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花照英雄城

发布时间:2024-1-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红棉花照英雄城

38红棉花照英雄城—羊城红色诗词选读北伐誓师六十周年感赋世界潮流浩荡荡,顺之则昌逆则亡 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②。剑指天涯思旧友,情牵海峡忆同窗。何时痛饮团圆酒,越秀山前再举觞。选自杨应彬著《杨应彬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① 世界潮流浩荡荡,顺之则昌逆则亡: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浙江海宁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②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黄兴因意见不合,拒绝加入。6月,黄兴由日赴美,孙中山在叙别宴上,集古句书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杨应彬  杨应彬(1921—2015),广东大埔人。1935年参加左翼教联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奉党组织派遣进国民党张发奎部从事战地宣传、军事、统战及中共地下工作。1946年,在关键时刻截获蒋介石给张发奎的密令,挫败了蒋介石企图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的阴谋,挽救了东江纵队2500多名骨干精英,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职。著有《岭南春... [收起]
[展开]
红棉花照英雄城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3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北伐誓师六十周年感赋

世界潮流浩荡荡,顺之则昌逆则亡 ①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②

剑指天涯思旧友,情牵海峡忆同窗。

何时痛饮团圆酒,越秀山前再举觞。

选自杨应彬著《杨应彬诗词》,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① 世界潮流浩荡荡,顺之则昌逆则亡: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浙江海宁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

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②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黄兴因意见

不合,拒绝加入。6月,黄兴由日赴美,孙中山在叙别宴上,集古句书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

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杨应彬

  杨应彬(1921—2015),广东大埔人。1935年参加左翼教联工作,1936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奉党组织派遣进国民党张发奎部从事战地宣传、军

事、统战及中共地下工作。1946年,在关键时刻截获蒋介石给张发奎的密令,挫

败了蒋介石企图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的阴谋,挽救了东江纵队2500多名骨干

精英,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秘书

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职。著有《岭南春》《东湖诗草》《杨应彬文

集》等。

★作者简介

第52页

3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隆重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86

年,时值北伐誓师六十周年,作者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 诗词赏析 ★

六十年过去了,北伐的烽烟早已经消散在时间的长河中,北伐将士们仗剑

天涯的革命豪情却依旧生生不息。诗人在首联引用孙中山的名句—“世界潮

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抒写北伐英雄勇立时代潮头、开创新

世界的豪迈。颔联引用孙中山赠黄兴的名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

要共尝”,抒写北伐英雄在危难时刻互相仰仗扶持、同甘共苦的友谊。颈联和

尾联写现在革命胜利了,曾经一起仗剑走天涯的战友却被阻隔在海峡的另一

边,但诗人相信,终有一天战友们会相聚在越秀山前,举杯痛饮团圆酒。全诗

缅怀孙中山先生和北伐战争,缅怀曾同甘共苦的革命战友,充满了昂扬的革命

豪情。

1926年7月9日,北伐誓师大会

第53页

4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黄埔杂诗

人世斗争几日平,

漫漫也应到黎明;

听潮夜半黄埔客,

充耳哭声和笑声。

选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名人在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熊 雄

熊雄题赠黄埔学生的诗

第54页

4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和护

法运动。1922年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筹建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

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

10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担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

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同时任中共广东区委

委员,兼任潮州分校的政治部主任。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以护送其出国留

学为名,将其秘密逮捕并杀害。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革命形势飞速发展。10月,熊雄以对

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提前毕业上前线的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题写了这首

洋溢着革命激情的诗,后刊登于军校政治部主办的《黄埔日刊》上。

★ 诗词赏析 ★

漫漫长夜,月暗星沉,珠江涨起汹涌的潮水。时局动荡,革命斗争越来越

炽热。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坚信,无论前途多么漫漫,无论斗争多么

艰苦,绯红的黎明终会从东方升起,革命事业终究是要取得胜利的。听,那潮

声已经带来了胜利者欢愉的笑声,也带来了失败者悲惨的哭声。全诗直白朴

实,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第55页

4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和冯白桦 ①1

《重至五羊城》原韵

侏儒处处乘肥马,博士年年伴瘦羊 ②

薄有文章惊海内,竟无 粥 ③3

润诗肠。

敢夸邻女三秋 ④ 望,忝 ⑤ 受涪翁 ⑥ 一瓣香。

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选自周艾文、于听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 冯白桦:生平不详,作家,诗人,“创造社”成员之一。

② 博士年年伴瘦羊:《后汉书·甄宇传》载,“建武中,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

《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

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后用“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③  (zh n)粥:稠粥。

