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

发布时间:2022-1-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客家围龙屋

阳城围位于丰顺县潘田镇上吉村,始建于中华民国,九十年代曾经修缮。坐西南向东北,为三进四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硬山顶,面阔五开间。共 有61个 房 间 , 进 深31.7米 , 面 阔53.6米 , 建 筑 面 积2315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 约2565平方米。大门匾额雕刻“阳城围”3字。阳城围建筑规模宏大,保存状况基本完整,是当地比较闻名的一座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建筑之一。阳城围客家围龙屋 图录 095 [收起]
[展开]
客家围龙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046

丰顺县·建桥镇

第52页

景 濂 堂 又 称 庭 绍 光 业

位 于 丰 顺 县 建 桥 镇 郑 屋 村

老 新 屋 , 始 建 于 清 乾 隆 初

年 , 由 郑 屋 十 三 世 祖 子 祐

公 所 建 。 坐 西 北 向 东 南 ,

三 进 四 横 一 围 龙 布 局 , 土

木 砖 结 构 建 筑 , 悬 山 顶 。

进 深 44.3米 , 面 阔 59.1

米 , 共 有 房 屋77间 , 建 筑

面 积3829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约3930平方米。

景濂堂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47

第53页

大门匾额“庭绍光业”,三个小门匾额分别为“追步两如”、南门“浦江风

苑”,北门“啟明仁耀”。上下堂屋顶由七步架梁支撑,梁架雕刻精美。门楼雕

龙刻凤,做工精细,屋栋用瓷块镶嵌花草,造型美观大方。大门前有一堵围墙,

中 有 禾 坪 , 两 侧 建 有 龙 虎 门 , 内 苑 砌 有 石 拱 圆 门 。2015年12月 , 景 濂 堂 ( 老 新

屋)被列入为梅州市历史建筑。

丰顺县·建桥镇

048

第54页

景濂堂位于建桥镇政

府西南面,距离镇政府约

6公 里 , 距 离 梅 州 市 历 史

建 筑 敦 仁 堂 约 50米 ,

G206国道从村中穿过,交

通便利。建筑左侧为“十

里花溪”生态园区和莲花

山 脉 , 面 前 有 一 条 建 桥

溪,属韩江水系。当地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

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建筑所在的郑屋村现在人口约

2800多人,主要为郑、王、梁姓村民为主。当地产业以传统农耕为主,部分村民

生产薯粉丝和种植有西瓜、百香果、橄榄等水果。

049

客家围龙屋 图录

第55页

050

丰顺县·建桥镇

第56页

攀桂楼

攀桂楼位于丰顺县建桥镇环中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环

中王氏十四世祖作凤公创建,1986年对三堂进行了修缮。坐西北向东南,三进二

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悬山顶。

大门匾额写有“攀桂楼”3字,对联为“攀跻月殿、桂发天香”。中堂七步架

梁支撑屋顶,梁架镶嵌瓜墩,雕刻精美,前檐为卷棚式结构,木构件雕刻有狮

子 、 人 物 等 图 案 。 中 堂 悬 挂 有 “ 芝 兰 堂 ” 木 匾 额 一 块 。 共 有61个 房 间 , 进 深

31.8米,面阔38.2米,建筑面积280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禾坪前有

一口半月形池塘。1986年,只对三堂进行了修缮,后围龙部分房间保存较为残

破。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51

第57页

攀桂楼位于建桥镇西面,属山区,山脉以莲花山脉为主。当地气候温和,雨

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面向笔架山、背靠泰山,门前有一条

建桥溪,属韩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该建筑距离镇政府约8公里,206国道从面前穿过,交通便利。环中村现有800多户

