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智能建造专刊(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3-11-3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苏州市智能建造专刊(第一期)

北京市到2025年末,研究制定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打造5家以上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建立3个以上智能建造创新中心,建立2个以上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建设3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建立3个以上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制定10部以上智能建造相关标准,重点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智能建造创新实践基地,打造通州、丰台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进行业监管及服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融通联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建造高层次人才集聚,智能建造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逐步实现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建设要求,各试点城市为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各项试点任务、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制定了各自的智能建造实施方案。天津市天津市围绕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以“3311”的具体目标为途径,形成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格局。即:到2025年,建成30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引育、培育30家智能建造示范企业,形成1条智能建造产业链,搭建1个建... [收起]
[展开]
苏州市智能建造专刊(第一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北京市到2025年末,研究制定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打造5家以上智能建造领军

企业,建立3个以上智能建造创新中心,建立2个以上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建设3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建立3个以上

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制定10部以上智能建造相关标准,重点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智能建造创新实践基地,打造通州、

丰台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进行业监管及服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融通联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性进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建造高层次人才集聚,智能建造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逐步实现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根据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建设要求,各试点城市为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各项

试点任务、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制定了各自的智能建造实施方案。

天津市

天津市围绕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以“3311”的具体目标为途径,形成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格局。即:到2025年,建成30个

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引育、培育30家智能建造示范企业,形成1条智能建造产业链,搭建1个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以示范

项目为抓手,以示范企业为引领,以及智能建造产业链的带动,加快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形成涵盖科技创新、

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智慧运营、信息服务等智能建造相关产业集群,智能建造产值达1000亿元。

北京市

49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52页

重庆市将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推广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建筑工业化规模大幅提升,智能

建造技术应用场景显著增加,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建造高地。到2023年年底,发展智能建造试点区县3个以上,培育智能

建造示范企业5家以上,启动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5个以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深度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应用

场景进一步丰富,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取得突破,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形成良好开局。到2025年年底,累计实施智能建

造试点项目50个以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核心竞争力和系统解决方案实施能力的骨干

企业,新增智能建造特色产业链2条以上,圆满完成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任务。

雄安新区到2025年10月底,智能建造相关标准逐步建立,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业集

群优势逐步显现;培育不少于10家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不少于2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培育不少于

2个建筑产业互联网范例平台,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

系、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智能建造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建设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

级,为全国发展智能建造提供“雄安样板”。

雄安新区

重庆市

50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第53页

重点企业

中建集团是我国智慧建造领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实践者之一。中建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用好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

布局产业链,在智能建造、城市数字治理、数字化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融合发

展,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路径。中建集团融合多种创新技术,加持雄安新区建设。中建集团承建的雄安市民服

务中心是雄安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工程,通过中建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将集成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

型(BIM)、移动应用与物联网技术(Mobile)、云技术(Cloud)、数据管理与服务(DM)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合,初步实

现了建造过程的数字孪生,推动了工地生产的智慧化、透明化、绿色化,最终使项目在112天内高效建造交付。中建集

团“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作为集团建造技术三大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建筑业全

产业链智慧创新高地。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51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54页

中建一局紧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BIM技术的

发展进程,推进智能建造打造施工现场运行的“最强大脑”。

在“世界最大会客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高峰期现场2

万余名工人、40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每天千余辆运输车同

步作业,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兵团”协同作战。中建一局创

新研发智能化施工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服务大兵团施工

管理为核心,使人、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进行数据交互共享,

通过“互联网+”智慧协同平台,实现在人员机械定位、物料

跟踪验收、进度管控、质量巡检、TSP环境监测等11大管理

系统上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构成了整

个智慧工地的CPU,应用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全建设

周期,让建造变得更加智慧高效。

中建二局在绿色化、智慧化转型道路上深度布局。在项

目施工方面,打造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现场配备使用各类

智能化设备,对人员、材料、机械、环境等30余项生产数据进

行集成分析。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水土污染、光污染控

制,坚持空气能、太阳能、雨水资源收集,打造施工全周期绿

色建造模式。融合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已建立机电、水务环保等体系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建设项目

智慧管理。

中建三局持续推进智能建造实践探索,系统总结经验

成果,打造行业领先的中建三局智能建造品牌。于2022年在

业内率先发布智能建造体系白皮书《中建三局智造白皮书

(1.0)》。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

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可达到3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

度,缩短20%的施工工期,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标准化、集

成化、智能化水平。“空中造楼机”是中建三局对建筑施工技

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是中国建筑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中

国智造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空中造

楼机”突破了传统建筑施工模式的局限,实现了超高层建筑

施工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节

约了资源和成本,保障了安全和环保,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发

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建三局以智能建造为引领,推动中国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打造全球智能建造的领

先企业。

中建四局积极开展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加速推进企业

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建筑产业互

联网,广泛应用BIM技术,积极推进CIM平台的应用落地,将

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深度植入建造工艺流程,提

高施工生产自动化水平。在贵阳市金融城的201大厦,应用

39种节能生态技术、整体节能率达到61.72%;在广州东塔,

在中建系统内首次使用自呼吸幕墙;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

中心,采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智能化生态会

议中心��此外,以广州金融城项目为主要载体,中建四局

正申报国家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从“传统施工”转向“信

息化管理”,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中建四局正引

领着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全面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建五局以“中建136工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示范

任务为契机,持续打造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管理平台,该平

台是企业数字化创新集成平台重要组成部分,采用IT和业

务双轮驱动,实现专业化协同,多层次呈现,面向装配式项

目、构件工厂,针对装配式项目构件智慧施工全寿命期进行

管理,从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

创。

中建六局统筹推进“五个建造”(精益建造、绿色建造、

智能建造、科技建造、人文建造)能力提升,打造具有六局特

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建造、

智 能 建 造,助 力 客 户 领 先 、区 域 领 先 。通 过 推 进 基 于

BIM+GIS融合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

建筑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构造信息共享的工

地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建造平台。中建六局将依托工程

技术研究总院和设计研究总院,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不

断提升科技成果的高质量有效供给水平。

中建七局把握新时代建筑业项目建设新要求,创建以

人为本、绿色设计、智能建造、精益管理的建筑工程建设新

模式。其中,长沙绿地星城光塔项目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

局超高层重点项目,高度380米,也是七局“智慧建造”重点

试点项目,通过建设基于BIM的智慧建造平台,充分实现传

统建筑业管理流程再造、业务信息智能、数据综合应用等价

值。

握新时代建筑业项目建设新要求,创建以人为本、绿色

设计、智能建造、精益管理的建筑工程建设新模式。其中,长

沙绿地星城光塔项目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超高层重点

项目,高度380米,也是七局“智慧建造”重点试点项目,通过

建设基于BIM的智慧建造平台,充分实现传统建筑业管理流

程再造、业务信息智能、数据综合应用等价值。

52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第55页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中铁以推动中国向建筑强国迈进为己任,以重点工程为依托,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

关,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轨道工程等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在重载铁路、城市轨

道交通、工业制造、四电集成、房屋建筑、特殊路基与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助推了行业勘察设计、工程施

工、工业制造技术进步。中铁开展了智能铁路建造技术攻关,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

速度350km/h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

第一条铁路到智能高铁,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充分运用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组

