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婺源

发布时间:2022-10-16 | 杂志分类:旅游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品味婺源

59来婺源,首推江湾镇,在江湾镇,首推江湾,然后是汪口、篁岭……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行专栏作家,摄影达人、旅行达人,去哪儿网聪明旅行家、环球旅行体验师,甘肃全域旅游内容云创作大使,“老家河南”文旅传播使者。《今日头条》2017 年十大旅游传播之星。《今日头条》2017 年十大旅游爆款微头条。2018 年 5 月《今日头条》头条号礼遇计划旅游类原创奖获得者。多次获得《今日头条》青云计划。2018 年度乐途旅游网十大灵感贡献之星。2019 年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老家河南”图文类银杯获得者。2020年第二届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之“最具传播力自媒体”。2020 年第二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优秀讲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企鹅号、新浪看点、大众点评、携程旅行、马蜂窝旅游、小红书、绿洲、去哪儿旅行等二十余家网络平台。善于视频制作剪辑。我总是后知后觉地知道一些事情,这几乎是我人生迄今为止都无从改变的一个个性,对此我毫无办法。我也曾多次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再到哪里,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接触,一定要本着“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但每每事情到了眼前,又把这一原则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到... [收起]
[展开]
品味婺源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8

在遇见丛溪庄园的那一刻,便让我褪去了城市外衣,走进丛溪庄

园,扑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秋意。

办理入住手续的是迎宾楼,是整个庄园的重点和门面建筑,其二

层重檐的歇山造型,大气稳重。

初看婺源的丛溪庄园,先和这园子相识,看到前台接待的楼前有

一造型优美的水池,水面是那般静美和恬适,就由这汪碧水掀开了我

观看这庄园的一角。

在无人机帮助下以上帝的视角俯瞰庄园,其以徽派建筑风格沿丛

溪河西岸呈带状建造,整个庄园为仿明清徽派建筑群,飞檐翘角、粉

墙黛瓦,一边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一边毗邻田园风光、庄园四季都

有鲜花盛开。

丛溪庄园牌坊,整体为大块石材建造,是整个度假中心南北通道

的南大门。

沿着丛溪庄园里一条可行车的道路,一旁是溪水流动的声音。正

第52页

49

逢旱季,水量不大,但是水声驿动得很,或许是在表达欢迎人的亢奋

和热切,人们身在城市中享受繁华的同时,也最向往自然,在这里感

觉人的轻盈和惬意地脚根本落不到地。

经过牌楼到一府六院入住,放了行李带着相机再往前行漫步,看

到的是凤凰阁和聚贤厅,还有一个大舞台。

江南园林风格打造大概是这府院的标准,飞檐起脊、华丽大屋顶

的仿古建筑,既有错落之美也有历史之美,亭台楼阁在丛溪庄园一应

俱全。

凤凰阁由两栋二层单檐歇山顶造型古建组成,是整个庄园唯一的

两套总统客房,一栋即一套。

凤凰阁有客房也有会议室,长亭朱栏回廊,假山水榭,书院庄园,

花影屋荫,无不惹人遐思。风格都是木质的古朴的,是那种低调的奢

第53页

50

华之感。

从凤凰阁上看丛溪亭,它是一座二层的八角亭,位于整个庄园的

中央,是一座可以让游人欣赏乡村田园风光的观景亭。

聚贤厅是一个大的会议厅或者宴会厅,看到“聚贤”这两个字总

觉得人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些知识。

而与这一排别院相对的是一栋栋雅致的独栋小房子,精致的别墅

散落在绿树丛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都市尘嚣,那种宁静幽远的感

受令人神驰,我们选择了其中一处别墅入内进行拍摄。

所有的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泡上一壶清茶,静静地品

味生活的宁静,让自己紧张纷繁的心得以慢慢地放松。

城市的生活虽然热闹繁华,但是这美丽宁静的丛溪夜晚却更是令

人赏心悦目。这里寂静无声,没有了都市里的喧哗,只有山涧潺潺的

流水和田野里清脆的虫鸣蛙叫。

很难放弃一夜的好梦,醒来入眼便是一幅宁静的乡村水墨画,不

第54页

51

禁想要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每栋小别墅门前有一条青石小路,环绕的是一小片清丽的小园

林,粗壮的树木枝繁叶茂,蝉在枝头吱吱作响,有点逸趣横生。

我很喜欢丛溪庄园,曾经喜好绘画的我,它仿佛又激起了我挥笔

作画的梦想。

从一踏进这里,就像踏进入了故事中,整个庄园就是一个大舞台,

人在景中,景在戏中。每个女人都像徽州女人,每个男人都是古时的

徽商或读书人。如艳词妙曲吟唱“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每一处搭景都仿佛天然自在,每一笔人工设计都妙不可言!

多年以后(网名)老师文笔和摄影都有很深的造诣,每次为其拍

摄就像在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每次行程前她都会根据所到的地方和环

境,精心研究选择相应的服装配饰,以便人物很好融入环境之中。

这次我们来到丛溪河畔拍摄,在这里将远处的山景、水景、秋景

第55页

52

尽收眼底,可以享受一下被自然景色围绕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移步换景,此时的丛溪河流水潺潺很是壮观,据说我们看到丛溪

