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2
|
杂志分类:其他
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本品敛口,形似蒜头,口沿及上部呈圆形,束颈,溜肩,中间束腰类似葫芦,两侧对 称置弯曲的如意形耳以连接上下部,下腹部浑圆,精美大气,圆底浅圈足。通体施炉 钧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罕见的呈现出“孔雀羽” 状的流釉质感及高粱红色泽。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底落「大 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外形端庄,红紫交融之色散布遍体,时代特征一如古人所言,色泽深沈瑰丽,气 度非凡。此种釉色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 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釉面中蓝与红二色,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 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 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俗谓 「高梁红」。 雍正帝常亲自过问御瓷的制作,尤其对单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因此,景德镇所产单 色釉的品种在雍正年间大为增加。清宫旧藏之明代遗存的单色釉瓷数量,亦颇为可 观,而康熙年间也屡有创举,但由于雍正帝对新釉色汲汲以求,所以单色釉在其治下 仍迭有创新。清档中有...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2页
本品敛口,形似蒜头,口沿及上部呈圆形,束颈,溜肩,中间束腰类似葫芦,两侧对 称置弯曲的如意形耳以连接上下部,下腹部浑圆,精美大气,圆底浅圈足。通体施炉 钧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罕见的呈现出“孔雀羽” 状的流釉质感及高粱红色泽。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底落「大 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外形端庄,红紫交融之色散布遍体,时代特征一如古人所言,色泽深沈瑰丽,气 度非凡。此种釉色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 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釉面中蓝与红二色,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 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 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俗谓 「高梁红」。 雍正帝常亲自过问御瓷的制作,尤其对单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因此,景德镇所产单 色釉的品种在雍正年间大为增加。清宫旧藏之明代遗存的单色釉瓷数量,亦颇为可 观,而康熙年间也屡有创举,但由于雍正帝对新釉色汲汲以求,所以单色釉在其治下 仍迭有创新。清档中有多笔记录,堪可证明雍正帝对单色釉的喜爱程度。 雍正六年唐英奉命前往景德镇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第二年即派遣幕友吴尧圃前往调 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日后据以研制出数种釉色。炉钧釉即创烧于此时,系两次 入窑烧就的低温釉。釉中掺有粉剂,因此厚而不透明,其结晶体呈现出红、蓝、紫 等色,并熔融一体。其中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之为“高粱红”,清 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 之”。高粱红为雍正一朝炉钧釉的典型特征,其后各朝逐渐蜕变为蓝、绿、月白等 色,而高粱红再绝难一见。 42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54页
清雍正 炉钧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 香港保利,2019年10月7日,编号3325 成交价:HKD 24,780,000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六,雍正皇帝下旨将炉钧 梅瓶着配紫檀木座,由此可知炉钧釉品种主要供皇帝赏玩或作宫廷陈设,符合雍正皇 帝的鉴赏品位。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对炉钧釉的描述为「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 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在其所载试配成功与通用的十九种釉水品种中,炉钧釉居 首,颇受皇室青睐。雍正朝炉钧釉器物多作仿古或本朝经典造型,多见荸荠瓶、蒜头 瓶、铜炉等造型,如意耳葫芦尊造型甚为珍罕,级别极高。 翻阅公私典藏,雍正及乾隆时期所出均有近似藏品,炉钧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至为稀 有,包括本品,目前仅见三例,施炉钧釉圆底二例,一为鸿禧美术馆藏,图见 James Spencer 编,《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1990年,图版132,后售于伦敦苏富 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271。另一例录于 John Ayers 及佐藤雅彦著,《世界陶磁 全集》,卷15:清,东京,1983年,页72,图版80。与本品相类之釉色,可见香港苏 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0109。 44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58页
5537 乾清御 「 制 大 隆 胭 清 脂 乾 红 年隆 地 制 莲 番 」 5537(mark) 款 花卉 套炉 钧釉 太 平 有象 转心 瓶 AN EXCEPTIONALLY RARE IMPERIAL YANGCAI RUBY- GROUND 'LOTUS' WITH ROBIN'S EGG GLAZED REVOVING VASE WITH ELEPHANT-HEAD HANDLES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40.2 cm 估价待询 备注: 本品出版 • 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编号3072 本器撇口束颈,两侧各饰一象耳,丰肩鼓腹,足部外撇。口 足皆以胭脂红釉为地,轧道工艺锥剔凤尾形卷草纹,锦地华 展览: 美繁丽;其上衬洋彩花卉,洋莲曼妙婉转,菊花及变形蕉叶 纹间隔而饰,肩部、胫部凸雕如意云纹各一周,金灿光艳; • 《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2017年9月30 两侧象耳栩栩如生,彩绘细腻,毫发毕现,眼含悦乐;腹部 日-12月3日 饰炉钧釉,红紫、蓝绿交融激荡,釉色近雍正时期特色。足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 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北 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著录: • 首都博物馆编,《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文 物出版社,2018年,编号195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48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60页
