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人录(2016年)

发布时间:2022-7-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州好人录(2016年)

助人为乐篇45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给邝小梅的家乡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村(现在的联星社区)带来了巨变。1994年后,随着全村耕地被陆续征用完,村民“洗脚上田”。村“两委”为村民谋划生产生活出路和解决就业问题,选准自主创业之路,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创办村、社两级经济合作股份制。其间,邝小梅全身心投入到村、社经济建设之中,积极参加村集体的各项经济活动,先后担任村办企业、贸易市场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爱岗敬业。邝小梅被村里群众誉为创业的多面手,她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很出色。现任河东市场副场长的她常常关心场内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经常抽空与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为了带领妇女走上致富之路,邝小梅除了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外,她还常常带领妇女经营者走出去,到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创业经验。回来之后组织座谈,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心得。让学到的经验真正地用于日常创业经营当中,提高营业额。让她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自强自立。(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一位朴实的妇女,恪尽职守,一往无前,克服困难,凭着对职业情操的坚守,满怀对集体的一腔真情,撒播大爱,付出所... [收起]
[展开]
广州好人录(2016年)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苏湛潮

 人物小传:

苏湛潮,1947年

生,广州市人。多年

来,一直传承关爱他

人、无私奉献的精

神,在勤劳致富后不

忘反哺乡邻,演绎出

感人的脱贫故事。

 主要事迹:

苏湛潮,广州市从化区人大代表、个体户,一位年近七旬的长者,他用

勤劳的双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并积极反哺乡邻,为更多的乡亲带去更加美

好的生活。

2003年,温泉镇石坑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不少经济社还没有通水泥

路,每逢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当地村民深受其苦。苏湛潮看到此情此景,决

定出资10万元解决石坑村江联社修路资金。

村民出外找工作难,他积极为石坑村青年提供了适合他们的工作,那就是

到他创立的公司工作。只要他那里需要招工,石坑村村民必是首选。

第52页

助人为乐篇

43

当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他第一时间找到石坑村“两委”,

赞助本村4000多名村民购买合作医疗每人10元。这项善举一坚持就是十

多年。

每到中秋佳节和春节,他都会组织石坑村年过60岁以上的长者聚餐,并送

上节日的礼物。同时还问寒问暖,了解乡亲们的生活或病情,倾听他们的心

声,慢慢地他就成了父老乡亲们倾诉心事的对象。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不管他是以一名老人大代表的身份,还是以一名老村民的身份,苏湛潮的

这种“润泽乡亲报春晖”的善行善举均让人为之动容,他韧而有力的奉献之心

充分展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为从化的文明进步增添了一抹道德的光芒。

第53页

4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邝小梅

 人物小传:

邝小梅,1963年

生,广州市人。她虽然

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

女,但却带动了村民创

业致富。她关爱集体,

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主要事迹:

作为全国“双学双

比”女能手,邝小梅说,这些头衔和光环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她只是希望能

运用自己创业奋斗的经验,带领广大妇女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年轻的时候,邝小梅积极响应村“两委”的号召,投入学文化、学技术

的热潮中,带动妇女、村民较快掌握水利灌溉、水稻优化种植等农业生产技

术,使得全村水稻亩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1980年的400多千克/亩(1

亩≈666.67平方米)提高到1993年的800多千克/亩。与此同时,邝小梅利用业

余时间自学了建筑、企业管理、植树造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些都为她

以后的创业和从事村办企业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4页

助人为乐篇

45

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给邝小梅的家乡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村(现在

的联星社区)带来了巨变。1994年后,随着全村耕地被陆续征用完,村民“洗

脚上田”。村“两委”为村民谋划生产生活出路和解决就业问题,选准自主创

业之路,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创办村、社两级经济合作股份制。其间,邝小梅

全身心投入到村、社经济建设之中,积极参加村集体的各项经济活动,先后担

任村办企业、贸易市场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做好各项管理工

作,爱岗敬业。

邝小梅被村里群众誉为创业的多面手,她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很出

色。现任河东市场副场长的她常常关心场内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经常抽空与她

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为了带领妇女走上致富之路,邝小梅

除了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外,她还常常带领妇女经营者走出去,到其他

地方学习先进的创业经验。回来之后组织座谈,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心得。让

学到的经验真正地用于日常创业经营当中,提高营业额。让她们靠自己的努力

改善生活,自强自立。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一位朴实的妇女,恪尽职守,一往无前,克服困难,凭着对职业情操的坚

守,满怀对集体的一腔真情,撒播大爱,付出所有。

第55页

4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邓常珠

 人物小传:

邓常珠,1935年

生,广州市人。在三尺

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半

生,桃李满天下,退休

以后在自家小屋里办起

了免费国学班。为了

更好地传播国学,2014

年,邓常珠还走出家

门,为广州市从化区各

镇街的青少年免费授讲国学,用生命书写着教书育人的篇章。

 主要事迹:

邓常珠老师办的免费国学班,学生从最初只有几个孩子,到后来满屋皆

人;教室从原来在其家中的客厅,到后来在一间设置了茶水间、洗手间和洗砚间等

功能室的独立小屋。其中除了爱心人士的捐赠,邓老师也放弃租金,收回自家一间

独立的房子作教室用,另外还自筹3万多元,投入到课室整改当中。

邓老师授孩子以国学知识,更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孩子和家长传递着中

第56页

助人为乐篇

47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坦言:“我与妻子都是退休教师,生活还算过得去,用

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为大家办点事儿,也只能算是尽点力。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

是负担,我们反而很宽心。”

“有时候我会听到一些家长或者老师提起学生如何顽皮、不爱学习,但在

我接触了这么多孩子之后,我认为没有不乖的孩子。”邓常珠说,在参加“国

学班”学习的孩子当中,有一个孩子让邓常珠记忆深刻。他回忆,当时,一位

家长送来了正在就读初三的孩子。她长得比较高大,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没有

什么特长,在学校里常常被同学嘲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老师也因对

她多次管教无果而失去信心。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她显得很腼腆。

在与这个孩子聊天之后,邓常珠了解到,她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

妹,家里的家务活和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常常落在她的身上。渐渐地,她花在

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的专注度也越来越差,成绩不断下降,自信心也

慢慢崩溃瓦解。了解到这些后,每当这个孩子来到家里,邓常珠除了教她学习

国学、讲有趣的故事之外,还常常跟她聊聊天。邓常珠还会定期给她布置点作

业,并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鼓励的话语。慢慢地,她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重新

建立起来了,成绩跟上了,性格也更加开朗了。

由于身体原因,邓老师在家中开设的“国学班”已经休班,但是退而不休

的国学之路仍然继续。2014年,邓老师受邀到广州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上了

一个学期的国学课。2016年,邓老师不顾路途较远来到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某

小学传授国学。事实上,停开“国学班”的日子里,邓常珠也常常到社区、小

学讲学,他说:“只要有人想听,我还回去讲。”短短一句话,展现了邓老师

一生的坚持。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邓常珠,不仅是一名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他用汗水浇灌桃李满园,用心血垒起栋梁万千,以善为灯,以心为田,教育之

路他从未停步。

第57页

4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周玉群

 人物小传:

周玉群,1974年

生,广州市人。现任广

州市从化区私营企业协

会城郊分会秘书长,她

扶危救困、捐资助学、

创办传统文化公益课

堂,为社会奉献爱心。

 主要事迹:

