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3-12-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集

46 调研员,“南嘉包装在五六年前就探索过局部的数字化,2021年佛山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后,我们决定全面转型。”为何转:政策送上转型“定心丸”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足够资金实力或囿于传统管理方式,导致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意识不足。如何让中小企业快速拥抱数字化,既是各地方政府的“必答题”,也是中小企业的“自命题”。在叠加疫情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印刷包装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利润渠道单一、信息化技术弱等问题,南嘉包装为何选择走上转型路?“我们印刷包装都是接到客户的订单再去生产,在以前的生产过程里,库存数据并没有纳入到整个系统。”罗松波说,采购人员在不清楚库存数据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先采购大批原料囤在仓库,等客户下单时再拿出来使用,“以前起码有四千多吨的库存,每一吨价值四千多元,库存就占了一千多万元”。除了高库存挤压了现金流以外,订单的交付周期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没有做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前,南嘉包装在接订单后整个生产周期大约要四天才能交付,如果碰到生产订单的高峰期或质量问题反馈不到位等就可能出现延误。“一些订单可能还没有生产完,对方觉得太慢就取消了。”罗松... [收起]
[展开]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5

篇目七

印刷包装企业闯出转型新“数”路

关键词:印刷包装行业 中小微企业 佛山

工作环境脏乱差、半成品堆积在车间、工人满身油污……提

及印刷厂或包装厂,大部分人心中或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佛

山市南海区的一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里,印刷包装的生产线

早就告别了小作坊的脏乱模式,一套能够将人、机、料等数据串

联起来的数字化系统,让生产制造的部分流水线大步走向“自动

化”“智能化”。

“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的

路。”佛山市南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松波告诉智库

第52页

46 调研员,“南嘉包装在五六年前就探索过局部的数字化,2021年

佛山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后,我们决定全面

转型。”

为何转:

政策送上转型“定心丸”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足够资金实力或囿

于传统管理方式,导致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意识不足。如何让

中小企业快速拥抱数字化,既是各地方政府的“必答题”,也是

中小企业的“自命题”。在叠加疫情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传统

印刷包装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利润渠道单一、信息化技术弱等

问题,南嘉包装为何选择走上转型路?

“我们印刷包装都是接到客户的订单再去生产,在以前的生

产过程里,库存数据并没有纳入到整个系统。”罗松波说,采购

人员在不清楚库存数据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先采购大批原料囤在

仓库,等客户下单时再拿出来使用,“以前起码有四千多吨的库

存,每一吨价值四千多元,库存就占了一千多万元”。

除了高库存挤压了现金流以外,订单的交付周期也是一个老

生常谈的问题。在没有做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前,南嘉包装在接订

单后整个生产周期大约要四天才能交付,如果碰到生产订单的高

峰期或质量问题反馈不到位等就可能出现延误。“一些订单可能

还没有生产完,对方觉得太慢就取消了。”罗松波说。

第53页

47

南嘉包装真正开启全面数字化之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

引导。2021年出台的《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

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项

目、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给予奖补,其中每年最高可获1亿

元补贴。

“当时我们想着应该一两百万元也就差不多了,但实际投入

了七百多万元,软件方面几百万元,硬件又投了几百万元。”罗

松波称,对这笔投入最终能带来的效益,他心里还是打着一个问

号,政策却给了他一剂“定心丸”,“政策跟我们想的方向是一

致的,就想着能不能搭上便车,同步来把生产、管理做一个提

高,镇里的经发办也不定时就组织我们去走访数字化服务商”。

转什么:

制造有“数”降本增效

“当时跟经发办一起去腾一科技走访,听对方介绍完整个流

程,就问他南嘉包装能不能做。”罗松波说,腾一科技专注在机

械设备制造类,一开始就没有接这个改造,有次朋友帮忙推荐数

字化服务商,兜兜转转结果是腾一科技,“它可能也挑一下客

户,看企业对数据化的重视程度,你有没有想做好这个事情,第

二次(见面)我们就一拍即合了”。

2022年3月,腾一科技开发的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正

式在南嘉包装上线。罗松波介绍,公司通过半个月的时间,实现

第54页

48 系统100%运行,并在同年6月前申报数字化示范车间。在2022年

佛山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公示名单里,南嘉包装的“数

字化包装纸箱生产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就位列

其中。

在南嘉包装的中央看板上,五层纸板生产线显示着已开机1

小时47分,生产订单栏依次排列着六个订单号的未完成数量,印

刷车间的电能和产量的折线图、柱状图一目了然,生产订单完

成率、纸箱入库数量、纸板入库数量、印刷生产合格率、生产

准期率、员工报工数量等核心数据一屏尽显……

罗松波带着记者进入生产车间,在原材料收货区摆放着从入

库上架到原料发货的流程指引,通过扫描物料批次二维码、关

联库位上架,实现了货物的快速查找和定位。罗松波称,通过

物料批次级、库位级的精细化管理,南嘉包装实现了精准化的

动态物流管理,物料流转效率大幅提高、订单交期大幅缩短。

除了物料以外,南嘉包装在质量QMS系统、质量追溯规范

品质管理方面,扫一扫工序二维码就能进入报工界面、追溯关

键物料质量,实现了全链条的质量追溯;ERP、SRM、WMS、

MES、QMS、设备管理各大系统的集成应用,则实现了生产线

的数字化、透明化,让生产制造的过程更加智能、高效。

“系统上线以后,我们的库存在2000吨到2500吨之间,一下

子减了快2000吨,算一下就是800万元的现金流。”罗松波强

调,从接单时间到整个生产流程的完成节点,原来的各个部门

的柔性同步了以后,整个效率提高了30%左右、每年能降低150

第55页

49

万元成本,“这个提升在上系统前没有预想到的,我们觉得提升

个10%是有可能的”。

怎么转:

对标示范工厂渐进“转”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禀赋不同,传统行业的中小

企业如何转?“其实作为我们这个行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只是选择怎么去转型的问题,有些可能往绿色包装这个方向,譬

如更换硬件设备,有些像我们这样是往数字化、智能化这一块。

这个过程不光是给我们看,我的供应商、客户也会看得到。”罗

松波说。

“印刷包装业是属于一个重型资产的行业,它十几道工序,

每道工序可能就做一个产品,一台印刷机就要一两千万元。”罗

松波强调,印刷行业、包装行业的产值虽然不高,但数据化能力

很强,“现在有些数码类的设备硬件,一扫一个码,直接在办公

室一敲,整个流程就已经去到工序上了”。

“其实对整个印刷包装业来说,信息化应该是一个基础,如

果你不做这一块的话,未来你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几率就大大

提升了。”罗松波说,对于一些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像整

个南海区的一千多家印刷包装企业,有些中小企业其实也在做一

些数字化的改变,像是局部地去做一个ERP管理系统。

“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上了SAP系统,打通了

发货端和财务端,如果你不打通,中间环节就会有出错率、沟通

第56页

50 成本。”罗松波说,在尝过这次改造的“甜头”后,南嘉包装才

开始想着做更进一步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今年正准备做

到三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

“对标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每一年我们都会有一些提

升,按照节点来一点一点地做。”罗松波告诉记者,上一年在做

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南嘉包装其实已经在对标三级工厂的标准,

但数据中台等一些部分还没落地,今年除了要落地数据中台以

外,还准备在年底实现自动化物流的改造,整个数字化改造预计

投入约1000万元。

(文/ 许张超、王丹阳)

