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发布时间:2021-12-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43—不喜欢出这些一眼就能判断的题。这个时候句子成分法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在这里在这个句子中就没容易可见的句首句尾词,也没有特殊句式,最好找句的主谓宾和定状补,但是文言句子比较雅洁,主语往往会没有的,宾语也有可能没有,不过谓一般会有的。这道题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加点的四个就可以认为是谓语,但只要断三处,所以再考虑找宾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两个“之”就是宾语了,把这两分部分析结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断准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又如:《治国犹栽树》中的“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只有结尾一个标志性的字“乎”,可是没多大帮助。那么可考虑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首先把有可能的为谓语的找出来,再慢慢地读读,凭着语感及对前文的理解,可以断句了,“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再如:《后唐庄宗猎于中牟》里的“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其中“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 [收起]
[展开]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3—

不喜欢出这些一眼就能判断的题。这个时候句子成分法就可以大显身手

了。

例如:《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

中”。在这里在这个句子中就没容易可见的句首句尾词,也没有特殊句式,

最好找句的主谓宾和定状补,但是文言句子比较雅洁,主语往往会没有

的,宾语也有可能没有,不过谓一般会有的。这道题中“乃援弓而射之

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加点的四个就可以认为是谓语,但只要断三处,所

以再考虑找宾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两个“之”就是宾

语了,把这两分部分析结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断准了,“乃援弓而射之/

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又如:《治国犹栽树》中的“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

不安乐乎”,只有结尾一个标志性的字“乎”,可是没多大帮助。那么可

考虑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

乎”,首先把有可能的为谓语的找出来,再慢慢地读读,凭着语感及对前

文的理解,可以断句了,“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

安乐乎”。

再如:《后唐庄宗猎于中牟》里的“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

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其中“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

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加点的都有可能是主语或者宾语,再分析:

“庄

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里的加点词有

可能是谓语,再把前后的分析合起来,可以断矣: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

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所以只要巧加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做词语判断题、病句分析题

和断句题的时候往往起到不可言喻的妙用。当然了,关键是要对句子成

分分析十分的熟悉。

第52页

—44—

疫情期间线上语文教学激趣探索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郁南县西江中学 陈虹霞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面普及的信息时代,信息时

代带来的大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

和理念,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在网络信息

时代,疫情当下,顺应教育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们更要

顺流而行,充分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大数据平台服务于我们的教

学和学习。特别是像淡而无味白开水般的语文,如何在这个信息时代把

它转变成可口健康讨学生喜欢的饮料?教师的教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

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当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高度融合起来

更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疫情 信息技术 线上语文教学 激趣

在教育不断信息化的基础上,2020 年由于疫情的冲击,教育界逆流

而上,迎来了一波教育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线上教学一时间风靡整个

网络,“十八线”主播纷纷登台各显神通,网络信息化的大数据信息和资

源共享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势冲击整个教育界,对传统课堂的一张嘴、一

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次考验。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这门课程做了这样的一种界定:语文课程

不仅仅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而且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着,不仅具有民

族性,还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语文教育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或

缺的作用,是一个民族用来交际交流的实际性工具,又是人们思维的工

具,它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文明。因此,语文学科主要着重于对语言文字

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而信息

第53页

—45—

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对语文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并且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

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无非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写字和写作)

等诸方面能力,并借助文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载

体,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教育部印发《教育

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里提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

好网路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

国建设。”

因而,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

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师语文教

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疫情突击疑无路,柳暗花明辟新径

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扰乱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教育层面如

