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发布时间:2023-3-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5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她们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窄,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女服饰给古城风光更增添了几分魅力,于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崇武海岸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着“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 湾等顶级度假胜地。区内长达 28.8 公里的曲折海岸线上, 12 个沙湾处处沙质细腻、 妩媚绮丽,4大岩群迭峰垒石、 磊落万状。“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标志碑就矗立在古城东南角。崇武城西港湾新建码头,台轮往来停靠;城南“海门深处”,水岩峭立、惊涛拍岸;城东“半月沉沙”,雪白沙滩、苍翠林带,是天然海滨浴场、疗养胜地。登上崇武城楼,放眼万里烟波、鸥鹭翔集、渔帆竞发,正是“沧溟万里平如掌,蓬岛相携... [收起]
[展开]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泉州——古称“刺桐”,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的东方中心。
文本内容
第51页

5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她

们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

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窄,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

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

节约衣、浪费裤。”惠女服饰给古城风光更增添了几分魅力,

于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崇武海岸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

着“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

闽第一金滩”——青山 湾等顶级度

假胜地。区内长达 28.8 公

里的曲折海岸线上, 12 个沙

湾处处沙质细腻、 妩媚绮

丽,4大岩群迭峰垒石、 磊落万状。

“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标志碑就矗立在古城东

南角。崇武城西港湾新建码头,台轮往来停靠;城南“海门

深处”,水岩峭立、惊涛拍岸;城东“半月沉沙”,雪白沙

滩、苍翠林带,是天然海滨浴场、疗养胜地。登上崇武城楼,

放眼万里烟波、鸥鹭翔集、渔帆竞发,正是“沧溟万里平如

掌,蓬岛相携驾鹤游”。   

旅游小贴士

可先乘车到泉州客

运中心站或惠安车站,

那里有直达崇武的班

车,约一小时可到;也

可搭乘飞机到厦门高崎

国际机场或晋江机场,

抵达厦门后可搭的士到

松柏长途汽车站,再乘

坐从厦门到崇武的班

车。

到达崇武车站后,

沿着前进方向继续前行

1 公里左右可看到上书

“崇武古城”的牌坊,

过牌坊后,在停车场附

近的丁字路口左转可以

前往崇武古城,右转可

以前往石雕园;也可搭

乘摩托车到崇武古城,

3—5 分钟即到。

第52页

5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德化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德化

县的东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中段,主峰位于水口镇,海拔

1782 米,总面积 86.82 平方千米,由石牛山、岱仙、浐溪 3

个景区组成。公园以极具科学性、稀有性的地质遗迹,优美

的地貌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为特色,

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研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

地质公园。

历史沿革

石壶寺前身为石壶

洞,又称“紫霄洞”“狮

岩”“顶岩”,位于德

化县中部石牛山石壶腹

地。相传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 年)石壶洞辟为道场。明正统年间,洞宇遭

火崩塌,移建今地,更名“石壶寺”,也称“石壶殿”。

清 • 顺治十二年(1655 年)至公元 1947 年,石壶寺因

雷击、失火、兵焚、坍塌多次弃毁。

1981 年以来侨胞、台胞、港澳同胞、德化县和邻县热

心人士捐资重建了上下殿和两侧宿舍。2000 年,新加坡信

德化石牛山——德化县最古老的道教建筑之一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第53页

5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士李文彬、李炎辉、陈志勤等捐资重建石壶洞宇,洞内用

大理石砌一祭祀厅,面积 56 平方米;厅堂上置张、肖、章

三圣君大理石雕像,雕像前有大理石供桌、香炉;两边墙

壁上有《张公法主传奇》瓷质连环画 108 幅,介绍张慈观

生平故事。洞前是一块平地,面积约 180 平方米,平地北侧

有一块巨石,刻“福地”二字。

建筑规模

石壶殿分为正殿、护

国楼、宾馆、水池及停车

场等。

正 殿 宽 21.7 米, 深

26.5 米,建筑面积 575 平

方米。采用皇宫式建筑,

分上、下两堂,石木结构,

墙和柱子均为石料,屋顶

为木料、琉璃瓦,正殿内设神龛,奉张、肖、章三圣君神像。

神龛左边供奉观世音菩萨,右边供奉福德正神、历代禅师及

檀樾主黄震极诸神位。正殿内还有“石壶祖殿”、“三真显

圣”、“万法朝宗”、“一真独悟”等匾额和对联等。

石壶殿前有放生池,呈半月形,半径 9.5 米,面积约

100 平方米。池内卧着石牛,在水中似沉似浮,形态逼真。

两岸交流

石壶殿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现传薪台湾数十座宫

观。 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在台湾掀起的寻根

热潮中,寻找“法主公”的祖根也在台湾各地兴起。台湾各

界人士崇奉“法主公”的信徒们纷纷到德化的石牛山石壶寺

寻找张公圣君的祖根,瞻仰三位法主神像的尊容,考察三位

第54页

5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法主的遗迹,欣赏这里的名胜风光。

1988 年,台湾宜兰县员山乡七贤村再兴宫专程到石牛

山石壶寺祖殿进香。1989 年,台北陈太平先生私立大旅行

社股份有限公司团体部张贞鸿先生专程到石牛山考察。同年,

台北法主公庙陈太生和台北大兴电线工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长林清标先生又特地来县调查石牛山张公法主的行迹和有关

历史资料。

1990 年台湾宜兰县苏澳镇晋安宫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耀邦率团来大陆迎接法主佛像。台湾桃园县八德乡顺天护

国宫几次派出人员来石牛山考察后,证实法主祖殿就在石壶

寺,回台后,由该宫委员会主任委员袁金水等 30 多人集资

捐献石壶寺和通往石牛公路的建设,并献石狮一对。该宫还

拟在台湾北部桶盘屿附近兴建新的法主公庙,迎接从德化石

壶寺迎回的法主神像作为正殿之主神。

旅游看点

石牛山风景区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素以风

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是我国两处放射状古火山爆发

口之一,有龙泉洞、碧虚洞、龙凤石、老龟征途等一百多处

景点。山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保护

珍贵树种郁郁葱葱。山石名观——石壶祖庙是闽台两地的道

教圣地,流传着张公法主甚为广泛的传奇故事。有著名学者

称它为“天下第一奇石山”,是人们旅游、观光、朝圣、健

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演法台

演法台又称“法台顶”,

海拔高 1781.6 米,为石牛山

主峰,因山的顶峰似牛在向天

第55页

5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长啸而得名。是石牛山风景区的集中点,且富有民间玄妙的

传说,石牛山亦被神化为道德天尊李老君的神牛。

◎石壶殿

石壶殿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化县最古老的道

教建筑之一。山有巨石,形如牛,传说是太上老君骑青牛至

此所遗。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永泰道人张自观、仙游道人肖

朗瑞和闽清道人章朗庆曾在此斗魈魅。岩石上数十处的脚印、

指印以及剑插石、铁砧石、洗剑泉、石面盆、演法台等遗迹。

石牛山还留有古代“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长生

塔”“石壶福地”“洞天”“大客台”摩崖石刻。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发源于石牛山,溪水流经山势雄浑的飞仙山

峰,飞流直泻 188 米,雄伟壮观,气派非凡,被誉为“华东

第一瀑”。

◎桃仙溪漂流

“闽中第一漂”——桃仙溪漂流,迤逦盘旋 5 公里,途

径九濑、九潭、九湾十八曲,青山、绿树、碧草与水中小渚、

琅琅清流交相辉映。

旅游小贴士

自驾游从厦门出

发,经集美、同安、南

安、永春、德化,进入

水口镇。福州出发,经

永泰进入水口镇。三明

出发,经永安、德化,

进入水口镇。南平出发,

经永泰,进入水口镇。

泉州出发,经南安、永

春、德化,进入水口镇。

漳州出发,经厦门、集

美、同安、南安、永春、

德化,进入水口镇。

第56页

5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灵源山位于福建省晋江安海镇北面 7 公里处灵水村背

后,高 305 米。因山顶平,唐时称为“太平山”“鹏山”;

