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宫廷夜场

发布时间:2023-11-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太和—宫廷夜场

816 清乾隆 蓝地粉彩描金开窗花卉御题诗壁瓶款识:乾隆年制题识:高格傲霜兼傲雪,逸情宜画亦宜诗。说明:壁瓶亦称轿瓶、挂瓶,是专门为悬挂于壁而设计烧造的一种瓶式,为半器造型。半瓶之器型唐代已有之,黄冶窑等窑址时有半瓶出现。至迟到南宋,用于悬挂的壁瓶已出现,南宋林洪于《山家清事》中载“用独床旁植四黑漆柱,各挂以半锡瓶,插梅数枝”。至晚明时,壁瓶已十分流行,成为风尚。清初三朝均有烧造,以乾隆朝最为鼎盛,造型规整且多种多样,品种有青花,粉彩和斗彩等。深得宫廷钟爱,制作之盛,独步一时。雍正御窑曾烧造过仿官釉琮式壁瓶,是为清宫烧造壁瓶之先例,烧造高潮则为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年,主要是唐英榷陶珠山期间,是为乾隆瓷器最具特色的造型之一。本品呈半葫芦瓶式,后壁平直,有一凹槽插孔,便于悬挂。瓶身四周蓝釉为地,配以金彩缠枝莲及蝙蝠纹。葫芦亚腰上下开光,下面开光处绘有菊花图,下腹开光内楷书乾隆御题《冬月盆菊》诗文“高格傲霜兼傲雪,逸情宜画亦宜诗。”。整器制作精致考究,非官窑之良工巧匠不可为。乾隆时期壁瓶形制丰富,凡传世所见经典的瓷瓶造型均被化裁为壁瓶,纹饰富丽繁密,构图颇见章法,既保留中国古典精华,又融合西洋艺... [收起]
[展开]
太和—宫廷夜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815 清乾隆 斗彩绿龙罐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对罐造型雍容典雅,沉稳庄重,通体施釉清透肥润,青花绘饰,肩上绘如意八宝纹,下垂云头纹,腹部绘云龙纹,

胫足部绘一周仰莲纹。盖上亦绘云龙纹。纹饰内填绿彩,青翠雅致。底部书青花六字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龙纹花卉,翻卷舒展,规矩中见灵动,笔法着力师法永宣御窑,发色苍润雅致,韵味深厚,为乾隆御窑精绝之作。

另外,在青花勾线内以一色绿彩填绘的工艺是斗彩的一种装饰,始见于明成化朝,传世有成化卷枝纹瓶和云

龙纹盘。清代烧制的绿彩斗彩器以云龙纹罐最为典型,并以此为固定模式从清康熙至以后各朝历代相传,仅

形制略有变化。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1983 年,页 76,图 53

21.5 cm. H

RMB: 800,000 - 1,200,000

第53页

816 清乾隆 蓝地粉彩描金开窗花卉御题诗壁瓶

款识:乾隆年制

题识:高格傲霜兼傲雪,逸情宜画亦宜诗。

说明:壁瓶亦称轿瓶、挂瓶,是专门为悬挂于壁而设计烧造的一种瓶式,为半器造型。半瓶之器型唐代已有之,黄

冶窑等窑址时有半瓶出现。至迟到南宋,用于悬挂的壁瓶已出现,南宋林洪于《山家清事》中载“用独床旁

植四黑漆柱,各挂以半锡瓶,插梅数枝”。至晚明时,壁瓶已十分流行,成为风尚。清初三朝均有烧造,以

乾隆朝最为鼎盛,造型规整且多种多样,品种有青花,粉彩和斗彩等。深得宫廷钟爱,制作之盛,独步一时。

雍正御窑曾烧造过仿官釉琮式壁瓶,是为清宫烧造壁瓶之先例,烧造高潮则为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年,主要是

唐英榷陶珠山期间,是为乾隆瓷器最具特色的造型之一。

本品呈半葫芦瓶式,后壁平直,有一凹槽插孔,便于悬挂。瓶身四周蓝釉为地,配以金彩缠枝莲及蝙蝠纹。

葫芦亚腰上下开光,下面开光处绘有菊花图,下腹开光内楷书乾隆御题《冬月盆菊》诗文“高格傲霜兼傲雪,

逸情宜画亦宜诗。”。整器制作精致考究,非官窑之良工巧匠不可为。

乾隆时期壁瓶形制丰富,凡传世所见经典的瓷瓶造型均被化裁为壁瓶,纹饰富丽繁密,构图颇见章法,既保

留中国古典精华,又融合西洋艺术,花纹兼施以规矩之锦地,穷妍极巧。

20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第54页

817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太白大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此罐腹部绘缠枝莲纹,枝卷叶茂,勾连绵密,繁花似锦,极具美感。而整体纹饰画工娴熟,乾隆朝崇尚繁缛