何做到防疫教学两不误?教育部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这无

疑为广大师生开辟了一条充满挑战性的新道路,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

一村”。一时间,教师学生纷纷从课堂的集中教学模式转向线上教学模式。

广大教师积极迎战,以“十八线”主播的身份捍卫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

一致性。虽被尊称为龙头老大但现实地位却十分尬尴的语文学科,面对

线上语文教学的转变更是猝不及防,如何激起学生线上学习语文的兴趣

成了众多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和挑战。

为了让学生在线上教育这条新径专心地走下去,我们不仅要在其中

第54页

—46—

创设鸟语花香,更要曲径通幽,让学生从被动式引进转变为自主的内在

动力,也就是对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线上教育作为疫情下突发

的教育方式,于学生而言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

的存在让语文老师有了很好的一个探究语文线上教学的突破口。认知派

心理学家提到信息不确定性理论,表明人们在遇到陌生的事物时,就会

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环境下产生的激活状态被称为好奇心,好

奇心强化会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伯莱恩把好奇心分为感性和理

性,他认为感性好奇心是由新颖的矛盾的刺激引起的,而理性的好奇心

则是由于某种与通常不同的思想,信念和态度引起的。

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涉及了微信、微信小程序和钉钉等,这些平台

既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感性好奇心的因素,有具备理性好奇心的条件,

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力。

例如在钉钉直播教学平台,老师在直播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电脑屏

幕呈现、人头呈现和屏幕人头同时呈现三种直播显示,而且在线上教学

过程中师生不仅可以用文字进行交流还可以可以连线实现交流,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能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在屏幕信息框里可以

看到众多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连平时在教室里不怎么开口的同

学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的信息框参与提问交流,更甚的平台还有回放功

能,让有要事缺席或是听不懂的同学课后自主学习。这不得不说是信息

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更是疫情下“停课不停学”行之有效的教

学措施。还有微信的小程序——班级小管家也是很好的教学工具,特别

是针对课前的自学生疑和课后的巩固拓展。老师可以提前在班级小管家

小程序设置预习内容生发疑问,在课后可以设置相应的巩固拓展知识,

而且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是一目了然,还可以对拖教缺

交的同学进行一键提醒。如果是布置课后高级作业,还可以对学生本次

作业结果进行统计反馈,可以让老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调

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线上学习的

学习兴趣。

第55页

—47—

钉钉平台在线直播教学截图

微信小程序小管家教学工具运用截图

总体而言,线上教学这一新径在疫情期间可谓是独辟蹊径,极大地

激发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兴趣。

二、线上资源成峰岭,高矮肥瘦各不同

随着线上教育的不断深入,仅仅通过好奇心短暂的牵引,难以让学

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内在学习唤醒。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

第56页

—48—

斯基所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发展的阶段,如果仅仅把学校的集中教

育变成了线上乏味的直播知识型灌输,想必这绝对抑制了初中生本有的

活泼气质,而众多平台的大数据资料让线上教学增色不少,对线上教学

而言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务必直视问题,解

决问题。初中生的学生人生经历简单,教育学习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

掌握间接经验,既能有效节约时间,也能通过对间接知识的运用而转化

为自己内在的知识。郭念峰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谈到:

“要注

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

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认知与情感的互相作用。”心理学

家罗杰斯提出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所以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他们积极自由探索,从探索中学习,

以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秒懂百科(立懂百科)、移动“和教育”和抖音平台为例。秒懂百

科是百度百科创新推出的只是短视频品牌,旨在以短视频重新定义知识,

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立懂百科是搜狗百科发布的和秒懂百科同类产品。

它们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和视

觉,在双重的两觉器官刺激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

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比如在教《社戏》这篇文章时,本文分析的

重点是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和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对于内容的梳理可

以简化,提前推荐学生通过百科视频了解预习,这样对于课堂上重点内

容的讲解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譬如移动的“和教育”平台,给

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里不仅有免费专题精选课和直播课可以

观看学习,还有大量的名校资源可以浏览学习,这对于线上语文教学而

言是一大助力!有了这些资源平台的加持,线上语文教学越发顺利和深

入。还有如今拥有日活跃 4 亿用户量的抖音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但里面用户众多,内容太过繁杂,需要老师筛选后再推荐给学生关注。

第57页

—49—

语文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一黎语文课堂,一黎语文课堂的特色是针对

写作主题的开篇、结尾的用词用语和拟题,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让学

生的写作语言更为优美动人;写字的泽南则是针对书写展示,给学生以

模仿和榜样的作用;而正能量驿站则是以视频剪辑配音口述正能量的生

活实例,文辞简洁有力,是学生写作很好的素材积累。这些用户所发的

视频无一不是和语文教学相关的。

有了线上纷繁多样、高矮肥瘦全集的教学资源,在共享资源大背景的

前提下,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更为凸显。而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

性深入激发了学生线上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

秒懂百科教学资源图示

第58页

—50—

移动和教育教学资源图示

抖音用户教学资源图示

三、全网播课关不住,情景教学出墙来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

兴趣是对事物本身产生兴趣,这种兴趣很容易让学生得到满足,但难以

持久。而间接兴趣则是对某件事物的需要而引发的兴趣,这种兴趣有较

强的理念性,可以自己凭借意志力持续很长一段实践,但对学生的吸引

力不大,学生也难坚持。但两种类型兴趣之间是可以转换的,情境教学

的出现让线上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很好地结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