第57页

51

篇目八

如何算出制造业竞争力

关键词:算力 数字湾区

算力,这个似乎离大众很远的词汇,近年来随着新型算力网

络体系的构建而为人所熟知。2022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东数

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

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推动用户像用

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算力。

什么是算力?通俗而言,算力泛指计算能力,即数据处理能

力。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到制造、金融和教

育等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它。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聚变”)广东区域

第58页

52 总经理圣国告诉调研员:“如果说数字化转型是一栋大厦,那么

算力就是建成这栋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砖头。”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区域总经理圣国

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如

何赋能湾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新的产业形势下,如何构建自

己的算力生态?在与湾区生态伙伴广泛的联合创新与实践中,超

聚变逐渐摸索出了答案。

聚焦算力基础设施主赛道

2021年,算力发展已呈现奔腾之势,我国陆续出台系列举

措,加快构建以算力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超聚变成立于当年11月,成立之初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快速地保障服务器的部件供应,再完善研发和

生产环节,组建新的销售团队,打通物流渠道,并与生态伙伴深

入对接。

圣国回忆道:“2022年1月,广东第一台服务器到货。从接

单到客户收货,我们也就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业内处于较快水

平。”通过瞄准算力主赛道,超聚变的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根据2022年Gartner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报告,超聚变在中国x86

服务器市场份额已跃居前二。今年4月,超聚变凭借在多样性算

力、液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功入选Gartner全球服务器代表性

厂商名录。

第59页

53

算力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

力,成为如同水、电、燃气的基础资源。国际数据公司IDC、清

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

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

济和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3.5‰和1.8‰。随着需求的多样

化,多样性算力也必将成为未来算力发展的核心。

面对未来,超聚变既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也有清晰的产业战

略目标,率先完成了从单一的服务器厂商到新一代的算力基础设

施提供商的战略转变。

“未来随着多样化算力的发展,算力将从数据中心的物理空

间走向无处不在,形态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谈及这一战略转

变,圣国介绍,超聚变将自己定位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是希

望未来在算力产业里,不仅不能局限于提供物理形态的服务器产

品,更要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安全可信、高密算力和绿色低碳,也成为算力未来的发展趋

势。为此,超聚变确定了“最强双生态/安全异构+使能绿色算力

网络的无边界计算”的产业战略,实现了从中心到边缘、从硬件

到软件的开放创新,助力各大行业释放算力潜能。

在“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能耗成为挑战。2020年全球服

务器能耗占全球总量的1%,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上升为3%。与

此同时,随着高密、高算力等的普及,传统的自然风冷方式很难

完成为服务器散热的重任,而更为耗电节能的液冷散热方式成为

必选项。

第60页

54 为此,超聚变的思路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再到网,打

造完整的液冷技术能力,从部件、产品、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

等多个维度去设计和推动节能减排,已实现提供的产品与解决

方案制冷PUE(注: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06。

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截至2023年年中,超聚变已为广东省内76%以上的世界500

强企业提供算力服务,已经覆盖了三大运营商、金融、互联

网、智能制造、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的头部客户,持续助推

大湾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需求,圣国表示:“广东是制造业

大省,除了金融、互联网等,大湾区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

的需求比较旺盛。”在智能制造业方面,超聚变已服务于比亚

迪等高端制造企业,助力智慧工厂运行,提升生产效率。

在服务制造业客户的过程中,圣国发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的需求,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对作为产业上游的算

力服务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向记者分析:“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IT能力和数字业

务水平通常比较强,对于算力的需求更为直接、顶层化,只需

要为它们提供一个基础的算力底座,就能开发出适用于其业务

的应用系统;而制造业企业通常对于软件和操作系统需求比较

大,希望通过智能制造,带动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管理与运维复杂,需要多系统协同要求,大量设备数据需要

第61页

55

实施传输和分析……基于制造业数字化的以上痛点,超聚变提供

了超融合解决方案,用强大的集中管理平台和稳定、可靠的超融

合节点,应对众多分支工厂、众多生产中心带来的IT运维难题。

以比亚迪为例,圣国介绍,比亚迪对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要

求很高,超聚变在助力其智慧工厂运行、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

还要保障其产品的故障率、宕机率在很低的水平。此外,超聚变

还派出工程师到客户数据中心驻场,全天候提供服务,出现故障

后能现场解决,极大提升客户的业务效率,保障企业客户业务持

续运行。

聚合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湾区”

独木不成林,在新的产业形势下,算力供应商也在加快构建

完善产业生态和商业生态。圣国坦言:“算力产业最重要的就是

生态体系的建设,超聚变在成立之初就把‘合作共赢’写入公司

核心价值观。”

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在这家算力服务企业的市场拓展

和技术应用上。

市场方面,销售伙伴需要挖掘和了解客户界面需求,而超聚

变则负责找到客户在数字化上的深层需求,为其带来更高价值;

技术方面,超聚变不仅聚焦核心技术的主航道,更携手独立软件

开发商,使算力更好地匹配其承载的业务和应用,同时聚焦于先

进制造经验的探索、总结、归纳,再反过来以沉淀的知识指导生

产制造。

第62页

56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强劲,算力应用需求旺

盛。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提供商,超聚变也在积极融入大湾区的

数字“朋友圈”。

2022年8月,2022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生态伙伴大

会在珠海举行,汇聚了英特尔、联强、金华威、伟仕佳杰、中建

材、神州数码等上下游合作伙伴。今年2月,超聚变在湾区生态

伙伴大会上发布湾区精英伙伴计划,通过不断扩大边界,与伙伴

们为数字湾区的建设带来“1+1>2”的价值。

圣国介绍:“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大湾区对算力的需求

在持续增长。大湾区是超聚变的核心业务区域之一。超聚变将聚

焦算力主赛道,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这一湾

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除了市场潜力,圣国还十分看重大湾区的人才优势,“我们

希望借助大湾区的数字人才,提升研发实力,为超聚变的未来发

展积蓄技术力量”。

早在2022年6月,超聚变X实验室就在东莞松山湖正式落成,

为本地化的技术研发提供保障;而在供应链方面,超聚变在东莞

设立华南供应中心,成为公司两大供应中心之一。

目前,超聚变在大湾区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达到800家。未

来,超聚变希望牵引更多上游生态的资源到大湾区来,汇聚更多

计算产业链条的相关伙伴,在大湾区落地生根,为数字湾区的建

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 黄婷)

第63页

57

篇目九

数字“懂行人”如何来引路?

