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发布时间:2021-12-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 55 - GLAMOUR911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御题诗九阳消寒图玉山子清乾隆L:32cm H:18.3cm ('Nine Goats and Boys' BoulderAn Exceptional Imoerial Inscribed White Jade 带座)RMB: 300,000-500,000■  记录:北京匡时,2011年5 月8 日,编号2417乾隆宫廷制玉中,仿古玉与画意玉器是颇具特色的两大门类。尤其乾隆桃渐红时栁渐青,余寒消尽落阶蓂。授时惕息深宫里,不共诗人醉野亭。七月诗传于耜宜,东郊俶载老农知。服畴念彼长年苦,乗屋闲来未防时。花树烘霞送尾寒,太平鼓吹满长安。春光六月莲为火,九陌通宵焰是兰。融融淑气庆昭苏,仙木椒盘入画圗。酌酒介眉増乐事,春风头踏到皇都。唐风读罢嵗云休,好乐无荒共酢酬。腊鼓喧鸣春草发,分隂谁惜白驹流。侵肌栗烈飒寒风,卒嵗茅檐念窭穷。识得贞元旋转防,梅梢春信已标红。积素迷蹊掩薜扉,春和一室独研防。山隂舟系相寻者,访戴伊人是也非。觱发寒威淡逺空,两峯谁镂玉西东。后凋顔色分明在,便是当年黄绮翁。大易... [收起]
[展开]
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51页

- 55 - GLAMOUR

911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御题诗九阳消寒图玉山子

清乾隆

L:32cm H:18.3cm (

'Nine Goats and Boys' Boulder

An Exceptional Imoerial Inscribed White Jade

带座)

RMB: 300,000-500,000

■  记录:北京匡时,2011

5 月

8 日,编号2417

乾隆宫廷制玉中,仿古玉与画意玉器是颇具特色的两大门类。尤其乾隆

桃渐红时栁渐青,余寒消尽落阶蓂。授时惕息深宫里,不共诗人醉野亭。

七月诗传于耜宜,东郊俶载老农知。服畴念彼长年苦,乗屋闲来未防时。

花树烘霞送尾寒,太平鼓吹满长安。春光六月莲为火,九陌通宵焰是兰。

融融淑气庆昭苏,仙木椒盘入画圗。酌酒介眉増乐事,春风头踏到皇都。

唐风读罢嵗云休,好乐无荒共酢酬。腊鼓喧鸣春草发,分隂谁惜白驹流。

侵肌栗烈飒寒风,卒嵗茅檐念窭穷。识得贞元旋转防,梅梢春信已标红。

积素迷蹊掩薜扉,春和一室独研防。山隂舟系相寻者,访戴伊人是也非。

觱发寒威淡逺空,两峯谁镂玉西东。后凋顔色分明在,便是当年黄绮翁。

大易竒爻数纪乾,阳初廻日九方权。却教绣戸拈红侣,都把少陵诗意传。

制诗初集》二十三卷中,诗为:

山子所刻御制诗为《题九阳消寒图》,录于《石渠宝笈》二十七卷及《御

精湛,为清代宫廷陈设佳品之代表作。

是乾隆朝并不多见的刻字工艺。加之此山子玉质奇美,布局合理,雕工

御制诗的刻工,区别于一般的阴刻,明显有模仿南宋修内司玉作的痕迹,

加之玉色清白通透, 给人以清凉之感, 玉上阴刻御题诗词九则, 文雅大方,

清凉消暑景象。整器构思精巧,画面活泼,制作时因形就势,独具匠心,

浮雕出青松翠柏,牧者牧羊于其上,以『羊』谐音『阳』,渲染出一派

者雕随玉质,仿古之画意借宋人所绘《九阳消夏图》雕连绵群山于该玉,

供应得不到满足,宫廷用玉大致如此,此山子玉料较大,更为难得。制

玉质,为十分典型的乾隆二十五年之前的作品,是时回疆未定,玉料的

此山子取材上佳,玉体厚重,玉质莹润,玉面光滑干净。其白中闪青的

第52页

璀 璨 - 56 -

第53页

- 57 - GLAMOUR

第54页

璀 璨 - 58 -

第55页

- 59 - GLAMOUR

912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RMB: 250,000-300,000

237×71cm

'Diamond Sutra'Shakyamuni

An Embroidered Silk Hanging of

御制顾绣金刚经塔轴

清乾隆

别具一格,具有旨在表达顶礼者不忘佛陀教诲和积集功德等多重涵义。

此经文与将佛教的象征之物佛塔二者巧妙地结合,融为一体,造型独特新颖,

恼心灵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曾产生深远影响。此屏的图案即是将

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金刚经》全经文字简洁,思想深邃,是彻底解脱烦

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修得悟透佛道精髓的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

空和法空的智慧。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通篇讨论众生

向左排列。

以黑色丝线在回纹边框内绣楷书《金刚经》文,从释加牟尼头上方开始,从右

尼结迦趺坐, 右手作说法印, 释迦牟尼两旁各有一位勇猛威严的护世天王侍立;

同说法相,其中第一层为须菩提向端坐于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问经,释迦牟

以金线绣回纹边框;以彩色丝线在七层塔身的正中佛龛内绣释迦牟尼佛的不

米色缎地上绣金刚经塔。塔分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其中塔身共七层。

■ 

的袈裟、塔轴经文颜色略有不同,另外,尺幅大致相同,此幅略长。

刚经塔轴。二者相较,图案造型、艺术风格及针法等几乎完全一致,只佛陀

此轴的图案题材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相似藏品,故宫所藏为清乾隆顾绣金

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时期佛教题材刺绣艺术珍品。

彩的装饰效果。此轴画面简洁,主题鲜明,用色典雅和谐,绣工平齐匀顺,

头部用打籽;天王和须菩提的衣纹用网针,等等,为画面增添了更为丰富多

盘金、钉线;火焰宝珠及部分边框使用平银;释迦牟尼的衣纹用套针、戗针,

用平金外,其它部位还运用了多种针法。经文另用了齐针、斜缠针;塔檐用

此图以经文构成塔身,形式新颖。绣轴针法除塔基、塔身和塔剎的轮廓皆运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织绣书画》第23 页,图

1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香港) ,2005年9

故宫博物院藏 顾绣金刚

月。

经塔轴

第56页

璀 璨 - 60 -

第57页

- 61 - GLAMOUR

  此轴在驼黄色缎地上以五彩丝线和金银线刺绣佛塔、佛教人

物和《金刚经》文。其中以金银线刺绣佛塔,佛塔分为塔基、塔

身和塔刹三部分,共七层。以墨色丝线刺绣《金刚经》文,以五

彩丝线在七层塔身的正中佛龛内绣释迦牟尼佛的不同说法相,其

中第一层为须菩提向端坐于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问经,释迦牟尼

结迦趺坐,右手作说法印,释迦牟尼两旁各有一位勇猛威严的护

世天王侍立。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是佛教的重要经典,成书于古印

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

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以金刚比喻

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能勇猛地突破各种关

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修得悟透佛道精髓的智慧,脱

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金刚经》采用对

话体形式,通篇讨论众生空和法空的智慧。说一切世间事物空幻

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 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

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

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境

地。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全经文字简洁,思想深邃,

是彻底解脱烦恼心灵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曾产生深远

影响。此轴的图案即是将此经文与佛教的象征之物佛塔二者巧妙

地结合,融为一体,造型独特新颖,别具一格,具有旨在表达顶

礼者不忘佛陀教诲和积集功德等多重涵义。

全幅画面刺绣技法多样,配色丰富,为清代乾隆时期典型的顾绣

技艺。顾绣,亦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 露

香园绣”,源起自明末,是指明清上海顾名世家族所作刺绣,或

亦指代表其刺绣技法和风格的刺绣品,它是一种以名画为蓝本的

“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在

中国古代刺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顾绣刺绣技法特点和艺术

风格独具特色,其技艺特点主要有:所绣题材内容广泛,人物、

宗教、山水和花鸟草虫等均有涉猎。擘丝细过毛发,针脚缜

密细腻,绣工精细,《南吴旧话》一书盛赞顾绣“穷态极妍,

擘丝了无痕迹”。针法丰富多彩,复杂多变,顾绣视所绣物

像之不同而巧妙地施用不同针法,以达到齐平、细密、光亮、

匀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和谐之美。顾绣常用的针法有

套针(包括平套针、散套针和集套针)、齐针(包括横缠针、

直缠针和斜缠针)、滚针、网针、接针等,此外还有钉针、平金、

戗针、编针、鸡毛针、打籽、刻鳞针等。顾绣的色线丰富多彩,

配色和谐典雅,善用中间色。融画理于绣技中,亦绣亦绘,

绣画结合,绣幅中凡针丝不及之处,皆以画笔补色,于关键

处轻描几笔,使作品渲染得宜,更加层次分明。

此轴画面中,所用色线有朱红、粉红、深蓝、湖蓝、绛色、

草绿、葡灰和墨色等十余种,配色丰富而又精妙雅致。 塔基、

塔身和塔刹的轮廓皆运用顾绣技法中的平金银技法绣制而成,

其中塔檐用盘金、钉线,火焰宝珠及部分边框使用平银技法。

经文以齐针、套针和滚针绣出,其运针都依笔势,纵横转折,

轻重缓急一丝不苟,完美地呈现书法原作的神韵。佛教人物

中,释迦牟尼的头部用打籽绣,人物脸部及大块面衣纹用套

针,胸间系带用衣线绣;天王和须菩提的衣纹用网针,等等,

为画面增添了丰富多彩而又兼具立体感强的装饰效果。

此轴的图案题材、造型大小、刺绣技法和风格特征等方面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顾绣金刚经塔轴几无二致,较大的