第59页

—51—

文间接或直接的兴趣。情境教学是由布朗、科林斯和杜吉穗在《情境认

知与学习文化》论文重提出,主张知识是学习者与情景互动的产物,本

质上深受活动、社会和文化影响,知识只有在它所产生及应用的活动与

情境中去解释才能产生意义。所以,学习个体对于知识的掌握要通过情

景的设置,经过直接或间接的经历才能逐渐掌握知识。情景教学理论认

为:

“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上的优越性。”这种理念强调了教学情境设置的真实性。教师作为教育的

辅导者,通过教育教学的情景设置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然而,在语文教学上想创设真是的情景教育难度十分大。如今,疫

情之下,语文老师通过线上教育,利用线上资源给学生创设出模拟真实

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甚至通过独立在家的自我角色扮演

来感知人物内心的情感。这跟对情境教学颇有研究的李吉林老师的观点

不约而同,强调了情境的主观虚拟性。语文课文本身具有特定的背景,

而利用现代线上教学资源展示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可以让学生深入把

握文章思路,从而理解人物行为,最终产生同理心。线上创设模拟情境

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

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八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要学习者充分感受演讲词

里的爱憎分明,就要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如对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给他们播放了相关演讲的电影片段。通过对这一

段演讲视频的观看,学生仿佛化身为闻一多,对李公朴遭暗杀遇害的事

实也义愤填膺!再譬如《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学生本来就对文言文

不敏感,加上与作者所处年代久远,更难体会陶渊明以此来寄托对理想

社会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在上这篇文言文时,利用线上资源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进陶渊明写桃花源的年代感受感受,给他们播放了获“美猴奖”

和国际大奖的动画短片《桃花源记》,让同学产生同理心,充分感受那个

年代黑暗和百姓生活的凄苦。

第60页

—52—

线上资源创设情景教学图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地提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的

融合,在于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载体的情况下,从而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

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学手段变得更加智能化,教学过程也

得到了优化。在线上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并不比课堂集中教学效果差。清华大学慕课《e 时代的教育学》和《e 时

代的新课堂——在线教育概论》通过线上教育慕课的翻转课堂,学生的

学习成绩要比旧授课模式效果好,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所以,

信息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在线上语文教学上,

也给语文教学开创出新的天地,让学生通过线上教学,结合线上大资源

共享,以此创设的语文情境教育,更能从内而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

兴趣。

第61页

—53—

参考文献:

[1] 林玲.《运用多媒体手段改进中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实验

与装备,2003,(6).

[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 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李洪玉、何一栗.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5]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

社,2005.

[6] 蔡晓玲.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策略

[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 刘金彪.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8] 赵勇.”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1.

[9] “微信”网络时代的变革者[OL].中国存储.2016-08-03.

[10] 李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

究,2007.

[11]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12] 卢 梭. 爱弥儿——论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第62页

—54—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郁南县西江中学 廖玉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激情。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多样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学习

文言文,如开设“甲骨文”兴趣班,以多种活动方式积累成语。尽量在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增添乐趣,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兴趣,就不难把文言

文学好。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普遍认为学习文言文比

较吃力,读不懂,枯燥乏味,不知如何去学习文言文。选入中学语文教

材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让人获益匪浅的精神盛宴。但

是,由于时代久远,当代语法和词汇与古代的大不相同,这使得学生学

起文言文来感到非常吃力。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失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

趣,那么老师往后就更难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了。如何让学生“好

之”、“乐之”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处

刚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学生问我:

“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呢?有什么用

啊?我们现在说话写作都不用文言文了。”这时我们可以开设讲座来谈谈

学习文言文用处和好处。虽然古代语法和词汇与当代的有很大差异,但

毕竟都是中文,而且二者是传承的关系,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历史知识、文学知识,通过学习文言文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

化,弘扬民族精神。还可以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只有让

学生让学生了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用处,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以多样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文言文

(一)开设“甲骨文”兴趣班

第63页

—55—

如果说现代汉语是枝叶,那么文言文是树干,甲骨文就是这棵大树

的根。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可以促进对文言文的学习。而甲骨

文原始图画的痕迹比较明显,很多是象形字、指示字和会意字,如

(鸟)、 (牛)、 (女)、 (明)、 (林)、 (川)。

学生对这些文字是非常感兴趣的课堂气氛。认识了 “川”字,自然明白

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川”就是河流

的意思。 这个“书”字的甲骨文表示一个手拿着一支笔,可以看

出“书”的本义也就是书写、记述之意。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中的“书”是“写”的意思,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学生

