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2-7-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事能力、居民都远能力,了解商住小区多元主体权责,在服务并在过程中,给予其赋能陪伴,从而指导小区院委会,推动小区建设,参与小区治理。3.调查显示,居民对小区的满意度较低,以物业管理、环境改善等为主因的投诉率较高,因此需以小区内的公共问题为载体,整合小区多元主体,就小区问题的解决,共商解决方案,整合多元资源,解决小区问题。推动小区事务协商化,促进小区自治队伍解决小区问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二、 思路与计划项目以“缓解商住小区问题”为核心,以社区党委为牵头,小区党员为抓手,构建“‘1+3+N’五方共担,协商共治”商住小区治理模式,围绕小区问题解决,凝聚居民力量,以小区自治队伍培育为载体,深入挖掘小区骨干与资源,搭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创建居民协商路径,形成小区合理对话模式,推动和谐小区建设。具体执行中,以推动院委会为切入点,通过服务活动,将零散的居民组织化,围绕小区环境建设,成立志愿者队伍,激发居民参与解决公共事务的热情,过程中赋能陪伴,进而挖掘骨干居民,提升居民能力,逐步成立院委会,围绕问题解决,以党建为引领,联动社区、物业、院委会、志愿者,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共建问题协商机制,助力问题解决... [收起]
[展开]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事能力、居民都远能力,了解商住小区多元主体权责,在服务并在

过程中,给予其赋能陪伴,从而指导小区院委会,推动小区建设,

参与小区治理。

3.

调查显示,居民对小区的满意度较低,以物业管理、环境改善

等为主因的投诉率较高,因此需以小区内的公共问题为载体,整合

小区多元主体,就小区问题的解决,共商解决方案,整合多元资

源,解决小区问题。推动小区事务协商化,促进小区自治队伍解决

小区问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二、 思路与计划

项目以“缓解商住小区问题”为核心,以社区党委为牵头,小

区党员为抓手,构建“‘1+3+N’五方共担,协商共治”商住小区治

理模式,围绕小区问题解决,凝聚居民力量,以小区自治队伍培育

为载体,深入挖掘小区骨干与资源,搭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创建

居民协商路径,形成小区合理对话模式,推动和谐小区建设。

具体执行中,以推动院委会为切入点,通过服务活动,将零散

的居民组织化,围绕小区环境建设,成立志愿者队伍,激发居民参

与解决公共事务的热情,过程中赋能陪伴,进而挖掘骨干居民,提

升居民能力,逐步成立院委会,围绕问题解决,以党建为引领,联

动社区、物业、院委会、志愿者,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共建问题协

商机制,助力问题解决,逐步构建“‘1+3+N’五方共担,协商共

治”商住小区治理格局。

三、做法与经过

(一)双导向构建居民互动网络,凝聚居民力量

1.

围绕小区难点,开展“说说你的烦心事”坝坝会,邀请小区居

民说说小区问题等,将关注这些问题的居民组织在一起,组建线上

微信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居民共同参与初步的服务活动,

实现个人向组织化转变。

2.

43

+—

第52页

围绕小区自组织共同发展,将合唱、舞蹈、环境护卫队、志愿

者等队伍组织协同起来开展服务,推动各自组织,共商共议服务形

式,包括文化表演活动、便民服务活动、政策宣传活动等,引导各

组织承担服务内容,推动自组织将单个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向公益化

活动转变,树立服务意识。

(二)五步走规范院委会建设,培育自治组织

以 需 求 调 研 为 突 破

口,形成小区需求集,发现

小区关注共同点。采用“调

研进小区、宣传进楼栋、走

访进家门、参访树信心”三

进一出模式,以小区党员、

志愿者为抓手,开展居民调

查,收集居民看法;认领楼

栋宣传任务,实现居民知晓

院委会成立全覆盖,走访骨

干 居 民 , 了 解 居 民 参 与 期

待 , 引 导 居 民 觉 醒 自 治 意

识,挖掘小区骨干。

1.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44

第53页

2.

围绕院委会成立,开展院委会答疑解惑坝坝会为居民解答关于

院委会的疑惑,扩大对院委会的宣传;开展院委会成立说明会,与

居民骨干商议院委会组织架构,共商院委会发展;开展楼栋征集及

宣传行动,扩大居民知晓度,凝聚人心。

3.

以服务开展为基础,对小区居民骨干基本资料信息、服务开展

信息双核信息进行审查,选择小区院委会候选人;以组建院委会为

基础,开展组建讨论会议,引导居民制定准入标准,以“议投入精

力,议参与能力,议公益之心”为核心,形成候选人准入标准。

4.

以开放空间会议技术为引领,开展院委会筹备会议,指导居民

基于环境问题解决、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安全管理与邻里纠纷化

解,形成了文体宣传组、环境治理组、安全消防组、综合协调组、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组;通过自荐的形式,动员15名居民骨干承担主

要职责,搭建各部门架构,实现每个部门有主要2名负责人和5名主要

成员的部门团队,逐渐形成院委会下属部门雏形。

5.

以 《 物 业 管 理

条 例 》 为 指 导 , 结

合 街 道 的 院 委 会 组

建 手 册 , 从 小 区 特

质 出 发 , 指 导 志 愿

者 , 通 过 摆 点 宣

传 、 上 门 宣 传 等 形

式 , 开 展 小 区 院 委

会 投 票 活 动 。 共

4 8 1 户 居 民 参 与 选

举 , 占 比 达

6 2 . 4 % ,最终选举出

院委会委员9人。

45

+—

第54页

(四)两平台畅通参与渠道,营造小区治理氛围

1.以促进居民行动,督促院委会行动执行为目

标,社区党委牵头,联动物业,多方治理小区,例如清理小区僵尸

车、居民自筹资金更换小区花箱、整合区级、街道、社区多个部门

恢复荷花池通水等小区治理难点。着重发挥居民沟通作用,充分调

动居民参与积极性,深挖小区居民能力,充实小区服务资源。

2.以展示院委会风采,促进居民认同为目标,

社区党委牵头,社工通过“启明星”系列活动、院委会展示系列活

动,搭建院委会展示平台,着重发挥院委会倡导作用,通过微信公

众号、海报等形式展示院委会个人风采,梳理小区典范,提升居民

对院委会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引领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三级机制完善沟通渠道,推动小区问题解决

社区党委牵头,联动小区物业、院委会,以创建和谐小区为出

发点,共创共建三级机制沟通平台,及时回应、积极回应、有效回

应居民问题。暨:一级:小问题/突发问题通过院委会成员、物业工

作人员电话、微信进行解决,及时回应;二级:关于小区建设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收集问题,由宣传组分类到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会

议共同处理后公示,积极回应。三级:典型问题则是召开五方协商

议事会议,指导院委会联合社区、物业、志愿者、社工等五方主体

进行讨论,形成问题解决方案,院委会无法处理的事情则是上报社

区或召开小区业主会进行小区业主共同商议决议,有效回应。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46