不同在于二者的佛教人物的衣服色彩略有微小差异。全幅画

面简洁,主题鲜明,用色典雅和谐,绣工平齐匀顺,充分展

示了顾绣擘丝纤细,针法多变,配色和谐,绣画结合等特点,

是技艺精湛,内涵深邃的乾隆时期佛教题材刺绣艺术珍品。

顾绣金刚经塔轴

文 / 故宫著名刺绣专家

第58页

璀 璨 - 62 -

913

汪洙风格浮雕山居图芙蓉石山子

清早期

第59页

- 63 - GLAMOUR

第60页

璀 璨 - 64 - 北京保利 白寿山石山子一例;台北故宫藏汪洙款山水小景一例(录于《文房聚英》);另 与本品风格相类的寿山石山子,今可见数例落汪洙款者。有天津博物馆藏汪洙款 衣着、屋舍等处,皆用彩料设色,精致已极,观之确有水墨山水之画境。 的可能。尤其此山子上山石、树木的表现,与山水画中的披麻皴相类。兼其人物 去黄山不远,或其与汪洙有所交集,亦存二人合作此山子,一人画稿、一人施刻 史载沈益性滑稽,所向倾倒。所画人物、山水,笔运如风,人皆云小石田。苕溪 本品落款『友三』。查清人字友三者,有沈益,字友三,苕溪(今浙江湖州)人。 据其所述,可知彼件山子画意与本品相近。 山后出。原题「如日之升」,下刻「汪洙」二字,皴法高古,石质温润,厥工甚细。 有亭。一茶博士,伫立待客,一人驱三马登山,二人对立舟中作问讯状,朝日自 石考》一书中有记:『近有人于京师得寿山石刻,作山路崎岖,树木茂密,有屋 款多为『黄山汪洙写』。汪洙其人未见于史籍记录,唯民国年间的张俊勋《寿山 汪洙为清代著名寿山石刻名家,如今传世寿山石作品中,常见汪洙所作精品,落 此件芙蓉石山子雕琢细腻生动,且富画意,具有颇为鲜明的汪洙风格。 山石刻,在技法、风格上,多有同期的牙雕、木雕的影子,其工匠应互有交流。 清代以寿山石雕刻的山子,不如玉刻山子繁多,但频出精品。尤其康乾时期的寿

款。

致细节丰富,赏之尤觉意趣不尽。山子一侧留白处,刻『山水有清音』,落『友三』

嬉戏、茅屋窗内案几书卷,皆细刻而出,精妙已极。整件山子远近层次分明,景

腻入微,察其局部,可见旅者歇憩于林中,高士徜徉于树下,乃至山底溪畔猿猴

瀑布川流其间,有亭桥村屋错落于林壑之中。山子正反两面皆满刻山景,雕琢细

镂雕、线刻等技法,在原石上凿刻出林屋小筑。见有重山奇石、修竹翠木,小溪

山子以整块寿山芙蓉石为材,石质润泽可人。刻者巧借石色,因形取势,用浮雕、

2011 年春季拍卖中一件汪洙款秋山行旅图山子,成交价333.5 万元,

为市面上仅见的一只落 『友三』 款的寿山芙蓉石山子, 尤具独特的收藏研究之价值。

本品之雕琢刻写,为市场中同类品中,最为细腻精妙的一例,极具山水画意,且

亦可于本品相较。拍卖市场中亦可见数例以『渔樵耕读』、 『秋山行旅』为题材者。

台北故宫藏 汪洙雕山水小景

天津博物馆藏 汪洙款白寿山石山子

第61页

- 65 - GLAMOUR

913

EARLY QING DYNASTY

RMB: 3

H:13.5cm

Boulder, signed You San

An Outstanding 'Landscape'

,000,000-4,000,000

款识:山水有清音,友三。

汪洙风格浮雕山居图芙蓉石山子

清早期

第62页

璀 璨 - 66 -

914

EARLY QING DYNASTY

RMB:

D:26.8cm

Lacquer 'Hibiscus' Dish

An Extremely Rare Carved Cinnabar

1,200,000-1,500,000

剔红秋葵锦鸡纹盘 元

■  来源:日本回流

物珍品大系

阅清宫旧藏元代剔红茶花绶带图圆盘,为清宫旧藏,见《故宫博物院藏文

整器花叶布满,不刻锦地,表现出较明显的元代剔红制品的风格,可以参

殊为难得。

局平稳丰满,使其既富装饰美观之效,又具祥和富贵之意,可谓别具匠心,

致密,搭配相宜,雌雄锦鸡于花丛之上穿插得当,相互顾盼。整体构图布

之妍丽。锦鸡嬉戏于繁密秋葵花丛之中,其身下雕琢葵花枝叶图案,繁复

花瓣饱满,枝叶繁茂,线条婉转流畅,漆面打磨圆润,生动地刻画出秋葵

无涩滞之弊,予人典雅雍容之观感。盘面刻画双锦鸡图案,外壁满雕葵纹。

剔红工艺处理,剔漆深厚,朱漆红润坚重,打磨出漆质内蕴的光泽感,毫

此剔红花鸟盘葵瓣式,低台足,足内髹饰黑漆,内外壁髹朱漆,通体作

- 元明漆器》,页13,图

7。另日本德川美术馆、根津美术馆

与锦鸡雕刻极其精细,

锋清楚,隐起圆润,纤细精巧。』,此盘髹漆肥厚,漆色纯正润美,葵纹

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正如《髹饰录》评价雕漆有云:『宋元之制,藏

剔漆深厚,纹饰线条飘逸自然,漆面,层次分明,装饰极富浪漫色彩,是

比的艺术效果。此盘纹饰整体布局匀称,花叶禽鸟疏密相间,灵动生姿,

术风格,题材以花卉为多。花叶密布,雕刻刀法藏锋清楚,以取得繁简对

元朝承宋人遗绪,虽年祚短暂,但制漆工艺发达,雕漆亦继承了宋代艺

品如出一辙,应属艺出同工之作,是本品时代、工艺之有力佐证。

应为元代著名漆工周明所作。彼件作品,花枝锦簇、锦鸡翩飞之仪态与本

编著的 《雕漆》 中, 著录一件剔红秋葵锦鸡纹盘, 底部署 『周明造』 针划款,

造型规整稳重,仪态大方,可谓技臻艺绝,为元

代剔红工艺之代表作,包浆油润剔透,逸趣横生,为不可多得之文房雅器。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剔红绶带茶花盘 德川美术馆、根津美术馆编《雕漆》,图 54 914 包装

第63页

- 67 - GLAMOUR

第64页

璀 璨 - 68 -

故宫博物院藏 朱红描金银龙戏珠纹斗方绢

第66页

璀 璨 - 70 -

第67页

- 71 - GLAMOUR

第68页

慈禧

御笔菊花图

(1835-1908)

1906 年作

立轴设色绢本

不徒郦水汲泉清。吴士鉴敬题。钤印:南斋供奉(朱)

题跋:秋容渲染耀金英,一幅芳馨瑞霭生。移向釦墀舒晚艳,

皇太守之宝(朱)、保合太和(白)

钤印:德日新(白)、膺天庆(朱)、大雅斋(朱文)、慈禧

题识:光绪丙午季春,上浣御笔。

Chrysanthemum EMPRESS DOWAGER CIXI

99.5×51cm 39 1/8×20 /1 8in 约4.6 平尺

慈禧(

RMB: 500,000-600,000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Silk

1835-1908),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

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 年入宫,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

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1873 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 年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 年开

始独掌大权。1908 年,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吴士鉴 (1868-1934) , 近代金石学家、 藏书家。 字絅斋, 号公詧, 一号含嘉, 别署式溪居士。

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吴士鉴为吴振棫曾孙。光绪十八年(1892 年)壬辰科中进士,