学习文言词语的兴趣也随之提高了。

二、以多种活动方式积累成语

为什么要积累成语呢?与学习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

的意义,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其

实就是文言词语组成的,理解了成语的意思,也就积累了文言词语。如

“危言危行” 意为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这里的“危”是端正的,

正直的意思,当学生遇到“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

也?’”这个句子时,就不会理解成“危险地坐着”,而是“端正地坐着”。

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促使学生去记成语,如“成语大会”、“成语大

比拼”、成语手抄报比赛、成语漂流瓶等等。这样比单纯地记文言词语的

意思有趣味多了。

三、尽量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增添乐趣

(一)有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例如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习课文,

分组表演,分别扮演愚公、子孙、其妻、智叟,最后评比哪一组的表演

最准确演绎出课文内容,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64页

—56—

(二)穿插历史故事,增强趣味性

我们教材中有很多篇文言文是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在教学中,适当

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人物形象

更加丰满。如例如在讲解《孟子》二章时,可以顺便说说孟母三迁、孟

子休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更加全面的孟子。

(三)善用多媒体工具

现在多媒体已经基本普及,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一段简短的视频,

一个生动的故事,一首好听的歌曲,一幅引人深思的画,都可以用在课

堂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河中石兽》这篇课文时,可以

用动画演示石兽是如何逆流而上的,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且学习热情高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是我们中学

老师要探讨的一个重要教学问题,我们还须不断地去探索。

(本文系云浮市“十三五”课题“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增强

学习信心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YF18-009)

第65页

—57—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研究

郁南县西江中学 唐荣浩

摘要:随着课改进程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若想紧跟时代与教育趋势,

需要教师秉持“以生为主”的相关原则,借助多样化手段组织教学,切

实激发学生兴趣。本文便从语文课堂出发,从教学模式转变、情境创设、

课堂语言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总结教学策略,为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学

生综合素养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 策略 教学质量

引言

兴趣是激发学生融于语文课堂的重要动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兴趣、

认知来设计语文教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层面的“灌输式”或者“填

鸭式”教学,将课堂主体位置归还学生,通过情境创设、课堂语言以及

课外活动等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需要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将教师置于指导位置,积极转

变课堂模式

[1]。教师应基于学生兴趣创设课堂模式,摒弃掉以往“一刀

切”等缺陷,为学生留置更多思考时间。比如,对《皇帝的新衣》学习

时,教师便可设计如下问题:

“大家通过阅读,是如何考虑皇帝内心想法

的?”“对于文章还有哪些疑惑?”上述问题并未设置标准答案,因此能

够切实调动其思维。此外,兴趣培养还可借助阅读比赛、辩论赛等形式

开展,可以开展组间对抗赛,切实激发学生兴趣。组内可以通过推荐等

方式选择最优代表进行比赛,并通过民主形式进行评选。

二、基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质量

初中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语文教

师应基于不同文章内容选择相契合的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特

第66页

—58—

别是对于部分写景文章来说,更应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

[2]。比

如,对“桂林山水”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便可在课堂伊始播放相关视

频,带领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风光美景之中,通过兼具声色的视频激发

学生兴趣,为其融入文章夯实基础。随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文章

选取几处不同美景进行赏析,看看哪组点评描述最为恰当,更加深入地

挖掘风景之美。

三、课堂语言应富有文采与趣味

人际交往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若想对学生兴趣

加以调动必须重视课堂语言的文采与趣味。若教师讲授时有声有色并且

富含趣味,那么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融于课堂之中。课堂

中也会因教师趣味语言而饱含笑声、掌声。但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课堂

语言方面较为贫乏,倾向于在黑板上涂画而不是开展师生互动,导致学

生听讲出现“被动”状态

[3]。比如,教师可以于课前与学生针对预习内

容展开互动,通过平等交流来消除学生可能的紧张感,更好地表述其自

身想法。再如,教师也可在课堂伊始为学生朗诵教材的片段,还可向学

生介绍与作者相关的逸闻趣事或者是生平事迹,在对学生求知欲加以调

动的同时,提升其文学修养,切实陶冶学生情操。

再者,教师需要积极推动师生关系向着和谐化转变。《学记》中提到

“亲其师,信其道。”初中生倾向于靠近爱护、理解他们的教师,并且乐

于接受其指导与劝告。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师生关系,积极同学生交流。

例如,对于部分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回答,此时教师也热情地说“请坐下”,

避免学生尴尬,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地逐步亲近起来,学生对于

教师和语文也会愈发感兴趣,为培养其语文积极性夯实基础。

四、 借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吕叔湘先生曾说“对于语文水准较高的学生,如果你问他如何学习