第55页

四、成效与反思

(一)推动小区自治队伍建设,实现居民参与从无到有

在社会工作者介入之前,居民存在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

想,希望政府和社区能做为主要参与方,参与小区问题解决,但现

阶段小区治理形成了以院委会为主,社区、物业、社工配合为辅的

服务模式,充分调动院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同

时院委会成员面对小区问题解决,实现从“不知所措”到“坦然应

对”的转变,自治队伍的履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是从居民的小区

建设参与程度,从一开始只有30人左右愿意站出来打扫小区,到如

今161户参与筹款,100余人参与打造,提升小区整体的参与氛围,

居民愿意参与小区公共建设。

(二)推动小区多元问题解决,实现居民幸福感由弱到强

基于前期调研,居民对文化娱乐的满意度很低,整合社区资

源、小区院委会开展了近10场问题活动,包括元旦、元宵、七一、

国庆等邻里活动与每周一场的合唱与舞蹈兴趣班,满足居民对生活

娱乐的需求;基于居民对于小区环境建设,开展了宣传栏改造、大

门花箱更换、荷花池恢复通水、长廊修缮打造事项,小区整体环境

得到改善,居民表示对小区现在的改变感到满意,实现居民幸福感

的提升。

47

+—

第56页

(三)推动小区和谐建设发展,实现小区矛盾由多到少

前期小区内居民与物业矛盾严重,居民对物业服务颇有怨言,

同时社区距离较远,居民与社区沟通不畅。项目过程中一是不断创

造居民与物业合理对话的机会与平台,减少居民与物业矛盾。通过

整合社区、物业、院委会、热心居民,将小区问题解决责任落实到

多方。每月对物业工作进行制定与验收,及时公示物业工作,督促

物业整改。二是搭建居民向社区的问题反馈机制,居民从上访投

诉、电话投诉、重复投诉转变为集中反馈于院委会,再由院委会上

报社区,节省社区联动小区的时间,形成合理反馈机制。实现小区

投诉率下降为0,推动和谐小区建设。

五、 经验与启示

(一)以突破沉浸式参与困境为契机,规范院委会建设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院委会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伴随而来的

是在院委会领袖出现一言堂的情况,民主协商作用受到影响,因此

需通过自治组织发展规划培训、领袖走访等形式 ,引导居民领袖 ,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48

第57页

倾听居民意见;同时院委会在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整合资源,通过

自筹经费,解决小区问题,但多次的自筹容易导致居民的不理解,

同时过多的志愿服务会导致成员的疲惫感。因此引导院委会合理规

划服务开展,指导院委会做好资金预算报告、经费使用公示,推动

使组织规范化,缓解院委会服务疲惫感。

(二)以凸出社区参与为牵头,推动小区联合治理

小区和谐建设发展物业和居民的作用缺一不可,但商住小区居

民与矛盾突出,物业缺乏与居民的直接沟通和宣传,物业与居民成

为一个“永恒”的对立体,因此在服务前期,需坚持党建引领,以

社区为牵头,调动物业参与,搭建居民与物业沟通渠道,物业展示

渠道,引导居民发现物业参与成效,促进居民了解物业工作,肯定

物业的付出,引导物业和居民从对立走向统一,实现联合治理,推

动小区建设。

(三)以推动居民自我服务为核心,回归小区治理本真

小区问题解决会面临多重冲突与难题,面临多元主体共同协商

参与,在小区中居民拥有最高的动员及自主能力,社会工作者参与

小区治理要充分发挥居民优势,充分相信居民自主能力。面临小区

问题协商要将权利还给居民,促进居民自主议、自主定、自主行

动,实现居民自主决策。

案例评语:

49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商住小区治理已然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缓

解,铁门社区案例充分结合现阶段社区发展现状,围绕商住小区治

理,抓住成都市发展物业+社工机遇,积极探索物业+社工的小区治理

新模式。在商住小区中,以自治组织暨院委会培育为重要手段,在

居民权利意识高涨的当下,看到身为小区业主的责任与义务,坚持

在党建引领下,共创居民问题解决三级机制,搭建社区、物业、院

委会、自组织、志愿者及其他小区主体的“1+3+N”五方协同平台,

搭建物业与居民的合理对话平台,督促物业参与小区治理,过程中

剖析院委会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居民意识变化、居民能力变化、物

业行动变化以及小区整体的变化,可以见证小区治理过程中:从社

第58页

区主导,院委会、物业配合,逐步转变为院委会牵头,社区、物业

配合;从文化服务活动满足,到小区环境问题打造、小区设施改

善,层层递进加强居民参与深度,实逐步实现居民自主决策、自主

管理、自主服务,还权赋能归位,回归治理本真,取得良好成效。

启示:

第一, 结合社区特质,贯彻城市化社区建设、商住小区治理等

关于物业管理条例、社区发展治理的相关政策,充实服务工作储

备;

第二, 结合小区居民需求,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坚持党建引

领,平衡物业与居民的述求,引导物业与居民从对立走向联合;

第三, 结合基层政府治理指导要求,以院委会组建合规性,院

委会运营有效性,院委会发展持续性为核心目标,及时提炼总结经

验。

建议:

建议进一步做好院委会向业委会转变的过度工作,例如业委会

成立相关程序、小区三项规划制定、业委会职责普及、业委会成员

宣传及挖掘等。

督导:漆冬梅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50

第59页

“新三美”计划助力院落治理

--以三观社区上置雅宾利小区为例

红光街道三观社区成都市关爱家社区营造促进中⼼

一、 背景与需求

(一)政策推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

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精

神,着眼于健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二)社区基础

三观社区2016年成立,辖区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三观社区占

地面积5.5km2,常住2.8万人,户籍人口6062人,常住人口23万余

人,其中人口年龄占比:老年人28%,年轻人60%,儿童12%。现

有商住小区5个,雅宾利、西郡英华(1.2.3期)、蓉树园、优派立

方、百维广场已入住;西郡英华4期、集美天宸在建。工业港北片区

共704家园区企业,32个党支部,公共空间资源优势明显,形成了独

特的产业生活配套区。三观社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充足的商业

资源、雄厚的绿地资源、可观的运动资源。三观社区集城市社区、

产业社区、公园社区三种角色为一体。

51

--

第60页

2 0 1 9年,三观社区在红光街道的指导下以西郡英华二期为试

点,摸索小区院委会治理范式,着力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院落自治委员会(简称院委会)。该模式充分体现居民群众自我管

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意愿,让社区基层民主嵌入

社区治理框架,实现热心公益且群众基础好的小区居民参与的组织

化和规范化。西郡英华二期在一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得以

有效,院落委员会居民自治让小区充满活动、和谐有序。

上置雅宾利小区共14栋,28个单元,总户数2473户,其中商铺

77户。小区绿化面积大,别名“雅宾利花园小区”,小区有架空层

2 2 0 0平方米,部分区域安置健身器材;小区公共空间多,利用率

低;上置雅宾利小区与西郡英华三期建立了三观社区小区联建第一

党支部,党员20人,平均年龄34.67岁。

(三)需求导向

三观社区在西郡英华二期大刀阔斧创新,将院委会老概念赋予

新功能,开展小区居民自治探索,成功孵化了西郡英华二期院委会

自治组织,通过多元参与院落治理,成功打造了睦邻空间、悠然小

院、护眼馆等多个空间,在小区安全、环境整治、自组织孵化、居

民纠纷调解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三观社区成功创建了成都市百

佳示范社区,西郡英华二期为示范小区。三观社区院委会的成效有

应用推广的需求、有共治场景需求。

在三观社区小区联建第一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在西郡英华二

期院落委员会治经验有待发扬光大的契机下, 2021年,以上置雅宾

利小区为试点,将院委会运作推入到一个新的层面,逐渐将院委会

打造成为以当前小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为驱动,建立联建联动的配套

机制,构建居民与社区、物业、社区自组织间的纽带桥梁,创建多

元主体协商的平台,实现社区营造基层治理现代化。

二、做法与经过

(一)院委会筹备组建

1

为了招募到一批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积极性高、愿意为提升院

落品质而奋斗的人,上置雅宾利小区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由小区党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52