籍,人口约4000多人,均为王姓村民。当地产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耕作水稻为

主,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

丰顺县·建桥镇

052

第58页

裕宁居位于丰顺县建桥镇三和村落水科,始建于清末,坐西北向东南,二进

二 横 一 围 龙 布 局 , 土 木 砖 结 构 建 筑 , 悬 山 顶 。 共 有21个 房 间 , 进 深12米 , 面 阔

23.6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

裕宁居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53

第59页

禾坪前有一堵围墙和一口半月形池塘,两侧设有龙虎门。裕宁居由于年久失

修,天井杂草丛生,裕宁居整体保存较为残破。

裕宁居位于建桥镇政府南端,面向门前岽,背靠赤岗顶,建筑四周环山,山

脉以莲花山为主。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门前

有一条小溪流,属韩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

叶林。该建筑距离建桥镇政府约5公里,交通便利。三和村现有人口一千三百多

人,主要为朱、蓝、邓姓村民。当地产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耕作水稻为主,部

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

丰顺县·建桥镇

054

第60页

相传荷树墩陈氏从揭阳县锡场华清迁入,开基祖仕

元公见此地林木葱茏,荷树茂密,土地肥沃,山川丰

盈,于是开基创业。经过几代人繁衍生息,家境昌隆,

人丁兴旺,于是十世祖连桂公筹建了崇德楼这座大宅,

现已传至20世。

荷树墩崇德楼位于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荷树

墩,始建于清初期间。坐北向南,为三进四横二围龙布

局,砖木石结构建筑,硬山顶。进深29米,面阔37米,

建筑面积2294平方米,占地面积3423平方米,曾居住有

六十多户人家,约三百人。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55

第61页

丰顺县·北斗镇

大门匾额写有“衍庆江门”,禾坪两侧设有龙、虎门,整座建筑结构前低后

高,呈椭圆形,三堂之间各厅均用木制屏风隔开,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有廊

房、厢房、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崇德楼是丰顺县规模较大的清代客家

围龙屋。但第二围龙左侧增建有现代建筑,对原有风貌有一定的影响。

056

第62页

客家围龙屋 图录

崇德楼所在的北斗镇位于县境中西部,属山区,山脉主要为莲花山脉。镇

境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系属榕江水系。建筑周边植被茂

盛,土质肥沃,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崇德楼毗邻北斗镇政府约7公里,门前

500米是汕梅高速公路。围龙屋内现有6户人口,约20多人居住。当地产业以农

业为主,部分村民种植有紫胶、仙人草等经济作物,建筑四周多为低矮泥瓦

房。

057

第63页

丰顺县·北斗镇

058

第64页

金鉴重辉围龙屋位于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十八渡,始建于清代初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曾修缮,2018年左侧2间横屋被重建为二屋楼房。坐东北向西

