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荩
(3)在某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模拟上述气化炉制氢中的反应Ⅱ,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温度不再变化
b.H2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各质量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断裂amolH—H 键的同时形成2amolH—O键
(4)对于反应Ⅲ,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再充入CO2,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平衡
(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 。
4 N2O5是硝酸的酸酐,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
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
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 N2O5(g)分解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1>0,2NO2(g)??? N2O4(g) ΔH2<0。其
中 NO2二聚为 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 随时间t的变化如
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 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速率v=2×10-3×pN2O5 kPa·min-1。t=62min时,
测得体系pO2 =2.9kPa,则此时pN2O5 = kPa,v= kPa·min-1。
② 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 (35℃)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3.1kPa,试从勒夏特列原理的角度加以解释
。
③ 写出 N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3)对于反应2N2O5(g) →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 ??? NO2 +N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 +NO3 → NO+NO2 +O2 慢反应
专题6 速率与平衡
荩
246
参 考 答 案
第一篇 组成和结构
专题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1 物质的分类
【好题精练】
1 B 2 A 3 B 4 D 5 BD 6 C 7 B
8 ①②④⑥
【拓展提升】
1 B 2 D 3 B 4 ①③④⑦ 5 ②③④
6 (1)Fe2O3 +6HCl??2FeCl3 +3H2O 黄
(2)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Cl3+3NaOH??
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3)红褐 自来水中含有带电微粒,使氢氧化
铁胶体发生聚沉
(4)Fe(OH)3 胶体中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 胶
体和溶液
(5)①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 电泳
② 先生成红褐色沉淀,接着生成的红褐色沉淀
逐渐溶解,最终又得到棕黄色的溶液
胶体由于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然后发生中和
反应产生Fe2(SO4)3和水,故最终沉淀溶解又
得到棕黄色的溶液
7 (1)AgNO3 +KI?? AgI(胶体)+KNO3
丁达尔现象 电泳
(2)半透膜 K+ 、NO3 、Ag
+
(3)反应物的相对用量 有 实验③中两种
提纯后的 AgI胶体混合后出现了聚沉现象,
说明两者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反
(4)不合理,实验①得到的 AgI胶体Ⅰ中含有
过量的 KI,实验②得到的 AgI胶体Ⅱ中含有过
量的 AgNO3,若未提纯除去,则混合时 KI与
AgNO3也会生成 AgI沉淀,无法确认胶体是否
发生了聚沉
1.2 化学计量
【好题精练】
1 D 2 D 3 C 4 B 5 AB 6 C
7 (1)64 (2)30g·mol-1 (3)44g·mol-1
(4)
2a+32b
a+b
g·mol-1 32(a+b)
16a+b
g·mol-1
(5)1.75 57.1 (6)A4
【拓展提升】
1 A 2 C 3 C 4 BD 5 BD
6 0.8 896 0.8 1∶1
7 (1)1.204×1024 (2)8.5 (3)2 1∶2
【高考速递】
1 A 2 C 3 A 4 C 5 C 6 D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1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好题精练】
1 B 2 CD 3 B 4 AD 5 A 6 BD
7 BD 8 AD 9 CD 10C
1110 12 a
A +m
(A -N +m)
13 (1)2 3∶1 (2)71
