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油茶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集体+农户”模式,将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先后投入����多万元,不仅对油茶林进行垦复、补植、管理,使几经荒芜的油茶林恢复了生机,而且新建了���多亩油茶林。在专业人才的指导帮扶下,油茶林效益逐步显现,合作社一年分红��.�万元、劳务收入��余万元,加上集体分红��.�万元,全年为弦歌村增收超过���万元。如今,竹编围栏成了弦歌村的美丽点缀,板凳课堂成了弦歌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的弦歌村,振兴路上花纷纷。源,品质堪比核心茶区的太平猴魁。冬春之间,油茶花开。聚集了冬、春、夏、秋四季日月精华。自开花到果实成熟为期一年,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采摘时分,茶油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同树。油茶树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一颗种子掉到土里,第二年就会蹿出幼苗,在杂草丛中顽强地向上冲,即使被锄草时的农夫不小心拦腰砍断,它又会重新生长;即使被灌木荆棘封杀,处身于背阴角落,它仍叶青枝韧,顽强地活着。油茶树不在春天去凑山花烂漫的热闹,选择了最为冷漠的季节,开的只是小小的白色的花,而且要经历四季的风吹雨打、霜打雪压、酷热严寒,到下年的初冬才看见这满山满坡的油茶果 。弦歌村拥有����亩油茶...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 4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山岔村
举办十五届的“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活动,现
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备受中外
游客推崇。这样的文化品牌活动有效改变了景
区游览观光的单一模式,与山岔村其他旅游项
目形成了产品互补,延长了旅游链条。
现在,山岔村在成功打造情人谷文化品
牌的基础上,又在逐步打造九龙瀑儒释道家共
存共荣的中华传统文化、凤凰源红色旅游文
化、香溪河徽州民俗文化、天湖竹文化,进一步
促进山岔村旅游经济向纵深发展。
����年,当山岔村上张村民组村民以山
场入股,从信用社贷款����元启动翡翠谷景区
开发的时候,全年的门票收入仅有����元,村
民分红只有��元。而到了����年,山岔村村级
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达���.�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山岔村也因此获得了
众多的荣誉:翡翠谷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商标连
续三次荣膺“安徽省著名商标”;山岔村获评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翡翠人家荣获
“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山岔村村民
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翡翠谷
九龙瀑
第52页
“金窝窝”生出“金蛋蛋”
茶儿垅村位于黄山区乌石镇西北边陲太
平湖湿地核心区域,背山襟水,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风光绝美,依凭大自然的馈赠,该村用旅
游大椽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画卷。
今天的茶儿垅村“眉目清秀”“端庄秀
丽”,曾经却也是灰头垢脸,典型的“脏、乱、
差”。为扮靓容颜,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下大
力气整治环境,拆除规整余房、硬化次干道路、
- 45 -
黄山区乌石镇
茶儿垅村
建立冲水公厕,绿化美化环境,“灰姑娘”摇身
一变为“白天鹅”。同时该村还创立生态美超
市,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让村民捡
拾的烟头、纸盒、塑料、饮料瓶等废品变废为
宝,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年��月,该村被
列为黄山区首批�A级景区村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
记的这句话在茶儿垅村有着丰富、生动的实
践。如今的茶儿垅村,村民和游客仿佛置身于
如诗如画、原生态的风景中:他们陶醉在村庄
茶儿垅
第53页
- 4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茶儿垅村
红如霞云的红杉林、碧波荡漾的垂钓胜地、如
绸缎起伏的茶山茶园和如诗行般延伸的骑行
道路……至����年底,茶儿垅村游客量突破�
万人次,全村村民总收入达到���余万元。
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还得依靠集体、群团
的力量。茶儿垅村旅游业刚开始时呈现散、小、
乱状态,村干部们集思广益、主动作为,于����
年�月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同年�月,又成
立黄山湖之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一产和
三产的融合,实行经营和管理上的统一,从而
使该村旅游业脱胎换骨,风生水起,农家乐和
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旅游业发展起来,村民
的腰包鼓了,市民和游客则在这里找到了“诗
与远方”。
乘着旅游的东风,乌石镇茶儿垅村现已
成为黄山区的旅游热地,抱着乡村资源的“金
窝窝”生出了乡村经济“金蛋蛋”。
湿地公园之大雁家园
乡村旅游
湿地公园-蓼子草花海
红杉林
第54页
转轴拨弦弦歌村
弦歌,依琴瑟而咏歌。弦歌村境内旅游节
点按照乐器名称进行命名,有共奏弦歌之意。
墙上挂着“打鼓岭”“手风屏”等指示牌,你若踏
着弦乐之声而来,必可以找到心中的桃花源。
这是一个独到的创意,也让游人耳目一新。
由叶家、岘村合而并之的弦歌村,四面环
山,从空中俯瞰就是一个聚宝盆。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多亩
桃花进入了最佳观赏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踏
春赏花,待到�至�月份,满山的桃花可结出十
万斤果实。
芳菲四月,老鸦岗上漫山遍野都是茶农
采茶的忙碌身影。茶叶是他们增收的重要来
- 47 -
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
弦歌村全景
油茶
油茶
第55页
油茶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集体+农户”模
式,将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先后投入����
多万元,不仅对油茶林进行垦复、补植、管理,
使几经荒芜的油茶林恢复了生机,而且新建了
���多亩油茶林。在专业人才的指导帮扶下,油
茶林效益逐步显现,合作社一年分红��.�万
元、劳务收入��余万元,加上集体分红��.�万
元,全年为弦歌村增收超过���万元。
如今,竹编围栏成了弦歌村的美丽点缀,
板凳课堂成了弦歌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的弦
歌村,振兴路上花纷纷。
