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2024.5期

发布时间:2024-9-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酉水》2024.5期

49 酉水 YOUSHUI他要按梅数学的原理,用 32 位皇帝的名字分别与王姓匹配。大家非常紧张,生怕有庙号的皇帝的名字,与王姓匹配成功。只要有一个匹配成功,可以证明先祖的名讳断送了他创立王氏帝国的伟业。王子修也很紧张,他的额头泌出了针尖大的汗珠。32 位皇帝的名字没有一个与王姓匹配,就意味着不是先祖名讳的问题,而是姓氏的问题。他先是失望。他失望一次,大家就松了一口气。接着是着急,针尖大的汗珠不断聚集,壮大,像豆粒大的露珠。他越着急,大家越放松。直到他绝望,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王子修深深叹了一口气,“这是先祖的运数,也是姓王的人的运数!”6王小露现在只想读历史小说。写作与阅读一样有思维惯性,上了路的模式不会轻易放弃。她估摸李奎还会写历史小说。小说可能模糊历史的真象,也可能给历史凿出一个孔,窥见无垠的疆土,或者一个逐渐变小的舞台。《扇形花台》写了元朝的一件小事,或许是皇家实录里一句话虚构出来的,或许是假的,李奎拍脑袋,掉落的几根长短不一的头发。王小露如愿读到了李奎新写的历史小说《扇形花台》。扇形花台马可 . 波罗不远万里来到元朝,就是为了表演一场君臣秀。马可 . 波罗是元朝唯一不用上... [收起]
[展开]
《酉水》2024.5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9 酉水 YOUSHUI

他要按梅数学的原理,用 32 位皇帝的名字

分别与王姓匹配。

大家非常紧张,生怕有庙号的皇帝的

名字,与王姓匹配成功。只要有一个匹配

成功,可以证明先祖的名讳断送了他创立

王氏帝国的伟业。王子修也很紧张,他的

额头泌出了针尖大的汗珠。32 位皇帝的名

字没有一个与王姓匹配,就意味着不是先

祖名讳的问题,而是姓氏的问题。他先是

失望。他失望一次,大家就松了一口气。

接着是着急,针尖大的汗珠不断聚集,壮大,

像豆粒大的露珠。他越着急,大家越放松。

直到他绝望,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王子修深深叹了一口气,“这是先祖

的运数,也是姓王的人的运数!”

6

王小露现在只想读历史小说。写作与

阅读一样有思维惯性,上了路的模式不会

轻易放弃。她估摸李奎还会写历史小说。

小说可能模糊历史的真象,也可能给

历史凿出一个孔,窥见无垠的疆土,或者

一个逐渐变小的舞台。《扇形花台》写了

元朝的一件小事,或许是皇家实录里一句

话虚构出来的,或许是假的,李奎拍脑袋,

掉落的几根长短不一的头发。

王小露如愿读到了李奎新写的历史小

说《扇形花台》。

扇形花台

马可 . 波罗不远万里来到元朝,就是

为了表演一场君臣秀。

马可 . 波罗是元朝唯一不用上奏折的

大臣,他不给忽必烈行君臣礼让满朝大臣

心怀不满。可忽必烈特许了,大臣们有气

只好往肚里咽。他直挺挺地站立着,用半

生不熟的八思巴语跟忽必烈对话。他俩常

常因语言的障碍会错了意,即便有精通多

国语言的翻译侍立一旁,但马可 . 波罗的

奇思妙想往往让他不得要领。

马可 . 波罗上奏忽必烈,建议元上都

的花台全建成扇形,“皇上,扇形花台很美。

元上都全建扇形花台,元上都就出奇地美。”

忽必烈哈哈大笑,“扇形花台很像箭

弓。好!好!好啊!有蒙古人建功立业的

雄风。”

马可 . 波罗解释说:“西方美学讲对称。

扇形本来是对称的。还可以根据扇形画出

对称的圆。一切已知对应着未知,人的智

慧就是由已知找到未知。”

“草原上的事情我很清楚,汉人的事

情我很难整明白。朝廷汇集了这么多的汉

人,就是为了把汉人的事情整明白。”忽

必烈得意地说道。

马可 . 波罗问道,“皇上,罗马帝国

的事情懂不懂?”

忽必烈笑吟吟地望着他,“有爱卿在,

还怕弄不懂一个小小的罗马帝国?”

马可 . 波罗说:“皇上,没您说的那

样简单。”

忽必烈脸露愠色,“好了,就依你的,

元上都的花台全建成扇形的。”

草原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十分迷人。

苍鹰的影子在元上都的残壁断垣间慢慢移

动,王小露却没找见马可 . 波罗说的扇形

花台。

王小露暗自好笑,李奎虚构的,她竟

然当真了,确实只有 B 角演员的水平。

·

B角演员 /李奎

第52页

50 酉水

YOUSHUI

草木·手表·董河——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 王新程

漫步剑门关(外一篇)/ 杨 莙

吃鱼的记忆 / 赵 瑜

冯世瀛:酉水传经破大荒 / 铁 笛

第53页

51 酉水 YOUSHUI

◎草木

祖母活着的时候常说:“一棵树,一

根草,也是一条命。人家虽然走不得路,

说不出话,人家也会疼,会流血、流泪。”

我们听了总是忍不住笑。有一次,祖

母火了,“霍”地从刀架抽下柴刀,抓住

我的手作势就要砍。我吓得大哭。祖母气

恨恨地说:“还没砍就哭?你也晓得怕疼?

那树们,那草们,就不怕疼?”

母亲对祖母这些神戳戳的论调不以

为然。她说草木跟人一样,各有各的任务,

各有各的命。有的生来就是栋梁,有的只

配进灶塘。有的让人掐花,有的让人摘果,

有的给人剥皮。各是各的命。

整个冬天,我们都在砍阳雀树剥皮

卖。阳雀树长在山加山上。山加山,是十

几里外的王屋山上的一座石砫,又高又陡,

三面是石崖,只有一条路上去。阳雀树长

在崖上的石窠里,靠薄薄的腐土和落叶生

长。说是树,其实是矮小的灌木,枝条繁

茂,柔韧,皮绵柔,纤维长。烘干的阳雀

树皮卖到供销社,一毛三一斤。

哥哥姐姐和我去山加山砍阳雀树,清

早出门,天黑尽了才回来,一人背一捆阳

雀树。夜里母亲烧开大锅,把阳雀树枝折

起放在水里蒸。等阳雀树蒸软,青皮变黄,

姐姐就帮着捞出来,摊在地上,沥干水。

我跟哥哥姐姐挼掉外面那层红色的膜,再

轻轻一撕,阳雀皮就剥下来了。一大堆阳

雀树,剥下来只有一小篮子皮。母亲把阳

雀树皮放到火炕上烘烤上,我跟哥哥姐姐

才疲惫地去睡了觉。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草木·手表·董河

■ 王新程

原·散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54页

52 酉水

YOUSHUI

剥过皮的阳雀树像弃儿,光着白生生

的嫩身子,堆在吊脚楼下。等晾干了,就

是烧锅的好柴火。祖母抱柴火的时候,喃

喃地说:“早化灰,早投生,投生投到原

先的根。”那语气像哄小孩子上床睡觉。

真如祖母说的,我们砍过的阳雀树,

开春后又发起新芽。到四五月,树上开满

吊钟样的小黄花,很好看。到了冬天,我

们再去山尖山,阳雀树长上繁密的枝丫,

就像未曾被砍割过。

庄稼地边的林子里,有崖樱桃、牛

奶子、野枇杷、山核桃、野栗、刺梨子。

这些山果,说不出来历,因为长在公地里,

因而算是公共的。我们小时候饥饿时、馋

嘴时,能向山野索取,都有些迫不及待,

恨不得搜干刮净。野毛桃还没红嘴,就

摘光了。野柿子还没黄,就一杆子打净。

还有些老树,像山核桃、斯栗子,长得高,

够不着,扔土块也砸不到,就抱着树干摇,

果子“噼噼啪啪”落了满地。这些不经

栽培和耕耘,未曾被汗水浸泡的果子能饱

腹,解馋,让人惊喜,简直是老天爷的恩

赐。孩子们对林子里每一棵结果的树都熟

悉,谙熟它们生长的位置、脾性,汁水的

多少、味道的酸甜,甚至记得它们的大年

和小年。那些树在荒年,喂饱了人的饥肠,

也慰藉了人的心灵。在最难的时候,官渡

人上山挖草根、剥树皮。枇杷树首当其冲,

被剥了皮,炒熟磨面,帮寨人熬过了冬天。

第二年春天,野枇杷仍然开了花,枇杷黄

时,笨拙的枝头支起一簇簇黄澄澄的枇

杷,衬着五月的蓝色天空,感人至深。年

景再难,毕竟是人与草木一同挺了过来。

大地一贯沉默,却不忘在朴素处给人以慈

悲和恩情。

一个寨子,它允许一些树平白无故地

长在路旁、屋边、地角、墙上、院坝。这

些树,有檬子、楠木、桂花。它们像穷亲

戚一样长在寨子里,与人和牲畜互不惊扰,

也互不指望。这些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怎么嵌入寨子的。可能是起祖罗列的时候

先辈顺手植下的,也可能是一阵风把种子

吹了过来。也可能是一只鸟衔着一枚种子

飞过的时候,不慎落了下来。还有可能是,

另一棵树的根从地底下爬了过来,恰好在

这里拱了出来,长出枝叶,成为一棵树。

而原先那棵树,却老得不见了。总之,它

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在这个寨子里,毫

无作为、无所用心地长着,一年年抽枝、

长叶、壮干,鸟在树上垒了窝,树上又寄

生了另一种树。有的树还一轮又一轮开了

花,结了籽,却没人留意到。除非是树荫

茂密,遮挡了屋瓦,人们会砍去一些树枝。

又或是树干树根壮大,撑破了墙基,就会

砍去那棵树。砍了也就砍了,过不了多久,

砍去枝条的又长得围拢来。砍去的树根上,

又冒了新芽。这些都是些命好、且有耐心

的树。因为无用,也无碍,可以在寨子里

长到老,长到自己都懒得再活下去。这些

树目睹了一轮轮生老病死,因而通了些人

性。寨人对它们呢,也觉得它们是通了神,

平时想不到,也视而不见,但不可不敬,

不可指指点点,言语不可亵慢,不可指责。

有的树过于古老,空了心,枯了半边枝丫,

还被尊为神,树下立起土地菩萨。

我的祖母活着的时候,有一年夏天,

她正在河边的沙地里给玉米锄草,忽然雷

鸣电闪,下起了瓢泼大雨。祖母记起院坝

里还晒着麦子呢,拖起锄头就往回跑。那

天的雨真大,祖母跑到龙洞沟那里时,路

边的老楠木树被雷电劈断了枯枝,落在祖

母面前。祖母面对掉到面前的柴火,瞬间

忘记了院坝里的麦子。她搉断枯枝,准备

收拾好了放在背篓里背回去。正当她老人

家在大雨里忙活,前面忽然传来更大的声

音。她老人家无比震惊地看见,路前方十

来步远的地方,一片山坡像长了脚似的,

泥石从半山上整片塌陷滑下来,滑到路上。

我的祖母目瞪口呆,看着那片山坡滑下来,

第55页

53 酉水 YOUSHUI

巨大的泥石堆在路基上。我的祖母惊魂未

定,忽然亲人一样抱着那根楠木枝,泪水

和着雨水流了满脸。

几天后,祖母带了香烛,到救命的楠

木树下,虔诚地道了谢。

相对于这些树来说,成材的树木,意

义就更加重大了。这些树还长在地里,就

被人盘算着日后可以是做房屋的梁柱,还

是儿女的家具,或老人的寿材。

有一些树,因为一些特别的机缘,承

担崇高的使命。做大梁的,被大木匠认定

后,早早被系上红绸。待到柱、檩等这些

材料都齐了,才被从山上请下来,一路不

沾尘泥,请到家 成为栋梁。还有一些松柏,

它们天生祥瑞,又恰好与一个上了年纪、

安心准备退路的人相呼应。只要人硬扎

地活着,树就得耐心地活下去,一棵树

为一个人活着。一个人也为这棵树活着。

那个人有时间了,就去那棵树下坐下来。

到了这时候,风吹过,枝叶说话的声音,

他都听得明白一二。这时候,人和树像一

对兄弟。

哪一户农家的日子不是靠有用的树

木支撑起来的呢?一个儿子一栋房,一个

女儿一套嫁妆,上百根木料,都得一根梁、

一根柱、一块板,燕子衔泥样凑拢来。官

渡人爱每一棵树,看树的目光里藏着温情,

也藏着锋芒。这些树,生来就是为了献身。

因为具有实用价值,所以,村里的树木经

常成为纷争或者恩义的载体和缘由,为一

棵树失义或者生恩的事也不是没有。

我家的菜地边有棵杉树。也不知道是

谁种下的。那树很大了,父母盘算着,等

姐姐出嫁的时候,把树砍下来,给姐姐做

嫁妆。

但一位堂叔出来说话,说那树其实是

他家的。因为他的地挨着我家的地。有好

些年,他不断地悄悄移动地界,不断地向

我家这边延伸,终于,那棵杉树进入了他

的包围圈。后来我想,他其实不是为了地,

是为了那棵树。

堂叔家也有一个女儿,比我姐姐小两

岁。他也要为女儿办嫁妆。

我的父亲跟他讲道理,但完全讲不

通。父亲愤愤不平,拿着斧头就要去砍树,

恨恨地说:“养女儿的人家,哪能这么横?

这不是欺负我们家王珍吗?”

但母亲表示,那树我们家不要了,古

话说得好,吃亏是福。我们亏了树,说不

定就是给王珍添福呢。

父亲虽然气,也依了母亲。

于是就把那树让给了堂叔家。

在寨子里,草是最低矮的生物。它们

长在树根下,墙缝里,老坟边,竹林里,

矮小柔韧、安安静静。祖母说,寨里的草,

跟人早晚相见,都通人性。人护着它们,

草懂得记情。人有急难的时候,草会来报

恩。我的堂妹光脚踩着了蜈蚣,被咬了一

口。我的祖母提上马灯就出去,在屋后的

墙边寻到了鸡矢藤,捶融,敷在伤处,立

时就不疼了。一位老祖(曾祖父)背上长

了背花,也就是蜂窝组织炎。家人把紫背

天葵捣融,敷在疼处,不出半月,碗大的

窟窿,就收了脓头,蔫了皮,一日一日地

好了。村里有人腹疼,头晕,伤寒,就割

把草来嚼融敷,或者熬汤喝下。肺筋草治

肺痨。刀口药止血消炎。青蒿熬水治打摆

子。七叶一枝花治蛇咬。伤了筋骨,用接

骨草。如果这些草木都没用,就吃火药面。

在官渡,一直停留在天真蒙昧的药草时代。

人都是赤子,与草木为伍,共同生长,人

也长了一副草木心肠。村里没人看过医书,

也不懂药理,甚至连医药两个字也遥远得

很。急难处,也只有将性命托付给草木。

人人都认得那些草,也知道长在哪棵树下,

哪道溪边,哪面墙下。与草木相依为命,

若草木无能为力,就平心静气地随草木一

道枯萎。

·

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56页

54 酉水

YOUSHUI

春天里,什么是寨子的主角呢?是盛

开的桃李。在许多年里,我都没注意到官

渡春天的花树。官渡的四季是以庄稼的耕

种和收获为标志的。春天,菜花明亮的黄,

小麦浓厚的绿,东一块西一块,高高低低

铺在村后的坡上。开在村寨中的桃李,却

被人忽略了。它们长在院坝边,牛圈外,

菜地旁。你看到一枝枝桃李伸到屋檐下,

伸到院坝里,树枝头叽里咕噜冒出密密匝

匝的蓓蕾。春天真是不计厚薄啊,再穷再

辛苦的树,也有浑身劲头,抑制不住勃勃

生机。白日里,人和牲口在坡上种苞谷,

桃李花蕾在寨子噼噼啪啪绽开。从远山眺

望官渡,你看见绿树青瓦间浮起一团又一

团粉的、白的烟霞,轻盈柔软得像要飞升。

这情景让人格外感动。在春天,天下桃李

都有相同的荣盛,都开了满树繁花。

我的二叔从沿河洪渡岩万家回来那

年,父亲在院坝里并排栽了两棵桂花树。

桂花真是好树,易活,枝丫繁多,年年

八月,满树繁花。日子艰辛,兄弟俩互

相帮衬着,平静地往下过,直到俩兄弟

儿孙满堂。2011 年,矮一点的那棵桂花,

先露出衰老的迹象,花开得稀稀落落的,

父亲就起了些疑心。腊月里,二叔说喉

咙疼,去寨子边的丛林里扯了把名叫“开

喉箭”的药草来嚼,不知道是开喉箭的

麻醉起了作用,还是心理作用,二叔的

喉咙疼时好时坏。父亲约上二叔去重庆

看望我的哥哥一家,兄弟俩再顺便做个

检查。父亲没事,二叔的检查结果出来,

喉癌晚期。哥哥开车送父亲和二叔回家,

一路上父亲心事重重,二叔却一无所知,

只知道他的喉部因为缺碘,甲状腺膨大,

就是早年常见的大脖子病。他说,回家

后让二婶天天炖海带吃。

到了家,那棵桂花树,竟有些枝丫从

顶部开始枯萎。这时候,兄弟俩同时怀着

心事,又都不言语。

二叔离世的时候,矮的那棵桂花,从

根到枝,枯尽了。父亲让绪阳堂弟起了树,

平了地,他坐在阶沿上看绪阳把那树抬走,

人又老了十年。

有些花的香气,对艰辛困顿的人心是

一种慰藉。桂花是一种,橙花是另一种。

我家屋后菜地边有棵青柑树,那棵树真大

啊,树冠遮盖了半爿菜园,树荫又伸过来

覆盖了屋瓦。我后来到过许多地方,再也

没见过那么大的柑橘树。青柑绿叶间开满

玉簪一样的雪白的花。那香气洁净、清冽、

澄澈。许多年里,我都觉得那香气像不知

从哪儿飘过来的云,在五月偶尔歇在我家。

那香气跟树下的杂草,泥土里疲惫生长的

禾苗格格不入,跟人和牲畜走过时路上的

溅起的泥泞格格不入。五月里,我们跟祖

母坐在橘树下。橘树满树繁花,花间缀满

青橘。不知道这棵树从何处来,为何站在

我家园子里,一时间有些恍然,不知道置

身何处。蜜蜂在花叶间嗡嗡鸣唱,提醒我

们是在人间。

起初,我们都以为碧绿的青柑是好果

子。我领着一群孩子进了我家园子,抛石

块砸果子下来吃。掐开青皮,青黄的汁“哧”

的一下就冒出来,带着浓烈的酸味儿,伸

舌头一尝,又酸又涩,忽然就冷,全身起

了鸡皮疙瘩。祖母见我们打青柑,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也不理会。

天越来越寒凉,霜降以后,祖母就带

着我和堂弟绪阳打酸柑儿。满树的酸柑打

下来,足足装了五六大背篼堆了一大堆。

我的祖母在院子里铺上两张晒席,一张归

我家,另一张归二叔家。她把刀板搬到晒

席边切柑片。我跟绪阳守在刀板边,祖母

切一只酸柑儿,我们就把柑片儿摆在自家

的晒席上。谁的手快,谁家晒席上的柑片

就多。

青柑片去了哪里,用来做什么?

