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引领画册

发布时间:2023-9-0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2引领画册

PAGE | 49浦东西区一块难得的“大衣料子”三林镇是浦东新区西区版块的一块难得的“大衣料子”,是浦东西区的桥头堡,企业资源外溢的护城河。从产城融合的角度,三林是一个人口大镇,街道人口达到 40 万,已经形成人才蓄水池。既有地利,又有人和。“三林镇区域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多年来经济综合实力处在新区镇级前列,是浦东新区的经济大镇、经济强镇。”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他表示,浦东“引领区建设”大幕全面拉开后,“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加速推进,“3+5”个重点区域中,前滩中央活动区、筠溪小镇、新杨思地块均位于三林版图内,三林楔形绿地更是“三林看世界、世界看三林”的重要窗口。10 家签约企业中,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电力”)成立于 1993 年,并于2009 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第一股”。2022 年,龙源电力正式在 A 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单 H 股新能源发电央企回归 A 股、首单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登陆 A 股、首单同步实施换股吸收合并、资产出售和资产购买项目。作为中国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龙源电力率先开拓了我国海上、低风速、高... [收起]
[展开]
2022引领画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PAGE | 49

浦东西区一块难得的

“大衣料子”

三林镇是浦东新区西区版块的一块难得的“大衣

料子”,是浦东西区的桥头堡,企业资源外溢的护城河。

从产城融合的角度,三林是一个人口大镇,街道人口

达到 40 万,已经形成人才蓄水池。

既有地利,又有人和。

“三林镇区域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多年来

经济综合实力处在新区镇级前列,是浦东新区的经济

大镇、经济强镇。”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出席签约仪

式并讲话,他表示,浦东“引领区建设”大幕全面拉

开后,“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加速推进,“3+5”

个重点区域中,前滩中央活动区、筠溪小镇、新杨思

地块均位于三林版图内,三林楔形绿地更是“三林看

世界、世界看三林”的重要窗口。

10 家签约企业中,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龙源电力”)成立于 1993 年,并于

2009 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新能源

第一股”。2022 年,龙源电力正式在 A 股上市,成

为国内首单 H 股新能源发电央企回归 A 股、首单五

大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登陆 A 股、首单同步实施换股

吸收合并、资产出售和资产购买项目。

作为中国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龙源电力

率先开拓了我国海上、低风速、高海拔等风电领域,

率先实现我国风电“走出去”,不断引领行业发展和

技术进步。自 2015 年以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大风

的伦理道德底线。”众人智能董事长谈剑锋曾提到,

尤其需要保护的是不可再生性数据,比如人脸、指纹、

DNA 等生物特征数据,以及个人医疗档案数据等。

这些数据具有唯一性,是无法更改的,一旦被采集到

不安全的网络上,极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必须

提前设防,在使用规范上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防范各

类风险。”

电运营商地位。目前,龙源电力已成为一家以开发运

营新能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发电集团,拥有风电、光

伏、生物质、潮汐、地热和火电等电源项目,构建了

业内领先的新能源工程咨询设计、前期开发、发展研

究、行业公共服务、碳资产开发管理、职业培训、网

络安全等十大技术服务体系,业务分布于国内 32 个

省区市以及加拿大、南非、乌克兰等国家,为全球能

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众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人智

能”)以物联网安全和数据保护为两大重点研究方向,

专注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核心

密码技术和产品获得国密资质认证,并参与信息安全

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家信息安

全行业体系的建设。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多因素强

身份认证系统、多维度网络威胁预警和防护系统、多

行业网络多媒体显示终端综合安全防护系统、高价值

物品防伪溯源系统等综合解决方案。

“加强隐私保护,应当是人工智能开发、应用中

第52页

PAGE | 50 “千方百计”稳商育商

吴强表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

格局,三林镇新一届党委政府树立了“无经济不三林”

的发展理念,秉持走遍“千山万水”的恒心招商引商,

用尽“千方百计”的诚意稳商育商,此次招商推介会

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正是三林镇站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充分展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决心和信

心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三林筠溪科创园坚持以“智慧产业社区”

为转型方向,全力发展“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初

步形成了“以信创产业为核心,以在线新经济和工业

互联网为支撑”的三维数字产业体系。

产业方面,紧紧围绕产业核心环节重点布局,园

区主导产业涵盖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数字文化、金

融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示范和引领作用日渐显著;同时积极布局软件信息服

务业新兴领域,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

的发展机制,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应用的发展模式。

园区内的上海游奇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7 月,是一家业界领先的手机游戏开发与运营公司。

目前,游奇网络旗下已经成功上线多款跨平台游戏,

其中多个产品在国内外行业大会斩获年度大奖,并且

拥有多支成熟的游戏发行团队,其创新的游戏运营模

式、前瞻性的市场营销手法,遥遥领先业界的游戏平

均生命周期,成为业界常青树。

趣头条是一款由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

的内容资讯 APP,定位为一站式泛娱乐内容平台,

于 2016 年 6 月正式上线,依靠差异化定位、独特的

获客机制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快速发展。凭借

出色的内容创新与阅读体验,趣头条一跃成为移动内

容聚合 APP 独角兽,于 2018 年 9 月 14 日在美国

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创下当时

中概股赴美上市最快纪录。2021 年第三季度趣头条

旗下免费网文平台米读小说日活用户破千万后持续增

长,呈稳健发展态势。

“一个中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往往已拥有成熟的生

态,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孵化器,当其成长壮大后,人

才自由流动,也就自然形成产业资源的溢出效应。”上

海浦东软件园三林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德功表示。

筠溪科创园还与浦东区域协同联动,毗邻三林的

前滩商务区将为园区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前滩中央活动区以总部商务为发展定位,已吸引

集聚了诸多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成为浦东重要的第

三产业增长极。其中,数字新媒体产业(TMT)是前

滩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TMT 以新媒体为基础,将 IT 公司和电信公司连

接起来,与筠溪科创园正全力发展的“互联网 +”三

维数字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前滩地区形成总部经济效

应,能够通过“总部 - 制造基地”的功能辐射链条带

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筠溪科创园依托良好的产业发

展基础和充沛的载体空间,将承接前滩总部经济的外

溢效应,并在制造领域与前滩高度互动,促进 TMT

及相关制造环节就近落地,实现产业的协同集聚。

当前,浦东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三林也在向着“经济强镇、文化名镇、都市重镇、宜

居大镇”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林镇党委书记徐闽表示,未来,三林将持续推

进“项目为王”,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压

舱石、顶梁柱,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加速动能转换,

赋能经济发展,打造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

高质量发展,为浦东引领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第53页

PAGE | 51

摘要:

全力推动产业经济的恢复和重振

32 个浦东重大科技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8 个市、区重大工程项目发出誓师倡议

27 个市、区级技改项目实现投达产

在产业经济总体快速回暖态势下

浦东新区按下 2022 年下半年

产业投资建设加速键

8 月 23 日,浦东举行 2022 重大产业科技项目

集中开竣工仪式,集中“开工一批、提速一批、投达

产一批”重大产业科技项目,全力推动产业经济的恢

复和重振,为浦东引领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人工智能岛主会场与张江哈雷路、张江银冬路、

金桥等三个分会场现场连线,共同见证“浦东重大产

业科技项目集中开工”启动。

重大项目是引领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全面

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

重要载体。今年上半年,浦东产业发展克服超预期影

响,经历了 4 月疫情冲击探底,5 月加速复工复产,

6 月全面回升恢复。1-7 月,浦东新区完成工业投资

331.87 亿元,同比增长 19.6%,占全市工业投资的

46.2%。

重要活动

浦东 按下产业投资建设加速键32个重大产业科技项目集中开工

第54页

PAGE | 52 聚焦三大先导产业,32 个重

大产业科技项目集中开工

此次活动现场,共有 32 个浦东重大产业科技项

目集中开工,投资额 634.74 亿元,涉及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汽车制造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

个领域,覆盖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服务功能强,将

不断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为浦东新区加快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更好推动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32 个开工项目中,张江人工智能岛二期、张江

药谷产业化基地、张江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综合体

等项目将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

三大先导产业,为浦东全力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提供有力支撑;

凯迪拉克 L233 纯电动车产品技术改造、U458

大型豪华商务车及其变型车等一批技改项目今年均已

开工,将进一步完善浦东未来车、智能造等领域产业

链和创新链,加速产业发展;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自贸壹号”三期等一批产

业研发项目已在桩基施工中,将助力浦东集聚创新资

源,做强创新策源。

据了解,人工智能岛二期投资 42.36 亿元,计划

用地 42857 平方米。根据规划,该项目由 3 栋研发

办公塔楼、图书馆及配套商业、演艺馆、运动馆组成,

打造集生活、办公、娱乐及多功能的创新型城市复合

体。它将有效缓解张江核心区产业空间紧缺,聚集人

工智能、元宇宙等硬核领域资源,打造新时代“张江

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园区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预计于 2026 年建成。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综合体项目投资 44.30 亿

元,占地面积为 43504.9 平方米。整体空间自西向

东递升,形成八大亮点空间:张江之眼、天幕街区、

潘多拉花园、流云露台、百变中庭、星辰广场、屋顶

乐园和时光通道。这里将被设计打造为共治共享的创

新生态共同体、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形成科

创人才进悦远来的创新氛围。

8 个市、区重大工程项目

发出誓师倡议

活动现场,外高桥造船、华域汽车、和黄医药、

君实生物等 8 个市、区重大工程项目代表共同发出誓

师倡议。项目代表们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投资、

提增动能;将坚定信心,快马加鞭、抢抓进度;将保

持定力,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力争为浦东新区高水平

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贡献一份

力量。

27 个技改项目撬动工业产值

2014.58 亿元

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

改造,聚焦中国芯、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蓝天梦、

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力争实现先进技术创新突破、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2021 年以来,浦东新区共有 27 个技改项目竣

工验收并投达产,总投资 24.7 亿元,撬动工业产值

2014.58 亿元。

活动现场,罗氏制药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研发能力

提升、振华重工自动化码头起重机箱体智能制造车间

建设等项目总投资 1 亿元以上的 6 家代表企业与市区

领导一起上台,为浦东重大技改项目集中投达产推杆。

“得益于浦东新区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罗氏目

前已平稳地度过了特殊时期。”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

欣表示,“浦东是中国实现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

先锋,是引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主阵地,罗氏

制药将持续扎根中国上海,立足浦东,与多方携手,

共建共创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继续动态跟踪服务解决实际

问题,狠抓工业投资增量,加强对重点工业投资企业

走访调研挖掘增长点,对 CAR-T、CAR-NK 等细

胞产业及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新兴产业形态加强分析

研判,形成更多工业投资案例。稳住工业投资存量,

保持全年 715 亿工业投资目标不变,加强工业百强企

业投资分析,建立健全项目跟踪制度,确保项目尽快

开工。

浦东新区将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

世界级产业集群,更多更好地为全国、全市贡献引领

区智慧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

展目标双胜利。

第55页

PAGE | 53

摘要:

引领新赛道,数创新纪元,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建设三周年

十大人工智能创新技术

引领元宇宙新赛道

20 多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

拟总投资额超 50 亿元

填补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

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

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

标准制定、服务型制造、安全底座

人工智能先导区再启新征程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全球人工智能领

域顶尖资源再次相聚浦江东岸,见证浦东成为引领全

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灯塔”。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

区充分发挥国家战略赋予的政策优势,成为上海人工

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

群建设。9 月 2 日,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布

会上,随着浦东人工智能十大创新技术、上海(浦东

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十大成果的公布,以

及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浦东新区建设全

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迈入 3.0 时代。

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公共

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城市智能中枢参考架构》国

家标准、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正式启动,上

海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一系列项目启

动落地,成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

制度创新新起点,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再启新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中国电子

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建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

