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东职通未来系列丛书 职教高考总复习 财税专业(下册)

发布时间:2023-6-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4山东职通未来系列丛书 职教高考总复习 财税专业(下册)

50股票、债券等)中的一种,持有货币是其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从而来探讨在一定时点上,人们因生产或生活、投资需要而应该保留的货币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就是其典型代表。2.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或单位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主观上“希望”自己拥有多少货币。在这里,经济主体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因人而异,大不相同。但是,这种主观判断极有可能偏离客观制约,甚至超越客观制约。客观货币需求是指在某时某刻,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由现实生产能力决定。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不考虑币值变动所引起价格变化情况下的货币需求,是用现行价格水平表示的货币需求。它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所以,名义货币需求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实际货币需求也称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余额。比较有研究价值。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物价指数。三、制约货币需求的因素1.收入(首要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收入的数量和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1)收入的数量,... [收起]
[展开]
2024山东职通未来系列丛书 职教高考总复习 财税专业(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50

股票、债券等)中的一种,持有货币是其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从而来探讨在一定时点上,

人们因生产或生活、投资需要而应该保留的货币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就是其典型代表。

2.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

主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或单位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主观上“希望”自己拥有多少货币。在

这里,经济主体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因人而异,大不相同。但是,这种主观

判断极有可能偏离客观制约,甚至超越客观制约。

客观货币需求是指在某时某刻,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够满足商

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由现实生产能力决定。

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不考虑币值变动所引起价格变化情况下的货币需求,是用

现行价格水平表示的货币需求。它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所以,

名义货币需求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

实际货币需求也称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剔除物价变动因素

之后的余额。比较有研究价值。

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物价指数。

三、制约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首要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收入的数量和取得收入的时

间间隔。

(1)收入的数量,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理由如下:

①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

②收入的数量决定着消费或储蓄的数量。

(2)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即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则货币需求量越多。反之,

货币需求量越多。

2.信用状况,指贷款等货币业务的基础。与货币需求成反比。

3.市场利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一般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关系。

4.消费倾向,由凯恩斯提出,指一党时期人们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一般与货币需求

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流通规律,认为二者成反比。

6.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7.公众预期和储蓄偏好等。

【典例精析】

【例 1】(2020 年山东春季高考)(选择题)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与货币需求成正

比关系的是( )

A.收入状况 B.信用状况

C.市场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货币需求量制约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具

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收入的数量,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二者与货币需求均成正比。故选 A。

B、C、D 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

【例 2】(选择题) 是以经济发展目标为研究的出发点,从社会的、宏观的、

国家的角度出发,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品生

产、流通所必需货币量。

第52页

51

A.宏观货币需求 B.微观货币需求

C.主观货币需求 D.客观货币需求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货币需求的分类。宏观货币需求是以经济发展目标为研究的出发,

从社会的、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出发,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

的经济发展与商品生产、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

【能力训练】

选择题

1.货币需求也不是一种纯心理的占有欲望,而是一种 的需求。( )

A.有支付能力 B.有偿还能力

C.有购买能力 D.有销售能力

2.政府、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

数量是指( )

A.货币均衡 B. 货币需求 C.货币供给 D. 通货膨胀

3.认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把货币当作一种资产而持有的行为是( )观点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凯恩斯 D.格恩斯

4.在某时某刻,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的需要的是指( )

A.主观货币需求 B.客观货币需求

C.名义货币需求 D.实际货币需求

5.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剔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称为( )

A.主观货币需求 B.客观货币需求

C.名义货币需求 D.实际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考纲要求】

条目:掌握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的概念。

难度:较难

建议: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相关内容。

题型:选择题

【知识梳理】

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表 6-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

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货币供给的结果会形

成一定的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是指政府、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各部

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内能够而且愿意以

货币形式持有其财产的一种需求。

某一时刻企业家庭及各类金融机构等单位的

货币存量就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

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主体愿意并

能够持有的货币总量就是货币需要量

2.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按照货币的流动性,一般将货币划分为 3 个层次

表 6-2 货币层次

第53页

52

货币层次

第一层次(M0 )

流通中现金

第二层次(M1 )

狭义货币供应量

第三层次(M2)

广义货币供应量

内容 包括钞票和辅币

M0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

证券公司资金交易账户余额

M1 + 企事业单位定期

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等

流动性 流动性最强 流动性仅次于 M0 流动性最弱

管理意义 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目标 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货币 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

