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4-4-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引用:刘玉婷,郝微微,温红珠 . 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45-47.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刘玉婷1,郝微微2,温红珠3(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200052;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摘要] 介绍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郝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是发病之本,湿热是发病之标,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为湿热蕴肠;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且多呈脾虚。 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主,兼清余邪;久病之后,肾阳受损,应注意温补肾阳,同时,久病多瘀,久病入络,还应兼顾活血化瘀;因该病具慢性特征,故郝教授主张应用膏方治疗,并以健脾化湿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健脾化湿;膏方;名医经验;郝微微[中图分类号]R259. 746.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1基金项目:国家... [收起]
[展开]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引用:刘玉婷,郝微微,温红珠 . 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45-47.

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刘玉婷1

,郝微微2

,温红珠3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20005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摘要] 介绍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郝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本虚标实之

证,脾虚是发病之本,湿热是发病之标,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为湿热蕴肠;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为正虚邪恋,运

化失健,且多呈脾虚。 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主,兼清余邪;久病之后,肾阳受损,应注意温补肾阳,同时,久病

多瘀,久病入络,还应兼顾活血化瘀;因该病具慢性特征,故郝教授主张应用膏方治疗,并以健脾化湿方为基

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健脾化湿;膏方;名医经验;郝微微

[中图分类号]R259. 746.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74450,8140336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5403);上海市中医优势病种

培育建设项目(ZY〔2018-2020〕-ZYBZ-03);上海市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建设项目(ZY〔2018-2020〕-FWTX-6028)

第一作者:刘玉婷,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通信作者:郝微微,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防治胃肠病,E-mail:hao2364@ hotmail. com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

征的疾病,病变范围主要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可

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甚至整段肠管,常表现为黏液

脓血便或血性腹泻、里急后重,可伴有腹痛、乏力、

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

难病[1]

。 西医治疗本病大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抗生素、微

生态 制 剂、 生 物 制 剂、 手 术、 营 养 指 导、 粪 菌 移

植等[2]

膏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人

群、不同临床证候表现,采用“未病先防”的思想进

行遣药组药炼制而成,其制备遵循个体化用药原

则,随症加减。 膏方是将药材加水不断煎煮,取煎

煮液不断浓缩而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具有滋养五脏

六腑的功效,同时也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近代名

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提出:“膏方者,盖煎熬药

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

诸多医家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不错

的疗效[3]

郝微微教授师从上海市名中医马贵同教授,长

期从事中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研究,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诊治有其独特的经验。 每临冬日,郝教授常运用

膏方调治处于缓解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笔者有

幸跟师学医,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脾虚是发病之本,湿热是发病之标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属“肠澼 ” “泄泻 ” “痢

疾 ”“休息痢 ” “肠风 ” “脏毒 ”等范畴。 郝教授认

为,本病的发生与六淫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及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脾气虚损有关,正如

《素问悬解·脏气法时论》所云:“脾病者……虚则

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虚则运化失司,水谷不

能化生精微,湿浊内生,下趋于肠,为泄为痢;湿热

内蕴,气血瘀滞,瘀阻肠络,血败肉腐,则成痈溃疡,

下痢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腹痛、里急后重。

故本病病变在于大肠,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且久病

可影响及肾,造成脾肾两虚甚或阴阳俱虚。

观其病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活动期以

标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致大肠传导功能受损,

阻滞大肠通降,湿热与血相搏,而致肠道血瘀,故见

黏液脓血便,当急则治其标,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45·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52页

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

失健,且本虚多呈脾虚。 因此,健脾化湿的思想必

须贯穿整个疾病的治疗中。 因该病具慢性特征,可

考虑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膏方进行治疗。 郝教授

主张抓住疾病特点,缓则治其本,以健脾化湿为主

要治疗原则,兼清余邪,随症加减,并佐以温补肾

阳、活血化瘀之法。

2 健脾化湿为主,兼清余邪,随症加减

《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

胃。”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化,易酿湿

邪,所以健脾化湿的思想应贯穿始终。 郝教授喜用

健脾化湿汤为基本方,由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

山药、白扁豆、甘草等组成,方中党参、白术、茯苓为

君药,益气健脾渗湿。 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共为臣

药,山药助党参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

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君臣相伍以补中气、渗

湿浊,扶正祛邪,健脾除湿止泻。 甘草为使药,达到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的目的。 湿热之邪与溃疡性结

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本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若多见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则多加用地

榆炭、藕节炭、荠菜花、芙蓉叶等清热凉血解毒之

品。 芙蓉叶的清热解毒之功。 在清代蒋介繁的《本

草择要纲目·木部》中就有论述:“芙蓉花并叶,气

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痈肿之功。

殊有神效。”已故名医丁甘仁亦推崇芙蓉叶清热解

毒之功。 现代研究证明芙蓉叶具有抗炎、抗菌、抗

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4]

。 郝教授认为,溃疡性

结肠炎的溃疡与痈疽之已溃者病机相似,临床用来

治疗溃结,功效甚佳。 另外,郝教授喜用白及,《神

农本草经·草》记载:“白芨味苦平,主痈肿,败疽,

胃中邪气,恶疮不收。”白及中的有效成分白及多糖

可通过促进结肠黏膜损伤修复和抑制相关免疫反

应,从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5-6]

。 兼有气虚

者,加用黄芪,与党参合用增强补气作用,因缓解期

患者病程迁延,多虚不受补,大剂补气有碍胃之嫌,

故常加入砂仁、厚朴等理气之品,以缓其满中之痹。

兼有阴虚者,易党参为太子参,或加白芍、乌梅酸甘

化阴,或加麦冬、生地黄养阴生津。 兼有脾胃虚寒

而致胃痛者,加用炮姜,炮姜由干姜炮制而成,散烈

之性已减弱,具有温中止痛的功效。 兼有血虚者,

加入当归、白芍等补血养肝之品。 兼有胃中灼热者

或有反酸者,加煅瓦楞、海螵蛸以制酸,也可加蒲公

英。 郝教授认为蒲公英清胃热而不甚苦寒,能辅佐

健胃养胃。 嗳气频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

若兼善太息、矢气频、嗳气、腹胀等肝郁气滞症状,

则加用佛手、八月札等理气不伤阴之品。 若兼便前

腹痛、便后痛减等肝郁脾虚症状,则加用郁金、白

芍、陈皮等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

3 温补肾阳,活血化瘀

予以膏方治疗的溃结性结肠炎患者多有以下

特点:反复发作,感寒后加重,大便稀,夹有白色黏

液,喜温喜热,形体瘦削。 此为久病之后,肾阳受

损,脾失温煦,运化失职,导致腹痛及泄泻。 正如

《医方集解·四神丸》曰:“肾泻脾泻……皆由肾命

火衰,不能上生脾土故也。” 后天之精不足,先天之

精亏虚,肾的气化功能不足,肾气虚则五更泻,肾气

不固则久泻滑脱。 泻下日久,迁延难愈,损伤脾肾,

而致脾肾两虚。 正如《医宗必读·痢疾》云:“是知

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 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

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故在膏方调理中,应注意温

补肾阳,常用附子、肉桂、补骨脂、菟丝子、芡实、莲

子肉等。 附子、肉桂两药相须为用,附子辛温大热,

可回阳补火,外温皮毛除表寒,内达下元温痼冷,贯

彻内外,无所不至;肉桂补火助阳、祛寒止痛,善于

纳气;二者配伍,能温肾助阳、引火归源、振奋阳气、

鼓舞血行。 补骨脂、菟丝子温肾阳,兼能止泻,李时

珍在《本草纲目·草部》总结为:“治肾泻,通命门,

暖丹田,敛精神。” 另外,墨旱莲除有补益肝肾之效

外,兼有止血之功,也常用于脓血日久的患者。 芡

实、莲子肉等既能益肾固精,又能补脾止泻,可达事

半功倍之效。

久病多瘀,久病入络。 随着病程进展,病位会

由浅入深,病情则由轻到重,因此需久病治血。 对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黏膜以电子纤维结肠镜进

行检查,可发现肠黏膜大片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

形成[7]

,这与中医学中“血瘀”的症状完全吻合。 郝

教授常加入牡丹皮、败酱草等凉血活血之品;或当

归、川芎等养血行气之品,使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

瘀;或延胡索等行气活血之品,《本草纲目·草部》

曰:“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以此针对瘀

血停滞导致的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

·4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53页

4 典型病案

李某,男,38 岁,2022 年 11 月 8 日初诊。 主诉:

反复黏液脓血便 2 年余。 患者 2010 年无明显诱因

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 4~5 次,欠成形,夹有黏液

脓血,行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

肠,直肠,中度)。”曾服用美沙拉嗪等西药治疗。 近

1 年来服用中药调理。 刻诊:大便日行 1 ~ 2 次,色

黄,欠成形,夹有少量黏液脓血,胃胀,泛酸时作,乏

力,易汗出,伴胃脘部烧灼感,嗳气,无腹痛,腰膝酸

软,四肢不温,遇寒则腹痛加重,胃纳差,小便调,寐

欠安。 舌淡、苔薄白,脉细。 处方:党参 15 g,茯苓

12 g,苍术 9 g,白术 9 g,山药 30 g,白扁豆 15 g,生、

熟薏苡仁各 30 g,炙甘草 9 g,防风 9 g,炙黄芪 9 g,

远志 6 g,酸枣仁 9 g,旋覆梗 9 g,煅瓦楞 30 g,蒲公

英 9 g,白及 3 g,墨旱莲 9 g,地榆炭 9 g,芙蓉叶

15 g,川黄连 6 g,八月札 15 g,厚朴 6 g,枳壳 9 g,陈

皮 6 g,肉桂 6 g,附子 3 g,莲子肉 15 g,芡实 9 g,补

骨脂 9 g,益智仁 12 g,杜仲 9 g,当归 9 g。 14 剂。

上方一料,另加阿胶 200 g,鳖甲胶 200 g,生晒参

100 g,高丽参精 2 瓶,依法制膏。 每天晨起服 1 汤

匙,温开水调送服。 膏方调理 3 个月后诸症皆缓,

后患者长期于郝教授门诊处行中医调理,加之平时

规律饮食,溃疡性结肠炎未再复发。 2023 年 5 月

11 日复查肠镜,提示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按语:该患者处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根据

脾虚湿阻的特点,治拟健脾化湿、益肾固肠止泻。

健脾化湿汤为基本方,加入炙黄芪、防风以增强补

气之力;煅瓦楞制酸止痛;蒲公英清胃热;旋覆梗降

逆止呕;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助眠;莲子肉增强补

脾止泻之效,使补益固涩并用;加入芙蓉叶、地榆炭

清热凉血止血;白及、墨旱莲收敛止血,增强止血之

效,墨旱莲兼能补益肝肾;附子、肉桂、益智仁、补骨

脂、杜仲、芡实补肾温阳、补脾止泻;加入川黄连清

热泻火,以防温补太过,且川黄连兼有止泻之效,与

补骨脂配伍,可达到止泻而不敛邪,坚阴而不过温

之效;加入枳壳、厚朴、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且取

刘河间的“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意,以缓解里急后重

之感;当归养血活血。 本方遣方用药特点为气血同

调,清温并用,补中有通。 故用药后患者诸症好转,

病情减轻。

5 结 语

公元 2000 年以前,膏方只有在长三角地区盛

行,随着膏方文化不断传播,膏方进入了专科领域

的繁荣发展阶段[8]

,逐渐形成了“补中寓治,治中寓

补,补治结合”的特点[9]

。 随着现代制膏技术的发

展,膏方服用更方便,口感更宜人,无论是老年人还

是上班族,对膏方的接受度都很高。 用膏方治疗缓

解期的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有效防止病情进展、

恶化,还能改善体质,减少复发,使患者长期获益。

郝教授运用膏方调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往往辨证准

确,组方有序,使患者诸症得控;对于处于急性期患

者,往往先采用传统中药汤剂结合西药,以去除邪

气,控制急性发作,待疾病转为缓解期,再使用膏方

调理,防止闭门留寇,其临证思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声生,沈洪,郑凯,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85-3589.

[2] FEUERSTEIN J D,ISAACS K L,SCHNEIDER Y,et al.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J]. Gastroenterology,2020,158(5):1450-1461.

[3] 潘威,徐超,贾淑娟 . 中药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

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39-340.

[4] 夏晓旦,黄婷,薛嫚 . 木芙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

展[J]. 中成药,2017,39(11):2356-2360.

[5] 邱波,曾永鸿,刘金海 . 基于 NF-κB/ NLRP3 / caspase- 1 通路

研究白芨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损伤的保护作

用[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8):1623-1632.

[6] 黎笑兰,张新广,尹少萍. 白芨多糖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反

应与氧化应激[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2):224-228.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 炎症性肠病诊断

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北京) [ J]. 中华消化杂志,2018,

38(5):292-311.

[8] 林基伟,汪栋材,吴海滨 . 中医膏方历史源流及现代发展状

况[J]. 中成药,2018,40(11):2554-2556.

[9] 张群群,钱芳,徐玲玲 . 海派膏方历史发展浅析[J]. 药学实践

与服务,2023,41(7):408-410.

(收稿日期:2023-10-24)

[编辑:韩晗]

第 4 期 刘玉婷,郝微微,温红珠: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47·

第54页

引用:马斌鸿,张博超,郭俊杰 . 郭俊杰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48-50,67.

郭俊杰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马斌鸿1

,张博超2

,郭俊杰3

(1.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

2. 山西省中医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12;

3.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 介绍郭俊杰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 郭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

生发展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失调是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病机,肝、肺两脏在气机调节中发挥

关键作用,故以运脾、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 治疗上从脾、肝、肺三脏入手,通过辛开苦降、疏肝补脾、

宣降肺气等法来恢复人体气机流转,临床疗效颇佳。 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气机升降;名医经验;郭俊杰

[中图分类号]R259. 871.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2

基金项目:山西省郭俊杰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SXSMZYGZS019)

第一作者:马斌鸿,男,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通信作者:郭俊杰,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疾病,E-mail:sxguojj@ 163. com

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 是

糖尿病后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此疾病与胃肠动力

障碍密切相关,在患者不存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

下出现胃排空延迟[1]

。 DGP 临床常表现为餐后饱

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近 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 DGP 的症状[2]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同自主神经系

统以及肠道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3]

。 西医多采

取口服促胃肠动力药治疗,但临床疗效欠佳,且患

者对药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郭俊杰教授为山西省名中医,省级优秀专家,

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载,

治疗 DGP 以气的升降出入为切入点,临床效果颇

佳,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气机升降理论

1. 1 气的基本概念 气,既是指一切细微、精粹的

物质,亦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 《淮南子·

天文训》载:“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

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古人以淳朴的理论来解释

宇宙,认为气不仅是生成宇宙万物及人类的原始物

质,同时也是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共同物质。

因此气的运动变化推动和促进着宇宙万物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

1. 2 气的升降出入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升降

与出入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

论》载:“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有气升降出

入的运动可使自然万物充满生机。 《素问·六微旨

大论》载:“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

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气机的升降出入是

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 构成人体的精气

与自然界中的气相互交感、相互传递,而人作为自

然界中的一部分,需要从自然中获取所赖以生存的

物质,自然的变化便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正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言:“天暑衣厚则腠理开,

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

则为溺与气”。

1. 3 五脏气机升降出入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既

在内联络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形成内部的紧密联

系,又在外与自然四时阴阳相应,构成人体与自然

界的和谐统一。 《灵枢·岁露》中早已言明:“人与

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而人与自然相统一,

在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中,气机升降亦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气机升降以五脏为主导地位,心肺居上

·48·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55页

焦胸中,其气以降为顺;肝肾居下焦腹中,其气以升

为和。 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调节气机,使升降

得宜。 肺气清肃下行,以治肝气升发太过;肝气疏

达上散,以助肺气宣发肃降。 其中脾胃位居中州,

对各脏之间气机的运转和协调,起着重要的中轴转

枢作用。 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胃气降则心肺之

气皆降。 脾胃一升一降,燥湿相济,纳运协调,升降

有序,出入平衡,才能让人体摄其所需、排其所弃、

吐故纳新,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糖尿病胃轻瘫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

DGP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相应病名,通过在临床

中对该病的认识与总结,大多医家将其归属为“痞

满”“胃痞”等范畴[4]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中明确了痞的基本概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痞”。 郭教授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认为脾胃气机

失调是 DGP 的核心病机,治疗应紧扣病机,以运脾、

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脾运则精微得布,肝疏

则三焦气畅,肺气宣降则痰湿得去。 糖尿病在临床

的发展过程可分为郁、热、虚、损 4 个阶段[5]

,DGP

的出现与其进程关系密切,消渴初期燥热久蕴,耗

气伤阴,日久则阴损及阳,导致脾胃受损,纳运无

权,升降失和,而成胃痞。 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

快,人们往往存在压力过大以及过度饮食而致肥胖

的情况,易形成肝郁脾虚或痰湿内阻之征,可导致

同时也会加速胃痞病程进展。 因此,DGP 的治疗首

先应注重气机升降平衡,尤其以脾胃升降相因、肝

脏调畅气机、肺脏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最为关键。

2. 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居于中焦,主

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主升,以升为健,胃

气主降,以降为和。 二者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

精微得以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精微才得以下行。

若脾胃升降有度,则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及津液的

代谢输布将得以正常运转。 而消渴日久燥热久蕴,

耗气伤阴,致使脾胃失于濡养,健运失职,运化失

司,寒热痰食之邪阻滞中焦,脾为湿邪所困,脾阳衰

微,胃为燥热所伤,致胃阴不足,两相之下,则成“胃

痞”。

2. 2 肝脏疏泄辅脾胃协调气机升降 郭教授在临

证中认识到 DGP 与人的情志密切相关,该病往往突

出表现在具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糖尿病人群体中。

《素问·脏气法时论》 载:“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

腹,令人善怒。”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条达、升发气

机的生理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

的气机升降出入、平衡协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

用,尤其是肝与脾脏之间,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

机,协调脾胃升降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胃肠对所

受纳食物的消化以及对其中精微物质的转输;脾气

健旺,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

得肝气冲和调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在五行

学说中也认为肝属木,脾属土,两者属乘侮关系,若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常常影响脾的运化,导致纳

呆、胃痞等肝脾不调之候,而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

的疏泄功能,导致土壅木郁。

2. 3 肺气宣降助脾胃通调水液代谢 肺在五脏之

中居于最高,故称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对气的升

降出入以及水液代谢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五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人体通

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将清气吸入,浊气吐出,唯有

肺气的升降运动协调通畅,人体基本生命运动才能

协调有序。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

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通调水道,下输于

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亦印证了肺的宣发肃

降功能正常,有利于水液代谢的平衡。 五行学说亦

认为肺金为脾土之子,肺气宣降失常,则水津不布,

水湿停聚,病久则会“子盗母气”,当见脾虚,湿困中

焦,脾胃运化失常。

3 从气机升降辨治糖尿病胃轻瘫

DGP 患者的典型生化指标为血糖升高,同时多

伴有血脂和尿酸的异常,郭教授认为血糖、血脂、尿

酸等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

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多种原因导致患者脾

胃的运化功能减退,致使精微物质无法被运输到四

肢百骸转化为人体必需之气,而转变为痰、湿等病

理产物。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又为生痰助湿之

源,如若脾胃受损导致气机失调,其病理产物痰湿

往往与之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郭教授认为气机升

降失常,疾病乃生,导致糖尿病患者脾胃运化功能

减退的原因常见于以下三种:或因消渴日久郁热内

生,损伤脾胃气阴;或因情志不遂,致使肝气横逆犯

脾;或因肺宣降功能失常,影响脾胃水液代谢。 针

对以上 DGP 的不同病机,郭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

论,以调畅脏腑气机为原则,提出相应的治法,在临

床中有着良好获益。

3. 1 辛开苦降,调和脾胃 郭教授认为脾胃气机

第 4 期 马斌鸿,张博超,郭俊杰:郭俊杰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49·

第56页

升降失调与 DGP 密切相关,糖尿病日久易耗伤气

阴,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患者常可出现相应的

消化系统疾病症状,脾气不升,则泄泻、腹胀等;胃

气不降,则恶心、呕吐、吞酸等。 《类证治裁·痞满》

中记载:“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故宜苦泻。 杂病之

痞,从内之外,故宜辛散。”“痞虽虚邪,然表气入里,

热郁于心胸之分,必用苦寒之泻,辛甘为散。” 治痞

之方,古方新用,郭教授在临床中常以半夏泻心汤

加减进行治疗。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虽名为

“泻心”,实为“泻胃”,由辛开之半夏、干姜,苦降之

黄芩、黄连,甘平调和之党参、炙甘草、大枣 7 味药

物组成,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泄降,清泻胃热,姜半

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合干姜以温中散寒,四药相

配,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调畅脾胃气机升降。 党

参、甘草、大枣味甘,补益脾虚以复脾运,同时甘草

调和诸药,共奏调理脾胃气机之功,使得痞满得除,

气机得利。 若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若腹痛

者,加白芍、延胡索。

3. 2 疏肝补脾,调畅气机 郭教授认为 DGP 的发

生亦与情志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往往会诱发或加

重“痞证”。 脾胃的升降出入需要依赖肝脏的升发

疏泄,才能做到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肝胆内外表

里相连,胆汁为肝精气所化,具有促进食物消化的

功能,肝气郁结会导致胆汁的排泄异常,影响食物

的吸收,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素问·宝命

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因此在临床过程中对平

素情志不畅的患者予以疏泄肝气尤为重要。 郭教

授在临床中常以四逆散加减进行治疗。 四逆散出

自《伤寒论》,为治疗阳气内郁,不达四末之证,后世

医家多将其用于脾胃升降失调之病。 方中柴胡入

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以养肝体、助肝用。 肝体阴而用阳,白芍与柴胡合

用,滋养肝血,调达肝气,肝体得养,使柴胡升散而

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与柴胡

为伍,二者一升一降,疏和散结,使中焦安泰,六腑

气机通调,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调血,使气血调

和;甘草味甘平,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全方共奏疏

肝补脾之功。 若胸胁刺痛者加丹参、郁金;若泻利

下重者加木香、黄连。

3. 3 宣降肺气,通调水道 “诸气者皆属于肺”,肺

主一身之气,“清浊升降,皆出于肺”。 郭教授认为

肺对气机的升降出入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肺之宣

降失职,则会影响脾胃之升降,加重胃痞的程度。

肺失宣肃,也会致使水液代谢失常,水湿积聚而成

痰浊之邪,痰湿易致人肥胖。 此外,水湿痰饮也会

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 因此郭教授主张宣降上

焦肺气以治胃痞,在临床中常使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进行治疗。 方中半夏性辛温,化痰散结,助气之出,

起一身之阳,助清气上升;厚朴味苦能下气除满,助

浊阴得下;紫苏味辛性温,可理气和胃,三药皆行于

肺经,肺气借助药力得以宣降;茯苓淡渗利湿补脾,

湿去则痰无由生;生姜味辛微温,长于降逆止呕,辛

温之性可助半夏升散之性,降逆功用可助厚朴下气

除胀,诸药合用,共达升降相济,出入协调,痰气并

调之功。 若口苦、苔黄有热象者加黄连、黄芩;若气

短懒言者加党参、黄芪。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58 岁,2023 年 4 月 27 日初诊。 主诉:

胃胀伴呃逆 2 个月。 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

谷善饥,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 8. 6 mmol / L,诊

断为 2 型糖尿病。 经饮食、运动疗法及口服阿卡波糖

(50 mg / 次,3 次/ d) 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 5. 9~

6. 8 mmol/ L,餐后 2 h 血糖控制在 10. 1~11. 7 mmol/ L。

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满,呃逆,尤以餐后

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郭教授门诊处。 现

症见:上腹胀满,呃逆,尤以餐后明显,食量减少,大

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正常,体倦乏力,夜间难入

眠,偶有心慌,平素情绪低沉,舌暗、苔白,脉弦细。

行胃肠镜、腹部肝胆胰脾 B 超检查未见异常。 食

道、胃 X 线钡透显示蠕动减弱,伴食物胃内潴留,排

空延迟。 西医诊断: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辨证:肝郁

脾虚证,治宜疏肝补脾、调畅气机。 予以四逆散加

减治疗。 处方:柴胡 12 g,枳实 12 g,白芍 12 g,茯苓

20 g,白术 6 g,苍术 12 g,厚朴 12 g,砂仁 6 g,莱菔子

12 g,六神曲 12 g,合欢皮 18 g,酸枣仁 20 g。 10 剂,

每天 1 剂,水煎取汁 200 ml,早晚饭后温服。 嘱患者

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继续服用降糖药,调畅情志,

规律饮食,适当运动。 5 月 8 日二诊:患者自觉上腹

胀满明显减轻,情绪较前改善,乏力明显缓解,但仍

排便不畅。 予上方加瓜蒌仁 12 g,火麻仁 10 g。

6 剂,煎服法同前。 5 月 15 日三诊:患者自诉上腹胀

满、呃逆、倦怠乏力等症消失,饮食正常,大便正常。

嘱患者平素加强体育锻炼、清淡饮食、调畅情志。

(下转第 67 页)

·5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57页

引用:李睿,何常春 . 何常春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51-54.