藏书。民国初因得商钟

员、清史馆纂修。民国间以评骘金石、考订碑板、精研史籍而名重一时。与父吴庆坻笃志

殿试高居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后曾任江西学政、资政院议

9 件,遂以『九钟精舍』名其书室。早岁有书屋名『含嘉室』,遂

著有《含嘉室日记》40 册,续记2 册。日记中对金石,碑帖,古籍,悉加考证,旁及读

书札记、官庭轶事、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记载详细。目录学有《补晋书经籍志》4 卷。

著有《清宫词》《商周彝器例》《九钟精舍金石跋尾》《含嘉室诗文集》等。

916

璀 璨 - 72 -

第69页

- 73 - GLAMOUR

第70页

璀 璨 - 74 -

第71页

917

御临苏轼诗帖册

乾隆帝 (1711-1799)

- 75 - GLAMOUR

第72页

(一)

王诜(约 1048-1104),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取宋英宗赵曙的次女宝安公主成为驸马。王

诜与当时的名士多有往来,曾请来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人,在自己的府邸西园雅集,

并请李公麟描绘过《西园雅集图》,成为了古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极负盛名的典故及图式。

王诜善书画,北宋时人的书风在历经了唐人尚法的遗绪后,大多都被苏黄两家所笼罩,而王诜又因为

与元祐党人的交游,而纯学苏黄二家,但他最为人称赞的还是他在于山水画方面的成就,米芾在他的《画

史》中记载到:“王诜学李成皴法,以金碌为之,似古今观音宝陁山状作小景亦墨作平远,皆李成法也。”

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共有两卷,都藏在上海博物馆,一本为青绿本,经宋内府《宣和画谱》著录是

王诜学习大小李将军的风格。另一本为水墨绢本,纵 26 厘米,横 138.5 厘米。

因为其后有苏轼与王诜的唱和诗,在上世纪末关于这卷还引起过学界很多争论,但水墨风格的烟江叠

嶂图和其后赓和苏轼的诗迹,还是被认同为王诜的真笔。本件乾隆帝的《御临苏轼诗帖册》就是这卷《烟

江叠嶂图》后苏轼题写的内容。

(二)

乾隆十八年(1753 年)弘历四十三岁,乾隆帝执政的前期还是多处于戡乱边疆的道途中,比如 1747

至 1749 年的前期大小金川之战,已然开启了“十全武功”的历史进程。此时的乾隆帝年富力强,在政

治诉求与个人价值的践行上,有着旺盛的精力。

据本册题跋落款及查阅《乾隆帝起居注》,

乾隆帝在仲秋晦日(八月三十日)驻跸木

兰围场胡鲁苏台,在行帐中完成了这本诗

册的临摹。每年的秋猎被称为“木兰秋狝”,

其中“木兰”为满语,意为哨鹿,清代皇

帝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

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

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

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御临苏

轼诗帖册》用笔遒劲,结体工稳,帖心只

纵 7.5 厘米,横 6 厘米,虽然每字只有毫

厘大小,但往来交待无一懈怠。木兰秋狝时,

每日在围场中狩猎奔波,回到行帐中尚能

作蝇头小字,真是劳逸结合,张弛有方。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璀 璨 - 76 -

第73页

虽然题写是临摹,但是书写的风格和苏体相去甚远。见《石渠宝笈续编》弘德殿,在本册的条目之下,

另有小字注:“见乾清宫所藏赵孟頫书《苏轼 < 烟江叠嶂图诗 >》”,这段文字注明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即乾隆帝临摹的这本诗册的真正原本并非为王诜《烟江叠嶂图》(上博水墨本)后的苏轼诗迹,而是

来自于乾清宫所贮藏的赵孟頫的大字行书《烟江叠嶂图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三)

乾隆帝书法主要学习的是元代的赵孟頫,赵孟頫大字《烟江叠嶂图诗卷》,原为《石渠宝笈》旧藏(现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走笔萦纡,磊落坦荡,直到现在也是被公认的松雪真迹,但是乾隆皇帝却在卷

首赫然钦定了“双钩赝作佳者”的评语。且不谈他对于古代书画时常有错误的认知,首先他对于赵书

一直奉为圭臬的态度,产生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令人错愕。前面我们谈到,虽然题写的是“临苏”,而

实际上的来源却是赵书,但要说他临摹的是赵字,相去依然千里,只能说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更多

的还是作为帝王身份的笔墨追求。

(四)

诗册写完之后交付装潢,后贮藏在弘德殿中。弘德殿为乾清宫之西小殿,在清代是皇帝办理政务及读

书之处。主要承担是帝王书房的职责,据《石渠宝笈续编》的记录统计,弘德殿所贮藏的全部都为乾

隆帝本人的御笔书画作品。

通过《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凡例,我们知道,入续编的需要

加盖储藏殿座的印章,本册中钤盖了“弘德殿”印,而帝王御

笔加盖“石渠宝笈所藏”印。乾隆皇帝以七十岁(1780 年)

所刻用“古希天子”、八十岁(1790 年)刻“八征耄念之宝”、

八十五岁乾隆六十年(1795 年)归政后刻“太上皇帝之宝”,

本册《御临苏轼诗帖》,随着乾隆帝年龄的不同,而加盖不同

的印章。

赵孟頫的手卷,历经五百多年,并不适合频繁展开,而缩临后

由内府的能工巧匠装潢成册,便于在掌中阅读,这样的方式赏

心悦目。“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在繁重

的帝王生活下,能时常翻览自己壮年时的字迹,细细品味苏轼

的辞句用以卧游,或许是帝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吧。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卷首乾隆帝题语

- 77 - GLAMOUR

第74页

917 乾隆帝 御临苏轼诗帖册 (1711-1799)

1753 年作

册页(二开)水墨素笺本

著录:《石渠宝笈续编》,弘德殿藏,乾隆五十八年(

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桃花流水在人世, 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 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

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君不见武昌樊口佳绝处,东坡

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

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穿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

释文: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

弘德殿(朱)、太上皇帝之宝(朱)

钤印:古香 (白) 、 太璞 (朱) 、 古希天子 (朱) 、 八徵耄念之宝 (朱) 、 石渠宝笈所藏 (朱) 、

款识:癸酉仲秋晦日,御临苏轼诗帖于木兰行帐。

面板刻字:御临苏轼诗帖。

1793 年),清抄本。

Su Shi's Poems in Regular Script EMPEROR QIANLONG

7.5

×6cm

×4 3

×2 3

/8in

×4

约0.04 平尺︵每幅︶

RMB: 8,000,000-10,000,000

Album, Ink On Paper

·

历(1711-1799), 爱新觉罗氏, 名弘历, 号长春居士、 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

史称清高宗。1736-1795 年在位

,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

折枝。绘山水,喜用董其昌笔法,作平远小景。内府收藏,尤极美富。乾隆九年

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多作山水、 花草、 兰竹、 梅花、

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

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位六十年,禅位

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 他在康熙、 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

(1744)

诏编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 凡秘阁所藏书画及款识题跋与曾邀奎章宝玺者, 一一虑载。

《石渠宝笈续编》 弘德殿藏

璀 璨 - 78 -

第75页

- 79 - GLAMOUR

第76页

璀 璨 - 80 -

第77页

- 81 - GLAMOUR

第78页

清乾隆內府初拓三希堂法帖

/ 翁連溪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院養心殿之西暖閣,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書房。養心殿歷來都是皇帝辦公、

居住之所,在其西側有雅室一間,空間不大,四壁緊湊,但內檐裝飾尤為精雅,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三

希堂”。“三希”有兩層含有:第一種解釋為“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以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

奮自勉;第二種解釋為“珍稀”,古文“希”同“稀”,“三希”即指三件稀世珍寶。乾隆帝文韜武略、

博學多識;能詩詞、擅書法,曾多次下旨在全國搜求歷代書法大家名帖。他對收藏的晉代大書法家王羲

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十分喜愛,特意存於自己的書房,故名“三

希堂”。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 1747 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 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

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歷代書法作品,擇其精要,由宋璋、二格、焦林等人鐫刻成《三希堂法

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凡三十二卷。《清朝通志》卷一百十六·金石畧·石一·內府條記