142 2 3 4
【拓展提升】
1 D 2 BC 3 AC 4 CD 5 A 6 C
7 B 8 B 9 C 10C
112 3 5 7 121∶4(或4∶1) <
131s22s22p
3 2 146 纺锤形
15··N︙︙N·· 第3周期ⅣA族
4
247
荩
【高考速递】
1 A 2 B 3 B 4 B
2.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好题精练】
1 D 2 D 3 BD 4 B 5 A 6 B 7 C
8 D 9 D
104 6 4 78.96
11 HXO3
12bc
【拓展提升】
1 C 2 AB 3 D 4 A 5 AC 6 BC
7 ④>③>②>① ②>①>③>④ ④>③>
①>② ①>②=③
8 (1) H·
·N
··
··
·
·
H
H >
(2)2Al+2OH- +6H2O??2[Al(OH)4]-+
3H2↑
(3)Al(OH)3 ??? Al3+ +3OH-
(4)F bc
9 磷 第4周期ⅢA族 P与 As相比,电子层数
少,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
强,故易得到电子,故P的非金属性比 As强
10 弱 Si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Si在C的下方,非
金属性:Si<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4SiO4<H2CO3,碳酸为弱酸,故原硅酸酸性更弱
11 强 碳原子和氮原子在同一周期,氮原子核电
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
力更强
12 (1)氧原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
数:S>O,原子半径:S>O,从而得电子能力:
S<O,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S<O,因此
S—H的极性小于 O—H 的极性
(2)第3周期ⅥA族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
化物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13 (1)r(Cl- )>r(Na+ )>r(Mg
2+ ) (2)bd
14 (1)①a ② PCl3+3H2O??H3PO3+3HCl
NH3·H2O与 HClO
(2)① 两性 BeO+2OH-??BeO2-
2 +H2O,
BeO+2H+??Be2+ +H2O ② Li2O、Li3N
(3)① 小 大 ②3 ③1 ④ Mg(OH)2
【高考速递】
1 D 2 D 3 B 4 A 5 B 6 D 7 B
8 C
9 (1) (2)(a) 同一周期
第一电离能的总体趋势是依次升高的,但由于
N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因此N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较C、O两种元素高 (b)
10 (1)1∶2(或2∶1)
(2)Cu Cu的第二电离能失去的是3d10的电
子,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4s1电子,Zn的第二电
离能失去的是4s1的电子,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
4s2电子,3d10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其与4s1电
子能量差值更大
专题3 分子结构与晶体
3.1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好题精练】
1 C 2 C 3 A 4 B 5 B 6 D 7 D
8 不稳定
9 分子晶体 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10 (1)√ (2)√ (3)× (4)√ (5)√
(6)× (7)×
【拓展提升】
1 C 2 A 3 D
4 (1)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
p 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者几乎不能重
叠,难以形成π键 (2)σ键和π键
(3)π键、离子键 (4)6NA
5 (1)2 (2)abd
(3)H2O+H2O??? H3O+ +OH- 双氧水分
子之间存在更强烈的氢键作用
(4)20 (5)b
【高考速递】
1 B 2 B 3 A 4 BD
参考答案
251
荩
2Zn(OH)2-
4??2Zn+O2↑+4OH- +2H2O
降低
14 H2 +CO2-
3 -2e-??CO2 +H2O
O2 +2CO2 +4e-??2CO2-
3 A
15PbO+ClO-??PbO2+Cl- Pb2++2H2O2e-??PbO2↓+4H+ 石墨上包上铜镀层
Pb2+ +2e-??Pb↓ 不能有效利用Pb2+
【高考速递】
1 D 2 A 3 C 4 C 5 D 6 C 7 D
8 B
专题6 速率与平衡
6.1 速率影响因素
6.1.1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
【好题精练】
1 0.036 2 0.1mol·L-1·min-1
3 0.08mol·L-1·min-1 4 0.011 0.3 e
5 0.032mol·L-1·s-1
6 0.0025mol·L-1·min-1
7 0.05mol·L-1·min-1
【拓展提升】
1 0.09mol·L-1·min-1
2 2.25×10-4 mol·L-1·h-1
3 0.015mol·L-1·min-1
4 5×10-5 mol·L-1·min-1
5 0.002mol·L-1·min-1
6 0.004mol·L-1·min-1