南,为三进二横一围龙布局,砖木石结构建筑,硬山顶,共有45个房间,进深

23.06米,面阔41.2米,建筑面积184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

建筑所在的北斗镇位于丰顺县境中西部,北邻丰良镇,西连汤西镇,西北与

八乡镇、五华县接壤,山脉主要莲花山脉、韩山山脉,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

候区。建筑南面500米处有一条小溪,属榕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

多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金鉴重辉围龙屋毗邻县城汤坑约

7公 里 , 东 北 面 约800米 处 有 汕 梅

高 速 公 路 、 广 梅 汕 铁 路 通 往 梅

州,西南面有一条村道通往坪坑

村,交通便利。拾荷村现有人口

约4千多人,主要陈、张、王姓居

民为主,当地产业以耕作水稻等

农 业 为 主 , 部 分 村 民 种 植 有 青

榄、香蕉等经济作物。

金鉴重辉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59

第65页

大 门 匾 额 写 有 “ 金 鑑

重 辉 ” 四 字 。 门 前 禾 坪 两

侧 各 有 一 座 小 门 , 前 有 一

堵 围 墙 和 一 口 半 月 形 池

塘。中堂有4条圆形木柱支

撑 梁 架 。 该 屋 是 研 究 清 代

丰 顺 县 客 家 堂 屋 的 新 材

料。

丰顺县·北斗镇

060

第66页

文郁公祠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61

文郁公祠位于丰顺县大龙华

镇 长 布 村 五 队 , 始 建 于 清 代

(1680年),坐西向东,为二进

二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

筑,悬山顶。共有47个房间,进

深16.6米 , 面 阔45.42米 , 建 筑

面 积 2412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 约

2610平方米。大门匾额写有“文

郁公祠”4字。大门禾坪前一口半

月池塘。左边横屋有部分崩塌,

其余建筑保存状况一般。

第67页

丰顺县·大龙华镇

062

第68页

文 郁 公 祠 位 于 该 镇 西 北

面 , 属 半 山 区 , 建 筑 四 周 环

山,南面为当地著名景区鹰嘴

峰,北面为猴子岽。白溪河从

门前北面流过,属韩江水系。

当地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

洋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以水

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

常绿阔叶林。公祠距离大龙华

镇政府约3公里,县道X950线从

建筑旁边经过,交通便利。该

村 现 有 人 口 约2000多 人 , 主 要

为吴、谢、胡等姓村民。当地

产业主要以传统农耕为主,部

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

063

客家围龙屋 图录

第69页

064

丰顺县·大龙华镇

第70页

前丰村叶氏围龙屋(又称文魁围龙屋)位于丰顺县大龙华镇北溪村前丰,始

建于清代(1834年),坐西北向东南,为二进二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

筑,悬山顶。共有31个房间,进深15.5米,面阔36.3米,建筑面积1255平方米,

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大门前屋檐梁架雕刻有仙鹤、祥云等木构件,雕刻精

美,栩栩如生。该围龙屋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是当地保存较好古建筑之一。

前丰村叶氏围龙屋(文魁)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65

第71页

丰顺县·大龙华镇

该围龙屋位于大龙华镇北面,属半山区,建筑四周环山,西南面有象山、狮

山把水口。有一条溪河从门前流过,属韩江水系。当地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

洋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该建筑

距离大龙华镇政府约11公里,县道X950线从建筑旁边穿过,通向梅县市区,交通

便利。该村现有人口约1000多人,主要为朱、叶等姓村民。当地产业主要以传统

农耕为主,部分村民种植仙人草和木薯经济作物。

066

第72页

寄吾庐

寄吾庐位于丰顺县大龙华镇大田村田西,始建于清代中期,坐东向西,为二

进二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硬山顶。共有29个房间,进深19.3米,面

阔29.6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090平方米。上堂前檐屋顶为卷棚

式木结构,梁架由斗拱承重,斗拱雕刻精美,上堂悬挂“缵绪堂”堂号木匾。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67

第73页

丰顺县·大龙华镇

大门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寄吾庐

于2015年12月 被 公 布 为 梅 州 市 历 史 建

筑。

建 筑 所 在 的 大 龙 华 镇 位 于 县 境 北

部,毗邻县城汤坑53公里,属山区,四

周高山环抱,地势高低错落,北面有属

粤东第一高峰海拨1559.5米的铜鼓嶂,

南部有当地著名的鹰嘴峰自然景区。当

地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0.6℃,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为1630毫 米,属 南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 区 。主 要 溪 流 有 白 溪

水,属 韩 江 水 系。土 壤 类 型 以 赤 红 土 壤

为 主,植 被 多 为 灌 木 丛 和 人 工 种 植 桉

树。大龙华镇东连径门,西毗梅县,北界

大 埔。总 面 积 为122.7平 方 公 里,县 道

S224线 从 镇 街 道 穿 过,交 通 便 利。大 田

村 现 有 人 口 约1000多 人,全 部 为 谭 姓 居

民,当地产业以养猪、牛、三鸟及种植水

稻为主。该建筑周边仍保存较多传统的

客家民居古建筑。

068

第74页

敦和居

敦和居位于丰顺县黄金镇俄湖村圆墩,始建于清末,坐西南向东北,二进二

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悬山顶。大门匾额石刻“敦和居”3字,共有

36个房间,进深13.5米,面阔42.72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300平

方米。2017年,上下堂和横屋曾经进行过修缮,后围龙还保存原有的风貌。敦和

居是当地保存较少客家围龙屋之一。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69

敦和居内景 敦和居庭院

敦和居全貌

第75页

丰顺县·黄金镇

敦和居所在的黄金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属半山区,山脉以锣旗嶂为主。气候

温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四周环山,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流向产

溪,属韩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敦和

居,距G206国道30公里,距黄金镇约8公里,交通便利。俄湖村现有人口1千多人,

主要为朱姓村民。当地产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耕作水稻为主,部分村民外出务

工、经商。

070

敦和居正门

第76页

和公宗祠位于丰顺县黄金镇芹寨洋村,始建于清代初期,坐西南向东北,为

二进二横四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悬山顶,共有房屋80间,进深10米,面阔

70.27米,建筑面积595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150平方米。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口