关键词:行业经验 数字化转型“广东方案”

8月12日,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支持下,“广东省制

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启动会议暨“行业平台赋能产业链供应

链数字化转型”圆桌会在广州举办。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服务

商、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智库单位等100余名代表齐齐赴约、

建言献策,为广东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懂行人”引路

探索数字化转型“广东方案”

数字化浪潮浩浩荡荡。据统计,广东全省累计推动2.75万家

第64页

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汇聚了500余家优秀数字化转型

服务商,其中6家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

量全国第一,累计打造300多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表示:“广

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热情高、市场主体活跃、生态环境完

备,但目前仍面临不少痛点难点。”例如,供应链上,如何推动

行业龙头牵头带动上下游整体转型?产业链上,怎样推动行业平

台牵头打造解决方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大象转身本就不易,大型企业已有诸多实践。然而,

曲晓杰认为,如何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其实更具考

验。需要调动中小企业在软件应用设计、生产加工改造、网络安

全防护、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自主能动性,亦离不开各方力

量的共同参与。

为此,“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应运而生。由省

内外50名具有实体产业升级情怀、产业数字化底层逻辑、生态协

同合作能力的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共同发起成立,汇聚政产学研用

等力量,组织各类行业交流活动,打造全省性交流合作平台。

会上,“50人会”秘书处代表成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

究员石林介绍,将构建“1+2+N”懂行人服务架构,切实解决

“怎么转”“找谁转”问题,积极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广东

方案”。其中,“1”指1个专业“陪跑人”,“2”指“懂行

人”指引和政府指引两大路径相结合,“N”则涉及人才、创

新、金融、标准等多方面的生态。

第65页

59

值得一提的是,“50人会”成员围绕模具生产、纺织服装、

装备制造等传统和新兴产业,现场趁热打铁地展开了一场“行业

平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圆桌会。

模具生产:

经验复用 搭建行业知识库

“非标无法大规模制造、产业分布离散、小微企业占比高,

决定了模具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对此,广东中泰工业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小春认为,“除了单纯提供数字化工

具,更本质的是要从产业视角,挖掘出数字化到底能让中小企业

达成什么。好比做餐厅生意,在各种智能化工具之余,也需要知

道如何培养一位好厨师、如何炒好一道菜、如何服务好顾客,等

等。”

现场,姚小春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小模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规

划,即打造数字化赋能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产业集群园

区平台,助推转型升级。以数字化赋能为例,又可细分到工程技

术经验、人才专业经验、管理经验三个层面。

在他看来,工程技术经验数字化的第一步是搭建行业知识

库,把非标通过数字化逻辑变成可被定义的,形成统一的行业标

准。基于十多年的积累工作,目前中泰工业科技已形成较为完备

的案例库。

“过去设计一套五六米的模具,需要5-10年以上经验的工程

师,且要花费将近1个月时间。如今,我们通过大量的数字化、

第66页

60 逻辑化、整合化,以及自动化操作检查、网络分析等,大概15天

即可完成,设计师有3年左右经验就已足够。”姚小春说。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持同样观点,行业知识和经

验最大程度的参考和复用,是模具产业数字化转型能走得更远

的关键,亦是接下来机遇挑战并存的“深水区”。

纺织服装:

数字赋能 打通上中下游链条

从一丝到一线,从一线到一衣。对于纺织服装产业来说,提

高周转率、降低库存与呆滞面料是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能帮

助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减少生产成本、加速产

品上市周期,从而提高销量和利润。

聚焦印染环节,佛山技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打造数字

化智能车间和产业集群平台,打通织布厂、染厂和布行等上中

下游链条。其总经理张伟伟介绍:“为了让印染生产标准化,

要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库,并对每种布匹面料赋予数字标

识,确保供应链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同时,通过分析实时生产

数据,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降本增效,满足客户和市场需

求。”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数字化

转型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数字化真正解决问题,构建商业模

式,才是重中之重。”据了解,中国联通就有这样一支“服装

制造军团”,通过数字赋能,自产业链上游的棉花、畜牧、化

第67页

61

工端出发,到中游涵盖包括成衣、鞋帽、箱包、印染、家纺,再

到下游的销售、物流、门店,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以东莞以纯集团为例,随着传统订单逐步演化为小批量、高

批次,原刚性的制造模式难以持续。为此,当地中国联通以

5G+MEC方式打造云网融合的车间,实时、高效的数据传输,使

“仓、缝、销”得以“同频共振”。

原来单线流只能同时生产1款衣服,现最多可达到9款;原来

需停工换款换线,现在可无损插单,系统应对自如……传统服装

厂,正焕发柔性制造生产的新貌。

装备制造:

转变服务思维 装上“工业大脑”

数字时代,如何让“小零件”持续撬动“大产业”?

“当前,精密零部件行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控制系统和装

备厂家的深度协同薄弱,二是重复性设备投资,三是有大量设备

闲置,供需不平衡。”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守

金表示,“行业的硬件式思维需要重塑,从提供制造转变为提供

服务,例如能否积累可推广的精密零部件制造技术,能否形成高

精度装备和孵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轻轻触摸屏幕,输入相关参数,就能让配套设备井然有序地

生产加工。自成立之初,迈雷特便专注于智能化制造与控制,推

出工业安卓智控系统及软硬件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自研成果,为

第68页

62 精密零部件企业装上“工业大脑”,从而形成业务链接、产能协

同、订单协同、服务协同的未来行业生态。

对于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携汇机床产业数字技术研究院

(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总结了四个关键词:一是“组合

拳”,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家企业、一项技术、一套解决方案的

单打独斗,已延伸为团体作战,需要各方聚力参与创造新的模

式。二是“标准”,要做到可复制、可落地、统一化,才能大规

模地传播。三是“融合”,装备工具、服务载体和制造业场景等

不是分割的,需要紧密交融。四是“数据”,搭建大数据基础设

施,把业内的知识经验沉淀、积累,再打磨成可供企业个性化的

服务产品。

(文/ 黄颖琳)

第69页

63

篇目十

电力装备龙头如何数字化重塑

关键词:电力装备产业 智慧能源

故事的开始,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胡氏“打铁世家”的

打铁创业,这也是白云电气集团(以下简称“白云电气”)的事

业起源、精神起源和文化起源。

第70页

64 1988年,白云电气正式进军电力装备制造领域,从“打铁世

家”转变为绿色智慧能源的践行和引领者。拖动着35年的时间

轴,白云电气学习吸收了西门子、东芝等外企的经验,一步步在

数字化工厂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如今,数字化不仅成为白云电

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成为公司向行业输出的“独家经验”。

“数字中国的概念已经提出,未来必然是数字化时代,企业

如何在必然到来的数字化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至关重

要。”白云电气集团信息中心主任、云谷数科公司总经理刘盛告

诉智库调研员,不向未来投资,必然带来危机。

有远见的领军者

率先建设数字化工厂

“我们董事长是很有远见的,有时候我甚至都感叹他走得太

前了。”刘盛笑道。1999年,白云电气开始引进ERP,是广州及

全国最早一批开展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企业。2006年,国企改

革进入深化期,白云电气跟随步伐收购了一大批企业,不断完善

自身在电力设备领域的产业链。

收购企业如何尽快实现“1+1>2的自我消解”?在刘盛看

来,信息化和数字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拉通信息流、物

流和资金流,并整合运营模式。“不同企业间的管理模式、生产

模式乃至文化必然存在冲突,这一背景下,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价

值就在于实现集团整合管控,打造一致性的运营管理基座,也是

依托于此,白云电气才能在整合中迅速走上正轨,成为电力能源

第71页

65

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兼并重组后,形成完整电力装备产业链的白云电气的步伐

已经走完第二阶段,第三步,是成为绿色智慧能源的践行引领

者。2013年,德国首次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

概念,第二年白云电气就开始在部分生产线上“机器换人”。

“国内电力设备企业大部分都是摸着外企过河的,学习他们

的管理和发展。但是到了2015年左右,我们发现靠‘学习’这条

路已经走不通了。”刘盛解释道,电力设备的行业痛点很清晰,

就是定制化程度高、离散程度高、产品复杂度高交货期又紧张。

当大家都无法解决行业痛点时,白云电气找不到可以学习的对象

了,开始走入无人区。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同年,白云电气开始确立数字化生产目标,