研究中心副主任郝志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

师魏然,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

松,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上

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上海推进科技

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浦东新区区委常委

彭崧,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出席会议。

WAIC2022第二天

人工智能浦东方案3.0

重磅发布

重要活动

第56页

PAGE | 54 先导区建设三周年,见证人工

智能“浦东方案”里程碑

自 2019 年,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

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三年来,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最新发布的先导区十大成果,全面回顾了浦东在

2019-2022 年三年期间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其中,国内首个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金桥智能网

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获批,助力金桥一大批“未来车”

企业研发、测试等需求,推动浦东“未来车”产业持

续壮大。

浦东发布《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

型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集中突破 50 项关

键技术,形成 10 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将建成 10 个

开放创新平台,打造 300 个典型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

《上海市数据条例》正式实施立法保障助力产业

健康发展,支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加快落实经济数

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浦东数据产业发展。

此外,浦东推动了一批创新成果发布,以及人工

智能岛、机器人谷、在线新经济园、浦东软件园和御

桥科创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大集群。

十大人工智能创新技术,

引领元宇宙新赛道

三年来,浦东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创业

企业屡创佳绩。今年浦东十大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再次

闪耀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芯片、算法平台技术

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VR、AR 等新势力引领元宇

宙新赛道。

浦东十大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涵盖芯片、机器人、

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其中,中科新松

采用多可柔性采样系统,结合了已有的多可协作机器

人,代替人工完成全自动核酸采样,可实现咽拭子和

试管的开盖、采样、封盖、消杀等功能。燧原科技第

2 代云端 AI 训练芯片,属于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AI 训练芯片之一。

在时下最热的元宇宙新赛道,亮风台、维智科技、

中科闻歌、云从科技等浦东元宇宙新势力也集中发布

了企业的最新技术。

如百度上海研发中心发布的元宇宙平台产品——

希壤,将打造一个多人互动虚拟世界,提供元宇宙基

础设施建设和“云智一体”化解决方案。叠境数字首

创容器化云渲染平台,赋能城市治理、智能制造、文

旅商业等数字化转型。

20 多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

人工智能先导区再添新动能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一体化

服务、斑马智能行车路协同项目、术之道医疗机器人、

数字文娱元宇宙园区等 20 多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集

中签约,拟总投资额超 50 亿元,涵盖生物医药、工

业互联网、智能芯片、智能应用、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为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填补关键环节,助力产业

生态体系建设。

其中,深势唯思科技的上海研发中心,将建成每

年产出 15-20 条 PCC 管线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

药物产业化基地。三峡科技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

致力于新能源、储能及抽水蓄能运维市场,通过搭建

第57页

PAGE | 55

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关键智能运维技术,积极培育

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助力企业“零碳”产业布局。德

勤风驭智能科技的投资管理智能决策项目,应用业内

领先的智能科技和模型算法,一举解决了传统评级体

系中舆情因子难以量化的问题。

应用场景公共平台建设,

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

当前,人工智能已进入深度应用、赋能百业的新

阶段,场景化落地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

背景下,浦东张江依托先导区的政策先发优势,建设

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将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商贸、智慧金融等核心

场景,形成一批标杆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同时,平台

还将建设面向行业应用的算法库和数据集,开展人工智

能应用信息服务工作,为促进人工智能供需对接提供优

质的市场环境,成为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助推器。

该平台建设分为产业技术基础平台能力建设和平

台运行服务两大部分。其中,产业技术基础平台能力

建设目标包含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场景方案建设、公共

测试验证平台建设以及应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平台

运行服务目标主要包括测试验证服务、应用信息服务、

标准制定以及知识产权等。

目前,项目接近验收阶段,平台建设中还带动了

超过 90 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供应商参与到先导区

平台建设中,大力提升了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

医疗等行业的发展速度。

标准制定、服务型制造、安全

底座,数字化转型再启新征程

城市智能中枢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

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式启动的《智慧城市·城

市智能中枢国家标准编制》是国内首项获批立项的城

市智能中枢国家标准,由浦东国资企业上海数字产业

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相关成果将填补国内城市大

脑国家标准的空白,是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

慧化的重要手段。

最新揭牌的上海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院,由国家

工信安全中心牵头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将面向工业领

域网络与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的安全需求,开展技术

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打造一批具有高影

响力的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工业领域网络与数据安全

方面的短板与“卡脖子”技术问题,为工业领域网络

与数据安全技术产品规模化应用夯实基础。

最新启动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将持

续培育壮大浦东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新动能,

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目前,

浦东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化率平均超过 38.5%,

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区。

第58页

PAGE | 56 摘要:

GOI 累计达到 47 家

前不久在浦东新区科技节开幕式上,浦东 2022

年首批授牌的 13 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成

团”亮相。目前,浦东 GOI 累计达到 47 家。这距离“3

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100 家以上、支持高

质量创新企业 5000 家以上”的总目标更进一步。

自 2021 年 7 月,浦东正式发布大企业开放创

新中心计划以来,聚赋能合作伙伴 36 家,赋能企业

总量超 2000 家,开展赋能活动 300 余场,参与企

业近 3000 家。

本次“成团”的 13 家 GOI,既有巴斯夫、GE

医疗这样的跨国科技研发企业,又有联想、中船邮轮、

韦尔半导体等本土创新企业,赋能领域包含集成电

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

一起来看 ~

1、巴斯夫开放创新中心

由全球领先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发起,以巴斯

夫亚洲开放研究网络 (NAO) 为建设主体,位于高桥,

集办公会议、共创空间及展示平台等于一体。目标于

三年内建设成为能够依托于巴斯夫科研及商业实力,

结合 NAO 科技合作网络,与高科技创新企业形成相

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价值

实现,提升巴斯夫创新效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将投入新单体、聚合物及应用、表面及界面、涂料、

催化、电池、化学及工艺工程、生物科学以及研发数

字化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2、GE 医疗上海创·中心

上海创·中心是由 GE 医疗中国联合长三角智

慧医疗发展联盟打造的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也是

长三角智慧医疗科创基地,位于张江通用电气科技园。

上海创·中心将围绕一个技术内核(爱迪生医

学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实现基于医疗影像的上下游

覆盖,加速 GE 医疗在数智化领域的商业落地。同时

聚集于扫描、诊断、治疗以及管理的四大数智化落地

场景,帮助创业公司实现创新产品价值转化,打造诊

疗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智慧医疗生态圈。

3、富士胶片商业开放

创新中心

由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发起。

创新中心依托富士胶片内部优势资源,持续推出采

今年首批13

家GOI成团

来看大企业都有谁

,

重要活动

第59页

PAGE | 57

技术联合攻关;在商务赋能方面,将为中小企业提

供定制化、数智化的解决方案;在生态赋能方面,

将通过举办沙龙、培训等多种形式,围绕智慧城市、

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生态合

作伙伴共同深入探讨业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助力

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6、UAES 车 云 一 体 化 生 态 创

新中心

由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发起,位于金桥。计

划建设车云一体化架构中心、车载电脑研发中心、

区域控制器研发中心、USP 应用软件开发中心、数

字钥匙互联服务开发中心、AI 与大数据创新中心、

数字化车辆验证平台开发中心等七个分中心,打造

从车内到云端,从区域到中央,开发机制健全、工

具链完善的车云一体化生态系统。中心从场地建设、

技术赋能、商业赋能、生态赋能四个方面对产业链上

下游和跨行业中小企业及合作高校进行赋能,以实现

共创共赢。

用云 IOT 和 AI 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服务,

为企业打造数字化工作空间和工作流程,加速企业

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创新中心致力于对外输出富

士胶片商业创新的能力,基于集团在业务流程数字

化领域的数字技术与专长,赋能生态链上下游的中小

企业,提升被赋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动业

务创新。

4、 上 海 诺 基 亚 贝 尔 OpenX

lab 开放创新中心

OpenX lab 开放创新中心以上海诺基亚贝尔为

建设主体,位于金桥。依托诺基亚全球资源,协同诺

基亚成长基金,联合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共

同推动开放创新。通过建设开放式的创新环境,提供

完善的研发软硬件设施,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

国内一流的信息技术创新基地;通过联合上下游企

业持续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突破行业内关

键性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与交流,集聚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行业所需

的科技人才。

5、联想上海开放创新中心

依托联想上海高端研发中心和华东运营总部功

能,发挥多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优势,打造集“空

间孵化 + 研发合作 + 商业运营 + 推广服务”四位一

体的联想创新生态。在空间赋能方面,将以位于张江

的联想上海创新科技园为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

空间;在技术赋能方面,将聚焦人工智能商用笔记本、

手机和 PC 等领域开展合作研发,与相关院校开展

7、盛美半导体设备亚太创新中心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

依托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为双核的国家集成电路

“上海硅谷”创新带,对标跨国企业的研发服务标准,

立足亚太市场,携手合作伙伴和成员企业,借助公

司已有市场地位、技术优势、工艺积累和行业经验等,

建设面向全球的集成电路设备零部件企业孵化器和加

速器,为入驻企业提供先进完善的仪器设施、国际先

进水平的验证平台、富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辅导及战

略咨询,推动集成电路设备前沿技术的探索,促进“产

学研融合”,搭建集成电路设备及零部件技术人才

的培养平台。

8、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

研究院创新中心

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发起,

位于张江。创新中心将配备孵化空间、展厅、可靠性

试验室、服务窗口等功能区域,致力于促进机器人相

关企业的赋能加速,助推“机器人”特色产业发展。

兼具机器人智能化评价、机器人可靠性测评与提升中

第60页

PAGE | 58 心、国评中心(总部)服务窗口、机器人智能化及可

靠性评价标准化验证与制修订试点基地、机器人产业

信息中心、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高地六大赋能模块。

创新中心计划 3 年内赋能企业 100 家,开创项目源

60 个,开展赋能活动 50 场,达成商业合作 50 项,

推出 10 项机器人领域行业标准。

9、邮轮内装产业开放创新中心

由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位于高东

镇,配备办公、培训、展示、研发等区域,集空间赋能、

实体孵化、生态赋能等功能于一体,为进驻企业提供

办公和生产空间。中心将依托强大的专家团队和技术

资源,为入孵企业提供产品定位、技术研发、检验检

测、市场开拓等相关辅导服务,同时引导陆用企业进

入船舶内装领域,构建规模化多层次产业布局形态,

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引领效应的邮轮内装产业标

杆示范。

10、华勤电子产品全球研发开

放创新中心

由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位于张江。中

心将从空间、技术、商业三个维度进行赋能,计划设

置一个检测中心和四个板块。检测中心将配备一流的

检测装备,与社会共享。孵化板块致力于引进上下

游企业,共同研发,培育成长。产学研板块将与多

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智能硬件开发板块侧

重于研究汽车电子创新预研、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应

用等。技术研发板块侧重于研究国际领先技术方案、

上下游产业链开发等。

11、美迪西院士创新药

熟化中心

由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公司发起,位于张江。

建设包含 IP 项目管理中心、商业资询中心、科技金融

中心、开放式创新中心以及 CRO 管理中心 5 大赋能

模块。为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

医药一站式研发创新中心,构建医药创新成果的发现、

筛选、加速研发、产业与资本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等

机制,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融合的创新

药熟化中心,实现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加快医药成

果转移转化,推动浦东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12、上海韦豪创芯产业

孵化中心

由半导体产业龙头上市公司韦尔半导体发起,

空间位于浦东天安金融大厦,专注于泛半导体产业投

资。依托韦尔半导体的产业背景和韦豪创芯的专业投

资背景,计划从产业、投资、公司建设、知识产权方面,

建设发展天使投资、合作空间、平台活动等多项赋

能功能。赋能方向集中于半导体产业中具有高新技术

和发展潜力的初创芯片设计类企业。

13、上海金桥网易联合

创新中心

由网易公司发起,网易数帆、金桥集团、晟昌(上

海)三方联合建设,位于金桥。中心运营空间 2500

平米,着力打造上海“青年独角兽”培育高地、以企

业转型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创新实践地、数字产业技术

研发人才聚集地。聚焦技术赋能、人才赋能、市场赋

能、生态赋能、资本赋能、政策赋能六大方面,具

备引进优质项目落户金桥,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或

上市公司及子公司,新增注册企业,服务浦东企业

及提供人才培训等功能。

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浦东新区

将以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促

进 GOI 全面升级,加速吸引大企业、

科技企业落地生根在浦东,开花结

果在浦东,从而做强创新引擎,打

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一起拭目以待吧!

