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发布时间:2023-3-1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3078元  龍泉青釉弦紋盤口瓶來源日本私人收藏瓶盤口,長頸往下漸收,溜肩弧腹,腹部下垂,收斂至圈足。整器施青釉,唯圈足露出瓷胎,頸部兩圈凸弦紋,肩上下分別飾兩周及三周凸弦紋。本器胎體渾厚,厚壁堅實,釉色溫潤深鬱,紋飾簡樸優雅,修胎規整,整體造型端莊典雅。龍泉窯青瓷向來以如青玉一般的質感贏得世人稱讚,因其釉面純潔無暇,不需刻劃、描繪等裝飾。本品外壁只飾弦紋,其青釉厚腴溫潤,龍泉諸窯瓶類亦可見此紋飾,極得素雅勻淨之美。與本品形制類近者,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宋龍泉窯七弦瓶,同樣於器外壁飾凸弦紋,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頁115,編號103。H 26.8cmHK$ 250,000 - 350,000US$ 32,000 - 45,000A LONGQUAN CELADON-GLAZED VASEYUAN DYNASTY, 1279-1368PROVENANCE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本拍品及原木盒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Lot 3076-3079為同一日本私人收藏88C... [收起]
[展开]
2023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作為保利拍賣的重要一員,保利香港致力為海內外藏家提供藝術精品、專業諮詢和優質服務。
文本内容
第51页

3078

元  龍泉青釉弦紋盤口瓶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瓶盤口,長頸往下漸收,溜肩弧腹,腹部下垂,收斂至圈足。整器施青釉,唯圈足露

出瓷胎,頸部兩圈凸弦紋,肩上下分別飾兩周及三周凸弦紋。

本器胎體渾厚,厚壁堅實,釉色溫潤深鬱,紋飾簡樸優雅,修胎規整,整體造型端莊

典雅。龍泉窯青瓷向來以如青玉一般的質感贏得世人稱讚,因其釉面純潔無暇,不需

刻劃、描繪等裝飾。本品外壁只飾弦紋,其青釉厚腴溫潤,龍泉諸窯瓶類亦可見此紋

飾,極得素雅勻淨之美。

與本品形制類近者,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宋龍泉窯七弦瓶,同樣於器外壁飾凸弦

紋,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頁

115,編號103。

H 26.8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 LONGQUAN CELADON-GLAZED VASE

YUAN DYNASTY, 1279-1368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本拍品及原木盒

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

Lot 3076-3079為同一日本私人收藏

8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2页

3079

元或明初  龍泉窯瓜棱形四繫罐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展覽及出版

《千声.万声と龍泉窯の青磁:特別展》,和泉市久保惣

紀念美術館,大阪和泉市,1996年,編號110

H 15cm

HK$ 220,000 - 300,000

US$ 29,000 - 39,000

A LONGQUAN MELON-FORM JAR WITH

HANDLES

YUAN OR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Bansei, Sensei and Celadon of Longquan Wares], Kuboso

Memorial Museum of Arts, Osaka Izumi, 1996, cat. no.110

3080

元  龍泉窯鳥食罐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

鳥食罐造型小巧,器身圓鼓,上方有口,器身外一側飾環形柄,器

身內外均施釉,釉面展開層層冰裂紋,開片處泛褐色。

鳥食罐早於漢代已有記載,為餵養鳥隻之器皿,宋代亦有出土不少

帶有冰裂紋的鳥食罐,造型皆嬌小別緻。仿官釉是龍泉窯特殊品

種,南宋杭州皇城遺址曾出土過一些龍泉仿官釉瓷片,說明當時這

種釉色是受到皇室追捧而特意燒制,恬靜的釉色再配以深邃的冰裂

紋開片,更顯出的高雅的官味。

H 3.8cm

無底價

NO RESERVE

A LONGQUAN BIRD FEEDER

YUAN DYNASTY, 1279-1368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本拍品及原盒

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

Lot 3076-3079為同一日本私人收藏

出版於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千声.万声

と龍泉窯の青磁:特別展》特展圖錄,大阪和泉

市,1996年,頁29

罐撇口,束頸,弧肩,肩兩側兩對對稱的豎系,鼓腹,作六棱瓜形

矮圓罐身,整器施青釉,足內平底,底部施釉,唯圈足一處露火石

紅胎。

本器器形以瓜實為主題,瓷胎輪廓規整,外壁留有刷絲旋痕,釉色

粉青,釉透亮而肥潤,如玉之質。全器秀美,優雅。瓜棱形器早於

在宋代盛行,其形有罐、壺、蓋盒等,有施白釉、影青釉、青白

釉、青釉等器。事實上,唐代出土器物中,已有不少單色釉瓜棱形

系罐,此類型唐代出土物卻多施白釉。此罐輪廓柔和圓滾,素面上

飾六棱,再施一層青釉,頗有元末明初設計特色。

9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3页

3081

明宣德  青釉菱口碟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1. 日本私人收藏,傳約1868-1912年得於日本京都龍安寺佛堂

2. 香港私人收藏

此種宣德青釉作品為仿南宋時期粉青釉之作,釉色溫潤宛如碧玉。拍品造

型秀雅端麗,呈菱花口式,小巧精美。里外壁及底足皆施以青釉,內外壁

淺刻花卉紋。不同於此種釉色其它造型作品款識多書於器外底足,該器款

識書於器物里心,極具特點。

據《清檔》記載,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員外郎四德、庫掌五德筆貼

式福慶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宣窯冬青釉菱花式小碟一件養心殿庫貯……」,

由此可知此類品種之珍貴。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及北京首都博物

館等皆藏有相同作品,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故宮博物

院,1998年,頁192-193,圖69,可茲參照。

D 8.5cm

HK$ 150,000 - 200,000

US$ 20,000 - 26,000

A SMALL INCISED CELADON-GLAZED 'FLORAL' DISH

XUANDE PERIOD, 1426-1435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from a Kyoto Ryoan-ji

temple collection, c. 1868-1912, by repute

2.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款識 Mark

本拍品及原木盒

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釉菱口碟

9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4页

9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5页

3082

明成化  青花仕女琴棋書畫圖碗

來源

1. 北京延古齋

2. 葛提尼氏(Claudio Cortini)收藏,1928-1931年間出任駐北京意大

利全權公使,1930年10月30日購自中國教士張式如(根據發票)

3. 歐洲私人收藏

本碗闊口圓唇,弧形淺壁,矮圈足,足牆微微內收。碗外壁口沿畫兩道青

花弦紋。腹部繪奇石園林景致,並有眾多仕女在其中遊玩,圈足畫卷雲紋

一周,並加飾青花弦線。青花發色淡雅,白釉微泛青色,凝潤細致。圈足

胎潔白瓷胎,器底無款。整器胎質細膩,釉質溫潤如脂。

D 19.5cm

HK$ 12,000,000 - 15,000,000

US$ 1,529,000 - 1,911,000

A BLUE AND WHITE 'LADY' BOWL

CHENGHUA PERIOD, 1465-1487

PROVENANCE

1. Yanguzhai, Beijing

2. Collection of Claudio Cortini, secretary of Italian Legation in

Beijing during 1928-1931, acquired from Agostino Chang, 30th

October 1930, according to receipt

3.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1930年10月30日葛提尼氏(Claudio Cortini)購自中國教士張式如(發票)

9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6页

葛提尼氏(Claudio Cortini)舊居照片

拍品腹部所繪的庭院仕女圖,可見有兩名仕女坐在屏風前對奕;圍欄附近則有

一仕女在琴案上撫琴,侍從手執團扇,站其身後,另一位仕女在旁細心欣賞琴

聲;奇石後方也有仕女賞畫,書僮在旁撐起立軸;最後有一仕女安坐園中,全

神貫注地讀書,也有一名書僮在身後侍奉。眾仕女皆神態嫻靜,面容清秀,儀

態優雅,頭髮束髻,身著長衣,體態優美,悠然自得。背景輔以皴染山石、遠

景雲山及花草,如梅花、月季花、竹樹等,繪畫寫實細致,構圖明晰,層次清

晰。

眾仕女所進行的活動是「琴棋書畫」四藝,乃文人所修之活動。四藝之説隨時

代而異,宋代四藝為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南宋人吳自牡在《夢粱錄》中

寫道:「燒香點茶,挂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明代四藝又指閨房

之修養,李漁(1611-1680)《閒情偶寄》有言:「以閨秀自命者,書、畫、

琴、棋四藝,均不可少。」此碗以仕女作四藝,可謂合符此種說法,見證著四

藝不只是士夫夫才能進行的日常活動。

此類明成化碗器多無署年款,此碗臻美精工,當屬成化之物、官窯之器。與本

拍類近之例,可參考瑞士玫茵堂所藏的明成化青花嬰戲紋碗,收錄於康蕊君,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卷4,倫敦,2010年,圖版1671,後來售於保利香

港,2019年10月7日,編號3406。

大英博物館藏有一例,著錄於霍淑吉,《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編號6:2。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亦藏一

例,E.V.Lee捐贈,錄於John Ayers,《Far Eastern Ceramics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倫敦,1994年,圖版49。另有兩件景德鎮明官窯遺址成化