第61页

支部牵头,联动小区物业,于2020年12月开展线上线下招募工作。

通过摆点宣传、微信沟通、张贴海报、定向走访等形式,共招募到

50余名热心居民作为院委会的潜在班底。

2

为了考察社区骨干、优化治理队伍,小区制定了通过志愿服

务、社区活动、参与疫情防控等工作来考核、筛选、确定院委会人

选;具体内容包括参与社区活动次数、参与疫情防控服务时间等,

最终确定了院委会筹备组人员。

3

为了提高院委会知名度和公信力,在社区牵头下,小区党支部

联动物业,组建了一支由院委会筹备组与物业合理推动小区建设的

自治联盟——共建共治院物联盟,通过举办多次公益服务,引导物

业参与院委会活动,逐渐形成院委联盟,提升居民知晓度。

4

以哪种形式建立院委会?小区有哪些问题?如何通过院委会来

解决这些问题? 院委会筹备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协商

建立了小区议事会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议事会,议事会与小区党

支部主题党日可同步进行,将方针政策、党史学习、优秀治理案例

与议事会融为一体,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形成了问题收集、

分类处理、重大问题上报、民主协商、问题回馈工作机制(每月议

事会上对处理的问题给议事会成员进行汇报 ,未处理的问题进行说

53

--

第62页

明,以及与物业、社区共同想解决的办法),这些制度的初步构建

为后期院委会架构、行动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院委会筹备组以解决小区问题为出发

点,最终成立了四个工作小组(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治安管理、

文体宣传),并通过公益岗位认领形式,成立了院委会筹备组架

构。组织架构明确后,立即以单元楼形式选拔单元骨干,纳入各个

工作小组。

(二)院委会服务规划

直接以实现社区三美为核心,以院委会牵头,联动物业、社

区、志愿者共建三美社区。即景美,让居民感受生活空间美;人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54

第63页

美,利用空间,以服务开展为手段,拉近居民情感;文化美:学习

历史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提升小区业主的文化底蕴,形成雅宾利

的精神土壤,培植充满活力的文化美,进而提升广大业主的居住体

验,提高小区文化氛围和居住品质。具体服务包括:

1

院委会安全监督小组与环境整治小组组织联合巡查整顿活动,

发现和处理了破损消防设施、电瓶车停放无序、四号门路灯未亮、

单元大厅瓷砖脱落、电线乱接乱拉、楼顶机房堆放易燃垃圾、一号

岗亭监控缺失、河边缺少警示牌等安全隐患等问题,并与物业协调

处理;矛盾纠纷小组与宣传小组对电动车入户、文明养犬等问题开

展了为期20天的入户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户,在迈出社

区治理第一步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小区整体环境品质。

55

--

第64页

2

小区公共空间营造秉持“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办”

的原则。院委会针对居民诉求,主动链接资源与物业进行多次协

商,希望共同将四栋架空层打造成为居民多功能活动空间。为了充

分尊重居民意见,他们对四栋居民进行一一走访,征求大家对空间

建设的意见,在征得所有居民同意准备实施后,很多居民又提出了

反对,因为公共空间内要修公厕。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院委

会最终选择了较安静的一栋架空层作为活动空间。此外,院委会与

社区、物业、社工共同讨论和小区党群服务站、儿童空间的选址、

功能划分、意见征集等工作,为居民活动空间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3

院委会依据前期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报告,与社区两委、小区党

组织和社工机构开展了欢欢喜喜闹元宵、金牌调解法治课堂进小区

活动、垃圾分类进小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其

中,组织开展的“粽叶飘香和谐邻里”端午节活动整合了商家资

源,使得活动有声有色,得到了居民朋友们的一致好评,也鼓舞了

院委会成员信心;与物业联合举办的“同一轮圆月 同一个家”中秋

晚会则促进了小区居民融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56

第65页

4

垃圾无序堆放备受居民诟病。院委会与物业通力合作对外围商

业垃圾和小区垃圾进行了处理。一方面,开展外围商户门前垃圾整

治工作,逐户沟通规范处理垃圾问题,落实门前责任三包,要求店

铺自己把垃圾收好,物业定时集中上门收集,解决了小区商铺外垃

圾满地问题;另一方面,对小区各楼栋垃圾收集点清理工作进行监

督和治理。

5

院委会主动到优秀的社区取经,协商成立雅宾利园林苗圃社,

任命张贵福为队长,带领居民开展小区花园治理探索。苗圃社以小

区4号门空地为基地,带领小区居民进行育苗、扦插、小苗分盆、扶

正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小区环境营造的秀美如花,现苗圃社已达

96人之多。

57

--

第66页

6

小区养狗问题扰民已久,预防宠物咬人、随地小便等问题刻不

容缓。院委会成员拉利用上门发放宣传资料之际,对养犬信息进行

逐一登记,有了小区养犬人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将他们召集起来

共同组建了文明宠物社,在充分沟通交流养犬经验的同时互相监督

和督促文明养犬事宜。

三、成效与反思

(一)小区自治能力提升

院委会治理队伍壮大,由最初的50人增加到69人;组织逐渐完

善,由初期的四个小组增加到六个小组,增加了财务及项目孵化小

组;院委会骨干的议事协商能力、沟通能力、牵头人带动能力、活

动组织能力都有所提升。

(二)物业服务水平提高

在院物联盟的框架下,小区物业在处理小区问题、活动举办方

面的反应速度加快,服务质量有所提升,物业服务人员态度有了较

大改善,原来的相看两厌变为了现在的亲如一家。

(三)治理机制趋于完善

经过半年运作,院委会的自治机制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将原有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58

第67页

的四个小组调整为六个小组,增加了财务小组及院落孵化小组,也

对院落委员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进行了优化,对议事流程及议事规

则、院落委员会各小组职能进行了完善。

(四)居民满意度增加

小区原来活动少且较为单一,现在小区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活

动,使得邻里关系愈发融洽。在对小区居民进行调研时,很多居民

都表示,院委会做了很多工作,不论是从以身作则上、对居民提出

的问题处理及时上都让人点赞。

除了以上成效,院委会在小区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如

解决了小区安全问题155项,小区环境问题134项;在小区院落1栋架

空层打造了一个包含阅览室、书法、童趣空间以及10个花台在内的

邻里共享空间,由园林苗圃小组成员和志愿者共同管理,既可以为

爱花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也能为邻里共享空间营造生机。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

在院委会探索过程中,三观社区党委、居委始终发挥“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过程指导”的引领作用,实现了以党员示范带动为

特色的组织引领、以党的理论体系为根基的思想引领、以党建服务

优化为内容的工作引领,促进了上置雅宾利院落委员会的建设、运

行的良性发展。

(二)居民参与是重心

在院委会建设运行中,社区始终将居民参与、居民自治作为治

理创新原则,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引导居民自发讨论院委

会机制,动员居民协同各方解决小区问题,尊重了社区治理中人民

主体性。

(三)服务居民是初心

上置雅宾利小区院委会始终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终极目标,着力解决居民诉求的问题,满足居民文化需求,秉持

着居民高不高兴、居民认不认同的行动指南,最终获得了居民好

评。

59

--

第68页

案例评语:

三观社区案例,紧围绕红光街道推进院委会工作要求,从自身

实践出发,以西郡英华二期服务总结提炼经验,并将经验推广至上

置雅宾利,这是一个经验完善的过程,案例从院委会组建、院委会

职能发挥、院委会运营成效、以院委会为抓手的小区治理经验总结

四个层面进行项目分析,对小区治理具有重要启示。

启示:

第一,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基层政府脚步,从小区

到社区,从小区治理推动社区建设。

第二, 深入了解小区居民需求,以需求促发展,从服务满足,

到问题解决,逐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第三, 深入挖掘小区周边资源,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

性,从针对性培育,到组织化建设,推动小区多元主体参与小区建

设,营造服务多元参与,全民共治局面。

建议:

第一, 建议结合成都市近年来社区治理发展要求,紧靠政策指

导;

第二, 建议从居民期待、问题解决、社区发展等不同角度,进

一步梳理在小区院委会建设需求;

第三, 建议结合两个小区院委会服务经验,进一步提炼院委会

组建及运行过程,尤其是院委会的合规性建设过程;

第四, 建议进一步结合社区发展相关理论进一步在案例实践中

体现,体现服务专业化过程。

督导:漆东梅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60

第69页

“四长共治”

——“嘉有好邻”德源街道馨美社区安置小区治理探索

德源街道馨美社区成都市仁驿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嘉业花园位于郫都区德源街道稻香路122号,是德源街道7个安

