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6月上刊

发布时间:2024-11-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6月上刊

中国民政 2024.11 47观察记录 “别人都要结束了”,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决赛赛场上,参赛模特的善意提醒,令袁野稍微有点紧张。取型是假肢制作的第一步,测量一定要精确,他一般会测两到三次,误差控制在 3 毫米以内,这也让他多花了一些时间。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告诉模特:“放心,时间够用。”2009 年,袁野从家乡山东来到沈阳,进入辽宁艾格美假肢矫形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学习假肢矫形器制作。白天,他在门诊学习接待,跟着老师学取型试配 ;晚上,回车间灌型、修阳型、打磨、组装。稍有空闲,袁野就和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从解剖学到假肢的生物力学、制作工艺等。说到袁野的老师葛红晶,她履历不俗,毕业于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是 2008 年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也是首批“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在这样一点一滴地学中干,袁野度过了第一年。他独立制作的第一具假肢是小腿假肢。患者很年轻,出了车祸,小腿截肢。愁容满面的患者坐着进来,最终开心地走着出去。这让袁野深感假肢装配工这个职业的特殊与重要,“我不仅仅是完成一份工作,更是帮助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2022 年,一位 64... [收起]
[展开]
《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6月上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中国民政 2024.11 47

观察记录

“别人都要结束了”,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

决赛赛场上,参赛模特的善意提醒,令袁野稍微有点紧张。

取型是假肢制作的第一步,测量一定要精确,他一般会测

两到三次,误差控制在 3 毫米以内,这也让他多花了一些

时间。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告诉模特:“放心,时间够用。”

2009 年,袁野从家乡山东来到沈阳,进入辽宁艾格

美假肢矫形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学习假肢矫形器制作。白

天,他在门诊学习接待,跟着老师学取型试配 ;晚上,回

车间灌型、修阳型、打磨、组装。稍有空闲,袁野就和老

师学习理论知识,从解剖学到假肢的生物力学、制作工艺

等。说到袁野的老师葛红晶,她履历不俗,毕业于中国假

肢矫形技术学校,是 2008 年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

大赛金奖获得者,也是首批“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在这样一点一滴地学中干,袁野度过了第一年。他独

立制作的第一具假肢是小腿假肢。患者很年轻,出了车祸,

小腿截肢。愁容满面的患者坐着进来,最终开心地走着出

去。这让袁野深感假肢装配工这个职业的特殊与重要,“我

不仅仅是完成一份工作,更是帮助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重

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2022 年,一位 64 岁老人因遭遇车祸,双腿截肢,加

之肇事司机逃逸,为了治疗家里花了很多钱。当时正值疫

情防控,从取型到行走训练两个月的时间,袁野几乎天天

在老人家工作,眼见她从轻生到自信。“一开始,老人想

轻生,孙子劝她 :奶奶在家就在。后来,老人穿戴假肢能

站起来,再后来能行走,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工作这 15 年,

袁野已帮助千余人重新回归社会。

成就感会有,挫败感也会有。残肢稳定性受胖瘦、血

液循环、代谢情况等因素影响,其中最复杂的是病理性截

肢。袁野曾遇到一位病理性截肢患者,残肢不稳定,上午

大下午小。测量、取阴型、调整、制作阳型、修型……在

一次次的反复中,袁野的信心一度消磨殆尽 ;在老师和同

事的鼓励帮助下,他又一次次坚持、改进。直到第七次,

再配上当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硅胶套,接受腔终于合适了。

如何击退挫败感?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更需要坚持

高超精湛的技术。艾格美的车间挂着一幅字 :发善德之心,

行精工匠作。袁野说 :“葛老师经常告诉我们 :要把假肢

做好做精,当成艺术品。”随着 3D 打印等新技术在假肢领

域的运用,袁野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了软件工程专业,

希望把所学应用到假肢行业。“目前,3D 打印还不能取代

人工,80% 还需要人工定做。”

新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有人们的观念。“前

些年,截肢者会在假肢的金属腿管外包上海绵,再套上仿

真皮,怕人看出来。现在,仿真皮都被市场淘汰了。不少

人会把假肢露出来,贴钻、装灯带、做个性化装饰,越来

越自信了。”让残障人士自信地面对生活,也是袁野从事

假肢装配这一职业的最高目标。

袁野 :寓善德之心于精工匠作

事业,离不开一代代接续奋斗。万静说“殡葬是一项

传递爱与关怀的事业”,彭浚铧认为殡葬是最温柔的职业。

如今,彭浚铧作为司仪组组长也开始授业解惑。有了信念,

才有动力,才有事业蓬勃发展。

赛场上,袁野正在制作假肢。

第52页

48 2024.11中国民政

观察记录

郭曼婷正和一位女子低声说话,女子的推车中端坐着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被手机播放的动画

片吸引了。孩子患有脑瘫,无法行走。“以后有可能会走

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郭曼婷轻声说“可能性很小”。

2008 年,郭曼婷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那一年,医

生们深入汶川地震灾区救死扶伤的身影,让她对医生这

个职业充满了敬意,一心想学医。就这样,她进入了假

肢矫形工程专业,这是全国最早开展的假肢矫形领域本

科教育。

大三到医院实习时,郭曼婷的心理落差来了。当初学

医,她期待的是这样一个画面:躺在床上的病人,恢复健康,

轻快地走出医院,奔向美好生活。但现在,她要面对的是

截瘫、偏瘫、脑瘫、截肢患者,虽然没有手术中血肉模糊

的场面,但健全健康的躯体不再。“截肢患者还可以通过

穿戴假肢,走着出去。但我们接诊的更多是孩子,他无法

享受正常的娱乐。数年如一日在医院做康复训练,上学之

前几乎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上学后的寒暑假也是在医院里

度过的。孩子父母至少要有一个人长期陪着他,承受着极

大的心理压力。”这不是一时的病痛,而是被改变的人生,

每每想到这里,郭曼婷会感到悲伤。

无法治愈、不能改变,这是患者的困境,也是郭曼婷

的困境。但是,无法治愈能否缓解,不能改变能否改善,

这是患者努力的方向,也是郭曼婷努力的方向。

大学毕业后,郭曼婷留在实习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假肢矫形中心,成为一名矫形器师。那