宋仁宗嘉佑年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昆仲于此隐居修道,故

改称“吴盟山”“吴山”;山中时有清泉涌流,纡回于山下,

所以又称为“灵源山”。南坡得天独厚地保存着一片罕有

的青岗栎、卡氏栲和巨樟等常绿阔叶林、山上长满松柏,

花木掩映,山石嶙峋。

灵源山中有灵应著称的千年古刹——灵源禅寺,以及

步云关、望江石、石境道人之塔、紫云室、灵泉井、七星墩、

公婆石、狮仔石、灵壶天等胜迹。其中“灵壶天”三个娟

秀的楷书大字,是里人明太傅尚书呈淳夫于万历四十七年题写。

历史沿革

“自古名山僧占多。”相传早于隋初开皇八年(589年),

就有僧人于灵源山顶立寺祀奉观音大士。唐德宗贞元八年

(792 年)来庵隐居的道士蔡明浚与寺僧守净共同扩建。元

末明初(1368 年)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亦遁于

晋江灵源寺——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57页

5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此山削发为僧,号沐讲禅师,于明洪武初年在山腰建新寺。

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名天公案(观),因常有紫云盖上,故

号“紫云寺”(后毁);下名灵源寺(即灵源庵)。明永乐

七年(1409 年),寺左又建一“霁云书院”,一称朱子祠。

正德年间(1506 年前后)里人吴东篱,精通堪舆,亲自劝

募在右边建尼姑庵舍和夫人妈宫,并筑寺围墙。为此,寺宇

规模初定。经历代僧众保护修葺,千年古刹灵源寺现已成为

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建筑风格

灵源寺寺宇及两旁的附属建筑扩建为一座五开间三进

深,重檐歇山顶的巍峨大殿,面积达 462 平方米。大殿前连

着一座三开间的拜亭,飞檐翘脊,金碧辉煌,轩朗而宏丽。

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珑精致的青石盘龙柱,柱上镌刻镏

金对联,其中有相传为宋代宰相曾公亮题的“灵山好作西天

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有明代探花、书法大家张瑞图手书

的“从闻思修大士何曾出世;法界定慧众生各自开堂”,以

及一副古代流传下来佚名的“洞口春深烟雨,海门夜半渔灯”

名联。还悬有清代翰林庄俊元题的“古佛”,原中国佛教协

会会长赵朴初题的“灵源禅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

第58页

5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长彭冲题的“天坛”等匾额。

1998 年,大殿后又落成一列三座殿宇,中为大雄宝殿,

右为地藏殿,左为祖师殿。大殿前面,铺有 1500 平方米的

钢筋水泥广场,十分宽敞。广场前临山谷处,因势建筑起一

列双层地上室,作为接待四方宾客的宿舍和食堂之用。

1982 年至 1995 年,灵源寺开辟了自泉安公路至寺院的

盘山公路。在距寺院三百米处和大殿广场旁建立了两座雄伟

的山门。寺庙左右及山门附近奇石佳景处,分别建有坝上亭、

慈济亭、四达亭等七座亭阁,与殿宇互相辉映。

人文特色

灵源山历代有不少儒生结庐读书。唐代首开八闽科第

的欧阳詹就曾居此山读书三载。宋代名士林知读书终老灵源

山并终葬于此。其后,林知裔孙、曾写下传世之作“山外青

山楼外楼”的诗人林外,也曾读书山中紫云室。元代任过潮

第59页

5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州路总管,元亡后寓居本邑沙堤的王翰,就常盘桓灵源山上,

自称“友石山人”。明代黄克晦、王慎中、陈让、张瑞图、

苏浚等名士都留下咏灵源山的诗篇,至今为人传诵。

旅游看点

灵源寺平时香火不断,每年香客、游客达 100 多万人次,

佛事活动期间更是人声鼎沸。灵源山上除了灵源禅寺,还有

步云关、望江石、石境道人之塔、紫云室、灵泉井、七星墩、

公婆石、狮仔石、灵壶天等胜迹。

◎奉宪永禁碑

在一间半坍的房子墙上,竖有一块“奉宪永禁碑”,

石碑下方刻有“嘉庆壹玖年”,可见碑的制作时间是清嘉庆

年间。石碑上的文字告诉人们灵源寺曾经的沧桑岁月:“灵

源寺占地 96 亩,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 年),元末时因

火烧毁,明正德年重建……”这块碑为恢复重建灵源寺提供

了详实的历史资料。

◎古罗汉松

古罗汉松(亦称神灵树),位于原大雄宝殿前,人称“奇

绝”,有 1500 多岁了。树干粗壮成虬枝盘绕,像有九龙盘

旋而上,贵为稀有之宝。更为神奇的是该古树因寺院的盛衰

而生死,被当地人奉为“神灵树”,朝拜者甚多。往昔该树

已慢慢地枯死,寺院恢复重建,树又重新发芽,枝叶茂盛,

苍劲挺拔。树高 20 多米,四五人才能合抱。

◎灵源古井

位于古罗汉松西南角处的桔林里,系东山五大古井之

一,古井亦为寺院内泉井之圣水,是著名的灵源泉。灵源泉

是活水,泉水清香甘美,源源而来,从未干涸过。

旅游小贴士

布局有致的灵源寺

建筑群成为灵源山又一

道风景,与灵源山山林

胜景交相映衬,相得益

彰。无怪乎日日吸引游

客接踵而来,流连忘返。

乘客可乘坐火车、巴士

或者出租车至晋江市;

晋江青阳镇至安海的班

车途经于此。

第60页

5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南安灵应寺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洪梅镇境内的玳瑁山半

山腰,海拔 200 米,凹形地势,形似“金交椅”。是国家

3A 级风景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相传五代后唐年间(923—936 年),有个神童,姓李

名文愈,幼即孝行, 其父母早逝,投靠

姑 母, 牧 牛 打杂,受尽磨

难,常现神 异,童真弃

俗,坐化于 寺后枷吊藤

处(今化身 亭 位)。 乡

人柯长者奇遇, 感其灵异,将

他真身塑造成佛,遂 称为“李公祖师”,

建造庙宇供奉,简称“紫帽岩”,自此香火大盛,始有佛门

诵经。

紫帽岩历经多次修葺扩建,明末清初惨遭兵火,主持

南安灵应寺——省级森林公园朝圣地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61页

6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高僧如幻法师、乡贤黄佛生、黄应生发起募化重修,并改“紫

