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25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23 年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
∙
越的智慧。 作为
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
为草、隶、篆等字体,历经岁月锤炼,不断融合与变化,反 yìnɡ( )了中国历
史与文化的变迁。 如今,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汉字设计尝试打破
形式的局限,不拘泥
∙
于汉字本身的写法,yǎn( )生出面貌多元、意涵丰富的
新形象,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卓∙
越 拘泥∙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 分)
反 yìng( ) yǎn( )生
2. 古诗文默写。 (8 分)
“问”有询问、探究之意,文人常以“问”的形式抒情言志。 《鱼我所欲也》中,
孟子一句“① ? 此之谓失其本心”表达自己对见利忘义行为
的批判;《木兰诗》中,作者巧借“双兔傍地走,② ?”表达自己
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欣赏。 看见月圆,苏轼好像心生怨怼“不应有恨,③
?”(《水调歌头》)实则抒发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目睹屋破,杜甫
发出呼喊“④ ,⑤ ” (《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抒发了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远望暮霭,崔颢愁思无限“⑥
?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抒发了日色将晚思念家乡的惆
怅;遭遇兵败,文天祥慷慨陈词“⑦ ? ⑧
”(《过零丁洋》)表达自己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
3. 名著阅读。 (4 分)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名著人物大家谈”的活动中,大家对以下
两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请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1)保尔的童年遭遇,对他的一生影响大吗? 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
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简·爱是一个执着追求的人,还是一个懂得放弃的人? 结合《简·爱》
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小小的印章包含着宏大的命题。 它既包含篆刻、拓印、印石、印谱等艺匠生
活,又涉及文字学、考据学、史学等金石之学, 。 , 。 。 。
存印者,存印人精神之品是也!
①因为印章是对中国文字之艺的诗性表达,无言却深蕴,方寸有山河
②是一个超乎一般想象的异常弘博的领域
③这里有文与字的神会,有虚实方圆的天地,有操刀执印者的胸襟与志趣
④均是对文字有担当、有想象、有耕耘的人
⑤执刀向印的人,不论工匠或文人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③②⑤④ C. ②⑤④①③ D. ②⑤④③①
5. 小文看了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 后,对中国传统色很感兴趣。
于是展开了一场“寻色”之旅。 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吧。 (9 分)
(1)小文整理出了下图的资料卡。 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色的特点,但是他不
知道如何概括,请你帮帮他。 (3 分)
米汤娇:米白色带微黄。 米汤取色,娇字说出了颜色的浅。
暮山紫:偏近蓝色的淡紫色。 源于王勃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
紫”。
藕荷:浅紫而微红的颜色。 来自于莲藕煮熟后的颜色。
天水碧:丝帛被水浸润后,颜色变淡后呈现出一种柔和清雅的淡绿色。
鹅黄:指的是鹅嘴的颜色,是一种非常嫩的淡黄色,微偏红黄色。
(2)小文不明白这些色彩为什么被命名为“中国传统色”。 于是搜集了下面两
则材料。 请你结合材料,帮他解惑。 (4 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 《尚书·禹贡》中
最早提到“五色”一词。 但具体列出五色为哪五种颜色的最早记载则在《周
礼·考工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
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是在五行观念流行之后,以五行匹配五色,赋
予了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色是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国传
统美学的一路传承,它给予了中国人充足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大自然的颜色何其多,为了留住这份美好,我们的祖先便学会了
从自然中提取颜色,将他们运用在瓷器、服饰、绘画、建筑、漆器等传统文化
的方方面面,形成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色。 中国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
式,中国色,又不止于色。 中国色包含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视觉,
纯而不艳,灰而不脏;其配色,讲究和谐之美,诗意而曼妙。 颜色的背后蕴
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3)小文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对“中国传统色”的感受,但语言还没有组织
好,请你运用对联的知识帮他组合好。 (2 分)
四时绽放 汇千娇百媚 回望峥嵘 传万代千秋 五色缤纷 踏向锦绣
上联: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
流年似水
①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
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
度家小院。
②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
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
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
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 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
干铁道工业的。 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
③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 三十
多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株洲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
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
和业余时间的区别。
④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一样,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
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 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案机床制造
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⑤想到这些,不禁叹了口气,对着妻子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 我这个
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⑥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
地叫,很好听。 妻子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⑦退休了的度若飞一到夜里,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
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
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摩擦钢轨,有杂音。”
⑧妻子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度若飞辗转反侧,
这个夜更难熬了。
⑨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
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 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
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 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
下来等候。
⑩过了一会儿,妻子跟上来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
来。 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
然。”妻子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吧,滴水之声
便是时间之声。”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 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
料,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 车间”。 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
改装。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 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钢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 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妻子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
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来住几天。”
???“我也是这样想的。”
???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
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 进市
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叮咚———叮咚———
???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爸,是我,我刚回宿舍。 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
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 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 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铁床的设计。 我还想
在株洲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妻子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 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
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叮咚———叮咚———
???“钢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
的钢鸣铁响……
(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6. 退休的度若飞内心颇不平静,请阅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4 分)
示例:度若飞想起陈年旧事和儿子的忙碌,非常羡慕。
7. 请结合括号内中的提示,任选一句,赏析其妙处。 (4 分)
A. 葡萄架上的藤叶,寒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
一声地叫,很好听。 (从描写的角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