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发布时间:2022-9-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青玉質,質地溫潤,通體大面積受沁,器表由於浸蝕呈現呈雞骨白色,打燈開窗可見全玉種,可見原生玉色。帶褐色生坑沁斑。整體圓雕成 C 形,中部用管具對鑽打出一大圓孔,身體首尾相連,成團狀捲曲,鼻吻下方以砣具分割首尾,形成外寬內窄的缺口。器中央透穿一大圓孔,孔內壁較平直,壁上還留有台痕,應為雙向對鑽法打成,孔外沿規整,背有一小圓穿。獸首近似豬,獸耳肥大,向上聳立,昂首闊嘴,額間隱約突脊一道,耳以下以重圈紋勾劃出圓形大眼,雙目施以壓地隱起技藝,眼眶寬大圓渾,雙睛橫向貫通,雙眼之間以斜曲陰線連接,鼻部以數道皺摺表示,吻部微突沿面頰延伸,雙鼻孔與橫闊嘴向前凸出。龍身軀較粗光素無紋,形成蟠卷的龍身,尾端內卷收,首尾銜接處缺而不斷,楔形切口不切透內圓。身軀兩側琢磨平整,沿背部一周隆起呈圓弧狀,頸際兩側對鑿一圓孔,皆由兩面對鑽而成,可用於繫掛佩戴。整體造型渾厚,雕工生動,保存良好,面部結構清晰,以特寫式的獸首來表現豬龍的形象,紋飾局部用陰線勾勒,並施以大面積減地打窪,線條流暢明快,不失剛勁有力,打磨光滑,質感溫潤勻淨,散發圓融古雅的光澤,為紅山文化經典之作。玉豬龍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中多有發現,頭部像豬首...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2页

1524

文化期(紅山)

玉鏤雕勾雲紋佩

此件玉鏤雕勾雲紋佩體扁,大體呈長方形,中心透雕捲雲形孔,四角外凸為脊,呈不規則彎弧形及齒狀。

正面琢磨出淺圓凹槽,頂部鑽一孔,可穿繫佩戴。通體琢磨光滑,形制古樸典雅,對研究紅山文化時

期的社會史、文化史及玉飾雕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十分

難得的精品,甚是值得珍藏。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NEOLITHIC PERIOD, HONGSHAN CULTURE

AN ALTERED ARCHAIC CELADON

AND OPAQUE BEIGE OPENWORK JADE PENDANT

14 cm wide

HKD: 380,000-420,000

USD: 48,600-53,7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53页

<two views>

第56页

1525

文化期(紅山)

玉豬龍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2,200,000-2,800,000

USD: 281,300-358,000

8.9 cm high

NEOLITHIC PERIOD, HONGSHAN CULTURE

AN ARCHAIC CELADON JADE COILED DRAGON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61页

青玉質,質地溫潤,通體大面積受沁,器表由於浸蝕呈現呈雞骨白色,打燈開窗可見全玉種,可見原生

玉色。帶褐色生坑沁斑。整體圓雕成 C 形,中部用管具對鑽打出一大圓孔,身體首尾相連,成團狀捲

曲,鼻吻下方以砣具分割首尾,形成外寬內窄的缺口。器中央透穿一大圓孔,孔內壁較平直,壁上還留

有台痕,應為雙向對鑽法打成,孔外沿規整,背有一小圓穿。獸首近似豬,獸耳肥大,向上聳立,昂首

闊嘴,額間隱約突脊一道,耳以下以重圈紋勾劃出圓形大眼,雙目施以壓地隱起技藝,眼眶寬大圓渾,

雙睛橫向貫通,雙眼之間以斜曲陰線連接,鼻部以數道皺摺表示,吻部微突沿面頰延伸,雙鼻孔與橫

闊嘴向前凸出。龍身軀較粗光素無紋,形成蟠卷的龍身,尾端內卷收,首尾銜接處缺而不斷,楔形切口

不切透內圓。身軀兩側琢磨平整,沿背部一周隆起呈圓弧狀,頸際兩側對鑿一圓孔,皆由兩面對鑽而成,

可用於繫掛佩戴。整體造型渾厚,雕工生動,保存良好,面部結構清晰,以特寫式的獸首來表現豬龍

的形象,紋飾局部用陰線勾勒,並施以大面積減地打窪,線條流暢明快,不失剛勁有力,打磨光滑,質

感溫潤勻淨,散發圓融古雅的光澤,為紅山文化經典之作。

玉豬龍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中多有發現,頭部像豬首,整體似豬的胚胎;背部均有一兩個對鑽的

