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甲子、万年”则是以篆书写就。
以上两例洋彩瓷器都是清宫御瓷的顶级之物,华美无比,根据清宫
档案记载分析,二者皆烧造于乾隆八年以前。比对与本品篆字书写
特点与彩绘颜料工艺,我们相信本品的烧造时间应该与之非常相近。
唐窑步入乾隆朝之初最大的贡献则是把洋彩瓷器大力发展成为清宫
御瓷的最重要品类之一。为了迎合新君的审美品味,御器厂在唐英
竭力引领下,重点发展洋彩瓷器。因此,洋彩在乾隆初年大放异彩,
在乾隆三年开始较大规模烧造,在乾隆六年——十年便是烧造的高
峰时期,传世所见许多乾隆洋彩瓷器正是烧造于此际。唐窑洋彩瓷
器其中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底部书写青花款,六字或四字篆书,字
体与同时期的青花、诸色釉瓷器一致,甚至写得更端庄。
笔者依据清宫档案记载与传世实物互相印证,经过排比分析之后,
认为乾隆一朝六十年,御瓷写款根据字体风格,可分以下数个阶段:
第一阶段:唐英督陶时期,乾隆二十一年以前。当中又可以分唐窑
前期和唐窑后期。楷书极少量出现,主要是篆书,青花写款。彩瓷
都是青花写款,个别则是金彩款、暗刻款,宫廷烧造的,则是料款。
第二阶段:唐英的助手协理官赵老格实际负责时期,乾隆二十一年
至三十年左右。以青花写款为主,也开始出现矾红篆书款,无款与
单框矾红款皆有,一般都是出现在比较高级的彩瓷之上。
第三阶段:老格之后的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多年,此期间督陶官
都是行政官员,多是例行公事,烧造经费也不如从前。书写底款青
花少,色地矾红款为主,凡是彩瓷,皆是矾红款。金彩款、凸雕款
出现少量。
第四阶段:乾隆五十年至嘉庆三年,青花与矾红款并重,款字与嘉
庆时期比较相近,篆字之间的距离比较紧凑,字体也比之前稍小一
些。
彩瓷方面,底款则是色地矾红为主,也有少量的白地青花。
以上分期都是笔者长期以来依据清宫档案记载的御瓷烧造精准时
间,并与目前传世实物一一对应,有了明确的实物与准确的烧造时
间契合,这样来通过诸多实例,得出以上的分期结论。
本品底部以青花书写篆体款,诸字规整,笔道清晰,并四周以松石
绿釉覆盖装饰,此为高级洋彩的彩绘特点。此写款与清宫旧藏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烧造于乾隆六年的【磁胎洋彩锦上添花红地茶碗
一对】一致。(典藏号:故瓷 17583-4,见廖宝秀编《华丽彩瓷—
乾隆洋彩》, 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 年,页 44, 图版 1)。该书收录
十余件同式写款的洋彩器物,并可与清宫档案记载一一对应,集中
出现在乾隆六年——十年,属于唐英督陶的早期典型写款,因此,
本品的烧造时间对应就是在乾隆六年至十年之间,应是不容置疑。
我们检阅清宫档案对甲子万年笔筒的相关记载如下:
1、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六月二十一日,员外郎常保、
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副催总达子将唐英烧造得……交太
监高玉、胡世杰等呈进:奉旨照从前进过的锦上添花万年甲子笔筒
再烧造几件送来 , 钦此。于八月十九日,将唐英烧造笔筒五件持进
交讫。”(附图三)
2、乾隆八年《唐英奏折》:“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内务府员外
郎管理九江关务奴才唐英谨奏,为奏闻事,窃奴才于十月内在窑厂
办理瓷务,因是时工匠皆齐集,复敬谨造得万年甲子笔筒一对,循
环如意辐辏速绵,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皆欢腾踊跃,
更逢天气晴和,胚胎、窑火、设色、书画各皆顺遂,不日告成,奴
才即于十一月初二日回关办事,今专差奴才家人赉捧笔筒恭进,伏
祈皇上睿鉴,谨奏。”
3、乾隆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交洋彩黄地锦上添花万
年甲子旋转笔筒壹对,传旨着送往…交总管应摆处换上。钦此。”
(於本月三十日着柏唐阿蘇哲将轉旋筆筒一對送往圎明園去讫。)
(附图四)
4、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呈贡档》:“七月二十六日,内务
府员外郎兼佐领管理九江关税兼管窑务 ( 奴才 ) 舒善恭进:……洋
彩玲珑旋转笔筒成对 ( 交双玉一件、祥玉一件代往热河 )……”
5、西暖閣陳設檔案
道光十五年 ( 公元 1835 年 ) 七月十一日
內廷西路養心殿區養心殿西暖閣:……萬年甲子磁筆筒壹件 ( 内插
筆四枝扇子一柄 漢玉扇墜 )……。
整理上述档案文献可知,此式笔筒在乾隆八年以前曾有上贡,甚得
乾隆帝之喜爱,方有乾隆八年六月再度下旨烧造的命令,八月则送
达至京五件。
乾隆八年十二月继续恭进一对。
乾隆十年十二月一对黄地笔筒(不见传世)送至…陈设。
乾隆二十五年督陶官舒善恭进一对。
道光朝陈设档与光绪朝陈设档记载一样,记录西暖阁陈设有万年甲
子磁笔筒一件,正是对应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者,见《洋彩甲
子万年笔筒存世数量表》中的第 1 件。
参照前述论证乾隆早期唐窑时期洋彩瓷器不曾出现矾红款的特点,
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一对万年甲子笔筒(见《洋彩甲子万年
笔筒存世数量表》中的第 6 件,矾红四字篆款)应该是乾隆二十五
年督陶官舒善恭进,廖宝秀老师在《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中错误
认为是乾隆八年十二月上恭的那一对,这一对笔筒彩料与画工和其
他万年甲子笔筒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符合乾隆十年以前清宫
洋彩瓷器的基本水平,反而无论是从写款特点还是彩绘品质,都是
契合乾隆二十多年的烧造水平。
那么,如何看待现存世的洋彩万年甲子笔筒的彼此关系,笔者以为,
乾隆八年以前烧造的,一定不会多,很可能就是一对,目前无法肯
定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八年之后,在以此为范式开展多次烧造,
前后肯定有许多共同特色。
结合前述清宫旧藏两例同样带有篆书万年甲子式样的洋彩转心大瓶
的烧造年份,二者都在乾隆八年以前,因此,笔者推测,本品应该
就是乾隆八年以前烧造的第一批万年甲子笔筒,是后来延续烧造的
最早范式,学术意义非常重大。无论如何,综合现存于世数件洋彩
万年甲子笔筒的烧造水平和保存状况而论,本品无疑是最佳的,识
者当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