年代地層出土的嬰戲碗,錄於《成窯遺珍:景德鎮珠山出土成化官窯瓷器》,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3年,編號C72及C73。

9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7页

張式如(1889-?),名實,北京人。懂法語,虔誠的天

主教徒,民國時期在北京西什庫創辦延古齋。

清末民初,在國民黨首腦人物張靜江(國民黨元老,蔣介

石曾與他結拜金蘭)的支持下,開創了中國第一家出口文

物的私人公司——盧吳公司。盧欽齋駐巴黎,姚叔來駐紐

約,上海的吳啓周、北京的祝續齋給他們進貨,還有繆錫

華在南京和蘇杭收買古玩,運往上海,在由吳啓周往巴黎

或紐約發出。這是一家最早、最大、時間最長的文物出

口公司。姚叔來的英語好,張式如的法語好,他們兩人都

是天主教徒,原來關係就不錯。民國八年時,張式如在西

什庫一位手拿小皮鼓、肩挑扁擔的收細軟舊物的打鼓小販

手裡花五百現大洋買下一件宋鈞窯渣鬥。姚叔來從紐約回

到北京,他聽琉璃廠的同行人說,張式如手裡有件宋鈞窯

渣鬥,姚叔來張口給了一萬現大洋。張式如轉眼間成了富

翁,那時的一萬現洋可頂用了,能換三百兩黃金。但張式

如的生活仍然簡樸,賺了錢不斷向一些慈善機關團體捐獻

財物。他始終是位前程的天主教徒。

成窯之品,獨辟蹊徑,在景德鎮御製瓷器中,鶴立雞群,

世人搜求若渴。若論胎釉,可謂無出其右,成品皆質感卓

絕,器身繪飾恬淡柔雅,筆觸秀逸,引人入勝。此碗紋飾

畫風承永宣風範,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為模範,故猶以

借鑒。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27日拍賣過一件明永樂青花

庭院仕女圖碗,紋飾即與拍品相近,編號27。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萬曆 青花仕女琴棋書畫紋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仕女圖碗

10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8页

10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59页

10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0页

3083

清乾隆  綠地粉彩軋道開光「會昌九老」圖瓷板掛屏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

掛屏長方形,以綠地軋道紋為邊框,在中央描金開窗以粉彩繪「山水高士圖」,

山間蒼松鬱鬱,雲氣繚繞,瀑布直瀉,溪水潺潺,所繪人物神情瀟灑,面部細節

表現細膩,極具仙風道骨。瓷板所繪場景一片熱鬧,有老者於松樹下下棋博奕,

有的席地而坐,執卷相談甚歡,有書僮緊隨其後,整理琴瑟,也有老者於小橋上

舉手投足,喜聞樂道。胎體厚重,釉面肥潤,白中閃青,配合筆墨滋潤,諸彩交

融,渾然天成,氣韻生動的畫面中,殊為難得,屬乾隆時期瓷板人物畫之佳作。

九老,亦稱「香山九老」、「洛中九老」、「會昌九老」,相傳唐朝時,由胡

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

以上的友人在洛陽龍門之東的香山結成「九老會」。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

年)三月某日,他們在白居易家中(一説在洛陽香山履道坊)聚會,歡醉賦詩,

作九老詩,繪九老圖。

此式乾隆粉彩瓷板的發展得益於史上最傑出督陶官唐英的努力嘗試和倡導,唐英

極富才情,追求文人雅致與瓷器藝術的完美結合,開創了文人瓷畫的先河,至乾

隆時期方發展成熟。本品雖無款識,但其品質、畫工均體現出其不凡的檔次,展

現出中國製瓷工藝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性結合,是文人意蘊在瓷器藝術品上的

集中體現。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滾壓、切割的成形工藝,再平放入匣缽燒煉,

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燒成後極易變形或開裂並伴隨其他諸多缺陷。本品

成型規整,彩料用色精絕,畫工非比尋常,畫面空間感極強,高士服裝、配飾、

神態描繪無不細致,尤其山石之皴法以及欄桿下砌石之繪法,具有乾隆時期典型

特征,為乾隆粉彩瓷板中之雋品。參考類似作品,售於香港蘇富比,2017年11月

30日,編號639。拍品紋飾與北京瀚海2000年7月3日封面拍品清乾隆粉彩九老圖

燈籠瓶紋飾相近,編號1397。

H 68cm W 56cm

HK$ 600,000 - 800,000

US$ 77,000 - 102,000

A FAMILLE-ROSE 'SCHOLARS' PANE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清乾隆 粉彩九老圖燈籠瓶

北京瀚海,2000年7月3日,編號1397

10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1页

3084

民國  王琦粉彩課子圖燈籠瓶

款識:「彤雲山房」、「王琦」

歷史上,凡國人公認的以「八」冠群的的精英,無不是該領域的佼佼者,

他們流傳下來的作品也都可圈可點。遠些的有唐宋散文八家,以及清朝揚

州八怪,近些的則有民國珠山八友。八友是指民國年間景德鎮王琦、汪野

亭等八位繪瓷名家,他們以藝會友,詩酒唱酬,結成「月圓會」,推舉王

琦為會長。

王琦(1884-1937年),江西新建人,別號匋迷道人,匋迷散人,畫室名

匋匋齋。先師鄧碧珊,後學黃慎。人物、山水、花鳥、博古無一不精,尤

擅人物。1916年浮梁縣知事程安見其所繪肖像大為贊嘆,題「神乎技矣」

匾額相贈。

王琦初學鄧碧珊學人物畫像,後期受「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影響在瓷上畫

寫意人物題材,又吸收西洋畫法,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其作品人物

頭部刻畫細膩,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有西洋繪畫暈染

技法,立體感強,再加之作品是在1926年王琦42歲成熟時期作品,民國時

期的景德鎮處於軍閥割據,人們生活受到極大的社會影響,此件作品似乎

也表達著王琦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對教書育人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

凡事的羈絆,對隱士豪放無羈的追逐的一種心態。

H 34.1cm

HK$ 1,100,000 - 1,500,000

US$ 141,000 - 192,000

A FAMILLE-ROSE 'SCHOLARS' LANTERN VAS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款識 Marks

民國 王琦粉彩高士賞梅圖瓷瓶

《瓷藝與畫藝》,香港,1990年

10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2页

11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3页

11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4页

3085

清嘉慶  御製青花金紅彩龍紋「懋勤殿」璽印盒

款識:「大清嘉慶年製」

來源

日本關東藏家舊藏

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蓋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雲紋為地,其上

