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版面集锦

发布时间:2023-9-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版面集锦

责任编辑 李占杰 版式设计 李占杰 特别关注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3黄 河 之 滨 也 很 美制图 郭鑫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月2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参加会议。当日下午,“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采访活动启动,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将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全方位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生态兰州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分外妖娆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 [收起]
[展开]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版面集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2页

责任编辑 李占杰 版式设计 李占杰 特别关注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3

黄 河 之 滨 也 很 美

制图 郭鑫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月2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

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

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参加会议。

当日下午,“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采访活动启动,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将

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全方位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

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

记发出的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

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生态兰州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

分外妖娆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

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

在兰州考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

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

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

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新的城市名

片。

数据显示,自 2003 年至 2012 年,兰州在国家

公布的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的排名中位于

后 10 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特殊的地理环

境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注定了治理大气

污染将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2012 年 4 月 20 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

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一年全面攻坚、

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以工

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

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力争 3 年使兰州的大

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兰州在治污路上探索前进。出城入园、驻厂

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打出,

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蓝天多

了。

2014 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13 天,

标志着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第二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

步奖”。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

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

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至 2022 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持续改善,

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兰州人

民背冰挑水,上山植树,历经数十载努力,现今的

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 62 万亩,成活各类树木 1.6

亿株,常见的脊椎动物达 76 种,创造了我国西北干

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

虽经风雨依旧慈祥,充满着一位母亲对儿女全部

的呵护与爱。

根据《2021 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

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

中排名第一,在全国 336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

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

城”第八。

兰州将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

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保护好母亲河,让黄河

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水兰州

吟唱“诗和远方”

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

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

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

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

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

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

北的八方宾朋。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

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

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

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

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

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

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

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

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

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

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

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两大

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园综

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

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众巷、南关民族

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清

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

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

共振,让古老金城在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 重振兰州雄风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 12 个工

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

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

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20 世纪 60 至 70 年

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

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

在兰州。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

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

料、第一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

或者与兰州有关。

经过 70 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

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

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

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按照规

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

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

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

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

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

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同时,兰

州将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

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

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

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

集聚,并加快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让

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3 年是强工业行动实施的关键一年。为攻

坚突破大项目,兰州市将持续推进 156 个强工业项

目,并在继续壮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落实专家问

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等措施,培育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 30 家以上。同时,兰州市将继续深化工

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重点在兰州新区精

细化工园区、树屏食品产业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

转型试点工作,并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

兰石化、生物所等 37 家企业“链主”作用,强化产业

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在不断加强壮大自己的同时,兰州市将继续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兰州—西宁城市群建

设政策机遇,深入贯彻“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

坚持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

常之招,攻坚推进强工业行动。

●创新兰州

全力做好强省会行动主力军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贯

彻黄河国家战略、立足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

格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甘肃省在新一轮区域

竞争中打造核心增长极、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

择。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

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省会强

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加力建设新时代美

丽兰州,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

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

桥头堡和战略基地。强省会行动要求兰州全面

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增强省会兰州的区域

引领力、全省辐射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兰州

正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强省会行动的资源潜力,看

齐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为,力争当好全省高质

量发展的排头兵。

兰州产业发展在全省较为领先,已经建成一

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

穿产业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

兰州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改造,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特色优

势产业领域为重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发挥兰

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

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

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国家

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此外,兰州将从总量增

长、质量提升、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出发,大力发

展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产

业,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为推进强省会

高质量发展给予有力产业支撑。

在此基础上,兰州市一直秉承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和经

营主体期盼,瞄准短板弱项,着力打造营商环境

“政策高地”,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

办法》,夯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指引和制度保障。

同时,今年以来,兰州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

突破年行动,推出了 11 项专项行动和 313 项攻坚

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

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此外,兰州

市还出台了 172 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

523 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

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服

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在办事环节和提

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上做“乘法”,在简

政放权上做“除法”,对标全国第一批创新试点城

市,推出创新改革事项 157 项,先行开展国家营商

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文化兰州

文化传承和繁荣

成就兰州文化自信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

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

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

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

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宜居都市”。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

文化,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

求早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

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有戏曲、音乐,还有舞蹈、绘

画。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演出

达 700 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

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

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

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

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

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

《卡门》等精品剧目。

兰州水墨丹霞

多类候鸟来黄河边过冬

兰州湿地公园

兰州市榆中马啣山生态恢复人工落叶松林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兰州黄河楼夜景。

第54页

A04 影事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东莞时间网 www.timedg.com

□编辑/林坤明 □视觉/汉婉湘 □校对/张树华

■采访团参观兰州彩陶博物馆

■采访团在《读者》展馆内拍照“打卡”

■采访团在船上拍摄黄河岸边风景

皋兰山下,黄河之滨。

如兰之州,赏心悦目。

7 月 24 日,由中共兰州

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

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

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

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

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2023 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

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

总编和记者代表参加会议。

当日下午,“全国百家党

媒社长总编看兰州”采访活

动启动,全国近百家媒体的

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

人,对金城兰州展开全方位

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

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

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

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

“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

主题采访,调研兰州生态文

明建设、改革创新进程和统

筹推进强省会行动的有效实

践,体会“黄河之都”“丝路明

珠”的别样风韵和蓬勃发展,

感受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的

源远流长和雄浑壮美。

大家行走在美丽的黄河

之滨,走进宜居宜业的崭新

画卷,零距离感受兰州生态

文明建设成果和发展脉搏;

来到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

列馆、秦腔博物馆、兰州黄河

桥梁博物馆、《读者》集团,领

略兰州历史文化之美;进企

业、看园区,深入了解兰州在

工业领域厚重的历史底蕴和

发展成就,见证兰州培育壮

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

数天的采访中,全国近

百家党媒同仁们一起讲好

“兰州故事”,唱响“黄河之滨

也很美”的城市品牌,用精彩

的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

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

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

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兰州水墨丹霞

■黄河母亲雕塑

■兰州湿地公园

■美丽兰州

本版图片由兰州日报社提供

■兰州黄河楼

第56页

 

 

  

flffifflfffi !\"#$%& ' ()*+,-. 