祖母也不知道。母亲跟二婶也不知道。

2012 年,我到府右街一条深巷尽头

的一家期终药坊为岳父抓药。那时候,岳

第57页

55 酉水 YOUSHUI

父被结肠癌折磨得形销骨立,但仍不失尊

严。那段时间,每当我在外应酬,遇到席

上有份菜的鲍鱼、海参或鱼翅,我就不动

一筷子,请服务员打好包,带回家给岳

父。他努力地吞下去,又吐出来,再吃,

又吐出来,最后长叹一声。西医治疗对他

的病已经失去效果。这时候,一位朋友推

荐了同仁堂一位姓李的老先生。我坐在老

先生的药铺里,看着白发美髯的先生亲自

抓药,其中有一味青柑片,散发出我熟悉

的寒香。

我很意外,向先生请教:“我以为,

治疗沉疴必用猛药,而青橘是这样平常。

您知道,我岳父的病 ......”

李先生说,青橘平常,因其性温,与

身体相宜,能治百病。苦能泻燥,辛能散,

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

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我提着药包出了老先生的药坊。我又

想起老家屋后的那株青柑,隔着几千公里,

它让我感到心安。

◎手表

有一年,官渡来了一个同志,也姓王,

大家叫他王同志。王同志是从上面派下来

搞社会主义教育的。他驻扎在队长家,跟

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村里来了同志,不是稀奇的事情。那

之前,生产队也有同志来驻队,先是李同

志,后是陈同志,之后是胡同志。这些同

志穿解放鞋,裤腿沾满泥,讲话粗声大气,

骂骂咧咧,下地干农活不输官渡人。遇到

矛盾,这些同志就挽袖子捞裤腿,摩拳擦

掌的,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这王同志跟先前来的同志不同。王

同志穿得干干净净,长得斯斯文文,戴着

眼镜,灰色中山装的四个兜整齐熨帖,左

胸的口袋盖上,插着一管钢笔。王同志一

来,就由队长陪着,挨家挨户搞访问,作

调查研究。他每走一户人家,先问了人口,

检查存粮,查看房屋,又查看猪圈和牛棚,

就坐在院坝跟人聊天,周围围了一圈看热

闹的人。他坐在人群中央讲话,一边讲

一边打手势,袖口那里露出来一只手表。

那表明晃晃,亮晶晶的,佩着银白色钢表

带,妥帖文雅地戴在他的腕上,使得那手

腕就像长了思想,长了学问,不只是血肉

之躯的一部分,换了一只手似的,显得格

外高贵,格外优雅,格外抒情。他讲到兴

致来时,那手腕随着语气和情绪晃动,手

表在袖口处时露时隐,时明时暗,特别的

迷人,特别的撩拨人心。他讲的什么,村

民们不甚了了。倒是他腕上那块手表像长

了吸石,吸得大家的眼珠子随着那表忽上

忽下,忽左忽右,心也被搞得闪闪烁烁,

晃悠悠的。

当天夜里,官渡滩的人躺在床上,每

个人眼前都有块明晃晃的手表晃来晃去。

王同志和他的手表进入官渡,是件大

事情。官渡滩的时间因此被重新定义了。

以往,在官渡,有一套特别的计时系

统:婚娶看年庚,农事看节气,日期问甲

子,一天中的时刻就掐时辰。一天中的时

辰,夜里听鸡叫,鸡叫头遍、鸡叫二遍、

鸡叫三遍。白天看太阳,太阳出来了、太

阳当顶了、太阳打偏了、太阳落山了。太

阳出来一尺高,太阳出来一丈高。太阳差

一丈落山,太阳差一尺落山。若遇阴天或

下雨,就以三顿饭来计时,吃早饭的时候,

吃晌午饭的时候,吃晚饭的时候,外加点

灯的时候。三顿饭之间,又叫早饭过后一

杆烟的时候,早饭过后两杆烟的时候。在

官渡,时间在天上,时间在地上,时间在

天地间的事物中。时间也在人的心里。每

个人都能掐时间,有的掐得准,八九不离

十。有的呢,掐得十之差八九。

自从王同志戴着手表进村后,官渡滩

·

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58页

56 酉水

YOUSHUI

旧的计时系统退场,新的计时系统登场。

“七点半”代替“太阳出来了”,“十二点”

代替“太阳当顶了”。太阳落山叫下午五

点半,鸡叫头遍叫凌晨三点。除了这些时

辰,出太阳到太阳当顶这中间,还有九点、

十点、十一点这好几个钟头。每个钟头间,

还有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等。总之,

王同志的手表让村里的时间被重新命名,

有了新奇的意义。时间复杂了,详细了,

科学了,也紧迫了。六点半,村人还在残

梦中,王同志就让队长敲着锣喊:“六点

半啦!起床啦!出工打早啦!十分钟后在

大桂花树下集合!去梨家沟栽红薯!”干

活到十一半点,王同志让队长在地头喊:

“十一点半啦!收工回家做早饭吃啦!”

这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官渡人没事的时候,就去队长家里找

王同志看手表问时间。王同志,现在几点

钟了?王同志,娃儿放学是几点钟?王同

志,离天黑还有几个钟头?王同志放下手

里的书或本子,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很认

真地、带着宣布的意味说,现在三点零八

分。黎家村小放学是三点半钟。现在离天

黑还有三个钟头,等等。

有时候夜深了,还有人去问时间。

王同志,现在几点钟了,我浸谷种晚

不晚?

王同志,几点钟了,我熬苕麻糖,现

在下麦芽来得及不?

有人还问王同志:王同志,三点钟下

不下雨?

又有人问王同志:我家母牛要下崽

了,你看几点钟下?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王同志就大

笑:“本朴、天真!本朴、天真!”

王同志跟先前的同志们不同,他不怎

么干活。薅二遍草时,队员们在玉米林挥

汗如雨,他一个人蹲在土埂上,拿个牛皮

纸记录本,在上面写写画画,写了几行,

又抬起手腕看看表。稻谷灌浆时,遇上天

旱,队员挑水灌田,他不挑也不背,蹲在

田边,手指头试水深水浅。官渡人说,同

样是同志,现在的同志戴手表,不干活,

像先生。不过,官渡人厚道地说,反正我

们也不靠那些同志们干的那点儿活。

小孩子们也对那手表好奇。我们悄悄

拿了哥哥姐姐的钢笔,在腕上画手表。那

时候我捡哥哥的旧衣服穿,手长衣袖短,

手表掩也掩不住,就担心被人嘲笑,被大

人责骂。

大人为什么要骂呢?一是浪费钢笔

墨水;二是脑子里装满稀奇古怪的东西,

耽误放牛和砍柴;三是手表是同志们才戴

得起的。戴不上的东西,就不该想。

我的母亲看见我画在手腕上的表,没

说什么。她疲惫得不想说话。父亲倒是丢

了一句:有本事长大了去搞块真手表戴。

真手表是怎样的呢?大家都没看仔

细过。我可能是寨子里的孩子中胆子最大

的一个。王同志再来我家搞访问的时候,

我毕恭毕敬地给他上了盅茶,问:“王同

志叔叔,手表是怎么晓得时间的?”

“靠齿轮运转。”王同志笑着说。我

惊了。我以为一切呼应人间的东西都是得

到了神谕启示。王同志笑着说,“手表的

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像水车的齿轮,一个

齿轮咬住另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再咬住

下一个齿轮。一个转,全盘都转起来了。

你看太阳在不停地升起、落下,升起、落

下,一天也不偷懒。齿轮一圈圈地转,一

刻也不偷懒。

这只手表跟太阳有了这么深刻的对

应关系,我更不明白了。王同志把茶盅放

在地上,大方地把手表伸到我眼前,让我

看个仔细。我看到表盘里一根针一跳一跳

转圈,另两根针看不出在动。我看着那针

转了一圈,关于手表,我实在提不出别的

问题了。这时,王同志把表转过去,让我

看背面。表背盖是透明的,手表的脏腑历

历在目,原来真的是一盘又一盘齿轮,互

第59页

57 酉水 YOUSHUI

相咬合,在转动。咔嚓一声,王同志把表

解下来,又咔嚓一声,戴在我的手上,用

手卡住表带多余的部分。手表贴上我手腕,

瞬间的冰凉刺得我的心一缩,而后,又随

着表针咔嚓咔嚓地跳,跳得我满手心都是

汗,跳得我心都要从腔子里蹦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王同志把表从我腕上解

下来,又咔嚓一声,戴在自己手腕上。

我看着他的手,问:“你们上边,都

只看手表,不看太阳吗?”

王同志又笑了,笑得愉快又爽朗:“都

看,都看。在大城市里,要看太阳,也要

看手表。”

那年多亏了王同志和他的手表。队里

的人掐着时间赶活,事事走在前头,庄稼

比哪年都长得好。王同志是栽秧前来村里

的。八月里谷子才挞完,还没晒干,王同

志就回上边去了。官渡人说:“新米都没

吃一口。”

王同志一走,官渡的时间也跟着他走

了。进九月了,天天秋雨连绵,整个寨子

灰蒙蒙、湿漉漉、散垮垮、软塌塌的。用

哥哥的话说就是:“点意思都没得。”寨

子又恢复了以往的计时系统,夜里听鸡叫,

白天看太阳,阴雨天就按三顿饭来计时间。

那些被王同志的手表命名的时间,不,那

是跟“时间”对应的生活种种,忽然涣散

了,所有事物重新归类,重回古老、缓慢、

模糊的旧时光。

我也觉得点意思都没得了。早晨放牛

回来,裤腿沾满露水,再赶到学校,迟到

了。夜里在稻田边守水,蛙鼓聒噪,我被

蚊虫叮了满脸的包,也不敢撤退。烦闷了,

我经常一个人到河边散步,流水的声音擦

洗着虫鸣,也擦洗着满天的星子。每当这

些时候,我就会想起王同志,想到他开阔、

爽朗的笑声。想到他腕上的手表。想到他

把表扣在我手腕上,那凉意瞬间滋得我浑

身冰爽。想起他戴着手表的手一挥,沉默

缓慢的事物瞬间被激活,从此具有新的意

义,眼前也由此展开一个新的世界。王同

志就在这个世界的中心。他是上边的人。

然而上边到底在哪里呢?

那以后,我在村里念完了小学,又到

区里念中学。班上有个坐我后排的同学戴

着块手表。这同学袖子高一只低一只,即

使在大冬天,左袖也高高挽起,露出亮铮

铮的手表。我常盯着那块表出神。

初一下学期时,照相馆的人进了学

校。好些同学都照了相。我找那戴表的同

学商量,请他把表借给我戴上照张相。

那同学说,老汉说了,手表儿不要借

给别个,搞烂了不好。

我说就戴上照个相,照完就还,不得

着搞烂。

那同学说你本来就没手表儿,戴上照

相有啥意思。

我说戴表照相行实(在我们老家,行

实是指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是阔气的意

思)噻!

你没表儿借表儿,再行实都是假的。

我们家花钱费米,买个表儿来借你戴起行

实,冤不冤?不晓得的还以为你真有表儿

呢。一分钱不出,白得个好名声,我不帮

你搞。

没办法,我只好光着手腕照了个相。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相片。

期末考试,戴表的同学愁眉苦脸,来

跟我商量,他把表儿借我戴戴,我把答案

借他抄抄。

我说不搞。抄答案得高分,不知道的

人还以为你真能念书呢。你一颗汗水都没

流,白得个好名声,我不帮你搞。

虽然算是报了一表之仇,但那表始终

像明晃晃的太阳,灼烧得我心里又热又痒。

周末回家,我吞吞吐吐把借表的事告

诉母亲,母亲会错了意,叹了口气,说,

你从小就不肯服穷不肯服弱不肯服命。你

·

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60页

58 酉水

YOUSHUI

这脾气不好,要着吃亏的。

我没理她。

有一次,父亲回来,我绕山绕水地说

起一块手表带给我的屈辱和委屈。父亲大

人一听,再看我躲躲闪闪的眼神,就明白

了。他说手表有么子意思?早晚啊,快慢

啊,时辰啊,都在心头,都有个数的。戴

个钢圈圈在手上不嫌多余?那都是上边人

搞的玩意。

我又气又怨,扭头就走,走了几步,

又回头丢了句话:

“你等着看吧,我会到上边去的。我

会戴手表的。”

后来我工作了,又从乡里调到县里。

父亲大人就得意洋洋地说:“我家老幺到

上边去了。”

在“上边”的日子里,我一边努力

工作,一边努力找对象。同事朋友们都很

热心地给我介绍一个又一个姑娘。在介绍

人的见证下,两人见过一面,如果心仪,

我就给姑娘写信。我练过书法,也读过些

文学作品,写的信也很过得去。但找对象

这事就像通关,过了第一关、第二关都不

算成功,甚至到单位做了调查,这些都过

了,都不算成功。接下来岳父母做家庭考

察,一听说小伙子家在农村,脸上的笑容

就矜持了,事情往往就此打住了。过多

的失利挫败了人的斗志。几轮相亲下来,

我蔫了。

母亲说:“就在官渡附近几个寨子挑

一个吧,还能生两个。”

我们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媳妇

是能生两个孩子的。

然而父亲大怒。整个寨子的人都听得

见他的咆哮。他大骂那些不识相的亲家母。

他说,那些婆娘真是有眼无珠!一个农村

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岂是等闲之辈?“等着

吧,有他们后悔的时候!”我沮丧地垂着

头不说话。他朝我骂道:“没志气!去找!

去找!我给你钱,你去买手表!戴上手表

给我找!我就不相信我王家这么踏实勤快

的小伙子,连个老婆都找不到!”

