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密大理,妙香佛韵
—以大理国金刚力士铜造像为例
在 2022 年 10 月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季精美
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上,作为何鸿卿爵士私人珍藏专
场封面拍品的大理国鎏金铜阿嵯耶观音半跏像(图
8)以 4877.5 万港币的高价成交 , 创下大理国地区
佛造像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再次引起了学术
圈和收藏圈对大理国地区佛造像的关注。明代状元
杨慎曾在《崇圣寺诗》中描述“尘劫非人境,烟霞
是佛都”,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也将大理国描
述为一个充满神秘的国度。为何曾经存在于西南一
带的民族政权,能够成为佛教文化盛极一时并且“家
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的
妙香佛国;又是怎样的原由,使得大理国 22 位君主,
就有 9 位逊位为僧。从此次拍卖的金刚力士造像上,
就能窥探曾经的佛国世界。
佛教传入洱海地区约是公元 8 世纪,南韶中后期
十分盛行,并于大理时期达到鼎盛。它不仅被推崇
为国教,更因皇室信奉佛教而全民兴佛。「叶榆
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伽蓝殿阁三千堂,
般若宫室八百处」,叶榆指的即是大理;此诗充分
地描述了当时佛教的盛况。当时密教盛行,源于中
原和西藏地区,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
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佛教派别—阿叱力教,俗称“滇
密”或“白密”。由于大理国佛教教义的(阿咤力
教)特殊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范围。
经历了近千年之久,大理国佛教艺术作品存世稀少,
优质的大理佛多数收藏在世间各大博物馆,市场能
见到的精品寥寥可数,多年来是海内外藏家所喜爱
的的藏品。南诏、大理有五百多年历史,都城一直
建在苍山、洱海之间。大理国举国信佛,广建佛寺,
皇族尤其信仰佛教。阿咤力教属于佛教密宗,教义
传播来源唐密、藏传、东亚多元化在南诏时形成于
大理地区,元之后衰落。阿咤力教修行方式有诵咒、
结印、祈祷,有所谓“三密”即语密、身密、意密
之说。阿咤力教是南诏大理国独特的宗教,在佛教
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大理国佛教艺术又在世
界佛教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刚力士是唐宋佛教造像艺术中最为常见的护法像
之一。其形象与印度神祇帝释天有密切关系,汉译
另有密迹金刚、金刚密迹、天王力士、持金刚、金
刚手菩萨、执金刚神等名。是一位具有大威力的鬼
神。此力士本是印度毗纽天的侍从,后来被佛教吸
收为勇猛的护法神祇。由于手持金刚杵,所以又称
为执金刚神,又因为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知,因
此又名密迹金刚。依《金光明经》所载,金刚力士
是大鬼神王,与其眷属五百徒众皆是大菩萨,皆拥
护《金光明经》的听讲者。该力士经常在佛身后,
遇外道与佛辩论落败即以金刚杵摧碎外道之首级。
《增壹阿含经》载:“世尊受须摩提女请,至满富城。
广说乃至是时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
手执拂,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毗
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
尘土坌如来身。”
此尊金刚力士像,铜质优良,塑造威武雄壮,尊颜
敬畏,肌肉隆起极富弹性,臂健股壮,二臂双足,
身体呈半侧身坐于天际之间,右手握拳曲于胸前,
左手持金刚杵在腰间,左腿曲,右腿伸,双脚脚尖
翘起;正容显火焰化佛宝冠,宽面大耳三目微睁,
眉高鼻挺外显獠牙,嘴部镂空,虎眉狮鼻怒目圆睁,
獠牙大口法相狰狞,耳饰圆形耳珰,肢体佩连珠项
饰戴连珠手臂脚钏,双肩环绕飘带。这尊造像的所
有细节,包括身体肌肉的塑造,衣着特征等无不体
现了唐宋时期密传承的精髓,呈现出古朴庄重千年
之气韵,是不可多得之臻品。南诏到大理国时期的
金铜造像多为小型像,二十公分以上的少见,且常
见者为阿嵯耶观音、大黑天造像等,而金刚力士这
一形象在各大博物馆收藏中极为罕见,仅在昆明地
藏寺大理国经幢上的力士雕像与其相似。
至于该佛像的年代,可以利用器物类型进行断代。
要鉴定没有年代标志的古董文物,必须利用与它同
类的年代比较确定的古董文物作标尺,就其形态进
行排列探索出变化规律,这叫器物类型学,又叫标
型学、型式学等。该造像由于造型特殊,查阅公私
所藏记录,在以金铜为材质的器物中,仅有一件国
内拍卖会大理国宫廷珍藏及佛造像夜场的十世纪至
十一世纪大理国天王像与该造像几乎如出一辙,但
尺寸仅为 12 cm,该造像断代为 10—11 世纪,
即大理国中期;但这一尊的容貌及造型装饰手法更
加细腻成熟,面向更为凶猛夸张,肌肉线条更加强
劲有力;而具有明确建造年代的大理国地藏寺经
幢,则为宋代大理国段正兴执政时期所建(约公元
1148—1171 年,即十二世纪中后叶),其经幢之
上的力士雕像,与是次拍品极为相似,无论是纹饰
造型亦或是肌肉线条,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同
类型的金刚力士在大理国时期的其他佛寺石窟上再
无出现,因此推断该造像年代应为同一时期,即 12
世纪中后期。同时期、同地域、同题材的艺术风格
存在着极高的同一性,不论是馆藏器物如“大理国
地藏寺经幢雕刻金刚力士像”亦或是拍卖市场同类
器物,他们都离不开大理国官方佛像样式的背景,
而该拍品又与已有的能准确判断年代的器物艺术风
格一致。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测该造像也是大理国
后期极为珍贵的官造佛像样式,这也是目前罕见的
大理国金刚力士铜造像。大理国时期多位帝王都禅
位为僧,一心精修佛法,正是由于有皇家势力的推崇,
提倡在家僧制,故佛教在大理国极为盛行,其信众
发心制作的各造像和法器极为精良,因此该造像即
为该时期皇家铸造之精品作。
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大理佛像采用了我国中原
传统的失蜡铸造技法,但造像的合金成分与中原地
区明显不同,含有锡、锌、铅、银、铁、镍、砷等
多种金属成分,其中“砷”的成分最为特殊,因为
它的特别稀有,只有云南的矿物中含有这种金属成
分。因此,这一工艺特点已经成为鉴别大理造像真
伪的重要科学依据。大理国造像因为其特殊的历史
原因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
右手握金刚杵,左手置胸前,青面獠牙,整体艺术
形态的规格彰显其级别,在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上,
如此血统纯正的大理国艺术品实属难得。从现存造
像实物看,大理国造像的风格来源多途,有中原宋朝、
西藏、南亚、东南亚和大理本土等多种艺术因素的
加工、融合,最终形成了大理国特有的佛像艺术风格,
它不完全相同于唐密之造像风格,而带有大理国本
土独特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韵味。种种迹象表名此尊
造像可视为大理国金刚力士的巅峰之作,值得永藏。
多年前,拍卖市场及收藏界对大理国佛造像的认识
