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观

发布时间:2023-5-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青年观

{{`发布时间:2023-5-07`}}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青年观
饮茶的境界也进一步升华,进而形成了茶文化。而茶艺师,便是茶文化传播的载体。要知道,浴茶,醒茶、泡茶、候汤、出汤,分茶、品茶这几个基础的行茶步骤里还隐含着许许多多的茶道礼仪。茶艺师在泡茶、茶艺演绎的过程中,便能直观且直接地传播着这些茶文化。可以说,她们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素养关系着茶文化的整体水平。然而,并非所有的茶艺师都是专业的,有些茶艺师甚至连基本的茶具名称都记不清。原因何在?在茶文化盛行和被推广的同时,茶艺变得商业化,资本化了。当前,许多茶馆为了满足自己能快速换人的需求,招聘时并不会要求雇员有相关的技能,大部分茶艺师也是进入茶馆后再学习。当进行茶艺演绎的时候,可能她们只会记得要翘起兰花指吧。或许这是茶馆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或许这是当今社会利益至上的普遍趋势但我还是希望,大多数茶馆能将传播正确的茶文化放在第一位。后记饮茶是人的一种文化修养,一门艺术,一份美学。每一位茶人,都是在茶里修行。一杯茶,由苦到甜,而后回味绵长,他们不单单是在喝茶,还在品味时间的菁华,参悟人生的道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随着茶的效用逐... [收起]
[展开]
青年观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

占道经营现象日益增多

工作人员须采取“规范治理、疏堵结合”的方式

对摊主信息进行登记建账

文明执法才能治理好每一条街道

还市民一座美丽又温情的城市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他们早已习惯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劝离流动摊贩、规范经营秩序、严控违章建筑

为了城市环境的优美靓丽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对这座城市的诺言

他们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

换来城市环境的畅通有序、城市容貌整洁靓丽

他们用实际行动

诠释平凡中的伟大

恰如陈奕迅《孤勇者》的那句歌词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在市民眼里

他们便是城市中的平凡英雄

后记

45

第52页

文案&摄影:方逸华

责任编辑:陈诗滢

有一群人,人们虽然赠

予她们“天使”的桂冠,但

她们却是如此平凡,平凡得

就如江河里的一滴水。她们

用生命中美好的年华,谱写

着奉献的赞歌。她们就是—

—护士。一次偶然的机会,

使我得以走近护士们,记录

下她们忙碌而又平凡的一天。

46

第53页

七点十五分,迎着初升的太阳,来到熟悉的工作岗位

换好工作服,平凡的一天迎接着她们

七点三十分,医护晨会,一天的忙碌从这里开始

全体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进行交班报告

报告前一天的病人情况,讨论治疗护理方案

47

第54页

八点,上班铃声响起

护士晨会之后,认真交接当天的工作安排

开始查房,特别是重病人,与夜班护士床边交接值班

从生命体征到用药情况

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却维系着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危

问候病人时,要了解他们的睡眠、饮食和病情

用微笑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给每一个虚弱的病人

开始执行医嘱

加药、输液、指导实习生操作

严谨慎独、一丝不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丝毫偏差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病人安危至上”

是每一个护士在工作中都应奉行的原则

48

第55页

十点多,每位病人都安静地输上了药液

当然,这期间还要为病人定时翻身

采集生化检查的标本、接待新病人

巡视病人、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如果遇到危重病人抢救,那更是要眼疾手快、争分夺秒

病人的第一瓶药液要输完了

第二组药液又开始配药和换药

呼叫铃声此起彼伏,她们的脚步没有片刻停留

一路马不停蹄,时时刻刻与时间赛跑着

每天输液的工作量虽然很大

但绝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49

第56页

为手术后的病人排尿,做护理

人人都说护士的工作又累又脏又辛苦

此言不虚

时针指向十二点,这时离下班时间已过了15分钟

上午的医嘱尚在查对

及时查对,以便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上午工作正确无误

原本健康红润的脸庞过早增添了一丝苍白

一代又一代的护士用牺牲青春的代价换来了病人的安康

这样的苦与累是值得的

50

第57页

中午紧张的休息后

下午二点三十分,再次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

下午的健康宣教无疑就是护理工作的协奏曲

人们常说

医生动动嘴,护士跑断腿

护士除了手勤、腿勤,嘴也不能闲着

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医生的救死扶伤、不辞辛劳

并为之感动得泪湿衣襟时

请别忘记同样冲在第一线的护士们

她们为病人提供“家一般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

她们协助医生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她们在病人与医生之间“架起桥梁”

请将目光也投向

辛勤忙碌、默默奉献、可敬可爱的“天使”们

对她们多一声感谢、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

51

第58页

文案&摄影:廖洋

责任编辑:陈诗滢

“弄茶小院里,深幽一壶茶。”

几乎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自己

的小小天地,让奔波劳累的灵魂

得到诗意栖居,将烦心事暂时抛

之脑后。那方天地,便是属于他

们自己的茶院。 ----

52

第59页

刚步入茶院

便深深被暖色调的氛围吸引住

大厅温暖舒适的感觉

富有禅味的装潢

颇有灵魂寄存所的味道

53

第60页

向内纵深走去

即会发现茶院被分成许许多多的小房间

房间的风格不同

清新典雅,大气简约······

每扇门背后

都是一桩惊喜

每一个小室里都备好了茶桌和茶具

随时等候每一位茶人前来品茶

54

第61页

姐姐是一名见习茶艺师

因为刚接触这个工作

所以她目前每天的任务即跟着老师认识各种茶具及泡茶的程序

即使是提壶,盖碗都有许多讲究

有幸喝了姐姐练习时泡的茶(茶名已记不得)

