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雨山·蕴
《 欢乐云幽谷 》 潘俊
《 古刹银杏落秋风 》 张顺
49
雨山·蕴
《 欢乐云幽谷 》 潘俊
《 古刹银杏落秋风 》 张顺
50 《 俯瞰台积电 》 马骉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51
《 霞光映照浦口城区 》 姚元珠
雨山·蕴
52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 汤农收割忙 》 赵贤忠
53
雨山·蕴
《 送秧苗 》 刘永彬
54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 桃红水绿总相宜 》 李莉
《 一叶扁舟 》 哀兴和
55
非 遗·泽
说 起 身 边 的 老 字号,就 会 想 到 传 统 小 吃 濮 家
馄饨。
小时候,奶奶经常带我和弟弟逛街,到十字路口
的百货商店里购点针头线脑,到武家巷的路边菜市
上买些农家蔬菜,到东关楼旁边的濮家吃一碗馄饨。
记忆中,濮家馄饨店是住家的门面,堂屋里摆了几张
小方桌,老板忙着加工细细的小刀面,揉面擀着薄薄
的馄饨皮,老板娘一张四方的馄饨皮里,挑进丁点儿
肉沫用手一捏,熟练的包好一个个馄饨。门前有一
个烧煤的大炉子,倒进滚开水的铁锅里煮上瞬间功
夫,捞到碗里加入茶壶里的调料,我们细嚼慢咽地品
着馄饨味道,最后连汤带水喝个精光,儿时的画面记
忆犹新。
小学同学和濮家是街坊邻居,去同学家玩时,见
过馄饨店砌新炉子的场景,四方的炉子外壁砌上一
块块砖面,耐火土和好的泥巴里加进头发,据说这样
膛出来的炉子内壁,在燃烧过程中不易开裂。也听同
学家长讲过濮家善行,早年间挑担买卖的过程中,接
济逃荒过路者吃一碗阳春面;寒冬下雪的日子里,收
留困难求助的外乡人临时住宿;孩子帮忙时有不符合
卫生的行为,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拾金不昧的故事
时有发生,一位做生意的过路客,用餐后粗心落下一
包现金,数小时后焦急万分地找回来,失而复得,心
情激动不已,一再表示酬谢被婉言谢绝;拾到过丢在
店里的汇票、手机、皮夹和证件等都保管好,失主寻
时及时归还,收获了无数次的“谢谢”,高尚品德传
濮家馄饨
为美谈。“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濮道华夫
妇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城市建设,馄饨店搬到了现在的文昌路,两间
门面环境整洁。在传统馄饨、锅贴和面条的基础上,
新增了 10 多个馄饨品种,免费提供自制的泡菜、萝
卜头、雪里蕻等小菜。
那一年,台湾的叔叔婶婶春节后来江浦,酒席间
聊起家乡的小吃,我端着钢精锅去濮家下来馄饨。父
亲和叔叔频频举杯共叙亲情,大家一边吃着母亲摊
的面饼,一边喝着美滋美味的馄饨,不觉带入“春前
腊后物华流,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
饨那得五般来”的意境。现在,孩子一家住在城里,
我们去时常会买好生馄饨,用小瓶装上调料带过去,
全家人品尝后赞不绝口。
“一路打听过来,终于找到了!”有次陪外地朋
友吃馄饨,一位老先生十分欣喜地走进店里。与老先
生攀谈中了解到:他小的时候,父母被派来江浦帮助
文 / 叶邨
56 筹建五交化公司,寒暑假他会来住一些日子,父母常
带他来吃馄饨,儿时留下难忘的印象。后来父母调回
城里,他也去了外地工作定居。这次回来探望父母,
借来这边与同学聚会的机会,起早过来寻找着吃碗
馄饨,“还是那个记忆里的味道!”他一边品尝着馄饨,
同时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望着他满意而去的背影,
心里不禁想,濮家馄饨不仅是美食的传递者,更是传
递着一份旧日情怀。
这些年来,不时有人找上门商量开分店,给出优
厚的加盟条件,濮家人不为利益所动。“资本进入,
必然考虑获取一定利润,如果管理跟不到位,就会影
响到食品的质量把控”,第三代传人刘佳的一番话,
道出了濮家一直秉持的经营理念。听他讲起过往:他
的外舅公早在 1937 年底,去南京买面粉的途中再没
有回来,一直杳无音信;2007 年他大学毕业,顺利找
到了市里的工作,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毅然辞职回
来接班经营:“一份创业不易,需要一直坚守”,言简
意赅中透出坚定的信念。
濮家馄饨始创于 1923 年,由当初走街串巷的“扁
