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 049
048 / 049
科学研究
,
SCIENTIFIC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在这里,创新无止尽,科研无尽头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
环境科学 / 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
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等 19 个学科
进入 ESI 学科世界排名前 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 ESI 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 36 位;
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 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在深圳本
土高校中率先进入 ESI 全球前 1‰。
自然科学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5 项,其中重点重大类项目 24 项,
人才项目首次突破 10 项
2023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2 项,课题 26 项
2023 年科研经费 19.17 亿元,比 2022 年增加 0.73 亿元
2023 年发表 SCI 论文 6162 篇
2022 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0 项,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14 项(2 项参与),广东第 3,深圳市科学技
术奖 14 项(2 项参与)
科学研究
科研经费/亿元
15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3.74
6.1
5.1
7.69
9.68
10.79
13.38
15.97
17.18
18.44
19.17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
亿元
年度SCI 论文/篇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3 年
405
869
1533
3293
5000
4000
3600
3200
2800
2400
1600
1200
800
400
0
收录数
5261
6162
17
18
19
20
6000
7000
16
052 / 053
C
学校搭建了一批符合地方科技发展和产
业转型需要、研究特色鲜明的一流重
点科研平台。近五年(数据按照 2019-
2024 年统计),重点科技平台建设进
展迅速,新增国家级平台 5 个,部级平
台 4 个,省级平台 8 个,市级平台 30 个。
142
84 48
10
个
个
个
个
国家级平台
市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自然科学类
重点科研平台
重点科研平台·国家级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学院(部)
1 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医学部
3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学部
4 医学合成生物学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医学部
5 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6 carson 国际肿瘤干细胞疫苗研发基地 医学部
7 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8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9 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 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重点科研平台·省部级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学院(部)
1 ATR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 ( 智能信息处理广东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3 教育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 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 医学部
5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6 广东省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7 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8 广东高校大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9 广东省标准化过敏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学部
10 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11 高清视频智能分析与处理研发平台 数学科学学院
12 广东省海洋藻类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13 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4 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学院
15 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间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16 广东省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17 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18 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19 广东省基站天线与电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 广东省医疗电子仪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学部
21 广东省无线大数据与未来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22 广东省母婴健康监测与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23 二维材料光电科技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24 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5 广东省基因组稳定性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医学部
054 / 055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学院(部)
26 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7 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8 广东省 3D 内容制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29 广东省国产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30 广东省移动终端微波毫米波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31 广东省二维材料信息功能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32 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33 广东省天然小分子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医学部
34 广东省柔性可穿戴能源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5 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6 广东省多媒体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37 广东省组织器官区域免疫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医学部
38 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39 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40 教育部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41 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42 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脑视觉感知高校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43 深圳市海洋藻类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44 粤港澳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45 深圳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医学部
46 省部共建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47 广东省新能源材料服役安全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48 广东省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着点实验室 医学部
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
学校 2011 年成立技术转化中心,2014 年获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2019 年成立
深圳市首家高校创新验证中心,2020 建成深圳市首家和唯一一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
务中心”,中心服务案例获 2022 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二等奖。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实验室重点围绕射频异质异构集成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从原理、理论、方法、工艺、核心
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原创性、前瞻性、交叉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研
制一系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电路系统。
转化成效及企业孵化
2023 年,我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共计转化科技成果数量 667 项,本
年度向企业技术转化、技术服务合同金额达 2.25 亿元,服务中小企业数量 834 家。
品牌活动及创赛
2019 年起与福田区政府联合打造“深趋势”路演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 43 期不同领域项目路
演活动。连续 23 年组织参加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多次获优秀组织奖;2023 年组织 17
项成果参加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并获得总决赛金奖,包揽高创杯总决赛 6 个奖项中
的 4 个奖项。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科技成果数量 合同金额 服务中小企业数量
项 亿元 家