第61页

PAGE | 59

坚定信心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并开展研讨交流 科经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收听收看

科经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收听

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

并开展研讨交流

10 月 16 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科经委领导班子集中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

况。全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收听、收看开幕会

直播,认真聆听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向大会作的报告。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

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和大政方针,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催

人奋进,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

我们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

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家纷纷表示,听完报告备受

鼓舞、倍加振奋,将以此为新起点,坚持实干为基、

善作善成,努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良好

精神风貌、更加昂扬的斗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为浦东引领区建设做出最大贡献。

10月 17日上午,科经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

大)围绕二十大报告内容积极展开讨论交流。委领

导班子成员逐一谈感想、谈体会,并提出下阶段工

作打算。科经委党组书记范金成主持会议,并研究

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要的大会,吹响了中华民族在矢志复兴关键节点的

冲锋号角,意义十分重大。

会议要求,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主动

学,认真研读报告原文、领悟原理原义,深刻理解过

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理

解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真正把报告精神学深悟透。

全委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迅速开展传达学

习,在党员群众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的热潮,营造全员学、全面学的浓厚氛围。

会议强调,要切实找准抓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

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

真对照年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团结奋斗,继续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工作,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抓好产业稳增长,

确保全年各项工作顺利收官,交出优异答卷,积极

谋划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

代化上贡献科经委力量。

重要活动

第62页

PAGE | 60 医工结合:

新药、药械研发的“催化剂”

医工合作是微创集团长期保持医疗器械创新优势

的重要抓手,微创心脉研发的 Castor 单分支支架这

一重要产品就体现了这一点。

“这款产品在 2017 年获注册证前,首先由医生进

行了五年探索,发现和总结临床痛点后,我们医工合作

申报了国家 863 项目,用三年时间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发现其良好的商业价值,并在项目完成前进行产品开发

的正式立项,再历时 9 年完成了产品开发。”上海微创

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清介绍。

管理创新是微创集团促进医工合作的一大法宝。

其中,微创良知创意中心是微创在医疗需求挖掘阶段

收集临床痛点和技术迭代需求、促进创意成果转化的

平台,近年和浦东医院等多所医院合作举办了“医工

创意坊”。

浦东医院院长余波也肯定了医工创意坊的价值:

“我们和微创医疗等企业一道,通过‘医工创意坊’

进行创意征集、手术观摩、专利合作等。”中心在与

仁济医院护理部合办创意坊时,院方分享了 11 个创

意项目,双方还深度探讨了创意转化的可行性。

二十余年来,微创医疗已有 48 个医工合作项目,

其中 9 个已获注册证,8 个已完成样品评价。

新药研发是产医融合的又一大重点领域。其中,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路上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卡。

例如,浦东医院和浦东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合

作进行了口服核苷类抗 SARS-CoV-2 药物 VV116

的临床实验,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摘要:

浦东促进产医双向创新互动

如何通过产业和医疗互动,将浦东乃至

上海医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应用优势,

如何将浦东“创新药”产业优势转化为学

科优势?立足引领区建设,打造生物医药

世界级产业集群战略任务,浦东正在加快

产医融合平台的布局。

医疗医械医药浦东加快布局产医融合创新平台 、,、

重要活动

在 10 月 25 日举行的“上海(浦东)

生物医药临床创新与产业转化论

坛”上,浦东医疗器械企业微创集

团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战

略合作、转化立项、临床研究签约。

会上,生药专家和企业代表共话临

床创新与产业转化的实践与经验,

共同推进院企合作和生物医药产业

的转化发展。

第63页

PAGE | 6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大外科

主任邵志敏在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项目时则感

慨:“我们的临床实验能应用一些新药,要感谢张江

生物医药企业的长期支持。这一系列试验的顺利进行

是基础转化到应用的突破,也是我们跟国内重大药企

合作的突破。”

在乳腺癌分类中,三阴性乳腺癌缺乏治疗靶点,

治疗效果较差,在产、医共同努力下,基于分子分

型的精准治疗已基本成型,并在逐步优化。在今年 3

月,恒瑞医药研发八年而成的乳腺癌新药,首个中

国原研的 CDK4/6 抑制剂达尔西利,其上市之后的

上海首张处方由复旦附属肿瘤医院为一名乳腺癌晚

期患者开出。

法律与制度保障:

产医融合的“定心丸” “上海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临床优

势。作为一个单体城市,上海流动性医疗每年达 1.4

亿到 1.5 亿人次。如何把我们的临床优势转化为产业

优势,同时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医疗机构的学科优势?

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医院和医药是天然

的孪生兄弟。”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总

工程师凌刚表示。

据悉,《浦东新区产医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及若干

政策措施》等正在制定中,将对医院端和产业端在生

物医药源头创新、保障支撑、终端应用等方面的资源

共享、协同联动作出具体规定。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要求,集中精

锐力量加速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浦东

新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硬核产业之一。据凌刚介绍,承

载国家战略的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为研发、生产、

流通一体化布局,致力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目前已形成群落式的产业空间体系和“热带雨林式”

的创新生态。其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

查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落地浦东,

为新药和药械研发提供良好支撑。

2022 年 1 月 1 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

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正式生效,共三十四条

法条,针对生物医药研发全周期、全链条,及高频次

问题作整体框架性设计,为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其中,第二十条明确“推进科技

成果与临床研究对接,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在

制度保障上,2021《上海市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化临床研究转化与医

企协同”。

以张江为引领,历经近 30 年积淀,浦东已成为

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

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已诞生全国 15% 原创新药

以及 10% 创新医疗器械。2022 年,浦东生物医药产

业规模预计约 3000 亿元,全市总体占比超四成,其

中,工业总产值近 700 亿元,服务业产值超 350 亿元,

贸易总产值约 1900 亿元。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

人和’的大好局面,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做好‘医产学

研金服用’结合,为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和引

领区建设注入强大新动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

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上海市医学副会长、上海市医

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主任委员范金成说。

第66页

PAGE | 64 自 2017 年国产大飞机 C919 在浦东国际机厂成

功首飞,此后的 5 年间,6 架 C919 试飞飞机分别在

阎良、南昌、东营、锡林浩特、吐鲁番以及敦煌等地

进行了试飞取证工作,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

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

取证试飞意味着什么?商业运

营还有多久?

民用飞机大致会经历立项、设计、地面测试、飞行

测试、适航审定这几个阶段才能交付用户。其中,完成

取证试飞是 C919 大型客机获取适航证的必要条件。

民航专家李瀚明表示:“完成取证试飞是中国大

飞机 C919 投入商业运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在这一过

程中,飞机制造商需要向监管当局就飞机的安全性进

行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论证。这相当于考生在考试中

用试卷和实验操作向考官证明自己的能力,完成取证

试飞相当于走出了考场。”

“完成取证试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它是指

试验机型完成了所有试飞的规定动作。”中国航协运

输专家智库特聘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

院副院长綦琦表示,“接下来就是试飞数据和文档的

整理,材料的总结和上报。最终需要适航领域专家的

评审,才能颁发适航证。”

摘要:

离商业运营只差“临门一脚”

中国商飞官微昨天宣布

国产大飞机 C919 完成取证试飞

有专家表示取证意味着

C919 距离商业运营只差“临门一脚”

蓝天梦

既是无数国人的梦想

也是浦东航天产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作为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之一

2021 年浦东航空航天产值

已达到 111.24 亿元

C919完成取证试飞浦东航空产业逐梦蓝天

重大事件

第67页

PAGE | 65

有专家预测,中国商飞新支线飞机 ARJ21 从首

飞到完成试飞,历时 6 年 1 个月。C919 从首飞到完

成试飞,历时 5 年 2 个月。以 ARJ21 的取证过程来

看,2014 年 12 月 16 号完成所有试飞后,在 2014

年 12 月 30 日获得局方颁发的型号合格证(PC),

参考这个时间点,若过程顺利,C919 预计将会在 8

月至 9 月获得局方的型号合格证。

C919 还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PC)和航空器

适航证(AC,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而拿到

适航证也就相当于局方认可C919处于安全飞行状态,

也就是适航状态。拿下全部三个证,适航取证才算全

部结束。

目前,C919 只是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

证。C919 想要飞向国际,除了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

还需要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和美国航空管理局

(FAA) 分别颁发的欧美适航证。

据了解,中国商飞也已为 C919 向欧洲航空安全

局 (EASA) 提出适航申请,为潜在的出口订单做准备,

并获得了 EASA 的受理。

作为 C919 飞机的主要审查机构——民航上海

审定中心也曾透露,EASA 方面此前也参与了 C919

飞机的多个认可审查工作。但 C919 的总装生产地在

中国,中国民航局是 C919 飞机的主要审查国家,

EASA 方面则主要是根据欧盟方面的要求进行认可审

查。因此,首先获得中国适航证 ( 型号合格证 ),是

C919 飞机获得 EASA 适航证 ( 型号认可证 ) 并出口

的步骤之一。

突破樊篱,

浦东硬核产业逐梦蓝天

目前,全球有四大民用飞机制造商,分别是美国

波音公司(Boeing)、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和巴西航空工业

公司(Embraer)。其中,波音和空客垄断干线飞机

市场,庞巴迪和巴航工业垄断支线航空市场。这几家

公司不仅拥有市场绝对的主导权,更是在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等全球航空体系形成霸权。

飞机设计研发和飞机制造环节是民用航空产业链最

尖端、最核心的环节。欧美国家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

民用航空制造技术,引领全球民用航空器的发展方向,

其相关产品供应在全球市场上处于近乎垄断地位。

在发展民用航空之前,我国航空工业管理体系一

直以军事航空与计划经济为主。从项目立项、研制、

生产到后期的配套服务,体系涵盖了航空产业的各个

主要环节,航空工业呈现大而全的特点,没有民营企

业为其配套,90% 的生产配套都是在自己厂里完成。

尤其是在研发上,计划经济体制下,尚未出现民营企

业参与航空研发工作。民营企业参与的只有零星的零

件加工。

2007 年,中央做出战略决策:自主研制大型飞

机,发展有竞争力民用航空产业。10 年后,C919 首

飞正成为我国航空工业体系迈出重要一步。从设计总

装、静力试验、滑行试验到完成首飞,国内 22 个省市、

36 所高等院校、242 家大中型企业参与研制。

民用航空产业是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的战

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涉及 70 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具有关联度高、辐射

带动性强的特点。

拥有近 30 多年开放和创新历史的浦东,汇聚了

众多外资研发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在我国民用航空

历史上必然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产业链环节上看,浦东拥有民用飞机总体设计、

飞机总装制造、航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等

较完整的产业环节。从龙头企业上来看,浦东拥有中

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等关键龙头企业。从布局规划

上看,已基本形成以祝桥、临港和张江等区域为主、

制造研发和试飞交付兼备的规划布局体系。

位于祝桥的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是中

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民用飞机总装制造中心。

在航空制造领域,传统的研制生产手段主要依靠

工人技艺,存在严重的制造一致性差等问题,很难满

足航空制造业现代化、柔性化的制造需求。先进制造

业为浦东民航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浦东现已形成

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代表,

涵盖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客服等业务环节的先

进制造业体系。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将为浦东民用

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撑。

处于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摆脱了樊笼禁锢,航

空配套产业必将在浦东的上空振翅翱翔。

第68页

PAGE | 66 2019 年 10 月,首艘国产大型豪华邮轮(H1508)