半月形池塘。第四围为解放后增建保存较差。横屋部分改建为现代建筑,对原风

貌有较大影响,和公宗祠整体保存尚好,规模宏大是当地客家围龙屋建筑代表之

一。

和公宗祠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71

第77页

丰顺县·黄金镇

和 公 宗 祠 位 于 黄 金 镇 东 部 ,

属 半 山 区 , 背 靠 笔 架 山 、 田 螺

岽 , 山 脉 以 锣 旗 嶂 为 主 。 当 地 气

候 温 凉 , 属 南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 。 宗 祠 四 周 环 山 , 门 前 有 一

条 小 溪 流 , 流 向 产 溪 , 属 韩 江 水

系 。 土 壤 类 型 以 水 稻 土 为 主 , 植

被 茂 盛 , 主 要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 该

宗祠距离黄金镇约9公里,交通便

利 , 与 留 隍 镇 、 潘 田 镇 三 镇 交 界

之 地 。 芹 寨 洋 村 现 有 人 口 约

1000多 人 , 主 要 为 杜 、 谭 姓 为

主 。 当 地 产 业 主 要 以 传 统 种 养 业

和 耕 作 水 稻 为 主 , 部 分 村 民 外 出

经商、务工。

072

第78页

聚德围位于丰顺县黄金镇东坑村第九组,始建于中华民国,坐南向北,二进

四横二围(为半围)龙布局,第二围为半围,土木砖结构建筑。悬山顶,共有房

间64间,进深19.1米,面阔56米,建筑面积257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80平方米。

大门匾额石刻“聚德围”3字,门前有禾坪,禾坪右边还保存有1付(残缺)门

楼,右边横屋解放后用水泥钢筋材料增建了二层,对整座围龙屋的风貌影响较为

严重。

聚德围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73

第79页

聚德围位于黄金镇东部,属半山区,建筑前为石壁山,山脉以锣旗嶂为主。

当地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四周环山,门前有一条小溪

流,流向产溪,属韩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

叶林。聚德围距黄金镇约8公里,交通便利。东坑村现有人口1千多人,主要为

张、刘、陈姓村民。当地产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耕作水稻为主,部分村民外出

务工、经商。

丰顺县·黄金镇

074

第80页

三省堂位于丰顺县黄金镇杨石村乌石铺,始建于清代初期,坐北朝南,二进

四横二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硬山顶。门前有禾坪,共有42个房间,进深

30.5米,面阔34.4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部分横屋

在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曾经进行过修缮。三省堂是在黄金镇境内保存较好的客家围

龙屋之一。

三省堂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75

第81页

丰顺县·黄金镇

076

三省堂位于黄金镇东北方,属半山区,山脉以锣旗嶂为主。气候温凉,属南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四周环山,门前产溪河从西向东流注入韩江,属韩

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该建筑距离黄

金 镇 、 留 隍 镇 各9公 里 , 交 通 便 利 。 围 内 现 有8户 村 民 居 住 。 杨 石 村 现 在 人 口 约

1000多人,主要为刘、陈、黄、彭姓等村民,当地产业以农业为主,兼以手工编

织竹制品为副业。

第82页

绳武堂位于丰顺县黄金镇望楼村黄

寨坪,始建于清代初期,为朱氏公六世

祖创居,坐东南向西北,二进二横一围

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悬山顶。共

有 房 屋30间 , 进 深17.81米 , 面 阔26.80

米 , 建 筑 面 积823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 约

1325平方米。门前禾坪用鹅卵石铺成。

该建筑无大门楼,当地俗称为“笛形”

建筑。

绳武堂位于黄金镇东南方,属半山

区 , 山 脉 以 锣 旗 嶂 为 主 。 当 地 气 候 温

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

四周环山,门前有一条产溪,属韩江水

系 。 土 壤 类 型 以 水 稻 土 为 主 , 植 被 茂

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该建筑距黄金

镇约9公里。望楼村现有人口约1千多人经

商。

绳武堂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77

第83页

丰顺县·黄金镇

078

第84页

始平堂位于丰顺县黄金镇嶂背村中嶂山下,始建于中华民国,坐西南向东

北 , 二 进 四 横 二 围 龙 布 局 , 土 木 砖 结 构 建 筑 , 悬 山 顶 。 共 有58个 房 间 , 进 深

36.43米,面阔46.79米,建筑面积170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55平方米。大门禾