当她讲述了老师对她泡茶的评价时

外行的我只能是边呷茶边似懂非懂地点头附和

55

第62页

这个茶院虽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

茶田环绕,拥抱自然

但却令人轻松舒适

而对于茶人来说

有茶的日子

就是惬意的时光

56

第63页

饮茶的境界也进一步升华,进而形成了茶文化。而茶艺师,便是

茶文化传播的载体。

要知道,浴茶,醒茶、泡茶、候汤、出汤,分茶、品茶

这几个基础的行茶步骤里还隐含着许许多多的茶道礼仪。茶艺师

在泡茶、茶艺演绎的过程中,便能直观且直接地传播着这些茶文

化。可以说,她们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素养关系着茶文化的整体水

平。

然而,并非所有的茶艺师都是专业的,有些茶艺师甚至

连基本的茶具名称都记不清。原因何在?

在茶文化盛行和被推广的同时,茶艺变得商业化,资本

化了。当前,许多茶馆为了满足自己能快速换人的需求,招聘

时并不会要求雇员有相关的技能,大部分茶艺师也是进入茶馆

后再学习。当进行茶艺演绎的时候,可能她们只会记得要翘起

兰花指吧。或许这是茶馆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或许这是当今

社会利益至上的普遍趋势

但我还是希望,大多数茶馆能将传播正确的茶文化放在

第一位。

后记

饮茶是人的一种文化修养,一门艺术,一份美学。每一位

茶人,都是在茶里修行。一杯茶,由苦到甜,而后回味绵长,他

们不单单是在喝茶,还在品味时间的菁华,参悟人生的道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

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随着

茶的效用逐渐被人知晓,茶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伴侣,

57

第64页

文案/摄影:祁颖

责任编辑:徐芷娴

除了高超的烧烤技术,真

诚友善的为人,是老四烧

烤店成功经营的不二法门。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

一起来观察这位烧烤店老

板平凡忙碌的一天。

58

第65页

记忆中的吃烧烤,是在镇上菜市场旁边的一家不大的

店面,叫老四烧烤。

老板是一个五十几岁的叔叔,脾气很好,做的烧烤味

道也比其他店好,因此回头客很多。我至今还不知道

他的姓名。关系好的熟客都喊他老四,而我还是礼貌

的称他叔叔。

四五个月没吃过了,有些怀念记忆中的味道,因此我

骑上母亲的电瓶车,约上小伙伴,偷偷的去吃烧烤

(母亲把饭菜以外的其他东西,诸如烧烤炸串,汉堡

奶茶统称为垃圾食品,被她知道了指定会说教我)。

刚进门就发现新推出了20元一份的炒螺蛳。

老四的店从中午十二点开到晚上十二点,尤其晚饭到

夜里的时间是最忙的时候。老四每天都起个大早,备

好冰柜里的食材,他不喜欢存货,因为那样不新鲜。

“反正菜市场就在旁边,也不麻烦,肉和菜新鲜客人

才喜欢。”老四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跟我们说。

59

第66页

买好菜回来,一一挑拣洗净,然后把炭灰搓起

来,用木头把炭点着,散出点点火星,接着又

把各种烤的食材摆起来,娃娃菜、金针菇、蘑

菇、玉米、羊肉串、 五花肉、鸡翅、骨肉相 连、

鱿鱼等。

60

第67页

下午不忙的时候,老四会一直准备案上的烤鱼,“烤鱼做起来时间长,怕晚上的客人等久了,而且基本上来我这吃烧烤的个个都要点。你

们吃那么多次,也好吃是不是。”老四说完略有些骄傲的笑了起来。

的确是这样,每次来要 点的第 一份 就是 他家的 烤鱼 ,时间 长了 不吃 还会十 分想 念那个 味道 。

61

第68页

老四脾气很好,也总能记住每一个客人的喜好。你吃不吃辣,吃多

辣,不用说,他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老四记得我喜欢金针菇和娃娃菜,

照往常一样多送了我两串,给我朋友加了一串羊肉串。他家的羊肉色泽

酱红,麻辣鲜香油亮,不腻不膻,外酥里嫩,肉质鲜美,别具风味,我

朋友很喜欢。犹记第一次的时候,我们还问了问是不是放错了,老四从

厨房出来撩起他的围裙擦了擦手,眯起眼睛朝我们笑了笑,“看你们喜

欢吃,不加钱,小孩子多吃点长身体,太瘦了你们。”我拿着那串金针

菇,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

62

第69页

夜里是最忙的时候,但是客人们从来不会催,有一句没一句的跟老

四聊着天。老四总会先在客人的桌子上放上一盘免费的花生米,以便客人

等菜的时候吃。

就是这样的一位叔叔,经营着这家不大的“老四烧烤”。应是叔叔

的为人和烧烤的技术打动着每一位客人,因此这里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63

第70页

穿

凡----

文案&摄影:梁晓燕

责任编辑:陈诗滢

提到椰子,许多人都会瞬间联想

到海南。许多椰子产品,如椰子

糖,椰子汁等等,令人垂涎欲滴。

在这些美味的背后,椰子的采摘

工作却鲜有人知。

64

第71页

采椰作业

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一般为两人协作(夫妻)