各繪兩條金彩三爪行龍飛騰於雲海之間。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

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盒蓋面正中金彩方框內署「懋勤

殿」金彩三字,乃用金粉製成的液態金在瓷器釉面上描繪花紋、鑲

邊或鋪金地,經高溫烘製後小心打磨而成。此印盒描金艷麗深沈,

為御用的特殊金色「佛赤」,乃純金粉拼入紫銅,呈色故而更為典

雅沈穩。整器製作工藝精湛,應為嘉慶四年前太上皇訓政時期的作

品,釉色秀麗,描金精絕,是清代金彩瓷器中所見最為燦爛的實

物,富麗的華美盡顯乾隆御窯遺風,為嘉慶御窯早期上乘之作,格

調不凡。

D 22.9cm

HK$ 6,500,000 - 8,000,000

US$ 828,00 - 1,019,000

A GILT AND IRON-RED DECORATED BLUE AND

WHITE SEAL PASTE BOX AND COVER

JIAQING PERIOD, 1796-1820

PROVENANCE

A Kanto private collection

款識 Mark

清嘉慶 御制青花礬紅描金蒼龍教子圖「懋勤殿」璽印盒

售於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編號4983

成交價人民幣1702萬

北京故宮懋勤殿

11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5页

此件印盒當為嘉慶時懋勤殿內所陳設的御用文具。現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

有同樣清嘉慶璽印盒一隻,雖殘損嚴重,卻可與此印盒互為印證。因為實

用器,存世量極罕,本盒能以全美流傳至今,殊為難得。印盒內還殘存有

當時用過的朱砂印泥痕跡,可想見當時御用情狀。且盒體直徑逾20釐米,

常見璽印盒直徑多為5.5-12.5釐米,其寬大扁圓使內盛印泥平淺,尤其利

於大型璽印的鈐用。

本璽印盒主題紋飾為蒼龍教子圖。所見雙橫空而出,穿騰於雲海之中,遒

健凶猛,氣奪千里,神姿各異卻又相互呼應,王者之氣激蕩其中,予人鑒

閱之際頓生敬畏之心。其寓含的圖像學含義值得進一步探究,其龍形象,

口齒微張,雙目圓睜,須發飄散,不怒自威,特別之處在於爪為三爪,十

分少見。「三爪龍」在唐、宋、元為龍紋的主體,如宋代定窯、磁州窯,

元青花和藍釉留白器、白釉樞府器上的龍紋。清代較少出現,故揣摩此所

繪三爪龍紋,當有摹古追宗之意,是對盛唐氣象和蒙元大帝國的致敬。

清宮宮殿在存放帝後寶璽方面可謂各有側重。交泰殿專門保存國寶,壽皇

殿專門貯存前朝不用寶璽,而懋勤殿則存放當朝正在使用的寶璽。懋勤殿

建成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秋,為乾清宮西廡小殿,藏以書史。清代沿

明朝舊制,「取懋文勤武之義,故以貯典籍文房」,並為懋勤翰林待值

處。除書籍之外,還貯藏有書畫、文房四事以及賞賜記錄等。

「凡圖文翰墨之具皆貯焉」(《日下舊聞考》),其中當然也包括皇帝鈐用

之璽印。據沈初《西清筆記》卷四記載:「御用銅、玉、凍石印章,皆貯

懋勤殿,有《寶藪》一冊,每遇御筆書畫發下,用寶諸臣擇印章字句合用

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又據《國朝宮史續編》:「嘉慶間《寶藪》

一冊,所載寶璽多至九百餘方,貯懋勤殿」。

在清代,每當內府書畫鑒定之後,都要將其交到懋勤殿用寶。自乾隆九年

起,乾嘉兩代命翰林在懋勤殿中編修《石渠寶笈》、《天祿琳琅》、《秘

殿珠林》、《西清古鑒》等書,「出秘藏古書畫於懋勤殿,命翰林等評定

甄別」。凡被編錄整理的清官所藏書畫,都要由負責此項任務的詞臣,在

懋勤殿內根據皇帝或自己與皇帝的鑒定、探討的結論,奉命在其原件上鈐

蓋皇帝寶璽。尤其是乾隆皇帝,幾乎無書不蓋,無畫不鈐,成為在書畫作

品上留下印記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有詩雲:「懋勤筆硯例恆隨」,正是

對懋勤殿在盛世文化整理盛舉中作用的記述。嘉慶即位後《秘殿珠林》、

《石渠寶笈》三編的編纂工作均在懋勤殿完成,《清明上河圖》,即始載

於《石渠寶笈》三編。可以推想,其上的很多用印就是使用本印盒承以印

泥鈐蓋的。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嘉慶 青花金彩雲龍紋印盒

清嘉慶 白玉龍鈕「懋勤殿寶」方璽

11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6页

11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7页

3086

清乾隆  青花夔龍紋出戟方鼎

本品器由商周青銅方鼎化裁而來,出戟四方腹,口沿兩側置對稱朝天耳,

平底,下承柱狀足,及底微內斂。鼎外壁以青花為飾,腹部每面飾四開

光,內飾螭龍紋,足部飾蕉葉、如意雲頭紋。整體紋飾工整華麗,又不失

高古意韻。

乾隆皇帝風雅好古,酷嗜搜羅古物,尤愛三代彜器,曾詔令將宮廷收藏的

青銅器編纂為《西清古鑒》、《寧壽鑒古》、《西清續鑒》等,也常令

造辦處以宮廷收藏的青銅器為原型制作仿古瓷器。如《清宮造辦處活計清

檔》記載,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初五「員外郎金輝、副催總舒文將

畫得雙耳朝冠鼎紙樣一張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照樣準作,另

做木樣發往江西燒造青花白地雙耳朝冠鼎一對,不要款。欽此。」由此可

知清宮燒造青花瓷鼎例不署款,且由皇帝親自定樣交制,以作為宮中陳設

器使用。而本品即為這一期所製,其周身不落款,亦頗為貼合乾隆製瓷鼎

審美要求。

本品造型與紋飾古樸肅穆,青花發色深沈濃麗,頗具雍乾御窯青花仿宣青

暈散質感,時代特徵明顯,實為一件品質極佳的乾隆御窯慕古之作。

H 19.5cm

HK$ 250,000 - 400,000

US$ 32,000 - 51,000

A BLUE AND WHITE 'KUI-DRAGON' VESSEL,

FANGDING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清乾隆 青花夔龍紋出戟方鼎一對(其中之一)

《香江雅集──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展》,

文物出版社,2018年,頁99

12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8页

3087

清乾隆  青花海水雲龍捧壽圖折沿大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美國私人美術館舊藏

2. Petersburg醫生舊藏

本品形制碩大,氣勢磅礴,侈口弧壁,下承圈足。通體青花紋飾,內壁盤

心繪五爪捧壽立龍,氣勢威嚴;其外繪四組飛雲騰龍,飛龍矯健靈動,騰

躍於祥雲之中,兩兩相顧,相映成趣;大盤折沿處飾青花海水紋一周。外

壁以色彩濃郁之青花滿飾一周海水江崖紋。所繪龍紋威嚴霸氣,尤其正面

龍顯得神采奕奕,身姿動態凸顯其力量感,面部細節精妙,龍須皆以細小

之陰線勾勒渲染而成,再細觀龍爪的處理方式,又頗具永宣龍紋之遺韻,

使得整體獨具韻味。盤外壁所繪海水江崖也不同於常見的此類紋飾,線條

和渲染都十分獨到而恰當,遠觀仿佛海水澎湃撲打江崖之上,不免令人讚

嘆其妙。青花發色深沈凝重,頗為典雅。加之本品體量頗大,造型規整,

體現了龍騰四海的皇家威儀。外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

書款。

D 44.5cm

HK$ 2,800,000 - 4,500,000

US$ 357,000 - 574,000

A RARE LARGE BLUE AND WHITE 'DRAGON'

CHARG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1. An American private art museum collection

2. Collection of Dr. Petersburg

款識 Mark

12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69页

有清一朝,雍正年間始製紋飾與此相類之大盤,時世宗嘗遣送清宮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

鎮以資效仿,或曾命依明初樣式製如此大盤。清朝藝匠,對於空間布置嫻熟精準,巧手

創思,成功將小器樣式轉用於大器之上。此盤所飾新穎元素,兼容相合,整體和諧天

成,全然不覺稀疏空蕩或擁塞逼簇,天真率意,展現紋樣精髓。其盤心龍紋由側身變為

正向,翻騰巨浪不再遮掩龍體,凸顯其矯健霸氣。藝匠技藝精卓,盤沿巧飾波濤海水紋

帶一道,使不同飾紋元素之間更具凝聚力:對比明代小盤布局構圖,如斯安排與碩大體

型較為相稱。

乾隆一朝,或曾以雍正年間樣式為據,續燒龍紋大盤。雍乾兩朝所製,初視幾近無二,

然細觀,便得個中迥異。較之雍正紋樣,乾隆器上繪飾更見規整謹慎,所繪舒卷瑞雲、

波濤湧浪更顯整齊統一。兩朝大盤之別,可見二人品昧之異。

翻閱國內外各大公私典藏,此盤之形制及紋樣延燒於雍正一朝,含祝壽之意,皆為當時

督窯官唐英親自畫樣,應多用於皇宮席宴及特定隆重之祝壽場合,屬萬壽級別的官窯極

品。相類者多屬於雍正時期,可見延燒之脈絡。見《清世宗文物大展》,頁282,圖II100;趙從衍亦家族基金會舊藏相似例,造型、紋飾相同的雍正大盤,見於1978年香港

藝術館舉辦的「趙從衍基金會藏明清瓷器」展覽,後於1986年11月18日香港蘇富比售

出,編號80。

乾隆朝此式盤則略為少見,此種躍龍捧壽紋樣僅在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龍首紋螭耳

六方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下)》,圖126及南京博物院

藏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花紋盤,清乾隆淡黃地青花龍捧壽紋六棱瓶,刊於《中國清代官

窯瓷器》,頁278,這類器物中有所體現,而此瓶之造型與紋樣皆以出自唐英之手而聞

名,亦可側面證明此盤之紋樣源自唐英督陶之時。往屆拍場中以青花躍龍捧壽紋飾出現

的,見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編號1582清乾隆御製青花躍龍捧壽六方尊以3280萬

港幣成交。與本品器形、紋飾相同的見2011年3月25日紐約佳士得編號1667清乾隆青花

龍紋盤以131.45萬美元,另一件見天物館藏清乾隆青花海水雲龍紋折沿大盤,見《天物

館藏瓷》第二集,頁228-229,均可資參考。

清乾隆 御制黃釉青花立龍捧壽圖六方瓶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編號1529

清乾隆 青花躍龍捧壽海水折沿大盤

帝國東方藝術公司(Imprial Oriental Art)舊藏

紐約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編號1667

12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1页

款識 Marks

清乾隆 黃地粉彩描金蓮蝠紋鏤雕多孔折沿盤一對

保利香港,2019年4月2日,編號3018,成交價港幣1239萬

3088

清乾隆  白地粉彩描金纏枝蓮紋鏤雕多孔折沿大盤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盤一對,折沿,淺弧腹,圈足外撇。二盤紋飾一致,內外均以白釉為地,

盤心飾幾何鑽形,內壁環飾四組纏枝蓮花紋。四組紋飾環環相扣,形成一

幅構圖清晰、精緻細膩的圖案。折沿處鏤雕48個大小一致的圓孔,並以

描金線相繫,絲絲入扣。圓孔上下間飾花草紋,用筆工細,設色妍麗。盤

外壁與盤心飾紋相呼應,同為四周纏枝蓮花紋及幾何鑽形。足牆施松石綠

地,環飾一周花葉紋,足處輔以一圈礬紅描金卷雲紋。盤底施松石綠釉,

中心以雙方框礬紅彩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對盤子工藝精湛絕倫,無一不體現出乾隆時期高超的製瓷技藝,彰顯御