父亲大人并没给我买表的钱。我决定

自己攒。

还没等我攒够买手表的钱,李红就嫁

给我了。结婚后,我们一起辗转了好几个

地方,经历了好几种不同的生活。我们过

得匆忙而精准。我们都戴手表,每天的时

间以钟头计,甚至以分秒计。经历了生活

的种种,年至半百,我才明白,真正的时

间,从来不在一块表盘上。手表是对时间

机械的、笨拙的模拟。真正的时间,其实

是在天地间、人心里。它是日夜,是晨昏;

是四季,是枯荣;是青春与衰老,是别离

与相逢。是思念,也是爱,是永不忘记。

◎董河

河流从深山峡谷劈路而来,到了观音

潭口,就松散开来,形成一片宽阔的水域。

河水散散漫漫地流了两三里地,到了白杨

滩那里,两岸山崖收紧围拢,河水进入汆

洞,流走了。

我小时候,族里的谷璋大爷跟我聊天

时说,当初,先祖带着家人,沿着河的崖

岸跋涉,一路披荆斩棘,到了此处,看见

河流开阔平缓,河水清澈,水中游鱼如织,

两岸山坡碧绿,就此驻足。先祖在河岸搭

建木屋,筑了稻田,车水灌溉,在河里汲

水、戽鱼,在屋后的坡地种玉米、土豆,

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

那时候,河流还没有名字。河岸也还

未形成寨子。

春夏时节,河流水涨,常常淹没了稻

田和房屋。先祖的儿子成年后,就把新屋

立在老屋后坡。儿子的儿子出生,长大成

人,又把新屋立在父亲房屋的后坡。这样,

一代又一代,沿缓坡后靠,立上半山坡,

第61页

59 酉水 YOUSHUI

形成了寨子。房屋不断后靠。稻田也跟着

筑到了半山腰。族人在半山腰的泉源处淘

井饮用,又引溪水灌田。先祖最初立在河

边的老屋,不见了。河边的沙洲和稻田,

也成了滩涂,废弃了。寨人养殖禽畜,先

前在河里戽鱼的生计,也放弃了。这个寨

子,虽然临水而居,跟河流已经没有多大

联系,寨人也是实在的山里人了。

一个寨子,如果没有一条河流经过,

是多么焦灼又枯燥的事情。试想,这个寨

子,松松落落地散在一面山坡上,背后是

山,前面是山;左边是山,右边也是山。

村里的人和事,在草木荣枯和生老病死的

漩涡里,越陷越深、越陷越陈旧。

如果有一条河淌过,就不同了。河流

带来上游的影子和气息,从村里流过,把

两岸的疲惫和梦想映进水里,又流到下一

个地方。一个地方如果有河流,就不是孤

立的,它跟上下就是贯通的,这个村庄,

就跟广阔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有了联系。

水在低处流,水又往低处流。在一个

村庄里,河流在下,田地、禾苗、房屋,

一切都在河流之上。下河洗菜,洗衣服。

下河洗澡,下河捞鱼。草木庄稼在河岸,

一摞一摞叠到山顶。需要河水滋养的生命

高高在上,生长、酝酿和结实,一切仰仗

半山的泉水和老天的晴雨。

河流对一个村庄的作用是什么呢?

它只负责到来,跟人相互激荡,然后离开。

盛夏,庄稼和人都疲惫,河流也疲惫。

只有河滩上的孩子,光着黢黑的身子,叽

叽喳喳的,梭子一样钻进水里,激起高高

的水花,过一会儿,从另一处冒出来。又

钻进去,又冒出来,使这个疲惫的乡村有

了些生气。这些梭子一样精瘦灵巧的小小

身躯,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不停止地在

河里沉浮,从水里获得或者舍弃。他们的

命运与河流相互纠缠。有的留了下来,有

的顺水漂流。

我在这样一条河边出生和成长,幼年

至少年,所有的梦都贯穿着流水的声音。

年轻的时候,我站在岸边,看河流日夜不

停地拍着河岸匆匆流逝。我以为,对于官

渡滩,河流是过客,奔流不息的过客。当

我年过半百,看着族人一个接一个老去,

又一个接一个离去。年轻一代一个接一个

出生,一个接一个长大。目睹了许多生老

病死,经历了许多离别相逢,才明白,只

有流逝才是永恒。人只是河流永恒的过客。

是的,星空和大地教给我永恒,四季教给

我轮回,而河流,教给我流逝才是世间最

根本的事情。多年以后,当我回望故土和

亲人,回望一条河流流经的岁月,心里就

会涌起湿漉漉的忧愁。我的妻子说这就是

乡愁。乡愁是轻盈的,具有审美主义的质

地,是闲愁的一种。而我的乡愁,因为这

条河流,以及河流两岸的土地,它沉痛,

而且悲伤。

一个村庄的生活,是相对孤立的,是

片断式的。是河流让一个村庄与另外的地

方连接起来,并形成难以解释的因果关系。

河流带来上游的消息。有时候水浅了,是

上游旱了。有时候,官渡滩风和日丽,风

平树静,河里却浊浪滚滚,从上面隘口卷

着波浪奔流下来。过了隘口,河面开阔了,

流水散漫,洋洋洒洒的,水面浮着木柜、

牲畜、衣被、晒席、柴禾,还有猪羊或者

鸡犬。有时候,水上漂浮着人,衣衫散在

水面,一漾一漾的。官渡人站在岸边,不

住叹息,说,上游的董河还是宜居,又有

一户人家散了。

像一切居住在河流岸边的人,对河流

冲下来的浮财,都怀着意外的惊喜。耕种

太艰辛,有不经劳苦而来的东西,为什么

不抓住?

有一年端阳,河里涨大水,上游漂下

来一批浮木。那一年,我的一位堂叔 32 岁,

正为建新房子四处筹措木材。堂叔一大早

·

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62页

60 酉水

YOUSHUI

就扑进水里忙活,捞起一根又一根浮木,

凫水到岸边,递给他的弟弟,晒在太阳下。

那天堂叔收获丰硕得很,河岸上摆了

一堆木材。他看了看,差不多了,堂婶煮

的粽子也该熟了。他抱着一根浮木,往岸

边凫。这时,一根更大的浮木逐浪而来,

撞在了他后腰上。堂叔撒了手,向前一扑,

沉进了水里。他的弟弟在岸上看着,想哥

哥水性好得很,在水里扎个猛子,不一会

儿就能浮上来。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浮

上来,只有那两根木头在水里一漾一漾的,

一时聚拢,一时又散开。他的弟弟这才回

过神来,大声呼喊哥哥,这时候,更大的

波浪挟裹着浮木、牲畜、衣被下来,漂在

水面上,久久不肯顺着河水流走。

我常想,这些浮在水面的东西,顺水

流到下游的香树坝、一两丝,进入小河,

到了五堆、沿河、龚滩,最后进入乌江。

岸边会不会有人,像堂叔那样,跳进水里,

舍生忘死,最后顺水漂流?

这是激流中的董河。

除去洪波汹涌的时候,董河平日顺和

平静。老婆婆们在河边捶洗青麻。母亲和

婶娘们在河边洗红薯,洗洋芋。姐姐们在

河边洗衣、洗菜,整个冬天,满手都是麻

皴子。听见有人叫,她们应声回过头来,

红扑扑的脸上是温和安静的笑容。这是那

条河给我的安慰和温暖。

一条河流,给予男人的乐趣远远多于

女人。男人们在水里洗澡、捞鱼,孩子们

耍水。一到夏天,两岸的男孩就整日泡在

水里,搬螃蟹、摸鱼。河里满是鱼虾,人

却没有吃河鲜的习惯。即使在荒年,村人

啃光了树皮草根,甚至有人饿死,纯良的

官渡人却不曾从河里打鱼上来活命。

我小时候挨饿不少,也不吃鱼虾和螃

蟹。虽是好东西,但缺油少盐,腥味重,

闻着气味就吐。但铜西场上的人吃鱼。他

们有多余的油,把鱼煎得焦黄,把鱼汤炖

得又香又浓。孩子 们在河里摸到了鱼,

就飞快地穿上衣裤,用细蔑丝把鱼穿上成

串,提在手里,走十来里山路,到铜西场

上去叫卖。见到工作同志模样的人,就跟

在人家屁股后,一边走一边问:“要鱼吗?

刚从董河摸上的鱼,瞧,尾巴还在摆呢。

大的五毛,小的三毛。要鱼吗?”

摸鱼毕竟靠运气。心狠的孩子就朝河

里扔雷管和土炸药炸鱼。小时候我也跟村

里的伙伴们去河里炸鱼,一包土炸药扔下

去,“砰”的一声,就有大大小小的鱼翻

着白肚皮浮起来。炸鱼很危险。炸药包扔

早了,惊得鱼群四散。扔晚了,在手里爆

炸,炸掉半只手腕、几根手指,也是有的。

至今,村里还有几个缺胳膊短手的人,就

是幼年炸鱼炸掉的。

我一生也不敢告诉父母的一件事,是

童年,我也曾为一点小利舍生忘死,差点

儿送了性命。

夏天,久不下雨,河水消了,中间就

露出一片沙洲。十一岁那年暑假的一天,

我跟同伴们下河炸鱼。一起炸鱼,却分得

最少,我忿忿不平。等同伴离去,我就在

沙洲的一侧用石头筑了坝,留一个窄窄的

决口,用竹子编成一个梭子箭船,安在决

口处。箭船是我跟哥哥发明的捕鱼的器具。

河水汩汩,鱼顺着河水游进箭船,回不了

头,困在箭船里扑腾。两三个小时,就能

捕到三五斤鱼。

安好箭船,天晚了。我就卧在沙洲

上守鱼。河水拍着沙岸,发出轻微细碎的

声音。前面是水,后面是水,左边是水,

右边也是水。我仰面躺在沙洲上,像躺

在轻轻晃动的船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两岸的灯火都熄了,星空高远,夏虫繁密。

谁都不知道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躺在夏夜

的星光下,梦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闪着银光

的鱼。

是冰凉的河水鱼嘴一样啄着我的脚

背,我才醒过来。醒来愣了一会儿,才意

第63页

61 酉水 YOUSHUI

识到是在河里。箭船已经不见了。河水快

速上涨,不一会儿就漫过了沙洲。又一个

浪头打过来,我跌进水里,呛了一大口水。

我想站起来,本能地用脚踩地,但已经踩

不到底了。河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急,我

拼命朝着岸边游,却被波浪打进水中,被

大口大口地呛水,又死命地凫出水面。我

爬上岸的时候,裤子没有了,背心也被撕

成绺绺。我横趴在路上喘气,心想被父母

知道了非打死我不可。趴了好一阵,缓过

劲儿来,我站起身,光着身子进了院坝,

推门进了屋。父母的房里响着鼾声。我摸

索着进了我跟哥哥的房间,站在床前,牙

齿咯咯打着战,全身筛糠一样发抖。哥哥

醒了,在黑暗里问:“搞到着没?”我颤

抖着说:“起先是搞到着了,搞到了两条

大鱼。我去捉,没捉住。最后,着滑脱了。”

哥哥说:“大鱼就爱打滑,捉不住。你说

日怪不?好东西都打滑,捉不住,没得意

思得。”

河流朝朝暮暮流淌,荡涤,同时也

滋养浸润着两岸。然而,一切流逝的东西,

人们都听之任之,信奉和崇尚的,却是岸

边稳固恒常的事物。官渡人供奉的是土

地、巨石、老树、古井、祖屋,还有埋葬

先亲的,在树下或者地边一年年老去的坟

墓。而打算放弃的,准备告别的,想要遗

忘的,就带到河边,或者放在河上,让它

顺水漂流。

我一位堂叔,有一个三岁多的儿子。

有一天晚上,这孩子忽然不见了。整个官

渡滩倾巢出动,分成两路寻找,一路上山,

在寨子后面的庄稼、山林和草丛间翻找。

另一路下河,顺着河岸一路走一路呼喊。

那孩子的叔叔跪在河岸的一座土地庙前,

祈求土地菩萨保佑,许愿找到了孩子,要

给土地重修一座庙。

最后,孩子的叔叔在大洞悬崖上的

一个石窟里找到了孩子。这事至今让人

迷惑的是,悬崖上没有路,一个三岁多

的孩子,如何能沿着河岸上行五六里,

又攀上悬崖,最后窝在那个石窟里?孩

子的叔叔抱起孩子,看见石窟里就有一

座土地庙。这个叔叔抱着孩子就跪倒在

土地庙前,放声大哭。

秋后打了苞谷,家家都有了点余钱。

做叔叔的上门跟孩子的父亲商量,说菩

萨救的是你的儿子,这土地庙该你修。

土地庙是怎样的呢?就是三块石板支起

一个尺余高的岩砊,岩砊里面立个木片

做的神牌。花不了多少钱的。孩子的父

亲却不买账,说谁许愿就该谁修,不信

你去问菩萨。这位叔叔很生气,说哪有

这样做父亲的?土地菩萨救的是你的儿

子,修不修是你的事。

谁都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第二

年开春,这位叔叔的女儿在河边采刺莓,

脚下打滑,掉进河里,还来不及呼喊,

就给河水冲走了。后来人们说起这事,

很为叔叔和他的女儿鸣不平,说堂叔仁

义,他女儿走得冤枉。后面那句,厚道

的官渡人却忍下了,只说,地上的一切

都归土地菩萨管,河流也是。河流是土

地的儿子。

我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

里,每年都会回家几趟。如今,河上架

了大桥,桥上车水马龙。河两岸高高低

低起了新楼。岸边的地里还是长着玉米、

谷子、豆子。水井还在汩汩流着。河的

右岸睡着我的外婆,左岸睡着我的祖母

和母亲。我的父亲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

他的耳朵听不见了。眼睛还好。一提起

母亲,他就沉默不语。河流教给我流逝

是世间最根本的事情。在一切流逝中留

下来的,必定经历了千辛万苦。

·

文草木·手表·董河— —长篇散文《官渡》之四 /王新程

第64页

62 酉水

YOUSHUI

是的,我把“漫步”,——这个通常

与“湖畔”“草地”“林间”等等风景优

美、且地形相对平坦之地相连的词,用在

了剑门关身上。

剑门天下险,还漫步?

车窗外,群山直入云霄,是被老天爷

拿绿色颜料泼了个透的山。谁料那半山之

上,却赫然矗立着几面千刃石壁,高大、

巨大,褐黄色,寸草不生,想是被老天爷

拿大刀劈过拿斧头砍过过后,安放在青山

上的。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之间那目光

凌厉的巨壁,却把我看得是心头一震,这

些石壁,不正是一扇扇天然屏障?它们与

群峰联手构筑起一道道天然城墙,奇高,

奇陡,奇险,奇雄,纵是鸟也别想轻易飞

过去。

清 人 有 诗 云: 大 剑 小 剑 如 刀 攒,

七十二峰成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剑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

单听名字眼前便会闪现出一片刀光剑影的

地方,曾经狼烟滚滚,战鼓四起,大大小

小的战争发生过一百多次。

所谓“剑阁之隘,蜀之关键”,剑门关,

蜀道之咽喉也!

意在取蜀者,兀自打着“打下剑门关,

等于得四川”的算盘;

志在守蜀者,时刻敲着“一关失,半

川没”的警钟。

进入景区,从仙女廊上坐缆车上山,

看山在我脚下。下了缆车,却反了过来,

是山看我在它脚下。

青山之上的绝壁,只能让我仰望。

鸟道是此行的第一个景点,要想与那

道绝壁亲密接触,得从 2016 年年底才开

放的这条道路通过。

还那么远,万丈悬崖上一条“之”字

形、比羊肠子还细的缝隙就已放大了我的

瞳孔,而稀稀拉拉几个“蜘蛛侠”上不沾

天下不着地的缓慢蠕动,又让我的眼睛瞬

间昏矇。

走得近了,方知并非鸟道,而是猿猱

道。其实猿猴们也曾为这样的一条路焦得

抓耳挠腮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欲度愁攀援”——李白的《蜀道难》不是

这样说的吗?欲过此道?须先测血压,再

签安全协议,再穿戴头盔、保险带、腕锁

等专业安全装备,再由专业教练教学引导

并带队,化身猴儿上山去。

啧啧,我识趣地退到了一边。十几年

前,在香港海洋公园被过山车实实在在折

磨了一番后,我变得特别理智,轻易不会

让惊险的体验来刺激我温良的心脏。

漫步剑门关(外一篇)

■ 杨莙

第65页

63 酉水 YOUSHUI

鸟道在右边,同样以“之”字形沿壁

而上,也是早就在《蜀道难》里骄傲了一

回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鸟道相比猿猱道温和许多,勿需量血压签

协议什么的,自然人气就高多了,一串串

花花绿绿的“鸟儿”们,手挽铁索向绝顶

攀登,是否叽叽喳喳就听不到了。

和登华山、梵净山时,拉扯着峭壁间

的铁链抖索爬行差不多吧,何不另走一条

路?用很短的时间犹豫了一下,掉了头。

同行的另外三人,一老年,俩壮年,

没有追问他们的真实想法,总之,和我一

起,从二十余人的大部队中默默退出,不

爬猿猱道,不飞鸟道,四个人,走人道。

踏石阶,过廊道,在剑门关这个古战

场行走,耳边回荡着的,却并非血光冲天

的厮杀与呐喊,而是诗人抑扬顿挫的咏叹。

你不得不承认,一个诗人发出的声音

对于一个地方的意义,像张继之于寒山寺,

王勃之于滕王阁,范仲淹之于岳阳楼……

走进剑门关,甚至,还在剑门关之外,

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李白的“剑阁峥嵘

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当

年仗剑入蜀,眼睛被雄奇险峻的剑门关蛮

横地冲撞,李白是何人?当即予以回复,

他用奇诡丰富的想象、奔放激越的豪情、

变幻莫测的笔法、奇特大胆的夸张,凝结

成一曲流传千古的不朽绝唱《蜀道难》。

山间林木苍翠,看得眼睛都泛绿的时

候,与一石拱桥相逢,长不过百米,宽也

就十来米,极普通,毫无特别之处。然而,

桥桩上的三个字,让它立刻身价倍增:诗

仙桥。或者那一年,诗仙就是在这桥上完

成了他对剑门关的咏叹?