帽岩”为“紫帽寺”。清道光乙未年,岁逢大旱,民不聊生,

武荣知县粱韵清素闻祖师灵验,率众到紫帽寺求李公祖师显

圣降雨,果如其愿,天降甘霖,拯救一方黎民。粱韵清为感

其灵,有求必应,亲书“灵应”二字匾额,并上奏朝庭,赐

名为“灵应寺”,灵应寺由此更加名扬遐迩。后又几经整修

扩建,规模宏大(曾达六落)。

建筑风格

寺中建筑均以明、清风格为最,民国初年,寺庙主持、

本莹、定眉师积极募化,精心设计,修建寺内外景物,使寺

内的楼阁佛殿,字画构造,古色古香,堪称瑰宝。

“文革”期间,灵应寺惨遭浩劫,文物屋宇遭损惨重。

第62页

6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善信黄种连、黄意宣、黄田樟等人发起

重塑祖师真身佛,及时抢救宗教文化遗产。海内外善信更是

踊跃乐资,完善寺院构筑,先后增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

宝殿、千手观音阁、罗汉长廊、石雕滴水观音大佛、念佛堂

以及斋堂僧舍。所有建筑,均以木石结构为主,雕龙画栋,

金碧辉煌。八角华亭矗立于放生池畔,山水相间,两相辉映,

池塘楼榭、亭塔桥涵,曲径通衢,贯穿寺内外。

第63页

6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寺中半月池、上人塔、拜亭、真身塔、弘一法师纪念馆、

护界亭、两座牌坊式山门,各具特色。占地近 1000 平方米

的放生池、水清如镜,龟欢鱼跃。位于群屋中间的真身殿,

朱梁画栋,辅以先觉堂、香积堂,更显幽静肃穆,令人敬叹

旅游看点

南安灵应寺是集生态旅游、宗教朝拜、休闲度假为一

体的旅游胜地。

灵应寺经历代多次修葺扩建,至今规模壮观,气势宏伟。

有真身殿、天王殿、钟鼓楼、弘一大师纪念堂、敬坛、大雄

宝殿、观音阁、五百罗汉长廊。一尊高达 25.7 米慈祥端庄

的花岗岩观音雕像矗立在观音广场的制高点。雕像石塔、放

生池、流水瀑布、亭阁小榭、栏杆花木、山门曲径,盘山水

泥公路宛延曲折,错落其间,整个寺区布局有序。

寺庙至今保留 着李公祖师当年坐

化成佛的“茄吊 藤”和倒插牧棍

成活的“倒抛 竹”以及亲手

栽种的闽南 稀有的国家

一类保护植 物名树——

千年油杉。 寺内文物古

迹丰富,历 代高僧文

人, 流 连 忘 返, 留 下 大

量诗联、墨宝, 如弘一法师住

锡时亲题“空门 不用关,净地何

须扫”,以及真身塔 石刻碑文,其他石

刻楹联众多,唯有身临其境,方能悟其真谛。

现寺中旅游公路蜿蜒抵达山顶,山上有一泉灵池,占

地 3500 ㎡,库容量 1.2 万 m³,泉水叮当,常年不息,水清

如镜,微波粼粼,别有情趣

旅游小贴士

灵应风景旅游区

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

北部洪梅镇境内的玳

瑁山。距泉州市 27 公

里,距厦门 140 公里,

距省会福州 180 公里。

南接洪濑镇,东与洛江

区双髻山风景区遥相呼

应。从泉州客运中心站

搭乘到洪濑的中巴车,

然后到洪梅路口搭乘洪

濑到山西的车,在灵应

寺下。自驾车可从泉

州市区——丰州镇——

洪濑镇——洪梅灵应

旅游区;也可从南安

市区——康美镇——洪

濑镇——洪梅灵应旅游

区,车程 1 个多小时,

距泉州古城仅 30公里,

交通便捷,是宗教朝圣

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

好地方。

第64页

6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南安诗山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

镇庙”,是一个神仙与菩萨同列,道佛两教并存的寺庙。寺

庙地处南安西北部诗山镇境内的文章山麓,山因似凤而得名。

后枕文章、砚笔;面揖高盖、龟山;育浆耸于左,天柱耸于

右;钟鼓两山并列对峙,为凤山游览区环境幽静之衬托,蔚

为奇观。明代通判颜廷渠(永春人)赐匾亲题“凤山胜览”,

把凤山寺景区列为诗山十八景之冠。

历史沿革

凤山寺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936—947 年),供奉

郭圣王。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 年),乡邻增修庙宇,

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1259

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

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 300 年,风

南安凤山寺——广泽尊王信仰的发祥地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65页

6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明世宗嘉靖

年间(1522—1566 年),倭寇劫掠诗山,纵火焚毁庙宇,

所藏敕赐匾额荡然无存。明穆宗隆庆丁卯年(1567 年),

乡邻募资重建;明神宗万历庚辰年(1580 年),继而扩建;

清宣宗道光丁亥年(1827年)到清德宗光绪戊寅年(1878年),

相继屡有修葺营造。寺宇规模日益宏敞,壮观绮丽,不失旧

观,又增建诸多前代没有的设施。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

为之赐匾封号,因而香火鼎盛不衰。

后因沧桑多变及十年浩劫,寺庙、佛像荡然无存,凤

山胜景几乎倾地湮没。1978 年冬,在海内外同胞的极力倡

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古刹得以重建。经 20 余载的

营造,凤山寺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规模日趋宏伟。

建筑特色

凤山寺规模宏大,纵 16 丈,横 1.4 丈。寺殿分前后三殿。

主(中)殿高 1.8 丈,夹室各一,东夹室祀尊王、尊妃像,

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

南海观世音金身。

第66页

6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前殿高 1.85 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显佑侯、黄

太蔚、陈将军,以其有功于王。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

垣屋翼于左右,有 30 余间,为寺僧聚纳之处。庙门高 1.4 丈,

明代举人、永春颜廷渠题寺匾“凤山览胜”。门内一巨石,

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门外列砖为庭,曲磴

层阶穿数而出。

2004 年夏,凤山寺主殿重修,殿宇楼阁宽敞轩昂,焕

然一新,倍增宏丽。宫殿式建筑、殿柱詹翼雕梁画栋、腾龙

舞凤、朱墙碧丽、耸翠流丹、古色古香。精雕细琢辉绿岩的

翔龙蟠柱,飞凤呈祥,麒麟石狮等,突出了诗山的传统石雕

技艺;神态和蔼慈祥的广泽尊王、尊妃神像,如来、观音等

佛祖和各种神态不同的十八罗汉塑像,从群体组合到单体结

构,直至细部装饰加工,备极工巧,栩栩如生。这些都充分

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风光远胜当年。

对台交流

明清时期,泉州移民大量入台,广泽尊王信仰最初由

南安郭氏族人带入台湾。至今,广泽尊王分炉在台湾已有

400 多年历史,庙宇多达 600 余座,遍布岛内。较有规模与

知名度的有:台南西罗殿、高雄金山寺、台中保安宫等。其

中,云林县土库镇的凤山寺,据传为分炉台湾最早的庙宇。

史料记载:崇祯年间,唐山先民渡海来台,为求风调雨顺,

保佑拓荒顺利,奉祀故乡神祇‘保安广泽尊王’,因缅怀故

乡情意,将庙殿正门面朝西方。两岸广泽尊王信仰香缘一脉,

所以台湾庙宇皆奉凤山寺为祖庙,都有定期捧神像回祖庙拜

谒进香的习惯。

2009 年 7 月,广泽尊王金身首度前往台湾巡安,所到

县市,各宫庙都以最隆重的祀典仪式迎送。据台媒统计,参

与的台湾民众超 200万人,在台南巡游更是出现 10万人参拜,

第67页

6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踩街队伍长达 7 公里的盛况。

从 2010 年开始,南安市连续举办了四届以“弘扬凤山

文化,同谒广泽圣王,共享太平和谐”为主题的国际凤山文

化旅游节,在海内外港澳台侨乡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凤山

文化已成为南安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密切联系的重要纽

带。

旅游看点

凤山寺殿巍然屹立,绚丽超凡,历代皆曾修葺拓建,

诸多神话传说使整座山充满神奇色彩,是道佛的仙境圣地。

由于地胜优势,历代许多名士诗人墨客都前来题咏,以志景

仰,散发出浓厚的古文化气息。

经过多年的景区开发建设,凤山寺已逐步形成集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风景名胜区。登阁凭栏眺

望,一睹凤山胜 景全貌,饱览

山 川 秀 色: 古木奇树

参 天, 碧 草异花

遍野,彩 蝶 翩

飞起舞, 翠 鸟

珍禽欢唱, 更是蔚

为 奇 观。 新 建的诗山

街、 民 房 楼 宇、 工业区栉比鳞

次,每当晨光熹微之际,平畴千顷,阡陌交错,云树烟霞,

历历在目。仰观霞光万丈,祥辉氤氲,群林尽染,曲径通幽,

翠叶满谷,一派清逸气象。入晚,山上山下,万家灯火,如

霓虹吐艳;光明莹莹,犹如孔雀开屏。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

更使凤山游览区成为一个繁花似锦的天然园林。

景区于 2011 年获评“国家 3A 级景区”,每年接待游

客 60 多万人次。

旅游小贴士

凤山古寺,幽幽山

林,是个很不错的寺庙。

自宋代以来,凤山寺屡

显灵异,受历代皇帝封

号,香火十分旺盛。广

泽尊王的信仰也远播各

地,常年都有络绎不绝

的朝拜者。可乘坐南安

专线车到诗山,再前往

此地。

第68页

6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百丈岩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境内的白鹳山脉南端。