建集安全、质量、进度、设备管理四大模块为一体远程控制

中心,通过现代隧道机械化大断面修建技术与信息化、大数

据、工业化智能工装的深度融合,以标准化施工、流程化作

业、规划化建模、网络化交互、可视化认知、高性能计算及智

能辅助决策为支持,实现“围岩智能分级、设计参数智能优

选、衬砌质量智能监测、隧道结构智能设计”等功能。通过数

据采集、预警分析、辅助决策,实现了对各主要作业区域24

小时不间断的监管。

中铁二局结合公司实际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梳理业

务,制定标准,构建平台,有序、高效推进“数字二局”建设,

实现“智慧建造”,持续提升公司管理、生产、经营水平和效

益。在项目实践方面,中铁二局在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中采用

了智能化钢筋加工厂,该加工厂配备了先进的数控设备和

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钢筋加工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

理,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此外,中铁二局还研发了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数

字化管理和可视化监控,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中铁三局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国家

基建领域智能建造发展,实现从“知”到“行”,积极响应国家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在“精品工程智

能京张”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铁建设过程中,联合科研机构和

业内领先企业,打造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智能车间⸺京张

高铁智能车间,并迅速进行技术升级,快速拓展至黄黄高

铁、广湛高铁、渝昆高铁、及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109 国道

等数十个重大项目中,先后打造出业内第一条小型预制构

件柔性智能生产线、第一条井字块智能生产线。

中铁四局集团研发的智慧建造平台,构建了“一平台、

多系统”的应用模块,实现了数据智能采集、实时传递、智能

预警。平台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研发了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可有效解决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等难题;基于姿态数据的工

作状态判定方法,研发了工程设备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工程

机械智能化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管理

效率和决策能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的智慧

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53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56页

广联达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面向行管方、建设方、设计方、咨询方、施工方、设材厂商等产业链各参与方,以

及城市运营、金融、教育等领域,提供以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化应用为核心基础支撑,以产业大数据、产业链金融等为增

值服务的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广联达秉承“数字建筑”理念,聚焦运用BIM和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行业AI等数字技术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广联达凭借“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正式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新

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第一批)”。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联达“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以工程项目为

载体,聚焦工程施工现场,紧紧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

键要素,综合运用BIM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

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及相关智能设备,与施工过程相融合,提

高施工现场的岗位效率、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等,

实现了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包含设备层、接入层、平

台层、应用层四层体系建设。通过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平

台,构建BIM中心、数据中心、物联中心三个技术中心,业务中

心、决策中心、指挥中心三个管理中心。聚焦现场,实时感知,

通过广联达筑联平台,实现硬件一站式链接,集成数据采集,

形成项目数据中心;围绕业务,精细管理,基于广联达23年的

施工管理业务积累以及专业管理软件和BIM技术,形成项目

管理中心,实现精细化管理;积累数据,智能决策。基于现场

数据和管理活动数据,让项目管理者能便捷、全面的掌控项

目进展,辅助管理者做出各项决策。

在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面,广联达提出智能建造专业

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对企业深度的智能建造应用调研,

明确人才培养整体需求,重点围绕智能建造各阶段应用技

能与综合实践开展人才培育,如项目智慧管理应用、工程物

联网应用等技能学习。通过智能建造实践基地、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一体化打通,满足智能建造方向的人才培养,分类

型、分阶段、多方向地进行培养。

广联达作为国内建筑业数智化发展的领军者,积极响

应国家号召,以专业化、平台化、全球化、生态互促为发展方

针,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4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第57页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

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路径,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博智林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通过高质量的施工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科

学的材料算量系统,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博智林针对建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模块,开展全覆盖自主研发。博智林正在研发中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共享技术

近50款,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建造工序,覆盖建筑机器人软硬件核心模块,其中导航、视觉、多机调度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

人领域的空白。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55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58页

在硬件研发方面,博智林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已批量应用于地坪施工、混凝土修整、室内外喷涂等12类20余款的建

筑机器人;同时开发了六轴协作机械臂、舵轮等模块化集成部件,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率。软件生态方面,博智林自研导航系统

可为建筑机器人解决在极为复杂多变的建筑环境中定位感知及行走的问题。

博智林通过基于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机施工系统“BIM+FMS+WMS”,使标志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已进入了多

机协同系统化应用的新阶段。

博智林通过“系统规划排程+集中指挥调度+物流智慧

管控”,多系统协同规划调度,实现了多机智能化流水线施

工和精益管理。同时,以BIM技术为核心,打造数据化的建

筑信息平台,赋能设计、采购、运营、工程等各模块,为建筑

全产业链提供可视化的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

机器人施工时,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项目施工智慧大

屏,实时查看项目楼栋各个不同作业面的所有机器人施工

状态。BIM(建筑信息模型)规划建筑机器人施工工单、材

料计算和用量;FMS(柔性制造系统)负责对机器人施工进

行管控下发任务;WMS(仓储管理系统)保证物流运输的

调度。在三者的协同合作下,传统的建筑工地以数字生态

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每层楼每间房多少台机器人在作业、

哪台机器人在坐电梯送货,都一目了然。

在建筑材料算量及使用上,博智林自主研发的BIM系

统和WMS系统实现了材料的精准计算和使用,通过数字化

管理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BIM材料算量系统通过计算,使

建筑材料算量可视化、数据化;WMS系统可实现物流类机

器人全自动调度、智能电梯自动控制、物料消耗的精确管

理与数据化监控。在工序执行的全过程中,WMS会全程实

时监控物料的出库、运输和数据反馈,使物料数据与BIM协

同平台作出的计划相匹配。

目前,博智林研发的建筑机器人产品已覆盖大部分建

筑工序,并积极拓展商业化应用试点并产生了实际价值。

同时,博智林在研发生产建筑机器人产品基础上,还结合

BIM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打造全周期的智能建造体系,成为

集软硬件研发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

商。完整的智能建造体系能够支撑建筑机器人系列产品最

大化发挥功效,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建立企业独有的技术

壁垒,同时推动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56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第59页

2023武汉智慧城市

与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参展企业50余家,武汉国资企业集中参加

是展会一大亮点。金控集团、城投集团、城建集团、地铁集

团、投控集团、城发集团、文旅集团、农业集团、公交集团、

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在内的市属国资企业尽数亮相,全

面展示国资国企改革成果及在支撑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功

能、促进产业转型、保障民生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科

技创新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彰显国企担当。

展会涵盖智慧城市、智能建造、城市更新、城市清洁能

源、智慧环保五大板块。五大板块各具特色,但都与百姓生

活息息相关。智慧城市板块涵盖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

停车、智慧园区建设、城市大脑等方面;智能建造板块主要

聚焦建筑施工领域的智慧工地,涵盖智能施工机械设备、

吊装机器人、智能定位系统、施工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平台、

VR安全施工体验设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

智能塔吊可视系统、项目集成平台等。

城市更新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必然需求。该板块

包括旧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土地的二次开发、用地性质和

功能的转换、工业区转型、港区和滨水区的整治改造,以及

近年来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其中,与市民息

息相关的老旧小区改造板块,涉及电梯更新与改造、适老

化改造、可再生资源利用、社区基础设施、海绵小区、雨水

收集管网改造、垃圾厨余分类、立体绿化等。

城市清洁能源板块,聚焦城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设

备,光伏生产设备、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太阳能制

冷系统及设备、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并网及智慧输配电、

智能计量与用电管理等;智能环保板块聚焦城市污水、工

业三废处理、绿色生活及出行、绿色生态等。

本次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以“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