真正丰沛的水位是因为发电的原因,水的源头处正好在放水。我们都

惊呼自己运气好。站在丛溪岸边,返回头再看这片丛溪庄园,曲径通

幽的小路,缠缠绕绕的植物,每一个细节都是徽州文化的体现。

婺源的美食很多,也品尝了不少当地美食,色香味俱全,实在诱

人,在这里吃一吃可口的农家菜,地道的农家小炒肉、婺源荷包红鱼、

乡村水笋,还有品类齐全的小点心别提多惬意了。

晚饭后的中秋夜,我们来到丛溪河畔,会聚丛溪,大家一起赏月、

交流秋游婺源的美好感受,在这里丛溪庄园就像是一处深山中若隐若

现的仙境,安静、自然、美好。

丛溪河畔的婺源秋色,是如诗一般的丰收色,每一眼都是视觉大

片,它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也是人们一心向往的梦园。环境中的人、

粉墙黛瓦、潺潺流水、秀丽的风景和美味的食物,总能达到一种“浓

妆淡抹总相宜”境界。

第56页

53

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建于南宋,经历八百年的岁月

洗礼,彩虹桥依旧

早上爬了婺源的大鄣山卧龙坡,午饭后在车上有点小困,似乎听

到有人喊:

“老师们下车了”,阳光夹揉着金色的光芒照进车窗,睁

眼一看,突然就迸发出的辉煌,黄则愈黄,满眼的金黄,快晃盲我的

双眼。

原来是彩虹桥景区到了,那一片金黄正是村民在粉墙黛瓦的门前

正晾晒着的自家稻谷,农民手里翻动着稻谷,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

人来人往的今天,无论有多少游客来到这里,婺源与城市都一直

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在连绵的青山绿水间,人们继续慢慢过着小

而美的生活。

秋天的婺源,是浓墨重彩的画。步步都是美景,村村都是丹青图,

第57页

54

此时正是婺源晒秋最好时节。

不过我们现在要游览的地方不是晒秋打卡地,而是一座建于南

宋,已有 800 年历史的古桥。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设计最为

科学的一座古廊桥,不仅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

“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而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它是中国最

美乡村婺源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坐落在婺源县清华镇的彩虹桥。

当我们进入景区时,经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周边都是青翠的毛

竹,老师们前面信步走着,我在后面拿着相机搜寻美的画面。忽然豁

然开朗,不远处发现一座古桥,想必就是彩虹桥了,此时的戴戴老师

早就到了桥下陶醉在景色之中,正扑捉着动人景象。

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山脉、树木、倒影,

它看起来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桥长 140 米,桥面宽 3 米多,4 墩 5

第58页

55

孔,由 11 座廊亭组成。

站在彩虹桥上,凭栏远眺,远山近景一览无余。廊亭中有石桌石

凳,坐在这里稍作休息,欣赏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不远处的小山村里,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栋栋徽式建筑,浓郁的