3. 通货:一般认为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通货。

4. “准货币”或“亚货币”:除去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外的各种金融资产。

二、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

把基础货币用字母 B 表示,货币供给量用字母 M 表示,用 m 表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

币之间的倍数关系(货币乘数),则有以下的基本公式:

M= m × B

1.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它们是整个货币

供给的基础,所以称之为基础货币。

用公式表示为:B= C + R

其中:B 代表基础货币;C 代表流通中的现金;R 代表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2)基础货币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的能力,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在货币

供给机制中,基础货币是存款货币得以成倍扩大的源泉所在,是支撑整个货币供给过程的基

石。

2.货币乘数

(1)所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扩张或者收缩的倍数,它标明每 1 元基

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为:m= M/B

其中:m 表示货币乘数;M 表示货币供给量;B 表示基础货币

(2)货币供给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信

用创造)。

(3)货币乘数对于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在货币供给量增长时期,货币乘数充当货币供给量的放大器,以一定的倍数放大基础

货币的扩张效果。

②在货币供给量紧缩时期,货币乘数又成为货币供给量的衰减器,强化基础货币的紧缩

效果。

但是,由于货币乘数变动影响面大,作用力较大,对经济有较大震动效应,因此有时要

辅之以基础货币量的变动,以缓冲货币乘数变动的影响

(4)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以及

中央银行存款结构比率。通常,上述比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反之,上述比率越小,货币

乘数越大。

三、货币供给量的创造

1.创造环节: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

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领域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

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应的过程。也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创造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央

第54页

53

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2.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即 M=m × B

例如,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基础货币为 2000 亿元,货币乘数为 5,则其货币供给量为

10000 亿元。

M=2000× 5=10000 亿元

3.一定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形成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1)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核心部门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管理货币供应量,就是

按照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的要求调控基础货币总量和货币乘数以影响货币供应量。

(2)除中央银行以外,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也会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商业银行对

超额准备金就有较大的影响力,它可以根据利率水平与利率趋势来决定超额准备金的数量,

也可以顾虑种种因素产生“惜贷”,并以此影响货币供给。

(3)社会公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对现金的需求上。社会公众对现金需求

也会不断地变化。一般地说,居民消费倾向越高,银行利率水平越低,信用制度越不发达,

居民对现金的需求度越大,货币供应量也就越大。

4.货币乘数(m)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存款乘数 K)的比较

货币乘数 m=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 (C+D)/(C+R )

存款乘数= D/R 即 K=1/r

其中:C 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R 表示准备金;D 表示存款总量

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非常相似,并可以相互推导,两者所不同的是货币乘数的分子、

分母包括通货。

5.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是源与流的关系。

【典例精析】

【例 1】(2019 年山东春考题)(选择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是( )

A. 货币供给量 B.货币需求 C.基础货币 D.货币输出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量的定义。货币供给的结果会形成一定的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

量。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

【例 2】(选择题)关于货币需求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

B.货币需求是主观需求

C.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行为

D.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客观需求,也是一种派生需求(即派生

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选项 B 错误。

【能力训练】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A.再贴现 B.各种证券 C.其他资产 D.财政存款

2.货币供给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 )

第55页

54

A.信用水平 B.信用数量 C.信用创造 D.信用质量

3.货币乘数越小,下列越大的是( )

A.存款准备金率 B.货币供给量 C.货币供求量 D.货币均衡

4.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它表明每 1 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

货币供给的变动是( )

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 C.货币乘数 D.派生货币

5.在我国,纳入货币供应量指标统计的各类存款中,不属于准货币的是( )

A.单位定期存款 B.个人存款

C.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D.单位活期存款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

【考纲要求】

条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

难度:中等

建议: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相关内容。

题型:选择题

【知识梳理】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货币的均衡状况是这两者对立统一的结果。

一、货币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

1.概念: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

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

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2.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短期内可能不一致,长期内大体一致;

(3)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3.货币均衡的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足引起的

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力既

非过多,也非不足。

4.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

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最主要的是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

二、货币失衡(是一种常态)

1.概念: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

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2.货币失衡的类型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

经济的状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市供给量> 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

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地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

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第56页

55

(2)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指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

结构不相适应。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

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由于结构性货币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3.货币失衡的原因