还仅仅停留在阿嵯耶观音之上,随着学术界及收藏
爱好者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散落民间的大理国
佛教文物艺术品被世人所发现,从大黑天造像到杨
柳观音,再到具有特色的金刚天王护法类造像,大
理国佛造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地被认可。由于大理
国的观音信仰,导致该时期的观音造像较多,而
金刚护法类造像较少,而工艺精美细腻的更是少之
又少,因此该造像更显珍贵。从近十年的大理国金
刚护法类金铜造像的拍卖成交记录来看,屡屡创造
高价的都是尺寸较大的造像,而随着尺寸的减小,
其拍卖成交价格也随之有所降低。笔者在考察了公
私典藏器物并详细对比后,大胆将大理国时期的金
铜造像尺寸分为 5 种类型,其一:10 cm 以内的应
为小型,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数量相对较多;其
二 :10-20 cm 应为中小型,云南省博物馆及大理州
博物馆收藏数量较多;其三:20-30 cm 应为中型,
该尺寸的数量较少,馆藏分布零散;其四 :30-40
厘
米应为中大型,多见于观音像之中,最后:40 厘米
以上为大型,多为较为精美的阿嵯耶观音立像,较
为罕见。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并且与本件拍品相
关的几件拍品,按照尺寸大小降序排列(详见参阅),
不难发现,类似的大理国时期 40 厘米左右的中大
型造像,几乎都创造了 1000 万上下的高价,而即
使是 10—20 cm 的中小型金刚护法类造像,成交
价格也在 100—200 万元之间。而此尊造像高度约
27 cm,尺寸当属中型偏大,起拍价低且同尺寸同
类型器物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值得藏家购藏。
参阅 1:香港邦瀚斯 2017 年 10 月 3 日诚虔韵映:
喜马拉雅艺术拍卖会,Lot 0010 大理国十二
世纪大黑天铜像高 41.5cm 成交价:HDK
10,620,000.(图 1)
参阅 2:中贸圣佳 2017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梵尘妙相
Lot 2841 13 世纪大理佛高 39cm 成交价:
RMB 7,820,000.(图 2)
参阅 3:博美拍 2021 年春季拍卖会 Lot 1064 十二世
纪铜大理国铜金刚手护法像高 20cm 落锤
价:RMB 1,850,000.(图 3)
参阅 4:北 京 翰 海 2016 秋 季 拍 卖 会 Lot 2102 10-
13 世纪大理国·大轮明王高 15.3cm RMB
1,725,000.(图 4)
参阅 5:云南典藏二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大理国之
夜——大理国宫廷珍藏及佛造像夜场 Lot
3050 十世纪至十一世纪大理国天王像高约
12cm 估价 RMB800,000-1,000,000.(图 5)
参阅 6、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市拓东
路大理国地藏寺经幢第二层所雕刻金刚力士
像(图 6、7)
参阅 8:香港苏富比 2022 年秋拍 何鸿卿爵士私人珍
藏大理国鎏金铜阿嵯耶观音半跏像以 4877.5
万港币成交(图 8)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参阅图 5
参阅图 6 参阅图 7 参阅图 8
2021 自在观音像
北京宫廷 清乾隆(1735-1795 年)
铜镀金 高 18 厘米
RMB: 250,000-350,000
参阅 1:美国卡普尔画廊(Kapoor Galleries)藏 铜镀金自
在观音像
参阅 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藏 铜镀金自在观音像
自在观音,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之一,
代表着面容俊美、姿态典雅的观音形象。在诸多大乘
经典,如《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中,
都有关于其的记述、可见信仰之广泛。
自元以来,藏传佛教艺术东传,进入到京畿腹地,流
传于汉地,成就于宫廷,形成了所谓的梵像,即尼泊
尔 - 西藏艺术与汉地艺术的结合的作品,这是汉藏风
格造像艺术的开端。
清代由于汉藏关系的活跃,汉藏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此时的佛像在艺术上把汉藏艺术因素巧妙结合,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佛像慈祥和美,雍容大度,
装饰华丽,汉藏的交融之美,达到佛教造像艺术的顶
峰。
在清朝诸帝中,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尤以乾隆皇帝为最,
他不仅以章嘉·若必多吉为师听受佛法、接受灌顶,
还在皇宫中建雨花阁,供设坛城和密宗神像,作为自
己修持密法的专用场所。乾隆陵寝的地宫中,门上刻
藏传佛像,四壁刻满藏文经咒,以求藏传佛教护佑其
来世及子孙。据记载,清宫内从花园到寝宫遍布佛殿
佛堂,总计有近五十处之多。紫禁城之外,北京雍和宫、
承德外八庙,以及著名的“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
庄等处,供奉着藏传佛教庞大教义体系中的众多尊神,
数以万计的藏传金铜佛像,形形色色蔚为大观。当时
在承德和北京建有满族僧人的藏传佛教寺院,乾隆皇
帝命章嘉·若必多吉等人主持,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
译成满文,乾隆帝亲自审阅核定,并刻版印行。
由于皇室的法事活动非常多,清朝皇宫中制造藏传佛
像的工艺也很发达。乾隆宫廷制作的造像采用失蜡法,
由中正殿画佛喇嘛及章嘉等大喇嘛画纸样,再拨蜡样,
后交造办处铸造,重要的造像每道工序都要“恭呈御
览”,反复修改。当时的宫廷造像匠师不仅有汉族人,
还有蒙古、西藏及尼泊尔人,多种艺术因素交融,创
作出乾隆宫廷风格造像。此件精美的观音菩萨像,以
无与伦比的塑形技艺、结合极具张力的艺术表现,展
现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殊胜形象,为清
代乾隆宫廷汉藏风格造像的代表之作。
此尊观音挽髻于顶,宝珠顶严,发髻前的阿弥陀佛点
名其莲部归属和观音的身份,清晰而规整的发丝体现
出造像分毫毕现的修胎方式。观音宽额润颐,双耳长
垂,佩戴者镶嵌宝石的花形耳珰;弯眉张目,鼻挺而
嘴巧,相呈威仪,神韵庄严肃穆,气度恢弘不凡,有
帝王之相。肩宽腰细,身躯厚实,挺胸端坐,姿态朴实,
比起一般乾隆宫廷造像的体态明显舒展优美,观之心
宁气平。身着天衣绸裙,璎珞钏环等装身具繁缛而精
美,左肩斜搭仁兽,帔帛搭于双肩,自双臂内侧而下
绕过垂于莲座两侧。腰系珠宝腰带,手、臂、踝处饰
有钏环,冠及璎珞钏环镶嵌有红绿各色宝石,显得雍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容华贵。下身着长裙,衣褶流畅自然,宛若微风轻拂;
衣料上錾刻有繁密的纹饰,以细致优雅的线条刻画出
盛放的各色花卉,刀法灵动,在严谨细腻中见飘逸之
美,富丽堂皇的同时又富有生机和活力,用极致的工
艺呈现出顶级宫廷艺术品的丰美与华丽。双足结转轮
王坐,左足深屈于内,右足直立,左手持白莲于左股
之后撑莲座边,右手持宝珠,曲肱而安置于右膝上。
身姿略倾斜,右舒坐,稍倾于左方,姿态自然优美。
莲座上缘饰有大连珠,粒粒分明,刻划细微,莲瓣饱
满立体,瓣端角尖且富含层次感,背面阴刻有卷云纹。
此尊自在观音像整体协调的展现了汉藏造像精致细腻
