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附图1:《乾隆朝九江关呈贡档》) 35 (附图2:《乾隆朝九江关呈贡档》)
35 清乾隆 雕瓷洋彩金山寺图墨彩御制诗文挂屏
记录:北京永乐(佳士得),2011年5月24日,编号876
说明:拍品采用复杂且精湛的制瓷工艺,以南巡图与金山寺行宫
图为蓝本,题咏诵金山寺之御制诗,写实再现乾隆南巡中
“胜概天下第一”之金山寺风景,为乾隆御窑雕瓷洋彩巨
作,立体展现盛世人文风情,提供珍贵历史资料,且代表
了当时极高的制瓷技术,意义非凡,极为罕见。
挂屏整体以江苏镇江金山寺风景为题材,洋彩绘长江波涛
翻滚,浪涌奔腾,瓷胎堆塑江中船只鼓帆前行,金山岛
树木苍天,寺宇楼阁层叠,慈寿塔高耸云霄,殿宇厅堂
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
仿佛一座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寺庙,尽显“寺裹山”之
奇特风格,为明清瓷器中罕有写实性浅浮雕风景作品。屏
面左上方隶书题写乾隆御制诗《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
体》,尾落“金山”“平安”印章款。
清档记载
金山寺自东晋初年始建后,历代对其咏绘经久不衰,入清
后已为著名风景、文化重地,加之地处长江、运河交汇之
处,江南核心腹地,故而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四十九
年(1784年)的南巡期间,多次至镇江,驻跸、往返镇江金
山寺共计有18次。
此件挂屏的烧造记录于《乾隆朝九江关呈贡档》中,“乾
隆朝九江关监督海绍恭进:……雕拱洋彩金山图插屏成件
(交热河)、雕拱洋彩焦山图插屏成件(交热河)、雕拱洋彩
庐山图圆光挂屏成件(交热河)、雕拱洋彩琵琶亭图圆光挂
屏成件(交热河)......”(附图1、附图2)可知当时烧造了一系
列类似工艺、材料且以各地风景名胜为主题的挂屏,交予
热河行宫,即今日承德避暑山庄进行陈设装饰,其中“雕
拱洋彩金山图插屏成件”即为拍品。档案中所载“九江关
监督海绍”为汉军正白旗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主管御窑厂
时间为乾隆五十一年三月至乾隆五十二年(见《清代官窑
瓷器史·卷一》,页138,清代御窑厂督陶官吏一览表)。故
金山寺瓷板应为乾隆五十一年三月至乾隆五十二年期间烧
造,适时乾隆于四十九年结束其六次巡幸江南中的最后一
次,此类挂屏或为咏诵、追慕途中风景所特别订烧,极具
历史价值。
工艺高超
呈贡档中所提及“雕拱”技艺,对于器型复杂,不能在
陶车和陶范内成型器物最为合适,如象生瓷、浮雕瓷板
等。乾隆十二年唐英制定《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册》,提
及多种工艺,据此可推测该金山寺瓷板的成型工艺为:
“先将湿泥打成泥片,用刀裁出粗胚大小。”“凡雕镂一
项,先用湿泥捻出规模,俟胚稍干付雕镂作,照样雕镂成
器。”“凡锥拱一项,各种坯胎登样之后,如有应锥、应
拱者,付锥拱作照样锥拱。”由此可知,在雕拱瓷制品的
制作过程中,艺人全凭直接以手塑形,但在具体成型过程
中却没有详细操作方法可言,且成型过程不仅涉及雕塑、
浮雕,还涉及刮削、镂雕、锥拱等工艺,技术要求、烧成
难度极高,而拍品作为此类雕拱制器之佼佼者,不仅造型
精准、绘饰细腻,且气势磅礴、极尽工饬,其艺术价值不
言而喻。
名胜蓝本
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特意携带明代文征明《金山图》,此画
于乾隆初年被收于御书房,第一次南巡中乾隆皇帝在金
山江天阁展玩,观后题诗“不到江天寺,安知空阔奇。
携将亲证取,当镜固如斯”。原诗前有小序:“乾隆辛
未南巡,行笈中携待诏此帧,二月既望,坐金山江阁,因
题。”可见乾隆皇帝极喜金山,以至后来静明园玉峰塔
影、避暑山庄小金山、北海远帆阁等建筑都仿金山而建。
清代宫廷画家对金山寺描绘颇多,如《乾隆南巡图》《南
巡盛典》等作品中皆有涉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江南省
行宫座落并各名胜图》(附图3),为清乾隆时期《南巡盛
典》名胜部分彩绘,涉及多地行宫座落以及名胜景致,其
中“金山”一图所绘,画面与清乾隆雕瓷洋彩金山寺图墨
彩御制诗文挂屏高度一致,应为拍品画面直接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