语文,他们都会说来源于课外。”这表明课堂讲授固然重要,课外知识也

极为关键。教师需要在确保课堂质量的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多设计相应

的课外活动,借助丰富的活动来拓展学生视野,对其积极性、创造性等

第67页

—59—

加以调动。若想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来抓住学生

兴趣。诸如知识竞赛、郊游等课外实践能够对学生语文兴趣、思维、组

织意识等加以培养

[4]。比如,教师可以基于课堂内容组织朗诵、辩论、

歌词赏析以及成语接龙等诸多活动。此外,语文教学还应多考虑对学校

电教设备的利用,借助课外活动将语文、美术以及音乐等多种学科进行

融合,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秉持“以生

为主”相关理念,结合学生兴趣、认知组织教学。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

从教学模式转变、情境创设、课堂语言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总结教学策

略。此外,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积极推动师生关系向着和谐

化转变,消除学生可能的心理芥蒂,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为强化教学

质量、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志.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侯稳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A].中华教育

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 2 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

会,2010.2

[3]周艳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语文教

学中的一点体会[J].今日科苑,2008(20):205

[4]徐永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J].语文学刊,2005(06):42-43

第68页

—60—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郁南县建城镇初级中学 姚瑞珍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

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觉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

歌;利用多维视角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学习兴趣 重点 难点 写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它比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生

动、形象和直观,更容易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综合刺激人脑。在信息时

代的今天,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

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结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

上再现。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充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

字等,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

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乌云越来越暗,雷声轰响;闪电象一条大蛇;在大海里

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

引过来;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多媒体技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

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由始至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

第69页

—61—

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去。这

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了学生继续探索的动机,激

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的课文,都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传统的教学是利用“粉笔+

黑板”给出的信息是平面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浪费大量的时间,

还不定规范。而多媒体技术通常采用是“课件+讲稿”的形式,把抽象的

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

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等方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感知材料,生动活泼,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

路。为教师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

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

学生难以理解父亲的四次背影,而这一内容恰好是课文的重难点,教师

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四次背影的情形,当学生看到这四段

简短的动画,就基本能概括出这四次背影,学生无不为之感到兴奋,这

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静止平静的教学方式,使平常

的教学跳出时间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

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这样教学,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学习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

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观;有助于加强他们的语

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增强文化素养。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

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如果仅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领会诗歌本

身的含义和韵味。而且古代诗歌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

千锤百炼所成,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代诗歌的重点。运

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

第70页

—62—

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

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的妙处。如教《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

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

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

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中的语言美,很

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

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当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代诗歌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传递、变动、再现的独特优势,从而调动

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

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

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

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毋庸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现状是:

没有现成的作文教材,没有任何称之为体系的东西。有限的作文课,不

变的模式,学生写写写,老师改改改,作文分数总在低分段徘徊,这种

练习苦了学生,也忙坏了老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语文课堂带

来了活力,尤其给死气沉沉的作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在作文教学中恰当

运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情感,激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

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不仅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更给作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我安排一篇作文题目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时,我先

让学生看看《懂你》,那朴实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

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

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

用录像媒体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

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

第71页

—63—

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

米之炊”。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跨越时空及时地再现各种生活情景,

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写作兴趣,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力,而且又能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范例借鉴,既便于评,又便于改。彻底

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学习气氛,让作文课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是

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的

情境,从而也就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白先平:《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2005

第73页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

成 果 汇 编

之三

第75页

—64—

唐代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

——《夜上受降城闻笛》、《使至塞上》、

《从军行(其四)》、《陇西行(其二)》群文阅读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傅燕玲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项目“欠发达地区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课例

( 课题批准号:2020YQJK591)

教学目标

1.熟读、理解四首诗的内容,感受边塞诗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

2.感悟诗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家国情怀。

3.强化学生珍爱和平、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意识。

 群文(诗)阅读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使至塞上

[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76页

—65—

(四)陇西行(其二)