秀雅隽永 已知唯一炉均转心瓶 此品如大家闺秀,清新脱俗,婷婷立于一众纷繁富丽、精雕细琢的 清乾隆 洋彩锦上添花胆瓶 转心瓶中。在深受巴洛克风格影响之余,她依旧葆有着雍正时期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秀雅的追寻,如隽永的宋词,观之神怡,久久难忘。 本品 存世之转心瓶中,多满布洋彩、粉彩。以单色釉为主体,腹壁既无 繁复彩绘,亦未显露复杂雕工者,凤毛麟角。本器便是为数不多的 本品所施炉钧釉,明艳的松石绿色与紫蓝色交融,色近雍正时期著 几例之一。 名的“高粱红”,垂流如瀑如峰,气象万千,似将天地之灵气与无 言大美融汇于斯。有一炉钧釉灯笼尊,釉料色效果与本品相近,见 相类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仿哥釉洋彩转心瓶,琮式瓶周身饰仿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二,伦敦,1994年,图版923。清朝 哥釉,口部及内胆以洋彩装饰,见《登峰造极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御窑烧制不少炉钧釉器,惟如此件之精品才署以雍正或乾隆年款, 及其他》,《紫禁城》,2007年三期,页168。此件极有可能是乾 殊为珍贵。后世清人虽延续烧造,但仍无法重现自然垂流之感,只 隆七年,唐英进贡之“洋彩蓍草玲珑哥窑瓶一件”。另一相似例如 得以笔绘仿之,可见雍乾炉均工艺之艰深。以雍正时期创制之炉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厂官釉金花葫芦转旋瓶,主体施茶叶末釉,其上 釉为主体装饰,发色亦近前朝,皆展现出秀雅的审美取向。 以金彩绘云蝠纹,见《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瓶颈足绘饰洋花,余隙作锦上添花,纹饰繁密细腻,与炉钧釉中 2011年,图版67。故宫博物院亦藏一相类葫芦形转旋瓶,以金彩于 的紫红斑纹相呼应,充分得见艺匠巧心。洋彩始于雍正年间,受西 茶叶末上绘莲花,见《中国陶瓷全集》15 清(下),图版107。此 洋文化影响而创,制于景德镇御窑厂,所用颜料与珐琅彩相同, 类虽以色釉为主体,但口部及底部仍多见洋彩、粉彩装饰,有如清 模仿西洋画法。洋彩“须选素习绘事高手……必谙熟颜料、火候之 雅之画卷裱以华美的锦缎,愈发衬托出色釉之美。于富丽华贵中, 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见唐英《陶冶图册》),故得有 更显端秀静雅。 同样素雅者有之。但以炉钧釉为主体装饰者,此为已知唯一。 炉钧釉,始见于清雍正年间。雍正七年,为仿宋代钧窑之效,唐英派 幕友吴尧圃前往河南,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由此诞生了窑变、 炉钧等各式仿钧精品。清宫档案中或为炉钧釉器物的记载始见于雍正 八年,故或成功烧制于雍正七年、八年前后。其制作工艺颇为复杂, 需先高温烧制素胎,后吹炉钧釉,再入窑低温烧制方成,蓝、绿、红 紫、月白各色交融垂流,厚润而灵动。唐英深喜炉钧釉釉色的流淌之 美,在《陶成纪事碑记》中载:“炉钧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 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艺匠心血叠加自然天成,出窑色釉各 异,流淌变幻莫测,绝无两件相同,件件别具一格。 清乾隆 仿哥釉洋彩转心瓶 清乾隆 洋彩茶叶末釉金花葫芦转旋瓶 故宫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0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61页
“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见唐英《陶务述略 郎世宁绘《花鸟图·菊花页》局部 碑记》)。清宫旧藏一例乾隆锦上添花玲珑胆瓶,纹饰绘工皆与本 故宫博物院藏 品极为相似,或出自同一艺匠之手,见《华丽彩瓷 乾隆洋彩》,台 北故宫博物院,图版68。 本品局部 所绘芬繁之洋花中,洋菊最为稀见。菊花傲霜晚香,博得花中君子 之美名,自古得文人欣赏追寻,乾隆皇帝曾作诗盛赞菊花“秋卉中 宜作盟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语,成为千古 文人之座右铭;菊花亦有延年轻身之效,成为长寿的象征,“万寿 菊”便曾精心种于清宫之内。菊花于秋风起时渐次盛开,恰于乾隆 生日前后(阴历八月十三日)。寓意长寿之洋菊翩然绘于器身,花 心作罕见桃形,皆蕴含着臣子对乾隆万寿之祝愿。 菊花原产于中国,后由日本传入欧洲,明末清初回流中国的品种, 得名“洋菊”。乾隆时期流行栽种之,培育出百余品种,并命宫廷 画家绘洋菊图谱,便于日后考证。故宫博物院藏多件洋菊图卷,如 钱维城绘《洋菊图卷》、汪承霈绘《洋菊四十四种图卷》等,皆细 腻描摹各式洋菊,蔓卷芬芳。另有佚名《乾隆皇帝洋菊四十四种诗 意图》,刊录四十四首乾隆咏菊诗,为乾隆三十七年,于圆明园赏 洋菊时所作,配以花景,设色明丽,画法精湛,可见乾隆对洋菊之 珍赏。 雍乾之际,中西文明交流紧密,深得帝王赏识的传教士常将中式题 材,融汇西洋绘画技法。故宫博物院藏一郎世宁绘《花鸟图·菊花 页》册,描绘菊花一丛,以色彩深浅渲染、透视之法营造出立体效 果,或粉丽或橙艳,花心饱满金黄,姿态恰如此瓶所绘洋菊。此种 画法在瓷器上极为稀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对乾隆洋彩翠地锦上 添花玉环胆瓶上,洋莲之花心与此件相似。二者或都借鉴了洋菊及 西洋绘画手法。 清乾隆 洋彩翠地锦上添花玉环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62页
奇技新巧 唐英精心构造督制 唐英进贡 波罗漆面心圆桌 故宫博物院藏 最为稀有绝妙处,乃其腹部可轻轻旋转。炉钧之色,古雅悠然。缓 缓转动间,静谧中蕴流淌之感,似云霞瀑布。华丽洋彩上下衬饰, 如清雅的山水画轴,气象万千。 转旋之技,古已有之。元代景德镇曾制高足转杯,以子母榫嵌套 原理,使杯身可以在高足上转动,见刘金成著《高安元代窖藏瓷 器》,北京,朝华出版社,2006年,页70-71。此后几百余年,转 旋器极少,至雍正时期,清宫中开始出现“转桌”等转旋器。雍正 八年曾传旨命做独梃圆桌,“座子中腰安转轴,要推的转”。故宫 博物院藏紫檀红漆彩绘描金螭龙花卉纹圆转桌,或即按雍正旨意所 制。有趣的是,作为督陶官的唐英也曾进贡转桌一对。清宫《宫中 进单》中载,乾隆十八年,“九江关唐英进波罗漆圆桌成对”。故 宫博物院仅见一对波罗漆面心圆桌,紫檀波罗漆制,桌面下安圆柱 式独腿,分上下两节,下节顶端设轴,上半节有圆孔套在轴上, 使桌面可以转动。据胡德生先生考,这对应该就是唐英所进贡,见 《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页15-16。 清乾隆 洋彩冬青拱花转足碗 清乾隆 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局部 高宗承先祖康熙帝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搜罗有机械装置的饰品玩 52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物,对可转动、奏乐的时钟格外青睐。乾隆二年,高宗降旨命西洋 传教士制作“自行转动风扇”;乾隆四年,命西洋人做自行人自鸣 钟。今日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底层四面设窗形 孔洞,内绘山水。弦满开动后,八仙随链条做圆周运动,于钟体四 面开光中循环出现,效果与转心瓶有相近之妙,见《日升月恒·故 宫博物院藏清代钟表》,紫禁城出版社,图版16。有人物跑动、水 法运转等效果的时钟,迎合了乾隆皇帝对新颖奇技的偏好。
