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李占杰 版式设计 李占杰 特别关注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3
黄 河 之 滨 也 很 美
制图 郭鑫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月2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
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
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参加会议。
当日下午,“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采访活动启动,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将
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全方位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
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
记发出的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
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生态兰州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
分外妖娆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
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
在兰州考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
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
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
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新的城市名
片。
数据显示,自 2003 年至 2012 年,兰州在国家
公布的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的排名中位于
后 10 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特殊的地理环
境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注定了治理大气
污染将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2012 年 4 月 20 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
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一年全面攻坚、
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以工
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
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力争 3 年使兰州的大
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兰州在治污路上探索前进。出城入园、驻厂
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打出,
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蓝天多
了。
2014 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13 天,
标志着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第二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
步奖”。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
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
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至 2022 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持续改善,
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兰州人
民背冰挑水,上山植树,历经数十载努力,现今的
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 62 万亩,成活各类树木 1.6
亿株,常见的脊椎动物达 76 种,创造了我国西北干
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
虽经风雨依旧慈祥,充满着一位母亲对儿女全部
的呵护与爱。
根据《2021 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
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
中排名第一,在全国 336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
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
城”第八。
兰州将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
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保护好母亲河,让黄河
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水兰州
吟唱“诗和远方”
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
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
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
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
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
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
北的八方宾朋。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
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
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
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
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
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
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
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
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
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
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
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两大
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园综
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
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众巷、南关民族
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清
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
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
共振,让古老金城在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 重振兰州雄风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 12 个工
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
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
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20 世纪 60 至 70 年
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
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
在兰州。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
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
料、第一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
或者与兰州有关。
经过 70 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
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
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
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按照规
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
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
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
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
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
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同时,兰
州将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
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
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
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
集聚,并加快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让
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3 年是强工业行动实施的关键一年。为攻
坚突破大项目,兰州市将持续推进 156 个强工业项
目,并在继续壮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落实专家问
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等措施,培育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 30 家以上。同时,兰州市将继续深化工
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重点在兰州新区精
细化工园区、树屏食品产业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
转型试点工作,并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
兰石化、生物所等 37 家企业“链主”作用,强化产业
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在不断加强壮大自己的同时,兰州市将继续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兰州—西宁城市群建
设政策机遇,深入贯彻“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
坚持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
常之招,攻坚推进强工业行动。
●创新兰州
全力做好强省会行动主力军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贯
彻黄河国家战略、立足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
格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甘肃省在新一轮区域
竞争中打造核心增长极、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
择。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
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省会强
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加力建设新时代美
丽兰州,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
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
桥头堡和战略基地。强省会行动要求兰州全面
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增强省会兰州的区域
引领力、全省辐射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兰州
正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强省会行动的资源潜力,看
齐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为,力争当好全省高质
量发展的排头兵。
兰州产业发展在全省较为领先,已经建成一
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
穿产业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
兰州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改造,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特色优
势产业领域为重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发挥兰
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
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
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国家
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此外,兰州将从总量增
长、质量提升、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出发,大力发
展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产
业,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为推进强省会
高质量发展给予有力产业支撑。
在此基础上,兰州市一直秉承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和经
营主体期盼,瞄准短板弱项,着力打造营商环境
“政策高地”,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
办法》,夯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指引和制度保障。
同时,今年以来,兰州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
突破年行动,推出了 11 项专项行动和 313 项攻坚
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
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此外,兰州
市还出台了 172 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
523 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
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服
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在办事环节和提
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上做“乘法”,在简
政放权上做“除法”,对标全国第一批创新试点城
市,推出创新改革事项 157 项,先行开展国家营商
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文化兰州
文化传承和繁荣
成就兰州文化自信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
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
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
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
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宜居都市”。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
文化,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
求早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
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有戏曲、音乐,还有舞蹈、绘
画。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演出
达 700 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
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
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
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
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
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
《卡门》等精品剧目。
兰州水墨丹霞
。
多类候鸟来黄河边过冬
。
兰州湿地公园
。
兰州市榆中马啣山生态恢复人工落叶松林
。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
兰州黄河楼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