配以一辆拖拉机及一些基本采摘工具

如爬椰子树专用鞋,绳子,篮筐等

65

第72页

椰子树密密麻麻

树上的椰子却稀稀疏疏

太阳炙热,蚊虫叮咬

师傅们克服种种恶劣环境

只为满载的欢喜

66

第73页

遇上生长着一簇簇椰子群的椰树

采椰师傅会乐得合不拢嘴

但这需要运气的眷顾

毕竟此类情况并不多见

师傅爬上树后

对椰子的采摘自有一番考究

他们用带来的麻绳

把一朵一朵的椰子凭一己之力运下来

避免了椰子的自由落体

67

第74页

椰子摘下来后,离拖拉机还有一定距离

树下的妻子则负责把他们挑出去

老椰较轻,嫩椰就很重

往往一天结束后,妻子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把椰子从林子里挑出来后

还需割下椰子多余的枝枝杆杆

以使椰子卖相十足

整整齐齐的一堆堆椰子背后

是师傅们辛劳工作的见证

68

第75页

采摘工作全部完成后

便到了把椰子装上拖拉机的环节

这一步极费力气

即不得不依靠蛮力将椰子“护送”上去

一整个流程下来

师傅们的衣服完全被汗浸透

他们所赚的,是纯粹的血汗钱

在繁重的体力活面前

他们依旧笑对生活

怀着乐观的心态奋斗打拼

69

第76页

这一车椰子

就是师傅们一天的辛劳结果

接下来

师傅们将这车椰子运到椰子厂卖给老板

老板卖给加工的生产商

最后的成品就是我们常见的椰子产品

享受到最后的椰子成品有许多人,而关注了解过椰子

采摘过程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个人觉得,采摘椰子远

比加工椰子要辛苦得多。

我希望通过我对采椰师傅一天的记录,能够让大家进

一步了解他们,走近他们。

他们是海南特有的一群人,虽然生活很平凡,但他们

穿梭在椰子林中的身影,倒也是一处别致的风景。

后记

70

第77页

·

·

绿

文案&摄影:王志意

责任编辑:陈诗滢

红黑绿,红即一颗红心

向党的爷爷,黑是日夜颠倒

的夜班工人,绿是身处脏乱

腥臭却心怀绿水青山的环卫

工人。每个颜色都可独立成

章,汇在一起又共同构筑着

我们这个斑斓的社会。

71

第78页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

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爷爷向我述说时,我透过他的眼帘看到了许多:有对过

往岁月的怀念不舍、有对我正值青春年少的羡慕期待、还有

对整个党、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祝福。

旭日东升,7点起床

简单的洗漱、洗衣。奶奶去世后,爷爷的生活变得更为简

单化,衣服的缝补和漂洗、饭食的煎炒和烹饪、房屋的清扫和

修缮爷爷都需亲力亲为。

早饭前爷爷会温习党章

听爷爷讲,看党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青春,

想起毛主席所说:

72

第79页

饭后打理菜圃

爷爷在自己房子的周围开垦荒地,种植蔬菜。

他常对我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当我

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由劝阻他时,爷爷总是

满怀自信地拍着胸脯说:“经过‘人饿’(指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的捶打,我这把老骨头结实着呢!”

如今爷爷家里仍有旧时的农具及其他生活用具。

尘迹锈迹之下,是他老人家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

注:从左至右名称为

1. 被拆烂的平车

2. 老磅秤

3. 旧式煤油灯

4. 筛麦糠、盛织线、

装物品(此处为用

途,顺序自上到下)

5. 旧式电表

73

第80页

中午有时爷爷会驱车去散心

有时他又会来看望我,向我讲述他那段峥嵘岁月。

我曾多次向他提议:

1.换一辆电动车

2.在家等着我前去看望

3.年纪大了,少出来比较安全

然而,每次都是以我的妥协退步告终。爷爷对我的

提议逐一反驳:

1.不换是因为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2.不等是因为盲目等待遥遥无期

3.不驻是因为行万里路开拓视野豁达心胸

陪伴爷爷

十年之久的

电动车

晚 8点30分睡觉

爷爷总露出慈祥的笑容,抚摸着我的

脑袋,告诫我:“早睡早起,太阳向你微

笑;晚睡晚起,坏病向你报到。”

纵观爷爷的一生,有时代深深的烙印,亦有国家情感的淬炼

⚫ 生于盛世,身逢苦局。爷爷出生于建国之后,本应享受远离战乱

之苦的和平。然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

种种天灾人祸所带来的饥饿、贫困使处于童年时期的爷爷备受折

磨,同时,这也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年轻时,刚刚入党的爷爷满怀着热情,想

成就一番事业来改变家乡积贫积弱的局面。于是他积极加入了村

里的大队,将自己的青春融入使国家富起来的时代洪流中。

⚫ 初心不改,与国同心。进入新时代,东方巨龙腾飞而起,爷爷早

已退休多年。不过,当年的那份初心却逐渐同他的血肉结合、渗

透、相溶,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成为我砥砺前行的榜样。

74

第81页

北京时间晚9点上班

我曾问过他们,上班时一路上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

的回答各色各异:有人说一个人有些孤独甚至恐惧;有人说

早已麻木淡漠;有人说蓄势待发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像是

来自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一般,在踏进洒满光的厂

房时,不约而同地平息了内心的波澜,开启了独特的、崭新

的一天。

我猜想他们在下班的路途中有着一样的心情:充满疲

倦的眼袋上方闪烁着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75

第82页

工作到早上8点

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借助钢化炉生产钢化玻璃,工作内容自

然便是调整炉温后搬抬玻璃。如此看来,他们的工作似乎轻而易举,

毫无思维含量。

但经过我深入了解后,才得知生产一炉高质量的钢化玻璃十

分不易。炉温、时间、玻璃厚度等因素都在他们的思考把握的范围

之内,稍有不慎,一炉玻璃都将报废。

他们是工人,他们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

还是儿女心中的蝙蝠侠。亥时人定,有人酣然入睡、

有人狂欢纵乐、有人熬夜加班……但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或从睡梦中惊醒、或在家才吃过饭、或刚刚将

