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
“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
C919 展翼长空、“深海一号”探索海底、“蛟龙”
号逐梦深蓝……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和一大批
大国重器铸就,背后都离不开高校的贡献。高校成
为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
策源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和人民群众的新期
待,迫切要求我们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
更多高层次人才,迫切要求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龙
头引领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
尖创新人才,要求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
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
急需学科专业……高校必须瞄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
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精准发力、系统谋划,通过实
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
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等,为创新驱动源
源不断输出一流人才。
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
里”,关系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能力提升。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进
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索、不断突破,以改革
激活力、增动力。要通过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
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
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
高效率转化,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
生产力“最大增量”。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体系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更
呼唤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立足于此,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抓好市
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以更高
水平的产教融合,重塑职业教育发展生态,提升职
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
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聚焦不断满足人民
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 2895 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
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7%,进城务
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
位服务补贴比例超过 95%……一个个数据,是一座
座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寄宿制学校、乡村小
规模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教育内外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
教育公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期待。直面人民期待,要
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全面发力。
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要加快缩小
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让每个孩子
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把促进公平融入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努力把人民群
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变成教育工作的亮点、
看点。
人口新形势催动教育大变革,这是难点问题,
也是焦点问题。教育系统要主动变革、前瞻布局,
下好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的“大棋”,建立同人
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要坚
持规划引领,将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前
瞻性配置。要推进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
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
将人口变局挑战转化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推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的考生选择职业院校、“蓝
领”成为高层次人才……是否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
彩机会,是衡量教育能否有效提高人民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奋斗活力的关键。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
培养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要求,为具有不同禀赋和潜
能的学生创造发展条件,要通过深化职普融通、产
教融合,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高
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让
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统筹推进育人方
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有
组织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激活
力、增动力。
前沿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对传
统科技体系产生重大冲击,科学家预言的“技术奇点”
时刻已有迹可循,以更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变革应对
科技和产业变革,越来越紧迫。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
成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
鼻子”,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
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