山峰称“马德山”,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庙”“马寺”。

因其一峰独耸,寺前有五彩巨石,酷似向天烛火,因而亦称

“百丈岩”,相传为马氏仙姑修道坐化之所。

人文历史

永春百丈岩是道教圣地,其中百丈庙依山而建,以公

主殿最高,而前殿就是闻名遐迩的永春白鹤拳的训练基地。

百丈岩周边地区,正是永春白鹤拳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播地。

据悉,永春白鹤拳的创始人方七娘是少林拳师方种的

独生女,她自幼聪明过人,得父亲精心传授,练就一身好拳

永春百丈岩——永春白鹤拳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播地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69页

6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艺。传说方七娘因婚姻失意投白莲寺礼佛。一日,她在寺中

织布,见一白鹤飞栖梁间,昂首振翅,舞脚弄翼,倍觉奇妙,

就将手中梭盒投去,被白鹤闪跳而过;再经纬尺掷击,又被

白鹤展翅弹落;后见白鹤喙理毛发、伸颈觅食、缠脖歇息等

种种奇妙,在感悟之余,不断钻研,乃将白鹤舞姿糅合于少

林拳法之中,揣摩衍化出别具一格的拳法,称“白鹤拳”。

后来,方七娘与永春曾四喜结良缘。清康熙年间,他们回到

永春县,移居西门外后庙开馆授徒。后白鹤拳传播到 50 多

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武术之一。

建筑风格

马氏庙始建于宋代,距今有 900 年之久,几经兴废,

近年来由旅外乡亲和乡里民众捐资重建。已完工的马氏庙有

公主殿,殿前一座高

达 3米的火山岩残

块,形似点燃的蜡烛

火焰,有向天烛之称。

主殿后面是一座圆形

山亭,可供览胜。

百丈仙山的主庙叫公主殿,该殿宇系上世纪 80 年代重

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殿内雕刻精细,殿中供奉历经千

秋的仙妈真身,其脸部因长年香薰而变成黑色。“文革”期

间,该尊佛像被当地善信秘密收藏保护,得以幸存。殿前两

旁建有小巧玲珑的钟鼓楼。主殿两侧为厢房,设有“仙乡一

渡”,供游客借宿或祈求仙梦之用。

步瀛亭建于民国,亭子虽小,造型却有几分特殊。横

披“步瀛”,所以它叫“步瀛亭”。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步瀛”就是走进仙山之意。亭子正面对联写着“胜地无双

概,升阶第一门”,所以又称“第一门”。亭的背面还有一

第70页

6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副对联“过门都信善,参佛沐祥庥”。“庥”是保护之意。

“马氏仙姑庙”依山而架,庙虽不大,却四壁生辉,

香火旺盛。马氏真仙菩萨位于殿堂的正中,左右摆放的两尊

菩萨是二妹和杜氏。庙后岩壁上凹处有个碗口大的溶洞,相

传马五娘坐化升天后,玉身还藏在洞内。现有梯子架在岩壁

上,供游人攀爬观看。

旅游看点

百丈岩为东西走向,东部山势雄伟,西面山峰连绵,

坡度多在 35 度以上,山中多花岗岩,平均海拔 800 米,最

高 1335.4 米。景区中心面积 26.60 平方公里,蕴藏着 30 余

处的名胜古迹。

百丈岩地理位置独特,山势险峻,登临俯察,有如九

天揽胜。放眼远眺,村烟点点,桃溪蜿蜒,令人心旷神怡,

素有“小泰山”之誉。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百丈梯田、千年古

柏、慈峰毓秀、向天烛、掏蜜洞、公主殿、中殿、前殿、览

胜亭台及蜡像馆等。峰峦之雄,山色之秀,百丈岩水之清,

给人“人经悟后身同幻,境到幽时世觉浮”之感,自古就有

“世外桃源”的美称。主要景点有:姑嫂峰、武士岩、益群

桥、骆驼峰、钟鼓峰、步瀛亭、老君岩、新庵洞、天池、三

圣殿、剑门关、幽谷、七叠泉等。主要人文景观为悬在崖高

近 140 米峭壁半腰处的明代建筑“马氏仙姑庙”,四壁生辉,

香火旺盛。遇有云雾之时,雾霭浮沉倍觉神秘,增添几分扑

朔迷离之感。

永春百丈岩入口有乡村旅游客栈、特色小吃一条街,

周边有中国香都达埔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全省三星

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观山村、流韵茶香嵩山村,这些景点和

百丈岩串点成线,成为永春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的热门线路之

一。

旅游小贴士

素有“小泰山”之

誉的国家 3A 级旅游区

百丈岩与蓝天白云融为

一体,在此俯视,山势

向下绵延而去,有飘然

欲仙之感。如果选在天

高气爽的季节来此,还

可看见远隔几重山之外

的县城。在此,可感大

鹏、天马、大吕、雪山

诸峰之雄势,令人心旷

神怡。从永春蓬壶镇至

百丈岩景区公路全为水

泥路,旅游设施的不断

完善让游客更添便利。

第71页

7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州永春普济寺又名“普济禅院”,取“普渡众生,

慈悲济世”之意,隐落于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五班山

中。五班山,五峰一字排开由西南向东北伸延,形成一大弧

形屏障。这里远离繁华,独得一方幽静。

历史沿革

普济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一说始建于五代),宋元时

只有几间简陋的院舍。北宋年间,名僧音净、武功祖师曾主

持该寺,尔后代有高人硕彦。明代成化壬辰 (1472 年 ),有

高僧“文峰师者自灵源山杖锡来游,就荒基募缘拓新之”。

由于年湮代远,风蚀木蠹,殿宇飘摇欲坠,经过数载的辛勤

操持与修葺,寺院始初具规模,更臻完善,有“桃源甲刹”