的铸造工艺、以及汉传造像中祥和儒雅之感,虽未刻
勒乾隆年款,但其所呈现的精致华美与恢宏气势,鎏
金历经二百余年历史依然光芒不减当年,也正是因为
他不同与其他宫廷制式化的造像打磨工艺,他经过数
次打磨为保证底子的平滑,在经过数次醇厚的鎏金才
会呈现出璀璨耀眼的光芒。此乾隆宫廷自在观音较为
少见,像如此精美之作更是难得。自在观音一直是藏
家们非常喜爱的造像,其悠然自在的视觉感官,是需
要非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差一点都会呈现出呆板和无
趣,而这尊呈现出悠然自得的状态绝非常知的乾隆宫
廷制式化造像,如此精美的造像更是寥寥无几,可参
考美国卡普尔画廊(Kapoor Galleries)收藏的自在
观音(图一)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自在观音
(图二),本尊造像与之相比不论工艺、品相和气韵
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中贸圣佳此次秋拍的这尊乾隆宫廷铜鎏金
自在观音像,远观威严端庄,近赏工艺精湛,神态庄
严而不失自然,法相生动传神,特征鲜明,充分体现
出清代乾隆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准,具有重要的历史、
艺术和宗教价值。
参阅 1:美国卡普尔画廊(Kapoor Galleries)藏 铜镀金
自在观音像
参阅 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藏 铜镀金自在观音像
2022 释迦牟尼佛堆绣唐卡
北京宫廷 清乾隆(1735-1795 年)
堆绣 纵:72 厘米 横:43 厘米
RMB: 400,000-700,000
参阅:清代 贴花因揭陀尊者唐卡,西藏博物馆藏,出版:2018 年首
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清乾隆 堆绫绣绿度母像,雍和宫藏
2017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嘉树堂藏中国古代织绣》
专场,lot 6119 明晚期 堆绫绣释迦牟尼唐卡(71.5×50.5cm),
成交价 460 万元
2021 秋 季 拍 卖 会,lot 3026 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堆绣唐卡
(135x98cm),成交价 396 万元
五色绒光现妙相 无上庄严释迦佛
—清乾隆 堆绫缉珠绣释迦牟尼佛唐卡
织绣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其品种十分丰富,堆绫即为其中非常重要
的一类。堆绫,即按照所设计的花样剪好
锦绫,经过层层叠加用针线沿着图案边缘
运用锁针、牵针等针法钉缀在底布之上,
组合成具有层次感、立体感较强的画面内
容。据明《天启宫词》记载:“隔院秋千
送好春,不堪愁坐对芳辰,吴绫蜀锦亲裁
剪,堆出如来七宝身 ------ 张后好静,
恒谕免之。后尝用素绫作地,手剪五色绫,
叠成诸佛菩萨妙相。宫人奉释教者,互相
仿效,谓之堆纱佛。”这里所记的“堆纱佛”
就是以堆绫工艺制作的唐卡,而这一记载
也说明在明天启年间堆绫唐卡已普遍流行
于皇宫内苑。
此次推出的释迦牟尼佛唐卡为典型的清代
乾隆宫廷风格堆绫绣唐卡。唐卡中央为主
尊释迦牟尼佛,佛陀结跏趺端坐于仰莲座
上,头现螺发高髻,身披袈裟,具备佛的
一切相好特征,左手置双膝上托钵,钵中
盛满五彩牟尼宝,右手置身结触地印,身
后饰圆形头光,形象庄严慈祥。主尊宝座
上方为大鹏金翅鸟与两位散花天女。主尊
下方左右为阿难和迦叶两位弟子,中央为
八宝相叠的伞盖图案。整幅唐卡构图规范,
布局大气,配色丰富,用料讲究,画面既
突出了主题,又照顾了周围人物和景物的
对称关系。特别是背景的处理尤为引人注
目,它以金黄色绫展示佛国的庄严与璀璨,
上面点缀五彩祥云、日、月等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以立体感极强的堆贴形式表现,
使画面更富有现实生活气息,更具艺术美
感。这样的艺术表现明显兼顾了藏地风格
与汉地宫廷风格的特点,也完全符合清代
汉藏艺术交融的总体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然,此幅唐卡的重要特点和价值还在于
它特殊且复杂的制作工艺,罕见的将堆绫、
刺绣和缉珠三种工艺融合为一体。首先看
其堆绫工艺。制作者先根据设计稿样将绫、
缎等材料剪裁成数以千计大小不等的小片,
而后将小片粘贴堆叠缝缀而成完整的图形,
此乃堆绫工艺的具体表现。经审视,此幅
唐卡选料极为考究,根据表现题材需要的
颜色、花纹与肌理,精心选用了几十种图
案色彩不一的绫、缎材料,其中很多为珍
贵的云锦、织金和宋锦。如主尊的身体部
位采用了织金锦,用料精纯,金光灿灿;
主尊头光,袈裟等处选用了各式花卉纹云
锦,色彩绚丽,品质高贵,花纹繁复,工
艺精湛。这些珍贵的材料多数出自江南三
织造为皇家订制的锦缎,它们能够在同一
幅唐卡上同时出现,足见出资制作者非凡
地位和能力,与皇家或得到皇家支持的大
型寺庙有关。其次看它的刺绣工艺。先在
堆绫形成的图案边缘以及眼眉、衣褶、肌
肤等轮廓处,除用彩色绫片的细折条作出
晕色层次,还使用了单股线捻成的细绳勾
勒线条,曲线饱满,柔中带刚。接着在堆
绫上面及其他极细小部位,采用平针、接针、
平金等针法施以刺绣,弥补堆绫细部表现
的不足,使花纹图案更趋完美,所用绣线
极细,针脚极密,达到了灵动传神的艺术
效果。最后看缉珠工艺,这也是此幅唐卡
最为珍贵的地方。缉珠大量用于佛像眉心、
钵盂的彩宝、宝座的披挂、八宝伞盖等处
明显可见米珠、珊瑚与绿松石的点缀,珠
粒均匀,串珠细密,极显奢华,颇有画龙
点睛之功效。众所周知,缉珠工艺过于奢华,
又极具难度,清代时对其控制极严,不能
轻易使用,故而传世作品极为稀少,由此
亦可见此幅唐卡的珍稀程度。另外,此幅
唐卡的装裱做工同样十分讲究,彩虹使用
参阅 1:清代 贴花因揭陀尊者唐卡,西藏博
物馆藏,出版:2018年首都博物馆《天
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参阅 2:清乾隆 堆绫绣绿度母像,雍和宫藏
参阅 3:2017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嘉树堂藏中国古代织绣》专场,
lot 6119 明晚期 堆绫绣释迦牟尼唐
卡(71.5×50.5cm),成交价 460 万元
参阅 4:2021 秋季拍卖会,lot 3026 释迦牟尼
十八罗汉堆绣唐卡(135x98cm),
成交价 396 万元
了红、黄色地牡丹纹云锦,贡夏使用了石
青地龙纹缂丝,原装原裱,殊为难得。
我们知道,唐卡从工艺上分为止唐和国唐
两种,其中历史上用棉布彩绘的止唐较为
盛行,织绣制作的国唐相对较少,而其中
的堆绣更加稀少。因此缘故,现在留存下
来的堆绣唐卡极为少见,比较突出的代表
如西藏博物馆所藏清代贴花因揭陀尊者唐
卡(见 2018 年首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
藏历史文化展》)、雍和宫所藏清乾隆堆
绫绣绿度母像等。2017 年北京保利十二周
年春季拍卖会《嘉树堂藏中国古代织绣》
专场推出的“明晚期 堆绫绣释迦牟尼唐
卡”(lot6119,71.5×50.5cm) 以 及 永 乐
2021 秋季拍卖会,《一念》专场推出的“释
迦牟尼十八罗汉堆绣唐卡”(lot 3026,
135x98cm)分别以 460 万与 396 万的高价
成交说明市场已经认识到此类唐卡的艺术
与收藏价值。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2023 金刚总持像
西藏古格王朝 15 世纪
合金铜 镶宝石嵌银嵌红铜 高 28 厘米
RMB: 800,000-1,200,000
纪录:2007年纽约苏富比。
款识:礼敬 遍诸佛之部主金刚持!