何常春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经验

李 睿1

,何常春2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衡阳市中医医院针推特色治疗部,湖南 衡阳,421001)

[摘要] 介绍何常春教授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的临床经验。 何教授认为百病皆由气乱所始,诸

多内科杂症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难愈,乃人体之气的升降出入、活动异常所致。 何教授在临床治疗时常

以“圆运动”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在此之上以经络辨证为主,脏腑辨证为辅,从肝脾肺论治。 肝升肺降、龙虎

回环,其在调畅全身气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配合病证相关的特定穴及行针手法,取穴精简而疗

效佳。 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杂症;内科;气机;针刺;名医经验;何常春

[中图分类号]R245. 31

+

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3

第一作者:李睿,男,2022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痛症、神经性疾病及内科杂症

通信作者:何常春,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性及神经性疾病,E-mail:1501956835@

qq. com

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

《素问·调经论》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

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中,气称为人体之气。

《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气作为构成

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对生命的产生、存在及各项

生理活动均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1]

。 通常认为,病

理状态下的机体是人体之气出现了异常,其升降出

入的平衡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进而表现出相应的

临床症状。 人体之气异常时,常常根据影响脏腑

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2]

。 针对亚健康状

态或病理因素错综复杂的疾病,西医的治疗是针

对临床表现进行对症处理,使主要症状得到缓解。

而中医学认为,内科杂症为相对复杂而难以治愈

之症,其基本的病理变化亦有机体内气机的失常,

因此从内在气体的运行进行诊治,可治疗乃至治

愈内科杂症。 人体之气运行的主要通路是经络,

人体之气的异常与经络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针

刺是调节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枢纽,以及调畅

人体气机的重要手段[3]

,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使

原本异常之气重新达到动态的平衡[4]

,既能够缓

解因气导致的相关临床症状,又能调节机体内气

的异常,以医治杂病病源,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

的优势。

何常春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衡阳市中

医医院针推特色治疗部主任,衡阳市中医医院首

届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运用

针灸治疗各种内外科杂症,医术精湛,疗效显著。

笔者(第一作者)有幸跟随何教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的经验介绍

如下。

1 病因病机

1. 1 气的生成异常 先后天之气共同构成了人体

之气。 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成,同时脾

胃运化水谷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可对先天之精起到

一定的滋补作用。 后天之气主要由水谷精微以及

呼吸所纳入的自然界清气构成,由肺脾胃所主导,

因而不良的个人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性皆可影响后

天之气的生成和导致其运行失常,从而发展成喘

促、便秘、泄泻等与肺脾胃相关的一系列病症。 何

教授认为在调控后天之气时,亦应注重 人 生 活

习性。

1. 2 气的运动失常 气主动,在人体中保持着活

·51·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58页

跃的状态,上升下降、吸入呼出,升降相宜、出入平

衡,气在机体内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医称此

为气机。 其异常状态主要分为气虚、气陷、气脱、气

滞、气逆、气闭及气不固,可分别采取不同的针刺方

法。 机体病理状态以气虚为基础表现,气虚临床常

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气陷则为

气虚状态伴自觉气坠、脏器下垂等表现;气脱为气

虚合并气息微弱、汗出不固、脉象细微等表现;气滞

为自觉胀闷、胀痛、窜痛,可兼见气虚等表现;气逆

为气滞合并咳喘、恶心呕吐、呃逆、头痛头晕等表

现;气闭为牙关紧闭、突然神昏晕厥、二便闭塞等表

现;气不固为气虚合并自汗出、出血、二便失禁、精

液不固等表现。

何教授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籍中获得启

示,将人体之气升降相对应的经脉看做一个闭合的

圆,整个机体则为多平面闭合的圆而构成的三维空

间中的一个球。 从气升降相对及“圆运动” 核心理

论而言,东为木,西为金,南为火,北为水,左东为

肝,右西为肺,上南为心,下北为肾;依据机体经脉

循行部位,升降相对的经脉构成二维空间的一圆,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所构成不同平面的圆共同构

成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球。 各圆皆以左东升而起始

至上南,右西而降至下北,再升起至左东形成一闭

合的圆,圆的中心则为中焦脾胃湿土,称为轴。 人

体之气的运行即为各脏腑之气的传导,是一种动态

的平衡,“圆运动” 所言即为一个动态的圆,任何一

环出现病理生理改变则此圆难以运转,由此而提出

气机的失常均伴有相应脏腑所属一环的功能失司,

找准病变所影响的主要脏腑,辨经施治、循经取穴,

使得所在的“圆运动” 回归正常的运作是治疗的

关键。

2 诊疗特色

中医学认为气具有物质和功能的双重属性,其

本质是物质、能量与信息混合的统一体[5]

。 现代中

医学的气一元论提及“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元

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合称为人体之气,在人体生命

活动中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

运行。 气属阳,主动。 气的运行给予机体能量,推

动脏腑形体官窍等正常生理活动的运行。 龚延贤

于《寿世保元·血气论》中云:“气之为病,发为寒热

喜怒忧思,积痞疝瘕癖,上为头旋,中为胸膈,下为

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

此诸疾,气使然也。” 思外揣内,若机体表现出异常

的生理活动,则提示机体内气的运行输布出现了问

题。 气盛乃形体实,功能旺盛,精神饱满;气虚则形

体弱,困顿疲乏,气短懒言,各项功能活动低下。 然

经络的本质在于气[6]

,经络是气在人体内运行的途

径,腧穴则是人体之气输布时所汇聚停留于体表的

相关反映点。 因为不同的腧穴所归属的脏腑经脉

不同,故其所反应的体内脏腑之气盛衰也不相同。

脏腑形体官窍异常,影响气的输布运行时,针灸可

作为治疗内在气机异常的重要手段。 针刺直接作

用于腧穴, 对于调畅脏腑 异 常 气 机 可 谓 是 直 指

根源。

2. 1 气之异常,重在肝脾肺 气的异常一乃生化

乏源,二则调摄失司。 何教授认为先天精气亏虚需

要后天之气来填补。 人体之气生化乏源,气不足则

虚,脾乃生气之源,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一部

分转换为先天之精,多数则化为后天之气;同时肺

主气司呼吸,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通过肺的转化,

与水谷精气合而为后天之气。 由此气之生化异常

主治脾肺二脏,兼以调肾。 《医碥·五脏生克说》

言:“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然肝主升、肺主

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多

种形式[7]

,使升降相宜,龙虎回环,调节全身气机。

肝肺之间调畅气机的作用是人体调节气机总督的

体现,维持着人体之气的动态平衡,使脏腑各项生

理功能得以正常运作。 肝肺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

降失衡,影响各脏腑形体官窍功能的运作而表现

出相应临床症状。 何教授认为,从“圆运动” 学说

来看,肝肺为气机升降之重点,气机自下北由左东

上升而至上南,自上南向右西而降至下北,作为气

机升降的关键环节,临床常取太冲、尺泽以调畅肝

肺之气。 脾胃作为中焦湿土,其气是气机运动的

源动力,临床常以三阴交、足三里二穴为主,调畅

脾气。

2. 2 特定穴对气的重要作用 何教授注意到在当

今社会医疗环境中,医师容易忽视经络腧穴理论中

特定穴的应用而仅仅采取局部穴位及各医家总结

出的临床经验效穴进行诊治。 特定穴是经络理论

体系近千百年来的经验及临床多次诊疗运用所总

结出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腧穴,其不仅仅是气于人体

·5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59页

体表的汇聚点,更是内在脏腑气血功能正常与否的

体表反应点,对临床治疗某些特殊病症有着特异性

的疗效。

2. 2. 1 五输穴 五输穴是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十

二正经上的腧穴,也是调畅十二正经气之运行较

为关键的五个腧穴。 《 灵枢·九针十二原》 记其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

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 何教授将肘

膝关节以下看作一个机体在局部的整体投影,何

脏之疾则刺何经,依据其临床表现,辨别属气何

证,进而依据五输穴穴位性质,以此辨证选穴,临

床疗效颇佳。 同时《灵枢》提出二十七气均在此汇

聚运行,所以五输穴是从气论治时不可忽视的腧

穴。 临证时常以五输穴为基础,运用子母补泻理

论及穴位性质推导出不同经脉病证而选穴,井穴

治其所在之经经气的生化乏源;荥穴治其所在之

经经气运行紊乱而尚未影响整体经脉运行之症;

俞穴治其所在之经经气灌注各穴位受阻而出现体

表压痛点之症;经穴治其所在之经经气输布运行

障碍影响所在之圆无法正常运转之症;合穴治其

所在之经体表运行线路末端的脏腑形体官窍出现

病变之症,同时佐以子母补泻而取本经及表里经

脉穴位,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2. 2. 2 八脉交会穴 十二正经的经气与奇经八脉

中脉气相互沟通连接的腧穴为八脉交会穴。 何教

授认为十二经脉乃人体之气主要运行的通路,然奇

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之中储存人体之气的经脉,

十二正经之气运行至各脏腑形体官窍,维持正常的

生理活动,正经之气匮乏时奇经八脉所储藏之气则

输注于正经之中进行补充;过于充裕时则纳入奇经

八脉之中储藏以备不时之需。 人体之气通过经脉

体系的自主调节维持着动态平衡,十二正经与奇经

八脉之间气的出入亦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八脉交会

穴则是人体之气输出与纳入奇经八脉的枢纽,依据

经络辨证得知病变经脉,辅以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

所交汇之穴位,调畅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经脉

之气的平衡,对人体之气的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临证常以针刺申脉来调节阳跷及膀胱经的气机

失常;针刺内关来调节心包经及阴维脉中气的盈亏

等。 八脉交会穴作为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枢纽,

在调节交会两经气机方面,效果颇为显著。

2. 3 经络辨证为主,脏腑辨证为辅 何教授参考

《灵枢·小针解》中“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

疾也”的思想,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提出“欲治

其疾,先知何经之气逆也”,其所谓“气逆”是指脉气

运行出现异常。 经络作为输布人体之气的重要通

路,任何一经的脉气出现异常,其所联系的脏腑形

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及所处之“圆”的运转将受到影

响,进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因此何教授临床

治疗时以调畅病变经脉气机的穴位为主,辅以相应

脏腑所属经脉穴位以医其源。

2. 4 注重脾胃养护 何教授认为后天对于脾胃的

养护在从气论治疾病时尤为重要。 脾胃乃生气之

源,食纳之物由脾胃腐熟成水谷精微后化生而成后

天之气,同时也是作为先天之气缺乏时的一种补

充,在治疗气虚(无论先后天之气)等方面的病证时

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脾胃弱,生化不足则缺乏生气

之源,同时脾气散精主升,是“圆运动” 理论的中心

轴,是人体之气运行的源动力之一。 何教授在疾病

前中期常嘱患者闲暇时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二穴,

以此来催动脾胃之气运转,为“圆运动”提供运转之

力;疾病的中后期,单论从病变脏腑入手调畅气机

已经难以奏效,这时则更需注重脾胃的养护以养生

气之源。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79 岁,2023 年 8 月 7 日因“间断头晕

二十余年,加重 6 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自诉 20 年

前了解到气功有益于身体健康,于家中自行锻炼气

功 1 年后,偶有头晕症状出现,每次持续 30 min 左

右,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症状依旧如

前。 6 个月前自诉更改气功功法训练,练习后头晕

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并伴有心慌等症状,且休息后症

状仍无法得到缓解,遂至外院就诊,行 CT、MRI 等相

关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死”,经对症处理(具体不

详)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辗转多家医疗机构仍

未得到缓解,今为求系统针灸治疗遂来就诊。 现症

见:头晕、头胀,以颞部为主,心慌,自觉机体内有气

体乱窜,以足外侧至耳边及巅顶为甚,伴有耳鸣,偶

有乏力,严重时无法活动。 舌淡红、苔薄白稍黄,脉

弦,双手关脉应指明显。 既往有“胃炎”病史,余无

特殊。 中医诊断:足少阳胆经脉气上逆。 取穴:侠

溪(双侧)、阳辅(双侧)、列缺(双侧)、外关(双侧)、

第 4 期 李 睿,何常春:何常春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经验 ·53·

第60页

足临泣(双侧)、率谷(右侧)、耳门(右侧)、听会(右

侧)、翳风(右侧)、完骨(右侧)、尺泽(双侧)、百会、

印堂、四神聪。 列缺、阳辅随经脉循行方向针刺行

泻法,尺泽行提插泻法,余穴均以得气为主,留针

20 min,1 次/ d,以 7 d 为 1 个疗程。 次日于诊室治

疗时诉:首次针灸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减轻,但晚

间巅顶部胀痛较前更为明显,难以入睡。 治疗加用

内关穴(双侧),操作为针外关穴时深刺,一针二穴,

并加用后溪穴与申脉穴,针刺时以得气为主,7 d 后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仅表现为偶发头晕。 嘱其功法

练习适量而止,不必过于追求气的感应,否则适得

其反,症状亦可再发。

按语:本案患者对人体之气感应较为明显,平

素身体状况良好,因自行功法训练过于追求成效及

对机体气机的感应而导致功法训练太过,气机运行

逆乱,胆经经气下降受阻而致头晕,更换练习功法

后气机原始运行突然受到与前相异的催动进而症

状加重,加之既往有“胃炎”病史,生气之源匮乏而

气机逆乱较甚,故发为本病。 患者长期行功法练

习,对于感受机体气的运行较常人更为明显,其言

“机体之气从足沿机体外侧上升至耳中及头顶”,大

致为胆经体表循行线路,遂取侠溪穴调畅胆经气之

运行;足临泣、外关为奇经八脉通于胆经的腧穴,胆

经经气实,打开胆经与奇经八脉之间脉气沟通的枢

纽,通利胆经脉气同时输注多余之气于奇经八脉之

中;阳辅为胆经经穴,五行属火,依据“ 实则泻其

子”,随着胆经循行方向针刺泻其气之余;列缺则是

奇经八脉通于肺经的腧穴,肝气主升、肺主降,肺的

肃降不及机体之气停留于上而导致头晕等症状,泻

列缺促肺气肃降之功,引气下行;率谷为胆经循行

至耳周的穴位,配合三焦经耳门穴及胆经听会穴,

促气运行肃降而不停滞于耳中缓解耳鸣症状;百

会、四神聪及印堂局部取穴散巅顶汇聚之气。 针一

次后患者出现巅顶胀痛较甚,何教授言其为气始运

但仍未出,较前气留于巅顶未行是有转机之相,影

响睡眠乃加申脉配后溪调和阴阳。 1 个疗程后机体

之气运行通畅,所属之圆得以正常运转,诸症得以

改善。 从气论治辨别虚实亦不可忽略,灵活运用补

泻手法,行于辨经所得经脉之上,临床疗效甚好。

4 小 结

从气论治临床内科杂症是何教授受《圆运动的

古中医学》书籍启发而得出的临床诊疗思路。 临证

时从经络理论体系及“圆运动”理论对调畅气机的

作用入手,临证选穴时灵活运用八脉交会穴及五输

穴对人体之气的调摄作用,辨别虚实,配合简易的

补泻手法,对众多临床辅助检查未提示明显病变而

脏腑形体官窍产生了异常反应的疑难杂症有着较

好的疗效,对针灸治疗内科杂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

用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吉平,陈晟 . “百病生于气”疾病观的针灸临床应用[ J]. 科

技导报,2019,37(15):83-86.

[2] 李峪欧,王祺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咳嗽[ J]. 中国民族民

间医药,2023,32(4):14-17.

[3] 潘赐明,赵云川,李家奇,等. 中医之“气” 的客观性[ J]. 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2022,36(4):85-87.

[4] 钱刚,邹勇 . 浅论针刺调气[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21(12):133-136.

[5] 章增加 . 论中医气的物质功能双重属性及其意义[ J]. 广西中

医药,1994(3):32-34.

[6] 吕琴,时柳清,任路,等. 基于“气一元论”浅析经络中“气”之

体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3):357-360.

[7] 朱向东,安耀荣 . 气机升降理论探析[J]. 中医研究,2006(9):

1-3.

(收稿日期:2023-12-02)

[编辑:韩晗]

·5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61页

引用:付美林,颜家朝,秦裕辉 . 秦裕辉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55-56.

秦裕辉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经验

付美林1

,颜家朝1

,秦裕辉1,2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摘要] 介绍秦裕辉教授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的经验。 四物补肝散,出自明傅仁宇《审视瑶

函·卷四》,用于“治妇人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清顾世澄《疡医大全》用其治疗“雀目初起”。 秦教授临

证调整其原剂量,扩大其使用范围,常用该方治疗孕期及妇女产后目病、干眼、眼疲劳,取得满意疗效,并附

验案 3 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四物补肝散;眼科疾病;名医经验;秦裕辉

[中图分类号]R276. 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4

基金项目: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2 号)

第一作者:付美林,女,副主任医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

通信作者:秦裕辉,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研究方向:眼及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E-mail:dlqyh@

sohu. com

四物补肝散,出自《审视瑶函·卷四》。 原方:

熟地黄(焙干)二两,香附子(酒制)、川芎、白芍(酒

洗,炒)、当归身(洗,炒)、夏枯草各八钱,甘草四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三钱,食后滚白汤送下。 方中

熟地黄补血、当归养血,为君药;夏枯草入厥阴,补

养血脉,为臣药;甘草益元气、补脾胃,白芍补脾和

血,为佐药;川芎助清阳之气上升,香附理血气散

郁,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血补肝、兼清肝热之

功。 其主治有二,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云:“治妇人

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清顾世澄《疡医大全》

云:“雀目初起,头旋,常见五色不定,目中困倦,时

暗时明”。 吾师秦裕辉教授临床常用该方治疗孕期

及妇女产后目病、干眼、眼疲劳,取得满意疗效,特

介绍其临床应用经验。

1 汤剂剂量问题

按剂量换算,明代每钱相当于现代 3 g,该方剂

量应为:熟地黄 60 g,香附子、川芎、白芍、当归身、

夏枯草各 24 g,甘草 1. 2 g,总药量 181. 2 g。 按每次

6~9 g、每天 2 次计算,可服 10 ~ 15 d。 考虑成药和

汤剂的不同,加之古今中药的来源及质量差异,该

方汤剂用药剂量,秦教授临证时作了如下调整:熟

地黄 15 g,当归 10 g,白芍 15 g,川芎 10 g,夏枯草

15 g,制香附 10 g,甘草 6 g。

2 适应证问题

2. 1 孕期及产后目病 原方主治妇人产后,午后

至夜昏花不明,主治比较单一,秦教授认为该方对

孕期及妇人产后目病均有较好效果,关键是要抓

住“血虚肝郁”这个病机。 因妇女孕期及产后肝血

不足,又兼气郁,郁久化火,致视物昏花,头晕眼

胀,眼干涩不适,治宜补血、解郁、清肝。 本方药仅

7 味,既可补肝血,又可解肝郁,还能清肝火,组方

严谨,药切病机,是孕期及产后目病的常用之方,

并强调临床需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加减运用,如伴

产后头晕明显、身倦少力者,加阿胶 10 g(蒸化兑

服) 、太子参 15 g、茯苓 10 g;伴产后汗多、烦热者,

加黄芪 15 g、地骨皮 10 g;伴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疼

痛者,加益母草 15 g、丹参 10 g;伴产后情绪不稳定、

烦躁易怒者,熟地黄改生地黄,加郁金 10 g、炒栀子

10 g;伴产后奶水不足者,加路路通 10 g、炮穿山甲

10 g。

验案:王某,女,31 岁。 剖宫产后 1 周,诉头晕

脑胀,视物昏花,奶水不足,胃口不开,恶露未净,舌

·55·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62页

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考虑产后血虚、目失所养,

复加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所致,治当疏肝解郁、养血

明目,方宗四物补肝散加味,药用:熟地黄 15 g,当

归 10 g,白芍 15 g,川芎 10 g,夏枯草 15 g,制香附

10 g,益母草 15 g, 茯苓 10 g, 白术 10 g, 路路通

10 g,甘草 6 g。 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服药后头

晕脑胀明显缓解,视物清晰,奶水量有增加,恶露已

净。 效不更方,嘱继服 7 剂以资巩固。

2. 2 干眼 本病属于中医眼科“白涩症” “干涩昏

花”“神水将枯”等范畴,“白涩症”病名首见于明代

傅仁宇《审视瑶函·卷三·白痛》,云:“不肿不赤,

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气分伏隐,脾肺湿

热”,治疗用桑白皮汤。 秦教授临床喜用四物补肝

散加味治疗干眼,原方熟地黄改生地黄,以养阴清

热;加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加密蒙花清热泻

火、养肝明目。 处方:生地黄 15~30 g,当归 10 g,白

芍 15 g,川芎 10 g,夏枯草 15 g,制香附 10 g,麦冬

10 g,玄参 15 g,密蒙花 10 g,甘草 6 g。 方中生地

黄、麦冬、玄参清热养阴生津,为君药;当归、白芍、

川芎养血和营理气,为臣药;夏枯草、香附、密蒙花

解郁泻火明目,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

方合用,共奏养血补肝、泻火明目之功,主治干眼,

中医辨证属阴血不足、肝郁有火者。 临床需根据具

体病情,灵活加减运用,如伴有结膜充血,晨起结侈

者,加野菊花 15 g、桑白皮 10 g;伴有大便干结者,加

决明子 15 g、火麻仁 10 g;伴有羞明畏光者,加羌活

10 g、防风 10 g。

验案:宁某,女,65 岁。 诉双眼干涩不适,时觉

眼内灼热刺痛、畏光,喜闭眼,泪液分泌功能:右眼

3 mm / 5 min;左眼:5 mm / 5 min。 舌淡红、苔薄黄,

脉弦数。 西医诊断:干眼症,中医辨证为肝血亏虚、

肝经郁热,治当滋阴养血、清肝明目,方宗四物补肝

散加味,药用:生地黄 30 g,当归 10 g,白芍 15 g,川

芎 10 g,麦冬 10 g,玄参 15 g,夏枯草 15 g,制香附

10 g,密蒙花 10 g,甘草 5 g。 15 剂,每天 1 剂,水煎

服。 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嘱继服 15 剂以巩固疗效。

2. 3 眼疲劳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症,多由

屈光不正、干眼、青光眼、用眼过度等因素造成,轻

者自觉用眼后眼部不适、眼干、视物模糊、局部压迫

感或有轻度胀痛;重者眼痛、头痛,甚至胸满、眩晕、

恶心等,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 秦教授经验方———

眼疲宁方,是在四物补肝散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

床经验而研发的专治眼疲劳的医院制剂,处方:熟

地黄 15 g,当归 10 g,白芍 15 g,川芎 10 g,茯苓

10 g,白术 10 g, 夏枯草 15 g, 制香附 10 g, 菊花

10 g,枸杞子 10 g,女贞子 10 g,车前子 10 g,决明子

15 g,甘草 5 g。 方中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养血

活血,为君药;茯苓、白术、枸杞子、车前子、女贞子

健脾补肝肾,为臣药;夏枯草、香附、菊花、决明子清

肝明目,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

用,共奏养血益精、理气健脾、清肝明目之功,主治

屈光不正、 干眼、 青光眼、 用眼过 度 等 所 致 的 眼

疲劳。

验案:高某,男,29 岁,在读研究生。 诉双眼发

胀,用眼稍多则胀痛明显,矫正视力正常,双眼眼压

在 20~25 mmHg(1 mmHg≈0. 13 kPa)之间波动,在

眼科医院做过青光眼相关检查,诊断为“高眼压”,

用药效果不明显,暂无手术指征,嘱定期检查,经同

学介绍遂来秦教授处治疗。 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

目前情况,考虑高眼压所致眼疲劳,治疗当养血益

精、清肝明目,用眼疲宁方加减,药用:熟地黄 15 g,

当归 10 g,白芍 15 g,川芎 10 g,茯苓 10 g,夏枯草

15 g,制香附 10 g,青葙子 10 g,车前子 15 g,决明子

15 g,甘草 5 g。 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服药后诸

症明显缓解,再服 15 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眼压一

直在 20 mmHg 左右波动。

参考文献

[1] 傅仁宇 . 审视瑶函[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55.

[2] 顾世澄 . 疡医大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2.

(收稿日期:2024-02-03)

[编辑:蔡铁如,徐霜俐]

·5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63页

引用:肖晓玲,尹旭辉,王凡 . 王凡谈针刀临床道法术(二)———循道立法[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57-59.