图案化纹饰的装饰特征展露无遗。在青花发色方面,本品有永宣青花晕散的韵味,色泽层次鲜明、浓淡相宜,

笔意精细,颇得明初古韵,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罐釉面莹白坚致,与

青花相衬,臻乎妙境。而体量上雍容中有秀巧之美,彰显时代气息。

38 cm. H

RMB: 400,000 - 700,000

第57页

818 清乾隆 青花福寿连绵铺首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绘画完备甄精之余,又添

喜庆祝福之意,再取青花淡然安适之态,方成就了本品雍容华美之态。此罐以发色蓝艳的青花绘缠枝莲纹及

蝙蝠纹,两者合成了福寿连绵之祥瑞之象。而肩部还加饰有兽形铺首,这在此时期的罐型器物中是比较少见

的,从而使器物多了一丝高古庄重的韵味。

铺首,原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汉代贵族建筑的大门多装饰铺首。后经过历史发展,在一些民间

富户门扉上亦有应用,为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20.5 cm. H

RMB: 400,000 - 700,000

第58页

819 明嘉靖 青花婴戏图仰钟杯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

说明:此杯画面将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表现而出,可见童子作耍玩姿态,生动有趣,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气氛。这正

和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淡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图纹布局疏密有致,画

法层次丰富而不乱,画工古拙而朴实,胎釉精良,釉层厚腴,青花发色蓝艳沉稳,为嘉窑难得之佳品。

在明代诸帝中,世宗朱厚熜的性情堪称特殊,执统四十五年,溺信道教,崇尚虚无,终日设斋打醮,祈神得

福。如此虔诚,至老不改,然诸神难如人愿,世宗一生共八子,其中六子皆英年早逝,特别长子与次子均是

在被册立为太子后不久即逝,家族人丁不旺,一直困扰着世宗,因此期盼子孙兴旺、多子多福正是其心头之

大事。基于此特定的背景,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多见婴戏题材,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

8 cm. D

RMB: 200,000 - 400,000

第59页

820 清道光 青花缠枝花卉纹渣斗

来源:北京东正 2012 春季拍卖会 lot0270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说明:此器胎质洁白,釉汁晶莹,器形小巧,敦实可人。渣斗外壁通饰青花纹饰,口沿处围一圈如意云头纹,其下

绘有圈缠枝花卉纹饰带,肩部围一圈变形回纹,下方亦围一圈如意云头纹。肩腹之间少许留白,其下又饰缠

枝花卉纹饰带,布局得当,主次分明。在纹饰方面,本品青花发色青翠,点染层次分明。全器之青花技法采

用点染加色,青料堆垛浓厚,仿永宣“苏麻离青”之点染画法绘就,笔触之间,永宣之气尽现。如本品此式青

花渣斗创烧于乾隆御窑,并延续烧造至清末,此品类自乾隆始造,常出现于宫廷茶事之中,有嘉庆时档案録

“仿宣窑青花如意渣斗”。

渣斗,古之望族居家设宴必备之物,用于盛装食物残渣,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名。元人笔记有载“宋

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此渣斗青花发色亮丽,画工精致,不逊前朝。

8 cm. H

RMB: 150,000 - 250,000

第61页

821 清光绪 粉彩夔凤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

说明:本品胎质细腻,釉面匀净,盘心以粉彩绘夔凤穿花图案,分别为红、绿、蓝、紫绘四只颜色各异的夔凤,展

翅飞舞,身姿优美轻盈,极富动感,夔凤身上的胭脂红、天蓝彩,施彩厚重,更显亮丽。间以紫、红、蓝、粉、

黄、绿等绘各色花卉,争妍斗艳,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盘口沿、近足处各绘描金弦纹增添华贵之气。画工

精细,绘制细腻生动,线条流畅自然。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是清乾隆时期以来官窑瓷器习见的装饰纹样。凤纹

寓意“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设色鲜丽,敷彩准确,体现了宫廷制器卓越的艺术水准。

25 cm. D

RMB: 200,000 - 350,000

第63页

822 清嘉庆 矾红粉彩百合花卉杯 (一对)

来源:香港苏富比 1996 年 11 月 5 日,编号 0893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说明:这两件小杯外壁口沿及胫足部的矾红装饰和乾隆的三清诗茶碗的装饰类同,与乾隆新创的著名茶器三清碗传

承之感清晰可见。

而此杯身的主题纹饰则绘的是粉彩绘折枝花卉。对杯上的百合花舒展温柔,叶卷阴阳。折枝桂花,桂满叶梢,

万金流芳。合而成就了“百年好合,万金流芳”之意。嘉庆皇帝的艺术风格可用温润清和来形容,从此对典型

的具有嘉庆风采的杯子及嘉庆的书法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种倾向。嘉庆帝的传世墨迹以楷书为主,呈现出一种

温润清和、不激不厉的自家风貌。其一改乾隆御瓷的繁缛奢华而存内敛富足之气,是难得的尽显嘉庆自身举

止有度,温良仁和修养的代表性御瓷。

参阅:清乾隆 矾红彩题诗松竹佛手纹三清诗盖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帝御题宋人珍图荟帙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65页

823 清乾隆 粉彩过枝癞瓜图碗 (一对)