孩子哄睡,就匆匆忙忙地开启了他们现实意义上的

一天——他们要上班了。

他们的称呼常常不由工作内容来决定,而是

由上班的时间来定。他们被称为“夜班工人”。

夜班工人的平均工作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

大多上有老、下有小。被生活的压力逼迫着、催促

着,但这却更坚定了他们用生命换生存的意念与决

心。即便不能日日夜夜陪在亲人身边、不能常常享

受儿子端来的洗脚水、不能每每品尝闺女下厨的好

手艺,他们却永远是儿女心中的蝙蝠侠,是亲人眼

里拯救小世界的大英雄。

76

第83页

凌晨5点上班,忙到8点后回家做饭,吃完饭后继续

上班。中午11点做饭、吃饭,下午5点下班,晚8点睡觉。

这就是他们的一天,看似单调而毫无生趣。

他们每天的工作便是将公共的垃圾桶中的垃圾运至垃

圾站以便垃圾的分类。

我难以去想象每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仍能

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或许,这就是山水与老人间无声的

约定吧!或许,这正是我们所匮乏的刻苦精神吧!或许,

这便是精神追求的伟力吧!

77

第84页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如此引用虽

然有些断章取义,曲解了伟人的本意,但这句诗确定无疑

地表露出我回乡后的心声。“吃水不忘挖井人。”家乡风

景美如画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默默奉献与付出。

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却不可避

免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人们所制造的垃圾数不胜

数,其种类之繁多,数量之庞大令人咂舌。

在我的家乡,有一群老人,他们穿着环卫服,每天

起早贪黑、工作刻苦、无私奉献。工资微薄,他们坚持着;

环境艰苦,他们坚持着;默默无闻,他们仍然坚持着!是

什么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价值呢?是奉献的意义,是用一天、

一个月、一年乃至十年的劳作换来的绿水青山,是回报家

乡山水哺育的坚定信仰。

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在我、老人们、家乡山水

之间不断流淌。

78

第85页

红、黑、绿的共性,首先从其字面意义而言,皆为颜色。

颜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相同地使人对其作出不同的联想、

感知、体悟。

以笔者个人的视角而看,“红”给以激情,激情过后,

留下的是初心。只有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方能永葆其鲜似血、

艳如焰;“黑”予以沉稳,因何而沉、为何能稳?沉是饱经风

霜后的不言,稳是狂风暴雨前的不变;“绿”给以生机,此生

机并非局限于人之生机,而是携万事万物之共生共存。其次

为其精神力量同等地使人为之感动。红:矢志不渝。是以精

神之伟力克沧桑巨变之维艰。黑:拼搏奋斗。是以精神之伟

力克现实生活之维艰。绿:无私奉献。是以精神之伟力克工

作环境之维艰。

最后,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其给予我辈青年的启示。

红:我辈当戒骄戒躁、志存高远,敢于去担负实现中华复兴

的重任,矢志不渝。黑:我辈当不负韶华、珍惜青春,善于

用汗水浇灌成功的果实,拼搏奋斗。绿:我辈当心存感激、

知恩图报,勇于以行为回报先辈、山水之哺育,无私奉献。

关于标题:

一天可划分成白天与黑夜、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

白天对应为阳,黑夜对应为阴。一阳一阴对应一生一死,死

生固不能循环往复,如此却提醒着我们生之可贵。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无论年轻、年老、

富裕、贫困,人们都平等地拥有在时间意义上同样的一天:

从黎明到正午、到黄昏、到黑夜,这绝对公平的一天供万物

所有。即便偶有摆脱地球束缚的宇航员,也难以长期适应太

空生活,总是要回到地球的、继续平等地享受着日升日落。

“一天”除去其警示性与公平性外,最重要的还是它

特有的深邃性。我猜想,“一天”或许是先辈们在历史长河

中最早形成的时间理念。一天同一秒、一分、一周、一月不

同,它不长不短、不急不慢。古老的先辈们在毫无任何测量

仪器的情况下只能用眼睛来观察光的变化、在脑海中记录日

升日落、光启光灭、周而复始的变化,进而逐渐形成了“一

天”的时间理念。(以上为笔者拙见,仅供众读者参考)

关于“一天”作业的思考:

79

第86页

特辑

生活碎金

吹着海风、沐浴在朝阳下晨跑是我对珠海最亲切的

记忆。

严格准确地来说,我并不是出生在珠海市。但是,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起点是珠海,旅途是珠海,直到现

在,我也只爱珠海。

在大学期间,我总怀念着那一阵阵海风,有时还会

翻着手机里的相册,看看我是怎么样认识珠海、感受珠

海的。毕竟她承载了我18年的回忆:从小时候像个跟屁

虫一样粘着父母坐公交去大商场采购,到后来的陪父母

到海边散步谈心,再到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到各种地方认

识各种各样的人、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不同的快

乐……

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这座城市,让我认识最初的人与自然,

这座城市,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母亲!