周玉群在家乡开办了传统文化公益课堂,至今已经超过110期,使1万多人

次受到传统文化洗礼,一些面临或已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回温暖,更使一些误入

歧途的叛逆少年重新做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得的是常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她说:“我

以前读书成绩不好,读书时间并不长。但是,有些人读书成绩很好,却因为经

济条件不好而没法继续深造,非常可惜。”周玉群表示,她希望能凭着自己的

能力去帮助这些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法深造的孩子。

周玉群一直资助一名“双失”家庭的孩子,她与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令他至

第58页

助人为乐篇

49

今难忘。昏暗的房子中,年仅12岁的孩子正在木桌前做功课,凳子太高以致孩

子一直保持弓着背的姿势。而他的哥哥是残疾人士,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更是

无法出外打工。身子十分瘦弱的哥哥,平时在弟弟做功课的时候坐在凳子上静

静地看着。两兄弟早年就失去了双亲,靠奶奶低保收入和种点蔬菜来维持一家

人的生计。当年,这个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成绩不错,但是由于经济问题面临

着辍学。在周玉群无私的资助与关怀下,这个孩子得以继续学业,成绩更是突

飞猛进。在这几年间,孩子和周玉群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让周玉群感慨不已

的是,一年暑假的时候,孩子拨通她的电话:“阿姨,我期末考获得了全班前

三名。”那一瞬间,周玉群热泪盈眶,“这孩子就像我的第二个儿子一样,他

说话时的兴奋劲让我很感动。”对周玉群来说,她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但孩

子能够考得优异的成绩,让她由衷地感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快乐的

事情。

除了长期资助这个男孩外,周玉群还联合身边的朋友自发组织开展“手拉

手”活动,帮助一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了取得更好

的效果,周玉群还出资与从化第三中学合作开展大型“心连心”活动,让家

长、老师、学生之间共同参与,打开心扉,用爱心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灌溉

更多的希望。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玉群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倾尽全力。她创

业的成功和无私回报社会的情怀,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赞誉。周玉群所做的

点点滴滴,虽是再平凡不过的善行义举,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真、

最有力量的践行和诠释。

第59页

5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吴兰香

 人物小传:

吴兰香,1965年

生,广州市人,现任明

爱志愿服务总队队长。

在她近17年志愿服务经

历中,亲身弘扬“奉

献、友爱、互助、进

步”的志愿精神和践行

“志愿服务、乐于助

人”的人生理念。

 主要事迹:

2009年,广州市从化明爱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以来,吴兰香带领团队成员,

以孤儿、单亲、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为重点,开展送温暖常态化服务。至今

累计组织开展大小型关爱活动一百多场。到山村送医赠药、 为山区学童开展

安全教育讲座、 探访社区空巢老人、慰问贫困家庭、开展义卖活动等志愿服

务。在慰问活动过程中,她不忘记回访旧服务对象,又不断寻找新的服务对

象。2013年,广州市从化“志愿在康园”计划项目启动,她带领团队主动对接

第60页

助人为乐篇

51

康园工疗站的志愿服务工作,定期为帮扶残障对象开设多姿多彩的知识课程,

课程内容遍及四大类服务(工疗、康疗、娱疗、学疗)。在“志愿在康园”计

划项目服务过程中,为残障人士提供结对志愿帮扶服务,保障其生活有人关

心,切实起到“帮急、救难、解困、排忧、送暖、助残”的作用。

一直以来,吴兰香用心经营,志愿服务团队日益壮大,组建了由广东水利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明爱总队水利学院分队”;由退休工

人志愿者负责的“明爱志愿在康园服务队”和“明爱表演队”;由中高考状元

负责的“明爱状元家教服务队”;由城郊街旺城西团支部负责的“明爱总队旺

城西分队”; 由从化二中团支部负责的“明爱服务总队二中分队”;由从化

技校团支部负责的“明爱总队技校分队”等七支队伍。在吴兰香的带领下,明

爱志愿服务总队队员由原来注册的80名扩大到现在近400人,成为从化区志愿

服务一个亮点。

吴兰香的志愿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广大市民,也使她相继荣获省、市、区

级多项荣誉。分别是: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颁发的“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

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志愿服务‘广州奖’”、广州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广

州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从化市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从化市十佳志愿

者”、共青团从化市委员会颁发的“广州2010亚运、亚残从化赛区/城市志愿

服务‘优秀个人称号’”、从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从化志愿

服务杰出志愿者”。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吴兰香,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志愿者,在点滴的志愿服务中,在无私奉

献中,在实现自身价值中,成为倡导文明、创建和谐社会的传播者、实践者。

第61页

5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冯培洪

 人物小传:

冯培洪,1966年

生,广州市人。他为孤

苦老人缴纳水电费、为

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

为患病刑满释放人员以

及戒毒人员提供帮助,

他用自己的爱心书写着

一个又一个为人民服务

的好警察故事。

 主要事迹:

冯培洪,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始终关心社区居民,保持为民服务

的初心,用爱心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的故事。2005年,时任广州市番禺

区新造派出所消防民警的冯培洪,根据新造镇帮扶安排,成为黎玉波的帮扶

人。冯培洪和同事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到崇德坊1号进行家访,刚踏进老人

家门的那一刻,他震惊了。老人家里没有电灯,点着蜡烛;没有自来水,用水

桶去外面打水。究其原因,是老人没钱,缴不起水电费。冯培洪二话没说,第

第62页

助人为乐篇

53

二天就赶到供电所,自己掏腰包为老人缴纳了所欠费用。从此以后,无论工作

岗位有何变化,帮扶对象有何调整,他都坚持无偿为老人缴水电费,一缴就是

10多年。逢年过节,冯培洪也会给老人送去慰问金。

20岁出头的阿枝是广州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曾经因为家境贫困,面临着无

法读大学的境况。作为阿枝父亲好友的冯培洪,获知情况后二话没说,每年拿

出6000元帮阿枝缴学费。这一缴就是4年。阿枝依靠冯培洪的资助才得以完成

学业,但冯培洪特别向阿枝的父亲强调,不必告诉她是谁资助她完成学业,免

得她有心理负担。

社区居民陈某自2004年以来因吸毒多次被处理,最后一次为2011年9月在

番禺新造镇因吸毒被处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3年10月释放。“只要你不放弃

生活,生活就不会放弃你。”冯培洪时常教导陈某。本着这个信念,冯培洪一

方面督促陈某继续戒毒,一方面通过与多部门沟通,帮助其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陈某已能够通过做零散工自食其力。

社区居民黎某曾因绑架勒索,于1997年12月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期间表

现好被多次减刑,于2012年底被释放。天不遂人愿,2013年5月,刚被释放半

年的黎某患了肾结石需住院做手术,因经济困难和身体上的不适,生活陷入困

境。冯培洪得知情况后,一方面主动上门给予黎某关心和鼓励,另一方面通过

与新造镇综治、流管中心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帮助黎某争取到了政府的相关

补助。此后,冯培洪又多方奔走,为其申请低保。黎某将对冯培洪的感激化作

奋发向上的动力,彻底洗心革面。冯培洪说:“一次简单的伸手和一次援助,

也许就会给别人带来关怀和温暖。”

(广州市番禺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小身体里藏着大能量,小社区里有着大故事。冯培洪个头不高,言语不多,

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层社区民警,但他本着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心,在番禺区

新造居委社区这个小天地里,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的好警察故事。

第63页

5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黎爱滨

 人物小传:

黎爱滨,1985年

生,广州市人。在广州

市番禺区司法局新造司

法所任职期间,热心接

待前来咨询的群众,发

挥专业优势,耐心详尽

地为其解答,给予指

引,向群众提供免费的

法律帮助,义务帮他们

起草诉状、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书,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主要事迹:

黎爱滨2008年毕业于湖北省长江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通过全

国司法考试,具有扎实的法律功底。2010年3月至2017年,她从一名大学生村

官开始,先后在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北约村、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司法所、广州

市番禺区大学城工作指挥部、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运行指挥中心、广州市番禺

区新造纪委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始终如一,严谨求实,积极好学,

第64页

助人为乐篇

55

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服务村民,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未曾谋面的

群众。

从2009年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到现在,法律法规在不断地更新,黎爱滨坚持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法律业务水平。在广州市番禺区

新造司法所工作期间,她协助镇政府出具行政处理决定书,代理行政、民事等

诉讼案件近一百宗,具备独立办案能力。面对前来咨询或电话咨询法律问题的

群众,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耐心详尽地为其解答,给予指引,内容涉及婚

姻、继承、相邻关系、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她积极学习

调解技能并耐心地为当事人进行调解。

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有人通过电话或者直接找到黎爱滨咨询关于婚姻、继

承、宅基地、相邻关系、民事、刑事、行政等法律方面的问题,黎爱滨都会

一一细致地帮他们解答。“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群众提供帮助,是我最

为自豪、最为快乐的事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

提升。”就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黎爱滨一次又一次地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

帮助。

“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行动,我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

的宗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既然选择了基层这份平凡而又崇高的工作,

我将用最真诚的心、无私的胸怀,尽最大的努力来实践自己进入基层队伍的选

择,心系群众,时刻怀着造福群众的心,勤做实事,多做好事,让自己充满正

能量,带给身边人快乐。”黎爱滨是这样说的,同时她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去践

行她的理想。

(广州市番禺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调解员”虽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却能见证人间百态。用法律服务基层百

姓,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一名基层司法人的职责,更是基层司法人建设新时

代法治社会的使命。

第65页

5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杰汉

 人物小传:

陈杰汉,1961年

生,广州市人。他是广

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亦是一位与音乐结缘

四十多年的资深音乐

人,更是一位乐于助人

的志愿者。

 主要事迹:

陈杰汉的头衔很多,他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

员、广州市番禺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书画会会长。同时,

他也是一位与音乐结缘四十多年的资深音乐人,还是一位懂得看病抓药的老中

医,一位资深的摄影师。认识陈杰汉的人都被他的多才多艺所感染,更被他积

极参与志愿服务的事迹所感动。

严格来说,他不是一名志愿者,他没有正式向志愿团体填写申请书,更没

有登记一次志愿服务时数。然而,他确实是一名志愿者。每年春节前夕,他都

坚持为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的弱势群体书写春联,积极参与各村敬老活动,并挥

(图中左二为陈杰汉。)

第66页

助人为乐篇

57

毫留念。多年来,他多次走进江西,广东五华、德庆、增城等山区,为山区学

校捐赠图书、给孩子上美术课。2016年,江西梅岭小学的孩子因为下大雨导致

学校教学楼倒塌而无法正常上学,当他得知他狮子会星海分会的朋友举行了一

次义卖活动为孩子重建教学楼筹款,陈杰汉邀请身边的书画家好友,为义卖活

动创作20多幅作品,活动共筹得爱心资金35万元。为落实江西梅岭小学新教学

楼搭建,陈杰汉与狮子会的朋友两次到学校现场,了解教学楼选址的安全性,

教学楼的结构、布局等,并给学校捐赠了新的办公桌、学生课桌、电脑、体育

用品等。

每次到山区的学校,陈杰汉少不了现场挥毫,给孩子们上美术课。他觉得

这是与孩子最直接的交流,最直接的帮扶。每次探访,带上的物资总是有限

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需求。陈杰汉认为,只有在精神上给

孩子帮扶,让孩子有一颗追求心、上进心,立下决心走出山区,才是对孩子的

最大帮扶。山区的小孩很淳朴,平时很少接触美术领域,接触书法家、画家,

感觉是多么遥远的事情。而现在,书画家就在自己的身边作画,给自己解说创

作的构图,给自己演示颜色的调配,一个七彩的世界,一副精美的作品,就在

画家的寥寥几笔间搭建出来。这种言传身教,给孩子很大的鼓舞。他让孩子感

觉到书画家并非那么遥远,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成为书画家。

(广州市番禺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陈杰汉就是这样的人。他默默无

闻地做自己的爱心事业,用自己的画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他们的心里画出

最美的画卷。

第67页

5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杨文嬉

 人物小传:

杨文嬉,1954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越秀区梅花村街东风二

社区居民。人生的大悲

大痛没有把她打倒,反

而让她勇敢地站了起

来,为特殊困难群体提

供帮助。

 主要事迹:

杨文嬉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都是退休干部,女儿在铁路医院工

作,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谁曾想灾难骤然降临:女儿在医院值班时猝

死,女婿、亲家也相继因病辞世,留下一个可怜的外孙与他们相依为命。虽然

承受了三次人生剧痛,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美丽善良的杨文嬉参加了“玫瑰

家园计划”,坚持参加每一次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经常协助社工做好宣传及现

场维护秩序的工作。杨文嬉是一位很能活跃气氛的人,很快成为小组领袖。同

时她也是一位非常乐于助人的好妈妈。有六位第一次来参加“玫瑰家园计划”

第68页

助人为乐篇

59

活动的妈妈,因情绪波动当场伤心落泪。杨文嬉积极协助做好安抚工作,帮助

六位妈妈恢复平静,稳定心态。每一个与杨文嬉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她乐

观的态度,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杨文嬉帮助过的失独家庭很多,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失独母亲郑阿姨就

是杨文嬉热心帮助的人中的代表。郑阿姨亲人都在外地,一个人在广州生活

很无助。热心的杨文嬉经常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节假日,忙前忙后的帮助郑

阿姨,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她们俩在玫瑰家园活动相识,成为好姐妹。因为郑

阿姨在广州没有其他亲人,逢年过节杨文嬉都带着外孙与郑阿姨一起过节。郑

阿姨感动不已,她说:自从先生、儿子逝世后一直没人这样关心过她。本身就

体弱多病的郑阿姨,不幸又遭遇车祸。2016年9月18日郑阿姨在坐125公交车回

家时,因一辆私人轿车追尾发生车祸,郑阿姨直接从座位上摔到了公交车的后

门,脑袋着地,头部受伤,右手指骨折。热心的杨文嬉便天天陪郑阿姨去做检

查,忙前忙后的帮郑阿姨打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杨文禧真实的人生写照。她表示,一定

会用大家传递给她的正能量,去帮助更多、更需要关心的失独家庭。要让大爱

汇成涓涓细流,浸润每一个需要帮助家庭的心田,再接再厉,为广州经济社会

发展再立新功。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杨文嬉没有被接二连三的不幸打垮,而是将心比心,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不遗余力地帮助孤独患病的老人,让这些特殊人群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

关怀。

第69页

6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任永全

 人物小传:

任永全, 1968年

生,广州市人,广东广

播电视台珠江频道副总

监。他在演艺事业获得

成功的同时,不遗余力

地带领家人朋友投身公

益,支持慈善,并带动

演艺界同人尽己之力,

回馈社会。

 主要事迹: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任永全主持的节目,伴随着广东千万观众共同成

长。生于斯,长于斯,他希望能尽己之力,回馈社会。他身体力行,成为广州

义工形象大使及行动大使、广州志愿者大使、广州青年爱心大使,不遗余力地

参与和推广义工工作。

他带领一众有爱的明星拍摄广州义工宣传片《爱的传递》,用实际行动为

广州义工代言;在多个大型义工活动中,他召集众多著名主持人和演员积极参

第70页

助人为乐篇

61

与义工服务主持和表演工作;参与策划、协助组织了多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

会;持续十多年从无间断每年到广州市老人院等单位慰问,成为众多老人家的

“乖孙仔”;他亲自代言“爱心待餐”公益项目,呼吁市民和商家加入爱心待

餐行列,缓解更多困难人士的燃眉之急,并募集了社会资金接近50万元,更是

动员了超过50个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超过3000人次的义工共同参与,为近5万人

次的弱势人群提供了待餐服务。

为了号召更多明星加入义工服务行列,并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义工服务,

他更亲自挂帅组建了任永全明星义工队,并于2016年3月5日雷锋日当天,率领

国家一级演员黄俊英、曹秀琴、羊城笑星卢海潮、何宝文以及广东著名主持人

和艺人李静雯、宋嘉其、毛琳、卢俊宇、刘汗、李达成等近百名广东本土明星

义工一起做志愿。

任永全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广州青年展现出了充满阳光和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任永全从著名主持到知名义工,在演艺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不遗余力地

带领家人朋友投身公益,支持慈善,并带动、影响演艺界同人尽己之力,回馈

社会,发挥正能量,将善举进行到底。

第71页

6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张文炎

 人物小传:

张文炎, 1973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越秀区城市管理局环

卫清洁作业中心机械部

部长。面对陌生人的求

助,他急人所急,自发

组织了20多名越秀区环

卫工同事到血液中心献

血,帮助他人。

 主要事迹:

2016年6月29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贵村的一栋民房着火。一位居民在

火灾中逃生时摔成了重伤,急需大量A型血和A型血小板。其家人四处求助。

最先看到求救信息的,是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局环卫清洁作业中心机

械部部长张文炎。他想到自己就是A型血,于是打定主意第二天到血液中心献

血。将文章分享到工作群后的半小时内,他的手机响个不停。“张部长,我能

不能去给刘鹏献血?”同事们都在问这个问题。于是张文炎鼓励:身体条件允

第72页

助人为乐篇

63

许的,都可以去。经过张文炎的发动,最终来到广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环卫工

人有22名。这群环卫工人里有男有女,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26岁。身穿墨

绿色制服的他们排起了长队为刘鹏献血,成了当天血液中心一道动人的风景

线,引来诸多市民拍照。“我到的时候,都要排到队伍末尾去了”,最先在工

作群里转发求助信息的张文炎笑着说。

在献血者李卫军看来,虽然和伤者并不相识,但心里也很难受:“已经逃

离火海了,却又掉进了另外一场灾难。这小伙子还是‘90后’,如果我们能够

帮帮这个年轻的爸爸,让他渡过难关,把人保住,家庭才能够维系住,他才可

以重新站起来。”献血的环卫工人中不少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对于这次

事件也给予了更多的情感支持。

张文炎表示,现在政府和社会对环卫工人都非常关心,落实环卫工人工资

待遇,定期慰问帮扶生活困难环卫工人,在积分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

斜。“作为环卫工人,我们感到,除了用双手创造良好的城市卫生外,我们还

应该为社会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张文炎说。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急人之所急、救人于危难之中。在获知火灾中坠楼的“90后”爸爸急需输

血的情况后,张文炎自发地组织20多名环卫工人到血站为伤者献血,挽救了一

条鲜活的生命。

第73页

6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马润娟

 人物小传:

马润娟,1964年生,

广州市人,广州市越秀区

王圣堂公安宿舍家委会主

任。她十几年如一日心系

居民群众,记挂群众生活

的点点滴滴,用奉献的音

符奏出了邻里相望互助的

乐章。

 主要事迹:

马润娟是一个乐观豁达、性格爽朗大方、以助人为乐的知心大姐。她既是

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社区公安宿舍家委会的工作人员,又是社区热心的楼组

长,从来都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十几年如一日心系居民群

众,记挂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2015年7月27日,马润娟发现住在大院130A302房的86岁老人吴笑莉有两

天没有下楼买菜了。她深知吴老太由于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大不如前,就连

日常买菜、买日用品等都成很大问题。不仅如此,她还要照顾同住且患有精神

第74页

助人为乐篇

65

病的大儿子。所以,每当吴老太生病、行动不便的时候,马润娟就成了吴老太

的生活小管家,承担起吴老太家各种各样的小事情。如,搬起板凳换厕所坏了

的灯泡;奔走街道找锁匠解决钥匙断在防盗门里的问题;陪伴老人到银行提取

生活费以及帮助老人买菜等等。

这次,吴老太两天都没出门,问谁都说不知道。马润娟了解情况后,立马

就上门探访。到了吴老太家中,才发现吴老太竟然摔断了大腿骨头,躺在地上

已经两天两夜了。于是,马润娟马上与吴老太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一起把吴老太

送到中医学院进行治疗。吴老太四个子女都有精神病,吴老太的老公90多岁高

龄且双目失明,谁来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太太就成了大问题。马润娟在联系吴老

太在香港的大儿媳时,得知大儿媳不肯照顾老人,马润娟只好一边发动公安宿

舍大院其他身体较好的老人轮流照看吴老太,一边向王圣堂居委会申请帮助。

居委会知道后,立刻向街道汇报吴老太的情况,街道马上派了志愿者来照顾患

病的吴老太。8月10日,吴老太转入了越秀南社区医院,在那里,她将受到更

细致的照顾和救助。马润娟说,看到老太太那么凄惨,自己却帮不了什么忙,

觉得很无奈,所以只好尽自己能力隔几天就煲汤送去给老太太,帮老人梳梳

头,和她聊聊家常。在马润娟看来,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为孤苦

无依的吴老太带来了爱的力量,缓解了老人消极厌世的心态。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马润娟既是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社区公安宿舍家委会的工作人员,又

是社区热心的楼组长,从来都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十

几年如一日心系居民群众,记挂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用奉献的音符奏

出了邻里相望互助的乐章。

第75页

6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何惠芳

 人物小传:

何惠芳,1959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越秀区团一大广场志愿

驿站副站长。她是一名

立足志愿干实事的公益

者,数十年如一日地

坚守在志愿服务的第

一线。

 主要事迹:

2012年,何惠芳主动报名加入广州市越秀区团一大广场志愿驿站成为志愿

者。四年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情为过路市民引路,为街道残疾人、特困户

们服务。她的热情也感染着整个志愿驿站。不久,她就被选为常务副站长。从

此之后,她更以驿站为家,全心扑在志愿驿站上,志愿者们还称赞她是驿站的

“红管家”。每逢刮风下雨,她都会想到驿站,立刻赶回去检查窗门有没有关

好,并把驿站内的物资收拾整齐。因为她知道志愿驿站就是志愿者的家园、志

愿活动的基础、公益活动的集散地。

第76页

助人为乐篇

67

何惠芳的孩子还在上学,但为了做好公益活动,搞好志愿驿站,她与爱人

分工安排好家务和工作,以便全心全意投身驿站志愿活动中。各类重大节日活

动、与民同乐活动和驿站接待任务都会有她的身影。每次慰问社区贫困残疾居

民、社区志愿服务集市她也会活跃在第一线;每年广州的广府庙会、横渡珠

江、春节送福骑行活动、地铁6号线开通、海珠桥修复、支援其他街道的志愿

和便民活动,都有她的身影。

对于社区困难户的帮扶工作,她也是倾尽全力。她所处的街道有一个特困

户,家中有一个脑瘫的女儿。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女主人辞掉了工作天天在

家,而家庭生活的全部开支就只能靠男主人在外打散工艰难维持。可是屋漏偏

逢连夜雨,最近男主人不幸过世了,悲伤过度的女主人几度崩溃,甚至还有轻

生的念头。为了缓解这个家庭的压力,何惠芳经常组织志愿者们去慰问开解她

们,教她们一些生活技能让她们能自食其力,还给她们带来生活必需品,鼓励

她们继续生活下去。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何惠芳是一名立足志愿干实事的公益者,她已把帮助别人、乐于公益看作