来源:1. 忘机庵珍藏

2. 伦敦佳士得 2006 年 11 月 7 日 lot227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粉彩过枝癞瓜图碗创烧于乾隆时期,后朝沿袭烧造迄于晚清,成为清代官窑经典制式。故宫博物院现存一百

零九张瓷器画样中,即有此一品种(参见《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页 134,

图 26)。拍品碗壁绘粉彩癞瓜图,两三竿翠竹自胫部斜出,其一过枝向内壁延伸,瓜藤缠绕攀爬,间开数

朵淡黄花,癞瓜凸瘤斑驳,裂开的果实露出红色瓜瓤,粉蝶翩翩飞舞,寓意瓜瓞绵绵、富贵多子,纹饰绘画

精工细致。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过枝花杯、碗雅称隽品,至道光时,盛行过枝癞瓜及过枝

葡萄,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较胜于寻常绘花卉者。”所以一向被视为清官窑中

的名贵品种。癞瓜又称癞葡萄,与苦瓜同科而不同种,瓜面颗粒状凸起,成熟时颜色鲜艳,自然开裂,露出

鲜红的瓜瓤,其籽多而饱满,故被认为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清代常作为吉祥纹饰使用。成对保存品相良

好,较为难得。

11 cm. D

RMB: 800,000 - 1,200,000

第69页

824 清雍正 窑变釉弦纹卷缸

款识:雍正年制

说明:雍正十三年,唐英於《陶成纪事》中记述仿宋钧窯器而烧得窯变釉之事:“一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 ( 玫

瑰紫 )、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窯变四种……”。本品即为上述

御窑仿钧窑品种,传世少见。

此卷缸形制规整小巧,隽秀挺拔,肩部饰一周凸起弦纹,于简洁中见变化,更现精练爽快。《清宫造办处活

计清档》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一件瓷器从画样到烧造完成,胤禛均要亲自过问,对款式、纹样、颜色、做工

一一指点,做出褒贬评判,反复强调要“文雅”、“秀气”、“素静”、“精细”,因此御用瓷器无不以此为准则,极

尽精巧之能事,本品之体现的简明之风便是例证。而此器型似简,而色却繁,完美做到了繁简关系互补相依。

可见其通体浇淋窑变釉,釉面晶莹简洁,玻璃质感极强,釉色红中泛紫,瑰红、蓝紫与月白交相辉映,妍红

紫兰融汇交织,流淌自然,似山岚云雾,如云如霓,翎羽光灿,如水如波,春茵繁茂,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

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

查阅传世御瓷,与本件拍品相似者有三例:

如本品式样的卷缸亦可称为案缸,古之文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更是重中之重,尤

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案缸就是其中之一。案

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案容器,常放置于案头,故名案缸,始见于明末,入清之后依然盛行,

雍正时期入选为御窑高端造型,乾隆继之。既可贮盛文房物品,更为书斋所设一景。雍正皇帝素以喜好清雅

着称,《清档》中就多次记载其授意烧造各式卷缸,拍品即为个中佳例。

参阅:1. 一例记于《金明集瓷选录》耿宝昌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年版,204 页

2. 一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编号:故瓷 018307N000000000)

3. 一例售于 2023 年纽约苏富比,编号 3

20 cm. H

RMB: 600,000 - 900,000

(参阅图:台北故宫馆藏 清雍正 炉钧釉梅纹罐)

(参阅图:纽约苏富比 清雍正 窑变釉梅花纹卷缸)

(参阅图:《金明集瓷选录》清雍正 窑变釉凸弦纹缸)

第70页

825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来源:巴黎佳士得 2008 年 6 月 11 日 lot100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说明: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故而名之,为康熙一朝所

独有。目前所见康熙豇豆红釉作品主要有八种,皆为文房案头清玩,俗称“八大码”,为康熙晚期著名文臣刘

源所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其造型皆清灵秀美,釉色娇艳宜人,在古今中外享有极高声誉。

此品轮廓饱满,线条优美圆润,造型小巧敦实,胎体缜密厚重,釉质硬朗莹润,发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

纹饰与釉色浑然一体,仿佛神物,绝妙而难以形容。

《陶雅》言:“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俱备,惟红独多”,《饮流斋说瓷》亦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

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

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太白尊在“八大码”之中为数量较多一类,足见其在当时颇受内廷喜爱。现今各大博物

馆及私人收藏亦多见,诚无需赘述。

此类水丞称太白尊,依唐朝诗仙李太白之字得名。太白常倚酒埕,有瓷塑摹诗仙手举酒杯、闭目而坐之态。

此器亦称鸡罩尊,因形似鸡罩得名。

参阅: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里展陈的康熙豇豆红太白尊、膛锣洗、印盒,俱为“八大码”中器物。

12.5 cm. D

RMB: 600,000 - 900,000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第72页

826 清康熙 豇豆红印泥盒

来源: 1. 日本和歌山县 Noboru Fukuchi 收藏(1903-1994)于 1970-1972 年间获得,并在此家族中传承

2. 纽约藏家旧藏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说明:此件盒为扁圆状,子母口,印盒器型饱满,造形小巧玲珑,胎体厚重,釉质莹润自然,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