第64页
元代瓷器、传统民俗之走马灯,或是同时期的中式家具、西洋机械 版63。转旋碗所绘如意云纹与本器颈部、足部所饰,极为相仿。 玩物,开启清朝瓷器转旋的直接缘由莫衷一是,但它们都是乾隆融 古通今之大成的绝美见证。书写清朝转心瓶之华美篇章的功臣,无 转旋方式相似者,见两岸故宫珍藏数例: 疑有督陶官唐英。 ·前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厂官釉金花葫芦转旋瓶,葫芦瓶底与青瓷 在清代御窑史上,唐英是彪炳史册的人物。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 盘心结榫套合。轻轻拨动瓶身,葫芦瓶便可在青瓷盘上旋转。 下,雍正乾隆时期的御窑瓷器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别于其他 大部分督陶官,唐英曾驻场数年,与窑工同食同宿,专心研究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洋彩玲珑旋转渣斗一对,刊载于《华丽彩瓷: 烧制,得以深入领会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从此不再只能听 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图版71。渣斗由四部分组 任工匠,而可以自行审度,甚至创新。为满足乾隆对“新样”瓷器 成,撇口颈部、镂空器腹、内胆及足部分别烧造后,以榫结套合。 的期待,唐英兢兢业业,自费创制新式瓷器,耗资不菲。创新品种 轻轻推动镂空腹部,可使之转动。 中,转旋瓶当属工艺最为繁难、最为贵重,也最为稀见的一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洋彩翠地山水诗意双喜尊,刊载于《华丽彩 流传至今的转心瓶中,每种样式仅见一件或一对。台北故宫博物院余 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图版66)。其分三 佩瑾先生将转心瓶的转旋方式归纳为两组,共四类,但四个类别中, 段接合,颈部可随手推动旋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相类器,或与 也存在不同的组装粘合方式(见《唐英监造转心瓶及其相关问题》, 台北故宫馆藏原为一对,见《鬼斧神工转旋瓶》,《文物天地》, 《故宫学术季刊》三十一卷第四期,页217-218)。唐英督陶期间的 2016年12月,页101。 每一款转心瓶,或许都经过他精心构思、设计、绘图,并监制完工, 其中的每一处机关、每一种组合方式,或许都出自他的笔下。 基于现有资料,推测此件转旋瓶以四部分分别烧造后组装而成:洋彩 瓶颈、松绿釉内胆、炉钧釉腹壁、洋彩底座。经由窑火烧成之瓷器, 自纹样、转旋方式、款识等观之,此器当为乾隆早期所制,出自唐英 经过巧妙设计、严密计算、精确烧造,才能保证各部分形制大小匹 手笔。纹饰与本器相仿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冬青拱花转旋大碗一 配,能恰到好处地榫合一体。此件转心瓶所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复杂 对,出版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图 组装,凝结着一代督陶官的智慧与苦心孤诣。 清乾隆 洋彩玲珑旋转渣斗 清乾隆 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剖面线描图 54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66页
相似之处 推测制作时间 款图 单色釉 七年 十二月 故宫 台北故宫 洋彩 八年 闰四月 洋彩 八年 五月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 单色釉 八年 五月/十月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 八年 六月 台北故宫 转旋方式 故宫 十年 五月 (配匣时间) 本器 56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68页
细观上诉六件(对)之款识,皆为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除未找到 佳士得纽约1999 款图的两件,及茶叶末釉葫芦转心瓶外,余者写法与本器款识如出 一人之手。加之装饰风格颇为相似,结合清宫档案及台北故宫博物 存世器中,亦有能堪此名的器物。一件洋彩炉钧釉瓶上拍于苏富比 院《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一书中对转心瓶制作年代的分析(见汇 纽约1989年5月31日(编号202),后于佳士得纽约1999年9月16 总表),可知此件炉钧釉转旋瓶当制作于乾隆早期,极有可能制于 日(编号384)再次上拍。其装饰与此器如出一辙,尺寸相仿(高 乾隆十一年之前。 38.7cm),仅无转旋功能,无疑与本器紧密相关。1989年图录中描 述其书矾红底款,而1999年上拍时,打洞修理,款图为青花款。它 乾隆十一年前后之《活计档》中载,乾隆八年,唐英先后烧得进贡 是转旋瓶之原型,或为此后烧制之简单款待考。 “玲珑交泰瓶等十件”,“夹层玲珑交泰等瓶共九种”、“玲珑 交泰瓶等十件”,次年又“烧得上色锦上添花转旋尊瓶碗等十八 此外,另有几件同样饰以象耳的转旋瓶,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黄地 件”,此瓶极有可能是上述之一。 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等。无论是否在清档中被详细提及,本器无 疑制于乾隆早期,即唐英督陶期间,为唐英精心设计、悉心督造的 仔细详查,乾隆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一条档案尤其引人注目:交 乾隆御窑精品力作。相较其他转心瓶,其以单色釉结合洋彩的设计 “洋彩锦上添花太平有象双兽面尊一对,传旨着急速配座”。其描 更为典雅端素,审美更近雍正时期,且单色釉为主体的其他转心瓶 述与本器基本对应,但并未标注“转旋”。同一日,唐英贡入“上 多制作于乾隆七年、八年间,故本器极有可能属于唐英最早创制的 色锦上添花转旋尊瓶碗等十八件”,乾隆亦曾命为“洋彩山水诗意 转心瓶之一,有可能制作于乾隆九年。 连架靶碗一件、洋彩东青地玲珑如意元式蓍草瓶一对、洋彩黄锦地 乾坤交泰转旋瓶一对”,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可见当年当日, 转心瓶的影响或许还波及了其他材质作品的制作。清宫旧藏中有一 曾贡入转旋器多件,且并非所有转旋瓶的命名中,都写明转旋二字 件清中期掐丝珐琅锦纹象耳瓶,尺寸较大(高61cm),近口处之蝴 (如前引“洋彩东青地玲珑如意元式蓍草瓶”当为转旋瓶,但名称 蝶纹、器腹之锦纹等与本器相异。极为难得的是,该器同样有转旋 中未提及),那么前面所引“洋彩锦上添花太平有象双兽面尊”有 之能,且瓶颈两侧皆饰象耳,颈部下端及底座上端皆作如意云形, 可能指的是本器。 两者当出自同一设计,其中的借鉴承继关系待考。 乾隆九年 清宫档案 58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69页