几年,她的精力都在技术上,如何精湛技术、提高速度。“神

经损伤后,如果第一时间做康复治疗和矫正器的介入,可

以帮助患者站立行走。首先,能缓解患者肌力萎缩,延缓

变形时间 ;其次,患者的心肺功能、排便等都会好一些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能站能走,他的心情心态是不

同的。”有位患者是一名老师,通过矫形器的辅助她能站

立起来。她开心地告诉郭曼婷 :“我终于能站着给孩子们

上一节课了。”

对于不同类型疾病,矫形器的作用不同,有些改善没

那么明显。郭曼婷不可避免地又生出挫败感,家长也不可

避免地更加焦虑了,而家长的情绪直接关乎孩子的治疗情

况。为此,她自学了心理学,想为孩子家长的情绪找个出口。

女儿出生后,郭曼婷更能理解小患者的家长了。“之

前做矫形器,我更多考虑专业,如何最符合力学原理、对

线原理。后来,家长觉得孩子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会从细

节一点点摸索,想办法在矫正器当中加入多种元素,适合

不同的生活场景。比如,加个小插件,方便孩子走路,上

厕所需要坐下时,可以把小插件卸掉。”

十几年相处,小患者和郭曼婷已成为彼此的陪伴者。

“我大三实习时认识的孩子,都已经考上大学了。”“有

个孩子特别自律,为了控制体重把三餐分成四餐、五餐。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孩子在家不穿矫正器,导致变

形加重,不得不手术。但他控制得很好,只进展了一点,

我们通过矫正器再次矫正,避免了一次手术。”“还有个

小女孩,我和她妈妈通电话时,她就和我女儿聊几句,

她来北京还会给我女儿带玩具。”……人生没有固定式,

但需陪伴者。▐

郭曼婷 :人生陪伴者

郭曼婷获得大赛矫形器装配工赛项一等奖。

第53页

中国民政 2024.11 49

观察记录

从每天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到细致入微的家庭式照

护……随着“银发时代”来临,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

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积极贯彻落实省民政事业高质

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争取入选 2023 年民政部居家

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并以项目实施为抓手,

扩大服务供给,完善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

效,养老服务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养老服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

感持续增强。

完善供给体系 夯实养老服务发展根基

“我在这儿住得很舒服,中午花 1 元钱就能吃到食堂

的午餐。没事的时候,邻居们一起跳跳广场舞、下下棋、

看场电影,还有医生给我们做健康监测,服务很好。”在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两城三村,80 多岁的陈为香老

人说起自己居住的幸福院,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咱赶

上好时候了,幸福着呢!”陈奶奶说。

日照市有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67.06万人,占常

住人口的22.59%,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如何满足城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日照市面临的一项重要

课题。为此,日照市加快推进县、乡镇(街道)、社区

(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连续4年把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建成覆

盖完整、权责清晰、保障有力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解决老年人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截至今年 3 月底,全市已建成启用镇街级综合养老服

务中心 54 处,运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142 处、社区

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餐桌”103 处,建成农村幸福院 2214

处,其中“长者食堂”1881 处,助餐服务覆盖 6.9 万名农

村老年人。普惠性、基础性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兜住了

养老服务的基本民生保障,也夯实了养老服务的发展根基。

升级智慧平台 构建发展生态圈

在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一个小小的“呼叫器”成了

86 岁独居老人李运三的好帮手。去年的一天,李爷爷起

床后感觉身体不适,随即按下了民政部门为他安装的“一

键呼叫器”。在很短的时间内,专属护理员和李爷爷的侄

子就赶到身边,送李爷爷到医院就诊,避免了病情加重。

老人感动地说 :“安装了这个智能设备,我心里真是踏实

多了。”

去年以来,日照市民政局升级“照护您”智慧养老综

合应用平台,依托日照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据运维中

心,整合长者食堂、养老服务站、志愿服务站、金融服务

站等资源,强化政策指导、综合调度、资源统筹、赋能培育、

监督管理等功能,打造了集社区家庭便民服务、居家养老

生活服务、志愿公益服务为一体,功能集约化、服务专业化、

管理智能化的幸福养老新高地。

依托“照护您”智慧养老综合应用平台,日照市民政

局整合了养老服务企业和助老产品资源,以电话呼叫、手

机 App 预约和接续定制服务等方式,为包括分散供养特

困人员在内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购、助护、

助医、助行、助急、助询等上门服务。老年人不出家门,“一

键呼叫”即可得到专人照护,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更加顺畅。

“养老”变“享老”,幸福桑榆景

◉ 王金民

第54页

50 2024.11中国民政

观察记录

目前,“照护您”智慧养老综合应用平台已覆盖全市

所有乡镇、街道,为 1.6 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养老”变“享

老”,升级智慧平台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

养老需求,也助力了养老服务生态圈构建,让高品质养老

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推进医养结合 赋能养老服务发展

在岚山区黄墩镇陈家官庄村康养驿站,患有脑血管疾

病多年的陈代祥,每天都来进行康复理疗。陈大爷的老伴

说 :“家里有个不能自理的病人,我哪也不能去,出去干

点活儿也不放心。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给老伴针灸、

按摩、理疗。我每天早上把老伴送过去,中午驿站管饭,

下午再接回家。老伴康复理疗有了效果,我也能在附近打

工增加点收入,真的太好了!”