徽派气息扑面而来。飞檐翘角的屋檐、精致的雕刻、典雅的门楼,瞬

间将人们带回记忆中的古徽州,让人感到更加安宁。

这里依山傍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构成了一道曲线玲珑的绿色屏

障。据说,那几座山起伏的线条匀称而流畅,看上去极像巨大的笔架,

所以当地人称其为“笔架山”。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宛如一幅江南

山水的丹青画作。

据资料记载,清华村原来有一座独木桥,但如果发洪水,独木桥

就会被毁掉,给村里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此时,清华村的一位出

家人和一位能工巧

匠,想为村民建造一

座永久性的桥。经过

长时间的准备,他们

用了三年的时间化缘

筹集到一笔资金,花

了四年才将桥修建完

成。

当桥梁即将完工时,村民们想给它起一个好名字,此时,一道彩

虹出现在西边的山上,彩虹与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第59页

56

因此,村民将其命名为“彩虹桥”。

2020 年 7 月初以来的持续暴雨,不断冲击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彩

虹桥。7 月 8 日下午开始,婺源县大鄣山乡、清华镇一带山洪暴发、

河水急剧上涨,水位迅速抬升。由于桥面被洪水淹没了一米多,水流

对其造成严重的冲击,彩虹桥的部分桥面被冲走,但其余桥体基本完

好,被洪水淹没的“燕嘴分水”桥墩安然无恙。

“所有故事和历史都刻在桥墩里”“只要墩在桥就在”,景区负

责人说。目前我们所见的彩虹桥是已经修复好了廊桥。

我国地名大都与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有关,随着世事变迁与环境

变化,以及熟谙地名故事的老一辈的人逐渐减少,古桥的故事或是要

被遗忘了。

婺源的这彩虹桥却是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命

名的彩虹桥,流传必将更广,也足以看出婺源人耕读传家,源运流长

第60页

57

的历史积淀,以及众多山水和一批历史印迹被赋予唯美的文人情怀。

彩虹桥桥墩的设计别具一格,它的前端形状像个船头,呈锋锐尖

斧状,当地人称之为“燕嘴”。

“燕嘴”的主要功能利于分水引流,能减少洪水的冲击,并使后

座变平以增加稳定性;桥墩的跨度也很有讲究,桥墩之间采用木梁横

架,但桥墩之间的距离是按“桥洞券定法”建造的,跨度最大的 12.8

米,最短的 9.8 米,在河水流量较大地方,桥墩间距就大,在河水流

量较小的地方,桥墩间距就小;桥墩的建筑全部用青石砌成,大小各

异,相互镶嵌在一起,缝隙

小,结合紧密牢固。

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

雨,彩虹桥再次向世人证明

了它的设计精妙,彩虹桥的

防洪体系设计也充分体现

了婺源古人的建筑智慧,是

婺源人运用山水文化的集中表现。

彩虹廊桥与周边的古村落、青山、碧水、古驿道共同构成一幅绝

美的水墨山水画,尤其是在晨雾、细雨、月色的衬托下更显诗情画意。

彩虹桥北侧的水车磨坊仍然演示着古人的智慧,他们利用水能带

动水车舂米、磨粉。滚动着的水车轮子,深深镌刻着历史的印记。

从水车磨坊蜿蜒伸展出一条长长的石磴桥。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

桥梁之一,它用大石块加工成长方形的磴石,按照步伐间隔排列在潺

第61页

58

潺溪水之中。游人们沿着磴石渡河漫步,河水清澈明净,水中倒影像

绿色的宝石一样漂浮着幽静的光。

在过河的石墩桥上,看彩虹桥全景,云影、天光、树木、花草、

山水相映成趣,和谐自然,也另有一番味道。

近年来彩虹桥已成为婺源最吸引影视人的地方,她的优美身姿先

后出现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河镇》、《丁香》、《梦回

青河》、《风调雨顺中国》中,彩虹桥已成为摄影师、画家们最有灵

感的地方,是大师们创作的源泉。

彩虹桥经受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拥有深厚的底蕴,是婺源人世代

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让人领略这桥的多彩风韵。一座彩虹桥,一个

古老唯美的地名,一段故事,才钩串起婺源的风土人情及人们的乡愁。

第62页

59

来婺源,首推江湾镇,在江湾镇,首推江湾,然

后是汪口、篁岭……

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行专栏作家,摄影达人、旅行达人,去哪儿网聪

明旅行家、环球旅行体验师,甘肃全域旅游内容云创作大使,“老家河南”文旅

传播使者。《今日头条》2017 年十大旅游传播之星。《今日头条》2017 年十

大旅游爆款微头条。2018 年 5 月《今日头条》头条号礼遇计划旅游类原创奖获

得者。多次获得《今日头条》青云计划。2018 年度乐途旅游网十大灵感贡献之

星。2019 年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老家河南”图文类银杯获得者。2020

年第二届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之“最具传播力自媒体”。2020 年第二届全

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优秀讲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企鹅号、新浪看

点、大众点评、携程旅行、马蜂窝旅游、小红书、绿洲、去哪儿旅行等二十余家

网络平台。善于视频制作剪辑。我总是后知后觉地知道一些事情,这几乎是我人生迄今为止都无

从改变的一个个性,对此我毫无办法。我也曾多次暗暗下定决心,以

后不管再到哪里,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接触,一定要本着“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原则,但每每事情到了眼前,又把这一原则忘得一干二

净。

这次到婺源江湾旅行,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即使我是知道江湾

是个很不错的地方,知道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知道它里面的故事

很多,知道它已经修炼成了一个 5A 级景区,但仍然没有引起我的重

第63页

60

视。这种“粗枝大叶、浮皮潦草”,做事“大条”的个性,往往让我

追悔莫及。

江湾,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距婺源县城 28 公

里,景区面积 27.4 平方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只有 96 公里,离景

婺黄高速公路口仅 1 公里。到了江湾,跟随导游只是走了一小段,后

来因为拍照录像,迷迷糊糊地把自己弄丢了,然后只好漫无目的,随

走随拍,随走随采访,总之这次走进江湾,是一次没记性、瞎走乱闯

的旅行……

——江湾非遗物语展示馆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前后算起来,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

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

第64页

61

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

走进江湾,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是带着众多心里疑问的,

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我试图想通过走进江湾“非遗物语”馆,

找到一些答案。

江湾风雨千年,沉淀厚积,民间艺术、工匠技艺、民俗风物、博

趣雅兴等等这些,江湾人想在“非遗物语”馆中,把这里所有的一切

都展示出来。当然,这里一定有很多东西,恍若是飘荡在江湾的空中,

深扎于江湾这片沃土,根植于江湾人心底,这些终究是无法展现的。

这些东西,它无影无形,只能流淌于江湾人自身的血脉中,只有他们

之间可以意会、可以言传,而于我,却像隔着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但我又心有不甘,因为我分明是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的,虽然有些

不知深浅。

到婺源多次,知道婺源有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都是比较零散

的、碎片化的,而这次在“非遗物语”馆中,算是第一次系统化的知

道了,婺源仅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就有绿茶制作工艺,古徽派建筑

第65页

62

三雕(砖雕、木

雕、石雕),歙

砚制作技艺,还

有徽剧、傩舞等,

当然还有一大批

省 市 县 三 级 非

遗,如板龙灯、

豆腐架、抬阁、甲路制伞、徽菜、小吃和糕点制作技艺等数十项都列

入其中。由此我突然醒悟到,一个地域的“本事”,不是楼高车多、

不是时尚摩登、不是科技前沿、不是灯红酒绿、更不是 GDP,而是当

地浓厚悠远的历史人文,百花齐放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多种多样的民间技艺…… ——江湾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

第66页

63

位列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87 年),后

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 年(民国十三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

又被拆毁,可谓多灾多难。我们现在看到的萧江宗祠,是 2003 年 9

月第三次重建的。

走到萧江宗祠跟前,瞬间就被它所散发的王室气派所折服,走进

它的核心场所——永思堂,它的气势、它的宏伟,以及它“饮水思源,

不忘根本”的主题立意,无不是在警示后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

道理。

这座宗祠占地面积 2400 平方米,总体上分前院、前堂、中堂、

后堂等四进式。

前院是宽敞的花园,在花园的中间,有一个青石作为护栏的半月

形莲花池,里面养了好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

月楼,前堂中的各类建筑,均充分体现出古徽派建筑的特点,各种房

梁构件、门窗亭栏,巧饰雕琢细腻入微,画面栩栩如生,形态活灵活

第67页

64

现。

中 堂 粗

梁大柱,鼓式

石础,石阶、

石栏、月台样

式 独 特 , 木

雕、石雕、砖

雕尽显罕见技艺,内容也寓意深刻,匾额楹联措词严谨,警示训诫意

味深长;宗祠的后堂,我没有进去,据说在后堂之中有楼阁安放着祖

先灵牌,逢年过节,后世子孙们好进行文化性传承性祭祀。 ——说说萧江氏族

历史上的萧江氏族源远流长,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和文武世

家,据《萧江氏大宗统谱》记载,婺源萧江氏族的先祖是西汉宰相萧

何。两千多年来,萧氏与萧江后裔子孙,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萧何死后 700 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权臣、萧何的裔孙萧衍,

