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难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打人、偷东西、随地大小
便也不要管吗?”
在这一点上,姥爷和姥姥曾
多次争论过,如,姥姥说,“孩
子不能完全没规矩,还是得有
规矩”。姥爷说,“没有谁说
过孩子应该完全没有规矩,也
没有谁会认为不给孩子立规
矩、就是连“适当的规矩”也
不需要。
51
难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打人、偷东西、随地大小
便也不要管吗?”
在这一点上,姥爷和姥姥曾
多次争论过,如,姥姥说,“孩
子不能完全没规矩,还是得有
规矩”。姥爷说,“没有谁说
过孩子应该完全没有规矩,也
没有谁会认为不给孩子立规
矩、就是连“适当的规矩”也
不需要。
52
能放手让孩子玩,是因为有
两条底线的存在。
7、“在道德和安全的这两
条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
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
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
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
心之过而责备他。日常生活中
不处处限制和压抑孩子,至少
就是为孩子提供了正常的精
神成长条件,对于精神发育正
53
常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经历,
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会沉
淀为正面经验。”
超过了底线,必须坚决果断
地出手。
回武汉的那天傍晚,在东湖
公园,遇到一个在湖边钓鱼的
叔叔,叔叔在湖边不停地走动,
走到那,果就跟到那,还总想
着往前靠。危险系数陡然上升,
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不让果
54
看不好使,想一直扯着果的手
也不好使,和他说以湖边石为
边界不能上湖边石也不好使。
湖边石宽约 40 公分,它的边
上间隔地栽着绿化带。
第一次,果本来是好好地站
在湖边石的外沿,竟嗖地一下,
贴着一块约 150 公分长的绿化
带,在绿化带与湖边石之间穿
过去了。吓得姥爷赶忙上前,
一把扯住了他,揍他。当时姥
55
爷的胳膊上搭着外套,外套口
袋装着手机、水杯,不太得劲,
加上果还在依着惯性前趋,结
果是巴掌贴着小屁股划过去
了,揍空了。
第二次,果本来是站在靠近
湖边连排椅子的地方,安全了,
想不到竟又嗖地一下,向蹲着
钓鱼的叔叔那跑,鱼杆是处于
水平位置,果的左脚刚跨过鱼
杆,被姥爷一个箭步从后面一
56
把抓住了右手,猛地用力向斜
上方提,双脚悬空扯到了地面,
腿有擦伤,胳膊扯得不舒服,
果叫痛。
这两次,想起来,至今还后
怕。
晚上,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江
边公园,果吃了饭,爷爷带着
他去买青龙宝剑的时候,姥爷
看到在果刚才吃饭的地方附
近,不知什么时候,有个小哥
57
哥坐在石头上干嚎,身子也动
不了,一派痛苦状,旁边有担
架、医生、护士,围了不少人,
路边停着救护车。
一会儿,爷爷和果回来了,
姥爷觉得这是一次教育机会,
就赶紧叫果过来看,正好这个
时候,人们把小哥哥抬上担架
走了,一家人也被招呼着上车
回宾馆。
在车上,姥爷趁机对果说,
58
那个小哥哥是在江边乱跑滚
在江里的,摔得不会动了,所
以咱再不能在水边乱跑,不安
全,果点头说是。
车子行驶途中,果几次回头
问姥爷,小哥哥是不是自己摔
下去的,是不是掉到了江里。
回到宾馆,还特地跑到姥姥的
房间问姥爷,那小哥哥是不是
一年级,姥爷说是二年级。第
二天起床,又早早地到姥姥的
59
房间,说昨晚做了个噩梦,看
见小哥哥掉水里了。
8、“生活有万千种细节,
对于该给孩子什么规矩,怎样
守住两条底线,怎样更好地保
证孩子的安全,如何把握这个
度,没有人能把所有的情景都
罗列出来,很多东西是需要成
人去悟的,是需要成人不断学
习的。”
9、“每个儿童由于无知
60
和调皮,在某一阶段某些事上,
会‘没规矩’。尤其一些男孩
子,更愿意探索和挑战,更显
得“不听话”,甚至具有破坏
性。但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对
人对事没有恶意,就不会有过
度的挑衅,随着年龄增长,自
然能变得习惯美好,行为得体。
不要害怕孩子犯错,所有的错
误都是成长的功课。”
第七条,为什么好孩子是
61
夸出来的?