清中期 掐丝珐琅锦纹象耳瓶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
第70页
制作精绝 彰显帝国威仪 转旋器制作极其困难,步骤烦琐,从拉胚至施釉、轧道、彩绘,各 对葡萄牙的赏赐更显隆重。乾隆十八年,葡萄牙国王派遣使团来 部分分别烧造,再套叠而成,每一部件尺寸需经过精心计算,须一 华,巴哲格为使团正使。乾隆皇帝对此次会面极其满意,屡次设宴 丝不苟,对胎料把握、成形工艺、烧造温度等皆有极高的要求。一 款待使臣巴哲格,并给予他们超越规格的丰厚赏馈。在给葡萄牙国 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前功尽弃,成品率极低。由于技术难度极高, 王的礼单中(见《赏西洋国王礼单》,《明清史料庚编 下册》,中 烧成颇为耗时。据《活计档》载,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曾命景德 华书局,1960年,页1500),甚至有“磁法琅壶二件、磁法琅卤 镇“烧造斗龙舟打筋斗人转旋瓶一件”,而唐英烧成送到,已是乾 壶二件”,或即珍稀之珐琅彩瓷。清单中同样珍贵,甚至更为贵重 隆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费时达十八个月之久。 的,还有“冬青釉旋转瓶二件”。相比之下,给使臣的礼单有“磁 法瑯橄榄瓶一对”,但无转旋瓶。由此或许可以推断,转旋瓶之地 工艺复杂、成品率低、耗费工时长,使其制作成本极高。乾隆 位及珍稀程度不逊于,甚至可能高于“磁法瑯”。 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间,督陶官海福共烧造捐贡瓷器九百六十一件, 大多耗费不足5两。转心瓶之成本普遍较高,如百子太平大转瓶,银 乾隆皇帝对使臣巴哲格尤其热情,在端午庆典之时,特赠其一件龙 55两。所列成本最贵者,为“丹凤来仪转瓶”,耗银达60两之多。 舟转心瓶。此外,乾隆还将自己日用的烟草瓶,甚至是极少赏赐的 且转心瓶无法一次烧制成功,如前述丹凤来仪转瓶,成功一件,烧 亲笔书画,也一并赠予。转心瓶等级之高,堪与乾隆皇帝日用品或 造破损两件,破损的花费是120两银。相当于成功烧制一件转心瓶的 亲笔书画比肩。 所有成本可高达180两。据学者考,乾隆年间正一品官一年的俸银不 过180两,仅够成功烧造一件转心瓶!无怪乎唐英上报乾隆,提及 赏赐当日,乾隆作诗《端午日奉皇太后观竞渡》中言,“远人许预 新创的瓷器样式“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或许是考虑到成 天中赏,欲使重瀛盛世宣。”诗末注曰,“是日,西洋博尔都噶里 本和成功率,乾隆皇帝下旨,此后按节日进贡十数件即可,成对最 雅国使臣亦命入御园观览”。(博尔都噶里雅,即葡萄牙。)自 好,单只也行。故留存至今的转心瓶数量极少,件件精品。 “欲使重瀛盛世宣”一句,可见乾隆对巴哲格的款待,更在于让大 清盛世的繁荣芳名远播。当带有机械感的转旋瓶被赐予外国大使, 乾隆二十二年,副催总五十不小心将“洋磁转旋瓶三件”磕坏二 其成功烧制,已超越了乾隆对新巧之物的个人喜好,而成为国家实 处,不仅被罚钱粮一年,还被重责四十板。可见清宫对转心瓶的重 力的象征。乾隆末期,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到访,乾隆皇帝曾谕马嘎 视程度,远非一般瓷器可以比拟。自设计、成造,至运输,自唐 尔尼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自造自鸣钟、转旋瓶,或 英、协造官、催总、副催总,至每一道工序上的艺匠,方有今日我 许便意在彰显这“无所不有”、无所不能。 们所见之绝世佳作。存世的每一件转心瓶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 诠释着鼎盛王朝的审美与追求,可谓无价之宝。 赠予,还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巴哲格离京至广东,广东巡抚苏昌 奏折中称其为“贡使”,并言“外洋夷人”对乾隆的种种恩宠, 转心瓶不仅可赏玩,亦可作为花插陈设宫中,常配牙花等物。陈设 格外感激,只愿“早回本国,宣扬圣恩广大,使海外诸国咸知感 地点有圆明园、宁寿宫、热河布达拉庙、永安寺等。转旋瓶多于元 戴”。这种恭维不一定出自巴哲格本意,却代表着清代朝臣对乾隆 旦、年节和万寿节庆典等摆设,凸显其地位特殊,为珍稀之选、祥 意图的揣测。转心瓶不但有宣扬国威之能,还代表了大清君主对西 瑞之兆,深得帝王青睐与珍惜。 方文明的恩赏。 转旋瓶还曾作为帝王的礼物,赏赐给达赖喇嘛、班禅与葡萄牙国王 此件转旋瓶乃唐英最早创制的一批,为其精心竭力之杰作,制作难 及来使。乾隆十年,“五彩转旋磁花瓶”是备赏达赖喇嘛的礼物之 度极高,工时钱款所用极多,上承元代转杯,旁引西洋机械妙理, 一;乾隆十四年,“磁转旋花瓶一对”备赏班禅。 开一类之先河,且以色釉、洋彩结合,于转旋瓶中极为罕见,炉钧 釉装饰更是独一无二。她曾是御窑厂的天之骄子,是清宫瓷器中众 乾隆御制诗 星捧月的明星,是深受乾隆皇帝珍视之御窑绝品。几百年间,曾经 60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近距离欣赏过她的美的人,或许不出百人。曾经拥有她的人,见证 着她的荣光,更是无上身份的象征。 乾隆时期,王朝国力强盛,正值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盛时 期。摹古典雅之风盛行一时,巴洛克华丽之风吹进宫廷,四海之艺 咸集,溯古启今,各式工艺百花齐放。没有乾隆对创新的期许与要 求,没有唐英精益求精的追寻,没有窑工勤勉耕耘与精湛的制瓷水 平,不可能诞生如此精巧、精美之工艺绝技与审美高峰。如此种 种,汇集成一个王朝的鼎盛之音!唯有强大而自信的时代,才有融 汇百川的胸襟与实力,有开疆辟土、不断创新的勇气与能力。转心 瓶,便是这一切的产物与代表;炉钧釉流淌之云水飞瀑,是王朝鼎 盛时期,锦绣河山的写照,凝汇彰显出盛世帝国威仪。
第74页
5538 乾清炉 「钧 大 隆 釉 清 双 乾 云 年隆 耳 制 尊 」 款 A RARE ROBIN'S EGG GLAZED VASE WITH HANDLES 本品出版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22 cm RMB: 1,500,000 - 2,500,000 备注: • 上海藏家旧藏,为八十年代后退赔 • 中国嘉德,2014年11月20日,编号3099 展览: • 《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首都博物馆, 2017年9月30日-12月3日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 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北 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著录: • 首都博物馆编,《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文 物出版社,2018年,编号79 5538(mark) 64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76页