苔,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淡雅宜人,底施白釉。其造型秀雅,胎釉品种卓绝,乃康熙御窑经典

文房用品。豇豆红为康熙一朝晚期出现之名贵瓷品,所烧之器皆无大器,以文房清供为主,专供宫廷御用,

且于同等高温铜红釉之中属烧制难度极大者,难能可贵。

《饮流斋说瓷》评述“豇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豇豆红烧成难度

极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目前所见典型康熙豇豆红釉器仅有太白尊、镗锣洗、柳叶瓶等

八个品种,印盒为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

康熙豇豆红釉作品目前所见典型康熙豇豆红釉器仅有太白尊、镗锣洗、柳叶瓶等八个品种,为康熙中期郎廷

极督陶时烧造,著名艺术家刘源设计,印盒为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清雍

正《古玩图》手卷中即有此一品种,足见雍正宫廷已将之纳入古玩收藏之列。

查阅公私收藏,可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实例,而上博馆藏的一例所落款识与本品十分类同,明显为一人所书,

有着十分显著的郎窑写款特征。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亦馆藏一例。另一例极为珍贵之豇豆红印盒,于香港

佳士得,2013 年 5 月 29 日售出,编号 2101,以 360 万港币成交。

参阅:清康熙 景德镇窑苹果绿釉印盒(一对),上海博物馆藏。

7 cm. D

RMB: 300,000 - 500,000

上海博物馆藏

第78页

乾隆秘宝 | 以奔巴壶为纽带,让汉藏交

融与民族认同

01、乾隆的功绩

近来世界时局又有动荡之苗头,巴以冲突搅动中东形势,此地区的许多国家虽同属伊斯兰教,但其分支的逊尼派和

什叶派便有不少教派分歧问题,如今暗流涌动。反观我国,无论汉地佛教、藏地佛教、道教、儒教等等教派现今俱

和谐共处,民族团结,此等大好局面亦与乾隆的治藏之法大有关系。

一直以来,对乾隆皇帝执政之功过历史学家一直众说纷纭。然而在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这个问题上,乾隆的功绩还

是得到了后人极大之肯定的。乾隆继帝位时,西藏政局仍时有不安。对此,乾隆给予极大的关注,耐心地处置有关

西藏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除军政二途以外,乾隆还以宗教为纽带,从思想深处促进了汉藏民族进行了深刻的文化交

流和认同。这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中能找到充分的体现,京古拍卖 2023 年秋拍的封面器物——清乾隆青花八宝

勾莲纹奔巴壶(下文简称本品)便蕴含了许多此类秘辛典故。

查阅国内外博物馆馆藏器物可知,本品样式之御窑青花奔巴壶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图一)。而与本品纹

样不同,器型类同的亦只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有两例康熙时御窑作品,一件是青花的,一件是斗彩的(图二、

图三)。

此式瓷奔巴壶如此存世如此稀少的原因为何呢?我们结合清宫档案,来进行分析。

图一:清乾隆 青花八宝勾

莲纹奔巴壶,北京故宫博物

院藏。

图二:清康熙 青花璎珞纹贲

巴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清康熙 斗彩璎珞纹贲巴

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2、 画画样,做木样

乾隆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金镶松石奔巴壶一件,青花白底奔巴瓶一件,掐丝珐

琅奔巴瓶一件”传旨“俱交珐琅处,将掐丝珐琅奔巴瓶照样画样呈览;再照青花白底奔巴壶款式变化花样,亦画样

呈览;其金镶松石奔巴壶放粗高些,钦此。于十一月初七日员外郎达子将画得金镶松石奔巴壶纸样一张,青花白底

奔巴瓶纸样一张,掐丝珐琅奔巴瓶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掐丝珐琅三件,钦此(图四)。

此记录应是本品之“出生证明”。这里刚开始胡世杰上交的可能就是康熙时烧制的那只青花奔巴壶。于是乾隆帝便

开始了对其进行原初设计改造工作,此即“传旨着画样呈览”。这里体现除了造办处一贯的工作流程——在参考旧

有各种材料奔巴壶式样的基础上,皇帝提出指导意见,由造办处官员设计,再经皇帝审稿同意,御窑厂再依其画样

进行仿烧。

但此器物得皇帝重视之处在于除了画样设计之外,还进行了木样设计。

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壶一件 ( 随木座 ),传旨着画样呈览。

准时发王江西照样烧造,钦此。于本月二十五日 ( 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 ) 将做得奔巴壶木样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