圓孔,似可作飾物繫繩佩掛。相似造形的玉雕也出現在江南一帶崧澤文化晚期,延續至良渚文化早期。

類似造型的玉飾常常成對位於逝者胸前,因此用作耳飾、佩飾的可能性極大。此類器物在東亞地區起

源早、流傳廣,也被稱為「耳飾玦」。在遠古的漁獵時期,人們會串連獵物肢骨所做的骨管,當作項鍊

配戴。當他們學會開採、利用玉石這種材質,就模仿骨管琢磨玉管來用以裝飾自身,也將小玉璧切出缺口,

當作耳飾配戴。大約距今五千多年前,紅山文化先民就在較粗之玉耳飾玦表面,利用環形器的器表,

雕琢刻有如哺乳動物胚胎造型的圖像。隨着紅山文化的發展,此類玉雕體量逐漸變大了,身軀線條

圓滑,光素捲曲,大耳與皺鼻更為誇張和醒目,有如傳說中神力無邊的「龍」。它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龍

形圖騰器物,應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起源,為後代龍紋之雛形,也是紅山文化圖騰之經典代表,表達

了原始先民對於自然界的崇拜。

第62页

與此品造型相近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可以參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圖 1:高 10.3、寬 7.8、厚 3.3 厘米):此件玉

玦被發現於遼寧省朝陽市牛梁河遺址,現藏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體型略大,雙耳稍尖,龍首雙睛凸雕起台,形玦

缺口處以線拉切割工藝製作,斷而不連。受沁情況與本品相似者,可參考河北省博物館藏紅山文化玉豬龍(圖 2:高 14、

寬 10、厚 3 厘米),此件被發現於河北省圍場縣下伙房村,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體型及中孔較小,面部線條較為平緩,耳、

目線打窪淺而規整,內孔沿呈坡形曲面。面部與本品同樣較為立體的例子,可詳參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紅山文化晚期玉

豬龍」(圖 3:高 7.8、寬 5.56、厚 2.6 公分)。另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紅山文化玉獸頭玦」(圖 4:高 15.4、寬 10.5、厚 4.2

厘米),青碧玉質,造型相近,頸背處有雙穿繫孔,可供對比。對豬龍雙目的處理上,可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雕龍」(圖

5:高 7.9、寬 5.6、厚 2.5 厘米)一件,其頭部細節加工上比本品粗簡,鼻部無褶皺。相較於以上幾件藏品,本品不管在體

量上還是雕工上,無疑都更為精良;其器身也較同類型玉豬龍更寬厚,為讓器表弧面光潔,線條勻稱,器內外均經過極為

精心的修磨,工藝特徵亦見於吳棠海所公布私人藏、紅山文化鐲形器(圖 6:直徑 12、厚 5.5 厘米)的加工上。

此件玉豬龍圓潤靈動,線條有力,極具神韻,無論從紋飾圖樣到造型,都洋溢著裝飾性美感。紅山文化玉器的藝術造型

迥異於今天的藝術,呈現出誇張或抽象、變形,或是幾何線條化和復合化,其突出特征是大多凝練自然原始的造型而呈現

出新的形式特征,絕少有對自然界原型的純粹模仿,富有想象力與藝術天分。其熟練運用各種工具進行切割、鉆孔、磨製

等加工的痕跡也非常清晰:以寬砣具用來切割外輪廓及玦的楔形切口,以扁薄的細砣具來繪製一般的陰線紋飾,以空心的

管具打中孔,管具鉆磨中孔時,因移位而留下痕跡,以圓頭桯具修飾邊緣並琢磨出斜坡,進行局部打窪;玦體外輪廓略呈

倭角方形,這種「圓中帶方」的造型與紅山文化柱體玉玦相同,說明其加工中仍保留著「去方為圓法」,這都是紅山文化玉

器製作的典型工藝特征。

一般象生動物常以圓雕、正面雕或側面雕,其所採用的角度也往往和它所用的玉料或器形相關,紅山文化玉工顯然不以此

常態為滿足,此件玉豬龍就是其中典型器物——它雖並不著意強調動感,但連續不斷的紋飾布局,飽滿之氣韻,熟練靈活

的雕工,使它擁有不同的視點設計,展現出玉工對於玉料、造型、紋飾三者充分的掌握與融合能力,也讓此件圓雕作品於

平穩沈靜中,自然散發攝人心魄之力量感。

第63页

參閱:

圖錄:

1.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2) 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古方,科學出版社,2005 年,第 111頁(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

2.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1) 北京、天津、河北》,古方,科學出版社,2005 年,第 121頁(河北省博物館藏品)

3. 《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 1——新石器時代》,故宮博物院編著,2011年,第 59 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故 103952)

4.《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鄧淑蘋主編,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 年,第 54 頁,圖 4-5-5

5.《紅山玉器》,吳棠海,臺北震旦文教基金會,2007 年,第 237 頁,圖 186 頁

6.《紅山文化玉器鑒賞》,郭大順、洪殿旭主編,文物出版社,2010 年,第 43 頁,圖版 12

論文:

1.《談談紅山系玉器》,鄧淑蘋,《故宮文物月刊》第 16 卷第 9 期,總號 189,1998 年

2.《古器物學研究:紅山文化玉器概論》,《紅山玉器》,吳棠海,震旦文教基金會,2007 年,第 11-45 頁

3.《紅山玉器造型藝術的文化闡釋》,張麗紅,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年

4.《紅山文化玉器鑒賞》,郭大順、洪殿旭主編,文物出版社,2010 年,第 190-191頁

圖 2: 河北省博物館藏品

圖 4: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圖 1: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

圖 5: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 3: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圖 6: 台灣吳棠海先生藏品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 :

第64页

1526

文化期(石家河)

玉虎首

玉虎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類似器物在羅家柏嶺、六合、肖家

屋脊、棗林崗均有發現。此件虎頭呈扁方形,正面雕刻虎的面部。五官用減

地法凸出勾勒輪廓,鼻翼兩側刻劃鬍鬚,底邊有寬闊的口部。虎頭兩側橫穿

圓形孔,可繫佩。虎頭飾物作為勇敢、有力的象徵,具有辟邪的功能。整器

造型粗獷,是石家河文化的典型玉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3 cm wide

NEOLITHIC PERIOD, SHIJIAHE CULTURE

AN ARCHAIC WHITE JADE TIGER HEAD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1527

AN ARCHAIC PALE CELADON

JADE 'HUMAN VISAGE' PENDANT

文化期(石家河)

玉人面紋佩

此件人面紋佩玉質,扁長,器身三分之一處凸棱一圈,飾短陰刻線,上部陰

刻人面紋,雙眼炯炯,眉毛修長,鼻翼肥厚,大嘴,裝飾感極強。下部陰刻

對稱捲雲紋等紋飾,側面中部各飾一凸齒。整件無論從造型、五官雕琢與

神態刻畫,都體現出肅穆威嚴的氣韻,古意盎然。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6.5 cm high

NEOLITHIC PERIOD, SHIJIAHE CULTUR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65页

1528

文化期(石家河)

白玉紅沁鏤雕人面紋佩

此件玉佩白玉質,色澤溫潤,局部受紅褐色沁,扁平體,整體呈片狀弧形,形制較為獨特,鏤雕與去地

浮雕技法相結合飾獸面紋,紋飾左右對稱,獸面長眉寬鼻闊嘴,大眼圓睜,怒目含威,十分突出,額頂

一對粗大獸角,耳部鏤雕,連接弧形佩身,嘴鼻之間鑽有一孔。整件雕琢古樸渾厚,整體形象充滿動

態與靈氣,藉助獸面紋作為遠古祭祀禮儀的「符號」,充滿威嚇、神秘、恐怖和「形而上」的象徵,具

有超然的震懾力量,對進一步了解早期的歷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8.7 cm wide

NEOLITHIC PERIOD, SHIJIAHE CULTURE

AN ARCHAIC WHITE AND RUSSET JADE 'HUMAN VISAGE' PENDANT

HKD: 180,000-220,000

USD: 23,000-28,1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66页

1529

文化期(龍山)

白玉神祖紋圭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1,800,000-2,200,000

USD: 230,200-281,300

23.2 cm high

NEOLITHIC PERIOD, LONGSHAN CULTURE

A SUPERB AND VERY RARE ARCHAIC WHITE

JADE 'HUMAN VISAGE' CEREMONIAL AXE HEAD, GUI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67页