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 日照市民政局积

极推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支持医疗机构

兴办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卫生院与敬老院

融合发展、在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开办“康养驿站”等

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无缝对接,让老

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医”靠。

截至目前,全市 63 家养老机构均实现了不同形式的

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 70% 以上,建设家

庭养老床位 6700 余张。

立足医养康养深度融合优势,日照市进一步推动健康

养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五莲康复家园、日照港康养基地

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欣悦科技等企业发展康复辅助器具

产业,持续增加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打造“阳光敬老”

品牌,满足老年人失能集中康养、旅居养老等需求,让更

多老年人享受幸福晚景。

培育专业人才 注入发展新活力

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

业,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不可或缺。

为了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日照市出

台激励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养

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事护理、医疗、康复等

一线岗位工作,满足工作 1 年以上等条件的可申请最高

10000 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在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养

老护理员工作两年以上,取得三级 / 高级工、二级 / 技师、

一级 / 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可分别申请

3000 元、4000 元、5000 元的一次性奖补,让专业人才引

得来、留得住。

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人员能力提升,日照市还实施养

老服务“人才优先”等政策,推动日照康养职业学院等职

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每年培养养老专业人才 500 余名。

同时,依托日照市养老产业发展协会,建立健康养老产教

融合共同体,加深职业院校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

职业院校凭借专业师资力量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教育培训

指导,养老服务机构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阵地和就业岗位,

通过产教融合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021 年以来,养老服务领域为日照市提供劳动就业岗

位 7100 余个,有 137 名大中专毕业生享受入职养老机构

护理员补贴政策,有 6 名养老护理员获得山东省职业技能

大赛二、三等奖。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丰富了服务

供给、提升了服务质量,为养老服务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民政局

日照市岚山区锦绣花园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正在给老年人做颈动脉彩超。

第55页

中国民政 2024.11 51

试验田

“一门受理” 救助帮扶更高效

“真没想到,在一个窗口只交一次申请,就把这么多

救助都办下来了。”在宿迁市救助帮扶“一件事”综合服

务窗口办理完救助事项的王女士感激地说道。

在一个窗口咨询、申办所有符合条件的救助事项,这

一创新实践与宿迁市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救助工作

组织架构密切相关。为有效提升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经办服

务水平,宿迁市从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着手,构建自上

而下、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经办服务体系,

专职负责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市、县

(区)层面,分别成立救助帮扶中心,统筹本区域内救助

帮扶工作 ;乡镇(街道)层面,综合配备 6 ~ 8 名专职人

员负责社会救助工作 ;村(社区)层面,依托现有的村级

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救助帮扶服务站,并设置 2 ~ 3 个救

助帮扶专员岗位,协助乡镇(街道)救助帮扶中心开展家

庭经济状况调查、民主评议等工作。在业务内容上,打通

民政、医疗、教育、住建等 20 多个部门的 50 项救助政策,

汇集成一张清单,并从不同部门统筹配备专职人员,负责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事项的受理、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救

助帮扶审批等相关工作。困难群众不受地域和户籍限制,

走进救助帮扶“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只需要提交“一

证一书一表”(身份证、签订核对授权委托书、申请表),

即可实现所有救助帮扶事项前台受理、后台办理、一网通

办、分块落实,确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在建立四级经办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宿迁市还着力提

升基层经办服务水平,以全科社工培养为目标,建立常态

化培训机制,围绕政策业务、服务能力、实战应用等,开

展覆盖至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救助帮扶专

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培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建立高效、

全能的救助帮扶经办服务队伍,确保经办人员“人人全能”。

“这次闺女生病,要不是政府的救助,真不知道该怎么撑

下去了。”提起这次家庭突遭的变故,年近四十的李先生不禁

红了眼眶。2022年8月,家住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悦来镇的李

先生女儿查出患髓母细胞瘤疾病,高额的医疗费让他的家庭一

下子陷入困境。县民政部门监测到这一情况后,不仅帮孩子申

请了民政救助,又链接医保、妇联等部门和慈善机构的救助项

目,有效减轻了李先生一家的负担。

“一次申请、分类审核救助”的实施,是江苏省宿迁市民政

部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帮扶效率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及时、高效的救助,近年来,宿迁市

民政局以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为契机,统筹救助资

源、强化部门联动、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帮扶跨

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动,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效能,让社会救助更加高效、精准、暖心。

帮扶有速度 救助有温度

―― 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新路径

◉ 本刊记者 樊文

困难群众在宿迁市洋河新区救助帮扶中心

申办救助事项。

第56页

52 2024.11中国民政

试验田

“一网通办” 救助办理更便捷

“过去老百姓办低保都要到镇上去,现在只需要在手机

上通过救助帮扶信息化平台申请就可以了,真是太方便了。”