④ 邻女三秋:《诗经·王风·采葛》载,“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

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⑤ 忝:谦辞,有愧于。

⑥ 涪翁:指冯白桦。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中国著名文学家、革命烈士。1921

年,参与组创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回国后

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26年,任教于中山大学文学院。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

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军杀害于印度尼西亚

的苏门答腊,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沉沦》

《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作者简介

第56页

4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6年秋,作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其间同冯白桦、成仿吾等创造社

成员在南园酒家饮酒,大家即席赋诗赠答。冯白桦最先成诗《广州南园酒家夜

宴,即席赠郁达夫》:“天风海水三千里,残醉重扶入五羊。蜃市万灯笼夜

雾,高楼逐客断愁肠。胸中块垒填新恨,衣上征尘杂酒香。辽鹤归来城郭改,

词人沦散最凄凉。”听后,作者随即作此诗以和冯白桦。

★ 诗词赏析 ★

1922年,诗人自日本归国后,辗转于安庆、北京、武昌、广州等地任教,

生活不定,壮志难酬。1926年秋,与朋友饮酒赋诗,冯白桦的“词人沦散最凄

凉”的沉重叹息触动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心灵,诗人遂和诗一首,以抒发人生失

意飘零之感。如冯白桦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诗人也曾走过

三千里天风海水,也曾作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卑

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下者乘肥马,衣轻裘,意气

风发;高尚者却挽瘦羊,食无 粥,颠沛流离。于是诗人也发出了“词人身世

太凄凉”的沉重叹息。全诗情感沉郁,瘦羊博士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冯少协“百年广州”系列油画

第57页

4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就义诗

研究革命理论,认定革命目的。

牺牲个人幸福,图谋群众利益。

铲除为富不仁,打倒不劳而食。

拨开惨雾愁云,拥出一轮红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选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民政局编《广州英烈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王炳坤

红花岗血祭轩辕亭(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第58页

4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王炳坤(1899—1928),广东花县人。1924年,任花县农民运动特派员、花

县农会执行委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

表大会。1927年,当选为中共花县党支部委员,参与领导花县人民革命斗争。

“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开花县,在香港的广东省委机关里工作,开设

交通联络站。1928年初被调回花县,奉命重建花县县委。同年由于叛徒告密,被

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1925年前后,花县反动民团血腥屠杀革命群众,各乡村农会相继被破坏,

在革命危急关头,作者经常只身奔走于各村了解情况,传达党组织和农会的指

示。1927年2月,为鼓励农民自卫军和花县群众的斗争,作者写下这首充满革

命激情的诗。

★ 诗词赏析 ★

此诗展示了一个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拥有坚定的革命信

念,追求平等公正,牺牲自己的幸福为群众谋利益。末句诗人以孙中山的名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自勉,诗人坚信惨雾、愁云终会被风吹散,

红日终会降临大地。

第59页

4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

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

欢,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

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

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

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

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

鲁 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

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1927年1月

离开厦门来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后,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同年9月底,离开广州赴上海。毛泽东曾称

赞:“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品有《呐喊》《彷

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

★作者简介

第60页

4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鲁迅雕像

︵位于中山大学校园

第61页

4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

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

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

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

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

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

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

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

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选自鲁迅著《野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

第62页

4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7年4月26日的广州,其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

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笼罩着白

色恐怖。《题辞》第一句便交待了写作背景。为什么“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

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呢?这是因为作者面对白色恐怖的血腥

现实,“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有许许多多感愤要写,因而“觉得

充实”,可又捉摸不定,不知怎么说,以至无话可说,又“感到空虚”。这便

是作者写《题辞》的时代背景和心境。

★ 诗词赏析 ★

这篇散文诗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是一篇极富哲理与战斗精神

的散文诗。诗中有四个重要意象—野草、诗人、地面、地火,诗人用这四个

意象结构全篇。强大而黑暗的地面禁锢着生命,吞噬着世间万物,吞噬着歌声

与笑声,并以此为营养。地面下奔突的地火将自然万物焚毁,天地间一片静穆

与空虚。诗人在无人的旷野上游荡,无法开口,无法呼吸,孤独而悲愤。突

然,诗人发现远方有一丛野草,这丛野草那么丑陋,那么卑微,不能大笑,也

不能歌唱,但正用自己的死亡与腐朽为世界带来新的生命。诗人突然顿悟了死

亡与腐朽的意义—那就是带来新生。于是诗人不再痛苦,不再空虚,而是欢

欣鼓舞,“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诗中,诗人化身为生命

的歌者,在旷野间呼唤着世间万物的生命,呼唤着远去的光明与希望。诗的最

后,诗人在大地上刻下自己的誓言:愿与野草一样,将自己归还给死亡,以换

取世间万物的降临!在这首诗中,诗人就是野草,地面和地火象征着强大的黑

暗力量和破坏力量。全诗思想深邃,耐人寻味。

第63页

5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题安徽广暴 ①1

烈士张子珍 ②

墓碑

夜半枪声连角起,

广州工农兵起义。

红旗飘上越王台 ③

君是当年好战士。

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叶剑英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① 广暴: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