于公元 502 年建立梁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

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帝位,但他利用自

己的特殊身份,编写出的《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足以彪炳史

册,也完全值得萧江儿女骄傲。立国 290 年的唐朝,更是值得婺源萧

江氏永远夸耀的时代。因为从初唐太宗朝宰相萧瑀,到晚唐僖宗朝宰

相萧遘,萧氏一族竟然出现了八位宰相,史称“八葉宰相”或“兰陵

第68页

65

八萧”。

时间到了现代,我们的一

位前领导人,站在江湾他的祖

宅前感叹到:

“我的爷爷,就

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按理我也

是这里的人啊!” ——江湾老宅敦伦堂

导游带我们走进了一处宅院,建筑规制并不大,但却不失它原有

的气势。这里就是江湾的另一处著名的老宅——敦伦堂了。

老宅的名字,取自其正厅的名,即“敦伦堂”。在敦伦堂正厅的

中间挂着江一麟的画像。很难想象,就是从这间并不是很大的老宅中,

竟然走出了一位如此名震朝野的显赫人物。江一麟 (1520--1580) 字

第69页

66

仲文,号新源,婺源江湾人,嘉靖

三十二年(1553) 进士,后任都御史,

兼户部侍郎,总督治理淮河之务。

他在广东,先后两次取得抗倭

战争的巨大胜利,收复了失地。随后,江一麟又平定贵州苗族首领叛

乱,确保了西南边陲的安宁。他老人家真可谓是文能提笔,妙手著文

章,武能横刀立马,定国安邦。如今,老宅略显孤独清静,只是有人

来了,它才开始讲述它曾经的主人,是如何在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刀光

剑影中,建立卓著功勋的。我们从这个正厅的老建筑与老物件中,依

然能让看出这位文武双全的良臣名将,当年是何等的风采与耀眼。

——关于江湾的其它及江湾所在的江湾

后来才知道,江湾所在的江湾镇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江

第70页

67

湾镇有国家 5A 级旅游区 1 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江湾景

区;国家 4A 级旅游区 2 个,一个是梯云人家——篁岭,另一个就是

古埠名祠——汪口;国家 3A 级旅游区 1 个,就是被誉为生态家园的

晓起;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 个,就是前面所说的汪口;省级历史

文化名村 2 个,一个是江湾,一个是晓起;中国传统村落 2 个,一个

是晓起,是一个是篁岭。同志们啊,这可是一个镇啊。

就这么一个江湾镇,就够你玩儿几天的了!来婺源,江湾镇当然

是首选,这个真错不了。

从 区 域 地 质 地

貌上看,江湾古镇位

于锦峰绣岭、清溪碧

河之中,山上林木葱

郁,其“仙人桥”是

古人实践风水理论

的杰出典范,南侧梨

园河呈太极图“S”

形,由东向西蜿蜒流

过。这里既有保存不

错的御史府、中宪第

等明清官邸,又有滕

家老屋、培心堂等徽

派商家大宅,当然还

第71页

68

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还有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还

有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这些地方,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日出日落,都在以相同的内涵、不同的外在展示着它的多姿多

彩。

江湾古镇,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群贤辈出,除

了前面所介绍的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外,还有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

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

江湾古镇,自宋至清,先后培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 38 人、文

人学士 19 人,创作出传世著作 92 部,其中 15 部 16 卷被选入《四库

全书》。这一切的一切,留给我们今天的可不仅仅是一堆文字记录,

而是一个十分优秀且难得的历史文化传承。

第72页

69

江湾古镇,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这里物产丰富,尤其推荐

的是绿茶、雪梨。绿茶我是品到了,的确不同凡响、口味独特,但雪

梨我可是没有吃到,听当地朋友说,雪白雪白的内瓤,一口咬上去便

满嘴汁水横流,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写在后面的话

导游讲了许多,我听的却是一知半解,因为关于江湾的历史文化

太过深远庞大。但当她讲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句时,突然让我有种旧友

重逢之感。这首诗是祖籍地在婺源、南宋著名理学始祖朱熹所作,我

之前还曾背诵过这首诗。导游给我们说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半亩

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

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

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

输送活水啊。”这是这首诗直接的意思表述。

第73页

70

实际上这首诗,我想朱熹老先生还是有更深一层意思的,我的理

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更新和前进的,认知也是不断积

累和进步的,他老人家告诫我们,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我们只

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不断充实积累自己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

技能和经验,才能持续不断地向我们自身的思想、行动中注入新鲜的

血液,就像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一样,永葆我们生命的朝气。

直到离开江湾,江湾有什么?江湾是什么?对我来讲,还是一知

半解!

第74页

71

在婺源看小桥流水人家,卧龙谷看秋

——如果还有下辈子

男人看了我一眼,小声跟我说:

“我媳妇晚期了,没有多长时间

了,我现在只想带她多走几个地方!”说完,他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

来,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连忙推让道:

“这里不让抽烟吧?”我说:

“还真是,我倒是忘了,这么好的地方,肯定是不能抽烟的!”男人

说道:

“我平时也不抽烟,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抽两口解解闷儿!”

“我也是,平时也不抽烟,一个星期顶多能抽一盒吧,只是累了、闷

了,抽上一口!”

“我们这次出门,婺源就是我们的首选,我媳妇特别喜欢婺源,

她要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我早就带她来婺源了!”“前两天去了江湾、

李坑,听说卧龙谷的水特别碧绿,再加上我和我媳妇,都好多年没有

见过清淩淩的山泉水了……”

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卧龙谷内的游客不多,他们夫妻俩算是我遇

见的第一拨儿游客。

男人还算健谈,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样子,平头,脸黝黑黝黑的,

很光滑。身高在一米八左右,体型偏胖,一副猛汉的形象,但反差比

较大的是,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细腻,也很柔和。

第75页

72

他媳妇看上去比他

年龄大一些,瘦瘦弱弱

的样子,年轻时是一副

美人胚子无疑,不太爱

说话,最明显的是,她

脸 色 惨 白 的 有 些 吓

人……

她见她男人和我说

话,自己就躲到溪流边

的一块石头上坐着去

了。

“这里的溪流不算

大啊!”男人跟我说到。

我说:

“是啊!听说今

年比往年少了好多!不

过这水碧绿碧绿的,还是特别招人喜欢的啊!”