置小区之一,有5栋7个单元,网格长1人,党小组长3人,居民小组长

5人,单元长7人,住房1030套,常住人口3000多人。

通过前期对社区两委(网格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单

元长多元主体的深度访谈了解到,馨美社区各个院落,有固定的党

小组长和楼栋长,前期在社区治理大背景下,形成了楼栋治理雏

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因无可持续机制,再加之行政区域改

革,合并社区等多方因素,导致楼栋自治未得以延续,社区希望可

以在原有楼栋治理的基础上,提供更专业的组织及动员,将楼栋治

理形成一种长效治理机制。

同时,原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村上生产队长、“乡贤”等也希望

能够持续地发光发热。在社区合并后,这部分人也进行了改组,部

分人员还承担起了小区内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单元长等角色,

除协助社区开展工作外,他们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将小区内

的党员、居民管理的更好,让小区变的更好;并且也有一定数量有

良好群众基础的居民,并愿意积极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61

第70页

同时在郫都区社治委的支持下,馨美社区联合成都市仁驿社会

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馨美社区“四长共治”楼栋治理项目,希望

通过这个项目培养现有“四长”的治理能力和专业技术,同时挖掘

社区骨干,为后期楼栋治理输入人才,储备人才;做到共同处理小

区问题,联合居民治理小区,形成居民自治模式,让他们能够“遇

事则议、难事合议、喜事乐议”。

二、思路与计划

(一)模式建立

整合小区多元力量,通过联合社区网格长,小区党小组长,居

民小组长、单元长的形式,开展议事协商会议,让积极地居民参与

到“四长共治”的模式中来,促使他们去发现、收集小区内的问

题,然后反馈给居民小组长、单元长,再由居民小组长、单元长收

集汇总后,在每个月的10号,参与到包括居民骨干、党小组长开展

的“嘉有好邻”议事会中进行讨论,分出“轻重缓急”后,由党小

组长在每月15号的联合党日在社区提出,经由网格长联合社区共同

处理。

(二)工作思路

在“四长共治”的模式中,“四长”的角色不仅是社区的观察

员、宣传员、联络员等等,同时也是“治理”的多元主体,通过议

事协商会议,发挥出“四长”扎根于基层的优势,发掘小区资源、

小区特长人员、小区志愿者等;其中社工作为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整合这些资源成为一个队伍,从而联合社区,与社区内其他社会资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62

第71页

源共同参与到小区治理中,聚焦小区内的治理需求,促进居民的共

同参与。

三、做法与过程

(一)掘骨干,立队伍

为实现院落居民自治,实现共同协商,共同解决,共同行动,

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人选,找到“四长”以及关心小区发展

的居民。在馨美社区和仁驿社工的联合寻找下,通过前期走访与社

区人员资料库发掘到“四长”共16人,其中包括网格长1人,党小

组长3人,居民小组长5人,单元长7人;寻找在小区内发掘居民志

愿者14人,组建成社区温馨家园志愿者服务队,志愿队队长一名,

副队长一名。

(二)搭平台,建制度

从居民需求出发,以志愿队成员、“四长”共同组建“嘉有好

邻”议事会平台,因为他们直接接触居民,可以直观了解居民反

馈,同时也有党小组长在每月党员会上可以将议事会结果上报社区

党委;“嘉有好邻”议事会平台是居民问题提供与社区信息反馈的

一个桥梁,让居民能够通过院落观察员、居民小组长等多个渠道反

映小区问题,再将收集到的问题带到议事会上共同讨论,让大家形

成“遇事则议”的习惯,建立“介绍议题--意见交流—集体表决—

形成决议—宣布结果”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流程。通过院落观察

员、四长收集到有关绿道治理、凉亭维修、电梯不良广告、高空抛

物等个别化需求3条,共性化问题6条。

(三)赋能力,增技能

提升“四长”楼栋治理能力,自“嘉有好邻”议事会成立以

来,便针对“四长”及议事会成员们的自身能力提升,围绕邻里与

物业的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化解、民法典解读等相关内容做培训活

动,提升“四长”正确处理各方关系的能力,增强“四长”管理楼

栋的能力,加深单元长作为院落观察员的责任感,指引其成为小区

楼栋治理的带头人、排头兵。

(四)抒己见,共协商

63

第72页

1

在“嘉有好邻”议事会中,环境治理、公共文化建设两手抓,

在前期院落观察员收集到的居民意见中,院落公共环境问题反映较

大。尤其是以嘉业花园小区五栋楼下绿化带损坏为突出部分,在通

过议事会集体讨论协商,会议产生了两种方案,“种植绿植”和

“铺石板路”,通过20人举手表决、17人选择铺上石板路,少数服

从多数的形式,最后决定将这段道路铺上石板,两旁种上绿植;在

开展议事会时,大家认为铺石板路在人力、物力方面很难解决,通

过社区、社工、“四长”、居民的共同参与,最终这条易于居民出

行的路诞生了。

2

小区活力的展现往往出现在每个重要节点中,在每个节点到来

之前,大家都会在“嘉有好邻”议事会中讨论如何开展与节点文化

相结合的公共文化建设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单元长兰阿姨就

提出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在议事会的积极讨论下,达成共识,决

定对小区内70岁以上老人进行走访慰问活动,让小区老人感受到温

暖关怀的邻里情。

(五)共参与,齐行动

在此项目落地以来,始终秉持着“共参与,齐行动”的服务理

念,共同参与、共同协商的治理方法,共解决小区内个别化需求3

条,共性化问题6条;包括个别化需求:公共设施凉亭损坏、楼道卫

生环境差、单元门口绿化带差;共性需求:单元楼栋环境差无秩

序、电梯内不良广告、门上小广告、电瓶车乱停乱放、电瓶车进电

梯相关问题。

四、成效与影响

(一)“四长共治”架构建立

经过一年的陪伴与成长,馨美社区联合仁驿社工在小区内建立

了“四长共治”的架构,联动社区资源为嘉业小区解决处理居民问

题2 0余 次 , 形 成 了 “ 嘉 有 好 邻 ” 议 事 品 牌 , 养 成 居 民 “ 遇 事 则

议”、“难事合议”、“喜事乐议”的议事习惯。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64

第73页

65

第74页

(二)其他安置小区模式复制

自馨美社区经过合并以后,如今管理着三个安置小区,在另外

的两个安置小区中,仁驿社工已经开始复制“四长共治”的模式,

结合本小区特色,开展相关治理工作。

(三)加强居民主人公意识

通过项目一系列的活动,居民都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部分居

民成为了项目里优秀的院落观察员,更是为其他居民起到了良好的

带头作用,通过“嘉有好邻”、“新馨嘉园”、“学而嘉兴”等活

动,参与到社区治理第一线,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充分

理解到社区开展工作的难度,缓解了居民与社区的矛盾。

(四)提高了小区整体环境,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经过一年“四长共治”方式的综合治理,嘉业花园小区内发生

了很多的变化,如座椅翻新、道路更新,公共区域清扫等等,小区

的宜居环境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五、经验与启示

(一)居民自治模式对于社区治理的启发

项目开展中,社工更多的是让居民自发的进行议事,决事等活

动,不仅因为居民本身就是社区内的基层,同时他们也对自身的活

动更加的关注,切实对嘉业花园内的问题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通过

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也能够减轻社区工作压力,让居民能够配合一

同解决社区问题。

(二)社区治理模式的复制

“四长共治”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居民自治模式,尤其是在没

有业委会的安置小区中,复制这样的治理模式,有利于迅速协助社

区开展治理工作,促进安置小区的环境改善,使居民的整体素质得

到提升。

案例点评:该项目以社区治理政策为驱动,聚焦安置小区治

理,项目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四长共治”模式,通过挖掘骨干,寻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66

第75页

67

找“四长”(网格长、党小组长、单元长、居民小组长)、建立

“嘉有好邻”院落议事会,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通过赋能成长促发

展,推动议事协商凝聚共识、以集体行动重塑院落新形象,回应了

小区自治基础薄弱、参与能力孱弱问题。“四长共治”成功整合小

区多元力量,建立小区民主协商机制,探索安置小区治理路径。

督导:何清香

第76页

唐昌镇鸣凤社区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参与⾏动服务中⼼

参与式治理助力安置小区

从“无序”走向“自治”