源,品质堪比核心茶区的太平猴魁。
冬春之间,油茶花开。聚集了冬、春、夏、
秋四季日月精华。自开花到果实成熟为期一
年,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采摘时分,茶油
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同树。
油茶树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一颗种子
掉到土里,第二年就会蹿出幼苗,在杂草丛中
顽强地向上冲,即使被锄草时的农夫不小心拦
腰砍断,它又会重新生长;即使被灌木荆棘封
杀,处身于背阴角落,它仍叶青枝韧,顽强地活
着。油茶树不在春天去凑山花烂漫的热闹,选
择了最为冷漠的季节,开的只是小小的白色的
花,而且要经历四季的风吹雨打、霜打雪压、酷
热严寒,到下年的初冬才看见这满山满坡的油
茶果 。
弦歌村拥有����亩油茶园。为了将油茶
产业发展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年�
月,当地村委会与黄山弦歌生态旅游发展有限
公司及弦歌村油茶基地农户组建了黄山弦歌
- 4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黄山区弦歌村
油茶林
第56页
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朝大诗人
杨万里描写的西湖六月美景的诗句,同样可以
用来描写黄山区新丰乡境内的省级美丽乡村
盛洪村。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立夏之后,三
宝的三十五亩荷塘已被翠叶红花铺满。层叠错
- 49 -
黄山区新丰乡
盛洪村
落的荷叶挨挨挤挤,粉嫩的荷花从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满池的荷
花如一幅精彩的画作,吸引村民及外地游客前
来观赏。人们或徜徉在曲径通幽的木栈道,享
受静谧的慢时光;或坐上网红小火车在浪漫田
园惬意环游。
曾经的盛洪村交通偏僻、产业单一 ,青壮
年多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不足�万元,盛洪村
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盛洪村
第57页
入已达��.��万元,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年盛洪村盛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的盛洪村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美
丽的乡村图景:春天,千亩油菜花海香气四溢,
蜜蜂嗡嗡低吟;初夏,荷风送爽,五十亩生态稻
禾写出绿色的诗行;秋收时节,大地翻起金色
的波浪,平畴沃野五彩斑斓,白鹭翩翩起舞,雀
鸟浅吟低唱。小火车载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在季
节间穿梭,一路欢声笑语,播撒希望……
笑掷流年,未来可期。今天的盛洪,一幅
既传统又现代、既古朴又新潮的美丽乡村画卷
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党建凝心聚力,理清发展思路。近些年,
村“两委”班子依靠党建凝心聚力,以打造美丽
乡村升级版实现村强民富为目标,理清发展思
路,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发与保护传统村落,
村里展开了种植弥猴桃、覆盆子、板栗等鲜果,
推出采摘与节庆、亲子旅游、旗袍古村秀等丰
富多彩的体验宣传活动,推动农旅融合。经过
几年努力,盛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
济有了自身造血功能,����年村集体经营性收
- 5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盛洪村
网红小火车
第58页
插上振兴翅膀的电商村
大保村为黄山区新华乡驻地,鸡笼山和
游山相拥环抱。该村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农产
品绿色生态,但养在深闺人难识。近年来,该村
突破地域瓶颈,通过发展电商,成功蹚出一条
农产品销售新路径。
想当初,电子商务在“穷山沟”还是新鲜
事物时,大保村已早早引进。在村两委的带领
下,该村于����年就投入��万元,建起O�O电
- 51 -
黄山区新华乡
大保村
商中心,集农特产品销售、配送及电商运营、培
训于一体,从而使该村的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展
示厅、“T型台”。“我们依托该中心,培养电商人
才,驻村工作队队员化身主播,为产品品质背
书,合力带动产业发展,为笋农带货,助力农民
增收。”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胡昇侃侃而
谈。
但囿于自身条件,大保村线下销售还有
诸多短板,仅靠乡村直播间,产品销售的半径
太小。于是村两委又主动出击,成功牵手黄山
第59页
一件代发中心
O2O电商中心 大保村入股电商中心
旅游集团,凭借黄山市全域旅游公司、黄山智
慧旅游有限公司的官方大平台,让该村的农产
品有了更多“出头露脸”机会。线下,则顺利与
黄山旅游股份公司采配中心、景区宾馆及市区
各食品餐饮门店联姻,进餐饮、进商超,让农产
品也在城市舞台“水袖长舞,芳华亮相。”
电商为大保村插上了发展翅膀,使该村
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也有了更多资金“浓妆淡
抹。”如今的大保村,一幅美丽热闹的景象徐徐
展开:道路整洁,楼宇簇新,车来人往,鲜衣华
服,百姓展笑颜……
- 5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大保村
第60页
“金叶子”托起富民大产业
“两刀一枪三尖平,扁平挺直不翘卷,叶
厚魁壮色绿深,兰香汤清回味甜。”这是中国十
大名茶太平猴魁原产地黄山区猴坑村流传的
一首民谣。
太平湖环绕猴坑村,境内峻岭纵横,山高
林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
猴坑村的真实写照。坑峪幽深,气候湿润,生态
环境绝佳,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造就了太平猴
- 53 -
黄山区新明乡
猴坑村
魁独一无二的清香品质,百年来,太平猴魁也
因此荣获诸多荣耀。
遵守行业规则,保护原产地品牌。茶产业
是猴坑村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全
村有茶园����余亩,漫山遍野的茶垄一行行、
一层层伸向大山深处,颇为壮观。近年来,茶园
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给茶叶产业带来了大变革,
为保证猴魁茶叶的原生态特有品质,村里制定
了《猴坑村村民公约》,督促茶农自觉地遵守行
业规则,杜绝对茶叶施用农药,坚持生态防治
猴坑村
第61页
茶叶病虫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原
生态的好品质保证了太平猴魁强劲的市场竞
争力。村里还推行了茶叶清洁化规范化生产加
工,建立茶农“一户一档”,制定“一户一策”方
案。为了保证猴魁的品质口碑,村民们更是精
益求精,改良升级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确保原
材料品质,统一制作标准,理条、拣尖、杀青、捏
型、毛烘、足烘、复焙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
猴魁的制作流程规范化操作。原产地品牌的多
种保护措施,保证了太平猴魁优秀的品质。
����年,猴魁村茶叶总产值已达����余
万元,村集体收入超���万元,茶农人均年收入
已达�万元以上,核心区茶农的人均年收入更