四个人,赶紧向桥上走去,以一步三

摇的蜗牛节奏,试图更大程度地沾染些许

谪仙人气息。

走过诗仙桥,在一开阔之地又遇上诗

仙的头号粉丝杜甫,这个忧国忧民忧茅屋

被秋风所破的瘦削老头儿,坐在他的偶像

对面,旁边的石壁上镌有他的诗句“惟天

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因为剑门关,诗

圣、诗仙在此见面。剑门关,既招展着旌

旗,也流淌着诗意。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没走一会

儿,“细雨廊”迎面而来。为陆游而建的

廊。在剑门关,无论如何也避不开陆游的

这首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骑驴本是诗人雅兴,李白、杜甫、贾

岛、李贺、郑棨都有“骑驴”之诗句或故

事,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

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诗句。与骑驴入

蜀相匹配的,是诗人。但诗人陆游无此雅

兴,朝廷风雨飘摇,国土一年年沦丧,一

个作别人世前还在念叨“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人,才不想骑驴呢,

才不想入蜀呢,他想骑的,是战马,他想

去的,是杀敌的战场。但怎么想随你,怎

么做可由不得你,1172 年 11 月,主战派

王炎被削职后,帐下成员作鸟兽散,陆游

也被调往大后方成都,任了个无所事事的

闲职。

在抗金前线南郑虽是个文职,也可在

边境线上持剑跃马,与他“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向也更为接近,如

今却骑着一匹迈着碎步的瘦驴儿,缓缓走

向离前线越来越远的剑门。关山重重,细

雨霏霏,不愿做一个骑驴行吟的诗人,不

得不在单调的凄凉的“得得”之声中,骑

·

文漫步剑门关(外一篇) /

第66页

64 酉水

YOUSHUI

驴行吟。空望那耸峭的阻敌的城墙,只把

一颗血战沙场的心,一寸寸地凉了下去。

面对剑门关,李太白无疑是掀眉惊

呼,而陆放翁,就只能是攒眉低叹了。

盛唐和偏安一隅的南宋,所发出的声

音显然是不同的,前者激情万丈,后者憋

屈压抑。

沿着诗人的足迹漫步剑门。

乍一看剑门关,自然是巉岩之险峻,

在山中游荡,感受更深的,却是林壑之幽

美,甚至,如入田园之逸然,甚至想,冬

日里难得的晴好天气,若也得一匹驴来骑

骑,那便是暖阳骑驴入剑门了,岂非一天

似两天?

尽管是冬季,绿的草木照样谁也不管

地绿着,黄了的、红了的,则把那斑斓的

色彩,挥洒于望不到尽头的碧海。

把这项点缀工作干得最卖力的是红

籽,溜圆的小果子已经红得透透的了,红

成了这个季节最想亲近的颜色,仿佛木制

的小珠子,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泽。大名

火棘的红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你走到哪

儿它追到哪儿。那就边走边摘来吃好了,

软软的,有点酸有点甜。大山里纯天然无

污染的野果子,不吃白不吃。

仍在铺成红云的红籽中看到了紫红

色的刺莓,我们那儿叫它刺泡儿,果汁充

盈,酸酸甜甜,在我吃过的野果子中,我

推荐它坐头把交椅,正因为可口,所以在

枝条上生出那许多尖利的刺来保护自己。

一见到刺莓,立刻将小红珠子抛在脑后。

我咧着嘴,在刺丛中小心翼翼摘刺莓的时

候,与儿时在山岭上发现刺莓的表情,不

由分说地重叠。

沿途有不少卖土特产的,一豁牙老太

太的米筛子里应该是什么中药材吧,扎成

束,长相甚是怪异,深褐色,节状,七扭

八拐的。老太太特能吹,称这东西泡酒好,

喝了长生不老。同行的马兄拿起一束来,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老太太又说,直接吃

也可以,蜜(mīng)甜。我问这是什么,

她的回答实在听不清,遂又问,再问,继

续问,终于听明白,哦,乖枣。奇了怪了,

长得这么不乖倒有个这么乖的名字。马兄

见我执著,买得一束递给我。尝了尝,果

然蜜(mīng)甜,嚼着嚼着,居然品出

一丝丝烤红薯的香气。乖枣,算得上心灵

美的典范了。

边走边吃,偶尔去往路边翘了角的休

息亭坐一坐,是“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花”里的那种亭子,造型简单,散发出阵

阵山野气息。

还有那参天古木相伴的院坝,一张小

方桌,三两张藤椅。坐在这儿,品几口山

泉煮的茶水,翻几页闲书,任阳光拨开老

树浓密的枝叶,轻挠着背。如果这都不是

神仙过的日子,那又是什么?

悠哉游哉地闲荡,几乎忘了身处古战

场,直到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

史的天空》,从山里,从林海中,从天地

之间,悠悠传来——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回过神来的时候,关楼到了。

与走过鸟道的大部队在此会师。见我

有一颗没一颗地往嘴里扔乖枣,有人说,

他小时候也吃过拐枣。

拐枣?原来是我的耳朵当时出了问题。

然后,他们开始眉飞色舞地显摆鸟道

第67页

65 酉水 YOUSHUI

之奇崛陡险,诸如山川在脚下,云在脸颊

边之类,“可惜了,你们没有去爬鸟道。”

四人小组也不甘示弱,“你们才可惜

了,没有去走人道。”随即开始历数路上

种种。

其实,征服是一种享受,有时候,被

征服又何尝不是?视觉的冲击,内心的撼

动,在我来说也算幸福之一种。而各走各

的路,各有各的收获,又何来可惜一说?

不过关楼必访,它不会刺激心脏,却

会撞击胸腔。

不过,这座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

从未被正面攻破的关楼,看上去并没有想

象中那般巍峨,那般气势雄壮,一打听方

知,此关楼乃仿照明代关楼修建而成。硝

烟战火千百年,关楼历经毁灭与重建,最

终于 1935 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

关口地形因此与从前完全不同,隘口扩大

5 倍左右,路基降低 7 米多,“天下雄关”

自然少了几分雄壮之气。

却也勿需太过遗憾,因为,没用。索

性将目光跃过关楼,去寻觅那片刀光剑影、

鼓角铮鸣的历史的天空。

当两面绝壁狭路相逢,眼看就要撞得

头破血流时又各自停步,留出一条缝隙的

场景落入诸葛亮眼里时,不被最大限度地

利用一番才怪。

“天助我也!”军师手中的鹅毛扇儿

就那么一摇,一座依崖垒石砌门的关楼便

在天堑中矗立起来了,之后,一个誓死捍

卫关楼的人,亦在关楼上矗立起来了。

稍知三国知识的人就明白,这个人,

姜维是也!

姜维,字伯约,诸葛亮曾说:“今得

伯约,如得一凤也。”诸葛亮眼睛雪亮,

至少,剑门关见证了姜维的一腔忠勇。

蜀汉后期,姜维与魏将钟会在剑门

关对垒三个月,姜维领兵五万凭天险拒敌

十万于关门外。魏兵粮尽,钟会正意欲撤

军之时,部将邓艾率兵绕道剑阁,偷渡阴

平,取江油,克绵竹,直奔成都。

姜维犹自挺立在剑门关的时候,刘禅

已然自缚其身,打开城门,率文武百官匍

匐于曹魏脚下。邓艾率军围城不过几千兵

马,刘禅却第一时间举起了白旗,他早等

不及各地回援的数万援兵了。清代文人左

敩《登姜维城》一诗道:大剑山高接太清,

峭岩攀到上头平。当年后主已亡国,此地

姜维尚守城。

后主投降,敕令姜维在剑门关投降钟

会,姜维“大惊失语”,帐下将士亦“须

发倒竖,拔刀砍石”,短暂的纷攘之后,

姜维使出诈降计,意图借钟会之手恢复汉

室。可最后的结局是,用心良苦却成空。

计谋失败,不成功,便成仁,姜维拔剑自

刎,后被剖腹取胆,全家被屠。

姜维选择了迥异于蜀国的死法,他的

死,悲壮而惨烈。

姜维葬在他战至最后一刻的剑门关。

一座圆冢,一块石碑,一片松柏,浓缩了

他忠勇的一生。

我站在姜维墓前,我在想,坐轿的已

准备在安乐公的位子上乐不思蜀了,抬轿

的却还杵在那儿扼腕跺足,着的是不是干

急?忠诚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对那个扶

不起来的刘阿斗尽忠,又算不算是愚忠?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禅投降固然

因其软弱,然已被掏空了蜀国和国力强盛

的魏国,一个走向灭亡,一个一统天下,

皆大势所趋也!如此,刘禅的选择是否也

算是顺应天下大势?

打住,打住,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青,青山那边的那轮夕阳,依旧神闲

气定。

我吞下最后一粒拐枣,于薄暮中,走

出剑门。

·

文漫步剑门关(外一篇) /

第68页

66 酉水

YOUSHUI

◎闲荡兰州

1

在兰州呆了一周,大街小巷,由着我

东游西荡。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但,属于省会城

市的光鲜气派似乎并未在兰州身上体现出

来。这是我刚走出机场就生发出的感觉。

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黄土坡……那

荒芜的荒凉的黄,在车窗外绵延近两个小

时后才算收了势。只是,眼前怎么全是灰

朴朴的楼房,街道都被挤到哪儿去了?逼

仄,压抑,进入市区的视线,没法舒展。

兰州两边皆山,地形注定了这个城市

的狭长和拥挤。皋兰山、白塔山从南北两

面夹击着兰州,把兰州活生生地挤压成一

个长条状,于是,这个长条形的城市只能

从东西方向生长,也由此长成中国最长的

城市,最窄处,不足 4 公里。

地形无疑是兰州的一处硬伤,不过这

是没法子的事,不必为此纠结。

不过兰州人也没有为这个问题纠结,

为何?被西北风吹得刚烈通透的兰州人,

手一扬,说,不喝酒不会说话!

我住的酒店旁有一条小街,一入夜,

小街就把自己浸泡在热辣的酒精气息中。

划大拳行酒令,被西北风吹得粗犷豪

放的嗓子,用甘肃方言在小街的上空,砸

出奔雷隆隆。

那些嗓子,唱得出花儿,也吞得下烈

酒,他们用短促的兰州话痛快地喊一声:

干!于是一杯接一杯的酒,久旱逢甘泉一

般,冲向喉管,冲向五脏六腑,血脉里肆

意撞击。醉了,醉了,谁还管那些个是非

恩怨、爱恨情仇?

花儿与喝酒,一样的高亢奔放,一样

的热烈烈、火辣辣。

一条小街是这样,十条呢?百千条

呢?

兰州地形狭窄,兰州人却活得爽直,

活得开阔。

2

都说兰州非常简单,因为,一本书,

一碗面,一条河,就可概括兰州。

一本书便是《读者》,中国发行量最

大的期刊。

第一次与《读者》(彼时叫《读者文

摘》)相逢还在上初中,姐姐带回来的,

从此铭记于心。

工作后,第一次用自己的钱订了两份

杂志,其中一份就是《读者》。那时候三

姊妹还住在同一屋檐下,也会收藏各自的

《读者》,因为总有一天,我们都会从这

个屋檐下飞出,而《读者》,不是看了就

扔了的杂志。很多年了,很多杂志都失去

了音讯,唯有《读者》已集结成一支浩浩

大军,行军路上,没有掉队。

那些年,即使是在街上遇到手握《读

者》的陌生人,我也会武断地认为,那不

是一个庸俗的人。就像在哪本书上看到的,

说看《读者》的孩子不会学坏。

现在尽管不再像年轻时候,哪怕漏看

了一期,也仿佛浑身不自在,也不再订阅,

但床头柜的一沓书里,通常都塞着一两本

《读者》。一般不拿小说当枕边书,一时

半会看不完,影响睡眠,《读者》正好,

几十字到两三千的文章,不沉重,不绝望,

不诘屈聱牙,也不粗俗浅薄,呼应着李易

安的“枕上诗书闲处好”。

到了兰州,少不了去《读者》的居住

地瞅上一瞅。

在六月的街头一步三摇,“兰州”一

名,把宋人方千里的“闲荡兰舟,翠娥仙

第69页

67 酉水 YOUSHUI

袂风中举”递到眼前。闲荡兰州,被称作

兰州蜜瓜的白兰瓜,——那清凉如水的清

香,一浪一浪漫溢过来。

随后,一个普通的读者,见到了大名

鼎鼎的《读者》。

我以为至少会有些激动,不过并没

有,是因见到的,其实是一个不时见面的

老朋友?还是青春已远去,连背影都不

见?

我平心静气凝望着的《读者》大楼,

是一幢说不上现代也说不上漂亮的建筑,

不花哨,不张扬,倒契合了我早就不年轻

的心境。

3

如同到北京不吃“全聚德”等于没有

到北京、到天津不吃“狗不理”等于没有

到天津一样,在兰州不吃拉面,又怎好意

思说到过兰州?

抵达兰州的当天就去吃了一碗拉面,

吃着也没闲着,顺手将重庆的牛肉面自千

里之外端了过来。从面的颜色和味道来

说,重庆牛肉面的性子无疑更为火爆更为

急躁,那红油汪汪的亮烈、火星四溅的麻

辣会抢先一步,野蛮地占领你的视线,攻

下你的嗅觉。再说牛肉,兰州拉面的牛肉

是煮熟后切成的片子,本色,很浓很纯正

的牛肉味道。但牛肉片是干的,就算再香,

要带动整碗面香起来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

不足。重庆牛肉面的牛肉是切成坨坨后,

和千百种佐料、香料一起红烧而成,端的

是浓墨重彩,吃面时浇上一勺,醇厚鲜浓

的汤汁可渗透至面条的灵魂。

该说面条了,倘论质地和口感,话音

未落地,兰州拉面已把重庆牛肉面一下甩

到身后。慢工出细活,人家用手一下一下

抻出来的面条,又岂是你机器里轰隆隆奔

出来的面条比得了的?有韧性,有嚼头,

呼哧声中,弥散着阳光下的小麦香。

相比重庆牛肉面,兰州拉面虽也有一

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油)、

四绿(蒜苗、芫荽)、五黄(面条)的好

颜色,只是看上去到底有些清汤寡水,更

适合嫉油如仇之人。

在兰州,我吃得最多的小吃是肉夹

馍,住地边的小街有一家小铺子,不起眼,

但真心好吃,每天都会去等待一次。卖馍

的两口子,女的收钱,男的卖馍,几片带

皮的腊汁肉和几叶香菜一起跺碎了,再淋

少许腊汁水,拌匀,装在烘烤好的馍肚子

里,馍的柔韧软绵与腊汁肉的软烂腊香,

互为对方锦上添花。夫妇俩是定西人,定

西是兰州门户,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其间我去过一次。作为中国土豆之乡,饭

桌上少不了土豆,一大盆胖土豆,蒸熟后

素面朝天就上了桌。面而粉,粉而糯,黄

土地里的土豆香,齿颊间,缠绕迂回。

奇了怪了,吃的是定西的土豆,兰州

的拉面和肉夹馍却一起赶了过来,跻身于

我的舌尖。

4

那本书看过了,那碗面也吃过了,那

条河,被中国人称作母亲的那条河,自然

而然就在耳边咆哮起来。

是的,咆哮,——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君不见陕北的黄河壶口瀑布,那浊黄

的激流,奔腾着,狂放不羁;怒吼着,雷

霆震怒。一个狂野的母亲,愤怒到极致的

母亲。

可是,当我走上兰州的滨河路,当河

风一阵阵拂过,我听到的咆哮,却是浓密

的柳荫下,不扯出肝胆不罢休的几句秦腔。

·

文漫步剑门关(外一篇) /

第70页

68 酉水

YOUSHUI

我面前的黄河,一河黄铜熬制而成的浆液,

阳光下,波澜不惊。一个平静的母亲,好

脾气的母亲,恰如滨河路上的那尊雕像:

《黄河母亲》,简约柔和的线条,塑造出

一位娴雅、端庄、柔美的母亲,一颗蕴藏

着大爱的心,才配得上这样的神情。黄河

母亲微笑着,用无比慈爱的目光,看护着

在她怀抱中游泳的孩子。

黄河母亲慈爱的目光,覆盖了黄河沿

岸上走着、坐着、唱着、玩闹着,以及牵

着手你侬我侬的孩子,以及什么也不做,

只盯着黄河的孩子,比如我。

我站在“黄河第一桥”上,这座建于

清光绪年间、最早横跨黄河且保存至今的

唯一近现代钢铁桥梁,气势雄浑,经过维

修加固后,拒绝车辆通行。从昔日的交通

动脉到如今的观光景点,它和桥上走走停

停的人一样,惬意轻松。我趴在栏杆上,

俯瞰那条黄色的大河,悠悠东流。

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就是兰州。

有了这条大河,还能简单地说兰州非常简

单么?