要返回威海了,上午在武昌
的候车室里,奶奶买了饭给果
吃。当时,姥爷没注意奶奶用
没用湿巾给果擦手,后来,看
见果应该是用手拿着包子吧
在吃,就问果,奶奶用没用湿
巾给你擦手?果的回答让我
没想到,他说,我是个诚实的
孩子,没有擦手。
为了求证,奶奶回来后,姥
62
爷特地问了奶奶,奶奶说没擦
手,是让果用纸袋什么的拿着
吃。求证后,姥爷又顺便夸了
果一句,果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还记得去年的那次吗?果
拿幼儿园的小圆片,姥爷夸过
果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所以,
好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不
是批评指责出来的。对果的启
蒙教育,基本就是一手抓智力
启蒙,就是识字、阅读、诗词、
63
算数。另一手就是夸孩子、抓
品德教育,办法是设立“记功
簿”。
这个记功簿,没有一次是记
录果会背诗啦、识字多啦、会
算数啦等与学习有关的事。因
为:
1、“在幼儿园乃至小学期
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
习的兴趣,如对学习过分关注,
那他就不会对学习本身有兴
64
趣了。”
相反,记功簿都是记录与品
行、习惯有关的事。做法是,
准备一个刻有“你真棒和大拇
指图案”的章,只要有值得记
的事,就用笔在白纸上写下年
月日、什么事,然后盖上章,
用胶带贴在柜子门上。
比如:回家第一件事,洗手。
中午端碗吃饭、吃光
盘。
65
放幼儿园在小操场玩,
到点就回家。
不吃别的小朋友给的
垃圾食品。
在汤泊自己穿衣服,
比姥爷穿得快。
咕咚咕咚喝水,吃药
不怕苦味。
有礼貌,让姥姥休息
说请,并倒水给姥姥喝。
自 2022 年 6 月设立记功簿
66
以来,效果明显,感到孩子天
生就有自律精神,有些事还真
自觉。
比如,只要一提醒回家的第
一件事,果立马去洗手,先不
管洗得干净不干净,即使不干
净,但只要有这个意识、有自
觉地行动,就值得表扬肯定。
再比如,在外面玩,以前没记
的时候,老是拖,现在,只要
提前讲好时间点,一到点立马
67
回家。还比如,果在姥姥家吃
饭,基本不用提醒,都是端着
碗吃、吃光盘。也还比如,以
前,姥爷的酒瓶酒杯得藏着,
小酌一杯的时候,果好奇他也
要喝,但就是不让,越不让越
好奇越想喝。现在,不用藏了,
也不好奇了,不感兴趣了,假
若那一次还想,就用筷子尖若
有若无地沾一点,点点小舌头
就行了。旅游回来的有次,点
68
了小舌头后,果直说辣。
游西陵峡的那天晚上,下着
雨,果晚饭吃得很好,他对姥
爷说,回家能不能给我个大拇
指,姥爷说能。因为中午果被
说成是没有好好地吃饭,孩子
当时的心理,应该是,我一向
好好地吃饭,但中午被冤枉,
晚上吃饭要大拇指,是内心需
要重新得到大人的肯定。
回来的第二天,是个星期六,
69
果来姥姥家,关心地问道,大
拇指补上了吗?回答说补上
了。
过了两天,下个星期一的下
午,姥爷去接果,在车上果问,
今天有没有大拇指?姥爷说
有 2 个 ,到点回家和在路边
的厕所旁等姥爷不乱跑。
2、“儿童和成人一样,都
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
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
70
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只
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
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
力。”
3、“可惜的是不少家长
太擅长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
子的优点却感觉迟钝,整天对
孩子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孩子
心中原本可以成长起来的优
点种子,总是受到冰雹和风霜
的打击,不能很好地成长,直
71
至枯萎或死亡——这就是为
什么许多孩子到最后真的满
身缺点,很难找到优点了。”
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难
道对孩子的缺点就不管?不
是的。孩子的缺点要不要指出
来?不指出来,她的缺点总也
改不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那怎么办呢?
4、“一些家长之所以经
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
72
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
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
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
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
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
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
会正常生长。”
5、“对于孩子身上的某
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
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
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
73
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
而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
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
你就是不改”之类的话。”
6、“对孩子反复的批评,
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
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
来,最终,孩子会破罐子破摔,
严重地会对抗家长,甚至离家
出走。因为你总在否定孩子,
让孩子感觉不到温暖。”
74
7、“儿童没有过错,只
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着
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孩子
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正
确的做法,应该是总给孩子良
性暗示和正面刺激。”
8、“每当你准备用什么
方法教育孩子,你都要思考一
下:你想强化的到底是什么,
你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
还是反感的,它对儿童的影响
75
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激励
的还是消极的,是眼前的还是
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
家长不思考这些,不学习家庭
教育,只是自以为是,那只能
是好心办坏事。”
第八条,为什么就不能叫
名字?