(1)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扩大后货币供给没跟上;货币供给正

常状态下,央行收紧银根;经济危机时,信用失常,货币需求急剧膨胀,而央行货币供给没

有跟上。

(2)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财政赤字面向中央银行透支;经济发展中,

银行信贷规模的不适当扩张;扩张性货币政策过度;经济落后、结构刚性的发展中国家,货

币条件的相对恶化和国际收支失衡,在出口换汇无法满足时,由于汇市崩市、本币大幅贬值

造成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

(3)结构性失衡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总量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

一致。

4.实现条件

(1)均衡的利率水平

所谓均衡的利率水平是指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正好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

息率。均衡利率是货币均衡的重要条件。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货币供求的条件决定的。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

于求,利率下降。同样的道理,适当调节利率水平,就可以有效地调节货币供求,使其处于

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可减少货币需求。当货

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适当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投资并增加国民收入。而收入水平的提

高,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货币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2)均衡的国民收支

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经过企业的初次分配之后,还要经过财政和银行的再分配,最终

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只要这两部分基金形成的国民支出与同期国民收入均衡,货币供

求就处于均衡状态。

【典例精析】

【例 1】(选择题)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重点关注货币的 失衡。 ( )

A. 结构性 B.局部性 C.综合性 D.总量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失衡的类型。由于结构性货币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因此,中央银行

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关注总量性失衡。

【例 2】(选择题)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

地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种做法会导致( )

A. 总量性货币失衡 B. 结构性货币失衡

C. 赤字性货币失衡 D. 动态性货币失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失衡的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

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很多,

例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地采取扩张性

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后果之一就是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能力训练】

第57页

56

选择题

1.关于货币均衡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动态上保持一致

B.在长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

C.在任一时点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D.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关于货币均衡与失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B.货币失衡主要包括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C.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D.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3.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 )

A.央行调控机制 B.货币供给机制

C.自动恢复机制 D.利率机制

4.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5.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是( )

A.结构性货币失衡 B.总量性货币失衡

C.货币均衡 D.货币平衡

第七章 货币政策

【考纲要求】

条目:1.掌握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

2.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3.掌握贴现、再贴现的概念。

4.了解公开市场业务的概念。

难度:较难

建议: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相关内容。

题型:选择题

【知识梳理】

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控制和

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各种方针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

具。(这里只梳理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表 7-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概念 是中央银行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常规手段。

特点 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具有普遍的影响作用,不对任何部门或行业实行差别待遇。

内容 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传统工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一、法定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

1.法定存款准备金

第58页

57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必须上交中央银行,

并由中央银行代为保管的存款准备金。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余额的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由

中央银行来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 ÷ 存款金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款余额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一是规定法定准备金比率。一般是:存款期限越短,其存款准备金比率就越高,活期存

款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应高于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规模较大和所处经营环境较好的银

行,其存款准备金比率可以较低。

二是规定可充当法定准备金的资产内容。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可充当法定准备金的资产

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资产不能充当法定准备金。但也有一些国

家的规定较松,如美国规定联邦储备会员银行的业务库存现金也可当作法定准备金。

三是规定法定准备金的计提基础。这是指中央银行如何确定计提的存款余额,即确定应

提取存款准备金的存款余额有哪些,以及确定以什么时候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的基础。

4.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

表 7-2 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

经济状况 法定准备金率 作用效果

经济扩张,通货膨胀 提高 货币供应量减少(紧缩信用);压缩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经济衰退,失业率高 降低 货币供应量增加(信用扩张);企业生产能力增大,失业率降低。

5.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

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的一个有效调控工具。但是要注意的是,法定准备金制度是

高强度的调控手段,其作用力过于猛烈,对经济震荡大。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商业

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会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多倍地收缩或扩张社会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很小的幅度就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估

算,在美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 1 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或减少 200 亿——300 亿美

元的货币供应量。除这一缺陷外,还表现为法定准备金制度缺乏弹性,不宜进行短期性操作

和连续性操作。

二、再贴现政策

1.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就是顾客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交给银行,银行从票据面额中扣除自贴现日

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顾客的融资行为。

贴现后,票据归银行所有,票据到期后,银行按票据面额向票据付款人收回款项。银行

扣除的利息叫贴息,贴息与票据面额的比率叫贴现率。

2.再贴现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通过再贴现,商业银行增加了超额准备,间接增

加了其对社会的货币投放,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

3.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

的供应与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手段。

4.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一是规定并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再贴现时

的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第59页

58

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5.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

表 7-3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

经济状况 再贴现率 作用效果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提高 货币供应量减少(紧缩政策);市场利率上升;压缩社会总需求