有了这条大河,兰州才有了灿烂浓厚

的黄河文化。黄河母亲雕像、黄河第一桥、

银滩黄河湿地公园……行走兰州,一路有

黄河之水,在脚下,在耳边,拍打翻卷。

因为黄河,干燥枯涩的兰州多了一丝

润泽,一丝灵动。

而兰州于隋朝时期的得名,也与黄河

有关。因市南有皋兰山遂名之“兰州”,

古羌语中,“皋兰”为河,那条浊黄的“皋

兰”,正从皋兰山下流过。兰州因黄河而

存在。

因为黄河,狭长逼仄的兰州多了一分

深邃,一分壮阔。

兰州地处黄河谷地,是中原通往漠北

高原、青藏高原、河西走廊乃至西域的必

经之地。虽不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却算得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绸之

路自长安向西到兰州一带之后,无论走哪

条路线,不过黄河就不能进入河西走廊,

兰州古称金城,金城渡口正是这一带黄河

上重要的四个渡口之一,于是,才有那么

多被后世记住的身影:

汉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出使游牧民族

月氏国,途中从金城郡临津渡口渡过黄河,

前往西域。

汉元狩二年,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

骑将军后,在金城郡以西渡过黄河,出征

河西匈奴。六十多年后,大将赵充国多次

率万骑北击匈奴,西战诸羌,渡河地点也

在金城一带。

而那个从东土大唐而来的高僧玄奘,

路过兰州,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还有那个一生马背横刀、驰骋欧亚的

成吉思汗,把 65 岁的生命和踏遍世界的

野心,交给了距兰州 60 公里的兴隆山。

——经过兰州的那些人,一不留神就

走进了历史的册页。

太阳渐渐西斜,渐渐溶入一河铜浆之

中。飞鸟开始归巢,滨河路上的人却愈发

多了起来,兰州人饭后溜达的时间到了。

——留在兰州的这些人,喝过酒,

吸溜过面,穿过书香缭绕的街巷,在黄

河水不紧不慢的呼吸声里,漫步、喝茶、

闲荡,围上三五人,便开始可劲儿地,吹

拉弹唱。

第71页

69 酉水 YOUSHUI

长江滔滔,有江就有鱼。大江大河中,

不知道多少鱼儿在畅游。重庆人爱吃鱼,

因为鱼新鲜,可就地取材;鱼嫩滑,老少

皆宜;鱼高蛋白、低脂肪,怕胖的妹子也

可以忘情大啖;更因为鱼是水中脑黄金,

富含 DHA,越吃越聪明。

足不出闹市,就可品鱼鲜。记得二十

多年前,本城遍布火锅鱼馆,这种超市般

的鱼店可现点现杀,而且价格适中,味道

鲜美。白鲢、花鲢、草鱼在红汤或酸汤或

清汤里烫煮,油碟里加入炒香的榨菜、花

生粒,肉嫩刺少,入口绵软。服务员还会

用锅里的热汤拌碟,问一句:吃得辣不辣。

那一锅鱼鲜色彩诱人,一桌人热热闹闹地

烫吃,佐以山城啤酒,颇有火锅的江湖气。

当时有福建来的朋友称,重庆的名吃“水

煮活鱼“在那边风靡全城,我笑道重庆没

有这道名吃,想来也是鱼火锅的派生之

物。

那时,让好吃狗们掂记的,还是长江

里的正宗河鲜。这就得移步郊外了。北碚

三溪口、南岸鸡冠石等地的鱼庄依江而建、

风情别具。野生长江鱼脂肥味美,鱼香不

同寻常,应了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闲情

偶寄》中那句:“食鱼首重在鲜,次则及

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现捞现

秤的江团、水咪子、黄腊丁、青波、岩鲤,

吃鱼的记忆■ 赵瑜

原·散文吃鱼的记忆 /赵瑜

第72页

70 酉水

YOUSHUI

无论泡椒、麻辣的重油猛火,还是番茄、

酸菜的轻描淡妆,食客都大快朵颐。到了

夜晚,长江边灯火星光,夜景迷人,更令

人吃情大增。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在南岸

的峡口镇一带吃到一种稀少的鱼类“沙鱼

鳅”。此鱼形似鱼鳅,但肉质更细嫩雪白,

且风传是“水中人参”,有滋阴壮阳的作

用,吸引了不少食客寻味而至。老渔民介

绍,“沙鱼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每年

“五一”前后,“沙鱼鳅”都会顺江逆行

而上到郭家沱流域产卵,前后只有 10 多

天。不过随着它的出名,鱼稀价贵,又有

时节限制,能吃到只能靠运气了。

犹记多年前,我在尚未搬迁的千年古

镇龚滩吃鱼。这座古镇坐落于与阿蓬江交

汇处的乌江东岸的凤凰山麓,有 1700 多

年历史。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 余堵

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 多个古朴幽静的

四合院、50 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诉

说着时间长河里悠悠的往事。雕花木窗古

色古香的吊脚楼上,老板笑容纯朴,给我

们吹起酉阳的掌故龙门阵。乌江水清澈翠

绿,晚风轻拂,几个朋友兄弟,围着一大

盆麻辣鲜香的乌江鱼片谈古论今,酒饮微

醺,心中一片清凉透明。那情,那景,那

鱼,至今难忘。

然而河鱼虽鲜,过度捕捞会严重破坏

长江的生态平衡。从 2021 年开始,我国

实施了为期十年的禁渔政策,希望通过休

养生息,重建长江的生态系统。所以后来

主打河鲜的鱼庄要不关门,要不就卖养殖

鱼,在大厨锅勺的万千变化下,一样美味

有营养。

走出中心城区,不少区县都有著名

的鱼招牌。江津的酸菜鱼 綦江的北渡鱼、

潼南的太安鱼、长寿的翘壳鱼……做法各

异,却都一样美味,还有一些故事流传:

例如江津酸菜鱼创始人是邹开喜,双福镇

人。民国时期,其父为一乡厨,集攒银

钱在津福正街上开了一家小饭馆。邹开

喜成年后重操父业,延续家传。有一天,

他把泡菜坛中的陈年老萝卜捞起,切成

丝后与鲫鱼同煮。谁想这不经意的一招,

竟让过路司机连口称赞。只是由于陈年泡

萝卜经过长年浸泡,酸而软,多数顾客轻

易不敢尝吃,泡菜只能起到佐料的作用。

邹开喜多次改良,最后用当时家家都泡

的老坛酸菜,鲫鱼换成草鱼,鱼片更嫩

且无剔刺之苦,就此成就一道江湖名菜。

潼南太安鱼在巴蜀食文化中颇有几分名

望。《潼南县志·物产篇》记载:“鳊鱼,

产县太安镇瓦漩沱。腹如越斧,色青黑,

味鲜美,实为他处罕见。”《舆地记胜》

载 :“孟蜀时,常取鱼于禁溪。据传所取

即此”。聪明的潼南人创新用花鲢、白鲢、

草鱼等鱼类作主料,以干辣椒、豆瓣、姜、

葱、蒜及猪、牛、菜油类的混合油为配料,

大火煮,细火煨,创制出今天的潼南名菜

\" 太安鱼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鱼”,

这些故事如酒下菜,食客端起碗筷、吃得

风生水起。

这些鱼菜美食的诞生源于家乡人民

就地取材的智慧,更得益于巴渝山水赋予

的鱼米之鲜。一两百里加急去吃鱼,也许

吃下去的不只是鱼肉,更有灿烂的历史文

化、沿途的秀丽风景和大厨的真情实意。

这满满的吃鱼“仪式感”,外地人是探寻

一方水土独有美食的文化传承,对重庆人,

则是满满的乡愁记忆。

第73页

71 酉水 YOUSHUI

“冯家的顶子、夏家的银子、周家的

女子。”这句谚语,至今仍在重庆市酉阳

自治县桃花源街道的小坝流传。原名芦藁

坝的小坝,土地平旷,人文荟萃。在清乾

隆中期至民国初年的百余年间,因为那里

的冯氏家族走出了十余位名闻酉州的官绅

士子,故有“冯家的顶子”一说。在众多

“冯家的顶子”中,冯世瀛无疑是最耀眼

的那一颗。

◎授业:酉水传经破大荒

冯世瀛(1794—1885 年),字澹如,

号壶川,又号雪樵,是川(渝)东南历史

上著名诗人、史学家、经学家。

冯氏先祖于明嘉靖年间入酉,定居五

堆(今小河镇小河村五堆)。后裔冯凤于

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迁居小坝,大

兴土木,修建庄园。冯家院子最辉煌时,

占地近 6 亩。历经两百余年风雨后,现存

建筑占地约 1000 平方米,阁楼、封火墙、

门楣、照壁等依然保存完好。

道光十一年(1831 年),冯世瀛乡

试中举,其后多次赴京会试不第。道光

二十六年(1846 年)逢大挑,他借补四

川金堂县儒学训导。金堂当地正传颂着一

冯世瀛:酉水传经破大荒 ■ 铁笛

原·散文冯世瀛:酉水传经破大荒 /铁笛

第74页

72 酉水

YOUSHUI

位姓陈名大纶字非誉的先生事迹。陈先生

是雍正乙卯年拔贡,自愿放弃待选教职,

返乡设馆授徒,惠泽乡里。冯世瀛听闻后

十分钦佩,为之作《陈非誉先生传》:“吾

儒读圣贤书,明体达用,姓名著今古。得

志则敷治化于朝廷,群推良吏;不遇则广

教泽于乡里,共仰纯儒。显晦虽殊,声施

弗异也。”对他“立教先品行而后文艺,

故其生徒有成者,登贤书,贡明经,入胶

庠,即未遇者亦不失为端人正士”的教育

理念,冯世瀛很是推崇。

有感于此,咸丰八年(1858 年),冯

世瀛告病回籍,任酉阳保甲局总办。同治

至光绪年间,冯世瀛在小坝开设私塾,教

授学生。远近学子均以师从冯世瀛为荣。

众多弟子中,黔江人陈景星就是在他的栽

培下成为鹤立鸡群的佼佼者,于光绪八年

(1882 年)中举,1894 年考取进士,先

后任山东文登、兰山、日照、滋阳知县,

所著《叠岫楼诗草》名扬天下。

对于冯世瀛为地方文化教育所作的

贡献,学生陈景星在老师 91 岁祝寿诗中

写道:“元亭问字多名宿,酉水传经破大荒。

兰桂满庭春正水,好风香送紫霞觞……”

◎保境:猫山造反己未年

“正月里来是新年,猫山造反己未年。

猫山造反一年半,打死几多大官员。营盘

扎在玛瑙嘴,一心想要坐秀山……”这段

花灯词,讲述的是咸丰年间发生在黔川边

的一场战事。

咸丰七年(1857 年)十二月,贵州

灯花教与思南致和团起义,义军人人头包

白巾为标志,故称“白号”。白号军先后

攻下思南、印江、务川等府县,还制定了

攻占秀山、酉阳的战略目标。

因担心白号军进攻酉阳,咸丰九年

(1859 年)冬,知州余漋廷急令各地士

绅捐资修筑关卡。冯世瀛即与监生夏生云

叔侄在小河板凳岩修建南北石卡两座,后

由同治年间知州张秉堃题名为“奠南关”。

同时,为拱卫州城,冯世瀛又带头捐

资修筑水井坡(今二酉山田家盖)关卡,

因官员更换和战事将息,工程半途而废。

咸丰十年(1860 年),知州王鳞飞

再度召集冯世瀛、周德溶等捐资续建水井

坡关卡,于次年正月竣工,题名为“福星

关”。冯世瀛《新修水井坡福星关记》云:

“南北各为墙二堵,基厚一丈四尺,收顶

同高二丈二尺,共长三十丈有奇,均整块

巨石为之……佥谓是关之设,实创改土以

来所未有。”

由于咸丰年间酉阳周边战乱不断,冯

世瀛极力维护地方安宁,甚至鼓励子侄投

笔从戎,建功立业。其长子冯文愿,字石

渔,咸丰二年(1852 年)入屯带兵,在

几次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军

功由廪膳生保举教谕、知县、同知,赏戴

蓝翎,后授花翎。冯世瀛也因此敕封修职

郞、加五品衔。

◎修志:刊谬纠讹拭目望

早在酉阳课读应试期间,冯世瀛便和

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搜辑酉州遗闻,意在

增修《酉阳州志》。金堂任职期间,他又

参阅大量史料,着手注旧志,撰新篇。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酉阳廪

生冉崇文(字右之)借赴成都参加乡试之

机,去金堂拜望姑丈冯世瀛。冯世瀛对这

个晚辈青睐有加,邀其在书房彻夜长谈。

冯世瀛出示了自己撰写的酉秀黔彭历代州

县志正误、考异、补遗等手稿。冉崇文也

第75页

73 酉水 YOUSHUI

把自己写的《酉述》拿给冯世瀛看。两人

“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征得冯世瀛同意,冉崇文将文稿抄

录了一份带回酉阳,最终撰成《酉述》

三十六卷。咸丰八年(1858 年),冯世

瀛辞官还乡后,撰成《二酉纪闻》二十六

卷,与冉崇文所撰之《酉述》各有千秋。

咸丰十年(1860 年),彭水知县王

鳞飞擢任酉阳知州。下车伊始,王鳞飞

便向属吏询问州志之事,得知仅有乾隆

三十九年(1774 年)知州邵陆手创《酉

阳州志》一卷,仅 47 页;而嘉庆年间知

州章凯续修的《酉阳州志》二卷,亦语焉

不详,不禁大失所望。一天,冯世瀛偕同

冉崇文前往州衙拜访,王鳞飞与之谈及修

志之事,冯、冉二人都表露出修志意愿,

并各自说出已有的成果。王鳞飞便有了增

修《酉阳直隶州总志》的想法。

次年八月,太平军攻陷黔江,进逼两

河口(今黔江区阿蓬江镇,时属酉阳),

州城告急。修志之事,就此搁浅。半年后,

战事终于结束。冯世瀛、冉崇文重提修志

之事,王鳞飞遂令筹集资金,召集酉阳名

贤,以冯世瀛、冉崇文为总纂,酉阳进士

陈继薰、蔡世佑等为监纂,设局于城北文

昌宫。

同治二年(1863 年)冬,《酉阳直

隶州总志》修订告竣,全书共二十四卷,

体例完备,记载翔实,内容丰富。冯世瀛

赋诗以庆:“只恐书成急就章,搜罗典册

欠周祥。讥弹异日凭英俊,刊谬纠讹拭目

望。”

1957 年 1 月,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

到酉阳考察,阅读《酉阳直隶州总志》后

说:“这部州志编得很好,内容充实,又

有编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编者下了功

夫。不像别的州县,修志不动脑筋,只是

照抄书……”

◎著述:白首注经兼注史

清代学宫前,都建有一个半月形水

池,名泮水。同治十三年(1874 年)十一月,

年满八十的冯世瀛在时任四川乡试副考

官张之洞与酉秀黔彭一州三县士子官绅

见证下,举行“入学典礼”——重游泮

水。这是清代科举制度中一种庆贺仪式,

童生考入州、县学,谓之入学或入泮、

游泮。自此时起至期满六十年时,需再

行入学典礼,以作为曾考中生员(秀才)

而享高寿的庆典,也称之“重宴鹿鸣”“重

宴琼林”。张之洞感慨良多,写下“仙

传首推周柱史;经师犹见鲁灵光”这副

寿联送给冯世瀛。

作为学生,陈景星也即兴作《颂壶川

夫子重游泮水四首》,诗云:“五溪文运

仗公开,潞国精神老杜才。名世当今堪首

屈,替人此后是谁来……”

冯世瀛的经学造诣,在酉州首屈一

指,于儒林久负盛名。酉阳进士陈继薰为

冯世瀛所著《畊余琐录》序云:“一日(冯

世瀛先生)以《畊余琐录》数卷相示,薰

伏案敬读,始而疑,继而骇,终则心悦诚

服,曰有是哉。先生之学,何其博也,集

诸儒之说,上下古今采其是、订其非,非

胸罗万卷,讵能道其只字乎?”

冯世瀛一生著述颇丰,梓行的经学书

籍有《雪樵经解》《石经考辩》《畊余琐

录》《五经集解》《周易集解》《古经考

辩》等。影响最大的是《雪樵经解》。该

书于同治八年刊印,盛行海内,光绪八年、

十一年、十二年、十六年多次再版仍供不

应求。

“北斗星不仰,东都石不刊。驰书公

一笑,翻板遍长安。”当年,《雪樵经解》

问世即风靡全国,陈景星用诗把洛阳纸贵

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相传《雪樵经解》

·

文冯世瀛:酉水传经破大荒 /铁笛

第76页

74 酉水

YOUSHUI

曾被张之洞奏呈光绪皇帝御览,皇帝钦赐

“怡经堂”匾额。二十世纪 20 年代,《雪

樵经解》被罗振玉等录入《四库未收书分

类目录》,今载于《四库未收书辑刊》,

是酉阳历史上唯一一部被收入“四库”字

号的著作。

◎刊诗:二酉英华誉三巴

“古近体皆沉博绝丽,瑰玮奇特,直

欲蹙踏,鲍谢规模,唐贤殆必传之作。”

酉阳知州董贻清读冯诗后,如此评价。

同 治 十 年(1871 年),《 候 虫 吟

草》刊印,共八本十六卷,收录了冯世瀛

1821 年至 1868 年的诗作 2042 首。记述

了他由少及老山川游历,交朋结友,境遇

顺逆,悲欢离合等人生经历,可视之为年

谱。是目前所知酉阳历史上内容最丰富、

信息量最大的一部诗集。四川威远县邹光

第《候虫吟草序》云:“第就其诗观之,

定当垂诸不朽已。壶川其速付梓人,无使

珠光剑气,久郁而不彰也。”

冯世瀛另著有《蜀诗所见》《候虫吟

草续集》等诗文集。《国朝全蜀诗抄》收

录其诗 60 首,《万首清人绝句》收有其

作 7 首。

同治十一年(1872 年),年近耄耋

的冯世瀛着手编辑《二酉英华》。“二酉”

之名源于酉州城郊大酉洞和二酉洞,相传

秦朝焚书坑儒,有儒生自咸阳负书来此地

收藏,至汉代初年复现天下,举世震惊,

故有“二酉藏书”之说。冯世瀛汇集明至

清同治间酉秀黔彭四地乡贤及流寓文人

59 家,诗作 2972 首,编成《二酉英华》

二十四卷,1876 年刊印行世。

作为酉州一流诗人,冯世瀛并未把

自己的诗录入《二酉英华》。长子冯文愿

英年早逝,冯世瀛在收拾他的遗物时,于

行箧中得残稿一卷,遂选取冯文愿诗 172

首编入其中,于卷首注曰:“不忍其与身

俱湮,为录其可存者如干篇,附诸君子后,

并籍以就正高明。舐犊之愚,因有所不避,

阅者谅诸。”

2014 年 11 月,《二酉英华》重刊,

副主编、酉阳学者黎洪以诗为序:“华篇

幸得壶川辑,二酉英华誉三巴。八十高龄

挑灯苦,味无味斋赏琵琶……”

《二酉英华》是川东南民族地区第一

部诗歌总集,问世即誉满巴渝。在酉阳文

化和教育史上,冯世瀛无疑是一座令人景

仰无法越逾的高峰。

光绪十一年(1885 年),92 岁的冯

世瀛病逝,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闻讯为

他撰写了一副墓联:“白首注经兼注史;

青山埋骨不埋名。”

晚清酉阳文坛领袖冯世瀛,就此盖棺

论定。

第77页

75 酉水 YOUSHUI

花田日出 / 彭 倩

游到海水变蓝(外二首)/ 邓雅倩

那年七月(外一首)/ 邓友银

穿越亿万年前的石头王国 / 王腾相

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 刘奕彤

第78页

76 酉水

YOUSHUI

睡梦中被轻轻的敲门声惊醒,随后接

到了罗波的电话,说你忘了吗,去看日出

啊!太阳快要出来了!