載:《欽定三希堂法貼》三十二卷,首恭刻諭旨,前二捲起鐘繇至王珣書、三捲起梁武帝至顏真卿書、

四卷孫虔禮書、五卷懷素至楊凝式書、六卷七捲起宋太宗至孝宗書、八卷至十七卷皆宋人書、十八卷至

二十二卷趙孟頫末附管道昇書、二十三卷至二十八卷元明人書、二十九卷至三十二卷董其昌書。貼中御

書題跋分列各卷者共四十則,末刻梁詩正等恭跋及總理排類諸臣銜名。自魏鐘繇迄與明董其昌,共收歷

代書法名家一百三十四人,並各種書體名跡三百四十件,附以歷代題跋二百一十餘件;作者、鑒藏者印

章一千六百餘方,總計約九萬字;其墨跡俱以內府秘藏真跡摹刻上石,聚天下良工,紙墨極精良。此貼

是以“昭書學之淵源,以示臨池之模範”為目的,又“壽之貞珉”,以期流傳久遠。刻帖完工後,清乾

隆十八年(1753 年)在北海建造閱古樓將帖石嵌入。

  清內府鐫碑與刻帖,由御書處辦理。御書處是內務府下屬機構之一,其下設置刻字作、裱作、墨刻

作及墨作等,負責鈎摹、鐫刻、拓制、裝裱皇帝的御筆、御制詩文及製作宮廷用墨等事務。清內府檔案

中有一份關於《三希堂法帖》刻帖資料,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起草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七

月的和碩和親王一份奏折中奏報(1749-08-1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全宗 5,奏案卷 0101,001 號,奏

案 05-0101-001)內容如下:

  總管內務府和碩和親王奏為鐫刻三希堂法帖用石塊事。乾隆十四年七月初五日辛亥 。奏 和碩和親王

臣等謹奏,為請旨事。

  乾隆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懋勤殿首領文旦交出《三希堂法帖》油條三十二冊,傳旨:著交御書處,

一面鐫刻。欽此。臣等恭查,凡□□□貼等項,雙鈎勒石後,隨拓草樣一張,與□□□一詳細校對字畫

內應有收拾之處,必須照□本文修理妥協,然後拓裱卷冊進呈御覽。

  今《三希堂法帖》油條共計三十二冊。若即釘硃勒石,誠恐一經刻成,油條殘廢,字畫遇有應行收

拾改正之處,無可考證;而本文俱系累朝名人手筆,乃大內珍藏之物。臣等又未敢擅請,再四思維,擬

於本處食糧及外雇刻字人,內撿選手藝好者□派本處行走員外郎永㤗,令其督率工□□□,照依原發油

條,另行雙鈎一份,以備校對。□□用石塊通計共約用艾葉青石四百八十三塊,除本處現存石二百二塊,

尚不敷石二百八十一塊;照例行文談部,令其作速琢磨光潔送赴。再,從前鐫刻法帖校對排類事宜,原

系尚書梁詩正、內閣學士董邦達、郎中戴臨等辦理;今《三希堂法帖》除現辦之尚書梁詩正等總勘外,

璀 璨 - 82 -

第79页

其寫簽校對應否仍令董邦達、戴臨辦理之處,恭請指示遵行。為此謹奏。請旨等因,於乾隆十四年七月

初五日交與懋勤殿首領鄭愛貴轉奏,奉旨:所用不敷石塊,問三和,餘依義。欽此。

  這份檔案記錄了清內府《三希堂法帖》刻石所鈎油條有三十二冊,油條經釘朱後就會殘廢,字畫對否,

將不能考證;而大臣們也不敢擅自將這些珍貴的歷朝名人手跡取出校對帖石。於是奏請,從內務府在冊

人員當中,包括外雇的刻字人在內,揀選手藝好者,由內務府派官督率,依照原發的油條,另行雙鈎一份,

以備校對。即當鐫刻完畢後,要拓出草樣一張,用來與原樣本核對。發現有不符合之處,修整之後再拓,

最後再裝裱成卷冊,進呈皇帝御覽。

  懋勤殿儲藏有皇帝御用圖書、書畫及文房四事;皇帝也常在此召對、日講,並與儒臣進行賦詩、作畫、

研討書法等文化活動。因此從此殿發出的油條,是臣子雙鈎完成後,經皇上審閱,再交予內務府御書處

鐫刻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首次雙鈎油條的人員,並非普通刻字人,應是書房優秀的大臣。

今觀中貿本《三希堂法帖》裝潢典雅、用料考究、規制極高。全書為冊頁裝三十二冊,每八冊裝一老楠木匣內,

總計四匣;每冊以樟木作上下夾板,上板刻凹字“御刻三希堂法帖”並冊數,字填石青;匣內分八層,

每層隔板中間有凹槽,方便抽取展閱;全冊歸函後,書中墨色與匣盒木色相映成趣,古韻怡人,精巧工致、

以示鴻富。

  此部初拓濃墨本謂之“烏金拓”,墨色漆亮濃郁,是為碑帖傳拓的精拓法之一。葉昌熾《石語》載:

“大抵佳拓有二:一為烏金拓,用白宣紙蘸濃墨拓之,再砑使光,其黑如漆,光可鑒人。” 又,初拓成

時用桃花紙,是清代最名貴的紙品之一“開化紙”,紙張潔白綿韌,裝裱亦精。至皇親國戚,或有因功

而深得皇帝信任的朝廷重臣,才會賞賜一部;其餘則作為御覽或陳設本而深藏清宮,故流傳極少。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發現收入此貼第十八冊中署名“子昂”(趙孟頫)所書之《衛宜人

墓誌》系偽貼,故命彭元瑞寫題跋一篇,鐫刻於第十八冊末尾,稱為“壬子題款”;存此款者,是為乾

隆五十七年(1792)年以後的拓本,國內公、私館藏均未見著錄,而筆者在故宮多年,亦未見無此“彭跋”者。

《三希堂法帖》刻石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經歷過一次維修,將石刻從壁間卸下加工,除三寸以上的

大字沒有修整外,其餘小字並大小印章基本進行了剔刻;又在原石四周加刻了一寸花邊;故有花邊之拓本,

必定是道光十九年(1839)之後的刻本,有用墨粗率、字口較肥等特點。咸豐時,其石刻多有泐損;光

緒末年以後,第十八冊十三石彭元瑞御題一跋上角有殘裂一道,多字缺損。

  又,此貼名氣大,影印本極多。有正書局有石印本大、小兩種尺寸,其餘如蜚英閣、文盛書堂、九

思齋等也有石印,但多為縮印本。近人林志均有《帖考》一書,共四冊,而考證《三希堂法帖》的文章

幾乎佔有兩冊,亦可見此貼對書法界影響之盛。

  清代乾隆時期的《三希堂法帖》,該叢貼所匯集的歷代名作數量之繁多、傳拓品類之豐富,均是前

所未有,可謂“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堪稱中華文化的絢麗之花,體現了東方

藝術的典雅尊貴,是中華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今觀中貿本無“壬子題款”,無花邊,又墨色

濃郁、光可入鑒、神采煥然、字口嚴整、毫髮畢現,且裝潢典雅,是為早期烏金初拓本,歷經近三百年

卻保存完整,願有志者惜而愛之。

- 83 - GLAMOUR

第80页

璀 璨 - 84 -

第81页

- 85 - GLAMOUR

第82页

璀 璨 - 86 -

第83页

918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32清乾隆御制墨拓原装本册带箱开化纸折装

RMB: 380,000-400,000

28.6×17.6cm

- 87 - GLAMOUR

第84页

璀 璨 - 88 -

第85页

- 89 - GLAMOUR

第86页

天祿遺珍——清宮舊藏《六經圖》

/ 青山君

  “天祿琳琅”是清代最負盛名的一批宮廷善本藏書。清朝入主中原後,接收明代皇宮中遺存的圖書舊籍,康熙、乾隆二帝又

多次下詔廣征天下遺書,使得“海內藏書,咸集秘府”,其收藏之富,超越以前各朝,是中國封建時代宮廷藏書的高峰時期。乾

隆九年(1744),皇家藏書愈發豐富,規模可觀,高宗遂諭令內廷翰林檢閱內府善本,擇其宋、元、明之精善者別於乾清宮東側

的昭仁殿設架庋藏,乾隆皇帝取西漢初年藏書天祿閣之故事,御筆親題匾額,命名為“天祿琳琅”。自此直到清末,昭仁殿便成

為清宮的善本書庫,所藏皆一流善本,嫏嬛秘笈,縹緗精品,是皇家藏書之精華所在。

  清乾隆四十年(1775),昭仁殿珍籍益富,于敏中、彭元瑞、王杰等十位大臣奉敕為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編纂書目,成《欽

定天祿琳琅書目》(前編)十卷,共收書 429 部,並收入正在編纂中的《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嘉慶二年(1797)十月二十一

日黃昏,乾清宮大火,殃及昭仁、弘德兩座配殿,前編書盡毀。此時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帝諭旨重建宮殿,再輯宮中珍藏,恢復“天

祿琳琅”舊觀,並令參加過前編書目編纂的大學士彭元瑞領銜,編纂《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選書、編目僅用 7 個月時間完成,

