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人士的无私资助,破解了这道难题,填平了这条鸿沟,使处于
困境的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校门,放飞梦的理想。这些陌生人的帮
助,如雪中的碳、久旱的雨、悬崖上的手、鸿沟上的桥,怎能不
使孩子们感激万分?他们知恩、感恩,想到的是将来怎样报恩。
逢年过节,纷纷通过电话、书信祝福问好,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
有条件时,亲自登门拜访致谢。得到的是爱心人士如父母般的关
心和鼓励。他们之间已成为亲戚、朋友、一家人。随着时间的流
逝,阅历的增加,认识的深化,这种对恩人的感恩之情不断升华,
便成为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知恩图报,文章的字里行间,
充满报答人民,报效祖国的感恩激情。目前,多数受助学子仍在
大学读书,少数刚刚就业走向社会,还不具备以物质财富资助贫
困学生的条件。但他们已经在做了。不少人依靠在学校勤工俭学
有了些许收入,就通知原平助学站和爱心人士不用再为自己资助,
甚至将结余的钱寄给助学站,资助更困难的学弟、学妹。在法国
里昂大学攻读博士的赵柘锦同学,把自己获得的奖学金四千元,
捐给助学站,资助后来贫困的学弟、学妹。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二零一三年,全国各高校二百多名受助大学生自发组织发起“笔
尖上的爱心”活动,进行“软物质助学”,共同编写了《高考志愿
信息宝典》,以帮助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作为参考。他们都在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力尽所能,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众多爱心人士的无私捐助,极大地激发了受助大学生励志图
强、奋发努力、刻苦学习的热情。立志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为
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学到更多的真本领。大多数学生
被评为优秀学生,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众多的学生担任了学校学
生会、共青团组织的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事公
益事业;搞了许多社会调查,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已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