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今年 7 月,H1508 已实现首

台主发电机动车,从舾装安装阶段全面进入设备功能

调试新阶段。

与首制邮轮相比,H1509 船的设计建造周期压

缩了整整 6 个月。船型和配置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攻

坚任务。外高桥造船需要针对安全返港设计、重量控

制、防火设计等重新进行开发论证。

得益于首制邮轮广泛合作和自主创新所形成的技

术知识积淀,各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目前 H1509

船详细设计已完成约 40%,生产设计模型平衡和结

构生产设计发图工作全面启动。在建造方面,H1509

船正在从工艺工法创新、设备调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不断强化生产准备。

据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H1509 项目经理周琦

介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 H1509 船将继续引进 -

消化 - 吸收的发展路径,并且在 H1508 的基础上进

行了一系列优化。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效果图

H1509 总吨位约 14.2 万吨,总长 341 米,型

宽 37.2 米,设计吃水 8.17 米,最大吃水 8.4 米,最

高航速 22.7 节,拥有客房 2144 间。相比于首制船,

第二艘大型邮轮总吨位增加了 0.67 万吨,总长加长

了 14.4 米,客房数量增加了 19 间。

同时,H1509还是一艘绿色环保型邮轮。根据《国

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2020 破舱稳性要

求和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I 标准 & 船舶能效

设计指数(EEDI)第二阶段要求,邮轮顶部的烟囱

摘要:

国产邮轮迈向“双轮”建造时代

8月8日,在浦东外高桥造船厂的激光薄板中心

内,激光切割机以 2 米 / 分钟的速度切割我国第二艘

大型邮轮 H1509 的首张钢板——第二艘国产大型邮

轮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

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自此迈入了“双轮”

建造时代,国产大型邮轮实现批量化、系列化建造指

日可待。

大型邮轮与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

运输船被誉为造船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大型邮

轮也是中国造船业至今尚未摘取的最后一颗“明珠”。

大型邮轮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

技水平,全力推进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是中国船舶工业转

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

更舒适、更绿色符合最新国际

标准

2018 年 11 月 6 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与全球最大的邮轮公司美国嘉年华集团、全球最大

的邮轮建造公司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签订了 13.5 万

总吨 Vista 级大型邮轮合作设计建造合同,中国船舶

工业的邮轮图景徐徐展开。

浦东国产大型邮轮+1

开工仪式上还有TA

重大事件

第69页

PAGE | 67

造型从“丸子头”造型改为“大背头”,新增了 2 套

脱硫塔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

合作创新构建国产邮轮系列

化建造能力

相比拥有 3 万个零件的汽车、200 万个零件的高

铁、500 万个零件的大飞机,大型邮轮是名副其实的

巨系统工程。比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共 136 个

系统,2 万余套设备,2500 万个零件,4200 公里电

缆,350 公里管系,450 公里风管。

我国首制大型邮轮

为了实施和推进国产大型邮轮工程,中国船舶集

团组织成立邮轮产业平台、合资组建专业的邮轮管理

和设计公司,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完成了一批大型邮

轮船厂适应性改造工程;跨行业、跨地区与超过 500

家全球供应商合作,全神贯注推进邮轮设计建造任务,

尤其是在邮轮特有的内装领域,和来自美国、意大利

的 54 家服务商建立合作;与全球领先的工程类软件

研发企业和供应商海克斯康 PPM 联合开发了“三维

一体化”设计软件,并在全船成功应用,成为全球首创。

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科技创新,在

H1508 船上相继开展邮轮设计、建造、项目管理等

专项攻关,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 开 发 并 运 用 新 一 代 造 船 管 理 平 台 SWS

TIME,实现设计、采购、现场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协

同管控;研发一体化移动应用平台,加速协同协作效

率,实现“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模式转变。

——组织行业内优势单位开展技术集智攻关,攻

克了邮轮重量控制、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综合电网、

舱室环境、振动噪声等关键设计技术。

——打造薄板生产智能车间,以 MES 系统为核

心,搭配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产线智能化管控,提

升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构建邮轮产品系列

化建造能力。

——开创性地将陆地酒店工程领域长期积累的技

术、施工和管理能力引入邮轮内装工程领域,深度开

展三维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船舶行业三维软

件与建筑行业 BIM 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促进

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开工仪式上还进行了大企

业开放创新中心的揭牌。

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以下简称

GOI)作为浦东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

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

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

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大型邮轮创新中心是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

心的一员,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

公司为建设主体,以国产首制大型邮轮工程为建设依

托,以赋能上下游产业链建设。

据介绍,大型邮轮创新中心下设大型邮轮数字化

设计技术科技中心、大型邮轮智能制造分中心等 7 个

技术分中心,为大型邮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

支撑。

大型邮轮创新中心拥有面积超 13000 平方米的

联合工作场景,可超 9 万平方米的联合创新基地,目

前已吸引 40 余家产业的优势企业成功入驻。

周琦表示:“大企业创新中心的挂牌,是借助邮

轮这样一个大终端来带动邮轮产业上游供应链的一个

具体的举措。我们作为船舶领域第一家组装厂来牵头

引领大企业创新中心,也希望依托浦东新区,特别是

外高桥地区有关的资源,来做一些相关的整合,促进

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发展。”

接下来,大型邮轮创新中心将进一步聚焦资源整

合、技术攻关、产业集群汇集、产业链条构建等核心

使命,以持续巩固和提升我国邮轮产业平台和供应链

条为根本任务,打造国产邮轮配套牵引力,提升我国

邮轮研制硬实力,强化我国邮轮产业影响力。

第72页

PAGE | 70 能,就能逐渐修复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早

相分泌和 β 细胞功能,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使患

者逐步恢复血糖稳态自主调节。

换句话说,它能重塑人体血糖稳态,具有从源头

上控制Ⅱ型糖尿病的进展,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潜力。

据悉,多格列艾汀片本次获批两个适应症:第一

个适应症是单独用药,治疗未经药物治疗的Ⅱ型糖尿

病新发病人;第二个适应症是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

治疗已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但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的Ⅱ型

糖尿病人。

临床研究显示,无论是针对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

患者,还是已使用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

患者,在治疗期内,多格列艾汀能够快速起效,持续、

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餐后两小时血糖值,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以持续改善 β 细胞

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此外,多格列艾汀片还可作为中度至终末期慢性

肾病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并且对于肾功能

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据悉,多格列艾汀片获批上市后,华领医药将与

拜耳中国共同推动其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以造福更

多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

见证浦东创新药的十年变迁

多格列艾汀片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葡萄

糖激酶激活剂药物,是过去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

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也是首次在中国推出Ⅱ型糖尿病

全球首创新药。

从临床前试验,到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

其研发进程均由中国研发团队和中国临床研究者主导

设计完成,不仅实现了从创新概念转化为创新产品的

重大研发突破,也为中国开发全球首创新药探索出了

一条自主研发的可行路径。

一直以来,新药的临床研究大多采用外国标准进

行。华领医药首席医学官、药品开发部高级副总裁、

多格列艾汀临床开发负责人张怡博士表示,多格列艾

汀 III 期临床研究是 GKA 类药物在全球范围首次完成。

的确证性临床研究,也是首个以中国临床团队为主导,

以中国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完成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

临床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华领医药

36 万页新药研究报告

华领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陈力

博士于 2004 年来到浦东,当时的中国医药产业刚刚

兴起,以中医中药和仿制药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面临巨

大挑战。

“光有情怀不行,一定要有独门绝技。”从科学

家到企业家,角色转变带给陈力更深层的思考。选择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之前,其团队在全球筛选了 200 多

个项目。

从 2012 年在张江启动研发项目,到 2022 年获

批上市,多格列艾汀片见证了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的

十年变迁。

十年前,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与创新药研

发并不完全匹配。2019年修订前的我国《药品管理法》

只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才能生产药品。这一规定有利

于保障仿制药的生产质量,但会增加创新药研发企业

的成本。

在进行多格列艾汀片的Ⅱ期临床试验时,是否要自

建生产基地曾是最困扰陈力的问题:“在没有完成Ⅱ期

临床前,投 2 个亿去建生产厂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做

完Ⅱ期之后再启动建厂,那肯定要耽误两三年时间。”

陈力博士(中)在实验室工作

第73页

PAGE | 71

华领医药的困境并非个例。2015 年,华领医药

和其他创新药研发企业向上海市领导和药监部门反映

了这个问题。第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药品上市

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改革。

MAH 的实施让上述困境柳暗花明。“这一制度

使华领可以采取合作创新模式,与药明康德、迪赛诺

等伙伴携手,在保证质量和供给的前提下,加速产品

的研发和后续生产。”陈力表示。

据悉,在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监管部门等多方

努力下,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 I 类全球创新药,由华

领医药研发并持有、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受

托生产,正是张江研发、上海生产的典型代表,也是

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

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

华领医药作为 MAH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第一时间获得政策红利。华领医药立足张江,秉承“共

生、共享、共赢”理念,联合 100 多家临床中心及

60 多家 CRO、CMO 和研发生产平台企业,让科研

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

领医药像建筑行业的总承包商”,长期充分利用张江

药谷的生态圈。例如,浦东的合全药业是华领医药在

合作研究开发生产(CDMO)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

在多格列艾汀片研发过程中,双方在原料药和固体分

散体的工艺开发、生产、分析等方面通力合作。

在华领的蓝白色标牌上,小篆字“华”十分醒

目——“华领要承担推动中国进入全球新药创制强国

之列的历史使命。”这是来自陈力的标牌创意。华领

医药距离实现“根治糖尿病”的目标还有多远?答案

不得而知。但多格列艾汀片获批上市无疑是中国自主

研发全球首创新药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小结:

随着 CFDA 优先评审政策的推出

以及 CDE 评审人员的大幅扩编,

中国新药评审的理念和工作方式

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而上海浦东在

MAH、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便

捷通关审批、知识产权服务等“放

管服”领域做出的试点则推动了张

江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向药品生产和

商业运行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

促进张江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规

定》更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实

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

保障。

第74页

PAGE | 72 摘要:

世界上第三家有能力量产氧化铝

连续纤维产品的公司

10 月 25 日上午,投资 38 亿元、占地

142 亩的上海榕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榕融新材料”)先进制造基地一期项

目在临港新片区正式落成。 新材料工厂正式落成投产 国内首家量产氧化铝耐高温

重大事件

这座具有自研自产耐高温氧化铝

纤维新材料能力的先进生产工厂,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为世界第三

家、中国第一家具有该类产品量产

能力的企业,将填补国内高性能纤

维材料的行业空白。据了解,该工

厂一期项目将布置 22 条生产线,预

计年产能将达 700 吨。

第75页

PAGE | 73

图为:榕融新材料产品氧化铝纤维纱线

所有工艺装备自主研发

原材料全部国产化

什么是氧化铝连续纤维?