坪曾经用青砖材料进行修缮,其他建筑风貌未改变。始平堂在黄金境内是一座保

存尚好,布局较好的客家围龙屋之一。

始平堂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79

第85页

丰顺县·黄金镇

080

始平堂位于黄金镇东南

面,属半山区,建筑四周环

山左前边为森林公园,山脉

以锣旗嶂为主。气候温凉,

属 南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流

向产溪,属韩江水系。土壤

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

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该

建 筑 距 离 黄 金 镇 约5公 里 ,

省 道S224线 从 建 筑 左 边 穿

过,交通便利。该村现有人

口约1500多人,主要为冯、

朱、彭姓等居民。当地产业

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耕作水

稻 为 主 , 部 分 村 民 外 出 务

工 、 经 商 。 围 内 现 仅 有1户

村民居住。

第86页

爱 吾 庐 位 于 丰 顺 县 龙 岗

镇 松 梅 村 上 村 , 始 建 于 清

末 , 坐 东 北 向 西 南 , 为 一 厅

堂 一 围 龙 布 局 , 土 木 砖 结 构

建 筑 , 悬 山 顶 , 当 地 俗 称

“ 猛 虎 跳 墙 ” 。 大 门 匾 额 写

有“爱吾庐”3字,共有16个

房 间 , 进 深 6米 , 面 阔 25.9

米,建筑面积559平方米,占

地面积约660平方米。

爱吾庐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81

第87页

1969年曾经进行过修缮,爱吾庐建筑结构比较独特,是当地保存较少客家围

龙屋之一。

爱吾庐位于龙岗镇政府西北面,属山区,东至洋迷树背、北至树山顶、南至

下窝、西至窝子里。当地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建筑门前有一

条小溪流,属韩江水系。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

林。爱吾庐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S224线省道从镇政府面前穿过,交通便利。建筑

所在的松梅村现有人口800多人,均为彭姓村民。当地产业以传统农耕水稻为主,

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

丰顺县·龙岗镇

082

第88页

见龙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

丰顺县龙岗镇新华村,始建于

清代初期,1998年维修时,中

堂 木 柱 和 梁 架 改 建 为 水 泥 柱

制。坐南向北,为三进四横一

围龙布局,砖木石结构建筑,

硬 山 顶 , 有72个 房 间 , 进 深

33米 , 面 阔53米 , 建 筑 面 积

3330.7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 约

3500平方米。大门两侧有龙虎

门 。 中 堂 悬 挂 2块 清 代 的 木

匾。见龙围规模宏大,对于研

究清代时期丰顺县堂围具有较

大的历史价值。

见龙围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83

第89页

丰顺县·龙岗镇

建筑所在的龙岗镇位于县境北部,北面与梅县接壤,属山区,四面高山环

抱,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见龙围东面有一条双溪河,属韩江水系,当地气候

温凉,属南亚热海洋性季风气候。植被茂盛,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见龙围距

离县城汤坑36公里,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西面约300米处有一条S224线省道,交通

便利。见龙围所在的新华村,均为彭姓村民,约有2000多人,当地产业以农业为

主,建筑周边仍保存有部分传统民居。

084

第90页

老四栋围龙屋

老四栋围龙屋位于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老四栋,始建于清代(1730年)。由

饶氏十四世祖经训公创建,坐西向东、四进四横二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

悬山顶、面阔七开间,进深35.85米,面阔60米,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占地面积

约3825平方米,共有99个房间。该建筑是当地保存规模宏大围龙屋之一。由于年久

失修,横堂屋和第二围龙有部分墙体崩塌,瓦顶脱落。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85

第91页

丰顺县·龙岗镇

086

该建筑位于镇政府北面,屋前有一条潭唇溪,主要河流为丰良河,属韩江水

系。四面高山峻岭,林木茂密,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属山区。当地气候寒

凉,雨水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森林植被丰富,土壤类型以水稻和

红壤土为主。建筑距离龙岗镇政府约十七公里,马图村现在人口约四千多人,

饶、钟、陈、蓝姓为主。当地产业主要种植绿茶和耕种部分水稻,建筑左侧是省

级文保单位见龙居。

第92页

马图村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西村,始建于清乾隆

年间,坐西北向东南,为三进二横一围包布局,砖木结构建筑围龙屋,悬山顶,

门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共有43个房间,进深26米,面阔30.6米,建筑面积1655平