经济衰退、失业率高 降低 货币供应量增加(扩张政策);市场利率降低;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再贴现政策除了能调节和控制社会货币和信用总量外,还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

资金投向。这一功能是通过再贴现政策的第二个内容即规定再贴现的条件来实现的。中央银

行对再贴现票据的规定是较为严格的,如根据国家的发展方向要重点扶持或支持某些地区或

行业时,可适当放宽对该地区或行业所开出票据的再贴现条件,这一措施就会提高商业银行

对这些票据进行贴现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资金流入该地区或行业。

6.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其一,中央银行在调控中处于被动地位。票据的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行为,是否申

请再贴现,再贴现量的多少,主动权在商业银行。如商业银行不愿再贴现或对再贴现的依赖

程度较低时,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调控能力将受到削弱。

其二,再贴现政策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但它只影响利率水平,不影响利率结构,不利

于调节货币供应方向。

其三,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率不宜经常调整,频繁的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

常性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因此再贴现政策不利于中央银行灵活调控。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

国债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借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

项政策措施。

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可以起到收缩或扩张社会货币供应量的目

的。

(1)买进有价证券则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注入相应的货币。如向商业银行购买,商业银行

就增加了相应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其信用扩张能力,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如向

其他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购买,既可能使它们的存款增加,同样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扩

张能力扩张货币供应量,也可能使社会现金增加,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中央银行买进

有价证券,等于向社会注入货币,引最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2)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等于从社会回笼货币,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

收缩。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作用过程与作用效果

表 7-4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作用过程与作用效果

经济状况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作用效果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卖出有价证券 货币供应量减少(紧缩),减少社会总需求。

经济衰退、失业率高 买进有价证券 货币供应量增加(扩张),刺激经济与就业。

4.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要有

(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范围大,影响面广。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不仅影响商业银行

第60页

59

的超额准备金和公众的手持现金数量,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有价

证券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进而对整个社会的投资和生产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有价证券的买进或卖出、买卖的数量等,中央银行都可自由

选择,而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3)公开市场业务是最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既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大规模地

买卖,也可以进行“微调”,中央银行可灵活掌握调控力度。

(4)中央银行可经常性、连续性操作,也可以逆向操作。

5.公开市场业务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公开市场业务所需条件较高。中央银行要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要求中央银行在本国金

融体系中拥有主导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足以操纵国债市场;要求有完善的金融市场,

信用制度相当发达;要求有以政府债券为主的大量有价证券流通,等等。如不能具备这些条

件,则无法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或即使开展其效果也不明显。

(2)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由于逐利性存在,以及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受国

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变化等的影响,商业银行、其他机构及公众可能会逆向运动,部分抵

消了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

【典例精析】

【例 1】(选择题)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D.中央银行买入债券

【答案】A

【解析】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使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可用作

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减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会增加商业银行

的信资、投资规模,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用现金购买政府债券,则会增加全

社会的现金投放量,也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增加。

【例 2】(选择题)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具体是指( )

A.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需向央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

B.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开支,影响消费需求

C.央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卖有价证券调节货币供给量

D.商业银行将贴现的商业票据向央行请求再贴现

【答案】C

【解析】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主

要是(国债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借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

量的一项政策措施。

【能力训练】

选择题

1.商业银行以自己对客户贴现而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而取得资金的行为是

( )

A.再贴现 B.贴现 C.再贷款 D.贷款

2.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3.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

第61页

60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4.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

业银行的储备将会( )

A.变得过多 B.变得不足

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 D.没有变化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第八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外汇和汇率

【考纲要求】

条目:1.理解外汇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3.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

难度:较难

建议: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相关内容。

题型:选择题

【知识梳理】

一、外汇的概念

1.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

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资产。

(1)外国现钞:纸币和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银行卡等;

(3)外币有价证券: 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

“纸黄金”。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

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

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账单

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

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5)其他外币资产:主要指各种外币投资收益,如股息、利息、红利等。

2.外汇应当具备下列特征之一

第一,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用本国货币表示的资产不能视为外汇;

第二,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即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第三,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二、外汇的种类

根据外汇可否自由兑换区分外汇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两种。

1.自由外汇

自由外汇是指不需要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

或可与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如美元、英镑、日元等。

2. 记账外汇

记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或双边外汇,是指未经货币发行国同意,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

家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这种记账外汇只能用于贸易协定国双边之间的结算。在

第62页

61

清算(或支付)协定下,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无须逐笔结清。

此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 14 条规定,对国际性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