窯風範,觀之濃郁的宮廷氣息撲面而來,妙不可言。除本品以外,台北故

宮博物院藏有一個僅見的乾隆款鏤雕折沿盤,尺寸較本品小,紋樣略異。

本對盤子甚有可能燒製於乾隆晚期,特意製作予乾隆皇帝的祝壽禮物,鏤

雕工藝的盤子不為多見,翻閱各大公私收藏機構,類似鏤空折沿大盤僅見

數個帶嘉慶款之例,帶乾隆款的例子均極為珍稀。參考徐展堂舊藏一松石

綠盤,後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另一仇焱之舊藏松石綠釉例,售於香

港蘇富比,2002年10月30日,編號258。一紫地之例售於紐約佳士得,

1989年6月2日,編號218。我司2019年4月2日曾售一對黃地之例,以港

幣1239萬成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嘉慶黃地之例,著錄於《中國歷代

陶瓷鑑賞·5·清官窯及民窯》,頁217。

D 39cm

HK$ 1,000,000 - 1,500,000

US$ 128,000 - 192,000

A PAIR OF FAMILLE-ROSE 'FLOWER' PIERCED RIM

DISHE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12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2页

3089

清雍正  鬥彩福祿綿綿大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盤敞口,淺腹,圈足,盤形雋秀典雅。胎質堅致細白,釉汁瑩潤如

玉。外壁及盤心均以鬥彩繪紅蝠葫蘆紋,色彩豐富,呈色艷麗,描

繪細致入微,生動流暢。柔嫩蔓藤的卷曲之姿,流露著線條之美,

葫蘆呈現不同質感,彰顯出彩料之精;形神俱佳的紅蝠,映襯著諸

色交輝的絢麗。紅蝠寓「洪福齊天」,葫蘆表「子孫萬代」,均為

吉祥福壽之意。布局虛實相濟,密而不亂,欣賞之際更覺清新怡

人。底落青花「大清雍正年製」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工整清秀,

字跡雋永。

D 27cm

HK$ 1,200,000 - 1,500,000

US$ 153,000 - 192,000

A LARGE DOUCAI 'BATS' PLATE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 Mark

13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3页

縱觀有清一代,內府御瓷的紋飾多賦予吉祥喜慶的寓意,然從藝術美學的

角度來評判,往往是寓意顯凸而畫意不足,予人以附會牽強之感,唯獨雍

正一朝畫筆逸麗清新,構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一體,令人欣賞

畫意之際頓悟其中蘊意。究其原因,乃源於胤禛具有近乎苛刻的審美性

格,非常留意宮廷藝術品的製作,對瓷器紋飾講究「文、雅、精、細」,

為達此效果往往不惜多次修改稿樣,直至感覺完美方罷。正是如此的執著

追求,令雍正御瓷以超凡脫俗的形象獨步有清一代,此鬥彩福祿紋盤正是

其中代表之一。

鬥彩始創於宣德時,至成化年間,才得到較大發展。但從明中期開始鬥彩

即開始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時才又獲得新生。而隨後的雍正鬥彩成就斐

然,形成了鬥彩工藝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此時不但有年希堯、唐英等一批

督陶官的傾力監導,雍正帝對於瓷器燒造的直接過問,無疑影響了雍正鬥

彩工藝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形成。雍正鬥彩可分作兩類:一類是仿明成化

鬥彩製品;一類是本朝自創款式。而此盤從其紋樣及色彩來看,即屬於後

者。此盤呈現的藝術效果既不似傳統鬥彩那樣鮮麗單純,也不像單一粉彩

那樣柔和溫潤,而是自成一格,於淡雅粉潤中略顯亮麗,於纖細嬌巧中更

見挺雋,既柔潤蘊蓄又光彩照人,完美的再現了雍正一朝鬥彩瓷器的精髓

所在,韻味悠長。相同作品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

館收藏,亦見一例售於北京保利,2017年6月7日,編號5856,人民幣184

萬成交。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清雍正 鬥彩福祿綿綿大盤

《靜嘉堂藏清朝陶瓷─景德鎮官窰之美》圖

35,東京,2006年

清雍正 鬥彩福祿萬代紋盤

售於北京保利,2008年12月6日,編號2335

13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4页

3090

清雍正  鬥彩海水雲龍紋斗笠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7年9月13日,編號18

本品胎釉輕薄,侈口,斜壁。外壁鬥彩繪海水雲龍紋,雙龍躍出海

面,氣勢兇猛,十分精彩。外底青花內書「大清雍正年製」雙圈六

字三行篆書款,款式特別,十分稀見。此器設色豐富,填色準確,

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於至美的風格,為雍正鬥彩的典型器物。

D 20.5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3,000 - 230,000

A FINE AND RARE DOUCAI ‘DRAGON’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PROVENANCE

Sotheby's New York, 13 September 2017, lot 18

款識 Mark

13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5页

此器設色豐富,填色準確,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於至美的內廷恭

造風格,為雍正鬥彩的典型器物。彩瓷設色之難尤甚,濃艷過度流

於媚俗,淡薄不足失卻本意,唯獨雍正一朝畫筆逸麗,構圖別具一

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一體,雅致脫俗。究其原因,乃源於胤禛具有

近乎苛刻的審美性格,非常留意宮廷藝術品的製作,對瓷器紋飾講究

「文、雅、精、細」,設色搭配參考古畫,得其精髓,故能運用自

如。正是如此般執著追求,令雍正鬥彩以超群脫俗的形象獨步有清一

代,大放異彩。

彩瓷設色之難尤甚,濃豔過度流於媚俗,淡薄不足失卻本意。唯獨雍

正一朝畫筆逸麗,構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一體,雅致脫

俗。鬥彩海浪騰龍斗笠碗為雍窯獨有之作,開一代先河,工藝之精美

為後世所仿效。它源於一種合碗,有蓋,蓋多無款識。碗分兩種,或

圓口或花口,主題紋飾多作海浪騰龍或花鳥紋,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

的此類合碗均書雍正六字三行楷書款。而此次這件品相較以往所見更

為出眾,其款識頗為罕見,台北鴻禧美術館藏一件清雍正鬥彩河圖洛

書盤之款識與此碗相同。

此式鬥笠形蓋碗僅雍正一朝燒造,其器形源自宣德時期青花碗,除繪

海水龍紋外,另有繪花鳥紋者。拍品與故宮博物院藏品紋飾、造型相

同,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頁251,圖230,

但款識不同。相同款識者,查閱公私館藏,未成經見,極為珍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鬥彩雲龍紋蓋碗

13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6页

3091

清雍正  青花折枝團花蓮子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香港私人收藏

2. 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編號3008

碗直口,弧腹,高圈足,外壁繪四組青花團花花卉紋,碗心雙圈內飾一個團花

紋,裡外紋飾相呼應。口沿、圈足飾青花線。碗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

字雙行楷書款。本碗胎釉精良,溫潤似玉,青花淡雅清逸,極具成窯品格。所

繪團花,舒展自如,筆觸細膩,與原作無異。

成窯青花冠絕千古,成就中國美學之典範,後世對此推崇不已,由仰慕而後摹

造,佳作迭出,其中成就最著者當推雍正皇帝。此品青花發色淡雅,繪工細

膩,仿成化青花作品味道十足,其品味脫俗超群,審美要求近乎苛刻,即位以

來一直不懈努力推動與指導御窯廠摹製成窯,故其所仿最精,形神俱佳,本品

正是此番摹古情懷的最佳詮釋。

同類的團花紋碗,亦見臥足器形,參考倫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編號

160;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8日,編號2774。

D 11.4cm

HK$ 900,000 - 1,200,000

US$ 115,000 - 153,000

A BLUE AND WHITE 'FLORAL MEDALLION'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PROVENANCE

1.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2. Christie's Hong Kong, 29 November 2017, lot 3008

款識 Mark

13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7页

3092

清雍正  釉裡紅三多紋碗一對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36

本品成對,器型呈敞口,弧腹,圈足。器型巧致,胎體輕薄,通體施透明釉,釉

色閃青;外壁飾釉裡紅石榴、壽桃、柿子組成之三果紋飾,果紋微鼓,富有立體

感;紅白相映,恰似雪地中的紅梅一片。

三果紋亦載承「多子、多福、多壽」之吉祥寓意,故這類作品素為明代官窯之名

貴品種,後世亦爭相仿之。據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撰寫的《陶成紀事碑》記載,雍

正御窯品種有「一仿宣窯寶燒,有三魚、三果、三芝、五蝠四種」,即為拍品之

所本。釉里紅三果紋碗為雍正官窯名貴器物,並與南京博物院藏品相類,參見

《宮廷珍藏——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146。其明代時期

原型,可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例,著錄於《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

故宮博物院,1998年,頁226、227,圖86。

D 12.2cm D 12.1cm

HK$ 600,000 - 800,000

US$ 77,000 - 103,000

A PAIR OF FINE AND RARE UNDERGLAZE-RED BOWLS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London,

1994-2010, vol. 2, no. 736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款識 Marks