男人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向我问道:

“你说真的会有来生

么?”我知道他问我话的意思,我急忙回答到:

“当然有来生了,不

过大家都说那叫往生!”男人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道:

“这辈子我亏

欠她的太多了,如果来生我还能遇到她,我一定要好好对她的!”说

完,我看到他的眼角上已经涌上了泪水……

第76页

73

——今年的卧龙谷,水量不太多,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今天是 9 月 11 日,天空晴朗,阳光略足,我们的大巴车走了一

个多小时,其中还爬了二十多分钟的山路,才到了婺源卧龙谷这个地

方。

卧龙谷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

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山脉余脉 。卧龙谷是一处

纯自然、纯生态、纯原始的大峡谷,是一处完全保留了原始风貌的高

山峡谷地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对了,卧龙谷大

门口有块巨石,上面写着“大鄣山卧龙谷”这几个字就是他金庸写的,

想必他一定是来过卧龙谷的……

卧龙谷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谷底自然堆放着形态各异的巨石,溪

流在巨石的上下左右穿梭。从巨石的形态上看,几乎都有被磨圆,有

磨圆的过程,说明巨石就有被搬运的过程,那么卧龙谷中的这些巨石,

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些巨石,可能是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还

第77页

74

可能是古冰川运动的冰漂砾物呢?虽然我学的就是地质专业,但没有

经过仔细的研究,这个是不敢轻易断言的。

不管怎么说,卧龙谷中的巨石巨砾,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美景,

尤其是溪流在与之碰撞中所产生的浪花,在两岸各类大小植物的参与

下,在大小不一的深潭陪衬下,形成了一幅幅难得的高山峡谷画卷。

卧龙谷,被誉为“江南第一奇谷”,峡谷并不长,大约 3、4 公

里吧。虽然这个时候,

谷中水量不大,并没有

看到湍急汹涌的地方,

但溪流瀑布之声,依然

轰鸣震谷,两个人说话,

还是要近些距离的。在无人机上空中俯瞰,峡谷切割深度八九百米一

定是有的。峡谷内瀑布众多,什么叫众多呀?应该叫到处都是,据说

这里有一处千丈瀑布从落差 193 米高处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是为

第78页

75

“国内第二高瀑布”,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也没有走到跟前。

让人比较窃喜的是,虽然峡谷幽深,但崖边岸边栈道行走起来并

不困难,每隔一段都有休息或缓冲区,不象有的地方,管你游客累不

累,一路陡坡向上,累的你双腿发软发抖,让你望而却步。 ——跟着《三清媚》出去采风,不需要另请模特

上饶女子文学研究会《三清媚》旅行采风团一行三十多人,我把

团内年龄最小、只有十八岁的文学爱好者妍妍姑娘叫到跟前并跟她

说:

“你今天当我的模特吧,咱们在这里多拍几张人像!”妍妍欣然

同意。妍妍是一个平时话并不是很

多的孩子,但却内秀得很,喜欢码

文字、喜欢中国山水画,对了,她

的硬笔书法非常棒,这在当今的年

轻人中还是不多见的。

清代诗人汪循,不知道到大鄣

山时是不是从卧龙谷攀上去的,但

从他《登大鄣山》的诗句中可以看

出,他老人家确定爬到了大鄣山的

山顶,他在诗中写到:

“清风岭上

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

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面

对此情此景,我也写上一段,不敢

第79页

76

称为诗,权且算是一段文字记录吧!“卧龙谷卧龙,溪流巨石丛,三

清媚女媚,万般写意浓。” ——写在后面的话

这次到卧龙谷,时令虽然是秋,但并没有看到秋天的色彩,对摄

影来讲,属于“青黄不接”之时,又恰逢卧龙谷水量大幅度减少,所

拍照片色调过于单调,但我们还是异常兴奋,觉得收获满满,毕竟我

们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可以说已经很满足啦!

但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卧龙谷这里一定会随着天气冷暖,变换着

它不同的妆容。我看到官方是这样描述它的一年四季的:

“春季山花

烂漫、夏季碧泉淙淙、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好吧!既然

你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那我就不客气的将你记在心怀,以后每

一季,能来就来。

第80页

77

李坑古村随笔

前两年到婺源“理坑”古村落,制作了一期视频,在下面的评论

区里,有网友纠正我说,不应该叫“理坑”,而应该叫“李坑”,说

我把字打错了。我当时并不知道婺源还有另外一个与理坑发音相同的

李坑存在,我跟网友说,没有错啊!理坑这两个字就刻在门口的巨石

上,怎么会错呢?