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实验室主持承担了射频集成电路与电子封装集成领域数十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包括我国电
子封装领域第一个 973 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电磁场射频技术领域第一个国家
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
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科研人员共
259 人,其中两院院士 3 名,日本工程院院士 2 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家级领军或
青年人才 43 名。
667 2.25 834
深圳大学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
部分重点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1 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2 印度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基地
1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1 深圳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深大文科以 80% 的深圳人文社科高层次研究力量及成果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形塑城市文化品格,已
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智库、城市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对港工作的重要基地,在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和“一
国两制”国家重大战略中做出特区大学的独特贡献。面向未来,将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大学“十四五”
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文科振兴”,助推人文社科领域“深大学派”的形成,构建中国特色、深
圳特征、深大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高端智库服务体系,为加快创建
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近五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共 197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14 项;获省部
级各类社科项目立项 502 项;市级各类社科项目立项 506 项。其中,2022 年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5 项,位列全国高校第 13 位;2023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位列全省高校第 1、全国高校第 2,
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发表 SSCI、A & HCI、CSSCI 等高质量学术论文 5500 余篇;咨
政报告获市级以上采纳 706 篇,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 41 篇,其中 13 篇荣获中央最高领导批示;
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10 项,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
成果奖 3 项,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2 项,获奖数量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高质量平台成效彰显。现有市级以上研究机构 35 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重点平
台 5 个,广东省文科重点实验室 2 个,省部级文科重点实验室 2 个,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 17 个。
社会科学
056 / 057
学子风采
,
STUDENTS
在这里,人生不设限,我要我的 style
2022 - 2023学年
本科生获得国际级竞赛
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竞赛
项
项
72
529
26
本科生获得
国际一等奖
项
94
全国一等奖
项
1448
获各级各类
竞赛奖共计
项
2022-2023 学年,本科生获得国际一等奖 26 项,全国一等
奖 94 项,获各级各类竞赛奖共计 1448 项。2022-2023 年,
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 601 项。
1. 学科竞赛
获奖 1185 项
国际级 37 项
国家级 452 项
省部级 696 项
2. 文艺、体育竞赛
获奖 129 项
国际级 34 项
国家级 36 项
省部级 59 项
3. 创新创业活动
技能竞赛获奖 134 项
国际级 1 项
国家级 41 项
省部级 92 项
学子风采
本科生获奖情况
本科生竞赛
STUDENTS
060 / 061
S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深圳大学团队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
省分赛中勇夺冠军,同时获 2023 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医学部学生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中获主体赛特等奖。
第二十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
深圳大学学子在第二十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中获
金奖、最佳农业项目奖、最佳新基础元件、最佳元件集合等多个奖项。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深圳大学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陈天行
2021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专业本科生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25年前往香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曾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浦江国家实验室)科研实习
2023年度深圳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 —“荔园卓越之星”获得者
2023年“CCF优秀大学生启航计划”入选者(全国99人)
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银牌
获RAICOM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鸿蒙手动赛全国亚军
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 团体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金奖团队
深圳大学ACM算法集训队队长、广东省“青年百千万工程”项目负责人、累
计获得奖学金17项
余思洋
2020级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广东广雅中学
保研至清华大学
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深圳唯一,广东仅10人)
2021-2022学年度“荔园卓越之星”提名奖获得者
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深圳站护跑手
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全球前10;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决赛金奖、银奖、“生物+”国际青年科技作品
展评大会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三等奖
施昕霖
2019级材料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江门市第一中学
北京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深圳大学荣誉学士学位、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者
参与发表三篇SCI论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曾获国家奖学金、荔园卓越之星提名奖、学习之星一等奖、双创之星(个人)
一等奖、双创之星(团队)三等奖、公益之星三等奖等
X. Shi, X. Chen, W. Zuo, L. Lin, W. Xiao, and H. Yang, J Electrochem Soc, 169, 057515 (2022)
062 / 063
2018年学习之星一等奖学金
2020年双创之星三等奖学金
2020年学习之星二等奖学金
2021年3月同时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带10000
美元奖学金)
2021年被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录取,攻读学习设计,创新与科技
(Learning Design, Innovation &Technology)方向(即教育科技和教育媒
体方向)硕士学位
吴燕鹏
2017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生
(首届国际新闻与外事英语微专业学生)
深圳中学
黄晓雯
2017级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阳江市第一中学
Huang, S. Shi, G. Liu and X. Qu,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Urban Management Servic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Digital Grid Management,\"2019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CSSSM), 2019,pp. 1-6.
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
曾获三次国家奖学金、两次荔园卓越之星、两次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等
20余项奖学金
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
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决赛
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尖烽时刻”全
国模拟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20余项竞赛奖项。
本科阶段参与4篇EI论文发表
温乔迪
2018级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陆丰市玉燕中学
南方科技大学硕士在读
申请国家专利2项获各类奖学金近20项
各项竞赛获奖近2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入选Editors'ChoiceArticles
曾获荔园卓越之星、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习之星一等
奖、双创之星(个人)一等奖、双创之星(团队)一等奖等;获第十二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全国铜奖广东金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Wen, Q. , Luo, Z. , Chen, R. , Yang, Y. , & Li, G. .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on defect
detection in high 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of insulators.Sensors (Basel,Switzerland),21(4),
1033.
