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秋学考八物人上册电子样书

发布时间:2023-6-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3秋学考八物人上册电子样书

6.(5分,2022?济南)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7.(5分,2021?安顺)据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8.(6分,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9.(6分,知识点2)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时,控制每次振动的幅... [收起]
[展开]
23秋学考八物人上册电子样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6.(5分,2022?济南)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

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

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5分,2021?安顺)据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

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

20Hz的 声波交流.

8.(6分,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

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

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

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9.(6分,知识点2)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

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在

实验时,控制每次振动的幅度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即

改变振动的频率,来比较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18

第5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课时)

(总分值:50分 时间:10分钟)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响度的定义以及决定响度

的因素.

知识点 2:音色———区分声音的另一

特征.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发声体振动的

幅度决定着响度的大小.

难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1.(3分,知识点1)声音的强弱叫 ,它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在物理学中

我们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

越大.

2.(2分,知识点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就不同.

3.(4分,知识点1)语文课上,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

楚,老师请他大点声读.这里的“大点声”指的是声音的 .通过这个现

象,我们还发现声音的这一特性与 有关.

4.(4分,2021?济南)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某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

“高”指的是声音的 (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5.(5分,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

城”,诗人辨别出玉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6.(4分,2022?聊城)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

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

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9

第53页

7.(6分,知识点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

调,有时指 响 度.例 如,一 名 男 低 音 歌 手 正 在 放 声 高 歌.这 里 的 “低”指 的 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

是 的大小.

8.(4分,2021?安徽)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

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4.8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4分,2021?绵阳)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0.(4分,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

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11.(4分,2022?常州)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

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

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

12.(6分,重点)架子鼓可以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写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

(2)探究过程中,如何改变鼓面的振幅大小? .

(3)通过探究可知,声源的振幅越 ,声音的响度越大.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在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时,采用了转换法.把音叉

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0

第5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

(总分值:50分 时间:10分钟)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声音能传递信息.

知识点2:声音能传递能量.

重点:列举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事例.

难点:对超声波传递能量的理解.

1.(5分,知识点1)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根据回声到来的 ,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 .蝙蝠采用

的这种方法叫作 .

2.(3分,知识点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利用这一系统,

人们可以 、 等.

3.(2分,知识点2)超声波在传递能量上的应用有 、 等.

4.(4分,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

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

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5.(5分,2021?柳州)噪声是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

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 ( )

A.频率 B.能量 C.速度 D.音色

6.(5分,难点)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

能量的是 (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21

第55页

7.(6分,2020?本溪)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

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

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

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8.(6分,2022?辽宁)«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

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

9.(5分,难点)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②声呐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 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⑥

10.(4分,2022?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

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1.(5分,2021?枣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

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声音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特别是次

声波和超声波传递能量更显著.例如:次声波能击毁建筑

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牙齿、击碎体内的结石等.

22

第5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总分值:50分 时间:10分钟)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

知识点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知识点3:噪声的控制.

重点:知道如何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控制噪声.

难点:从环境保护角度理解噪声的含义.

1.(6分,知识点1)噪声是 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

的声音,以及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6分,知识点2)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它的符号是

.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证休

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dB是较理想的安静的环境.为

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

3.(6分,知识点3)控制噪声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防止 ;阻断 ;

防止 .

4.(5分,2021?青岛)民乐团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时,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竹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胡琴、琵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D.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5.(6分,2022?枣庄)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

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6.(5分,2022?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23

第57页

7.(4分,2021?宜昌)如图所示,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

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

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8.(6分,知识点1)甲说:“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

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说:“的确可恶! 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说:“没有.我

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这段对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 )

A.甲 B.乙

C.邻居 D.没有人制造噪声

9.(6分,2021?遵义)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

中,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

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

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4

第5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

(总分值:50分 时间:10分钟)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识点2: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点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重点:通过对本章的复习,形成知识

体系.

难点:利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分,知识点1、2)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

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

2.(6分,2020?咸宁)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

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

“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

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

“音色”)越大.

3.(4分,2022?宿迁)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5

第59页

4.(5分,2021?广州)如图所示,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甲、乙

相比,甲鼓皮 (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5.(9分,2020?葫芦岛)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

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 产生的,通过 传到人耳,提醒

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6.(4分,2022? 牡丹江)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 音 调 相 同,

的响度相同.