編成二十卷書目,著錄圖書 664 部。每一冊天祿後編著錄書都統一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琳琅”“天祿繼鑑”等六枚皇家璽印,

若未經改裝,更是有着雍容華貴的宮廷裝幀風格。

  天祿琳琅藏書,是我國第一個按照皇家標準建立的宮廷善本特藏,先後聚集了宋元舊刊、名家鈔校題跋本一千餘部,在中國

公藏圖書歷史上罕有其匹。“天祿琳琅”藏書可謂珠玉畢集,這批書大多遞藏有序,在當時已被詫為人間珍秘。明代書畫大家董

其昌曾說,宋版書自來最為人珍視者有三,一《兩漢書》,一《文選》,一《杜詩》,是“鼎足海內者也”,其中《兩漢書》與《六

臣注文選》後來都入藏於天祿琳琅前編書中。雖然前編書已燬於宮火,而天祿繼鑑書卻多有存世,分藏於海內外數十個公私藏家,

已公佈出版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就收入了近百部天祿琳琅書。如今,天祿琳琅書已成為各收藏單位引以為傲的珍貴特藏,

而在拍賣會上,每部天祿琳琅書的現世都倍受矚目,買家競價爭求。自中國嘉德 1995 年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專場上出現第一部天

祿舊藏明版《歐陽文忠公集》以來,截至目前陸續出現於拍賣會上的天祿琳琅書,歸併同書,已有三十餘部。這些書多為單冊、

殘卷,極少是首尾俱全的完本。即便是吉光片羽,亦倍受藏家青睞,屢屢創下拍場佳績。

  此次上拍的《六經圖》為罕見的全本一部,以下述其版本、流傳及研究价值,以資鑒賞。

  《六經圖》不分卷,宋楊甲撰,毛邦翰補。楊甲,字鼎卿,又字嗣清,昌州(今四川大足)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

相傳因對策中指摘時事,孝宗覽後不悅,只賜楊甲散官“文林郎”,後又貶為“嘉陵教授”,未得大用。工詩文,著有《棣華館小集》

一卷,收入《兩宋名賢小集》、《宋百家詩存》和《四庫全書》中。毛邦翰,江山(今浙江衢州)人,嘗官撫州州學教授。以圖解經,

肇自两漢,至宋漸盛,如程大昌有《禹貢山川地理圖》,聶崇義有《三禮圖集注》等。宋代重經取士,作為經學指南的經圖,趨於興盛。

楊甲撰《六經圖》,曾勒石於昌州郡學,但無拓本傳世,已難詳考其圖目。乾道元年(1165),撫州知州陳森、通判劉濤令州學

教授毛邦翰等增補楊甲《六經圖》,並付梓成書,二年功成。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引《館閣書目》,載毛邦翰所補之本,

計有《易》七十圖,《書》五十五圖,《詩》四十七圖,《周禮》六十五圖,《禮記》四十三圖,《春秋》二十九圖,合為三百

零九圖。此書因襲宋代圖學之“左書右圖”體例 , 又有所創新 , 在圖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書又是現存可見儒家經典插圖最早者,

頗受後人重視。

  六冊一函。匡高 35 釐米,廣 24.5 釐米。每半葉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單邊。卷前有宋乾道元年苗昌言序,列銜右朝散大夫

知撫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營田事陳森,左朝散郎通判撫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營田事劉濤,左文林郎、撫州州學教授

毛邦翰,學正徐世聞,學錄危幾安、龔迪吉,州學教諭吳翬飛、黃松年、崔崇之、唐次雲、李自修、趙元輔編。合計圖三百有九:

一《大易象數鉤深圖》,凡七十;二《尚書軌範撮要圖》,凡五十有五;三《毛詩正變指南圖》,凡四十有七;四《周禮文物大全圖》,

凡六十有五;五《禮記制度示掌圖》,凡四十有三;六《春秋筆削發微圖》,凡二十有九。

是書著錄於《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三“宋版經部”,提要云:

  按陳振孫《書錄解題》所列圖數與此本合。苗序中雖未及楊甲,然云“是圖集諸家之長,願因其舊”,則顯有舊本,非當時新編矣。

序中無邦翰補圖之說,其列銜則州學教授在諸學之前,與眾同編,無所表異。是書後來屢襲其名,更有加損,自當以《書錄解題》為信。

提要中一字未提版本,只是將其歸入“宋版”,書名簽也題作“宋版六經圖”,實則此書為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吳繼仕熙春樓刻本。

吳繼仕,字公信,一字信甫,號蒼舒子,徽州休寧人。本為徽州鹽商,喜治經學,撰有音韻學專著《音聲紀元》六卷,還開設書

坊熙春樓,刻印過多種經學圖書。萬曆四十三年吳繼仕購得宋乾道陳森刻本《六經圖》一部,奇其精善,手自摹畫考校,授之梓人,

與好學者共之。版畫極其精美工致,其圖繪刊刻當出於徽派名家之手。此書開本闊大,紙墨精良,刻印俱美,是明代著名版刻精品,

也是徽州版畫的代表作。

璀 璨 - 90 -

第87页

  吳繼仕據宋版翻刻,使宋本《六經圖》面貌得以傳及後世,他並不諱言其摹宋之舉,在書中屢屢申明:卷首刻扉頁,大字刊“熙

春堂藏版,摹刻宋版六經圖”,中鐫小字“夙購是書,如獲和璧,不忍私藏,今公海內。苐圖像俱精,字經兼美,一照宋板校刻無訛。

視夫妄意增改者,奚啻懸殊,愽雅君子當自鑒之。如有翻刻,雖遠必究。”這種文字類似於今日出版物之防偽商標,亦不多見。

每經目錄下刻“明新都吳繼仕考校”一行,每卷首大題下都有“熙春樓刻書記事”一行。書前有顧起元序一篇,稱新都吳氏購得

宋本,始授梓人,計部大夫汝南方公覽而善之,謀於同寮諸大夫出帑羨覆刻而存於署云云,並有校刊姓氏。

  摹宋、覆宋原本是為了存真,費時費力,追求惟妙惟肖,卻最常被選來作偽以冒充原刻。《天祿琳琅書目》前編有 3 部明版

《六經圖》,後二部被抽去顧序,蓋“書賈見其橅刻精良,遂割去序文並校刊姓氏,以希偽充宋槧也。”《天祿琳琅書目後編》

卷十二有 4 部明版《六經圖》,前 3 種係一版摹印,也是明代徽州吳繼仕所刊,第一種提要云:“是書摹刻之工,幾與宋槧莫辨,

諸本多為坊賈割補目下一行,以為贋鼎。蓋因與宋本相近,易以售欺也。”以致於天祿諸臣歎曰:“是書之善摹宋槧亦可概見矣。”

而列入“宋版經部”的這一部,正是此萬曆間熙春樓吳氏刻本,只是被書賈割去了吳繼仕翻刻識語、封面等,以致被收入宋版之列。

棉紙印本,開本極為宏闊,有插圖繡像百餘幅,刻印俱精。每冊書簽尚是清宮黃綾原簽,原函原裝。每冊俱鈐“天祿琳琅”、“乾

隆御覽之寶”、“天祿繼鑑”諸璽,因其高幾一尺的開本,前後副葉被因地制宜地鈐上尺寸最大的一套“大三璽”,即“五福五

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三枚朱文大方印。另有“魯齋”、“許衡”、“武崗山樵”、“贊育齋”、

“南昌袁氏家藏”、“翠微山莊”、“澹齋”、“謙牧堂藏書記”等藏印俱與《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三所記相合。《欽定天祿

琳琅書目後編》以為“許衡,號魯齋,河內人。元集賢大學士、中書左丞。諡文正。澹齋乃鄭定,字孟宣,明初國子助教。其‘南

昌袁氏’一印,乃明袁忠徹家物,賞鑒家稱為袁尚寶是也。”實則書上元人許衡、明初鄭定之印俱為偽製。入清宮前曾經納蘭揆

敘謙牧堂收藏。

  揆敘 (1674—1717),字愷功,號惟實居士,納蘭氏,滿洲正黃旗人,爲康熙初期權臣明珠次子,納蘭成德之弟。初爲佐領、

侍衛,累擢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遷工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卒,諡文端。性喜涉獵詩古文,潛

心於學,每如廁及枕間、馬上,皆手不釋卷。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樂靜堂集》等,是納蘭家僅次於容若的一大學人。

鈕樹玉《匪石日記》引書賈錢聽默言,謂徐乾學傳是樓書大半歸於明珠,成德兄弟皆喜藏書,而揆敘謙牧堂貯書最富,爲滿洲世

家之冠。因曾與皇八子胤禩結黨謀奪皇儲,雍正二年 (1724) 世宗發其罪,追奪官位,削諡,墓碑改鐫“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