出版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736

14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8页

14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79页

3093

清雍正  粉青釉鋪首耳鼓式罐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香港藝德堂收藏

2. 香港蘇富比,2021年10月12日,編號44

H 16.2cm

HK$ 1,000,000 - 1,500,000

US$ 128,000 - 192,000

A CELADON-GLAZED 'DRUM' VASE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PROVENANCE

1. Yidetang collection, Hong Kong

2. Sotheby’s Hong Kong, 12 October 2021, lot 44

仿圓鼓製成,斂口,沿面內出,深腹,腹中部圓鼓,腹壁上下各施

鼓釘一周,兩側對稱飾獸首銜環一對。腹外遍施粉青釉,釉色粉青

素雅,釉面光澤柔和。其形可愛雋巧,呈鼓形,上下對稱飾以突起

鼓釘,兩側加飾鋪首銜環紋,底部寬圈足外側施釉,內側澀胎,為

墊燒之用。底部署青花「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罐造型新奇別致,裝飾簡約,澄凈端莊。鼓釘罐源於宋代吉州窯

鼓釘紋罐,因外形似鼓而得名,是清雍正創燒的造型,為官窯的傳

統品種。傳世實例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雍正款冬青釉鼓式罐、雍

正款天藍釉鼓式蓋罐,但彼此實用功能差別頗大,前者頂部有七

孔,應為花插,後者頂部獨立為蓋,是為茶葉罐。乾隆朝定形為目

前所見式樣,頂部中空,鋪首更為突出,僅見施粉青釉者,誠如本

品。

通體滿施粉青釉,釉質厚潤,堆若凝脂,銜環鋪首雕琢精細,古意

悠然。同類器多見署「大清乾隆年製」款,雍正款例甚為稀見。此

罐形制精美,釉色濃翠瑩潤,如翡翠琢成,渾身散發著古雅巧致之

美,堪稱雍正青瓷之精品,彌足珍貴。見數近例,載於《孫瀛洲

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269。《宮廷珍藏──

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44。另一對

例錄於《Chinese Celadons and Other Related Wares in Southeast

Asia》,東南亞陶瓷學會,新加坡,1979年,圖版224,編號271

及272。

底部 Base

14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0页

3094

清乾隆  茶葉末釉貫耳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

1815

瓶唇口直頸,鼓腹,隨形設雙貫耳,通體施茶葉末釉。器身光素不設雕

飾,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富有天然韻致,尤顯溫婉爾雅、風韻

雋永。底足圓潤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效果,觀之古意盎然,猶可辨趙

宋遺韻。底款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法精妙,筆力遒勁,為乾隆

早期風格。

H 24.9cm

HK$ 2,000,000 - 2,600,000

US$ 256,400 - 333,300

A FINE TEA-DUST GLAZED ARROW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London, 1994-2010, vol.4, no.1815

款識 Mark

出版於《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

編號1815

14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1页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茶葉末釉貫耳瓶

此瓶造型敦實大氣,釉色沈穩,為乾隆茶葉末釉之精品,

器身光素不事雕飾,尤顯溫婉爾雅,其褐色出筋效果是最

為與眾不同之處,難能可貴,置於殿堂之中,可解思古之

幽情,殊為難得。其色澤靜穆深沈,富有天然韻致,體現

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

茶葉末釉,系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鑒古代北方窯場產品燒

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因其「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豔

於花,美如玉,範為瓶,最養目」,而受到乾隆皇帝喜愛

和重視,唐英于《陶成紀事碑》中記載「一仿廠官釉,有

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乾隆早期御窯廠對其燒

造甚盛,最早記載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燒造「廠官釉收小

雙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檔案記載規模最大的一次燒

造,器形多達八種,可見乾隆對茶葉末釉色之鍾愛。

14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2页

3095

清乾隆  仿官釉三聯葫蘆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傳日本姫路市私人收藏,1950年代入藏

2. 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3日,編號2568

3. 香港蘇富比,2016年10月5日,編號3646

H 20.3cm

HK$ 1,000,000 - 1,200,000

US$ 128,000 - 153,000

A GUAN-TYPE TRIPLE-SPOUTED 'DOUBLEGOURD'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imeiji City, acquired in the

1950s, by repute

2. Christie's Hong Kong, 3 December 2008, lot 2568

3. Sotheby's Hong Kong, 5 October 2016, lot 3646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官釉三聯葫蘆瓶

款識 Mark

本品為三管花插,外形為葫蘆瓶,口分三孔。瓶底足部呈三瓣花

型,底足露胎。通體施仿官釉,釉色凝潤細膩。底心以青花書「大

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整器釉質肥腴純厚,溫潤如玉,流

暢的造型與靜穆的釉色,盡顯古雅雋秀之氣。

三連葫蘆瓶,三連弧式圈足,有仿官、仿哥及仿汝等器。乾隆帝好

古,尤喜宋瓷之雅,曾專命景德鎮禦窯廠以其為範本,製作各種仿

宋瓷釉色品種,並有所創新,可謂集仿古創新於一體。本件拍品即

為一例,釉色仿自宋代官釉,而器型為創新之作,由三個口部獨

立、腹部相連、底足一體的葫蘆瓣組成聯體葫蘆,底部呈三瓣花

形。整器釉質肥腴純厚,溫潤如玉,流暢的造型與靜穆的釉色,盡

顯古雅雋秀之氣。見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香港,1993年,

圖版446,收錄一「天藍釉三孔葫蘆瓶」,為故宮藏品,器表有明

顯開片;瀋陽故宮博物院藏一件與本件作品相似器,清乾隆粉青釉

三孔葫蘆瓶,這件器物是乾隆時期粉青釉的典型器,為清宮原藏之

物。參見《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萬卷

出版公司,頁66,圖8;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一相似器,惟沒

有明顯開片,收錄于賀利,《Chinese Ceramics. A New Standard

Guide》,倫敦,1996年,圖版521;另有一器,由著名收藏家

鮑爾收藏,載於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內瓦,1999年,圖版270。瑞士玫茵堂收藏一例,

錄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76;後售於北京保利,2011年4月7日,編號34,可作參考。

葫蘆在我國栽培歷史源遠流長,《詩經·邶風》云:「匏有苦葉,

濟有涉深」;《幽風》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小雅》

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壺」、「甘瓠」均

指葫蘆。除實用功效外,葫蘆因其獨有的外型與特性,又被先人賦

予了許多美好寓意:葫蘆,因型似「吉」字,讀音似「福祿」,又

多籽,故自古以來便承載起人們希望吉祥如意、福祿雙全、多子多

孫的美好心願。乾隆時期國力空前強盛,經濟高度繁榮,祈禱吉祥

富足也因此成了當時社會藝術的主流,以葫蘆為題材的各式宮廷陳

設亦應運而生,即為這一時期下的產物。葫蘆器形象徵多產多福,

繁葉枝藤及帶斑葫蘆圖紋,更強調其吉祥寓意。葫蘆之圓潤體態,

子核豐富,使其自然成為多產多子之象徵。細長瓜藤更代表子嗣綿

延無盡,代表子孫萬代。

15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3页

3096

清乾隆  茶葉末釉長頸盤口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本品盤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與盤口上下呼應,相映成趣。通

體罩施茶葉末釉,釉色溫潤靜謐,觀之心神如沐。圈足端面刷鐵褐

釉,底足暗刻「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據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乾隆三年,太監交給唐英燒製廠官窯瓷器

的旨意:「廠官窯葫蘆馬掛瓶、廠官窯六孔瓶、廠官窯四方雙耳杏

元瓶、廠官窯收小雙環七弦尊、廠官窯太極紙槌瓶、廠官窯仿大獸

面雙環大漢尊、廠官窯仿大腰圓天祿尊、廠官窯三陽尊、廠官窯小

缸。」其中「廠官窯太極紙槌瓶」應即為本品品種。同類茶葉末釉

者,紙槌瓶類極少,可參閱《天津市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

年,圖版162;《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禦窯瓷瓶》,香港中

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8年,編號64;《中國陶瓷全集》,

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1999-2000年,卷15,圖版148,以資比

較。

H 18.5cm

HK$ 650,000 - 800,000

US$ 83,000 - 102,000

A TEADUST-GLAZED LONG NECK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 Mark

本拍品及原木盒

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茶葉末釉長頸盤口瓶

15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4页

15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5页

3097

清乾隆  寶石藍釉天球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編號261

2. 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FR358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

館,2018年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

館,2018年,編號47

瓶直口,體量宏大,長頸,圓腹,圈足。通體施宝石藍釉,底青花

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本品高逾55釐米,器形端

正大方,釉色釉質肥腴,色澤沉靜明快,尤如藍寶石般璀璨閃耀,

口沿一線燈草口,為整器平添幾分寧謐之趣。邵蟄民撰寫的《增補

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有「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

比」,瓷器大件器物增多,形體高大,不因胎體厚重而變形,器型

端莊,故此可見工匠高超的製瓷技藝。

H 56cm

HK$ 3,000,000 - 4,500,000

US$ 383,000 - 574,000

A LARGE BLUE-GLAZED BOTTLE VASE,

TIANQIUPING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9 June 1992, lot. 261

2. 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 no. FR358

EXHIBITED

Pure And Natural: Special Exhibition of 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Porcelains, Poly Art Museum, 2018