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也是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 张子珍(1905—1927):又名张哲明,安徽阜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筹建中共

阜阳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在瘦狗岭战斗中英勇牺

牲,年仅22岁。 

③ 越王台:在广州越秀山上,相传为南越王赵佗所筑。此处代指广州。

叶剑英

第64页

5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这是作者应广州起义烈士张子珍家属的要求而作的题墓碑诗,诗后附题

“张子珍烈士千古”。1957年12月,适逢纪念广州起义30周年,发表于《南方

日报》等报刊。

★ 诗词赏析 ★

1927年12月11日凌晨时分,尖锐的枪声划破了沉沉的黑夜,高亢的号角惊

醒了昏睡的羊城,广州工农兵起义打响了。起义军民以直捣黄龙的英雄气概,

奋勇作战,迅速占领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当天上午,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飘

扬在广州上空,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誉为广州公社)宣告成立,“红旗飘上

越王台”即是对起义情景的生动写照。虽然由于寡不敌众,广州起义最终失

败,张子珍等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烈士们

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诗人用“君是当年好战士”表达了对广州起义英烈们的

礼敬。全诗明白如话,格调高亢激昂,充溢着浪漫主义的革命激情。

观音山保卫战

︵油画

第65页

5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选自萧三主编《革命烈士诗抄》,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周文雍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广东早期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发动洋务工人参加省港大罢工。历任中共广东区

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工委书

记,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总

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长。起义失败后,和陈铁军假扮夫

妻,返回广州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广州红花

岗刑场上英勇就义。

★作者简介

第66页

5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8年,作者和陈铁军被捕后,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敌人

强迫他写自首书,他却拿起笔来,痛斥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在监狱的墙上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不朽诗作。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两人高呼革命口号,高唱

《国际歌》,许多群众被感动得掩面哭泣。在刑场上,两人当众宣布结婚。他

们的事迹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刑场上的婚礼》。

★ 诗词赏析 ★

自神话时代起,小小的精卫鸟衔木石以填沧海,断首的刑天以乳为目、以

脐为口、操着干戚挑战威严的天帝。这矢志靡他的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的根柢。民族危难之际,这种精神在诗人身上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头可

断,肢可折,但气节不可夺,精神不可灭,慨然赴刑场,为黎民百姓、为党的

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子弹穿过诗人的胸膛,飞溅的热血为这首诗镀上了木

棉花的颜色。

周文雍与陈铁军雕塑

︵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第67页

5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示狱友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

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 ①

迟行笑褚渊 ②

从兹分手别,

对视莫潸然。

选自《杨匏安文集》编辑组编《杨匏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① 张俭(115—198):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督

察官),上书弹劾宦官侯览贪赃枉法,侯览诬蔑张俭为朋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逃亡,因

其为人正直,许多人甘愿破家收留他。

② 褚渊(435—482):南朝宋齐时河南翟(今河南禹州)人。渊美仪貌,善容止。为宋明帝所

信任。每朝会。宋明帝尝叹曰:“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明帝临死,封其为中书

令,托其与袁粲共同辅佐幼主。但他却助雍州刺史萧道成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封为南康郡公。

常被后人以名节讥之。

杨匏安

第68页

5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1年7月,作者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时被捕的有时任中共中央宣传

部部长罗绮园。作者觉察到罗绮园有动摇变节的可能,于是,在就义前为争取

他和告别狱中难友而作此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 诗词赏析 ★

身陷囹圄的诗人不改志节,多次拒绝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招降,甚至拒绝了

党组织对他的营救。诗人在狱中与共患难的友人话别,既无萧萧易水,亦无击

筑之歌,然而却有着和荆轲一样的舍生取义、自赴一死的慷慨激扬。大敌当

前,不管前路是刑场还是战场,诗人都丝毫不畏惧。诗人愿作汉末穷蹙的张

俭,虽望门投止,却被千古传诵;不愿做美容止的褚渊,虽高官厚禄,却成千

古笑谈。诗人勉励自己及狱友,要坚持革命气节,要与敌人斗争到底。全诗浩

然之气充溢,这种浩然之气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杨匏安

第69页

5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奋起救国

暴敌凭陵 ① ,破坏远东 ② 和平,

连天炮火,遍地血腥。

我劳苦民众士兵,莫不愤恨填膺,

来,时机已逼,精诚团结,死里求生。

奋起!奋起!共作猛烈斗争!