提出要建立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协同互联的生态化网络。次年,公

司在广州白云神山产业基地投资5亿元,建设具有国内外行业领

先水平的数字化工厂。

针对开关柜生产存在的问题,工厂内大量建设部署自动化生

产线和数字化系统,比如柔性全自动化钣金加工线、“库线一体

化”的装配线、半自动的铜排线、全自动化的厂内物流等。其中

的“库线一体化”的模式,实现了“产线在哪里,立库、线边仓

就在哪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所有的这一切,数字化系

统、数据才是后台的核心驱动力。”刘盛表示,数字化工厂彻底

改变了传统制造摆地摊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柔性

第72页

66 化、智能化,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

走入数字化无人区

将自身需求发展成新业务承接

“对于白云电气集团来说,数字化不只是降本增效的方法,

更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这是白云电气一直以

来强调的内容。刘盛直言,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在拓展

过程中白云电气踩过很多坑,遇到过产线规划的浪费、各板块

信息孤岛之间的连接失效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能坚定推进数

字化,不被前期的投入和弯路吓退。

从正式投产到步入正轨、开始实现产能爬坡,白云电气用了

三年时间。“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了,自动化系统让人、机、

料、法、环各环节和数据都连接在一起。”刘盛说。

走进白云电气集团神山数字化工厂,映入眼帘的是车间的大

屏幕,上面显示着各类数据。数字化工厂设备科科长周锴文告

诉智库调研员,这里就是数字化综合监控调度中心,包括物流

调度系统、数据采集、能源管理、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等。

在工厂里,可以看到无人搬运车悄无声息运送原料,机械臂

24小时不停运转,“柔性钣金生产线已经实现无人化生产”,据

数字化工厂钣金中心主任黄嘉浩介绍,在生产线上,上料、剪

切、堆放、折弯等工序全都实现了自动化,与传统的加工过程

相比较,效率更高。

第73页

67

作为全过程的参与者,刘盛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转型的不易,

他强调,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整体规划,

不要一味追求自研,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能快速有的放矢。数

字化转型成功后,在和行业内企业交流过程中,白云电气也不断

输出自己的经验。在越发感受到同行对数字化转型的困惑和需求

时,2022年,白云电气成立了广州云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云谷数科”),专业承接数字工业业务。

刘盛透露道,目前云谷数科的规模已经达到5000万元左右体

量。其中除了电力设备行业的企业外,也有制药、冶金等跨行业

企业。事实上,也侧面反映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

迫切。“面对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求来打造专业工具,先从观念转变,先用起来。即使是

数字化转型,也应该以精益的思想进行数字化转型。”

“我们最近在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倒逼供应链在产品和

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刘盛表示,下一步,白云电气将以数字

化为抓手,带动供应链两端的延展。

他再次强调了一点,不能给主营业务带来增长的数字化转

型,都是耍流氓。

(文/ 杭莹 汪海晏 孙晶)

第74页

68 篇目十一

一家污水处理厂的数智进化

关键词:环保设备制造 “小作坊”数字化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污水处理厂,到在工厂预制模块化装

配式结构的污水处理厂,环保行业的“建造”颠覆故事正在悄然

发生。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凯环境”)董

事长、总经理王国彬告诉智库调研员,在环保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背后,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招,掀起了在环保行

业下半场的“蝶变”。

“数智”赋能环保产品标准化

智库调研员在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桥南-沙湾片装配式污水

处理厂“鹏凯圆”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厂区装配式污水处

第75页

69

理系统,这些来自居民住户的卫生间、厨房等的城市生活污水,

经小区所在的化粪池初步沉淀发酵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再输

送到这里,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系列物理、生物处理后,污水变

为达标排放的清水。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鹏凯圆”具备占地更小、投资

更省、建设周期更短、运行更加智能等综合优势,而它的预制装

配式结构则在肇庆的鹏凯环境智慧化工业4.0生产基地实现了自

动化的生产。在生产基地里,由鹏凯环境自主研发设计的三相分

离器自动生产线上,板材运输至上料工位、中转定位台等,中间

经由的折弯机、机械焊接等工序均实现全自动。

“我们在2011年刚成立的时候,在番禺沙湾只有十几个人,

刚起步就什么都做,在政府的引导下,后来确定了专门化的发展

方向,以工程设备化、设备标准化、运维智能化的模式驱动技术

产品化、产品工业化转型升级。”王国彬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

是鹏凯环境在环保行业的细分领域开启“弯道超车”的关键一

招。

数字化战略为何如此重要?“我想用家具行业的发展史来打

个比方,它最初的阶段是工匠师傅背着工具到客户家里打(家

具),走街串巷也只能在一小片区域做生意,到了家居工厂的批

量化生产阶段,标准化的产品实现了走向全国市场,再到如今定

制家居的商品宅配模式。”王国彬强调,整个环保行业现在还处

于第一阶段。

“你会发现它的产品思维是没有的,完全是一个工程思维,

第76页

70 环保的设计、建设、投资运营都是分开的。”在王国彬看来,传

统的市政污水厂建造模式存在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

率低等问题,“非标准化”的环保行业走向“环保产业”的过程

先要实现思维转变,鹏凯环境就是这样开始了标准化的装配式污

水厂的建设。

“标准化的智慧设计就像开方子一样,只要输入参数,设计

图纸就能自动生成;生产的标准化跟装配式污水厂对零部件的精

度要求相关,一些零部件的精度是人工生产达不到的,到现场组

装再发现问题肯定没法弄,因此必须上自动化生产线来实现更高

的标准;另外就是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运营端的数据还能支撑到

设计端。”王国彬说。

“智慧”污水处理厂超速扩张

“如果这个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的规模是15000吨,填水

量、温度、进出水水质等基本项目信息,就可以通过智慧运算自

动生成一份数十页的设计方案。”鹏凯环境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

“鹏凯源智慧方案平台”,在短短不到三分钟时间就自动生成的

方案里,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工艺比选、工艺流程、初步设计

图等一应俱全。

在鹏凯环境自主研发的“运营数字化管理平台”中控界面,

记者看到水量板块、水量达标率板块用数字、图表形象化地呈现

了运营站点每个月的处理水情况,成本分析板块里污泥处置费、

人工费、电费等费用则是通过曲线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很清楚地

看到运营站点每个月的成本变化情况。

第77页

71

这些转型是如何顺利实现并被市场接受的?“当时我们做标

准化的产品,找了很多代理商,代理商会提不同的需求,这个

需求像雪片一样过来,刚开始你会认为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情,最后发现你服务不来、没办法服务,因为他给你的需求都