没想到事隔几年,我竟真的来到了这个造成网友歧义的李坑,也

第一次听到了婺源有大理坑、小李坑之说,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古村

落。但说真的,我认为“大理坑看不出有多大,小李坑也看不出有多

小”,这个大小之分,也许就是因为发音相同而为了有所区别吧,至

于谁大谁小,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我们一行到李坑的时候,天气非常好,感觉比较清爽,算是赶上

了一个好时候。沿着村中溪流两侧,我们踩着岸边的青石板路,欣奇

第81页

78

于两岸景色,一会儿走在溪流北侧、一会儿走在溪流南侧(不太确认

溪流的方位),一路向着村子的深处前行。因为没有来得及航拍,所

以也不知道李坑整个村落的格局。听当地朋友说,李坑村主要巷子有

好多条呢。我们沿着溪流走的这条算是村中最繁华的、也是商业味道

最浓的主巷子,说它是主巷子,不如说它就是李坑村的一条主街,而

我更喜欢的,却是李坑村中那些商业不繁华的巷子……

溪流两岸,明清两代一栋栋徽派民居沿溪流而建,鳞次栉比谈不

上,但参差错落倒是一定的。徽派建筑就是有这样的特点,任何角度

都是一个画面,每一个转身又是另外一个画面,大场景有大的画面,

小场景有小的画面,特写有特写的画面,大画含着小画,小画含着特

写。不经意间,你我也成了画中人。

第82页

79

徽派的建筑与建筑之间,院子与院子之间的巷子,长长短短、宽

宽窄窄,再加上巷子两侧高高耸立的围墙,幽深幽深的,置身其中,

感觉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渺小感。如果你靠近巷子边的围墙,一定

会闻到一种古老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就匍伏在墙面上,亦或就潜

伏于墙体之中,经久愈烈。这种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古村的古日

子沉淀下来的关于生活的味道么?

李坑村的徽派建筑,马头墙、小青瓦,还有象喷了浓淡不一墨色

的各式墙体,以及镶嵌于各处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如婺源其他古

村落一样,工艺十分考究精湛。门楣梁柱、格扇花窗、桌椅板凳、大

小摆件等,格调尽显古朴;房屋庭院,尽数斑驳;让人感叹岁月沧桑,

乡愁浓浓;仿佛听到一种对话的声音在古村的空中萦绕:

“爸爸妈妈,

你们在老家还好吗?”“孩子,你在他乡还好吗?不行就回来吧!”

我是很喜欢徽派建筑的格局的,院子四周均用封火墙围起,让人

第83页

80

住着安心,其结构大多都是宅院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

天井与厅堂周边,围绕的大小不一的卧室,当然在宅院的最后,总会

“蹲着”一个整日烟火浓浓的厨房。如果是一个家业比较大的家庭,

那么他们的民居自然会修建成大一些的宅子的。可以想像,院子曾经、

亦或现在,耄耋老人、成年男女、孩童襁褓,还有七姑八婆、六舅五

叔、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一派子孙繁衍不息,人间烟火不断的温

馨景象,好喜欢这样的生活啊!

李坑以村中溪流著称,大家都说她有乌镇、周庄、西塘、同里、

南浔等水乡之相,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村中溪流浅底,时宽时窄,曲

曲折折,时隐时现,建筑根基并不入水,更多建筑也不临水,怎能称

之为水乡呢?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倒是比较贴切,而这小桥流水人

家,在我的眼里,却充满着一种诗意,也显得更别致,更让我入心。

说起李坑村中的小桥,确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什么特别

之处,亦或美妙精致的小桥藏在村中深处没有被我遇见?李坑的小桥

第84页

81

们形态各异,用竹条、木板、石块、砖块、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大大小

小的桥梁有几十座,将溪流所到之处的两岸人家连成一片。看上去,

桥搭建的比较随意,至于桥的造型美感与否在这里完全被忽视,能安

全通行即可。

对了,我记得往往这样的古村溪流岸边,总有村妇在浣洗,这次

却未得一见,未免心中略有失落。

李坑村古老徽派建筑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营造出了

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这种喜庆氛围,恍若向你招手,亦或让人有一

种特别想参与其中的冲动。对了,这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的建筑,是

一家家的茶楼么?听说李坑的茶楼是非常多的,说是每一座小桥的两

岸,都会有几处品茗喝茶之处的。我曾胡乱地想,这么多茶肆,究竟

是谁来品茗呢?

不管怎么说,茶楼里的环境我是非常熟悉且喜欢的,一张比较讲

第85页

82

究的茶台,上面放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茶壶,各式各样的茶具茶宠

散落茶台各处,一应俱全的好茶藏于各种雅致的茶罐里,三五老友一

边品着茶,一边窃窃丝语讨论着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惬意而美好的

生活就是这样的么?

其实,当地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并不会跟你说他们村有多么厚重

的历史人文,除非你追问,他们才会如数家珍并带着某种自豪的跟你

讲述。听导游说,李坑村自古文风鼎盛,从宋至清,仕官富贾多达百

人,确实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盛事。至今,村中仍可看

见“昌荣万代”的匾额。

官宦巨贾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眼前的徽派建筑,更有与众不同的

为人处世之道。村中的高宅拐角处,都要削去一角,过去人们都把墙

角削成圆角,现在的人们图省事直接削成了一个直面,但不管怎么说,

在李坑人的意识里,自家屋角院角,如果是直角,势必会对往来人与

第86页

83

车马行走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便有了“李坑屋角削一半”的说法,而

村中的一副楹联: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中存一点子种孙耕”,

又进一步地诠释了他们刻在骨子里并代代相传的谦让才能和美才能

路宽的处世之道。

我平时是喜欢清静的。漫步在李坑,好想在这里寻一处院子独坐,

听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品一品自己喜欢的清茶,感受和提炼一下自

我人生中的一些往事与对未来的憧憬。我曾跟友们说过几次,我这个

人是比较内向的、腼腆的,每每说到这,友们都会大声笑我,他们眼

里在任何场合都不苟言笑的我,谁会相信还有内向和腼腆的一面呢?

我只能说那是我的外在吧,外在的东西早已经被生活消磨得七零八

落、似是而非了,还是让内在的东西保持一点本真吧。

再说,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不一定是别人眼里看到的样子,

也不一定是别人口中描述的样子,亦如眼前的这杯清茶,只有自己亲

第87页

84

自喝了,才能体会到它是苦涩的,还是寡淡的,还是甘甜的,亦或还

是最先从它的苦涩中,慢慢品寻到可以让人回味许久的甘甜……

我是极怕遇到、又渴望遇到这种感受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呢?古老的徽派建筑,把我拽进了幽深的古日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悠扬的音乐,又把我带到了感慨万千的从前,循环往复、来来回回,

却从不消散……这就是我的感受,我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你会

信么?