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

宁战死不为奴隶忍辱偷生!

① 凭陵:侵凌。

② 远东:西方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东部地区的称呼。一般指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

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区。

陈黄光

  陈黄光(1904—1935),浙江平阳人。1929年到广州培正中学任教。1933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文艺社团,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点,还运用写作、办刊物等方式宣传“反蒋抗日”政策,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剧

作家。在广州组织秘密的“苏维埃之友会”,参加政治斗争。后在中共中央特科

的领导下,负责收集广东、香港一带的情报,支援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

被捕,1935年1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广州黄花岗。

★作者简介

第70页

5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第71页

5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

毋庸逡巡1① 毋恤 ② 牺牲,争取自由光明!

暴敌内侵,神州濒于陆沉 ③ ,

闾里 ④4

丘墟 ⑤5

林园灰烬。

我劳苦民众士兵,陷于火热水深,

看,时机已逼,唯图自救,团结一心。

奋起!奋起!共作猛烈斗争!

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

宁战死不为奴隶忍辱偷生!

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

毋庸逡巡,毋恤牺牲,争取自由光明!

选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陈黄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① 逡巡(q n x 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② 恤:顾惜。

③ 陆沉:国土沉沦。

④ 闾(l )里:乡里。

⑤ 丘墟:废墟;荒地。

第72页

5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为激发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

作者写下了这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歌词。这首词由当时培正中学教师、音乐家何

安东谱曲,制成唱片,流行于广东和香港一带,是当时群众喜爱传唱的爱国歌

曲。

★ 诗词赏析 ★

异族入侵,毁我闾里林园,驱我人民为奴,遂使神州陆沉,华夏板荡。我

劳苦大众,不要顾惜生命,要团结一心,奋起反抗,为民族和国家的存亡而战

斗。全词抒发了词人在祖国遭受日寇入侵后的激愤和痛苦,表现了词人誓死保

卫家国的爱国情怀。

第73页

6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哭子复 ①1

(节选)

江南秋雨黯羁魂 ②2

三字传来狱最冤。

不觉惊疑今宇宙,

人情天理已无存。

① 子复:即陈复(1907—1932)。国民党元老、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的次子。幼时就读

于南武小学。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归国,在香港工人日

报社担任副社长。1930年奉调至天津中共顺直省委,同聂荣臻同志一起工作。不久被捕入狱,后

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调到广州后,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1932年8月10日再次被捕,被国

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石头“惩戒场”,时年25岁。

② 羁魂:客死者的魂魄。

陈树人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广东政治活动家、诗

人、画家。早年跟随其岳父居廉学画,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23年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参

与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出席国民党“一大”。历

任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

央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要职。著有《寒绿吟草》。

★作者简介

第74页

6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下层工作不辞卑,

游学归来念更滋。

革命至情能似此,

已非吾子是吾师。

一载团圆得在家,

辛勤卉树种横斜。

樗 ① 园此后来游客,

忍看斑斓堕泪花。

① 樗(ch ):椿树。

陈复

第75页

6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小楼从此名思复,

不尽千秋父子心。

果汝九泉心未了,

好于魂梦再相寻。

选自广州市海珠区文联、海珠地区炎黄文化研究会、海幢诗社合编《海珠诗词选》,

澳门出版社2002年版

陈复烈士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刘王殿岗)

第76页

6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2年8月,作者得知儿子陈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噩耗后,悲愤万

分,饱含泪水地写下了《哭子复》诗八首,本书收录其中四首。作者对爱子被

害至感悲痛,后将其遗骸葬于自己作画及休憩的“息园”,在园中建“思复

亭”,亭内刻上感人至深的《哭子复》诗句,又把陈复生前的住处“樗园”

(今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铁路文化宫附近)改名为“思复楼”,以寄哀思。

★ 诗词赏析 ★

在动乱的年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人民和国家的新生,却将无尽

的悲痛留给了自己的亲人。这四首悼亡诗抒发了诗人对爱子的怀念和丧子的悲痛。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子复归来,言笑晏晏。阖家团聚,其乐融融。樗园明媚斑斓,

子复种树园中,畅谈革命理想。生命是多么鲜活美好,生活是多么平静惬意。然而

丧失天理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会容忍这样的美好。无情的秋雨吹落了樗园的一树繁

花,子复在冷酷的枪声中倒下了。樗园只剩下凋残的小楼和吞声饮泣、哀恸难已的

老父亲。全诗在叙事中抒情,欢喜和悲痛交织,极为感人。

第77页

6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悼念温盛刚 ①

同志1

囚车疾驶赴刑场,革命斗志最坚强。

共产主义一战士,激昂高歌动人肠。

为党事业岂怕死,血溅当年红花岗。

反封反帝好旗手,留取声名万古芳。

选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碧血黄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① 温盛刚(1907—1934):广东梅县人。“广州文总”六烈士之一。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9年考入东京明治大学,其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爱国活动,遭日本警察逮捕。1932年