064 //
065
TALENT
CULTIVATION
培养特色 TALENT CULTIVATION
在这里,将创新教育进行到底
牵头组建全国地方高校 UOOC 联盟
1. 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类模
式培养,未申报毕业前均有机会申请转专
业,往年转专业成功率约为 45%。
01
目前共开设 27 个特色实验班,本年度有
27 个特色实验班开展招生(含高考招生和
入校后二次选拔)。
A. 实行分层次分类因材施教,重视拔尖创
新人才培养。
B. 部分特色实验班面向高考考生,通过高考
招生;部分特色实验班面向校内学生,通 过
校内二次选拔招生。特色实验班包括以科教
协同、校所协同培养为特色的“学术研究创
新班”;以跨学科跨专业、校内协同培养为特
色的“复合人才培养班”;以产学协同、校企
深度合作为特色的“产业应用实验班”;以中
外合作办学和全英文教学为特色的“国际合
作接轨班”;以教育部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为依托的“卓越人才系列班”
各类特色实验班各具特色(简介见本手册第
071-079 页)。
02
03 建设卓越班。
历史组
( 卓越班 )
汉语言文学 经济学
广告学
广告学
化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
建筑学
经济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心理学
临床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物理组
( 卓越班 )
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小规模、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
毕业推免比例可达 30%;
导师制,小班教学;
实行准入与退出并行的动态管理机制;
入选学校国际交流项目者均有资助;
针对卓越班单设奖学金;
可提前修读研究生阶段课程;
优先推荐名企带薪实习计划;
设有直博计划。
培 养
特 色
068 /069
N04 产教融合。
1. 与腾讯云合作共建“深圳大学
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2. 与微众银行合作共建“深圳大学
微众金融科技学院”(SWIFT)
——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设“人工智
能(腾班)”专业
面向人工智能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
精准匹配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校企联合
科、教、产、学共融协同,“产、学、研、创”四位一
体育人
跨学科:计算机专业课程 + 人工智能特色
课程
坚实保障:由深圳大学与腾讯公司共建
实践教学:与腾讯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
学基地,学生直达产业前沿
师资雄厚:学院 9 大研究所遴选优势师资,
严谨治学,重科研,师生互融
国际视野:国际化培养方案和实践培养体
系,国际化业界及学术讲座
就业前景:深圳是人工智能城市训练场,
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
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工智
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广东省首个金融科技学院,设“金融科技”
专业
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精学术、通实践、
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交叉学科:金融学 + 计算机,热门专业结合
坚实保障:微众银行投入 2 亿元用于学院建设
丰厚奖学:每年投入两百万元用于奖学金及海
外游学夏令营
师资雄厚:95% 境外留学背景,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国际视野: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国际化
业界及学术讲座
双导师制:学校学习导师 + 名企业界导师
办学条件:高配置专用教室、讨论室;先进金
融科技实验室
就业前景: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 150 万人;
地处深圳地理优势
产学研创四位一体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Big Data Syste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of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
实施荣誉学位。
荣 誉 学 位(Honors Degree) 是 国 际
高等教育的通行做法,是大学为满足
优秀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教育制度,
也是给予本科学生的最高学术认可,
又称为“优等生学位”。
06
国际化培养。
与境外 293 所高校(机构)建立校
际交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海外交换
学习,采取双校园培养模式,海外和
本土教育并举。(数据截至 2024 年
3 月)
07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围绕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为总体目标,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构建专创融合教学体系,搭建双创师资队
伍拔高双创质量,开展入驻评审、双创周、
优鹏计划等实践活动厚植深大特色,形成
专项资金保障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双
创赛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和学科竞赛,
也通过开放双创教育教学实验中心、联合
政企共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强化产教融合,推进赛创融合,全面提高
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全面建设成具有深大特色和大湾区辐射效
能的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国家培
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提供支撑。
08
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修读
辅修学士学位。
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弹性学制允许优秀学生提前毕业。按学校
规定,可自主选修课程,自主修读辅修专业、
辅修学士学位。
09
在线课程网上修读。
组建以深圳大学为首的全国地方高校 UOOC
联盟(目前高校成员已达 139 所,遍布 29 个
省市、74 座城市),建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
课程平台(全国四大 MOOC 平台之一),学
生在深大即可修读全国各加盟高校优质课程。
10
开设微专业。
面向社会行业需求,围绕紧缺高层次专
门人才培养,打破学院、学科之间的壁
垒,与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深入
合作,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灵活
响应产业和学科发展前沿,建设适应新
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微专业,协同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已建设
40 个微专业项目,如:精算学、5G 智
能通信、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芯片设
计及应用等。
05
070 / 071
特色实验班 培养特色及优势 选拔范围及
拟选拔人数
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 荣誉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 荣誉班)是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院士牵头发起,与国际知名学术
机构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合作,围绕“IEEE (International, Enthusiastic, Excellence, Expert) ”四个特色,从
学生的国际素养、科研热情、出色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入手,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本科培
养目标,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组织以及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资源,通过“科研导向,
产学共教,兴趣主导,国际对标”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为学生日后成为符合新时代国际化特