是超过��万元。
- 5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猴坑村
一片“金叶子”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猴
坑村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坚持“打好猴魁牌,
做大茶文章”的发展思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示范村,在乡村振兴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猴
坑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太平猴魁发源地
第62页
岭上“六宝”香四方
黄山区永丰乡岭上村,历史厚重、人杰地
灵。唐朝杜荀鹤诗传千古,南宋苏辙后裔迁居
必吉岭,晚清杜冠英保家卫国美名传,近代文
豪学者苏雪林名声响亮。小小岭上,出了如此
多的名人,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岭上六宝”农特品
牌。岭上村东邻泾县,西北与青阳相连,全村总
面积��平方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
- 55 -
黄山区永丰乡
岭上村
产丰饶。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乡域良好的生态
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岭上村引进了岭上
六宝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打
造“岭上六宝”农特品牌,拓展农特产品线上线
下同步销售,把萱草、小籽花生、葛粉(根)、山
芋粉丝、笋尖、富硒大米等�种农产品包装打捆
销售,助农增收。
萱草,即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苏辙有“萱
草朝始开,呀然黄鹄觜。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
悴”的诗句。岭上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萱草产
岭上全景图
第63页
业,取得显著成效,����年“永丰萱草”成功被
国家认证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岭上村地处山区,竹资源丰富,发展竹制
品生产,是村里的又一主打产品。全村有毛竹
����亩,雷竹����亩,春日雨后,雷笋漫山遍
野,十分壮观。竹笋经加工腌制后留存,日后或
辣椒清炒,或鸡鸭煲汤,味道鲜美,市场需求旺
盛,是岭上村一笔可观的收入 。
岭上村海拔较高,气候清寒,少病虫害,
这里生产的大米结实莹润,营养环保,深受消
费者青睐。岭上的小籽花生含有丰富的优良蛋
白质。岭上村生产的葛粉洁白如玉,富含葛根
素、花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铁、钙、铜、硒等营
养物质,夏日冲泡,清凉降压。岭上为江南丘陵
- 5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黄山区岭上村
地带,也是红薯生长的理想之地,岭上村民将
红薯做成的粉丝晶莹剔透,爽滑润口,味香劲
道。
岭上,独处一隅佳境,静待四方宾客来体
验不一样的农家乐,选购大家喜爱的农副产
品。同时,也为岭上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美丽乡村
岭上六宝 岭上
第66页
童趣虹光
走进虹光村,一幅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
帘: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跳房子”“滚铁环”
等特色小景形成充满回忆的童趣一条街,往日
破旧的古宅经过微改造成了精致的文化礼堂
和展馆。颇具特色的村口圆弧形花坛,布置精
巧的景观石头,各色鲜花竞相绽放为夏日乡村
增添亮色。据村干部介绍,在省级美丽乡村建
设中,村民自发捐献树木、石块和砖块,村里将
其打造成一个花园式小转盘,让村口一下子
“活”了起来。
为打造“美丽虹光”,虹光村先后投资���
余万元,完成村内����平方米主次道路、���
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施体育锻炼场所、
村民活动中心亮化提升,还新建了�个停车场、
增设�座旅游公厕,因地制宜打造��余处体现
乡村特色的节点。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农
家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做到“村在林中、路在
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实现乡村颜值大
提升,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尽享美丽乡村的独
特魅力。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来说话,更要
以村民的身心文明来衡量。村口的观景带、月
英亭都是村民们的无私捐献,成为一道和谐、
团结的亮丽风景。观看着生动活泼的彩绘文化
墙、光荣榜上的好人好事、荣誉墙、笑脸墙、避
让墙、枫叶传家训门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感受到了村民邻里之间你容我、我容你、天宽
- 59 -
徽州区岩寺镇
虹光村
童趣一条街
创意油菜花海
第67页
地阔,你敬我、我敬你、亦显德高的好风尚。滚
铁环、跳房子、丢沙包游戏把我们的记忆带回
到童年时代。村史馆、农耕史、农民画家展览
馆、文化礼堂、农家书屋,让我们无不感受到村
庄的文明与进步。穿梭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
幢幢亮丽雅致的农家小院坐落在树木、竹林与
鲜花之中,天然氧吧给人们带来神清气顺的美
好心情,在乡村振兴的呼应下呈现出一幅美丽
乡村风光图。
如今的虹光村,构建出美好生活的幸福
家园:干净整洁的道路,别致的竹篱笆菜园,富
有创意的文化墙,精致的小品打造,还有房前
屋后点缀的绿植,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
展开!
- 6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虹光村
避让墙
岩寺镇虹光村
第68页
艺“蔬”临河
在徽州区丰乐河畔,有这样一个村,到处
都彰显着“蔬菜”元素:村口立着高高的彩色菜
篮子logo,一个大型果蔬拱门横跨道路两边,
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还有蔬菜墙绘、白菜
路灯、生态篱笆……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河村就成立了
蔬菜种植生产队,����年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
作社,随着蔬菜种植和大棚规模的不断壮大,
����年村里注册了“临河鲜”商标,生产的蔬菜
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村里也先后被认
定为“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蔬菜种植省
级专业示范村”。如今,村里的蔬菜基地种植面
积达����余亩,其中大棚面积���亩,年产各
类优质鲜菜����余吨,产值超����万元。
这几年,临河村乘乡村振兴之东风,以蔬
菜瓜果为笔触,让创意下乡镇,艺术进乡村,通
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微景区打造,一个独具特
