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 当代广西
美好期盼。
“绣”出好生活
2023年12月23日一早,家住靖西市新
靖镇旧州街的村民陆彩切就提着小半袋绣
球,来到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
的绣球厂,准备交付自己签领制作的绣球。
“这些绣球都是我利用空闲时间制作
出来的,我今天带来了 100 个,每个绣球的
工钱是7块钱,我能拿到700块钱。”陆彩切
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发展庭院经济,靖西市从老乡家
园产业园划出 5000 平方米厂房,作为绣蕴
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采取“政
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着力扶持
打造本土绣球龙头企业。
公司通过绣球制作技艺传承和非遗培
训班,带动一批批绣娘提升技艺,促进绣球
产业发展。目前,已带动500多位绣娘参与
到绣球产业中来,帮助数百名脱贫户实现
就近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
“我们的订单一直在增长,绣球产业要
发展,全程纯手工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
会先用专门设计定制的缎面压花机器进行
压花,然后绣娘再负责手工刺绣缝合,这样
效率高了,质量也有保障。以前一个绣娘
一天只能做一个绣球,现在做七八个没问
题。”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技师王秀芬介绍。
从传统的绣球摆件到绣球钥匙扣、绣
球汽车挂饰、绣球香包、中草药绣球保健
锤,造型精美、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烈
的实用型绣球产品,拉动着靖西绣球产业
大步向前。目前靖西市年产绣球 50 多万
个,产值超千万元,绣球产业成为当地庭院
经济的支柱、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游”出新路径
鳞次栉比的古道老宅、复古怀旧的壁
画、五光十色的灯饰……夜幕降临,贺州市
钟山县公安镇的荷塘村开始热闹起来,浓
浓的烟火气弥漫着这个古朴秀美的村子。
荷塘村建于明朝末年,是中国传统村
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 年被列为广
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同年,文化和旅游部
以“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为主题,推出149
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钟山县“农耕返
璞研学之旅”是广西 5条入选的线路之一。
而荷塘乡村旅游区,则是其中的一个节点。
“要让古民居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让风
景变成‘钱景’。”荷塘村党总支书记钟寅生
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引进“荷塘匠人部
落”民居改造项目,推出灯光复古夜市、文
化雅集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感
受古村韵味。
荷塘村采取“村委当股东,村民为员
工”的模式,引入团队打造咖啡馆、农家乐、
乡村营地、艺术工作室等多种业态,并招纳
高校、画室等团队进驻,盘活古村落资源。
“成为农耕返璞研学线路的节点,对荷
塘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融
入新的发展理念,重新进行设计与规划,大
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让更多村民吃上‘旅
游饭’。”钟山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廖
丽说。
趁着这股东风,村民廖子法利用自家
的房子,开了一家民宿和一家餐馆,彻底告
别了原来“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如今他
每个月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是以前种地
时的两倍。“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节假
日的时候都是满房的,餐馆平均每天也有
4~5桌客人呢。”廖子法满脸笑意。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发展庭院经济可
谓得天独厚。沿海、山多、地少,多样的地
理环境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资源。在 12 个世居民族世代耕耘的土地
上,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更是为庭
院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2022年,广西制定了《关于鼓励引导脱
贫 地 区 高 质 量 发 展 庭 院 经 济 实 施 方 案
(2022-2025年)》,统筹各级衔接资金、粤桂
协作资金,精准谋划庭院经济产业项目,力
争每个脱贫县打造3~5个庭院经济主导产
业,目前涌现出了七百弄鸡、脆皮金桔、黑
山羊、陆基养鱼等一批增收效果显著的特
色产业。
然而广西发展庭院经济依然有很多短
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的庭院经
济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乡村休
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
占比较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生产效率和
产出效益比值较低。同时群众的商品化意
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
要补齐短板,自治区党委农办综合处
四级调研员谢国强认为,必须依托各地现
有资源和优势,突出特色,把庭院经济嵌入
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链条,共享现有的
市场经营主体、仓储物流、销售市场、科技
支撑、品牌标准、基础设施等产业服务体
系,让小农户与现代产业有机衔接,走市
场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庭院经济
之路。
靖西绣女在家门口制作绣球。 靖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