征的优秀科学家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大学 IEEE 荣誉班将致力于研究性教育的先行示范,为科技自立、科技创新培养新鲜血
液。大一引入国际化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企业以及跨学科导师,帮助学
生在大二完成研究方向选择,并以此方向作为学生在课程、科研、竞赛、毕设、研究论文等
五个方面一体化培养的导向。为学生创造 30% 推免政策支持并通过国际升学渠道使该班
级硕博率达到 80%。
全校普通类
5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高等研究院
理工创新实验班
1. 重基础、跨学科:
改革创新学术特区,侧重交叉学科的双语教学和前沿热点研究,在数物化生四个基础学科
实行拔尖创新人才精英化培养;
2. 师资强、国际化:
学院所有任职教授 100% 具有博士学位,100% 具有海外求学或科研经历;采用英语为主
的中英双语教学模式,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培养环境;
3. 强化科学研究训练:
提前进课题组,在前沿交叉领域(微生物组、纳米表界面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合成生物学)
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探索;
4. 奖学金、推免率高:
第一学年全额学费奖学金,第二学年开始可参评理工创新实验班一、二、三等奖学金并申请
学校多类奖学金;提供境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学交流机会及研学奖学金;毕业推免
比例可达 30%,目前深大院均最高。
全校理工类
新生 90 人
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 校内二次选拔:
① 预面试:填报
高考志愿前
② 常 规 面 试:9
月初新生注册前
毕业生约 70% 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读研,其中超 50% 进入世界排名前 50 的高校
1. 除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综合艺术特色班外,其他特色实验班不招收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生。
2. 部分特色实验班列入招生类进行高考招生(若按类录取的特色实验班,入校后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分流,分流规则由相关招生单位具体制定)。
3. 高考招生的特色班,具体的招生类及计划数等,以各省市考试院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4. 以下内容具体以相关招生单位当年公布为准。
说明:
深圳大学特色实验班一览表(2024 年)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
基于国际新能源产业的严峻竞争形势,聚焦我国应对变化、塑造未来的重大战略需求,本
特色班将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人才。
本特色班在材料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热电材料
与器件》、《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等能源材料方向的特色理论与实践课程。实行小班授课,
并注重加强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
身心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且能从事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能
源材料与器件领域人才。
材料类专业
新生 25- 3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2023 届毕业生 19 人,其中 16 人国内读研或出国留学,比例高达 84.2%,入读高校包括新
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创新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才班
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外籍特聘教授领衔,由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海归博士、博士
后 组 成 授 课团队,师资力量雄 厚。从 大二开始实行专业主干课程全英 文、双语教学,执
行学术导师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精英,学生既可
成为服务粤港澳湾区国际化大城市和跨国企业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也具备出国深造的
扎实基础和美好前景。
材料类专业
新生 25-3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2023 届毕业生中(共 18 人),16 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深造率达 88.89%,包括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卓越 AI 人才培养特色班
配 备 一 流 的 教 学 条 件、聘 请 一 流 的 教 师、选 用 一 流 的 教 材,实 行小 班 化 教 学 模 式,为
学 生 配 备 科 研导师,根 据 个人 潜力和 研究 兴 趣 提 供 有 针 对 性的 个人 发 展 规 划 指导;实
验 教 学采 用以项目导向、任 务 驱动为主的 模 式;教 学 过程中跟百度、中兴、深 视 创 新、
优 必 选 、泰 迪 智 能( 上市公司)等 企 业 合 作,设 立 联 合 实 验 室 和 创 新 创 业 实 践 基 地,
通 过参 与前沿 深 度学习工程设 计应 用与仿真 、参加 各 级各类 竞赛 等 举 措,培 养 学生 服
务工 业 检 测 、自动 驾 驶、目标 跟 踪、医 疗 健 康 等 行 业 领 域 的 跨 领 域 分析 能 力。为 培 养
一 批 适 应国家 人 工智能 新 时代 发 展、面向深 度学习应 用的 创 新卓 越 人才。
全校普通类
新生 15-20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2024 年首届毕业生 19 人,深造率 74%,保研率 47%,考研率 16%,留学率:11%。
续上表
072 /073
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电子信息拔尖创新实验班(文华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作为首席教授,并聘请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学生
进入文华班,进行前一阶段“通才教育”的基础知识强化与后一阶段“专才教育”的跨学
科融合,所有课程 原则上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以组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
新大赛”为抓手,通过多名学生组队做项目参加竞赛的方式开展,在导师带领下组队参加
比赛,过程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完成有挑战性的创新项目,提升创新、研究、
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全面能力。鼓励进行境外交流并提供培训指导。
全校普通类
新生 25-30 人
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15 人
2. 进校后二次选
拔 10-15 人
2024 年首届毕业生 30 人,深造率 70%,保研率 37%,考研率 10%,留学率:23%。
法学院
涉外法治实验班
1. 培养理念:重视涉外法律专业能力提升,加强涉外法律职业思维和职业技能训练,加大
实践环节考核指标和力度,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法治
人才培养优势。
2. 培养模式
(1)与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培养,独立成班,实行学院、班主任、导师多层级管理体制,引入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2)实行 “双导师”制,同时配备学业导师和实务导师,由律所推荐实务经验丰富、业务能
力一流、理论水平较高的菁英律师担任实务导师;
(3)实行集中实习,做 “实”学生专业实习环节;
(4)邀请法治实务专家开设法学课程或讲座;
(5)优先开展本研一体化、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改革,优先推荐海外联合培养、赴港留学。
法学院
新生 40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金蝶云特色班
1. 顺应企业对云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增加了以金蝶云管理平台
和集团型企业管控平台为核心的特色课程;
2. 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实施“课堂讲授 + 企业实训实践”的“双轨制”教学形式;