色、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正冉冉升起。
过去的临河村,大家一门心思种菜、卖
菜,无暇关注村庄环境,而如今村里处处是景。
村里汇聚民意、独特创新,深入挖掘本地蔬菜
的历史演变、饮食文化等,利用翻新道路、老旧
房屋拆下来的水泥块、烂砖头、烂石头,甚至对
老旧树段、竹子、瓶瓶罐罐等进行微改造,设置
- 61 -
徽州区岩寺镇
临河村
第69页
拟人化卡通形象,配以菜叶菜藤实景,将以前
仅供老百姓通行的�条小巷,打造成周末与节
假日游人络绎不绝的蔬菜文化巷。让每一个到
过临河的人既能看到各种原生态的蔬菜,又能
更深入直观地了解村庄历史和蔬菜文化。
环境搞好了,村级经济也要搞上去。临河
村抓住黄山市全域旅游契机,大力融合农旅发
展,依托创意赋能,改造村内荒地,利用各类废
弃材料,纯手工打造“霍比特小屋”“森林藤窗”
和蔬菜长廊等��余处创意节点,新建蔬菜休闲
公园和儿童主题乐园,吸引游客观光拍照打
卡,临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同
时,村里通过“共享菜园”的形式,新建一米菜
园和农事体验基地,让游客和学生们在自己种
植、欢乐采摘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习
蔬菜文化,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
- 6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临河村
经济。村里还引导有意愿的村民将闲置农房盘
活,打造成咖啡屋、茶歇点或亲子餐厅等。目前
临河村首个农家乐即将建成营业,同时积极对
接更多市场主体,发展旅游、民宿等产业,打造
临河综合田园体,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如今走进临河村,一墙一阵地,一路一风
景,到处欢声笑语。一个“形实魂”协同发展、宜
居宜业宜游的景区式的艺“蔬”临河正在美丽
的丰乐河畔慢慢崛起。
西红柿巷 西红柿乐园
儿童乐园-滑滑梯
第70页
红色沃土开出幸福花
岩寺镇石岗村是地处���国道线上的革
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皖南革命最艰难时期
的落脚点,黄山市第一个党支部“小练支部”就
诞生于此,����年该村被列为首批全国红色美
丽村庄试点村。
����年�月,“小练惨案”震惊皖南,��名
党员、群众牺牲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当兵就
要当红军,冲锋杀敌好为民。”刘伯林创作的
《红军歌》一时间响彻山野,发动了更多群众勇
敢站出来和反动派作斗争。
如今,石岗村高举革命老区的精神火炬,
- 63 -
徽州区岩寺镇
石岗村
第71页
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力前进。曾经的星火燎
原地,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年��月,小练革命展示馆建成并对
外开放,《小练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从柴火堆放、庭院美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
设做起,建成�公里石小公路、�公里察塘至干
村柏油道路,全村开通公交,保障����余人出
行安全。建成光伏电站、采摘园、帮扶车间、小
练讲堂、农耕研学基地、红军步道和瞭望哨等
产业项目。石岗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及
省级森林村庄、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
范站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赤血洗心传星火,青山埋骨著春秋”。八
十多年过去,在这个徽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火种
的起源地,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此接受革命教
- 64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石岗村
育。“年年都不一样,这五年是大变样!”今年��
岁的洪仰尧老人是一名光荣在党��年的老党
员,他对这片红色沃土有着特殊的感情,石岗
村的点滴发展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
我们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年比一年发展
得好!”老人说。
如今,村子变美了,游客变多了,欢声笑
语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石
岗村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和发展理念成为这
片红色沃土中孕育的“新希望”,唤醒了众多村
民的幸福“内生力”。
第72页
创意引来凤凰栖
炊烟袅袅、篱笆木桥、老街老屋、田园老
农、鸡鸣狗吠,小桥流水人家......不同于喧闹
繁华的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西溪南村用
她的灵秀、唯美、朴实向世人展示着一种宁静
致远的慢生活态度。
西溪南村形成于唐,历经宋元,鼎盛于明
清。东距岩寺�公里,西接高铁北站,南距屯溪
��公里,北依丰乐河,地势平坦,面积开阔。最
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莫过于绵延�公里长的自然
生态湿地⸺枫杨林。古色古韵的木板桥,与绿
树葱葱的枫杨林、清澈见底的河水组合成了一
幅隐秘而清幽的唯美景致。从空中俯瞰,原生
态的枫杨林湿地宛如一条绿色丝带,与碧绿的
丰乐河紧紧相依,又与徽派民居、绿水青山相
互映衬。用相机随手定格,便是如画美景。
西溪南村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屋阁、绿绕亭以及大量明清古建筑,并且保
存较为完好。“丰溪八景”“溪南十园”寻遗迹依
稀可见。行走在明清建筑巷弄间,恍若穿越时
空,巧遇祝枝山、唐寅、董其昌等文人墨客在此
- 65 -
徽州区西溪南镇
西溪南村
第73页
挥毫泼墨、寄情诗词、把酒言欢……村落中散
落着的果园、钓雪园、野径园等众多私家园林
遗迹遗址,向来往的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
煌。
原生态的自然人文环境,成为西溪南重
生的基础。随着这几年自助旅游的兴起,西溪
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民宿产业,积极参与黄
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呈现出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破旧的古宅已被“修旧
如旧”,变成民宿、酒吧、创意基地等。本村居民
也支起了摊位,卖起了茶叶、笋干、火腿等土特
产,静候着城市里的客人来度假休闲。漫步古
村落,溪水依旧潺潺,古建古迹依旧诉说着往
日故事,唯一不同的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享受
着这里悠然自得的四季风光,也让昔日沉寂的
村落多了生机活力。
- 6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西溪南村
枫杨林
徽州市集
村规民约
第74页
发展生态产业 促进循环经济
当夏日热烈的阳光泻进徽派生态洗衣
房,端着洗衣盆的浣衣妇三两而进,捣衣声和
着爽朗的笑声,乡村本有的宁静被打破,扑面
而来的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新气象。“天晴晒不