在三峡大坝景点,一家人
坐下休息。当时,姑婆不知干
什么去了,奶奶就招呼她,喊
76
她的名字---邢友华。奶奶话
音刚落,果也跟着喊邢友华。
爷爷马上介意地制止,不能叫
名字,爸爸都不能叫名字。
孩子叫的这一声,不是故
意的,也不是不尊重姑婆,只
是在当时的情景下的应景之
做,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管中窥豹,如果对孩子这
样的应景之做都要介意,是不
是说明,平常的教育中,为孩
77
子设置了,太多的这也不许、
那也不能的条条框框,会束缚
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的成长。
1、“童年是一段特殊的
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
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
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
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
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这
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过多
的约束。”
78
2、“对人性的不信任,
常常是“立规矩”的根本,目
的是把孩子“整服”。如果我
们能够自然地信任孩子,给他
更多的“精神溺爱”,那么他
会成长得更强大,也能学会更
多的人生智慧。”
3、“有位妈妈,对孩子
一向“高标准,严要求”。比
如 2 岁后尽量不抱孩子,不惯
孩子的娇气。换下的内衣裤必
79
须当天洗干净,绝不可以拖到
第二天,等等等等。这个孩子
5 岁的时候,智力出色,确实
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也
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偏执,几
乎不接纳任何稍有变化或常
识里没有的事。因为太多的框
框把他框住了。这位妈妈面对
孩子时,自以为是地把对待成
人的标准,用在孩子身上,生
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80
把“立规矩”当作教育,使事
情陷入本末倒置中。”
还是在住宿武汉的那晚,
去那家刚开业的饺子馆吃饭
回宾馆的路上,果模仿着做起
了导游,把青龙宝剑当做旗子
教姥爷举,导游是喊几号几号
家庭,果是直接喊爷爷奶奶姥
姥姥爷姑婆的名字,一家人排
成一列纵队向前走,孩子开心,
画面温馨。
81
4、“著名作家汪曾祺,
曾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书
中写道:
我觉得一个充满人情味
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
没小’。
在家中,他的女儿都昵称
他为‘老头儿’,甚至连小孙
女都这样喊他。
而他也从不生气,反倒开
怀大笑。
82
做父母做长辈的,要放下
居高临下的心态,跟孩子平等
地交流和沟通。
作为父母长辈,让孩子怕
你不是本事,让孩子爱你才
是。”
第九条,为什么不能贴负
面标签?
游西陵峡时,凭门票领的五彩
三峡石,后来,被果分给了奶
奶姥姥姑婆,奶奶说果手指丫
83
子拉扯着不自己留着。可能的
意思,大概是怕孩子养成不爱
惜东西、随便把东西送给别人
的习惯吧。
1、“孩子喜欢把东西送
给别人,是一种善于分享的表
现。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孤癖不
内向,会有更多的朋友。千万
不要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盲目
责罚孩子,更不能训斥。否则,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自私、小
84
气。”
2、“当孩子喜欢赠送别人东
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辨证地
看。如果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就完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
地支配,家长不必管。如果家
长不想让孩子随便把贵重东
西送人,那就必须给孩子明确
物权的意识,明确告知孩子哪
些东西是贵重的、不可以分
享。”
85
在不同的景点,奶奶当面
夸果当意。
夸果,没有问题,好孩子
是夸出来的。问题是“当意”
这个词不适用于男孩。
当意与真乖,是同一个意
思。
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
析,经常的口头禅称赞孩子
“真乖”等等,会容易养育出
一种服从型的人格,因为孩子
86
会以顺从为行为准绳。
不懂拒绝、压抑自己,是
这种乖孩子成年后的主要特
征,这种人在我们身边真的不
少。
同时,这种人也不敢轻易
尝试和挑战,因为他们从小习
惯了乖,习惯了活在大人给他
们画出的生活圈里面,错失了
很多很多的机会。
他们活在两难之中,一端
87
是内心的渴望,另一端是大人
的期望,直至消耗掉大半生的
光阴。
你希望你家孩子“很乖”
吗?”