一看时间,5 点 44 !还好我们此时

就住在山顶,一间名为“悦涧里”的酒店

里面,时间还来得及。

到了楼下,凉风吹得我们直呼冷。

放眼远眺,最远的天边像天宫里打翻

了一坛葡萄酒,云朵是深浓的紫色和橙红,

流光溢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令人无法

直视,原来书本里说的霞光万丈就是这般

壮美瑰丽。

深深浅浅的紫色从远处晕染过来,近

处的天空变成了玫粉色,就像我们心中按

捺不住的雀跃。

登上观景台的刹那,太阳仿佛终于挣

脱束缚,一下子跳到了山巅之上,红彤彤

的一个火球,慢慢驱走了我们身上的凉意。

走到观景台的栏杆边,只见好一派宏

大的气象:远远的两山之间涌过来一条浩

浩荡荡的大江,翻滚的白色浓雾就是江上

澎湃的浪涛,这一江白雾淹没了沿途的道

路、村庄和森林,只有隐隐的鸡鸣犬吠从

这朦胧的江水之中穿过来,仿佛江面之下

就是那传闻中秦人避世的桃源。

俯瞰脚下,山崖下的村庄是远近闻名

的贡米之乡——花田何家岩。三三两两的

房屋散落在满山梯田之间,古朴土黄的房

屋是木头的颜色,是大地的颜色,与葱茏

的绿野相映成趣。房前屋后到处栽植着郁

郁葱葱的竹林。村舍旁流淌着清澈的山泉

水,这甘泉不舍昼夜欢快地奔向田垄,浇

灌着一级一级绿油油的秧田。难怪这里的

稻米格外惹人喜爱!连永乐皇帝都将之定

为皇室“贡米”,年年进贡。

记得有一年新慧送了我一袋花田米,

取了一小杯熬粥,熬好的粥软糯黏稠,泛

着淡淡的青绿,闪着微微的油光。静置半

刻,粥表面就浮起了一层薄薄的油皮,尝

一口,舌上尝到的是谷物本味的甘甜,鼻

尖嗅到的是稻谷的清香,让人恍如置身于

秋日丰收的田间,层层金黄铺满山坡,有

清风徐来沁人心脾。

此刻的村庄已经醒了,田埂上渐渐有

人在走动,如今正是稻谷施肥的时节,村

民们要避开毒日,趁着早晨清凉早早地劳

作。由此来看,白居易确实是写实主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想起昨晚

我们去村里吃饭,在村中四处走动,看道

路整洁,庭院错落,院墙边花木繁茂,村

民们坐在庭院,逗狗闲谈,这静美的人居

环境,这惬意的闲情逸致,让我们当时感

叹之余心生羡慕。原来我们在那时看到的

闲情,却只是他们繁忙劳动之后的简单休

憩。

果然,没有一种生活是如别人表面看

到的风光,没有一颗稻米是天生如许的甘

甜!浇灌它们的除了何家岩那甘甜的清泉,

更多的还是村民们挥洒的咸涩的汗滴!

初时的瑰云已然散去,太阳在不知不

觉间渐渐升高,朵朵白云闲游天际,与村

庄中民宿楼房的玻璃和层层梯田明净的水

面交相辉映,这块名叫花田的坡地上仿佛

真的开满了花朵,让这片历经岁月的古老

土地,闪耀着崭新的光辉!

花田日出

■ 彭倩(酉州中学)

第79页

77 酉水 YOUSHUI

海水是蓝色的

鱼儿游过海水深处

海水变得更蓝了

珊瑚带着各种颜色

为海水增添色彩

游到海水深处

我看见了星光的渐变色

我仰头

看见了飞翔的海鸥

看见了浅蓝的天空

我要游到海水最深处

游到了我的梦里

◎简单的苹果树

有一棵苹果树

很简单

可以结果

没有特长

太阳升起来了

一束光

照在苹果树上

很耀眼

她在发光

像我

◎最后一课

风平静地吹着

小鸟没有叫

我们走进先生书屋

看着同学们

默默地看书

回想起那时候

上下楼梯还要跑的同学吗?

还会爬树上捉知了吗?

还要写一篇作文吗?

欢快永远不能

像火一直燃烧

游到海水变蓝(外二首)

■ 邓雅倩(龚滩小学)

菁·校园花田日出 /彭倩(酉州中学)游到海水变蓝(外二首) /邓雅倩(龚滩小学)

第80页

78 酉水

YOUSHUI

那年七月

我们决定分道扬镳

十几年的寒窗生活

就此画上句号

那年七月

我们一起怀念美好

校内校外,点点滴滴

一幕幕激荡心潮

来自云贵川的三十颗心

一起融入“90 森保”

离乡漂泊的兄弟姐妹

学业上互助,生活中关照

野外实习爬坡上坎

校内测绘晨昏颠倒

铁道边垒灶野炊共赏蓝天白云

寝室内开伙煤油炉煮出家的味道

临别那夜星月朦胧微风轻吹

空气中弥漫着难分难舍的煎熬

我们席地而坐,大碗喝酒

我们互诉衷肠,紧紧拥抱

就连刚出道的美女班主任也跟着

哭得稀里哗啦,神魂颠倒

那年七月

我们把《一路顺风》飙了又飙

我们把祝福的目光牵长再牵长

情系云贵川的山山水水,天涯海角

那年七月

我们终究分道扬镳

◎我把夏云寄给你

奇异的白云镶嵌在一片蔚蓝

我的心也随白云飘荡

很自然地

便飘向了你

你是不是馋得慌

你要是馋得慌

如实对我讲

我给你摘朵棉花糖

你是不是在试妆

你要是在试妆

如实对我讲

我摘朵栀子给你别头上

你说想去阿勒泰

去寻找诗和远方

我愿和你敖包相会

共同放牧这满天羊群

直到地老天荒

那年七月(外一首)

■ 邓友银(酉阳一中)

第81页

79 酉水 YOUSHUI

在苍茫的群山之间,隐藏着一片神秘

的石头王国——梭布垭石林。它如同大地

的指纹,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梭布垭石林,

仿佛是一座天然的迷宫,每一块石头都在

诉说着亿万年前的故事。这个位于湖北恩

施的自然奇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被誉为“天然氧吧”和“戴冠石林”,吸

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初次听闻梭布垭石林这个名字,我便

被它的神秘和古老所吸引。梭布垭,土家

语意为“美丽的石头”。当我踏上这片土

地,迎面而来的便是那令人震撼的石林景

观。这里的石林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长

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

石林。它们更加粗犷、更加原始;它们或

高耸入云,或低垂至地,形态各异,仿佛

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艺术品。这些石头不

仅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时间的见证者,

它们默默地记录着地球的历史,诉说着岁

月的变迁。阳光透过石峰间的缝隙,洒在

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让人不禁感叹

大自然的神奇。

梭布垭石林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壮

观,更在于它的细腻。每一块石头,都经

历了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独特的纹

理和形状。它们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形若

苍鹰望日,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酷似

莲花朵朵,让人浮想联翩。

漫步在梭布垭石林中,每一步都充满

了惊喜。石林中的小径曲折蜿蜒,时而宽

敞,时而狭窄,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我

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石峰之间,生怕惊扰了

这片宁静。

石林中的植被也是一大亮点。在石缝

中顽强生长的植物,为这片坚硬的石林增

添了一抹生机。它们或攀附在石壁上,或

从石缝中探出头来,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

不屈。

梭布垭石林不仅是一座自然博物馆,

也是一座文化宝库。在这里,流传着许多

关于石林的传说。有人说,这些石峰是古

代战神的化身,他们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土

地;也有人说,这些石峰是天上的星宿,

因为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凡间,化作了石

林。

这些传说为梭布垭石林增添了一层

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

敬畏。每当夜幕降临,石林在月光的照耀

下,更显得神秘莫测。

在梭布垭石林,我仿佛能听到大自然

的低语。风穿过石林,发出呼啸的声音;

水从石缝中渗出,滴落在地面上,发出清

脆的响声。这些声音,是大自然与我们对

话的方式。

我在这里,与自然对话,感受着它的

力量和美丽。梭布垭石林,不仅是一处风

穿越亿万年前的石头王国

■ 王腾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园那年七月(外一首) /邓友银穿越亿万年前的石头王国 /王腾相

第82页

80 酉水

YOUSHUI

景,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学

会了敬畏自然,也学会了欣赏自然。

梭布垭石林的存在,是对人类的一种

启示。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有着无穷的力

量和创造力。在这片石林中,我看到了生

命的顽强,也看到了时间的流逝。

梭布垭石林,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

贵财富。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的美

丽,也让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

这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

性。

在梭布垭石林中,我还遇到了一群特

殊的守护者——当地的土家族居民。土家

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

在这里,守护着这片石林。他们对石林的

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刻。他们知道每一

块石头的故事,知道每一条小径的秘密。

这些守护者,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

保护着梭布垭石林。他们清理石林中的垃

圾,修复被破坏的植被,确保石林的自然

风貌得以保存。他们的存在,让梭布垭石

林更加鲜活,更加有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梭布垭石林也在不

断地变化。一些石头因为风化而逐渐消失,

一些新的石头又在不断地形成。这种变迁,

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

在梭布垭石林,我看到了时间的力

量。它不仅塑造了石林的形态,也塑造了

我们的心灵。在这里,我学会了接受变化,

学会了顺应自然。

在石林中,你可以体验到土家族的丰

富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的热

情好客。还可以品尝到土家族的传统美食

“土家腊肉”和“蓑衣饭”,这些美食不

仅美味可口,还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给你留下无尽的回忆和感动。

梭布垭石林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地质

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在于它的四季变化。

每一个季节,石林都有不同的美。

春天的梭布垭石林,是万物复苏的乐

章。仿佛是一位刚刚苏醒的少女,充满了

生机与活力。春风拂过,石林间的草木开

始吐露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

光芒。两旁的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

清香。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

这片美丽的土地谱写一曲春天的乐章。

夏天的梭布垭石林,是绿意盎然的避

暑胜地。石林间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

日,形成了一片片绿荫,仿佛进入了一个

清凉的世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

上,斑驳的光影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嬉戏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清凉与宁

静,令人倍感舒适。

秋天的梭布垭石林,是色彩斑斓的诗

意画卷。石林间的树木披上了五彩斑斓的

外衣,变成了红色、黄色和橙色,仿佛是

在迎接秋天的到来。秋风吹过,树叶纷纷

飘落,给石林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

冬天的梭布垭石林,是银装素裹的冰

雪世界。石林间的树木被白雪覆盖,形成

了一片洁白的天地。阳光洒在雪地上,反

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片晶莹剔透的

世界。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内心

的平和与喜悦。

当我离开梭布垭石林时,心中充满了

不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到了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和土家风情的独特魅力。我

相信,无论你是自然爱好者,还是文化探

索者,梭布垭石林都将是你不容错过的旅

游胜地。

梭布垭石林,是一首永恒的诗,是一

幅不朽的画。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

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记忆。

第83页

81 酉水 YOUSHUI

真正的朋友不会为离别而感伤,我们

既然遇见了,既然曾经握紧过彼此

的手,那么无论人潮多么汹涌,我们

的心都不会再走散。

“快去学习!”这是她临近小升初时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约好一起考

酉州中学,但是我每次的数学成绩总是让

人大失所望,所以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

导我。那段时间我们也迷茫过,但她说:

“别把不及格当作失败,而是把它当作你

成功的一种尝试。”

那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同她坐

在红色跑道上幻想着未来。我也最喜欢和

她放学回家,尽管我们的家并不顺路,今

天你送送我,明天我送送你,就算已经在

学校待了一整天,回到家了还要打电话,

似乎我们的话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在

我被欺负的时候,她总是为我出头,我们

一起挨过骂,挨过打,在学校里,你永远

不会看到我们分开。是她将我从深渊最底

部拉起,我们以后一定都能成为天助自助

者,永远阳光开朗,永远骄阳似火。

现在,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学校了,

从以前的前后桌到现在渐渐变成了“网

友”,从明天见变成了过年见,但我希望

她不在我身边的时候要照顾好自己,快乐

充实的生活,有一个明亮的未来,这样才

使我们的暂时分别有了意义啊。

有的人问,朋友到底是什么?没有血

脉相连,没有家庭维系的人,竟然可以那

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这能量到底从何而

来?而我认为,朋友,就是没有血缘关系

的家人。我们知道对方最丢脸的事,也会

为对方保守秘密。看着对方慢慢成长……

我不敢想象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内心有多强

大,可我讨厌我的身边空无一人,满心的

苦恼无处倾诉……

当我写着成堆的作业时,背着永远背

不完的书时,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时,我都

会想到我那好朋友,仿佛她现在就在我身

边……“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朋友,但是你是我

最好的朋友!

都说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

地方,而你就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本栏责编:酉阳青年作家协会)

■ 刘奕彤(龙潭中学)

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

园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刘奕彤(龙潭中学)

第84页

82 酉水

YOUSHUI

讲座:生活即诗 / 金铃子

第85页

83 酉水 YOUSHUI

◎诗与生活的关系

◎诗歌对人生的理解

◎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诗与生活的关系

1,诗歌传递情感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语

言的表达传递出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悦、

痛苦、爱恨情仇,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共鸣。

诗歌通过形象、感官的描绘,将生活中的

片刻抓住,凝结成具体的文字和意象。这

使得诗歌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表达的媒介,

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 || 娜夜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

