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刷题必备 语文(2024新)

发布时间:2023-6-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考刷题必备 语文(2024新)

4925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23 年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 作为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为草、隶、篆等字体,历经岁月锤炼,不断融合与变化,反 yìnɡ( )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如今,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汉字设计尝试打破形式的局限,不拘泥∙于汉字本身的写法,yǎn( )生出面貌多元、意涵丰富的新形象,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卓∙越 拘泥∙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 分)反 yìng( ) yǎn( )生2. 古诗文默写。 (8 分)“问”有询问、探究之意,文人常以“问”的形式抒情言志。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一句“① ? 此之谓失其本心”表达自己对见利忘义行为的批判;《木兰诗》中,作者巧借“双兔傍地走,② ?”表达自己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欣赏。 看见月圆... [收起]
[展开]
中考刷题必备 语文(2024新)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洛阳大爱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选题策划、排版设计、图书出版、印刷制作、批发兼零售的图书公司。陆续出版《作文72变》《作文36计》《中考满分作文》《作文满分的秘密》等上百种正规图书,服务上千万莘莘学子。大爱图书——提高的不只是成绩!
文本内容
第51页

49

25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23 年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

越的智慧。 作为

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

为草、隶、篆等字体,历经岁月锤炼,不断融合与变化,反 yìnɡ( )了中国历

史与文化的变迁。 如今,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汉字设计尝试打破

形式的局限,不拘泥

于汉字本身的写法,yǎn( )生出面貌多元、意涵丰富的

新形象,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卓∙

越 拘泥∙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 分)

反 yìng( ) yǎn( )生

2. 古诗文默写。 (8 分)

“问”有询问、探究之意,文人常以“问”的形式抒情言志。 《鱼我所欲也》中,

孟子一句“① ? 此之谓失其本心”表达自己对见利忘义行为

的批判;《木兰诗》中,作者巧借“双兔傍地走,② ?”表达自己

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欣赏。 看见月圆,苏轼好像心生怨怼“不应有恨,③

?”(《水调歌头》)实则抒发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目睹屋破,杜甫

发出呼喊“④ ,⑤ ” (《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抒发了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远望暮霭,崔颢愁思无限“⑥

?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抒发了日色将晚思念家乡的惆

怅;遭遇兵败,文天祥慷慨陈词“⑦ ? ⑧

”(《过零丁洋》)表达自己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

3. 名著阅读。 (4 分)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名著人物大家谈”的活动中,大家对以下

两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请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1)保尔的童年遭遇,对他的一生影响大吗? 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

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简·爱是一个执着追求的人,还是一个懂得放弃的人? 结合《简·爱》

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小小的印章包含着宏大的命题。 它既包含篆刻、拓印、印石、印谱等艺匠生

活,又涉及文字学、考据学、史学等金石之学, 。 , 。 。 。

存印者,存印人精神之品是也!

①因为印章是对中国文字之艺的诗性表达,无言却深蕴,方寸有山河

②是一个超乎一般想象的异常弘博的领域

③这里有文与字的神会,有虚实方圆的天地,有操刀执印者的胸襟与志趣

④均是对文字有担当、有想象、有耕耘的人

⑤执刀向印的人,不论工匠或文人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③②⑤④ C. ②⑤④①③ D. ②⑤④③①

5. 小文看了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 后,对中国传统色很感兴趣。

于是展开了一场“寻色”之旅。 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吧。 (9 分)

(1)小文整理出了下图的资料卡。 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色的特点,但是他不

知道如何概括,请你帮帮他。 (3 分)

米汤娇:米白色带微黄。 米汤取色,娇字说出了颜色的浅。

暮山紫:偏近蓝色的淡紫色。 源于王勃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

紫”。

藕荷:浅紫而微红的颜色。 来自于莲藕煮熟后的颜色。

天水碧:丝帛被水浸润后,颜色变淡后呈现出一种柔和清雅的淡绿色。

鹅黄:指的是鹅嘴的颜色,是一种非常嫩的淡黄色,微偏红黄色。

(2)小文不明白这些色彩为什么被命名为“中国传统色”。 于是搜集了下面两

则材料。 请你结合材料,帮他解惑。 (4 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 《尚书·禹贡》中

最早提到“五色”一词。 但具体列出五色为哪五种颜色的最早记载则在《周

礼·考工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

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是在五行观念流行之后,以五行匹配五色,赋

予了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色是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国传

统美学的一路传承,它给予了中国人充足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大自然的颜色何其多,为了留住这份美好,我们的祖先便学会了

从自然中提取颜色,将他们运用在瓷器、服饰、绘画、建筑、漆器等传统文化

的方方面面,形成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色。 中国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

式,中国色,又不止于色。 中国色包含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视觉,

纯而不艳,灰而不脏;其配色,讲究和谐之美,诗意而曼妙。 颜色的背后蕴

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3)小文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对“中国传统色”的感受,但语言还没有组织

好,请你运用对联的知识帮他组合好。 (2 分)

四时绽放 汇千娇百媚 回望峥嵘 传万代千秋 五色缤纷 踏向锦绣

上联: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

流年似水

①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

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

度家小院。

②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

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

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

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 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

干铁道工业的。 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

③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 三十

多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株洲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

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

和业余时间的区别。

④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一样,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

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 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案机床制造

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⑤想到这些,不禁叹了口气,对着妻子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 我这个

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⑥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

地叫,很好听。 妻子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⑦退休了的度若飞一到夜里,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

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

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摩擦钢轨,有杂音。”

⑧妻子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度若飞辗转反侧,

这个夜更难熬了。

⑨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

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 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

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 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

下来等候。

⑩过了一会儿,妻子跟上来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

来。 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

然。”妻子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吧,滴水之声

便是时间之声。”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 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

料,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 车间”。 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

改装。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 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钢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 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妻子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

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来住几天。”

???“我也是这样想的。”

???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

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 进市

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叮咚———叮咚———

???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爸,是我,我刚回宿舍。 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

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 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 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铁床的设计。 我还想

在株洲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妻子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 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

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叮咚———叮咚———

???“钢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

的钢鸣铁响……

(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6. 退休的度若飞内心颇不平静,请阅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4 分)

示例:度若飞想起陈年旧事和儿子的忙碌,非常羡慕。

7. 请结合括号内中的提示,任选一句,赏析其妙处。 (4 分)

A. 葡萄架上的藤叶,寒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

一声地叫,很好听。 (从描写的角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2页

50

B. “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

地的钢鸣铁响……(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8. 文章第???段细致刻画了制成后的铜壶滴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9. 看完这篇文章,小文想到了以下三句诗: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定风波·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B.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曹操)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杂诗》龚自珍)

请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和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4 分)

(二)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0 ~ 12 题。 (共 12 分)

【文本一】

文旅局长“出圈”,以好思路拓宽好出路

①轻舟绿溪之上,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草原牧场上,化身格

萨尔王;身披红斗篷,策马驰骋雪原……最近,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

局长们,纷纷扮相出镜,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不少人也成为“网红局长”,可

谓“火出了圈”。

②从办公室到镜头前,文旅局长们的“躬身入局”,引发不小关注。 认为接地

气的有之,认为有创意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

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 这些声音,在网上网下交织成了一股热议潮流,值得从

中汲取经验。 毋庸置疑的是,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感

度提升,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从

这个角度看,文旅局长的“出圈”,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探索和尝试,不妨给予

更多包容与鼓励。

③毕竟,“网红局长”的创意之举,的确带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 借此导览、

推介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底蕴,会让不少人心向往之。 鲜活、生动的表现,展示了

特色文旅资源,本身是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

④换个角度看,文旅局长们愿意、敢于跨界代言,也是工作意识的一次转变

和突破。 从创意到参与、从设计到出品的全新尝试。 或许有不专业之处,或许有

身份特殊之处,或许不全然是好评,但是,这种放下身段的融入,展现了敢于尝试

的担当和胆量。 在互联网日益渗入生活的今天,文旅局长触网用网、能干会干,

尽量把网络流量转化为发展红利,既收获实效又锤炼能力,何尝不是应时代所

需、赶时代潮流。 带着情怀、站在风口上的干事、作为,会激励更多人参与进来。

⑤但是,赶时代潮流虽是好事,也要注意创新有度。 莫让行为流于形式、陷

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专业的事不妨交给专业的团队,力争通过激活优质资源实

现突围跃升,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以好思路拓宽好出路,需要齐众心、汇众

力、聚众智。

⑥流量是把双刃剑,互联网是一个大舞台。 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注重意识转

变、思路调整,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信由文旅局长们的“出

圈”开始,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俯下身、沉下心,不畏难、做实事,尊规律、出创意,以

创新求变的努力、真抓实干的精气神真正造福于民、助力发展。

(作者:仲田,有删改)

【文本二】

流量更要“留量”

①各地文旅部门为在宣传推介中占得先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网友直呼

“文旅局局长变装代言家乡‘卷’出了新高度”。

②但是,对于文旅发展,宣传推广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文旅资源的“自

身硬”,否则只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获得巨大流量之后仍是一地鸡毛。一

次“出圈”的文旅宣传,不仅在线上吸粉无数,更是在线下为当地文旅发展带来了

实实在在的客流量和消费额。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成功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当地

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对高质量服务的严格把关。

③比起变装宣传,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既引得来,又留得下,让更多“头

回客”成为“回头客”,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正如相关媒体所言,“比出镜代言更重

要的是练好内功”。

④各地既要重宣介、抢占流量高地,又要重质量、做好服务保障。 只有当广

大游客深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如一的文旅体验,才是文旅宣传与文旅

发展的共赢。 因此,做好前端的“出圈”工作,做好后端的“品控”工作,环环相扣、

品质支撑,才能真正赢得好口碑。 高质量的文旅资源和服务才是比拼“留量”的

制胜法宝。

(作者:韩鹏,有删改)

10. 下列对两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本一第①段开篇列举了多个文旅局长为家乡或工作地代言的事例,既体

现了这些例子并非个例,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从文本一第②段可知,虽然文旅局长的“出圈”行为引来的都是质疑之声,

但是他们却能从中汲取教训,态度积极。

C. 文本二第②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强调了要想实现旅游行业的发展,除了

宣传,还要提升文旅资源及服务的质量。

D. 文旅局长们为家乡旅游“引流”,并非不务正业和“作秀”,而是一种责任与

担当,也将成为所有文化旅游业的宣传方式。

E. 两则文本都认为利用互联网进行引流,对文旅产品的宣传有重要作用。 因

此,借助互联网引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11. 文本一第③ - ⑤段是如何做到论证严密的? (4 分)

