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06.展望未来
数字经济支柱功能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数量和经济规模大幅跃升,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能级和物联感知能力不断
增强,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平升级,数字经济转型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高质量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
向,优化提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能级,进一步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三大先导领域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做强
做优“五型经济”,提高产业的聚合力、策源力、牵引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产业大动脉、双创微循环、主体强关
联、资源高共享"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聚力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区、众创空间集聚区、成果转化先行区、科技服务示范区和城市更新标杆区
建设的“漕河泾样板"。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效应进一步发挥,践行“高端产业、低碳发展”,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强化低碳技术应用,创建低碳
发展实践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助力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高品质产业载体布局进一步优化,本部新增科技绿洲五六期 45 万方;城
市更新新增面积 146 万方,包括河南队、左村地块、英业达地块、凤凰园二期共约 21 万平方米, 乔高、航天、鑫耀中城地块约 125 万方; 城
市更新潜在新增面积约 30-50 万方,包括泰克电子、 中国 电子、华美达、虹梅大楼地块;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15 万方、颠桥科技绿洲
36. 5 万方;同时进一步提升品牌输出服务能力,扩大漕河泾品牌影响力,在实现产业梯度布局的同时,成为链接长三角乃至国际国内创新
循环的重要节点。
重点是提升优势产业“引领力”,推动产业价值链更趋高端。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转型示范区。重点发展三大先导产业。优化提升
两大产业能级;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实现产业创新链更趋活力。构筑一流创新社区,推动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产学研融合,推动
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构建开放协同合作生态,推动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提升营商环境“保障力”,促进服务功能链更趋完善。营造一
流政策政务环境高地。优化一流营商稳商服务体系。构建一流数字园区运营体系。创建一流引才育才留才机制。营造一流党建引领人
文氛围;提升产业空间“承载力”,引导产业应用链更趋多样。统筹推进区内城市更新,加速存量空间提质增效。抢先布局潜力增长区
域,沉淀优质产业载体资源。发挥品牌与规模效应,深化长三角园区梯度合作;提升绿色低碳“供给力”,深化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发
挥清洁能源产业引领示范作用,强化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
引领力
提升优势产业
策源力
提升科技创新
保障力
提升营商环境
承载力
提升产业空间
供给力
提升绿色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