清乾隆 珐琅彩锦地开光西洋人物螭耳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盘口微撇,短颈,丰肩,两侧置双夔耳,长弧腹下收,圈足。造型古朴敦厚,优 雅大方,线条流畅柔美,比例均衡考究。瓶体满施炉均釉,清晰自然的流散形同缕缕 山泉,给人一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之感,为炉钧釉之佳器。底暗刻“大清乾隆年 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炉钧釉为雍正朝御窑所创,以低温烧就,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陶成纪事碑》记录 其由唐英烧成,并作为主要御品,以贡内廷;又描述其「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 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可知其为仿钧窑杂糅以宜兴挂釉之法,自成别致。据《清宫 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六,雍正皇帝下旨将炉钧梅瓶着配紫 檀木座,由此可知炉钧釉品种主要供皇帝赏玩或作宫廷陈设。 查阅公私典藏,此式样瓶甚为罕见。相类造型者,可见香港拍卖,2017年4月3日, 编号0121,双耳及釉色相近;亦有相类造型,不同釉色者,见鸿禧美术馆收藏一 例,著录于《聚英雅集2002年特展》,鸿禧美术馆出版,2002年10月4日至11月3 日,lot118;还可见粉青釉模印夔龙例,售出于纽约佳士得,2014年3月20日,编号 2182。 相似器型见以珐琅彩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珐琅彩锦地开光西洋人物螭耳瓶一 对(高18.9cm、18.8cm),其一刊载于《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0年。另有斗彩装饰例见苏富比纽约,1983年6月18日,编号463(19cm)。此二 件尺寸略小,螭耳更为具象。本器双耳造型简洁雅致,更似夔凤,与炉钧釉色釉之清 雅完美契合,乃造型极为稀见之乾隆色釉佳器。 66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78页
5539 雍清窑 「变 雍 正 釉 正 盘 年 口 制」 弦 款 瓶纹 清雍正 窑变釉盘口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A RARE FLAME-GLAZED VASE Yongzheng Period, Qing Dynasty Yongzheng Four-Character Mark H 27 cm RMB: 3,200,000 - 5,200,000 备注: • 随缘斋珍藏 • 伦敦佳士得,2007年5月15日,编号254 • 伦敦佳士得,2015年5月11日,编号8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 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 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5539(mark) 68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80页
清雍正 仿哥釉三羊瓶 清雍正 宝石蓝釉弦纹盘口长颈瓶 清雍正 青花海浪龙纹盘口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保利,2007年12月2日,编号1865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为雍正御窑罕见器型,亦称“塔式瓶”。盘口,直颈, 窑变。」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青釉瓷器上就偶有出现,清 颈部凸两道弦纹,颇见别致,丰肩,收腹,外撇足,器型隽 代的窑变釉已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唐英瓷务年谱长 拔,秀美端庄。通体施窑变釉,为雍正御窑仿宋钧烧制而 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 成。属唐英《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种釉色 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并多次奉 之一,属于宫廷陈设贵重器皿,常用作宫廷花器,气质尊贵 命烧造,足见皇帝对窑变釉的偏爱。 深沉。底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此瓶造型极为罕见,应由佛塔造型启示而作,为雍正朝重大 窑变釉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安徽淮南窑青瓷曾出现紫翠色的 节庆时所特制。雍正帝对此瓶的造型似乎情有独钟,因此在 窑变。后世亦偶有出现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饶州景 相同器型上施不同的釉彩。故宫博物院收藏即有五件造型相 德镇,陶器所自出,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清代唐 同之例,著录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之《故宫博物院藏清代 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 御窑瓷器》。如图版10,施霁红釉;图版135,施窑变釉; 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 图版170,施仿哥釉,在器胫部塑贴了三头酱黑色羊;图版 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 85,施白釉,颈饰一对手持灵芝的童子;图版2,为青花绘海 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窑变色在清代被视为祥 水龙纹。均可以资比较。 瑞,经苦心钻研,雍正时御窑已能通过控制配料和窑炉火 候、氛围,人工烧造出精美的窑变釉色,但烧制难度较大颇 市场释出鲜见,可参考二例,一例见日本三井家族旧藏, 为珍罕。 1930年前后购于山中商会,后东京千秋庭递藏,售出于香港 拍卖,2018年11月29日,编号0009;另一例售出于香港拍 《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 卖,2017年10月2日,编号0724。 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 70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84页