氧化铝连续纤维是一种无机纤维材料。

如果你对无机纤维材料感到陌生,那你回想一下:

小时候,家里的屋顶、屋檐,是否用过一种波浪型的

灰色的“石棉瓦”?这便是早期无机纤维材料的主要

代表——石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种以矿物质为原料制

成的化学纤维——无机纤维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各行

各业。而石棉因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

成为最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后因石棉会引

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并有致癌性,被许多

国家全面禁止。

随后,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硼纤维等高性能无机

纤维成为石棉的替代性材料。其中,氧化铝纤维是一种

主要成分为氧化铝的多晶质无机纤维,是当今国际公认

的耐高温热端构件新一代主力材料。这种材料具备熔点

高、热导率低、绝缘性好、抗化学侵蚀能力强等特性,

在制备耐烧蚀隔热复合材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适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热电、石油化工、半导体、

汽车以及高温炉膛等高端领域,却也是此前我国唯一未

能实现稳定量产突破的高性能纤维材料。

据了解,氧化铝连续纤维的生产工艺需横跨高分

子胶体、矿物质干法纺丝、分子链构、高温烧结晶相

化等多学科,且各生产环节都是非标设备,因此量产

工艺设备的研发难度极大。长期以来,氧化铝纤维的

生产大都掌握在欧美等国。如 unifrax、Denka、3M

等核心厂商约占全球 80% 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

3M 公司年产量可达 4000 吨,日本一家公司年产量

达到 1000 吨。

中国在耐高温新材料领域起步较晚,几乎从

2000 年之后才开始进行连续纤维的研发,而部分发

达国家在上世纪 70 年代已经实现量产。面对国际技

术封锁,融榕新材料“摸着石头过河”,自主培养人才,

实现了所有工艺装备自主研发,原材料全部国产化,

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2020 年 10 月 23 日,榕融新材料耐高温氧化铝

连续纤维制备项目在临港新片区落地,打造了一套高

铝氧增强复合材料胶体及预浸料生产、纤维生产、织

物生产、结构件生产、定型测试的整体产业链,打破

国外企业对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国

内市场空白。

为我国高端装备“强链补链”

此次,氧化铝耐高温新材料工厂是榕融新材料在

临港新片区的进一步投资发展。该工厂投资 38 亿元、

占地 142 亩,一期项目共布置 22 条产线,年产能预

计达到 700 吨。其中,包括氧化铝连续纤维 200 吨。

榕融新材料高级副总裁关克田告诉记者,“如今

我们一期项目顺利落地,已经上了 16 条产线,明年

下半年我们将再上 6 条。”

氧化铝纤维生产工艺复杂,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

需配备非标设备,企业难以觅得适合生产的厂房。从

去年 10 月拿地即开工,到今年 8 月份封顶进设备,

再到基地落成当天即投产,展现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

“加速度”。而该项目的突破性发展,不仅进一步助

力临港新片区航空航天产业、半导体等产业的融合发

展,同时对我国相关产业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创新和高

质量安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落成投用的先进制造基地突破了国内此前氧

化铝连续纤维生产制备一直无法大规模连续工业生产

的瓶颈,标志着我国被西方国家在耐高温新材料领域

卡脖子时代的结束,助力我国高端制造领域提升产业

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上海临港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陆瑜

表示,榕融新材料临港产业基地项目为 2022 年上海

市重大工程项目,此次竣工投产的项目已基本具备全

球领先的耐高温材料的“研发、生产”一体化能力,

不仅能够彻底打破相关产品和工艺装备的“卡脖子”

状态,而且将有助于尽快推动形成基于氧化铝纤维上

下游产业集群和相关产学研用的新产业体系。

榕融新材料先进制造基地一期项目的落成投用成

为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内历时十五年的科研攻关,

中国氧化铝连续纤维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化;同时,也

标志着榕融新材料成为世界第三家、中国第一家具有

该类产品量产能力的企业。

目前,榕融新材料全球的订单不断到来。关克田

告诉记者,“一期的产能只能满足其中少部分客户的

要求。二期我们将增加 28 条产线,计划明年 10 月

落成投产。”

下一步,融榕新材料将力争三至五年内完成氧化

铝纤维的产业化推广应用,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为

我国高端装备升级换代提供高强度耐高温复合材料及

复合异型结构件。

图为:榕融新材料产品氧化铝连续纤维

第76页

PAGE | 74 摘要:

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赋能体系建设

特色领跑者

70+ 单位合作共建服务于源头

创新的开放性平台

本次大会以“张江源动力、产业新势能”为主题,

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 Michael Levitt 以及中国科学院

院士张旭、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乌克兰科学院外

籍院士熊健等,以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方、

投资人、科技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权威嘉宾,共同见

证张江产业工程院的启用,并共商硬核张江创新策源

的方法和路径。

据张江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微微在致辞中

介绍,张江产业工程院是张江集团携手 73 个高校院

所、投资机构、产业方代表、科技服务机构等,共同

发起建设的联盟型组织、工程化平台,致力于海内外

优质产学研资源的链接、工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

新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创新的

前瞻性研究。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上海长三角技术

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

任谭瑞琮,作为张江产业工程院的联席主席,共同为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

院、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共建单位授牌。

作为合作共建单位代表,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

办公室主任王杰,在会上宣读了共建张江产业工程院

的倡议书。他表示,张江产业工程院是服务于源头创

新的开放性平台,倡议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和科技服

务机构的广泛参与、协同接力、通力合作,共同构筑“创

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交融的创新发展格局。

重大事件张江产业工程院今日正式揭牌 接力硬核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成

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既需要跑

好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

也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

一公里”。如何促使科技成果成功

迈向市场化、产业化,从实验室走

向工厂、从书本走向市场?今天下

午举行的张江产业工程院揭牌仪式

暨创新生态大会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第77页

PAGE | 75

多家科创 NGO 组织入驻

大会上,张江产业工程院与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

究院、复旦大学光华校友会生命健康分会、西北工业

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IPTTO 技术转移平台、

北京大学上海校友创业联合会等科创 NGO 组织,分

别签订了入驻协议。

据悉,这些机构未来将在张江产业工程院的平台

上合署办公,共同推动和服务高校源头创新项目的转

化落地。

打造 1+N 网络化概念验证体

系平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会上,张江产业工程院与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奥威科技开

发有限公司、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同济

大学新材料产业联盟、上海尼西伟恩数据科技有限公

司等签订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协议。

概念验证通常是指为早期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

术与商业化验证,能够降低风险、验证可行性,并吸

引进一步的投资,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阻碍。

《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

2023 年)》指出,要支持专业化机构开展科技评价、

概念验证等服务,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

资金,鼓励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投资早期科

技成果。

据悉,这些共建的概念验证中心未来将围绕生命

健康、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

金融科技等行业领域,通过机制创新和规则设计,共

同打造 1+N 网络化概念验证体系平台,为成果转化落

地提供技术概念验证、创新产品熟化、市场反应研判、

大数据分析、示范应用及工艺评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比如我们与美迪西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一个药

早期阶段的产品离真正的新药做出来至少要 10 年,

而美迪西已经有一套完善的关于新药熟化的体系,如

他们能够用人工智能对药物分子进行设计,至少能把

这 10 年缩短至 5 年时间。”张江集团专职董事张爱

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共建张江院士科创转化中心

为了能够让张江引入“顶流大咖”的创新资源,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张江院士科创转化中心签约仪式。

张江集团副总经理韩国飚,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

旭、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熊健分别签订了共建院士科创转化中心合作协议;并

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

据悉,未来张江集团将通过双方的合作机制,引

进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和科技项目在张江转

化孵化。

设立“领投张江 VC 联盟”

除了跑好“最先一公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也很关键。在前沿技术方向和产业发

展方向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风险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

的直接推动力,甚至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点火器。

大会上,作为领投张江 VC 联盟的代表,上海

国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上台宣读了共同发

起设立“领投张江 VC 联盟”的倡议书。陈华表示,

期待通过联盟与张江加强战略和项目层面的交流与合

作,探索组建市场化基金,形成信息交互与业务协同

的功能支点,助力高校的早期成果实现产业化。

“历经 30 年耕耘,受益于国家各种战略下的资

源叠加,张江集团引入并服务了 24000 多家企业,

也使得张江这片土地积累了各方优势创新资源。在科

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又未达商业化的阶段,作为国有企

业,张江集团有义务站出来,去承担打通科技成果转

化‘最先一公里’的责任。”张爱平表示,张江产业

工程院将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成长为张江科学城创

新生态体系和产业赋能体系建设的特色领跑者,成为

有影响力的“平台支点”和“生态节点”。

第78页

PAGE | 76 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

军”之一。

今天(28 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优化揭榜挂

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规定》(简称《若

干规定》)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表决通过,将于今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规将通

过体制机制方面的进一步创新,用足用好“立法试

验田”,聚焦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模式、市场化运

作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革除掣肘、破除壁垒,利于

更多科研机构及平台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由此更好服

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加快实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

重大事件又一部浦东新区法规上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瞄准孵化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

第79页

PAGE | 77

英雄不问出处,

“淘”出更多明日之星

《若干规定》明确:不得以国籍、年龄、资历、

学历和工作经历、单位属性等作为国内外人才和团队

在浦东新区参与创新项目揭榜挂帅的资格条件。

“‘英雄不问出处’,让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拥有

展现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市人大代表、市科技工作

党委书记徐枫认为,这将有助于“淘”出更多种子选手。

《若干规定》也明确将在浦东新区成立创新项目

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采用“政府监督 +

社会力量运营”模式,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面向

社会“揭榜挂帅”公开遴选。

针对重大任务的关键性、应急性需求,《若干规

定》强化“赛马制”,以此选贤任能。其中明确:针

对无法确定唯一主体的,可择优选择多个申报主体承

接,各自独立揭榜攻关。“支持不同技术路线并行攻关,

让千里马脱颖而出,也能相互取长补短,高效产出科

研成果。”曾参与此次立法座谈的企业代表杨扬这样

理解。

此外,平台还能嫁接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源,接驳

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环节。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新

型研发机构利润产出的空间也变大。

“经费包干制”,

以结果导向攻坚关键核心领域

培育完善新型研发机构,需尊重创新的客观规律,

更好体现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思路。

《若干规定》吸纳了上海科改“25 条”中的“经

费包干制”。简单来说,除负面清单外,新型研发机

构有权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将有利于破解科研机

构预算编制繁琐、申报流程长、经费拨付慢、报销难

等现实之困,让科研经费“活”起来。

徐枫解释说,科研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

有许多不确定性。“经费包干制”以成果产出作为评

价标准,将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创新潜

力。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减负”,只需将任务目标、

经费向创新主体亮明,加快实现攻坚目标。

涉及创新主体较关注的知识产权归属方面,《若

干规定》明确了更为灵活的创新成果确权方式,更有

利于撬动市场活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落点在于人。

《若干规定》也明确了对于人才的激励举措,市

人大代表姚海嵩留意到,法条明确,符合条件的境外

人员可以担任浦东新区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不

仅横向考量人才广度,更纵向谋划人才梯度。《若干

规定》提出,支持浦东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按规定与

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这一条款解决了“人才从

哪儿来”的根本问题,也助力更好地引育留用人才。

对于人才的激励,还体现在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此

次《若干规定》中也明确了相关容错机制。

第82页

PAGE | 80 摘要:

十年磨剑,蓦然回首

那一年,上海科技大学建立,

世界一流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持

续汇聚。

2013 年 9 月 30 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

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

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上海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

准同意正式建立。

截至 2022 年 8 月,上科大学校科研人员共参与

发表科研论文 9727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

文 5492 篇。近五年,上科大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

术期刊 Cell、Nature、Science 上发表了 86 篇重大

科研成果,其中 47 篇是以上科大为第一单位和主要

完成单位。

上海科技大学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

新型、研究型大学。随后,李政道研究所、浙江大学

高等研究院等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纷纷在浦东布局高端

科研机构。

浦东的高光时刻 共同见证那些年

新视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基础研

究创新策源,到六大“硬核”产业崛

起;从高质量发展,到引领区建设再

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过十年光阴。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浦东改革创

新发展走过的每一个关键历史时刻,

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战略的

号召,并影响至今。今天,让我们重

现那些年浦东的高光时刻。

第83页

PAGE | 81

那一年,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

中心获批,打造张江创新生态

独一无二的集中度、显示度。

2016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

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

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到 2020 年,要基本形成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

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设施建设

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

同创新网络,探索实施重大科技设施组织管理新体制。

目前,浦东建成、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0

个,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光子大科

学设施集群初步成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共技术平台等各类市级以上科技平台超 200 家。