一、背景与需求

2020年成都市发布《关于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要力争实现

“三个全覆盖”“四个更加”“两个有效”。为积极贯彻落实《意

见》内容,唐昌镇鸣凤社区与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参与行动中心服务

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参与行动中心)联合申报了2021年郫都区城

乡社区专项激励资金资助项目——鸣凤社区安置小区参与式治理项

目,以宁馨小区为试点小区,探索安置小区的长效治理机制。

宁馨小区建于2006年,是鸣凤社区8个安置小区中问题最为复杂

的两个小区之一。该小区被马路分隔为宁馨A区和宁馨B区两个区域,

A、B区居民共计700余户,由周边5个不同的村(社区)混合安置而

来。宁馨小区在小区管理、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生活服务等方面

都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绿化带黄土裸露、落水管破损污水横流、树

木生虫滴脂掉丫、收费率低等问题备受居民关注,但不少居民常以

“我不是鸣凤社区居民”为由拒绝参与小区公共事务。与此相反,

也有很多居民在前期走访调研中表达了对改善小区人居环境的期

待,并提出增加室外交往性空间、提升收费率、增补绿化等积极建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68

第77页

议。

二、思路与计划

为切实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居民满意度,鸣凤社区和社区参与

行动中心中心以改善小区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利益相关方

开展协商议事、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挖掘小区能人、实行居民自治

等措施,逐步引导居民从观念到行为发生改变,从而探索出了小区

治理的“两路五步”治理模式。其中“两路”是参与式治理的两条

实现路径:一条是通过建设协商民主机制聚焦居民需求,另一条是

通过建设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体系落实居民需求,两条路径形成从

发现需求到解决需求的闭环,从而实现小区的良性治理。“五步”

是五步工作:专题培训转意识、党建引领冲先锋、协商议事促参

与、组织培育推行动、治理行动引蝶变。

三、做法与经过

(一)专题培训转意识

改变人的意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小区问题,因此,鸣凤社区和

社区参与行动中心在项目介入之初,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社区参与

式治理与小区自治”的专题培训,从上到下传递参与式治理理念、

方法和技术,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党员和小区居民等共计70人参

加。

在本次培训中,社区参与行动中心宋振华老师针对宁馨小区居

民长期存在的“彼此不买账、不交往”的问题强调:“不管小区居

民来自哪个村(社区),只要居住在宁馨小区,宁馨小区就是大家

的家,小区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跟你是哪个村的没有关

系。”居民认识到自己的陈旧认知后,宋振华老师随即深入浅出地

讲解了参与式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居民自治案例分享小

区治理的经验,重点突出了“居民参与”、“居民自治”和“协商

议事”在小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居民意识到自己才是小区

的主人,只有居民参与才能实现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党建引领冲先锋

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能够积极

唐昌镇鸣凤社区

69

第78页

动居民参与小区事务,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

享局面。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火车头作用,鸣凤社区

每月都会借助党日活动邀约小区党员进行1次座谈,与其共同讨论小

区问题和解决措施,并建立以党员为主的小区治理微信群,让党员

及时获取自治小组的各项工作信息,持续为小区发展献计献策,并

给予自治小组必要支持。

在持续动员下,目前已有30余名党员加入微信群,如今他们不

仅在观念上高度认同“多元参与、居民自治”的治理思路,还身体

力行地主动参与到历次小区发展有关活动中:院坝会上带头发表想

法、绿植补栽行动中率先扛起锄头、积极缴纳综合服务费并协助自

治小组推动欠费催缴工作……

(三)协商议事促参与

小区是居民的,小区事务居民说了算。居民有权决策,才有动

力参与。因此,为逐步带动居民参与,鸣凤社区开始尝试将公共事

务的决策权归还给小区居民,通过“民事民议,民决民行”的方式

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有关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的全

过程。从

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宁馨小区共计开展了八次讨论会

组织居民就更换落水管、树木修枝、改善小区绿化、增建交往性空

间、提升小区收费率等八项公共议题进行讨论。在社区参与行动中

心提供的“规则引导、共享问题、小组讨论、直观展示”等会议方

法和技术的保障下,参会者理性而有序的发表各自想法和建议。八

次讨论会共收集到居民建议60余条,内容涵盖基础设施改善、居民

行为规范、小区绿化维护、停车管理、租户管理等。最终,小区居

民从集体利益和需求出发,形成更换小区破旧落水管、移除安全隐

患树木、增补小区绿化、增建露天交往性空间等7项决议,并自主开

展环境治理行动20余次。参与人群从最初的老年群体逐渐覆盖中青

年群体,参与人数也最初的几人逐步增加至数十人。

(四)组织培育推行动

发展居民组织是解决小区原子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开展小

区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为助推小区发展居民自治,鸣凤社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70

第79页

社区和社区参与行动中心通过院坝会、走访交流和一对一沟通等多

种宣传方式,不断传递“居民参与才能实现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成功将三人自治小组扩展成五人自治小组。

自治小组成员确定后,又通过陪伴式培育的方式,持续性讲解

沟通、团队协作和集体决策等多方面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支持自治

小组完成了增建交往性空间、增补绿化、清理绿化带、规范停车、

更换落水管等多项小区公共议题的讨论和实施,并引导其制定了自

治小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决策流程、团队协作、

收费时间以及财务管理有关内容。在鸣凤社区和社区参与行动中心

的共同支持下,自治小组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并在规章制

度的保障下持续开展工作。

(五)治理行动引蝶变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打击居民参与热情的两大重要因

素,因此,宁馨小区每次在形成会议共识后,都会决定采用社区服

务项目化管理方式,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明确治理行动“什么时

候开展?谁来做?资金来源?”等具体内容,并形成具体的治理行

动方案。

由于每一次的行动方案都来源于居民决策,因此,他们也更愿

意为此承担责任。在项目期间,经小区居民同意,自治小组利用小

区公共收入组织居民累计开展了4次的小区环境改善行动,为小区增

建4处交往性空间,更换17根落水管,增补1000余株绿植,移除15棵

安全隐患树木。此外,自治小组还不定期带领居民义务清除绿化带

杂草、整治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劝阻“飞线充电”等十余次。

在居民的参与下,宁馨小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来源

于居民行动,也助推居民重新燃起了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

四、成效与反思

(一)小区环境得到改善

在鸣凤社区的支持下,宁馨小区自治小组和党员积极带领居民

参与小区环境治理和维护行动,解决了小区污水横流、绿化带杂草

丛生、黄土裸露、非机动车“飞线充电”、堵塞楼道等多种问题,

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

71

唐昌镇鸣凤社区

第80页

(二)居民责任得到强化

在鸣凤社区和社区参与行动中心的双重倡导下,居民的“主人

翁”意识逐步强化,参会积极性逐步提升,从最初只有几人逐步增

加到现在的几十人。此外,居民也完成了“冷眼旁观者”到“主动

参与者”、“服务提供者”和“利益分享者”的转变,从最初的

“只提建议,不想办法”状态转变为群策群力联合行动。

(三)自治组织能力增强

经过一年的陪伴式成长,宁馨小组自治小组高度认同“平等参

与,集体决策”的工作方法,并通过多次观摩学习熟练掌握了协商

议事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小区治理中,自治小组践行着“不怕苦

不怕累不怕受委屈”的精神,带领居民完成了多次环境改善行动,

使其公信力和威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①陪伴式支持自治小组推动小区事务

②社区参与行动中心宋振华通过居民

自治案例倡导居民参与

③居民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就小区

问题进行梳理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72

第81页

①绿化带更新前

②绿化带更新后

③交往性空间:打造前

④交往性空间:打造后

⑤⑥⑦居民自主参与小区绿化带维护

73

唐昌镇鸣凤社区

第82页

(四)社区能力得到提升

鸣凤社区党委书记曹怀国非常认可参与式治理理念,全程亲自

带队参与项目执行,他曾多次表示:“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有不一样

的收获,社区参与行动中心的参与式治理理念和方法值得全社区工

作人员学习。”在项目期间,曹书记将所学的协商议事方法和技术

运用于工作中,不仅让宁馨小区和同心苑小区在毫无争执的情况下

新建了充电车棚,还解决了汉唐新城垃圾投放点的建设纠纷。

五、经验与启示

(一)社区两委与社区组织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中行政力量的代表,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地理