3.“双师”型教学队伍,由深大专任教师与企业培训讲师联合授课;
4. 企业确保一定就业比例,毕业生可优先入职金蝶软件及其合作伙伴企业。
全校普通类
新生 4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续上表
工商管理(全英班)——工商管理国际全英班
1. 专业核心课参照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并采用全英文授课教学,
设置创新与战略管理、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国际商务与咨询四个课程
模块;
2. 对接美国、英国、法国等众多国外高校本科双学位及本硕连读国际合作项目(如美国罗
格斯商学院) ;
3. 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请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境外高校短期交流交换生项目(如芬兰图尔
库大学)。
30 人
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0 人
2. 管理学院新生
进校后二次选拔
10 人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班)——集成电路制造特色班
1. 由深圳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兼半导体制造研究院院长、集成电路制造世界级顶尖专
家王序进院士倾力打造。
2. 旨在填补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专门人才培养的空白,致力于培养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
集成电路制造专门人才,直接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
3. 师资共融交叉,主要依托半导体制造研究院和机电学院,同时依托物理光电、电子信
息等相关学科。
4. 依托深度产学研实质性合作,半导体制造研究院已与含比亚迪半导体、广东先导集团、
大族激光、矽赫科技等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
机电与控制工程
学院新生 3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人才缺口 30 余万人。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集成电路 / 半导体 / 电子技术、
通信 / 计算机、先进制造等行业工作;毕业后主要从事芯片制程工程师、半导体装备工程师、
电子器件工程师等工作;毕业后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南京、无锡等长三角地区,北京、
成都、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半导体相关企业就业机会极多。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班)——高性能计算特色班
高性能计算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 IT 浪潮的核心技术,也是大数据系统计算技
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核心研究任务。高性能特色班由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计算机
与软件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于 2011 年创办,是学院首个特色班。高性能
特色班由屡获殊荣的教学团队任教,设有专属“院士”奖学金。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可构建
包含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软硬件核心理论与技术的新工科知识体系。已毕业
同学多人赴国际国内名校深造、就职于 BAT 等著名公司或自主创业的比例超过 50%,是计
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班。
计算机与软件学
院新生 3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最近几届毕业生中,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国内外高校读研深造,其余同学进入华为、腾讯、
百度、滴滴、字节跳动、几大国有银行等知名公司工作。
续上表
续上表
074 /07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班)——计算机国际班(深圳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 计算机专业)
该项目核心课程为英文授课,并与海外多家高校合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在不同年级通过学分互认方式灵活对接国外合作项目。按合作高校的标准,符合条件的学生
可选择项目包括:
●长短期交流(假期或者两周至一年的对方高校学习机会。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 2+2 双学位(澳洲昆士兰大学)
● 3+1 硕士(英国卡迪夫大学)
● 学分互认硕士课程 + 国外硕士【澳洲昆士兰大学,美国东北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
●直博联培项目 : 本科毕业后,学业及语言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要求,可获全奖三年于深大或
宁波诺丁汉攻读博士。
学生也可在本校毕业后直接申请海外高校研究生项目或就业。该特色班无额外学费,赴国外
费用按不同合作项目协议规定。
全校普通类新
生 30 人(计算机
与软件学院学生
与院外学生比例
1:1)
选拔方式:
1、高 考 招 生 15
人
2、进 校 后 面 向
院外学生二次选
拔 15 人
国际班学生在各年级专业高分段人数较多,开办至今学生成绩斐然,获专利 6 项、国际
论文 9 篇、国际类奖项及国内学术类奖项 68 项。已毕业学生中超过 25% 前往卡耐基梅
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加州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名校就读。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
比例居于学院前列。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腾讯云
人工智能(腾班)——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腾班由深圳大学与
腾讯公司共建,以深圳大学 - 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为主要
依托,面向科研和产业链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优
秀师资和人工智能科研优势及核心特色课程,并结合腾讯丰富的教育资源、企业案例、实习
实训机会、产业连接场景应用能力等 , 采用科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型人才与技术应用型人
才互补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实现和软硬件协同优
化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 全校普通类
新生 30 人
选拔方式:
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于 2018 年,2020 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2021 高考招生
年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依托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腾班创办于
2019 年,2020 年腾班作为首个特色班独立招生。2021-2023 年连续三年深圳大学高考录
取分数线(物理类)全校第一。 截止至 2023 年 5 月,已有 87% 的 2019 级第二届腾班毕
业生收到高校深造或工作录用通知。其中 29% 获境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机会,包
括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全奖直博、北京大学和深圳大学等;48% 被知名企业录用,包括腾讯、
字节跳动、百度、大疆等;10% 考取公务员。
经济学院
金融学(创新班)——投资科学国际接轨班
单独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大部分 课程选 用英语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教
学或中英双语教学以利于进入国外高校的申请和深造;培养“精英化 + 国际化”投资管
理人才。
经济学院
新生 25 人
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 进校后院内二
次选拔 2023 届毕业生中,50% 的学生获得境内外深造录取。
金融学(创新班)——金融风险管理班