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驿站看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77页

6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马 啸

 人物小传:

马啸,1973年生,

广州市人,广州青年志

愿者协会医疗辅助总队

副总队长。作为一个

专职的公益人,他努力

探索志愿工作新模式。

他认为公益不是组织一

两次志愿活动,而是一

个个持续长久地开展的

项目。

 主要事迹:

马啸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辅助总队副总队长、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

服务队副队长、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讲师、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基地培

训讲师。

自从广州市越秀区暐杰志愿服务工作中心特色项目“生命天使计划”开始

以来,马啸便一直致力特殊学校教育。不但教会了特殊儿童们舞蹈及一些生活

第78页

助人为乐篇

69

技巧,还把这些特殊儿童带入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尽可能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

样,领略到读书学习的乐趣,体验人生路上的快乐。马啸还带领着志愿者们在

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培养

了一支全部由特殊儿童组成的舞蹈队,教会了特殊儿童制作手工皂等生活小物

品,并进一步深化“生命天使计划”,让关爱延续下去。

在横渡珠江、国际超级马拉松、国际垂直马拉松、为爱行走、益动广东等

各项大型公益活动中,为志愿者提供应急救护培训,保障了数以万计的群众生

命健康安全。

对于困难与孤寡的家庭,马啸更是引领年轻的志愿者们一起,为这些急需

帮助的老人和有需求人士送去温暖的关怀与热情的帮助。在他所服务的社区有

一位萧阿姨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儿女已不在,他组织志愿者定期到萧阿姨

家,为萧阿姨送去爱心便当,同时帮助她清理家居。在天气变化时为她送去所

需的避暑防寒物品,让萧阿姨感受到羊城志愿者们的浓浓爱意,让年轻的志愿

者们传承美好的中华民族美德。

马啸走进志愿者的行列至今已整整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坚持不懈,默

默奉献,并把参加公益活动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专职的公益人,

他努力探索志愿工作新模式,他认为公益不是组织一两次志愿活动,而是一个

个应持续长久开展的项目。“形成适合公益组织发展的模式并且是可复制性

的, 才能把公益事业发展得更好,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是他深信

不疑的也是正在践行的理念。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他认真履行一名志愿者的职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热情的处理

暐杰志愿服务工作中心的每一项志愿任务,用他的热情和真挚影响着志愿团

队中的每一位队员。

第79页

7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李显耀

 人物小传:

李显耀,男,1987年生,中共党

员,目前就职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

赤岗街道办事处党政办。他是个无偿献

血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连续十年坚

持献血,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尽力帮助别人,是赤岗街公认的“热

心肠”。

 主要事迹:

李显耀是一个坚定的无偿献血支持者,从高三开始,他就雷打不动的坚持

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至今已经整整十年。而他的献血次数登记已经

用完了整整四本无偿献血证。2016年2月15日,珠江电影集团的一个职工刘阿

姨得重病急需O型血小板,看到这则消息,想起自己刚好是O型血,李显耀马

上联系上刘阿姨的家属,说明自己愿意为刘阿姨捐血的意愿,并约定第二天下

午在医院见面。与此同时,李显耀也将此条求助信息发布在自己的各个微信群

上,呼吁大家一起帮助刘阿姨渡过难关。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尽力帮助他人。有一次,李显耀在运动过程中不慎手

第80页

助人为乐篇

71

骨折,到医院治疗后,仍坚持上班。在上班途中,李显耀发现有一位老婆婆瘫

坐在路边,看起来很不舒服,有路人经过却无人上前询问。李显耀见状,马上

过去询问老婆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得知老婆婆因为高血压而导致头晕后,李

显耀不顾自己手上有伤,仍坚持扶起老婆婆,到路边搭乘出租车前往医院检

查,并帮忙挂号、找医生、拿药,全程帮婆婆跑上跑下。看完医生后,又把老

婆婆送上出租车,给老婆婆50元作为路费,并嘱咐司机安全送婆婆到目的地。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满身冷汗,原来是之前固定好的骨折部位由于用力过猛,

又错位了,疼痛感如潮水般涌上来。天气热的时候,李显耀会给顶着烈日工作

的街道文明交通岗志愿者们送水、送凉茶;节假日安排值班的时候,他总是照

顾那些有家庭、有小孩的同事,常代替他们值班,让他们多陪陪家人;每天中

午吃饭的时候,他总是主动帮大家到饭堂打饭;要搬、抬重物的时候,他总是

第一个冲在前面。

李显耀还热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5年7月,《信息时报》联合广州市

海珠区赤岗街道办事处举办了“奔跑吧,街坊!”公益助学跑活动,为辖内20

名贫困学子筹集助学资金。李显耀兴奋不已,不仅自己第一个报名,同时发动

亲朋好友15人一起参加此次公益助学跑活动。在广州市“友爱互助月”主题实

践活动暨第四届“让座有礼 让爱传递”活动中,他积极报名参加,作为志愿

者深入地铁车厢,寻找“最美乘客”,为主动让座的乘客送上玫瑰花,谦恭有

礼劝导部分乘客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他每年都购买慰问品,组织志愿者

到荣军医院探望伤残军人,陪他们说话、聊天。

(广州市海珠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助人”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轻轻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

“助人”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付出一点真心,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李显

耀执着地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助人为乐”这一高尚品德,且从不求回报,

只希望能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到更多的人。

第81页

7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苏文超

 人物小传:

苏文超,男,1979年生,赵广军生

命热线协会总干事,2009年辞职全心全

意投入义工工作,七年时间,苏文超从

普通义工成为领队骨干。在他的带领

下,义工团队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

服务对象超6万人。苏文超的杰出表

现,让他获得了2011年广州市“优秀义

工”,以及“广州市十大杰出志愿者”的称号。

 主要事迹: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文超接触到了义工服务,开始加入探望孤寡老人的义

工队伍,持续参与了一段时间后,他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辞职做专职

义工。放弃工作做免费义工?这在苏文超的家人和朋友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但苏文超却认为,这是值得的。“还有工作的时候,只能用业余时间去帮人,

有时也因为工作的关系,时间有限,没办法做得很完善,所以就想着辞职去专

心做义工。”苏文超坦言,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做和喜欢做,就算身边

所有人都反对,也义无反顾。就是这样,苏文超辞去了高薪工作,用一年的时

第82页

助人为乐篇

73

间做免费义工,并且从此踏入了义工行列,一做就做了七年。

做义工不是光有爱心就万能了,坚持和责任心,缺一不可,从苏文超的身

上就能看到。作为资深“知心哥哥”,苏文超最忙的时候要同时处理二十多

个个案,其中以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居多。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相依