是非标的,不可能每一个人的需求我们都能快速地实现。”王

国彬说。

王国彬提到,通过对污水处理市场的分析,鹏凯环境选择专

攻农村污水、黑臭水体、市政污水等可标准化的方向来开发一

些产品。“譬如有一个污水厂,设计院提供的处理量标准是每

天850吨,在我们的标准里可能只有800吨和1000吨,你不可能按

以前对方提一个850吨就开发一个850吨的产品。”王国彬说。

“你会发现如果我要去重新做一个850吨的产品,成本会比

1000吨还要贵,那就直接给他配一个1000吨的。你要么就选800

吨,要么就选1000吨。”王国彬回忆称,在鹏凯环境开启一个新

的产品模式后,市场对它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以前的

污水处理厂是设计院设计好的,市场对于新的工艺就会觉得存

在技术风险而不敢用”。

谁是第一个用的?王国彬介绍,当时部分地区因出现环保问

题需要整改,但整改的时间要求比较短。“比如说某个地方有

排污的问题,要求你半年之内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方

法,建设就至少要一年,装配式污水厂的产品优势、技术价值

就凸显出来了。建完后发现比他想象的好太多了,就会慢慢接

受,因此我们在每一个省的第一个项目都很重要。”

第78页

72 “2019年的时候,鹏凯环境就成了全国首批符合《环保装备

制造业(污水)规范条件》的企业之一,今年又成为了第五批国

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王国彬告诉记者,如今鹏凯环

境在全国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细分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以上,

在全国40个区域实现拓荒,连续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70%,利润复

合增长率50%。

跨界对标促环保产业齐转变

“鹏凯环境如今的数字化建设不再是简单地对某一个板块做

数字化(改造),而是从设计到生产、运营、企业管理的全流程

数字化。”王国彬告诉记者,对标汽车、家具等行业的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整个环保行业说不上先进,他想通过跨

界对标来实现智慧设计到智慧生产的联动,甚至像商品宅配一

样,在店面设计好图纸、到工厂就自动生产。

“我们现在的自动化生产以及数字化的程度可能还没有达

到,它的比例还不是特别高,像通过自动化生产的产品比例才占

比30%,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80%。”王国彬说,针对这中间的

差距,未来将继续通过提升自动化、数字化的水平来赋能产品设

计、生产环节,预计在明年能够完成。

“目前的环保行业大都是工程属性,它不太会形成产业聚

集。哪里建污水厂哪里就有需求,这个需求都没有聚集在一个

点。”王国彬表示,装配式污水厂的生产基地是生产的原点,污

水厂的零部件、组件都是从这个地方发出去的,在某种程度上还

能带动配套厂在周边聚集,促进广东形成世界级的环保产业集群

第79页

73

中心。

王国彬表示,想在五年内搭建起一个行业共享的数字化营销

平台,把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延伸到客户端、共享给整个行业。

“整个环保行业现在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但整个行业过于分

散、完全没有聚焦,更多的是资源型的,希望通过技术型把资源

型聚在一起,以技术作为资源市场的载体,借助数字化平台来加

速这个过程。”王国彬说。

“中国水务环保的上半场,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是投资拉动

型的,上半场通常来说到现在基本结束,下半场我们认为是技术

推动型的。”北控水务集团轮值执行总裁于立国告诉记者,北控

水务有接近1000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污水处理厂,这种结构一旦

确定了就不能再移动,而且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于立国说:“在下半场以技术拉动型的发展模式下,类似鹏

凯环境这种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鹏凯环境的产品和

技术和北控水务存在一些互补,我们也在通过一些形式的投资支

持它在行业内快速发展,期待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文 / 许张超 孙晶 汪海晏)