着、下雨淋不着,比到河里洗衣方便舒适多
了。”坑上村村民方梅花说,“有了生态洗衣房,
村民不用到河里洗衣,河水也干净了。”
坑上村位于新安江支流丰乐河上游,从
黄山北站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分钟
车程就可抵达。这里四面环山,腹为盆地,风光
秀丽,环境清幽,是一个静谧绝美小村庄,拥有
��%的高山湿度,也为优质茶叶的生长创造了
绝佳的地理环境。
为守护好徽州区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坑上村建成首个区内生态洗衣房,引入山泉水
供村民浣洗衣物,并建成日处理��吨的太阳能
- 67 -
徽州区西溪南镇
坑上村
第75页
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通过
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实现应纳尽纳的同时,
庄稼浇灌用水的难题也一并解决。污水处理站
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二级泵站引至山腰处浇
灌茶园、菜园,实现中水回收再利用,村民就此
告别了翻山越岭引水浇灌的历史。
坑上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发展理念,通过与浪漫红文旅集团合作,
探索“茶农+合作社+国企”经营模式,将鸳鸯湖
两岸最优质的���亩茶园地统一租赁,遵照省
级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生产模式,完全
采用绿色防控标准,配套农业物联网、智能监
- 6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测监控和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等技术,开展智
慧生态茶园建设、“坑上栖茶”茶品牌创设,推
出“我在坑上有亩茶”市场认领模式。����年,
企业共认领茶园近百亩,销售收入达���万元,
带动茶农人均增收����元以上。
第76页
乡村的红色记忆
琶村村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西部,新安
江支流丰乐河上游,走进村内,村庄整洁、民风
和谐,清澈如镜的琵琶塘,倒影着粉墙黛瓦的
民居,如同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山水画卷。由
于这里树多林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清
幽,远远看去粉墙黛瓦的小村静静的依偎在青
山脚下,水口掩隐在参天的古树浓荫中,是个
理想的驻军场所。����年�月��日,叶挺军长
来到琶塘,向当地����多位军民发表了热情洋
溢的演讲,阐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意义,至
今,琶塘村还能看到当年新四军用红土刷在墙
上的抗日救国大幅标语。村口有形似琵琶状的
大小两口池塘,两塘之间有一座双孔桥隔开,
此桥比较奇特,半截为石建,半截为木造,传说
古人行走过木桥时,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声”,
细听犹如悠悠的琵琶琴声,由此而得名“琶
塘”。瑟瑟秋风急,一池水波碧,纤细的雨滴点
皱了一塘水波,在静静的水面上生出圈圈涟
漪,仿佛从琵琶琴弦上飘出的袅袅余音。
在琶村村中有一座古朴肃穆的老房子,
前身是郑家祠堂。����年改建为琶村大队办公
场所,后来一度闲置,直至����年维修改建成
琶村村史馆,使这座历史遗存下来的大会堂焕
然一新。走进村史馆,就像登上了一只载着乡
愁的古船,驶入琶村历史的长河。村史馆的设
计尊重了原有建筑布局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
遗产特征,体现了琶村历史建筑的独特风格,
也是琶村古人智慧的直观呈现。遗产建筑的保
留、再生和再用,无不表达着对前人智慧的敬
畏之情。这里还有村民们主动捐献的老粮票、
- 69 -
徽州区西溪南镇
琶村村
红色记忆·琶村
第77页
古锡壶等众多老物件,每一陈设都渗透了村民
们对岁月印记的收藏热情和渴望。他们幸福的
笑容散发出美丽的味道,是由过去的酸甜苦辣
凝结而成的,历久弥香,弥漫在每一个老物件
中,是应当传承下去的开启幸福生活的密码。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琶村已经是省
级美丽乡村,合铜黄高速岩寺出口就设在村口
处,从琶村到区政府所在地岩寺的车程仅��分
钟之内,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在时光
斑驳的深处,琶村那段炽热的历史往事依稀可
见,它必将引领着红土地上的人们艰苦奋斗、
锐意进取,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湖光山色风
光好,琶村静候您的探访!
- 70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徽州区琶村村
第78页
一坛“雪里蕻”的蜕变
一座牌坊,一棵古树,一口方塘,一个村
落。初夏时节,徽州区潜口镇澄塘村的巷道中
摆满了用腌菜坛子设计的特色造型。作为当地
沿袭百年的古法腌菜技艺⸺雪里蕻,在丰富
人们味蕾的同时,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特色
产业。
古代徽州山多地少,物资匮乏,蔬菜无法
长久保存,于是很早就有泡制腌菜的技艺。徽
商远行,风餐露宿,家乡的“腌齑”成为佐餐的
必备佳肴。美味菜品的原料逐渐成为徽菜的重
要原料之一,例如“火腿炖腌齑”“腌齑炖豆腐”
“腊肉黑腌齑”等徽州家常菜,也伴随着徽商的
足迹走遍大江南北。而澄塘村因其特殊的地理
位置和紫霞山脉的特殊小气候,所腌制出来的
雪里蕻因品质上乘而享誉徽州,距今已有���
多年的历史。
切割、清洗、晾晒、腌制、揉搓、入缸、压石
……雪里蕻腌制看似简单,但也是一门技术
活。近年来,当地通过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引导
村民规模化种植,并采取统一收购、制作、包
装、出售的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目前,全村
雪里蕻种植面积近���亩,每年种植两季,预计
总产值在���万元左右,带动近百户种植户户
均增收����元以上。
不仅如此,为充分挖掘乡村的农耕文化,
将其打造成“诗和远方”,近年来澄塘村以体系
- 71 -
徽州区潜口镇
澄塘村
第79页
化的运营思路、订单式的运营模式,依托村内
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探索“农文旅”三位一体
融合发展,实现休闲、观光、养生、娱乐、体验等
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同时为
进一步优化短途游、周末游、自驾游的旅游市
场提供产品供给,形成一个可持续、有机生长
的原生态乡野村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紧封坛口,久藏不坏,生熟皆宜,陈久愈
佳,经过一系列腌制流程,雪里蕻腌菜因时间
的沉淀而发酵反应,由普通的蔬菜升华为人们
舌尖上的美味。作为澄塘村“一村一品”特色产
业,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推动下,其产生的化学
反应让当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味。
- 7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第80页
花开半夏 “藕”遇东山
金桃、金艳猕猴桃、小香薯、小塘藕、菊花
……在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的电商中心,琳琅
满目的农特产品让人们眼花缭乱、垂涎欲滴。