家乡珠海

——李金海

随手记录下的浪花拍石

80

第87页

平凡,或许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尊重平凡、正

视平凡,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

都可以发光发亮、实现人生的价值。

时代必将不负有心的平凡之人。

保安叔叔的岗位是那样普通,薪水是那样微薄。

可是,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用自己有限的光芒,温暖了整个小

区。而正是那在黑夜中微弱的光芒,担负起整个小区安全的保障。

——戴仁图

今年过节,了解到关于压岁钱的“冷知识”,受益匪浅。

在新旧年交替之际,长辈常常会赠予晚辈压岁钱。

这个馈赠是不能推辞,其中有两重含义:

一是对长辈来说,晚辈特别是小孩子,纯洁但弱小,也更容易被邪

祟侵害。出于对晚辈的保护,长辈们用赠予压岁钱的形式来镇压邪祟;

二是对于晚辈来说,新的一年是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是长辈的衰老。

晚辈收下长辈赠予的压岁钱,寓意着留住时间,减缓长辈的衰老,是一

种孝顺的表现,所以,压岁钱是不能推辞的。

之所以叫做“压岁”,我

认为也许有两种可能,

一是在中国的文化里“岁”

不是一个吉祥的星,如“太岁”

等,所以要镇压。

二是因为旧年里最后一天

名叫“岁除”,“岁”是一个

时间概念,“压岁”是为了减

缓时间流逝。

——李泽林

值班中的保安叔叔 小外甥女给我拜年

81

第88页

与闺蜜到附近转转

晒太阳 奶奶早上喝酥油茶

奶奶是个爱茶的人,喝早茶是奶奶长久的习惯,早晨醒来第一件

事就是喝一口酥油茶或者甜茶。

今早奶奶如平常一样津津有味地喝上一口酥油茶,开玩笑似的说,

一口酥油茶能让她的身体瞬间精神十倍。

奶奶约上了她的闺蜜,早晨一起去附近转转,锻炼身体。奶奶和

她的闺蜜有着几十年的友谊,她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气氛十分温馨。

晒太阳也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日常活动,尤其是老人,即使冬天很冷,

但是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切都是充满温暖的。

午饭过后,如同往常一样,爷爷奶奶在院子里坐着晒起了太阳,

并畅聊着他俩年轻时的往事。当然他们也少不了日常的互怼,将互相

抬杠进行到底。

晒太阳的时间很长,直到太阳公公下山后,奶奶才回到屋子里,

开始了晚饭时刻。 ——多吉卓玛

打糍粑用的石墩子

小孩子放烟花 制作鱼丸肉丸

外婆家门口有一个打糍粑用的石墩子,每年大年初三的时候,外

婆的女婿们,也就是我的父亲、两个姨夫就会轮流上场。

亲手打出来的糍粑比在外面买的都要有嚼劲,好吃很多,淋上一

点黄豆粉和红糖。就是如此简简单单,也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一哄

而上、吃光吃尽。

在赤水镇,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亲手制作鱼丸肉丸,这是一门手

艺,也是我们那儿的习俗。

我母亲向我外婆学会了这门手艺。哪怕是有一年没有回老家,母

亲也能给我们做出一份老家风味的鱼丸。做出来的鱼丸有两种吃法,

一种是拌,一种是做汤。老家办酒席或者饭店里,每桌必有一道菜,

就是鱼丸。小时候我们还把它几个串起来,像烧烤一样。

还有就是烟花。在老家,我们会屯很多不同种类的烟花,等到大

年三十的晚上,在外婆家门前的空地上燃放,小孩子在玩,大人们在

看。祈求的不过是新的一年万事顺遂,平平安安。 家乡赤水

——刘轩

82

第89页

离开家乡一段时间来,每每听到四川话,总忍不住朝说话人的方向

看上一眼,陌生而熟悉。

绵阳,我生长的地方。十几年来从未看到她的变化、欣赏到她的美、

感受到她的暖。在行将离别之际方生出丝丝眷恋来。又过了几年,隔着

遥远的距离,在烟雾朦胧中回望,越来越清晰看出她的别样色彩。

我眼中绵阳是女性的。虽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绵阳被中央确定

为“三线建设”重点区域,有电子、机械、冶金、航空、核工业等,但

每每回望的还是山呀、水呀、桥呀。尽管没有巍峨的高山、江南的小桥

流水,富乐山、涪江、东方红大桥依然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心心念念、

难以忘却的。走着走着,感到自己似乎一直都走在家乡的土地上、沐浴

在家乡的阳光下,同她血肉相连、心心相依。

工厂生产车间

工厂长日常巡视工厂,除了要保证机器都在正常运转、工人们都在

工作、部件的产出都是高质量的外,还要处理一些部长科长无法解决的

一些问题。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厂的生产效率才能得到保证,供需才能

平衡,最终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汽车。

书房中,一盏灯,一支笔,一部电脑,便是寻常事。工作总是做不完

的,精益求精才是目标。

尽管很累,但是奋斗不止。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才是不变的追求。

行行业业,都亦是如此,不为自己设限,勇攀高峰,方能成一番事业。

——王羿

家乡绵阳

——李函霜

83

第90页

自我有记忆以来,家旁边就有一个烤馕店。一个馕坑,一位师

傅,一干便是一整天,生意格外的好。忙忙碌碌的身影,络绎不绝

的人群,使“馕”这种美食在家家户户中都能品尝到。

早上5:30,一天的忙碌便开始了,生火,和面,等待发

面,准备配料,制作,用模子印花,用馕杵送入馕坑,等十几分钟

后,馕饼变硬出坑,用铁钩勾出即可。

大约10:30饭点结束,,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也结束了,

烤馕师傅终于有时间来解决自己的早饭。但还不能松懈,虽然中午

需求会相对较少,也不乏有人把它作为午饭,所以新一轮的工作也

开始了。

晚上8:00,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

休息,师傅还要清理馕坑、洗刷碗盆。馕饼也几乎全部买完,剩下

的馕饼将由烤馕师傅一家人解决。必须保证第二天的馕饼是新鲜的。

晚上9:00终于结束一天全部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职业,或许平凡,或许伟大,但