第79页

呈览,奉旨准发往九江照样烧造十件,壶底下要大清乾隆年制,钦此。

可见在画样、木样乾隆帝均满意后,遂“奉旨准发往九江照样烧造十件”,由此亦可知其烧制数量极其有限。

03、乾隆的改造设计工作

对比康熙时烧制的青花奔巴壶,乾隆之作进行了许多改变,尤其在纹饰方面。整体而言做工更精湛,纹饰更奢华。

本品造型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下承托,造型和

清宫及西藏制作的金属奔巴壶大体类似(图五、图六)。

在本品大壶盖的处理方面,最顶上装饰一葫芦形顶,金属同类器在此处则做成偏向喇嘛塔顶之制式(图七)。

由此比较能看出本品之葫芦形更多的带有汉族文化基因,值得注意的是清宫还做有一件葫芦式奔巴壶(图八),该

壶原存于乾清宫,壶体为束腰葫芦式。据推测,该壶或许来自青海或新疆。但葫芦型的器物为内地常用器型,是受

道教影响而产生的器型,这是清代道教艺术的元素也被应用于佛教艺术中的具体案例。

再回到本品,其顶盖的细长颈和壶身之细长颈均做成四联柱的样式(图九),这与金属奔巴壶之多棱形是不一样的,

而与康熙时的青花奔巴壶是一样的,乾隆之作还在此处加饰了蕉叶纹和十字纹,且修胎明显更为精细立体。

如此的四联柱造型还不经让人想起了此奔巴瓶作为密宗灌顶圣器的最初典故。灌顶最初是古印度时国王继承王位的

一种仪式,就是国王在登基的时候,由前任国王命人汲取四大海的海水,象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然后浇灌在新国

王的头顶上。此四联柱便有四方海水之意象。

图七:左为京古之乾隆青花奔巴壶壶盖顶部;中为台北故宫藏金奔巴

壶顶部;右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顶。

图五:清 金沐浴瓶(长颈

式奔巴瓶)西藏制作,西

藏博物馆藏。

图六:清 金嵌松石奔巴壶,清宫

制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壶腹的主题纹饰方面,乾隆还将康熙时的兽面璎珞纹改为莲托八宝纹。

本品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交接处饰有凸塑联珠纹,由上自下共 19 周(康熙的青花奔巴壶为

16 周),且每周大小皆有区别,每粒圆钉珠皆滚圆规整,显示出制瓷匠师极大的耐心和极强的塑型功力。

5 世纪以后,西亚的波斯或中亚的粟特地区传入的联珠纹开始出现在我国的神祗图像中。联珠纹进入中亚佛教发达

的地区后(图十、图十一),逐渐成为佛像或菩萨像的装饰边缘,此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图四:乾隆二十年各作成活计清档行文“二十七

日”条。

第80页

除了浮雕效果的联珠纹以外,本品还极仔细的做出了有浮雕效果的莲瓣花纹及多处微小的凸雕圆折纹,这方面的工

细繁复程度远超康熙青花奔巴壶,做到了工不厌其繁,技不厌其精,实为御瓷中最精致的杰作之一。

另外在本品壶流底部还装饰有两颗凸起的圆球,上绘摩尼宝珠纹(此处与康熙青花奔巴壶一致)。摩尼宝珠,又作

如意珠、无价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有除病、驱苦等功德。一般用

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据杂宝藏经卷六载,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另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

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 ; 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 ; 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

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

最后,本品腹下承托并装饰如意纹及缠枝莲纹,底足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双框款。乾隆官窑单

框款为多,如本品这样的双框款十分少有,常用于清宫最高等级的瓷胎珐琅及铜胎珐琅器物(图十二),由此亦可

见本品之地位超群,不同凡品官窑。

04、数量少因做工难且盖易损

在活计清档案中还可查到此类器物的烧制完成记录及陈设地点。

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催长(四五)德笔帖式富呢呀汉来说胡世杰交青花白地奔巴壶五件,传旨各配木座

交佛堂,钦此。

之后,便无有此式青花白地奔巴壶的烧制档案记录。而为何不再大量续烧,亦能在清档找到蛛丝马迹。

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九日,掌库四五德将江西送到青花白地柿子罐一件,青花白地罐一件,青花白地奔巴壶一件,

各配得配盖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瓷罐奔巴壶俱交养心殿三等,钦此。(于本日交讫)

这条记录所指的则很可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那件康熙斗彩奔巴壶,其盖与身、口略显不合,似非原配。

图十一:斯坦因在新疆焉耆明屋

(Ming—oi)遗址发现的一件 6-7

世纪的模制陶砖,中间是犍陀罗风

格的菩萨头像,外面是一圈联珠纹。

图十:北齐 太原徐显秀墓壁画上

佛像与联珠纹的组合。

图十二:清乾隆 掐丝珐琅奔巴壶,台

北故宫博物院。宫廷御用的铜胎珐琅器

底足常为双框款。

图九:左为京古之乾隆青花奔巴壶局部;中为北京故宫藏康熙青花奔

巴壶局部;右为台北故宫藏金奔巴壶局部。

图八:清 银雕葫芦式奔巴壶,清宫旧藏,原

存乾清宫,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81页

由此可知,此式样的乾隆青花瓷奔巴壶、康熙五彩、青花瓷奔巴壶极易残损,而且配套修复工作极其麻烦,加之烧

造工艺复杂,造价不菲,故而乾隆时烧造数量极少。

05、 壶身坏了也要补好

将军不免阵上亡,瓦罐不离井上破。盖子破损可以后配,壶身破损怎么办呢?乾隆的态度是坚决挽救!