王凡谈针刀临床道法术(二)

———循道立法

肖晓玲1

,尹旭辉1

,王 凡2

(1.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王凡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北京,100043;

2.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针推科,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R245.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5

基金项目:北京市石景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石卫计中医发〔2016〕1 号)

第一作者:肖晓玲,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学

通信作者:王凡,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E-mail:bjzyywf@ sina. com

(续上期)

法是法则,是实现道的方针与思路,也是连接

道与术的桥梁。 如何将针刀认识生命、认识疾病的

理念贯彻到临床治疗中,需要有一套规则体系做为

具体操作的指导原则,“循道而行,功成事遂”,确立

规则体系要尊重客观规律,根据道的原则来确立治

疗法则,才是针刀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1 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辨证即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

系。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

则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辨证的出发点就是寻找治

疗指征和治疗目标。 治疗方法不一样,辨证论治的

体系自然不一样。 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西医

四诊是视、触、叩、听,而针刀的四诊则是问(问病

史)、触(触条索、结节、畸形等)、查( 特殊检查试

验)、看(看片子)。 四诊所得资料是片面的、局部

的,只有应用相应理论对一个个局部结果认真分

析,综合辨证才能反映出疾病的特征。 不同于中医

内科使用的脏腑八纲、六经等理论,也不同于针灸

秉持的经络、脏腑理论,针刀更多的是应用现代解

剖知识、生物力学、经络等理论体系。 司外揣内、以

局部推整体,从整体观的角度看待局部问题,得出

诊断,明确病因,对治疗目标定性、定位,定量,指导

治疗。 王凡教授一再强调针刀扎根于中医,一定要

有中医的整体观,有辨证意识。 他曾以一足底痛案

为例向我们讲解整体辨证:患者姚某,女,53 岁。 右

足底痛 1 年余。 痛在足跟前中部,晨起下床时不

痛,行走后疼痛,久行痛甚。 X 线片示:右踇指外

翻,足二趾上翘。 查:足二趾跖趾关节部可见胼胝

体,关节部位及跖腱膜压痛。 考虑为足踇指外翻,

二趾上翘使跖趾关节下翻,足底受力点由第一跖骨

籽骨转移到第二跖骨头,足底趾长、短屈肌腱、跖腱

膜受到牵拉而产生炎症,疼痛由生。 由于踇外翻是

疼痛之本,因此治疗时不能只松解趾屈肌腱和跖腱

膜,而应采取标本同治之法,在松解跖长屈肌腱和

跖腱膜的同时,松解踇收肌调整踇外翻。 如果未从

全局考虑,没有想到与此相关的力学平衡,没有想

到这个足底痛其实是踇外翻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病

理反应,而是单纯治疗局部痛点,即使能够一时奏

效,很快还会复发,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辨证的过程是一个探求疾病本质的过程,现象

与本质往往迷失在一个个结果中,比如腰椎间盘突

出,临床上有腰椎间盘突出影像的患者并不一定有

腰腿痛,而腰腿痛缓解后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仍然

存在,这说明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造成腰腿疼痛的

直接因素,只有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坐骨神经才

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许多临床症状,我们根据患者

主诉摸到了局部病灶,或根据神经、血管、肌肉、经

络顺藤摸瓜找到了导致主诉的原因病灶,但治疗后

不见好转或容易复发,此时就要思考这些病灶是原

发还是继发,进一步从整体分析它们在病态机体中

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是关键环节,本于局部治局部,

本于整体调整体,不可一叶障目,也不可大而不当。

针刀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与现代病名存在差异,

而有限的病名也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临床,这一矛

·57·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64页

盾造成了辨证论治中特有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现象。 比如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多时候治

疗方法是相同的,这就是异病同治。 而同样是椎动脉

型颈椎病,“抬头晕”症状一般是头后小直肌损伤、

“转头晕”症状可考虑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或环

枢关节半脱位、“低头晕”症状则要考虑头半棘肌损

伤,这又是同病异治。 这就要在诊疗过程中秉持中医

学整体观念,将局部病变放到全局的位置上考量,将

某个时间点的病变放到整个病变过程中去考量,辨证

论治,才能切中要害,疾病才有望迎刃而解。

2 以平为期,平衡内外

针刀医学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百病之源,平衡

是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的必然条件,当人体的代谢、

体液、电生理、生物力学等处于动态平衡时,人体便

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处于健康状况。 而

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疾病便由此而生。 而针刀治

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切努力,就是要恢复人

体内外动态平衡。 比如骨质增生,人们总是试图用

什么方法消除它来达到治疗目的,实际上骨质增生

只是人在自我保护机制下产生的一种代偿产物,是

加固机体的稳定,补偿局部力失衡而产生的一种结

构变化。 因此,针刀治疗不是铲除增生的骨质,而是

用一切治疗手段来恢复关节内外的力平衡,骨组织在

运动方面的平衡适应功能遵从沃尔夫定律:在高应力

的区域生长骨,在低应力的区域吸收骨。 当剥离、松

解相关软组织释放局部异常应力后,依靠人体的代偿

能力,骨质增生可以逐渐吸收甚至消失。

针刀调节人体内外动态平衡主要从三方面着

手:1)局部平衡。 当一软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受伤,

局部出血、渗出、水肿集聚于此,这时病灶与周围组

织就形成了内外力的失调,内压高于外压。 假如局

部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吸收不完善或者机化就形成

一高应力的病灶,此时,就要借助外力使其恢复到

平衡状态。 针刀点刺、切割、疏通可有效解除病灶

压力。 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原因形成的

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等皆属于此。 临床上局部

敏感反应点———阿是穴一般都是应力集中部位,也

是小针刀治疗定点的重要参考。 某种意义上来说,

针刀治疗一切软组织疾病都要从局部入手,因为针

刀医学研究思路是整体分析,局部处理。 2)区域平

衡。 人体为了完成相应动作、承担相应功能组成了

一个个功能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身的区域

内平衡。 参与其中的往往是一组或几组肌肉、腱围

结构及相关组织,而并非一个局部软组织就能完

成。 比如膝关节,前后左右至少有 10 块肌肉及诸

多韧带共同维持着它的稳定性,对于膝骨性关节炎

患者,不仅要视病情松解股四头肌韧带、髌韧带、髌

副韧带、腘绳肌等,以缓解髌股关节、胫股关节压

力,还要配合牵引、矫正、康复锻炼等,尽可能恢复

膝关节的力平衡,从根本上解除骨性关节炎的病

因,达到止痛的目的。 再如脊柱功能单位(包括相

邻的两节脊柱及其间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韧

带结构等)是脊柱的最小运动单位,当其中的椎间

盘突出,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而形成椎间盘突出症

时,针刀针对的并不是受害者椎间盘,而是通过松

解椎周组织,如横突间肌、上下关节突关节、棘间韧

带、髂横韧带等,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改善椎间孔

的紧张状态,达到终止疼痛的目的。 区域是相对

的,对于脊柱来说,颈段、胸段、腰段常常作为功能

节段分别治疗,但很多时候整个脊柱也会被当作一

个功能整体来研究。 3) 整体平衡。 人体保持平衡

和日常动作通常需要多组肌肉多组关节配合参与、

协同工作,运动神经中枢具有多种完成任务的路

径,它可使用不同方式募集肌肉力量,最终获得相

同的关节力矩而完成同一任务。 而运动神经中枢

常常选择最省力、最经济的路径。 当人体某一关节

损伤、或疲劳、或受限制而失去运动能力时,机体可

以通过改变用力方式来完成预定的任务。 这是人

体的补偿策略[6]

。 例如,一侧腰肌痉挛可引发对侧

腰部肌肉的补偿调节,腰背部肌痉挛可以引起腹部

肌肉的补偿调节。 这类调节宣蛰人先生的《软组织

外科学》中称之为对应补偿调节。 如此调节,仍不

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和平衡,则又将引起其上方和下

方的系列补偿调节,可以向下沿臀、髋、骶尾、大腿

根部、下肢发展,向上沿背、肩胛、锁骨上窝、上肢、

项颈、枕、头颅、面部、五官、口腔等部位发展。 引起

新的继发性疼痛或并发其他征象[7]

。 同理,头颈部

疾病、足及下肢疾病同样可以对称发展、上下发展,

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针灸治疗中有上病

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等现象的存在。 无论是

补偿调节,还是现代医家提出的弓弦理论、网眼理

论、筋膜链理论等都是在阐述整体力平衡对人体的

影响。 这就需要医师在临床中综合分析,找出损伤

链条,调整整体动态平衡,越是复杂的疾病越是需

·58·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65页

要整体状态的支持。 针刀疗法与西医手术最大的

不同在于它改变了力的失衡状态。 对于疼痛性疾

病,特别是运动系统的疼痛性疾病,要建立力平衡

失调的病机观,“不平则痛,非调不平”,要有调整力

平衡的意识和手段,在针刀治疗方案的设计上要时

时想到如何才能有效地纠正力的失衡, “ 以平为

期”

[8]

。 针刀治疗不是以止痛为目的,而是以调平

为目的,只在平衡中求根本,不在痛点上寻枝叶。

3 审时度势,扶正祛邪

疾病自始至终都是正与邪的较量,正盛邪衰则

疾病向愈,反之则预后不良。 疾病治疗则是根据机

体的虚实,来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改善正邪力

量对比,促使疾病朝着有利于人体的方向转化[9]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扶正与祛邪二者相互为用,

扶正为祛邪提供了内在的能力,祛邪为正气来复创

造了条件。 针刀亦针亦刀,它既可以发挥刀的切

割、剥离功能,进行各种闭合性手术,也可以针对某

些疾病发挥针刺的作用疏通经络。 但相对来说针

刀比毫针刺激量更大,应激效应更快,在治疗上更

倾向于祛邪为主。 在扶正方面,毫针作用较为缓

和,更能做出扶正的效果。 古代针具由于金属冶炼

水平限制,比现代毫针粗,形成的针眼比现代毫针

大,松解作用也相应较大,刺激量接近针刀,其应用

讲究补虚泻实,善于应用各种手法达到扶正祛邪的

目的,对针刀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无论针刺还是针

刀,其扶正祛邪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固有的抗病能

力和修复能力,促使疾病痊愈。 扶正法的激发作用

较缓和,而祛邪法的激发作用较峻猛。 正气的产生

是气化的结果,由精血所化生,所以激发本身需要

消耗精气[10]

,祛邪法刺激量大,作用峻猛,只有在正

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祛除邪气的目的,若正气

虚弱则对治疗反应较慢,无法对强刺激产生应答,

轻则无效,重则消耗精气加重病情。 此时,刺激量

轻柔缓和的扶正法反而能够鼓舞正气,祛除邪气,

反之亦然。 正如《灵枢·官针》所述:“病小针大,气

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

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针刀治疗若能够从整体出

发,调整平衡,增加人体自身协调性,则能够增加机

体整体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促使疾病痊愈,也是

扶正祛邪的具体应用。

4 治病求本,治养结合

针刀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养护可以避免对机

体的继续伤害,也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

率。 善养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姿势

是躯体对感情的一种自我描绘[11]

,人们的行、走、

坐、卧都是在描述自身的神态和对环境的反应,如

情绪低落或疲劳的人,坐、立时会垂肩曲背。 冗长

乏味的精神活动、长时间固定体位劳作最容易引起

颈部神经-肌-骨骼系统紧张。 神智较为隐蔽,难以

干预,形态与筋骨显现于外,医师可加以引导,提醒

患者养护。 生病起于过用,疾病的出现说明日常环

境或行为已超出机体代偿能力,所以减轻相应组织

的负荷并使其气血通畅是最基本的养护方法。 如

腱鞘炎治疗后 2 周内要避免相应部位用力;膝关节

疾病应当减轻体重,改负重、跑跳运动为游泳、骑车

活动,避免爬山和爬楼梯等磨损膝关节的运动。 值

得一提的是颈椎和腰椎,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到损

伤,养护起来也最需要耐心。 颈椎病患者若避免不

了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应嘱患者学习工作时注意

保持头与台面距离 1 尺以上,并使肩部呈自然放松

状态,连续低头时间不超过 1h,中间及时起身,活动

颈肩部的肌肉,选择符合人体生理曲度的枕头、不

要趴睡,保持身体平顺性。 腰椎病患者治疗后避免

重体力劳动,减少哈腰动作,睡硬板床,不要跷二郎

腿,不要久坐,尽量穿平底鞋,可指导患者进行“燕

飞式”锻炼,可食用黑豆、核桃等壮腰膝食品。 应该

注意的是,冷空气刺激会使气血运动缓慢,引起肌

肉紧张痉挛,针刀治疗后要注意防寒保暖;针刀术

后的活动或锻炼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勿盲目增大

运动量或活动幅度,过度的活动会适得其反,反而

引起局部的不适感甚至肌肉、韧带损伤。

参考文献

[6] 宣蛰人 .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上卷)[M]. 上海:文

汇出版社,2009:297.

[7] 邢聪,吴瑛,项贤林,等. 人体运动链补偿策略的生理特性及其

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

(10):922-926.

[8] 王凡,卢世秀 . 调和阴阳治疗不平则痛[N]. 中国中医药报,

2020-05-11(004).

[9] 齐元玲,张庆祥 . 圜道观思维下中医扶正与祛邪治则解读及

其意义[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8):1953-1955.

[10] 吴昌国 . 初论中医激发原理[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9(7):5-6.

[11] 庞继光 . 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 M].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6:314. (未完待续)

(收稿日期:2023-11-03)

[编辑:徐琦]

第 4 期 肖晓玲,尹旭辉,王 凡:王凡谈针刀临床道法术(二)———循道立法 ·59·

第66页

●中医伤科●

引用:张皖浩,张安,周廷龙,朱磊,江树连 .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45 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60-63,87.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

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45 例

张皖浩,张 安,周廷龙,朱 磊,江树连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30012)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

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 2 组,每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用膝关节支具制动加塞来昔

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 比较 2 组治

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实

验室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不良反应,评价综合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56%(43 / 45),对

照组为 86. 67%(39 /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 VAS 评分、中医

证候积分、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结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对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作用显

著,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症状评分,抑制 IL-6、IL-1β、TNF-α 等炎症因子表达,且无明显不良

反应。

[关键词]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五味骨疽拔毒散;湿热阻络

[中图分类号]R274. 9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6

基金项目:全国名中医专家丁锷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czbkjf20200037)

第一作者:张皖浩,男,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

通信作者:江树连,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创伤、骨关节病,E-mail:jiangshulian

@ aliyun. com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是一种由于膝关节外

伤或过度运动,导致膝关节过度磨损出现的一种无菌

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患侧膝关节疼痛肿胀、皮温升高,

同时伴有活动障碍及炎症指标增高等,经久不愈后,

关节滑膜会出现增厚、粘连,最终发展为慢性滑膜炎

及骨关节炎[1-2]

。 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非甾体

类抗炎药、激素、关节积液抽吸及手术等,这些治疗在

短期内对患者症状有一定缓解,但无法彻底治愈疾

病,特别是对患者的关节肿胀、活动功能改善效果欠

佳,且易出现停药后复发等问题[3]

中医学通过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形成的

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将其分为气血瘀滞证、湿

热阻络证等,总结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治疗大

法。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研制的院内制剂,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痛。

既往研究表明,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于改善湿热痹

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抑制炎症因子具有良好的

效果[4]

。 本研究以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

为研究对象,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基础上联用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骨疽拔毒散

中药外敷,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6 ~ 12 月安徽中医药

·60·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67页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 90 例膝关节急性创

伤性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 治疗组中,男

23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34. 56±6. 49)岁;平均病

程(2. 44±0. 96) d;左膝 20 例,右膝 25 例。 对照组

中,男 23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33. 96±6. 15 岁);

平均病程(2. 48±1. 08) d;左膝 21 例,右膝 24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成人膝关节滑膜炎

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专家共识》

[5] 中膝关节急性创

伤性滑膜炎的诊断标准。 ①患者为青壮年,具有明

确膝关节外伤史;②膝关节肿胀;③触诊膝关节皮

温高;④有压痛点;⑤浮髌试验阳性。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成人膝关节滑膜炎

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专家共识》

[5] 中膝痹湿热阻

络证的辨证标准。 主症:关节疼痛,红肿;次症:口

腻、脘闷、心中烦热、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口渴口

苦、小便赤热、大便黏腻,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

辨证标准;2) 年龄 18 ~ 45 岁;3) 急性发病,病程≤

7 d;4)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 因痛风、风湿、结核、变态反

应等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2)膝关节出现严重感

染;3)大量膝关节积液及软组织严重损伤需要行

穿刺或手术治疗;4) 因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

带、半月板、骨折等膝关节损伤导致的膝关节痛;

5)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及全身系统

性疾病;6 ) 对 研 究 所 用 中 药 或 西 药 严 重 过 敏;

7) 1 周内服用过相关治疗本病药物;8) 妊娠期或

哺乳期妇女。

1. 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

良反应,无法继续治疗;2)依从性差,无法继续配合

试验;3)失去随访;4)患者治疗过程自行服用其他

药物,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安全性研判。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 包括膝关节支具

制动、塞来昔布胶囊(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

文号:国药准字 H20203324,规格:0. 2 g / 粒) 口服

(每次 0. 2 g,每天 2 次)治疗。

2. 1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芩清热除痹

胶囊口服及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 黄芩清热除痹胶

囊(由酒黄芩、炒栀子、薏苡仁、威灵仙和桃仁组成,皖

药制字批号:Z20120503,专利号:ZL201110095718. X,

规格:0. 4 g / 粒)口服,每次 1. 2 g,每天 3 次。 骨疽拔

毒散(由山药、白矾、玄明粉、生天南星、冰片组成,皖

药制字批号:Z20090007,规格:100 g / 袋)外敷,每次

1 袋,每晚 1 次。

2 组均以 7 d 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

嘱卧床休息、避免下地负重行走。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膝关节肿胀程度。 分别于治疗

前、治疗后进行测量,由同一测量人员使用同一测

量工具进行测量,方法:患者床边取坐位,放松膝关

节,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将一把 100 cm 软尺分别

测量髌骨上缘、下缘及正中的膝围,取三者均值。

2)膝关节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对

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价,使用

一条 10 cm 的标尺,左端标记“0” (0 分) 代表“无

痛”,右端标记“10” (10 分)代表“剧痛”无法忍受,

1~3 分为疼痛程度较轻,4 ~ 6 分为中度疼痛,7 ~

9 分为重度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身膝关节疼痛感

受标记最能代表即时疼痛程度的分值[5]

。 3)中医

证候 积 分。 根 据 《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6]

,选择口腻、脘闷、食欲不振、便溏、肢体困重

5 项湿热证候作为量化标准,根据无、轻、中、重,每

个症状分别计 1 ~ 4 分,总分 20 分,分数越高表明

湿 热 阻 络 症 状 越 重。 4 ) 膝 关 节 功 能。 采 用

Lysholm 评分进行包括膝关节跛行、支撑、交锁、疼

痛、肿胀等 8 个维度,总分 0 ~ 100 分,分值越高表

明膝关节功能越好[7]

。 5)实验室指标。 检测红细

胞沉降率(ESR) 、C 反应蛋白(CRP)含量,检验结

果由安徽中医药大学检验中心提供。 分别于治疗

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室温下置于离心

机中以 3000 r/ min 离心 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

于-80℃ 冰箱备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

清中白 细 胞 介 素 - 6 ( IL - 6 ) 、 白 细 胞 介 素 - 1β

( 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 试剂

盒购自上海酶联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步骤严格按

照试剂盒指导手册进行。 6)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

中监测头晕头痛、腹痛腹泻、药物过敏以及肝肾功

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第 4 期 张皖浩,等: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45 例 ·61·

第68页

则》

[6]中的有关标准拟定。 显效:关节无疼痛,活动

不受限,肿胀明显减轻,积血、积液消失,浮髌试验

(-),关节功能恢复;有效:膝关节肿痛有所减轻,活

动稍受限,偶伴酸胀等不适感,关节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或上述症状加

重,关节功能无任何恢复甚至恶化,并见膝关节活

动度变差或关节强硬。

3.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26. 0 对数据进行处

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进行统计学描

述,检查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若满足,组内比较采用

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若不

满足,组内比较采用 Wilcoxon 检验,组间比较则采

用 Mann-Whiney U 检验。 计数资料与等级资料记

录频数,计数资料采用 ?

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

检验。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56%,对照组为 86. 6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5 19(42. 22) 24(53. 33) 2(4. 44) 43(95. 56)

a

对照组 45 16(35. 55) 23(51. 11) 6(13. 33) 39(86. 67)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 05。

3. 4. 2 2 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 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 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各

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与治疗

前相比,治疗后 2 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 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Lysholm 评分较治

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治疗

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 05) 。 (见

表 2)

3. 4. 3 2 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 组治疗前 ESR、

CRP、IL-6、IL-1β、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 05);治疗后 2 组 ESR、CRP、IL- 6、IL1β、TNF-α 均较治疗前降低(P<0. 05),且治疗组各

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3)

表 2 2 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 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膝关节肿胀程度/ cm VAS 评分/ 分 中医证候积分/ 分 Lysholm 评分/ 分

治疗组 45 治疗前 41. 06±2. 15 6. 78±0. 92 15. 92±1. 78 74. 29±16. 71

治疗后 36. 79±2. 14

ab

1. 26±0. 70

ab

5. 56±1. 45

ab

95. 76±29. 44

ab

对照组 45 治疗前 40. 98±2. 20 6. 80±0. 95 16. 16±1. 75 72. 60±19. 99

治疗后 38. 11±2. 20

a

1. 76±0. 77

a

7. 28±2. 87

a

80. 99±21. 41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 05。

表 3 2 组实验室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ESR/ mm·h

-1 CRP / mg·L

-1

IL-6 / ng·L

-1

IL-1β/ ng·L

-1

TNF-α/ ng·L

-1

治疗组 45 治疗前 84. 40±4. 95 81. 32±7. 77 29. 26±2. 23 40. 14±3. 06 38. 60±3. 24

治疗后 21. 76±6. 70

ab

19. 48±4. 12

ab

20. 93±2. 46

ab

23. 08±3. 33

ab

22. 85±3. 50

ab

对照组 45 治疗前 83. 44±5. 14 79. 72±8. 64 30. 03±3. 04 39. 93±2. 80 39. 46±2. 13

治疗后 25. 36±5. 61

a

22. 56±4. 26

a

22. 98±3. 14

a

25. 66±3. 08

a

26. 19±2. 71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 05。

3. 4. 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2 组患者均未出现

头晕、头痛、腹痛、腹泻、药物过敏以及肝肾功能损

害等不良反应。

4 讨 论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属于中医学“膝痹”

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膝部外伤导致脉络受损,血不

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瘀血,瘀血进一步阻碍了津液

输布,聚而成湿,瘀血久而化热,炼液成痰,凝滞经

脉,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阻于骨节、经脉,不通则痛。

临床主要以关节周围红肿、皮温升高、疼痛、心中烦

热、舌红、苔黄腻等为主症。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由

酒黄芩、炒栀子、薏苡仁、威灵仙和桃仁组成,其中

黄芩、栀子为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苦

寒,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4]

;两药合用,

共奏清热除湿之功。 臣药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

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利水渗湿、消肿除痹,

共为使药。 全方共奏清热除痹、化湿通络之效,能

有效缓解膝关节重痛、发热、活动受限及口腻、脘

·6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69页

闷、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 骨疽拔毒散主要由山

药、白矾、玄明粉、生天南星、冰片组成,主治瘀热内

阻导致的各类关节疼痛。

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丰富的部位,滑膜能有效

维持关节的稳定,其分泌的透明质酸具有润滑软骨

表面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减

少滑膜炎和滑膜纤维化[8]

。 膝部受到急性创伤后,

膝关节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滑膜充血、水肿、增

厚,滑膜长期受到渗液中炎症因子刺激,又会加重

滑膜水肿,形成恶性循环。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

疗,会使滑膜逐渐与周围软组织粘连,容易发展为

难以痊愈、易复发的慢性创伤性滑膜炎,严重影响

膝关节活动度[1]

。 故治疗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关

键在于降低关节内的炎性因子,减轻滑膜水肿。 滑

膜可分为滑膜内层和滑膜下层两层,滑膜内层靠近

关节腔,包括 2 ~ 3 层细胞,可分为滑膜巨噬细胞和

滑膜成纤维细胞,其中巨噬细胞在膝关节滑膜炎症

反应中起着关键的免疫调节作用[9]

。 急性创伤后,

膝关节滑膜逐渐增厚,血管增加,巨噬细胞浸润[10]

有研 究 发 现, M1 型 极 化 的 巨 噬 细 胞 通 过 产 生

IL-1β、IL-6 和 TNF-α 会促进膝关节炎的发展,这

其中,IL-6 可被多种免疫细胞分泌,是多功能的促

炎因子,这些炎性因子又可活化巨噬细胞[11]

。 刘大

凯等[12]发现黄芩总酮可有效降低膝关节软骨细胞

的炎症浸润,降低软组织中 IL-1β、IL-6 和 TNF-α

含量。 高剂量黄芩苷在体内能通过抑制炎症微环

境的改变降低炎症因子 IL-1β、IL-6 和 TNF-α 的

分泌[13]

。 除黄芩外,栀子中也含有大量有效抗炎成

分,实验表明,脂多糖(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状态

会导致更严重的滑膜炎症[14]

,栀子苷可减少乳腺炎

模型小鼠乳腺组织细胞在 LPS 刺激下的凋亡,降低

炎症细胞因子 IL-1β、IL-6 及 TNF-α 的表达[15]

,这

是由于 LPS 作用下 TNF-α、IL-6、IL-1β 等细胞因

子含量增加,导致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集聚,

诱导并促进前列腺素、溶酶体酶和过氧化氢类物质

等的释放,引起或加重炎症[16]

。 方中臣药威灵仙水

提物可有效抑制滑膜细胞中 TNF-α 和 IL-1β 的水

平[17]

,不仅可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对膝关节肿胀消

除也有明显效果。 岳静等[18]通过实验发现,薏苡仁

挥发油可有效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度及

其疼痛,其机制可能在于降低血清中 IL-1β、IL-6、

TNF-α 浓度而发挥作用。 使药桃仁活血作用强,桃

仁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 IL-6 和

TNF-α 水平[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P<0. 05),2 组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

节疼痛 VA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 评分及

ESR、CRP、IL-6、IL-1β、TNF-α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P<0. 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同时,

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证明了本研

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

外敷有助于改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的

膝关节功能及中医证候,有效抑制 IL - 6、IL - 1β、

TNF-α 等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低,临床使用安

全有效。 由于研究时间限制,存在一定不足,总体

样本量收集较少,且未能对患者复发率等进行足够

的随访观察,有待后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EVERS BJ,VAN DEN BOSCH MHJ,BLOM AB,et al. Post-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hemarthrosis on disease progression [ J]. Front Med ( Lausanne ), 2022,

9:973870.