担馄饨”到今天,经历了祖孙三代的发展过程。始终
坚持传统馄饨的特色,搭配独家秘制的汤料,口口相
传中,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喜爱的一道美食,老江浦人
家喻户晓。
如今濮家馄饨已被列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
次被省市的美食节作为品牌推荐上榜,知名度不断提
升,已成为金陵美食的一张靓丽名片。
56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57
这节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的价值”主题班会,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背后
留言”。
老师刚刚讲完游戏规则,同学们就忙活开了。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写,像一条长龙,形成
了一个壮观的景象。
我想起来前面的搞笑达人缪永康,忍不住赞了一句,“你真是个模仿天才。”刚刚落笔,
我的死党倪隆宇来了,让我给他赞一个,我认真地想一想,他有一些缺点,暴力、吃货,但他
优点也不少,孩子般的童真、好玩、率直、乐于助人,一瞬间我发现他对我很重要。接着我
又送出去好多评语,比如“善良憨厚”“孤独的行者”“老土鳖”“煤炭中的金子”……
走了一圈下来,我背后的寄语也逐渐充实起来,我的形象也饱满起来。游戏一结束,我
就迫不及待地拿下背后的纸,高兴地看着同学们对我的评价。
缪永康说,“史广超,你学习挺好,但你上课喜欢吃东西的习惯要改,而且你上课喜欢
不懂装懂。”他说我上课喜欢吃东西我承认,这是正确批评,我保证上课不再吃东西了。但
他说我上课不懂装懂,这点我要严重抗议,这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好不好。我曾看过《为什
么中国孩子很少提问》这篇文章,缪永康这类的嘲讽者,也是很少提问的原因之一。大鲵的
评论很简洁:贪玩、好玩、高智商;王丹艺也指出我有好插嘴的坏毛病……
看着同学们对我的种种评价,我恍然大悟: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每一棵小草都会开
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价值。亲,给我一个赞哈,给我一缕阳
光,我也会绽放灿烂的生命之花!
亲,给我一个赞
文 / 史广超 (指导老师:张有金)
57
笔尖·舞
58 外公退休了,喜欢用手机记录乡村生活,发到朋友
圈里。
我和妈妈打开外公的朋友圈,这不,今天就晒了河
岸花海的视频。瞧,油菜花从绿油油的衣裙里探出嫩黄
的脑袋,随风摇摆,一大片一大片的,隔着屏幕散发出
清淡的花香。田埂上,老人步履缓慢地赏花,小孩无拘
无束地撒欢,喊的喊,叫的叫。也有穿着马甲的清洁工,
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妈妈说,这一带河埂下的平台上,
原来都住着人家,拆迁后都住进小区了,那些农民有的
外出打工,有的留下来为景区服务。现在还不是油菜花
盛开的时节,再过半个月,这里就成了金色的海洋。河
湾的那片油菜田,要是航拍,还能看到一张笑脸。
再往下翻,是去年秋天的向日葵,“满田尽是黄金
甲”。嗬,深棕色的花盘布满了一排排籽粒,外面一圈鹅
黄的花瓣,好像在用自己鲜艳的颜色来诉说葵花籽是
多么丰满,是多么香甜。向日葵聚在一起,一个个挺着
外公的朋友圈 文 / 夏曦宸 (指导老师:张有金) 身子,脸挨着脸,好不热闹!这就是报纸上所说的观光
农业吧。这个视频大概是晨练时拍的,薄薄的白雾像新
娘的婚纱,笼罩着田野。外公还配了一副对联:“闲看白
蝶翩翩舞,静听野鸟恰恰啼。”
外公的视频,也不全是原声。喏,打开“青树掩黛
瓦,碧水绕红墙”,配了《乡恋》做背景音乐,清亮,悦
耳。这个视频拍的是青山渔村:夕阳西下,一面池塘浮
光跃金,水面上游弋着几只白鹅,岸边倒映着数丛树
影。农舍稀稀疏疏的,静默在树丛里。以前,这面池塘
的水污浊不堪,白色的泡沫夹杂着枯枝和饮料瓶,荡
来荡去。近几年,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社区做了清理整
治,村里人也格外珍惜自己的环境,这里就干净多了。
去年,我还跟着外婆到水埠上淘米洗菜漂衣服呢。
在外公的朋友圈里,我不仅看到了他的惬意生活,
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59