(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课前积累

一、作者简介

(一)李益(748-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人。是中唐边塞

诗的代表诗人。

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

塞诗为有名。《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 首,当时广为传唱。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

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今

存《李益集》2 卷,《李君虞诗集》2 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

1 卷。

(二)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作家。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

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 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

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

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

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 400 余首,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三)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第77页

—66—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

不惑,始中进士。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

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

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四)陈陶:唐代诗人,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人”(即两

广一带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

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

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二、写作背景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

元元年 (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

作于此时。

(二)《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

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 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

吐蕃军。王维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

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

(三)《从军行》: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

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

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

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四)《陇西行(其二)》:唐武宗时,各地方割据叛乱,战乱频繁,

人民民不聊生。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

了作者的非战情绪。

 教学过程

第78页

—67—

导入:“从地图里找诗句”,看谁找得多。引发学生对以往积累的边

塞诗的回忆,并引出“边塞诗”概念。

一、自学生疑——知人论世,理解大意

朗读各诗,读准字音和节奏,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

意。

二、探疑解惑——研读四首边塞诗

要求:小组讨论,探讨诗人用何种方法表达什么主题。

任务一: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感受思乡情

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任务二:读《使至塞上》——体会壮阔美

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思考:它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试从图画美

的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主要内容:

第79页

—68—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任务三:读《从军行(其四)》和《陇西行(其二)》——体悟豪情

壮志与战争惨烈

思考:本诗写景有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任务四:读《陇西行(其二)》——感受战争惨烈

思考:本诗运用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什么态度?

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小结:汇总各小组意见

活动任务

研读四诗

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任务一:读

《夜上受

降城闻笛》

边塞月夜图——

苍凉旷远(沙、月、

芦管)

思乡 1.借景抒情,

2.比喻

任务二:读

《使至塞

上》

描写壮阔雄浑的

大漠风光

抒发慷慨悲壮、达

观之情

1.多种表达方式:

叙事、抒情、描写

(景)

2. 比喻、对偶

3. 借景抒情

任务三:读

《从军行

(其四)》

西北边陲战况危

急,身经百战的将

士豪壮的誓言

战况激烈、报国壮

1.环境烘托,

2.直抒胸臆

第80页

—69—

任务四:读

《陇西行

(其二)》

战斗激烈,伤亡惨

重,家人悲痛

战争带给人民的

痛苦和灾难 对比,虚实结合

题材与风

格的多样

1. 表现征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2. 描绘边塞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

3. 抒发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4. 描写战争激烈残酷;

5. 表达思妇幽怨的愁苦。

主题的统

一性

以描写悲壮之景、戍边之苦、杀敌之勇、战况之烈等,

反映古代人民为了国家和平、人民安宁而作出的巨大奉献。

三、拓展巩固:我的家国情思(思考与提升,写作训练)

1.面对“家”“国”诗人怎么选择?是什么原因支撑他们如此选择?

2.家国情怀的传承,不仅仅在唐朝还有宋朝……甚至到现在疫情期

间……

总结: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来都是舍弃小家,完成大家,这就

是家国情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用他们的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3.我的“家”“国”情思体现在哪里?请用约 150 字表达出来,建

议适当引用诗句。

四、教学反思

第81页

—70—

群文阅读整合之对比手法显主题

——阅读群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西江中学 陈虹霞

本教学设计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项目“欠发达

地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课例( 课题批

准号:2020YQJK591)

教学目标

1、明确对比的概念,通过群文阅读找到文本中的对比内容。

2、通过人物、环境、人的情感态度等对比作用挖掘文本主题。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出“对比”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

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

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明确对比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

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

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

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第82页

—71—

二、自学生疑

思考:小说《故乡》有哪些对比?这些又有何作用?

阅读提示:(1)环境和人物

(2)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

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

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

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

利的生活。

《故乡》的取材源于鲁迅 1919 年 12 月回故乡的亲身经历。1919 年

8 月,鲁迅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同年 12 月,鲁迅回到故乡绍兴,与

同族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

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

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

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

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

物形象。

三、探疑解惑

1.为什么对比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填写表格探究原因。

对比项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2.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请从人物角度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应

用并分析其作用。

第83页

—72—

阅读提示:写作背景——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

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纷纷踏上漂洋过

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

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思想上,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腐蚀着社会

人际关系。作者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本篇小说。

对比项:

对比作用:

四、巩固拓展

阅读小说《范进中举》1、2、7、8、9 段,从人物角度找出文本的

对比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课本 119 页)