展”为主题的高峰论坛,邀请到谢礼立、秦顺全、周绪红、黄

维和、孟建民、丁烈云、卢春房、谢先启、高宗余等院士及专

家学者围绕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展项目研究以及相关

技术前沿、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主旨演讲,

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为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技术的发

展注入新动能。

高峰论坛

57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60页

周绪红院士、黄维和院士、孟建民院士分别就“智能建

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供给数字

化转型”“数字孪生技术与未来建筑”等方面作了主旨演

讲。

丁烈云院士作了《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展战略》项

目总体报告,从战略层面研究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

“四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强调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

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建

造国际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竞争力,以行业治理现代化

为改革动力,助推“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在博览会

现场,还举行了《第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

智能建造专题论坛》《首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

市融合发展峰会》《2023中国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大会暨

第二届零碳智慧城市建设论坛》《第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

建造产业博览会之城市更新论坛》等系列展示交流活动,

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和升

级。

在本次盛会上,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细分领域关键意

见领袖与知名企业代表们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共同呈现了

一场酣畅淋漓、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第四届智慧城市与

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暨高端论坛有力集聚产业资源,促进

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国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7月28日,2023长三角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

同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以“新建造、新机遇、新跨越”

为主题,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

产业化中心建筑技术处副处长马欣伯,江苏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副厅长李震,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宋刚,

长三角区域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领导,三省一

市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主管工作单位及机构负责人和工

作人员,智能建造建筑领域专家团队、高校科研精英、长三

角区域智能建造企业代表等在内的500余人现场参会。

会上,长三角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联盟和相

关行业协(学)会发布联合宣言,三省一市达成共识,要以

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坚持“四化”

融合,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建筑全产业链

的科技协同创新,助力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引领“中国建

造”。

江苏作为建筑业大省,建筑业产业规模连续17年位居

全国首位,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会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震

给出一组亮眼数据:2022年,江苏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38

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3%;建筑

2023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

与新型建筑工业化

协同发展大会

58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第61页

业增加值7377.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建筑业仅在省

内就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570万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特

级资质企业9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上半年,江

苏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095.6亿元,同比增长1.4%。

数据向好的背后,仍有继续精进的空间,江苏建筑业

探索前行步履正劲。“多年来,我省建筑业总量虽然保持全

国领先,但建筑业在江苏仍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

产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

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行业转型发展需要

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据李震介绍,早在2017年,

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构思了

以“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精益建造”为主的建

造方式变革路径。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出台了

《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江苏

省智能建造专项实施指南》以及《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

目、试点企业、技术服务试点单位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活动的亮点,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

业化协同发展联合宣言发布仪式备受瞩目。根据三省一市

达成的共识,坚持“四化”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

动,推动智能建造。倡导“工匠”精神,提升建筑品质。致力

产业共融,构建产业格局。促进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培养。

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智能

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

“中国建造”的闪亮品牌。

在论坛现场,一些建筑企业带来了智能建造的新装

备。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吴吉结合模型

进行了演示和介绍:以前大楼施工到顶后,爬架就上不去

了,公司研发的这款“智能造楼机”,采用钢结构立柱“包

围”,立柱上安装了可升降贝雷架,立柱顶部还配有开合天

幕。据吴吉介绍,类似“乐高”的标准化模块整体安装好,大

约需要20天。“智能造楼机”作业面积大,盖完一层后,整个

平台像“乘电梯”一样直接往上升高一层继续施工,建筑效

能大大提升。据了解,目前“智能造楼机”已在江苏南京、苏

州等地投入使用。

李震表示,下一步,江苏将持续做好智能建造试点城

市工作,进一步推动示范引领,评选一批全省智能建造示

范项目、示范企业,助力各项智能建造技术落地实施。同

时,积极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园,吸引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集聚,有效强化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同工作,尽快

形成智能建造产业链集群。培育智能建造领军企业,探索

和建立新型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

强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着力构建支撑智能建造

发展的人才队伍。

同时,大会颁发了2023年“中江杯”长三角区域装配式

建筑职业技能决赛和2022年“中南杯”江苏省装配式建筑

职业技能决赛奖项及2022年度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突

出贡献单位、先锋人物、优秀创新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荣誉

证书。

59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第62页

60

第63页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一、 建筑机器人

二、 5G 无人智能塔吊

三、 装配式装修

四、 绿色低碳建筑

62

66

69

73

fifl

61

第64页

30万亿的建筑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十年将出

现千万级建筑工人缺口,建筑行业数字化、自动化是不可逆

的趋势。目前,建筑机器人在海外出现批量推广趋势,国内

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参与其中的既有建筑施工单位、机械

设备生产商及地产公司,也有建材企业的科技公司,并涌现

出一批机器人、自动化背景的创业团队。

从切入点来看,建筑机器人公司在设计、施工、运维、拆

除等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都有尝试,但绝大多数还是

聚焦在施工环节。施工阶段的建筑机器人根据具体施工场

景和施工工艺分为诸多细分领域,包括实测实量、钢材预制

捆扎、焊接、基坑施工、墙体筑造、墙面喷涂、打磨、地砖墙砖

铺设、地面平整、辅助搬运、进度监测、巡检等。

现阶段,建筑机器人在施工危险度较高、工艺复杂度较

低、机器人ROI较高的一些“危、繁、脏、重”场景会较先落地,

并实现规模化应用,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保障

工作人员安全及降低工程建筑成本。

苏州市在2023年度智能建造推动工作要点中提出在试

点项目中先行应用建筑机器人,2023年5月起,政府投资房

建工程单项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应率先试用成熟建筑机器

人,至2023年底,全市单项5万平方米以上房建工程项目全

面使用建筑机器人辅助施工。通过建筑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结合项目实践,苏州市优先在项目上推动整平机器人、抹平

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ALC墙板安装机器人等成熟机器人

的应用。

建筑机器人

62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65页

整平机器人是用于自动化地面平整的机器人,通过激光传感器扫描地面高度信息,然后使用自动化的平整工具

调整地面高度,以达到平整的效果。与传统的地面整平方法相比,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同

时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机器人采用智能激光找平算法以及线控底盘技术,实现无人自主运动及高精施工。通过电

池驱控平台,实现施工过程的零碳排放。

整机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简单、施工地面平整度高、地面密实均匀,具有以下优势:

1)施工面积可达400~600m²/h,可替代人工3~5人;

2)激光探测精度可缩小至2mm,测量高差控制在5mm以内;

3)节省人工劳务成本60%以上,6~8万m²施工面积即可收回成本。

1、整平机器人

抹平机器人采用履带底盘巡航技术以及智能摆臂算法,实现无人自主运动及高精施工。通过电池驱控平台,实

现施工过程的零碳排放。

整机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简单、施工地面平整度高、地面密实均匀,具有以下优势:

1)抹盘直径达到880mm,施工面积可达200~400m²/h;

2)施工宽度可达到2m,平整度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3)节省人工劳务成本60%以上,6~8万m²施工面积即可收回成本。