参阅 1:四川人民出版社《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术》第 130 页
参阅 2:浙江摄影出版社《古格王宫·科迦寺壁画》第 26 页
参阅 3:Art sacre du Tibet collection Alain Bordier 第 65 页
参阅 4:2015 年北京古天一春拍,Lot4016,15 世纪黄铜祖师像,高 26cm,成交价 RMB1,725,000
在延绵千年的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史上,发
展出体系极为复杂、形式极为繁多的造像风格,
这使得研究者与收藏家们在面对同一件造像时,
常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于眼前这件震
撼人心的坐佛铜像的相关风格,便曾经出现过
这样的情况。
眼前这件作品,结合了高超的造像水准,工艺
精良,制作考究,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顶尖的艺
术成就。金刚总持头戴五叶花冠,冠叶挺拔,
花纹劲秀;冠叶中间饰以松石,极为华丽美观;
缯带飘扬于耳际,极富装饰效果。双耳垂肩,
饰以圆珰。金刚总持额头宽阔,眉骨隆起,双
眉细长,弯曲上扬,曲线优美,与鼻梁相连形
成 Y 字型;眉心白毫宛如棋子,极为醒目。双
眼微闭,双目瞳孔涂黑,眼白嵌银,显得生动
鲜活,慈祥有神;鼻梁小巧挺拔,双唇嵌红铜,
微抿,嘴形优美,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面容
秀美,双颊圆润,下颌饱满。宁静慈详的面庞,
流露出能够荡涤世间众生一切烦恼苦难的信念。
金刚总持双肩宽阔,胸脯厚实,腰部收束,身
体极为健美。双臂圆润,戴臂钏手镯,双手交
叉置于胸前结印,左手持铃右手持杵,表示方
便与智慧的圆满具足,亦象征世间一切教法之
总集。这一手梵语为 prajnalinganabhinaya,译作
金刚哞迦罗印,是金刚总持的固有结印方式,
也是辨认其身份的关键。双肩披帔帛,帔帛绕
过双臂内侧,蛇行而下,垂于身体两侧,线条
流畅优美,尽显衣物轻柔的质感。手足灵活生动,
手指灵动自然,似乎可触可动。双足饱满圆润,
脚趾有力,刻画清晰,十分逼真。上身裸露,胸
前佩戴双连珠项圈,项圈上的连珠颗颗圆润饱
满,外层的连珠上坠以流苏,极富装饰性。小
腹微微鼓起,肚脐周围隐约可见几块腹肌,显
得十分健美。腰系璎珞连珠,众多 U 形的连珠
与上方横向的连珠相连,显得富丽华美;下身
着长裙,裙子上錾刻并嵌银嵌红铜的花朵枝蔓
纹,精雕细琢,难能可贵,使整尊造像光彩照人、
华美绝伦;这种纹样主要见于 15 世纪的装饰中,
与此前常见的尼泊尔风气的细密缠枝莲纹和神
秘花瓣纹装饰显然有很大的不同。衣物轻薄贴
体,两腿之间的衣物垂顺自然,宛如从天而降
的瀑布。大腿上和膝盖上方的衣褶自然流畅,
仿佛微风吹过湖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身下为双
层仰覆束腰式莲座,下层莲瓣宽扁肥润,上层
莲瓣饱满挺阔,上下对称,周匝环绕,富于层
次感,上下沿饰以细密连珠纹。底部装藏完好,
錾刻的十字金刚杵牢牢的护卫着内部的装藏。
在莲台前方下沿,刻有一行藏文题记,大意为:
顶礼金刚持,愿吉祥。
此尊金刚总持体量巨大,工艺精湛、身姿优美,
肢体塑造饱满有力,姿态闲逸洒脱,呈现出西
藏造像古典美学特有的艺术特征。同时,铜像
于眼部、嘴唇及周身装饰措嵌银、红铜,这样
的贵金属错嵌工艺不仅能使造像整体彰显华丽
风貌,亦说明此像在制作之初便受到极大的重
视。那么这尊精美的金刚总持造像产自哪里,
又属于什么风格呢?正如开篇所提及的那样,
在历史上,此类作品独立而醒目的风格曾先后
被归纳为“后藏风格”及“木斯塘地区风格”。
而随着近年来对于相关作品的细致归纳、尤其
是对部分带有题记的造像进行深入研究后,业
界已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西藏西部的古
格王朝应是此类作品的原产地。
远在西藏西部的古格王朝从 11 世纪开始,克什
米尔艺术风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独领风骚,
引领着当地的艺术潮流和时尚。虽然到了 15 世
纪造像风貌呈现出形成于卫藏的地区的造像风
格,同时揉合了明代中原的艺术特点,区域风格
开始逐渐减弱,但是标志性的鹅蛋脸、细长的双
眼和腹部“干”字形的肌肉刻画一直得到了延续,
这几个特征在本尊金刚总持造像也有着明显的
体现。参阅位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托林
镇的古格王朝王宫 15世纪大日如来壁画(图一),
和古格王朝遗址Ⅰ区洞窟壁画中的双身金刚总
持形象(图二),在图像风格上与本尊造像高
度契合。同风格同时期同题材作品还可见瑞士
阿兰伯格基金会收藏的 15世纪金刚总持(图三),
美国鲁宾美术馆收藏的 15世纪金刚总持(图四);
其他题材的古格王朝晚期造像还可见一尊私人
收藏 15 世纪莲花手观音像(图五),及北京古
天一 2015 年春拍,成交价为 172.5 万的 15 世纪
上师像(图六),这些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题
材和尺寸,但是一眼看去,还是熟悉的味道、
熟悉的配方,是同时期同地域的作品,没错了。
款识:礼敬 遍诸佛之部主金刚持!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
立大概从 9 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
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 17 世纪结束,前后世袭
了 16 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
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
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
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
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在古格王朝在七百余年历史上,
其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即 10
至 12 世纪的古格王国建立初期和 15 至 17 世纪
古格佛教复兴时期。其中,前一时期在古格王
国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扶持和崇奉下,佛教得
到了广泛传播和极大发展,佛教建筑、雕塑、
绘画等各种文化艺术遍地开花,展现出灿烂恢
弘、摄人心魄的文化艺术光彩,充溢着慈悲智慧、
宁静安详的人文情怀。
至今古格王朝晚期保留下来的造像较为稀少,
如此尊金刚总持这样品相如此完美的更是罕见,
此尊造像,见证着神秘的古格王朝造像艺术最后
的灿烂与辉煌,也成为人们研究和了解古格王
朝晚期造像艺术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一尊集艺
术价值、考古价值于一身,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
纪录:2007年纽约苏富比。
款识:礼敬 遍诸佛之部主金刚持!