7.(6分,2021?张家界)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的.下列选项

中正确的是 ( )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

D.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8.(12分,2020?淄博)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

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

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

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

可以传递 .

26

第60页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

1.国际单位制 2.米 m 90

3.3.10 [解析]刻度尺上1cm 之间均分为10个小

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对刻度尺进行

读数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C

5.C [解析]通过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可得,三条线段

a、b、c的长度它们的大小关系是L1 =L2 =L3,单

凭感觉判断长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刻度尺进 行

测量.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 C.

6.(1)cm (2)dm (3)cm (4)mm (5)mm

7.1 1.10

8.C [解析]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跟中学生的

食指宽度差不多,而中学生的食指宽度在1cm 左

右,故 A 不符合题意;B.课桌的高度跟中学生的身

高的一半差不多,而中学生的平均身高在160cm

左右,因此课桌的高度在80cm 左右,故 B不符合

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

距离在20cm 左右,而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跟它

差不多,故 C符合题意;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跟

中学生的两个食指宽度差不多,即2.5cm 左右,

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C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长度为2.

00cm,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 C.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1.300 18000 6 0.1

2.误差 消灭误差 减小误差

3.135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

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2”和“3”之间,所以分针

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

格代表1s,指针在1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

为15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15s=135s.

4.B [解析]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

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

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测量

时出现了误差,不一定出现了错误,故 A 错误;多

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B

正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

的结果,故 C错误;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 D

错误.

5.C

6.C [解 析]中 学 生 跑 步 速 度 为 6 m/s 左 右,跑

100m的时间约为16s,故 A 正确;正常人心脏每

分钟跳动75次左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0.8s

左右,接近1s,故 B正确;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16~18次,呼 吸一次 的时 间为 三四秒 钟,故 C 错

误;我国 的 国 歌 演 奏 一 遍 的 时 间 约 为 50s,故 D

正确.

7.C [解 析 ]四 次 测 量 结 果 分 别 为 18.12cm,

18.13cm,18.11cm,18.14cm,为了减小误差,取

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18.12cm+18.13cm+18.11cm+18.14cm

≈18.13cm,

故 C正确.

8.ABD [解析]A.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

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 心造 成的,是

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故 A 正确;B.实验过

程中细心操作,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

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 B 正确;C.长度测量时只

须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计几位数字并不能减少误

差,故 C错误;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误差不是错误,无论怎样,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都不可避免,故 D正确.故选 ABD.

9.(1)1mm 3.25cm(或3.26cm)

(2)1cm 3.2cm(或3.3cm)

(3)甲 分度值 小

[解析]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甲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1m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根据甲

刻度尺可以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读出物体长

度为3.25cm 或3.26cm.根据乙刻度尺只能估读

到厘米的下 一 位,即 读 出 物 体 长 度 为 3.2cm 或

3.3cm.显然,甲刻度尺 的测 量结 果更准 确,误差

更小.由此可以看出,误差大小与刻度尺的分度值

有关,分度值越小,测量误差就越小.

85

第61页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变化 运动 静止

2.相对 参照物 以什么为参照物

3.C

4.A [解析]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

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

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

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 A

正确;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

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 B

错误;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

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 C错误;D.“天

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

“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 D错误.故选 A.

5.D [解析]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

红相对于公交站台、小华、路边的树木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以公交站台、小华、路边的树 木为参 照

物,小红是静止的;小红相对于行驶过来的公交车

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行驶过来的公交车为 参

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故 D符合题意.

6.C [解析]A.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苹果的 位

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苹果是静止的,故 A 不符合题

意;B.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苹果的位置

没有发生 变化,故 苹果 是静 止的,故 B 不 符 合 题

意;C.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苹果的位置发

生变化,故苹果是运动的,故 C 符合题意;D.相对

于关着的车门,苹果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苹果

是静止的,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汽车 地面

8.A [解析]乘船游玩的乘客相对于湖水面、湖岸、

湖中小岛都有位置变化,而相对乘坐的小船没 有

位置变化,所以是以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的,A 符

合题意.

9.A [解析]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

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 动的,A 符 合

题意;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

选择远树为参照物,B不符合题意;远处的树与河

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C、D 不

符合题意.