几年前,我到婺源理坑古村采风,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出,竟有许

多网友留言,说他在学生时代曾在此写生,和同学们穿行于村中各处,

寻找画面。笔墨丹青,涂抹畅想,描绘未来,如今各奔东西,往事如

烟,转眼数载,膝下有子,为烟火衣食劳碌奔波……现在李坑亦是如

此重演,学生们三三两两,用她们的画板画笔,水彩色盘,画出属于

她们自己的快乐、未来的快乐,自己的美好、未来的美好,我真心希

第88页

85

望她们不要再为将来的生活所累,不要再为自己的前程所忧。

“古树枝触地,溪水曲中流,石板映往事,落日涂满红”(在村

口的老树下,即兴所写)。走出李坑,站在高坡之上回望,满目青山

之间,李坑静谧,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已经完全隐入到这一片静

谧之中;暮霞光影之下,黛瓦、粉墙、青砖的景象却显得异常清晰。

我深深折服于李坑的绝美,更感叹于李坑到处弥漫的气息,这种气息

是什么?我能感觉得到,但我却偏偏说不好。

第89页

86

走进这个叫汪口的古村落

“在汪口的停留时间有些短了,只有两个小时!”走进这座古村

落,心里不由自主地嘚咕道。

这些年的旅行生涯,我希望的就是到了一个心怡的好地方,旅行

时间能安排得长一点,这样我就能对旅游地可以多一些了解,要不然

就会让我有一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抓耳挠腮、隔靴搔痒之感。很

显然,这么好的一个古村落是非常适合多住几天、以探个究竟的。

——汪口古村

汪口,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距离婺源县城二十三公

里。公元 1110 年,也就是距今九百多年前,一位叫俞杲(“杲”字

拼音[gǎo],形容明亮的意思)的人,率领族人从附近的村落迁移到这

第90页

87

里。从此,汪口人便在这里开始了下地耕种、上山采摘,谷中狩猎、

河中捕鱼的生活。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汪口村祖祖辈辈的一个优秀传

统,就是读书识字、精进学业,入朝为官、光宗耀祖,这也许是汪口

村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息的密码所在吧!

在航拍的取景器中,我看到汪口鸟瞰的画面时就想,俞氏一族没

有迁来以前,这里会是个什么样子?两河相夹,丰富的水源,至少庄

稼不愁旱;然后呢?河里有鱼,山上有山货有猎物,好一处富饶之地,

还是先人们有先见之明……

因为我是地质学专业毕业的,所以特别关注地质灾害,所以航拍

的时候,我不免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汪村所处,两河并一河的

夹角之处,有没有洪涝灾害呢?回到大巴车上,我赶紧查一下资料,

果然查到,在 2017 年 6 月 25 日汪口村一座桥梁被冲毁,但整个村子

却大体无恙,整个村子大体无恙?这可多少有些令人费解啊?

第91页

88

直到今天,历史上这个被称为“千烟之地”的汪口村,村中 95%

以上的住房,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看来水患并没有过于

影响这里的正常生活,更没有对村子产生严重的危害。至于为什么汪

口可以抵御住水患,相信一定有她独特而有效的防洪体系的,而这一

点我却没有时间做更深入的了解。

但恰恰要跟大家说的是,正是由于汪口村处于两河夹角之中,在

古代就成为了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是婺源

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因而造

就了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市场繁华、经济

活跃的盛况,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徽派古建筑,虽历经近千载沧海桑

田,但仍就相对完好保留了下来。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是超乎寻常的喜欢徽派建筑,并认

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就是徽派建筑,尤其是蕴含在它“身体”之中

第92页

89

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技艺。在我看来,徽派建筑表面上

的构成并不是那么复杂,甚至很多方面还有一种极简之美,但其中所

蕴含的文化艺术,却是其它绝大多数建筑类型无法比拟的,看了徽派

建筑中的“三雕”,你就心中有个大概了解了。我曾在汪口村跟同游

的伙伴说:

“我大概上辈子一定是生活在徽派建筑中的,怎么这么喜

欢徽派建筑,尤其是其中的三雕技艺呢?”我想是觉得,三雕中的每

一刀、每一个画面,都有它浓厚的寓意的,而我对这其中蕴含的每一

个寓意,都近乎痴迷。

——从俞氏宗祠说起

在汪口村中,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俞氏宗祠了。俞氏宗

祠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俞氏家族祭祀祖先和

先贤的场所。建筑格局为中轴歇山式,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

宽 15.6 米,纵深 42.6 米,周围高 10 米的砖墙,占地面积 665 平方米。

由朝议大夫俞应纶(正三品)入宫后省亲回乡时捐资兴建,是一所以

第93页

90

细腻的木雕闻名于世的祠堂。

俞氏宗祠为三进院落。门首为木结构五凤楼,歇山顶,青瓦覆盖,

俄角高翘。门楼正面,檐下斗拱密布,横枋刻双龙戏珠图案,横枋下

面明枋深雕双凤朝阳。门楼里面,前间顶部用木板卷棚,后间平闇天

花。由两廊与游亭达正厅,横梁衔接处是围 121 厘米、高 207 厘米的

石柱;左右作吊柱支撑的垂柱上端,精雕雌雄狮子相对,栩栩如生。

祠堂中进三间,前、后进各五间,均有天井,共有柱 70 根,地面、

天池、台阶全铺青石板。前、后进走廊两侧有小圆门通向花园,花园

内遍植花卉绿草。

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

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

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

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显示了古代劳动

第94页

91

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在前往汪口村的大巴车上,我就听到婺源当地人介绍,汪口村自

宋代以来,光考上进士的就有 5 人、当上大夫的有 7 人、考上举人的

有 2 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多达 36 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一

个至今才 500 多户人家,一千七百多人口的村子,在古代竟能走出这

么多达官才子,我在想,这与俞氏宗祠的影响,是不是有着难以割舍

的关系呢?