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烤馕师傅的作用大概在于为

每个匆忙的上班族准备一口热乎乎的馕饼,使维吾尔族特有的美食

为家家户户所品尝。我采访的烤馕师傅们认为,保证每天的食材新

鲜,保证所使用的用具干净,是餐饮行业的责任。在饮食安全问题

日益频发的今天,这最基本的责任意识也成为一种可贵。

——李方圆

春日放风筝。

试了好几次,那有一阵没一阵的风偏偏在我们准备好放风筝的时候

打退堂鼓。斗志满满想要冲向高空的风筝也只好偃旗息鼓,蔫巴巴的躺

在田地里。随后风筝飞的很低,线也松松垮垮的。旁边有户人家的鲤鱼

形状的风筝却飞得又稳当又高,激起了我们的斗志。

终于在最后一次大风刮来的时候,猎猎作响的风筝飞向了高空。风

筝线紧绷着,我的手也紧绷着,害怕一个失手,手中的轮盘就随风筝去

了。高空中的风筝像横冲直撞的勇士,越飞越高。太阳光透过云层直逼

得我们睁不开眼,风筝却直奔着光线飞去。

春天多放放风筝,就会感受

到浓郁的春意。就像年三十和大

年初一,多放放炮竹,换换灯笼,

贴贴对联,上街上感受人流,看

看小朋友拿着压岁钱欣喜若狂地

买糖葫芦串,年味就从这些情境

里渗透出来了。

缠风筝的线卷 ——庄海涛

84

第91页

丁立梅在《你有蔓草,我有木瓜》一书中道,“千百年了,人类从

来不曾走远过,还在俗世里活着,爱着,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谣。我能做

的,唯有倾听。”的确,我们渴望脱俗,却也离不开这俗世的点点滴滴、

这俗世的烟火气息。纵有“我欲乘风归去”的畅想,又发“何似在人间”

的难舍。

将汤包等面食分装到袋子里。看着很简单,但是这可是在寒冷的冬

天,进入温度为零下的冷库,双手带着厚厚的手套,活动虽不受阻,但

也有一定的局限。同时,虽然有手套,但是,放面食的铁盒子温度还是

很低的,双手长时间在上面活动,长时间也会受到一定伤害。一个上午

简单反复的动作,也好似电视剧《开端》里的一个接一个的循环不变。

唯一有变化的就是感受,站了一个上午——累呀!保持一个姿势,腰疼,

腿疼,脖子疼……

“苏食”的叔叔阿姨们,创造

着人间烟火,同样感动于人间

烟火气。这就是我们“俗气”

的生活,却也是我们留恋的人

间。

看似简单重复,一日又一日,但这就是生活。凛冽的

寒冬里,一餐美食,腾腾的热气,氤氲的多么罗曼蒂克!

正如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所言,偶尔走失,从

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

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追寻,亘古如新。

——陈欣怡

做“苏食”的阿姨

在寒假亲手制作蛋糕为母亲庆生。

“上帝不能时时存在,所以有了妈妈的存在。”

她也曾是少女,也爱草长莺飞,山间松月,碎花荷叶;现却发有

银丝,肌肤暗黄,柴米油盐,一生烟火味。

最温柔的爱意,妈妈都给了你

所以,这一生的温柔与浪漫,永远要留一份给妈妈。

TO妈妈:

还记得那年疫情反弹,你领着我,奔赴抗疫前线。起初,我笨手

笨脚使你扛下一切;后来,你我携手同为白衣战士。我在成长,你在

衰老;我发现你坚强下的脆弱,你见证我由幼稚走向成熟。重重防护

服下的你我,不似母女,更像姐妹。

如果百年后我们仍在人间走走停停,如果我们还能相遇共同执笔

悲欢,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你的母亲。

让我弥补你的遗憾,让我满足你的希冀。

让我为你扎上羊角辫,换上小洋裙,牵着你的手,搂着你的腰读

着同一本童话书,看着你进入大学,看着你和某个男孩在一起,眸间

满是欣欢,雀跃地向世界飞去。

让我双鬓染雪盼你眉间春意,让我眼角秋霜祈你颊间夏晴。

让我像你教我一样教你,爱与感恩,无私善良。

让我们永远记得,那年七月流火时。若疫情不幸再来一次,那将

由我带着你,走向抗疫一线。 ——徐芷娴

亲手做慕斯为母亲庆生 扬州疫情,同母亲做志愿者

85

第92页

对于普通的农民,尤其是我祖父祖母这一辈老人来说,年前最

重要的,莫过于蒸馒头。

与往年一样,舅舅和两个姨母中午来到我家,相约好一起年蒸。

在这样一个机器化时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将面粉直接给加工

厂,付完钱后领取现成的馒头。我也曾说,要不咱家今年也别蒸了,

省得麻烦。这个想法最终遭到一致拒绝。

馒头,寄托着老一辈人过年的情怀。

“秋播百亩田,夏收堆满仓。蜕皮流白粉,蒸馍万里香。”蒸

了馒头,好像才对这一年又一年的辛苦有了个交代,好像也只有蒸了

馒头,才算是过了一个完整的年。

——郑金凤

早上九点起床和姑姑一起回老家喂鸡喂狗,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我

们搬到了新农村。

十一点回家,沿途的风景让我忆起很多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还没有水泥路,我们踏着黄土路上学,一下雨就要在泥泞里走

来走去。这时候玩泥巴,家里人是不会发现的。我们在路上捏泥人,到学

校后都变成了小花猫。经过那个寂寥无人的山沟时,总有几个大哥哥喜欢

扮鬼叫来吓人。时间长了我们就会一起叫,惊吓胆小的姑娘。无论是什么

时候,姑娘们都很容易中招。

小时候的冰河又宽又长,我们滑冰上学,多有“美逝”(网络用语)