LITERATURE

Pure And Natural: Special Exhibition of 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Porcelains, Poly Art Museum, 2018, no. 47

來源於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編號261 出版於《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

博物館,2018年,編號47

款識 Mark

15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6页

高溫藍釉是古代顏色釉瓷的一種。藍釉中摻入適量鈷料作著色劑,

生坯施釉高溫燒製而成。元代景德鎮窯始燒,明代藍釉又稱為「霽

藍」、「霽青」、「祭藍」等,據《大明會典》載,自嘉靖九年

(1530年)起,四郊各陵瓷器皆用「圜丘青色」,而霽藍釉祭器專

供於天壇環丘台,乾隆十三年(1748年)冬至祭天首次奉詔用霽藍

釉器。

參考香港藝術館收藏之藍釉天球瓶,尺寸相若,曾展於《清瓷薈錦

──香港藝術館藏清代陶瓷》,香港,1984年,編號85。見日本紡

織廠企業家Budo Takashiro收藏一例,售於佳士得香港,2014年11

月26日,編號3275。另見南京博物院收藏,曾展覽並出版於《清瓷

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香港,1995年,圖錄編號66。

及東京松岡美術館收藏一尺寸較小之例,刊於John Ayers及佐藤雅

彥,《世界陶磁全集》,卷15:清,東京,1983年,頁199,圖版

272。香港望星樓亦有同類收藏,載於《望星樓藏瓷》,2004年,

頁224,圖87。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霽藍釉天球瓶

15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7页

3098

清乾隆  茄皮紫釉大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卷四(二),倫敦,1994-2010年,頁

357,編號1807

敞口,弧腹,圈足,碗形周正。通體施茄皮紫釉,釉色均勻純正,肥潤亮麗。碗底

內亦滿施茄皮紫釉,底書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楷書款。

本品具有乾隆早期御瓷風格,古樸秀麗,典雅非凡,且完整保存,實為珍貴難得的

單色釉佳品。茄皮紫釉創燒於弘治時期,為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低溫釉,真正形成較

為純正美麗的色澤則要至康雍年間,傳世品稀少,僅見小盤、小碗和小瓶等,造型

均小巧秀麗。清藍浦《景德鎮陶錄》卷三載:「紫色釉,黑鉛粉末加石子青、石末

合成。」讚頌其釉質肥厚光潤,紫中閃藍,色彩絢麗,誠如本品。

D 23.8cm

HK$ 150,000 - 250,000

US$ 20,000 - 32,000

A LARGE AUBERGINE-GLAZED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vol. 4(2),

London, 1994-2010, p.357, no.1807

款識 Mark

出版於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卷四(二),

倫敦,1994-2010年,頁357,編號1807

16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8页

3099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盉蓋

銘文:「□作父乙尊彝□冊」

鉢形蓋,蓋鈕作立環,另一立環作扳手用。蓋上雲雷紋、饕餮紋密

佈,刻畫繁縟精細,以蓋鈕作中線,兩側對稱排列兩對獸目,炯炯

有神,微凸於表面之上。盉蓋內部鑄刻兩行八字銘文:「□作父乙

尊彝□冊」。

盉是一種代酒器,有時也用來盛水,用青銅製成,多為圓口,腹部

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曾盛行於商代後

期和西周初期。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商代後期亞鳥寧盉」,盉蓋

形制、裝飾紋樣均有相似之處,而本品的裝飾紋樣則更加精細密

集。

D 12.2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3,000 - 32,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COVER OF

VESSEL, HE AND A WOOD STAND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1050 B.C.

銘文 Inscription

16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89页

3101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觚

銘文:「隹(唯)」

來源

1. 日本私人收藏,1980年代前

2. 英國柴郡私人收藏,1980年代

3. 倫敦邦翰斯,2019年5月16日,編號7

此觚身形細長,圈足,敞口,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狀。中腰,

足部各有兩道弦紋隔開,腹部對應分佈兩度扉稜,以扉稜為

中心飾以兩對饕餮面,眼球圓睜微凸,足部則有對應四對饕

餮面,間輔以細密雲雷紋和夔龍紋。足內鑄刻一銘文:「隹

(唯)」。隹,甲金文象鳥形,本義是鳥兒。《說文》中解:

「隹,鳥之短尾總名也。象形。凡隹之屬皆從隹。」唯字在

甲、金文中從「口」,「隹」聲,《說文》中寫道:「唯,喏

也,從口,隹聲。」此字在商代晚期才出現,常作為語氣詞的

專用字來使用。

此件青銅器來源清晰,流傳有序,在1980年代前,由日本私人

藏家收藏,1980年後易手至英國柴郡私人收藏。類似藏品可參

考: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s,

R.W.Bagley, 劍橋,1987年,頁216-227;另有一例可玆比較:

倫敦蘇富比,2016年9月,編號106。

H 27cm

HK$ 80,000 - 150,000

US$ 11,000 - 20,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RITUAL WINE

VESSEL, GU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1050 B.C.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prior to 1980s

2. A Cheshire private collection, 1980s

3. Bonhams London, 16 May 2019, lot 7

銘文 Inscription

3100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觚

銘文:

來源

1. 紐約藏家麥可.拉克納斯收藏

2. 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編號1438

3. 香港私人收藏

H 18.8cm

HK$ 85,000 - 150,000

US$ 11,000 - 20,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VESSEL, GU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 - 1050 B.C.

PROVENANCE

1. Michael Krassner, Hauppauge, New York

2. Christie's New York, 20 September 2013, lot 1438

3.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此觚尺寸較小,圈足,敞口,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狀。腹部微鼓,

上下各飾一道弦紋。腹部以密集雲雷地紋裝飾,對稱出兩道扉棱。

以扉棱為中線,刻兩對四隻眼睛,微微凸起立於表面。底內部有銘

文款識:「 」,應為族徽。

此饕餮紋觚來源清晰,先由紐約藏家麥可·克拉納斯(Michael

Krassner)在1988至89年收藏,後現身於2013年紐約佳士得,

(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編號1438),最後轉手於香港重

要藏家私人收藏,流傳有序,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收藏價值。

相似一例,不過體型更大(高23.7厘米)的藏品可參考: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s,R.W.Bagley,

The Arthur M.Sackler基金會,1987年,頁258,編號40。

銘文 Inscription

16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0页

3102

商或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尊

銘文:「□□作父乙寶尊彝侁( )」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H 24cm

HK$ 650,000 - 800,000

US$ 83,000 - 102,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RITUAL VESSEL,

ZUN

SHANG DYNASTY, C. 1500 - 1050 B.C. OR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 - 771 B.C.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銘文 Inscription

本拍品及原木盒

The current lot with original box

通高約24釐米,口徑約20釐米。西周饕餮紋尊呈喇叭形口,腹深

微鼓,圈足外撇。腹部飾上下兩組由夔龍紋組成的饕餮紋,雲雷地

紋,上下各加飾弦紋兩道。帶狀紋飾上有兩個牲首浮雕,微微凸

起,形象生動,線條優美。尊內底中央鑄兩行八字銘文,曰:「□

□作父乙寶尊彝侁( )」。金文常以「尊」、「彝」為同義名詞

連用,以「尊彝」作為祭祀用禮器的通稱。 應為族徽,「父」則

為此器所祭祀的對象,表示鑄造用來祭祀父乙的青銅禮器。同類型

器品可以參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商晚期亞禽父乙尊。另

有一例同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欼尊」,可玆比較。

16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1页

3103

商晚期  青銅夔龍紋扁足鼎

銘文:「史」

來源

1. 藍理捷,紐約

2. Frank Arts Collection,比利時

3. 歐洲私人收藏

展覽

1. 《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藍理捷,紐

約,1999年,圖錄編號28

2.《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戴克成,香港,2011年10月2日至

7日,圖錄編號6

出版

1. 藍理捷,《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紐

約,1999年,圖錄編號28

2. 戴克成,《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香港,2011年10月2日

至7日,頁數26,圖錄編號6

H 23.5cm

HK$ 5,500,000 - 7,000,000

US$ 701,000 - 892,000

AN ARCHAIC BRONZE 'DRAGON' FOOD VESSEL, DING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1050 B.C.

PROVENANCE

1. J.J. Lally & Co., New York, USA, 1999

2. Frank Arts Collection, Belgium, 1999

3. Private European Collection, 2011

EXHIBITED

1. J.J. Lally & Co., 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 New

York, 1999

2. Deydier Ch., 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 Hong Kong, 2-7 October

2011

LITERATURE

1. J.J. Lally & Co., 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 New

York, 1999, catalogue n° 28.

2. Deydier Ch., 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 Hong Kong 2011, catalogue

no. 6.