那一年,国产大飞机 C919 首

飞成功,大飞机制造开启中国

民航事业的崭新篇章。

2017 年 5 月 5 日,国产大飞机 C919 在浦东国

际机场成功首飞,开启了浦东“蓝天梦”的高光时刻。

C919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

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

研制人员共规划了 102 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

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

制技术等。

那一年,浦东率先试点 MAH

制度,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开始

与国际创新资源接壤。

中国仿制药向创新药迈进阶段,许多生物医药中

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和生产条件限制,很多新药项目大

多停留在临床 II 期,面临不得不“卖青苗”的窘境。

2015 年 8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请

国务院在 10 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MAH 制度)试点,为药品管理法的修订积累经验。

同年 11 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药品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

作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重镇,浦东率先试点

MAH 制度。随后,MAH 制度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

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成为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试验

区改革举措的上海经验之一。

2018 年 9 月 4 日,作为上海通过 MAH(药品

上市持有人制度)试点上市的第一个Ⅰ类创新药,呋

喹替尼正式获批上市。最新消息显示,和黄医药将于

今年年底前递交呋喹替尼在美国上市的申请,并计划

明年年内向欧盟和日本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浦东

张江乃至上海第一个在国外直接上市的原创新药。

C919 大型客机经过 6 年多试飞取证,2022 年

5 月 14 日首架交付机成功首飞,7 月 19 日圆满完成

全部试飞任务,标志着 C919 取证工作正式进入收官

阶段,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预计今年取得适航证,

年底将交付首家用户东方航空,随之将由研制阶段逐

步转入产业化阶段。

那一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

板开板,激活硬科技创新活力。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开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 年 6 月 13 日,

科创板正式开板!截至 2021 年年底,浦东科创板上

市企业 32 家,占上海市的 54.2%。

科创板的设立让投资机构看到了退出通道,同时

也打开了硬科技企业融资通道。注册制缩短申报周期,

帮助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

第84页

PAGE | 82 浦东新区对标国家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

充分发挥新区科创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推动科技资源

科普化,着力打造新时代浦东科普工作的新名片,使

之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那一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

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

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引

领区意见》)发布,开启浦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新

征程。

2021 年 7 月 15 日,《 引 领 区 意 见》 发 布。

2021 年 7 月 29 日,作为浦东落实“引领区”文件

的重要举措之一,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

(简称 GOI)正式发布。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或细分领

域领军企业发起建立,遵循开放式创新全球创新趋势,

吸引集聚创新力量实现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目前,

浦东 GOI 累计达到 47 家。GOI 发布一年来,聚赋能

合作伙伴 36 家,赋能企业总量超 2000 家,开展赋

能活动 300 余场,参与企业近 3000 家。

三年来,科创板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一系列创新

制度落地见效,为“硬科技”企业支撑起一片新天地。

科创板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为科创属性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

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那一年,浦东启动建设全国首

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19 年 5 月 15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上海

市人民政府,支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

新应用先导区。5 月 21 日,上海(浦东新区)人工

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个人工

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三年来,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

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效。至

2021 年底,浦东新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 600 家,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 1300 多亿,2019-2021

年年均增长近 30%,科创板上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数达 21 家。

那一年,浦东在全国首创“科

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示范

基地”。

2021 年 6 月,在市科委支持下,浦东新区推动“科

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那一年,浦东生物医药立法。

2021 年 12 月 29 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

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

江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该法规于 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为促进浦东新区张江生物医药产

业创新高地建设、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法制保障。

第85页

PAGE | 83

1992 年 7 月 28 日,张江高科技园区从只有

17 平方公里规划土地开始起步。30 年来,历经由

“园”转“城”以及三次扩区的张江科学城,面积已

扩大到 220 平方公里,拥有约 2.4 万家企业、1800

家高新技术企业、179 家外资研发中心,企业总营

收突破万亿。

从默默无闻的郊区小镇,茁壮成长为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崛起一座象征着开

拓、创新与奋进的图腾之城。张江奇迹从何而来?是

时势造就的机遇窗口,更是从中央到上海决策者们于

时代变革浪潮中激流勇进的战略选择。

制度破冰,跳出藩篱

变革,对张江从来都不是新鲜事。制度创新是一

次艰难的前行,几乎每一个大胆的设想都有可能触及

机制和体制的“天花板”。

摘要:

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

他们热血沸腾

“硬核科技是张江最鲜明的特质,创新

策源是最核心的功能。”“把科技创新的

旗帜举得更高,把第一动力的引擎打造得

更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张江。”9 月

28 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张江科学城建

设发展 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鼓舞了张江

科学城里的“居民”。在这片创新沃土上

默默耕耘三十年,他们再次因时代赋予的

科创使命而热血沸腾。

开拓创新奋进三十年崛起一座科学城

新视野

第86页

PAGE | 84 三十年来,张江科学城一直是创新改革的先锋,

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推进城

市治理现代化,探索了一套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

的制度体系。

1999 年,统筹实施“聚焦张江”战略;2011

年,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2016 年,张江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随着张江的快速发展,

到 2016 年,张江就已经形成国家、市、区三个层面

的多个管理机构和单位。

国家层面有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上海市层面有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上海张江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领导小组。

为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2018 年,市委市

政府对科创中心推进机制和张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调

整,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把张江国家科学

中心办公室、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张江

高科技园区管委会、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四个机

构合为一个机构、一套班子,整合多个管理机构职能,

厘清职责分工,建立一套协同高效的推进机制和管理

体制。

“四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国之先河,依靠上

海高度成熟的法治体系,张江从法制层面奠定了持续

创新基础。

正是因为大胆跳出体制机制的藩篱,才为张江科

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为张

江的飞速发展注入了非凡的活力。

颁发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率先试点药

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率

先探索形成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率先试点外籍

人才口岸签证、外国毕业生就业等政策……依靠上海

敢于改革的担当魄力,张江从政策层面打造制度创新

优势。

依靠上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张江从机制层面

探索高效运行模式。推动国家药品审评长三角分中心、

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落地张江,新药、器

械审评沟通做到零距离;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心,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从 3 年缩短到 3 个月;建

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物品通关时间从 2-3

个工作日缩短到 6-10 小时;推动全国首个生物医药

特殊物品进境联合监管试点;承接市、区两级下放的

121 项审批事权,推动实现“张江事、张江办结”。

自立自强,创新策源

历时 11 年预研优化,5 年技术攻关建造,耗资

12 亿元人民币,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同步辐射

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已稳定运行了 13 年。

2009 年,以上海光源开放运行为标志,张江开

始向科学前沿挺进,科学特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

的大科学设施建成并向世界开放,越来越多的顶尖科

研机构正扎根壮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自

由探索。

随着国家对基础科学原创成果的重视,张江科学

城迎来了建造大科学装置集群的高潮。在上海光源的

周围,上海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硬 X

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装置集群形成具有重要国

际影响力的光子科学中心。

目前,张江科学城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

科技基础设施达到 12 个。张江已初步形成我国乃至

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

科学设施集群,将成为光子领域国际科研的关键链接

枢纽。

上海光源开放运行 13 年以来,开放共享率居全国

首位,国内外科学家利用上海光源和蛋白质研究设施创

造了众多科学新发现和重大产业创新成果。光源二期首

批线站已投入试运行,将进一步扩充用户接待能力。

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 10 拍瓦激光放

大输出并创下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软 X 射线自

由电子激光装置和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

实现“水窗”波段全覆盖,标志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加快建设。

第一所整建制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政府

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海科技

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从

0 到 1”的原始创新持续增加,成为人才、产业、生

态的源头活水。

一批聚焦世界前沿科学的青年科学家正在向这里

集聚,上海光源正在成为凝聚和培养科学家人才的摇

篮。在上海光源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研究团队,他们

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科学实验,神情专注地等待着最终

的实验结果。

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研

究院等一批顶尖科研机构扎根张江,高水平科技创新

机构加快集聚。张江药物实验室、量子科学研究中心

等高水平专业实验室稳步推进。上海药物所、上海处

理器技术创新中心等带动产业链加速发展。

2021 年,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 35000 件,

PCT 专利申请超过 1500 件。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

与合作者在国际上率先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

物靶点和 RNA 聚合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

构,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重大战略科技任务有力实施,C919 飞上蓝天,

ARJ21 飞机实现商业运营,“墨子号”量子卫星、“九

章二号”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等相继问世。

第87页

PAGE | 85

砥砺奋进,硬核攻关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关

键核心技术处于风口浪尖。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

疫苗生产、新药研发一时之间成为时代的“宠儿”。

发展高科技关键在产业化。打造产业链是发展高

科技产业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增强战略性产业链、供

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1994 年初,在进驻张江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上海罗氏制药成立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

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在贺词中正式提出在张江建

设“药谷”,其灵感正是源于“硅谷”。

1996 年,上海市政府与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

中国科学院五方共建张江“上海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

地”;1997 年,中科院药物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项目落地张江;1998 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

中心(CHGC)于张江成立。

进入新世纪,国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蜂拥而至,

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东迁张江为标志,张江进入生物

医药创新发展的黄金期。

如今,张江已集聚 1500 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

超过 7 万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

领域研发机构集中、创新实力强劲、新药创制成果突

出的全球创新引领高地。全球医药 10 强有 7 家入驻

张江,全球医药 20 强有 9 家在张江设立开放式创新

中心,已建或拟建的生物医药相关大企业开放创新中

心超过 10 家。

张江现有在研新药超过 660 个,其中Ⅰ类新药

占比超 50%,获批上市的Ⅰ类新药已有 17 个,创造

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通过持有人委

托生产方式落户的Ⅰ类药有 10 个,已经成为名副其

实的“中国药谷”。

截至 2021年,累计获批 14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占全国约 11%,累计获批 16 项细胞药物临床试验项

目,占全国约 30%,国内获批上市的 2 款细胞治疗

产品均来自张江。

中芯国际 14nm 先进制程良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中微介质刻蚀机进入全球领先的 5nm 工艺线,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列全球细分领域营收前 5 名,

海思半导体、韦尔半导体分别位列全球细分领域营收

第 4、7 位……如今的张江,已成长为我国生物医药

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策源地。

目前,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设计、制

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约 500 家,已成为目

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

业链最齐全的区域。全球芯片设计 10 强中的 7 家在

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球晶圆代工前 5

企业有 2 家总部设在张江,全球装备 10 强企业有 6

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2018 年 4 月 17 日,张江正式对外发布“人工

智能岛”计划,意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区块链、VR/AR 等数字产业项目在张江中区的集聚,

将技术和应用扩散至整个张江科学城。此举被看作是

有中国“药谷”和上海“硅谷”之称的张江,谋划打

造“智能谷”的新名片。

目前,张江科学城已经形成从硬件层到应用层的

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自主研发生态,集聚 600 余家企

业,已成为顶尖 AI 巨头集聚地。包括 IBM、AMD、

英伟达等智能领域跨国巨头,阿里平头哥、芯原微电

子等自主 AI 芯片研发企业,云从科技、图麟科技等

智能设备与边缘计算企业,七牛云、达观数据等智能

数据分析企业,以及傅利叶、远景等 AI 赋能企业。

此外,上海数据交易所已落户运行,阅文集团、

喜马拉雅等文创企业蓬勃发展,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建

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示范区,张江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机器人谷、金融数据港等产业园

区发挥集聚作用,为张江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30 年栉风沐雨,30 年默默耕耘,雄关漫道,

破浪前行。展望未来,张江科学城仍然立足自身的定

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

区,张江国家综合性创新中心,更是浦东社会主义现

代化引领区建设下的“科创雨林”。张江将依托基础

研究和战略科技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驱动引

擎,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

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

第88页

PAGE | 86 摘要:

黄浦江畔,科创大潮澎湃,

产业动能奔涌

黄浦江畔,科创大潮澎湃,产业动能奔涌。

32 年前,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

把握改革发展大局,将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

地的一张“王牌”;32 年后,“引领区”文件发布,

党中央再次打出这张“王牌”,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

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

浦东科技产业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抉择、每一

个蜕变,都受益于国家战略的支持,都牵动着世界经

济产业发展的格局、影响着全球创新网络的神经。

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力擎“高科技先行战略”

火炬,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强

大的韧性和活力,持续发挥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压舱石、动力源作用。国产大飞机 C919 取得型号合

格证,43 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上海市半壁江山,以

全球首创糖尿病治疗新药华堂宁为代表的多个全国第

一,以全市 1/6 的工业用地创造了全市近 1/3 的工业

总产值及近 2/5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硬核产

业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加速迸发的创新动

能、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圈,浦东交出了一份圆满的

答卷。

回望十年,作为世界与中国交流的窗口,浦东这

片科创和产业热土迸发着勃勃生机和强劲动能。

一 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

持续跃升

这十年,浦东经济快速发展,浦东 GDP 分别在

2017 年和 2021 年越过万亿元大关和 1.5 万亿元大

关,硬核产业规模总量也纷纷迈向万亿元能级。

规上工业总产值从 2011 年的 9254 亿元

提高到 2021 年的 12443 亿元

占全市比重从 28.9% 提高到 31.5%

工业增加值从 2011 年的 2154.27 亿元

提高到 2021 年的 3671.49 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

从 2012 年的 2407.77 亿元

提高到 2021 年的 6089.44 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 26.1% 提高到 49.7%。

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二 三大先导产业向世界级

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构建了从 EDA 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

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

2021 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近 1900 亿元

占全市超七成,占全国近 1/6

集成电路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 17 家

已进入 6nm 先进设计水平

5nm 刻蚀设备全面应用于

全球集成电路生产线

通过中芯、华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以及张江国家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的推进

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牵引

全力打造国际顶尖的

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新视野打好引领区王牌 浦东科创和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率先担起高质量发展重任 , ,

第89页

PAGE | 87

集聚形成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

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等

完整的创新链条

2021 年产业规模约为 3200 亿元

产业规模占全市 40%

获批Ⅰ类新药 16 个

已累计诞生全国 15% 的原创新药

和 10% 的医疗器械

《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创新

高地建设规定》出台实施

长三角药品和医械评审中心先后落地浦东

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

入境检疫改革试点

首批 8 家企业 68 个品种参与试点

构建形成了基础研究、创新孵化、品牌集聚、

制度支撑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 600 家

相关产业规模达 1300 多亿

人工智能领域科创板上市相关企业 21 家

2019-2021 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近 30%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持续深化建设

连续四年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办地

上海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行

挂牌数据产品数量已超过 200 个

签约数商超 100 家

三 高端产业集聚引领功能

不断显现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及

智能网联汽车等硬核产业

为浦东高端产业引领提供强劲支撑

C919 首架交付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六架试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

并于 9 月 29 日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ARJ21 新支线客机累计交付近 79 架

CR929 远程宽体客机首架飞机已开工制造

国产首制大型豪华邮轮

实现全船结构贯通和整船起浮

第二艘正式开工建造

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 LNG 船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 24000TEU 超大型

集装箱船签字交付

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扩产

本土化率超过 95%

成为特斯拉全球主要汽车出口中心

“智己汽车”2021 年落户张江

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正式获批

成为国内首条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

全区累计开放自动驾驶

测试道路达 576.06 公里

四 产业新赛道抢先布局

结合新一轮“上海方案”,浦东准确切入,抢占

先机,积极谋划张江数链、金谷智能终端基地、动力

之源、国际氢能谷等新赛道布局,研究制定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规划、设计

政策、推动实施。

第90页

PAGE | 88 五 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

体系基本形成

远眺黄浦江畔,上海光源、李政道研究所、国家

量子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重点科研机构,

正激发着科学家创新活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浦东创新策源功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

来,浦东形成了丰富的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打通

了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落地,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

的发展生态,成为浦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建设张江国家实验室

国家量子实验室上海基地等 8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成、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0 个

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

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

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

李政道研究所、国家量子中心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等

重点科研院所超 40 家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成功落地并运行

2012-2020 年度累计获国家科技奖 64 项

3nm 波长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

水窗波段性能国际领先

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肺炎病毒关键蛋白结构

“极紫外光刻胶”成为先进材料领域

10 项先导技术之一

“九章”“祖冲之”研发成功

全球首款支持 Wi-Fi6 的物联网芯片通过认证

沪东中华 23000TEU 超大型集装箱船

“达飞·索邦”号

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高端装备领域科技创新成果

复星凯特 CAR-T 细胞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

正式获批上市

国内迎来了首款获批上市的 CAR-T 细胞疗法

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

实现全船贯通

首创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

已授牌创新中心达 47 家

集聚 36 家赋能合作伙伴

赋能超过 2000 家企业

全区创新型孵化器 179 家

孵化面积超 137 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团队)超 4000 家

从业人数超 4 万人

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9 家

市级(不含国家级)51 家

科技企业加速器 4 家

累计毕业企业已超千家

孵化洋码头、七牛云

君实生物、亮风台等一批明星企业

成功举办 6 届创业大赛

累计超 1 万家初创企业及项目参赛

2021 年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1 项

三等奖 3 项

高新技术企业 4206 家,占全市 21%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64 家

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727 家

累计有各类研发机构 754 家

外资研发中心累计 253 家

科技小巨人(培育)631 家

截至 9 月 30 日,

浦东科创板上市企业 43 家

站在新起点,奔向新征程,

浦东蓄势待发!

第91页

PAGE | 89

01

2018 年 5 月 18 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

研究院揭牌成立,林国强院士担任院长。从化学基

础研究,到药物应用研究的转向,艰难而充满魅力,

林国强已逾古稀而“跨行”一试。目前,上海中医

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已成为浦东自主研发和培育

创新中药平台、培养新药研发创新型人才的代表。

“一定要将化学和生物结合起来,将机理搞清

楚,打好基础,这个工作会越做越好,这个领域会越

来越大。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研发的源泉,传统中

药内蕴藏了无数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传统的研

发模式,因为无法确定化合物疗效而存在极大的风

险性,我们想能否倒过来,已经在临床中明确了疗效,

再倒推找出化合物、弄明白它的机制机理,再去开

发药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国强

摘要:

扎根多年的“浦东人”带你感受从

小苗到大树的华丽蜕变

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

离不开数年光阴刻下的道道年轮

党的十八大以来

浦东响应国家战略号召

六大“硬核”产业强势崛起

由“开放”步入“引领”新征程

在这片“创新雨林”中

“万物生长”的“基因密码”是什么?

拨开“雨林”中层叠的绿芽

扎根浦东多年的

10 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

为你揭秘这里独一无二的创新生态

带你感受从小苗到大树的华丽蜕变

新视野

见微知著,久久为功

浦东的不凡能量蕴藏于

每个平凡的身影之间

缔造出这片茂密而湿润的“创新雨林”

顺应时代 创新策源 服务升级

“创新基因”仍在持续不断地汇入浦

东这扇“江海之门”

向前看,“不凡”是那唯一的道路

TA带你揭开浦东创新雨林的基因密码

第92页

PAGE | 90 04

2004 年,浦东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逐渐风生水起,

陈力来到浦东。2011 年,中国首家融合国际资本和

全球科学技术理念而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华领医

药,在浦东张江诞生。华领医药核心产品,全球首

创糖尿病新药多格列艾汀片于 2022 年 10 月获批上

市,陈力和他创立的华领医药是浦东创新药十年变

迁的见证者、建设者。

“中国创新药寥寥无几,根据中国患者需求研

发的新药更是罕见——这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最大

的隐痛。但光有情怀不行。一定要有独门绝技,要有

特殊的资源和能力。来到浦东后,我们逐步把国际标

准带进来,产业环境好了,必然加速原创新药的研发。

在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创新道路上,华领医药始

终努力站在医药创新前沿,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

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华领医药创始人 陈力

02

自 2002 年进入潘建伟教授的量子实验室后,

印娟便被量子纠缠深深吸引,从此投身量子通信领

域二十载而初心不改。2016 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

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在 2022 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的公布现场,潘建伟团队的“墨子号”出现

在介绍获奖者成果的案例展示中。作为“墨子号”

量子纠缠源载荷主任设计师,印娟是浦东科研人员

服务国家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项目的代表。

“潘建伟老师最早想到在卫星上实现量子通信,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记得 2016 年 8

月 18 日凌晨,在‘墨子号’离开地面近 48 小时后,

我们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第一时间就将地面的信标

光覆盖到它,为它点亮灯塔,打通建立天地链路的

第一步。正是由于在每个细节上做到最好,这颗卫

星才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和公众的期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印娟

03

2011 年,吴蓓丽和她的先生一同通过中科院

“百人计划”走进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组

建 GPCR(G 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

十余年来,吴蓓丽包揽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树

兰医学青年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等行业内数十项荣誉。解锁更多的 GPCR 结构,探

索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研发相关药物——在这条

道路上深耕的吴蓓丽是致力于将基础科学与临床药

物研发“打通”的浦东生物医药科研人员代表。

“世界上超过 40% 的西药都以 GPCR 作为靶

点。GPCR 有 800 余种,而目前结构被破解的只有

数十种。还有那么多 GPCR 的结构没有解析出来,

它的潜力巨大。现在我们的基础研究都以疾病为导

向,以药物研发为核心。药物研发是个投入大、周期

长、风险高的事情,整个过程漫长、复杂。如果没有

其他课题组及药物开发诸多环节中各个平台的支持,

我们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成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

的整个过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吴蓓丽

第93页

PAGE | 91

05

1998 年,微创 ® 医疗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郭

守敬路注册成立。2010年,微创®医疗上市。2022年,

何超带领团队研发的微创 ® 图迈 ® 成为第一款由中国

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介

入医疗器械领域,微创 ® 医疗在多个细分领域的产品

线具有创新引领地位,填补了多项空白,是浦东本

土培育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代表。

“微创 ® 集团的创新理念是‘要么第一,要么

唯一’。在微创 ® 集团的创新氛围下,我们选定了最

具挑战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研发项目,是因为我

们认为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自主研发最有意义。手术

机器人的底层技术是相通的,一旦突破了腔镜手术

机器人研发的核心技术,‘顺势’研发其他类型手

术机器人就会更有把握。”

——微创 ® 机器人总裁 何超

06

戴伟民创立的芯原股份是最早入驻浦东的集成

电路企业之一。2011 年,芯原股份从原来的张衡路

搬进了张江大厦,并于 2020 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十

年间,浦东集成电路企业从制造、封装、测试,延

伸到设计端,为集成电路领域人才成就一番事业提

供广阔空间。

“浦东芯片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从设计、

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芯片设计是连接国内半

导体制造和市场的桥梁。全球 IC 第三次产业转移中,

芯片公司由‘重设计’走向‘轻设计’。有潜力的公司,

通过芯原国际领先的平台服务,可轻装上阵,这样就

会有更大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质的芯片

设计公司扎根浦东。在集成电路已有的产业基础上,

助力浦东在芯片设计领域形成一定集群效应。”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戴伟民

07

2013 年,肖志华在浦东成立奥浦迈生物,开启

培养基国产替代之路。2022 年,奥浦迈正式登陆科

创板。奥浦迈的快速发展正值国内外 CAR-T 等生

物大分子药物领域风起云涌的阶段,也是浦东生物医

药领域这十年来抓住细胞治疗的时代风口,CDMO

产业分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代表。

“别看细胞培养基很小,可是,作为生物制药

核心原辅料,缺少国产细胞培养基,生物药会被人

卡住脖子啊!就像汽车零部件之于整车厂,细胞培

养基在大分子药物中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零件,

它在制药工艺中占据不可忽略的成本开销。培养基

研发和生产国产化可以降低制药成本、缩减货期,

并且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奥浦迈生物创始人 肖志华

第94页

PAGE | 92 10

2021 年,将国内首个 CAR-T 产品奕凯达推动

上市后,王立群出人意料地离开了明星细胞治疗公

司复星凯特,将赛道切换至 CAR-NK,在浦东创立

星奕昂生物,目前已完成 A-1 轮融资。星奕昂生物

是细胞治疗领域创新性领军企业,也是浦东极具竞

争力和生命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代表。

“相比以 1.1、1.2、1.3 的方式进行稳妥的版

本升级,我更想打破现有的框架,去做 2.0、3.0 甚

至是 4.0 版本的源头式创新,并用这些创新成果开

发出临床价值导向的、可治疗实体瘤的通用型新一代

细胞治疗产品。CAR-NK 比 CAR-T 更前沿、更创

新——在面对外敌入侵时,NK 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

系统中天然的第一道防线,它像是‘巡逻队’,自

身装备了许多‘传感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一旦感觉到周围的气氛不对劲,就会发起攻击。”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 王立群