近年来,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让这座
总面积�.��平方公里、拥有�千多人口的小乡
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正在加速乡村振兴
的完美蜕变。
东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与棠樾村、唐模村
�个�A级景区相接壤。村内山川、河流、田园相
映成趣,街巷错落有致,木雕、石雕、砖雕等特
色徽州古建筑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
相宜,村落空间变化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呈现出了徽州古村落的特色韵味。
荷叶田田,荷花盛开,莲蓬摇曳,着汉服
的女孩或漫步花间,或优雅抚琴。烤好的塘藕
供游人品尝,藕片又脆又甜,配上酱汁美味无
敌。还有特产小香薯,香气让人顾不得烫手,拦
- 73 -
徽州区潜口镇
东山村
第81页
腰一掰,裹着热气一起进嘴,香甜软糯,唇齿留
芳。每年夏季,该村通过在荷花田中举办“花开
半夏 藕遇东山”夏季主题活动,让荷塘、音乐、
舞蹈、集市“齐聚一堂”。一个村庄、一缕荷香、
一次盛会、一架桥梁,将东山之美、荷香之韵、
特产之丰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该村以打造“多彩东山”为目标,
积极探索“党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
建成了猕猴桃、小香薯、莲藕等七大特色产业
基地,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渠
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东山村荷花
田里成群的白鹭在农田里时而低头觅食,时而
嬉戏追逐,与蓝天、绿树、荷塘融为一体,构成
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 7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东山村
第82页
徽匠传承 产业兴村
“筠水东流无昼夜,丰山北峙有春秋。”坤
沙村地处黄山南麓,境内的乐山之颠海拔���
余米,历来都称“丰山尖”。村内有筠溪流过,潺
潺溪水,川流不息,像一组韵律无穷的天然音
符,伴随着坤沙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建设着
丰乐美好的家园。
作为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坤沙村现
有从事徽派建筑的能工巧匠���人,其中砖匠
���人、木匠���人、画师��人,拥有中亚古典
园林、徽州装饰建筑等公司�个。作为黄山市有
名的徽匠村,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村几乎家家户
户出匠人,全村���多名匠人为继承和弘扬徽
派建筑工艺做出了贡献,而徽匠产业也成为坤
沙村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坤沙村因“匠”而兴,优秀的徽匠技艺与
勤劳肯干的村民让坤沙村的“徽匠文化”享誉
全国,该村徽匠能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修缮、
承建的代表建筑作品有江西婺源萧江宗祠、绩
- 75 -
徽州区潜口镇
坤沙村
第83页
溪龙川胡氏宗祠、上海世博园徽园、黄山园等
驰名中外的特色徽州风格建筑。
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徽州的茶叶
不但是徽商的营生,也滋养了众多徽州文人。
“积善存任,儒商之道”。在位于坤沙村的谢裕
大茶文化博物馆内,一幅老舍先生的名作让人
眼前一亮:“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情更
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兼茶香与墨香。春风春
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屯绿祁红好姊妹,
淡妆浓抹总无瑕。”作为绿茶的优秀代表,黄山
毛峰也是坤沙村的名片之一,经过多年发展,
如今的坤沙谢裕大生态茶园已是国家�A级旅
游景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占地面
积约����余亩。现代的谢裕大更是将眼光布局
全球,在未来的国际茶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
地。
- 7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坤沙村
与此同时,坤沙村全力发展农业特色产
业,投资���万元打造认领模式的蔬菜种植基
地,并按果蔬种植、休闲体验、菜园认领、冷链
配送、产品展示等划分功能区,形成了电商直
播中心、文创产品、徽匠文化展示中心于一体
的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村民
收入双增收,打造乡村康养研学游发展新业
态。
花红茶绿亦醉人
第84页
悠山乐水 仙姿容溪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地
方就是容溪码头,是容溪村的重要标志点,‘微
景区’环线就从这里开始,一路上会路过罗家
寨、环湖步道、水面浮桥、金牛岛、网红树、观仙
岛……”初到容溪,便能听到政务讲解员的介
绍侃侃道来。
容溪自古为黄山之要隘,地处徽州区呈
坎镇西面,依山临水,风景秀丽。传说容成子曾
游此地,因此命名容成峰、得名容溪,是文人雅
士出入黄山的休憩驿站。明代汪道昆《游黄山
记》夜宿容溪载有“薄暮,席堤上亭,一艇系垂
柳,泊堤下。乃命渔人进艇,举网而渔,有获辄
烹鲜。急呼酒,酒至而日入矣。”清末翰林许承
尧也曾在容溪留下《容溪小桥夜坐》《容成台戏
作》《游黄山发容溪》等诗作。
容溪村是徽州区内一个典型的移民村,
于����年建设丰乐湖水库时搬迁建成,八山一
水一分田的山水形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上坐
- 77 -
徽州区呈坎镇
容溪村
丰乐湖
第85页
拥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湖泊,村民们一直过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悠闲日子,小容香榧、高
山辣椒、农家火腿、毛竹笋干等农副产品远近
闻名。路上听一名老妪说,容溪村还有着光荣
的红色历史,解放战争时期一度是中共歙太休
工委的机关驻地,是皖南游击队重要的活动区
域,为地方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值雨后,沿着网红树、网红岛走了一
圈,身临其境感受了“人间仙境”:视线里烟岚
缥缈,湖光如练,盈盈之水,碧如翡翠。
近年来,容溪村党总支深入践行“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乡村振兴示范村契
机,着力打造“悠山乐水、仙姿容溪”乡村旅游
品牌。从修路到建浮桥,从修环湖步道到建停
车场,����多万元的投入把村庄旅游基础设施
提升了一个档次,“筑巢引凤”的好戏轮番上
- 78 -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容溪村
演,先后引进了罗家寨、幕容溪、爱民公社等一
批精品民宿和农旅综合体,走出了一条产业振
兴、生态振兴的好路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年秋季,容溪一
炮而红、火热出圈。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借势农
村发展的东风,蝶变成乡村振兴样板村,而且