《乾隆五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金玉作》中还见记载:“十月二十四日□郎中五德、员外郎大达色、掌库福海、

催长舒与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壶一把(紫檀木座,春耦斋,壶嘴伤折磕缺)。传旨:将伤折处粘好,

壶嘴边上磕缺处磨齐,呈览。钦此。”从这段档案中可以看出,此类青花白地瓷质奔巴壶在宫中是异常珍贵的器物,

即便破损也不可废弃,修补后还要再用,这在以奢华著称的乾隆盛世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见乾隆帝对本品之

类的奔巴壶珍视程度。

另外,这条记录言明此壶嘴破损的青花瓷奔巴壶陈设处是在春藕斋(图十三)。春藕斋是是皇帝演耕礼之时的休息

场所,也是乾隆消夏的书斋,内贮书画极富。再加上其它关于奔巴壶的陈设记载,可知一些博古格内的奔巴壶显然

已经脱离的宗教意义,成为了皇家纯粹的陈设艺术品。

06、乾隆御窑奔巴壶的种类

乾隆官窑烧制的瓷奔巴壶有两种,一种是本品式样的长颈塔式奔巴瓶,另一种是乾隆朝新创造之器型,为短颈式奔

巴瓶,其器顶形如平台伞盖状,流行于乾隆、嘉庆二朝,此后不再续烧。

图十三:春藕斋是紫禁城南海丰泽园西

侧的一间小室。

图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四件不同釉彩的清代短颈式奔巴瓶。

瓷制短颈式奔巴壶的存世数量比本品式样之壶大许多(图十四),这是因为这种奔巴瓶浑然一体,不用担心有盖子

掉落损坏的问题,所以使用性更强。

而本品之式样奔巴壶在瓷胎塑形方面更为复杂、精巧,更适合作陈设器,如反复拿放两个盖子难以同时兼顾平衡,

一不注意便会打坏,这样的情况清宫当然也是会有了解,故此烧制极少,可谓是御窑奔巴瓶中的奢侈品,属秘宝级别。

07、奔巴壶的宗教、政治作用

密教是佛教在印度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出现的流派,是佛教逐渐走向经院化、越来越不能吸引广大信徒的情况下,

吸收印度教及其它民间宗教的内容来组织其体系的。在唐代,密宗由印度分别传入汉地及藏地,可谓一枝两花。与

顿悟派不同,密宗讲究渐修,修行者在老师的教导下循序渐进,等级性较为明显。

由于此特点,用作灌顶仪式的奔巴壶在密宗佛教器皿中便尤为重要。在浴佛或者灌顶仪式中奔巴壶用来装载装圣水

(清水泡藏红花)。

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年 ) 三世章嘉圆寂后,由其弟子洛桑却吉尼玛撰写的《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描绘了乾隆年轻

时跪受灌顶的场面:章嘉国师让皇上自己准备齐全灌顶所用的器具,便开始给皇帝传授全部的“胜乐铃五神”灌顶

法。灌顶时,皇帝请章嘉国师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而皇帝自己坐在较低的座垫上,直到灌顶结束,皇帝一直跪在地

上,聚精会神地如律听受教法。……皇帝听受灌顶后说:“章嘉国师从前是朕之上师,现在成为朕之金刚阿阇黎。”

第82页

图十六:清乾隆 贲巴壶,泰山岱庙藏。此式

奔巴壶清宫赏赐各地,故传世数量较长颈塔

式瓷奔巴壶为多。

图十五:清乾隆《乾隆帝普宁寺佛装像》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承认章嘉国师是密法之主,恪守师徒誓言,对上师言听计从。

从现今清宫或西藏佛堂收藏的唐卡(图十五)中可见,本品式

样的长颈塔式奔巴壶多绘成金属制,这是由于金属壶较瓷壶不

怕磕碰摔损造成的。那么为何如此式样乾隆帝为何命御窑厂千

辛万苦的以瓷为之呢?

在清档中能查到,在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三日,副催长安庆

来说,军机处交出赏达赖喇嘛御笔心经塔一轴(紫檀轴头),

白衣观音一件……青花磁奔巴壶二件……赏班臣额尔德尼(即

班禅)套红玻璃花瓶一对……青花磁奔巴壶一件……赏第穆胡

图克图(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之一)碧玉如意一柄……青花磁

奔巴壶一件……

由此可见,长颈塔式奔巴壶西藏是可以自己制作金属版本的,

但是如本品式样的御窑厂烧制的青花长颈塔式奔巴壶西藏诸高

僧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乾隆把此种器物赏赐给他们,有

着炫耀大清强盛国力的意味。另外,此式奔巴壶上带有不少汉

文化元素,因此以此物促进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企图便是十分

明显的。

所谓交流,一定是双向的,睿智如乾隆帝亦甚明此理。在历史

记载中,乾隆时期,贲巴壶还曾作为皇帝出巡时向内地寺庙的

进献之物。现泰山岱庙就藏有乾隆帝御赐的五件贲巴壶(图

十六),清政府也曾将贲巴壶赠予曲阜的孔庙。

此举以奔巴壶为纽带,将汉地佛教、道教、儒教与西藏佛教牢

牢的牵挂在了一起。在诸宗教皆团结的背景下,汉藏民族之交

融与认同得以实现。

第83页

827 清乾隆 青花莲托八宝纹贲巴壶

24 cm. H

RMB: 3,800,000 - 5,800,000

第84页

828 清道光 粉彩七珍八宝碗一对

款识:土默特右旗蒙文款

说明:清代宫廷除了依例烧制一般日用、陈设瓷外,还经常定烧专门设计的式样,以配合婚庆、节日、祝寿、赏赐

等用途。拍品碗形、纹饰风格与故宫博物院藏品清咸丰粉彩八仙图碗(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