第80页

74 篇目十二

服装企业怎样构建“数字画像”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商 纺织服装产业 广州

提到广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纺织服装业总是

第一时间在人们脑海中被想起的。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和海关总署

相关统计数据,今年1-5月服装产品产量累计14.23亿件,规上服

装服饰企业资产合计1731.04亿元。

生产体量大、出口增速快、产业链完备,这些都是广东服装

业长久以来的发展优势。也正是在这片服装行业的沃土上,广州

丽晶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晶软件”)聚焦时尚

产业。“基于广东在服装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我们就坚定选择

了这一赛道。”丽晶软件创始人江旭东表示。

第81页

75

“时尚行业全链路产业互联网构建者”,这是丽晶软件给自

己的定位,在江旭东看来,数字化是当下时尚企业核心的业务必

须具备的能力。非标准化的行业特性和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不断

提升,服装行业面对的挑战不言而喻。

今年4月,广东省工信厅印发《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

转型指引》,提出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优化、仓储物流、供应

链整合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设计。而在服装行业数字化这一

领域,丽晶软件铺陈已久。

实现产销协同和有效供给

同样都是品类多,但相比于美妆、日化等标准化行业,服装

行业的“死穴”在于存货压力,库存高筑让众多曾经红极一时的

服装品牌最终销声匿迹。对此,江旭东解释道,因为消费者需求

碎片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传统带货供给模式带来的就是库存积压

和终端缺货、产销失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产业互联

网”。

时尚、休闲、职业、经典……不仅女装类目风格都是千变万

化,而且不同的消费者对时尚风格有着个性化需求叠加服装行业

偏离散制造的特性,让行业呈现出长尾供应链现象。对传统企业

而言,从生产到最终触达消费者通常需要数个月,企业无法及时

在过程中感知到市场趋势变化而及时调整生产情况。这样出现的

困局就是,产品进入市场后一旦和消费者需求失配就造成产品积

压,终端无可售产品坪效下降进而拖垮企业现金流。

第82页

76 江旭东强调,丽晶软件做的就是赋能每个时尚企业成为产业

互联网公司。“通过数字化企业能够将全链路各个角色实现连

接,以订单供给和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进行协同精准匹配。通过数

字化按全链路可供给的面辅料库存和产能转换成可供给成品数提

供给全渠道销售端,货品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够按标签推荐给消费

者完成预售和试销,进而靠数据和订单驱动快反。”他表示,这

个业务模式能够缩短近80%的物流时间,3-5天内就可以实现快

发,降低约20%成本。

能做到这点,需要深扎服装行业多年才能建立全链路数字化

模型。广东有服装行业完整的闭环产业链,凭借着生长于这块土

地上的基因,丽晶软件以生产制造领域为起点,逐步延伸到分销

批发、线下门店、电商、全渠道智慧零售。长年的行业浸润让丽

晶软件深知时尚行业全链路各个角色当下痛点,推出的全链路产

业互联网方案帮助时尚企业实现产销协同和有效供给。“产品和

需求脱节,再好的营销也无法完成交易。这是我们的主要优

势。”江旭东指出。

当然,他同样提到,在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同时,企业做数字

化同样离不开不断的自我进化。

打造全链路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是一把手工程”,这已然成为行业共

识。这一点从丽晶软件的业务与自身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

要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改造,丽晶软件自身需要先完成数字

第83页

77

化“进化”,在江旭东看来,丽晶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敏捷数字

化产品平台的构建。而对外,他深刻地感知到,只有企业最高

领导层认同并坚持数字化改造,才能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改造。

丽晶软件COO谢宜刚告诉智库调研员,希音能够成功的原

因就在于他从消费端入手往上游供应链延伸,实现了产销协同

和有效供给,这其实也是服装企业进化的方向。“按照传统模

式去订货和铺货在当下时尚企业已经很难走通,时尚企业需要

在营销端改造变成全域全渠道的数智零售生态。”谢宜刚以广

州某女装品牌举例道,数字化之后,线下门店转变成数智生

态,建立了消费者全域触点(云店、数字导购、微信、抖音

等)、构建全渠道商品供给,成品、在制品和虚拟可供商品实

现了共享,结合大数据和AI实现了人货场的精准匹配,基本实

现了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运营。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依托于腾讯生态。谢宜刚表示,前端的

营销和服务都离不开腾讯的技术加持,比如腾讯云的整个技术

底座和大模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腾讯SaaS加速器二期

入选名单公布,丽晶软件成为40名正式成员之一。

今年,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实施意见》,提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走“数智化”发展道

路。在江旭东看来,制造和生产是广东服装产业的立身之本。

要想做好数字化发展,从根本上是要依靠订单驱动。“数字化

改造使企业可以全域全时空获取订单,驱动全链路的数字化转

型”。

(文/ 杭莹 孙晶)

第84页

78 篇目十三

老牌国企玩转新型“智慧水务”

关键词:水安全 全链条 数字孪生

在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的“智慧原

水”项目,在广州南沙“黄阁水厂”、梅州丰顺大罗水厂打造的

“智慧自来水厂”,在汕尾、开平等地的“智慧污水厂”……

作为水务领域的“排头兵”,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正

凭借“数智”赋能,打造覆盖“引水-制水-供水-用水-污水处

理”全链条的“智慧水务”。

第85页

79

“智”水守护供水“生命线”

“东深供水工程是我们‘智慧水务’建设的一个标杆。”粤

海水务副总经理孙国胜告诉智库调研员,粤海水务的“智慧水

务”构建了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其中,

“智慧原水”主要是应用在广东省“五纵五横”水网骨架工程

中,包括东深供水工程和即将投入运营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

程。

一泓东江水,浓浓粤港情。在流淌了58年的东深供水线,守

护的方式已经悄然改变。在空中,最大巡航能力达15公里、可沿

线精准巡飞并拍摄的无人机,实现了“无缝连接”的自动巡查;

在地面,工程泵站应用“厂站智能巡检系统”后,通过设备智能

化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在水面,引入水质监测无人

船等设备,让水质巡查效率大为提升……

位于东莞桥头镇的太园抽水站取水口,是东深供水工程的第

一级抽水站取水口。粤海水务工作人员邓雷在操纵室向记者演示

着无人机远程操作系统,无人机的监控画面实时地投射在控制大

屏上,“这些无人机都是提前设定好航线,9点开始巡下游航

线,巡完回来之后,10点自动开始巡上游航线,定时设置后就不

用我们再操作”。

“我们现在推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慧管理模

式,无人机的视野范围比较大,通过这些实时画面,管理人员在

办公室就能监控到水流、江面船只等情况,如果有异常马上就能

发现。”邓雷介绍,无人机不仅视角高、镜头还能放大60倍,有

第86页

80 效解决了巡查中堤坝、树木等遮挡视线的问题。

“巡查东江上游一个来回大概8公里,无人机巡检最快只要

半小时,大大节省了巡查的时间。”邓雷介绍,东深供水工程绵

延68公里,如今通过设立四条巡航路线、九个无人机升降仓,无

人机自动巡航已然覆盖整条供水线。“巡飞过程中,无人机可以

入仓自行充电,让整条供水线的巡检实现了‘无缝连接’。”邓

雷补充道。

在东深供水工程的“制高点”金湖泵站,东江之水通过水泵

的运作,逆流而上到达金湖泵站后,便可顺流而下直至深圳水

库,再向香港地区供水。记者在金湖泵站的变电站看到,一只智

能巡检的机器狗沿着黄色步道缓行,不时停下来用它的“科技

眼”对准站内电气设备,自动调整“眼睛”进行实时测温。

金湖泵站站长刘宽广介绍,肉眼无法发现变电站的电气设备

发热情况,这只巡检机器狗配备了两个摄像头,其中红外光测温

就是用来及时处理电气设备温度异常,“它会站到我们预先设置

的点位,对着位置点进行聚焦拍摄、后台识别,最后形成一个数

据报表,我们通过中控就能看到整个变电站的设备温度等数据变

化”。

“如果有异常情况,机器狗会发报警信号传到后台。”刘宽

广说,以前没有巡检机器狗的时候,基本上每四个小时就要工作

人员巡视一次,自从2020年实施该项目后,人工巡检的频次大幅

降低。

第87页

81

在深圳水库主坝坝头,粤海水务工作人员钟伯荣在岸边操作

着一架无人船快速驶来。对方告诉记者,在这项技术投入使用

后,只需要提前设定好采样计划,无人船就能按计划到点采集

并携带样品返回码头,工作人员只需在码头等待取样。这些

“智慧水务”的创新,用新的方式守护着东深供水生命线,谱

写出湾区水利惠民生的新篇章。

水厂实施全链式智慧管控

智库调研员了解到,伴随着在自来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综

合治理等领域的业务拓展,粤海水务的智慧化建设也逐步进入

全产业链。“从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到管网管理、客户服务

及集团化管控,我们希望在每个领域打造一个示范点,目前各

领域已经都有了一定的示范探索和经验积累。”孙国胜说。

位于广州南沙的黄阁水厂,就是这样一个示范标杆。一改以

往“灰头土脸”的自来水厂印象,黄阁水厂通过大数据、人工

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务运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变得科技