参阅 1:四川人民出版社《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
术》第 130 页
参阅 2:浙江摄影出版社《古格王宫·科迦寺壁
画》第 26 页
参阅 3:Art sacre du Tibet collection Alain Bordier
第 65 页
参阅 4:北 京 古 天 一 2015 年 春 拍,Lot 4016,
15 世 纪 黄 铜 祖 师 像, 成 交 价:RMB
1,725,000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本拍品底部图片 参阅图 5 参阅图 6
2024 绿度母佛像
尼泊尔马拉王朝 14 世纪
铜镀金 镶松石、珊瑚 高 22 厘米
RMB: 320,000-450,000
纪录:2017年伦敦邦瀚斯。
来源: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绿度母,全称圣救度佛母,相传是由观音因为不
忍见到世间诸般苦难而垂下的第一滴泪幻化而成,
所以绿度母代表着观音菩萨的慈悲情怀,在整个
藏区有着最为广泛并深远的群众基础。藏族人还
把唐朝时远嫁吐蕃赞普的大唐文成公主尊奉为绿
度母的化身,由此亦可知绿度母信仰在藏族人民
心中的重要性。
在影响西藏佛像艺术的各种外来艺术中,尼泊尔
艺术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历
史上,尼泊尔艺术从公元 7 世纪开始影响我国西
藏,12 世纪后随着印度帕拉王朝的灭亡,更成为
影响我国西藏佛像艺术的主流风格。从 13 世纪开
始,尼泊尔进入马拉王朝时代,马拉王朝造像与
前期风格大为不同,开始追求肌肉的表现和装饰
的华美,佛像造型完美,躯体圆实,肌肉饱满,
装饰繁缛,明显地在前期风格基础上注入了新的
生机和活力,使造像变得生动形象,符合现实人
体特征,具有现实生活情味。马拉王朝造像艺术
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与马拉王朝的兴衰一致,开始
于 13 世纪初,一直延续至 17 世纪,而其兴盛时
期主要集中于 13 至 14 世纪,这一时期是马拉造
像艺术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其风格成熟并显露
尼泊尔民族特色的重要时期,可参阅国内外各大
博物馆这一时期藏品,如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15 世
纪尼泊尔铜鎏金金刚萨埵立像(参阅 1),新德
里博物馆藏 14 世纪尼泊尔马拉早期风格铜鎏金金
刚萨埵像(参阅 2),以及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
藏多尊马拉王朝造像(参阅 3、4、5)。
此尊铜镀金绿度母像就是一尊标准的尼泊尔风格
造像,它以完美的造型和精巧无比的工艺充分展
现了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佛像艺术的辉煌成就和
鲜明风格。整像通体镀金,不惜工本,铜质精良,
表面又嵌红绿松石,增添柔滑细润的华丽色彩。
花冠、耳珰、项圈、璎珞,手镯、臂钏、足钏、
宝带等,做工繁复讲究,形制美观大方,足显尼
泊尔造像工艺之优长。尊像面相如年轻女子,头
略向右偏,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身体上下呈明
显的三屈枝式,腰肢有力,体态优美自然;全身
结构匀称,造型端庄大方又展现出了女性的柔美
造型。头戴五叶冠,冠叶分离较开,为花瓣形,
头冠较高,下有连珠璎珞相连,结高发髻,饰髻宝,
披肩的发辫。面形丰满,富于肌肉感,眉弓如月,
双目似柳叶,脸颊鼓起,鼻梁高挺,鼻翼外阔,
嘴唇周边区域内凹,唇部刻出清晰的唇线,露出
和煦的微笑,下颌凸起如馒头状,体现出女性的
面容特征,突出了度母观照众生的慈悲与善良。
度母手足戴有钏镯,周身严饰璎珞珠宝,上身饰
连珠式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花瓣及联珠,所戴
头冠、项链、璎珞、手环等饰品上均镶嵌松石和
银丝,增添了华丽的色彩。下身着贴体薄裙,衣
质轻薄,薄衣贴体。度母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相捻,
与胸前结安慰印并持莲茎(已失),右手结与愿
印置于右膝上,手部掌丘分明,手指上节尖翘又
极富律动感,显现出绿度母标准的造型姿势。双
肩侧的乌巴拉花枝粗叶盛,造型优美,衬托出度
母的美艳与圣洁。度母左腿横盘,右腿下探,脚
踏一茎仰莲,半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坐姿挺拔端正。
身下为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
珠纹,中间束腰较深,莲花瓣饱满秀长,莲瓣瓣
尖微微蜷曲,莲瓣锐利坚挺,上下对称,整齐排列,
形制极为美观。
此尊绿度母造型精巧,姿态优美,法相庄严,比
例精准,体态婀娜多姿,工艺娴熟精湛,凸显华丽,
充分表现了度母慈悲与智慧双圆的宗教特质及尼
泊尔马拉王朝造像青春秀美的艺术韵味,是尼泊
尔造像鼎盛时期的杰出作品,同时流传至今也是
一件不可多的收藏艺术佳品。
值得注意的是,尼泊尔马拉风格金铜造像现存于
世者并不多见,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同时期受尼泊
尔艺术影响的西藏萨迦等风格造像。同样尺寸的
可参阅 2017 年 10 月香港苏富比成交的一尊 14 世
纪尼泊尔马拉王朝风格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参
阅 6),高 29.1 厘米,成交价达 1750 万港元。对
比两尊皆反映出当时加德满都谷地的纽瓦尔工匠
铸造工艺已臻高绝。镀金厚实,缀多样宝石及彩
料,宽额低发际,宽厚肩膛,白毫嵌绿松石,姿
态动感自然,璎珞华贵,属典型的古典纽瓦尔风
格。相同题材的绿度母像可参阅 2022 年 3 月纽约
邦瀚斯成交的一尊 13 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的
绿度母像(参阅 7),高 23 厘米,成交价为 231
万美元(超 1600 万人民币)。2015 年香港佳士得
秋拍(参阅 8)、2018 年北京保利春拍(参阅 9)、
2021 年北京保利春拍(参阅 10)更是分别以 8200
万港币、4485 万人民币和 5750 万人民币的高价分
别成交了三尊马拉王朝造像,成为近年来尼泊尔
造像市场表现的写照,也足见国内外佛像市场和
收藏家对尼泊尔马拉造像的喜爱和认知程度。
参阅 1: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15 世纪 尼泊尔铜鎏金
金刚萨埵立像
参阅 2:新德里博物馆藏 14 世纪 尼泊尔马拉早期
风格铜鎏金金刚萨埵像
参阅 3: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14 世纪 尼泊尔马
拉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参阅 4: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14 世纪 尼泊尔马
拉铜鎏金金刚萨埵像
参阅 5: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15 世纪 尼泊尔马
拉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参阅 6:2017 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lot3122,
14 世 纪 尼泊尔马拉王朝风格 铜鎏金
文 殊 菩 萨 坐 像, 高 29.1cm, 成 交 价
HKD17,500,000
参阅 7:2022 年纽约邦瀚斯,lot0305,尼泊尔马拉
王朝 13 世纪 铜鎏金绿度母像,高 23cm,
成交价 US$2,310,312
参阅 8:2015 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lot2902,
13 世纪 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 鎏金铜释
迦牟尼佛立像 高 50.8cm,成交价 HKD
80,200,000
参阅 9:2018 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lot5171,14
世纪 马拉王朝早期 大持金刚,高 43cm,
成交价 RMB 44,850,000
参阅 10:2021 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lot5069,
14 世纪 马拉王朝 铜鎏金文殊菩萨,高
42.5cm,成交价 RMB 57,500,000
参阅图 6 参阅图 7 参阅图 8 参阅图 9 参阅图 10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参阅图 5
本拍品背图
2025 宝冠
西藏丹萨梯寺风格 14 世纪
铜镀金 镶宝石、松石 高 17 厘米
RMB: 120,000-200,000
此件宝冠应为五佛宝冠的正中部分,五佛冠顾名
思义顶出五尖如瓣形,近耳处又有帛带飘扬,类
此样式多称五佛冠或“五方宝冠”,为菩萨或观
音常见的冠饰之一。五瓣上常见五方佛像或类此
简化之样式,中央象征大日如来,另四处则象征
东南西北四方,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菩萨戴
五方佛冠表示五智圆满,又五方佛冠有寓含着“教
主”或“主” 的位阶,如大日如来,被尊为密教
教主,观世音菩萨为圆通教主,地藏王菩萨则为
幽冥教主。另外,四大天王护法也是头戴五方佛冠,
以示其各为东、西、南、北天,各天之天主,故
头戴宝冠者多属身分等序尊贵者。此件精美的铜
镀金宝冠,体大厚重,鎏金厚重十分珍罕少见 为
目前国内所见最美最大的佛宝冠 浮雕纹样繁缛华
丽,并镶嵌绿松石、水晶等多色宝石 是典型的丹
萨替寺风格 另此铜冠背面可见原始铸造痕迹。此
件宝冠极为特殊罕见 、为不可多得的西藏丹萨替
寺代表作 吉祥如意 难得一见的收藏佳品!