单独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金融保险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为主,加强实地实践,
为大型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保险公司、银行等输送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经济学院
新生 25 人
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 进校后院内二
次选拔
省级以上国有企业就业超过 40%。3 位同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国内大学硕士研究生。
特许金融分析师班 -CFA
在全校范围内二次 选拔,单独 成 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将 CFA(美国特 许金
融分析师)全球统考科目嵌入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大部分课程选用英语原版
教材,采用全英或中英双语教学。教学以毕业生能够达到 CFA 一级水平为目标,同时辅
以部分二级考试内容的教学,为学生通 过 CFA 领域的认证 及 后续发 展 奠 定坚实的能力
基础。此外,在 CFA 注册、考试报名、官方竞赛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
全校普通类
新生 40 人
选拔方式:进校
后面向全校新生
二次选拔
国际会计创新班 -ACCA
在全校范围内二 次 选 拔,单独 成 班,单独制订培 养方案,将获 得 ACCA(英国特 许公 认
会计师公会)资格的 13 门课程嵌入会计学专业本 科教学体系。专门课程选用英语原版
教材,采用全英或中英双语教学,教学以帮助学生通过全球统考为目标。同时,在 ACCA
学员注册、考试报名、官方竞赛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
全校普通类
新生 40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面向全校
新生二次选拔
供应链金融特色班
单独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深厚专业综合能力和知识融合
能力,同时兼备物流、供应链与金融核心理论知识,适应供应链行业、商业保理行业、金融
行业、物流行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学院
全体新生 30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院内二次
选拔
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贸与英语实验班
招收英语成绩优良、数学有一定基础的青年才俊组成小规模主辅修班,单独制订培养方案,
多数课程采用全英文 / 中英文双语授课,共享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双学科
优势,经济学院学生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文学辅修学士学位,外国语学院学生可获
得文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学士学位,培养真正的高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经济学院新生
15 人
外国语学院新生
15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续上表
076 /077
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
国际传播创新实验班
招收英语成绩优良、热爱国际传播事业的优秀学生组成小规模主辅修班,单独制订培养
方案,外国语学院学生主修英语,辅修新闻学,传播学院学生主修新闻学,辅修英语,真
正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高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1、师资力量雄厚,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担任该班首任荣誉班主任 ;
2、共享外国语学院与传播学院的双学院双学科优势 ;
3、强化英语能力提升,注重语言能力和新闻采、拍、编、写、译能力融合提升 ;
4、依托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着力培养国际传播数字
素养和实践能力 ;
5、实习平台高端,包括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中
国日报》、英文《深圳日报》、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集团、凤凰卫视、
香港卫视、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等
外国语学院新生
15 人
传播学院新生
15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人文学院
国学精英班
1. 学 科上依 托 人 文 学院 现有的 汉语言 文 学、历史学、哲学三个本 科专业和国内最早创
办的“国学研究所”;
2. 专业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 国学 ”统摄 文、史、哲三大学科,突出“国学经典”
修习;
3. 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国艺修习,要求学生选 修格 律诗词写作琴棋书画等传统国艺;
4. 采取小班制(20 - 25 人 / 班)教学;
5. 实行“师徒”式的全程导师制,每 3-5 名学生配 1 名导师;一、二年级为“ 学术导师”,
三、四年级为“专业导师”,分别进行基础学习和专业研究指导;
6. 安排一学期赴台、马来西亚高校交换学习一学期,并专设基金 给予资助;
7.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专设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利用假 期组织
文化考察或田野调研;
8. 除享受学校 规定的奖助学金和访学基金外,单设“兴正德人 文奖学金”等;在考研、
就业上给予优先推免、推荐。
全校普通类
新生 20-25 人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1. 深造比例较高:近 50% 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
2. 学术成果突出:2012 年至今,该班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3. 学生综合素养较高:国学班学生连续入围第五季、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 ;并先
后三次获得(2018、2019、2023)深圳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荔园卓越之星”。
续上表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土木 工程(国际工程创新班)
1.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担任班主任,重点强化学生的英 文沟通与熟 练应 用国际设计
规范 和标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
2. 所有课 程 配 备 资 深专业 教 师,通 过 情 景 化 教 学 模 式,激 发学 生学习兴 趣,提 升 教 学
效果;
3. 专业课 采用中英 文授课,强化国内外规范系统对比学习;
4. 推 行 过程 性考核,开展 案例式、项目式 教 学,重 点培 养 学生 运 用基 本原 理 和工 具 解
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 每个 班 级配 备 1 名班导师与 6 名企业 / 工程导师,班导师负责 全 程 跟 进 班 级 建设 工
作 ;企业 / 工程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开发现代化设计工具;
6. 与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签 署 3+1+1 本硕 人才 培 养协 议。为 100% 学 生 提 供 港 澳 和 国 际
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全球视野与跨区域合作能力。
全校普通类
新生 30-35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土木 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
1. 中国工程院 院士 谢 和平 担任 班 主任,重 点强化 学生 数 理基 础能力,培 养 具有全 球 视
野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
2. 数学与力学类课程配备资深优秀师资,优化课程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 在专业基 础课 与专业课中强化 数学和力学的应 用能 力训 练。推 行 过程 性考核,开展