近日,家住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陈冲居委会的刘女士申请

到救助金,她兴奋地和大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利用互联

网技术,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办理时效,宿迁市民政部门

为许多像刘女士一样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及时的救助。

为有效解决救助部门多、资源分散、信息无法实时共

享、线上无法统一申办等问题,2020 年 8 月,宿迁市启

动研发救助帮扶信息化平台。平台以推行“一次申请、协

同救助”的服务模式,横向覆盖 20 个部门的 50 个救助事

项,纵向连接江苏省金民工程、江苏省政务服务网等系统,

困难群众只需通过电脑端、手机 APP、微信小程序等系统,

就可在线上随时随地申办救助事项,实现市、县、乡、村

四级所有救助事项的“一网通办、分块落实”。

救助帮扶信息化平台的“一网通办”系统,汇集了低

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

等低收入人员以及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在内的 80 余

万人口数据库。困难群众可以通过系统一键查询到救助对

象的身份信息、救助类型、办理流程、办理进展、救助历

史等相关情况。同时,宿迁市制定了统一的救助帮扶对象

认定办法,根据汇集的困难群众家庭收入、医疗、住房、

教育等情况,统筹各相关部门需要衡量的家庭经济状况核

查项目,由救助帮扶中心统一核对,对困难群众情况赋分,

形成困难群众贫困报告,并以此作为相关部门、社会组织、

爱心人士的救助帮扶依据。

如何把政策统筹起来,帮助困难群众匹配到救助政策,

救助帮扶信息化平台的智能研判功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救助帮扶平台建立重点救助政策的规则库,可实时根

据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研判困难群众可能符合的救助帮扶

身份。救助人员特定身份确认后,平台开展二次研判,研

判可能符合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帮扶类型,同步推

送给相关部门实施救助帮扶,实现数据共享。救助帮扶信

息化平台有效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打通

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站式服务” 救助服务更暖心

“真是没想到,我们还没有向工作人员寻求救助,低

保待遇就送上门来了!”领到救助金的张先生激动地说。

不久前,家住湖滨新区皂河镇的张先生与两个孩子因严

重的交通事故住院治疗。经医院诊断,大儿子颈椎骨折,脊

髓损伤,小儿子脚骨折,张先生则是脑出血并做了开颅手术。

全家的住院治疗费用花费十几万元,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

顿时陷入困境。正当张先生一筹莫展之际,民政部门工作

人员主动入户核查,为他办理了临时救助,发放 5000 元救

助金,并通过“绿色通道”为他及家人办理了低保。“一站

式服务”不仅让张先生得到及时救助,也让他倍感温暖。

为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宿迁市着力健全完善社会

救助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一站式”主动发现工作机制,

积极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困难群众主

动发现网络,及时收集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线索,推动

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把救助服

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群

众家中。

“一站式服务”既有便捷、高效的物质帮扶,也有主

动发现、主动服务的暖心救助。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

取救助措施的急难型救助对象,由乡镇(街道)、县(区)

民政部门实行“先救助后审批”政策,以小额先行救助、

事后补充完善相关手续的方式,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实效。

对正在申请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

本生活费的困难群众,实行“先临时后常态”政策,先参

照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有效解

决救助申办“空档期”的困难。对实施临时救助后,基本

生活持续困难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对象,实行“先内部后外

部”政策,根据致困原因和需求及时转介到低保、特困供

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

或慈善救助,充分发挥救助合力,不断提升救助的效能和

温度。▐

第57页

中国民政 2024.11 53

对话养老

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如何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 对话安徽省蚌埠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雪洁

◉ 本刊记者 李雪

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蚌埠市人口数排名第九,GDP

排名第九,面积排名第十二;但它又很特别,是安徽省第

一个设市的城市,“一五”时期曾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发展

工业城市。2019年,蚌埠市入选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

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并获评优秀前十名地区;最近,蚌

埠市又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

区。作为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如何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蚌埠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雪洁告诉记者:“须有敢

做善成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时不我待的干劲。”寥

寥数语,彰显着蚌埠的气度与格局。

中国民政:请您谈谈蚌埠市老龄化情况。

刘雪洁:2023年末,蚌埠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

人口约为67.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55%,65岁及以

上常住老年人口约为49.78万人,占15.26%。1962年至

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由于这部

分人逐步跨入老年,从现在起以至今后十几年,蚌埠老年

人口快速增加,2035年左右蚌埠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中国民政:能否谈谈近年来蚌埠在居家和社区养

老服务方面工作开展的情况?

刘雪洁:“十三五”末,蚌埠开始将养老工作

重点从机构转移到居家和社区。2021年以来,搭建起以

《蚌埠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法律保障,以《蚌埠市

“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为中期引领,以《蚌埠市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年)》为操作指南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居

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不断健全,累计出台各项配套

政策措施达20余项。

“十四五”以来,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面积

1.45万平方米,新建小区配建达标率100%。目前,全市

设立县区养老服务中心9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

中心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2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497

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不断完善。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印发了《蚌埠

市社会力量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补贴实施细

则》,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年最高10万

元运营补贴,先后引进北京益寿堂、江苏禾康等4家优质

企业落户。

中国民政:在完善社区居家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

同时,如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刘雪洁:我们每年会设置重点工作内容,提升养

老服务质效。2021年,我们联合9部门印发通知,推进困

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去年底,共实施困难

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603户。2021年,我们还实施了

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工程”行动计划。目前,建成城区

老年食堂(助餐点)293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22

个,累计服务约400余万人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

“暖民心”助餐服务行动带来的实惠。

2022年,蚌埠作为安徽省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地区,在

蚌山区、禹会区建设100张家庭养老床位,探索向失能老

年人提供“类机构”的家庭照护延伸服务。同时,比照养

老机构床位,给予每床最高3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每月

对话养老

第58页

54 2024.11中国民政

对话养老

400元或600元运营补贴。

去年,我们启动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

社区老年人按需求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目前,创建了6家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支持他们承接居家巡视探访、失能

老年人帮扶、老年人能力评估、家庭照护培训等服务。

今年,蚌埠又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

行动项目地区。借此东风,我们计划面向经济困难失能老

年人建设不少于1800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不少于3600人

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抓实以下6个

方面:全面摸清困难老年人底数及需求、建立家庭养老床

位和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招标确定服务供给主体、有

效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信息系统

加强服务过程管理和质量验收、持续开展服务。

中国民政:养老服务需要投入,蚌埠面临老工业

城市转型压力,财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养老服务

工作?