这条路还会一直走下去。
网红树
浮桥 秋色
游船
第86页
徽州水车第一村
梅川村地处世界名山黄山脚下,位于黄
山市徽州区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历史悠
久,起于唐,兴盛于明,古时店铺林立、商贾云
集、景象繁荣,素有“皖南灵泉里,徽州小南京”
之美誉。从空中俯瞰,三面环山,一面绕水,来
龙山和阮溪水山水相拥,护佑村庄。梅川村像
一枝梅花艳压枝头,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像一
层层花瓣竞相吐蕊,使得村庄蕴含美感,充溢
生机。
阮溪河畔的古水碓遗址沿河而建、面积
达数百平方,向人们展示着古村灿烂的历史,
述说昔日的繁华。据徽学人士余青岩、程乔介
绍,梅川村最具价值的除了千年历史,就是规
模宏大的水碓,这是很多徽州古村无法复制的
古遗迹,也是目前徽州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水碓
遗址。该村正在着手恢复皖南片最大的古水碓
群落“六塘记忆”。漫步河堤,看水流冲击水碓
溅起串串水花,听水碓带动磨坊转动时发出
“叽呀叽呀”的声音……让人回到那古老的年
代,感受梅川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梅川村不仅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还有着
可歌可泣、值得铭记的红色历史、知青岁月。
- 79 -
徽州区杨村乡
梅川村
第87页
����年,革命先烈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
曾在此活动,与国名党军队展开遭遇战,后来
部队向南转移,返回闽浙赣苏区,梅川的�名烈
士叶月生和谢连宝均是方志敏的部下。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梅川一共迎来了��名知识青年,
他们满怀热血、扎根农村,不怕吃苦、乐于奉
献,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为梅川村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望未
来任重道远。梅川村以“党建引领、干部带头、
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既
实用又美观的捣衣亭、八角亭、阮公廊、“一米
菜园”、党建广场等各类小节点、小景观��余
处,恢复了古窑、古井等建筑遗存,建成了老小
学研学接待中心,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一个山
水成趣、人文和谐的新梅川正向我们款款走
来。
- 8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徽州区梅川村
梅川村鸟瞰图
文化广场
八角亭 捣衣亭
第88页
红色碣石
沿着丰乐河一路北行,映山红迎风招展。
在刻有碣石字样大石头旁,一块红色革命老区
的牌子格外显眼,这里便是徽州区富溪乡碣石
村⸺一个传承着红色基因血脉,又散发着毛
峰特有厚重、甘甜香气的古村落。
行走在村落中,处处都有茶乡的独特印
记。青山环绕下绿水静静流淌,干净整洁的村
居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而村中兵工厂、被服
厂、民主政府办公地等红色遗址,就像一座座
伟岸的丰碑,让人无限敬仰同时,也自觉接受
革命精神的洗礼。
岁月无言,见证初心,追溯碣石红色的烙
印,要从当年红军艰苦战斗的岁月说起。那天
下着鹅毛大雪,当一支九千人的红军队伍出现
- 81 -
徽州区富溪乡
碣石村
第89页
在小坞的山林中时,村里沸腾了,人们烧着热
茶,拿出家中的食物,让红军将士们在碣石小
山村休憩。也就是从那时起,碣石人注定拥有
了红色的灵魂,无数碣石儿女也纷纷拿起钢
枪,走上革命之路,一幕幕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的英雄壮举在此上演,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
传统一直赓续至今。
碣石是红色的,红得纯粹,红得气势磅
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碣石人让红色历史历
久弥新,迸发出无穷的奋进力量,先后圆满完
成碣石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升级打造�公里
- 82 -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徽州区碣石村
红军路,打响“岭红”高品质毛峰茶叶品牌。红
旅结合让八方宾客纷至沓来,红色碣石为乡村
旅游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砥砺前行的强
大精神支柱。
碣石的人们常说,这里是红色和绿色的
交汇。眼前的绿,心底的红,都凝聚成那一幅幅
壮美的画卷,在乡村振兴的浪潮里徐徐展开,
美不胜收。碣石是行稳致远的,是进而有为的,
但无论如何前行,那一抹红,是碣石人最美最
深沉的眷恋。
红色记忆馆
高山茶园
第92页
狮舞廊桥在北岸
北岸,距县城��公里,中国传统村落,拥
有“吴氏宗祠”和“风雨廊桥”两处“国保”,村内
的明清古建筑���多幢,徽州三雕远近闻名。
北岸廊桥,建于清代中叶,跨棉溪河,造
型别致壮观,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廊桥东
西墙体装饰各有千秋,南北端有对称大门,南
门额书“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北门额书
“谦庵旧址”。长廊内分�� 间,沿墙置坐凳,北
端二间西侧置“美人靠”。杭徽公路右侧���米
有两条小路沿溪通向廊桥。桥上建廊,遮风挡
雨,沿途休憩,古色古香。
吴氏宗祠,始建于����年,是吴氏宗族祭
祖场所。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
- 85 -
歙县北岸镇
北岸村
北岸文化广场
风雨廊桥
第93页
满天星工作推进为契机,抢抓“十四五”发展历
史机遇,持续推进百亩茶园基地和方村精品民
宿建设,打造北岸村方村片沿河两岸产业经济
带,成为经济增长突破点和新亮点。
北岸村以风雨廊桥和吴氏宗祠为抓手,
以传统古村落为依托,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
快旅游微景点打造,建设以文化底蕴为脉络,
以特色风光为基底,以研学旅游为途径的特色
文化旅游示范点;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全力打
造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宗
祠由中进享堂、寝殿、栏板、中进后廊天井栏杆
组成,极工丽。
行走老房沿街,鳞次栉比,满满烟火气
息。北岸村组织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等,规
范演出队伍,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举办
“元宵送吉祥”、“庆春耕,舞金龙”等自编自演
的节目,打造民俗特色表演团队,拓宽乡村演
艺产业的丰富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善村民
收入状况,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北岸村以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
- 86 -
潘氏宗祠
民俗表演 农家书屋
至德堂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北岸村
第94页
悦耳动听《瞻淇美》
古村瞻淇,距离县城�公里,交通便捷,区
位优势明显;它色彩斑斓,有诗、古、绿、渔、梅
……
瞻淇是从诗经中走来的。村名“瞻淇”源