在回威海的列车上,果要
吃方便面,奶奶说“就是馋”,
事是那么一回事,问题是,馋
是贬义词。还有,在景点照相
时,“怎么对爷爷这么没礼貌”
之类的话,等等,都是在给孩
88
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
2、“也许家长只是随口
一说,但这些来自父母的负面
评价,却可能以标签的形式,
伴随孩子一生。 淡化孩子的
不足,不是忽略孩子缺点,而
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3、“我们给孩子贴上批
评的标签,孩子就容易受到消
极的暗示,产生自卑和逆反心
理。给孩子贴上正面积极的标
89
签,孩子就容易受到正面积极
的暗示,催生出更多自信和能
量。”
4、
“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
都是一种教育,只是在教育孩
子之前,我们要先停下来,思
考一下:我正在强化的到底是
什么?是孩子的优点还是缺
点?是激励还是消极的?想
明白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就知
道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了。”
90
5、“爸爸妈妈们对孩子说
话时一定要慎重。我们对孩子
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
预言。孩子会被哪些预言言中
我们无法知晓,我们能做的,
就是用自己说的话,向孩子传
递更多正面的预言。”
6、“儿童教育工作者卢
勤曾说,要告诉孩子‘你真棒’。
有女孩就说‘有个女孩真好’,
91
有男孩就说‘有个男孩就是不
一样’。”
第十条,为什么不要上幼
小衔接班?
姑婆和奶奶说,必须让孩
子上幼小衔接班。
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不
在少数。勤达学校邢小玲老师,
退休于文登技师学院,她孙子
在中班,就已经在周四放幼儿
园和周六上幼小衔接班了。问
92
她都学什么,她说识字、写字、
拼音、简单地加减。
邢老师的儿子不在体制
内,当年她忽视了儿子的教育,
现在要在孙子身上加倍补偿
回来。她不仅给孩子报了幼小
衔接班,还报了什么右脑开发。
岂不知,方向错了,越努
力越糟。
以前叫学前班,那还是官
方办的。现在叫幼小衔接班,
93
是私人或是私立幼儿园办的,
纯粹就是忽悠不懂的人把大
把地钞票来赚。
学前班,因为不能在智力、
习惯、创造力等方面让孩子上
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
成阻碍,所以,早被官方取消
了。现在,冒出来的幼小衔接
班,其实与学前班是一样的,
赚了家长多少雪花银子不说,
可怕的是,因为家长的跟风与
94
盲目,好心办坏事,害了孩子
而不知。
1、“我一直反对孩子上
学前班。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学
前班,一是误以为学前班有承
上启下的功能,如同上三年级
必须要先读二年级一样。二是
认为别人上咱不上,孩子会跟
不上老师讲的。三是认为上学
前班是“提前打基础”了,但
这个基础,往往是坏基础。”
95
2、“人生培养战略,如
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
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
以到小学三四年级调查一下,
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
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3、“学前班那种死记硬
背的、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
的学习,即使放到小学高年级
学生那里,也够僵硬的,更何
况放到学前儿童身上。这种失
96
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班,对孩
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4、“良好的启蒙教育在
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
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
关联的,可当下的学前班教学,
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
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
自由,封闭性的学习束缚了儿
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
童天性,它是一种功利性的、
97
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
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
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
为。”
5、
“可能很多家长是这
样想的,认为学前班“好歹能
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
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理念性的错误,就是把儿童玩
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
多可少、可有可无,认为“学
98
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
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
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
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
是在游戏中进行。”
说了幼小衔接班的事,再
来看看写字、拚音的事。
1、“写字的过程是眼睛
对拿笔的手的控制过程,需要
涉及到约 22 条肌肉的配合协
调才能做到。并且,中国的文
99
字涉及到笔画笔顺,如果一开
始写错了,就很难纠正过来,
所以不建议学前幼儿写字。”
2、“现在我国的语文教
学大致采用先学拼音、生字,
再学词汇、句子,最后学写作
这样一个顺序,这是错误的。”
3、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输
在起跑线上,但是拼音教学并
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育部
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
100
很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都
改革了,改成了一年级先认一
些汉字,再学拼音,并且边学
汉字边学拼音的教育模式。
4、“虽然拼音学得好坏
与最终的语文水平没有关系,
但因为它事关孩子当下的语
文成绩,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不为了拼音本身,仅仅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保护他
的学习兴趣,也需把拼音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