各臻其妙 佳趣辉映 唐英《陶冶图编次》之“成坯入窑” —唐窑青花釉里红名品的美学解读和工艺揭秘 黄清华 唐英学社创办人 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榷陶使者唐英是明清两代最著名的督陶官,贡献显赫,集历代之大成,名品迭出,开一 代未有之奇!究其原因,得益以下两点:一惠施仁政得民心,官民共赢,共同促进制瓷 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是为成瓷之基础核心,二将文人之雅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更加提升 瓷器本身的艺术审美层次与内涵,是为制瓷之灵魂核心。此二者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方能铸就唐窑之辉煌! 唐英自雍正六年出任御窑厂协理官,亲自主持制瓷实际工作,“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 苦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同时针对前朝弊端,做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改进措 施,深获窑户工匠爱戴,雍正十三年端午节唐隽公大人诞辰之日,景德镇窑户工匠联 合赠送【唐公仁寿碑】立于御窑厂内,以表百姓感戴之心,以彰隽公仁政之德!此碑 当为唐英榷陶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故阖镇之商贾与窑户称是,大人临镇以来,年年丰熟,大人采买物料,在在公 平。” “大人敬奉火神而保众姓之清泰,虔供窑仙而广磁玩之增华。” “大人体皇上之仁,教众工之善,每见匠有未悟者,授指致精而进其终身之益。” 碑文所列,援引一二,可见唐英深得民心。正因为唐英维护景德镇工匠的利益,保障 了景德镇制瓷业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一系列制瓷的创新和技术的突破迎来了历史发 展最佳的巅峰时期。 与此同时,唐英作为一个督陶官员又是一个朴素文人,故他以“风尘学者 冠盖陶人” 自居,拥有古代士人最基本的审美与品质追求,加之早年开始供奉内廷,年深月久, 所见所闻,皆历代人文精华之沉积,故其眼界与艺术品味,不同于常人。唐英挚友、 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为《陶人心语》所写序言中赞曰:「唐俊公先生自少与予同侍 内廷,长予一岁,顾先生之书画,法皆臻绝妙,又能诗善属文,才情掞发,声望卓 然。」据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书,诗有清思,榷 两淮、九江,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尝亲制 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 雍乾之际,唐英深居景德镇,交游广泛,深深影响当时景德镇制瓷业上层人士,当中 不乏追随摹仿者,因此,唐英在景德镇榷陶期间,景德镇制瓷业形成一个特殊的文艺 氛围,唐窑风格流行甚广,唐英的艺术幕僚和挚友,例如吴姓和李姓者,皆是一时之 翘楚,深得隽公意趣,与隽公互动极多,隽公一些私物多委托他们成造。虽是年代久 远,详况难考,但是依据一些史料文献与留存于世的实物,依然清晰看到隽公大人与 这些艺术幕僚挚友之间非比寻常的密切关系。 74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85页
清雍正、乾隆 青花釉里红“三星图”灯笼瓶 正基于雍乾之交景德镇制瓷业存在如此特殊的人文气氛,一些隽公的艺术幕僚、 2008年香港苏富比第2203号拍品 与之合作互动的挚友,烧造出一批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的高品质佳器,它们的出 高:46.2公分 现与隽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这也可归属唐窑之范围。是次拍卖第 号【清乾 隆 青花釉里红高士四艺图灯笼尊】正是其中的一例,造型端正大方,腹部平直,上下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 相若,合适绘画,主题纹饰为琴棋书画,徐徐展开,场景交融,犹若手卷。高士雅聚 香港苏富比2010-10-08第2646号拍品 和风惠畅日,竹林庭院中,翩然而成琴棋书画四景,或观赏画作,互有点评,或下棋 对弈,动静皆宜,或濡墨挥毫,石壁题诗,或雅拂弦柱,清音悠悠,旁有仆童焚香煮 高47cm 茶,处处风雅,向世人展现一幅恬淡的世外桃源之景,也是文人士大夫向往的惬意状 态,寄托他们的内心理想。 是次拍卖第 号拍品【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三星图灯笼尊】,原为香江名贤利国伟爵士 旧藏,与前者同属一类,绘画与纹饰布局皆一致,器上以青花釉里红相互装饰,绘出 福禄寿三星图。图中福星巾帽轻披,右手提花篮,盛装牡丹花,左手抚童孩额头,寓 意赐福。童孩则执白玉兰花枝献呈禄星,禄星居中,着洪福齐天红袍,以釉里红一色 绘之,格外瞩目,胸前白鹤为补,寓意一品当朝,其头戴宝冠,长髯五绺,颈佩“钦 赐”长命牌,腰系玉带,手执朝芴,侧身回顾。寿星居左,两旁各立一童孩,献桃与 送福,寓意福寿双全,后有童子执仗,仙鹤与梅花瑞鹿伴随,鹤鹿两两相顾,脉脉含 情,上方洪蝠高飞,寓意福在眼前。整体气氛祥和喜庆,寓意丰富,可见雍乾时期清 宫艺术当中吉祥寓意风尚之流行。 唐窑青花釉里红装饰三星图题材的传世实物,尚有几例,唯是细节稍有不同,比如 2008年香港苏富比第2203号拍品【清雍正、乾隆 青花釉里红“三星图”灯笼瓶 】和 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9日第261号拍品、伦敦佳士得1985年12月9日第124号拍品, 可资比较。所绘人物与纹饰布局,极具同一性,可以明确肯定是集中在乾隆最初的那 几年里出自同一人之手笔。 此二者全身绘画以青花为主,以釉里红为点缀,二色皆妍美。绘画之精细入神,可谓 独步一时,画面中数十人的年龄、衣饰、神态各异,皆可刻画生动,极为传神,细至 毫毛,均可一一付之笔端,一丝不苟。青花与釉里红二色皆妍丽可人,画面格调高 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前者处处彰显文雅恬静之美和气度高古的风姿,后者则在 在流露出诸星仙气飘飘、慈眉善目的长者风范。 存世所见此款唐窑青花釉里红佳器分写款与无款二种,综合品质没有差任何差异,只 是底部是否写款而已,数量上彼此比例平分,各占一半,有款者如香港望星楼典藏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香港苏富比2010-10-08第2646号拍品【清乾隆 青 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其款字间隔疏朗,结构清奇,大气而稳健,占底足的 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而“乾隆”之“乾”字书写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 的“曰”字写为“由”字。此款式为传统鉴藏界所公认为唐窑于乾隆初年之写法,是
第86页
次拍卖第 号拍品【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三多图天球瓶】,正是如此标准的写款。其画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 意精美绝伦,妍丽无匹,外壁以青花绘画釉里红点缀的手法描绘折枝蟠桃、佛手、荔 香港望星楼藏 枝纹,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画中硕果细叶,疏密有致,以渲染手法绘画果实,釉 里红一色淡雅柔丽,成功地表现出三多果成熟的娇嫩质感。同类唐窑青花釉里红天球 《望星楼藏瓷——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 瓶,尚见双狮戏绣球题材,皆画工纤细动人,独步一时也。 页84-85,图版27,香港2004年 同样写款者,尚见是次拍卖第 号拍品【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荸荠扁瓶】,此式荸 荠扁瓶为唐窑田字款瓷器当中之罕有造型,式样优雅,娇巧怡人,胎釉浑然一体,温 润如玉,一如佳人丽质,修胎极为规整。