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药 学
专业优势
药学学科先后列入“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
高 校 优 势 学 科 建 设 工 程 三 期 项 目,药 理 学 与 毒 理 学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学科进入ESI全球排
名前1‰,跻身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19年,药学专业入
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2021年,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药学专业认证。近三年“软科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列全国2-4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
级药学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新药研发等
部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
部门从事生物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药学专业下设三
个课程方向:工业药学、整合药学、全英文药学。
无 机 化 学 、有 机 化 学 、分 析 化 学
物 理 化 学 、生 物 化 学
生理学 、药 物 化 学
药理学、药剂学
药 物 分 析 、药 事 管 理 学
生物医药产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也是苏州市大力推进的“一号产业”,苏州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略
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将建为国际知名、国内最具标识度和竞争力的“中国药谷”,生物医
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研究、药物制剂及临床合
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药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优势学科、“苏州大学特色专业”。药学院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
合作,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澳门大学等国际
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生联合培养。学院与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国
际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开展本科生“3+1”联合培养项目。开设全英文教学班,课程教
学内容与国际优质教材接轨,引进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原版英文教材。开设“整合药学”教学班,着力
培养具备创新药物研发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现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利用综合性大学化学、医
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医学特色,注重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操
作能力。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中药学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
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药
学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中药生产、新药研发等部
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
部门从事中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中 医 学 理 论 、药 用 植 物 学
中 药 学 、中 药 资 源 学
中 药 化 学、中 药 鉴 定 学
药 炮 制 学 、中 药 药 剂 学
中 药 制 剂 分 析 、中 药 药 理 学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苏州市生物医药“一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中药
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制备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中药学专业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历史机遇下,积极推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结
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中药学专业开设了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波谱解析、药用植物学、中药鉴
定学、生药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专业课
程;建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中药专业教师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1项和
二等奖3项,主编教材7部,其中1部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获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5项;指导国家级、省级、校
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十余项,指导学生获全国标本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等
奖3项。
苏州医学院 426
主要专业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
苏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25
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药 学
专业优势
药学学科先后列入“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
高 校 优 势 学 科 建 设 工 程 三 期 项 目,药 理 学 与 毒 理 学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学科进入ESI全球排
名前1‰,跻身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19年,药学专业入
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2021年,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药学专业认证。近三年“软科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列全国2-4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
级药学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新药研发等
部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
部门从事生物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药学专业下设三
个课程方向:工业药学、整合药学、全英文药学。
无 机 化 学 、有 机 化 学 、分 析 化 学
物 理 化 学 、生 物 化 学
生理学 、药 物 化 学
药理学、药剂学
药 物 分 析 、药 事 管 理 学
生物医药产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也是苏州市大力推进的“一号产业”,苏州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略
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将建为国际知名、国内最具标识度和竞争力的“中国药谷”,生物医
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研究、药物制剂及临床合
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药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优势学科、“苏州大学特色专业”。药学院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
合作,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澳门大学等国际
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生联合培养。学院与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国
际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开展本科生“3+1”联合培养项目。开设全英文教学班,课程教
学内容与国际优质教材接轨,引进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原版英文教材。开设“整合药学”教学班,着力
培养具备创新药物研发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现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利用综合性大学化学、医
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医学特色,注重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操
作能力。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中药学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
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药
学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中药生产、新药研发等部
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
部门从事中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中 医 学 理 论 、药 用 植 物 学
中 药 学 、中 药 资 源 学
中 药 化 学、中 药 鉴 定 学
药 炮 制 学 、中 药 药 剂 学
中 药 制 剂 分 析 、中 药 药 理 学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苏州市生物医药“一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中药
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制备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中药学专业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历史机遇下,积极推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结
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中药学专业开设了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波谱解析、药用植物学、中药鉴
定学、生药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专业课
程;建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中药专业教师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1项和
二等奖3项,主编教材7部,其中1部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获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5项;指导国家级、省级、校
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十余项,指导学生获全国标本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等
奖3项。
苏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26
主要专业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
苏州医学院 425