7 0.03mol·L-1·min-1 不变
6.1.2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好题精练】
8 ③⑦⑧
9 Al Fe形成原电池加速电子转移
10 (1)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薄膜,硫
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
(2)氧化膜未完全反应掉,铝与硫酸接触的面积
较小且温度较低
(3)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
加快
(4)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下降
【拓展提升】
8 D 9 A 10BC 11C
12 ②
13 (1)增大 (2)增大 (3)不变 (4)减小
140.075mol·L-1·min-1 小于 随着反应向
右进行,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加,逆反应速率逐渐
增大,因此前5min的逆反应速率小于前10min
的逆反应速率
6.2 化学平衡
6.2.1 平衡基础
【好题精练】
1
c3(HCl)
c(SiHCl3)·c(H2)
2C(s)+H2O(g)??? CO(g)+H2(g)
3 (1)① √ ② √ ③ × (2)√ (3)√
(4)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5)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6)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4 (1)× (2)× (3)√ (4)× (5)×
(6)√ (7)√
【拓展提升】
1 BC 2 B 3 D 4 D
6.2.2 化学平衡的移动
【好题精练】
5 (1)正向 (2)不 (3)逆向 (4)正向
(5)变小 不变 (6)1∶3 1∶1
6 正向 不变 不
7 (1)正向 (2)一定不 (3)> (4)增大
8 (1)× (2)× (3)× (4)× (5)√
(6)× (7)×
9 C
【拓展提升】
5 A 6 AD 7 D 8 BD 9 CD 10 B
11BD
6.2.3 化学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好题精练】
10 AEHIJ
参考答案
荩
252
【拓展提升】
12 A 13C 14B
6.3 图象综合
6.3.1 时间相关图象
【好题精练】
1 (1)t0~t1,t2~t3,t3~t4,t5~t6
(2)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 (3)A
2 D
3 ②④⑤⑦
【拓展提升】
1 缩小体积(或增大压强) 加了催化剂 t3~t4
2 AD
6.3.2 其他与时间相关图象
【好题精练】
4 D 5 (1)> > (2)放 (3)C
【拓展提升】
3 B 4 B 5 B 6 C 7 D 8 B
6.3.3 双自变量图象
【好题精练】
6 (1)< > (2)< <
【拓展提升】
9 ②④
10BD 11 A 12C 13 D
【高考速递】
1 BC 2 AB 3 BD
6.4 速率平衡综合
【好题精练】
1 D 2 BC
3 (1)K =
c2(H2)
c2(H2O)
(2)吸热 > BC
(3)ab (4)向右 不变
因K =
1
c(CO2)
,温度不变的情况下,K 不变,
所以平衡时CO2浓度不变
4 (1)2Cl2+4AgNO3??2N2O5+O2+4AgCl
(2)① 30.0 6×10-2 ② 大于 NO2生成
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容器体积不变,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增大
③K =
c2(NO2)
c(N2O4)
(3)b
【拓展提升】
1 BD 2 CD 3 B 4 D
5 (1)
c(C6H6)·c3(H2)
c(C6H12)
吸热 (2)40% >
(3)分子筛膜分离出 H2,使c(H2)减小,促进平
衡正向移动,提高了环己烷的平衡转化率
(4)①2 4
② H3PO3 +2OH-?? HPO2-
3 +2H2O <
6 (1)①ad ② 不变 否 > c(CO2)
c(CO)
<0.263,反
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v正 大于v逆
(2)减小 减小 适当降低温度、减小生成物
CO2的浓度
(3)0.004 mol· L-1 min-1 c(Na+ )>
c(HCO3 )>c(CO2-
3 )>c(OH- )>c(H+ )
7 (1)3NO2 +H2O??2HNO3 +NO
(2)0.3NA 0.0375akJ (3)ae
(4)
(5)T4 ΔH1<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
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c(N2O2)减小;浓度降
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转化相同量的 NO 时,T4消耗的时间
较长
8 (1)
c2(NO)·c(Cl2)
c4(NO2)
(2)① bc ②2NO2 + NaCl?? NaNO3 +
ClNO 高于
(3)① < C>A=B ②0.04mol/(L·min)
(4)反应未达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高考速递】
1 D 2 D
3 (1)① -223 1.2×1014
② 碳氯化反应气 体 分 子 数 增 加,ΔS>0 而
化学 专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