2、抹平机器人

63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66页

室内喷涂机器人主要用于本项目墙面、天花、阴阳角、门窗等墙面的喷涂工作。机器人融合环境感知,柔性控制

等技术,集成自然导航底盘及自主升降喷涂机构,实现无人自主室内喷涂作业。

通过自主研发的无人控制软件平台,实现机器人对墙面、天花、阴阳角、门窗等的自主喷涂,具备施工效率高、施

工质量佳等特点,同时通过一人多机的模式,该机器人有以下几点优势:

1)、施工面积可达400~600m2/h,可替代人工3~5人;

2)、激光探测精度可缩小至2mm,测量高差控制在5mm以内;

3)、节省人工劳务成本60%以上,6~8万m2施工面积即可收回成本。

3、喷涂机器人

墙板安装机器人用于本项目施工现场的墙板安装作业,通常由机器人臂、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软件组成;机器人

臂可以自由移动,携带和放置墙板;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墙板的位置,以便机器人臂可以准确地定位和安

装墙板;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执行任务的顺序;软件则用于编程和控制机器人的行为。墙板安装机

器人可以提高建筑工人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误差和浪费。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安装墙板,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墙板安装机器人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安装精度的自动校对,并且大幅度减少人工参与:一块360公斤重的

墙板,单人操作墙板安装机器人,一天可安装近100块,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安装,可节省2名人力。后期,待墙板安装机

器人使用成熟后,作业效率会更高。

4、ALC墙板安装机器人

6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67页

目前研发的很多机器人技术均属于通用技术,在建筑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环境感知与建模方面,可利用

无人飞行器(UAV)、轮式/履带机器人等移动平台搭载激光雷达,结构光摄像头、3D视觉等环境感知设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

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等环境建模技术,实现建筑物内外结构及周边环境的自主列绘与3D建模;利用UAV并配合SLAM

技术,实现土方开挖、废料清运及结构物施工进度及工程量的实时监测,为大尺度施工作业中多设备任务优化与协调提供铺

垫。再如,基于机械手,移动机器人底盘搭建的通用移动操作平台,有望替代人工完成诸如砌筑、抹灰、平整、抛光、编织、铺

贴、钻孔等多种操作。

建筑业有其独有的特殊性,故通用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营建,根据建筑业之特性研发专用建

筑机器人,是极其必要的。例如,3D打印建筑机器人的突出代表“轮廓工艺”技术,针对房屋施工的各种特殊需求,进行了有效

的针对设计,最终才成就了该系统直接打印包括水电管线在内的完整房屋的能力。喷浆机器人、ERO混凝土回收机器人等,

均是针对建筑业的特殊需要定制研发的。这一方面的工作,后续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为了充分发挥建筑机器人的优势,传统的建筑形式与施工模态必然要作出相应的改变。目前来看较为可行的选项是采

用装配式建筑方案,并应用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

智能化水平,同时可有效提高新建筑的营建速度。

墙板安装机器人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有效解决板材、构件、管件的搬运安装工作;

2)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建筑成本;

3)保障人员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4)具有多个型号,多种工装,适应场地广泛,简单易学,容易操作。

65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68页

优化网络配置,

远程吊装低时延、高可靠。

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

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口红利减弱,工人老龄化

加速,促使工程机械行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转型。5G无人智能塔吊利用城市公共5G基站,即

可快速完成远程通讯组网,实现塔机现场全要素

工况信息实时可靠传输和塔机远程操控,并大幅

降低组网成本和专属基站投入,该系统具有以下

特点:

通过终端优先调度、基站负载协调等实现网

络优化配置,解决了在公共5G网络中终端所连基

站易切换引起通讯中断、公共基站负载大时产生

的时延抖动等问题。

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下,司机需要长时间地待在塔吊的驾驶室内,还需要不断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这不仅增加了

工作的难度,同时也给司机带来了极大的身体负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塔吊重大安全事故率约为0.3%,2019

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塔吊倒塌事故发生的概率为:1台/1.5天。这还不包括未被统计到、隐藏、未遂的事故。根

据可查询报道的数据看,塔吊的重大安全事故率为万分之四,重大安全事故数13年130起,14年88起,20年150起,

每次重大事故导致的施工项目部人员及停工等直接成本约2000万,按0.04%概率算,塔吊的安全成本约为8000/年

▪台。塔吊运行过程中因为塔司操作不当造成的塔吊折断及倒塌占比70%以上(如:超重、塔碰撞、安全装置失效

等);塔由安拆过程中因操作工操作不当行为造成倒塌占14%(如:使用不符合的零件、顶升作业操作不当,工作人

员酒后操作等);塔司高空作业,在爬塔等作业时,坠落占5%;吊物因绑扎不规范,混调、钢丝绳断等情况造成安全

问题。

塔机重大事故

发生概率0.04%

吊装使用过程76%

安拆顶升14%

人为因素占80% 智控系统处理场景

占比74.36%

管理因素占20%

管理活动

其它10%

5G无人智能塔吊

66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69页

而通过5G远程操控技术,司机可以在办公室

内远程操控无人塔吊,不仅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高

空作业,同时也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操作。除此

之外,通过5G远程操控技术,无人塔吊的安全性

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下,由于

司机需要长时间地待在塔吊的驾驶室内,同时还

需要不断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这不仅增加了工作

的难度,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风险。而通过5G远程

操控技术,司机可以在办公室内远程操控无人塔

吊,不仅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高空作业,同时也可

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的

风险。

集中管控平台,

实现多个操作端、

多台塔机灵活接入。

塔机智控与调度系统通过为施工客户提供塔式起重

机械辅助驾驶系统服务,并结合塔机管理平台,实现预防

在吊装过程中70%~80%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通过

统一调度管理吊装任务,结合项目管理及BIM应用数字化

闭环,提升塔机利用率,有效支持企业降本提效。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

辅助远程高效操控。

研发制作体感座椅操控终端还原驾驶舱前俯后仰、

左倾右倾的晃动以及360度旋转状态全要素信息展示和

有效信息提炼相结合,根据吊钩工况实时提炼最有效的

视频画面展示给操作人员,带来沉浸式的操作体验。

67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70页

塔机智控与调度系统将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与安全控制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及远程辅助驾驶系统相结合,通过平台管理实

现吊装过程中70%-80%的安全事故预防,并提升塔机利用率20%以上。该系统实现了项目建设塔机安全高效施工的全过程

智慧管理,有效支持企业降本增效。驾驶模式包括塔下辅助驾驶、塔上辅助驾驶和塔下远程驾驶三种模式。

在未来,5G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建筑工地上,还是在其他领域,这项技术都将会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68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71页

装配式装修

装配式地面

装修在我国仍属于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的行业,施工效率低下、品质参差不齐、材料浪费严重。住建部在《“十四五”建筑

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促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的要求,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推动装配式装修的应用。因此向工业化、装配化更新迭代,已经成为装修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日本、美国等装配式建筑比较发达的国家,配套的装配式装修也比较成熟。日本的装修一般采用建筑主体与室内部品

分离的SI体系,部品工业化生产,现场干法装配,提高了施工效率,增加了室内空间的可变性和建筑寿命。美国则以其完善的

工业体系,实现了装配式部品部件的工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部品成套性与集成化程度高。