10.D [解析]以轻舟为参照物,坐在轻舟上的人位

置没有发生变化,故 D正确.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

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相同的路程比较

所用的时间

[解析]比较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

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如我们在观看长跑比

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些;二是运动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如裁判员认定到达

终点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

2.物体运动快慢 汽车每1s运动的路程为30m

3.B

4.B [解析]根据公式v=

s

t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

动的速度,需 要 估 计 出 物 体 运 动 的 路 程 和 时 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

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

水的深度,并 没 有 运 动 的 物 体,即 没 有 运 动 的 时

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 ACD 不符合题

意;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

日”,可以根据公式v=

s

t

估算出速度,故 B 符合

题意.故选 B.

5.C [解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1 m/s左右,

1cm/s、1dm/s 比 1.1 m/s 小 得 多,10 m/s 比

1.1m/s大得多,1m/s接近1.1m/s.故 C符合题

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6.km/h 134.4 [解析]标示牌上标示 60,表示隧

道中车的最高速度为60km/h;在不超速驾驶的情

况下,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最少时间:

t=

s

v

2240m

60×

3.6

m/s

=134.4s.

7.D [解析]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在单位一

致的基础上来比较大小.甲物体的速度:

v甲 =

s甲

t甲

160km

4h

=40km/h;

乙物体的速度:

v乙 =

s乙

t乙

100m

10s

=10m/s=36km/h;

丙物体的速度:

v丙 =

s丙

t丙

12km

1h

=12km/h;

丁物体的速度:

v丁 =

s丁

t丁

1km

60

h

=60km/h.

所以 D选项中物体运动得最快.

8.D [解析]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之间发生

了位置的变化,列车是运动的,故①错误;

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

变化,隧道是运动的,故②正确;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s=6000m+200m=6200m,

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86

第62页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t=

s

v

6200m

80m/s

=77.5s,故③错误;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通过的路程:

s′=6000m-200m=5800m,

v=288km/h=80m/s;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t′=

s

v

5800m

80m/s

=72.5s,故④正确.答案选 D.

9.解:A、B 两地之间的距离:

s=78km-42km=36km,

汽车行驶的时间:

t=8:45-8:15=30min=0.5h,

汽车在 A、B 两地的速度:

v=

s

t

36km

0.5h

=72km/h.

答:汽车在 A、B 之间的速度为72km/h.

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

1.速度不变 路程 2.平均速度 6.25

3.变速 13.5 [解析]由图可知小汽车每分钟通过

的路程是不相等的,所以小汽车做的是变速直 线

运动,小 汽 车 的 运 动 路 程 为 3240 m,时 间 为

4min,它 在 整 个 运 动 过 程 中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v=

s

t

3240m

240s

=13.5m/s.

4.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

和运动的方向均保持不变,与物体运动路程的 远

近和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 C选项是正确的.

5.B [解析]本题考查用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

方法.①图中v的大小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

保持大小不变,故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图

中s不 发生 变化,表 示物 体静止 不 动,故v 为 0;

③图中s与t成正比,故v不变,因此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④图中v的大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故物体做加速运动,因此选 B.

6.B [解析]A.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

程为15 m,故 A 正 确,不符 合题 意;B.由图中 可

知,物体在前2内运动的路程为s1 =5m,物体在

最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s2=15m-5m=10m.

因s1<s2,故由v=

s

t

可知,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

小于最后2s内的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

图中可知,物体在2~4s内的运动路程不变,故可

知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故 C正确,不符

合题意;D.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通过的路程

为s=15m,故由v=

s

t

可得,物体在6s内的平均

速度为v=

s

t

15m

6s

=2.5m/s.

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A [解析]ACD.由vGt 图像可知,小 芳的 运动图

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

过原点的斜 线,说 明 小 明 做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第

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v=

s

t

可知,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

程,故 A 错 误,符 合 题 意;CD 正 确,不 符 合 题 意;

B.由vG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

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

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

的,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

8.解:(1)甲图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

s

t

1200m

40s

=30m/s.

(2)乙图汽车30s内通过的路程为s=750m,则这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s

t

750m

30s

=25m/s.

答:(1)甲图中汽车的速度为30m/s.

(2)乙图中汽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路程 时间 v=

s

t

2.B

3.B [解 析]A.甲 行 驶 300 m 需 要 15s,乙 行 驶

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

间相同,故 A 错误;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v甲 =

s甲

t甲

400m

20s

=20m/s,故 B正确;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

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C错误;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v乙 =

s乙

t乙

450m

20s

=22.5m/s,故 D错误.故选 B.