以青花自上而下绘六层纹饰,腹部主题纹饰 是四朵缠枝花卉,均衡分布,花头饱满,枝叶细柔相伴,妙曼生姿,绘画笔触细腻, 青花妍丽苍雅,是为唐窑不可多得的佳器。 前述四者装饰手法相同,彼此可相互印证,无论是否有款,彼此气息非常一致,皆是 出自同一窑场,不容置疑。这类佳器整体以青花绘画为主,以釉里红点缀,然而落到 局部装饰,往往二者互为主次,彼此映衬,各见其妙。可谓变化多端,尽见搭配转换 之妙,令人不由惊叹隽公品味引领下的艺术审美设计与制瓷烧造工艺同步推进,完美 结合。再好的设计和构思,没有制瓷烧造技术的支持,都是空想,如果徒有制瓷烧造 技术,缺乏精妙的设计和构思,又难现文心佳器,隽公大人过人之处正是在于兼具二 者之长,彼此成就,相互辉映。 众所周知,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 故烧制成功的难度极大。因为烧造釉里红比较特殊,对于窑炉的气氛要求很高,对于 铜离子的活跃性,体现在对窑炉内温度和气氛的敏感。康熙以来景德镇烧造瓷器的窑 炉为镇窑(蛋型窑),历年以来经验表明,一窑之中,只有两处窑位合适烧造釉里红 器物,每一次釉里红器物要放在那两个窑位才有可能烧造成功,其他位置必定是失 败,因此,基于此,御窑厂需要向在御窑厂附近官古户(民窑者,其技术与官窑相 近)租借窑位,将这些釉里红器物安置在他们镇窑的最佳窑位里面。 康熙平定三藩以后,景德镇窑业随之步入一个历史新发展阶段,瓷器的品类日益丰 富,针对不同品类的物理特性,烧造的匠人们慢慢探索和总结经验,其中火候与窑位 至为关键。对窑位精准把握,也是景德镇清代烧造技术提高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唐英 于雍正六年临镇以来,他积极处理好御窑厂与工匠关系,公私利益皆得到充分照顾, 官民相互促进,双方共赢,租借民窑窑位更是双方深度融合的见证。根据唐英相关记 载表明,雍乾之际御窑厂在厂内负责组织生产,烧造一项往往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结合 烧造品类的不同散给各窑户,租其对应的窑位烧造,以求最佳的烧造效果和最大的成 品率,最后回御窑厂拣选上供。 76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87页
是次拍卖第5542号拍品【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亦为一例历经如此安排成功 烧造的唐窑佳器,其隽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莹亮,纹饰层次丰富,密而 不乱,口沿饰花瓣纹一周,肩部和底胫处皆绘莲瓣石榴瑞果纹,上下呼应,腹部主题 纹饰以青花勾绘缠枝莲之枝叶,釉里红则填绘妍放大小的花卉,运笔生动流畅,饶有 风姿,布局虚实相宜,益生清新之气。每一层纹皆是青花与釉里红相互装饰。釉里红 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沉之色,相互辉 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二色俱佳,殊为不易。 另外此物最为特殊之处则是底款为双行竖写楷书,与同类之作多是篆书六字方款的情 况相比,尤见珍稀独特,此式写款存留浓厚的雍正遗风,前朝气息鲜明,可见其烧造 年代应该是乾隆初年,当为唐英督造之物。如此楷书写款者,皆是乾隆朝御瓷之上 品,同类一例可参见英国布托里斯博物馆典藏【清乾隆 洋彩榴实双喜图天球瓶】。 佳器必出良工之手,良工必归名窑所属,唐窑青花釉里红之名品迭出,体现彼时榷陶 御窑厂锐意创新、勇于探索之精神。能够达到青花与釉里红两全其美,恰到好处,益 见其技术之高超。唐英榷陶江右二十余年,前后亲身参与程度各有区别,从而形成唐 窑在不同阶段展现不同的面貌,如今若需深入了解唐窑,必需结合一系列的个案分 析,方能深入研究,此共识至为关键。比如唐窑早期青花釉里红系列的研究,就需要 统计存世数量、造型纹饰与品类的具体情况、有款与无款之关系等诸多问题。唯有细 分与深入,方知唐窑全貌和实际内涵。 是次拍卖呈献数例佳器,为我们深入了解唐窑,提供难得可贵的机会,必将对探讨唐 窑与唐英及其交友圈产生积极的学术意义! 清乾隆 洋彩榴实双喜图天球瓶 英国布托里斯博物馆藏 典藏号:N5377
第88页
5540 乾清唐 「英 大 隆 风 清 格 乾 青 隆年 花 制 缠枝 」 款 花卉 纹撇 口扁 瓶 瓶内旧纸签 A RARE TANGYING-TYPE BLUE AND WHITE 'FLORAL' VASE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24.2 cm RMB: 600,000 - 900,000 备注: • 法国重要家族收藏,购藏于1920年代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 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 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5540(mark) 78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90页
清乾隆 唐英制霁红釉撇口扁瓶 美国巴尔的摩市沃尔特斯博物馆 本品撇口,长颈,颈饰一道弦纹,扁腹,大圈足。颈部青花饰 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 对称如意云头,扁腹通景青花饰以四簇缠枝洋花纹,花瓣饱满 层层叠叠,缠枝卷曲优雅,穿插于花卉之间,其细致华丽的风 本品之款极为特殊罕有,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 格受到西方洛可可纤柔卷曲之风影响,枝蔓小而精巧,攀枝旋 窑琢器。而“乾隆”之“乾”字书写篆法别具一格,检视当 转交错,紧密繁复,细致入微。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今存世实物,故宫博物院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 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乾隆早期唐窑榷陶经典款识。 印盒”,但此类写法可参考者寥寥无几,颇为珍罕,其亦具 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写款无疑皆出一人之手,此类 本品疑为孤例,或此时受郎世宁等西洋传教士等西方油画之 写款器物必当属于唐英榷陶之佳作。 绘画思想,本品画意舒朗,枝叶间隙均具比例,留白处较之 后青花花卉作品更甚。洋花花卉技法颇具巴洛克之风,四簇 关于此类独特珍罕御瓷的具体制作时间,见上海博物馆收藏 均呈不同姿妙。可比二例相类例,造型上或均为本品化裁而 “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其敷色特征与雍正者无 来,观其款识书写方式亦为乾隆十年以前唐窑榷陶之风,所 异,若掩去底款难分雍乾,可以断定该笔筒距离雍正一朝的 绘花卉与本品相类。一例售出于香港苏富比,1995年5月5 时间极为短暂,据此可以肯定此式款字出现时间极早,是乾 日,编号72,其亦饰数簇洋花,而整体风格又极致繁缛已颇 隆初期景德镇唐英任督陶官时使用的独特字体。然其存世罕 现乾隆盛世之风,后售出于北京拍卖,2011年12月6日,编 见,恐因其使用时间甚短之故。关于乾隆御瓷款式问题,在 号0010,成交价RMB 3,335,000;另一例造型与前例基本相 乾隆登基之初并无专门规定,远在江西的御窑厂沿袭雍正朝 同,纹饰画法与本朝赏瓶基本一致,落有“大清乾隆年制” 的写款传统尤为正常,故楷篆并重,故目前尚见有乾隆六字 六字双行楷书款,为Harry Garner爵士旧藏,售出于香港苏 两行楷书款的器物,直到乾隆二年十月始有专谕下发。检视 富比,2011年10月5日,编号1922。 