12. 两则文本在语言表达上都有生动活泼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们在做

法上的相同之处。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0 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

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王斗者,齐人也。 修道不仕,与颜 并时。 曾造齐宣王门,欲见宣王。 宣

王使谒者①延斗入,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 王趋见斗,为好士。 于王何如?”谒

者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王趋而迎之于门,曰:“寡人奉② 先君之宗

庙,守社稷。 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尺縠③

也。”王曰:“何谓也?”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④

,而使工者,何也? 为

能之也。 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⑤ 也。 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王起谢

曰:“寡人有罪于国家矣!”于是举士五人,任之以官。 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

(选自《高士传·王斗》)

【注释】①谒者:负责接待的官吏。 ②奉:奉祀。 ③尺縠( hú):一尺长的纶纱。

④左右便辟:身边亲信的人。 ⑤无使:不任用。

13. 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吾与徐公孰∙

美/ 孰∙

视之

B. 由此观∙

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C. 面刺∙

寡人之过者/ 悬梁刺∙

D. 燕、赵、韩、魏闻

之/ 闻

风丧胆

14. 把甲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5. 结合甲文内容,分析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 分)

16. 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邹忌与王斗劝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4 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 17 ~ 18 题。 (共 5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 小文常将“箫鼓”错写为“萧鼓”,请结合诗歌内容,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以便书

写正确。 (3 分)

18. 结合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

人形象。 (2 分)

三、作文(50 分)

19.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50 分)

(1)有时候,一味地往前走可能效果并不好,不妨停下来整理思绪,再重

新出发。 浮躁时,看清自己再往前走;迷茫时,坚定目标再往前走;压力大时,

轻装上阵再往前走……回望来路,及时复盘,再往前走,可能效果会更好。 你

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请以“ ,再往前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 字

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往前走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继续前

行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

人名、校名、地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3页

51

26

      河师大附中 2023 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共 4 分)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 ① 。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思

考和探索从未停止,那夜夜可见的明星承载

着无数人的梦想。 玉免桂树的传说,后

羿

射日的神话,写满了人们对太空的憧憬。 这几十年间,中国航天团队筚路 ②

缕,砥砺前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北斗组网”到

“天宫览胜”……中国航天经过无数的探索,在问鼎苍穹的道路上留下了 ③ 人

的足迹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zǎi jì B. zài yì C. zǎi yì D. zài jì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①秘 ②篮 ③骄 B. ①密 ②蓝 ③佼

C. ①秘 ②篮 ③佼 D. ①秘 ②蓝 ③骄

2. 下列选项中内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旧时每晚六时

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例: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B. 高邻:对年事尚浅的邻居的戏称。

例:范进道:“高邻,……莫误了我卖鸡。”(《范进中举》)

C. 迁:指古代官员的晋升。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D. 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例: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

……(《智取生辰纲》)

3.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因此,各地名儒,学者和地方官吏,纷纷兴建书院,以培育人才。 ②而朝廷

忙于武功,一时顾不上文教,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多的学校满足各地士子的要

求。 ③这时候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

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④宋代书院的兴

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更盛极一时。 ⑤北宋初

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士子们有了就学读书的要求。

A. ③①②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④③⑤①②

4. 古诗文默写。 (8 分)

酒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联,它携古人的风骨与豪迈,穿越千古的记忆,带着我

们亘古不变的精神寄托,化成甘露,遍洒人间。

(1)陆游在做客农家,诗作开篇“ ,

”,表达了对农家淳朴民风的赞赏;

(2)李太白手执金樽清酒,“ , ”

诗作结尾这两句于虚想展望中充满豪迈自信;

(3)陶渊明借渔人视角,引领我们走进匠心构建的理想社会中,在了解了

所有经过后,桃花源人的盛情里也有“酒”,体现在他们“ ,

”的具体行为里;

(4)同样是酒的触发,“ , ”一起

笔,则让辛弃疾不禁回想起心中难以忘怀的军营生活。

遥望古人,他们的身影已渐渐远去。 只留下一个个关于美酒的传说供我们

追思,醉人的香气在笔墨间穿越时空,历久弥香。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 8 分)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良好的家风在

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 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

熏陶下,耳濡目染,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

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 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古人留

下了不少“家教联”,令后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

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

食;养成教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以此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

刚直不阿。

材料三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文人的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

。 有人讲,现在家庭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

时宜。 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

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财富观。 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 分)

(2)材料二中徐渭的家教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请你写出

此联的含义。 (2 分)

(3)请针对材料三中画线句的观点,在原文空白处写出你的反驳理由。 (3 分)

二、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

6. (1)《水浒传》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他从最初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到最后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请结合相关情

节,分析林冲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

(2)虎妞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典

型,她比祥子塑造得更加生动、更有个性,可她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尾。 请

结合小说,从两个角度分析虎妞悲剧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 ~ 10 题。 (共 16 分)

耍面

程奋只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

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

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

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

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

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 可到底差在哪儿呢? 却又说不出。 只有小福

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 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

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

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

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 小福子嘴上

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

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 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

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

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 不

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 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 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

席。 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 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

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

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 有了柔面

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

你到哪里去了? 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

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

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

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

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 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

备过来劝劝。 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

立在大厅中央。 A. 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

筋还柔韧。 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

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 喝彩归喝彩,

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

余师傅有麻烦了。

???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 小福子一看,正是

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 谁料余师傅道:“我手里的

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是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

开瓶盖,在小福子刚才剩下的面团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

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 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

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

食厨子。 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

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

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

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 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 这时余师傅叫徒

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

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剂,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

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B. 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

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7. 阅读小说第⑦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8. 小说中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 (4 分)

(1)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

世不再耍面。”

(2)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9.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比较描写“耍面”的两个场景,并简要赏析。 (4 分)

A. 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

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4页

52

B. 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

美得花枝乱颤。

10. 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还是小福子?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1 ~ 13 题。 (共 10 分)

【文本一】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

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

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

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

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

神运动。 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光明绝

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

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

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

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

之余,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

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

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

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④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

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

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

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

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⑤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

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虽然它是“无用”的,然

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

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

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

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

的阅读境界呢? 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

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摘编自《阅读是有“重量”的》 作者:铁凝)

【文本二】

①在今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

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是很难的。 每天睁开眼睛,打开电视、网络,或

者上街,都会被塞入一大堆广告。 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与过去相

比,今天的读书人更加需要选择的眼界和自我的阅读的定力、还有批判的眼光。

②我知道阅读形势在变化。 今天你不一定捧着一本书在读,你也可以读电

子书,但书和网上的报道、新闻、娱乐是不一祥的,相对来说它更加需要一种投

入,和前人、古人、外人、不熟悉的人对话。

③书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导致了思维的变化。 第一个是“发放”———

发散型的思维,已经很难集中在一点了。 古人读经,一个月,一年,集中在一点对

一部经书,不断地对话,一个字一个字斟酌。 现在不行了,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

跳跃,好处是具有活跃性,坏处是无法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第

二,表述的片段化。 今天的微博对写作者来说有着很大的误导和残害。 每天习

惯写 100 多字的微博,养成了这个习惯是很难再改变了。 能够写几句俏皮话,写

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们今天太多地在强调知识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

度。 思考以前是时间维度的,现在是空间维度的。 海南,桂林,南极,北极,每个

人都能跳跃性地和你说一大堆,但就一点谈深的功夫,比如谈你的家乡、你的社

区,就很缺乏。 思考有广度,缺深度,这和我们阅读的习惯有关系。 我们每个人

都是“知道分子”,比起以前世代的人的常识要多。 但思考、辨析能力不足,这跟

大家缺少琢磨的时间有关———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来仔细琢磨一个事情。

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记忆力的衰退。 我们全世界的人都一个样,把记

忆力交给电脑了,把所有的知识交给数据库。 我们以前必须要记忆很多东西,所

谓读书破万卷。 北大中文系有很多传奇性的老学者,你说一句话他能马上告诉

你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以前觉得特了不起。 今天大家已经不再读书了,开

始查书了。 阅读被检索取代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怎么样,我自己是

常常很惊讶于自己会突然有记忆力的衰退,我们以前总是想拼命地记住某些东

西,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动力了———“没关系,我的电脑里有”,年轻人则是“我的手

机里有”。 有一天,手机丢了、电脑丢了,或者全世界断电了,或者被外星人的病

毒攻击了,整个人类要倒退几百年。 因为你过分依赖于数据库来记忆和辨析。

我常跟学生说,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会的。 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云”里,将来

稀缺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古人,不盲从于社会。

⑤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而是自我修养。 现在读书不再被认为是严

肃的、认真的、必须面对的事情,阅读不像以前那么执着和要紧,于是就有了毕业

多少年还读不读书的问题。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

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

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检索就行了。 而阅

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

了,但修养没有了。 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

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 今天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人格,心

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⑥与我年龄相仿的这一代人处在过渡的时代,我们在书籍时代里成长,另一

方面我们赶上了数字化的时代,两边都能够有理解。 下面几代年轻人可能还来

不及对上一个时代有了解就进入了数字时代。 我对上下两代人怎么读书都有了

解,所以会有感慨。 但对年轻人来说教训是没有用的,我便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

下来,或许能有一些书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书里面能够影响到多少人算多少人。

(摘编自《浅薄的阅读》 作者:陈平原)

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两篇文本开篇都从当今社会阅读现状出发,借题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本一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自己和亲人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阅读

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C. 文本二从发散性思维、表述的片段化和自主记忆力的衰退三个方面指出书

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带来的问题。

D. 文本一第④段重在论述阅读之“轻”就是无用的阅读,并用画线句中列举的

实例加以论证。

12. 文本一第⑤段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请找出其中能显示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并

结合文段内容加以分析。 (4 分)

13. 文本一和文本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异同?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4 ~ 17 题。 (共 9 分)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

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二)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①

。 不学操缦②

,不能安弦③

;

不学博依④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⑤

,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

于学也,藏⑥焉修焉,息焉游⑦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

以虽离师辅⑧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⑨务时敏,厥修乃来⑩

。”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注释】①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 ②操缦(màn):学习弹奏杂乐。 ③安弦:懂