在国内,装配式装修随着市场的发展,其品类不断扩

展,技术不断革新,行业产业链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墙

地顶、厨卫、管线设备、门窗、收纳等部品为核心的装配式

装修体系。

在装配式装修的地面系统中,地面基层采用可调节支

架和基层模块的组合,支架高度根据地面找平需要精细调

节,装配地面的空腔层可以敷设水电管线,避免传统工艺

因布设管线对地面结构的开凿破坏,同时空腔结构具有良

好的隔音性能。

装配式架空地面内敷设管线系统,并设置了检修口及

采用便于拆卸的可逆安装构造,便于后期的管线检修及维

护。地面支架安装时与楼面结构进行了可靠的连接,但是

同时又不对结构进行破坏,对于室内局部空间有较大荷载

的,地面系统设计了加强结构。

69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72页

装配式墙面

装配式墙面系统由可调节装配式架空龙骨和成品

饰面板组成,通过龙骨与支架的调平,消除原始建筑的

尺寸误差,为饰面板安装提供基准面,架空龙骨与原始

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可以敷设管线(如图2所示),不

需要再凿除破坏原始墙面。

装配式饰面墙板按材料区分,主要有复合瓷砖墙

板、饰面硅酸钙板、饰面石膏板、竹木纤维板、复合金属

墙板等。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项目中,采用了装配

式彩钢结构墙板。装配式墙面设计考虑了土建原始墙

体的误差,可调节架空基层的厚度,装配式墙板的厚

度,重新规划了室内墙体完成面的尺寸,并与开关、插

座、设备管线等的设计相协调。

装配式顶面

装配式顶面系统可以选用成品部品进行现场装配,目前主要材料模块化成品轻钢龙骨吊顶、矿棉板、软膜天花、铝蜂窝

板、成品饰面板吊顶等结构,顶面板集成饰面材料,减少现场湿作业。

装配式顶面与照明、新风、消防、空调等设备进行集成设计,对于一些重量较大的灯具和设备,在设计时,考虑将其安装

在楼面结构或者承重结构上,不直接安装在装配式吊顶上。吊顶内有敷设管线的空间,在设备易损坏、管线及接口集中的部

位设置了可逆安装结构或检修口。

70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73页

装配式整体厨房

装配式整体厨房由墙体、顶板、干法地砖构成整体框架,

配置各种功能厨房用具,形成独立操作单元。具有标准化生

产、快速安装、防渗漏等多种优点,可在最小的空间内达到最

佳的整体效果。

装配式整体厨房将厨房内各个构件、配件、设备、设施等

部件集成为建筑部品,实现工厂生产、现场组装,以标准化、模

数化为设计基础,其墙板、顶板、干法地砖构成整体框架,配置

各种功能厨房用具,形成独立操作单元。具有标准化生产、快

速安装、防渗漏等多种优点,可在最小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整

体效果。装配式整体厨房的墙体材料由瓷砖面材、铝蜂窝芯、

聚氨酯和玻璃纤维等材料复合而成,按照设计尺寸,在模具里

反打瓷砖通过热压成型。该铝蜂窝复合结构配合不同的面材

可作为装配式整体厨房的墙板和顶板使用。该蜂窝复合材料

饰面可采用 复合瓷、石材等各种饰面材料,外观和敲击感与传

统厨房无异。不受尺寸形状制约,可用于生产较大面积、形状

不规则的厨房。

装配式整体卫浴

装配式整体卫浴一般采用标准化、模数化一体防水底

盘、壁板、顶板构成的整体框架,配上各种功能洁具、淋浴

房、卫浴柜、五金组成的独立卫生单元。

整体卫浴一般项目在设计阶段,便协调建筑、结构、内

装、机电等专业,根据卫生间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尺寸关系,

确定内部空间布局和部品件模数协调标准,优化设计,减

少部件或组合件的种类和数量,明确部品件的安装位置,

提高空间使用率,保证部件生产、安装环节的简单、高效。

整体卫浴采用了更多工业化理念,在设计方案确定

后,由工厂进行批量工业化生产,通过数控设备的精密控

制,参照统一标准化模数进行运转,形成标准化部品、批量

化模块、通用性强的部件。装配式整体卫浴的底盘通过高

精度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成型定制,并通过同层排水的结

构,有效改善传统卫生间容易出现的漏水、异味和卫生死

角的问题。项目上所用的墙、顶面及相关辅材材料全部在

工厂车间完成生产加工及预切割,现场仅需两名工人进行

干法装配即可,一天完成一套卫生间的主体结构安装,相

较于传统施工,工期缩短了70%。

71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74页

传统装修中,室内管线系统往往采用预埋在建筑

主体结构的做法,当后期管线进行维护或改造更新时,

需要对原始预埋进行剔除,施工不当容易造成对建筑

结构的破坏,缩短建筑的寿命。在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

中心项目中,装配式装修的管线系统根据项目需求,设

计时就考虑管线架空敷设的空间,合理采用管线分离

技术,装配式管线系统与墙地顶架空系统的组合,便于

维护更新,减少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保证建筑结构

的安全稳定。

相比于传统装修,装配式装修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对建设、设计、生产、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协作要求,

装配式装修涉及的领域和阶段比较广。装配式装修未

来的推广应用,需要政府、业主、研发、生产、设计、施

工、运维各方协同推动,转变传统施工思路,加强从业

人员培训,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加大产业研发投入,完

善部品部件体系,以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

装配化的理念,利用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

慧施工、产业互联网、数字运维等技术手段,实现装修

行业的更新换代,使装配式装修在公建项目中能得到

更多的应用。

管线系统

装配式装修室内管线系统通过将各种管路、接头标准化、模块化,在工厂内完成接头预制,并通过BIM系统完成管路设计及

所需材料的统计,现场安装时,根据管路图纸,进行标准插口的连接即可完成管路布置,节约的现场人工及材料损耗,实现室内

管线系统的工业化标准生产、装配式安装。 72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75页

绿色低碳建筑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

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

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这标志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式成为我国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战略目标,对于我国低碳领域的

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建筑业一直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据国际能源研究中

心的报告显示,建筑行业贡献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

同样,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总量也是极其庞大,并且目前仍

呈上升趋势,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

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

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50.6%。因此要实

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目标,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势

在必行。

2021年0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持续提高新建

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

模化发展。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

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

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

及率。”《意见》的发布明确了“双碳”目标下建筑领域节能

低碳发展的几大方向: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优化用能

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电气化。

建筑业是苏州市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经过多年快

速发展,苏州市建筑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产值规模持

续扩大,行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苏州市紧跟经济发展提质

增效步伐,稳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

筑,全方位布局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

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转变。2020年,苏州市顺利通过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

城市评估。“十三五”期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占全市

新开工建筑面积的35%以上;建成投产各类装配式构件和

部品生产基地40余家,初步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全

市有2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其中

国家基地6家;23个项目获评省级现代化示范项目。

73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76页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先发地区,绿色建筑工作起步较早。在国家、江苏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相关文件的

基础上,苏州市先后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绿色建筑发展。

苏州市全面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至少应用一种可再生能

源、12层以下住宅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对符合条件的

地源热泵项目实施水资源费减免政策的规定,按照“绿色设

计审查要点”进行审查,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落

实可再生能源系统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

年递增,标识项目涵盖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且高星级

项目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

每年保持100万m2以上。全面落实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

准,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为

100%。

时间 苏州市“绿色建筑”重点政策

2008年

2010年

2014年

2017年

2021年

2022年

《苏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苏州市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绿色建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州市“十三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苏州市城区绿色建筑布局规划》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对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监管工作的通知》