刘雪洁: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

作,连续11年将其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连续8年将其列入

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蚌埠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

基本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占比一直不低。如2022年、2023

年,全市对基本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包含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特困供

养、老年残疾人补贴等,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4%。再比

如,出台《蚌埠市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办法》,将失能

老年人补贴标准提高50%―200%,用于政府购买上门护理

服务。目前,养老服务补贴等每年惠及2.47万老年人。

除了资金支持,蚌埠在医养、康养方面也充分谋划。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规划之初,就预留了养老床位。

以此为契机,我们两家共同成立“蚌埠民政健康养老集

团”,以市老年康复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龙子

湖院区为核心,整合周边养老机构打造区域性健康养老联

合体。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协议

签订率达 100%,22家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其中公立

医疗机构12家。

中国民政:在您看来,谋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

展,必须做好哪些工作?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哪些问题?

刘雪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

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去年,党和国

家机构改革完善了老龄工作体制,将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

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等职责划入民政部,这是党中央

着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认为,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3方面工

作。一是全面履行牵头职责,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

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二是

实施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孤寡老年人探访关

爱、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

网。三是立足更多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为老年

人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执法人员队伍不足,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题。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政部《养

老机构管理办法》、《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蚌埠市居

家养老服务条例》先后出台,并赋予基层民政部门行政处罚

权,但是市级民政部门只有一个养老服务科、县级以下民政

部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多为兼职,执法队伍不足。

中国民政:最后,请谈谈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认识。

刘雪洁:做养老服务工作,必须抓住党的领导、

普惠、改革3个关键。坚持党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

领导,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到位。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

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深化“放管服”改

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基本公共

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

化需求。▐

第59页

中国民政 2024.11 55

地名文化

◉ 向文鹏 谭子杨

湖北秭归:

屈原精神辉耀千秋

当端午的龙舟再次沿江巡游,当低沉的招魂曲再次从

江心传来,人们不禁又想起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

归”,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得名于《水经注》的记载,

“秭”由“姊”演变而来。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

祥地,是屈原的故乡。

“年年端阳,今又端阳,遥望四方青山绿水,橘树

成行,想起当年写下的《橘颂》,怎能不让我思念我的故

乡?”6月7日,在秭归县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

现场,饰演屈原的演员深情地诉说着。晚会上一幕幕精彩

的演出,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回古代,与先民们一起迎太阳

神,与屈原一道艰难求索,向天发问,著离骚九歌。

一人一城传百世,屈原精神永流传。漫步秭归,屈

原的绝唱缭绕耳旁,时刻警醒着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祠为后世纪念屈原所建,其原址

位于秭归与香溪之间的“屈原沱”,后因修建葛洲坝工程

和三峡工程时历经两次搬迁,最终“定居”于秭归县城茅

坪镇。现在的屈原祠,由山门、碑廊、前殿、乐舞楼、正

殿、享堂、屈原墓(屈原衣冠冢)等建筑组成,面向东

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仿佛三闾大夫穿越时光,走进

现代,凝望着他热爱的山河故土。

一节三过闹一月,秭归端阳比年大。端午节,秭归民

间又称“端阳节”,分“头端阳、大端阳、末端阳”,每个

节十天,刚好一个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庙的守庙人总会

在这天四处讨喜钱,送“端阳符”,并于三个端阳后将符焚

烧,祈求屈原保佑全家安康。农历五月十五,各家备佳肴接

姑娘、女婿回娘家“过大端阳”,共祝安康。农历五月廿

五,各家都会做几个好菜,家人团圆,共享天伦。

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龙舟竞渡作为继

承和纪念屈原爱国义举的方式,已成为秭归端午节的重要

活动之一。秭归龙舟竞渡分临江祭祀、游江招魂、正式竞

渡等多个环节。其中,临江祭祀屈原和龙舟游江招屈原魂

魄回归故里,是秭归龙舟竞渡所独有的内容,场面肃穆,

歌声悲切。随着《游江招魂号子》的响起,岸上民众将

手中粽子抛向江中,呼唤屈子魂归故里。到了正式竞渡环

节,号令枪响,众舟齐发,奋勇争先。秭归龙舟竞渡,既

是速度比拼,更是文化传承。

一个果富裕了一方人,一个果惊艳了全世界。“后皇

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

兮。”两千多年前,橘树承载着屈原对美好品质和政治理想

的无限追求,扎根大山深处向阳生长。两千年后的今天,橘

树已然成为屈乡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金果果”,乘着乡村

振兴的浩荡东风,在屈乡大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如今的秭归,“三闾大夫哦,听我讲哦”悲壮凄凉的

招魂曲余音不绝于耳,无数屈乡儿女在《橘颂》的音韵中

秉承天问精神,上下求索,探索出一条山区发展的特色之

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

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系列称号成为秭

归传承屈原精神的生动诠释。▐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民政局

6 月 10 日,2024 屈原故里传统龙舟赛在秭归县茅坪镇

徐家冲港湾开赛。(摄影 / 郑家裕)

地名文化

第60页

56 2024.11中国民政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去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民政局锐意改革创新,聚焦