参阅: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明代西藏丹萨替寺风格
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本拍品背面图
参阅图
2026 四臂观音像
克什米尔 8 世纪
合金铜 嵌银 高 17.5 厘米
RMB: 550,000-650,000
此件四臂观音像是藏传早期造像的典型代表,它在题材、造型样式、表现手法、装饰风范、铸造工艺等
诸多方面,充分展现了克什米尔早期造像的风格特点。同时,此像还带有明显的斯瓦特造型风格,其莲
花座和莲瓣形式在普遍为公元 7-8 世纪或更早的早期斯瓦特造像上十分流行,而配有如此莲座的造像遗
存亦甚多,西藏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国外一些公私博物馆均有
数量不等的收藏。
此像头戴三花冠,花瓣呈三角形,高高竖立,正面花瓣上安有化佛。头顶束高发髻,额前露出一排整齐
的编发,余发编成发辫披于双肩,大耳垂肩,戴花形耳珰。面形长圆,双颊圆鼓,双目似鱼肚,扁鼻厚
嘴,下颌短小后缩,符合经典的克什米尔造像面相。身躯壮硕,四肢短粗,全身充满肌肉感。上身袒露,
一串粗硕的珠链垂挂于胸前,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僧裙紧贴身体,衣纹呈水波状分布,若隐若现,
尽显大腿肌肉的起伏与变化;手臂和手腕佩有钏镯。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右腿横盘,左腿下垂,两
只肥厚的大脚裸露于外,格外引人注目。四臂左右各二,分持法器或结印,右上手置右脸旁,作思惟状,
右下手结与愿印,左上手置于左肩,左下手执莲茎,莲花盛开于肩头。莲座造型别致,整体为圆形束腰式,
上方为素朴的圆台,中央束腰处做成花瓣相连的镂空状,下部满布莲瓣一周。其中,下部莲花瓣最值得
注意,莲瓣宽大肥厚,头部呈尖状,形制古朴,造型美观,带有早期犍陀罗造像莲瓣的明显遗风。此像
整体做工粗犷简率,风格古朴拙重,气韵生动自然,品质高雅上乘,堪称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难得一见
的高古造像。
参阅 1:故官博物院藏 10-11 世纪克什米尔 思惟观音菩萨坐像 黄铜 高 15 厘米
参阅 2:故官博物院藏 10 世纪克什米尔 观音菩萨坐像 黄铜 高 15 厘米
参阅 3:1999 年 3 月 29 日 纽约佳士得 Lot9084 8/9 世纪 斯瓦特 成交价 USA 29,900
参阅 4:2014 年 3 月 19 日 纽约佳士得 lot1041 10/11 世纪 克什米尔或西藏西部 成交价 USD 32,9000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2027 金刚总持像
西藏 15 世纪
合金铜 镶宝石 高 22 厘米
RMB: 无底价
来源:德国藏家旧藏。
纪录:2010年科勒拍卖行;2017年德国纳高。
此尊金刚总持像头戴花冠,中央花瓣呈满月形状,头顶束柱状高发髻,髻顶安半杵,耳际宝缯呈 U 字形向外翻卷,
耳下垂大圆环;额部高广,双目俯视,细眉高挑,眉间饰方形白毫,高鼻阔嘴,妙相庄严。上身赤裸饰有项圈和交
叉穿璧式长链,圈链上皆缀有花瓣。下身着贴体裙,衣纹简洁,突出身躯骨骼与肌肉的自然起伏与变化,僧裙衣缘
刻画有精美的缠枝莲纹饰,手和足部佩有钏镯,双手置胸前交叉,结金刚吽迦罗印,左右手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
铃杵组合象征慈悲与智慧的合一,代表密教修行的最高修行成就和境界。全身璎珞、饰品等玲珑剔透,皆以大量宝
石装点,体现了西藏地区造像的鲜明特点。整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充分彰显了
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凡的艺术美感。
2028 金刚总持双身像
北京 清乾隆(1735-1795 年)
铜镀金 镶宝石 高 18 厘米
RMB: 无底价
金刚持被尊为显密八宗之祖。据说他是佛说密法的主要受听者和集结者,由此密法才得以传播于人间。双
身金刚持又名“胜者金刚持”,是藏传佛教无上密乘的本尊,此种同时拥抱明妃的形象又可称为“父母像”,
阴阳同体,表示智慧与方法的结合。
此尊金刚持双身像,通体镀金,面部及手脚泥金。主尊头戴五叶宝冠,嵌有绿松石,顶结葫芦形发髻,余
发束绺垂落于肩,宝缯于耳际飘拂,面容寂静。面庞方圆,额有三目,高鼻凤目,五官端正,面相威严。
上身袒露,佩饰珠宝、璎珞、手镯。腰间束长裙,全跏趺坐于束腰式仰覆莲座之上,双手分别持金刚铃和
金刚杵,在胸前结吽迦罗印并拥抱明妃——金刚界自在母。佛母双腿盘绕主尊,双手上举持铃和钺刀,腰
后配饰华丽繁复的缨络。披帛围绕两肩而出,飘逸灵动,生动写实。下承束腰莲座,台座上下各饰有一道
连珠纹,束腰式仰覆莲座上层饰连珠纹一周,仰覆莲瓣宽肥饱满,优美生动,制作细腻精致,时代风格鲜明。
造像躯体比例准确,姿态生动优美,做工考究,是十八世纪北京造像的经典作品。
2029 阿弥陀佛像
元宫廷 14 世纪
合金铜 高 20 厘米
RMB: 无底价
纪录:2015年北京瀚海。
此尊阿弥陀佛像为元代北京地区所造,其束腰的躯体造型及仰覆莲座的样式等都是藏式造像的明显特征,而其方正
端庄的面部特征、衣纹等细节处理均反映出内地传统艺术因素的渗入。对比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元代铜铸藏式造像,
也可见其相似性。该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元代内地造像汉藏交融的艺术魅力。
此尊阿弥陀佛像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双目俯视前方,神态沉静。躯体浑厚,身材比例匀称,四肢粗壮结实,
手脚刻划细腻写实,工艺精细。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运用了萨尔纳特的表现手法,仅在衣缘、袖口饰花纹带。
袈裟一角反搭于胸前,衣褶轻盈柔美,极具装饰性意味。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两腿间的裙褶铺于座面上。双手
于腹前结禅定印。佛陀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之上,上下缘皆饰细密的连珠,莲花瓣排列规整,莲瓣秀长饱满,
制作精致。整像由合金铜铸造,包浆青郁古朴,远望近瞻皆感法相庄严,整体神韵显示出佛陀智慧明澈,超然无碍。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至正二年铜铸释迦牟尼佛像 高 21cm
2030 上师像
西藏 15 世纪
铜镀金 高 18 厘米
RMB: 无底价
来源:瑞士私人收藏;1986年苏黎世科勒拍卖行。
萨迦派为藏传佛教后弘初期兴起的新密教派,由昆氏家族贡却杰布于 1073 年创立于后
藏萨迦地区,教派以道果法为根本密修教法,公元 13 世纪至 14 世纪时,在元朝中央
政权的扶持下,教派发展达到了鼎盛,其教派领袖的命令号称与皇帝诏敕“并行于西
土”。其后,虽在政治上失势,但教法却一直长盛不衰,得到了藏区各地信众的崇奉。
此尊造像就主要表现了一位萨迦派高僧的庄严形象。
此尊上师像面相庄严,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宽额丰颐,弯眉长目,面带笑意,显得
慈祥而和蔼。身着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双手于胸前持说法印,各牵一莲茎,莲
茎沿臂向上,于左右肩外各开敷一莲花,莲花上示现两位上师,极为特殊。可参阅雍
和宫藏宗喀巴像。莲座规整,莲瓣饱满舒展,具有较为典型的 15 世纪莲辦特征。整像
铜质油润,工艺娴熟,刻画生动传神,錾刻工艺炉火纯青,时代特征鲜明,为后藏地