[2] HSIA AW,JBEILY EH,MENDEZ ME,et al.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rogression is diminished by early mechanical unloading

and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in mice[ 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21,29(12):1709-1719.

[3] 梁承伟,黄东辉,陈聪,等. 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膝

关节滑膜炎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2022,43(12):1741-1745.

[4] 李舒,万磊,赵磊,等.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

床观察及对血清 M1、M2 型炎症因子影响[ J]. 中药药理与临

床,2022,38(2):190-194.

[5] 詹红生,郑昱新 . 成人膝关节滑膜炎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专

家共识[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1):1-3.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349-352.

[7] 宋丽梅,申长岭,荆浩 .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辅以玻璃酸钠注

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对其 Lysholm 评分的影响[ J]. 航空航天医

学杂志,2023,34(9):1025-1028.

[8] SHU C C,ZAKI S,RAVI V,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ovial inflammation,structural pathology,and pain in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Differential effect of stem cell and hyaluronan treatment[J]. Arthritis Res Ther. 2020,22(1):29.

[9] BAILEY K N,FURMAN B D,ZEITLIN J,et al. Intra-articular depletion of macrophages increases acute synovitis and alters macrophage polarity in the injured mouse knee[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20,28(5):626-638.

(下转第 87 页)

第 4 期 张皖浩,等: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45 例 ·63·

第70页

●针推医学●

引用:何雅琪,胡双 . 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 40 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64-67.

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

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 40 例

何雅琪,胡 双

(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湖南 邵阳,422000)

[摘要]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80 例肝

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每组各 40 例。 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

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 组均治疗 2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 PSG),并评定综合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00% ( 38 / 40),对照组为

80. 00%(32 / 4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 各项指标评分及

总积分、PSG 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 PSQI 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

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 或 P<0. 01)。 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

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关键词] 失眠;肝郁脾虚证;俞募配穴针刺法;五音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7

基金项目:湖南省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NS4164)

第一作者:何雅琪,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的临床运用

通信作者:胡双,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的临床运用,E-mail:397669688@ qq. com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以长期入睡困

难、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时间减少等

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综合征[1]

。 随着现代社会

压力的增加, 我国成年人慢性失眠率达 9. 2% ~

11. 2%,老年人群失眠率达 30% ~ 40%

[2-3]

。 研究表

明,长期失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抑郁症、

焦虑症、高血压病等[4]

。 目前西医治疗以镇静催眠

药为主,可达到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嗜睡、

成瘾性等不良反应,长期疗效欠佳[5]

。 针灸与五音

疗法均为中医疗法,可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畅

通气血,达到安神助眠的功效,且毒副作用小,患者

易于接受。 肝郁脾虚型失眠与情志相关,是临床常

见证型,笔者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

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就诊于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中心、睡眠中心住院

部及门诊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每组各 40 例。 治疗组中,

男 19 例,女 21 例;年龄 27 ~ 55 岁,平均( 45. 90 ±

2. 43)岁;平均病程(4. 64±1. 27)年。 对照组中,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 31~55 岁,平均(46. 77±2. 09)

岁;平均病程(4. 27±1. 53) 年。 2 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具有可比

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伦

审第(0019 号)]。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6] 中的诊断标

准。 入睡困难或适当睡眠时间点不愿上床睡觉;早

醒或夜醒次数多;无父母或是陪护人干预则难以入

睡;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上述症状≥3 次/ 周,持续

时间≥3 个月,即可明确诊断。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学》

[7] 及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8] 制定肝郁脾虚型

·64·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71页

失眠的辨证标准。 主症:入寐困难或寐后易醒,醒

后不寐;胁肋或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或大便

不爽。 次症: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肠鸣矢

气;腹痛腹泻。 舌脉: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或细。 符

合所有主症者,或主症 2 项+次症 2 项者,结合舌脉

即可明确辨证。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

标准;2)年龄 25~55 岁,性别不限;3)治疗前 2 周内

未使用治疗失眠的相关药物;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传染

病、凝血功能障碍疾病;2) 存在严重精神疾病;

3)对酒精依赖且(或)有药物依赖及滥用;4) 存在

针灸禁忌证,晕针、皮肤破损;5)备孕、妊娠及处于

哺乳期。

1. 5 剔除、脱落标准 1) 不遵循医嘱而自行中断

治疗者;2)受试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被迫中断

受试者;3)未随访到者。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

治疗。 1) 俞募配穴针刺法。 ①选穴。 单日:肝俞、

脾俞、胃俞、心俞、神门、安眠、申脉、照海及百会;双

日:天枢、中脘、期门、章门、神门、安眠、申脉、照海

及百会。 ②针具。 选用安迪牌一次性针灸针,毫针

长度选择根据不同穴位及部位而定。 ③操作。 选

穴后常规消毒,单日患者俯卧位,双日患者平卧位。

肝俞、脾俞、胃俞、心俞均斜刺 0. 5 ~ 0. 8 寸,神门直

刺 0. 5~1 寸,安眠穴直刺 1~1. 5 寸,申脉直刺 0. 3~

0. 5 寸,照海直刺 0. 5 ~ 0. 8 寸,百会针斜剌 0. 5 ~

0. 8 寸,天枢直刺 1~1. 5 寸,中脘直刺 1 ~ 1. 5 寸,期

门斜刺或平刺 0. 5~0. 8 寸,章门直刺 0. 8~1 寸。 所

有穴 位 进 针 后 均 采 用 提 插 捻 转 法 得 气, 留 针

30 min。 2)五音疗法。 采用中国音乐治疗协会推荐

的《中国传统五行音乐·正调式》,选取角音、宫音,

选用《胡笳十八拍》 《大胡笳》 《无锡景》 《望江南》

《沧海一声笑》《年轻的朋友》等乐曲,在针刺治疗的

同时进行干预,音量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度。 以

上治疗 1 次/ d,每周治疗 6 d,连续治疗 2 周。

2. 2 对照组 采用阿普唑仑治疗。 阿普唑仑片(天

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020272,规

格:0. 4 mg / 片)口服,0. 4 mg / 晚,睡前半小时服用,连

续服用 2 周。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8]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将主

症睡眠情况、胁肋或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便溏不

爽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 0、2、4、6 分,将次症情

绪抑郁、腹痛腹泻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 0、1、2、

3 分。 2)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表( PSQI)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 PSQI

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

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 7 个因子,

每项计 0 ~ 3 分,总分为 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

质量越差[9]

。 3)睡眠状况。 采用飞利浦 Alice6 多

导睡眠监测设备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 20 ∶ 00 至

次日 8 ∶00, 记 录 总 睡 眠 时 间 ( TST) 、 睡 眠 效 率

( SE) 、 入 睡 潜 伏 期 ( SLP ) 、 N3 期 睡 眠 ( SWS )

指标[10]

3. 2 疗 效 标 准 参 照 《 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11]制定。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6h 或者睡眠时

间恢复正常,睡眠深沉,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

80%;显效:睡眠时间≥2h、但<6h,睡眠深度增加,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60%、但<80%;有效:睡眠质

量较前改善,但睡眠时间较前增加<2h,中医证候积

分减少率≥30%、但<60%;无效:睡眠质量无改善或

较前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 中医证候

积分减少率 =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

积分×100%。

3.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7. 0 统

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

准差(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用配

对样本 t 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 P25,P75)] 表

示,组间用非参数 Mann -Whitney U 检验,组内用

Wilcoxon 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

用 ?

2 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00%,对照组为 80. 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1)。 (见表 1)

表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0 4(10. 00) 32(80. 00) 2(5. 00) 2(5. 00) 38(95. 00)

a

对照组 40 2(5. 00) 14(35. 00) 16(40. 00) 8(20. 00) 32(80. 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 01。

第 4 期 何雅琪,胡 双: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 40 例 ·65·

第72页

3. 4. 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组各

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或 P<0. 01)。

(见表 2)

3. 4. 3 2 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2 组 PSQI 各

项评分及总积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 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 组在 7 个方面

的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 01),结果表

明治疗后 2 组患者失眠症状均较前改善;治疗后组

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

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和总积分方面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在睡眠时间、睡眠效

率、催眠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

对照组。 (见表 3)

3. 4. 4 2 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比较 2 组睡眠状

况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见表 4)

表 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M(P25,P75),分]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睡眠情况 胁肋或脘腹胀痛 食欲不振 便溏不爽 情绪抑郁 腹痛腹泻

治疗组 40 治疗前 4. 15(2. 00,2. 75) 4. 00(2. 00,2. 00) 4. 72(2. 00,3. 00) 4. 75(2. 00,3. 00) 1. 90(1. 25,2. 00) 1. 73(1. 00,2. 00)

治疗后 0. 47(0,1. 00)

ac

0. 44(0. 25,1. 00)

ac

0. 80(1. 00,1. 00)

ac

0. 69(0,1. 00)

ab

0. 48(0,1. 00)

ab

0. 30(0,1. 00)

ab

对照组 40 治疗前 2. 35(2. 00,3. 00) 2. 15(2. 00,2. 00) 2. 75(2. 25,3. 00) 2. 40(2. 00,3. 00) 1. 95(2. 00,2. 00) 1. 80(1. 25,2. 00)

治疗后 1. 05(1. 00,1. 00)

a

0. 80(0. 25,1. 00)

a

1. 10(1. 00,1. 00)

a

1. 00(1. 00,1. 00)

a

0. 80(0. 25,1. 00)

a

0. 60(0,1. 00)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 05,

cP<0. 01。

表 3 2 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M(P25,P75),分]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 总积分

治疗组 40 治疗前 2. 25(2. 00,3. 00) 2. 55(2. 00,3. 00) 2. 55(2. 00,3. 00) 1. 80(1. 00,3. 00) 1. 55(1. 00,2. 00) 1. 80(1. 00,3. 00) 2. 45(2. 00,3. 00) 15. 30(10. 25,16. 00)

治疗后 0. 55(0,1. 00)

ab

0. 90(1. 00,1. 00)

ab

0. 70(0,1. 00)

ac

0. 50(0,0)

ac

0. 95(1. 00,1. 00)

ab

0. 50(0,0)

ac

0. 55(0,1. 00)

ab

4. 85(2. 25,5. 00)

ab

对照组 40 治疗前 2. 35(2. 00,3. 00) 2. 75(3. 00,3. 00) 2. 55(3. 00,3. 00) 1. 75(1. 00,3. 00) 1. 45(1. 00,2. 00) 1. 75(1. 00,3. 00) 2. 15(1. 20,3. 00) 14. 50(11. 00,15. 00)

治疗后 0. 75(0,1. 00)

a

1. 25(1. 00,1. 17)

a

0. 80(0. 25,1. 00)

a

0. 45(1. 00,1. 00)

a

1. 00(1. 00,1. 00))

a

0. 45(1. 00,1. 00)

a

0. 65(0,1. 00)

a

5. 55(3. 00,6. 00)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 05,

cP>0. 05。

表 4 2 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比较[M(P25,P75)]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TST/ min SE/ % SLP / min N3 期 SWS / %

治疗组 40 治疗前 402. 50±58. 55 71. 71±7. 26 46. 95±17. 44 4. 82±1. 99

治疗后 486. 29±33. 96

ab

85. 22±4. 12

ab

23. 65±10. 02

ab

8. 44±1. 52

ab

对照组 40 治疗前 412. 98±44. 46 73. 42±6. 44 45. 85±21. 47 5. 06±2. 07

治疗后 459. 37±33. 50

a

82. 05±4. 20

a

24. 35±9. 80

a

7. 96±1. 98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

bP<0. 01。

4 讨 论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与肝脾二脏关系密

切[12]

。 《景岳全书·不寐》 中言:“劳倦思虑太过

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 ,认为不

寐与劳倦及思虑相关,忧思伤脾胃,胃不和则不

眠。 《血证论》 载:“ 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

则返于肝。”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不畅,肝失疏

泄,气机郁滞,郁而乘脾,脾失健运,日久则气血生

化无源,气血亏虚,肝无血可藏,心无血可养,致脑

失所养、神明受扰,从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脾虚肝郁

型失眠。

俞募配穴针刺法中选用肝俞、脾俞、胃俞、心

俞、安眠、神门、申脉、照海、百会、天枢、中脘、期门、

章门等穴,取健脾疏肝、宁心安神、调和阴阳之意。

募穴为阴,背俞穴为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择俞募配穴法引阴入阳,引

阳入阴,有沟通阴阳之意,以舒畅脏腑经络之气。

肝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期门为十二经穴之

终,气血所归之处,前后相配寓疏肝解郁、调畅气血

之功在其中。 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章门为

肝经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有健脾去湿之

效。 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对应八会穴之腑

会中脘,以沟通脏腑,阴阳调和。 心俞为足太阳膀

胱经之经穴,神门为心经之原穴,是心神出入之门

户,两穴相配起到养心安神之功。 申脉与阳跷脉通

达,照海与阴跷脉互通,二者气血通则眠自愈。 百

会为督脉腧穴,络脑属心,通元神之腑。 安眠是经

外奇穴,阴跷、阳跷脉沟通于此处,是治疗失眠的有

效穴[13]

。 上述穴位寓使脏腑和、肝气畅、脾胃健,神

安则寐。

元代的朱震亨提出:“乐者,药也”,用乐如用

·6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73页

药,乐理即药理。 中医五音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镇

痛方法,依照羽、角、徵、商、宫 5 种音调特性与五脏

五行间关系选择曲目,可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

通畅气机的目的[14]

。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

南》

[15]提出,舒缓的音乐可以使 α 脑波增强,降低

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度,改善其焦虑,促进睡眠。 即

往的研究也表明,五音疗法治疗失眠安全有效[16]

因此本研究根据“肝在音为角,脾在音为宫” (《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理论,取角音、宫音,以清肝疏

肝、补气健脾。

本研究结果显示,选取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

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可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及肝郁脾虚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局限于本医院患者,可能

会使研究结果存在偏倚,今后有待扩大样本量,延

长干预时间,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斌 .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6:1-131.

[2] 中国睡眠研究会 .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

杂志,2017,97(24):1844-1856.

[3] VAN SOMEREN E J. Brain mechanisms of insomnia:New perspectives o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21,101(3):995-1046.

[4] 江小建,余英,高盈 . 中青年人群失眠现状及其相关社会心理

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2):242-245.

[5] SUTTON E L. Insomnia[ 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21,

174(3):ITC33-ITC48.

[6] 高和 .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标

准[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5):555-557.

[7] 周仲瑛 .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6.

[8]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2.

[9] 张作纪.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济宁: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

版社,2001:104.

[10] 美国睡眠医学会. 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

技术规范[M]. 高和,殷光中,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1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6(9):128.

[12] 李乐,杨叔禹 . 杨叔禹从肝脾论治失眠经验[ J]. 中医杂志,

2022,63(23):2218-2222.

[13] 季奎,张学慧 . 针刺安眠穴联合三阴交温针灸治疗痰湿中阻

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 ( 12):

1677-1679.

[14] 徐旻灏,龚卓之,杜炎远 . 五音疗法与五脏调养理论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8):1228-1231.

[15] 中国睡眠研究会 .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 J]. 中华医

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16] 吕鹏,李芮 . 中医五音疗法研究进展[ J]. 河南中医,2021,41

(8):1291-1296.

(收稿日期:2023-11-13)

[编辑:韩晗]

????????????????????????????????????????????

(上接第 50 页)

按语:本案患者由于糖尿病消渴日久,燥热久

蕴,损伤脾胃气阴,致使脾胃运化失司,湿浊之邪停

滞,加之患者平素情绪低沉,与肝失疏泄相关。 肝

气郁滞,会影响脾之运化,而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

之疏泄,导致土壅木郁。 故郭教授选用四逆散加减

治疗。 方中柴胡、白芍合用,养肝血,调肝气,可使

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实与柴胡为伍,二

者一升一降,疏和散结,使中焦安泰,六腑气机通

调;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白术甘温

性缓,补脾力强,补多于散,二药合用,一散一补,则

中焦得健,脾胃得运;辅以茯苓利水渗湿,一健一

渗,水湿则有出路;厚朴与砂仁均为化湿药,皆归属

脾胃,可协助运化脾胃水湿;莱菔子、六神曲消食和

胃,协助脾胃运化,考虑患者夜间睡眠较差,加用合

欢皮、酸枣仁养心安神。 二诊时,胃肠道症状已明

显减轻,情绪也较前明显改善,但仍有便干,于上方

加火麻仁、瓜蒌仁以增大肠津液,润肠通便。 三诊

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嘱患者平素加强体育锻炼、

清淡饮食、调畅情志,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AHMED M,FORDE H,SMITH D. Diabetic gastroparesis: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Ir J Med Sci,2023,192

(4):1687-1694.

[2] BHARUCHA A E,KUDVA Y C,PRICHARD D O. Diabetic gastroparesis[J]. Endocr Rev,2019,40(5):1318-1352.

[3] 徐晟,华文进 .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研究进展[ J]. 中医临床

研究,2021,13(8):134-137.

[4] 周萌 . 从痞满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思路[ J]. 河南中医,2008,

28(3):15-16.

[5]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 北京: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7:5-10.

(收稿日期:2023-09-29)

[编辑:徐霜俐]

第 4 期 何雅琪,胡 双: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 40 例 ·67·

第74页

引用:夏吉锋,尹贵锦 . 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 42 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

69-71.

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

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 42 例

夏吉锋,尹贵锦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475002)

[摘要]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84

例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听觉统合

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 3 个月。 采用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 2 组

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潜伏期和波幅;采用脑电记录仪测定双侧额区、双侧颞区 Lemple-Ziv

Complexity(LZC)值,对患儿进行格赛尔(Gesell)整体发育评估、语言发育商(DQ)评价、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CDCC)中智力发育指数(MDI)评价、韦氏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包括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

价,比较综合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24%(40/ 42),对照组为 80. 95%(34/ 42),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 05);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波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峰潜伏期,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

区 LZC 值,Gesell、DQ、MDI 评分,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分,2 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或 P<0. 01)。 结论: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提升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

儿各区 LZC 值及 P300 波幅,降低 P300 峰潜伏期,改善患儿脑电活动,提升其认知功能、语言发育状态及智力。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头针;听觉统合训练;认知功能;语言发育

[中图分类号]R246. 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8

第一作者:夏吉锋,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康复与针灸推拿

精神发育迟缓儿童也称神经发育运动落后、智

力发育障碍等,指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年龄段

正常儿童,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可伴随语言障

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缺陷、集中注意力

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是儿童产生功能残障的主

要原因之一[1-2]

。 据统计,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发病

率较高,全世界约有 15000 万发育迟缓儿童,我国智

力低下儿童约有 2000 万,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

家庭压力[3-4]

,现代西医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手段。

听觉统合训练是通过音乐刺激患儿大脑边缘系统,

对患儿听觉系统进行矫正、促进大脑发育的训练模

式,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精神发育迟缓属中医学“五迟” 范畴,与先天

禀赋不足、脑窍瘀滞、心神失养密切相关,头针具

有调理脏腑、醒脑开窍之功,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

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

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现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 1 日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于本院治疗的 84 例精神发育迟

缓伴语言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

每组各 42 例。 治疗组中,男 24 例,女 18 例;年龄

3~6 岁,平均(4. 12±0. 32)岁;病情:轻度 23 例,中

度 19 例。 对照组中,男 25 例,女 17 例;年龄 2 ~

6 岁,平均(4. 07±0. 28) 岁;病情:轻度 24 例,中度

18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开封市中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20200417)。

1. 2 西医诊断标准 精神发育迟缓符合《精神障

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5] 中的诊断标准,语言障碍符

合《语言治疗学》

[6] 中的诊断标准。 1)智力较同龄

儿童明显低下,IQ<70;2)存在不同程度生活、学习

适应障碍;3)基本掌握生活所需用语,但与人交流

词汇量较匮乏,表达能力较弱;4)学习效率低下,可

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及手工操作。

·68·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75页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年

龄 2~6 岁;3) 患儿可耐受头针治疗,依从性良好;

4)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合并中耳炎、血液系统疾病、遗

传代谢疾病;2)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合并颅内高

血压、先天性心脏病、脑水肿;4)视听障碍;5)有语

言发育障碍家族史;6)合并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其

他神经精神类疾病;7)脑电图异常;8)针灸治疗禁

忌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予听觉统合训练。 听觉统合训练设

备:山东谷数联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TW - 5006。

方法:在安静环境下,为患儿戴上耳机,调节播放频

率,为患儿播放听觉统合训练特制的音乐,每次治

疗 30 min,每天治疗 2 次,治疗时间需至少间隔 3 h,

连续治疗 3 个月。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头针治

疗。 选穴:印堂、本神、神庭、脑户、脑空、四神聪、百

会、哑门,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固始公元医疗器

械有限公司,0. 3 mm×40 mm),针具及皮肤表面消

毒,神 庭、 四 神 聪、 百 会、 本 神 针 尖 向 上 进 针 约

0. 5 寸,印堂、脑户、脑空针尖向下进针约 0. 5 寸,哑

门直刺 0. 5~1 寸,留针 30 min,每 15 min 行针 1 次,

每周治疗 5 天,连续治疗 3 个月。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听觉 P300 波幅、潜伏期水平。

采用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广州市润杰医疗器械有

限公司,WJ-1A)进行检测,患儿坐在软椅上,保持

放松,闭目,参考电极放于双耳后乳突下缘处,前额

正中央与地连接,将记录电极放置在 Cz 区,皮肤和

电极之间阻抗<5Ω,听觉刺激模式为 Oddhall,无规

律交替产生靶刺激和非靶刺激,非靶刺激为低频短

音,频率为 80%,靶刺激为高频短音,频率为 20%,

总刺激 200 次,在此过程中记录 2 组潜伏期和波幅。

2)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 采用脑

电记录仪(美国尼高力公司,NicoletEEG ) 进行检

测,患者处于安静室内,关闭所有电子设备,采用乙

醇清理患者头皮,安置电极 16 个,参考电极安放于

耳垂,采集原始脑电信号采用 EEG 波形,采集时间

为 10 min,选择 9 个参数,采用 80Hz 高频电波分析

脑电非线性,测定双侧额区、双侧颞区 Lemple-Ziv

Complexity(LZC)值。 3) 发育评价。 对患儿进行格

赛尔 ( Gesell ) 整 体 发 育 评 估[7]

、 语 言 发 育 商

(DQ)

[8]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9]

、韦氏幼儿

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

[10]评估。 Gesell:该量表评

价患儿语言、应人、动作等情况,总分 100 分,分数与

发育状态呈正相关;DQ:该量表评价患者表达、适应

能力、理解等情况,总分 100 分,>85 分,正常;55 ~

85 分,轻度缺陷;40~54 分,中度缺陷; <40 分,重度

缺陷;CDCC 评分量表中智力发育指数(MDI)评价,

共 11 题,总分 106 分,分数越高,患儿智力水平越

好;WISC: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价小于 6 岁患儿,韦

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价≥6 岁的患儿,该量表包含全智

商、操作智商、语言智商,项目有画图填充、迷津、视觉

分析等>80 分,正常;71 ~ 80 分,智力损伤边缘;55 ~

70 分,轻度智力低下;41 ~ 55 分,中度智力低下;25 ~

40 分,重度智力低下;<25 分,极重度智力低下。

3. 2 疗 效 标 准 参 照 《 中 国 康 复 医 学 诊 疗 规

范》

[11]及《语言治疗学》

[6]制定。 显效:患儿语言障

碍、反应迟钝、理解力差等情况明显改善,Gesell 智

力评分提高≥20 分;有效:语言障碍、反应迟钝、理

解力差等情况明显改善,10 分≤Gesell 智力评分提

高<20 分;无效:语言障碍、反应迟钝、理解力差等无

变化,Gesell 智力评分提高<10 分。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 0 软件分析,临床

疗效以“例数/ %”的形式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事件相

关电位听觉 P300 波幅、潜伏期水平、左额区、右额区、

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Gesell、DQ、MDI 评分、全智

商、操作智商、语言智商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数据

采用成组 t 检验。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24%,对照组为 80. 9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2 18(42. 86) 22(52. 38) 2(4. 76) 40(95. 24)

对照组 42 11(26. 19) 23(54. 76) 8(19. 05) 34(80. 95)

Z 值 1. 892

P 值 0. 037

3. 4. 2 2 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波

幅、潜伏期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2 组

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波幅均升高(P<0. 05),事

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峰潜伏期均降低(P<0. 05),

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1)。 (见表 2)

第 4 期 夏吉锋,尹贵锦: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 42 例 ·69·

第76页

表 2 2 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波幅、

潜伏期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P300 波幅 / μV

治疗前 治疗后

P300 峰潜伏期 / m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2 5. 56±1. 21 9. 33±2. 56 381. 21±25. 76 343. 51±14. 14