感十足,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了从厂内生产工艺环节到送水、中

途加压泵站和二次供水设施的一体化监控,覆盖制水、供水、

用水全链条。

记者在黄阁水厂的中控室看到,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和视频

信息都汇集在大屏上。工作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结合现场具

有AI视频识别能力的轨道机器人等装置,就能对生产一线进行

远程巡检。“在一些关键巡检点,我们部署了监控设备和各种

传感器,可以实时传输数据,智能识别并上报异常情况。”广

州南沙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显东说。

第88页

82 智能化技术也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净水工艺的关键步骤包

括五个方面,包含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黄显东告

诉记者,黄阁水厂基于“AI模型+边缘计算”技术,在混凝剂投

加关键工艺段全面实施“智能投加”,在保证水质达标的前提

下,混凝剂投加量整体降低约15%。

“在系统正式应用前,我们先通过整合分析近两年的运行数

据建立模型,并选取了一条生产线先行试点。在经过半年的试运

行过程中,对比模型计算值与人工经验投加量、实际运行效果,

对模型进行调优,达到设计目标后才逐步推广到全部生产线

上。”南沙粤海水务安监技术部业务经理邓英麟说。

智慧水务如何从原水、制水延伸到供水、用水?黄显东举例

说,以往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调控出厂水压,现在通过“动态水

力模型”实现了对出厂水压的智能调节,“AI可以精准地预测某

个区域的用户在什么时间需要多少水量,自动生成多水厂供水优

化调度方案,在确保全区用水平稳的情况下,也降低了供水能

耗”。

邓英麟则介绍称,在二次供水末端安装的智能感知设备和智

能水表,为AI进行智能决策提供了更多基础数据,“比起人工上

门抄表这种方式,这些智慧硬件设备能让我们更及时地了解到用

户的用水习惯,从而描绘出用户画像,汇总到一起就能预测出某

个供水片区未来的用水量曲线”。

数字化技术还被用于管网的漏损管控中。调研员从现场了解

到,通过一系列改造,南沙粤海水务可以对供水管网的实际运行

第89页

83

情况进行快速分析,针对性地对高漏损区域进行巡查及更新改

造,爆管的响应及维修速度也进一步提升,每年节约水资源约

360万吨。“整个管网的运行更加平稳、顺滑,用户的用水体验

感也提升了。”黄显东感慨道。

迭代更新助推行业“蝶变”

粤海水务如何踏上“智慧水务”之路?调研员了解到,随着

业务版图的拓展,粤海水务的水处理规模大幅增长,“智慧水

务”建设就此提上日程。孙国胜告诉记者,在粤海水务准备规划

实施“智慧水务”体系建设初期,全国水利水务行业也正处在数

字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对有限,市场上能提

供“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供应商也比较少。

“像电力、燃气或者通信行业都是高度标准化的,而全国水

务行业规上企业可能有四千多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

些相关经验,因此智慧水务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粤海

水务信息中心总经理马成涛说,粤海水务在最初建设“智慧水

务”时确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推广”的

思路。

马成涛分享道,当时水务行业的“智慧水务”案例比较少,

因此粤海水务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系统建设

过程中,做了1.0版本推出去先试点、再推广,1.0版本是在2011

年起步,主要是满足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

总结经验,再迭代到2.0版本、3.0版本,慢慢才具备了通用

性”。

第90页

84 “到2016年2.0版本时,增强了‘互联网+’的服务应用和物

联网平台的建设,如手机办理业务、水厂污水厂的管控。”马成

涛称,2018年,粤海水务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控股深圳市科荣软

件股份有限公司,科荣软件成为“智慧水务”业务开展的前沿阵

地;2020年,2.0版本更是开启了向3.0版本的跃升之路。

“智慧水务”3.0版本又有何变化?“3.0版本主要是大量使

用了人工智能、数据孪生等最新技术,并和水务生产运营管理进

一步深入融合,无论是软件系统的体系架构还是应用场景,都发

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产和运营管理模式。黄

阁水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马成涛说。

作为水务领域的“排头兵”,粤海水务的“智慧水务”建设

将如何进一步惠及湾区各地乃至全国?孙国胜介绍,粤海水务目

前在全国17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投资运

营水务项目109个,服务人口1亿人,综合水处理规模逾5700万

吨/日,其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工程等产品将在香港、福

州、大连等多地应用。

“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尖端信息技术带动

行业整体的生产服务水平提升,以高效、精准的方式配置和管理

水资源。”孙国胜说,粤海水务携手腾讯、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头

部企业,打造了“鲲鹏智慧水务联合创新实验室”,正携手行业

多家软、硬件企业,共同建设国产化水务产业生态,推进前沿技

术在智慧水利水务领域的创新研发与应用。

(文/ 许张超 黄婷 孙晶 )

第91页

85

篇目十四

361年老字号成“数字化”新弄潮儿

关键词:老字号 中成药产业 绿色工厂

安宫牛黄丸、消渴丸、滋肾育胎丸、胃乃安胶囊、加味藿香

正气丸……这些耳熟能详的中成药都来自于一家岭南药企——广

药集团旗下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中华老字号”白云山中一药

业有着361年历史,堪称岭南中药发展的“活化石”。

不过,这家老字号可“不老”!凭借着最新投产的数字化、

自动化、智能化包装连续生产线和仓储系统,白云山中一药业一

跃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弄潮儿”,拿下了中成药行业屈指可数的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评定证

书,跑出了“数字化”加速度。

第92页

86 老字号和数字化之间的基因如何嫁接?与传统的化学药生产

相比,中成药制造的数字路径有何特殊之处?白云山中一药业的

数字化探索能否为大湾区其他中医药企业带来更多可复制化的经

验?当前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智库调研员来到了2023念刚投

产的白云山中一药业“智慧工厂”,进行了实地探访。

运作20年生产线也不落后

就在今年年初,广药中一药业耗资两个多亿打造的以智能制

造为核心的三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营。

智库调研员在现场看到,随着生产线的高效运转,药丸自动

上料、装袋,标签打印、贴标签、扫码;成品经高空输送线自动

输送至智能密集库;装箱码垛的橙色机械臂快速将药品装箱入库

;智能立体仓库转运繁忙而又井然有序,俨然一个“黑灯工

厂”。

白云山中一药业副总经理叶彬介绍,三期工程引入智能控制

技术和先进的传感检测器、机器人装备和信息处理手段,设计了

从自动上料到机器人装箱的连续制造生产工艺,实现了中成药丸

剂等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包装生产。

“三期工程是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叶彬指

出。

“里程碑”的面世自然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白云山中

一药业已经在数字化改造的路上探索了20余年。

第93页

87

在中一药业的生产一部车间,一条运作了20年的消渴丸生产

线见证了中一药业数字化的起步。“我们从2003年左右开始引进

这条生产线,当时在业内就引起了轰动,这条生产线放在今天看

也不落后,”在药厂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制造一部部长曾秀花自豪

地介绍。

原来,传统中药丸剂制作需要人工撒粉、喷水、摇转等步

骤,需较长时间才能制作出一颗药丸。而生产线引进后,消渴丸

从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我们引入了无孔包衣系

统,实现包衣自动化和智能化,除了节约时间和人手,最重要的

是保持了每一颗药丸的均一性,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

差。”曾秀花表示。

从1.0到3.0的数字化路径

这条“超前”的生产线转动了20年,奠定了消渴丸在国内口

服中成药降糖市场的龙头地位。不过,白云山中一药业并未止步

于此。中成药产业虽然近年发展较快,但行业整体现代化进程较

缓慢,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更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手段,远未实现整个制造工艺流程的智能集成与优化,制约着中