得音乐。 ④博依:音律,亦作比喻讲。 ⑤杂服:各种礼服,亦作洒扫应对讲。 ⑥藏:

怀抱。 ⑦游:闲暇。 ⑧辅:指朋友。 ⑨孙:同“逊”,谦虚。 ⑩厥修乃来:他的学业

才会有成就。 厥,他的。

14.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虽有嘉肴,弗食∙

食∙

之不能尽其材

B. 弗学,不知∙

其善也 不可知∙

其源

C. 其此之谓

乎 太守自谓

D. 教然后知困

于心,衡于虑

15. 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

16. 阅读语段(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 分)

17. 两个语段在结尾处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请分别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8 ~ 19 题。 (共 7 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8. 诗歌开篇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

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19. 请以《黄鹤楼》为例,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4 分)

五、作文(50 分)

20. 请在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50 分)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

子有帮助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想法,哪怕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都会特

别欣慰、特别感动……”这位母亲的话很能代表一部分家长的心声,读了上面

的话语,你回想起了什么感悟或感悟到了什么? 请从自己的真切体会出发给

目前长期照顾你的亲人写一封信。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等。 (注:书信格式占 2 分)

【任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距离中考两月余,妈妈与儿子小明产生了矛盾。 妈妈认为中考在即,小明不

应该再玩手机了;小明说复习考试太累,玩手机是为了换脑子,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请站在妈妈的角度给小明好朋友小杜写一封信让其劝劝小明,或者从自

己真切体会出发给姥姥写一封信让其劝劝妈妈。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等。 (注:书信格式占 2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5页

53

28

      河师大附中 2023 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

每年冬天,黄海湿地都会聚集大量的丹顶鹤。 倏∙

忽间风起,芦花飘荡,水草

摇曳∙

,雄鸟昂起头颈,双翅耸立,唱起“呵,呵,呵”的嘹亮歌曲。 而雌鸟也或引

吭高歌,或是叼起石子向空中抛去,再回步转颈、跳跃、踏步。一唱一和∙

间有几

十个甚至上百个动作的变幻。 据说不同的舞蹈动作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展

翅,表示怡然自得;低垂脖颈∙

有寒暄、xuàn 耀、恐吓之意;鞠躬表示友好与喜爱。

若你有幸目睹它们歌颂着生命的喜悦,跳起一支翩跹灵动、让人目 xuàn 神迷

的鹤舞,生活中所有的忧愁定能烟消云散。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shū yì hé gěng B. yōu yè hè jǐng

C. shū yè hè gěng D. yōu yì hé jǐ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 分)

xuàn( )耀 目 xuàn( )

2. 古诗文默写。 (8 分)

“月”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吟咏的对象,诗人们常常借“月”抒怀。 苏

轼借“① ,②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

游》)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情景,抒发了复杂的情怀;李白用“③

,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被贬谪的友

人的牵挂和不舍;李煜用“⑤ ,⑥ ”(《相见

欢·无言独上西楼》)抒发自己登楼望远、只见残月的孤寂;杜牧借“⑦

,⑧ ” (《泊秦淮》) 描绘秦淮河畔烟雾迷蒙的凄冷

月夜。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4 分)

① ,这是科幻作品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所展现

出的独特价值。 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按部就班地开展研

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而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信马由缰。 如

果说科研是创造知识,② 。 那些奇幻瑰

丽的梦想,让人叹为观止,能够激发孩子们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想象。 而想象力,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4. 2023 年 4 月 17 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了《河南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

动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这项活动,班级举办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

书活动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共 8 分)

(1)以下材料为《河南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新闻材料。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

动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全面促进提升育人水平,我省决定开展

全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日前,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了《河南

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指出,要用好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推荐书目,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同步拓展阅读。 要积极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

合,探索“互联网 + 阅读”的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还强调,义务教育学校

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为学生阅读创造

空间,并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开设阅读活动项目。 要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与开展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

大青少年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实施方案》的内容,同学们展开了热列的讨论,请你参与其中,恰

当地补全其中缺失的对话。 (2 分)

小语:这段新闻材料好长啊,我怎么看不懂它都写了些什么呢?

小文:对哦! 而且我觉得《实施方案》里写的这些东西好像都是从学校

和老师的角度来说的,对于我们中学生这个群体本身该如何好好读书,该

如何落实读书行动方案,好像并没有涉及多少啊! 所以,为啥手抄报上要

选这个新闻呢?

你:也不能这样说。 仔细看看材料,其实我们还是能有些启发的,比如

从我们中学生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要落实读书行动,把书读好,就要①

,还要② 。

(2)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活动小组想从

以下甲、乙两个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宣传画中

挑选出一副,向同学们展示读书的价值和意

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请你推荐一幅,并

从文字、构图、整体效果等角度阐述自己的推

荐理由。 (4 分)

(注:甲图最顶端文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中间竖排小字:让阅读成为习惯;白色短

横线上从右上到左下依次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

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3)活动小组收集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文学知识,但其中有一条是有错误的,你

认为是哪一条? ( )(2 分)

A. 书籍在古代又被称为“青简”“韦编”“芸帙”“共编”“芸签”等。

B. 古代用竹简为原料制作书籍,在制书前要先把其中的青色汁液烘干,这

个过程被称为“杀青”或“汗青”。 因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留取丹

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的是书,在这里引申为“史书”。

C. “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

的序称为后序或跋。 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

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D. 从隋唐时代开始,官府开始设立“国子监”这个机构,为一部分贫寒子弟

提供了读书机会。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 中提到“有司业、博士为之

师”,指的就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监生有专职人员指导读书,其中的“司

业”“博士”都是对有学问的读书人的尊称。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5 ~ 8 题。 (共 17 分)

突袭

王筠

①正是一夜中最为寂静的时刻,严寒笼罩着大地,山上一片肃然。 只有西北

方向柳潭里与东南方向下碣隅里的隆隆炮声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②死鹰岭是横亘在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高山险岭,主阵地 1419. 2 高地

卧伏于下碣隅里到柳潭里的公路上方,它是美军陆战队的生死命门,也是志愿军

部队的一把尖刀。 守住了这一片阵地,就等于在美国人的心脏上戳了一刀子。

所以师长和政委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吴铁锤,务必抢占并死守鹰岭诸阵地。

③在吴铁锤的带领下,攻击部队排成了散兵线,悄悄地向山上摸去。 A. 几百

人的部队都反穿着单薄的棉衣光脚走在寒冷到极致的雪地上,冰铁一样的大地

吸附着他们的脚板,一阵阵疼痛渗透到他们的心脏、骨髓和每一个毛孔,就像是

无数的铁钉子扎进了他们的血肉,使他们本来就冻伤冻肿的脚板饱受着加倍的

苦难。 但他们全都紧咬着牙关,以免打战的牙齿惊扰了山头上美国人的好梦。

④吴铁锤腾出手来摸了摸他的一双大脚,脚板面子黏糊糊的一片,他知道那

是流出的血水。 他管不了那么多,甩开膀子,几乎是大步流星地走在了散兵线的

最前面。 不一会儿双脚就麻木了,好像是两根僵硬的木头戳在冰冷的雪地上。

⑤到了半山腰,吴铁锤抬起胳膊压了压,先是近处后是远方,先是身边后是

两翼的部队,都停了下来。 吴铁锤听了听,山上山下一片寂静,美国人没有一点

动静,搞不好都在睡大觉。 吴铁锤没有大意,低声下达了他的第二个战斗命令:

“都卧倒,匍匐前进!”

⑥所有的人都趴倒在雪地上,顺着山坡往上爬。 光脚走在雪地上的动静自然是

比穿着鞋子走路的响声要小,但也并不是一点声音没有,而匍匐着爬行的效果就截然

不同了,用悄无声息这个字眼来形容此时此刻吴铁锤和他带领的队伍也并不为过。 他

们就是这样反穿着单薄的棉衣裤,赤裸着双脚爬行在冰冻的雪地上。

⑦守卫着死鹰岭 1419. 2 主阵地峰腰部的是美军麦卡锡中尉所在的连。 整整

一个白天都相安无事,陆战队员们绷紧的神经免不了松弛下来。 夜幕降临以后,

气温也在急剧地下降,麦卡锡和他的士兵躲在散兵坑里不停地跺脚和拍打着双

手,以抵御严寒的侵袭。

⑧周围一片宁静,只有漫山遍野的积雪映照出淡淡的背景。 寒冷使得美国士

兵们昏昏欲睡,麦卡锡不停地喊叫着他们,把他们一个一个从即将到来的梦境中

拉出来。 黑夜是中国人的白天,中国人总是在夜间进攻,更善于在气候寒冷的夜

幕下发动袭击。 B. 麦卡锡经历过这样的教训,他惧怕夜幕,惧怕待在这黑暗寒冷

的荒山野岭上。 麦卡锡的叫喊声凄厉而刺耳,显得十分神经质,听起来不像是平

日里的那个麦卡锡。 本森下士感觉到他这个长官的神经即将崩溃。

⑨倦意一阵阵袭来,麦卡锡最终没能抵挡住,自己也歪倒在战壕内睡着了。

他的眼睛很快就闭上了,可是随之而来的噩梦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梦到了中国

人袭击他们的情景,在七零八落的枪声中他落荒而逃,拼命了半天还只是在原地

转圈,两条腿好像不受自己控制。 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蹬腿。 他的腿蹬

在鸭绒睡袋中,睡袋拉扯着他的身体,使他从噩梦中醒来。

⑩一阵急促和铿锵的金属撞击的声音在山坡上兀然而起。 紧接着是一片远

远近近的呐喊声,好像堤坝突然决口,山体突然崩塌。 麦卡锡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中国人。 中国人来了!