对照组 42 5. 79±1. 17 7. 35±1. 84 380. 54±25. 18 368. 36±18. 85

t 值 0. 886 4. 070 0. 121 6. 834

P 值 0. 378 <0. 01 0. 904 <0. 01

3. 4. 3 2 组治疗前后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

区 LZC 值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左额区、

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均升高(P<0. 05),

治疗 后 治 疗 组 各 区 LZC 值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 P <

0. 01)。 (见表 3)

3. 4. 4 2 组治疗前后 Gesell、DQ、MD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 Gesell、DQ、MDI 评分均

较治疗前升高(P<0. 05),治疗后治疗组 Gesell、DQ、

MD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1)。 (见表 4)

3. 4. 5 2 组治疗前后 WISC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

比较,2 组治疗后全智商、操作智商、语言智商评分

均升高(P < 0. 05);治疗后治疗组全智商、操作智

商、语言智商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1)。 (见表 5)

表 3 2 组治疗前后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比较(x±s)

组别 例数

左额区

治疗前 治疗后

右额区

治疗前 治疗后

左颞区

治疗前 治疗后

右颞区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2 0. 37±0. 05 0. 54±0. 06 0. 34±0. 04 0. 52±0. 05 0. 36±0. 04 0. 53±0. 05 0. 35±0. 05 0. 52±0. 07

对照组 42 0. 38±0. 06 0. 46±0. 07 0. 33±0. 03 0. 46±0. 04 0. 37±0. 03 0. 46±0. 04 0. 36±0. 04 0. 46±0. 06

t 值 0. 830 5. 623 1. 296 6. 073 1. 296 7. 085 1. 012 4. 218

P 值 0. 409 <0. 01 0. 199 <0. 01 0. 199 <0. 01 0. 314 <0. 01

表 4 2 组治疗前后 Gesell、DQ、MDI 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Gesell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DQ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MDI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2 52. 13±5. 04 79. 61±10. 16 57. 18±5. 39 78. 66±9. 34 57. 44±8. 35 79. 26±10. 79

对照组 42 51. 65±5. 15 65. 53±8. 14 57. 53±5. 65 69. 31±7. 13 58. 23±8. 67 67. 43±8. 51

t 值 0. 432 6. 823 0. 290 5. 157 0. 425 5. 579

P 值 0. 667 <0. 01 0. 773 <0. 01 0. 672 <0. 01

表 5 2 组治疗前后全智商、操作智商、语言智商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全智商

治疗前 治疗后

操作智商

治疗前 治疗后

语言智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2 49. 42±5. 12 72. 92±9. 36 51. 70±6. 39 73. 36±8. 11 49. 50±5. 61 71. 36±9. 24

对照组 42 49. 67±5. 38 61. 57±8. 19 51. 43±6. 21 64. 51±7. 15 49. 89±5. 15 62. 25±8. 18

t 值 0. 218 5. 914 0. 196 5. 305 0. 332 4. 784

P 值 0. 828 <0. 01 0. 845 <0. 01 0. 741 <0. 01

4 讨 论

精神发育迟缓是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全的

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

语言障碍等,常见的伴随体征为嘴角流涎、肌张力

过高、肢体软弱无力等[12]

。 其发病的生物医学因素

为出生前脑部损伤、遗传基因改变、各种先天获得

性疾病,社会心理致病因素为社会及生长过程中的

不良事件[13]

。 研究表示,遗传因素为染色体数目异

常或结构改变、遗传代谢性疾病、多基因遗传等[14]

;

母体孕期有害因素:母体孕期受到病毒侵入,相应

病毒可透过血胎屏障,致使宫内胎儿产生感染,影

响胎儿发育;孕期接触感染弓形虫的家畜,可引起

胎儿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异常;孕期母体食用受

铅、汞等污染的食物,可导致有机汞、铅中毒,其具有

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可影响胎儿大脑发育;母体孕期

大量饮酒可导致胎儿脑回小、脑部发育不全,伴随智

力低下;吸烟可导致母体摄入大量烟碱成分,影响子

宫内产生绒毛间隙,致使胎儿缺损氧气供应,导致脑

部发育不全;起伏过大的情绪会使母体相关激素分泌

紊乱,导致胎儿产生认知缺陷[15]

;围生期因素:胎儿

颅缝早闭、核黄疸、产伤、缺氧等是主要因素;成长过

程不良因素:幼儿期各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感染、神

经系统损伤、缺氧、恶劣家庭社会环境、营养不良等均

可产生大脑发育不良,损伤小儿神经[16]

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五

迟”范畴,多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加上父母后天喂

养不当,患儿体质虚弱,易受邪气侵袭,阴阳失调、

脑窍失养;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髓海难以濡

·7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77页

养;肝主疏泄,调控精神与神志,若情志失常、肝气

不舒,可导致情志不稳、心神不定,心为精神之舍

也,当机体情志不畅、心神失养,易导致神情呆滞、

语言不清[17]

。 头针是中医外治疗法,可促进脑部血

液供应,濡养脑窍,改善脑组织功能[18]

。 中医学认

为,督脉可督帅周身阳气,针刺督脉可激发阳气、疏

通经络,促进经脉的气血流畅,利于精血上荣元神

之府,濡养脑窍。 印堂可通鼻开窍、清头明目,神庭

可补益肝肾、滋阴明目、清头散风、安神,脑户可醒

脑开窍、平肝息风、通督调神,百会可调理阳气、醒

神开窍,哑门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常用于治

疗神志疾病所致语言障碍,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可

平肝潜阳、通窍,常用于健忘、失眠等神志疾病的治

疗,脑空属足少阳胆经穴,可疏通头枕经络之气,本

神属足少阳胆经穴,可清头目、宁神志、祛风定惊。

听觉统合训练是通过音乐刺激患儿大脑边缘

系统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音乐刺激患儿听觉系

统,利于大脑听觉皮质重新组织,促进大脑分泌相

关激素,改善大脑发育,提升患儿认知功能;在音乐

刺激过程中,可对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异常处理进行

矫正,恢复对音频的正确感知,强化患儿语言理解

能力,从而产生治疗效果[19-20]

。 本次研究结果显

示:治疗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波幅高于对照

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峰潜伏期低于对照组,

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高于对照组,

说明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

言障碍患儿,可提升患儿各区 LZC 值及 P300 波幅,

降低 P300 峰潜伏期,改善患儿脑电活动,提升其认知

功能。 治疗组 Gesell、DQ、全智商、操作智商、语言智

商、MDI 评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说明头针联合听

觉统合训练治疗可改善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

儿语言发育状态,提升其智力及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

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可提升患儿各区 LZC 值及

P300 波幅,降低 P300 峰潜伏期,改善患儿脑电活

动,提升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患儿语言发育状态及

智力,提升患儿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海荣,吴文英,李锦嫦,等. 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

神发育迟缓患者认知发育及脑电活动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

志,2020,39(10):1274-1279.

[2] 周海荣,姜灿,何强勇,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虚拟现实训练

对精神发育迟缓儿童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生育健康

杂志,2019,30(4):363-366,370.

[3] 王静,刘芸,黄浩宇,等. 不明原因发育迟缓/ 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基

因检测结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8):933-938.

[4] EL CHEHADEH S,K ERSTJENS-FREDERIKSE WS,THEVENON J,

et al. Dominant variants in the splicing factor PUF60 cause a recognizable syndrome with intellectualdisability,heart defects and short stature[J]. Eur J HumGenet,2016,25(1):43-51.

[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M]. 4 版 .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8-85.

[6] 李胜利 . 语言治疗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42-249.

[7] 孙殿荣,候梅,郭洪磊 . 婴幼儿脑瘫治疗前后 Gesell 发育量表

的评估结果及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6.

[8] 金春华,李瑞莉,张丽丽,等.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修订及效

度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2):1242-1246.

[9] 李明,黄真 . Peabody 运动发展量表[ J].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06:3-60.

[10] 龚耀先,蔡太生 .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J]. 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1994,2(1):1-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

范[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55-60.

[12] 龚岱,颜丽娟 . 可视音乐干预联合调序疗法对精神发育迟缓

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1,9(2):129-134.

[13] 萧玲,孙静 . 精神发育迟缓和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

及影响因素[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5):341-342.

[14] CHEN C P,LIN S P,LEE C L,et al. 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recurrent 15q11. 2(BP1-BP2)microdeletion encompassing NIPA1NIPA2,

CYFIP1,and TUBGCP5 associated with phenotypic varia-bility in

developmental,speech,andmotordelay[J]. Taiwan JObstet Gynecol,

2017,56(1):93-97.

[15] COUTINHO,ESTER,JACOBSON,et al. CASPR2 autoantibodies

are raised during pregnancy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but not autism[ J ].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2017,88(9):718-721.

[16] 林幼羚 . 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对照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17] 吴良燕,高万里,陶德旺,等. 黄日龙主任针灸治疗儿童精神发

育迟缓临证经验[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 6):82-

84,108.

[18] 朱盼,熊丹,谢海花,等.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

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 J]. 湖南中医杂志,2023,39

(10):29-34.

[19] 孟玉金,贺勋 . 听觉统合训练辅助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

床效果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2):145-148.

[20] 钱沁芳,欧萍,杨式薇,等. 听觉统合训练对整体发育迟缓儿

童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

32(4):428-433.

(收稿日期:2023-12-01)

[编辑:徐琦]

第 4 期 夏吉锋,尹贵锦: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 42 例 ·71·

第78页

引用:钟敏,施震 .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 30 例[ J] .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

(4):72-76.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 30 例

钟 敏1

,施 震1,2,3

(1.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2.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3.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摘要]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

法:回顾性分析 60 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用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2 组均每周

治疗 1 次,治疗 2 周,随访 6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及随访 6 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沉(ESR)的水平变化,比较 2 组治疗 2 周

后的综合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 67%(29 / 30),对照组为 83. 33%(25 / 30),2 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 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 组 VAS、ODI 评分及 IL-1β、ESR 水平均明显下降(P<0. 05),

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后 6 个月,治疗组 VAS、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2 组治疗过

程中无晕针、过敏等不适;治疗后随访,2 组均未出现治疗部位渗血、渗液、肿胀、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 结

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骶髂关节炎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

疼痛,极大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骶髂关节炎;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关节腔注射

[中图分类号]R246. 9,R274. 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9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指导性项目(WJ2019F162);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主选题“院所协同创新”项目

(YZ-1855)

第一作者:钟敏,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通信作者:施震,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E-mail:13545285269@ 163. com

骶髂关节炎是一种以腰骶部持续性钝痛或酸

胀痛为主,伴腰背部晨僵、髋关节活动度降低、夜间

痛、静息痛等临床表现的疾病[1]

。 由骶髂关节炎引

起的疼痛占下腰部疼痛病例的 25%

[2]

,对患者的工

作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困扰。 研究发现,CT 引

导下关节腔注射治疗该疾病操作安全简便、定位精

准,可直接将消炎止痛药注射到靶向部位,显著缓

解疼痛[3-4]

。 笔者临床实践发现,单纯关节腔注射

药物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但对改善腰椎功能效

果有待提高。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严格遵循宣

蛰人外科解剖学和软组织压痛点分布特点,实施严

格精准银质针布针针刺,直达病变部位深处,不仅

能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且在缓解软组织疼痛方面

效果显著[5-6]

。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银质针联合关节

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 30 例,取得了较佳的临床

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对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

医院(光谷院区)2021 年 3 月 1 日至 2023 年 3 月 1 日

住院治疗的 60 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 30 例。 治疗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29~60 岁,平均(38. 90±9. 17)岁;病程 1~24 个月,平

均(6. 36±5. 80)个月;单侧 11 例,双侧 19 例。 对照组

·72·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79页

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 26 ~ 73 岁,平均(41. 13±

12. 92)岁;病程 1 ~ 24 个月,平均(6. 10±5. 73)个月;

单侧 9 例,双侧 21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7]

制定。 1)一侧或两侧腰骶部疼痛,弯腰活动受限,疼

痛可向臀部和腹股沟放射,夜间及晨起疼痛明显,活

动后稍减轻;2)骶髂部按压疼痛明显,“4”字试验阳

性,床边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

性;3)一般从事体力活动的青壮年居多,常伴有急性

腰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4) 骶髂关节双斜位 X 线

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未见明显异常。

1. 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 年龄

20~75 岁;3) 治疗前 1 个月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

疗;4)知晓病情,自愿签署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2)患

有癫痫或精神病;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处

于妊娠、哺乳或月经期;5)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近期

服用抗凝药或有出血倾向;6) 局部皮肤过敏、破溃

或感染;7)对糖皮质激素、局部麻醉药过敏;8)既往

有晕针史;9)合并其他导致腰背部疼痛的疾病,如

腰肌劳损、脊柱结核、腰椎肿瘤、腰椎骨折、腰椎间

盘突出症等。

2 治疗方法

2 组均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训练的基础治疗。

1)嘱患者避免久坐、久卧;注意腰骶部保暖避寒;饮

食清淡、忌辛辣刺激,多吃蔬菜水果;适度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作息规律,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2) 康

复训练。 第一步:抱膝伸展。 平卧后,双腿伸直,一

腿屈曲,双手抱住一侧膝关节向上提起直到后侧有

牵拉感,保持 8 ~ 10s 缓慢放下,重复 6 ~ 8 次;第二

步:臀桥。 屈膝,双脚平放,收腹,抬起骨盆,使骨盆

与躯干平行,接着缓慢下方还原,重复 15 ~ 20 次。

3) 若 患 者 疼 痛 剧 烈, 予 以 双 氯 芬 酸 钠 栓 剂

(50 mg / 粒)塞肛门以止痛。

2. 1 对照组 采用 CT 引导下关节腔注射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推入 CT 室,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

监护,俯卧位,腹部垫枕 10 cm,将定位栅栏平置于

患者骶髂关节体表对应位置,在 CT 引导下扫描定

位双侧骶髂关节内侧缘入路,确认最佳穿刺路径,

予黑色记号笔做好穿刺点标记,行常规碘伏消毒术

野范围 3 次,穿手术衣,戴一次性外科手套,铺巾,

予 1%利多卡因注射液 5 ml 行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

醉,穿刺针在 CT 透视引导下缓慢进针(正侧位明确

进针最佳位置),当针尖抵达骶髂关节内,注射 2 ml

碘佛醇造影剂测试,影像下见造影剂在关节腔内分

布,患者诉腰骶部酸胀不适,复制出原有症状,告知

患者此为正常反应,提示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将曲

安奈德注射液 10 mg 溶于 5 ml 0. 9%氯化钠注射液

中,经穿刺针缓慢推入骶髂关节腔内,注射结束后,

拔针,穿刺点局部按压 3 min,无渗血渗液,再次消

毒后,予以无菌敷料贴敷,观察 10 min,无不良反应

后轮椅推回病房。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密集型银质针

导热疗法。 器材:银质针导热巡检仪(上海曙新科

技开发有限公司,型号:YRX-1n-16 型)。 操作方

法:CT 引导下关节腔注射操作同对照组,注射结束

后,布点,首先沿脊柱走行画一竖线,由下到上,根

据解剖体表投影,定位第 4 骶后孔、髂后上棘、髂骨

内侧缘、髂嵴最高点等 4 个关键点,将这 4 个关键点

沿髂骨循行方向连成一弧形线条,距连线内侧缘约

0. 5 cm 处,每间隔 1 cm 均匀定 1 点,为第 1 排,共

21 针;第 1 排内侧 1 cm 处,每隔 1 cm 均匀交错再

定 1 点,为第 2 排,共 21 针;总布针数为 42 针。 消

毒,予碘伏消毒针刺部位 3 遍;麻醉,术前 30 min 予

以盐酸丁卡因凝胶涂抹施术部位,针刺前予 1%利

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用直径 1. 1mm、针长 15 ~

18 cm 的中号银质针,垂直弧形连线向外下方斜刺

进针,直达髂骨骨面,深度以第一排为准,共布针

42 针,针刺结束后,采用银质针导热巡检仪导热治

疗,设置温度参数为 110℃ ,加热时间为 20 min,导

热完毕后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3 min,碘伏消毒 1 遍,

予以无菌敷料贴敷,观察 10 min,无不良反应后轮

椅推回病房。

治疗过程中关注 2 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率、

血压、指脉氧变化情况,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病史

患者若有不适,随时终止治疗。 2 组患者均每周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2 周,术后避免负重,加强休息,随访

6 个月。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关节疼痛。 分别于治疗前后及

治疗后 6 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使用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VAS)进行评估,具体如下:划一条

长 10 cm 的横线,将横线平均划分为 10 等份,分别

第 4 期 钟 敏,施 震: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 30 例 ·73·

第80页

代表 0~10 分的分值,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8]

2)腰椎功能活动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

6 个月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活动情况,使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ODI)进行评估,ODI 评

分总共包括 10 个问题,关于每个问题设置选项 6

个,每项得分为 0 ~ 5 分,最高分为 50 分,对于无法

回答的问题,舍弃该项总分,最后统计得分为:实际

得分/ 50× 100%,功能障碍程度与分值成正比[9]

3)血清炎症学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水平,

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 4) 不良反应情

况。 记录 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

情况及处理措施。

3. 2 疗效标准 参照 《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

准》

[10]

,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 ODI 评分改善率评

定综合疗效。 ODI 评分改善率 = (治疗后 ODI 评

分-治疗前 ODI 评分) / 治疗前 ODI 评分 ×100%。

治愈:腰骶部疼痛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活动明显改

善,ODI 评分改善率≥80%,可正常进行日常工作;

显效: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功能大部分改善,60%≤

ODI 评分改善率<80%,生活完全可自理,能参加一

般性工作;有效:疼痛症状部分消失,部分功能恢

复,40%≤ODI 评分改善率<60%,生活基本可自理;

无效: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ODI 评分改善率<40%。

3.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 0 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 67%,对照组为 83. 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0 6(20. 00) 16(53. 33) 7(23. 33) 1(3. 33) 29(96. 67)

对照组 30 2(6. 67) 13(43. 33) 10(33. 33) 5(16. 67) 25(83. 33)

Z 值 -2. 238

P 值 0. 025

3. 4. 2 2 组治疗前后 VAS、ODI 评分比较 2 组治

疗前 VAS、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及治疗后 6 个月 2 组 VAS、ODI 评分均较前

明显下降(P<0. 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见表 2)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VAS、ODI 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6 个月

ODI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6 个月

治疗组 30 6. 36±0. 72 2. 80±0. 66

a

1. 43±0. 50

a

28. 80±1. 30 14. 57±1. 07

a

11. 20±1. 19

a

对照组 30 6. 63±0. 56 4. 60±0. 56

a

3. 60±0. 56

a

28. 77±1. 63 18. 37±1. 45

a

16. 67±1. 30

a

t 值 1. 608 11. 319 15. 701 -0. 88 11. 540 17. 047

P 值 0. 114 <0. 01 <0. 01 0. 931 <0. 01 <0. 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

3. 4. 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学指标比较 2 组

IL-1β 及 ESR 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 组 IL-1β 及 ESR 水平均较治疗前

明显下降(P<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见表 3)

表 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学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IL-1β / pg·ml

-1

治疗前 治疗后

ESR/ mm·h

-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4. 10±2. 44 7. 00±1. 39 31. 80±3. 42 15. 70±2. 39

a

对照组 30 24. 07±2. 36 12. 17±1. 39

a

32. 93±3. 14 21. 80±2. 68

a

t 值 -0. 054 14. 389 1. 337 9. 290

P 值 0. 957 <0. 01 0. 186 <0. 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

3. 4. 4 2 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2 组

患者无晕针、过敏等不适;治疗后随访中,2 组患者

未出现治疗部位渗血、渗液、肿胀、疼痛、感染等不

良反应。

4 讨 论

骶髂关节炎生理病理学机制复杂,牵涉免疫、

内部环境、遗传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在其进一步发

展中起关键作用, 无菌性 炎 症 贯 穿 疾 病 发 展 始

终[11-12]

。 骶髂关节作为承重关节,与腰椎和脊柱的

运动功能是否正常密切相关[5,13-15]

,其关节面由骶

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外接盆骨,结构十分稳定,

周围还有骶间韧带、骶髂前后韧带等起到支持维

·7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81页

稳、抵抗受力的作用,一般外力不易引起骶髂关节

受损,但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发生退变、韧带松弛、

生物力学失去平衡,骶髂关节炎变得容易发生,这

也是原发性骶髂关节炎的常见原因,继发性骶髂关

节炎一般由于感染细菌或病毒、损伤或医源性操作

所致,更多作为其他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

病、银屑病等疾病的首发症状[16]

。 骶髂关节炎长

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强直甚

至关节畸形,从长远来看,早期控制炎症会防止骶

髂关节结构变化的恶化。 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炎主

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面( CT)

或者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明确诊断,X 射线因不

易发现骶髂关节早期病变而很少使用。 该病因症

状不典型,常易被误诊为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

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而未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

临床需注意鉴别,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防

止骶髂关节炎反复发作,进而出现关节结构改变、

影响关节功能。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因起效快、

方便获取而应用广泛,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胃溃

疡甚至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关节腔药物注射不仅

可避免口服药物所带来的一系列毒副作用,更能

精准定位使药物直达靶向部位,发挥药物最大作

用,效果显著。

骶髂关节炎归属于中医学“ 痹证” “ 筋伤病”

等,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感受风寒湿邪,损伤阳

气,气机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且痛

有定处,故见腰背部疼痛、僵硬不适。 《本经逢原》

云:“燔针即烧针,病在经筋所发诸痹,用之其效最

捷” ,表明火针治疗该病疗效甚佳。 火针借火之温

热以助气血运行来达到血运通畅、气机调和,并能

助阳制阴以温补机体阳气[17]

。 银质针外接导热

仪,可起到类似火针的温通作用。 银质针起源于

《黄帝内经》之“九针” ,利用其针尖圆钝避免刺伤

组织、针身坚韧不易折断的特点,直达疾病病变深

层部位,刺激强,达到“取远痹” “利关节” “泻机关

之水”之功效。 宣蛰人认为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是

导致慢性软组织疼痛的关键[18]

,与骶髂关节炎的

病理因素一致。 研究表明,40℃ 治疗温度可发挥

最佳生物体消炎镇痛作用[19]

,且能激活机体内免

疫系统及各种酶的活性[20]

,密集型银质针外接导

热仪,使到达病变部位的温度刚好为 40℃ ,可更好

地发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

银质针不仅可抑制慢性疼痛胶质细胞的活性,还

可抑制慢性损伤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 8 炎症因

子的释放,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效果[20]

现代研究发现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不仅可改善

病灶局部的血供,还可加快病变部位无菌性炎症

的吸收,促进患者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达到长期

缓解疼痛的效果[21]

IL-1β 是一种血清炎性因子,可反应全身炎症

情况,正常情况下滑膜组织中含量较少,滑膜中 IL1β 过度表达时,可能会刺激一氧化氮、前列腺素 E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一系列促炎因子的表达[22]

,促

进外周致痛物质的释放,引发疼痛,同时,IL-1β 可

诱导关节软骨外基质的降解,对关节的软骨和滑膜

组织造成持续性损害,在关节结构的改变和破坏中

起着重要作用[23]

。 ESR 反应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其

快慢与血浆中炎症因子、纤维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

等有关,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作为各种风

湿免疫性疾病、肿瘤、结核、组织损伤以及一些炎症

性疾病的监测指标[24]

。 研究表明,ESR 水平变化可

反映炎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可预判疾病进一步发

展的可能性[25]

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将 CT 引导

关节腔注射与中医外治法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

结合,药物精准直达靶向部位,抑制局部免疫反应

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密集型银质针以针代刀,不仅

可松解剥离肌肉、韧带、筋膜,还可以打破原有病

态平衡重建局部微循环,改善局部的代谢与循环,

促进局部病变损伤的修复,更大程度地激活机体

自身的免疫功能,更大限度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

放,更大可能地使局部脊柱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

活动,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病痛。 本研究结果提示,

治疗组的 VAS 及 O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

治疗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方面可

取得显著的效果;2 组患者血清学 IL- 1β 及 ESR

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提示治疗

组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密

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

疗骶髂关节炎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腰部疼

痛、 改 善 腰 椎 活 动 等 方 面 效 果 显 著, 值 得 临 床

推广。

第 4 期 钟 敏,施 震: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 CT 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 30 例 ·75·

第82页

参考文献

[1] BARONIO M,SADIA H,PAOLACCI S,et al. Etiopathogenesis of

sacroiliitis: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 Korean J Pain,2020,33(4):294-304.

[2] LEE A,GUPTA M,BOYINEPALLY K,et al. Sacroiliitis:A review

on anatom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J ]. Adv Orthop, 2022,

2022:3283296.

[3] 朱书彤,盖祺,王成龙,等. CT 联合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

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

(3):230-234.

[4] RAMIRO S,NIKIPHOROU E,SEPRIANO A,et al. ASAS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2022 update[J]. Ann Rheum Dis,2023,82(1):19-34.

[5] 徐大星,纪木强,何斌,等. 密集型内热式银质针联合伤科黄水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30 例[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9,27(4):47-49,52.

[6] 邓寒冰,钟前波,黄卫 . 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

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 29

(1):81-83,9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4:203.