案例式、项目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 本原理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系 统 组 织学生参加 数学建 模 大 赛、力学竞赛、结 构 设 计 竞赛,强化 学生 数 理 应 用与
创新能力;
5. 每个 班 级配 备 1 名班导师与 6 名学 科 导师,学 科 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学 科竞赛 获 奖,
指导科研项目及毕业论文工作;
6. 与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签 署 3+1+1 本硕 人才 培 养协 议。为 100% 学 生 提 供 国 内与国 际
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跨专业合作能力。
全校普通类
新生 20-25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医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班)——人工智能医疗校企协同实验班
根据国家和深圳区域 对人 工智能在医疗 行业应 用的人才需求,与国内顶 尖医疗及 IT 企
业合作,面向行业需求, 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使之具备计算机、信息
工程、医学等交叉学科综合知识。
1. 校企深度合作: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编写、授课、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企业都将
与学校 进行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符合 企业需求。对特色班毕业的学生,企业也将保证优
先招聘。
2. 理工医交 叉融合:培养的学生将具有坚实的理、工、医基 础,同时对本行业的动态的
最新进展有清晰的认识。
3. 强大的师资队伍:超 过 30% 的一线实践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研发背景;一大批教师
目前正在从事医学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项目以临床实际应 用为导向,目标是
解决临床问题。
4. 目标是培养人工智能 + 医疗方向的骨干人才。
5. 课程体系偏重人工智能。
6. 采取小班研讨式与导师制结合的模式,实践环节作为培养重点。
全校级理、工、
医专业
新生 30-40 人
选拔方式:
高考招生
续上表
078 /079
临床医学(智能医学创新班)
依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部于 2024 年首次设置智能医学创新班。
1. 智能医学创新班培养掌握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具备信息时代的医学与科学思维,以及
前沿智能科技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临床医学人才;
2. 实施“五元融合”特色模块教学体系,包括“器官 - 系统”基础与临床课程融合,“医工 -
跨界”人工智能与医学课程融合、“虚拟 - 现实”实验技能与临床案例融合、“创新 - 转化”
科创项目与临床问题融合、“叙事 - 实践”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融合;
3. 引入人工智能和智慧医学课程及实践;
4. 配备智能医学导师和临床医生双导师;
5. 鼓励学生参加医工交叉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
6. 在临床实习基础上增设智能医学相关专科或企业高级选修实习。
临床医学专业
55-60 人 / 每届
选拔方式:
进校后二次选拔
艺术学部
综合艺术特色班
本特色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人文素养和多种艺术知识结构的综
合艺术人才。旨在通过理论与技能的学习,用音乐、舞蹈、戏剧所建构的综合艺术观为能
够在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群文、演艺及社会培训等机构从事艺术创作、教学、表演的“一
专多能”复合型应用人才铺垫从业基础。
1.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经过每一学期系统化学习后,一方面借助艺术学部常年举办艺
术相关活 动的经验,一方面 积极与校 外演艺集 群开展合作,举办艺术大赛、艺术交流活
动及艺术展演,为特 色 班学生创造艺术实践机会。形成 教学助推实践,实践检验 教学的
正向循环培养模式。
2.以歌舞编创及音乐剧创作的教学背景支撑整体艺术编创授课观念,在此观念观照下,
设置以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为主轴,兼具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的多元特色课程门类,构
建多样性、立体型教学模式,并逐层聚焦,作用于学生本体。
3.定期举办艺术大师班,邀请国内外资深艺术 教育人员或行业一线 从业专家 进 行授课
交流。
4.拥有艺术人才实践 基 地,与深港 澳 及 其他 地 域艺术 教育培 训部门和机 构合 作,开设
相关艺术实践课堂,为特色班学生未来从事艺术教学提供教学实践机会。
艺术学部音乐舞
蹈学院和戏剧影
视学院新生
20 人次左右(上
下浮动不超过 5
人次)
选拔方式:
音乐舞蹈学院和
戏剧影视学院院
内二次选拔
续上表
未来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未来技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未来技术学院)
自动化(未来技术学院)
1. 校长毛军发院士牵头获批的首个广东省未来技术学院。
2. 由 13 名院士、50 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共同构建的强大师资队伍。
3. 由 5 个优势热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
智能感知工程(已备案))共同建设,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
4. 培养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引领性交叉型复合人才。
5. 全程导师制,每名学生配 1 名学术导师,经双向选择后,与导师共同协商制定培养方案。
6. 实施境内外访学联合培养机制,每年支持优秀学生赴境外访学。
7. 实施较高比例研究生推免率。
8. 提供优秀上市企业实习机会。
全校普通类
约 45 人
选拔方式:
面向招生专业进
校后二次选拔
奖助学金
080 //
081
,
● 本科生奖助学金发放总额逾 5000 万元
● 全校约 1/4 的学生可获得奖学金
SCHOLARSH在这里,金钱不是问题,学习才是硬道理
优化设置奖学金项目,突出学业、创新创业及社会精神的人才培养综合导向。
目前设有(注:以学校当年公布为准):
卓越班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 学校奖学金
国家奖助学金
社会奖助学金
大一新生获全额学费奖金
(6000 元 / 人 / 学年)
大二及以上年级:
一等奖 12000 元 / 人 / 学年;
二等奖 6000 元 / 人 / 学年;
三等奖 3000 元 / 人 / 学年。
综合奖:
荔园卓越之星 50000 元 / 人 / 学年,
荔园卓越之星提名奖 30000 元 / 人 / 学年,
荔园之星 20000 元 / 人 / 学年;
单项奖:
一等奖 3000 元 / 人 / 学年,
二等奖 2000 元 / 人 / 学年,
三等奖 1000 元 / 人 / 学年。
国家奖学金 8000 元 / 人 / 学年 ;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元 / 人 / 学年 ;
国家助学金人均 3300 元 / 人 / 学年。
由社会捐赠设立,例如:
永旺奖学金:8000 元 / 人 / 学年;
阳光华艺助学金:最高 10000 元 / 人 / 学年;
中集助学金:最高 4 年学费和住宿费;
明德助学金:最高 7000 元 / 人 / 学年。
奖助学金 SCHOLARSHIPS
082 /083
IPS 建立健全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强化资助育人导向。
学校本科生奖助学金发放总额
>5000 万元
获奖助人次
近 20000 人
勤工助学岗位 ( 校本部 ) 设置
近 3000 个
勤工助学酬金
超 1400 万元
特殊困难学生生活补贴
近 1600 人次
2022-2023 学年,学校本科生奖助学金发放总额逾
5000 万元,获奖助近 20000 人次。
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2022-
2023 学年勤工助学岗位设置近 3000 个,酬金超过
1400 万元,特殊困难学生生活补贴近 1600 人次,
做到应助尽助。
2022-2023 学年
国际交流
084 /
085
,
INTERNATIO在这里,我们与世界零距离。
EXCHANGE
一、广泛的全球联接资源和合作网络
学校与境外 293 所高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 55 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24 年 3 月)。
欧洲 114 所
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共 20 所
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