???伴随着铿锵的金属撞击声(麦卡锡当然不知道那是吴铁锤祖传的铜锣),

山洪暴发一般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爆炸声随之响遍了整个死鹰岭大大小小的阵

地。 几百颗手榴弹同时飞向黎明前寒冷的夜空,飞向美国人据守的山头要点,有

的扔在了散兵坑前面,有的扔在了散兵坑后面,有的正好扔在了散兵坑里,麦卡锡

和他的陆战队员们都蒙了。 更要命的是紧跟着爆炸的硝烟和横飞的弹片,无数中

国人冲进了他们的阵地,紧接着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

???麦卡锡中尉见大势已去,下达了紧急撤退的命令。

(节选自《长津湖》,有删改)

5. 班级影视赏析兴趣小组想把此文改编成电影剧本,由你负责编导工作,请你完

成以下任务。 (6 分)

(1)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志愿军战士吴铁锤和美军中尉麦卡锡,由两个演

员分别饰演。 演出之前,演员需要从各自的角度熟悉故事情节。 请你运用

第一人称,分别从吴铁锤和麦卡锡的角度概述文章情节,以帮助演员迅速

进入角色。 (4 分)

(2)兴趣小组的小语同学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同一场战斗却要从两个相互对

立的角色的视角分别讲述,请你从叙事技巧或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此进

行解释。 (2 分)

6. 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 分)

7. 文章 A、B 两处画线句分别是怎样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的? 可以从词

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 (4 分)

8. 有同学认为“无畏”比“突袭”更适合做这篇文章的题目。 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分

别从情节和主题这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6页

54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9 ~ 11 题。 (11 分)

【文本一】

印泥一开香扑鼻

①印泥,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

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 它就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

②因其主要原料朱砂呈鲜红色,印泥古称“丹泥”“印来”等。 史书记载,印泥

在我国已有 2000 年历史,最早是用黏土制成。 春秋战国时,人们用简牍书写,传

递重要文件时,为防窥视,便将简牍扎紧包严、外面裹上泥块,加盖印章,作为封

线标志,当时称封泥。 隋唐时,纸张出现,人们弃黏土而用朱砂,用水调和于印面

后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雏形。 到宋元明清,以油调和朱砂,并不断地创新,融入

艾绒及香料等附加物,使印泥发展得至善至美。

③印泥堪称印章的外衣,篆刻的核心,书画的内涵。 “盖用印章者之择印泥,

犹善书者之择其笔墨”。 印文稍有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便天差地别。 在一幅丹

青酣畅的绘画作品上钤上一二方印章,可谓锦上添花、赏心悦目。 因此,历代文

人墨客对印泥要求极高。 清代朱象贤《印典》引王兆云之言:“印固须佳,印色复

不得恶,如虎丘茶、洞山岕,必得第一泉烹之,又如精毫非得妙墨名砚亦不能佳。”

④印泥品种多、红色又分朱砂、朱膘等。 朱砂赤红,朱膘偏橙红,相当于口红

的不同色号并不影响品质。 北方文人墨客青睐炙热的朱砂红,而南方人喜欢雅

致婉约的朱膘。 印泥的颜色调配,分天然矿物原料与化工原料。 市场上廉价的

普通印泥,多用的是化工原料。 天然矿物印泥则以精致细研朱砂或朱膘、优质艾

绒和独特工艺熬制的印油制成。

⑤好的印泥,红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冬无凝冻,夏不渗油,钤出的印

文色泽鲜明,能让篆刻清晰传神,在纸上呈现微凸的立体感,历经数百年“面不改

色”。 即使燃烧成灰片状,仍可清晰地看到印章内文字及刀刻线条,令人拍案

叫绝。

⑥印泥制作一直是半保密的,各家有自己的配方及制作方法。一块小小印

泥,古法从头至尾采用纯手工制作,需要 30 道工序,极为繁琐。

⑦先说选料。 印泥制作的主要原料为朱砂、艾绒和蓖麻油,并且用料颇为讲

究。 朱砂需得是上好的矿物质朱砂,还要经过研磨漂洗至极细的程度才能用。

制作印泥用的艾草,不是五月端午挂门上的艾草,而是那种较为少见的单瓣艾

草,质地坚韧,对印泥有着较好的凝固作用。 蓖麻油必须是得要经过 3 到 5 年的

暴晒后浓缩成的精制蓖麻油。 有点像酿酒,全靠时间。 晒的时间越长,水分越

少,油越厚,做出的印泥就越好。

⑧有了好原料,按比例调成泥状后再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手工锤打。 锤打时

不能用力太猛,否则容易将艾绒折损。 锤打过程亦不可一气呵成,印泥成泥的过

程需要呼吸,打 50 下要停一停,让朱砂和油料聚融,经过 35 天反复锤打才能成为

一方上乘的印泥。 有的印泥还须加入冰片、珍珠、玛瑙,以及黄金等珍贵材料,显

得更名贵。

⑨千锤百炼的一方印泥,不仅有着它娇美的“姹紫嫣红”,更是中国绘画书法

的“点晴之笔”,百年时光沉淀出那一抹低调的惊艳,赋予了作品别样的韵味。

(作者:高桃芝。 选自《科技时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各种印泥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常州璟昌印社的“龙泉印泥”、杭州西泠印社

的“潜泉印泥”以及漳州丽华斋的“八宝印泥”,这三个印泥并称为中国三大印泥

瑰宝,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因为工艺过于

繁杂,三大印泥瑰宝中的龙泉印泥曾失传了将近两百多年,直到在第六代传人缪

德根的精心研究下,才得以重见天日被人们所知晓。

②实际上,有不少人认为像印泥这样的制作过程繁琐,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实用性”又不强的东西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实则不然,因为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

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

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

带。 到目前为止,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不断消失,导

致中国许多传统技能大规模消失。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技能被遗弃或丢

失在海外,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也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9. 以下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本一的第①段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印泥,并且指

出了印泥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它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

B. 文本一在行文中大量引用古诗文典籍,使文章的语言在科学严谨之余也显

得有文化韵味。

C. 文本一第③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历代文人墨客对印

泥要求都极高。

D. 从文本二可以看出,那些像印泥制作这样的传统技能正在大规模消失,这对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E. 文本二从中国三大印泥瑰宝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容易引

起读者对非遗文化存亡现状的关注。

10. 下面的这个语段放在文本一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为什么? (3 分)

上好的印泥,价值不菲,古代用一两黄金换一两印泥是常事。 南宋诗人杨

万里对上乘印泥赞誉道:“不知千里寄底物,白泥红印三十瓶;印泥未开出馋

水,印泥一开香扑鼻。”为了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以及个性化追求,一些名人

还有着特殊的要求。 如张大千的印泥是用藕经过特殊加工,扯出极细的藕丝

取代艾绒,再加入中药和朱砂、印油调和制成,浸入水中不化,堪称极品。

11.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了印泥,但写作目的并不相同,请你根据两个文本的文

体特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2 ~ 15 题。 (10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也……后为镇军、建威

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 以为三径之资②

,可乎?” 执事者③ 闻之,以为彭泽

令④

。 不以家累⑤自随。 送一力⑥ 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

力,助汝薪水⑦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⑧

,曰:“吾常得醉

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便,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

邮⑨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⑩ 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

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选自《晋书·陶渊明传》)

【注释】①弦歌:这里指出任邑令。 ②三径之资:这里指筹集营建隐居住所的费

用。 ③执事者:即当权者。 ④彭泽令:官职名,彭泽县的县令。 ⑤家累:家属。 ⑥

力:仆人。 ⑦薪水:砍柴、打水。 ⑧秫(shú);指高粱,古时多用作酿酒原料。 ⑨督

邮:地方官的官职,多位卑而权重。

⑩束带:整饰衣冠、系上腰带,表示恭敬待人。

12. 下列对于两个语段中加点字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濯清涟而不妖”中的“妖”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指“美丽而不端庄”即妖

艳之意。

B. “不蔓不枝”中的“蔓”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蔓”意思相同,都是“藤蔓”的意思。

C. “陶后鲜有闻”中的“鲜”和成语“寡廉鲜耻”中的“鲜”意思相同,都是“少”

的意思。

D. “解绶去职”中的“去”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去”意思不同。

13.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要写好类似甲文这样的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就要掌握好

“物”(即物品)与“志”(即作者想要抒发的“志向”“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要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要抒写的志向、感情或意愿之间的相似点。 在甲

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物”与“志”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2 分)

15. 乙文中的陶渊明具备甲文所推崇的君子的美好品德吗?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

分析。 (4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6 ~ 17 题。 (4 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6. 诗中归家老兵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17.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写了四个场景,有何

作用? (2 分)

四、名著阅读(共 4 分)

18.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重要他人”,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

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人物,说说下列作品中的

“重要他人”对主人公的成长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僧(《西游记》) 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示例:《简·爱》中的海伦是主人公简·爱的“重要他人”,对她的成长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是她的精神助力者。 海伦激发了简·爱的抗争精神,当简·爱看

到海伦只是平静地受罚或是在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后只能单纯地愤怒时,简

·爱就非常难受,开始萌生反抗精神,试图把抽打海伦的教鞭夺过来折断。 另

外海伦也教简·爱学会了忍耐和适应环境。

五、作文(50 分)

19. 请从下面的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50 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 读懂自然,读懂时光,读懂人生。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处处是这种对自然或者人生的理解与体悟。 读四季,刘湛

秋读懂了雨润万物的美好;读童年,鲁迅读懂了百草园的欢乐时光;读母爱,史

铁生读懂母亲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任务一: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和

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任务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自然或者人生的理解与体悟有着怎样

重要的价值? 请结合你所积累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谈谈

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和你有关的

人名、地名、校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7页

55

29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23 年九年级第四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 1 ~ 3 小题。 (共 8 分)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 漫步古诗苑,犹如在花海里

cháng yáng( ),只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走进

《诗经》,那窈窕的淑女,眉目流盼传情;那青青的衣襟,让人心旌摇曳( );而

在水一方的伊人,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走进唐诗,既有金戈( ) 铁马之壮

烈,亦不失儿女情长之缠绵;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惆怅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

姿英发。 走进宋词,柳永的伤感惊醒了晓风残月,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独自徘徊的晏

殊,面对小园香径的满地落花无可奈何,日益憔悴的李清照,看着绿肥红瘦的雨

后海棠叹惋流泪……其实,古诗的韵味,古诗的 màn miào( ),远不止这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上美丽的心情,漫步诗苑,汲取古诗的营养,培养道德之情

操,弘扬民族之文化。

1. 请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1)cháng yáng( ) (2)摇曳∙

( )

(3)金戈

( )铁马 (4)màn miào ( )

2. 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2 分)

3. 下列说法有一项不正确,请你选出( )(2 分)

A. 文段中提到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其内

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B. “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这句话是并列

复句,“雄姿英发”是主谓短语。

C. 文段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D. “而在水一方的伊人,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这句话中成语“可望而不可

即”用得不当,应改为“不可理喻”。

4. 古诗文默写。 (8 分)