銘文 Inscription

出版於戴克成,《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香港,2011

年10月2日至7日,頁數26,圖錄編號6

16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2页

鼎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最為重要的器類,與權力結合。此器方唇、立耳、淺腹、

圓底,下置三條寬闊龍形扁足。薄寬扁足作三龍上騰狀,張口托住鼎體,龍有長

鼻,圓眼,體軀飾有小段的鱗紋。鼎的腹部飾三面饕餮紋,紋飾的主體呈寬條

狀,飾有雲紋。

商周青銅器品類繁多,製作精美著稱於世。按其用途和性質主要分為禮器、兵器

和工具三大類,又可細分為農具、工具、兵器、飪食器、酒器、盥水器、樂器和

雜器等類別。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曾被統治階級用於劃分等級和

權力的標誌,鼎的數量越多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越高。在古代的文獻記載,天子

是使用九鼎,諸侯用七鼎。此外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

扁足鼎,傳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方唇、立耳向外微撇、淺腹、圓底,下置夔龍

形扁足張嘴咬噬腹底,每一個扁足既薄又寬,且兩面有龍紋,龍尾外翻上揚,落

地的支撐點,使整個鼎有穩定感,從而增強了造型的氣勢。鼎腹飾帶狀紋,三

面中央位置作棱脊,左右合飾一組以棱脊為對稱軸的歧尾獸面紋,獸目呈目字形

眼,眼珠圓潤凸出,旁側再作一條抽象的龍紋填充空間,十分繁細。全身佈滿雲

紋,捲曲線條,一絲不苟。這件鼎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和諧,三足分立的佈局,

讓扁足鼎站立得更穩定,由此可以充份體現商代安陽時期鑄匠手法嫺熟和構思精

巧的一面,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

鼎內壁鑄有銘文「史」,為族徽,表明其為商代晚期的大族史所擁有。器型及紋

式與本品近似一例,可參考上海博物館收藏商晚期龍紋扁足鼎。另一扁足鼎可見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析子孫父乙扁足鼎。同樣為方唇、

立耳、淺圓腹,於腹部飾帶狀獸面紋,扁平三足飾站立鳥紋。

扁足鼎是青銅鼎類中較為特殊的器形,且流行時間很短,因此傳世數量遠比柱足

鼎或蹄足鼎為少。造形可溯自新石器時期扁足陶器,於二里崗時期初現青銅作

例,並一直沿作至商周時期,於商代及西周早期盛極一時。

扁足鼎在商代青銅鼎中所占的比例極少,夔龍形扁足如此粗壯有力的則更少。南

京博物院藏的一件傳為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夔龍紋扁足鼎,雖然扁足尾部不

起鉤上翹,但其鼎腹的紋飾和整體形制與此器很接近,詳見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

委員會編:《中國青銅器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1998年,第二冊,

第57號,頁58。同器亦著錄於〔日〕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の研究——殷周

青銅器綜覽1》,東京:吉川弘文館,1984年,頁47,扁足鼎第4號。北京故宮

博物院於1946年入藏商代晚期的正鼎,扁足夔尾上卷呈鉤狀,形制亦相近,惟鼎

腹飾一周回首夔紋,亦可作參考比較,詳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青銅器》,北

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第21號,頁50。

17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3页

17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4页

3104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青銅五龔父尊

銘文:「亞龔父辛」

來源

1. 盧芹齋舊藏

2. 美國紐約孟台爾爵克曼夫人舊藏

3. 歐洲私人收藏

4. 倫敦佳士得,2000年11月15日,編號91

5. 藍理捷,紐約

6. 瑞士玫茵堂

展覽

《中國古代青銅禮器藝術收藏文化展》,玫茵堂,法國巴

黎,2013年

出版

1. 于省吾,科學出版社,《商周金文錄遺》,1957年,編

號196

2. 陳夢家,《殷商青銅器分類圖錄》,上冊,頁84;下

冊,頁689,編號A413;銘文:上冊,頁203,編號R147

(東京汲古書院),1977年

3. 周法高,台聯過風出版社,《三代吉金文存补》,1980

年,編號147

4. 嚴一萍,藝文印書舘,《金文總集》,1983年,第6冊,

頁2572,編號4665

5. 劉雨、汪濤,上海辭書出版社,《流散歐美殷周有名青

銅器集錄》,2007年,編號158

6. 吳鎮烽,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

成》,2012年,第20冊,頁460,編號11451

7. 《中國青銅器》,法國吉美博物館,2013年, 頁58,編

號34

8. 瑞士玫茵堂,《中國銅器─玫茵堂所藏中國青銅器》,

2013年,頁104,編號63

H 32.7cm

HK$ 12,000,000 - 15,000,000

US$ 1,529,000 - 1,911,000

銘文 Inscription

AN IMPORTANT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ZUN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 - 1050 B.C. TO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 - 771 B.C.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C.T. Loo

2. An important American collection

3.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4. London Chrisitie's, 15 November 2000, lot 91

5. J.J. Lally & Co., New York

6.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EXHIBITED

Trésors de la Chine ancienne: Bronzes rituels de la collection

Meiyintang,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Paris, France, 2013

LITERATURE

1. Yu Xingwu, Shangzhoujinwenyilu (Bronze Inscriptions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Science Press, 1957, cat. no.196

2. Chen Mengjia, Yinshangqingtongqifenleitulu (Classification

Catalog of Yin Shang Bronze Wares), Vol 1., 汲古書院, Tokyo,

1977, p.84

Chen Mengjia, Yinshangqingtongqifenleitulu (Classification

Catalog of Yin Shang Bronze Wares), Vol 2., 汲古書院,

Tokyo, 1977, p.689, cat. no. A413

Inscription: Chen Mengjia, Yinshangqingtongqifenleitulu

(Classification Catalog of Yin Shang Bronze Wares), Vol 1.,

汲古書院, Tokyo, 1977, p.203, cat. no. R147

3. Zhou Fagao, Sandaijijinwencunbu (Three generations

of auspicious and golden inscriptions) , Tailian Guofeng

Publishing House, 1980, cat. no. 147

4. Yan Yiping, Jinwenzongji (Collected Bronze Inscriptions),

Yee Wen Publishing Co., Ltd., Taiwan, 1983, Vol.6, p.2572,

cat. no. 4665

5. Liu Yu & Wang Tao, A Selection of Early Chinese Bronzes

with Inscriptions from Sotheby’s and Christie’s,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Shanghai, 2007, cat. no. 158

6. Wu Zhenfeng, In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Bronzeware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Shanghai, 2012, Vol.20, p.460, cat. no.