墓”。其家徹底被抄,是在明珠四世孫成安時。乾隆中葉以後,和珅擅權,垂涎明珠家藏寶物和宅第,屢向駐伊犁領隊大臣成安勒索,

成安性傲,堅拒不與,和珅羅織成罪,致其抄家,時在乾隆五十五年 (1790),成安家藏圖書、文玩盡歸大內,什刹海畔的明珠宅

第亦被和珅霸爲别墅。事在乾隆後期,故揆敘藏書未及採入《天祿琳琅書目》( 前編 ),而嘉慶二年重輯《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時,

彭元瑞曾稱 :“現在昭仁殿陳設書籍內,成安家書笈約有十分之三,每本均有謙牧堂圖記。”揆敘藏書得以被大量編入天祿繼鑑,

存放於重建的昭仁殿中。

  民國初年清室善後委員會在點查各殿文物時,在養心殿發現一卷《賞溥傑單》,後整理為《賞溥傑書畫目》影印出版。其中

記載,“宣統十四年”(1922)九月十五日賞溥傑一部“宋板《六經圖》”,則這一年是書流出宮外。溥儀兄弟攜出宮外之書及

《石渠寶笈》著錄書畫等寶物,輾轉天津、長春,後存放於偽皇宮東北隅之“小白樓”達 14 年之久,疏於管理。1945 年 8 月日

本投降前夕,溥儀等人匆忙逃離長春,偽皇宮藏書未及帶走。本應是守衛皇宮的偽“滿洲國”國兵見財起意,偷拿、哄搶宮中寶物,

或許是嫌書的體積大、份量沉,這批內府珍籍少被殃及,除少量被攜走外,大部分只是被扔得淩亂不堪,滿地狼藉,被掠出偽皇

宮的天祿琳琅書不久即現身于長春古玩市場,曾任東北日產清查團幹事的劉燕夫便在偽皇宮斜對面的古玩店中,以折合二十兩黃

金價錢購得偽皇宮警官寄售於此的“宋版”《六經圖》一部。1949 年劉燕夫攜書去往臺灣,在臺期間,劉氏曾請臺北故宮博物院

昌彼得、吳哲夫先生鑒定版本(見 1998 年影印本前昌彼得序及吳哲夫所撰“天祿琳琅藏書”一文,《(臺北)故宮文物月刊》第

2 卷第 7 期,1984 年 10 月出版,第 43 頁)。此後劉燕夫又將此書帶至美國,存於洛杉磯美國銀行大保險箱中,輾轉辛勞四十餘載。

1998 年,臺北中華書局影印出版此《宋版六經圖》,陳立夫作序,孫法民贊助,書上題“劉燕夫珍藏”。劉氏親撰“宋版六經圖

珍藏記”一文附於書前,記其買書經過甚詳。影印本廣為流傳,使得這部書成為書林名物。此後其子劉樹義曾欲出讓中國國家圖書館,

因索價過昂,未能歸於公藏,遂現身於拍賣會上。

  此書雖為明仿宋刊本,卻摹刻極真,版畫精美,幾與宋版莫辨。曾經清宮旧藏,傳承有緒,輾轉海內外仍能完整無缺,書品上好,

實乃上天護佑,愿得之者寶之。

- 91 - GLAMOUR

第88页

天祿琳琅《宋版六經圖》珍藏記

/ 刘燕夫

  當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我從南京來台灣時,我的第一願望,就是把我的國寶帶到台灣;第二件事,就是把我的兒子送到台灣。

因為我的國寶是宋版六經圖,是中國古代中心文化的主要結晶,以科學方法,用圖表解釋說明,中國的文化核心六經,製作成六經圖。

這部六經圖,是經過多少學者珍傳,最後送至淸宮,經乾隆皇帝親閱視為珍寶,蓋著“乾隆御覽之寶”的印章,並有“五福五代

堂古稀天子之寶”和“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的三顆大印。這部珍版書是代表著中國主幹正宗文化倫理曁科學的全部,

而是經過大儒家製成圖表,將中國的古代文物加以說明,而在宋代乾道元年民國前七四七年製作圖解,用木板刻字而製成本書的;

又經過多少學者崇尙的珍閱,輾轉流傳下來的。我不能不把這部國寶帶到安全地區,以廣流傳。第二件事是我的長男劉樹仁,那

年他是十四歲,身材較高,我不願將他留在大陸,所以我在三十七年底請求空軍參謀學校的勤務處處長柳哲生少將,將我兒子補

為勤務兵,同時他把我補為參校的文書上士,與空軍參校同來台灣東港,借機將宋版六經圖與偕吾兒樹仁來台。

  六經圖到我手的經歷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後,中央因外間對於接收日留財產,頗多流言,中央乃於三十五年由有關機關,組成日產接收淸查團,

到各地區淸查接收有無弊端,淸查團是由監察院、國民參政會和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會同派員參加的。當時東北淸查團是

由監察委員金毓黻、胡伯岳,國民參政會是錢公萊、王寒生、郭任生等先生為團員,彭芹蓀為秘書,我是中央監察委員會的專員,

代表中央監察委員會參加的,擔任東北淸查團的幹事。關於淸查接收的範圍,包括黨政軍的接收財產物料,都包括在內,淸查團

並接受密吿。關於淸查的許多實際業務,如會議紀錄、批閱密吿、稽查接收,都是我和彭芹蓀漏夜辛勞,負責辦理。

  當我們到東北之時,先到長春,東北監察使谷鳳翔先生和行轅主任熊式輝、東北司令長官杜聿明等都到機場接我們;東北行

轅為我們準備的住處,是前日本滿鐵總裁賓館。當我們下飛機到了賓館,放置行李之後,大家就拜訪了熊主任;當時長春接收未

久,街道馬路很寬,但行人稀少,情況淒涼。我們是於日本投降之後就到東北,那時東北經日軍佔據十四年後,我抱著新奇的心理,

與彭芹蓀兩人年輕,活力較大,於拜會熊主任之後,就邀他到街上看看。

  我們到了一家古玩店,這家古玩店是靠近偽滿州國皇宮附近的斜對面,當時店中滿牆懸掛中國古畫,件件精美,都是偽宮珍

藏之物。中間有一貨台,滿台陳列文物古玩,其中有一顆大玉石白菜,比普通白菜大小相若,根白頭綠,捧之甚沈,而刻工並非

精細;另於陳列台有大版本古書一部,上下由木版捆扎,木版上面刻有宋版六經圖,字為凹下,飾以翠綠顏色,視之高貴,詢之

價格,極為高昻。當時東北使用的貨幣,為東北流通券,法幣並不通行,該書標價折合黃金約値二十兩,在各掛畫與白菜價格之上;

我即將書版解開,其中為大版本書六本,書的封面為深藍紙,絲線裝訂,在左上端為黃色書箋,楷書“宋版六經圖”五字,字體

雅練,翻之書內蓋有珠色篆字三顆大印,第一顆印文為“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第二顆為“八徵耄念之寶”,第三顆為“太

上皇帝之寶”;在書之首頁,蓋章六個,書頂蓋有一橢圓形印章,為“乾隆御覽之寶”,及“天祿繼鑒”印章一個,書內每頁襯

有白宣紙,書頁夾有金黃色於葉,以防蟲蛀,但已有蟲蛀小圓洞。

  余看後甚為驚喜,因中國古書,宋版最為珍貴,民國二十二年我在北平服務於河北省黨部,兼北平某大書店推廣工作,因知

宋版書在國內外至為珍貴,嘗聞有名朱枕信者服務於實業廳,在北平琉璃廠訂購舊書,將舊書的前後空白頁取下,秘密將國立北

平圖書館內之宋版書,設法暗暗借出,用克羅版照相影印,偽裝宋版古籍,密攜天津、上海,冒充珍版書售賣,論頁計算,均以

美金銀元若干元一頁,論價賣與德商或美人。所以我對於宋版書的價値珍貴早所深知,當時我看了這部宋版六經圖,這樣完全的

一大部書,又是經乾隆所親看過的珍寶,我真是把牆上所掛的那宮中出來的古畫珍寶,都不珍視;並且在我看了之後,認為這書

出自宮內,為經乾隆皇帝親自鑒定之後,認定是珍品宋版六經圖,所以蓋印珍藏,但當我想買時,依當時之東北流通券價格;相

當二十兩黃金,在我眞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巨款。我問問古玩店的老闆:“此書為何如此之貴?此書由何處來?”