制约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持续攻坚突破,

全市民政工作实现走在前、开新局。

创新引领,加强课题研究。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一项

严肃的政治任务,突出理论先导,在思想上重视、措施上

务实、行动上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民政局党组高

度重视改革创新工作,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确立了“局

党组研究命题、局班子成员包保领题、各科室(单位)负

责答题”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形成

全局上下谋创新、凝心聚力抓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

借力推进。为进一步做好民政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成立

了由驻泰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市民政工作专家库,通过

定期召开专家论证会、参与研究课题等方式,借力推进工

作创新,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经验和特色典型。三是

强化督导考核。将改革创新纳入对县、市(区)的综合评

估和对各科室(单位)的年度考核,明确计分方法,加大

考核占比,坚持“两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同时将考

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推进工作落实。

找准方向,强化试点争取。坚持把争创试点作为深化

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方向,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取得明显

成效。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会商

研判会,对从上级文件、会议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进行集

中会商分析,深入研判探讨,确定攻坚方向;对已确定要

争取的试点,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具体

科室(单位)落实”的工作机制,聚合力量,协力推进。

二是加强汇报争取。各分管领导定期带领业务科室到省厅

对接汇报工作,取得上级支持;定期邀请民政部、省厅领

导来市调研指导工作,充分展示泰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牢固树立“试点争取是基础、推动落

地是关键”的意识,对争取到的试点项目实行全链条监

管、全过程跟踪,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

期,加快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为争创更高层

次试点奠定坚实基础。去年以来,泰安市共争取全国居家

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试点(项目)17个,以试

点为牵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精准施策,持续提质增效。坚持从解决制约发展

的堵点难点出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民政工作发

展水平。为有效解决多元救助、重复救助和“漏保”、

“错保”等问题,创新启动“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体

系建设工作。目前,已汇集民政、残联、医保、人社等

12个部门的1294.17万条救助数据,形成“一户一档”

的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实现一门受理、综合联动,智

能研判、精准救助。为有效解决养老社区服务设施不足

的问题,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的相关政策,明确按规定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要免费提

供给专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围绕解决婚俗改革不深入

的问题,出台《关于做好婚俗改革创新工作的指导意

见》,承办全省婚俗改革宣传服务活动,将婚姻颁证服

务搬到泰山之巅;东平县入选第二批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单

位。围绕解决地名管理不规范问题,探索推进地名管理与

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泰山区《探索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新路

径》作为地方改革案例报送中央改革办。围绕慈善募捐体

量小、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去年创新召开慈善项目推

介暨慈善品牌发布会,9家爱心单位现场捐款1830万元,

捐赠量实现大幅增长;创新实施“政府帮扶+慈善救助”

衔接机制,策划实施“慈佑童年”、“氢醒自闭症”等

10个慈善项目,让慈善资源“找人”更精准,助力提升

慈善帮扶效能。▐

锐意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 泰安市民政局

山东 泰安

第61页

中国民政 2024.11 57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聚焦“幸福颐养”,

积极应对杭州深度老龄化形势,以贯彻实施《杭州市居家

养老服务条例》为牵引,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

体系,强化要素支撑,坚持数字赋能,奋力打造共同富裕

“幸福颐养”杭州样本。

强化法治保障,夯实养老服务支撑力。一是制度

设计,立法先行。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杭州市居家

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

1日起施行。条例按照“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

与、市场运作,保障基本、适度普惠、自愿选择、就近

便利”的基本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规范与明

确,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之基。二是政府统

筹,部门联动。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条例贯彻落实实施方

案、“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等综合性文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

“1+1+X”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三是加大投入,

保障资金。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

于养老服务。近5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超6亿元,

市本级去年投入超2亿元。

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养老产业驱动力。一是完善用

地支撑。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根据老年人口分

布,编制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优化完善“身

边―家边―周边”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优先将机关企

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用于养老服务,推动已建成住宅小区补

足配齐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近10万平方米。二是夯实资金支

持。完善资金补助、激励扶持等配套制度,发放“养老服

务电子津贴”、“重阳分”,提高老年人购买力。居家

养老服务消费日均近万单,发放养老服务补贴6.6亿元。

累计推出为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270个,投入资金3600万

元,支持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三是加强质量监管。

发布《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从设施建设、

组织建设、服务活动和社会效果四个维度对居家养老服

务机构采用等级评价,创建四星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282家。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老有康养幸福感。一是智慧助餐

暖胃暖心。全市建设老年食堂约1800家,村(社区)服

务覆盖率超90%。制定《关于提升全市老年人智慧助餐服

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全城通”智慧助餐改革,以

老年人社保卡为实体介质,以“人脸识别”为验证方式,

以“长者码”为数字码,1100余家老年食堂实现跨户籍

全城通吃、优惠通享。二是智慧养老汇聚资源。建设养老

服务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归集相关部门数据7亿余条。

在“浙里办”上架“杭向颐养”数字应用,实现“虚拟养

老地图”一键找设施,电子“养老管家”一键匹配惠老

政策。养老服务商城入驻为老服务商家300余家,提供助

洁、助餐、助浴等53项“点单式”服务。试点建设家庭养

老床位6000余张,真正实现机构床位“搬进家”、在家

医养“不打烊”,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工作优秀案例。三是智慧守护保障安全。利用数字经济先

发优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到养老服务领域,打

造形成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

慧化养老模式。创新推出独居老人“安居守护”行动,为

5000余户独居老人安装固定报警器、人体红外感应器与门

磁感应器等“3+X”守护套件,并打通水、电、气等多部

门数据,累计发出预警4.8万次,有效处置率达100%。杭

州先后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

理(养老)特色基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

法治保障 数字赋能 打造“幸福颐养”杭州样本

◉ 曾福明 徐媛媛

浙江 杭州

第62页

58 2024.11中国民政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多向发力 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 李启斌