春回国,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地寻找党组织。在广州,参与创办《世界情势》等进步刊物,学习

和宣传马列主义,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

文总”)成立,被选为宣传部部长。1934年8月被广东反动当局逮捕杀害,时年27岁。

秦元邦

  秦元邦(1899—1991),广东梅县人。爱国革命民主人士。1926年加入中共

地下组织。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34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中山

大学、苏州东吴大学教授,广州文化大学校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

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等

职。著有《长行庐诗词选》等。

★作者简介

第78页

6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留日学生会在日本成立,作者担任主席,

温盛刚任秘书,他们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34

年,温盛刚在广州开展地下工作时,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此后,作者写下

这首怀念战友的诗以寄哀思。

★ 诗词赏析 ★

1934年8月1日的午后,6位20岁左右、风华正茂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

盟广州分盟”的成员—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赖寅 、郑挺秀、何仁

棠(后人称“广州文总”六烈士)在广州惨遭杀害。年轻的温盛刚是坚定的

共产主义战士,不畏死,高歌赴义,血染红花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战友

温盛刚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虽为缅怀之作,却并不哀伤,而是充满了昂扬的

革命激情。

“广州文总”六烈士墓(位于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

第79页

6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狱中诗 ①1

生逢离乱世,

羁陷复何奇!

囚徒等闲耳!!

断头亦不悲!!!

选自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襟怀天下 情系岭南—怀念杜襟南同志》,广州出版社2013年版

① 狱中诗:原诗无题,题目为编者加。

杜襟南

  杜襟南(1916—2012),原名陈嘉,福建闽侯人。1933年,参与组织进步文

化团体“力社”。1937年,筹备建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0年,奉命进入东江抗日游击区,先后任东江游击队电台政委、东江纵

队机要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办公厅秘书,先后在中

央办公厅机要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筹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并担任院

长。编撰第一部《广州年鉴》。其日记第一部分被选编成《人间世》出版。

★作者简介

第80页

6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3年5月,作者在广东工业专科学校读书,参与组织文化团体“力社”,

宣传新思想,针砭时弊,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同年12月,“力社”在广州小北茶

楼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时,国民党以“共嫌”罪名逮捕作者等人。在南石头监狱

中,年仅17岁的作者虽受尽折磨,但毫不畏惧,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 诗词赏析 ★

生逢离乱的时代,锦绣河山化为满目疮痍,带着血,和着泥,人世间正上

演着一幕幕惨烈的生离死别,而此时,诗人虽身陷囹圄,壮志难酬,却充满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狱中仍和敌人进行斗争,并甘愿为祖国献上自己年轻的头

颅!全诗直抒胸臆,简洁有力。

杜襟南狱中自画像

第81页

6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寄 内 ①1

一朝分袂两相思,

何日归来不可期。

岂待途穷方有泪 ② ?

也惊时难忍无辞 。

生当忧患原应尔,

死得成仁未足悲。

① 寄内:寄给妻子。此处指廖梦醒。廖梦醒(1904—1988),广东归善(今属惠州市)人。廖

仲恺、何香凝的长女,廖承志的姐姐。早年追随孙中山。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② 途穷方有泪:碰到路走不通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

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李少石

  李少石(1906—1945),广东新会人。早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参

加广州“六二三”沙基反帝游行示威,被学校开除,转到广州海员工会工作。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香港建立联系上海中央和苏区中央的秘密交通