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得越来越慢

包得越来越快

现在  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讲座:生活即诗 ■ 金铃子

锐·评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86页

84 酉水

YOUSHUI

娜夜以生活中的糖,表达作者珍爱过

的事物逐渐消逝的感受,比喻非常生动。

诗中提到的小时候珍爱黑糖球的情景,通

过舔糖纸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珍爱事物

的细致体味和保护的心态。然而,随着时

间的流逝,只剩下作者和糖纸,诗中流露

出的忧伤情绪十分明显。语言简练而形象,

以小事描写大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通过这种写作手法,作者将生活中的不可

避免的消逝与个人的情感纠葛相互联系,

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心灵

的表达。诗人通过诗歌,将自己内心深处

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美妙的词句,与读者

分享我的内心世界。

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运用鲜明的意

象、流畅的节奏,将诗人的情感与读者产

生共鸣。细腻而质朴的语言,让读者能够

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矛盾与挣扎。

通过诗歌,让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些无法言喻的情感。诗

歌的力量不仅在于传递感情,更在于引发

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

感受,而诗歌正是将这些个体化的经历抽

象化、普遍化的艺术形式。当读者阅读诗

歌时,他们不仅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

会从中触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和回忆。娜夜

的《生活》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经验与人

性共通点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共同的情感

语言。

关于爱情 || 宇舒

她不去参加他的葬礼

他也不去参加她的葬礼

他们各自,安静地死去

其实没有任何人死

要死也只是每天

死一点的那种死

堵车的时候,我就

趴在车窗拍金黄的树叶

这无法制止的枯萎,真美

宇舒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

的思考和观察。诗中的情节描述了两个人

的关系,他们在人世间没有彼此的陪伴,

并在各自安静地死去后,没有参加对方的

葬礼。这里的“参加葬礼”可以被理解为

对方的离去或离开,意味着两个人并没有

在一起生活或结束生命前有过交集。这种

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散发着冷静和冷漠的气息。接下来的句子

中,提及“每天死一点的那种死”,这是

对生活中痛苦或压力的一种暗喻。这里的

“死”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衰弱或心灵上

的疲惫,在现实生活的困境中挣扎和消磨。

最后两句诗的结尾,以一种略带疏离感的

方式,表达了诗人面对逝去和衰亡的无奈

情绪。堵车时作者趴在车窗前拍摄金黄的

树叶,这可能表明作者从生活中的细微细

节中寻找安慰。结尾“真美”让人心中一颤。

全诗冷峻的观察角度展现了爱情和生命中

的无奈和疏离。诗人透过描绘枯萎的树叶

和隔离的葬礼,隐含了人类存在的孤独和

无法逃避的死亡命运。

在诗歌传递感情的过程中,诗人们在

不断反思和进步。不断学习不同的风格和

技巧,用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

也会密切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将其中

的精神寄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

更具时代感和深度。总而言之,诗歌是一

种奇妙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传递情

感、引发共鸣、唤起思考。用诗歌去触动

读者的内心,将美妙的情感体验传递给更

多的人。

第87页

85 酉水 YOUSHUI

2,诗歌记录人生

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生

活的记录。在诗歌中,人们可以通过语言

和意象深入描述生活的点滴。诗人通过诗

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下

个人的心情、感受、体验和思考。这种记

录性的特点使得诗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

人生的记录者。

在时间的序列里 || 大解

回头望去,有无数个我,

分散在过往的每一日,排着长队走向今天。

我像一个领队,

越走越老,身后跟着同一个人。

诗人以时间的序列为背景,描写了生

命的流逝和变化。诗人回头望去,发现过

去的自己在每一天都分散存在,排成长队

走向今天。诗中的“我”象征着诗人自己,

同时也代表了每个人在时间流逝中的经历

和成长。诗人自比为领队,领导着自己的

生命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

岁月的流逝和自己逐渐变老的事实。同时,

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是紧紧相

连的,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过去的自己

跟随在身后。这种感慨和思考显露出对时

间流逝和人生旅程的深刻领悟。这首诗通

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

无情和人生的变迁。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

和时间的反思,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时间的价值以及自己在时间序列中的位置

和角色。

过甘南 || 李元胜

戴着白面纱的黄牛

代替我咀嚼着无尽的暮色

一路的马先蒿

代替我踮起脚尖,在空中旋转

刚刚成熟的青稞

代替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谢谢你们

现在我回来了

大地上的事情

我都可以重新一一经历

这里时光漫长

轮回无休无止

《过甘南》展现了作者对甘南地区的

独特情感和体验。诗中的描写生动而富有

感染力,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土地融为一

体的感觉。黄牛、马先蒿和青稞被用来代

表作者在甘南的体验和情感。黄牛戴着白

面纱,象征着作者在暮色中感受到无尽的

美好。马先蒿的动态描写让人感受到踮起

脚尖在空中旋转的快乐与自由。青稞的生

长过程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循环和岁月流

转的思考。 诗歌中的感谢用词表达了作者

对这片土地和其中的一切的感激之情,同

时也表示了自己的归来。通过对大地的新

感受,表达了对甘南的深深眷恋和敬意。

同时,诗歌还传递了一种向往、感恩和自

省的情感,引发读者对自然、土地和生命

意义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独

特的甘南,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和

回忆。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甘南地

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作者

一起展开一次精神之旅。

诗人与自然相连,从大自然中汲取养

分,频频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诗歌成

为他抽离喧嚣、走向平静的重要途径。通

过他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恬静与宁静。大

自然是诗人的灵感之源,山川河流、草木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88页

86 酉水

YOUSHUI

虫鸟、四季更迭,这些自然界的元素成为

了他写诗的创作灵感。通过诗歌记录人生,

诗人得以在浩瀚的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和价值。诗歌记录的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心

世界,也是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诗人们探索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主题,

如爱情、友情、家庭、工作等等。这些主

题与他们的身份息息相关,也为读者提供

了更多的思考和认知。诗歌的力量是无穷

的。我希望通过诗歌,能够触动更多人的

心灵,让他们重新审视自我,寻找到内心

深处真正的喜悦和满足。诗歌记录人生给

予人一种无穷的力量与动力。它让人在纷

繁的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净土,也让人拥有

了一份与大自然交融的快乐。

我深信,只要我们心怀诗意,将诗歌

融入生活,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每个人生

的片段里,都有一首美丽的诗等待我们去

创作。

3,诗歌启发思考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

常常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

察。在诗歌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常常引

发读者自己的联想与思考,从而拓宽了思

维的边界。诗歌以其开放性的语言,让人

们在感悟其中的同时,也对生活和世界产

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我多年的诗歌创作中,我深深体会

到诗歌对于启发思考的独特力量。好的诗

歌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悟,引导他们思

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歌作为一种文学

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能够

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每一首好的诗歌

都像是一面镜子,将我们的心灵映照出来,

并勾勒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脉络。它们以独

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让我们

对生命、爱情、自然和人际关系等问题进

行沉思和思考。

何须有形 || 马嘶

无根山顶,弯月高悬

我枯坐河面,和它们身处同一个容器

这转瞬即逝的永恒

此刻纳我

因我呈现

我还要捞起暮色中的云彩干什么

还要攀上水中的柳枝干什么

作者与自然界的融合与互动。诗中的

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坐在无根山顶上,仰望

高悬的弯月。这个景象象征着无常的时间

和流逝的生命。作者与山、月之间建立了

一种共生的关系,他们都存在于同一个容

器中,共同经历着这转瞬即逝的永恒。这

种叙述方式传递出了作者对时间和存在的

深刻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

反问,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思索。他问自己

为什么还要去捞起暮色中的云彩,攀上水

中的柳枝。这些问题暗示着他对物质追求

的质疑。通过暮色中的云彩和水中的柳枝,

作者意味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他似乎在

这里提醒人们停止追逐虚无的存在,而是

去追求更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借助意象的象征性语言,传达了作

者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思考。他质问世

俗的追求,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真实和与

自然的联系。这种思考方式使得诗歌更具

启示意义,引发了读者对存在和意义的思

索。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诗歌呈现了一种

超越形式的存在方式,探索了内心世界的

可能性。

诗歌不拘泥于世俗的琐碎和表面的纷

扰,它们帮助我们抵达人生的深处,去触

第89页

87 酉水 YOUSHUI

摸灵魂的核心。当我们读一首经典的诗歌

时,会逐渐脱离对物质和功利的追逐,而

转向内在的探索和人生的反思。诗歌通过

美妙的语言和意象,唤起我们对生活内在

层次的关注,使我们超越日常琐事,审视

自己的内心世界。诗歌的启发力量不同于

其他的文学形式,它能够打破常规的逻辑

思维,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抒

发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知,诗歌

能够唤起读者内在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思

维和感受。在日常忙碌和追逐利益的工作

中,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喘息和反思的

机会,让我们停下脚步,从繁杂的世界中

抽离出来,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诗歌无需华美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诗人

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文字,描绘我们共同的

人性和生命的本质,激发读者的思考,引

导他们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抛

开物质的束缚,去关注内心的世界,审视

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作为一位诗人,我希

望能够将诗歌带给更多的人,唤起他们对

生命和世界的思索。

  

新居说 || 程渝

医院在出租屋的正下方。

我从不觉得我凌驾于疾病和死亡之上,

从不觉得

痛苦和绝望在我脚下。

反之。我处在它们的空气里。

我是它们的一分子,

就像我死去之后,我是土地的一分子。

以“医院在出租屋的正下方”为背景,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作者并

不自视高人,没有觉得自己凌驾于疾病和

死亡之上,也没有对痛苦和绝望置之不理。

相反,作者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诗中的

“我是它们的一分子”一句,作者与疾病、

死亡等不可回避的因素的紧密联系。这种

联系使作者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

以及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有限性。同时,

最后一句“就像我死去之后,我是土地的

一分子”的表达方式暗示了生命的终极归

宿,强调了人们与土地、自然的紧密联系。

它呼应了整首诗中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

考,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类在时间长河

中的微小性。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

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性和死亡的思考。让读

者思考生命的有限性和无常性。通过对医

院、死亡和土地的描绘,写出了对生命的

敬畏和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二,诗歌对人生的理解

1,人生如诗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

式,而人生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旅程。诗

歌对人生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自己、理解他人、抒发情感,以及思考

生命的意义。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

人生的美丽与哀愁,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生活与诗歌密不可分,每一次人生经

历都成了细密的诗句,每一段人生旅途都

蕴含了感悟与启迪。在这个世界上,人生

就如同一首动人的诗,需要用心品味,才

能领悟其中的美妙。 首先,生活即是灵感

的源泉。每一个人每一天都经历着丰富多

样的事情,包括成功、挫折、喜悦和失落。

这些经历都是诗人灵感的宝藏,无论是一

个微笑的瞬间,还是一次挑战的胜利,都

可以成为写下诗篇的灵感。诗人,要时刻

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深入感受每

一个细节,将其转化为诗。其次,诗人的

风格与生活紧密关联。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90页

88 酉水

YOUSHUI

生长的记忆 || 朱传富

布谷鸟撩动旧琴弦

弄醒我一个念头。瞬时

我回到少年,乡下,潮湿的井边

你仍活着,那么生动

打水,担水,把水溅在地上

一直在记忆里重复数十年

我活在世间,内向,木讷

分不清你和我——

究竟谁让谁活着

一个定格年轻,一个走向衰老

乡间的鸟鸣是新鲜的

记忆在生长,你一定是鲜活的

朱传富通过描述布谷鸟撩动琴弦的场

景,唤起了他关于少年时光的回忆。诗人

在瞬间回到了过去的乡村,感受到了潮湿

的井边的氛围。诗中提到的“你”,可以

理解为诗人的童年时代的自己,诗人感到

自己在记忆里仍然是活着的,生动而真实。

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亲人。打水、担水、

在水井旁边把水溅在地上,这些动作在记

忆中一再重复了数十年。紧接着, 诗人表

达了对生命和记忆之间的交融与矛盾的思

考。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影响

了谁,使得一个人处于年轻的状态,而另

一个人在走向衰老。诗中的“你”和“我”

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存在,代表着两种

不同的状态或者角色。尽管诗人不确定是

谁让谁活着,但他意识到记忆在不断生长,

并且相信“你”是鲜活的。整首诗描绘了

诗人的童年岁月与个人经历。通过对细节

的描写,诗人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在童年

时的活力、纯真以及与自然的亲近。这首

诗给人一种深沉而回忆起旧时光的感觉,

对时间流逝和个体生命状态的思考,探讨

了成长、变老和记忆的关系。读者在阅读

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对于生命的无奈和不确

定,以及对过去的渴望。

  

乡村 || 姚辉

是的  我喜欢和家里的黄狗说话

它摇摇尾巴  拂开带斑纹的风

从林中  跑过

我熟悉的人仍属于那一大片田土

今年的稻禾长势良好  洋芋

已经开花  黄狗从林荫里

衔回半片黄昏

黄狗在玉米林中吠叫  像一个

传递文件的职员  黄狗

是否仍能从抽穗的玉米中

找到比谎言略为严肃的说法?

我并不愿意诅咒什么

一个以犬为友的人  也是

与时代和解的人

丑角们挤在 C 位咏唱  但这仍是

时代最合算的幸福  所谓乡村

已理当成为时代之刃上

一缕蒙尘的光芒

黄狗奔跑  乡村是一种

吠声不断的传说

诗人描述和家中的黄狗的互动以及一

些乡村生活的细节。给人一种温馨、自然

的感觉。作者与黄狗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沟

通和理解关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

感纽带。当黄狗摇摇尾巴,跑过风吹拂的

林间,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

表达。黄狗的出现和动作使得整个诗歌从

平凡中产生了温暖和活力。在诗中,作者

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家乡的景象和乡村生活

第91页

89 酉水 YOUSHUI

的场景描绘得鲜活生动。田地里茁壮的稻

禾和开花的洋芋,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季节

性和丰收的景象。

一位以犬为友并且与时代和解的人的

心境。诗人表达了他并不愿意诅咒任何事

物的态度,反而选择与黄狗建立友谊,一

种和平与友爱的理念。通过这种特殊的人

狗关系,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智慧和平

静的心态,他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以一种

与时代和解的方式来生活。诗歌中提到了

“丑角们挤在 C 位咏唱,但这仍是时代最

合算的幸福”。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暗

示了乡村生活的朴素和简单所带来的真正

幸福感。在这个喧闹和繁忙的时代,人们

可能追逐名利,追求社会地位,但实际上,

那些真正的幸福往往是隐藏在平凡的生活

中。黄狗在诗中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乡

村生活的纯真和自由。黄狗的奔跑让人联

想到乡村的广阔天地和自由奔放的氛围。

乡村被描绘为一种让人向往的存在,它是

一束被尘埃覆盖的光芒,独特而美丽。通

过乡村和黄狗的象征,给人一种纯真、自

由和平静的感觉。

在美术馆 || 安卡

这是一件很美的事

深秋的傍晚,我们在美术馆楼顶谈诗

你说到海子、里尔克、聂鲁达

夕光中的几株银杏树,像盛满黄色美酒的

高脚杯,在青黄色的草地上摇晃

江面上的红嘴鸥越游越远

更远处的斜晖轻抚白塔坪

山丘枕着悠悠的江流

当你说到生活、空间、想象力,风吹起来

几枚银杏叶飘飞着

打着卷儿下坠,而美术馆

依然静静地坐在江边

提着菜篮子的灰衣妇人走过江岸

我把诗稿折叠起来

夜色渐渐发蓝,腾出巨大的空房间

供诗歌和生活密切交谈

诗人的《在美术馆》是一首以美术馆

为背景的诗歌,通过描绘与艺术交谈的场

诗中的第一句“这是一件很美的事”直接

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接下来的几句描述

了诗歌谈话时的景象,深秋的傍晚,站在

美术馆楼顶,夕光映照下的几株银杏树像

是盛满黄色美酒的高脚杯,摇摆于青黄色

的草地上。这些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

好的氛围,与艺术交融。诗中的“海子、

里尔克、聂鲁达”是指代著名的诗人,通

过引用这些诗人的名字,作者暗示了自己

在诗意与艺术的世界中的思考和欣赏。“江

面上的红嘴鸥越游越远”则给人一种自由

和舒展的意象,感受到自然和诗意的相互

交融。

人生如诗,生活为诗人提供源源不断

的灵感,更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与自

己诗歌关联的主题,将热情融入诗歌中。

作为诗人,广泛地阅读和学习也至关重要。

持续学习新知,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是提升诗人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

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

和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独特与鲜活。

同时,积极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交流,

与其他艺术家、诗人建立联系,也有助于

诗人的成长和拓展。

诗人应当保持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审

视。创作诗歌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我反思

能力。生活学习的压力和忙碌有时会使人

产生疲惫感和迷失方向,但正是在这些困

境中,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内心的激情与

动力。面对挑战与变化,诗人需要始终坚

持自己的信念,坚守初心,用诗歌的力量

提醒自己,不迷失,追寻生活的诗意。

人生即是一首诗,每一个人都是这首

诗的作者。只有用心品味,才能掌握人生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92页

90 酉水

YOUSHUI

中的美好瞬间。珍视每一个瞬间,用心书

写属于自己人生之诗。

  

2,抒发情感,建立感情共鸣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它能够通过

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释放压抑的情感。

在人生的起伏中,我们经历了各种情感

的波动,有快乐,有悲伤,有希望,有

失落。而诗歌正是我们抒发情感的媒介,

让我们能够用文字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感

受。通过写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

己的情感状态,也能够使他人感同身受,

建立情感共鸣。

高原上的野花 || 张执浩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这首诗以“高原上的野花”为题,表

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女儿的热

爱。以高原上的野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

对生命对女儿的珍视和对美的追求。诗人

表达了愿意为养育众多小美女,付出一切

的决心,他愿意用涕泪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还愿意将自己的祖国搬迁到这片高原,

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倾慕和热爱。同时,

诗人表达了愿意成为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

人,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一样。这里,

诗人表露出对纯真、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他愿意实现内心纯真的愿望,并展现出他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诗人运用

了比喻手法,将野花比作小美女,以突出

诗中对生命和美的讴歌。同时,通过表达

自己对小美女的依恋,以及与来历不明的

小溪的类比,诗人传达了对家人和自然的

情感。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

深处的渴望和情感的真挚。通过描写小美

女、祖国和小溪,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女

儿和自然的珍视,激发读者对生命和美好

的思考。

巴尔河谷所见 || 冉仲景

连续七天,

这三头牛都会准时来到,

这片开花的野地里。

不换衣饰,

也不换心情,

任脖子上的铃声,

响彻整个山谷。

它们来吃草,

我来看病。

阳光同时把我们照耀,

了无分别心。

吹糠见米的轻诗歌。诗中描述了连续

七天,三头牛准时来到一片开满鲜花的野

地。牛不在乎外界的变化,它们不换衣物,

也不换心情,只顾吃草,而诗人则来这里

看病。这首诗展示了一种自然与人类的共

存关系。牛和作者一起在阳光下被照耀着,

彼此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对彼此的存在做

过多的思考。可以理解为作者通过观察牛

的行动和环境的互动,表达了一种宁静和

平衡的状态,感知到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

的和谐共生。诗中的巴尔河谷可能是一个

真实存在的地方,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

象征的意象。读完这首诗,感受到了对自

然的敬畏和对平和状态的向往。这也提醒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停下脚步,观察周

围的自然,感受与之共生的美好。

第93页

91 酉水 YOUSHUI

3,反思生命

诗歌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发现自

己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想法。通过写诗反

思生命,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琐事和外

界的压力所困扰,很难保持内心的清明。

而写诗可以帮助我们抽离出这些繁杂的思

绪,平静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追求。

  