区祖师类造像中的杰作,为一件难得的十五世纪西藏地区造像精品,颇具收藏价值。
参阅:北京雍和宫藏宗喀巴像
参阅图
2031 无量寿佛像
北京宫廷 清乾隆(1735-1795 年)
银 高 18.5 厘米
RMB: 无底价
铭文: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
此尊无量寿佛头戴五叶宝冠,宽额丰颐,五官清晰秀气,胸饰缨络,臂饰宝钏,眼睑略低垂,高鼻薄唇,
面容祥和。身着天衣绸裙,肩搭帔帛,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姿。像身比例舒适,既符合西藏
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裙裳质感较强,洒脱生动。底座为镂空缠枝
莲方座,端庄秀雅。底座正面阴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为标准乾隆宫廷款识。无量寿佛是既能满
足现世众生对于寿命绵长的追求,又能接引善良众生死后超脱轮回之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尊式样是
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祝寿所制九十九尊无量寿佛像贺寿之式样,加之材质特殊,品相完整,保存至今极
为难得。
2032 无量寿佛像
北京 18 世纪
铜镀金 高 10.5 厘米
RMB: 无底价
阿弥陀佛为五方佛中的西部佛,亦称莲华部成妙法部,居于西方极乐世界,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属于
净土宗主要供奉信仰之主尊。藏传佛教一般将阿弥陀佛分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两个独立的神格,无量寿
佛为菩萨装,无量光佛为比丘装。
此尊无量寿佛呈菩萨相,整体镀金,头发绀蓝,顶部高挽一髻,面容慈悲,红唇目徽阖,表情和煦,显普
渡众生之像。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双手结禅定印。肉髻高耸,宝珠顶严。头戴五叶宝冠,制作精致。
耳垂圆珰,余发披肩。面相方圆,双眉细长,鼻梁直挺,神态沉静。宽肩细腰,躯体挺直,体态匀称,造
型优美。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边錾刻有精美纹饰,两腿间的衣褶呈放射状铺于座面上。
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缘有连珠纹装饰,莲花瓣挺拔有力,制作规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033 无量寿佛像
西藏 15 世纪
合金铜 嵌红铜 高 19 厘米
RMB: 无底价
此尊无量寿佛为合金铜嵌红铜铸造,头戴宝冠,叶冠刻饰立体。神态慈和,面方颊润,额中
白毫方长凸出,弯眉深刻与挺直鼻梁将五官比例分配精确,双目嵌银且微微俯视,唇嵌红铜,
丰润含笑,耳长垂肩,饰圆形耳铛,冠带缯帛于耳际反转上扬,面貌雍容安然,余发编成两
辫垂于双肩,肩披錾刻花卉帛锦,胸挂嵌红铜璎珞装饰,帔帛于手肘环绕垂下,上身袒露,
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双手捧长寿宝瓶。下着贴体薄裙,錾刻花纹装饰。裙褶自然流。下
承仰覆莲座,莲花瓣宽肥饱满,上下对齐,形制规整,莲花瓣尖部翘起,造型生动优美。上
下沿各饰一周连珠纹装饰,均匀整齐,大方雅致。整像面相庄严、躯体挺拔,结构匀称、铜
质精良,其嵌银眼、嵌红唇的表现形式,为藏西地区雕塑艺术的典型特征,在藏西造像中可
谓上乘之作,值得入藏。
2034 种子字坛城唐卡
蒙古 18-19 世纪
堆绣 纵:54 厘米 横:54 厘米
RMB: 50,000-60,000
坛城,音译为“曼陀罗”,主要表现诸神的宫殿和修法场地,也展现出佛教的世界结构。
据佛经记载,坛城分为表现神灵形象的大坛城,表现神灵标帜和手印的三昧耶坛城,表
现神灵成就事业的羯摩坛城以及此幅唐卡所代表的表现神灵种子真言和一切经文义理的
法坛城(种子字坛城)。坛城中心为八瓣莲花图案,花心和每个花瓣都绣有神灵的藏文
种子字。其外为四方围城,其内绣有诸眷属神灵的藏文种子字,城外绣有宝瓶、伞盖等
佛教供器,最外为莲花圈、火焰圈。整幅唐卡布局规整,绣工精湛,其间还以珍珠、珊
瑚等珍贵宝物点缀,足见此幅唐卡的品级之高。另外,从整幅唐卡的布局形式和种子字
内容分析,此幅唐卡应该表现了普明大日如来三十七尊坛城,因其能够图示佛果之实相,
可令修行者依止五相三密之观行而成就佛果,故深受藏传佛教各教派崇奉,宗教寓意非
常殊胜,是一幅十分珍贵的堆绣坛城唐卡精品。
2035 吉祥天母黑唐
西藏 19 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82 厘米 横:56.5 厘米
RMB: 无底价
吉祥天母是藏传佛教极为重要的女性护法神灵,尤其受到格鲁派崇奉,被格鲁派僧众尊为护法之首。在此幅
唐卡中,吉祥天母焰发竖立,顶置伞盖,发中饰有孔雀翎,头戴五骷髅冠。三目睁视,双眉紧蹙,龇牙咧嘴,
展现出怒相神灵的恐怖与神威。上身袒露,佩戴人头鬘等饰物,左手捧嘎巴拉碗,右手高举骷髅杖。下身腰
围兽皮裙,游戏坐于疾驰的骏马之上。其下为汹涌血海,前后为吉祥天母的两位伴神。画面上方正中绘宗喀
巴师徒三尊,左右两侧分别为金刚手菩萨和大威德金刚,主尊周围还绘有长寿五仙女、十二永宁地母等眷属
神灵。整幅唐卡构图饱满,人物绘制精细入微,体现出绘画大师高超的的绘画技艺。最值得关注的是,此幅
唐卡为黑唐,属于彩绘唐卡中的稀少门类,更兼背后印有上师手印,绘制有佛塔及红色墨书礼赞众怒相护法
的咒语,其宗教意义极为殊胜,加持力非凡。
2036 黑财神像及唐卡一套
西藏 13 世纪帕拉风格佛像 18 世纪唐卡
合金铜 棉布矿物胶彩
佛像高 9 厘米 唐卡纵:61 厘米 横:34 厘米
RMB: 120,000-200,000
黑财神是藏传佛教中一尊重要财神,十世纪时由克什
米尔传入西藏,后来逐渐传遍西藏各地,是藏传佛教
崇拜的五姓财神之一,为了能让众生能脱离穷困而化
现,主要为驱除恶运,并使一切善愿实现,圆满无碍。
此幅黑财神唐卡与黑财神铜像一组非常特殊,不论是
唐卡还是造像,都区别于常见的题材,更难能可贵的
是成组出现。
黑财神像体形矮短小巧却表现俱全,虽为怖畏像,但
无强烈凶恶之感,相貌略显可爱呈圆胖童子脸,双目
圆瞪,眉微蹙,呈薄怒相。未穿耳环。左展立姿,左
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捏着袋子状吐宝鼠的颈部,吐宝
鼠口吐珠宝成串滴落至台座面上,双脚踏在手握摩尼
宝和吐宝鼠的持财天头脚两端。下承莲花底座,莲瓣
层叠,瓣尖略微上翘。
黑财神唐卡从布局还是绘画风格乃至从用彩上讲都
区别于常见同题材唐卡。从布局来看整副唐卡画面唯
有一主尊,天空大地、山水围绕,完美的突出了主尊
护法的威猛与威严,主尊黑财神身体呈青黑色,一面
二臂,头戴骷髅冠,面部三目圆睁怒视,呲牙咧嘴,
形象凶愤。尊神左展姿立于莲花宝座上,左手持吐宝
鼠,右手持嘎巴拉碗,面生三目,圆睁怒视,宽鼻阔
口,神态忿怒。躯体四肢粗壮结实,姿态威猛生动,
表现出大无畏之气概。从绘画风格来看更加有特点,
深受内地中国画的影响,背景和前景中的山石、树木
与中国画的表现相似,色彩的晕染技法也吸取中国画
的方法。从唐卡矿彩来看非常特殊得就是主尊的颜色
与天空的晕染,主尊的蓝色运用了只有在青花瓷才会
用到的苏麻离青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此颜色原料非
常稀少只有皇家宫廷唐卡才会运用由此可见当时这
幅唐卡的级别。
参阅:2019 年拍卖 13 世纪西藏黑财神嵌红铜,高
8.4cm,成交价 RMB240,000
参阅图
2037 大宝法王像
西藏 16 世纪
铜镀金 高 11 厘米
RMB: 无底价
此尊法王头戴折沿式法帽,脸庞圆润,眉骨较高,相容慈和宁谧,目光下