空间范围内,掌握着丰富的组织、协调和资金等资源。因此,社区

居委会在发动党建引领和调动居民参与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专业

的社会组织作为与居民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更容易探知居

民的真实需求和想法,通过专业技术组织居民协商、动员居民参

与,但因其机构或人员的外来性,难以短时间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因此,在项目开展中社区两委和社会组织能清晰认识各自

的职责和角色,形成功能嵌合的合作关系十分重要。

(二)关注居民需求和人的改变同等重要

小区问题的解决代表着居民需求得到满足,是居民参与的重要

动力,而人的改变是项目成果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区治

理项目中,项目执行团队在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小区问题为目标

的同时,还应注重居民思想观念的持续性正向引导,增强居民的协

商议事能力,确保项目人员撤出后,小区居民仍能在社区的支持下

解决小区问题。

案例点评:

鸣凤社区安置小区参与式治理项目主要是探索安置小区的长效

治理机制,以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协商议事、意识转变、多元

参与等方式,形成了安置小区“两路五步”治理模式闭环。切实转

变了拆迁安置小区居民意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党员带头参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74

第83页

75

与到小区治理,这与党的十九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人人有责、人

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谋而合。

意识的转变需要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因此建议社会组织巩固

已有转变,加强社区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强化居民的责任担当,形

成长效改变的可持续机制。

点评人:何利明

唐昌镇鸣凤社区

第84页

志愿服务“五联盟”. 绘就万福“新画卷”

——万福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机制探索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成都耕⼼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万福社区位于犀浦街道东部,区域面积1.15平方公里。2019年

撤村建居进行区划调整后,现管辖成犀家园、五粮家园、成都后花

园一至四期、蓝关公园悦府、碧桂园锦熙府(未交房)、天琅(未

交房)9个居民小区,居民户数约有7800余户。9个居民小区中,原

犀浦村民集中安置小区2个,成犀家园为最大的安置小区,安置户数

达两千户,自住户和租住户各占1 / 2;成都后花园小区一、二期为

别墅区和叠拼别墅,居住人群相对高端。辖区内有大型购物中心爱

琴海购物中心、三六三医院、成都市铁路中级法院等驻区单位。志

愿服务在不同地域、不同社区扎根,形成全社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

一种社会存在形式。志愿服务开展得好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参照。特别是由建制村转为城市社区的万福社区,社区内最大

的安置小区居住成员还处于传统农民向新市民转变的过程中;社区

内的成都后花园小区一、二期为别墅区和叠拼别墅,居住人群相对

高端,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居民参与意识不高,参与热

情不足,导致整个社区凝聚力差。而社区内丰富的商业资源、业态

各异的教育培训资源、驻区单位资源、属性不同的居民小区资源未

能有效联结和运用 ,导致社区社会资本闲置 、互助共治模式尚未形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76

第85页

的服务供给,促进社区多元主体相互发展,实现社区的有效治理已

经迫在眉睫。而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

动力,社区志愿服务联盟是基于社区志愿服务内部壮大和外部联合

发展的新阶段,是促进志愿服务组织从“行动”到“裂变”,再走

向“联盟”,实现“共益”的可持续服务机制的建立。

二、思路与计划

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是在2021年成都市郫都区城乡社

区专项激励资金支持下,由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实施,

通过整合辖区资源,探索建立以爱琴海购物中心商家为服务主体的

“商小盟”、以成都市铁路中级法院法律工作者为服务主体的“铁

小盟”、以三六三医院白衣天使为服务主体的“康小盟”、以辖区

教育培训机构为服务主体的“育小盟”、以成犀家园安置小区居民

为服务主体的“福小盟”,发挥商家、企业、驻区单位、小区志愿

者的参与作用,探索构建共益互助的小区微治理可持续循环机制,

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共同体氛围,从而更好

地组织居民群众、商家企业、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达到促进形

成社区认同、实现社区共治的目的。

三、做法与经过

(一)内在需求为驱动,辖区资源为基础

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基于志愿者和培育志愿者主体的内在

需求,耕心社工通过对驻区单位和商企、社区居民骨干及原有志愿

者的逐一访谈,深入了解到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不同动机与需

求。2020年1月爆发新冠疫情,驻区单位成员、各小区居民均以志愿

者的身份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积极参加抗疫行动,随着疫情进入常

态化防控阶段,万福社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提出

了诉求,社区亟需探索一个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带动社区志服务的

生长和循环。万福社区对培育志愿者的需求则是因为志愿者的行动

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者虽然是由政府引导促

进的,但它的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而志愿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社区融合的一种重要的公民社会组织

形式 。因此,志愿者的行动虽然是一种公益服务活动 ,但它的延展

77

.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

第86页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80

第87页

和可持续性则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社区治理过程的重要保

证,是实现创新社区治理的实践践行,是推动管理与服务走向合作

治理与善治的有效途径。因此,以社区、居民及志愿者的内在需求

为驱动,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实施万福社区“决策联议、活动联

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五联工作法,通过走访辖区

企事业单位,不断传递志愿服务理念,整合驻区单位成都铁路运输

中级法院、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资源,分别达成以法律工作

者、医护人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合作意向。同时,在与辖区大型

购物中心爱琴海、玫瑰天街综合体等商企对接时,不仅要立足社区

和居民的需求,也要关注商企的需求,通过数次沟通和交流,探寻

到双方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企业立足于社区,不仅要讲经济

责任和法律责任,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即既要搞发展也

要讲责任,结合商企的经营和服务范围,梳理并建立起商企公益性

服务清单,明确了公益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二)志愿服务为核心,联盟平台为载体

志愿服务已是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建设 、促

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方式,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社区志