《苏州市“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苏州市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累计新增

8027.08万m2

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

“十三五”期间,共下达

市级建筑节能引导资金 1136.8万元

累计新增

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 239.54万m2

累计建成

绿色建筑项目 建筑面积

6262.93万m2

1153项 10187.55万m2

居住建筑面积

公共建筑面积 1764.15万m2

其中

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项目面积 7936.1万m2

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达到 77.9%

运行标识项目达到了 54项

其中

7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77页

2010年起至今苏州地区12个应用新能源的高星级绿色建筑作为代表案例进行分析,按照时间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档案

馆、苏州有轨电车基地大楼、苏州宝时得总部大楼、常熟世联学院、中衡设计研发大楼、南师大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苏州现代

传媒广场、昆山市友达光电厂房、张家港城建档案馆、苏州高铁新城第一中小学、樾河小学和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其中除

昆山市友达光电厂房为厂房类工业建筑外,其余项目均为公共建筑,以办公综合体和学校建筑为主。这12个代表案例中,太阳能

光伏系统推广应用比例最高,为66.67%;太阳能热水与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比例分别为41.67%和50%,具体见下表。

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江苏在全国率先

开展了“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建设。苏

州作为江苏省建筑业大市,在绿色建筑、建筑节

能、装配式建筑等方面,从建立政策体系、设立专

项资金到试点示范项目推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具有较好的低

碳建筑基础。2023年6月18日,苏州高铁新城成功

获批2023年度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绿色

建筑)项目⸺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以

下简称:先导区),成为江苏省首批城乡建设碳达

峰碳中和先导区试点项目。先导区以城乡建设碳

排放总量率先达峰为目标,完善城乡建设绿色低

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监管体系,打造绿

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建筑、住区、社区,

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

区发展模式。

序号

1 2010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 公共

2 2014 苏州有轨电车基地大楼 公共

3 2015 苏州宝时得总部大楼 公共

4 2015 常熟世联学院 公共

5 2015 中衡设计研发大楼 公共

6 2015 南师大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 公共

7 2016 苏州现代传媒广场 公共

8 2018 昆山市友达光电厂房 工业

9 2018 张家港城建档案馆 公共

10 2019 苏州高铁新城第一中小学 公共

11 2020 樾河小学 公共

12 2022 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 公共

时间 案例 建筑类型 太阳能热水 太阳能光伏 地源热泵

苏州市绿色低碳建筑典型技术应用

75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78页

能源利用⸺赋能绿色未来。先导区将在相城区“整县

光伏”试点基础上,推动BAPV规模化应用、BIPV多样化应

用以及“光伏+”综合应用,进一步实现绿能增汇。依托苏州

高铁新城能源站规划,先导区内能源站将因地制宜采用电

力、铁新城能源站规划,先导区内能源站将因地制宜采用

电力、蒸汽、燃气、太阳能、空气能、中水、双蓄等多级能源,

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总账单,实现能源统一

管控、互补互济,全面提升建筑能效。

苏州高铁新城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产业和

城市核心区。先导区位于苏州高铁新城中部

片区,总用地规模约2.25平方公里,整个城区

以低碳生态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创建范围内

涵盖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

筑、观演建筑、住宅建筑、铁路旅客车站等丰

富的功能业态。苏州高铁新城提出三个创建

目标: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的全周期低碳

总控的新城标杆;涵盖建筑、交通、生态、产

业、人文的全要素融合的绿色发展高地;充分

应用数字技术,打造全数字碳足迹可监控的

低碳先导。

低碳建筑⸺全面减源增汇。先导区在实现全域绿色

建 筑 二 星 级 的 基 础 上,实 现 三 星 级 绿 色 建 筑 占 比 超 过

40%;因地制宜探索近零碳排放区域建设,通过“政策撬动

-场景驱动-产业联动”的技术推广机制,规模化实践超低能

耗建筑项目;通过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以及智能装

备、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智能建造技术的加持,有效降低先

导区建造过程的隐含碳排放。

76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第79页

数字赋能⸺助力绿色转型。基于高铁新城BIM-CIM

数字孪生底座,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打通城市建设全要

素数据。同时,先导区将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积

极推动能源互联网、智能车联网、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新技

术、新业态在城市低碳发展中的应用,为区域绿色低碳转

型发展培育新动能。

苏州市通过高铁新城全力打造“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

和先导区”,探索苏州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为区域发展赋

能,为江苏省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建筑的应用提供可复

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

“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77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第80页

78

第81页

优秀项目

Excellent Pilot

Project Introduction

一、 创新技术引领潮流⸺智能建造推动数字产业基地建造革新

二、 新探索新突破⸺智能建造在市政工程项目上的应用

三、 搭建智能建造集成管理平台⸺为项目管理赋能

80

94

103

fiff

79

第82页

中建国际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朱桁毅

苏地2021-WG-36地块项目,又名大阳山数字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69962㎡,总建筑面积539979㎡。共分为15栋

建筑,其中13栋办公楼,1栋酒店,1栋商业综合体,地下均为2层,地上最高20层。

创新技术引领潮流⸺

智能建造推动数字产业基地建造革新

项目简介

工程概况

大阳山数字产业基地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大阳山数字经济片区,是江苏省重大项目,也是中建国际重启国内业务后承建

的首个项目。未来将建成区块链、智慧城市、AI相关高科技企业集群,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高地和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数

字经济发展高地。预计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100亿元,形成相关生态经济年产值200亿元。

