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经典常谈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
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
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
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分了,
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这些,周天子只得承认了。
这是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那时候周室也经过了内乱,土地大
半让邻国抢去,剩下的又分为东西周;东西周各有君王,彼此
还争争吵吵的。这两位君王早已失去春秋时代“共主”的地位,
而和列国诸侯相等了。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
他们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等量齐观罢了。
秦楚两国也经过内乱,可是站住了。它们本是边远的国家,
却渐渐伸张势力到中原来。内乱平后,大加整顿,努力图强,
声威便更广了。还有极北的燕国,向来和中原国家少来往;这
时候也有力量向南参加国际政治了。秦、楚、燕和新兴的韩、魏、
赵、齐,是那时代的大国,称为“七雄”。那些小国呢,从前
可以仰仗霸主的保护,作大国的附庸;现在可不成了,只好让
人家吞的吞,并的并。算只留下宋、鲁等两三国,给七雄当缓
冲地带。封建制度既然在崩坏中,七雄便各成一单位,各自争存,
各自争强;国际政局比春秋时代紧张多了。战争也比从前严重
多了。列国都在自己边界上修起长城来。这时候军器进步了;
从前的兵器都用铜打成,现在有用铁打成的了。战术也进步了。
世袭:指权力、爵位、财
产等按照血缘关系世代
传承下去的制度。
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事物
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即不
加区别地一视同仁。
附庸:指依赖大国生存的
小国,泛指依附于其他事
物而存在的事物。
《战国策》第八
《战国策》是主要记录战国策士的言辞和活动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在本文中先分别
解释了“战国”和“策”,交代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由来和混乱情况,阐述了策士的作用、
派别以及代表人物等内容。在了解“战国”和“策”的背景知识后,作者才正式介绍《战
国策》一书。阅读时,同学们可以结合《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
思考《战国策》的文辞之胜体现在哪里,以及本文提及的“高士秀才”的“奇策异智”
又有哪些呢?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