之誉,近年又重修。

后有永春士子颜廷榘曾读书于寺中并考取功名。颜氏

“游宦二十年”仍不忘普济寺,垂暮之年回到永春并重修殿

宇,题撰《重修蓬山普济院记》碑刻一方,至今保存完好。

历代名人如朱熹、张瑞图、李九我、叶向高、詹仰庇

等曾来过此地,留下墨迹。20 世纪初,一代高僧性愿法师

永春普济寺——闽南『桃源甲刹』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72页

7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在普济寺广弘佛法。

1939 年 4 月,弘一法师应永春僧俗的邀请,飞锡启程

入永。法师先在城东的桃源殿主讲了一课佛法。之后,法师

入住普济寺,谢绝一切活动,掩关静修,日以治定律典为常

课,并题写一名联:“闭门思过,依教观心。”同年 11 月,

弘一法师在普济寺迎来了他的 60 岁寿诞。1940 年 11 月,

在永春普济寺掩关治律 570 多天的弘一法师搭乘一叶孤舟,

离开了永春。其间,法师在普济寺潜心编纂了《南山律在家

备览略编》、《华严疏科分》、《盗戒释相概略问答》等律

宗著述三卷,这些著作后来成为研究南山律学的重要典籍。

建筑风格

普济寺建筑坐北向南,古朴典雅,高大雄伟,器宇轩昂。

天王殿正中弥勒菩萨笑口常开,四大天王威武雄壮。接引殿

堂,西方三圣庄严肃穆,文殊普贤,护持道场。观音大殿千

第73页

7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手观音稳坐莲台,手捧净瓶,慈目善眉,大爱不断,悲心永

现,十八尊者,让人肃然起敬,龙凤抱柱,栩栩如生;花鸟

鱼虫,巧夺天工。观音大殿,超时代的建筑设计,超时代的

建筑风格,让信众与游客无不赞叹。

现在的普济寺已是近年由旅台乡亲捐资重建的。寺院

主建筑为二进悬山式砖木结构。上殿正中供奉如来佛,两旁

为其弟子文殊和普贤,后堂为观音,主殿两侧为十八罗汉,

下殿左右两厢塑有四大天王,下院则有钟鼓楼列于两边。主

建筑前有半圆形的月池,内有二龙吐雾,灵气顿生。

旅游看点

永春普济寺峰峦竞秀,怪石嶙峋,石径起伏,跌宕有致,

林葱树密,绿竹遍山,芳草萋萋,涧泉冽冽,游人至此,悦

目怡神,留连忘返,骚人墨客,倡和其间,历代名人如朱熹、

张瑞图、李九我、叶向高、詹仰庇,都曾来此,并留下墨迹。

近代高僧性愿法师、弘一法师均挂锡此间,为宝刹增添光彩。

在普济寺小住,晨起看日出,天边云彩变幻多姿,唯

仙洞山静若圣者,浮想联翩;日落在此打坐,看西天喜奏黄

昏颂,普济寺缄默怡然,有松涛泉鸣贯耳,如入一方净土。

旅游小贴士

取“普渡众生,慈

悲济世”的普济寺誉称

“桃源甲刹”,是正宗

佛教古寺,名闻遐迩的

游览胜地。这里环境清

幽,风景秀美,一年四

季均适合前往,请带上

相机和足够内存的 SD

卡,留下永恒的记忆。

坐长途汽车至永春,再

转乘蓬壶镇班车即可。

第74页

7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惠安净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建成于

唐咸通三年(861 年),净峰山又名“净山”“尖山”“钱山”,

海拔 97.5 米。净峰寺就坐落在净峰山上,由观音殿、李仙祠、

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是惠安县数座唐建寺

庙中惟一延续至今的千年古刹。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

历史沿革

净峰寺始建于大唐咸通二年(861年),该寺在宋、元、明、

清都有重修,光绪二十八年寺被一把大火烧毁,1902 年邻

近村落倡议大修,得到清代举人许宗澄、张春其、许少熙、

王庄、刘文元等名人的响应和支持,于 1904 年动工修复该

寺旧有建筑。“文革”期间被毁,1982 年各方热心人士组

织净峰寺文物古迹修复保护董事会,凡旧有寺宇、庭台、回

廊、花园、山亭、登山古道均由群众及侨胞捐资修葺一新,

后又捐建山门、停车场等建筑,使整座寺宇既存古貌,再展

新姿。

1982 年,净峰寺被规划为文化风景区,并被评为“福

惠安净峰寺——惠安县惟一延续至今的千年古刹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第75页

7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净峰寺保护和建设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现今净峰寺已逐渐为海内外游客所知,影响日渐扩大。

人文特色

净峰寺历来以优

雅的环境吸引许多文

人墨客前来观光、朝

拜、研究佛学。

《惠安县志》

载,宋时高僧灵运道

人在此栖隐得道,清

人许少熙在摩崖上有

“宋灵运道人居此”

的题刻。寺中有清代

以诗书画三绝闻名的

郑板桥题的“天然图

画”碑刻,书法豪放

挺秀,为净山风光添

色不少。

近代名僧、著名

艺术家弘一法师 1935

年挂单寺中。在净峰

寺 5个多月的日子里,

大师除研习南山三大部与灵芝律师三记外,亦为广师代拟修

持日课,其间曾数次致书方外旧友夏丏尊,盛道净峰环境之

美,民风古朴,犹如世外桃源。因而,在秋晚时节移居草庵

前,作《将离净峰咏菊志别》一诗,记下他将离净峰时的心情。

现今在净峰寺弘一法师故居门旁立有一碑,碑记此诗文字。

旅游小贴士

弘一法师与净峰寺

的传奇情缘,使得这座

延续至今的千年古刹更

有文化价值。寺庙中的

古迹与人文景观尤为值

得大家游览,从汽车站

买到惠安县的客车,到

达后包车前往目的地,

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76页

7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系中国南派少林武

术发源地,始于唐,盛于两宋,至今枝繁叶茂,拳派远播,

影响广泛而深远。泉州南少林武术也是闽南文化重要的组成

部分,历史悠久,誉满中外,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泉州武

术文化是泉州优秀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武术由

五祖拳、太祖拳、白鹤拳、梅花拳等拳种构成了独特而博大

精深的拳术系统 , 既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

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和宝贵遗产。

历史沿革

据《西山杂志》载,泉州少林寺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

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规模宏大,“十三进,周墙三丈,

寺僧千人”,“千僧皆能武”。寺庙坐落在清源山之东岳山

麓。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一千多年来,古

寺历尽沧桑,从唐代至清代,历经三兴三废。唐天佑四年(907

年),少林寺反王审知之附粱被毁,北宋太平天国兴国六年

(981 年)诏修;宋景炎元年(1276 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

蒲寿庚之降元,在东门外打了一仗,“格斗元兵三万,元唆

泉州少林寺

——中国南派少林武术发源地

第77页

7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都(元兵攻泉州将领)遣胡骑冲少林寺发矢,千僧毙焉,存

者百人”,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1377 年)州官

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

乾隆帝下令火烧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从兹无

复敢修者”。

历经“三兴三废”的泉州少林寺复建工程于 1992 年 10

月 13 日少林寺奠基。整个复建工程依照北宋文献记载,建

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堂、十三僧墓、罗汉堂、

玄女堂、藏经阁,增建宋太祖祠、郑成功祠、俞大猷祠和其

他配套设施。

复建后的泉州少林寺组建武僧团,苦练少林绝技,其

成就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佛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南少林

武师寻根访祖的圣地,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弟子前来拜师学

艺。

第78页

7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对外交流

明清以来,泉州南少林武术传播到东南亚、台湾、香港、

澳门和琉球等地,成为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支派。南少林武术

薪火相传,有极强的传统继承性和凝聚力,至今海内外人士

寻根溯源,络绎不绝。

随着泉州少林寺的复建和南少林武术的振兴,近年来

海外少林弟子相继前来认祖归宗。2002 年 8 月,加拿大武

术总会会长吴家文率领弟子 64 人到泉州少林寺朝拜认祖;

2003 年 1 月,黄飞鸿第三代弟子、国际洪拳总会负责人赵

志凌先生率领来自美、德、英、法、荷兰、瑞士、波兰、意

大利等 8个国家 40多名少林弟子前来泉州少林寺认祖归宗。

泉州少林寺注重与海内外宗教界、武术界的交流。早

在 1998 年、1999 年,香港警察武术团曾两次组织 270 多人

到泉州少林寺进行武术交流。2000 年 11 月,参加南少林五

祖拳联谊总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的海内外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代表,特地到泉州少林寺观看武僧团的武术表演。武僧团