<two views>

第69页

玉圭來源於斧或鏟的造型,古代的斧類器物從仰韶文化以來, 始終保持着一種特殊的地位, 它製作

精緻,一般是領袖王者才能擁有的器物。由斧演變而來的玉圭,根據《周禮》所載:「以玉作六瑞,以

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圭,男執蒲璧。」都是代表上層階級和權

利的瑞玉,儘管龍山文化時期的禮制並不完備,但很明顯玉圭已由實用工具,演變成了非實用性的禮

儀用玉。龍山文化發現了頗多的玉斧、圭、鉞等,無論是切割、琢磨或拋光都更加規整、扁薄、光滑,

呈現了龍山文化先民們高超的治玉技術。

海內外傳世品中,也不乏各種龍山文化玉圭遺物,其造型多為長條扁平狀,平首,上方有刃,無磨損痕跡,

底邊稍厚,大多有孔,器面分別琢刻人面紋、獸面紋、鷹鳥紋等。至於龍山文化玉圭上面的人面紋,有

較寫實的,也有較抽象的,他們常戴有介字形冠,面部刻劃大眼闊眉且口出獠牙,有的左右耳邊還配置

有兩個側面人面像,形象神奇怪異,透露出一種兇悍威嚴的氣氛,目前學術界大多認為,這種人面像

即是該部族的祖先神像,這種神祖紋,似對日後商代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有着一定的影響,在中國美

術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此件白玉神祖紋圭玉質細膩帶有光澤,局部受沁,扁體長方形,一端平直,鑽有兩圓孔,規整正圓,另

一端由兩面斜削似刃,在近底端的兩面,均飾在弦紋及陰線飾雲雷文之間刻劃出以多圈旋轉形眼和

頭上特殊的「介」字形裝飾為特徵的神祖紋,一面另在弦紋之上以凸線飾神祖紋。該器整體拋光細潤,

製作精美,形態淳樸自然,無使用痕跡,應是禮儀性用器,呈現了文化期先民們高超的治玉技術和虔

誠的信仰,表明了玉圭在龍山人心目中的珍貴程度和神聖地位,難能可貴。山東省博物院所藏獸面紋

玉錛(圖 1)、大英博物館藏龍山文化神祖紋圭(圖 2)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玉獸面紋圭(圖 3),其

形制、技法工藝及所雕紋飾形象風格與本件相類,可供參考。

圖 1: 龍山文化晚期 獸面紋玉錛 山東省博物館藏品

從左至右 :

圖 2: 龍山文化 玉神祖紋圭 大英博物館藏品

圖 3: 石家河文化 玉獸面紋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這

件藏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認定為石家河文化,但是綜合其他

博物館的同類藏品以及考古資料,此件應該為龍山文化)

第70页

1530

文化期(龍山)

青玉戚璧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89

展覽:台北圓山大飯店

戚璧為一種異形的璧,它的兩側各有一段弧線切削平直,並有牙齒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鋒利。最

早出現於山東大汶口文化,其後在陝西和河南龍山文化中也有發現。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有戚璧被

發現,作為武器類儀仗用器。此戚璧青玉質,局部受沁有鈣化,全素無紋。近圓形,中央有較大圓孔,

形似變形的環。 孔邊較厚至外緣逐漸變薄,環身於壁外緣凸起等距三處出脊,每處均為四個鋸齒狀

凸脊,形狀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轉。整件器形別致,工藝精湛,實為難得。

12.6 cm wide

NEOLITHIC PERIOD, LONGSHAN CULTURE

AN ARCHAIC CELADON JADE NOTCHED DISC, QIBI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3,0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89

Exhibited: The Grand Hotel, Taipei

第72页

1531

文化期(石家河)

玉神人紋佩飾

此件玉人呈蹲踞姿態,雙手合於腹前,作半蹲狀,頭戴冠,冠緣下垂捲曲,欖核眼,雙目炯炯,圓鼻闊口,

五官特徵雕刻嚴肅莊重,具有石家河玉人的典型特徵。距今約 4500 至 4000 年前的石家河文化,長

江中游地區史前玉器的發展達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徵的玉文化。整件玉質溫潤細膩,造型古樸

自然,器物展現了高超的琢玉技藝,同時散發着威嚴與神秘的氣息,時代特徵明顯,十分珍貴。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AN ARCHAIC JADE