4.C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全程的

平均速度 应 该 用 全 程 的 路 程 除 以 全 程 所 用 的 时

间,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小明和小亮的路程和时间

都相同,即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5.(1)d

t

(2)1 2 (3)加速

[解析](1)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就是小车通过

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即v=

d

t

(2)已知d=1cm=0.01m,则vA =

d

t

0.01m

0.01s

1m/s,vB =

d

t′

0.01m

0.05s

=2m/s.

(3)小车沿斜面下滑,根据(2)可知vB >vA ,所以小

车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

87

第63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

1.米 m 刻度尺 秒 s

2.机械运动 参照物 快慢 v=

s

t

3.17.57 1mm [解析][1]用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

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所以求四次

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l =

17.58cm+17.57cm+17.56cm+17.57cm

17.57cm

[2]测量物体长度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即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就是分度值 所

在的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4.行星 运动

5.(1)千米 (2)运动 (3)6000

[解析](1)根据经验可知,五桥全长约10.33千米.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相对于江

面航行的船的位置发生改变,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v=72km/h=20m/s,t=5min=300s,

由公式v=

s

t

得到汽车通过的路程:

s=vt=20m/s×300s=6000m.

6.C [解析]依题意得,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

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

2×50cm=100cm=1m

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 C.

7.14 107 [解析][1]轿车跑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

间t=

s

v

1.4×10

3 km

100km/h

=14h

[2]小孩1s跑过的路程

s=3×10

8 m/s×1s=3×10

8 m

一个来回的路程为2×1.4×10

3×10

3 m,

他能跑的来回数n=

3×10

8 m

2×1.4×10

3×10

3 m

≈107.

8.3∶2 6 [解 析]由 图 象 可 知,当s=24 m 时,

t甲 =4s,t乙 =6s,则甲的速度v甲 =

s

t甲

24m

4s

6m/s,乙的速度v乙 =

s

t乙

24m

6s

=4m/s,则甲、乙

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 ∶v乙 =3∶2.

设当时间为t时,两车相距12m,

根据v=

s

t

可得s=vt,有v甲 t-v乙 t=12m,

即6m/s×t-4m/s×t=12m,

解得t=6s.

9.6 [解析]以河岸为参照物,设船的速度为v1,水

流速 度 为 v2,则 小 船 在 河 中 逆 水 划 行 的 速 度 为

v1-v2,小船在水中顺流而下的速度为v1+v2,

小船逆水划行所走的路程为:

s1=(v1-v2)t1=(v1-v2)×0.5h,

小船顺流而下所走的路程为:s2=s1+6km,

小船在水中顺流而下所需的时间为:

t2=

s2

v1+v2

s1+6km

v1+v2

(v1-v2)×0.5h+6km

v1+v2

,

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所走的路程为6km,所需

时间为:t0=

s0

v2

6km

v2

,

由题意可知小船所用的全部时间和草帽顺流而下

所用时间相等,即t0=t1+t2,

则6km

v2

=0.5h+

(v1-v2)×0.5h+6km

v1+v2

,

解得v2=6km/h.故答案为:6.

10.解:(1)汽车的速度v=60km/h,t=0.4h,则从

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s=vt=60km/h×0.4h=24km.

(2)返回时的时间为t1=30min=0.5h,

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v1=

s

t1

24km

0.5h

=48km/h.

答(1)路程为24km.(2)平均速度为48km/h.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 2.介质 真空 波

3.340m/s 介质的种类 介质的温度 快 快

4.变小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将玻璃罩内

的空气抽走,闹钟的响铃将变小.

5.C [解析]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

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

现小球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

动放大,便于观察,C符合题意.

6.B [解析]声 音的 传播 需要 介 质,声 音 可 以 在 气

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符合题意.

7.A [解析]如图所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声

音在尼龙中的传播速度为2600m/s,声音在冰中

的传播速度为3230m/s,则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

度大小为v空气 <v水 <v尼龙 <v冰 ,可知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速度最慢,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传声

[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说明声

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

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

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 铃声,这

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

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

能够传声.

88

第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

1.音调 频率 赫兹

2.20~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

低于20Hz的声音

3.振动 音调 笛子 [解析]从管口吹气,吸管内

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拉动棉签,

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 气

柱振动的 快 慢 不 同,频 率 不 同,音 调 就 会 发 生 变

化.“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

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 振

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根据声源的

差异,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4.A [解析]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

产生的,故 A 符合题意.