愿服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万福社区志愿服务经历了

由“行动”走向“裂变”,再由“裂变”走向“联盟”的发展过

程。“裂变”是从社区原有的志愿服务组织基础上不断衍生或者分

化出新的组织,产生专业化、灵活性的志愿服务组织。“联盟”是

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组织演进,通过联盟的形式,整合联动社区内

的驻区单位、大型购物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资源,建立互相

支持、互相补充的组织关系,共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经过前期扎

实的实地走访、深入地沟通交流、积极的资源对接,服务人次约

50人次,万福社区以志愿服务为核心,联盟平台为载体,建立起以

社区党员、居民、物业单位(圣沅嘉理物业开公司、创禾物业公

司、蓝光嘉宝物业)为志愿服务主体的“福小盟”志愿服务组织共

24人,“福小盟”志愿者既是志愿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志愿服务的受

益者,在社工的启发催化下,他们关注到社区中物业小区普遍存在

“高空抛物”“遛狗不牵绳”“乱扔垃圾”等问题,通过社工的组

织联系,搭建志愿者互助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在3次“从

81

.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

第88页

心出发·绽放万福”——向心而行志愿服务中,鼓励约60人次的志

愿者、物业单位的积极参与,通过“健步走+文明宣传”的方式,让

更多居民站出来、说出来并且行动起来。依托驻区单位成都铁路运

输中级法院法律工作者建立了“铁小盟”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成

员提供法律资询、普法宣传、法律维权的专业志愿服务。成都铁路

运输中级法院坐落在万福社区校园路东段528号,与万福社区党群服

务中心毗邻。2 0 2 1年1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

行,《民法典》作为社区法治服务的重要依据,与社区每位成员息

息相关,法律宣传着眼的是小事,涉及的却是民生大事。围绕《民

法典》的宣传,2021年5月,耕心社工积极协调,促进万福社区、成

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物业服务企业、幼儿园等单位之间的对话,

“铁小盟”志愿者先后进到万福社区、在建工地、物业小区、幼儿

园,开展了5次“与法同行·守护万福”——普法加油站志愿服务,

服务人次约75人次,为企事业单位代表、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物

业服务企业人员、工地一线工人、教育从业人员等开展了法律宣讲

志愿服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法律知识,也搭建起社区单位与单

位、社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平台。以驻区单位三六三医院(犀

浦院区)的医护人员为志愿服务主体的“康小盟”志愿服务组织,

根据万福社区居民对健康的实际需求,耕心社工寻求到三六三医院

(犀浦院区)的有效配合,先后进到成犀家园、后花园三期、五粮

家园等物业小区,为小区老年人进行健康义诊和科普宣传,针对性

的开展了1次“前列腺”健康知识宣讲,免费为30名50岁以上的中老

年男性进行了前列腺癌筛查。针对商企需求,对万福社区教培机构

25名职员开展1次儿童应急急救的专业知识培训。根据老年人冬病突

发的现状,在辖区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了2次义诊服务,服务辖区居

民100余人,“康小盟”志愿服务在社区内为居民树立了科学的健康

意识,通过实际的诊疗志愿服务满足了社区成员的共性化和个性化

的需求。通过整合万福社区丰富的商业资源,建立以爱琴海购物中

心、玫瑰天街综合体、乐友母婴连锁超市、V9健身、智乐宝、成都

融创雪世界、永辉购物超市等商家企业为主体的“商小盟”志愿服

务组织。结合商家企业服务多样,志愿服务更加灵活而具有弹性的

特点,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由社工寻求、整合和管理社

区资源,联动“商小盟”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2次“商居融合·共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82

第89页

83

.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

第90页

筑万福”——爱心漂流志愿服务,服务了120人次的居民,构成了优

势互补、合作协同的志愿服务模式,以居民为中心,激发在地资

源、引入外来资源,充分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通

过建立以辖区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教育培训单位语润花开教育

(远方&国锋练字)、聚心鼎艺术培训学校、蜀舞堂、千慕书院、艾

码机器人、i²英语、大墨蒲公英、全音符艺术培训学校、太一阳文

化艺术培训学校、全优加早教托育机构、福梓硬笔书法、梓潼幼儿

园、成都市郫都区哈佛幼儿园为主体的“育小盟”志愿服务组织,

调动辖区教培机构、教育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不同年

龄段、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社区教育,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声乐公

益课6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硬笔书法公益课4次,共服务了120人

次的居民,开设了亲子成长学堂,营造积极上进、友爱互助、共同

成长的环境氛围,为社区不同人群建构了社区教育支持网络。

(三)制度先行为保障,主体权责为准则

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把辖区人力资源、专业资源、精

英资源、场地资源、服务资源进行了充分整合,以结盟的形式实现

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了确保联盟建设机制的完善和成员间的

配合协作,保证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开展,设立了准入机

制、运行机制、合作联动机制、评估机制为主要构成要素的联盟机

制下的合作,确保社区志愿服务长足发展。“五联盟”准入机制包

括对社区志愿服务合作伙伴的选择、联盟成员的主体权责、合作流

程的制定和规范。建立准入机制,从源头上对联盟的成员、服务、

程序进行了严格把关。进入联盟的成员必须对志愿精神高度认同,

对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需要签订志愿服务承诺、提供志愿服务

清单,以自我承诺、自愿服务的形式规范联盟成员的志愿行动。

“运行机制”则是从志愿服务联盟的管理培训、长效激励、服务保

障、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五联盟”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员管理、专

业培训、动力激发、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资源联动,增强社区志

愿服务的实效。“合作联动机制”则是将“五联盟”中的成员单位

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联盟特色、品牌服务,在志愿服务

中实现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评估机制”则是衡量志愿服务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工作是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84

第91页

否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联盟成员提供的志愿

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志愿服务成效明显。通过制度先行,明

确了志愿服务联盟成员的主体权责,厘清服务边界,保障了在面对

不同志愿服务需求时,以灵活、多变的形式采取不同的策略,也为

联盟成员优势价值所在形成了完整的联盟结构链。

(四)志愿精神为指引,践行服务为宗旨

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从纵向上有助于营造浓厚的社区

志愿服务氛围;从横向上通过与驻区单位、商家店铺、居民小区的

联盟,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劣势的弥补,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往纵、深方面不断扩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梳理出为社区成员提供

普法宣传、医疗健康、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志愿服务清单,从2021年

5月“铁小盟”志愿行动启动,为辖区居民、物业人员、商家企业员

工、在建工地工人提供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普法宣讲和法律咨询

服务。以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的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康小盟”

组建起健康素养讲师团,2021年6月至9月在万福社区不同物业小区巡

回开展健康管理宣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以

社区爱琴海购物中心、玫瑰天街综合体、物业服务企业等商家企业

建立“商小盟”,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以辖区

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教育培训单位为主体的“育小盟”,结合青

少年、中老年兴趣爱好,提供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志愿服

务。

四、成效与反思

1、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的建立,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

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服务管理从“松散性”转向

“规范性”,服务组织从“体能型”转向“专业型”, 服务方式从

“被动式”转向“主动式”。

2、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机制的建立经历了从“行动”

到“裂变”的多元化方向演进,再到整合驻区单位、商家店铺、小

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发展阶段,最终成从“裂变”

到“联盟”,搭建起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的

“铁小盟 ”、以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的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康

85

.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

第92页

小盟”、以社区爱琴海购物中心、玫瑰天街综合体、物业服务企业

等商家企业建立“商小盟”、以辖区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教育培

训单位为主体的“育小盟”、以小区党员、居民为主体的“福小

盟”的志愿服务联盟平台,促进了以“五联盟”为依托的的多元共

治、合作共赢的志愿服务局面的完善。

3、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五联盟”的成立,充分整合了社区的人

力资源、专业资源、精英资源、场地资源、服务资源,对社区志愿

服务的体系化、主题化、品牌化建设具有实践可行性。健全的准入

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精准的合作联动机制、全面的评估机制是

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机制长效发展的应有之义,确保了社区志愿服务

的可持续发展,对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五、经验与启示

万福社区依托志愿服务“五联盟”的成立,不仅突破了志愿服

务角色仅局限于社区居民的瓶颈,还撬动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

商家店铺等各类主体的实质性参与。其经验为:一是“五联盟”机

制呈现出志愿服务成员多员化、联盟运行失落化、服务项目多样化

的特征,突破了社区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式化、表面化,

为各类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优化了服务载体,为社区志愿

者队伍的壮大、社区的和谐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志愿服务

“五联盟”彰显了社区志愿服特色,将辖区内的商家店铺、企事业

单位吸纳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形成各方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工

作合力,在全社区范围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

络,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商家店铺-社区居民联合行动的

志愿服务良好态势。三是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服务

“五联盟”不仅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更是促进志愿

服务走向多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行动策略,为社区文明程度和

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为建设和谐社区和创造美好生活,做出了有益

尝试。通过志愿服务春风化雨般的行动,实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建设在万福社区的深入践行。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86

第93页

案例评语:

本案例立足“村转居”社区的实际情况,以志愿服务项目为切

入点,深度塑造和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吸引涵盖企业、商家、党

员、居民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打造志愿者乐于参与、便

于参与的志愿服务“五联盟”平台,逐步实现志愿服务需求和志愿

服务内容的有效衔接,有力深化了志愿服务的社区实践。通过在服

务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着力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机

制,实现了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成员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促使社区

志愿服务品牌日益常新、日益响亮。

督 导:肖 玲

87

.