11451

7. Bronzes rituels de la co, Musée Guimet, France, 2013,

p.58, cat. no. 34

8. Chinese Bronze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Meiyintang, Switzerland, 2013, p.104, cat. no. 63

17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5页

此件觚式尊撇口,長頸鼓腹三段式,圈足微外侈沿下折。通體

有扉棱道,頸部飾夔紋組成的仰葉紋,腹部和圈足裝飾外卷角

獸面紋。內底鑄四字銘文「亞龔父辛」,整件無底工,應為商

晚西周早鑄造之作品。其工藝紋樣力度強勁,在同時期同類型

之酒器之中,此尊之比例可謂極佳,近視則飽滿大氣,遠觀更

是氣勢撼人,將商周青銅禮器精神內核完整的表達出來,獨一

無二。

此尊來源清晰,流傳有序,歷經數位重要的民國考古學者著

錄,及世界級重要藏家之手,可謂出身顯赫。曾藏於美國盧

芹齋、紐約爵克曼夫人,於2000年首次出現於倫敦佳士得拍

賣,之後更進入玫茵堂收藏。首次著錄於1932年出版的《雙

劍誃吉金文選》及《澤螺居詩經新證:澤螺居楚辭新證》,

1957年由於省吾先生總編成《商周金文錄遺》出版,此件編

號為第196號,其餘重要著錄亦有:陳夢家《殷商青銅器分類

圖錄》,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補》,嚴一萍《金文總集》,

劉雨及汪濤《流散歐美殷周有名青銅器集錄》等。

《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出版,

1962年,第84頁A41

17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6页

商周青銅器中的尊,是一種盛酒器,是古人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禮器。金文中禮器

稱為尊彝。「尊」字像雙手捧酒罈之形,「彝」字像雙手獻上瀝血的雞牲,表示

以尊酒奉雞牲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所用禮器的共名,是指一組祭器,而不

是某種禮器的專名。古籍中有特稱的「尊」。如:《周禮·春官·司尊彝》中所說的

六尊六彝。六尊是獻尊、象尊、著尊、壺尊、大尊、山尊;六彝是雞彝、鳥彝、

斝彝、黃彝、虎彝、蜼彝。祼禮用六彝,朝踐(古代祭禮儀節之一)用六尊。

1965年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大原村出土的一件子黃尊,自名為「 」,安徽壽

縣蔡侯墓出土的一件尊,自名為「彝」,但目前見到的各種尊絕大部分都沒有自

名。所以,現今我們所稱的尊,約定俗成,乃沿用宋代人的定名。

一、器形

青銅尊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有肩尊,一種是筒狀尊,還有一種是鳥獸尊。亞龔

父辛尊就屬於筒狀尊,也稱觚形尊。這種尊最初出現在商代晚期後段,流行於商

代晚期後段到西周中期前段。

亞龔父辛尊通高33釐米,造型是典型的筒狀尊,大口筒狀三段式,喇叭口,長頸

鼓腹,高圈足,足沿下折,形成一道邊圈。通體有四道扉稜,上端伸出器外,與

古建築的飛檐相似,向外拓展了空間,開闊了觀賞者的視野,使尊體莊重大方。

尊的紋飾盡見匠心。主體花紋呈浮雕狀,地紋施以纖細的雲雷紋,主體紋飾上又

雕刻陰線雲頭紋,即所謂的「三層花」。頸下部飾一週夔龍紋,上部飾相對夔紋

組成的蕉葉紋,腹部和圈足以扉稜為中心裝飾兩組下卷角獸面紋,過去稱為饕餮

紋,腹部獸面兩側增飾倒置的夔龍,獸面鼓睛伸耳,闊口獠牙;圈足獸面獠牙巨

爪,兇相畢露,均給人以恐懼之感,也顯示出一種獰厲之美(圖一)。

二、銘文

尊內底鑄銘文4字,銘文是:「亞龏(龔)父辛」(圖二)。意思是:亞龔族人

為過世的父親鑄造的這件祭器。銘文中的「亞龏」是合書的族氏文字;「辛」是

十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之一,是在世人選定這一天祭祀過世

的親人,也用此來稱呼過世之人,這叫「日名」。父親就叫「父辛」,母親就叫

「母辛」。據研究,商人用日名,周人不用日名。所以,亞龏族是商人無疑。另

外,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博物館還收藏一件亞龔父辛簋(圖三、四),與亞龔父辛

尊是同族同時為祭祀同一人鑄造的一組祭器。

亞龔父辛尊賞析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吳鎮烽

三、斷代

亞龔父辛尊與清光緒年間陝西寶雞縣東三十里鬥雞臺出土的鼎尊,日本

京都泉屋博古館收藏的鼎父己尊、魚尊,京都川合定治郎收藏的圍箙

尊,以及2011年湖北隨州市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魚伯

彭尊的造型完全相同;紋飾風格一致。前四件尊一般認為是商代晚期之

物,魚伯彭尊的時代為西周早期前段。所以,把亞龔父辛尊的時代確定

在商代晚期後段是非常合適的。

四、藝術性

此件尊在同時期同類型的酒器之中,比例可謂極佳,近視飽滿大氣,遠

觀則氣勢撼人。藝術品作為歷史的遺存通常或具有史料價值,或具有美

學意趣,而中國高古青銅禮器因其數量的稀少與鑄造工藝上的難度而天

然成為了中國早期文明的活化石,通常直接反映了那個遠古時代所特有

但卻極為先進的工藝水準。與此同時,在美學意趣上則通過對於幾何等

紋飾的運用而傳達出了獨特的審美享受。此件尊上、中、下比例和諧,

口沿與底足均自然外撇,以扉稜為視覺焦點形成了四個不同的曲面,相

互對稱。口沿與底足的外撇弧度自然奔放,在視覺上使整器顯得更為高

大。加之底紋、扉稜、獸面的工藝力度深刻、精湛清晰,更使得整器顯

得氣宇軒昂,為商人制器的典型代表。在同尺寸、同時期所見的青銅禮

器之中,具有極高的美學性。

五、來源

這件青銅尊早年出土,1932年就被於省吾先生著錄於《雙劍誃吉金文

選》,其後於省吾的《商周金文錄遺》、陳夢家的《流散美國的中國青

銅器集錄》、周法高的《三代吉金文存補》、嚴一萍的《金文總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殷周金文集成》、劉雨、汪濤的《流散

歐美殷周青銅器集錄》、吳鎮烽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戴

克成的《玫茵堂所藏中國青銅器》等均收錄了這件瑰寶,其重要程度可

見一斑。

該尊出土後先被旅美華人盧芹齋購得,後歸美國紐約孟臺爾·爵克曼夫

人,其後為歐洲某私家收藏,2000年11月出現在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

行,又被美國紐約人JJLally&Co購藏,再後歸於瑞典玫茵堂,2013年曾

在法國巴黎「玫茵堂—中國古代青銅禮器藝術收藏文化展」中亮相,現為

國人收藏。

總之,這件尊造型端莊大氣,莊重典雅,紋飾瑰麗獰竣,鑄造質優工

精,品相、銘文俱佳,器主明確,是典型的商代晚期青銅器藝術精品,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值得鑑藏。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鼎尊

鼎父己尊

魚尊

魚伯彭尊

17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7页

3105

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簋

銘文:「作姬彝」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H 12.1cm W 23.5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1,000 - 77,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VESSEL, GUI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 - 771 B.C.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銘文 Inscription

簋心 Interior

此簋侈口,兩耳作獸首屈舌形,下有較小垂珥,飾夔龍紋。腹微

鼓,頸部、圈足均飾帶狀雲雷紋,頸部對稱有兩處凸起的牲首,以

牲首、雙耳為界,另有四隻對稱雙目,微微凸起,浮出器面。簋內

底中央鑄一行三字銘文,曰:「作姬彝」。

同類型青銅簋可參考《賽克勒藏西周青銅禮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

二卷B冊,亞瑟·M·賽克勒基金會,華盛頓,1990,頁385,編號

43.1;另有一相似例子可參考《十二家吉金圖錄》,商承祚,南

京,卷7a,頁385,編號43.1。此形制的青銅器在市場較少見,參

考紐約佳士得一例:西周早期青銅饕餮紋簋後刻銘文,紐約佳士

得,2015年3月16日,編號3720,器型、紋飾皆與本品相似,可玆

比較。

18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8页

3106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罍

銘文:「亞矣」

來源

傳日本藏六舊藏,1954年(據盒內題字)

短直口,內折沿,折肩,腹部向下內斂,圈足外撇,肩部兩側及正

面腹下扳耳有獸首半環耳套。頸部飾兩道弦紋,肩部間飾一周夔紋

及渦紋,腹部飾蕉葉紋,通體以細密雲雷紋為地,整個裝飾精緻華

美,又具遒勁豪放之氣勢。花紋瑰麗卻不繁瑣,再配以厚重的胎

體,顯得深遂神秘,凝重大方。口沿內部鑄刻銘文兩字,曰:「亞

矣」。據金石學者王獻唐先生在《黃縣㠱器》一書中所指出,晚商

的祖庚、祖甲時期,有重要的貞人名為「矣」。在卜辭中,不少貞

人名同時為部族及地名,故「亞矣」可能是該名貞人、即部族首領

本身,亦可能代表整個部族之意。有亞矣銘文的商周青銅器據統計

存世約200件,多為傳世文物,藏於各大博物館。美國三藩市亞洲

藝術博物館中,藏有一件晚商亞矣斝,內底亦有「亞矣」銘文。而

在《「亞矣」族銅器研究》一文中,共列出124件「亞其矣」族銅

器,其中類25種、59件出土地於安陽。放眼市場,亞矣青銅器並不

多見,可參考2017年紐約佳士得一例晚商亞矣方鼎。

同類型器品可以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館藏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圓渦紋

罍,不論是在朝代、三耳裝飾、還是整體造型上皆與本品相似,而

本品的紋飾則更加豐富細緻,應為一件不可多得的館藏級寶物。

H 26cm

HK$ 550,000 - 700,000

US$ 71,000 - 90,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VESSEL, LEI

LATE SHANG DYNASTY, C. 1500 - 1050 B.C.

PROVENANCE

Collection Zouroku Hata, c. 1954, by repute (according to

woodbox inscription)

銘文 Inscription

盒內題字

Inscription on the box

18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99页

3107

唐  鞏縣窯黃釉旋紋燭台

來源

A&J Speelman,倫敦

燈台造型實用簡約,成型規矩周正。整體分上下兩部分,上盤小,

下盤大,中間承以起弦圓柱,圈足外撇,上盤中心立杯形燭座;通

體施褐釉,底素胎無釉。同類器型可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唐代三彩

加藍燈台。

燭台作為古代照明器具的使用早見於春秋時代,《楚辭》中引「室

中之觀多珍怪,蘭高明燭華容備。」漢代已有陶質燭台,戰國時已

有各式精製的銅燭台,至三國、兩晉時,青瓷燭臺便已出現,造型

頗多。這件唐鞏縣窯燭臺造型實用古樸,色彩深沉雅致,是鞏縣窯

器的上乘之作。

H 32cm

HK$ 100,000 - 180,000

US$ 13,000 - 23,000

A GONGXIAN YELLOW-GLAZED LAMPSTAND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A&J Speelman, London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 三彩加藍燈台

18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00页

3108

唐  三彩貼花獅紋罐

來源

日本私人舊藏

罐圓唇撇口,直束頸,豐肩,脛部斂收出圓餅狀平底,底邊外侈。

外壁施黃、綠雙色釉,黃彩熱烈明朗,綠彩沈穩深邃。器底澀胎,

胎質為粉狀感的細白陶胎,可見修胎旋痕。唐代三彩罐雖較為多

見,但本器外壁一周貼塑花葉形花片裝飾,下腹貼塑獅子,造型威

嚴靈動,於貼塑裝飾上施綠彩,自然流淌,風格別具。看似樸拙之

器,細微之處盡顯巧工與匠心,實屬珍貴。

拍品罐式為唐代陶瓷經典造型,日本學者稱其為「萬年壺」。整器

飽滿渾圓,線條流暢婉約,施釉灑脫,彰顯著鮮明的時代風貌。

H 20.6cm

HK$ 600,000 - 800,000

US$ 77,000 - 102,000

A RARE SANCAI APPLIQUE-DECORATED 'LION'

JAR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另一面 Another view

18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