珐琅彩粉彩》, 页 254,图 225)相似,应为道、咸两朝因上述原因而特别定制的官窑瓷器。

拍品碗形规整,碗心绘莲花十字宝杵图案,外壁以金彩弦纹分隔为三层装饰带,上下皆绘寿字八吉祥纹,中

间一层于寿山福海之间绘莲托七珍,构图繁密有致,彩釉饱满艳丽,白釉匀净透亮。

“七珍八宝”是源自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清代宫廷笃信藏传佛教,常以此图样为装饰。

清代满蒙形成制度性联姻,其中土默特右翼旗蒙古曾与清皇室有过数次通婚,如道光十二年,怡亲王奕勋之

女即出聘该旗王公德勒克色楞。大英博物馆藏有与本品相同之例,此纹样也见装饰于尺寸不等的大小盘、碗、

杯上。

11 cm. D

RMB: 200,000 - 350,000

第86页

829 清道光 青花矾红龙生九子纹盘 (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说明:盘心和外壁均绘海水龙纹,青花绘制的海水,波澜壮阔,盘心绘矾红五爪龙,龙神上下翻腾,龙须向上飞扬,

龙爪有力怒张,表现出威武的气势。此图是象征九龙闹海,各彰其德。其青花色泽淡雅,矾红清新艳丽,极

具层次感。青花矾红器,具有独特的颜色反差效果,烧制工艺难度较高,占据着清代官窑的一席之地。

17 cm. D

RMB: 200,000 - 300,000

第89页

830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托寿喜纹碗 (一对 )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说明:此对碗釉质细腻,内壁光素,外壁满绘青花蝙蝠双喜字纹,间以缠枝莲相隔,所绘缠枝花卉纹饰生动鲜活,

枝叶繁茂,叶脉纤细多姿,花朵宛转盛开,俊朗灵动,笔触细腻,构图疏密有致,青花发色青翠淡雅。底落

“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纹饰、布局均延续乾隆旧制。

道光一朝,御瓷烧造数量远逊前朝,然其去乾隆盛世未远,物料人工俱在,故时现隽妙之器,品格之高不让

雍乾,多予人以简约淡雅而韵味无穷之感。

21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90页

831 清雍正 青花锦地缠枝花纹小壮罐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本品肩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饰海水纹,腹饰锦地纹,几何纹。布局繁复满密,绘画风格细腻,散发着浓郁

的伊斯兰艺术风情。

此式青花壮罐为明代永乐御窑独创,其器型由西亚金银器化裁而来,仅在永乐一朝有烧造,其后断绝,在清

代才又复兴。本品器形尺寸甚小,是可装入“佰什件”中的雅玩之物,然小器大作,可见其挺拔端庄。

大尺寸的青花壮罐在乾隆朝十分流行。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十一年、

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七年分别下旨九江关唐英烧造“青花白地壮罐”,且屡次过问并催促烧造,如乾

隆十七年(1752 年)二月十七日责问“从前传过无款甘露瓶并壮罐多烧造些,不必随大运送来,如何此二样

烧造的甚少?着交江西急速烧造无款……壮罐五十件……送来,不必随大运”,御窑厂遂在其后的二十一个

月内分四次完成了这五十件的烧造任务。此外,凡此类壮罐烧成送京后,均下谕旨配制“紫檀木座”,此种配

座要求终乾隆一朝也并不多见,体现了壮罐的不凡等级和陈设重要性。由上述频繁的烧造记录可知,乾隆皇

帝对青花壮罐的青睐非同一般。查清宫陈设档可知,此种壮罐被下旨陈设于圆明园、热河行宫等乾隆可能御

临的宫苑殿堂之中,以供清赏雅玩,可见其受喜爱程度之高。

参阅:明永乐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高 22.7 厘米,故 0014581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5 cm. H

RMB: 200,000 - 400,00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91页

Lot 832

第92页

833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斗笠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

有烧制。碗外壁及内底以青花绘制纹饰,其中碗心双

圈内装饰螺旋状莲花纹,此种纹样源于石窟中的莲花

藻井。外壁胫部以仰莲为饰,腹部主体满绘六朵缠枝

莲花,花朵饱满圆润。主枝为波浪形缠绕往复,小片

花叶穿插其间,勾勒填色中有深浅变化。青花发色浓

淡相宜,内外纹饰相得益彰,碗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

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本品明代宣德窑已有

烧造,有清一代持续有之。

参阅: 1.《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图 44

2.《明瓷名品图录一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台北故

宫博物院,学习研究社,1977 年,图 66。

22 cm. D

RMB: 150,000 - 250,000

832 清乾隆 青花内岁寒三友图

外庭院仕女婴戏图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此式青花庭院仕女岁寒三友图盘始见于明宣德