古诗文中寄托着作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情思。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中有(1)“ , ”对友人的

真情眷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2)“ ,

”表达了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的依依不舍;

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3) “ ,

”则是受到朋友宽慰之后的哲理醒悟;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渔歌

(4)“ , ” 不禁令人触景生情,肝肠

寸断。

5. 学校举办“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

任务。 (8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

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

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己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材料三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

出版,整整奋斗了 16 年。 他曾遭遇 17 次退稿,120 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

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到小说发表。

材料四

(1)材料一是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书法作品展。 下面对其中四幅书

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甲作品属于隶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

气概。

B. 乙作品属于篆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突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

的风范。

C. 丙作品属于楷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

的品质。

D. 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

的豪情。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材料二、材料三的探究结果,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

(3)材料四的图片是清华大学的校徽,“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其校训。 请你

观察图片,介绍此校徽的构图元素。 (4 分)

二、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共 4 分)

6. (1)鲁迅评价《西游记》:“吴承恩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

欢看。”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位妖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你对鲁迅

评价的理解。

①黑水河小鼍龙 ②火云洞红孩儿

(2)有人说,茶叶需要高温烘烤和反复揉捻才有醇厚的滋味,钢铁需要锻打才

能坚硬无比,人生同样如此。 选择以下名著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

论证这一观点。

①《红岩》江姐 ②《西游记》孙悟空

三、现代文阅读。 (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 ~ 10 题。 (共 16 分)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 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

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 人置身户外,如在桑

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气也被蒸发着。

②我住的老旧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楼房改造了,我家在的那幢楼刚搭

完脚手架。 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大门也开着,那样会

使空气最大限度地对流,感觉能凉快点儿。

③“嗨

,吃了没? 我也吃过了! 大中午的还能干啥? 歇着呗! 好好好,小声

点儿……”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竟听到门外一个男人在说话。 受好奇

心驱使,我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

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身下垫着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

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

⑤我缩回门内,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

,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 不会下雨?

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 再旧不也还能骑吗? 不也是钱买的吗? 别啰唆了! 我

也想家行了吧! 想家不包括想你吗? 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 我又不是第一

次外出打工! 女儿在吗? 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 还不能返校? 那

就更要把网课听好。 学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妈学的。

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

些吗? 知道这个道理就好。 钱不是问题! 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

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 我这儿一切都好。 热! 北京也热。 老爸这

会儿在午休。 铺的新凉席,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

这样一幕———楼上上小学二年级的姗姗和妈妈上楼回家,她看到那男人的样子吃

惊不小,呆立在台阶上。 姗姗妈也不由“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

叔叔太热了。”

⑩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

???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

???那男人站起来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恓惶极了。

???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 开门一看,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

我。 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 我走到门口,

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

???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

???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

???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 他的工

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接在了怀里。 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

过的大桃子。

???“爷爷,您轻点儿关门。”

???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儿地往楼上迈。 我走到门前,看到姗姗

在楼梯上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 )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

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有删改)

7. 文中“开门”“关门”的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的思维

导图补充完整。 (3 分)

8. 文章题为《午休的父亲》,作者行文时却在中途笔锋一转对姗姗母女多加着墨,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个人物有何作用。 (5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8页

56

9.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在下面的文字后续写“我”给午休的男

人送东西时他的反应。 要求:①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②不超过 120 字。 (4 分)

男人醒后,我走到他跟前,将饮料和水果交给他,并讲明它们的来历。

10. 男人与妻女的通话内容占据了不少篇幅,这些内容读起来很“琐碎”,作者为

什么写? (4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1 ~ 13 题。 (共 12 分)

【文本一】

“囤积知识”只是学习第一步

①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

充分了。 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

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

迹。 信息获取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②从学习的角度看,信息积累是现代社会的一门必修课。 在学科分工细化、

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下,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几无可能。 即便专攻一门,也没有

谁能掌握必备的所有专业技能和知识。 老一辈学者常通过成千上万张手写卡片

积累知识;在电脑辅助人脑“记忆”的时下,“知道信息在哪里”与“知道信息是什

么”同样重要。 所以,把信息囤积到手机、电脑中的“私人图书馆”,利用技术编码

入库、检索查询、精准定位所需知识,日益成为公认的学习方式。

③然而,囤积信息不应是搬运,而应是对知识的第一道加工。 在知识的位阶

中,比具体信息、学问更重要的是思维、智慧。 这种更重要的知识,被中国先贤刻

画为“闻见之知”以外的“德性之知”;在一些外国哲学家心中,则是比归纳总结更

重要的“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 如果说知识的记忆与检索可以委托给电脑和网

络,但学习却不能完全依靠机器代劳。

④看待世界的方式,修身养性的智慧,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态提升的思维,都

要靠日复一日的磨炼,非囤积之力所能获得,学思互鉴、知行合一的深度学习方

法也未曾改变。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9 月 3 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一份《2022 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

2000 年的 12 秒,下降到了 8 秒。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

每天面对屏幕至少 150 次,平均每 6. 5 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得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 人们的时

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 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

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

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虽然学习的途径多了,但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还是

有本质上的区别。 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

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

同。 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

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 人们见了很多画面,画面快速跳帧,

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 “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

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

被动接受。 而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

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而如今,虽然我们每天都沉

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

被各类汹涌而来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 我们接触

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 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 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

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 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

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

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选自《光明日报》2022 年 4 月 15 日,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本一第①段用生活中的现象指出人们“囤积信息”的现状,引出议论的话

题,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本二第①段引用《2022 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的相关数据直观地证明了

网络时代人们的专注力不易被保持。

C. 文本一认为知道信息在哪里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利用技术编码入

库、检索查询、精准定位所需知识的学习方式。

D. 文本二认为改变电脑、手机、微博、短视频等屏幕阅读方式有助于我们集中

注意力,沉下心,开展自主阅读和学习。

E. 文本一与文本二的语言都体现了准确、严密的特点,毫无生动可言。

12. 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证“‘囤积知识’只是学习第一步”这一观点

的。 (4 分)

13. 结合文本二内容,你认为青年应该如何借助真正的阅读来“囤积知识”? (4 分)

四、古诗文阅读。 (共 14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 17 题。 (共 10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大抵松之为物,极地气不能移,历岁寒不为改。 大类有道君子,顾当其

始生,困蓬蒿,阨① 牛羊,摧折于斧斤者,往往而是。 惟托根深山大壑,苏之以风

雨,照之以日月,笼之以轻烟薄雾,而又饱饫雪霜,延历岁时,然后翠蕤② 摩空,铁

干拂汉,虬③掀鳞射,夭矫④ 扶疏,为故国伟观,良亦不易矣。 爱松者,当何如珍

护耶?

(节选自《爱松说》,有删改)

【注释】①阨(è):同“厄”,困苦,灾难,这里指受牛羊践踏。 ②蕤( ruí):草木茂盛

的样子。 ③虬: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④夭矫( yāojiǎo):屈曲而有气势。 扶

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14. 借助方法提示,完成表格。 (2 分)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中通

外直 语境推测法 ①

香远益∙

清 课内迁移法:益(加点)慕圣贤之道 ②

15. 把【甲】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甲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

评论。

B. 甲文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

好的姿态气质。

C. 乙文中的松树刚开始生长时的情形是被困在草丛中,受牛羊践踏,遭受斧

子的砍伐。

D. 乙文中松树遇到极端寒冷的天气也不改变,借“松”比喻在困厄之中不懂得

变通的人。

17. 甲乙两文作者分别依托“莲”“松”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4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8 ~ 19 题。 (共 4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

发生!

18. 这首词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选一处,并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其妙处。 (2 分)

19. 有人认为“可怜白发生”过于消极,不符合题目中的“壮词”,请你结合内容谈

谈看法。 (2 分)

五、作文(5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那些看似波澜不起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种

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世间事,最难的往往是开始。 当你

克服了犹豫不决,克服了种种顾虑,终于开始去做了的时候,其实已经跨过了

这条路上最大的阻碍。 当你每天迎着朝露,感受着清晨四季分明的温度;当你

每天伴着晚霞,踏着图书馆悦耳的闭馆音乐离开……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

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当你真正努力起来,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了不起。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请以“坚持让我了不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坚持”的

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请按文体要求作文,600 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③文

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9页

57

30

      2024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黄金模拟

      语文试题卷(一)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

张桂梅扎

根边疆教育 40 余年,给大山里的女孩带去知识和希望;黄文秀带

领乡亲们苦干实干,把最美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黄山风景区的工作

人员李培生、胡晓春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 hē ① 护着千年迎

客松……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舍小我、求大我的人,他们在奉献中传递大爱、

在坚守中成就不凡,zhāng ② 显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国无德不兴,人

无德不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yùn ③ 含着很多劝导人向上向善的思想

理念,如“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利济

苍生”等。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zhá jì B. zhā jǐ C. zhá jǐ D. zhā jì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①呵 ②障 ③孕 B. ①嗬 ②彰 ③孕

C. ①呵 ②彰 ③蕴 D. ①嗬 ②障 ③蕴

2. 古诗文默写。 (8 分)

(1)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战争是古诗文的重要题材之一。 “ ,

”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李贺《雁门太守行》);“

, ” 表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和旷日持久(《 木兰

诗》);曹刿在“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时,通过“ ,

”做实地考察,才下令追逐齐军,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

想(《曹刿论战》)。

3.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小说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是要以之为典型,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本

质。 阅读小说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你仿照示例,从下列四个人物中

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4 分)

A. 孙侦探 B. 金池长老 C. 严贡生 D. 成岗

【示例】《水浒传》中,高俅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却因为擅长蹴鞠得到端

王赏识,后来端王登上王位,他也一飞冲天,成为掌握百姓生杀大权的官

员。 高俅的晋升之路,让我们看到当时政治的腐败、皇帝的昏庸。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

是真正的强者。 保尔并不是天生的完人,他也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

长。 请联系原著,举两例说明。 (4 分)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

等,都是其集中体现。

③“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

④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

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A. ①③④②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④②③①⑤

5.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

完成以下任务。 (9 分)

材料一 2022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

规定从 2022 年 9 月开始执行。 劳动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

教育阶段必修课程。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

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

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三 某校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

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 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 孩子们亲身

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探究以上三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三条关于劳动的道理。 (3 分)