还多次应邀出访法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非和香港、

澳门等地交流,得到四方的赞誉。

第79页

7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文化、宗教交流的日趋频繁,

台湾佛教界人士来泉州少林寺参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从

2008 年开始,每年举办闽台南少林武术交流大赛。2012 年,

泉州南少林参与举办“2012 年海峡两岸狮阵武术大汇演暨

海峡两岸武术界龙年新春团拜会”,与来自台湾台南大学、

台东大学的金狮阵、宋江阵的 500 余名运动员同台献技。

2013 年 1 月,由台湾中国佛教会副理事长心茂法师,中国

佛教会主任委员、慈法禅寺住持释净耀等百余名台湾南部道

场的寺庙住持及信众到泉州南少林寺参观交流。

旅游看点

走进南少林寺中,感受武术雄风,倾听佛家禅音;走

出寺外,观赏红砖燕尾脊的闽南建筑特色,浏览急公尚义坊、

东岳庙、仁风古道等文化景观。鉴于少林寺独特的人文优势

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泉州市将南少林寺(500 亩)及其周

边片区(360 亩)捆绑开发,整合旅游、宗教、南少林武术、

商贸、景观等闽南文化要素,形成“泉州市丰泽区南少林片

区旅游综合体”,将建设成为泉州市的城市客厅、旅游集市,

使之成为富有闽南特色的旅游文化胜地。

旅游小贴士

少林寺为清源山热

门景点,每天游人如织。

建议早点出发,或许能

够避开高峰。泉州南少

林以南拳、五祖拳、一

指禅等闻名武林。市区

有直达公交车,可乘坐

23 路、41 路等公交到

达。

第80页

7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泉州市古城区承天巷对

面、南俊巷东侧,规制宏大,被称为“闽南甲刹”,与开元

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历史沿革

在五代时,泉州承天寺所在地为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

后周显德年间(954—960 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

宋景德四年(1007 年),赐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间(1056—

1063 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 年)复名“承

天寺”。

南宋绍兴年间,祖珍和尚建石塔 7 座,间植榕树,砌

石栏之。明朝时,先后有原铺、道陵、智庄、得众、至昌、

宗彬、慈灼等僧人驻锡承天寺,多有建树。清朝初年又加以

重修。承天寺鼎盛时期,有殿宇 40 余座,田产千顷,僧众

1700 多人。全寺占地面积 75 亩,约 50000 平方米,清朝末

年,承天寺衰败,颓垣碎瓦,凄凉满目。云果和尚领转薄、

转溥、瑞明诸法师共同发愿进行修葺,并增建寮房僧舍,寺

院重兴,焕然一新。

民国初年,云果法师圆寂后,会泉法师继任住持。会

泉州承天寺

——闽南甲刹

第81页

8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法师住持的七八年间,也募款修建了寮房僧舍,开凿放生

池,后转尘法师继任承天寺住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弘

一法师、性愿法师住寺讲经弘法,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

流通经书,创办养正院,培养僧徒。

1982 年,泉州市决定修复包括承天寺在内的一批历史

胜迹,出家于承天寺后旅居新加坡的一代高僧宏船老和尚得

悉后,欣然担起重兴祖庭的重任,回新后,捐巨资并礼请原

泉州市市长王今生先生主持修建工作,经过五年多紧张工作,

第一期工程于 1990 年完工。重建后的承天寺殿堂楼阁垂檐

飞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建筑规模

全寺总面积约 50000 多平方米。寺的中轴线全长 300 米,

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东

侧重建有禅堂、祖堂、龙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门面西,

高悬“月台”横匾,为硬山顶三开间建筑,传说历史上“月

台”二字时竖时横,有“月台倒影”之奇。山门壁柱有弘一

法师题联:“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进入山门,是一

条宽 4.6 米、长 99.6 米、面积 458.16 米的甬道,有“塔无

禽栖”“榕不过墙”“蝇不朝天”诸景。南面墙壁上有弘一

大师手迹“南无阿弥陀佛”“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善悟

无碍,永得大安”等禅悟。北面墙壁上嵌有“古铸钱遗址”“革

命遗址”两方石碑。甬道南侧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

物保护石碑。甬道尾端北转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

寺内植有五株老榕树,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树之间。这里高大

的榕树从不越出墙外,号称“榕不过墙”。天王殿中供奉四

大天王像。对面照墙嵌有书法家张瑞图书:“泉南佛国”四

个大字。弥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经幢,还有一座青石砌成

的石炉,炉顶有一小石狮,传说嘴巴能吐青烟,称“狮子吐

第82页

8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烟”。左右钟、鼓楼对峙,为攒尖顶重檐建筑,楼顶藻井结

构复杂,被称作“蜘蛛结网”。

从钟楼、鼓楼始,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 150 米的长廊,

连接着弥勒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脱胎浮雕

高达 2 米多的 24 诸天像,别具一格。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

生池,池北有两座飞来塔。大雄宝殿为歇山顶重檐五开间建

筑,雄伟庄严。殿内供奉着三世佛、迦叶、阿难、护法诸天、

十八罗汉、四大菩萨及开山祖师等塑像,都为这次重修时重

塑,妙相庄严。法堂内供奉着承天寺的镇寺之宝——隋朝铜

铸阿弥陀佛,像高 2 米,重 1 吨多,为国内罕见,法堂两旁

的护廊上彩绘着 12 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

东轴线的建筑依次是圆常院、广钦佛教图书馆、旧僧舍、

新僧舍、客堂、龙王祠、五观堂、南园故址、大悲阁、会泉

宏船法师纪念堂、禅堂、涅槃堂、祖堂等。

西轴线上原有开山堂、禅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

第83页

8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功德堂等,今仅存“檀樾王公祠”。

两岸交流

泉州承天寺目前在台湾的影响,与惠安人广钦法师有

关。广钦法师于宣统三年(1911 年)入泉州承天寺。民国

三十六年(1947 年),广钦法师来到台湾,将其在土城开

山的寺院命名为“承天禅寺”,这是因为他出家在泉州承天

寺,为追念师德,故以“承天寺”命名。目前,台湾承天寺、

妙通寺、金海禅寺、恒光禅寺、广照寺、广龙寺、广承岩等

多座寺院皆认泉州承天寺为祖庭,信众有 50 多万人。

近年来,两岸承天寺共谱两岸佛教交流新篇章。2009年,

台湾承天寺传心大师率团参加承天寺大雄宝殿重修暨升梁大

典;2010 年,泉州承天禅寺迎来了建寺 1050 周年庆典,特

意从台湾承天寺请来广钦老和尚铜像,并在广钦佛教图书馆

前举行揭幕仪式,来自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大陆各省市

的信众和嘉宾齐聚一堂,参加庆祝活动。2011 年 6 月 , 台

湾“中国佛教会”秘书长修懿法师在应邀出席“第三届海峡

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后,受台湾承天寺住持道等大和

尚之托,与台湾高雄佛教会理事长心茂法师、台湾“中国佛

教会”理事贤明法师等及台湾承天寺信众共 80 多人参访泉

州承天寺

旅游看点

承天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中难得

的一片园林。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

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

如鹦鹉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

将这十景加以总结,写有七律“十奇”诗十首,后明书法家

张瑞图将这十景书刻于碑文,传之后世。

旅游小贴士

坐落在市区中心的

寺院,算得上是闹中取

静。寺内环境清幽,是

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

经过承天寺的公交车

有:602 路、9 路、10 路、

16 路、18 路、24 路、

25 路。

第84页

8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

胜寺”“洪钟寺”“崇福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

州三大丛林”,1982 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

院。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宋代规制,应庚塔、千人鼎、

大洪钟为崇福寺“镇山三宝”。大洪钟,铸于明初,声音宏

亮,“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

历史沿革

崇福寺始建于北宋初年。《泉州府志》载:“崇福寺

故在城外,宋初陈洪进有女为尼,以松湾地建寺,拓罗城包之,

名千佛庵。”太平兴国年间赐名“崇胜寺”,至道年间改名

“洪钟寺”,元祐六年(1091 年)改名“崇福”。历经兴废,

清乾隆间(1736—1796 年)重修。