阅读提示:时代背景——《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

隆年间。封建史家称这时为“乾嘉盛世”,其实当时正是这个末代王朝由

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由于官僚地主剧烈地兼并土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严厉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在意识形态

方面也加强了控制,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来对付知识分子。一方面大兴

文字狱,压制思想上的反抗;另一方面沿袭明代以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度,诱使知识分子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并特设“博学鸿词”科,笼络名

儒学者做官。同时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造成“非朱

子之传义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朱彝尊《曝书亭集·传道录序》)

的文化专制局面。清政府的这些政策,虽然部分地达到了目的,但也激

起了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更强烈的反抗。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

元、戴震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奋起,从不同方面批判、

抗议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顾炎武痛斥八股文,认为它毁灭文化、败坏

人才,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要厉害。戴震抨击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是“以理杀人”。这些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吴敬梓为

第84页

—73—

了避开“文字狱”的迫害,把《儒林外史》反映的时代假托为明成化年

间,用小说的形式,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从揭露讽刺醉心于科举制度

的知识分子入手,抨击那个腐朽丑恶的封建社会。

对比项:

对比作用:

五、课堂小结:总结答题模式

六、教学反思

第85页

—74—

再塑生命的人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平台镇初级中学 林美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学#科#网]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情况,课外能阅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拓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

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

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

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

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第86页

—75—

二、作者简介

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

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

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 19 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

个就是她——海伦·凯勒!

与她那伟大成就紧密相连的是这个名字——安妮·莎莉文

三、扫清字词障碍(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注音)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再

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

伦-凯勒的生命!)

2.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她原来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

么样子? (结合文中语句作答:第四段,“她”原来的生命是痛苦的、

黑暗的;现在她的生命是幸福的,光明的。)

3.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地位?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

句。(第五段: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

五、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1.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 落 事 件 海伦的感受

第 5 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87页

—76—

第 6—8 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

拼写

自豪、高兴

第 9—12 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

“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

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 13 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2.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顺利吗?海伦不能分清“杯”和“水”,

此时她怎么做?莎莉文老师如何帮助海伦战胜挫折?效果如何?

海伦对待挫折的做法:(第 9 段)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

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老师帮助海伦战胜挫折的做法:(第 9、10 段)

(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

——“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取得的效果:(第 10、11 段)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

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

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3.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

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

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

富、热爱生活

六、质疑问难,加深内容理解

1.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表层含义: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含义: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

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第88页

—77—

2.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学生讨论发言,师生一起总结)

A、莎莉文老师的帮助:讲究教育方法、善抓教育时机、有爱心耐心;

B、自身因素: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

富的情感。

七、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他

们所谱写的动人故事吗?你知道他们成功的秘诀吗?

展示几位身残志坚的名人照片。教师激励学生: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八、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

永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这是

海伦献给老师的厚礼。

九、布置作业

1、写给海伦·凯勒的一封信

2、课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观看影片《隐形的翅膀》。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

莎莉文

十、教学反思

爱学生

爱教育

第89页

—78—

伟大的悲剧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西江中学 唐荣浩

(2019 年 5 月送课到郁南县通门镇初级中学的课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能够简洁概括故事

内容。

2.理解伟大的悲剧中“悲”和“伟大”各自深刻含义。

(二)过程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知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细节和品味意味深长

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

感受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崇高的

精神品质,培养自己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有条理梳理故事情节。

2.理解伟大的悲剧中“悲剧”和“伟大”各自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第90页

—79—

1.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科学站图,导入提问:南极南纬 90 度的

科学实验站叫什么?

明确:阿蒙森——斯科特站

2.追问:知道这一命名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伟大的

悲剧》,从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

(一)字音

拽(zhuài)出 无垠(yín) 羸 léi 弱 遗孀 shuāng

癫(diān )狂 凛(lǐn)冽 步履(lǚ) 毋(wú)宁

吞噬(shì) 销蚀(shí) 告罄(qìng) 皑皑(ái)

坚持不懈(xiè) 精疲力竭(jié) 毛骨悚(sǒng)然

怏(yàng)怏不乐 姗(shān)姗来迟 忧心忡忡(chōng)

夺眶(kuàng)而出 语无伦(lún)次

(二)释义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三、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

面。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焦躁的

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四、自学生疑

(一)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写表格。

第91页

—80—

(二)抓住课文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明确阅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忌回视。眼扫视,心专一,脑直映。