站。1933年调至上海工人通讯社、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奉

派到华南沦陷区和香港、澳门等地工作。后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任周恩来的英文

秘书。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遭国民党士兵枪击牺牲。

★作者简介

李少石、廖梦醒合影

第82页

6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莫为远人憔悴尽,

阿湄 ① 犹赖汝扶持。

选自金中主编《革命先烈诗文故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2年版

① 阿湄:指李少石和廖梦醒的女儿李湄。

★ 写作背景 ★

1934年,作者因被叛徒出卖被捕,身陷囹圄,思国念家。他在狱中坚持斗

争,无所畏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反而安慰与鼓励妻子廖梦醒,并写下这首

情深义重的诗寄给妻子。

★ 诗词赏析 ★

艾青曾经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了一只鸟儿对土地的热爱:“为什

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诗中,诗人也化作炽热

的鸟儿,上下飞舞,浴火而歌。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人民的苦难像火一

样点燃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像鸟儿一样唱出嘶哑的歌:为什么我会流泪,为什

么我说不出话,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沉,因为对挚爱的妻子和女儿爱得深沉!诗

人愿像鸟儿一样用自己的死亡给祖国带来无比温柔的黎明。全诗直白,但直白

中涌动着炽热深沉的情感。

第83页

7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祝贺广州儿童剧团成立50周年 ①1

曾经烽火战仇雠 ②

稚气孩童已白头。

今日长征新路上,

同挥彩笔写神州。

选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烽火童年—纪念广州儿童剧团成立七十周年》,

广州出版社2007年版

① 题目为编者加。

② 仇雠(ch u):仇敌;仇家。

杨应彬

广州儿童剧团团徽

第84页

7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广州儿童剧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文艺宣传队伍,自1937年9月

18日在广州市立五十四小学成立,至1943年11月26日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集

体被捕入狱为止,在广东的西江、北江一带和广西等地艰苦转战了六年多时

间。此诗写于1987年,作者因病未能参加纪念广州儿童剧团成立50周年大会,

特作此诗祝贺,讴歌广州儿童剧团的战斗精神。其爱人、曾担任广州儿童剧团

政治指导员的郑黎亚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宣读了这首诗。

★ 诗词赏析 ★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扛起了沉重的旗帜,挥起了幼小的拳头,在战场的硝

烟中来往穿梭,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支小小的生力军。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

这群稚嫩的孩子经历了黑暗的炼狱,忍受了恫吓、饥饿和疾病,最终成长为坚

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而如今,硝烟散去,大地恢复安宁,稚气的孩童尽管已经

白发苍苍,但他们又在新的长征路上为神州大地描绘绚烂的色彩。全诗响亮高

亢,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广州儿童剧团成立典礼部分团员合影

第85页

7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广州郊外

竟随太岁 ① 一周天 ②

重入番禺十二年 ③

大业难成嗟北伐,

长缨未系愧南迁。

① 太岁: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又称“游年太岁”。如甲子年,甲子

即是当年“太岁”;乙丑年,乙丑即是当年“太岁”,以此类推,至癸亥年止。故“太岁”每

十二年一循环。

② 周天:我国古代把周天分为365.25度,太阳每天移动1度。《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凡

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

③ 重入番禺十二年:郭沫若第一次到广州是1926年,第二次是1937年12月,两次相隔12年。番

禺:旧时广州称番禺。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

家、剧作家。1926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黄埔军校教官,其间到广州农民

运动讲习所讲课。后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科科长、

副主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为避政治迫害,赴日本旅居。1937年

回国参加抗战,赴广州、武汉等地从事文化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

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

长、全国文联主席等职。其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作者简介

第86页

7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冯少协“百年广州”系列油画

第87页

7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鸡鸣剑起中宵舞1①

狗吠关开 ②2

上 ③3

弦。

昨夜宋皇台 ④4

下过,

帝秦誓不有臣连 ⑤5

选自王继权、姚国华、徐培均编注《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上),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1982年版

① 鸡鸣剑起中宵舞:此句用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写诗人立志报国的壮志。

② 狗吠关开: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使秦,后依赖门下会鸡鸣狗盗的食客,出秦宫、逃出函谷

关,脱险回到齐国。此处暗喻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

③ 上 (hu n): 同“浣”,即上旬。指农历每月初一到初十,月缺上半。

④ 宋皇台:亦称宋王台。原址位于香港的土瓜湾。相传宋朝末年皇帝赵 和赵 逃到岭南,途

经香港九龙岛,在一巨岩下休息,后赵 病死,赵 在崖山跳海而死。后人在该岩石上刻“宋王

台”三字,以纪念这两位末代皇帝。

⑤ 臣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是齐国稷下学派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辩论家。

善谋策,常周游列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时,他曾以利害进说魏将辛垣衍,劝阻其尊秦

昭王为帝。

第88页

7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救亡日报》是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37年8月,在上海创刊,11月

停刊。同年12月,郭沫若第二次到广州,主要从事《救亡日报》复刊工作。初到花

城,他借宿在梅花村的朋友家,回想12年前在广州出师北伐的往事,辗转反侧,

思潮翻滚,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七律诗。后几经周折,《救亡日报》于1938年1