敛,身着僧衣,僧裙,外披袈裟,衣褶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法王结说法
印,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莲瓣层次丰富,饱满而小巧,莲瓣尖端微
微卷起,造型精致。整体制作精美,面部泥金,躯体鎏金,脸部用写实的
手法表现,像身则比例匀称,表现了法师风华正茂时讲经说法之景,尤其
生动传神,为藏区铸造的上师造像精品。
2038 释迦牟尼佛像
西藏西部 14 世纪
合金铜 镶松石 高 17 厘米
RMB: 无底价
此尊释迦牟尼佛造像,头戴小五叶形宝冠,头束高大扁平髻,眉心施白毫,眉眼细长,
眉弓刻阴线。双耳饰大圆珰,缯带于耳后横出,尾端飞扬。由于外扬的细部雕饰
得玲珑轻盈,冠叶、缯带及帔帛都用横条相连以起加固作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
征。上身袒露,肌体极富张力,胸前装饰项圈,璎珞,臂钏简洁美观。下身着长裙,
轻薄贴身,衣褶于两腿间成扇形排列。
左手作禅定印,右手作降魔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莲瓣宽大,上下缘饰细连珠纹,
背有环状帛带,两端垂於两膝,这一时期佛造像不镀金,西藏西部造像工艺特征
明显。藏西地区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复兴之地,其早期造像风格主要受克什米尔艺术、
帕拉艺术及尼泊尔艺术影响。13 世纪之后,藏西造像进入艺术成熟期,其造像艺
术风格与藏中地区造像迥异,反映出藏西地区造像的独特审美意趣,堪称藏西造
像的代表之作,十分值得收藏。
参阅:2017 年中国嘉德春拍,lot3322,西藏 13 世纪合金铜不空成就佛,高
23.7cm,成交价 RMB207,000
参阅图
2039 阿秘特尊者像
北京 18 世纪
铜镀金 高 16 厘米
RMB: 60,000-80,000
阿秘特是藏传佛教尊奉的十八罗汉之一,他生于古印度王舍城一个富裕的婆罗门
家庭,因出生时长得非常漂亮,父母为他取名阿秘特,意为无比的。长大后先接
受婆罗门教教育,后皈依佛陀,并证得阿罗汉果。他至今住在冈底斯山,有一千
名阿罗汉和他同住,共同护持传播佛法。此像面相圆润,头顶无发,弯眉细眼,
嘴露微笑。上身披交领式袈裟,下身着僧群,衣纹厚重写实,自然流畅,衣緣錾
刻精美花纹。双手抬于胸前,左手托佛塔(已失)。佛塔是其形象的重要标识,
据说触摸或观想阿秘特手中的佛塔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双腿自然下垂,倚
坐于双层卡垫座上,足下有仰莲承托。卡垫正面满刻不同纹饰,两侧及上部又分
别錾刻狮子和八宝纹,装饰精美讲究。整体造型端庄,做工精细,镀金亮丽,品
相完好,为清代乾隆时期北京造像的典范之作。
参阅:2015 年北京匡时秋姐拍卖会“作意—佛教艺术”专场 Lot3847,十七世纪,
铜镀金,阿密特尊者像,高:13 厘米,成交价:RMB 460,000
参阅图
2040 观音菩萨与善财童子、龙女像
中原 明代
铜 高 28 厘米
RMB: 60,000-80,000
此像头戴大花冠,头顶束发髻,花冠上安化佛,缯带在耳后打结垂于两肩。头微下颌,面相饱满,眼
泡圆鼓,双目凝神,隆鼻小嘴,五官小巧秀丽。上身披大帔帛,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胸前饰网状
连珠式璎珞,衣纹刚劲简括,装饰繁复别致。双腿紧盘,双手结禅定印。身后左右各出一圆柱,其上
分别置鹦鹉和净瓶。身下有四足方形台座,台座左右各生一朵莲花,形成两个小莲台,莲台上分别站
立观音二胁侍——善财童子和龙女。整像造型完美,保存完好,尤其是表现观音菩萨因缘与功德的各
种配置如净瓶、白鹦鹉、善财童子、龙女等,齐全完备,既具艺术性,又有宗教性,非常殊胜难得。
2041 观音菩萨像
中原 元代
铜 高 22 厘米
RMB: 30,000-50,000
此尊观音菩萨坐像,头戴高峨冠,耳坠耳铛,耳际宝缯飞扬。面相圆润,神
态安祥,双颊饱满,双目微合,微含笑意。上身双肩搭帔帛,胸前璎珞精美
细致。下身着长裙,腰带束带,衣纹折痕流畅,韵律自然,颇具动感。左手
当胸持说法印,右手托宝珠。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仪态端庄优美。莲
花座为束腰仰覆式,上下缘饰有连珠纹,莲瓣宽大饱满。整像端庄优美,胎
体敦实厚重,铸造工艺精湛,从菩萨开脸及莲瓣特征可以断定为元代佛教造
像中的精典之作。
元代,佛教在皇室的提倡下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藏传佛教在元代深受宫
廷重视,大量佛寺兴建不衰。根据元代熊梦祥《析津志》的记载,在当时称
为大都的北京,帝王出于个人信仰的追求不惜靡费巨资,兴建了很多大型的
皇家藏传佛教寺院,作为祭祀逝去皇帝的“原庙”。为了表示对藏传佛教的
尊祟和满足京城藏传佛教发展的需求,专门在宫廷内设立“梵像提举司”负
责塑造藏式佛像。
此像头盘高发髻,额前现上束的缕缕发丝,髻顶披巾。面庞饱满圆润,额心饰圆珠状白毫,弯眉秀目,俏
鼻小嘴,仪态娴静庄肃。躯体丰腴,上身穿袒胸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并打结,衣纹圆转流畅,
手法洗练简洁。半跏趺坐姿,右腿横盘,左腿下垂,身体略向右偏,脸向左转,右手搂抱一小儿坐于右膝上,
左手扶在小儿腿边。小儿方头大眼,身体圆胖,头顶有一撮毛发,上身披巾,下身赤裸,右手高举右上方,
手中持一如意,左手抬于胸前,手中托一银锭,形象活泼可爱。“如意”和“银锭”各有美好寓意,表示
世人求子观音一定满其心愿,如其心意。整像造型完美,品相完好,铜质精良,工艺精细,更兼其题材寓
意美好,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供奉上品。
送子观音造像始见于唐代,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它是我国佛教世俗化的产物,迎合了世俗社会多子多福的
需求和理想。佛教经典也为其形象塑造提供了依据,如《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记载:“若有女人,
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其意是说,世人
不论求男求女,观音皆能满足其愿望。
2042 送子观音像
中原 明代
铜 佛高 36.5 厘米 通高 38 厘米
RMB: 150,000-200,000
2043 大白伞盖佛母像
北京 清乾隆(1735-1795 年)
铜镀金 高 17 厘米
RMB: 120,000-180,000
据《大白伞盖经》记述,白伞盖佛母有大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
净德覆盖一切,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其形象有一面二臂、三面六
臂及千面千臂之别。
此尊乾隆宫廷大白伞盖佛母像,头戴五瓣式花冠,冠叶小巧精美。葫
芦形发髻高束,顶严饰摩尼宝。缯带飘拂于耳际,宛若祥云。面相方
圆,神态端庄祥和。耳垂铃珰,余发披肩。宽肩束腰,身体比例合理,
造型优美。上身袒露,宽肩圆乳,细腰软腹,曲线优美。胸前饰有项
链璎珞,手、臂、踝都饰有钏环,帔帛搭于双肩,自肩弯曲而下。下
身着长裙,衣缘錾刻有精美的花纹带,裙褶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织物
的质感,自然铺于座面上。左手结期克印持一柄宝伞(已佚),右手
施与愿印置于右膝,结全跏趺端坐于仰覆式莲花座之上,上下缘皆饰
有一圈连珠纹,莲瓣圆润饱满,底边呈卷唇状。整像胎壁厚重敦实,
铸造与镀金工艺精良,堪称是一尊清代乾隆宫廷造像精品之作。
参阅: 2014 年国内拍卖 大白伞盖佛母像 高 38.5cm RMB 1,725,000 参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