时期,其后历朝承袭烧造,而纹饰略有不同,

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经典品种。

本品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三景共置圆形构图之中,自左中右分别

绘制,松树腊梅依圆形构图作向内曲折之姿,

松针繁茂,梅花或含苞待放、或盛开枝头,竹

子秀气挺拔,根端土石交杂,杂草蔓生,生机

盎然。外壁以青花绘庭院仕女婴戏图,厅堂内

仕女静坐赏景,庭院中两孩童正在嬉戏,周围

衬以树石栏杆,布局疏朗,场景开阔,意境清幽。

纹饰描绘清秀精致,青花色泽鲜丽淡雅,使于

清幽典正之中富于装饰意味。外底心以青花书“大

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秀整。

岁寒三友是明清官窑的传统纹饰,以其岁寒不

凋的特性,比兴君子坚贞之德,而受到历代帝

王的喜爱。

本品胎釉上佳,温润坚致,青花发色鲜艳,画

工细腻,为乾隆官窑仿古佳器,较为难得。

18 cm. D

RMB: 200,000 - 300,000

第95页

834 清雍正 青花梵文缠枝花卉寿字盘

来源:香港霍宗杰先生旧藏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本器外壁书青花梵文字体,分三层共 147 个字,盘壁绘缠枝花卉纹,盘心六组花卉纹开光,内书梵文字样,

书。此盘之工艺彰显雍正御瓷不同凡响的品格,利坯修胎一一精到,质薄如纸,釉汁温润莹白,抚之如玉,

青花一色明亮鲜妍,绘画一丝不苟,字体秀雅端庄,笔笔有神,款字端庄秀丽,殊为难得。

青花梵文盘,追寻其母本,于明成化时期。纵观馆藏与私人旧藏之范例,雍正时期青花梵文盘,其纹饰共分

三种:一种如本图,外壁饰梵文,内壁缠枝花卉纹,开光梵文纹饰;其二为外梵文,内宝杵纹;其三为外梵

文,内开光梵文。在瓷器图案中出现梵文,始自明代,明永乐、宣德官窑为配合朝廷的法式活动以及与信奉

佛教的藏族上层贵族交往,烧造出了以梵文作纹样的瓷器。清初宫廷的宗教信仰与明初有着惊人的相似,皇

室对藏传佛教极度的尊崇膜拜,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宫廷艺术品,此件雍正御窑所出青花梵文盘即为佛前盛装

供品之用,传世罕见,弥足珍贵。

15.5 cm. D

RMB: 400,000 - 700,000

第96页

835 清雍正 瓜皮绿釉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本品形制圆润隽秀,盘身内外壁满施瓜皮绿釉,釉色青翠明艳,莹润欲滴。瓜皮绿釉亦称浇绿釉,是一种以

氧化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创烧于明代初期,嘉靖一朝烧造甚盛,其后渐断绝,康熙晚期复烧,至雍正时

技术以极尽完美。

雍正单色釉烧造成就卓然,堪称炉火纯青之境,无论仿古还是创新釉色,均为后世所不能及。唐英在《陶成

纪事碑》中将其作为仿古釉色之一,称“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本品当属前者。

21.5 cm. D

RMB: 150,000 - 250,000

第98页

836 清雍正 天蓝釉团寿心葵花式盏托

款识:雍正年制

说明:雍正皇帝在位仅十三年,期间制瓷水平却达到历代高峰,品种之多、工艺之精,其它朝代不可比拟。在艺术

方面,雍正帝持有严谨和创新的态度,酷爱瓷器,曾亲自参与修订瓷器的样式、图纹并要求工匠深入考究,

制度上沿袭康熙时期景德镇督窑官制度,指派年希尧、唐英任职,改良康熙时期古朴厚重的风格,展现瓷器

的精致妩媚。同时怡亲王胤祥分管造办处事宜,对内务府瓷器的制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秀雅的单色釉瓷器

是雍正朝精彩绝伦的瓷器品种之一,眼前的天蓝釉团寿心葵花式盏托正正彰显出雍正皇帝儒雅的品味。

此盏托呈六瓣莲花形,花瓣相迭,瓣沿微收,瓣尖出筋,精巧雅致,工艺难度极大。底部均匀分布六枚支钉痕,

圈足内凹,内书青花“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托中央突起杯槽,槽心模印团寿纹样作装饰。此器釉色近似月白,

釉质莹润,色泽淡雅柔和,为雍正时期年窑天蓝釉之经典佳作。器型设计甚为独特,精致巧丽的造型惹人心扉。

天蓝釉是氧化钴含量 1% 以下的高温釉,为康熙朝所创,雍正朝制品则更进一步,为雍正时期年窑天蓝釉之

经典佳作,一般以小物件文房器具为主,可以与豇豆红釉的小件文房互相媲美,直到雍正后期、乾隆年间才

用以烧制较大的器皿。

14 cm. D

RMB: 300,000 - 50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简易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