月在广州正式复刊,郭沫若任社长,社址在今荔湾区长寿东路。

★ 诗词赏析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民

族抗战。1937年12月,诗人重回北伐战争的起点—广州,投身到抗日救亡运

动中。此时,诗人回顾未竟的北伐旧业,面对国家遭受的新磨难,既忧伤又愧

疚,于是在深夜鸡鸣之时,伫立中庭,抚长剑,挽雕弓,杀敌报国之志慨然而

生。鲁仲连义不帝秦的爱国精神在诗人的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即使国家像南宋

王朝一样覆亡,也要誓与祖国共存亡,绝不屈服于异族的淫威。这首七律诗是

诗人的自勉,也是诗人献给国家和民族的誓言。

第89页

7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怀念杜国庠 ①1

同志

风云紧急行军日,

长者谆谆教诲时。

每忆富春江 ② 上月,

文章道德 ③ 是吾师。

选自刘田夫著《田夫吟》,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① 杜国庠(1889—1961):广东澄海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用笔名林伯修。早

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等校。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任左翼刊物《中国

文化》主编。1935年被捕,1936年西安事变后出狱。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

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等职。

② 富春江: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家堰段的别称。

③ 文章道德:学识学问和思想品德。

刘田夫

  刘田夫(1908—2002),四川广安人。1931年投身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受组织选派参加张发奎部队,任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中

共特别支部书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随部队下广东。1939年后任中共西江特

委书记、中区特委书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中区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

期间,任两广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高雷地委书记,中

共粤西区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著有《田夫

吟》。

★作者简介

第90页

7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37年,国共合作组建战地服务队,主要从事抗日前线宣传和慰问活动。

其中,张发奎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在上海成立。在那

炮火连天的年代,作者和杜国庠满怀抗日激情参加了这支战地服务队,后来杜

国庠还担任了代理队长职务。1989年,在杜国庠诞辰100周年之际,作者写此

诗以作纪念。

★ 诗词赏析 ★

诗的第一句写紧急,第三句写寂静,以寂静的意境衬托军情的紧急:富春

江边,月明星稀,战士们屏息凝神,在小路上急行,奔赴下一个目的地。第二

句和第四句叙事中议论,在艰难的军旅生活中,学问和思想堪称楷模的杜国庠

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递给诗人,使诗人受益终身。全诗缅怀了诗人与杜国庠

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情感朴素。

杜国庠塑像

第91页

7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记花县 ①1

(其一)

建县差将三百年,花山磅礴气万千。

义旗高举开前路,征鼓频敲响彻天。

百丈晴峦横北郭,双峰朝旭倚南边。

几经挫折曾无馁,血洒花山花更鲜。

选自卢克文撰写的《花县志》(初稿),未出版,原件存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地

方志办公室

① 花县:旧县名。即今广州市花都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花县,属广州府。民国时

期,曾经由广东省直辖。1960年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 年,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广州

市代管。2000 年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

卢克文

  卢克文(1900—1977),广东花县人。1925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

习。同年,参加第二次东征,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广东省农会北江办

事处秘书。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中共北江特委书记。1928年,因与组织

失去联系,走避越南。抗日战争时期,奉命回花县坚持开展革命斗争。新中国成

立后,历任花县教育科副科长、五区区长、工业科科长、副县长等职,曾负责撰

写《花县志》(初稿)。

★作者简介

第92页

7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58年至1961年,作者撰写《花县志》(初稿)期间,写下回忆花县史事

的七律诗两首,此处选其一首,反映了他参加革命斗争的奋斗历程和不怕牺牲

的英雄气概。

★ 诗词赏析 ★

此诗首先抒发了诗人对家乡花县悠久历史和自然风光的自豪之情。花县于

清朝时建县,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境内景色雄奇,花山横亘南北,山峦起

伏,气势磅礴,山上林木茂盛,山花璀璨鲜艳。接下来歌颂了花县极具抗争精

神的英雄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花县的先烈们高举义旗,敲响战鼓,百

折不回,在荆棘之路上,用鲜血灌溉了花山美丽的鲜花,用生命开辟了花县美

好的未来。全诗情感饱满,格调高亢。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

第93页

8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无 题

回忆当年心犹寒,危难炙人泪未干。

屡遭浩劫贫如洗,更有碧血洒山川。

船岭群英多壮志,痛击顽军伪民团。

忠骨换来新天地,光荣业绩应相传。

选自宋刚著《生命的旅途》,1993年8月内部编印

宋 刚

增城派潭镇小迳村中共增龙县委旧址

第94页

8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宋刚(1918 —1996),广东增城人。1938年参加派潭小迳抗日自卫队。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调入独立

二大队,历任手枪队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1945年,任东江纵队四支队第

二大队副大队长。1946年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参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后,被选送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留校执教18年。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

升为中校。1974年任湖北襄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77年借调至南京板桥外语学

院步兵系任教官。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1985年,增城县派潭镇小迳村编写革命斗争史时,邀请作者为该书作序。