民国初年延请妙月和尚为住持。妙月深得少林拳术真

传,号称“铁沙手”“铁罗汉”。他以超群的拳术、精湛的

医学,弘法行道,济世救人,名噪福建和东南亚。他去南洋

菲律宾行医化缘,回来对崇福寺进行全面修建,并增建钟鼓

楼、祖堂、报恩堂等。

泉州崇福寺

——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

第85页

8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文革”浩劫使崇福寺再遭重创,寺内建筑物或被彻

底破坏,或改为工厂机房,或为员工宿舍,直至 1980 年,

旅居海外的崇福寺弟子包括新加坡的常凯、香港的元果、台

湾的常觉、宗本、菲律宾的理任等,陆续回寺礼祖,着手筹

划修建。前期始于 1982 年,先后完成大雄宝殿的整修和钟

鼓楼、天王殿的重建。1995 年,在泉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

市佛协的鼎力支持下,修建了殿堂、古塔、僧舍和庭园,于

2002 年 12 月 1 日举行开光落成庆典。

建筑风格

崇福寺坐西向东,方圆约 30 亩,现存大殿及后殿,系

清末重修,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宋代规制。寺分三进,

规制风格独特。殿堂巍峨宏敞,檐角高翘,斗拱宏大,画栋

雕梁,魁伟堂皇,在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可称精致罕见。

第86页

8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前进为天王殿,奉祀弥勒佛,旁有四天王,高约 2 丈,

雄伟魁悟;前殿左侧为钟楼善庆楼,右侧为鼓楼福禄阁。中

进是大雄宝殿,面宽 5 间、进深 6 间,重檐歇山顶,抬梁、

穿斗混合木构架,部分保留宋制,殿前有 4 根明代八角形石

雕龙柱,殿内供奉释迦、药师和弥陀。大殿横匾“戒香普薰”,

乃弘一大师墨宝。后进是观音殿,供奉千手观音。此外还有

藏经楼、祖师堂,法堂、报恩堂、五观堂、凉亭等。

旅游看点

◎应庚塔

应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位于客堂北侧。传说此塔有“应

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

名“应庚”。塔高 4 丈,广 2 丈,八角七层,花岗岩石质实

第87页

8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心楼阁式,每面雕刻佛像,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是泉州

最早的石塔,比开元寺东西塔还早。其七级细长外形比例,

同闽南遗存的其他宋代石塔风格迥异,属于福州、闽东一带

做法。历千年沧桑,越来越斜,2001 年拆卸扶正重修。

◎千人鼎

据记载,千人鼎高 6 尺,直径 5 尺,厚 8 分,传说能

供千人饭食。惜已损毁。

◎大洪钟

“崇福晚钟”为古泉州八景之一,崇福寺历史上曾以“大

洪钟”闻名遐迩。北宋至道(995—997 年)年间曾因此一

度改名“洪钟寺”。现存的大洪钟悬于钟楼,铸于明初洪武

二十年(1387 年),崇福寺修复后,由住持和尚警凡募化

资金铸造。钟面中部铸有《心经》全文、楞严神咒;钟上部

铸“明洪武二十年七月温州(平阳)黄宝起、陈显六造”。

大洪钟高 6 尺,圆径 3 尺 8 寸,重 800 公斤,用纯铜 1600

余斤铸成。铜质清纯,钟声洪亮,相传可传十里至洛阳桥,

泉郡诸寺巨钟,无出其右者。

旅游小贴士

“崇福晚钟”为泉

州八景之一,与开元寺、

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

大丛林”。崇福寺是泉

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

武功的又一寺院。景区

停车很方便。泉州市区

内 乘 坐 37 路、2 路、

32 路到崇福寺附近下

即可。

第88页

8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元妙观位于泉州市东街新府口,是道教传入福建

后修建的第一座道观,距今 1700 多年,历史上有不少道士

来此修炼,被称为“八闽第一观”。玄妙观规模极为宏大,

延续并改进了闽南建筑风格,集漆金、瓷雕、木雕、石刻于

一身,灿烂至极,华丽无比。玄妙观历来是闽南道教的活动

中心,明、清两代管理道教事务的道纪司均设在观内,闽南

地区道士授箓升职和道教徒皈依传度也在观内举行,是泉州

道教传播海外的祖庭之一。

历史沿革

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 (280—289 年 ),初名“白

云庙”。历代以来几经修葺、扩建,数易其名,先后有中兴

观、龙兴观、天庆观、元妙观、玄妙观。历史上元妙观规模

宏大,占地面积 10000 多平方米,有照壁、山门、玄坛祠、

康王祠、三清殿、老君祠、南天门、灵霄殿、文昌府、长廊、

七星井、戏台等建筑。元妙观奉祀三清、玉皇上帝等道教诸

神,泉州人尊称玉皇上帝为“天公”,其信仰习俗深入到泉

州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深蒂固。历史上曾有不少著名道

泉州元妙观

——八闽第一观

第89页

8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士来修炼,其中明朝的董伯华影响广泛。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元妙观被毁坏殆尽。1995 年,

以林舟为主任的复建委员会正式挂牌运作。1996 年泉州市

政府在市区东街元妙观原址上规划 10亩地用于复建元妙观。

1997 年经市政府批准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成立管理委员

会。1999 年年底三清殿竣工,2007 年年底凌霄殿、灵官殿

竣工。复建后的三座殿宇,为古典宫殿式建筑,既雄伟壮观,

又精致典雅,融道教文化和闽南古建筑工艺于一炉,堪称当

代道教仿古建筑之精华。

现元妙观实际占地面积近 4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000 平方米,除已复建的中轴线三座大殿之外,还按规制

临时搭盖了元辰殿、文昌殿、财神殿、土地殿等殿宇和金亭、

综合楼等附属建筑。现观内常住道士和工作人员计 30 余人,

第90页

8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为泉州市道教协会址和省道教协会部分工作机构的所在地,

是泉州市最具影响力的道教活动中心和泉州与海内外道教界

友好往来的重要窗口。

建筑风格

历史上元妙观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

照壁、山门、玄坛祠、康王祠、三清殿、老君祠、南天门、

灵霄殿、文昌府、长廊、七星井、戏台等建筑。元妙观奉祀

三清、玉皇上帝等道教尊神,泉州人尊称玉皇上帝为“天公”,

其信仰习俗深入到泉州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重建后的元妙观总面积近 4000 平方米。中轴线上,端

门为重檐歇山顶牌坊式三门并列,三清殿和灵霄殿均为重檐

歇山顶,前加卷棚,文昌府为单檐硬山顶。其风格延续并改

进了闽南传统建筑(而非穿越、混搭),集漆金、瓷雕、木

雕、石刻于一身,灿烂至极,华丽无比,表达出信众对天国

的无限遐想,在举国宫庙一片穿越潮中,独树一帜。屋脊上

的众仙列队,衣带迎风飘然,仿佛即将升天而去,动感十足,

道观应有的仙气在这檐脊间便已散发得淋漓尽致。

第91页

9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对台交流

随着泉州人的足迹,我国敬天法祖的传统信仰也传播

到海外、台港澳各地,广大三胞怀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将所

信奉的玉皇上帝及其他神祗香火带到旅居地,有的还建庙祀

奉。如著名的台湾台南天坛为郑成功入台后筑坛祭天的地方;

台南将军乡玉天宫乃清康熙年间由泉州人携带香火渡台后所

建;彰化县的元清观,是泉州人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

建造;台中的玉皇殿则为泉州人在清嘉庆八年(1803 年)

所建。

近几年来,台湾、东南亚等海外道教团体、宫庙纷纷

回乡,谒祖省亲,对元妙观祖庭复建工作尤为关心。几年来,

前来进香朝拜的海外进香团队、香客逾万人次。

元妙观在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

复建工程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获得新生的元妙观将不仅仅

是泉南道教丛林,还将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

也将成为海内外三胞观光朝拜的胜地。

第92页

9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旅游小贴士

泉州元妙观是道教

传入福建后修建的第一

座道观。历来是泉州道

教活动的中心,每年各

大庙观都要到玄妙观举

行【晋表】【领旨】仪式。

旅游看点

◎三清殿

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正中祀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两边为四海龙王。三清殿后

紧连老君祠、南天门,南天门奉祀五显灵官大帝。

◎灵霄殿

灵霄殿通高

18.5 米、 面 积

630.5 平方米,

雄伟壮观,又独

具闽南古建筑风

格,是当代道教

仿古建筑的精

华。其规制与三

清殿略同而高于

三清殿,殿内正

中祀玉皇大帝,

两旁为金童、玉

女、雷声普化天

尊、太乙救苦天尊,东西两侧为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六丁

六甲。玉皇大帝座前有一尊铜雕日神。后殿一列三间,单檐

硬山顶式,曰文昌府,正中祀关圣帝君,左祀文昌帝君,右

祀孚佑帝君。各殿之前都铺有青石龙陛浮雕,使殿宇更加庄

严肃穆。自端门至文昌府,东西两侧建有长廊,塑有二十八

宿等神像。观内外凿有七口小井,布列成北斗七星状,系道

士炼丹所用。观中原有一棵古老大桧树,晋代所植。桧树旁

建有固定戏台,道教节日活动所用。

第93页

9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州通淮关岳庙,被称为泉州第一武庙,是历史文化

名城泉州的著名古迹,位于古城繁华的涂门街(古称通淮街)