犀浦街道万福社区

第94页

--徐堰河安宁村绿色乡村营造师

安德街道安宁村 成都市河流研究会

一、背景与需求

2018年郫都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推进农村河渠污染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

治理,提出到2020年全区169个涉农社区,9.3万农户全面实施百村

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实现农村垃圾100%无害化处理。水源地保护

不只是政府单方面自上而下的工作,水源地的持续保护离不开村社

居民的参与。只有农民的环境意识得到提升,民众觉得水源保护也

是自己份内的事情,具有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以及参与渠道,才能

形成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

在水源地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从政府到专家,已经

意识到社区参与的意义和作用,社区和居民应作为重要利益相关方

参与和表达主张,付诸行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沟通与协调机

制,在公共事务领域发挥协同作用,使得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

资源化利用得以实现,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取得保护水源

地的成效。

安宁村地处成都市水源地保护区内,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造

成的污染为水源地保护带来一定影响,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提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美丽安宁,我来守护”

88

第95页

高,垃圾分类、护水清源、垃圾处理(包括生态堆肥方法去的使

用)、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需要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宁村需

要一支由村民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来协助村委开展环境治理的工作。

在郫都区总工会、郫都区社治委、安宁村村委的支持下,成都城市

河流研究会动员安宁村积极村民自主参加“绿色乡村营造师”培育

计划,成为安宁村的“绿色营造师”。

二、思路与计划

通过社区走访、座谈了解水源地社区基本情况,发现社区问

题,识别社区需求。了解本村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基本情况,主要

包括厨余垃圾每天的生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量等。邀请具有一定

社区发展经验和水源地社区环境保护手段的社会组织的参与,协同

村委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提升村民生态主体意

识、提高村民环境治理参与能力、健全公众参与激励机制、培育社

区自组织来总结和梳理安宁村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和

实现路径。

针对村民与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培训、工作坊、外出参访、公共

空间打造、大型交流活动、垃圾分类及减量设施修建等。营造师们

徐堰河边的安宁村

--

安德街道安宁村

89

第96页

空间打造、大型交流活动、垃圾分类及减量设施修建等。营造师们

通过系列课程和活动,在知识储备、能力行为上有一定的提升,能

对外分享安宁村垃圾分类的实践和成效、对内能向其他村民宣讲垃

圾分类及堆肥处理情况,协调村委、协助村民解决公共空间脏乱差

的问题,切实应对社区环境治理中的需求。

课程设计:

● 认识自己:营造师互访学习

安宁村营造师互访学习是通过参访同样来自水源地社区临石

村,具有丰富环保工作经验的村民,为安宁村分享他们的河流故事

与经验;此外,“营造师”培训还邀请到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

级研究院陈庆恒老师、区社治委特聘专家李莉老师为培训作指导。

水源地社区村民的分享:

临石村护水队成员胡雪梅:从环保活动、河流清源到自己单独

经营生态农业从环保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堆肥达人张艳:结合自身

堆肥经验,讲解堆肥的技巧与实践结果,鼓励安宁村“营造师”坚

持做环保工作;护水队陈永建老师:“怎样讲护水故事”“如何传

播绿色乡村理念”从旁观者到实践者一步步的路如何走下去。

专家总结:环保工作“要慢慢来”“绿色乡村营造师培育是一

个长期培训过程”。

● 专题讲座

家乡的本土植物:成都本土植物与居民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

在乡村以及城市发展中,本土植物又有哪些变化,是一个值得与村

民们探讨交流的话题。活动通过与村民交流分享安宁村植物卡片、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杜渊渊带来《成都平原常见本土植物》专题讲

解等环节,为村民们详细科普了成都本土植物知识,同时,通过与

村民交流,也让参加活动的伙伴了解到了本土植物与我们自身的联

系,本土植物对于我们的食用、药用价值之大。

记忆中的生态生活:通过成都市首批党员教育本土讲师、高

级农艺师袁勇老师的分享和与村民的互动,让他们回忆起他们小时

候的生态场景,有生态农业知识的分享、也有生态场景的回忆和共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90

第97页

“看见身边的植物”——老轻交流本土植物

91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98页

创,让营造师们能有主动构建自己绿色生态生活场景和环境的意

识。同时,这也是安宁村2号点垃圾分类、厨余堆肥成果的基础上进

行的实践应用探索,村民可以做绿色乡村“营造师”,是绿色乡村

讲解员,也是绿色乡村的建设者。未来可以生活得更生态,甚至尝

试种植生态农业。

● 外出参访

寻找垃圾的归宿:作为有徐堰河以及众多毛渠流经的安宁村,

树立一个对于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之

前,许多村民提出疑问:垃圾围城围村,有那么严重吗,垃圾都怎

么处理的?村民有了需求,探访垃圾的归宿很有必要。为了让村民

认识到水源地社区垃圾分类重要性,更好地让村民理解垃圾分类必

要性与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减轻村垃圾分类服务人员工作压

力,我们带领着村民前往万兴环保发电厂进行参访学习。

不要垃圾围城,不要水源空气污染,是国家之大计,是民生之

根本。每个人都是垃圾制造的源头,人人负责自家,不要互相推托

责任。减少垃圾,从重复使用一个塑料袋开始,或者不使用塑料袋

开始。环保,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垃圾的最终

归宿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将它分类好、减少它的产生,就是对垃圾

来说最好的归宿了。

他山之石可鉴:组织营造师们参访金牛区汇泽社区。汇泽社区

在社区环境治理、社区花园建设、志愿者队伍管理、社区讲师培育

等等对于安宁有着可借鉴的方面,带领村民参访汇泽社区,看看他

们如何进行社区环境治理,如何自治自管,如何建设居民共享的社

区花园,环保志愿队做了哪些,对安宁村“绿色乡村营造师”们有

哪些借鉴学习之处。

通过参访汇泽社区,让安宁村村民学习垃圾分类中的自治自

管;学习汇泽社区环保志愿队管理经验,对比与借鉴,强化安宁

“绿色乡村营造师”队伍建设;学习汇泽社区社区讲师经验,对比

安宁村“营造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强化“营造师”对外传播安

宁文化的能力;通过走访,让乡村社区与城市社区进行分享交流,

不同模式的经验分享,促进双向学习。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92

第99页

寻找垃圾的归宿——“参访垃圾焚烧厂”

他山之石可鉴——“参访汇泽社区花园共建”

93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100页

表情、姿势语言、态度,都能让分享对象感受到我们对身边一草一

木的感情,对所从事的事情的骄傲,所以,自信地解述,即使语言

质朴、逻辑感没那么强,但是对方也能感受到你们的热情。

团队能力:

使用参与式方法让村民参与商讨两支志愿者队伍的带头职位及

分工职责与带头人,再通过自荐、他荐、无记名投票,最终公开唱

票方式选举。同时,持续讨论队伍日常活动内容、确认公共活动日

的时间及内容。

虽然这些职责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都是安宁村志愿者队员

们共同讨论确定出来的。在这些志愿者队员们的眼里,队长、副队

长和后勤主任们必须是有责任心、能担当,并且“能干事”的人。

简单几个词,也是队员们对他们寄予的期望和信任!

村民通过带头人的选定、志愿活动内容的确定,获得满足感和

参与感,更加体现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性,安宁村护水队与绿色

● 能力提升

个人能力:已经出版四本人文访谈录的作家黄菊老师,与安宁

村徐堰河护水队队长岳德宏一起,进行了一次个人故事与社区故事

的讲述整理:

我是谁?

我生活在哪里?为什么要在这里生活?

我以我的家乡为傲吗?它是不是有一些让我迫不急待想要分享

给你们的故事?

它跟徐堰河沿岸的其它村庄相比,有一些特别吗?

我干什么,一天的流程是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的团队在这里做了什么,有成果吗?村民们认同吗?村民

们有跟着一起来做吗?

未来我们还想做什么?

……

每一位绿色乡村营造师,可以以此为思考和组织讲述的线路,

串联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分享故事。

黄菊老师强调,对家乡的热爱是可以溢于言表的,我们自己的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9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