档案文献,可知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曾有前后之别,今日所常 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 本品造型亦或仿自上古铜器青铜蒜头弦纹扁瓶,可见芝加哥 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器皿,应该就是本品之篆款,其前后 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例,虽为蒜头口,却与本品具异曲同工之 施用时间不足两年,故传世所见稀少。 妙。本品融通中外,仿古采今,可见隽公之妙绝。察《清宫 档案》可见,此类长颈撇口瓶应按乾隆皇帝谕旨所制。据 而本品之造型亦世所罕见,或为唐英榷陶之创新品种,可颇 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太监首领萨木哈、催 见西洋之风,实例见美国巴尔的摩市沃尔特斯博物馆藏“乾 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青花白地直口瓶一件,照此样 隆祭红釉撇口扁瓶”,与本品基本一致,且落有“陶成宝 脖 子 放 粗 些 , 嘴 要 撇 口 …… 传 旨 : 交 与 烧 造 磁 器 处 唐 英 , 玩”款。由此可推断,本品应为乾隆元年或二年唐窑之间的 将 …… 青 花 白 地 直 口 瓶 一 件 照 此 样 , 脖 子 放 粗 些 , 嘴 要 撇 唐窑名作,其存世异常珍稀。 口。……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 80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94页
5541 清青 乾花 隆釉 里 红 「 琴 棋 书 画 诗 酒 茶 」 人 物 大 尊 A RARE TANGYING-TYPE BLUE AND WHITE 'IMMORTALS SCENE' VASE,ZUN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H 48 cm RMB: 5,500,000 - 9,500,000 备注: •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 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 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84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第99页
相类器参考(部分) 苏富比香港2008 苏富比香港2010 吉美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故宫 体量恢弘,形似灯笼,通高近五十厘米,口沿、颈部凸起四道 贤’。”魏晋之时,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七贤曾隐居于河南山 弦纹,其间以釉下钴蓝、铜红分绘各式花卉、锦纹,腹部通景 阳县,竹林雅集,潇洒倜傥,行儒家与老庄之道,彰洁身自好、 绘竹林七贤雅集图,但见庭院竹林间,列高士或焚香抚琴,或 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之理想,成为后世文人仰慕的精神图腾。 展卷论画,或于怪石上挥毫题字,或对弈观棋,周围有小童捧 砚侍墨、摇扇烹茶。画面内容亦有颇可探究之处,其中抚琴者 竹林七贤也成为众多画家、艺匠们的创作母题。南朝几座帝王 顶戴襆头,身着袍服,上以铜红绘数片团云,胸前饰有二品锦 陵墓中便有表现竹林七贤的砖画,七人多作饮酒、弹琴、读书 鸡文补,可见身份之高贵。画面另一面,对弈二人右侧捻须者 吟咏之态。宋代以后,绘画中多表现文人雅事。包括竹林七贤 执黑子,老者执白子,局面左下角开始早已进入中盘战斗,恰 在内的群像图也随之变化,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谢彬、诸升绘 是棋逢对手,难分胜负之时。 《竹林七贤图》,所绘虽仍为竹林七人,但七贤所行之事,变 为弈棋、题壁、携琴步溪。其中,“题壁”承袭了《西园雅集 “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 图记》中描绘的“昂首而题石”。此器亦绘题壁、弈棋观棋 戎七位名士。他们活跃于魏晋时期,是玄学的代表。《世说新 者,余者或抚琴或赏画,小童于旁烹茶,可谓“琴棋书画诗酒 语》云:“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茶”七味皆得,是古代文士最为向往的闲居生活。竹林七贤仍
第100页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华喦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十八学士图》-局部 苏富比香港2001 《西园雅集图》局部 本品局部 在竹林,追寻着清洁刚劲的竹林风骨,但已无动荡时局下的消极与 富比香港,2008年10月8日,编号2203(46.2cm)。如此件绘竹 戾气;饮酒品茶,琴棋书画,自在天地,展现清高风雅之审美意 林七贤者则极为少见。 趣。 另见绘山水动物纹样者,知两例亦书乾隆款:其一为望星楼收藏, 釉里红创自元代,但因铜元素极其活跃,温度高则色飞,温度低则 绘祥鹿于松间,尺寸46.2cm,见《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 望星楼藏 色沉,故以铜为发色剂之釉里红烧制难度极高。其与钴料烧成之青 瓷》,香港,2004年,图版27;另一见苏富比香港,2010年10月 花,对温度、气氛的要求不同,故于同一器上烧制青花釉里红, 8日,编号2646(高47cm),主体通景绘庐山风景。 更为难得,自永宣后少有成器者,直至清初方较为多见。康熙时期 之釉里红已较为成熟,但仍不免有或漫漶、或晦暗之处;至雍正一 吉美博物馆馆藏、苏富比香港2008年拍品二例,所书乾隆款之 朝,烧制技艺炉火纯青,发色层次分明,开一代风气之先。乾隆朝 “乾”字左上为少见的“田”字写法。相似款识所见寥寥,如中国 承前余绪, 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广东省博物馆藏青花 釉里红隶书诗文笔筒,底部款识与本器相类。这两件笔筒器身分别 此器不仅青花绘工细腻灵动,如画卷徐徐展开,更以釉里红精妙点 有“陶成堂”、“陶成堂印”章,知书此类款者,及与之相类风格 缀,运笔纯熟,发色皆雅,与高士雅集之主题完美相合,绘工、烧 者,当为督陶官唐英所制。 制工艺与画意浑然天成。 唐英,作为清代历任督陶官中,最为耀眼的一位,在中国制瓷史 本品虽未属款识,但以其独特的风格可知,当是出自唐英之手。 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不懈的追寻与努力下,其督陶期 相类器型、体量之杰作,见绘人物、风景两类题材,器身高度 间烧制出的瓷器既有仿宋瓷之清雅古韵,亦有转心瓶等创新杰作, 多在45-48cm之间,器型较本器略高瘦。以人物为主题纹饰的, 缔造了有清一代之盛世华瓷,成就了后人难以逾越的巅峰。此件人 多绘福禄寿三星: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一例(编号G 4280,高 物描摹栩栩如生,青花及釉里红运用炉火纯青,与前述匡庐风景尊 45cm),底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另两例无款,其一尺寸较大 极为相仿,皆为唐英之杰作,世之珍罕。 (56cm),见苏富比香港,1982年5月19日,编号261,另一为苏 90 禹贡Ⅰ — 盛清御瓷新风尚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