[8] JENSEN MP,CASTARLENAS E,ROY R,et al. The ut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four measures of pain intensity:Results from a

university-based study in spain [ J]. Pain Med,2019,20 ( 12):

2411-2420.

[9] 刘绮,麦明泉,肖灵君,等. 中文版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

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

(7):621-624.

[10] 蒋协远,王大伟,韩士章,等.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22.

[11] 侯志铎,肖征宇 . 对放射学阴性中轴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病理

研究的再认识[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21(4):217-219.

[ 12] SLOBODIN G,RIMAR D,BOULMAN N,et al. Acute sacroiliitis[J].

Clin Rheumatol,2016,35(4):851-856.

[13] VLEEMING A,SCHUENKE M D,MASI A T,et al. The sacroiliac

joint:An overview of its anatomy,function and potential clinic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Anatomy,2012,221(6):537-567.

[14] CHAN O M,LAI B M,LEUNG T F,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sacroiliitis and early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acroiliac joint in

children with enthesitis-related arthritis:Findings from a tertiary

centre in Hong Kong[ J]. Pediatric Rheumatology Online Journal,2023,21(1):45.

[15] PRATI C,LEQUERRE T,LE GOFF B,et al.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anatomy and histopathology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and correlations with imaging signs of sacroiliitis in case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J]. 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3,14:1182902.

[16] 沈波,朱俊琛 . 针刺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骶髂关节炎临床观

察[J]. 山西中医,2022,38(7):28-29.

[17] 李璨,赵志恒,徐家淳,等. 火针调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

亡靶点的实验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3,39(5):70-76.

[18] 宣蛰人 .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M]. 上海:上海文汇出版

社,2009.

[19] 钟硕,孙子雯,孙国栋,等. 银质针导热疗法的研究现状[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11):76-78.

[20] 徐大星,曾玲玲,梁媚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密集型银

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J]. 中医正骨,2018,

30(9):78-80.

[21] 邓婷婷,殷颖,王丹丹,等.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红外热成像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21,37(12):34-38.

[22] 彭红玉,刘婧,李璐,等. 基于 NLRP3 / IL-1β 通路探讨筋骨止

痛凝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J]. 中草药,2023,54

(8):2502-2508.

[23] 游越,宋妮,韩冰 . 双醋瑞因胶囊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 UA、ESR 的影响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3,21(7):131-134.

[24] 李强,范志航,胡勇,等. 血清 ESR、CRP 水平及关节液 WBC 计

数、IL-6 水平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诊断中

的价值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6):827-830.

[25] 钟意,刘静,孟艳芳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红细

胞沉降率、白蛋白表达对感染发生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

志,2023,43(16):3939-3942.

(收稿日期:2023-12-02)

[编辑:徐琦]

·7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83页

●医案医话●

引用:桑雪莹,陆定波 . 陆定波采用辛甘化阳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验案 1 则[ J] .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 4):

77-78.

陆定波采用辛甘化阳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验案 1 则

桑雪莹1

,陆定波1,2,3

(1.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2.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3.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430061)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辛甘化阳法;验案;陆定波

[中图分类号]R259. 7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0

第一作者:桑雪莹,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通信作者:陆定波,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E-mail:ludingbo64@ 163. co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出现血清生化酶学异常,肝细胞脂

肪变大于 5%并伴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并除外饮

酒、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导致肝脂肪变的疾病[1]

。 近

年来 NASH 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

的第一大病因,若未被有效控制,一部分会进展至

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2]

。 目前

西医 尚 无 治 疗 NASH 的 特 效 药 物, 中 医 药 治 疗

NASH 已形成特有的辨治思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

的优势,可缓解患者胁肋胀满不适、周身困重等临

床症状。

陆定波教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

术经验继承人,擅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复杂肝病,且

善用古方验今病,古今结合,守正创新。 笔者(第一

作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陆教授运用辛甘化阳法

治疗 NASH 的验案 1 则介绍如下。

患者,女,29 岁,2022 年 5 月 28 日初诊。 主诉:

乏力 3 个月,肝功能异常 1 周。 患者 12 个月前体检

发现轻度脂肪肝,当时肝功能正常,未引起重视。

近 3 个月来时感乏力易疲劳,晨起身困重,早餐后

欲睡,自以为工作、精神压力大,情绪焦虑、低落,常

年熬夜所为,未进一步检查。 1 周前体检发现肝功

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8 U/ L,天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 ( AST) 83 U/ L, γ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72 U/ L,彩超提示轻度脂肪肝,总胆固醇

(TC)5. 42 mmol / L,三酰甘油(TG)2. 56 mmol / L,空

腹血糖 4. 89 mmol / L,遂来就诊。 否认病毒性肝炎

病史、酒精性肝炎病史,平时喜喝冷饮。 小便可,大

便黄色不成形,3 ~ 4 次/ d,饮冷后呈稀水便。 体格

检查:血压 110/ 78 mmHg(1 mmHg≈0. 133 kPa),体

质量 72 kg,身高 160 cm,肝区轻叩击痛,舌体胖大,边

有齿痕,舌质淡红、苔白滑腻,脉濡滑。 西医诊断: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癖,肝郁脾虚、痰

饮遏阳证。 治拟疏肝健脾、温阳化湿,予逍遥散合

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柴胡 10 g,白芍 15 g,炒白

术 15 g,当归 10 g,桂枝 10 g,茯苓 20 g,陈皮 10 g,

党参 10 g,焦山楂 10 g,炙甘草 6 g,五味子 10 g。

28 剂,颗粒剂,每天 1 剂,分早晚 2 次温水冲服;嘱

患者控制饮食,有氧运动,勿进食冷饮,减甜食。 6

月 25 日二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乏力、疲劳症状俱

减,大便次数减为 1 ~ 2 次/ d,可成形;ALT 73 U/ L,

AST 38 U/ L, GGT 62 U/ L, TC 5. 02 mmol / L, TG

1. 81 mmol / L;体格检查:血压 106 / 74 mmHg,体质

量减轻 4 kg;肝区无叩击痛,舌质颜色较前红润,白

滑腻苔变为薄白苔。 处方:守上方,桂枝减量至

6 g,继服。 7 月 23 日三诊:患者无明显症状,肝功

能指标正常,体质量 66. 5 kg,舌苔稳定。 制药为丸

继服以巩固疗效。

·77·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84页

按语:中医学中并无 NASH 的病名与诊断,根

据其证候表现,可将其归为“胁痛”“积聚”等疾病范

畴,目前中国中医药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将其定义

为“肝癖(痞)”。 陆教授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分。

在内,一为先天禀赋不足,痰湿体质者先天机体水

液代谢失常,易水湿停聚成痰;二为后天失调,脾为

后天之本,脾失健运则水湿、痰饮内生;三为情志不

舒,肝失疏泄则全身气机郁滞,气不行,水停聚,血

难运,发为瘀血;痰湿、瘀血客于肝脉,肝气犯脾则

中土不得灌溉四傍,四肢百骸失水谷精微濡养,酿

生膏脂囤聚于肝致使发病。 外者多因饮食不节及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

炼是 NASH 发生的重要原因[3]

。 近年来,陆教授在

临床中注意到部分患者喜食冰饮,有脾阳虚的表

现,其常伴神疲劳倦、脘腹胀满、腹痛绵绵、肢体浮

肿、大便稀溏、舌苔白滑、舌质淡胖、脉滑等病象。

陆教授提出,此为脾气本虚,进食冰冷食物后遏制

阳气,进一步发展至脾阳虚,脾阳虚损,脾不散精,

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聚,导致代谢功能紊

乱[4]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气味辛甘发散

为阳”,即辛甘二味药配伍,能达到温阳、扶阳、通阳

的功效。 张仲景提出“阳气怫郁”

[5]

,采用辛甘化阳

法以充盈机体阳气,经典方有桂枝汤、苓桂术甘汤、

炙甘草汤等;金元大家李东垣重视脾阳升清之功,

《脾胃论》 曰:“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

阳”,故针对此类患者可运用辛甘化阳法以补中升

阳、健脾祛湿。

本案患者为年轻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大,肝气

郁结,肝木乘脾土,加之久坐、劳累伤脾,肝郁脾虚

为其病机,脾虚水湿失于运化,停聚中焦;该患者体

型偏胖,平时喜冷饮,甜助痰湿、冷伤脾阳,清阳不

升,浊阴难降,清浊不分,终酿诸症。 治拟疏肝健

脾、温阳化湿,予逍遥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能疏肝解郁,升举清阳,泾渭分

明,天得升地堪降,桂枝辛甘温,温阳化气之力,通

三焦达腠理,如离照当空,消一身阴霾,能升能降、

调和气血,配伍甘味之党参、炙甘草补中益气,白

术、茯苓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辛甘相合以化

阳,犹似春日温煦中焦冻土;辅酸味之白芍、五味

子、焦山楂,酸入肝,在此取其《金匮要略》所载“见

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之

意,滋阴养血以柔肝止痛;助力陈皮理气健脾,气顺

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故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升降有常而一身困重自离,泄泻得止。 二诊患者疲

劳乏力症状俱减,舌苔转红润,大便可成形,故减桂

枝防伤阴动血之弊;三诊患者诸症俱消,继服以巩

固疗效。 陆教授认为,对于尚无明显中焦虚寒症状

的 NASH 患者,亦可少佐辛甘味药,助祛湿化痰之

力,加快肝脏脂肪代谢。 本案以逍遥散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疏通一身气机,再配伍苓桂术甘汤加减

补中升阳、健脾祛湿,宣通上下,气血阴阳调和,组

方可谓精妙。 现代药理学对苓桂术甘汤在 NASH

有关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亦较为深入。 研究发现苓

桂术甘汤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产物改

善 NASH 小鼠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对 NASH 有一定

的保护作用[6]

。一项评价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NASH 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发现,该方对于改善患

者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 IR) 均有良好疗

效,且安全性良好[7]

陆教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从整体观念出发,

辨证论治与辨病灵活相结合,审证求因。 临床面对

NASH 患者考虑辛甘化阳法治之,用药精妙,疗效显

著,充分体现出其独到的诊治特色。

参考文献

[1] 赵文霞,许二平,王宪波,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指

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5):1041-1048.

[2] HUANG D Q,El-SERAG H B,LOOMBA R.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AFLD-related HCC:Trends,predictions,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J] .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1,18(4) :223-238.

[3] 赵辉,马春萍,李立华 . 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中医体质的关

系[J]. 世界中医药,2022,17(18):2610-2614.

[4] MIKOLASEVIC I,MILIC S,WENSVEEN T T,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multisystem disease [ 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22(43):9488.

[5] 解坤,刘维明 . 《伤寒论》中阳气怫郁之病因及证治研究[ J].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0-111,121.

[6] ZHU M,WANG X,WANG K,et al.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improv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partially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correlated metabolites[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2023,13:1066053.

[7] 秦和英,杨柳青,孙克伟.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效果的 Meta 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176-180.

(收稿日期:2023-11-03)

[编辑:徐琦]

·78·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85页

引用:张龙,田建辉,姚嘉良,杨蕴 . 田建辉基于“通以治癌”辨治卵巢癌验案 1 则[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79-80.

田建辉基于“通以治癌”辨治卵巢癌验案 1 则

张 龙,田建辉,姚嘉良,杨 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关键词] 卵巢癌;通以治癌;验案;田建辉

[中图分类号]R273. 7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1

基金项目: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 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领军

人才项目(2022LJ014);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传承人才项目(WLJH2021ZY-MZY020)

第一作者:张龙,男,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

通信作者:田建辉,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的临床研究,E-mail:tjhhawk@ 163. com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

一,目前手术联合含铂药物化疗是卵巢癌患者首选

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 但其综合治疗过程中易

伴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转

归。 田建辉主任医师将卵巢癌患者治疗后的一系

列不适症状归属为“诸窍不通” “气机不畅” “神机

不使”,认为肿瘤发病,咎由不通,治癌无论攻补,其

意在通,强调以“通” 法贯穿肿瘤的防治全程[1-5]

其临证善从“通窍” “通气” “通神”论治妇科肿瘤,

疗效显著[6-9]

。 笔者(除通信作者)有幸侍诊,现将

其运用“通以治癌”思路治疗卵巢癌术后化疗后验

案 1 则介绍如下。

朱某,女,53 岁,2021 年 8 月 15 日初诊。 主诉:

卵巢癌术后化疗后 5 个月余。 患者 2020 年 11 月 9

日于某医院行卵巢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高级别

浆液性腺癌。 术后辅以紫杉醇+顺铂化疗 6 个疗

程,末次化疗时间:2021 年 3 月 17 日。 2021 年 7 月

11 日胸部 CT: 两肺多发结节, 大者位于左下叶

5mm。 血常规:白细胞 2. 74↓。 肿瘤指标:甲胎蛋

白(AFP)10. 0 ↑。 刻诊:神疲乏力,心悸汗出,目涩

头痛,口干口苦,睡而易醒,难以复睡,纳呆,偶见肠

鸣腹痛,矢气频,便溏,双下肢关节肿胀不适,右下

肢外侧酸胀麻木,舌暗、苔白腻,脉细。 西医诊断:

卵巢癌术后。 中医诊断:癥瘕(脾肾亏虚、伏毒内蕴

证);治法:温补脾肾、养心安神、抗癌蠲毒;处方:归

脾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方药组成:人参 9 g,黄芪

30 g,白术 30 g,茯神 15 g,酸枣仁 30 g,远志 9 g,龙

骨 30 g,牡蛎 30 g,熟地黄 30 g,酒山茱萸 12 g,泽泻

9 g,仙茅 9 g,骨碎补 30 g,补骨脂 15 g,龙葵 15 g,土

茯苓 15 g,藤梨根 30 g,蜀羊泉 15 g,野葡萄藤 30 g,

大血藤 15 g,葛根 30 g,乌梅 15 g,五味子 9 g,余禹

粮 30 g,伏龙肝 30 g,鹿角 3 g,炙甘草 9 g。 28 剂,每

天 1 剂,水煎,早晚分服,忌食辛辣刺激。 10 月 3 日

二诊:双下肢关节肿胀不适消失,头痛目涩较前好

转,口干口苦,呃逆,小腹隐痛,夜寐欠安,便溏症状

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前诊方加麦冬 15 g、鸡

内金 15 g、牡丹皮 15 g、当归 9 g、赤芍 12 g,人参易

太子参 12 g,去大血藤、葛根、余禹粮、伏龙肝、鹿角。

28 剂,每天 1 剂,煎服方法同前。 2022 年 3 月 6 日

三诊:潮热汗出,指甲纹路多,夜寐欠安,不易入睡,

胃纳可,二便顺,舌红、苔薄白,脉细。 二诊方加黄

连 3 g、浮小麦 30 g、枸杞子 15 g、狗脊 15 g。 28 剂,

每天 1 剂,煎服方法同前。 辅以中成药康赛迪(复

方斑蝥胶囊)口服,每天 2 次,每次 3 粒。 7 月 17 日

四诊:夜寐转安,胃纳可,大小便尚可,余症皆消,舌

暗淡、苔薄白,脉濡滑。 于三诊方基础上加南方红

豆杉 9 g,去龙骨、牡蛎、黄连、浮小麦。 28 剂,每天

1 剂,煎服方法同前。 并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使精

神情志畅达。 后定期于门诊调整中药,随访至今,

患者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患者发病时已过七七之年,先天肾

气虚衰,天癸已竭,加之手术化疗后患者后天脾胃

功能失调,先后二天皆虚,癌毒暗伏辨为脾肾亏虚、

伏毒内蕴证。 此阶段,机体气机失调,胃气上逆则

·79·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86页

口苦呃逆;脾气不升,精血不荣则神疲乏力、头痛目

涩,浊阴不降则肠鸣腹痛、矢气便溏;久病正虚,伏

毒扰神,神机不使,心神不安则心悸汗出、夜寐欠

安;睡而易醒,难以复睡乃心脾两虚之候。 双下肢

关节肿胀不适,右下肢外侧酸胀麻木,一方面乃手

术化疗伤及神经,余毒未尽则麻;一方面属肾之温

煦功能减退,关门不利聚而为水则肿。 而癌毒壅遏

人体窍穴亦可出现目涩、头痛、口苦、汗出、大便异

常等表现。

田师认为卵巢癌病位在卵巢,属肾所主,涉及

心、脾两脏。 患者在久病正虚的基础上出现气机不

畅,神机不使,诸窍不通等相关表现,当治病求本,

以“补”为通。 田师首诊以人参、黄芪、白术、茯神、

酸枣仁、熟地黄、酒山茱萸、补骨脂等调补心脾肾三

脏,扶正以祛邪,益气以实里,防邪进一步内传;远

志、龙骨、牡蛎安神定志以助眠;骨碎补、仙茅补肾

强筋壮骨;大血藤、野葡萄藤、葛根舒筋通络;泽泻、

龙葵、土茯苓利湿消肿;藤梨根、蜀羊泉抗癌解毒;

五味子补肾宁心,配合乌梅涩肠止泻,以恐“闭门留

寇”之嫌;余禹粮、伏龙肝温中止泻;佐以少许鹿角

微微生火,鼓舞肾气;甘草调药和中。 全方用药以

温补心脾肾为主,佐以安寐调神、通散渗利之品,寓

通于补,补而不滞,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伍,温而

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 二诊时中医药治疗初

见成效,患者关节肿痛消、心悸平、泻利止,清阳升

则目涩头痛亦较前好转,故去大血藤、葛根、余禹

粮、伏龙肝等舒筋、止泻之药;人参易太子参,去鹿

角防“壮火食气”;加麦冬养阴益胃生津,鸡内金健

脾和胃消食;入牡丹皮、当归、赤芍等药物仿当归芍

药散理气养血以治“妇人腹中痛”。 三诊时患者汗

出甚,以浮小麦敛汗,黄连苦寒入心经,枸杞子、狗

脊入肾经,水火既济,交通心肾,辅以中成药康赛迪

破血消癥抗癌。 四诊时患者余症皆消,正气来复,

在前方基础上去龙骨、牡蛎、黄连、浮小麦,加南方

红豆杉增强抗癌抑瘤之功。

《易经》 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金匮

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通态” 的维持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保

证[2]

。 在上述诊疗过程中,田师以维持人体身与心

的“通态”为导向,从通其窍、益其气、调其神论治妇

科恶性肿瘤,及时调整肿瘤患者机体“通态”,积极

探索动态综合的恶性肿瘤防治模式,以期为中医药

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田建辉,刘海涛. “通” 以治癌[ 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

(8):5-8.

[2] 张龙,刘海涛,田建辉. “五脏元真通畅”与“通以治癌” [ J]. 上

海中医药杂志,2023,57(4):13-17.

[3] 田建辉,刘海涛,董昌盛,等. 御神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探析[J]. 中

医杂志,2018,59(24):2093-2098.

[4] 刘海涛,田建辉,刘嘉湘. 调神防治癌症八法[ J]. 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9,34(5):2270-2273.

[5] 田建辉,刘海涛,刘嘉湘. 畅达“邪毒”出路提高肿瘤疗效[ J].

中医杂志,2018,59(3):211-214.

[6] 罗斌,田建辉. 田建辉治疗乳腺癌术后月经不至验案 1 则[ J].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4):81-82.

[7] 姚嘉良,田建辉. 论形神并调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J]. 陕西中

医,2020,41(2):213-216.

[8] 许帆,张龙,杨蕴,等. 基于“通以治癌”理论辨治晚期卵巢癌

术后验案一则[J]. 环球中医药,2023,16(6):1207-1210.

[9] 钱芳芳,田建辉. 田建辉主任医师治疗卵巢癌患者化疗后并发

头冷汗出验案[J]. 广西中医药,2017,40(6):39-41.

(收稿日期:2023-12-05)

[编辑:刘珍,徐霜俐]

·8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87页

引用:邬清婷,朱明芳 . 朱明芳从脾论治过敏性紫癜验案 2 则[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81-83.

朱明芳从脾论治过敏性紫癜验案 2 则

邬清婷,朱明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从脾论治;名医经验;朱明芳

[中图分类号]R259. 9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2

第一作者:邬清婷,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

通信作者:朱明芳,女,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E-mail:26715858@ qq. com

过敏性紫癜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 A( IgA)沉积

于血管壁引起的血管炎,因此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A 血管炎。 本病累及细小血管与毛细血管,以非血

小板减少的皮肤可触性紫癜为主要特征[1-2]

,其病

理机制较为复杂,需要系统地看待。 经循证医学证

实,该病与感染因素、防疫接种因素、药物因素、饮

食因素、遗传因素等均相关[3-4]

。 西医治疗该病主

张抗感染、抗过敏、抗凝、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5]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紫癜风” (出自《圣济总录》

卷第一十八)“斑疹”(出自《本草求真》 卷三)、“葡

萄疫”(出自《外科正宗》 卷之四)、“肌衄” (出自

《证治要诀》诸血门)、“阴阳毒” (出自《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等范畴[6]

,病机虚实

结合,实证治以清热凉血法为主,随证配用祛风通

络、缓急和中;虚证治以滋阴降火、益气摄血法为

主,以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可取得一定

疗效[7]

朱明芳教授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名

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湖南省 225 工程高层次卫

生人才学科带头人,其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及科研

工作三十余载,传承欧阳恒湖湘流派学术思想,享

誉业界。 “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正

常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气健运,气

血生化有源,则气固摄血液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血液可正常循行于脉内;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化

生无源,脾气固摄血液的功能减弱,会导致血逸出

脉外,而见各种出血病证[8]

。 同时“血证”病机亦与

热、湿、瘀、虚等因素有关,因此朱教授从脾论治本

病,强调扶脾益气,并针对阴虚内热、湿热内蕴等情

况,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9]

,通过养阴

化斑,清除体内湿热,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现介绍其临床验案 2 则如下。

1 儿童过敏性紫癜案

患儿,男,10 岁,2023 年 6 月 9 日初诊。 主诉:

双下肢起瘀斑瘀点 1 年余,再发加重 3 d。 患儿家属

诉患儿 1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起少量瘀

斑瘀点,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后瘀斑瘀点逐

渐增多,曾于多级医疗机构就诊,予芦丁片、甘草酸

苷等口服药治疗,服药休息后稍缓解,但后期症状

反复。 3 d 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双下肢瘀斑瘀点较前

增多,色暗红。 今为求进一步诊疗,至朱教授门诊

处就诊。 现症见:双下肢起大量瘀斑瘀点,易出汗,

食欲如常,寐一般,二便正常。 舌质淡红、苔白,脉

细稍滑。 尿常规示:潜血( -),蛋白( -)。 西医诊

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葡萄疫,气阴两虚证。

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处方:黄芪 15 g,党参

10 g,山药 10 g,白术 10 g,薏苡仁 6 g,血余炭 6 g,

藕节炭 6 g,白茅根 6 g,茜草根 6 g,炙甘草 6 g。

5 剂,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6 月 14 日复诊:

双下肢可见大量陈旧性瘀斑瘀点,散在新发针尖大

小瘀斑瘀点,汗出较前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细,上方加白芍 9 g,5 剂,煎服法同上。 6 月 19 日

三诊:双下肢斑疹较前消退,家属诉患儿近日未见

明显新发皮损,无明显汗出症状;舌质淡红、苔薄,

脉细浮。 二诊方去血余炭、藕节炭、白茅根、茜草

根,加当归、丹参各 10 g,5 剂,煎服法同上。 6 月

·81·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88页

24 日四诊:无新发斑疹,双下肢陈旧性瘀斑较前明

显消退,双下肢皮肤干燥,伴脱屑。 舌质淡红、苔

白,脉细。 三诊方去当归、丹参,加炒薏苡仁 6 g、熟

地黄 10 g、黄精 10 g、川芎 10 g,5 剂,煎服法同上。

6 月 29 日门诊复诊,已临床治愈。

按语:本案患儿患病时间较长,根据其临床症

状及舌脉象,属皮肤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结合小儿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

脾阴不足[10]

,其阳或其气无以维护,故辨证为气阴

两虚证,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中黄芪、党参补

气固表、养血生津,加山药、白术补脾肾之气阴,补

气增强摄血之力,补阴修补其亏损,以达气阴同补

之效。 考虑到患儿目前仍处于疾病进展期,故用血

余炭、藕节炭、白茅根、茜草根等炭类药物及时止

血,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需要注意的是,承

朱教授所言,在治疗本病过程中,一些清热凉血之

苦寒药会对脾胃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导致脾虚不能

运化统血;因此关于血余炭、藕节炭等中药的使用,

要谨慎处之,尤其叮嘱患儿及时复诊,便于临床视

患儿情况对方剂化裁。 二诊时,患儿少量新发,加

入白芍以养血敛阴止汗。 三诊时,患儿无新发斑

点,为避免继续服用清热凉血之苦寒药对脾胃造成

损伤,此阶段及时撤去血余炭、藕节炭、白茅根、茜

草根等凉血止血药,并加入当归、丹参等补血活血

之品,以促进肢端皮损消退。 四诊,此时患儿体内

热邪皆去,加入熟地黄滋阴血、黄精健脾补气养阴、

炒薏苡仁增强健脾祛湿之功、川芎活血行气,诸药

配伍补而不滞,巩固疗效。

2 成人过敏性紫癜案

刘某,男,24 岁,2023 年 4 月 7 日初诊。 主诉:

双下肢起瘀斑瘀点伴疼痛 3 d。 现病史:患者诉 3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起少量鲜红色瘀斑瘀点,

自觉下肢肌肉疼痛不适,以胀痛为主,活动后加重,

休息后可缓解,后瘀斑瘀点逐渐增多、下肢肿胀持

续加重,偶有瘙痒感,于昨日自行前往当地诊所治

疗,予阿莫西林片口服(3 次/ d,2 粒/ 次),症状未见

明显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出现关节肿痛,甚至无法

行走。 今为求进一步诊疗,遂至朱教授门诊处就

诊。 现症见:双下肢起大量瘀斑瘀点,色鲜红,下肢

肌肉疼痛不适,左踝关节肿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

可缓解,食欲如常,睡眠一般,二便正常。 舌质红、

苔黄燥,脉数细滑。 患者在酒吧工作,常熬夜,食烟

酒槟榔。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

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

葡萄疫,血热妄行证。 处方:黄芪 10 g,党参 10 g,桑

椹 10 g,龟甲 6 g,鳖甲 6 g,生地黄 15 g,玄参 15 g,

侧柏炭 10 g,槐花炭 10 g,蒲黄炭 15 g,怀牛膝 10 g,

海风藤 10 g,生甘草 6 g。 5 剂,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4 月 13 日二诊:双下肢未见明显新发瘀

斑瘀点,斑点颜色较前转淡,左踝关节肿痛较前好

转,双下肢疼痛较前减轻,二便调,纳寐佳,舌质微

红、苔微黄,脉细滑。 上方去侧柏炭、槐花炭、蒲黄

炭、龟甲、鳖甲、生地黄、玄参,加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改生甘草 6 g 为炙甘草

6 g,5 剂,煎服法同上。 4 月 18 日三诊:双下肢无新

发斑点,瘀斑瘀点消退,见暗褐色色素沉着,皮肤干

燥,伴脱屑,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偶感乏力,

纳寐可,二便调,查舌淡红、苔薄,脉细滑。 处方:黄

芪 15 g,党参 15 g,熟地黄 15 g,黄精 15 g,桑椹

10 g,白术 15 g,山药 15 g,茯苓 12 g,炙甘草 6 g。

5 剂,煎服法同上,第三煎药水泡脚外洗。 后续电话

随访,患者痊愈。

按语:该患者起病较急,热势较重,热象明显,

为火热阳邪袭击人体,耗伤体内阴液,导致阴液不

足,从而影响脾之运化。 朱教授强调脾主运化,当

阴液不足时,脾失运化,就会导致水湿内停,进一步

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 另外,过敏性紫癜因火热阳

邪袭击人体,还有可能灼伤脉络,导致血溢脉外,从

而引发紫癜[11]

。 加上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导

致机体气阴亏损太过,阴不制阳,气虚不固,遂动血

耗气,出现瘀斑瘀点,阴液不足,筋骨失养。 首方用

生地黄、玄参入营血清热凉血,配伍龟甲、鳖甲以潜

阳清热,先去热邪,以澄源之法,减少瘀斑形成。

《十药神书》有言:“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

则止”,加用侧柏炭、槐花炭、蒲黄炭等炭类中药,及

时塞流,旨在防止大量出血。 方中桑椹、黄芪、党参

乃巩固气阴之根本,以复其旧,同时配伍海风藤、怀

牛膝通经络、强筋骨、护关节,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合用共奏滋阴清热、气阴同补之效。 二诊时,患者

暂无新发斑点,认为本病已度过进展性。 朱教授

言,在治疗本病时,要注意清热凉血之苦寒药对脾

胃造成的进一步损伤,故撤去方中炭类中药;加之

查体时患者斑疹颜色较前转淡,结合舌脉象,提示

患者此时体内热邪较之前有所减退,有“透热转气”

·8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89页

之势,故将生地黄、玄参改为金银花、连翘,同时去

龟甲、鳖甲血肉寒凉之品,加入赤芍、牡丹皮等活血

散瘀等药物,促进斑疹消退。 考虑到因患者病邪尚

未完全清除,若此时加用大量增补益脾气和养阴之

药,恐滋腻碍邪,故首方中调补气阴之药暂不增减

变动,改生甘草为炙甘草,以减前方轻热之效,余药

物同前。 三诊时,患者已基本恢复,热邪已去,斑疹

已消,故去金银花、连翘、赤芍、牡丹皮、海风藤、牛

膝等清热散瘀、疏筋通络之药。 患者下肢偶感乏

力,此是由于疾病后期,人体气阴损伤尚未完全复

原,加之该患者长期熬夜且饮食不节,导致脾气亏

虚久矣,故在邪热基本清除后,重用党参、白术、山

药、茯苓等扶脾益气之品,固护后天脾胃之本,以治

其本,同时加入熟地黄、黄精等补气养阴之品,修补

患病过程中消耗之气阴。 三诊时,患者皮肤干燥,

朱教授嘱其以方第三煎药水泡脚外洗,中药外洗通

过皮肤吸收,直达病所,以达滋润养肤之功效。

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之病因在于机体脾气

不足,导致血不归经,溢于脉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

临床症状。 “人体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沈注金匮要略 ·卷十六》)。 脾乃后天之本,为

气血生化之源,若因种种原因影响,导致人体脾气

虚弱,脾失运化则会固摄无力,则统血功能失常,导

致营血溢于脉外;加之脾主四肢,故血液逸出脉外,

以四肢出血最为明显。 或机体偶感热毒之邪,阳邪

侵袭人体,耗血动血,耗伤体内阴液,导致阴液不

足,影响脾之运化,则泛发瘀斑瘀点,同时伴或不伴

有尿血、尿蛋白、黑便等症状;脾虚运化水谷无力,

则气血生化乏源,来源受阻,导致营阴进一步亏虚,

机体各脏腑失于濡养,则出现腹痛、关节疼痛等症

状。 综上认识,朱教授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时,注重

从脾论治,强调扶脾益气,注重养阴化斑,标本同

治,临床疗效颇佳。 朱教授还强调防未病理念,认

为治不如防,强调做好健康宣教,以预防过敏性紫

癜的发生为宜。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预防,朱教授提

及,可从饮食调理(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具有抗氧

化作用的食物等)、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情绪波动、避免过劳等)、增强免疫力(适当锻炼、充

分睡眠、保持良好心态等)、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面

入手。

参考文献

[1] 刘畅,穆静,盛燕,等. 从脾胃论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探

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2):2144-2147.

[2] 孙昭恒,张霞,李雪军,等. 丁樱教授从\" 肺(皮) -脾(肉) -肾

(髓)三焦\" 立论论治儿童紫癜性肾炎经验撷菁[ J]. 河北中

医,2022,44(4):541-543,547.

[3] 王文乾,万盈盈,孙文婷,等. 从\" 本虚\" 论治难治性过敏性紫

癜思路浅析[J]. 环球中医药,2022,15(8):1427-1430.

[4] 何松蔚,王俊宏,赵骞 . 王俊宏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J].

世界中医药,2021,16(8):1293-1296.

[5] 杨小双,童安荣,谢彧轩,等. 童安荣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

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9):89-91.

[6] 叶书含,赵润元,廖永州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

讨归脾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 J]. 广西医学,

2023,45(10):1193-1199.

[7] 张云霞 . 运脾理气活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研

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09-110,112.

[8] 杨洪娟,胡秀红,杨洪庆,等. 艾灸联合脱敏消斑汤治疗过敏性

紫癜性肾炎脾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 [ J]. 现代中医临床,

2017,24(6):27-30.

[9] 李玮 . 从脾胃积热治疗过敏性紫癜 40 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07,16(8):1007-1008.

[10] 赵粉娥,刘喜赖 . 健脾益气法治疗过敏性紫癜 36 例[ J]. 陕

西中医,2010,31(6):682.

[11] 李冰冰,朱晔 . 朱晔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J]. 湖南中医

杂志,2022,38(3):55-57.

(收稿日期:2023-12-03)

[编辑:徐琦]

第 4 期 邬清婷,朱明芳:朱明芳从脾论治过敏性紫癜验案 2 则 ·83·

第90页

引用:韦雪兰,张婷,张薇,杨珣,邰萱,吴高鑫 . 针灸治疗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验案 1 则[ J] . 湖南中医杂志,

2024,40(4):84-85.

针灸治疗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验案 1 则

韦雪兰1

,张 婷1,2

,张 薇1

,杨 珣1,2

,邰 萱1

,吴高鑫1,2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2.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25)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腮腺肿瘤;针灸;头针;体针;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6. 6,R273. 9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3

第一作者:韦雪兰,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特色疗法(民族医外治法)与适宜疾病相关性研究

通信作者:吴高鑫,男,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特色疗法(民族医外治法)与适宜疾病相关性研究,Email:281063756@ qq. com

腮腺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

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腮腺肿瘤术后常伴有不同程

度的面神经损伤,是腮腺肿瘤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

之一[1]

。 手术切除腮腺肿瘤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的发生率为 9. 3% ~ 64. 6%,持续性面神经麻痹的发

生率为 0 ~ 19. 6%

[2-3]

。 目前临床治疗面神经损伤

以面神经修复术、药物营养神经、康复理疗为主,但

存在经济费用高、患者接受度低的情况。 针灸作为

中医特色疗法,可调和经络气血,改善面神经周围

微循环,促进神经修复,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上具有

独特优势。

吴高鑫副教授系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

院副院长,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临床及学术经验传

承人,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

临床诊疗重视整体、辨证施治,擅长综合多种治疗

手段(针灸、穴位埋线、小儿推拿等)治疗面瘫、中风

后遗症、小儿脑瘫及妇科等疾病。 笔者(第一作者)

跟随导师(通信作者)采用针灸治疗腮腺肿瘤切除

术后面神经损伤 1 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31 岁。 2023 年 6 月 10 日初诊。 主

诉:右侧面部口眼歪斜 1 周余。 现病史:患者 1 周前

于外院行“右侧腮腺全切+面神经松解减压”术,术

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耳后术区刺痛,面部麻木,右侧

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歪斜。 为寻针

灸治疗,遂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师门

诊处就诊。 刻诊:右侧耳后刺痛、额纹消失、抬眉动

作困难、眼睑闭合无力、迎风流泪,口角向左侧歪

斜,面肌板滞、紧绷感明显,鼓腮漏气,纳可,二便

调,舌偏暗、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面神经损

伤。 中医诊断:面瘫,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证。 治

法:益气活血、疏调经络。 予以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1)针刺治疗。 ①头针。 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

取运动区下 2 / 5 的面部运动区(即顶颞后斜线下

2 / 5),顺线取 3 ~ 4 穴,平刺 1 寸,行快速捻转法,行

平补平泻法,以产生强烈的针感为宜;取百会、翳风

穴,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 30 min。

②体针。 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迎香、地仓,均采

用斜刺浅刺;颧髎、颊车直刺 1 寸;双侧合谷、外关、

足三里、三阴交穴,直刺 1~2 寸。 ③腹针。 取关元、

气海穴,直刺 1 ~ 2 寸,行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留

针 30 min。 2)艾灸治疗。 体针针刺后,于患侧耳旁

翳风穴处,腹部关元、气海穴处加灸盒,继续治疗

30 min。 根据门诊时间,以每周治疗 3 次为 1 个疗

程。 治疗 1 次后,患者立觉耳后疼痛感、面部紧绷

感明显减轻。 6 月 17 日治疗 1 个疗程后,患者可轻

度抬眉、闭眼,患侧示齿幅度增加,流泪较前好转。

治疗 2 个疗程后(6 月 24 日),患者面部板滞、紧绷

感完全消失,耳后疼痛感较前减轻 2 / 3,抬眉、闭眼、

耸鼻、示齿动作恢复明显,比健侧稍弱,鼓腮稍有漏

气。 第 2 个疗程结束后的第 3 天,因天气变化气温

下降,患者觉耳后疼痛发作兼有麻木感,故加刺双

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 0. 8 ~ 1. 2 寸。 治疗 3 个

·84·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91页

疗程后(7 月 1 日),患者耳后疼痛消失,但尚存轻微

麻木感,患侧眼睑能完全闭合,流泪情况完全恢复,

鼓腮无漏气,抬眉幅度上升,静止时鼻唇沟、口角对

称稍弱于健侧。 后因患者个人原因,停止治疗。 半

个月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按语:腮腺肿瘤切除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面神

经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患侧面肌瘫痪、眼睑闭合不

全、眼部感染,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

者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4]

。 根据面神经受损后的

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 面瘫” “ 口” 范

畴[5]

,认为“目上网”和“目下网”分别属于足太阳、

足阳明经筋;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主口颊部;耳

前、耳后隶属于手、足少阳经筋;手、足三阳经筋功

能失调则“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故将

眼睑闭合不全者、口者、耳区疼痛者皆责于手足

三阳经筋病变。 吴师认为本案患者因手术致局部

血络受损成瘀、耗伤正气,面部经气亦虚无力推动

血行,加以术后气血亏损无法濡养手足三阳经脉,

导致经筋功能失调, 本虚标 实 发 为 气 虚 血 瘀 型

面瘫。

本案患者于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病,正处于术

后病情恢复期,手术外伤致正气受损,加之外邪趁

虚而损伤经络,故采用益气活血、疏调经络法治疗,

将针刺与艾灸结合,意在温阳通络,扶正补虚。 《素

问·脉要精微论》载:“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

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循头面。 头针是基于针灸脏

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结合发展而来[6]

,

其中顶颞前斜线下 2 / 5 可治疗面瘫、流涎、失语等

病,针刺线上穴位可刺激相应大脑皮层提高血流量

及释放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受损面神经的修复。

《资生经》载:“百会百病皆主。”百会穴为督脉要穴,

位于三阳五会之巅顶,针刺可升举一身之正气,终

使气血得行,面部经脉得养,偏歪部位得纠。 翳风

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为手足少阳之会,翳风穴深层

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处,深刺可直接刺激局部

微循环,从而迅速缓解患者的面神经水肿[7]

;外关

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取远道循经之效,与局部

翳风穴配伍增强疗效,从而解除神经压迫、祛除耳

后之邪。 针刺阳白、鱼腰、攒竹、迎香、地仓、颧髎、

颊车等穴,可直接作用于眼、口轮匝肌等表情肌,配

合手阳明经之合谷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效,远近

相配促进气血再通、鼓舞正气,以解患者面口歪斜

之扰。 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下合穴,为强壮保健要

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刺之可通调全身气血;三阴交

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肾、补益气血;关元、

气海属任脉穴位,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合

用共奏调和阴阳、通达气血之效;风池属足少阳胆

经穴,可驱散风寒、通畅经络,上清头目诸疾,为治

风之要穴。 以上诸穴合用,可使局部经脉疏调、通

畅气血,又可调和气血、扶助一身正气,达到扶正补

虚的目的。 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停,针刺后在患

侧耳旁及腹部加用艾灸盒,借灸火热力和艾叶纯阳

之性[8]

,一方面可使药力直达病所,有效改善面部

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及水肿消退;另一方面

艾灸具有扶助阳气之功,浅层可补面部脉络之虚,

深层可益全身之正气。

综上,本案采用针灸作为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面

神经损伤的治疗方式,结合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综合应用头针、体针、腹针与艾灸为一体,具有治疗

成本低、疗效确切、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值得临床

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飞,季炼 . 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

析[J]. 江苏医药,2020,46(11):1159-1161.

[2] KATO M G,ERKUL E,NGUYEN S A,et al. Extracapsular dissection vs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of benign parotid lesions:Surgical

outcomes and cost - effectiveness analysis[ J].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7,143(11):1092-1097.

[3] GUNTINAS-LICHIUS O,KLUSSMANN J P,WITTEKINDT C,et

al. Parotidectomy for benign parotid disease at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Outcome of 963 operations[ J]. Laryngoscope,2006,116

(4):534-540.

[4] 潘朝斌,林钊宇 . 腮腺良性肿瘤诊断、手术方式及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与处理[J]. 口腔疾病防治,2022,30(11):761-768.

[5] 卜云芸,陈琳,戴宜武,等.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

疗临床指南( 2022 版) [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

(1):1-12.

[6] 李伟,李双,陈威,等. 头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北

京中医药,2022,41(3):320-322.

[7] 李玉娥,屈勇 . 温针灸翳风穴为主配合头针治疗卒中后面瘫

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 36

(4):49-52.

[8] 文新 . 百会穴区药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西

部中医药,2019,32(6):117-120.

(收稿日期:2023-09-29)

[编辑:徐霜俐]

第 4 期 韦雪兰,张 婷,张 薇,等:针灸治疗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验案 1 则 ·85·

第92页

引用:张田田,李华东,乔英杰,薛琨 . 膏摩联合针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肿胀验案 1 则[ J]. 湖南中医杂志,2024,

40(4):86-87.

膏摩联合针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肿胀验案 1 则

张田田1

,李华东2

,乔英杰1

,薛 琨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关键词]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肿胀;膏摩;针刺

[中图分类号]R274. 9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4

基金项目: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鲁卫函〔2022〕93 号 13);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0M016)

第一作者:张田田,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推拿治疗内科和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李华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推拿治疗内科和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E-mail:

648684957@ qq. com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又称 Lisfranc 骨折脱位,其

临床主要特点是足部畸形、活动障碍、局部肿胀、疼

痛。 因跖跗关节结构复杂且位置特殊[1]

,故西医术

后恢复以药物、输液为主,消炎止痛,对症处理,疗

效欠佳。 目前中医外治疗法以其平衡阴阳、治病求

本、疗效显著的特点,成为了治疗的优选方案。

李华东教授师从名老中医王国才教授,从事推

拿针灸临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擅长运用推拿联

合针刺、中药、针刀等治疗筋骨类疾病,疗效良好,

现将李教授运用膏摩联合针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

脱位术后肿胀验案 1 则分享如下。

患者,女,54 岁,于 2022 年 9 月 12 日就诊。 主

诉:左足疼痛、肿胀伴活动不利 2 个月。 现病史:患

者 2 个月前因外伤致左足跖屈过度而出现肿胀疼

痛,诊断为左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住院行跖跗关节

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足部持续肿胀不

减。 1 个月前 X 线片检查示骨折愈合良好,取出克

氏针,后患者于家中自行功能锻炼,左足仍肿胀,伴

有活动障碍,遂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就诊。 刻下症:左足背肿胀、皮色青紫,足背、足底

及脚踝处疼痛,清晨及行走时加重,伴跛行。 纳眠

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舌下脉络明显,脉弦涩。 体

格检查:左足背可见术后疤痕,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患者足部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根据肿胀分级,属

Ⅱ级。 踝关节背伸 10°,跖屈 10°;跟距关节内翻

20°,外翻 30°;跖趾关节背伸 10°,跖屈 10°。 西医诊

断:左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术后。 中医诊断:筋伤,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予以膏

摩联合针刺治疗。 1) 膏摩。 活血化瘀膏:取血竭、

生大黄、川芎、艾叶炭以 1 ∶1 ∶1 ∶2混合,外加甘遂、冰

片各 1g 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将适量凡士林、蜂蜜与

其充分混合。 治疗时将约 10 g 药物涂于患者足背、

踝肿胀处,用掌摩法由肢体远端向肢体近端操作,

以透热为度,频率 40 次/ min,治疗 10 min。 2) 针

刺。 于膏摩后进行针刺,穴取阳陵泉、养老、外关和

后溪。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予 以 常 规 消 毒 后, 选 取

0. 30 mm×40 mm 毫针,直刺入穴 15 ~ 20 mm,针刺

后于患者产生酸胀感时施以毫针捻转泻法,留针

5 min。 1 次/ d,5 次/ 周。 治疗 1 周后患者肿胀减

轻,活动后仍出现足部疼痛,但较前缓解。 继续采

用上述治法,隔日治疗 1 次,3 次/ 周,2 周后肿胀基

本消失,疼痛缓解,活动无受限,停止治疗。 2 个月

后随访,未复发,疗效满意。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有左足背肿胀、皮

色青紫,足背、足底及脚踝处疼痛等症状,再结合影

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可确诊为“左足跖跗关节骨

折脱位术后”。 中医学认为本医案属“筋伤”范畴,

《灵枢·经脉》 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

强”,故骨折往往伴有筋伤。 筋骨受损,必累及气

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产生肿痛。 正如薛己

《正体类要》中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

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曰:“气伤痛,形伤肿”,筋伤处青紫、肿胀、疼痛,

同时结合四诊结果,证属气滞血瘀。 根据本病病因

·86·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93页

病机,李教授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

《素问·血气形志》 言:“经络不通,病生于不

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膏摩是将中药做成的膏方和

推拿手法共同作用于患处的一种中医传统特色外

治法,王玉龙等[2] 提出膏摩时皮脂黏度会随之降

低,药物更易被吸收,目前常用于治疗伤科类疾

病[3]

。 膏摩一方面可以发挥药物和推拿的各自优

势和治疗作用,降低患者的痛阈,提高医患的协同

性;另一方面,推拿可以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4-5]

。 本案治疗中所选用

的活血化瘀膏是李教授治疗肿痛的临床经验效方,

方中血竭为君药,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

药”,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止痛、化瘀

消肿等功效;《医宗金鉴》云:“川芎为血分之主药,

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

也。”川芎为“血中气药”,配合生大黄共奏活血化瘀

之功,又借气行血行之力,使行血破滞之功倍增,此

为臣药;艾叶炭为佐制药,常用于虚寒性出血,且中

医学理论认为,艾叶制炭后温经止血作用更强[6]

;

甘遂,味苦、性寒,有毒,主降而无升,具有泻水逐

饮、消肿散结等功效,历代本草中均有收载[7]

,冰片

功效则能增强药物透皮性,二者共为使药;以上诸

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针灸可以活血化瘀、理气消肿止痛,达到“通”的

状态,其对疼痛的治疗,《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

之类,在于调气”,以促使气血通畅。 《素问·病能

论》云:“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针刺具有

消痈行气之效,对骨折术后肿痛不适具有针对性疗

效。 本案选穴包括阳陵泉、养老、外关与后溪。 《针

灸大成·卷二·标幽赋》所载:“筋会阳陵泉……此

言经络血气凝结不通者,必取此原、别、交、会之穴而

刺之。”凡属筋伤,无论筋急筋缓之症,阳陵泉均为要

穴,故针刺此穴以舒筋通络止痛;养老为小肠经郄穴,

是经脉气血深聚的部位,通络止痛效果强,《灵枢·

终始》曰:“病在下者高取之”,故针之以治疗下肢疾

患;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上至外踝”,外关为八脉

交会穴,通阳维脉,取其疏通下肢经脉气血;后溪为手

太阳小肠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又后溪通于督

脉,能通督脉之阳,以温阳止痛。 李教授针刺取穴少

而精,效专而力宏,其配合膏摩法,远近同治,两者共

同发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布朗纳(Browner,D. ). 骨创伤[ M]. 2 版(英文影印版) . 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1:24.

[2] 王玉龙,王为民 . 膏摩的研究应用进展[ J]. 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2,28(2):365-367.

[3] 胡欣翌,肖彬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膏摩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规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4):39-43.

[4] 林勋,程英武 . 膏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进展[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1):78-79.

[5] 和秀丽,金兴林,郭健,等. 经络推拿联合中频电疗治疗颈肩腰

腿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致痛因子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北中

医,2022,44(12):2068-2072.

[6] 王显著,段石顽 . 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研究[ J]. 陕西中

医,2008,29(8):1069-1070.

[7]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 第一卷[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74:88. (收稿日期:2023-11-23)

[编辑:韩晗]

????????????????????????????????????????????

(上接第 63 页)

[10] NI Z,KUANG L,CHEN H,et al. The exosome-like vesicles from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 enhanced mature IL-1β production of macrophages and aggravated synovitis in osteoarthritis[J]. Cell Death

Dis,2019,10(7):522.

[11] 张虎林,王亮,喻琳,等. 滑膜巨噬细胞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

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性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骨质疏松杂

志,2022,28(4):590-595.

[12] 刘大凯,郑希福,李安石 . 黄芩总黄酮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

软骨组织 Camk2 d、Ppp3r2 表达的影响[ J]. 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2022,32(3):241-245,250.

[13] 林浩,代伟宏,刘昌江,等. 基于 Hedgehog 信号通路的黄芩苷

抗炎性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35(5):741-749.

[14] MENDEZ M E,SEBASTIAN A,MURUGESH D K,et al. LPSInduced inflammation prior to injury exacerb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in mice[ J]. J Bone Miner Res,

2020,35(11):2229-2241.

[15] 张吉鹍 . 脂多糖的分子结构及栀子苷对其诱导的小鼠乳腺

炎损伤的保护作用[J]. 畜牧产业,2020(11):59-62.

[16] 黄永周,李漪,丛竹军 . 栀子苷对乳腺炎动物模型 IL - 6、

TNF-α 和 IL-1β 表达的影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8,28

(11):95-99.

[17] SUH S J,KIM K S,LEE S D,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lematis mandshurica maxim-as a dual inhibitor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on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J].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06,22(2):205-212.

[18] 岳静,王世军 . 薏苡仁及其组分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

痛的作用及其机制[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 26):

4187-4192.

[19] 王桂华,兰涛,吴向军,等. 桃仁提取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

障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 中材,2014,37(12):2267-2270.