江西 安远

近年来,江西省安远县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创新

体制机制,完善设施网络,优化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服务提

质增效,全力打造“安逸养老·幸福致远”养老服务品牌。

健全机制强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安养工程”

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养老服务的职责定位、发展

思路和方向,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形成

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构建起养老服务的

“四梁八柱”。二是强化改革推动。推行公办敬老院机构

改革,把乡镇敬老院依法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推行事

业编制人员管理,人财物由县民政局直管。去年,面向社

会招聘敬老院事业编制人员5名。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

设施,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互动、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体

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养老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县级财政

预算,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养老

服务中心(站)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健全高龄津贴、经济

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发挥养老服务兜底保障作用。

去年,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92万元。

完善设施建网络。一是推动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

盖。通过撤并、重建等方式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并按

照建筑风格、园林绿化、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四统一”

的要求,全面推动城乡公办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推进敬

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以县综合福利院为龙头、2所区

域性中心敬老院为支撑、11所乡镇敬老院为支点的公办

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新格局。二是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升级版。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62户、家庭养

老床位建设180张。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建设互

助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就餐、娱乐等多元化需求,

改造提升128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三是建立完善老

年助餐服务网络。依托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食

堂,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优惠,并建设“银发车

间”、安养菜地,等等。截至今年5月底,共为112名农村

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动乡贤捐

赠,鼓励志愿服务等措施,确保助餐可持续运营。

优化服务提质效。一是开展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服务。

对621名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以及空巢、病残、孤寡、

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全面摸底排查,建设数据库,实施

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关爱服务清单,健全巡视探访照料

制度,月探访率达100%。确定2家养老机构,为经济困难

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二是开展智慧养老服务。

建成覆盖全县、数据齐全、更新及时的智慧养老服务管理

系统,分类分年龄段建立全县老年人数据库,实现居家

社区养老服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共为

1134名特困、经济困难、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医、助

乐、助托等服务,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拓展养老

服务业态。在全县建立10个“老有所为”行动支持银发人

才参与基层治理示范点,引导有特长、有能力、有威望的

健康低龄老年人开展助老服务。紧紧抓住康养产业发展机

遇,利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契机,建成三百山康养服务中

心,大力发展集康复医疗、旅居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模式,

壮大特色文旅康养产业。利用旧村部、腾退村小学旧址建

设“一老一小幸福院”,为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助

餐、文体活动、巡访关爱、精神慰藉等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民政局

第63页

中国民政 2024.11 59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邻里助老”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质效

◉ 李加林

四川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农

村养老服务发展,近年来四川省筠连县探索“邻里助老”

新机制,构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

情”的互助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多方参与,打造幸福港湾。围绕“服务谁”的问

题,按照政府搭台、村级主导、社会参与、村民互助的

原则,建设“邻里助老”阵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

求。一是深入调查摸底。以村为单位,定期对辖区内老

年人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分年

龄段建立信息台账和需求台账,动态记录老年人的身体

条件、物质条件、心理需求等实际问题,按需制定养老

服务清单。二是建成邻里助老点。先后在筠连镇廉溪社

区、筠连镇川丰村、沐爱镇落箭村建成邻里助老点,并

逐步在全县推广。以筠连镇川丰村为例,邻里助老点设

置了幸福康养老年食堂,让老年人在生活上有伙伴、

吃饭上有保障。三是推行“以老养老”。引导和鼓励

60~70岁的老年人在邻里助老点担任一定职务,负责代

买代购、膳食管理、卫生保洁等基础工作,在实现自身

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和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养

老压力。将村级老年协会会员、60~70岁老年人组成若

干个志愿小组,以分组包户的形式统一组织开展“邻里

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通过上门或电话询问的方式,定

期探望特殊困难老人,为他们提供日间照料、精神关怀

等志愿服务,在“以老养老”中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

幸福感。

多元相助,汇聚银发力量。围绕“谁来服务”的问

题,坚持老年人主体地位,推行多种相助方式,构建“以

老助老”服务体系。一是实行“结伴养老”。采取一对一

或多对一的结伴模式,为周边独居、失能、重残等特殊困

难家庭老人搭配爱心巡访员,定期上门了解老人生活状况

和服务需求,及时为老年人解决急难性、临时性、突发性

问题。二是组建互助小组。按照性格相近、爱好相似、住

址相邻、相处和睦的原则组建互助小组,配对“养老搭

子”,在日常生活中守望相扶。三是成立老年议事会。引

导和组织政治素养高、沟通能力强的老党员牵头成立老年

议事会,通过集体力量及时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守护好老

年人的“钱袋子”。

多维服务,构建暖心家园。围绕“服务什么”的问

题,完善“邻里助老”服务功能,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

乐的美好画卷。一是常态化娱乐。每个邻里助老点设置休

闲娱乐室、文化广场,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活动场所,

让老年人在互动交流中增进感情,营造近邻互助、长者乐

为的浓厚氛围。由村级老年人协会牵头,定期组织辖区内

老年人开展各类才艺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二是特

色化关怀。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到邻里助老点聚餐,为行动

不便的老年人配送“暖心饭”,提供买菜上门服务,陪老

年人唠唠家常,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每年重要节日,组织社工、义工、志愿者等力量,为老年

人提供节日慰问、免费体检、心理慰藉、文艺表演等服

务,在欢声笑语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制度化

激励。建立完善“敬老爱老助老”考评机制,定期开展

“孝老爱亲模范人物”评选表彰,选树县级及以上孝老爱

亲类道德模范23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头作用,

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大力营造尊老、敬

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系四川省筠连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筠连