OPENWORK HUMAN-FORM ORNAMENT

3.7 cm high

NEOLITHIC PERIOD, SHIJIAHE CULTURE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3,0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74页

1532

玉雙璜聯璧

此雙璜聯璧, 形作雙璜,可分可合,璜片狀切割,形制規整,薄厚均勻,器表光素無紋,兩端平直並各

鑽兩孔,每片玉璜外弧長度,基本為圓周二分之一,兩片相接,正組合成圓形璧。整件玉料質地細膩,

色澤古樸,保存完整,是十分難得的精品。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91

Both, 11.9 cm wid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PALE CELADON JADE 'DOUBLE HUANG ' DISC, BI

HKD: 100,000-150,000

USD: 12,800-19,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91

第76页

1533

玉箍

玉箍為矮圓筒形,局部受沁呈紅褐色,深入玉質,包漿渾厚,沁色美艷,具有鮮明的文化期風格特徵。 圓

箍器型不甚規整, 邊緣未進行磨圓處理, 基本保持切割後形成的稜角。通體素面,精磨拋光,器表

光滑熟潤,古樸莊重。整件風格簡練大方,沁色豐富美觀,古韻盎然,為藏玩之佳品,對研究當時的社

會史、文化史、人的審美觀念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50,000-70,000

USD: 6,390-8,940

7.2 cm diam.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CELADON AND RUSSET JADE HOOP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78页

1534

玉凸唇璧

玉質,器體較薄,通體光素無紋,間有褐色沁斑,中有一圓孔,孔徑較大,在璧兩面沿圓孔凸起一道環

形高領,因此稱之為「凸唇璧」或「有領璧」。這種凸唇璧在商周時期較為流行,器形大小不一,簡潔規矩,

打磨精細。考古研究推測,它可能為手臂上的飾物,凸唇在佩戴時可起到穩固作用,同時又有一定的

裝飾效果,但具體如何使用尚無定論。它們常與牙璋伴出,是一種等級較高且極為神秘的玉器品種。

此件器體製作規整,富有古韻,實為文化期古玉精品。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9.7 cm diam.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RIBBED JADE DISC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79页

1535

AN ARCHAIC CELADON AND RUSSET

JADE HEAD OF A BUFFALO HEAD

玉牛首

玉牛首圓雕製成,帶有溫潤的柔和光澤,局部附褐色沁斑。正牛首面,雙牛

角彎曲對稱,臣字形雙眼,碩大有神,鼻作捲雲形,嘴部中央一小穿孔成勒

子狀。商代動物類玉器種類繁多、玉料多元、工藝高超。據傳夏朝時候,商

人的一位祖先名叫王亥,馴服牛並發明牛車,以牛車載貨率先開展部族間

的易貨貿易, 為商族的發展積聚力量, 王亥也因此被後世尊為 「華商始祖」。

從殷墟商代玉器中可見以牛為主的玉雕以及青銅器為數不少,可發現商人

對牛的鐘愛。 本件作品刻畫具有鮮明的商代玉器特點,如臣字眼、雲頭鼻,

頭部兩側琢有捲曲角狀裝飾,兩側對穿孔,可繫佩。整件玉質溫潤透亮,造

型飽滿生動。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3.3 cm wid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1536

AN ARCHAIC CELADON

AND RUSSET JADE TIGER

玉虎

虎早在新石器時代即開始被神化, 視為兇猛驍勇的象徵,故一些古玉形制,

皆呈虎形。自商代至春秋戰國,多以薄片玉琢成玉虎,亦稱為「琥」。至秦、

漢發兵時更用玉質虎符。此虎圓雕,局部紅沁,虎呈低伏狀,四足貼地,匍

匐前視,方形首,圓眼,口鼻豐滿,雙耳直立,長尾出廓回卷,身軀肥碩,神

態威武又不失可愛。虎身運用減地陽刻及雙陰線技法琢出捲雲紋,為商周

時期玉雕典型技法。整器造型樸拙,簡潔俐落,以凝練概括之線條生動展

現出虎之屏息潛行、伺機撲噬的瞬間,極具神韻。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4.8 cm wid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80页