(2)学校将要布置一面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宣传墙,请你为“宣传

墙”设计两个栏目。 (2 分)

栏目一:

栏目二:

(3)小文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孩子的学习,想让她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

如果你是小文,将怎样劝说妈妈?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6 ~ 9 题。 (16 分)

一只羊其实怎样

①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

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

有一只羊。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③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

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

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

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

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

成了什么? 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 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 42 元钱的工资,要

养活全家六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

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

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

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④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

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

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

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

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 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

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

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⑤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 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

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

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 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

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

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 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

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 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

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

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

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⑥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

张地招呼它。 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A】它

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

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⑦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 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

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⑧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

强的责任心。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

表达着一种焦虑。 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

出了院子。 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⑨另外还有它的聪明。 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

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 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

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 和羊单独相处的时

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

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

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 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 我知道它是过

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

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

【B】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

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

外的怪诞。 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⑩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

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

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

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

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

其实是怎样的。

(作者:杨瑞霞。 有删改)

6. 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4 分)

7. 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 请谈谈你的理

解。 (4 分)

8. 结合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 (4 分)

【A】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从修辞的角度)

【B】(它)前腿搭∙

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

,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

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

过去,用一只眼紧贴

∙∙

窗玻璃。 (从描写的角度)

9. 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

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4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0页

58

(二)阅读下列文本,完成 10 ~ 12 题。 (12 分)

【文本一】

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通过阅读,人们往往能

体验更开阔的人生境界。 遇到挫折,可以从那些伟大人物传记里受到“艰难困

苦,玉汝于成”的激励;面临困境,可以从各类书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

迪。 通过读书,人的精神变得更加丰盈,心胸和视野变得更加宽广。 读书提供了

一个跳出来看待事物发展的宽广视野,读书可以让人从一世来看一时、从全局来

看一隅,从更多维度、更长周期来把握过去、当下和未来。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开

阔的事情:顺境时读书,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读书,它能

带给你更多慷慨与辽阔。

(摘编自李拯《读书,看见更开阔的世界》,有删改)

【文本二】

①读书是最好的旅行,也是一种生活理想。 读书又是生命中伴随着我们精

神成长的知识年轮,只有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把书籍培养成我们人生中最忠实

的伙伴,随着长期的积累和熏陶,我们的日常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充实,我们的精

神和内心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开阔和富有。

②常读书,我们的心也许才会保持湿润不会干枯,读书在丰富心灵和陶冶性

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你的思想和觉悟,让你在无知中获取乐趣和知识。

对于写作者尤为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的重

要性还在于能让人正确判断出自己内心和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能让人对真理

和谬论、事件的本质、新闻的真伪有一个相对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③读书不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它能够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300 年前,发明了避雷针的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读书使人充实,思考

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书不仅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也会使我们变得

更加美好,善良的心能够抵达远方的远方。

④在文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数以万计的图书充斥着市场,包装华丽的垃圾

图书诱惑着我们的眼球。 选择阅读什么样的书,与哪本书的作者真正展开心灵

对话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里,必须有能力寻找到引领着

我们上升和提升我们精神质感的书籍,正像一代文豪托尔斯泰所说的:“理性的

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们必须找到和拥有这把“智慧的钥匙”,这样才能打开生

命中的每一道门,才能解决在漫长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

(摘编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文本三】

①怎样提高读书速度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有好几次,别人问我这个问题。

②读书有方法,但不可能速成。 在我看来,读书就像马拉松,如果你每天都

在跑,那么你一定会呼吸平稳,游刃有余。 那些偶尔想跑跑的人,上路后,没多久

就会觉得好累,跑不动了,想休息了。 读书读得多了,速度是会加快的,古人说一

目十行,诚不我欺。 有些题材你已经熟悉了,看的时候自然就快,思考成了本能。

③还有些读者私信我要求推荐好书。 其实我不太喜欢推荐,读书是极度私

人化的,每个人的爱好兴趣不同,口味也不同。 我热爱的是分享,分享那些我读

过的、觉得好的书,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假如你读到了,感到有启发、有兴趣,那

就够了。

④我爱分享,而不是推荐。 推荐有种俯视的指点的意味,而分享是平等的。

在读书这条道路上,我与你有幸同行,也许一起很久,也许只是邂逅。

⑤在不了解对方兴趣的情况下,我能够对陌生读友提供的建议,就是主题阅

读。 阅读一位作家,请多找找他的作品,这样你会更全面地理解他的风格,遇见

真正喜爱的作家。 主题阅读,开始时比较慢,需要下功夫,四周更广阔的风景,我

们会感觉到阅读存在的意义和持续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⑥有人觉得主题阅读或者读大部头的书很枯燥。 大部头很难一口气读完,

你如果感到疲惫,可以找另外一本书当作调节,开辟多元化的阅读。 好几本书一

起读,并不会构成矛盾,反而是适当的巧妙的方法。 马拉松不是短跑,不需要立

刻向目标冲刺,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包括在中途停下来,补充水分

和营养,让自己得到恢复,然后继续跑下去。 读书就像跑马拉松,要慢慢跑,一直

跑。 放下那个马上就到达的想法,享受这个过程吧。

(摘编自林颐《读书就像马拉松》,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三个文本都强调了读书对于我们的意义。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

富心灵和陶冶性情,从而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通过读书多积累好词好句,我们写作的时

候就会得心应手。

C. 托尔斯泰说:“理性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明我们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

里,要善于寻找能提升思想和觉悟的书籍,才能解决各种人生的难题。

D. 对于读到的好书,作者林颐爱分享,也喜欢推荐,对其他读者具有指导

作用。

E. 了解一位作家,可以多读他的作品,这样你便会更全面地理解他的风格,遇

见真正喜爱的作家。

11. 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 (4 分)

12. 结合三个文本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进行阅读。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

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

才之过于余者乎?

13.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卒

获有所闻 卒

皆夜惊恐 士卒

多为用者

B. 色∙

愈恭,礼愈至 未尝稍降辞色∙

征于色∙

,发于声

C. 计日

以还 是日

更定矣 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

D. 无从致书以∙

观 以∙

君之力 是以∙

众议举宠为督

14.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 选文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和“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两处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2 分)

16.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4 分)

【链接材料】

顾欢贫,乡中有学舍,无以受业。 欢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 夕则燃松

而读,或燃糠自照。 刘峻自课① 读书,常燎麻炬②

,从夕达旦。 时或昏睡,爇③

其鬓发,乃觉复读。 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崔慰祖谓之书淫④

。 吴生⑤ 曰:囊

萤、映雪、刺股、凿壁,古人贫而勤学,皆此类也。 余所最旨⑥ 者,王休泰贫而好

学,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 家人诮⑦ 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 王徐答曰:

“我尝目耕耳。”读书者当观此。

(节选自《读书止观录》)

【注释】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 ②燎麻炬:点燃麻制的火把。

③爇(ruò):点燃。 ④书淫:旧时称嗜书成癖,好学不倦的人。 ⑤吴生:吴与

箕,明末著名诗人、学者。 ⑥旨:意图,意向,此指推崇。 ⑦诮(qiào):讥讽。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

画面。 (2 分)

18. 在本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四、作文(5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50 分)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

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是在

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

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

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上述材料唤起了你的哪些记忆或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 请从下面两个写

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 展现的自强” 为题目,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

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

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

名、地名。

(2)请围绕“自强”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

文,谈谈你对自强精神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写作。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600 字左右。 ④文

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1页

59

31

      2024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黄金模拟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

三星堆在历经千年的腐蚀

之后,仍然给我们带来重重惊喜。 无论是奇奇怪

怪的、可爱的人体造 ① (xíng)铜器,还是刻有精美云雷纹的象牙制品,无不

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即使是已龟∙

裂的器皿,也 ② 撼了众人……有人

说,考古工作者的双手正一步步复原、唤醒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失去 ③

(zōng)迹的文明传奇。 其实,他们不只是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还进一步激

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shí guī B. shí jūn C. shì guī D. shì jū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①形 ②振 ③踪 B. ①形 ②震 ③综

C. ①型 ②振 ③综 D. ①型 ②震 ③踪

2. 古诗文默写。 (8 分)

(1)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孟子》)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中国文人常在诗文中道尽人间百态: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悲叹“汉文有道

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温庭筠商山早行,愁叹“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

塘”;欧阳修滁州宦游,慨叹“醉翁之意不在酒, ”;韩愈

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苏轼陷入徘徊

矛盾中,仍对月抒怀“但愿人长久, ”;李白知前路艰

难,仍心怀远大理想“ , ” (李白

《行路难》);范仲淹更是以积极的忧乐观与友人共勉“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下面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两部名著的插图。 请任选一幅 ∙∙∙∙

,简述与画面

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高尔基在《童年》中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

凡的人们像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

……”这类“普通、平凡的人们”的代表有阿廖沙的外祖母、小茨冈以及房客

“好事情”等,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她)给阿廖沙

送来了怎样的“蜜”。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3 分)

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确实需要自律,① 。 那么什

么是自律呢? 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能管住自己,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习是一件

有难度的事情,② ,所以孩子需要家长帮忙制定规则来约

束行为。 家长要叮嘱孩子按时打卡,按时作息,定时休息、饮食、运动等。 另外

家长作为“他律”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

立榜样。

5. 社团开展“人工智能,未来已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共 9 分)

(1)小语在网上搜集到关于人工智能(英文简称:AI)的相关材料,请你提取三

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探究结果。 (2 分)

材料一 近期,“聊天机器人”ChatGPT 爆红“出圈”,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

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撰写视频脚本、文案,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

序,生成绘画,创作音乐、电视剧、诗歌等。 从虚拟数字人到 AI 生成绘画、

AI 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利用 AI 技术来完成作业,甚至生成

论文,对于这种学术剽窃以及作弊行为,专家们表示担心。 此外,由于它具

有自然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也能被用来编写恶意代码、垃圾邮件等,带来

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材料三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业内企业着手建

设人工智能安全平台,以提升对于威胁的检测和应对能力。 许多大学正在

计划使用检测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工具来根除这种学术剽窃行为。

(2)小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想用下面两幅图中的一幅引出本次活动的主

题,你认为哪一幅效果更好? 请结合选图简述理由。 (4 分)

(3)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

谈谈你的思考。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6 ~ 9 题。 (16 分)

你当自卑视己

①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老师。 从小到大,大部分老师对我照顾有加,这越来

越让我坚定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

②人生的许多成就,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自己所能决定的其实很少。 在

许多重要的关头,许多的贵人相助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我们只能以感恩

的心来接受,并希望在自己有能力和有机会时也能够去帮助并祝福他人。

③大学时很多老师的言行影响了我的“三观”。 大一教授文学概论的老师,

开启了我对文学真正的热爱,并让我第一次思考与永恒有关的话题。 本科期间,

我认真写的两篇论文就有一篇是文学概论的结课论文。

④另一位老师教授民法,带有浓浓的湘音。 很多同学听不懂他的口音,但我

能听懂。 从他身上,我学习到有些人真的能够为了信念而不计利害得失,行动比

语言更加重要。

⑤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导师也让我感恩在心。 我的硕士生导师,对我帮助非

常大。 我能够来大学任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帮助。 直到现在,导师还经

常和我讨论学术问题,鼓励我多写、多思考。 看着头发花白的导师仍然勤于笔

耕,身为学生的我怎能懈怠?