工大学,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意
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奥
克兰大学等
北美洲 47 所
港澳台共 38 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南加州大学,
圣母大学等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
台北科技大学等
亚洲 74 所
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
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韩国汉阳大学等
国际交流 INTERNATIONAL EXCHANGE
二、丰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共建学术科研中心、举办前沿学术报告和研讨会,开展国际交流等多种形
式,促进教育教学和学术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
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建设国际衔接课程,采用“学分互认,灵活对接”方式与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各类人才联合培养的学位项目。
•不断拓展公费交换,访学交流和假期实践、实习等各类海外学习项目渠道。
086 /087
NAL
三、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和平台
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2 年秋季实现首次招生,
包含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双学位本科专业。
在日本举办首个海外分校——深圳大学东京学院,2023 年 4 月开学。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立孔子学院——深圳大学苏尔坦亲王大学孔子学院 ,2023 年 10 月正式
开课。
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建立深圳法语联盟,设立深圳大学雅思考点。
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提升国际化氛围,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海外交流和升学的渠道和平台。
•设立丰厚的海外交流奖学金,包括学期制交流项目奖学金、名校深造奖学金、学术启航奖学金、
海外实践奖学金和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奖学金等。
•立项资助国际化专业和课程:15 个国际化专业、56 门国际化课程和 12 个国际化培育专业。
• 批准 13 个学院(部)国际化示范学院试点单位并予以资助。
• 执行中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 100 个以上,学生已参与的海外双校园联合培养项目 50 多项。
• 每年国际交流经费超过 1000 万元,每年资助约 600 名学生参加各类交流学习活动。
15 100 +
国际化专业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
个 1000 万元
国际交流经费
600 名
资助学生 / 年
学子风采(世界名校深造)
近年世界名校深造奖学金获得者
你的梦想,“我”来点亮
陈汶键
牛津大学
高等研究院理工创新实验班 /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
林晓珊
牛津大学
高等研究院理工创新实验班 / 数学与应用数学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陈振坤
牛津大学
经济学院 / 数理金融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昱昊
牛津大学
经济学院 / 数理金融班
广东省河源中学
何晨阳
芝加哥大学
法学院 / 社会工作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罗景珊
伦敦大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深圳市翠园中学
088 /089
黄琦淇
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城乡规划
深圳中学
伍家恩
普林斯顿大学
高等研究院理工创新实验班 / 化学
台山市第一中学
刘馨冉
纽约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 / 法学
深圳高级中学
邓钰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高等研究院理工创新实验班 / 数学与应用数学
深圳实验中学
罗曼
宾夕法尼亚大学
经济学院 / 金融学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梁颂轩
康奈尔大学
法学院 / 法学
广东仲元中学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090 /
091
就业创业
就业
092 /
093
,
深圳大学
研祥
大族激光
科技园
大疆
腾讯大厦(深南大厦)
在这里,就业有“位”来
EMPLOYMEN学校周边云集 200 余家上市公司
就业 EMPLOYMENT
20 万 + 深大校友扎根深圳
深大众多校友企业成长为深圳名企:腾讯
控股、华为集团、正中置业集团、深圳华
强集团、海岸集团等
深大周边云集 200 余家上市公司 , 腾讯、
大族激光、中兴通讯、大疆等国际总部
位于深大仅 2-3 公里范围内
超过 95% 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就业资源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最多的词汇是“创新”“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务实”“专业扎实”
用人单位反馈
百度
华润
阿里
腾讯大厦(滨海大厦)
094 /095
NT
100 %
数据来源:麦可思 - 深圳大学 2023 年用人单位评价数据。
用人单位对深大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超过 98%
用人单位未来继续招聘深大毕业生的意愿为 100%
2023 届去向为企业的毕业生中,51.45% 入职世界 500 强企业
考取本校和双一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占境内升学总人数的 85.14%
2021-2023 年录用深大毕业生人数的企业 Top25
序号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腾讯科技 ( 深圳)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服务业
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6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7 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8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10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建筑业
11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12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 特殊普通
合伙)深圳分所 商务服务业
1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建筑业
序号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1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7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18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 特殊普通
合伙) 商务服务业
19 鸿富锦精密工业 ( 深圳)有限公司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
20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 特殊普通合伙) 资本市场服务
21 深圳虾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22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货币金融服务
23 深圳市昇维旭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制造业
24 TCL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制造业
25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
096 /097
续上表
备注:按照录用人数从高到低排序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