方米,占地面积约1855平方米。

马图村红四军军部旧址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87

第93页

丰顺县·龙岗镇

1929年5月 底 , 红 四 军 按 照 中 央 和 前 委 指 示 , 从 闽 西 来 到 东 江 兴 梅 地 区 。

1929年10月25日下午,红四军攻克梅县城。10月28日,朱德军长率红四军一、二、

三纵队6000余人,从梅县畲坑、梅南方向进入马图村,军部设在见龙居,朱德军

长就住宿在见龙居。驻扎三天两夜后,红四军回师北进。离开时,留下了一批军

事骨干和部份伤员共120多人,军马12匹,枪枝170多支,轻、重机枪3挺。该居对

于 研 究 清 代 丰 顺 县 民 居 具 有 一 定 的 价 值 , 又 是 革 命 传 统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基 地 。

1983年公布为丰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088

第94页

马图村红四军军部旧址四面高山峻岭,林木茂密,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

属山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绿茶和水稻,马图村现有居民约3700多人,

主要为饶、钟姓居多。马图村是丰顺县老苏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

期,朱德、陈毅、古大存、李坚真、刘永生、郑天保、胡一声等革命前辈曾在马

图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建立革命根据地,马图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也作出了巨大

贡献。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89

第95页

丰顺县·龙岗镇

090

第96页

下 头 儒 林 第 位 于 广 东 省 梅 州 市 丰 顺 县 龙 岗 镇 江 坑 村 下 头 始 建 于1903年 ,

2007年曾经修缮。坐西北向东南,为二进二横一围龙布局,砖木结构建筑,悬山

顶,二堂面阔五开间,共有45个房间,进深19米,面阔34.7米,建筑面积1564平方

米,占地面积约1765平方米。

下头儒林第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91

第97页

大门匾额写有“儒林第”,对联“儒称君子竹,林号大夫松”。小门匾额写

有“业绍南昌”四字。大门前檐梁架镶嵌瑞狮,斗拱雕刻精美,墙两侧有人物彩

绘图案。该第是研究清代丰顺县府第建筑的新实物。

儒林第位于龙岗镇东北面,毗邻镇政府约2公里,东北面约100米有一条水泥

村道通往县道X028线,交通便利。儒林第所在的江坑村现有人口约1500多人,主

要为朱姓村民,当地产业以农业为主,耕作有水稻,种植有绿茶,亦有部分村民

外出务工、经商。周边建筑多为现代建筑楼房。当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属南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质肥沃,植被丰富,多为南亚热海洋性季风常绿阔叶

林,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建筑前500米处有一条无名小溪,属韩江水系。

丰顺县·龙岗镇

092

第98页

良海公祠

良海公祠位于丰顺县潘田镇华亭村溪唇,始建于清代中期,坐西向东,为二

进四横二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硬山顶,面阔五开间。共有61个房间,进

深13.45米,面阔46.9米,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055平方米。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93

第99页

大门匾额用大理石雕琢“良海公祠”4字。禾坪前有一口半月池塘。2018年5月

上下堂曾经进行过修缮,左侧部分横屋增建二层现代建筑。该公祠整体保存状况

基本完整,是一座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建筑之一。

该公祠位于潘田镇西面,距离潘田镇政府约6公里,省道S334线从建筑左侧

800米 处 穿 过 , 交 通 便 利 。 门 前 约100米 处 是 南 北 溪 , 属 韩 江 水 系 。 周 边 植 被 茂

盛,多为常绿阔叶林,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赤红壤土为主。建筑所在的潘田镇是

四面高山环绕的丘陵地区,山脉由西向东走向,气候温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

风气候。该公祠所在的华亭村现有人口约3000多人,主要为郑、杜等姓村民。当

地产业以传统农耕为主和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

丰顺县·潘田镇

094

第100页

阳城围位于丰顺县潘田镇上吉村,始建于中华民国,九十年代曾经修缮。坐

西南向东北,为三进四横一围龙布局,土木砖结构建筑,硬山顶,面阔五开间。

共 有61个 房 间 , 进 深31.7米 , 面 阔53.6米 , 建 筑 面 积2315平 方 米 , 占 地 面 积 约

2565平方米。大门匾额雕刻“阳城围”3字。阳城围建筑规模宏大,保存状况基本

完整,是当地比较闻名的一座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建筑之一。

阳城围

客家围龙屋 图录

095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