转移有一定限制的货币均属于有限制性的自由兑换的货币。如人民币既不是自由外汇也不是

记账外汇,人民币在经常账户项目下实行自由兑换,但在资本账户项目下仍是记账外汇。

三、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折算比率。因为是一个国家的货币

单位用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所以也称汇价、外币行市、外汇兑换率。汇率是国

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四、汇率的标价方法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常用的标价方法

包括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表 8-1 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的比较

汇率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

含义

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等于一定单位的外国

货币;如我国,100 美元= 684.88 元人民

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等于一定单位的本国货

币;如国际外汇市场,1 欧元=1.2500 美元

特点

外币单位的数额不变,用本币单位的数额

变化反映外汇的汇价

本币单位的数额不变,用外币单位的数额变

化来反映外汇的汇价

汇价上升意味着外币升值,汇价下跌意味

着外币贬值

汇价上升意味着外币贬值,汇价下跌意味着

外币升值

汇价的变化和外币价值的变动是同方向的 汇价的变动和外汇价值的变动呈相反方向

代表国家 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我国也采用 英镑、欧元、澳元、纽元等

美元对英镑采用直接标价法

2.美元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等于一定单位(如 1 个,100 个等)的美元为标准

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法。

非本国货币之间的汇价往往是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为标准的,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货币,因此各国外汇市场上公布的外汇牌价均

以美元为标准,这种情况可称为“美元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的特点是:美元的数额始终固定不变,用其他国家货币单位的数额变化来反

映汇率。

五、汇率的分类

汇率可按各种标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汇率制度划分,汇率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

(1)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是两个国家的货币比价基本固定,各国政府或其货币当局以法令规定各自

国家的纸币含金量,汇率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制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973

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制是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随着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自由涨落,各国政府

或其货币当局原则上不进行干预的汇率制度。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从理论上讲,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大类。

第63页

1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金融基础

第一章 货币基本知识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 .A 7.B 8.D 9.A 10.A

第二节 货币形式的发展

选择题

1.A 2.A 3.C 4.C 5.D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A 7.D 8.D 9.C 10.D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B 7.C 8.C 9.C 10.D

第二节 信用工具

选择题

1. A 2.C 3.B 4.C 5.D 6.A 7.B 8.C 9.C 10.B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一、选择题

1.B 2.B 3.A 4.D 5.B 6.A 7.C 8.B 9.A 10.C

二、计算题

1.解:按复利计算:本利和=本金(1+利率)n =1000×(1+2%)

2=1040.4(元)

利息额=本利和 -本金 =1040.4-1000=40.4(元)

2.解析:确定买价、卖价、持有期、面值、票面利率五个要素

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

= [100 ×10% +(100- 102) ] ÷102 ×100% = 7.84%

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

= [100 ×10% +(102- 100) ÷4 ] ÷100 ×100% = 10.5%

3.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由此可知:

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同向变动,且变动幅度二者保持一致。

所以,当物价上涨率为 4%时,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应该上涨 4%。

第64页

2

第三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简介

选择题

1. D 2.B 3.C 4.A 5.C 6.B 7.D 8.B 9.A 10.A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与非政策性银行

选择题

1. D 2.C 3.C 4.D 5.D 6.B 7.D 8.A 9.C 10.C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选择题

1. A 2.B 3.A 4.B 5.B 6.D 7.C 8.D 9.D 10.C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认识商业银行

选择题

1. A 2.C 3.A 4.B 5.A 6.B 7.D 8.D 9.C 10.C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选择题

1.D 2.B 3.C 4.C 5.C 6.B 7.C 8.D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C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与经营原则

选择题

1.B 2.A 3.C 4.A 5.A 6.C 7.D 8.A 9.C 10.A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认识中央银行

选择题

1. D 2.B 3.D 4.A 5.A 6.B 7.C 8.C 9.D 10.C

11.C 12.C 13.A 14.C 15.A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C 7.C 8.B 9.A 10.A

第65页

3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选择题

1.A 2.D 3.A 4.C 5.C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第二节 货币供给

选择题

1.D 2.C 3.A 4.C 5.D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

选择题

1.C 2.C 3.D 4.A 5.B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外汇和汇率

选择题

1. A 2.D 3.A 4.D 5.C 6.B 7.A 8.C 9.B 10.D

第二节 国际收支

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D 7.C 8.D 9.B 10.A

第二部分 税收基础

第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了解税收的概念、特征及职能

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A 7.D 8.B 9.A 10.B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图文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