为命的父子:“父亲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儿子由于残障无法自理,只能由父亲

照料,我们去到的时候,他们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不少随行义工都接受不

了。”据苏文超回忆,这对父子居住的房子,义工还没有进门口就能闻到一阵

恶臭,长长的冷巷堆满杂物,房子昏暗无光,让人看着就于心不忍。“随行义

工受不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我让他们下一次不用再来了。”苏文超坦言,义工

的心理状态会对服务对象有影响,如果义工自身也有心理障碍,就不适合再继

续。此次服务唯独苏文超坚持了下来,从第一次探访,到后来这户人的父亲入

院、离世,以及残障儿子的去向问题,都由苏文超亲自跟进:“若你不去做,

可能就真的没有人能帮到他们,所以我选择继续帮到底。”

苏文超帮助的对象,并不只局限于困难家庭,只要是有需要帮助的人,他

都会伸出援手。对于苏文超来说,帮助他人,不只是奉献,而是一种责任。

(广州市海珠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举义旗,行善举。斗转星移,你用大爱谱写着人生。无怨无悔,你的温

情使枯木逢春,花蕾绽放。将帮助他人当成一种责任,志愿者不是简单的三

个字,它是用心血与汗水铸造的一座丰碑,而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

定义。

第83页

7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黎玉华

 人物小传:

黎玉华,女,1962

年生,广州市海珠区南

石头街康园工疗站站

长,无论街道还是社区

的活动,只要有义卖、

助残等内容,总能见到

她的身影:或是和受助

者聊天,或是忙碌,她

一定和穿着统一上衣的

工疗站站员们在一起。

 主要事迹:

她,是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康园工疗站站长黎玉华,那些需要关爱和帮

助的人们,正是她近9年来一直坚守在此的理由。

曾在国有企业任职主管的黎玉华,决定她的第二次事业开始于工疗站,与

之前工作完全不同的环境、待遇、内容,使得她在落差中适应了几个月时间,

几乎差一点就放弃了。“非常感慨地说,‘还好最终留了下来。’”黎玉华回

第84页

助人为乐篇

75

忆起当时的心路历程,非常感慨地说。这份工作不仅需要对站员们有极大的爱

心、耐心、包容心,更要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包括康复理论及方法、相关政

策等等。而那时认为已做好准备的她,真的开始着手做时,却发现比预想中的

难很多。咬牙做了几个月后,黎玉华不禁萌发了想要放弃的念头,得知她的想

法后,一位站员的家长拉着她挽留,并叹息道:“换了站长,谁还能像你一样

对待他们呢。”正是这句话,让黎玉华猛然意识到,原来她的工作和付出对这

些站员和他们的家庭如此重要,自己何不再坚持一下?就这样,黎玉华从2007

年10月坚持至如今。

决定留下来就意味着,忙碌和学习仍要继续。参加广州市海珠区残联开设

的培训班、自己买教材学习、向其他有经验者请教……黎玉华在工疗站的工作

逐渐进入正轨:制定站员们在工疗站日常的身体、心理、娱乐等方面的康复课

程;联系社区、家综等,为站员们争取更多融入活动的机会;从别处学来手工

方法教站员学习……这些,也仅仅是黎玉华工作中最常规的一部分。

身为工疗站的站长,黎玉华常常要面对的,是一个站员和她背后的家庭。

她的工作,也延伸到了这些特殊人群的家庭生活中,正如一位站员的家长所

说,黎玉华对他们家的意义,是“有了她,我们才安心。”

黎玉华说,除了在工疗站帮助站员们康复,关心他们的家庭,其实最主要

的工作还有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争取让站员得到帮助,以此为站员的家庭减轻

负担。“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问及黎玉华对这份工作的感受,她坦言,这个

工作就是要做好“付出远比收获大”的心理准备。黎玉华也表示,她将继续陪

伴站员们,并拼尽全力帮助他们。

(广州市海珠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把一次选择,当作一生追求;把平凡岗位,做得无怨无悔。“尽可能地

帮助他们”,话语平淡,但要做到并不容易,黎玉华用了九年时间去践行这

句话。

第85页

7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黄耀平

 人物小传:

黄耀平,1987年

生,广东省佛山市人。

他热心公益事业,乐于

救助他人,2015年成为

广东省第347位、全国

第4830位造血干细胞捐

献者。

 主要事迹:

黄耀平在大学期间就是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他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热

情从未降温,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登记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

捐献者。

他两次毫不犹豫地答应配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然而第一次患者因为病

情突然恶化,最终没等来生机就离开了人世。第二次是在2015年3月,这次病

人情况也是需要加急处理,但仍需等待病人病情稳定才能进行捐献。黄耀平在

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全身体检及血液高分辨检测样本采集,并接受安排

住进了医院,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在此期间黄耀平出现了身体发热、腰痛、

第86页

助人为乐篇

77

腿酸、头脑发胀等类似发烧的症状,但他没有丝毫的妥协和退缩。最后在2015

年4月2号下午完成了捐献。整个过程大致是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

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历时

4小时。

采集完毕后,医务人员给黄耀平包扎好伤口,骨髓库工作人员随即将患者

的感谢信转交给黄耀平。信上写道:“自去年七月份被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以

来,我突然跌入万丈深渊,我的生命随时都可能会消失。您我从未谋面,素不

相识,却愿意捐赠骨髓给我,感谢您给了我重新活下去的机会。”看着信纸上

患者家人用力书写的文字,黄耀平特别激动,越发坚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救助更多患者。

此后,黄耀平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经常向身边的亲友、同事传播外周

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知识,并讲解捐献流程及注意事项,消除大家心中的疑

虑,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坚持利用闲余时间和志愿者们到

医院看望捐献者,跟捐献者分享采集前后的感受、注意事项,以及缓解他们的

焦虑。

(广州市花都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黄耀平无私救人、甘于奉献,彰显出人性的光辉,用爱谱写出生命礼赞。

他的大爱之举,感动了万千人,也将激励更多人汇入爱的海洋!

第87页

7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谭惠玲

 人物小传:

谭惠玲,1957年

生,广东省韶关市人。

一位普通的社区居民,

却走过长达16年的无偿

献血之路,还为白血

病患者捐献了3次血小

板,挽救了3位病人的

生命。

主要事迹:

谭惠玲是广州市花都区银菊社区的名人,全国献血亚军,人称玲姐。年近

60的她,言语带笑,身体硬朗。她的无偿献血证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献血

时间与献血量。“身体好,得益于我经常献血。”她这样告诉我们。

“我第一次献血的时候,花都区血站还没有成立呢!”回忆起献血经历玲

姐娓娓道来,“第一次接触无偿献血,是源于单位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当

时,单位有15个人积极响应号召,结果只有3人血液指标合格,而我正是其中

一位。适当献血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促进自身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何

第88页

助人为乐篇

79

乐而不为呢?”