5.C

6.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上”、“下”指的是声音

的高低,即 声 音 振 动 的 频 率 不 同,声 音 的 音 调 不

同,故 B正确.故选:B.

7.次 [解 析]大 象 进 行 交 流 的 “声 音”频 率 低 于

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 率

范围之内,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8.空气柱 右 [解 析]声 音 是 由 物 体 的 振 动 产 生

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

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 率较低,则 音

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

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 的音调 会

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9.B [解析]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故 A 项错误.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项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

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 液体中 较快,

在固体中最快.次声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气中传 播

快,故 C项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

波的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

不到,故 D项错误.

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课时)

1.响度 振幅 响度 2.音色

3.响度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4.A [解析]某中学的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这里

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 正确.

5.C [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C符合题意.

6.D [解析]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

度比较大,物 体 的 振 幅 影 响 声 音 的 响 度,振 幅 越

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

的关 系.D 符 合 题 意,ABC 不 符 合 题 意.故 答 案

为:D.

7.音调 响度 响度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

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

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

就越高.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音调 低;放声

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大.

8.响度 [解析]由显示屏上的数据(64.8分贝)可知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

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9.C [解析]敲 击大 小不 同的钟,由 于 钟 的 质 量 不

同,体积不同,所以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

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

大小.故 C正确.

10.C [解析]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

的响度,故选 C.

11.A [解析]BD.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

超声波,所以齿鲸发出的声音频率高,BD 不符合

题意;AC.齿鲸发 出巨 大的 超声波,表 示 声 音 的

响度 大,A 符 合 题 意,C 不 符 合 题 意.故 答 案

为:A.

12.(1)在鼓面上撒些固体小颗粒(或撒些小纸团、撒

些米粒等)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 (3)大

第3节 声的利用

1.超声波 反射回来 方位和时间 位置

回声定位

2.声呐 探知海洋的深度 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3.清洗物体 震碎人体内的结石

4.A [解析]A.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 速度 最慢.士

兵利用声 音 在 固 体 传 播 速 度 比 在 气 体 中 快 的 特

点,可以提 前 听 到 夜 袭 的 敌 人 的 马 蹄 声,做 好 准

备.A 符合题意;BC.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是由声源

决定的,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

变马蹄声的音调、音色,BC不符合题意;D.士兵的

听力是士兵自身的一种能力,士兵枕着皮制的箭

筒睡 在 地 上 并 不 会 改 变,D 不 符 合 题 意.故 答 案

为:A.

5.B [解析]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

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能量进行发电,

故 B正确.

6.A [解析]用超 声波碎 石,利用 了声 音能传 递能

89

第65页

量;用声呐探海深、利用 B 超做体检、利用回声定

位,都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7.振动 音色 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由于不同物体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根据音色 分

辨出鼓和镯的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根据

鼓声和镯声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8.振动 响度 信息 [解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 止;鼓声是 由

于鼓面振动产生的;(2)鼓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

的响度大;(3)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9.D [解析]①雷声是下雨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

递信息;②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信息,说明声音

可以传递信息;③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结

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④B 超是利用超声波,

可以获得人体内是否有疾病的信息,说明声音 能

传递信息;⑤清洗眼镜片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

特点来完成工作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⑥用

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说明声音能传递 信

息.故选 D.

10.A [解析]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

次声波,故 A 错误;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

救主 要 是 利 用 声 音 可 以 传 递 信 息,故 B 正 确;

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声音 在固 体 中 传 播 更 快,故 CD 正

确.故选:A.

11.B [解析]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说明声音可

以传递能量,故 A 错误;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

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B正确;用超声波

清洗眼镜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C错误;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故 D错误.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

习和工作 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2.分贝 dB 0dB 50 30~40 90

3.噪声产生 噪声传播 噪声进入耳朵

4.C [解析]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

柱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胡琴、琵琶材料不同,发

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 B正确;鼓手敲击鼓面的节

奏越快,鼓面振动越快,但是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不变,故 C 错误;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

控制噪声,故 D正确.

5.A [解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

(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

弱).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

减弱噪声,故只有 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D [解析]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

影响他人,不是噪声,A 不符合题意;B.教室里的

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B 不符合

题意;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

声,C不符合题意;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

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 于噪 声,D 符合 题意.故

答案为:D.