仲秋,爸爸开车带我去了永宁的河岸花海。
我们首站来到连理桥。听说,过了桥就有玫瑰园、
郁金香园和薰衣草园,但来得不是时候,只有隐隐约
约的几片薰衣草。那淡淡的紫色,像梦幻一样,漂浮
在起起伏伏的田垄上。似有若无的馨香,一缕一缕飘
过鼻尖。水边时常飞起白鹭,掠过微波,站立在另一
处水滩上。
离开这里往东,穿过铁道涵洞,路过一片荷塘。碧
绿的荷叶,像穿着翠色裙子的少女,铺满了水面;白色
的或粉红色的荷花,像调皮的孩子,探出了笑脸。一阵
风吹来,荷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荷花散发出淡淡的
清香。
从荷塘沿着石板路往南,先后踏过石拱桥和木板
平桥,到达果园。走进大棚,一阵果香就向我们袭来。
葡萄藤都长得粗粗的壮壮的,爬满了架子,下面挂着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红提像是红色的玛瑙,阳光
秋游河岸花海
文 / 曹楠之 (指导老师:张有金)
玫瑰很像青绿色的玉珠,每一串葡萄都是那么诱人。
一位员工阿姨告诉我,园里的葡萄都是用羊粪做底肥,
地道的生态水果,红提肉饱汁多,阳光玫瑰醇香甘甜。
她叫我随便吃,并给我一把剪刀和一只小篮子。我随
手揪了一颗红提,放进嘴里,果肉细细的嫩嫩的;我
又揪了一颗阳光玫瑰,果真像工作人员说得那样十分
可口。我挑了几串,剪下来,放进篮子里,我要带回家去,
也让妈妈尝一尝。
走出大棚,才注意到路边的海棠树,结满了一撮
一撮紫红色的小果子,像嘎啦果。我摘了一颗放入嘴
里,那又甜又涩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树下还有
两只可爱的小白兔,它们正在晒太阳呢!
秋天的河岸花海,虽然没有缤纷的色彩,但有香
甜的味道。
笔尖·舞
60 60
这节课,老师说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每张桌子的两位同学能得到一份。
打开盒子——竟然是蚯蚓!我当时就愣了,哪有把蚯蚓当做礼物的?不过,老师又说
这个礼物是用来练习观察的,要大家写出观察结果。我一听,就头皮发麻。小时候经常
挖蚯蚓钓虾子,还不怎么讨厌它,但长大了,一看到脏脏的蚯蚓就觉得恶心。看来,这节
课对我是个挑战。
老师把蚯蚓发到我们桌上,我下意识地侧过身子,但不得不打量着。面前的蚯蚓是
土黄色的,大约有 10 厘米长,有筷子那么粗,身上每隔一小段有一个圈,躯干内部从头
到尾有一条黑线,体表有粘液分泌出来。它一伸一缩地蠕动着前进。为了证实蚯蚓喜欢
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习性,我让同桌拿张纸浸在水里,然后盖在蚯蚓身上。果然,它就不
再乱爬乱动了,安安静静地待在湿纸下面。我掉过头看看别的同学是怎样耍弄虐待的,
后面的同学叫了起来:“你们的蚯蚓逃跑啦!”嘿,还真是的,竟然爬到我的椅子上了。我
鼓起勇气,迅速捡起蚯蚓扔到桌上。即使只是一瞬间,还是感觉到滑滑的,软软的,凉
凉的,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兴许是观察入了迷,花了太久时间,又或许是一直纠结先写大小还是先写长短,我
迟迟下不了笔。勉强画了几个字,觉得条理混乱,又重新忙着构思。没在意,老师突然把
我的稿纸收走了。是因为写得太烂了吧,是要撕了还是要扔了?我这样猜测着。没想到,
老师是让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观察结果。才听了其他两位同学片段,就觉得自己完了,
内容跑偏了,字数也太少了,顿时张皇失措起来。看来只有现场发挥,上台时即兴添几句
了,竟然收获了一片掌声。
其实,蚯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作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写,全是我们在臆
想中把困难无限放大。真的经历了,体验了,就会觉得蚯蚓也好,作文也罢,不过如此。
蚯蚓爬进了课堂
文 / 辛晴 (指导老师:张有金)
PUKOU WENYUAN 浦口文苑 笔尖·舞
61
释文:
日长林静路漫漫,红叶如花最耐看。
我比樊川腰力健,不烦车马上寒山。
太湖纪游 林散耳
钤印:
长寿(朱文) 林散之印(白文)
106cm x 29cm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藏
《太湖纪游》 林散之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