1537

玉人面紋勒

勒子出現之初為一種實用器,包卷細繩兩端用於提握,隨着歷史發展,逐漸

演變為裝飾物,多為佩戴、把玩之用,工匠們運用精妙的技藝,將多種紋路

以浮雕、鏤空的形式展現出來, 使勒子名副其實的成為可賞可玩的收藏佳

品。此件勒子黃玉質,局部有沁,形體不同一般的圓筒形玉勒,呈上寬下窄

橢圓筒狀,較為特殊,中有一通心穿,可為穿繩佩掛之用。既可以單獨佩戴,

也可以配合玉珩、玉璜、玉琚、玉瑀、沖牙等玉構件,成為組合玉飾,除有

裝飾美化的功能外, 走起路來它還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增添高雅的韻

味。器面四面各浮雕一人面,以陰線與剔地呈現雙目、眼眶及口鼻,下部淺

浮雕兩弦紋。整件玉質精美,器形規整,造型生動拙樸有趣,集多種工藝於

一身,古意盎然,是商代玉器中的精品之作。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7.8 cm high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JADE 'HUMAN VISAGE' TUBULAR BEAD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82页

1538

玉鴞

鴞俗稱「貓頭鷹」,上古時期被認為是通神的動物,早在史前文化中就有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如新

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紅山文化中,均有以鴞為主題的陶鴞尊、玉鴞尊出現。在商代,以鴞為主題的

藝術造型達到頂峰,商人把它奉為戰神,視其為克敵致勝消滅兵災的神靈。鴞是商代青銅器上常見

的重要主題。青銅器可以鑄成鴟鴞的形狀或在其上將鴞的形象呈現於青銅器上。除青銅器外,商代

其它如玉或大理石的材質也會應用鴞的形象來裝飾。 著名歷史學家劉敦願先生在《夜與夢之神的鴟

鴞》文中所述:「鴟鴞類猛禽象徵威猛,與兵刑之事相聯繫,鴞鳴是戰爭勝利的象徵」。本器採用概

括和誇張的手法,發揮豐富想象,在雕琢上綜合運用研磨削切、雙勾、單陰線刻、鑽孔拋光等多種技

法,創造出玉鴞靜中有動的盎然姿態。青玉質,鴞作站立狀,環目鈎喙,小耳齊平。鳥身雙翼規矩併攏,

短尾下垂,雙腿微曲,與下垂寬尾呈鼎立狀,十分平穩,更顯敦厚穩重。胸部、雙翼、頭部飾捲雲紋,

上下打通天孔,可供繫佩。整件設計精巧,惟妙惟肖,留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令人愛不釋手。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2.5 cm high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PALE CELADON JADE OWL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84页

1539

玉戈

此件戈玉質,瑩潤緻密,大部受黑色沁,色澤深沈靜穆。器扁平,呈長條三角形,斜刃,援前鋒呈三角

形,有中脊和邊棱,兩側開刃。戈援近闌處有一對打穿孔。整體工法簡潔俐落,稜角分明,器形規整,

器體援寬與援長的比例適當,戈身琢製光潤,刃面平整,線條流暢,溫和典雅,珍藏至今,甚為不易。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3,000

19.3 cm high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JADE DAGGER, G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86页

1540

玉圭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18.9 cm high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 ARCHAIC JADE CEREMONIAL BLADE, GUI

HKD: 50,000-70,000

USD: 6,390-8,94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玉圭最早見於新石器早期,它是由當時的石斧演變而來的。石斧是在狩獵、勞作和部落戰爭中所使用

的工具,逐漸演化為了圭。後成為朝廷祭祀的一種禮器及權利的象徵,朝廷在分封諸侯時,常常賜以玉圭,

作為統治地方的權杖,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說文》釋其為:「瑞玉也,上圓下方,圭

以封諸侯。」此件玉圭整器近墨色,玉色古舊,呈扁平長條形,厚片狀,一端平直、鑽有圓孔,一端出刃、

略有弧度。整件玉色沉穩內斂,刀法有力,線條流暢,拋光細潤。全器素面無紋,形態淳樸莊嚴。

第88页

1541

白玉援戈帶青銅獸面紋內

22 cm high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 VERY RARE ARCHAIC JADE INSET BRONZE HALBERD BLADE, GE

HKD: 380,000-420,000

USD: 48,600-53,7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December 1990, issue 64, p. 117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 年 12 月,第 64 期,頁 117

第90页

戈的刃部,即戈身名叫「援」,裝入戈柄內的部分叫「內」。 銅內玉援戈,即戈被稱為「內」的部分

為青銅製,而稱為 「援」 的那一部分為玉製。 戈作為中國特有的青銅兵器,它的影響已經超越兵

器本身,成為一種文化元素滲入到中國文化當中,也對中國古代文化禮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戈在