7.响度 声源 [解析]图中噪声监测器显示此时的

噪声是63.0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

仪器,所以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广场周边

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A [解析]甲三更半夜吹喇叭妨碍邻居晚上休息,

他的喇叭声属于噪声;邻居夜间正常的休息受到

了干扰,所以跑来猛按甲家的门铃是情有可原的.

对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甲,所以 A 选项是正

确的.

9.B [解析]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 A 不符合题意;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

减弱噪声,故 C不符合题意;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

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 D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

1.振动 水

2.音色 空气 响度 [解析]口技演员可以发出各

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

音的音色;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现场观众欣赏

听到的口技艺人模仿的各种语音是通过空气传播

的;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B [解析]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和特 色,与发

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

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A 不符合题意;B.声音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

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C.太空中是真

空状态,声音 不能 在真 空中传 播,C 不符 合题 意;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

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D 不符

合题意.故答案为:B.

4.B [解析]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

的少,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低,甲鼓发出的音

调比乙鼓低;不知道甲鼓和乙鼓的振幅,不能判断

其响度大小.故 B正确.

5.振动 空气 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报警声则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

空气传到人耳的;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

90

第66页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

6.ABD ABC

7.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所以真空中无法听见箫声,A 错误;竹 管

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

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这是为了改变声音 的

音调,B错误;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

的,我 们能 区别排 箫的 声音 是依靠 音色,故 C 错

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出的声音

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 D正确.

8.(1)物体振动 (2)响度 音调 (3)能量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物体冷热程度 摄氏度 ℃ 冰水混合物 沸水

2.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 容器底 容器壁 稳定

留在液体 相平

3.乙 不能 安全 [解析]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

在低于8 ℃的环境中,即保存的环境温度最高为

8 ℃.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

似于体温计,根据温度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

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 定最高 温度,

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乙温度计可以 离

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

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 读

数.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

5 ℃.根据疫苗 需保 存在 低于 8 ℃ 的环 境中的 要

求,疫苗安全.

4.C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若高于37.3

℃,则视为发烧,故 C符合题意.故选 C.

5.D [解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与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选 D.

6.热胀冷缩 不能 36.5 [解析][1]体温计属于

液体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液态的水银,工作时利

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人的体温.[2]由

于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

弯管,在温度下降时水银在细弯管处断开而不 能

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能离开被测 人

体读数.[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 ℃,体温

计的一个大格表示 1 ℃,里面有 10 个小格,分度

值为0.1 ℃,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5 ℃.

7.B [解析]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

个很狭窄的曲颈,叫缩口.液体受热膨胀时能自动

通过缩口上升,但遇冷体积收缩时,就会在缩口处

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去,水银柱

仍保持在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要向下甩

才会退回去.若实际体温低于38 ℃,因水银柱不

会退回去,测得的温度仍然是38 ℃;若实际体温

高于38 ℃,则会显示实际温度值,故 B正确.

8.D [解析]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

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 A 错误;将

感温泡浸入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

数,故 B错误;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否则

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 C 错误;读数时,视线应与

刻度线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

偏大,故 D正确.

第2节 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

1.固 液 液 固

2.熔点 凝固点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3.晶体 [解析]由图可知,在熔化图像中物质的温

度升高到48 ℃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

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

晶体.

4.B [解析]“滴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

属于凝固现象,故选 B.

5.D [解析]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温

度达到熔点时,可能是熔化的起点,此时 为固 态;

也可能在熔化过程中,此时为固液共存状态;可能

是熔化过程的终点,此时为液态.故 D正确.

6.C [解析]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

室中,水变成冰块是凝固过程.A、B项都是熔化图

象,并且 A 项的熔点不是0 ℃,故 A、B 项不符合

题意;C、D项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

凝固图象,C项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

中温度保持不变,D项的凝固点不是0 ℃,故 C符

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熔化 [解析]“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

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8.C [解析]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 ℃的手

中不熔化,放在60 ℃ 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

熔点可能是大于34 ℃小于60 ℃,故 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1)停表 (2)受热均匀 (3)-3 (4)等于 (5)6

[解析](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停

表,由图甲可知,已有温度计,所以还 需要的 测量

器材是停表.(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

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也便于

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3)由图乙可知,温

度计的分度值是1 ℃,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

准了0℃下面第3个小格处,故读作-3℃.(4)在

9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