药现代化的进程。

在叶彬看来,药企的数字化进程,需要从1.0机械化到2.0自

动化、再到3.0智能化不断升级,即:将分散的设备连接起来,

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

面的升级改造。

第94页

88 如今,这种“连接”已初显成效。随着三期智慧工厂的投

产,中一药业实现了生产、包装、物流、存储等多个功能模块

的统一集成。与原有的丸剂包装生产线相比,新型的智能包装

生产线可适应各种不同规格产品生产,实现柔性生产。通过高

效的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仓储系统无缝衔接,打造“无人工

厂”。

“现在,我们的生产线设备产能提高了150%,人力成本降

低74%,人均效率提高300%,成功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跨越式发

展。”叶彬指出。

破解行业痛点让中药材可溯源

“制药行业有自己独特的属性,‘质量合规’是我们这个行

业数字化的基本考量。”叶彬表示。

走进白云山中一药业三期工厂,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满是数

字的大屏幕。在这里,既可以见到安宫牛黄丸、滋肾育胎丸等

药品的产能、工时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及生产进度数据,也可

以实时监测企业遍布全国的15个药材种植基地的生产情况。

“药材好,药才好。”叶彬告诉调研员,相比于化学药,在

中成药生产中,中药材标准化既是挑战与难点,也是促进中医

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自己的中药材的智慧种植平

台,对全国药材基地实现远程控制。”叶彬表示,在智慧工

厂,白云山中一药业采取了“区块链+标识解释+中药材种植溯

第95页

89

源”的技术,确保从“选种、育种、栽培、抽检、采收、初加

工、入库”环节层层溯源及信息查询分析,从根源实现中药材的

生长可视化,实现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

“智能工厂”也是一座“绿色工厂”

除了依靠“智能化”降本增效,“智能工厂”同时也是一座

“绿色工厂”。在数字大屏上,月度电费节约率、万元产值能耗

水平等,一组组数据曲线,同样彰显着公司绿色发展的成效。

叶彬介绍,智慧工厂的水蓄冷系统,利用夜间谷段电力的低

电价,对蓄冷水池中的水进行高效制冷,在白天电价较高的峰段

释放出供空调系统使用,不仅为公司节约了能耗30%,也为电网

实现了“削峰填谷”。

“智能化生产应用后,整个车间及仓库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控制和数字化管理,在提质增效降本的同时,实现了全流程质量

可追溯,与‘老字号’的跨界融合,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潮流,

焕发老字号新活力。”叶彬表示。

作为中成药企业数字化的标杆,白云山中一药业的数字化路

径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实际上,多年来,白云山中一在数字化方

面的“超前”布局,正是希望发挥医药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

作用,赋能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带动整个行

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经常有药企来智慧工厂参观学习,他们都

很关心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药品生产进行结合,我们在‘智

能化’‘溯源体系’和‘绿色化’方面的探索,可以为他们提供

第96页

90 一些参考。”

不过,三期工程的投产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中成药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上,还要继续在技术创新领域不断

攻关,一路向前。

推进全方位更深度“数实融合”

“对于数字化,我们理解的第一层是硬件上也就是生产端的

数字化。接下来,我们要追求的是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数字化转

型,就是推进企业研发、营销、管理等全方位更深度的‘数实融

合’。”叶彬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建立的线上运行系统有

ERP、CRM、WMS、LIMS等12个核心信息系统,下一步的目标

是将这些子系统打通、集成,进一步实现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

控和主要业务数据在线交流共享。

为此,白云山中一药业从去年开始,专门成立了数字化发展

部,负责数字化转型工作。不过,叶彬也坦言,当前企业数字化

转型中,还缺乏数字化专业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熟知数

字化转型的管理型人才,以及擅长数据分析与技术应用的数据型

人才。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记者获悉,广药集团不久前获批建立

广州市国企唯一一个新型事业单位“广药集团数字经济研究

院”,这一机制体制上的重大创新突破,也有望为领军专业技术

人才打破技术通道晋升的天花板。

“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在数字化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

第97页

91

我们企业提供支持,比如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

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培育数字化技术。同时,也希望

政府能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和产权保护机制,对数字化转型

中的企业进行评估,根据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合理分配资金,实

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效用的最大化。”叶彬建议道。

(文/ 陈泽云 汪海晏)

第98页

92 篇目十五

从“熄灯工厂”迈向“灯塔工厂”

关键词:模具行业 港资企业 中山

在鸿利达精密组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利达”)的精密

组件生产线上,无人搬运机器人、机械臂、数字化管理系统

(DMS)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生产端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无

人化的跃升,也让这家老牌港资企业从香港制造走向“湾区智

造”。当年“为了不被淘汰”走上数字化的道路,如今却正在模

具赛道上演迈向“灯塔工厂”的故事。

第99页

93

车间熄灯生产

作为一家创立达35年之久的港资企业,鸿利达早早就在内地

建起生产基地。智库调研员在中山生产基地的展示区域看到,这

里陈列着运动相机外壳、婴儿奶嘴、汽车雨刷、电动牙刷等国内

外知名品牌的精密组件产品。如何把这些简简单单的日常消费品

做出全球竞争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一招”。

走进生产基地的自动化部门,工作人员正对机械臂进行从设

计到加工装配的调试,在调试合格后将在车间上试用、迭代。

“不同的机器人对精度要求以及它的操作复杂性都不一样,说到

底可用性和可复制性还是要自己来做,因此我们最初做自动化就

是靠自己的科研部门,前面几年基本上都是‘交学费’,到2018

年才开始有产出。”鸿利达集团总裁特助梁秉然说。

在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漆黑一片中只有作业机器在间

歇地闪着光,凭借着短暂亮起又灭掉的微光,可以看见整个车间

空无一人,只有几辆机器车在注塑机之间来回穿梭。梁秉然告诉

记者,该车间从上料、零件加工到运送的整个生产过程均可实现

无人操作,在关灯状态下全自动化生产。

“黑灯”车间的自动生产,离不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支撑。

在车间一侧的实时看板,集合了自动排产、生产执行、设备与模

具维护、品质管理、仓存管理等模块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让鸿利

达实现了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整个车间的运作数据实时传

送至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后台随时监控具体的生产进度、设

备状况等信息。

第100页

94 “以前市场部一个订单发过来,需要生产部人工排产,还要

看仓库物料齐不齐、机器状况,很多东西大家都不清楚,像生产

部管理员要拿个本子来记今天做了多少、还差多少,用表格来慢

慢统计核实。”该车间的管理人员介绍,如今系统通过应用人工

智能算法,能基于车间产能、生产负荷自动生成排产计划,从排

单生产到物料管理等环节都一目了然。

据介绍,鸿利达最初是在2018年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进行了

第一期合作,通过增设模块打造出全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

集成开发具备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成功为鸿利达降低

了库存,设备综合效率(OEE)更提升了15%以上,有效提升经

营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从2018年到现在,整个改造一共分成五期,从当初的一个

车间到整个生产基地,再推广到深圳基地、马来西亚基地。”该

管理人员表示,在第一期成功的基础上,整个系统再应用至综合

车间、汽车车间和组装车间,并在健康品车间试用无人搬运机器

人,到如今则已推广至硅胶中心、医疗中心、深圳塑胶工厂和大

马组件工厂,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转型升级。

摸着石头过河

鸿利达因何开启数字化转型?鸿利达集团创始人、行政总裁

蔡俊杰说,当初之所以选择走上数字化的道路,“就是为了不被

淘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模具业蓬勃发展,到了1980年

开始有部分企业发展数字化,这些企业主要从欧洲、日本以及中

国台湾进口个体向数字化转型。2000年开始,近十年飞速发展,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