥中心及时与已经到达火场的辖区火场指挥员取得联系,或通过无线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了解火场信息。③重点了解火场发展趋势,同时要了解指挥中心调动力量情况,掌握已经到场的力量以及赶赴现场的力量,综合分析各种渠道获得的火场信息,预测火灾发展趋势和着火建(构)筑物、压力容器储罐、化工装置等部位的变化情况,及时确定扑救措施。

(2)安全防护

人员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冬种防护器具。进入重危区的救援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雾状水掩护。

(3)现场侦检

①环境信息:风力、风向、周边环境、道路情况、电源、火源、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

第100页

94

②事故基础信息:事故地点、危害气体浓度、火灾严重程度、邻近建(构)筑物受火势威胁、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③人员伤亡信息:事故区域遇险人数、位置、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④其他有关信息

(4)火场警戒的实施

①设置警戒工作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到场后,由火场指挥员确定是否需要实施火场警戒。通常在事故现场的上风方向停放警戒车,警戒人员做好个体防护后,按确定好的警戒范围实施警戒,在警戒区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建立各相关工作区域,主要有着装区、器材放置区、洗消区、警戒区出入口等。

②迅速控制火场秩序。火场指挥员必须尽快控制火场秩序,管制交通,疏导车辆和围观人员,将他们疏散到警戒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维持好现场秩序。(5)应急处置

①外围预先部署。到达火灾现场,指挥员在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控制火灾蔓延、防止爆炸的同时,必须组织到场力量在外围作强攻近战的部署,包括消防车占领水源铺设水带线路、确定进攻路线、调集增援力量等。②冷却抑爆。冷却时,开启所有液氨储罐顶部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和喷射大量清水实施冷却,当喷淋装置损坏时,现场要加大冷却强度,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