⑥当年报考博士,成绩公布后我很开心,因为我的专业课和面试成绩都是第

一名。 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我很纳闷,去问学校的教务老师。 教务老

师告诉我:“今年政策有变,一位导师只能带一名学生,你所报考的导师已经带了

一名保送的学生。 所以很遗憾,你被淘汰了。”我去找导师,导师感到非常意外,

觉得政策不合理,就写了一封信,让我拿着信去找当时负责的领导。 信上只有几

句话,其中一句是“我觉得这样做对学生不公平”。

⑦领导看完信后对我说:“好吧,那就来读吧!”过了几天,学校让我去领录取

通知书。 对此,我心存感恩。

⑧2003 年,我读博士二年级,去找导师。 因为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才能毕业。 我发表无门,所以找导师帮忙。 记得当时在导师办公室,他脸色乌黑,

状态很不好。 我和导师提及发表论文之事,他说没问题,“你好好写”,写完之后

他会推荐。 当时他对我说:“罗翔,你现在觉得发表文章很重要。 但是你到我这

个年纪,就会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比这更重要。 比如,家庭的幸福。”我当时没有∙∙

懂导师的言外之意,根本没有∙∙

想到他已身患重病。 当时的我甚至觉得,他站着说

话不腰疼,因为他已经功成名就,而我还一文不名。

⑨一个多月后,文章就见刊了。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导师,

几个月后他就离开人世,终年 46 岁。 我连导师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想想真是难

过。 最后一次见导师,居然还是找他帮忙发表论文。

⑩我时常想起我的导师,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知道

生命中有比学术和事业更重要的……

???后来我被分配给另外一位导师。 这位导师要求很严。 当年我写博士论文

时,他不时打电话督促,有时一个电话能打两个小时。 每次我打电话向他请教问

题,他都要挂掉,然后给我回拨过来,他的理由是学生话费有限。 有一年大年初

二,我在朋友家聚会喝酒,酒兴正浓,结果导师打来电话,说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二

了,该收心写论文了。

???这位导师对学术有种孩童般的天真,经常为一个问题和我争得面红耳赤。

我有时也毫不客气,一点也不顾忌导师的颜面。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有点儿过分。

要是我现在的学生用我当年的态度对待我,我一定会勃然大怒。

???毕业之后,导师还时常给我打电话。 当然,他现在不再挂电话之后回拨,理

由是我不再是穷学生了。 听说我毕业之初兼职做律师,他时常给我介绍案源,想

让我赶快发家致富,然后便可安心做学术。

???很多时候,人只能学会心怀感恩地去接受祝福,并把祝福传递给他人。 我

时常在想:我能否成为一位传递祝福的老师呢?

???一位好友兼同事给我发来一段文字:“对任何国家和社会来说,教师都是

重要的职业。 作为教师,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那必须包含他

对自己身份、能力、职责的清醒认识。”这让我陷入深深的反省———其实我远比自

己想象的自恋和道貌岸然。

???每当想到自己内心的幽暗,我就在设想,我又会如何对待学生呢? 人性的

幽暗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制约,还需要内在的道德约束,更需要信念的源力。 我

们需要光明的牵引,行在光中,让人性的黑暗无处可藏。

???每当看到自己内心的幽暗,我就想起外公的教导。 他也是一位教师,离开

这个世界快 8 年了。 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纸遗嘱,其中第一条:你当自卑视己,

切勿狂妄自大。 它能让我从虚荣的空中重回大地,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一切

并不是自己所配的,白白得来的祝福也应传给他人。

(作者:罗翔。 有删改)

6. 请梳理文章思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2页

60

7. 根据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4 分)

【小语】我认为文中第???段中“要是我现在的学生用我当年的态度对待我,

我一定会勃然大怒。” 这句话从① 的角度写出了老师

② 。

【小文】是的,这个角度很巧妙。 朗读的语音、语调也很重要。 例如第⑧段

“我当时没有听懂导师的言外之意,根本没有想到他已身患重病”这句话……

【小语】这个我知道。 两个“没有”要重读,要读出③

的情感来,这种④ 的修辞在《秋天的怀念》中也有运用。

8. 小文同学想把这篇文章转载到校刊《银杏花》栏目。 你能帮他设计一个四字短

语的栏目,并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理由吗? (4 分)

9. 作者最后写到自己的外公,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探究。 (5 分)

(二)阅读下列文本,完成 10 ~ 12 题。 (12 分)

【文本一】

青春作伴好读书

①“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全国广

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

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点燃了

青年群体奋发进取的热情。 而要跑出最好成绩,就要充分珍惜青年这个读书黄

金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②书非静不能读。 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 人只有在静下

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然而要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不容易。 当

代人读书,往往是在闲暇之余,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

里。 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

闹市读书。 静心之人,不受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在书房、办公室里能读,在喧

闹处、忙碌中也能读。 最忌心浮气躁,无“老守一井,力求及泉” 的静气,朝此暮

彼,无所专攻。 这样即便读上一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很难有大收获,所耗的

时间精力与所得,自然不成比例。

(作者:鳞泉。 有删改)

【文本二】

①认为只有在学校接受教师授课才是受教育,这是一种“静坐读书”观。 强

调“静坐读书”的人,认为学生参加游戏、体育、社交、研学旅行等都不算是学习,

不利于学生考试能力与成绩的提升。

②实际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

从这种“静坐读书”观中走出来,处理好“静学”与“游学”的关系。 与此相应,培

养重心应当指向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德能的不断扩展上。 为此,必须明确以下

几点。

③不运动、缺锻炼就没有体能。 不能只是要求学生“静坐读书”,还要重视体

育,引导学生到户外去锻炼、去运动、去健身,保存和充盈生命发展所必需的体能。

④不动手、缺操作就没有技能。 只强调“静坐读书”,是不可能培养实操技能

的。 重视技能的养成,就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手工制造类、实验操作类等课程的

学习与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

动教育中培养劳动能力。

⑤不探究、缺思考就没有智能。 “静坐读书”虽然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汲取前

人的智慧,但这只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之一。 智能的养成与发展不能离开各种实

践活动。 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到社会中去发现问题,学习掌握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不交往、缺生活就没有德能。一个只懂得“静坐读书” 的人,不仅交往缺

失、远离他人,还会疏远生活,失去作为人的多种角色的体验,从而变得孤僻甚至

怪异,滋生许多心理问题,不被他人和社会接纳。 因此,要鼓励引导学生从“静坐

学习”的状态中走出来,多与同辈交往,多与父母长辈交心,多与社会人士交流。

(作者:程斯辉。 有删改)

【文本三】

①“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

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 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

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 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

“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 阅读,凝结着

超越时空的力量。

②书籍是人类的挚友。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

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

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 “有书便

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 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

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

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

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③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

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

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

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 因为有

书相陪,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更为宽广。

(作者:向贤彪。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本二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处理好“静学”与“游学”

的关系。

B. 文本三第②段使用毛泽东、刘伯承、樊锦诗读书的事例,证明了“书籍是人

类的挚友。 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的观点。

C. 阅读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们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

一种必须、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D. 三个文本都强调了读书对于我们的意义。 读书拥有恒久魅力,让我们领略

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 读书能够培养我们的气质和才干,可以提高我们的

分析、概括、想象、推理、判断等能力。

E. 我们要读有字之书,还要从“静坐读书” 中走出来,读无字之书。 体育、社

交、研学旅行、思考探究等都是“无字书”,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境界,

走好漫漫人生路。

11. 文本一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何作用? (4 分)

12. 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0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

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3.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齐师

伐我 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 劳师

袭远

B. 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万钟于我何加

焉 快马加

C. 战则请从

便舍船,从

口入 从

善如流

D. 忠之属

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黔喙之属

∙ 14.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 曹刿认为“肉食者”未能“远谋”,那么,他自己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2 分)

16.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链接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 分)

【链接材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

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

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

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 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 小赐不咸,独恭不

优。 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将何以战? 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

裕之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

“是则可也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

,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释】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 “归雁”指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18. 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

观”之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 分)

四、作文(5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50 分)

毕淑敏说:“有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人把现实变成了梦想。 关键是,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什么?”