  那個店中只有一個人,此人身材不太高,但頭稍大而面方,是敦敦實實的,相貌誠樸,年約近四十歲,他答覆我說:“我不知道,

我也不懂,不過這書是宮中拿出來吃。這書不是我買的,是宮中的警官合伙拿出,托我代賣;這種書價錢是貴,但是他們說賣價不能少,

大概看了這種書,可能是會長生不老啊?是怎樣如此的貴,我也不懂的。”

  我聽他的口音,不像東北人,彷彿距離我的家鄉不遠,我就問他:“你是那裡人?”他說:“我是河北深州,先生貴處?”我說:“我

也是河北,我們的家沒多遠,我是巨鹿縣。”他馬上變了有點親近的態度,因為東北離我們家鄉很遠,何況當時東北還在恐慌不寧之中,

人心正在非常不安,他的生意也冷淡,無人問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火車雖通,中間阻礙檢查,事故甚多,我們是乘專用飛機到東北,

相遇不易。

  當時我將要離開南京,到東北時,有些親友托我買皮大衣等,我自己也帶了一些錢;我所帶的錢買此書,是足夠而有餘,但

是我也深怕買假了,雖然心內決定要買這部書了,但是我願意再給別人看一看,參考一下,彷彿才放心。我吿訴賣書老闆說:“我

想給別人看一看,你帶著這部書,隨我到滿鐵總裁賓館。如果我買書,你帶回錢來,給我留下書;我不買時,你帶回書,你是否同意?

你若同意乘汽車同去,好嗎?”他說:“好!”他到了櫃台裡間,叫出來一個女的,到門市守看他的店,他帶書同我走,到了我

們所住的滿鐵總裁賓館,我把他留在樓下會客室,我抱書上樓,馬上到金毓黻委員房內,我請金委員看看,我問他:“我買了一

部宋版書,你看是否宮中的真正宋版書?向你請敎,請敎!”他一面翻看,隨口說:“豈敢!豈敢!”他看到了書精神立刻振作

的說:“這書是宮中的宋版書一點也不錯,你買了沒有?你沒有買?可以讓給我買,我從南京來時,敎育部對東北日本遺留古籍

璀 璨 - 92 -

第89页

古物,還托我特別注意,就便調查一下。”

  我答覆他說:“我已買了,並且我已寫信報吿南京去了剛剛發了信。”

  真正說:我還沒有寫信,這是我生平中很少說的謊言,我自幼即受洗信基督,說謊言在誡命中是犯罪的,我除因參加革命與

抗戰被捕,被敵人審訊的時候以外,我從不敢說謊;因為革命抗戰是為國,在工作以前都經過宣誓,不能洩漏工作機密,除此之外,

我從不敢說謊,我畏懼神懲罰我。這次我對金委員的要求,我不能不答應,不得已撒了謊,而是為的保全住我買的古籍。

  我為什麼給金毓黻先生看呢?他不但是監察委員,而且他的國學甚好,是北京大學畢業的前淸舉人,也是中央大學的歷史敎授,

聽說偽滿州國的成立宣言,就是出自金毓黻的手筆,以後秘密逃離了偽滿。他到了重慶,因為與已故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先生有識,

所以到了監察院當了委員。我想他對於中國古籍版本,應當瞭解較多;經金委員看了,我立即將書放在我的房子裏,取出錢交給

古玩店的老闆,這部書是經過宋、元、明、淸、民國、偽滿,到了平民的我手中,真是高興萬分。

  金毓黻托人再請我讓書

  我買古籍隔了三四天,忽然淸查團的委員除了團長錢公萊先生之外,幾個委員胡伯岳、王寒生、郭任生等都鄭重的一起到我

的房間;他們幾位老先生,都比我年長,而且都是委員,我是幹事,為何天天見面,大家一起開會、吃飯,淸查各機關的接收,

接見東北請願和吿密的男女靑年,大家都很忙,他們為何有話不隨時說,怎麼忽然莊莊重重的到了我的房屋,屈尊就敎,我眞不

瞭解他們的來意,我就對他們說:“請坐請坐,有何指示?”

  胡伯岳先生(現在的大法官)和氣而鄭重的說:“我們到你屋裡來,是金委員說你買了一部古版六經圖,他托我們幾個與你

商量一下,他希望你能把這部書讓給他;他打算把書贈送給瀋陽博物館,留個紀念。他也不讓你白買,他願給你加倍的價錢,不

知你是否同意?”接著王寒生委員和郭任生參政員都一起向我笑言相商。我當時毫不猶豫的繼續並擴大我的謊言,我說:“我已

寫信給南京去了,他們囑咐我注意收買古籍。”我說:“我寫信給誰,你們大概都會想到,我也不方便吿訴你們。”我的意志很

堅決的拒絕了他們,免得他們再追問。等他們出去以後,我就把書用一床白毛氈子包捆好;我暗中想我自幼生於寒門,今能獲得

有重大價值,經過皇帝珍藏的國寶,實在心喜。

  回到南京給張溥泉先生看

  等東北淸查團淸查三個月之後,到了十一月東北天氣已寒,我們淸查完畢回南京時,我心內時常暗喜我得了一部有價值的國

寶;因為宋版六經圖的寶貴,不僅是宋版書版本名貴,而且這部書歷盡滄桑,經過多少名儒學者皇帝的賞識和珍藏。更重要的是

六經圖的內容,是中國歷代文化巔峰精粹,其中是包括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和文武制度、兵器、禮樂、各種的精華寶庫,難以理

解的文物制度,一一製成圖表說明,使閱讀者易解,也是在宋朝即用科學方法解釋中國的道統文化。由散失中得來,我能經手保全,

我一定把它好好傳給世界,這是我的紀念,也是我的貢獻。

  我回到南京之後,有一個中午聚餐機會,當時有張溥泉先生和王秉鈞、吉右民、劉振凱、曲直生、王南復等先生,席間談到

我買宋版六經圖的經過,我還說了因為金毓黻要買,為了不賣給金毓黻更是影射是溥老讓我買的,以杜絕金毓黻的再要求。我將

買書經過說給溥泉先生聽之後,當時溥老師叫我把書從家中取來;張溥泉先生是國史館館長和黨史館的主任委員,對於珍書更為

重視,他當時把書翻了又翻,很興奮的說:“讓我給敎育部說說,把這部書賣給敎育部,你和小孩們留著錢吃飯吧!”

  張溥老是中央監察委員會的常務委員,王秉鈞先生也是中央監察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我到監察委員會工作是王秉鈞先生推薦,

經狄膺秘書長請示溥老任用的,他們經常對我很愛護,當時我在南京有五個兒女,公務員的生活勉強對付。當國史館在南京開始

成立時,張溥老在國史館成立之日,上午八時半親自到中央監察委員會找我,問別人“劉燕夫在那個屋裡呀”他看見我了就說:“燕

夫你來,跟我來!”要我同他上了汽車,到中山門外的國史館,他問我:“你當秘書呀?還是當科長?”我說:“你讓我當秘書

我就當秘書,叫我做科長我就做科長。”於是把國史館的新大印交給我,我接過印來就用手磨新大印的四個角,磨平之後,就在

國史館成立的紅色布吿上啓用。但是沒有幾天,中央委員會蔣總裁召見我,和王南復鼓勵了我一番,派我到河北省黨部做執行委

員;既而陳立夫先生找我,和南復先生與立夫先生見面,立夫先生因為葉實之母親死了,立夫先生到毗盧寺弔慰,把我和南復拉

到車上談話,然後發表了我到河北去。等中央發佈了命令之後,我到黨史委員會看溥老,說明中央派我到河北,溥老說:“蔣先

生是總裁,他決定派你到河北,你就去吧!國史館有編纂你隨時可來。”,我的國史館秘書,只做了一天,但是館裡的秘書、科長,

我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胡勤業,一個是田綏祥,我因家內除妻子而外,尙有子女五人,溥老和張夫人常贈我配給米條,所以他

看了我的書就說:“我給敎育部說說,你賣了給小孩吃飯吧!”其實這部書的錢,我是有的;當時我有工作,不愁吃飯,我願意

將此書留為參考和珍藏,在情況許可時,可把它加以影印,以供中外參考,並宏揚中國固有文化。

  至今溥老已逝世多年,說到我的書,我就想到叫我賣了吃飯的話。他是如何的眷顧我了。我當時毫未考慮的就拒絕了溥老的話,

我說:“我不;經淸朝保存兩百多年的國寶,現在到了我手中,不賣書我也可以生活,我不賣書……”在場的人都笑了。溥老人去了,

張夫人也去世了;尤其溥老死在南京之時,我在保定當縣長;等到溥老死後,國民大會在南京開會,我辭掉了保定縣長才回到南

京。當在南京喪葬溥老時,河北同鄉會祭溥老的祭文,還是出自我的手,宣讀的時候也由我讀,出自我的口。至今言之,痛憾難忘。

在我談到這部書時,我也情不自已的寫了溥老閱覽這部書的插曲。

  我這部書影印了,供諸中外,這是我保存中國文化,從東北帶到南京,後來又從南京帶到了台灣,我從台北市政府的顧問職位,

自請退休,除了想寫一部各國比較市政和寫一部回憶錄而外,影印六經圖,也是願望之一。

- 93 - GLAMOUR

第90页

璀 璨 - 94 -

第91页

- 95 - GLAMOUR

第92页

919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群经总义 P141 919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经部