发生。小孩比较轻,没那么容易掉下去。反观几位前辈却是屡屡中招,湿

了裤子鞋子。

如今大伙儿都已经各奔前程,我的发小也已经青丝变黄发,叼起香烟,

混起日子。比起现在,我更喜欢那些个吊着鼻涕的小破孩,游荡于故乡的

山川河流间。曾经想成为游侠,却没想到那时候的自己就是游侠。

晚上陪爷爷打篮球,

老头儿很高兴。对我们

爷孙俩而言,这是少有

的温馨时光。

我们可能会越走越

远,但无论多远,都要

记得回头想一想家人呀。

——杨柯

【新农村的抢眼红墙】

妈妈做的规规矩矩的圆馒头

家乡的冰河 陪爷爷打篮球

86

第93页

妈妈在一家通信工程公司做预算员,主要负责根据施工图预计工程

造价、工程完工后的决算以及竣工资料的编制。

眼花缭乱的工程设计图,枯燥繁杂的工程名词与数字构成了妈

妈最基本的工作。而一通通询问、确认的电话,更倾注着妈妈对她预算、

决算表上每一个数字的负责与严谨。一敲一打,一点一击间,流露出这

个工作最本真的样子。算清每一个数字,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让后续的

施工有所依据,使整个工程得以进行。一切都这样平平无奇,却又是那

样不可缺失。

在这个简单热闹的小城里,做着平凡而不简单的工作,以绝对

的热情去拥抱这样的日复一日,这便是生活的勇气。罗曼 · 罗兰曾言: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依然热爱生活。”没有浓墨重彩、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触手可及的平平

淡淡。让时光在这样的日子间流转,只此,岁岁年年。

晨起薄雾,层层云岚遮挡了阳光,但这并

不会影响妈妈的心情。毕竟,她起床就有热

气腾腾的早饭吃,嘿嘿。

热乎乎的煮卷子(某种食物)和外婆蒸的豆腐包,配上

自家小菜。拆骨肉醇香,娃娃菜清甜。这些滚烫淳朴的食物,

唤醒一天。

春节后,在我们乡里总有亲友互动的宴请大聚会,这个宴请大聚会

又称之为“春喜酒”。办春喜酒不必请外面的大厨来掌勺,只需家里人

一起忙乎就行。

喜酒把年拉得很长很长。围坐大圆桌旁,大家不厌其烦地唠着家长

里短,一件件琐碎的事能被重复说上好几遍。

当然,坐桌子时也是有规矩的,男人们一桌,小孩子们(我也在这

桌,哈哈)一桌,女人老人们一桌。男人们的桌上,菜向来是不会动几

口的,倒是下酒的花生米和猪肝被吃得一干二净,他们推杯换盏,不时

大笑几声,似乎一年的愁绪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女人老人们,战斗力

稍强些,桌上的菜肴,端上来一碗,便要评价一下,是咸是淡,又要问

起,今年是哪个烧的菜呀之类云云;而小孩子这桌则是战斗力最强的,

正菜到来之前,凉菜通常是一扫而光的,就连那平日里不感兴趣的“醉

泥螺”,都被小孩子们嗦得一干二净。

我能明显感觉到,到了我们这一代,有些东西正在慢慢疏远,慢慢

变淡。曾经舅爷爷家满地的瓜子壳橘子皮,如今没有了;曾经舅爷爷家

吃不完的年货,如今也变成了手机里的红包;曾经一个不缺,各个到场,

如今变成了难得一聚,有的匆匆吃完这一顿,隔天就要回去工作。之前,

我哥跟我说,黄垛庄的亲戚们,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了,我们这一

代便是第三代,也就是说,到了我们这一代,其实已经不必有什么比较

紧密的联系了,我觉得好遗憾。但是喝春喜酒那天,在我见到那些一年

未见的人,见到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依然带着我斗地主,问我大学生活

如何时,我知道,有些关系是断不了的。

——肖君怡

——潘欣悦

作为预算员的母亲工作中

混在小孩桌喝春喜酒

87

第94页

电影《四海》中有一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要出人头地,能和喜欢

的人在小县城中安稳的度过一生就不错了。

蓬莱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座十八线的小县城,可在这里电动车

哪里都能去,面条五六块就能吃一碗,节奏缓缓的,人心暖暖的,在

这里平平淡淡地生活或许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或许真就如神仙般

快活。

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和平圣城,山东蓬莱欢迎大家

的到来! ——王一凡

天还未亮,伴着鸡啼,爷爷便带着自己的工具

开着电动车到了集市,此刻集市上还未有多少人,

但是已洋溢着春节的气息。

爷爷在家无聊,便萌生出理发的念头,于是捡

起了遗弃几十年的手艺。爷爷年轻时做过木匠和篾

(竹)匠,就设计了理发的椅子并亲手制作。临近

春节,许多人选择在这一天理发,以崭新的面貌面

对崭新的一年。

饭饱之后,约上三五好友打牌休闲益智,没有金钱交易,用玉米粒

代替输赢。我想,农闲时节最不缺的就是玉米粒吧。

大杀四方后,换衣去亲戚家吃饭。

饭后回家,围坐火炉边,看着电视,不时交流着生活琐事。爷爷奶

奶以前的生活很拮据,但是相伴走来,一切都有了,虽然生活中依然有

吵架拌嘴,但是最开始的人一直都在身旁,从未离去。

——廖宪法

烟台的罗曼蒂克指路牌

用玉米粒和好友打牌的爷爷

88

第95页

滨海并不发达,没有很多的川流不息的商业街,没有

环绕在城市上空的高架桥,也没有矗立如林的摩天大楼

群,夜间不会被霓虹照得亮如白昼,街道很窄,出行很

慢,闲话很多。

但是它却干净得一塌糊涂,过滤掉生活的苦难,每个

人都安稳且幸福,在安静的只有虫鸣的小区里,总有一

盏灯在等着你。或许它并不让人留恋,但它却让人想念。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望着天边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太阳,