2016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AB型血液以维持生命,当

时血站库存告急,患者家属辗转联系到谭惠玲,然而她的血型与患者并不匹

配。热心的谭惠玲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寻找AB血型的献血者,最终找到了匹配

的血液,使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截至2016年,谭惠玲已累计无偿献血32次,献血量达17600毫升,相当于4

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获得“全国献血亚军”的称号。她还为白血病患者捐献

了3次血小板,由此挽救了3个病人的生命。

作为社区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谭惠玲还发动自己的亲友参加献血。

先生和女儿的血液都不合格,她就动员血液合格的女婿加入到献血大军中。在

她的带领下,社区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除了每年两次固定献血外,还经常骑单车

到各个村镇进行义务宣传,向居民普及献血知识,鼓励大家参与到献血活动中

来。“我十几年来很少生病,连感冒都很少,就是得益于献血。”她现身说法

打消别人的顾虑。

“2017年我就满60岁,超出献血年龄范围了,希望到时能拿到全国献血冠

军的荣誉,以后即使不能再献血,也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积极动员身边的

人参与无偿献血。”这位用热血传递爱心的“玲姐”用一番朴实话语表达了她

奉献的决心。

(广州市花都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长年做这件好事。谭惠玲16年来累计无偿

献血32次,并挽救了3位白血病人的生命。

第89页

8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梁北珍

 人物小传:

梁北珍,1946年

生,广东省阳江市人,

一名扎根基层46年的乡

村医生,心系群众疾

苦,关心群众安危,保

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安全。

 主要事迹:

梁北珍曾是一名妇联主任,1969年来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元田村(现花

山东方村的一个片区),服从组织安排进入元田村卫生站跟随老中医熊显杞学

医。她边做边学,每月都到镇里的卫生院进修,渐渐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赤

脚医生。1982年,她通过考核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熊显杞医生离开

卫生站后,梁北珍成了村里唯一的医生。

她义务出诊,免患者的出诊费。据了解,以前乡村医生出诊允许收取一定

的出诊费,许多卫生站的医生也有收费的惯例。梁北珍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四十

多年出诊上万次,从不收患者出诊费,减免诊费数万元。遇到孤寡贫穷困者,

第90页

助人为乐篇

81

她还常常自掏腰包补贴药费。凡村里出现老人小孩发烧、妇女生产或其他大小

病情,村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她。天晴下雨白天黑夜,她有求必应。在她心

里,病人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送医送药,照顾孤寡老人。村里有位叫江桂凤的孤寡老人生活窘迫患有贫

血症,还碍于面子不愿申请五保户。梁北珍知悉后,积极与村干部协调为她办

理了五保户,还义务为她买菜做饭,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为她打针、喂

药、按摩,改善她的身体状况,一做就是5年,直到2015年江桂凤去世。

化解矛盾,乐作心理医生。梁北珍无私善良、医术了得,乐于助人而深受

村民的信任。她是生产队里的队委,大家有心事会向她倾诉,村中出现打架斗

殴、家庭纠纷等矛盾,她都会介入调解做思想工作,成为村民的心理医生。

现在,即使梁北珍退休后离开花山镇搬到了新华城区居住,每天仍有元田

村的村民打电话与她拉家常,找她咨询病情,向她寻求帮助,她都一一回应。

当被问及她的行医信念时,梁北珍简单回答:“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

(广州市花都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悬壶济世数十载, 医者仁心梁北珍。这位1946年出生、已有51年党龄的

乡村医生,用46年的心血换来了村民的敬与爱。

第91页

82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陈建兴

 人物小传:

陈建兴,1958年

生,广东省湛江市人。

陈建兴在身患鼻咽癌

后,却不因自己病情而

愁苦,选择做了一名义

工,长期活跃在广州市

花都区新华街家庭综合

服务中心,以帮助别人

为乐。

 主要事迹:

2008年,对陈建兴而言,是可怕的一年。命运残酷地捉弄了他,他被诊断

为鼻咽癌。谈起这段经历,陈建兴依然记忆犹新:“我当时吓坏了,不敢相信

癌症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还是晚期。我甚至打算向病魔投降……”最

终,在家人的鼓励下,陈建兴还是接受了手术。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病情得

到了一定控制。高昂的医药费让陈建兴生活更加拮据,又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他不得不停止治疗,用精神与病魔作斗争。

第92页

助人为乐篇

83

2012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建兴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家庭综合服务

中心在招募义工,他从中了解到义工服务的意义,瞬间顿悟:原来人还可以这

样活。 从此,陈建兴开始了他的义工生涯。新华街家综举办的每次活动都能

看到陈建兴的身影,重阳节为长者包饺子过节,陈建兴不会包饺子,也积极参

加,一边学一边包。社区进行统一的灭蚊宣传活动时,陈建兴更是不顾自己的

身体状况,爬了四栋八层楼挨家挨户派发防蚊、灭蚊宣传资料。

新华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暑期开展的“缤纷学堂——乒乓球兴趣班”就

是由陈建兴执教的,发球、接球、持拍的手势等,陈建兴都耐心细致地为每位

参与的同学示范讲解。一个暑期下来,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会打,到后来

要相约比赛。

2013年上半年起,陈建兴经常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做复健,陪老人们聊

天,倾听他们的心事。陈建兴的按摩手法在中心已是出了名的好,深受长辈们

喜爱。一位名叫王桂花的老婆婆,已是74岁高龄,患有中风,行动不便。陈建

兴每次来中心都会给这位王婆婆做按摩,他总是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般用心,

从胳膊一路按到双脚,连脚底也不遗漏,一按就是一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

的陈建兴,看见老婆婆轻松舒服的表情,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为了不影响服务,陈建兴从不透露自己的病情,他忍着病痛也要像一个健

康的人那样服务大家,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义工的初心:“我志愿,我

快乐,我奉献!”

(广州市花都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一个鼻咽癌晚期患者,多年来如一日坚持做义工,用爱心温暖他人。人

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拓展它的宽度。如此顽强美丽的生命,死神也会望

而却步。

第93页

84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万寨雨

 人物小传:

万寨雨,1972年

生,湖北省随州市人。

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

动,以线上传播、线下

志愿服务的方式扶贫济

困,创新扶贫工作,帮

助贫困农民解决农产品

滞销问题。

 主要事迹:

万寨雨,中国共产党花都区委员会党校老师,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第三小

学家委会会长,学雷锋志愿团队“爱心助农团”发起人。他在工作之余,积极

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带领三小家委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家校共育活动;服务社

区和农村,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以公益的方式为弱势群体引入社会关爱力量;

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创办微信公众号“爱心助农团”,以线上传播、

线下志愿服务的方式扶贫济困,创新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

问题。

(图中右一为万寨雨。)

第94页

助人为乐篇

85

2011年起,万寨雨的学雷锋团队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两次“走乡村、下社

区”的家电义务维修活动。送修旧家电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旧家电也多

为用了很多年的收音机、电饭锅、电风扇等。志愿者们总是不厌其烦,用他们

高超的维修技术,帮助老人们修好一台又一台“老电器”。

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累计为农民开展科技、健康知识等培训300

余场次;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了10多场“走乡村、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活动,

为社区居民、农村村民免费义务维修家电近400台套;关爱弱势人群,成功为

赤坭镇白血病儿童小朗朗、徐闻县身残志坚的“梦想”姑娘黄静仪、花山镇血

管瘤儿童徐泽坤等发起公益援助活动;以“互联网+公益”模式帮助贫困农民

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已累计发起17期公益爱心助农活动,成功帮助省内外几

十户贫困农民解决鸡、鸭、鹅、番薯、芋头、粉葛、西瓜、木瓜、冬瓜、苹

果、霸王花等农产品的滞销问题,累计为贫困农户实现50余万元的收入。万老

师也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助农团“团长”。

他决心让爱在校园传递下去,一项项新颖有趣的家校共育活动风生水起地

在各个年级开展了起来:归程队家长志愿活动,让繁忙拥挤的放学时段的校门

口井然有序;特长家长开办的公益亲子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诸如:

足球硕士爸爸开办的趣味足球队,热爱阅读的妈妈开办的读书社,心灵手巧的

妈妈们开办的手工组,拥有外教资源的爸爸开办的外教口语班等等,所有的兴

趣小组全校学生均可以免费参与。

(广州市花都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没有爱心的社会是冷漠的,冷漠的社会是可悲的。万寨雨和他的爱心团队

用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温暖着无数弱者的心,他们是爱的使者,是爱的

先锋。

第95页

86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何德言

 人物小传:

何德言,1933年

生,广州人。广州市荔

湾区逢源街长者义工队

的副大队长。多年来默

默奉献,无私助人,为

有需要的人士,为幸福

社区的建设,为义工服

务,默默奉献了自己的

爱心。

 主要事迹:

在广州市荔湾区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中,人们经常都能见到

熟悉而亲切的何德言,她的笑容仿佛是那冬日中的煦阳温暖着社区中的弱势群

体,她为社区服务长达7000个小时。何德言会提前了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

实际情况,为他们制订专属的帮扶计划;经常上门探访独居长者和孤老,及时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甚至还会捐钱资助他们,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何德言还

长期助养一个孤老,她对孤老体贴入微,情同至亲,细心地照料,直到孤老安

第96页

助人为乐篇

87

祥离世。

曾经有一位孤寡老人患病住院了,虽没有金钱上的困窘,但却十分消极,

抗拒治疗,整个人非常偏激,经常对医生护士乱发脾气。何德言得知此事,便

每周抽空去开导她。在刚接触时,这位孤寡老人十分抗拒,一言不合,便不再

理会何德言。但何德言没有放弃,她每次都会温柔耐心地与这位长者交谈,用

真心打动老人。在何德言的循循善诱下,老人的病情也逐步稳定,她还邀请老

人出院之后加入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大家庭来。

耄耋悄临,但何德言矢志奉献爱心不变,毛遂自荐当上了文昌邻舍康龄社

区大学舞蹈班的老师。由于舞蹈班的学员年龄偏大,所以何德言根据老人的生

理特点和身体状况精心编排,反复地试跳修改,务求使舞蹈的难度、可接受程

度都能符合长者学员的实际状况。在教授的过程中,她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学

员,不厌其烦地反复分解每一个动作。

十四年来,由何德言编排、导演的舞蹈、歌舞、健身操、小品等节目小计

上百个,既活跃了社区的文体活动,也把欢乐带给有需要的人,而且为社区的

宣传教育、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她真诚待人,用心侍奉长者,待他们犹如

至亲,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献出自己的爱心,用爱去照料他们。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何德言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

有需要的人士献上关爱,为逢源街的长者提供多元化的义工服务,在平凡中培

养高尚,在奉献中孕育伟大。

第97页

88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何炯春

 人物小传:

何炯春,1986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戒毒部部长。从广州市

荔湾区海龙街家庭综合

服务中心揭牌开始,何

炯春就一直驻守在街

道。四年多来,她勤恳

实务,在社区戒毒康复

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收获。

主要事迹:

有一个叫阿蒙(化名)的社区戒毒人员复吸,何炯春得知后,多次联络阿

蒙欲上门进行辅导工作,但阿蒙多番推托,不愿相见。于是她从阿蒙的行踪、

心情、健康,特别是感受等多方面话题入手,与阿蒙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良好的

电话沟通,终于抓住时机,与阿蒙及其家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通过家庭

支持以及个人愿望激发等技巧,让阿蒙及其家人重燃阿蒙戒毒的信心和希望。

第98页

助人为乐篇

89

最后阿蒙在大家的帮助下,进入医院进行生理脱毒。

每每谈及这些故事,何炯春总会滔滔不绝。在过去的四年中,何炯春和她

的戒毒团队每天都会开展200多节的戒毒辅导。迄今为止,他们开展的社区禁

毒教育累计32场,7000多人次受益。

仅仅立足于戒毒人士本人、局限于本社区内部,并不利于戒毒服务的有效

管理和开展。因此何炯春不断拓展和优化服务,让更多部门和社工联合起来。

2013年底,何炯春在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的同时,努力走进相关部门。

她希望戒毒环节的每个因子都活跃起来,每个步骤都有帮扶的元素,让戒毒人

员在戒毒的任何阶段,都有关注和支持,不掉链子。尽管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

困难重重,但她仍不放弃。

2014年1月,广州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云浮戒毒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将服务拓展至戒毒所。何炯春带领其团队,开展一线戒毒辅导服务。至今,云

浮戒毒所社会工作服务成效显著,颇获好评,还获得了云浮市公安机关首届创

新大赛一等奖。

曾经何炯春在禁毒这条路上遭受各种非议和打击,更因外界人士关于“复

吸就是失败”的论调而苦恼不已。后来,随着与戒毒人士的不断深入接触,结

合在服务中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不断地向督导学习,何炯春对戒毒工作有了更为

正确的理解。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何炯春学会了客观地看待戒毒,并在理解后将之转化为一种正能量不断地

传递给大众。让身边人更加地了解戒毒人士和戒毒工作,减少歧视,多些理

解,为他们点燃生命之火。

第99页

90

广州 好 人 录 (2016 年卷)

张洁珠

 人物小传:

张洁珠,1955年

生,广州市人。广州市

新风港务公司工人。身

患重疾却连续十九年默

默照顾孤寡老人,不是

亲人胜似亲人。

 主要事迹:

张洁珠现居住在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如意坊新街。与她居住在同一层楼

的孤寡老人程永祥,现年65岁,患有严重的眼病,眼角膜脱落、双目失明、神

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里,张洁珠无怨无悔的一直默默

照顾着这位孤寡老人,包括日常的吃喝拉撒、煲中药汤水、照顾饮食和个人卫

生清洗工作。

由于张洁珠的长期照顾,程永祥对张洁珠产生了十分强烈的依赖感,可以

说除了张洁珠,其他任何人(包括他的亲姐姐)说的话也不会听。有时候程永

祥生病了,在病发时出现疯疯癫癫、神志不清、大哭大闹的情况,这时只有张

洁珠的劝解才能让他止哭。程永祥还经常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每当这个时

第100页

助人为乐篇

91

候,张洁珠就在旁端屎端尿的侍候,场景十分感人。

有一年下大雨,水浸街道。屋漏偏逢连夜雨,程永祥生病了,病得很重不

能下床,由于大小便失禁,整张床铺和他的身体上都是屎尿,十分狼狈。张洁

珠毫不犹豫地为程永祥脱衣清洗身体,由于情况复杂、难度大,张洁珠还叫上

她丈夫一起协助清洗程永祥的身体及房间卫生。因为连日的大雨,天气潮湿,

程永祥可更换的衣服不够,张洁珠就把她丈夫的衣服给程永祥更换。

2016年4月9日,程永祥被送到医院治疗眼疾,但是当天下午便跑回了家,

原来他害怕做手术。任他姐姐怎么劝程永祥都不听。结果还是张洁珠耐心

劝解,他才肯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经医治,程永祥的眼睛有了一定程度的

恢复。

程永祥姐姐想送程永祥到老人院安居,并且已经联系好了,但程永祥坚决

不肯去,大哭大闹,最后此事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主要是老人对张洁珠有很

大的依赖,害怕去了老人院便失去张洁珠的照顾。张洁珠对程永祥的帮助可以

说是长期的、坚持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张洁珠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不仅仅是她的无私奉献,更因为其本人也患有重

大疾病却仍坚持义举。因为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就把党组织的关心通过

自己传递到其他人身上去,做些关心他人、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她的朴素信念。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