919 《故宫已佚书画目录三种 · 赏溥杰书画名目》宣统十四年九月十五日 919 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三经部七五经总义类 P133

919 《宋版六经图》1982 年刘燕夫自印本

璀 璨 - 96 -

第93页

919天禄琳琅旧藏六经图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吴继仕熙春楼刻本 6 册带箱纸本线装

家藏,翠微山庄,澹斋,谦牧堂藏书记

鉴藏印:鲁斋,许衡,武岗山樵,赞育斋,南昌袁氏

皇帝之宝,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

钤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

90 年代有古籍拍卖以来,至今所出现的36 部“天

禄琳琅”藏书中首尾俱全的完本仅有9 部,分别为明

行录》 , 明版 《六经图》 。

先生左氏博议》,元版《孔丛子》,明版《宋名臣言

图互注扬子法言》,清版《帝学》,明版《详注东莱

版 《国语》 , 清版 《尚书详解》 , 清版 《佩觿》 , 宋版 《纂

9 部中明版仅四部, 明版 《六

经图》即此次拍品,且最为难得的是拍品于9 部中开

1.

著录:

本最大,也是目前市场可见的开本最大之天禄。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经部

2.《故宫已佚书画目录三种·赏溥杰书画名目》宣统

3.

十四年九月十五日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群经总义P141

4.《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三经部七五经总

义类P133

1.

出版:

《宋版六经图》1982 年刘燕夫自印本

2.《宋版六经图》1998 年台北中华书局影印本

RMB: 6,000,000-8,000,000

41×29.5cm

揆叙(1674—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纳兰氏,满

充经筵讲官,后迁工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

初为佐领、侍卫,累擢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洲正黄旗人,为康熙初期权臣明珠次子,纳兰成德之弟。

(1717) 卒,

静堂集》等,是纳兰家仅次于容若的一大学人。

马上, 皆手不释卷。 著有 《益戒堂集》 、 《鸡肋集》 、 《乐

谥文端。性喜涉猎诗古文,潜心于学,每如厕及枕间、

- 97 - GLAMOUR

第94页

璀 璨 - 98 -

第95页

920文嘉 芸窗清兴册 (1501-1583) 画、王穉登(1535-1612) 题

1561 年、1562 年、1580 年作

册页(八开)水墨纸本

1.

题识:

题签:明文休承山水册。楚生签。钤印:楚生之印(白)、香满汉宫(白)

文嘉。(对题)绿阴如玉雨晴时,山映平湖水映陂。道上风烟劳应接,肯嫌

2.

短策过桥迟。

文嘉。(对题)二月芳林细雨余,乔柯修竹满幽居。焚香燕坐心如水,自卷

3.

湘帘阅道书。

辛酉五月廿一日作,文嘉。(对题)寂寞斋居疏树里,萧闲日日足清风。尘

4.

中莫怪无人到,绕舍溪流隔软红。文嘉。

文嘉。(对题)溪边雾锁濛濛树,烟际云凝淡淡山。此是元章真妙法,最难

5.

临在有无间。文嘉。

文嘉。(对题)云林居士烟霄笔,能写江南雨后山。我亦闲窗时点染,疏柯

6.

堂空对隔溪花。王穉登。

落日有无间。文嘉。山含翠黛树含霞,鸡犬声中数十家。世上都无问津者,草

文嘉。(对题)倪迂墨法本荆关,点染烟峦杳霭间。我亦年来有迂癖,时时

7.

闲写郭西山。文嘉。

辛酉秋七月廿一日作。文嘉。(对题)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8.

大似黄陵西畔路,马头云气二妃祠。王穉登。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文嘉。野冈春竹细如丝,石短泉翻风乱吹。

壬戌三月十日作。文嘉。(对题)山斋雨坐漫焚香,几净窗明竹树凉。午

鉴藏印:张珩私印(白)、曾在朱屺瞻家(朱)、屺瞻墨缘(朱)、屺瞻(白)

王穉登印(白)、纯孝里(白)

文嘉(朱)、青羊君(白)、半偈头陀(白)、文嘉印(白)、文休承印(白)、

钤印:休承(朱)、休承父(白)、文嘉之印(白)、肇锡余以嘉名(白)、

二十年矣,始克题其后,亦可以见予之老懒也,是岁正月既望。文嘉识。

睡起来无一事,自翻残墨写潇湘。右小册乃辛酉、壬戌岁所图,今万历庚辰已

1.

说明:近代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张珩、著名画家收藏家朱屺瞻旧藏。

来源:烟台文物商店旧藏。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湖州南浔人。其

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 年间,曾两度被聘

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 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

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

方面,造诣很深,具有长期实践经验,善于探索书画用笔规律,并与文献资料

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在中国书画鉴定

1961 年,文化部组织以张

2.

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著有《怎样鉴定书画》《两宋名画说明》等。

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人,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

出版著作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研究所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西泠印社顾问等职。

族特色和个人风格,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绘画

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

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创

Secluded Landscape WEN JIA AND WANG ZHIDENG

29.5×31.5cm×16 11 5/8×12 3/8in×16 约0.8 平尺︵每幅︶

RMB: 1,000,000-1,200,000

Album, Ink On Paper

920 文物商店标签

- 99 - GLAMOUR

第96页

文嘉在本册后题跋写到:“右小册乃辛酉、壬戌岁所图,今万历庚辰已二十年矣,

始克题其后,亦可以见予之老懒也,是岁正月既望。文嘉识。”本册是文嘉

分别于辛酉(1561 年)、壬戌(1562 年)两次画作,历经约二十年后,在万

历庚辰(1580 年),最终配上对题诗补完全册,题跋中还不忘调侃是自己“老

懒”的原因。

提到文嘉,我们所想见的,首先就是他对于衡山家学的秉持传承,文嘉精于

鉴古,曾经奉檄查抄严嵩家藏书画,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同时他也为当

时的很多的鉴藏家掌眼,甄别书画。家学的传承以及阅历的加深,反过来又

能促使其个人的艺术成长。

本册都为水墨风格,山水树石,具有非常浓厚的宋元风格。与之相对的,是

文嘉于晚年补全的题画诗,“倪迂墨法本荆关”、“云林居士烟霄笔”、“此

是元章真妙法”,从这些辞句中,文嘉都一一标注清晰了自己所取法的对象

和路径。万历庚辰文嘉已经七十九岁了,从画面的整体风格与用笔气息来看,

这本册页很可能是文嘉自辛酉、壬戌两次作画,经历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后,

又加点染而成的,并非分散在了漫长的二十年中。

本册共八开,虽然来楚生的题签写明了是“山水册”,但是尚有三开是描绘

了竹石,用笔萧疏,微施点染。第四开,用米家山水风格,对题诗有“此时

元章真妙法,最难临在有无间”;第五、六开,俱用倪瓒风格,对题诗写到:“云

林居士烟霄笔,能写江南雨后山。我亦闲窗时点染,疏柯落日有无间”和“我

亦年来有迂癖,时时闲写郭西山”。包括第七、第八开,都具有非常浓郁的

倪瓒风格,明徐沁《明画录》中记叙文嘉“所作山水清远逸趣得云林佳境”,

对待云林,文嘉自始至终都在心摹手追。

除了文嘉的自题诗之外,本册尚有吴门派文人王穉登题诗,二人的交往可追

溯至文嘉的父亲文徵明,早年因为其父关系,文嘉得以与王穉登结识,两人

常常通过书画品鉴来交流,又因其子文元善娶王穉登女,而结合成儿女亲家。

和文嘉在对题诗中叙述自己取法以及仰慕的丹青名手不同,王穉登的题诗主

要还是从画境的角度来描写,而为什么王穉登只题写了靠后的两开,且不连贯,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文嘉还想请其他当时的名手来继续题写,但直至亲家王

穉登题写完册页,文嘉已然七十九岁,三年后下世,身体上的条件和辈分的

原因不便于再去寻求其他人的题辞。

本册经近代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近代著名画家朱屺瞻递藏,后转入烟台文

物商店。朱屺瞻先生旧藏丰富,而且从现在市场上的流传作品上来看,他的

收藏品味极高,不乏铭心精品,本册文嘉的手迹即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璀 璨 - 100 -

第97页

- 101 - GLAMOUR

第98页

王、马、法为专金

璀 璨 - 102 -

第99页

王、马、法为专金

- 103 -

第100页

- 104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