08

2015 年夏,陈运文等在浦东一处创客空间成立

达观数据,其深耕多年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被誉为

“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2018 年 , 达观数据获

中国智能科技最高荣誉吴文俊人工智能奖,系上海

唯一获奖企业。达观数据的迅猛发展反映出浦东新

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

态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效。

“人脑通过博览群书归纳出内容规律,从而进

行预测分析,计算机则可以通过输入海量的文本数

据,通过大量算法模型的训练来进行学习和预测。在

文档处理占用了大量企业资源的当下,达观让计算机

阅读文字的速度变成了人类的 500 倍以上,进而能

够代替人来处理文字。只有当软件真正为硬件赋能,

它才能创造出有品质的价值,并推动各行各业发挥

出更高的生产力,甚至改变社会。这才是代码和程

序所能推动人类进步的事。”

——达观数据董事长 陈运文

09

2010 年,张捷在推动微创医疗成功上市后毅然

离开,赴世界各地考察学习。2017 年,作为天使投

资人的张捷在浦东春晓路创办 895 医疗健康孵化器 •

普健济康医创基地,成为用创新技术推动产业集群,

并最终优化产业结构的浦东投资者代表。其所投资

的逸思医疗已成为浦东本土高端医疗器械品牌。

“天使投资人所面对的创业企业大都只有一个

基本的创意概念,没有财务报表、没有清晰的产品

定义等要素。但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在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创新的技术来推动产业集群,

并最终优化产业结构。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风险和

机遇永远是并存的。只有在不确定之中,我们才能

磨砺自己。敢于冒险并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基于对

风险的正确认识和把控。”

——895 医疗健康孵化器 • 普健济康医创基地

创办人 张捷

第95页

PAGE | 93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量子

力学的科学家——法国学者阿兰 • 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学者约翰 • 克劳泽(John Clauser)

和奥地利学者安东 • 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

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遇到了

两大挑战:一是信息安全瓶颈,二是计算能力不足。

而要解决这两大问题,量子科技被科学界和产业界

寄予厚望。由此催生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大热门

领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二者的巨大前景已初

现端倪。

量子通信让“绝对安全”信息

传输成为可能

显而易见,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核心,在于“量

子纠缠”。

所谓量子,是某种物质或物理量的最小单元。“量

子纠缠”,就像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一样,处于

纠缠的两个粒子之间不论相隔多远,当其中一个粒

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也会即刻发生相应

的状态变化。量子纠缠的这种诡异的特性正是量子

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

摘要:

量子通信 & 量子计算

时隔 40 年,2022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

三位量子力学科学家

量子时代正加速到来

我国在量子科研方面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九章二号”

“祖冲之二号”相继问世

单片芯片集成全同量子光源阵列创最大规模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屡破世界纪录

带领中国成为全球量子通信“领跑者”

量子科技

,全球逐鹿

新视野

第96页

PAGE | 94 就量子通信而言,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

应用形式主要是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是利用单光子的量子态来加载信

息,是经典通信的加密版。具体工作原理是,用弱

相干光源发射一系列单一光子,每个光子上都负载

着一个经编码加密后的信息,通过光纤传输后,接

收方再将每个光子上负载的密钥信息进行解码,进

而实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而量子隐形传态是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密钥分

发与量子联合测量,实现量子态信息的直接传输,

而不用传送信息载体本身。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在遥远两地的用户间分发

建立纠缠,只要用户 A 测量了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

用户 B 的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相应确定,这就生

成了只有双方才知道的量子密钥。

因量子态极其脆弱,任何测量都会改变量子态

本身,所以量子具有不可克隆特性。若有窃密者中途

截获某个光子后想要测量并获取其上信息,该纠缠光

子对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即存在窃听必然被发现,

从而通信双方丢弃存在窃听风险的密钥。

这也是量子通信相比经典通信最大的优势——

能够实现更安全的信息传递。

美国在 20 世纪末就将量子信息列为“保持国

家竞争力”计划的重点支持课题。世界上首个量子

密码通信网络,就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于

2003 年在 BBN 实验室、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之

间建立的 DAPRA 量子通信网络。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中国已是世界量子通信领

域的领跑者,尤以中科大的潘建伟、郭光灿等小组

最为有名。2016 年,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

卫星“墨子号”,首次实现了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

通信连接。2017 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总长 2000 多千米,有望在

2030 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并在

量子计算领域有所作为。

在相关技术团队的支持背后,量子通信产业也

有了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上游主要是元器件和核心设备,代表企业有中

国电科、国盾量子、问天量子等;中游主要是量子保

密通信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供应商、量子保密通信网

络集成与运营商等,国科量子、亨通问天、神州信息、

三大电信运营商处于前列;下游主要是安全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新华社、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有相关

应用和产品落地商用。

我国量子计算基础科研实现

全球领先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

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据图灵量子创始人、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

终身教授 (Tenured Professor) 金贤敏介绍,量子

计算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算力问题。

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在上海交大实验室

随着计算机的元件尺寸愈发逼近量子尺寸,电

子变得极难操纵,计算机保持数值 0 或 1 的可靠程

度降低了。当摩尔定律极限逼近,计算设备的 CPU

正在向 QPU 演化,时代在呼唤一种新型的、不同于

经典半导体的计算机。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不同于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单元——经典比特只能是 0

或 1,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 0 和 1 的叠加,所以

其计算性能更强大,而且增加量子比特数可使量子

计算机的性能呈指数级提升。”金贤敏解释说。

以我国自主构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

号”为例,全球“最快超算”需 30 万亿年才能算出

的问题,“九章二号”只需 1 毫秒即可解决。

可以说,量子计算是后摩尔时代最具潜力的破

局者,其指数级的算力提升,能够突破目前日益复

杂的金融模型计算、生物医药、材料设计和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算力瓶颈。

值得骄傲的是,在基础科研方面,我国的量子

计算已实现领先全球。

2019 年 9 月,美国谷歌公司推出 53 个量子比

特的计算机“悬铃木”,对一个数学算法的计算只需

200 秒,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峰”需 2 天,

美国率先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一年之后,中国成功研制 76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

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

200 秒,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 6 亿年。

这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2021 年 10 月,“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

样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 10 的 24 次方倍

(亿亿亿倍);“祖冲之二号”的计算复杂度,比

谷歌推出的“悬铃木”提高 100 万倍。

同年,图灵量子与上海交大合作,实现了芯片

上大规模集成 128 个全同量子光源的阵列芯片,这

是目前已报道技术中能实现的最大规模的全同可扩

展量子光源阵列。

量子计算机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多远?

随着学术奠基的完成,量子计算产业化提上日程。

在国外,科技巨头如 IBM、谷歌、亚马逊、微软、

英特尔、霍尼韦尔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IonQ、

Rigetti、PsiQuantum 等量子计算新贵已获得数亿

美元的风险投资,实力同样雄厚。

在国内,除了金贤敏成功打造出一支具有“光

量子芯片+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光学 AI”技术的

全能团队,并于 2021 年 2 月创立了国内光量子芯

第97页

PAGE | 95

片及光量子计算的先行者——图灵量子外,还有一

大批量子科研工作者也在其创业前后创立了量子相

关企业。

比如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于

2017 年领衔创立的本源量子;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物理学家杜江峰院士等的邹均庭,与本科和博

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项金根于 2018 年联合

创立的量旋科技。此外,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百度、

腾讯、华为等也在跟进。

在他们的推动下,国内量子计算进入产业化热

潮,各种技术路线竞相绽放:

2021 年创业之后,金贤敏团队一口气发布了国

内首个全系统集成的商用科研级专用光量子计算机

TuringQ Gen 1、三维光量子芯片及超高速可编程

光量子芯片、自主研发的首款商用光量子计算模拟

软件 FeynmanPAQS 等等,产业化速度让人惊叹。

本源量子团队则研发出分别基于半导体和超导

两种技术路径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悟本”和“悟源”。

2020 年,本源量子于 2017 年推出的我国首个超导

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接入“悟源”超导量子计算机,

这标志着我国距离量子计算的商用化再进了一步。

2022 年,本源量子研发的我国首个量子计算全球开

发者平台正式上线,面向全球量子计算爱好者和开

发者,并提供全面丰富的量子计算服务。

既然有了商用的产品,神奇的量子计算机离“飞

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多远?

“量子计算具有赋能百业的能级。图灵量子对

量子计算和光子计算的产业化落地布局,将最先体

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数据分析和金融科

技这四个领域的应用。”金贤敏介绍称。

据悉,在医疗数据方面,图灵量子已经和上海

的一家三甲医院开展了相关合作。双方就监测神经

性疾病发生前异常的脑电波数据等方面展开合作,

对疾病的发生做出提前预警。

在金贤敏的规划中,图灵量子未来要形成一个

有软件、有硬件、有算法应用落地的全栈式布局的公

司,与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合作,让量子计算的能力在

未来爆发出来,最终形成量子计算大规模的产业化。

本质上,量子计算的发展与传统计算是一致的,

同样依赖于硬件、算法、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甚

至云端平台的共同进步。比如说,量子计算机的核

心部件量子芯片(QPU)的量产,也如同传统芯片

一样,需经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等流程,

每道工序都需要有特定的公司来提供服务支持。

因此,整个量子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

这些上下游的服务商,只有大家形成合力,才能形

成生态。量子芯片、量子软件、量子操作系统等等,

这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潜力孕育出伟大的公司。

不过眼下,由于整个量子的技术体系仍然较为

新颖,社会上,还远没有可提供支持服务的上下游

企业。要解决这道难题,既需要企业的参与,也需

要政府提供部分支持。

令人振奋的是,上海交大无锡光量子芯片联合

研究中心已于 2021 年 11 月成立,牵头负责规划建

设的,正是金贤敏及其研究团队。有了这个研究中心,

国内第一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得以兴建,而该研究中

心也有望于两年内建成光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

支撑平台。

由金贤敏及其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光量子芯片

第100页

PAGE | 98 专精特新

摘要:

神舟飞船背后的神秘力量

无论是奔赴宇宙太空的神舟飞船

翱翔天际的国产大飞机 C919

还是奔轶绝尘的高铁

驰骋江海的航母、潜艇

都离不开焊接工艺

推动技术创新

致力产业报国

生产中国第一根电焊条的

老牌焊接企业

蜕变为一流的焊接全产业集团

幕后的隐形冠军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通用电焊机:

创业于浦东的上海通用电焊机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用电焊机”)

始创于 1998 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

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70

年前,这源于通用公司收购了成立于

1951 年的原上海电焊条总厂。

如今,通用电焊机已经成为集电焊机、

焊材、焊接机器人、焊机技术研究与焊

接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焊接全产业集团。

这不仅是一家民营制造企业的产业延

伸,更意味着中国第一根电焊条有了

新的血脉传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