霞光照在脸上,微风徐徐,听着邻居的笑骂声,你会发

现,其实小城市没什么不好的。

我想,生活的乐趣应该在于,发现细碎烟火中的美好,

品尝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家乡滨海

——祁颖

滨海的似梦晚霞

外公对土地的热爱维系了一辈

子,他的这份热爱也深深影响了

子孙。他教会了我们无论何时,

身居何处,故乡永远是根之所在。

新年在即,久违的儿女们也将

归来,届时外公的脸上也将笑意

荡漾。

天色微明,公鸡的鸣啼尚未结束,

外公就早早起来忙活,像往常一样清

扫着庭院。

午时未至,外公就开始生火做饭。

家里的灶台已用数十载,尽管家里也

有电饭煲和微波炉,但外公更喜欢这

种原始而怀旧的做饭方式。午饭一如

既往的朴素,也就是赶上过年,多了

点荤腥,家里的腌鱼和咸肉也算派上

了用场。

午饭之后,便是外公最喜欢的阅读时光了。尽管早年务农辍学,但外公

对知识的渴望从未衰减。大概在古稀之年,外公开始自学汉字,不会的一

一圈出,逢人便问。起初大家不以为意,如今他已能识得大概,连村委书

记都对他刮目相看。 不觉间已近黄昏,外公想起柴火所剩无几,便

欣然起行。一里开外是片树林,冬季枯木遍地,

不久外公便满载而归。他年轻务工的时候受了腿

伤,但依然能荷薪如初。几十年如一日,外公的

脚印深深烙在这条前往树林的路上。

——高超凡

外公钻研我带给他的杂志

外公用灶台生火做饭

89

第96页

大年初七,和高中死党一起爬野山。

在山顶之上,拍下了我们2022年的第一张全家福。

对我而言,真正的友情就是那种纯粹的,没有利益参与

其中的感情。回忆高中的三年,我们彼此成长,相互取闹,

几乎无话不谈。而毕业之后,我们仍旧保持初心,依旧拼搏

在自己未来的学业道路上,彼此之间的联系毫无中断,感情

也没因时间距离而改变,这可能就是我向往的同学情吧。

作为老大哥的我,祝愿2018级13班的9朵“金花”,我们,

未来可期!!!

——徐超然

——徐超然

老家的日子是慢节奏的,是随心而定的。早上定点播

放的防疫广播,投射过窗帘的第一缕阳光,隐隐约约传来

的早起老人们在村口闲聊的声响,还有妗妗在楼下喊吃饭

的声音都是那么那么的美好。

在早饭跟午饭中间的一段时间,家人们坐在院子里,

聊聊天,打打闹闹。

河南人的午饭一般都是面条(各种面:汤面,捞面,

蒸面条等等),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中午吃的就是我们做

的葱油拌面,在家每天都是琢磨着怎么吃。

吃完夜宵,洗洗睡觉,美好的一天就结束了。

在喧闹里呆久了,总要在慢节奏里慢慢修复自己、找

回自己,简单不见得乏味,舒心便是最好。给自己一点时

间,它会还你持续的浪漫与热情。

——杨璐铭

“九朵金花”的新年首张全家福 夜宵零食冲冲冲

90

第97页

早晨,六点钟,有轨电车南门站的列车员就已经就

位。站牌处,此处的列车员要负责乘客的买票,只有买完

票的乘客才能进入车站,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趟车。在这

里,巡视的列车员,嘈杂的人声,车辆的鸣笛声,构成了

独属于车站的那一份热闹。

在有轨电车上,列车员在开关门时检查是否买票,

列车员在车上四处巡视,身体随着列车的前行而晃动。但

这并未阻止他的步伐,较为艰难的前行,在我看来,这是

独属于列车员的舞蹈,他与列车的默契配合,护送乘客到

达目的地。

列车员或许不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只是众多职业

中普通的一个,但正因有了这些列车员,才会使我们回家

的旅途变得安全,才能让我们出去玩耍的旅途变得可靠。

——苏颖

春节期间,来到图书馆当志愿者,虽然是过年,但是仍有许多读

者前来。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前来的读者需要在入口处登记并测量体

温,我和其他志愿者首先需要做好引导,防止混乱。

午饭后,许多上午归还的书需要上架,我们要趁这会儿读者流量

较小快速把书上架,以便其他读者找书。

下午,各项极具传统年味的文化活动有续展开。猜灯谜、新年诗

会、“飞花令”擂台赛、新春知识竞答,各项活动无比热闹,在游戏

中传播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感受华夏大地的灿烂文

明。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千余条灯谜,谜面通俗易懂,有人物、水果、

成语、地名、节气等内容。

益智添趣的同时,更以

高 雅的文艺形式弘扬了中华

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

生活,展示了红红火火中国

年的热闹场景,营造了文明

和谐的节日氛围。

——谭子暄

供乘客候车的休息区

猜灯谜的父女俩

91

第98页

西藏的悠哉小年生活

——曲尼桑姆

92

第99页

小年,抄词的父亲

——洛桑卓玛

为春节准备节目,和村民一起过节

——热西迪姑·如孜

93

第100页

——阿曼古丽

——蔡宇新 ——高锦凤

——陈姝汐

家乡篇 家乡篇

9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