医fifffffflffiffflfi2技术主业
胞 学生 物
学分 剖 胞、 程程技 工
业方
神学行为科学、分
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农业科学等与生物学有关的学
科均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生物技术专业于2001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006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
“特色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始建于1996年,是原苏州医学院建立的本科专业,具有显著的医学特色。在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生物技
术专业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开设医学类课程、开展医学相关实验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涵盖多家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
单位。作为一门重视技术的专业,专业发展强化了“强理论、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形成了“3+1”特色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大类
培养及专业训练(前三学年),强化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程学习中突出专业特点和医学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专业前沿知识学习;第二阶段实习实践(第四学年),学生进入实验室、研究所、企业单位,利用所学知识,
开展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本专业加强合作办学,通过科教协同、校企联合等形
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境)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逐步使生物技术专业走向国际化。
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掌握生命科学的
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
与能力,具备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条件,能从事与生物
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
持、教学培训等工作。
生物医药产业为苏州市重点扶持行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科技城等与生物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生物
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苏州医学院 428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州医学院 427
生物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
细 胞 生 物 学 、生 物 化 学 、微 生 物 学
遗 传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免 疫 学
病 理 学 、解 剖 生 理 学 、药 理 学
细 胞 工 程 、基 因 工 程 、微 生 物 工 程
生 物 工 程 下 游 技 术 、蛋 白 质 与 酶 工 程
疫 苗 工 程 、抗 原 与 抗 体 工 程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优势
苏州大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
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农业科学等与生物学有关的学
科均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生物技术专业于2001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006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
“特色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始建于1996年,是原苏州医学院建立的本科专业,具有显著的医学特色。在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生物技
术专业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开设医学类课程、开展医学相关实验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涵盖多家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
单位。作为一门重视技术的专业,专业发展强化了“强理论、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形成了“3+1”特色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大类
培养及专业训练(前三学年),强化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程学习中突出专业特点和医学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专业前沿知识学习;第二阶段实习实践(第四学年),学生进入实验室、研究所、企业单位,利用所学知识,
开展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本专业加强合作办学,通过科教协同、校企联合等形
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境)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逐步使生物技术专业走向国际化。
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掌握生命科学的
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
与能力,具备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条件,能从事与生物
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
持、教学培训等工作。
生物医药产业为苏州市重点扶持行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科技城等与生物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生物
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苏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28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29
生物信息学
在各级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分析工作,
能在生物医疗领域包括基因检测和医药大数据公司从事诊断分析、软件开发或管理等工作,能进入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相关领
域进行研究生阶段深入学习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后备人才。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信息学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教学管理和优化教学条件,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
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同时也为生物和医学其它相关学科
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特色具体包括:
⑴课程体系的建设兼顾生物信息各个专业方向的完备性,以及本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
⑵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大创项目在内的本科生项目12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
表SCI论文数篇。
⑶依托生物信息本科专业,建立了医学系统生物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保持了生物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⑷依托生物信息本科专业,建立了苏州市生物医学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建立了苏州健路,上海嘉因生物,苏州系统
医学研究所等7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主要专业课程
生 物 化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数 据 结 构 及 实 验、现 代 统 计 与 生 物 信 息 学
生 物 信 息 学 算 法 、基 因 组 信 息 学
转 录 组 信 息 学 、蛋 白 质 组 信 息 学
表 观 组 学 、代 谢 组 学
临床基因组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
生物信息技能训练
专业优势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
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苏州大学生物信
息学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是全国最早开设此本
科专业的几所高校之一。 本专业具有优秀的师资力
量,其中包括中国功能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分会理
事,江苏省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数名。
人才培养特色
苏州医学院 430
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
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生物大数据的基础分析工作,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各级研究机构、高
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为在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下的医学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医2信息
级机高等相门科究在等业物大
在基药、管行习才人和方四才
信管优教学条件,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
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同时也为生物和医学其它相关学科
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特色具体包括:
⑴课程体系的建设兼顾生物信息各个专业方向的完备性,以及本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
⑵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大创项目在内的本科生项目12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
表SCI论文数篇。
⑶依托生物信息本科专业,建立了医学系统生物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保持了生物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⑷依托生物信息本科专业,建立了苏州市生物医学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建立了苏州健路,上海嘉因生物,苏州系统
医学研究所等7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主要专业课程
生 物 化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数 据 结 构 及 实 验、现 代 统 计 与 生 物 信 息 学
生 物 信 息 学 算 法 、基 因 组 信 息 学
转 录 组 信 息 学 、蛋 白 质 组 信 息 学
表 观 组 学 、代 谢 组 学
临床基因组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
生物信息技能训练
专业优势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
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苏州大学生物信