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极其深远。婺源尤其是像汪口这样的

古村落,特别适合带孩子,或者几个家庭一起带孩子,到这里来一场

研学之旅。在研学的过程中,让孩子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宗祠文化,它

教化的意义及内容在哪里?毋庸置疑,这样的旅行,对孩子未来的发

展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作用的。 ——平静的汪口古村

第95页

92

徜徉在汪口村中,小村显得很安宁,是不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我

不得而知,如果非要说有游客,除了我们,也就三三两两的吧,剩下

的,也就是汪口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或走街串邻,或逛逛菜市

场,或忙着活计,或在忙完活计之余,聚在一起聊着外地人都听不懂

的家常话题的村民了。我问自己,如果给我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喜欢?

我竟一时找不到答案。如果说喜欢,那一定是因为这里有一份难得的

安宁,可以让我暂短地放下一切,享受世界“独我”之轻松惬意吧!

如果说不喜欢,嘿嘿!有什么理由会不喜欢呢?

到一个地方旅行,第一个层次是拍照摄影、品尝当地美食,第二

个层次是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第三个层次是深入到当地人家,进一

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挖掘民间故事,第四个层次看看能否为

当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写一篇关于当地的文章,制作一个关

于当地的视频。而我的这次汪口之行处于什么层次?这么跟大家说

吧,我所处的层次应该就是:

“汪口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第96页

93

最近这些年,很多的节假日,我都是在外地度过的,我就是想在

这样的节假日里,能捕捉到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因为喜

欢,没有其他理由。亦如就象现在的我,这个中秋,在自己心心念念

的婺源度过,在丛溪庄园、在汪口、在江湾、在思溪、在李坑、在彩

虹桥、在卧龙谷,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在汪口的收获是什

么呢?是她的宗祠文化?是她的精神内涵?还是她的什么,我竟然一

时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描述。

——她们是一老一少,她们的努力、她们的故事,似乎就发

生在汪口

这次中秋在婺源,又遇见了阿研,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姑娘,一个

难得的“美加才”少女,书法、绘画、文章,样样出色。上一次遇见

她,是在她的老家陈坊,陈坊也同样是一个宗祠文化特别深厚的古村

落。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宗祠文化对后世人们的深远影响,或

者说,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某些传承的东西。在她写的文章中,我

读到了一种自律、一种奋进、一种争优、一种梦想,这是很不容易的。

第97页

94

更让我感动的是,一路有她充当我的专业模特,让我的无数个镜头里,

都有她的靓影出现,使得她参与的每一个瞬间,每张画面都充满着青

春、朝气、靓丽,张力感十足。

在汪口,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很多像阿妍这样的孩子,在宗祠文化

这种根的影响下,在社会面的综合教育下,ta 们在各自的学习或工作

领域内,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走进“零

零后”的世界,始终认为 ta 们还都是个孩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

努力拼搏、勇于超越这些词汇并不完全属于 ta 们,而阿妍姑娘,却

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ta 们是零零后,是一个群体,是一种希望,

更是我们的未来。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像阿妍这样的孩子多一些,

再多一些,而毫无疑问的是,婺源这片山水,以她厚重的历史文化,

特别是她独有的宗祠文化,恰恰成为了滋养和哺育孩子们成长的一片

难得沃土。

第98页

95

离开婺源的那天早上,上饶女子文学研究会的毛素珍会长跟我

说:

“王老师,我真希望你在汪口,能多走走、多看看,汪口这个古

村落,是有很多东西要写的!”是啊,看似一个平静的古村,漫悠悠

十分惬意的生活,相信一定是藏着好多故事。只是这一次,旅程时间

安排得太紧张了,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但能留有遗憾也不是什么

坏事,至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了一份惦记,惦记着将来一定还会

来的。

这个中秋,感觉相识好多年的毛素珍会长,有些忧郁、有些沉重,

这在之前与她的接触中完全是看不到的,依稀感觉到在她的身上有些

责任的东西,压着她有些喘不气来。也许危机感来自多方面的,其中

有一点是确认的,我从她对我说的话中就能体会出个大概,她说:

“婺

源这么个好地方,这么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因为大环境的原因,

与往年相比,游客竟然少的可怜,唉!可惜的哩!”我知道,她是想

好好宣传一下婺源的,她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进婺源、了解婺源、认识

婺源,进而爱上婺源。而在我看来,婺源,是一个很值得的地方,无

论你来,还是不来,婺源一旦入了你的心,便再也无法忘记。 ——婺源,也有我的梦想

这个中秋节,对我来讲,意义非比寻常,我跟毛会长说过,婺源

我还是会来的,还会多来一些次数的,甚至将来我还想在婺源,弄一

处宅院,过一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

第99页

96谁知道呢?实现的概率应该很大吧!

第100页

97

婺源思溪古村,俯瞰竟像一只蝴蝶

婺源下面的古村落,名字都起得特别好听,听上去也特别有文化、

有深意。婺源古村落的名字,在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有哪几个?能说出

几个来么?我到过的婺源古村落有理坑、西冲、王村、汪口、庆源、

樟村、延村、李坑等,其中最喜欢思溪、理坑、汪口这样的名字了!

——思溪延村之原思溪村、和思溪这个名字的由来

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的,就是上面我所喜欢的一个古村落的名字

叫思溪。实际上现在思溪村和延村已经合并,新的名字叫思溪延村。

而我们这次到的这个思溪,确切地说,是思溪延村中的原思溪村。哎

呀!累死我了,这段话好像还是没有太说明白!哈哈!

这个思溪村,始建于公元 1199 年(南宋庆元 5 年),距离今天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