作者回忆起当年革命战争时的情景,有感而发作此诗。

★ 诗词赏析 ★

这是一首讴歌抗战时期派潭抗日志士的颂歌。诗的开头低沉,充溢着痛苦

与激愤:人民被战火炙烤,血泪相和;国家千疮百孔,一贫如洗。中间则高亢

嘹亮,激荡着昂扬的斗志:一群群派潭志士前仆后继,痛击日寇和汉奸,将碧

血洒在祖国的大地山川。结尾热烈,饱含着希望和崇敬之情:派潭志士的牺牲

换来了祖国的新生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将代代相传。全诗诗意

清晰,激昂有力。

第95页

8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春日忆广州绝句

江南目尽飞鸿远,

隐约罗浮 ① 海外山。

曾记盈盈春水阔,

好花开满荔枝湾 ②

选自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编注《陈独秀诗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①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山势雄伟壮观,风景优美,为百粤群山之首。东晋葛洪修

道于此,为道教圣地。

② 荔枝湾:地名。在广州市城西珠江湾,古称荔枝洲。洲上有荔枝林,冬夏不凋,为避暑胜

地。汉、唐、明、清皆有古迹遗址,如荔园、荔湾渔唱、海山仙馆等。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创办《青年杂

志》(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文化运动时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传统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

记职务。

★作者简介

第96页

8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0年冬,陈独秀受陈炯明之聘到广州,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1921

年春领导创建了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国内最早建立

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在广州不到一年,他就被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召回

上海。其后,又两次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逗留的时间虽然短促,但广州却

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这首诗写于1941年3月,陈独秀居于重庆江津。他的学

生陈中凡受中山大学之聘,将去文学院任职,来函相商于他,他复信“极表赞

同”,并给陈中凡寄去《春日忆广州绝句》回忆往事。

★ 诗词赏析 ★

此诗用花、鸟、山、水等意象勾勒出广州春天的美好,营造出明快生动的

意境:草长莺飞,鸿雁成行,雄壮的罗浮山隐约可见,荔枝湾畔碧水盈盈,夹

岸荔枝花鲜艳欲滴,碧水倒映花影,花影染上水波。全诗自然天成,意象富于

动感,色彩浓淡相宜。

第97页

8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囹 ①1

  歌(节选)

这儿是需要个性的解放,

但不是卑怯者的昏狂。

这儿荡漾着

但丁神曲 ② 底热浪,

但不像秋夜里,

西庙钟声的荒凉。

① 囹:监狱。

② 神曲:长诗。意大利诗人但丁作。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以梦幻故事形

式和隐喻象征手法,描写诗人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情景,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

活,谴责贵族和教会的统治,表达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

何小静

  何小静(1921—1942),广东番禺人。在校期间,抗战爆发,她毅然与兄

妹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青年先锋队及艺协少年组。1938年1月,被任命为广

州少年抗敌先锋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赴佛山大沥乡村教育实验区从事发动农

民抗日的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国民党第七战区政工总队开

展政治工作,深入军队、农村宣传抗日,坚定军民抗战信心。1941年皖南事变

后,反共逆流笼罩韶关,何小静在撤退赴桂林途中,于衡阳被国民党特务跟踪

逮捕。1942年3月在韶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作者简介

第98页

8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第99页

8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沉重的狱门,

关不住深邃的心。

正如孤独的

悲泣于无人的原野,

微风就是唯一的抚慰了。

像南归的北雁,

在高空中滑过。

心儿是这么的轻快,

安静与崇高啊!

选自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第六十四辑《南华烽火—纪

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广州出版社2006年版

第100页

8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41年何小静遭逮捕后,被押回韶关监狱。囚禁期间,始终充满着革命的

信念,以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生命和血凝练出了战斗的《囹歌》。这首诗共9

个部分,本书节选了其中的《序唱》部分。

★ 诗词赏析 ★

诗人被囚禁于阴暗的狱中,沉重的狱门后面是萧索的囚室,囚室中回荡着

卑怯者昏庸狂傲的嘲讽。孤独的诗人仿佛置身于无人的原野,原野上回荡着凄

凉的钟声。但诗人却没有悲泣和忧伤,内心反而荡漾着革命热浪。在意大利诗

人但丁的引领下,诗人冲破了囚室的羁绊,走过了苦难的地狱和涤荡罪恶的炼

狱,直达理性和智慧的天堂。在天堂里,诗人感受到了自由、平等、真理的伟

大与崇高,内心像南归的北雁一样,充溢着轻快和安宁。全诗将孤独悲凄的囚

室和激荡着热浪的革命精神相对比,以但丁的《神曲》为诗眼,抒发了对自

由、平等、真理的热爱和坚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