息学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是全国最早开设此本
科专业的几所高校之一。 本专业具有优秀的师资力
量,其中包括中国功能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分会理
事,江苏省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数名。
人才培养特色
苏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30
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
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生物大数据的基础分析工作,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各级研究机构、高
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为在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下的医学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理的专门人才。
学学工生制
优势与HAALY TILY科球前,际平021年软科专业排名列全国前6位。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物制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生物制药专业人
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生物制药、新药研发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部门从事生物医
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细胞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
微生物制药
生物药品分析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也是苏州市大力推进的“一号产业”,苏州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将建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标识度和竞争力的“中国药谷”,生物
医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生物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发领域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的鉴定研究、开发生产及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生物制药专业是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既有生物学、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
的支撑,又有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必将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制药业物教和学
革,出教学参考书3部。生物制药专业改进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实台所放fifffffflffiffflfi3
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制药
专业优势 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 TOXICOLOGY)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跻身国
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列全国前6位。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物制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生物制药专业人
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生物制药、新药研发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也能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部门从事生物医
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细胞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
微生物制药
生物药品分析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也是苏州市大力推进的“一号产业”,苏州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将建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标识度和竞争力的“中国药谷”,生物
医药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在生物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发领域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的鉴定研究、开发生产及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特色
生物制药专业是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既有生物学、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
的支撑,又有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必将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制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建设基础和教学
改革经验,参与编写出版教学参考书3部。生物制药专业改进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向所有本科生实验室。
苏州医学院 431 苏州医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32
学院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开拓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在国际交
流与合作方面,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在大健康框架下针对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的进化和环境相互作用展开研究。与德国
DSMZ 菌种保藏库达成合作意向,作为合作者协助其成功申请欧洲 MRC 基金项目。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建设全球幽门螺
旋杆菌基因组数据库。与美国农业部以及亚利桑那大学合作,进行沙门氏菌研究。与美国乔治亚大学合作,建设全球食源性病
原体的溯源及数据分享网络。与德国科隆大学老龄化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有关单细胞组学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课题。与美国肯塔
基大学合作,开展有关 RNA 加工机制的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爱尔兰圣三一大学合作开展“4+1”硕士学位直通项目,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
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生命科学研究科开展免试推荐学生赴日就读硕士、博士学位项目,及研究生短期交换项目。同时,
每年与立命馆大学生命科学部联合申报“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樱花科技计划),由日方全额资助、学院选拔学生赴日参
加人文与学术交流。此外,指导学生参加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项目”、“剑桥大学附属医院寒暑期项目”等各级各类海外研
修项目。
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食品检验检疫中心、
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冠科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荣昌制药、苏州
肺诊网、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跃真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广州
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黄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四川华西第二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现有专业师资1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专职师资6人,兼职教授5人。专职师资中
包括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江苏特聘教授获得者,1名苏州大
学优秀青年学者。
学院依托苏州医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近年来共招收博士生3人,学
术性硕士研究生40人。
fifffffflffifffl
fi
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53 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 454
苏州医学院
巴斯德学院
学院网站
招生咨询电话
http://pasteur.suda.edu.cn/
0512-65880138
苏大巴斯德学院
纺织行业烯碳纤维基重大传染病检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承担建设)
传染病预防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设)
老年病与免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
苏州市病原生物科学与抗感染医药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
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以生命
科学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苏州大学学科、人才教育与培养优势和上海巴斯德所科研与教学资源优势,构
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成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生物医学学院。
巴斯德学院由苏州大学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共建,成立于2019年9月,旨在探索科教融
合、前沿交叉、教研医企协同创新的研究型学院新模式。通过卓越研究、精英教育和专业培训,持续培养生命科
学与公共健康领域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支撑和服务公共健康事业。通过汇聚和培养一批专业化、国际化
的高端师资队伍,开展有特色、有应用前景的前沿基础研究,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与瓶颈技术突破能力。学院
国际/境外合作高校、机构
校企合作
苏州大学-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巴斯德学院-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基地
巴斯德学院-冠科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基地
巴斯德学院-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教学科研平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硕士点
专业学位点
和博士点
师资力量
院国与化研际英耐的
S合为者其申洲R基廷,全
菌组美业及合建球性
的及分络德隆老,学物与肯
学
方与兰合爱合展本读,生研开试硕究项同
命学科联报日划技)日、选生加交指生属寒项各目
国病控州疫疾()公州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荣昌制药、苏州
肺诊网、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跃物
限,
心中大院第附产
院专资名中级资教人中包名学优年
秀学
院苏学物级硕、点士性研
德 学斯德 fifffffflffiffflfi医学招询
:ptru.
