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7
齊白石 1864-1957 紅菊墨蟹
Qi Baishi Chrysanthemum and crabs
立軸 設色絹本 1952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87×30 cm. 34 2
/8×11 6
/8 in. 约2.3平尺
RMB: 400,000-600,000
【題識】白石九十二歲。
【印文】白石
【說明】原藏家購自北京友誼商店。
菊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菊花標示的情懷亦自不同。或標清操,不為俗世俗務羈絆,
如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示抗節,不與他物一般顏色,如黃巢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
甲」;或崇耆老、敬故友,孟浩然即有所謂「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句;諸如此類,在在不同,皆將其賦予人格魅
力,成為個人甚至族群的情感指向。
以木匠而廁身近代畫家巨匠之列的齊白石,似乎對菊花這一意象更情有獨鍾。檢視齊大各題材花卉作品,最不吝施
用洋紅顏料的即牡丹與菊花。他秉承前人,繼續賦予菊花一種別樣的人格特徵,在北京畫院藏多件菊花題材作品中,齊
氏題詩稱:「丹砂余鼎賤黃金,宦後歸田笑古人。秋菊也知折腰愧,東籬不傍傍蓮門。」則在直承陶淵明之外,跳脫出
菊花寓意長壽之俗,更將菊花比作有所恥的君子,言辭間似以之自許。
素來視為「橫行將軍」的螃蟹,與菊花意象一旦組合,便也有了形而上的哲學意味,有了人格化的個性特徵。「多
足乘潮何處投,草泥鄉里合鈎留。秋風行出殘蒲界,自信無腸一輩羞。」這種自題蟹作詩,與前述題菊花詩並觀,即可
窺其一斑。
不過,有意思的是,將菊花與螃蟹對舉,似乎又別有寄意。考察老頭這種構圖,目前似只出現於1952年,本年他的人
生發生了許多此前預料不到的變化,比如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有見於此,似乎這種構圖於他而言,隱隱有一
種「飛黃騰達」的內心期待。
此幅由現委託方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自北京友誼商店購得,珍藏至今垂近四十年,寶愛甚之。本作繪於1952年,為齊白
石百難一見的絹本作品,其構圖和畫法與北京畫院所藏贈「君實先生」《菊花螃蟹》庶幾近之,菊花均以朱砂為之,重
瓣且繽紛,尤其款書風格極為相類,顯見出於同時。
從白石不同年代自書的「潤格」來看,不僅「賣畫不論交情」(1930年秋7月),且有些內容看起開還更顯刻薄。
如:「紅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1948年10月),「凡藏白石畫多者,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
(1952年)等等。即便如此,我們卻很少發現白石在潤格中提及絹本繪畫的價格。這裡或有以下考慮:一是絹上作畫不
宜發揮筆墨寫意優勢,難達預期效果; 再者就是絹畫成本較高,如寫入潤格,恐鮮有訂單。本場《紅菊墨蟹》不僅用絹
本完成,在用色上「盛開」與「待放」的五朵菊花,紅艷厚重,尺幅佔比也大,如套用潤格標價肯定不菲。絹帛價格昂
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聖人都說:「貧不及素。」此作品如不是贈與重要友人便是購畫者付重金所乞。作品存至今
日,重新流入市場,定為藏家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