敬亭山独坐 || 谷禾

山还是从前的山,漫山的树

也曾遇见谢朓,李白诸人,尔等

生甚模样,却早忘干净了

大抵像这石头吧,赋诗,饮酒,笑,哭

卧听风雨,鸟鸣,一场烂醉后

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把对方当了镜子

看熟悉的自己,忽而不识了

也有举杯邀月者,对影成三人,击节

而歌之,舞之,蹈之,呼松柏来作证

看杀身的那棵,被征做檩梁,筑起阁台

从年轮里参透了生死的木匠

遁入空门,从此餐风饮露,暮鼓晨钟

众鸟哦,弃我高飞去远吧

只留头顶一片孤云,挽我三千丈白发苍茫

让这敬亭山登我,让这万顷松风吹我

数一数这大美山河埋过的命,我胸有

块垒欲吐

我心怀不厌之诗,还未写出一笔一画

以“敬亭山独坐”为题,表达了诗人

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时的思绪和感慨。以山、

树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提及谢朓、李

白等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展现了时间的流

转,人事的更迭。诗人用“山还是从前的山”

这样的表述,表明尽管岁月流转,山的面

貌却没有变化,但人们却早已忘记了曾经

的模样。在表达方面,诗人将自己比作这

块石头,描述了自己赋诗、饮酒、笑、哭

等生活的琐碎和情感的起伏。同时,他还

提到卧听风雨和鸟鸣,这些表达形象和声

音的元素,使诗中的情景更加具体和生动。

在语言运用方面,诗人使用了“漫山的树”、

“赋诗,饮酒,笑,哭”等具体的词语,

为诗句增添了色彩和情感。同时,他使用

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人物和现在的自己

进行对比,彰显了诗人孤独地坐在山上的

心境。“我心怀不厌之诗,还未写出一笔

一画 ”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在敬亭山独自坐着时的思考和

感慨。它让人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

生的瞬息变化,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过去

的遗忘和对自身的审视。

  

三,诗歌的表达方式

1,抒发情感

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通

过文字的艺术组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

以将复杂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

尽致。诗歌魅力独特。不仅仅是文字的艺

术,更是传达情感、抒发内心的一种方式。

在我们创作中,诗人借助诗歌的力量,将

生活中常人难以言表的感受和情感,转化

为抒情的诗篇。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短

小精悍的篇幅,不同于散文的冗长和小说

的故事性,更侧重于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方

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诗篇

凝练感,能够迅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

共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他们常常以生

活为题材,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思考,

将平凡的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

生活是无尽的源泉,其中的种种琐事,微

小的变化,蕴含了无限的感悟。将这些琐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94页

92 酉水

YOUSHUI

碎而真实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表

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关注

和热爱,也让读者能够对生活中的琐事重

新审视和感悟。

春风送出快递 || 李海洲

我要把重庆寄给你。

梧桐花的邮路漫长。

我要寄来雨天的磁器口

你撑着伞,心里落满杭州的雪

落满语速的偏激和茶色。

我要寄给你整座美术学院

旧时女友,清脆月光下。

寄给你,陪都暮色的酒和藤蔓

请佐沙坪坝的余欢。

寄给你,彗星和绝望

请多情打开,然后滥情埋葬。

李海洲这首诗传递了一种温暖和思念

的情感。这首诗以春风和快递为背景,表

达了寄托情感的愿望。通过将重庆的风景

和自己的心情寄送给对方,诗人展现了一

种特别的思念方式。诗中的梧桐花和雨天

的磁器口等景物描述细腻生动,给人一种

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细节增强了诗歌的

美感和情感表达诗中的伞和雪,以及语速

的偏激和茶色,给人一种既浪漫又深沉的

情感。这些形象的对比展示了对方的特殊

存在和关系的复杂性。最后寄给你暮色的

酒和藤蔓,提醒读者去联想和思考,留下

一种未尽之情的悬念。这种留白让人深思

和回味。描绘细腻的景物和独特的比喻,

给人一种温暖而意味深长的感受。

谴责 || 梅依然

为什么我仍然悲伤

偶尔幸福

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混乱

我爱的范围并不宽广

一间温暖如初的木屋

一片原始的森林和溪涧

那温情的男人

和无邪的孩子

那么是谁限制了这个世界的美

是谁制造了这头脑的暴乱

我试图安慰自己:

我总有无法控制的愤怒

和无法给予的痛苦

梅依然的这首诗表达情感较为悲观,

作者感到悲伤并思考自己的幸福和世界的

混乱。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透露出来。诗

中提到的温暖如初的木屋、原始的森林和

溪涧、温情的男人和无邪的孩子等形象,

呈现了一种对简单、真实和纯净事物的向

往和渴望。这些形象与世界的混乱形成鲜

明的对比。最后一句 \" 那么是谁限制了这

个世界的美 \" 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暗示

着对这种混乱的背后有一种力量或者因素

在起作用,限制了世界的美。这种质疑和

控诉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总的来说,

这首诗以悲伤和质疑作为主要情感,通过

对简单美好事物的描绘和对世界混乱的抱

怨,表达了作者对世界不公和个人幸福的

思考和不满。

诗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抒发方式,它

可以是喜悦的歌颂,也可以是忧伤的诉说,

甚至是愤怒的宣泄。在创作过程中,诗人

深深体会到诗歌的情感表达能够让他感到

心灵的平静与释放。通过将情感化为文字

的过程,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与读者进行情感的交

流和共鸣。这种被理解和共鸣的感觉,让

诗人深感创作的力量和意义。

诗歌的抒发是一种有限而无限的美。

诗歌的词句虽然有限,但作者内心的情感

和感悟却是无限的。诗歌之美正是在于它

能够用短短的词句将浩瀚的情感宇宙化为

第95页

93 酉水 YOUSHUI

一个个精心编织的篇章。正是这种有限而

无限的美,让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

解释力。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诗人,我深

深感悟到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的

独特魅力。通过诗歌,我可以将内心的思

考和感受转化为精炼而有力的语言,与读

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共鸣。诗歌的抒发是

一种有限而无限的美,让我体味到创作的

力量和意义。诗歌如何抒发感情,正是在

于它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中所

蕴含的真挚情感。

2,意向运用

诗歌中常常运用生动的意象,通过描

绘具体的景象、事物和感官体验来唤起读

者的联想和共鸣,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我一直坚信生活即诗,这是我个人的

创作风格和追求。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诗歌意向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还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首先,诗

歌意向能够使作品更加质朴和真实。生活

中的点滴细节蕴含着无穷的美和感动,正

是这些细节构成了我们的生活。通过捕捉

生活中的瞬间和感受,将其融入诗歌创作

中,我们能够让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读

者的心灵。只有在真实和质朴的诗歌中,

我们才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

产生共鸣。其次,诗歌意向有助于表达作

者的情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通过选择恰当的

意向,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让读者

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的震动和情绪的起伏。

无论是快乐、悲伤、思索还是热情,诗歌

意向都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诗歌意

向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诗歌是一种思想

的装载工具,通过诗歌表达的不仅是情感,

还有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选取合适的意

向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得到更好的传递和传

播。无论是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于人

生意义的追寻,还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

思考,都可以通过意向的运用进行深入的

探索和揭示。

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 || 张远伦

那附在菜叶的背脊上,站在这个世界

的反面

小小的口器颇有微词的,隐居者

多么像我。仰着头,一点一点地

咬出一个小洞,看天

作者以菜青虫来比喻自己的一生。菜

青虫是一种小小的昆虫,生活在菜叶上,

非常微小而隐秘。与此类似的是,作者感

觉自己也是一个隐居者,生活在世界的背

面。诗中的“小小的口器颇有微词的”一

句描绘了菜青虫正在咬食、留下小洞的动

作。这隐喻了作者在人群中慢慢地努力,

以微小的方式对世界有所观察、有所改变。

作者仰头仰望天空,在自己微小而深思熟

虑的生活中,他有着渴望和追求更高层次

的目标的意愿。这首诗给读者带来了一种

反思的氛围,让人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活

方式。作者通过菜青虫这个形象,传达出

对于微小而有价值的生命存在的肯定和尊

重。他可能在探讨个人在浩瀚宇宙中的微

小而独特的地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留下

微小痕迹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

以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和意义,

它鼓励我们珍惜每一个微小而有意义的瞬

间,并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微小

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一些改变。

花朵 || 白月

我的到来非常短暂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96页

94 酉水

YOUSHUI

我的到来正是我的刑期  

除草机

留心你们的搅拌,留心她的尺寸吧  

我们没有最后的告别

没有落下又能昂起的头颅。除了旭日

诗人白月借诗喻自己。这首诗带给我

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花朵

的短暂存在,这让我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要面对

生命的有限性。作者把自己到来比作刑期,

可能是在反思人生的有限和注定,现实世

界的残酷。诗中出现的除草机是一种警示

也是一种权利。作者敦促人们留心搅拌,

留心尺寸,提醒人们要在繁杂的生活中保

持清晰的思考,注意细节,同时也可以理

解为作者的无奈。另外,诗人提到了没有

最后的告别,没有落下又能昂起的头颅。

以花朵喻生命的脆弱和临时性。让人感慨。

芨芨草 || 姚彬

芨芨草开花了,在悬崖峭壁,时令被

花期代替

黄色的花药,纤细的毛发,戴着薄薄

的雨披

鸟儿一只只从它头上飞过,没有停留

偶尔投下的影子让黄色变成了浅黄,

让雨披

变成了雨被。从没人到达这里,我是

个例外

我想到悬崖峭壁展览自己,这里排列着

整齐的荒芜,芨芨草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我最多是个过客

诗人描绘了悬崖峭壁上开放的芨芨草。

芨芨草的特征,“黄色的花药和纤细的毛

发”。芨芨草的周围有一些飞过的鸟儿,

它们没有停留,只是掠过芨芨草的头顶。

偶尔飞过的鸟儿投下的影子。诗中还提到

这个地方没有人到达过。作者在悬崖峭壁

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整个景象呈现出一种

整齐而荒凉的氛围,而芨芨草则占据了最

有利的位置。作者自述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无助感。他试图

在这个荒凉的环境中展示自己,但正如他

所言,他最多只是短暂经过的人。诗中的

悬崖峭壁和整齐的荒芜景象,似乎暗示了

较大的社会和世界,而作者感受到的自己

的渺小和无所适从。整首诗呈现了一种深

情的内省和对自己位置的思考。作者用“芨

芨草”这个意向,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处境

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沉思和追问人生

意义的情绪。  

3,节奏与韵律

诗歌不仅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意象,

还在音韵、节奏方面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抑扬顿挫、音律起伏等手法,使诗歌

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的形式,

更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节奏和韵律,

为读者带来一种情感上的共振和审美的愉

悦。诗歌的节奏是诗歌语言整体呈现的节

奏感,它是通过诗句的长度和节奏变化来

传达情感和意境。诗歌的节奏可以快速流

动,也可以缓慢舒展,它是作者情感的一

种外化,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脉

搏跳动。而诗歌的韵律则是诗歌语言中的

一种乐感,它通过诗句中的音节和音调的

交替出现,创造出一种优美的音乐性。韵

律给诗歌增加了一种节奏感和魅力,让读

者可以陶醉其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与力

量。在我个人的创作中,我更倾向于以“生

活即诗”为风格。生活即诗意味着我将现

实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情感转化为诗歌的

第97页

95 酉水 YOUSHUI

语言,通过我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与

生活的融合。这种风格要求诗人深入生活,

细致观察,从琐碎中发现美丽,从平凡中

寻找灵感。在创作过程中,追求一种完美

的平衡,既要保持诗歌的节奏感,又要在

韵律的铺垫下展现情感的深度。诗歌的艺

术之美存在于其呼吸般的节奏和律动,当

读者得以沉浸其中,感受到情绪的穿梭和

情感的共鸣时,诗歌的力量才得以展现。

敬亭山小坐 || 唐力

我只想陪这些草木坐一会儿

草木摇曳,入我之心

我只想陪这些暮色坐一会儿

暮色点染,涂抹我衣

我只想陪这些石头坐一会儿

石头谈心,印入我身

我只想陪这些流水坐一会儿

流水如洗,涤我俗尘

我只想陪这些鸟儿坐一会儿

鸟儿突飞,赠我空无

我只想陪李白的诗歌坐一会儿

词语渊默,遗我巨雷

——哦,世界

我只想陪孤寂小坐一会儿

孤寂如我,相看两忘——

整首诗歌,诗人与大自然的交流和融

合。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借着与草木、

暮色、石头和流水的相伴,感受着它们的

存在和变化。诗中的草木在风中摇曳,仿

佛也引动了诗人的内心。这种摇曳的动态

与诗人内心的共鸣形成了一种和谐。暮色

的点染则将诗人的衣裳渲染成了美丽的色

彩,也给了诗人更多感受和表达之灵感。

石头似乎成了诗人的朋友,他们以柔和的

心与诚挚的言语交流着。石头的存在和他

所谈的心事,都印刻在诗人的内心深处。

流水,如同碧玉一般,柔情万种。它的流

淌和声音,令人心醉神迷,也融入了诗人

的情感中。这全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

并表达了对孤寂的一种理解和共鸣。情感

深沉,音律节奏感强烈,用富有画面感的

文字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鸟儿、李白

的诗歌和孤寂的短暂相伴,表达了对自然、

文学和孤寂所带来的经验和情感的渴望。

\" 我只想陪这些鸟儿坐一会儿 \" 表达了对自

然界的向往和希望能够静静地与自然共处

的愿望。鸟儿突飞的场景传递了一种自由

和奔放的感觉,而作者想要与它们一起坐

一会儿,则是希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

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和美丽。\" 我只想陪李

白的诗歌坐一会儿 \" 揭示了对李白作品的

敬仰和对他诗歌的深入理解的愿望。“词

语渊默,遗我巨雷”表达了李白诗歌的雄

浑与辽阔,这对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

震撼。\" 哦,世界,我只想陪孤寂小坐一会

儿 \" 对孤独的渴望和对孤独经验的欣赏。

孤寂如我,相看两忘,将孤独视作与自己

的内在对话和相互理解,寻求从孤独中找

到自我和意义。这首诗还唤起了读者内心

对自然、文学和孤独的思考和认知。

在一起 || 刘清泉

在一起。你在一起,我在一起

我和你在一起。月白风清,山高水长

心跳和呼吸在一起

咖啡和茶在一起,镜头和摄影包在一起

奔跑和慢走在一起。昼夜在一起

头在一起,小动作在一起,硬笔画

和拓蓝纸在一起……

·

论讲座:生活即诗 /金铃子

第98页

96 酉水

YOUSHUI

窗外有热浪,浪在一起

阑干蒙烟雨,烟在一起

我和你,在一起;时光和车轮在一起

沧海和蓝天在一起。梦在一起,

梦和非梦在一起;老在一起,老和不老

在一起。是的,是的,就是这样——

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一起;

我爱你,恨在一起;

你恨我,爱在一起;

死,与非命,在一起

……

这首诗用“在一起”的节奏,写出了

一种亲密、紧密的情感。充满了浪漫和哲

理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关于人与人、人与

自然、人与时间的共生关系。诗中运用了

对比和类比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有层次

感。诗中以重复的“在一起”表达了作者

与另一个人的存在感。作者通过描述月光

皎洁、山高水长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

和美好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与

另一个人心跳呼吸相连,彼此的存在变得

无法分离诗中提到的咖啡和茶、镜头和摄

影包、奔跑和慢走等事物都是以一种融合

的方式出现,象征着作者与另一个人的合

而一。此外,诗中还提到头在一起、小动

作在一起等微小的细节,强调了彼此之间

的默契和亲密度。接着,作者描述了窗外

的热浪和浪在一起的景象,这可能是对炎

热夏日的描绘。这里用“浪”与“热浪”

进行类比,形成了一种诗意和意境和情感

的想象空间。然后,诗中出现了阑干蒙烟

雨和烟在一起的画面,暗示了一种朦胧和

神秘的感觉。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阑

干与烟雨进行了联系。 诗中再次出现了“在

一起”的表达,以句式的重复强调了作品

的主题。作者通过将一些不同的事物联系

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共有、共生的感觉。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时间和车轮、沧海和

蓝天、梦和非梦、老和不老等对比。这些

对比进一步体现了作品中的共生关系。总

的来说,这首诗用节奏描绘了一幅丰富多

彩的景象,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默契,

展现出一种无以言表的美好和幸福感。

诗歌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抒发。通

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我能够用一种特殊

的方式表达那些无法用普通语言传达的情

感和思想。我相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

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在我们心灵深处

溅起波澜,为我们的生命增添更多的色彩。

  

四,没有例外

人生没有例外。人生中的例外并非偶

然或运气的产物,而是努力的结果。一个

写好诗的人,并非因为他们运气好或者有

特别的机遇,而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

努力和时间。在诗人们的创作的过程中,

这些作品背后蕴含了作者不遗余力的付出

和辛勤的努力。无论是诗人还是其他职业,

只要我们坚持,例外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梦想,而是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部分。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翻页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