商周時期,主要功能是用於作戰,但部分戈還用於各種禮儀活動,多用於重大的祭典或軍禮場合,

是一種權力的象徵。著名的殷墟婦好墓中,就發現了 39 件玉戈、2 件玉援銅內戈,其中藏於中國

國家博物館的嵌綠松石玉援銅內戈,戈援前部分為玉質,很明顯已不再用於實戰。銅內玉戈,常見

於商代,春秋戰國已不多見。

此件銅內白玉援戈直援直內,援為白玉質,玉質溫潤,帶棕色浸斑,有中脊和邊刃,前鋒薄而鋒利,

鋒部呈三角形,內部為青銅質,有上下闌,飾獸面紋。此戈巧妙地結合玉石與青銅兩種不同材料,

融玉石的尊崇和青銅的堅韌為一體,玉質溫潤,戈體厚重,製作精美,保存良好,形制罕見,無疑

是屬於貴族階層,標誌着主人的軍事和社會地位。相比一般青銅戈,銅內玉援戈每一件都是獨一

無二的造型,數量更為稀少,級別更為高貴,不僅承載了我國燦爛輝煌的軍事歷史文化,也為我們

研究古代戰事、禮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此器與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銅內玉戈(圖 1)及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銅內玉戈(圖 2),在形制、

大小、形狀上風格相似。

圖 1: 商代 銅內玉戈 河南省博物院藏品

從左至右 :

圖 2: 商代 銅內玉戈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第92页

1542

西周

玉斧形器

斧形器是指古玉中名為斧、鉞、戚、鏟一類禮制性玉器,以及由它們演變而來的圭、戈、璋等玉器。玉

斧的外形式樣較多,一般為梯形,既有厚而寬短的,亦有薄而窄長的。斧的刃由兩面磨成,即中鋒刃,

刃線形狀有圓弧、偏弧、平直等。斧的另一側近端部中央往往有一個對鑽或單面鑽的孔,以便綁縛在

木柄上,形成複合禮器。斧形玉器流行的年代,大約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西周時期。此件斧形

器黃玉質,扁平,刀刃較寬,成斧型,兩側向上突起,器身中部鑽七圓孔,相應飾七組豎向弦紋,近底

端中央另對鑽一孔。器形別致,工藝精湛,實為難得。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8.1 cm wide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N ARCHAIC JADE ORNAMENT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HKD: 60,000-80,000

USD: 7,670-10,200

第93页

1543 AN ARCHAIC WHITE JADE FISH-FORM PENDANT

10.1 cm long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122

西周

玉魚

魚是人們最早關注的動物之一,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即有魚紋圖案。佩魚之風始於商代,玉雕中有

片狀魚,多為平直狀,有些口部帶孔,尾端有長榫,似刻刀,可能是隨身攜帶的工具。周代少數玉魚還

雕刻魚鱗,形象更為生動。此件玉魚微有褐色沁,器形扁平,大圈眼,魚吻上下外撇,以單陰線區分頭

部和軀幹,背鰭、腹鰭上刻畫排列整齊的斜陰線,尾分叉向上下外撇,中間凹。整器線條流暢自然,寥

寥數刀,就生動地勾畫出遊魚的形態,具有早期造型藝術朴琢簡練的特殊美感。這種雕刻手法在西

周時期魚形玉飾中多有體現。 整體造型精緻典雅、 小巧玲瓏,為不錯的把玩小品。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122

第94页

1544

8.6 cm high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 VERY RARE ARCHAIC WHITE JADE 'HUMAN FIGURE' ORNAMENT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3,0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93, issue 89, Selected Ancient Jade from Wu Zhifan

Sun Qingwei, Jad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Aurora Museum, 2005, p. 144, pl. 121

西周

白玉人面紋佩飾

此件人像佩飾側身,臉型具有西周人物特點,頰部下陷,鼻尖微凸,橄欖形眼,雙勾內卷雲紋形耳。

頭髮絲根根細密分明, 陰線纖細密集。人的軀體及足部,飾抽象化鴞紋。人鳥合體玉器為西周獨有

主題,整件圖案盤曲複雜,雕工精湛細膩,設計巧妙,創意非凡,為人鳥佩中的代表作。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3 年 1 月,第 89 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西周玉器》,孫慶偉,震旦博物館,2005 年,頁 144,圖 121