于《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
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年的历史,沉
淀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的古韵。
其境古幽!瞻淇,依据“枕山、环水、面屏”
的风水原理,以主街为中心轴向两边延伸。村
中留存北宋范仲淹手迹和明末书法家董其昌
墨宝,还有���多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天
心堂、承荫堂、宁远堂、九世同堂、兰芬堂、京兆
第、资政第、居然旧居、存省轩等。人杰地灵蕴
其中,风水堪舆秘幽深。书香散发,文脉传递。
瞻淇积极引进客商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目前已
盘活�栋并流转利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万
元。
其根厚深!瞻淇村,村落道路合理规划,
不同时代的建筑,皆严格按照祖上规矩建设,
房屋不管大小、间数,沿街门面皆布局整齐,值
得规划专业人士学习、观摩、借鉴。
其境绿植!瞻淇村围绕青梅基地建设,流
转���余亩老梅园,致力于打造集种植、采摘、
初加工和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带
- 87 -
歙县北岸镇
瞻淇村
第95页
动农民增收。
其风纯朴!瞻淇戏鱼灯,舞出乡村振兴新
动能。活动现场,广场舞欢快喜庆、腰鼓舞时尚
大气、村歌《瞻淇美》动听悦耳。鱼或翻转、俯
身,摇头摆尾,活灵活现。密集的锣鼓声响是集
结令,六条大鱼带领各式小鱼整装出发,走街
串巷,送祝福送吉祥。瞻淇当前正围绕重点培
育优势主导产业,打造鱼灯展示馆和鱼灯非遗
工作室,为乡村振兴谋求新发展路径。
其路畅达!石板古道,新旧公路,环村道
路,高速金山道口,经纬交织,四通八达。高速
出入口,为瞻淇插上乡村腾飞的翅膀。
- 8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瞻淇村
遇见瞻淇,遇见了诗香文脉,遇见了人间
烟火,遇见了古巷幽幽和庭院深深,遇见了激
情澎湃的乡村振兴,遇见青梅产业的绿,遇见
了古朴与新潮、时尚和活力。
第96页
盎然有韵大坑源
大坑源村位于歙县岔口镇西南部,与武
阳乡接壤,由原大孟、胡家山、高演三个行政村
合并而成。大坑源河水在大坑口与双溪河交
汇,流过洽河、武阳,最后在小川溪口汇入新安
江。河两边是山,海拔不高却开阔,缓缓弧型如
扇。
“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走进大坑源
村,一边是青山翠竹环绕的屋舍,一边是群山
掩映流淌的溪流。
“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山
坞总是弥漫着浩瀚的云海,每逢雨过天晴,山
坳里就飘流着一条银河,云团如浪花翻滚、碰
撞,穿林而泻,美妙雅致;“垄亩花烂漫,原野遍
金黄。”油菜花开的季节,山坞热闹,黄、粉、紫、
白、红……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登上大坑源村
庐山观景台,花海荡漾,美景如斯。
大坑源,历史人文浓厚。土屋是这里独特
的建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战乱时期,两
兄弟从河南逃避战乱移居深山,现有��户,
���多栋土屋,还保存着祠堂、寺庙。这里还有
“千步云梯”,相传本地举人张云锦衣锦还乡
后,为报答桑梓出资修建,由���块石板铺成。
- 89 -
歙县岔口镇
大坑源村
第97页
民国��年,村民集资修建了半山腰的“仰此
亭”,借“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命名,意指交通
条件改善,村民们生产生活方便。
大坑源人才辈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
个中国人⸺地球物理学家张逢铿博士;创办
大洲源第一所近代意义学校⸺公立大洲高
等小学堂的清末癸卯科举人张云锦;有光绪元
年创办大洲公学的吴灏兄弟;有中国人民解放
军原成都军区空军副政委张逢堂少将;有中国
电工设备高级工程师、设计专家淩石友;有就
职于美国国际卡车与引擎公司的张国庆博士。
还有更多在平凡岗位努力工作的普通人,在用
自己的言行诉说着属于大坑源的故事。
如今的大坑源已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聚
集地,粉墙黛瓦、翘檐飞角的古民居,飘渺如仙
境的山川云海,经风沫雨的红色故事与名人古
迹遗存,让每个人的心灵得到洗礼。
- 90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大坑源村
第98页
歙县昌溪乡
昌溪村
商儒互济 文明昌溪
昌溪村以昌溪河命名,是新安江的支流。
村里的太湖祠、寿乐堂、安礼堂、忠烈庙
等古建筑,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昌溪村钟灵毓秀。整个村庄青山环抱,古
树参天,昌源河从村庄前蜿蜒流过,整个村庄,
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昌溪又叫蝶形村。自
唐始,吴姓入住,从此繁荣昌盛,名人辈出。
昌溪村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从清中期开
始,昌溪村以商养学,以学入仕,仕而护商,儒
商互济,共建家园,蔚然成风,有“桃花书屋”
“梅花书屋”和“杏花书屋”,有著名经学师吴承
仕与著名徽商吴良臣在昌溪开办的“复兴小
学”,此外还有“养正书室”“枫林夜读”等。深厚
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
客、各高等院校学生、摄影爱好者等纷沓至来,
昌溪相继建立起绘画写生基地、影视摄像基
地。
昌溪人以有德行为骄傲。太湖祠楹联:惜
衣惜物缘非惜财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
求人。昌溪有堂号的��幢老宅大屋,含“德”字
的有��幢。积德行善在昌溪村代代相传并发扬
光大,这是昌溪村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年来,昌溪村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种
植了���亩果园,启动了昌溪“吴茶”文化研究,
新引进山水茶业落户昌溪,扶持光耀、裕兴等
茶企业发展,努力推进“吴茶”产业、文化双品
牌建设;围绕“阅读”小镇建设,启动了《昌溪
志》编纂工作,推出脱贫攻坚巩固奖获得者吴
广华、最美家庭获得者吴以华等乡村一线先进
典型��人,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干事的浓厚
氛围,昌溪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 91 -
俯瞰昌溪古村落
第99页
- 92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昌溪村
昌溪古村醉游人
瑶干村新风礼堂 眺望昌溪
第100页
石头山寨
万二村,离歙县昌溪乡政府所在地五公
里,最兴盛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口,聚居着王、
汪、吴三大族系,其中以王氏最为兴旺。
万二村村庄布局依山而建,仿佛一座古
老的山寨。村后龙王尖山脉有富足的水资源,
周公坑发源于此,溪水村前潺潺流过。村庄外
围,高大挺拔的柏树环绕村庄,形成天然的绿
色屏障。最高峰龙王尖海拔八百余米,是解放
歙县的最后战争地之一,坝岭头是控制昌溪至
岔口路线的重要据点。
万二村古意盎然。村中古街古巷皆为青
石板铺就,至今保存完好。万二村百分之九十
- 93 -
歙县昌溪乡万二村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