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2023 / 06
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二)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增强政策支持保障力
度。一是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投
入保障机制,以“两区”融合为契机,结合各区级医院、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科学核定并实行
差别化财政拨款,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
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对经济基础薄弱、设施设备陈
旧的卫生服务中心适当给予财政倾斜,全力保障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转与健康发展。加大对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中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规范引导
中医药服务发展。二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扎实推进
“区级强院”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龙一医(龙湾
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新院,推动区第二人民医院(天
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龙湾医疗“副中心”,
加快永兴、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建设,加
速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规范提升沙城、
星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布局建设金海湖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基层医
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互联网
+ 健康”模式,推进远程诊断医疗系统建设,实现“基
层检查、上级诊断”,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加快全民健
康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应用,建成全
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
得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
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国家传染病医院建设
的最新要求,稳步推进传染病防控大数据中心和指挥
中心建设。四是优化医保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医疗、
医保、医药等体制机制协同改革,落实总额控制指标
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等政策,优化改革医保
支付方式,将医保基金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按照功
能定位推进分级诊疗,对未经基层首诊或转诊而直接
到区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患者,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支
持基层首诊,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调控引导作用。
(三)强化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实际的全
科医生用人机制和倾斜政策,通过提高待遇等优惠政
策,吸引一批中医药、推拿、护理、康复保健等专业
的毕业生到基层,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力量。对急
需的高层次和影像等特殊岗位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
简化人才引进手续。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持续实
施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岗培
训、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制度,推动全科医生转岗
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实施有效的政策调控,
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建立区域医联体内部
人员统筹使用、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基层人员到区级
医疗机构进修和岗位培养,实现人才资源在全区范围
内合理配置。三是从源头上补足队伍缺口。积极依托
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眼谷”“国科大研究院”等高等
医学院和科创平台,培养大量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面向高校招聘、定向委培、向社会招聘等方式完
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按标准增加配齐区疾控中心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数。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
设。强化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疗质
量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推进医
德考评制度,完善医德医风奖惩机制,鼓励医务人员
努力改善服务态度,不断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构
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医疗卫生服务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通过政策
宣传和信息公开,提高社会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工作的认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通过组织开
展“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等评选活动,重点宣传基
层医务工作者的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
风气。二是加强对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强化“大
健康”理念,突出预防为主,大力普及健康知识,通
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义诊、设立健康咨询点等
方式,对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积极倡导
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和安全行为习惯,增强科学保健意
识,营造全民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三是引导更多社
会力量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抓好优惠政策兑现,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资建设
特色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助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
务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