项目背景

办公楼

A1A7 B1-B5 B8

商业综合体

B7

酒店

B6

合计地下2层

地上15栋建筑

80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83页

项目采用井道内拽引式施工智能电梯,运行原理较传统升

降机发生根本的改变,钢丝绳、曳引轮、对重组成的动力系统的

除了可以加快运行速度外,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施工升降机

的冲顶隐患;采用成熟的限速器-安全钳安全措施,可靠性更

高;具备人员数量识别、超重超载识别、特种作业人员验证操作

等功能,减少安全人员巡检精力投入,安全管控更加高效。

井道内曳引式智能施工电梯不需要主体建筑进行开洞、修

补,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一体化浇筑成型,确保保温、涂料的整

体效果,避免后期修补造成的渗漏风险,提升工程品质。电梯始

终运行于建筑物井道内部,可直达地下室,也根除了倾翻的安

全隐患,整体乘坐环境舒适,提升更有效率;能全天候施工,不

受天气影响,不影响地库整体施工,外立面周圈可一次挂满吊

篮,无需等待传统外挂电梯拆除,内外装可同步施工,预计节省

工期15天,进一步保障工期。

智能建造亮点

智能电梯

目前进展

B区效果图 A区效果图

产业B主体结构阶段 产业A主体结构阶段

智能电梯构造示意图

81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84页

建筑施工机器人

整平机器人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地面

进行高精度找平施工,采用智能激光找平

算法以及线控底盘技术,可实现规划及高

精施工。

智能电梯轿厢 操作键盘 智能电梯监控

项目采用整平、抹平、抹光、测量4款建筑施工机器人。

整平机器人

抹平机器人用于在混凝土初凝后,对地面

进行提浆收面施工,采用履带底盘巡航技

术以及智能摆臂算法,可实现规划及高精

施工。

抹平机器人

抹光机器人用于混凝土终凝前,对地面进

行收光施工,采用非轮式底盘技术以及智

能运动算法,可实现规划及高精施工。

抹光机器人

整平机器人地下顶板区域混凝土浇注作业

抹平机器人地下顶板区域混凝土浇注作业

抹光机器人地坪浇注作业场景

82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85页

测量机器人采用四轮四驱底盘技术以及智

能测头,实现无人自主建筑测量及报告输

出,可进行现包括墙面平整度、墙面垂直

度、开间进深、墙面阴阳角、门窗及柱面尺

寸、层高等项目的测量,体积小、机动灵活、

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

测量机器人

施工场地全貌前

机器人在线管理平台

施工场地全貌前

测量机器人室内实测实量作业场景

83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86页

构建完善的体系架构,践行多维度数字化管理理念,以标准化思维总结归纳典型BIM应用案例流程,形成公司级标准用

例库。通过项目实践不断完善迭代B-UCM技术体系(BIM-UseCaseManagement),确保BIM应用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执行指南。

针对工程全周期信息庞杂无序,流转复用率低,可追溯性差。项目通过标准化数据交互管理,构建信息流转渠道,可视化

结构化数据管理,创建可复制、可推广数据管理模型。并以此作为B-UCM体系的数据基础。

BIM技术应用

B-UCM体系架构 84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87页

通过项目实践形成一批典型通用可推广的BIM用例,并针对各项目不同业态及需求开展了一批非典型探索应用,完善公

司用例库的同时,为后续项目开展,提供了标准指导。

BIM辅助设计

依据室外总图、市政单专业图、景观图纸建立室外场地

模型,包含室外地形道路、市政管线、市政管井、景观种

植、景观水景、照明灯具、配电设施等。

场地仿真分析

依据设计图纸及建模标准,建立建筑、结构、机电、室外

场地、室外管综、场地桥梁模型。

设计模型

85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88页

从业主处收到设计图纸→创建各专业BIM模型→编制

BIM分析及检查报告→发送至相关负责人→各负责人

通知相关专业整改→复核更新图纸整理新版报告→设

计院根据复核意见调整→复核给出最终意见

图纸校核

在模型中创建工程量清单,导出清单处理计算,生成总

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统计辅助

运用BIM软件,生成设计方案的多个模型,通过分析和

比选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充分运用三维场景的可视

化功能,实现项目设计方案决策的直观和高效。比选各

备选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等指

标,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及模型。

设计方案比选

通过BIM正向出具相关图纸,展现复杂节点,体现设计

意图。

BIM出图

86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89页

BIM辅助施工

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运用专业的性能分析软件,对建筑

物的可视度、采光、通风、人员疏散、结构、能耗排放等

进行模拟分析,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性能、质量、安全和

合理性。

虚拟仿真分析

方案辅助设计

对二次结构,装配式等进行深化设计,二次结构深化包

括:构造柱、过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

墙等。包含准确的位置和几何尺寸,二次结构类型、材

料、工程量等。

深化设计

运用 BIM 软件,生成设计方案的多个模型,通过分析

和比选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充分运用三维场景的可

视化功能,实现项目设计方案决策的直观和高效。比选

各备选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等

指标,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及模型。

87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90页

运用BIM技术+720云平台验证临建建设方案,创建三

维可视化模型辅助项目完成最终版设计方案并进行三

维可视化交底。

三维可视化

机电管综深化设计的内容包含:专业协调、净高控制、

支吊架设计及布置、机电末端定位、预留、预埋定位、设

备布置、净高分析及碰撞检查等机电管综深化设计完

成后相应出具净高分析图与净高分析报告,按楼层划

分单独出具。根据本楼层建筑功能进行分区,不同净高

区间以明显颜色区分,并在净高分析图中明确标注。

施工机电管线综合

将现场施工总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结合,进行施工进

度计划模拟,直观感受各施工节点进度情况,找出施工

中会产生的空间及时间问题,提前发现并排除冲突,使

拟定的施工计划更加效率、合理。

4D进度模拟

利用BIM软件获取施工作业模型中的工程量信息,将

其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时编制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

价格的依据,也可作为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工程量统计

88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91页

根据施工方提供的二维场布平面图,搭建各个时期的

场布模型,验证场布方案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地方进

行优化,使方案最优化。通过BIM技术可以合理地布置

现场临时设施的排布,最优化的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

避免现场二次搬运的费用,控制成本。

施工场地建模

识别场地周围环境风险点,辅助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模

拟塔吊运行轨迹。应用BIM+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塔吊

运转实时监控与防碰撞检测系统。

施工场布应用

三维可视化-虚拟样板

针对特定的复杂工序,通过模拟施工顺序,质量管控要

点,展现完整建造过程,体现关键工序节点,形成虚拟

样板。

89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92页

项目采用智慧工地系统进行智能施工管理,分别

进行人员、施工能耗智能化管理,应用质量安全管理技

术,实现进度、成本管理。

实现人员入场登记,工人快速进出,工人安全教

育,人员考勤定位,项目远程管控,并进行自动考勤,

自助教育及统计分析。

智能施工管理

人员智能化管理

塔吊安全系统及工效分析

智慧工地考核优秀 智慧工地平台截图

塔吊运行信息及吊钩可视化

90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93页

塔吊安全系统,主要由机械设备人

员身份识别,塔机监测系统,吊钩可视化

系统组成。

机械设备人员身份识别,该系统是集人脸、指纹认证的身份

认证管理系统,用于解决建筑工地非驾驶员驾驶塔吊的问题,防

止非驾驶员造成的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吊钩可视化系统,主要由移动端、主

机端和高度监测模块组成。

塔机监测系统,由8英寸工业显示屏、重量传感器、力矩传感

器、风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幅度传感器、无线网

络等组成。

塔吊工效分析,直观查看塔机今日违章数量及

监测状态,对当日现场塔机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体

现,协助项目管理人员掌握塔吊日常运行状况。直观

查看选定期间塔司的吊装数量,工作结果透明化,以

数据为支撑对塔司工作状况进行客观评价,督促提

升本项目塔司的整体工作效率。通过对项目上每台

塔吊的吊装循环次数统计,体现各台塔吊的使用频

次及工作饱和度,协助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当前生产

任务安排是否合理、物料堆放地点选择是否正确等

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保证现场生产效率。

塔吊预警分析,传统的管理中,日常无法有效了

解司机水平如何,一般都是出现了问题之后,事后问

责(罚款、辞退),没有有效抓手,工人存在侥幸心理。

通过实时监测塔吊各项数据,如吊重、力矩、限位、防

碰撞、风速等,一旦超过设定的临界值,塔机就进行

报警,及时提示操作人员,避免事故发生;并同时统

计每台塔吊报警、违章情况,供管理人员对相关责任

人进行处罚/教育。

塔吊预警分析 塔吊工效分析

91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94页

AI视频监控主要为视频监控智能识别隐患,即摄像头态AI识别,运用AI智能算法,摄像头依据算法模型识别现场隐患,将

隐患信息推送给安全监管人员手机,实现部分人工检查替代。且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识别预警,实现