抓重点,记大意,明中心。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四)完成表格(要求:从课文找出相应信息填写表格中的括号)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斯科特等发现自己晚到一个月)

19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9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

19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9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19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912.10.29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9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五)请学生有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成为第二个到达南

极点的团队,归途中,由于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最后全部遇难的故事 。

五、探疑解惑

(一)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 “悲”在哪几

个方面?“伟大”的悲剧,伟大在何处?(通过分析品读语句、语段,

第92页

—81—

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和身上所具有的宝贵品

质。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8 个小组,四个小组完成一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内部先讨论形成

共识。然后汇报展示。)(播放课件)

明确:

1.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

者什么也不是”

2.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

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

的”

3.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

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

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二)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

悼念的悲痛……

(三)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

哪几个方面?

1.理想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这是

人类的伟大梦想

2.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

协作精神

3.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4.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5.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

还有祖国和人民

(四)了解了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你是否理解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

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一幕呢?

第93页

—82—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

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人物精神给世人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

标准,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因为死亡不是生

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升华。

(五)作者茨威格没有亲历现场,但这篇人物传记为什么能够打动

你?

明确: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

再现当时的情况,文中多次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在叙述和描与时又

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既符合人物特点,又符合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课堂小结

在悲情的赞美声中,即将结束本课的学习,虽然英雄以悲剧的方式

结束,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崇敬,让我们把心中的无限崇敬化作

热烈的掌声送给那些为人类的科学探索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科学家,尽管

他们无法听见。哪怕是悲剧也永远无法阻挡人类探索自然前行的脚步。

七、拓展巩固

据你的阅读积累,跟大家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

如:张骞:公元前 139 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

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 11 年,

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

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

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

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

为“丝绸之路”。

第94页

—83—

八、板书设计

事业、精神伟大

伟大 人格、态度伟大 献身科学

伟大的悲剧 情感、意志伟大 诚实守信

失败之悲 坚毅执着

悲剧 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

九、教学反思

第95页

—84—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实验中学 张灿丽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2.理清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教学重点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

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

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有些人也

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

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一个形象。

二、检查预习

(一)科举制度知多少

(二)走近作家作品

1.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第96页

—85—

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

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吴敬梓少

年是热衷科学,23 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

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

卑劣,不到 10 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富贵,贫贱,看穿世态炎凉,

写出《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 55 回,

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以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记载他们

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三、速读感知

1.作者就中举前后分别选择哪些事情来写?全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

料?

2.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

出。(学生四人为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地位

四、合作探究

(一)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二)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第97页

—86—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封建科举

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作者运用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

落魄的丑态、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范进长期遭白眼,一旦

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情上承受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

任封建统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六、布置作业

围绕范进中举,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范进、胡屠户、众乡邻、

张乡绅……这里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下面一起探究范进

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心态变化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七、教学反思

第98页

—87—

望岳

(课型:新授课)

(2019 年 4 月郁南县优秀课例展示暨西江中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课例)

郁南县西江中学 谢燕婷

学习目标

1.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

2.理解背诵全诗,默写无错别字。

3.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学习难点:掌握品读诗歌,感悟内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疑

1.关于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

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 2.42

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 1545 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

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

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

13 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 24 代帝王遣官祭祀 72 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 20 余处古建筑群,2200 余处碑碣石刻。

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

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

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第99页

—88—

2.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

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唐代由盛而

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

“诗圣”。诗风沉郁顿挫。

创作时期 代表作品

(1)读书壮游时期 《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 《兵车行》

(3)战乱流离时期 《月夜忆舍弟》

(4)漂泊西南时期 《登高》

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

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

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4.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字音,感情。押韵 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对于诗歌的内容,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请同学帮忙解决。

小结: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

无尽无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

一面昏暗,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啊,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首一览,众山

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探疑解惑

1.本诗每句都体现“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哪里?

明确:首句设问,极写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令人顿生悬念,

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远望。

第100页

—89—

三句写泰山的神秀之气,四句写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

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细望。

七八句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深化主旨,也表达诗人誓欲

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以上两句是望中所感。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全诗围绕 字,由 而 ,由 到 ,由望

岳到 情景。体现了诗人 , , 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拓展巩固

1.请选择一个对本诗理解错误的答案( )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正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B.颔联里“钟”和“割”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

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

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

象。

C.颈联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D.尾联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

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2.理解诗歌,按要求填写句子

(1)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

诗句是: , 。

(2)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

是: ,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