第95页

<two views>

第96页

1545

西周

玉龜

我國古代對於龜靈的信仰,有着超過七千年的悠久傳統。龜是長壽的象徵,人們自古以來人們相信

其能帶來祥瑞之氣,常以「龜齡」喻人之長壽或與「鶴齡」結合稱「龜齡鶴壽」和「龜鶴齊齡」。距今

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與凌家灘文化中,都已出現用玉製作的龜,與通天禮神、搖卦占卜的神靈崇拜

息息相關。該器以玉圓雕出龜的造型,質地堅密,布有紅褐色沁,玉龜頭頸向前伸,凸吻微張,圓目鼓

起,四肢作爬行狀,龜背有中脊,整器光滑平整。此玉龜玉質溫潤光滑,形象生動,質樸豪放,工匠善

於捕捉動物的典型特徵,極具藝術魅力。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HKD: 50,000-70,000

USD: 6,390-8,940

3 cm wide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N ARCHAIC JADE TURTL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第97页

1546

5.6 cm wide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 JADE ‘DRAGON’ EAR ORNAMENT, JU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December 1990, issue 64, p. 134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西周

白玉龍形玦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 年 12 月,第 64 期,頁 134

龍紋為西周玉器上最為多見的紋飾之一。 此玉龍紋玦白玉質, 局部有沁色, 平添古意。 玦呈扁平圓

環狀,兩面平齊,中鑽一孔,一側開一缺口,缺口處對開圓弧形豁口。表面以陰刻線雕出抽象龍紋,

紋飾簡潔優美神秘。龍圓目,嘴微張,耳後飄,拱背,卷尾。龍身隨玦環璧形走勢環轉盤曲,整體造

型抽象、簡略,呈對稱、重複的圖案化形態。背面光素無紋。本器紋飾雖簡,但構圖飽滿,其線條碾琢

抽象,勾連迴環之間充滿粗獷與力量感,渾樸有趣。

第98页

1547

西周

白玉透雕三龍形佩

玉佩白玉質,片狀,局部受沁,沁色自然,透雕首尾相接三龍,略呈 S 形,大小不一,其一龍體型較大,

圓眼卷鼻,腦後鬃毛捲曲出一條小龍,嘴大張,神情悍猛,利爪前伸,鑽有一孔可供穿繫,身軀機盡扭

轉之勢,體態蜿蜒矯健,線條極為生動有力。其餘兩龍體型略小,細部刻畫簡約。器表配以斜刀砣出

谷紋和雲紋,線條流暢犀利。此玉龍佩帶有西周玉器特徵,是研究西周歷史和玉器發展史極難得的

實物資料,整件古雅樸拙,飽含神韻,雖器型小巧而氣勢逼人,展現了極高的藝術表現力。

AN ARCHAIC WHITE JADE

OPENWORK 'DRAGON' ORNAMENT

7.5 cm wide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3,0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December 1990, issue 64, p. 133

Art of China, January 1993, issue 89, Selected Ancient Jade from Wu Zhifan

Sun Qingwei, Jad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Aurora Museum, 2005, p. 127, pl. 104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 年 12 月,第 64 期,頁 133

《中國文物世界》,1993 年 1 月,第 89 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西周玉器》,孫慶偉,震旦博物館,2005 年,頁 127,圖 104

第100页

1548

8.6 cm high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N ARCHAIC JADE STANDING FIGUR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December 1990, issue 64, p. 125

Art of China, January 1993, issue 89, Selected Ancient Jade from Wu Zhifan

Sun Qingwei, Jad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Aurora Museum, 2005, p. 149, pl. 126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ors’ Exhibition of Archaic Chinese Jades, Taipei, 1999, Catalogue, p. 122, pl. 36

Chinese Jade Pattern Design Exhibition, Aurora Museum, 2017, Catalogue, p. 14, pl. 8

HKD: 180,000-220,000

USD: 23,000-28,100

西周

玉雕雙龍高冠人形佩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 年 12 月,第 64 期,頁 125

《中國文物世界》,1993 年 1 月,第 89 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西周玉器》,孫慶偉,震旦博物館,2005 年,頁 149,圖 126

《羣玉別藏》,鄧淑苹,台北故宮博物院,1995 年,頁 122,圖 36

《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吳棠海,2017 年,頁 14,圖 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