北沿。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 年)增祀岳飞,改称为“关

帝庙”。1992 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被列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据雍正九年(1731年)进士张焕登《重修关帝庙记》考证,

通淮关帝庙始建于五代南唐。明嘉靖年间(1522—1566 年),

长史李一德重修,时庙有左、右堂,各有前厅、正殿、后殿

三进;左堂祀寿亭侯(关羽),右堂祀平浪侯晏公。明万历

(1573—1619 年)间,右堂改为三义庙,祀刘、关、张,

附祀诸葛亮。明天启元年(1621 年),重修关帝庙,广僧

道住持居室,并于左堂后殿塑关羽衮冕像。清乾隆间(1736—

1795 年),增建崇先殿,祀关羽之曾祖、祖、父神牌。又

于正殿前越道建礼乐亭(礼乐亭于光绪年间改为学校,取“立

于礼、成于乐”之义,名立成小学)。民国十六年(1927 年)

火灾,左堂化为灰砾,三义庙、崇先殿尚存;当年按旧制重

建左堂,取赐恩岩大樟木雕成关帝座像。

泉州通淮关岳庙

——泉州第一武庙

第94页

9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建筑风格

通淮关岳庙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 年)重修,

1986 年至 1990 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

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

庙宇及山门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 1294 平方米。民国

三年 (1914 年 ) 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

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

的建筑群。

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

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

的艺术风格。主殿为武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

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

武穆王(岳飞)。以张飞、赵云、王浚、谢玄、韩擒虎、李

靖、郭子仪、王彦章、曹彬、狄青、徐达等历史上 24 位名

将为从祀。左旁崇先殿,祀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

成忠公。右旁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

赵云。其后进原为平屋,现改建为三层楼房,仿古装修。

对台交流

作为泉州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窗口,泉州通淮

第95页

9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关帝庙在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影响日益扩大。据估算,

1990 年至 2012 年,台湾各地关帝庙到泉州通淮关帝庙谒祖

进香、拜谒、过炉的进香团近 200 个,约 10000 多人次。

近年来,通淮关帝庙董事会致力将关帝文化走进台湾

基层民众,促进泉台两地宗教、民间信仰文化交流。

从 2008 年开始,通淮关帝庙董事会多次率团赴台湾参

访,参加台南大天后宫为马英九举办的还愿法会,高雄东照

山关帝庙举办的“关公文化节”活动,关帝港开基武庙前殿

庆成开阖启扉大典暨关帝圣君来台 350 周年纪念活动,2011

投南县日月潭区宗教文化观光节活动等。

泉州通淮关帝庙成功举办了两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

化节。2010 年泉州首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台湾关帝圣

君弘道协会就组织百庙千人到泉州通淮关岳庙谒祖进香,这

是 400 年来台湾关帝庙神尊首次携手“西渡”海峡,也是台

湾历史上关帝信众到大陆最大规模的一次谒祖进香活动。

2012 年第二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来自美国、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关帝信

众及华侨,包括侨领、侨商代表 1500 多人齐聚泉州,同祭

关帝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泉州通淮关岳庙

设立“民间信仰调研基地”

旅游小贴士

每年到关岳庙进香

的都有数十万人,其中

不少是台湾同胞和海外

侨胞。庙内香火终年旺

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

台湾。现为泉州市区道

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其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

宜,是一个不错的旅游

圣地。市区徒步行至涂

门街或乘坐 3 路、4 路、

19 路、8 路等公交都可

到达。

第96页

9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九日山延福寺,曾名“建造寺”,位于南安市丰

州九日山下。是文献记载的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也

是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

泉州九日山延福寺初建于晋太康九年(288 年),南

朝陈天嘉三年(562 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泛海来中国,

在金溪古港登岸,曾驻锡延福寺 3 年,翻译佛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移建于九日山南麓。闽中

名士欧阳詹为寺题匾额,名相姜公辅、诗人秦系、大学士

韩偓都结庐于此。唐武宗时高中进士的才子傅笋,曾读书

寺中,一时名扬天下。会昌年间(841—846 年),一度寺废。

唐懿宗大中五年(864 年),大兴土木建寺,赐名“建造

寺”,其规模宏大,有院落 54 所,高僧无等禅师驻锡延福寺,

结庵九日山长期禅居。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 年),

重建延福寺。因传说木材乃神力所运,故名“神运殿”,

并在寺中另建“灵乐祠”祀奉水神。到了北宋,灵乐祠被

皇帝封为“通远王”,称“通远王祠”。

宋太祖乾德至开宝年间(968—976 年),节度使陈洪

进又增筑扩建,将原来的 54 院落、50 余支院联成一片大

泉州延福寺

——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

第97页

9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禅林,重建了大山门,恢复“延福寺”名,使延福寺进入

全盛时期。陈洪进在寺东南角添建“奉先院”(后改“墨

妙堂”),又兴建“讲经堂”、“钟鼓楼”、“星宿堂”、“五百

罗汉堂”等。这庞大的建筑群,几乎占去九日山前溪边所

有地方,成为一所规模宏大、重殿叠阁、寺岩辉映的大禅林。

入元以后,延福

寺逐渐衰落,到建国

前只剩下一座重檐的

破落中殿。“文革”

开始再度被废。1988

年,在海外华侨的支

持下,于旧址重建一

座新寺,殿重檐歇山

式顶,面阔五间,进

深四间。大雄宝殿供

奉释迦牟尼、观音菩

萨等佛像,香火旺盛。

从晋代到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 年)第三次设置武

荣州。丰州是当时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海

上丝绸之路遣舶祈风祭典之地。建于西郊风景秀丽的九日

山下的延福寺,自然吸引了大批高僧名士,留下不少胜迹

和满山诗文题名的摩崖石刻。

晋人南迁时定居晋江两岸,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丰

州郡所”的山上登高遥望家山,沿袭中原习俗,饮菊花酒

避灾,故山曰“九日山”。

九日山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延福寺在当时为

“祈风”盛典所在地。“自古名山僧占多”,延福寺因“九

日”而兴建,成为禅林名刹。“佛法无边播四方”,九日

山也因延福寺而名扬天下。

旅游小贴士

游客可乘坐 46 路、

602 路到中南酒店、丰

州镇政府、后田路口、

九日山等公交站下车即

可到达。

第98页

9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晋江草庵寺是我国惟一遗存的摩尼教寺庙 , 位于福建

省泉州市晋江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

元顺帝至元五年(1399 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它是研

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佛像

草庵佛像,坐像身长 1.52 米,宽 0.83 米,头部长 0.32

米,宽 0.25 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

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摩

尼佛像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背有毫

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

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身着宽袖僧衣,胸襟

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

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

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

尊摩尼教石雕佛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像被

1987 年 8 月在瑞典召开的国际研究摩尼教的会议选为会徽。

晋江草庵寺

——我国惟一遗存的摩尼教寺庙

第99页

9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

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

日记。”五行楷书,34 字,字径 2.5×2.5 厘米。在右上角

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

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

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

很高,是目前世界惟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

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第一手历史

材料。

草庵考证

在草庵遗址前方的 20 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

黑釉碗和 60 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 18.5 厘

米,高 6.5 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

字径 6.5 厘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

第100页

9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

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

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

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说明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

是比较公开的。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

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

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盛极一时的明教

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

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 ( 称“四位一体”) 于庵前右边 20

多米处的摩崖上:“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

摩尼光佛。”

草庵史料

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公元三世

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其教义是杂糅佛教、基督教、祆教而

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唐武后延载元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