683巴学
碳传术用点室与老重验参建
原抗验一国名究学目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以生命
科学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苏州大学学科、人才教育与培养优势和上海巴斯德所科研与教学资源优势,构
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成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生物医学学院。
巴斯德学院由苏州大学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共建,成立于2019年9月,旨在探索科教融
合、前沿交叉、教研医企协的研究型学院新模式。通过卓越研究、精英教育和专业培训,持续培养生命科
学与公共健康领域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支撑和服务公共健康事业。通过汇聚和培养一批专业化、国际化
的高端师资队伍,开展有特色、有应用前景的前沿基础研究,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与瓶颈技术突破能力。学院
国际/境外合作高校、机构
校企合作
苏州大学-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巴斯德学院-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基地
巴斯德学院-冠科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基地
巴斯德学院-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教学科研平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硕士点
专业学位点
和博士点
师资力量
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 456
学院实践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积极响应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设立“巴
斯德英才班”(以下称英才班)。英才班秉承“英才培养”理念,坚持“科教结合”,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探索“本
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医学和智能信息交叉创新人才。英才班招生采用“二
次选拔”的形式,从当年苏州大学录取的理、工、医科类(选考物理)全日制本科生中选拔。
英才班实行全员“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研项目和学科
竞赛。通过发挥共建单位国家科研机构作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探索英才班特色培养机制。
此外,友好合作单位在学院设立“明基德育英才奖学金”、“冠科生物启航奖学金”等奖学金,每学年评选,最高奖励金
额达到5000元人民币/人,奖励品学兼优、积极投身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学生,鼓励学生勤学自强。
巴斯德英才班招生三年以来,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项;获“䇹政基金”项目1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科生创意组省级二等奖1项;获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
验设计论坛大赛全国银奖1项(苏州医学院首次获奖)、第八届赛区三等奖2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1项;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赛区一等奖1项;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CM/ICM)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1项、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2项、二等奖(
Honorable Mention)1项;获第十四届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赛区三等奖2项。此外,还获得了校级、院级科研项
目和竞赛获奖三十多项。巴斯德英才班学生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得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2020级
巴斯德英才班团支部连续二学期荣获学校“优秀主题团日活动”表彰,并获2022年苏州大学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级巴斯德英才班团队获苏州医学院第19届新生英语短剧大赛一等奖。
巴斯德学院
人才培养特色:巴斯德英才班 学生(团队)竞赛荣誉
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 fifffffflffiffflfi 455
州医学院巴fifffffflffiffflfi 456
学院实践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积极响应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设立“巴
斯德英才班”(以下称英才班)。英才班秉承“英才培养”理念,坚持“科教结合”,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探索“本
硕博化”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医学和智能信息交叉创新人才。英才班招生采用“二
次选拔”的形式,从当年苏州大学录取的理、工、医科类(选考物理)全日制本科生中选拔。
英才班实行全员“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研项目和学科
竞赛。通过发挥共建单位国家科研机构作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探索英才班特色培养机制。
此外,友好合作单位在学院设立“明基德育英才奖学金”、“冠科生物启航奖学金”等奖学金,每学年评选,最高奖励金
额达到5000元人民币/人,奖励品学兼优、积极投身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学生,鼓励学生勤学自强。
巴斯德英才班招生三年以来,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项;获“䇹政基金”项目1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科生创意组省级二等奖1项;获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
验设计论坛大赛全国银奖1项(苏州医学院首次获奖)、第八届赛区三等奖2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1项;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赛区一等奖1项;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CM/ICM)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1项、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2项、二等奖(
Honorable Mention)1项;获第十四届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赛区三等奖2项。此外,还获得了校级、院级科研项
目和竞赛获奖三十多项。巴斯德英才班学生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得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2020级
巴斯德英才班团支部连续二学期荣获学校“优秀主题团日活动”表彰,并获2022年苏州大学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级巴斯德英才班团队获苏州医学院第19届新生英语短剧大赛一等奖。
巴斯德学院
人才培养特色:巴斯德英才班 学生(团队)竞赛荣誉
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