(收稿日期:2023-11-23)

[编辑:徐琦]

第 4 期 张田田,李华东,乔英杰,等:膏摩联合针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肿胀验案 1 则 ·87·

第94页

引用:王金枝,周晓莉,钱佳利 .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验案 1 则[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88-89.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验案 1 则

王金枝1

,周晓莉1

,钱佳利2

(1.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12;

2.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药联合;双固一通;验案;周晓莉

[中图分类号]R274. 9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5

第一作者:王金枝,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通信作者:周晓莉,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E-mail:zhouxiaoli0002@

163. com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以低骨量

和骨组织的微结构损坏而导致骨脆性和骨折易感

性增加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

骨折和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

。 骨质疏

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2]

。 骨

质疏松症在我国高发,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

病率为 19. 2%,其中女性为 32. 1%,男性为 6. 9%;

65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32%,其中女性

为 51. 6%,男性为 10. 7%

[2]

。 POP 呈隐匿性发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周晓莉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

师,医学博士,擅长针药并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尤

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除通信作者)有幸跟诊学习,获益良多,现将

其运用针药联合治疗 POP 验案 1 则介绍如下。

武某,女,55 岁,2022 年 5 月 2 日初诊。 主诉:

腰背疼痛 3 年,加重伴下肢发凉、反复抽筋 2 个月。

患者腰背疼痛 3 年,未予治疗,渐见下肢发凉、抽

筋,2 个月前感寒后症状加重,每个月出现下肢抽筋

3~ 5 次。 刻下症:精神欠佳,乏力,腰背刺痛,下肢

发凉,偶有下肢抽筋,纳眠欠佳,小便调,大便稀溏。

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涩。 既往体健。 婚育胎产无

特殊,49 岁闭经。 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腰部未

见明显畸形,前屈、后伸、侧弯三向活动稍受限,各

椎体及椎旁肌肉压痛( ±),腰椎各棘突压痛、叩击

痛(-),双“4”字试验(-),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

征未 引 出。 骨 密 度 ( BMD) 检 查 示: 腰 椎 BMD

0. 835 g / cm

2

, T 值 - 2. 8; 左 侧 股 骨 颈 BMD

0. 723 g / cm

2

,T 值-2. 3。 中医证候积分表:12 分。

Berg 平衡量表评分:51 分。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SF60 评分:115 分。 西医诊断:POP;中医诊断:骨痿,

脾肾两虚兼瘀血阻络证。 治宜补肾健脾、活血通

络。 予口服碳酸钙 D3 咀嚼片,750 mg / 次,2 次/ d;

骨疏康胶囊,主要成分包括淫羊藿、熟地黄、骨碎

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1. 28 g / 次,2 次/ d;

“双固一通”针法,取关元、足三里(双)、中脘、肾俞

(双)、大杼 ( 双)、 膈俞 ( 双)、 委中 ( 双)、 太溪穴

(双)及阿是穴,关元、中脘、肾俞、足三里采用针刺

补法,其余穴采用针刺泻法,20 min / 次,隔天治疗

1 次,3 次/ 周。 同时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

物,适当锻炼,多晒太阳,多喝牛奶。 8 月 1 日复诊:

精神可,乏力缓解,腰背刺痛基本消失,未诉下肢抽

筋、发凉,纳眠可,二便调。 腰椎各方向活动尚可,

各椎体及椎旁肌肉压痛( -),腰椎各棘突压痛、叩击

痛(-),双“4”字试验(-),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BMD 检查示:腰椎 BMD 0. 877 g / cm

2

,T 值-2. 6;左侧

股骨颈 BMD 0. 791 g / cm

2

,T 值-2. 0。 中医证候积

分 2 分。 Berg 平衡量表评分 56 分。 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SF-60 评分 126 分。 患者经钙片联合骨疏康

·88·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95页

胶囊及针刺综合治疗后 BMD 明显升高,临床症状

好转,平衡质量和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期间

无不良反应发生。

按语: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 这一病名,

但根据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

本病病机为肾、脾、肝虚与血瘀,病性属本虚标实,

以肝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血瘀为标,多虚多瘀

为本病之特征[3-5]

。 “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

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

密切,《灵枢·经脉》:“足少阴气绝,则骨枯……故

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

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 从

根本上认识到了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

要原因[6]

。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百骸,

先天之精又有赖后天之脾胃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

唯有脾胃健旺,才能“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 (《灵

枢·决气》),维持骨的正常功能。 《灵枢·本藏》: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

矣。”说明气血充盛调和才能使筋强骨健。 肝为藏

血之脏,司血海,肝主筋,人体筋膜和骨骼的营养皆

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可导致筋骨失养而成

骨质疏松[7]

。 本案患者年逾五旬,脏腑功能减退,

天癸渐少,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运

行痹阻,血瘀气滞,筋脉、骨骼失养,故发为骨痿。

本案采用针药联合的方法,以钙片为基本治

疗,口服骨疏康胶囊联合“双固一通”针法,内外兼

治,脾肾同补,经络通利,通则不痛,共同发挥补肾

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双固一通” 针法

补先天和后天之本,疏通经络以固本祛邪。 关元固

本培元,补虚益损,强壮一身元气;足三里健脾益气

温中,二者合用,补先天、壮后天,补气益肾,可达到

“固护正气,以治为防” 的目的。 中脘调整脏腑气

血、疏通经络,补脾益气,扶正祛邪;肾俞、太溪壮腰

益肾、疏经止痛;大杼、膈俞、委中活血化瘀、舒筋健

骨、通络止痛。 诸穴合用,固先天、补后天,滋阴壮

阳,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诸虚得补,正

气得固,邪气得除,经络通利而疾病向愈[8]

。 骨疏

康胶囊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骨疏康胶囊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

改善骨骼代谢,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延缓骨丢

失,并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钙的吸收,能有效防止

骨质疏松症[9-14]

。 且骨疏康胶囊属于中药制剂,毒

副作用较少,不良反应少,易于患者接受,适合临床

拒绝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 同时,在临床工作中,

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让患者了解到骨质疏松症的

危害及其严重性,尽早预防,防止骨折发生及其他

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WA,PECK.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Diagnosis,prophylaxis,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Am J Med,1993,94(6):

646-650.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章振林 . 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 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

1671-1691.

[3] 王世浩,赵宇,刘树华,等. 刘庆思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

的数据挖掘[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9):2148-2154.

[4] 林贤灿,林燕平,黄宏兴,等. 黄宏兴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学术思想初探[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 ( 10):

1410-1414.

[5] 李涛,蔡万翔,王敏,等. 从补肾健脾、活血调肝论治绝经妇女

骨质疏松症[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0):56-58.

[6] 李翠娟 .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探讨[J]. 陕西中医

学院学报,2002(2):7-9.

[7] 王晓琳 . 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

病[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7.

[8] 周晓莉 . “ 双固一通” 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

OPG/ RANKL / RANK 系统的调节[ 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

学,2011:61-64.

[9] 陈勇 . 骨疏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

效果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11):1571-1575.

[10] 龚健,梁俊生,张洪斌,等. 骨疏康胶囊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

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

果[J]. 中国医药,2018,13(7):1070-1074.

[11] 林哲,吕存贤 . 骨疏康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

松症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15):96-99.

[12] 郭军,于水英,王钜忠 . 骨疏康胶囊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骨折愈合及椎体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

(14):2514-2516.

[13] 王茹,李泉,左庆瑶,等. 骨疏康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

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 现代

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193-196,186.

[14] 许荣权,苏再发 .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的研究概况[ J]. 中国

医药导刊,2020,22(11):772-775.

(收稿日期:2023-11-03)

[编辑:韩晗]

第 4 期 王金枝,周晓莉,钱佳利: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验案 1 则 ·89·

第96页

●医学护理●

引用:张翠利,赵亚红,孔令新,王艳云,刘昆,马新童,田朝阳,李聪,赵颖 . 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便秘

28 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90-93.

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便秘 28 例

张翠利1

,赵亚红1

,孔令新1

,王艳云1

,刘 昆1

,马新童2

,田朝阳1

,李 聪1

,赵 颖1

(1.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102400;

2. 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南站馆,北京,100069)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MPD)合并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56 例

MPD 合并便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8 例。 对照组在腹膜透析与便秘护理常规的基

础上,加徒手腹部按摩传统便秘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膏摩疗法,2 组均连续干预 4 周。 观察 2

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SCBM)、便秘主要症状、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评

价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89. 29%(25 / 28),对照组为 71. 43%(20 / 2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观察组在 SCBM、便秘主要症状、PAC-QOL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中药膏摩疗法能够有效改善 MPD 合并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安全

性,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维持性腹膜透析;便秘;中医护理;中药膏摩

[中图分类号]R256. 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6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教师启动基金项目(K-2022-Y03)

第一作者:张翠利,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肾病护理

通信作者:赵亚红,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肾病护理,E-mail:txzx69312951@ 163. com

在我国,维持性腹膜透析(MPD)作为重要的肾

替代治疗方式[1]

,为终末期肾病(ESRD) 患者提供

了高效的治疗选项。 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高

效,且可在家中实施,有利于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

因而日益受到 ESRD 患者的青睐。 据统计,我国

MPD 患者数量已到达 10. 3 万人,预计 2021 年增加

至 12 万人[2]

。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

患病率大约在 3% ~11%,而在 MPD 患者中,便秘作

为其 常 见 并 发 症, 该 患 病 率 上 升 至 17. 9% ~

28. 9%

[3-4]

。 便秘可能导致腹透导管移位、腹透液

引流不畅、增加肠源性腹膜炎发生率,从而导致腹

膜透析技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5]

,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存质量及预后。 因此,便秘在 MPD 患者中的治

疗与预防尤为重要[6]

中药膏摩疗法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利用中

药药膏作为媒介,是手法和药物相结合而发挥综合

效果的中医外治方法。 其由表入里,通过温热刺激

促进药物吸收,具有促进腹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的作用[7]

。 本研究采用中药膏摩联合传统便秘护

理干预 MPD 合并便秘患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

操作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2 月北

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门诊治疗的 MPD 合并便秘的

患者 56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8 例。 观察组中,男 14 例,

女 14 例;平均年龄(54. 36±10. 95)岁;原发病包括高

血压肾损害 10 例,肾小球肾炎 7 例,糖尿病肾病

8 例,其他疾病 3 例。 对照组中,男 12 例,女 16 例;

平均年龄(55. 86±14. 02)岁;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肾损

害 5 例,肾小球肾炎 13 例,糖尿病肾病 8 例,其他疾

病 2 例。 2 组性别、年龄和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

·90·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97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国内外较为权威和公认

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8]

。 1) 必须包括下

列 2 个或 2 个以上症状:①25%以上的排便感到费

力;②25%以上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③25%以上

的排便有不尽感;④25%以上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

阻或堵塞感;⑤25%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⑥每

周排便少于 3 次自发排便。 2) 需在诊断前至少

6 个月出现症状, 在最近 3 个月满足症状要求。

3)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4)不符合肠易激综

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1. 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9]拟定肠道气滞证、脾虚气弱证的辨证标

准。 大便不畅或大便干结如栗;如厕无力、力挣则

汗出短气,或欲解不得;神疲力怯,或少腹胀气、嗳

气频作;舌淡、苔白,脉细弦或沉弱。

1. 4 纳入标准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接受 MPD

治疗>3 个月,且均规律透析;2)符合上述便秘诊断

标准;3)年龄 20 ~ 80 岁;4)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

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5 排除标准 1) 合并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

胃肠道肿瘤等,可能导致小肠狭窄或肠梗阻;2) 严

重的心脏、肝脏、造血系统疾病;3)MPD 伴有严重的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不能纠正者;4)MPD 相关

性感染;5)难以进行正常交流、痴呆症及其他严重

神经系统疾病不愿合作者;6)入组前 1 周使用过促

排泄类药物,或便秘有手术治疗指征,需手术治疗

者;7) 有皮肤疾患者, 如过敏、 湿疹或皮肤有溃

烂等。

2 干预方法

2 组均予以腹膜透析与便秘常规护理。

2. 1 对照组 予以徒手腹部按摩治疗。 指导患者

进行徒手腹部按摩:按摩前严格七步洗手法,腹腔

处于干腹状态,取平卧位或坐位,以肚脐为中心,只

按摩非置管侧腹部,用掌根顺时针环旋转动进行腹

部按摩,按摩时手法宜缓慢、柔和,力量适中,以患

者自感舒适为宜,不可用力过猛,切勿牵拉导管,轻

重深浅适宜,15 min / 次,2 次/ 周,每次按摩以视频

方式进行监督指导。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摩外用

疗法。 膏摩方药为我科自制“通便方”,主要药物有

木香、枳实、干姜、桂枝等,等量研磨成粉,制成膏

剂。 患者取平卧位,提前预热砭石治疗仪至 60℃ ,

选取腹部穴位神阙穴、中脘穴、非置管侧天枢穴、关

元穴、气海穴,将适量中药膏剂置于腹部,采用砭石

治疗仪涂抹均匀,以手腕关节力量带动砭石对腹部

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及点穴。 按摩穴位时,妥善固定

腹透导管,只按摩非置管侧腹部,动作轻柔,不可牵

拉腹透导管,力度均衡适中,由轻到重逐渐用力,切

勿在操作部位停留,防止烫伤,加强与患者沟通,询

问患者感受、操作力度、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主。

每个穴位 3 min,如患者主诉有指定部位不适严重,

应酌 情 延 长 此 部 位 的 按 摩 时 间, 总 时 长 为

15 min,2 次/ 周。

2 组均连续干预 4 周,每 2 周随访 1 次。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患者排便情况。 统计 2 组患者

干预前后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 SCBM)

[10]

,

SCBM≥3 次即可认为排便正常。 2)便秘主要症状

评分。 将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

尽感、胀感,排便频次,腹胀,按无、偶尔、时有、经常

分别计 0、1、2、3 分,并计算总积分[10]

。 3)患者生活

质量。 采用便秘生活质量量表( PAC-QOL),从生

理、社会心理、忧虑及满意度 4 个维度进行评分,共

28 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11]

。 4) 护理满

意度。 使用本院编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 进行评

估,满分为 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3. 2 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12]进行疗效评估。 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下降率 =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100%。

临床痊愈:便秘症状完全缓解或消除,便秘主要症

状积分下降率≥95%;显效:便秘主要症状明显改

善,70%≤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下降率<95%;有效:便

秘主要症状明显好转,30%≤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下

降率<70%;无效:便秘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

加重,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下降率<30%。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 0 统计学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用 ?

2

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干预结果

3. 4.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第 4 期 张翠利,赵亚红,孔令新,等: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便秘 28 例 ·91·

第98页

89. 29%,对照组为 71. 4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28 4(14. 29) 12(42. 86) 9(32. 14) 3(10. 71) 25(89. 29)

a

对照组 28 1(3. 57) 5(17. 86) 14(50. 00) 8(28. 57) 20(71. 4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 05。

3. 4. 2 2 组干预前后 SCBM 比较 2 组 SCBM 干预

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见表 2)

表 2 2 组干预前后 SCBM 比较(x±s,次)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8 2. 07±0. 66 4. 39±1. 45

ab

对照组 28 1. 76±0. 79 1. 93±0. 72

a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

较,

bP<0. 05。

3. 4. 3 2 组干预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2 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

后组间 比 较,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

(见表 3)

表 3 2 组干预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粪便性状 排便费力 排便时间 下坠、不尽感、胀感 排便频次 腹胀 总积分

观察组 28 干预前 1. 93±0. 66 2. 68±0. 61 1. 46±0. 79 2. 21±0. 79 1. 29±0. 85 1. 68±0. 82 11. 25±2. 40

干预后 0. 43±0. 57

ab

0. 96±0. 92

ab

0. 43±0. 63

ab

0. 75±0. 75

ab

0. 29±0. 70

ab

0. 64±0. 49

ab

3. 57±3. 19

ab

对照组 28 干预前 1. 86±0. 60 2. 68±0. 61 1. 71±0. 54 2. 32±0. 72 0. 89±0. 92 1. 75±0. 75 11. 61±2. 20

干预后 1. 29±0. 90

a

2. 00±0. 82

a

1. 11±0. 69

a

1. 32±0. 72

a

0. 75±0. 89

a

1. 07±0. 47

a

8. 00±3. 03

a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 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 05。

3. 4. 4 2 组干预前后 PAC-QOL 评分比较 2 组

PAC-QOL 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4)

表 4 2 组干预前后 PAC-QOL 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8 75. 04±11. 62 58. 32±13. 24

ab

对照组 28 73. 50±7. 51 69. 21±7. 06

a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

较,

bP<0. 05。

3. 4. 5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

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见表 5)

表 5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28 98. 36±2. 45

a

对照组 28 92. 79±3. 6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 05。

3. 4. 6 2 组安全性比较 2 组患者在试验期间生

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皮肤过敏、破损,腹透导管无

牵拉、管口无感染情况,未发生腹膜炎等不良事件。

4 讨 论

由于 MPD 患者的特殊性,腹腔中每天多次腹

透液出入、限制水分摄入、运动受限和膳食纤维摄

入减少,同时口服多种药物,这些因素导致体内毒

素积累,肠胃蠕动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便秘,MPD 患

者一旦发生便秘,常常会引起腹膜透析导管移位、

功能不良、引流障碍等并发症[13]

,从而导致患者透

析不充分,营养状态改善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腹膜透析的效果以及增加发生腹膜炎的风险[14]

也是引起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的重要

诱因[15]

。 有文献报道,与血液透析患者相比,便秘

对 MPD 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16]

。 因此,对于

MPD 人群便秘的治疗,不仅为改善症状,而且关系

到透析的充分性与安全性。

中医学认为,脾与肾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治疗

腹膜透析患者便秘时,此类患者之所以出现便秘,

是因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所致,从而导致

正虚邪实,脾肾亏虚,肠燥津亏等病机而引发肠道

失养,湿瘀热毒蕴结于肠腑[17]

,这一状况在腹膜透

析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MPD 患者发生便秘后,其

病位在“肠”,其治在恢复肠腑通降为要。 临床研究

者常采用中药、中成药、灌肠、针灸、贴敷等治疗手

段通便[10]

。 中药膏摩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

导下,将理气活血通腑方制成药膏,涂抹在相应经

络、腧穴,再运用一定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的

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汉代医

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了膏摩疗法,

强调了疾病预防和及早治疗的重要性,其提倡在疾

病的初期阶段就进行治疗,使用导引吐纳、针炙、膏

摩等方法来预防病症的进一步发展。 这反映了中

·9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99页

医对于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视。 李琳等[18] 在

对 96 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药膏摩技术干

预的研究中,结论表明中药膏摩对改善老年功能性

便秘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安全无创。 黄金兰

等[19]在对 80 例阴虚便秘患者通过膏摩疗法进行防

治的研究中发现,膏摩疗法防治便秘效果显著,能

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药膏摩所用方药为我科自制“通便

方”,将中药研磨成粉状,用 100 目的筛子再次对药

粉滤过一遍,使药粉更细腻,减少对 MPD 患者腹部

皮肤的摩擦,将凡士林融化后,加入药粉调制成膏

剂,做为介质,增加砭石温灸。 砭石温灸是一种独

特的中医治疗方法,结合了砭石的辐射作用和艾灸

的温热效果,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温

热刺激。 该方法旨在通过温热刺激使热力深入体

内,以达到理气止痛、 温经散寒、 温 运 脾 胃 等 效

果[20]

。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该疗法在选穴上需特别

考虑,常用穴位包括神阙、中脘、非置管侧天枢、关

元、气海穴。 神阙穴为任脉要穴,被视为气机升降

的关键部位。 由于脐部皮肤薄弱、渗透性强,并且

脐下静脉网和腹部动脉分支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弥

散和吸收[21]

。 药物被吸收后,能激发经脉之气,从

而起到泻下通便的作用。 这种疗法在治疗特殊病

例如腹膜透析患者时,展现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

细致考虑和对传统疗法的创新应用。 精准的穴位

选择和综合疗法的运用,加之砭石温灸能有效调整

体内气血,从而促进气机正常运行,改善病情。 天

枢穴为大肠募穴,具有通调肠腑、理气行滞之效,是

治疗便秘的核心穴位;中脘穴与脾胃相通,降逆化

滞,按摩中脘穴可升降脾胃气机[22-24]

。 气海为气中

之海,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等功效,可治便秘、

腹痛、泄泻等肠胃疾病[25]

。 关元穴是人体元气所闭

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 3 条经

脉的交会穴,气海与关元合用可培补元气、益精养

血[26]

。 中药膏摩联合砭石温灸共同刺激穴位,再配

合推拿按摩手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促进中药经

皮肤吸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发挥药、摩、热的综

合作用,健脾益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

脏腑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改善

MPD 患者的便秘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膏摩疗法对 MPD 患者便秘有

积极的改善作用,能增加患者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

便次数,改善便秘主要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

能够改善 MPD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症

状,并且试验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保证了护理安

全性。 临床中为改善 MPD 患者便秘增加护理手

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

限性,由于样本量小,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

深入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更有效证据。

参考文献

[1] 周俊宏 . 血液透析( HD) 和腹膜透析( PD) 对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治疗效果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

(44):33,36.

[2] 刘丹,王庆,周雅梅,等.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用药情况与影响

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23(6):744-748.

[3] 丁致强,李梦婷,张留平,等. 老年透析病人便秘现状及影响因

素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2022,36(4):333-336.

[4] DONG RUI,GUO ZHI-YONG,DING JIA-RONG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A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

20:11370-11375.

[5] 程妩铭,江罗佳,张丰萍,等. 六磨汤联合尿毒清颗粒改善腹膜

透析患者便秘的疗效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 33):

84-88.

[6] 门春翠,芦丽霞,乔婕,等.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便秘情况调查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2017,16(10):684-687.

[7] 党媛媛,赵参军,丁井永,等. “胃三针”针刺联合中药膏摩防

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3,

39(9):19-23.

[8] DROSSMAN D A,HASLER W L. Rome Ⅳ-functional GI disorders: Disorders of gut - brain interaction [ J]. Gastroenterology,

2016,150(6):1257-1261.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 1-

94)[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0] 张声生,沈洪,张露,等.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5):1345-1350.

[11] 金洵,丁义江,丁曙晴,等.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 PACQOL 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9(2):209-213.

[12]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 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02:371.

[13] 罗莉苹 . 腹膜透析患者慢性便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

[14] KOSMADAKIS GEORGE,ALBARET JULIE,DA COSTA CORREIA

ENRIQUE et al. Constipat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Perit

Dial Int,2019,39:399-404.

(下转第 128 页)

第 4 期 张翠利,赵亚红,孔令新,等: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便秘 28 例 ·93·

第100页

引用:肖菊花,袁欢,景奕瑄,吴琴静,唐蓉,谭晓茜,彭小玉 . 痔清消保留灌肠干预热毒伤络型放射性直肠炎 43 例[ J]. 湖

南中医杂志,2024,40(4):94-97.

痔清消保留灌肠干预

热毒伤络型放射性直肠炎 43 例

肖菊花1

,袁 欢1

,景奕瑄1

,吴琴静2

,唐 蓉2

,谭晓茜2

,彭小玉3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2.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 长沙,410006);

3.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13)

[摘要] 目的:观察痔清消保留灌肠干预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用热毒伤络型放射性直

肠炎患者 86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3 例。 观察组采用痔清消袋泡剂保留灌肠,对照组

采用西药保留灌肠。 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的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PS)和血清中白细胞

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 κB(NF-κB)、血栓素 B2(TXB2)和 6-酮-前列腺素 F1α(6-kote-PGF1α)水

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93. 02%(40 / 43),对照组为 72. 09%(31 / 43),2 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组 KPS 评分,血清 IL-1β、NF-κB、TXB2 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组干预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痔清消保留灌肠可有效提

高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可降低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 IL-1β mRNA 表达及 NF-κB 表

达,有效地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炎症反应;升高 6-kote-PGF1α 水平,使 TXB2 及 TXB2 / 6-kote-PGF1α 比值下

降,减轻循环障碍,促进肠道溃烂愈合,达到治疗效果。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热毒伤络证;痔清消;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259. 746.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27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J4415)

第一作者:肖菊花,女,护师,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护理

通信作者:彭小玉,女,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老年护理;E-mail:1791183178@ qq. com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是指由电

离辐射所引起的直肠损伤,是盆腹腔、腹膜后恶性

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1]

,其发病率

为 6% ~ 17%,病死率最高可达 22%

[2]

。 目前,西医

治疗本病以保护直肠黏膜和缓解局部症状为主,但

其总体疗效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

高[3]

。 中医学认为热伤脉络、热毒交结是 RP 的病

因病机[4]

。 有研究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具有较好的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在防治 RP 方面体现出

更大的优势,已被临床推广[5-6]

。 湖南省中西医结

合医院研制的痔清消袋泡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慢

性结、直肠炎和痔疮等疾病,本研究采用痔清消袋

泡剂保留灌肠干预 RP,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

由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科收治的 RP 患者 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每组各 43 例。

观察组中,男 20 例,女 23 例;平均年龄( 63. 94 ±

6. 59)岁;平均病程(7. 20±2. 37)年。 对照组中,男

21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62. 31±7. 00)岁;平均病

程(6. 91±2. 27)年。 2 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

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

批准(20200603)。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放射性直肠炎

·94·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