第64页

60 2024.11中国民政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

于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的决策部署,

动员社会组织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潜力,搭建服务平台,

拓宽就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发挥行业优势,链接就业资源。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特

别是行业协会商会联系企业的资源汇聚优势,引导会员单

位通过政校社企合作的方式,设置见习岗位、建立实训基

地和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对接、

实习实践、社会公益等活动。市就业促进会、市人力资源

行业协会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和培训平台,服务本地高校毕

业生2.6万人次。市企业联合会、市湖南商会等17家行业

协会商会每年毕业季组织会员单位到省内、市内各大高校

开展招聘活动。2022年以来,市民政局连续3年联合市人

社局开展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搭建起社

会组织、会员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供需桥梁。

集成供需信息,畅通招聘渠道。重点聚焦社会组织涉

及的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公益服务等领域,收集用人

单位类型、招聘岗位数量和专业技能要求等信息,依托人

才超市集中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市牛肉面产业协会、市汽

车行业协会、市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协会等襄阳支柱行业协

会积极协调会员单位用工和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与市高校

招生办合作发布招聘信息。3年来,共有200余家社会组织

及会员单位参加线下招聘会,为襄阳本地高校毕业生提供

就业岗位3000多个,线上发布岗位7000多个,整体带动就

业近2万人。

挖掘自身潜能,开发就业岗位。通过社会组织能力

提升培训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提升其承接政府公共

服务职能的能力,全力带动就业岗位增量发展。每年分批

次、分行业、分主题举办社会组织综合能力提升、社会服

务项目管理与实施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向养老、慈善等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设

置专职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参与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

织聘用高校毕业生。3年来,全市共举办公益创投大赛12场

次,推出优质社会服务项目131个,新增专职工作岗位277

个、兼职岗位604个。对发展潜力大、岗位需求多的引领型

社会组织,通过代办实习生就业补贴、提供创业政策咨询

等,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助力就业的实际困难。

完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保障。召开社会组织领域

“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通过议案、提案反映社会组

织从业、就业人员的相关问题和建议,争取政策支持。

全面深入开展调研,主动对接市财政局、人社局、税务

局等市直相关部门,推动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相关政策

的优化与完善。积极推进《襄阳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意见》的出台,将社会组织吸纳就业及设立专职工作人

员写入措施方案,鼓励社会组织设立高校毕业生专职岗

位、完善待遇保障、优化培养机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

建立持续性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

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施海潮

湖北 襄阳

今年 4 月,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举办了社会组织助力高

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图为大学生在展位前咨询岗位信息。

第65页

中国民政 2024.11 61

经验撷英

JINGYANXIEYING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坚持服务大局,从政策

创制、济困帮扶、改革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汇聚公益慈

善力量,助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推动慈善事业行稳致远。一是法

治建设走在前。宁夏是全国首批完成慈善和志愿服务地

方立法的省份,去年还将地方慈善法规修订纳入立法规

划。二是枢纽型慈善组织覆盖广。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

党委政府重点规划,加强枢纽型慈善组织建设,实现

县、区全覆盖。全区共认定各级慈善组织104家,占全区

社会组织总量的2.1%。三是先进典型有褒扬。建立慈善

表彰长效机制,48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得“中华慈

善奖”等荣誉。

做优政策创制,推动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一是健全

“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机制。今年2月,自治区民政厅与

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

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充分发

挥“区―市―县”三级枢纽型慈善组织服务体系作用。二

是健全“需求+服务”机制。2022年,出台《关于加强慈

善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鼓励和规范慈善组织发展

制定16条政策措施,推动全区慈善组织在促进共同富裕、

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近3年,全区

慈善组织共实施慈善项目122个,募集慈善款物折合人民

币16亿元,受益群众达40万人次。三是健全“发展+管

理”机制。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慈善活动监管事前事

中事后闭环机制。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近3年共为6146

户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7.5亿元。

做实济困帮扶,推动惠民举措温暖高效。一是“数

字慈善”便民工程搭起舞台。将“数字慈善”便民工程纳

入“数字民政”建设统筹部署,推动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

慈善组织门户网站等启动“一键慈善”、“指尖慈善”等

数字化平台建设。二是“社区慈善”惠民工程落地基层。

实施“社区慈善”惠民工程,去年共启动社区慈善基金

22个,盘活区、市、县三级慈善资金150万元。三是“阳

光慈善”利民工程规范高效。印发《“阳光慈善”工程实

施方案》,明确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底期间实施

“阳光慈善”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已检查

慈善组织62家(次),审核备案慈善组织重大事项73件,

督促整改问题50余条。

做好改革创新,推动慈善组织主动作为。一是全域

推进慈善法宣传贯彻落地落实。第一时间开展自治区层面

集中学习,并分级分层逐级开展培训。在全媒体平台投放

自制慈善法公益宣传短片15万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0

余场次。二是全力推动慈善项目品牌联创联发。2022年

9月,自治区民政厅与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

等部门联合印发《发挥行业性枢纽型慈善组织联动作用实

施“汇聚慈善力量·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及配

套的管理运行规范。该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行业性枢纽型

慈善组织在教育、医疗等10个领域共募集慈善款物折合人

民币1.5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7万人次。结合慈善慰问活

动,创建“三色暖心包”慈善品牌,2年来共募集慈善款

物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保

障物资10万份。三是全面激活社会组织参与慈善动力。依

托慈善捐赠,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光发热。例如,

全国首个省域全覆盖教育助学项目⸺ “燕宝奖学金”,

14年来专注教育助学,累计资助33.52万名学生、捐资

39.03亿元。▐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汇聚公益慈善力量 助推社会建设

◉ 马强 龙晟烨

宁夏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