主动安全监管。已成熟场景包括:未戴口罩监测、动火作业监测、未戴安全帽监测、未穿反光衣监测、人脸识别、边界入侵。

安全帽识别技术,通过对人员的分析,定位出人员头像位置,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帽。通过现场监控视频对画面动态捕捉,

实现对现场安全帽佩戴的动态检测,提升现场安全行为管理。在生产现场部署反光服穿戴识别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对项目现

场工人未穿戴反光衣进行抓拍,实时视频监测预警在岗工人是否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作业。增强一线作业员工的安全

意识提高防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深基坑监测,通过将多种现场监测仪器、检

测设备、无线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联通起来,

采用主动或被动触发的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自

动采集和实时传输,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和实时性。

高支模监测,通过在高支模上加装无线倾角、无线位

移、无线压力等传感器,自动采集、实时监测高支模支撑系

统的变化情况,当监测到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的高支模的变

形、受力状态异常时,一方面现场声光报警,提醒作业人员

紧急补救或紧急疏散,另一方面系统向平台和相关负责人

发出报警信号,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调

整以及预判,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危大工程

安全问题智能AI识别

未戴安全帽识别 未穿反光衣识别

92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95页

项目应用测量无人机,能快速构建二

维正射影像以及三维模型,提供丰富的地

理信息参考,操作简单便捷,自动化程度

高,大幅提升测绘效率并降低了外业成

本。

测量无人机应用

智慧工地平台截图

93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96页

智能建造探索发展思路:

继承&创新

2023年,对于苏州市来说是建筑业领域智能建造大年,苏州市作为智能建造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去年房建板块中

亿丰长三角二期、双子楼两个项目的智能建造观摩取得巨大成功,打开了苏州市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探索。今年苏州市

也在鼓励更多的施工企业去探索智能建造在各类项目上的应用。中亿丰集团基础设施板块积极响应苏州市智能建造

发展战略,选取四个具有特色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作为集团第二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分别是凤里街南延工程、黎里大

桥、通浒路改造工程、轨交4号线北延工程,涵盖了路、桥、隧、轨交等典型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凤里街南延工程为苏州

二建与集团基础设施板块联手打造的市政项目,同时还作为唯一一个市政类项目入选了苏州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

单,这无疑是苏州乃至全国首个市政项目智能建造的探索,同时给企业在智能建造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新探索新突破⸺

智能建造在市政工程项目上的应用

智能建造虽然在房建板块的实施已探索出一套较为

成熟的方案,但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尚未找到清晰的验证过

的实施路径。因为房建和基础设施领域施工内容区别很

大,房建项目基本建造模式固定,专业区分度较小,而基础

设施类项目还细分成路、桥、隧道、轨道交通、雨污水管道

和场站等专业。而目前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推广的应用技

术是基于房建项目而量身定做的,有很多技术在基础设施

类项目上应用场景很少,比如建筑机器人这个板块,基础

设施类项目基本用不到造楼机、智能升降机、ALC墙板安

装机器人。但不是说房建上开发的机器人完全用不到基础

设施项目上,一些通用的机器人是可以用的,比如地面三

件套就可以用在混凝土道路基层、桥面铺装、隧道、地铁车

站的底板、顶板等部位上。总体上来说,由于专业上的区别

很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基础设施搞智能建造就要另辟蹊

径,另起炉灶,从0开始呢?也不然!

我们知道中亿丰系的智能建造目前可以说在全国24

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走在前列,形成了具有中亿丰特色的

完整的智能建造体系,其核心是:一平台,六专项。这是贯

穿智能建造应用点的标准,也是工地大脑----运管中心里

面的主要核心要素。借鉴运管平台,植入基础设施特色应

用点,在继承集团房建板块智能建造基本框架逻辑后,依

据基础设施施工特点选取合适的应用内容。比如在市政道

路施工中探索试验大型智能机械设备的应用:3D挖掘机、

3D摊铺机、3D压路机、3D挖掘机、3D平地机、3D推土机等。

此外,根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搭建钢筋加工中心这一特

点,着重考虑使用智能钢筋加工设备,如全自动滚焊机、数

控加工机等智能设备。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方超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万崔星

94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97页

项目智能建造应用

以建设方BIM应用思维为导向,通过实践市政行业

BIM正向应用与多软件协同深化,完成全要素BIM数据模

型,提升设计质量、指导施工,实现实体与数字资产双交

付。设计阶段重点围绕“主桥精细化设计”“城市道路精细

化设计改造”“管线综合设计与协调”“交通导改设计”“景

观控制”等提高设计出图质量方面开展应用;施工阶段重

点围绕“主桥精细化施工”“交通导改”“进度推演”“可视化

交底”“协同管理平台”等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施工

质量方面开展应用。

基于设计与工程BIM需求,结合项目管理目标,确定项

目全生命周期内BIM总体应用目标为:(1)融合BIM正向设

计理念,在设计阶段进行BIM正向应用,解决专业间协同问

题,提高设计质量;(2)打通市政领域设计BIM与工程BIM

的界限,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创新与研究,实现数字交

付;(3)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协同本项目智能建造落地实

施,打造“智能建造”和“BIM应用”示范项目。

BIM数字一体化

95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98页

凤里街BIM应用1

凤里街BIM应用2

96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第99页

BIM周报

悬臂浇筑法施工模拟(挂篮)

本项目BIM实施围绕市政BIM设计、数据协同共

享、多源数据融合等创新应用,形成了完整的市政

BIM解决方案。

对比传统设计方式,设计阶段通过BIM增强各专

业设计的协同性,在三维可视化的设计环境下,有效

提高施工图质量;对道路精细化建模,减少了非常多

后期施工中与设计沟通确认、返工等情况,降低项目

成本。同时在施工阶段进行交通导改分析、实景建模

与高精度定位、钢筋深化和工程量提取等BIM应用,

为项目各项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撑。

在后续的BIM工作中,设计BIM方面将重点围绕:

(1)结合市政道路管理要求,对交通导改设计方案继续深化,

(2)全专业设计模型持续更新,优化设计变更等方面开展工作;

施工方面将重点围绕:

(1)进一步加强智能建造平台应用,实现基于BIM数据进行项目协同管理

(2)结合项目需求开展BIM可视化应用,进行BIM施工交底,辅助施工方案决策

(3)结合项目需求开展异形构造做法专项BIM算量研究,提供土方、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工程量数据

(4)探索BIM+VR/AR在本项目施工进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结合数字科技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开展工作。

97

Pilot Project 试点项目

第100页

沥青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系统 智能运输定位系统

能耗智能监测系统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部品部件智能生产与工业互联网

基础设施在部品部件这块初步选取了沥青、混凝土、预制板梁、预制隧道管片作为代表性试点项目。比如沥青

材料,已与中恒通路桥的熙恒科技公司建立智能建造部品部件合作关系,沥青生产、运输、摊铺作业全流程具备智

能化,满足智能建造关于部品部件的相关要求。

该部分主要依托供应商本身的智能工厂系统,对材料、订单、生产、运输等进行管理,将该部分数据打通至项目

智能运维平台,项目部即可远程了解厂家相关构建和材料的生产情况、何时运输、到场时间、摊铺情况等实时反映

在运维平台中,帮助项目部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提高了项目部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便于现场管理人员了解相关运输

信息进行组织施工。

98 试点项目 Pilot Project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