老师说:“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你会经历许多的酸甜苦辣,而每一次经历

都是一种成长。”

同学说:“人生的故事可以更精彩,而我们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

梦想是远处的灯塔,指示前进方向;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

想是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你一定在不断成长。 请从

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谈谈你对追

梦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 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

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3页

61

27

      郑州外国语中学 2023 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共 6 分)

回望三年,我们曾用智慧培养理想,曾用汗水扶植希望,我们走过的每一

步,都已经奠

定了成功的基石。 中考在即,抛弃一切幻想,丢掉所有( jiǎo)幸,

100 天,可以突飞猛进,可以硕果累累。 我坚信,六月的辉煌必定属于朝气蓬

勃、青春年少的我们。 因为每一位父母都殷切期待,每一位老师都恪

尽职守,每

一位初三学子都在发愤图强。 今日我们击缶起誓,明日我们(kǎi)歌而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奠∙

定( ) (jiǎo) 幸

恪∙

尽职守( ) (kǎi) 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2 分)

2. 古诗文默写。 (共 8 分)

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领略到自然的魅力。 它是身处边塞时岑参目睹的

冬景:“① ,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还是中秋佳节时秋瑾所见的秋色:“② ,③

。” (《满江红》 (小住京华));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体会到文字

的真谛。 它是王湾在新旧交替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的感叹,还是王安石登飞来峰时“④ ,⑤

。”(《登飞来峰》)的气概;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它

是李白仕途失意时“⑥ ,⑦ ” (《行路

难》)的乐观自信,还是王勃与朋友分别时“海内存知己,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宽慰旷达。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灾难。

②福克纳也称写作为“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③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

写他要写的东西。 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

④因为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

⑤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要写的东西,他就会喜欢成为新闻人物。 对于他来说,

文学不是生命的事业,而是一种表演和姿态。

A. ③②⑤①④ B. ①④③②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①⑤④③②

4. 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组织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

成。 (9 分)

(1)同学们收集到一些河南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

由。 (3 分)

①老家河南,豫见美好 ②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③一脉相承中华源,一品山水大河南

(2)七年级(8)班计划组织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到河南省博物馆研学,请你修

改和完善下面的活动通知。 (2 分)

通知

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定于本周日举行“走

进河南省博物馆” 研学活动,早上八点钟统一乘车前往,请大家做好准

备,按时到达。

七年级(8)班家委会

2023 年 4 月 25 日

(3)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后,你收获颇丰,请结合下面的材料,用上“厚重” “惊

叹”两个关键词,向家长表达研学感受并为河南省博物馆作宣传。 (50 字

左右)(4 分)

材料一 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 17 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

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

5000 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是见证中

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材料二 从仰韶文化点燃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到夏都二里头遗址揭开王

国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贾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回响,到妇好鸮尊见证青铜

时代的巅峰……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吸引人们驻足观

看,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网红地“打卡”,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阅读·鉴赏(共 4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5 ~ 8 题。 (共 16 分)

最后一碟毛豆

吕志军

①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胡南粉、炸鸡柳……十

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

消停。

②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

下。 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边走边吃,要

么带回家慢慢品尝。

③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偶尔听见聚会朋友的猜拳声,已

是隐隐约约的了。 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 不多一会儿,鸡

柳、烤肉、其它的小吃纷纷上了桌。 时间慢慢消磨着。

④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

⑤是一个半大小子。 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

巾。 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一条腿一拉一拉地从夜市东头往西头过来了。 有

人要了,他把笼放在地上,用碟子从笼里盛出“麦豆”来,抖抖索索地放在客人桌

子上。 显然,他不仅手脚有疾病,大脑也是有毛病的,说话都成问题,把毛豆说成

了麦豆。 待客人扫他胸前的二维码付了账,他又把竹笼像先前一样在胳膊上挎

好,腿一拉一拉地寻找下一位买主,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麦豆,卖麦豆”。

⑥“不要买。”我提醒妻子。 女儿喜欢鸡柳,妻子喜欢菜蔬,但晚上的毛豆让

我一点也不放心。

⑦“是啊,他手那么笨拙,谁知道洗得净不净?”女儿很快和我达成共识。

⑧“毛豆要煮得好,味道很鲜的。”妻子说。

⑨“总之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再次给她打预防针。

⑩“有一次咱们吃完夜摊,肚子……”我继续说,妻子把我碰了碰,她怕影响

女儿的食欲。

???“麦豆,卖麦豆。”小子已经到了身边。 他的脚拖拉着地,嘶嘶地响。 灯光

下,他其实并不是半大小子,而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胡子密密乱乱地,贴上去一样

假,含糊不清的“卖麦豆”吆喝从这胡子下跑出来,加重了这种虚假感。 这让我更

加坚定了不买的念头。

???“最后一碟,麦豆,卖麦豆。”我们已是夜摊尽头,他似乎也希望在我们这里

售罄毛豆。

???我掀开竹笼看了一眼,嚷道:“最后一碟? 起码还有两碟! 你还会骗人哩!

可怜之人必有……”【A】妻子又把我碰了碰。

???“你看,你看,为了卖他的毛豆他真的骗人呢!”我对女儿说,力图证明我是

对的。

???真的,笼底还有一些毛豆,绝不止一碟。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

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我们看着筐底

剩下的毛豆哈哈大笑。

???这么明显的谎话,也只有他这样不够用的脑袋相信吧。

???我把空碟子铲下去,又是满满一碟。 “这是几碟子?”

???“麦豆,最后一碟,卖麦豆。”男人盯着两碟子毛豆继续吆喝着。

???妻子尝了一粒毛豆说:“很鲜的。 来一碟。”我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已经扫

码付了钱,男人给妻子鞠个躬,腿一拉一拉地走了。

???“你怜悯人,但不能纵容撒谎。”我说。

???“三块钱,就当你少抽了几根烟。 真的很新鲜。”妻子愉快地吃起来,给我

和女儿也递过来。

???我拒绝。 这顿宵夜因为这碟毛豆而有些郁闷。

???临走,一个摊主把一包毛豆递到了妻子手中:“看您挺喜欢的,这点儿毛豆

带回家吃吧。”我们一家莫名其妙,因为这片夜市卖毛豆的只有那个残疾男人,摊

主的毛豆哪里来的?

???摊主笑了,解释道:“我原来摊子也带卖毛豆的,他来了,我就不卖了。”

???【B】“你也一样,怜悯一个骗子?”我反对道。

???“他哪是骗子啊。 卖给你们的确实是最后一碟。 他是孤儿,和奶奶过活,

奶奶快八十了,就靠卖毛豆挣生活呢。 奶奶淘洗干净煮好毛豆,他驮出来卖。 他

来了,我就不卖毛豆了,市场就这么大。 作为感谢,他每天都要把最后一碟毛豆送

给我。 这就是他今天留给我的那一碟。”

???原来如此,我错怪他了! 我忽然脸烧烫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女儿急急返回鸡柳摊子,买了一包炸鸡柳,向渐渐远去的那个腿一拉一拉

的背影追去。

(根据《最后一碟毛豆》改编)

5. 【小说·概括】请从“卖豆小贩”的角度概括情节,并梳理出“我”的情感态度,

补全下面表格。 (4 分)

卖豆小贩 “我”的情感态度

(1) 认为不新鲜,提醒妻子不要买毛豆

已到身边,含糊吆喝卖毛豆 (2)

(3) 拒绝尝豆,郁闷

被误解撒谎的真相揭晓 (4)

6. 【小说·鉴赏】做批注是阅读的好方法。 请从文中两个画线语句中任选一个,

自选角度做批注(能结合相关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思考、质疑、赏析等,

符合情理即可)。 (4 分)

我选( )处,我的批注:

7. 【小说·分析】成功的小说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以产生极佳的艺

术效果。 请赏析文中“摊主的出现”这一情节的作用。 (4 分)

8. 【小说·探究】“一碟毛豆”闪现着美好的人性。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探究本

文的多重意蕴。 (至少四个方面)(4 分)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 9 ~ 11 题。 (10 分)

【文本一】

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

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

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 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

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张超说,当时自己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4页

62

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 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

成绩都很理想。 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

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

中闪光。 张超的转身“获赞”,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

格局的教育内涵。 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

负。 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

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

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②在 2021 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

美的乐曲,参赛者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

现的是优雅之美,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

则体现着技巧之美,跳高选手越杆的体态则展示了弧线之美。

③竞技之美,难以言尽。 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

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 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

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三】

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体育的

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

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

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

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

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

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

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 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 规则面前人人

平等。 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 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

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体育中获得的

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本一中张超扶起同学的动作“获赞”,体现出更多人认同体育的育人价值。

B. 文本二中酷爱乒乓球的朋友的话,表明了他只在意对乒乓球技术之美的

享受。

C. 文本一和文本三在强调体育的育人作用时各有侧重,其中文本三重在说

内涵。

D. 从文本二可知:赛场有输赢,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追求胜负。

E. 文本三第①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

10. 阅读文本三,并分析②至⑥段是如何一步步推进论证的。 (3 分)

首先,提出观点: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接着,(1) .

最后,(2) .

11. 下面的材料放到哪则文本中更合适? 请说明理由。 (3 分)

近日,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

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

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

那就是“美”。

(三)整本书阅读。 (4 分)

1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4 分)

(1)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请从下列两个

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该人物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孙悟空《西游记》 ②简·爱《简·爱》

(2)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 参照示例,任选一题举例

分析。

序号 作品 关注点 结合内容分析

① 《朝花夕拾》

两种叙述

视角表达

的 不 同

情感

“回忆中的我” 和“写作时的我” 对阿长

的称呼 不 同, “ 回 忆 中 的 我” 叫 她 “ 阿

长”,表达对她的不满和厌烦;“写作时的

我”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

和怀念。

② 《骆驼祥子》

一波三折

的情节表

现人物思

想性格

(四)古诗文阅读。 (15 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 13 ~ 16 题。 (12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乙】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 并

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武

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

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梁书·陶弘景传》

【丙】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①

,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

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 豪杰自知之审③

,类如是乎! 考其当朝,虽不

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④

,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

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间。 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 ③自知之审:指了解自

身,有自知之明。 ④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3. 参考表格中的示例及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 分)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1)晓雾将歇

语境推测

(2)书问不绝∙

成语印证:络绎不绝

14. 下列关于甲文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本文是写给谢中书的回信,通过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闲

适自得之情。

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愉悦的审

美感受。

C. 文章语言清丽含蓄,多用整句,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整齐中又有变化,呈

现流畅之美。

D. 结尾作者提及“康乐”,意在表现自己追慕先贤,能超越前人,领略山水之妙

的得意之感。

15. 甲文中的作者写山林景色的瑰丽独具匠心。 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的词句简要

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写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4 分)

16. 与儒学倡导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但并不是脱离世

俗,无所作为。 请结合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两种思想在范仲淹和陶弘景

身上的具体体现。 (4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17 题。 (3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 “诗者,吟咏性情也”,诗人情动于衷,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请联系

画线诗句,探究两首诗中运用的抒情方式。 (3 分)

三、写作·表达(共 5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铁杵成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是和执着有关的故事,我们的文化特

别推崇“执着”的力量,但执着有时也意味着终止,将自己禁锢在设定的圈子

里是人的弱点,过于执着容易对事情产生偏执,把自己带入死胡同,甚至进入

不可逆转的情形,掉进深渊。

(1)“执着”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精神、一次行动,渗透在成长的方方面面,

你肯定也有过很多与“执着”同行的时刻,请以“执着让我 ”为题,写一

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

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执着”? 这段文

字带给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

人名、校名、地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翻页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