/01   

  / 0 2ffl ff  3 3 4 5 6 / 0 173 fl 8 9: ; < = > ? @ A B C D E F 2ffl fi G = A HI J K LM2N  O





 flffifflfffi

! \"#$%&'(

)!*+,-

.fi/012-34

56 !789:;<=fi>? 2 @A!BC

- DEFGHIJKLM NOfiPQRS

56TTUVWX2-YZ[\\!]^/_7

8`ab4;cd%&fie8f .g

!

hGi

.jO[\\f

klmnopqrstuvwltM

xyz{wltS|}~now€! PQR

‚ƒ„n…†‡|}no! ˆ‰ŠO‹/fiŒ

Ž!‘’%“”•–fi-/0—˜f-Suvw

lt™L4;šfiuv›1œžŸœŸ 

¡œ¢£fi ¤¥¦l§¨!]©ª«„]¬/­

®b¯[°±²³´uvnofiµ¶„·¸f ¹º

[°»¼½¾¼fi ¿! uvÀÁÂÃ;EÄÅÆ

fiÇȄÉÊ 2³´Ëº[°3\\!ÌÍ:

η

¸ÏÐÑ[Ònoœ ÌÍÓOÔÕ ¿Ö×fiÔØ

\"Ù

º—ÚÛÜ2 ÅÆAÝHÞ±ßà

¼2

&3!

¦

œ

fiff!M

1;noNO[flœ ffi—nofflffÞ

fi‘œ Ïno!N\"¦#$fi%&no!'!()*+

7;],-./0œ’flNffœ’12ffœ#34_fi-.

n }„-56» 2 78ÅAÝHF9:;ˆœJK

<=>?@,ABÏÐCDfi

Gi.! kE~F

kpnoœÏÐno2 SBG;uvœHœIJKœLL

M¥kpNOP! ]©¼QRS[ÒÑTUfinoVW

XYWZ;[\\fi]^2-_`P!Á(a%%bÔM!

À’%ficd34]efgœhi!jkl

mfiŒ

h2 





 





flffi fflfffi

!

\"#$%&'(

)*+,-!./01!234ffi 56789:\";:\"<;:\"=>?@ABC2DE2F;

2GH2IJK,LMN4OPIJGQRS\"TUF;.V#WXY.Z[\\/!]^_`abIJ\"

DE\"F;\"GH!cd#ef \\2ghQi2jklm!nopq#rs+,ltuvjkGH\"ghGH

!wxy#z{|t}fi

~; €./‚ƒ\"„…\"†G\"‡ˆ@‰Š ‹Œ!+#YŽffi

!N4-fi

‘’6“”•–2—˜™š2jkl›œt!ž9ŒŸ ¡¢$£fi€¤$¥

+f\"¦–§¨!©©ª«¬­[+,-®§¯\"°L±\"²¥³!´°#µ¶ffi

-Mfinop-Mqor&!.S}

!}Sq

-9Sxys_tu!ysvw!x./y<z{{

@A!S- DEFGHIJKLMNO

!3

C DE} FÝFGfiHIœJK<„Gi£|S

}y~œ€w€œ

zœxy‚ƒ„…¥[Ɇ‡

fÞ!³Mfi!'ˆ\"‰Š‹fiŒ2

Ž³!y

‘!’7;M¯¾“œ¯¾

”fi¾T} 2ff2 •&3!M –ˆ—•JJ;ˆ

˜˜™š!›œ¦xy EžŸ!ffÀxy+,’

 M.Ïg¡fi¢ y2 }y~u!UV£¤fii¥

¦¦§§¨€w€e!xy©©!€ª«¬

z

Z!xy­‘®

!³¯°±²³´µ¬¶ixy!·

¸

fiMÀ.‘¹º»{{

-MfiC¼½Gœ!'½Gœ.n½G¼¾¿À!

¼ÁÂfi[ÒTÎÄÅ

y!ÆÄÇ!S 

}

Èl%b2 ÉÝÊÔG56JK<Ë\\!D

exys_tqÌͼœ!¾ÎÎ!

©¾flxyÏÐ

fi[ÑÒ ÓÔ!Àxyno’CŠ !TÕÖ

xyU’,} ¥×œ¿ØDÙAE!SÚÌfiÛÜ!

N

Ý1; Ïfi¢ 2

 PQ!RS

-ÌÞlƒßàb!olÂ^%&]e



l [2 @A!BC- DEFG

HIJKLM NOfi

%PQ9:M

2L4ÓÔSß fi

,Ô£o!'}!3CP

 ÔG

/fi

Sl



Œ2Ã}!s½2Mfi\"Ù!

-ÊM\"Ùfi

ºffi2



&!M †‡fl

-Mffi’!NOo œ

vffloÓ:;M fffi¦R Ê#O¦!°

\"#

$

%!& Ê&œ§q'§(I



2 ½

!ffi’ÊÚ)(I 

!(*L´+

J,JºD-.2ÚÞ!ÓO;ºÔÕqÊL

/o œ01o œq2o3’NO¦!!4+5q2

6Eœ78 E59!§:;À<#Ê=>?

Ê E2



 &’MRÊ#O¦!fi~@

&2

,A›BCNO!M ÖDEÓ: ºRÊ

NO!ÈSFEGHu?Ê=IfiJu!¦K

ELMœŒNÓOœTPTQœ±l3Rfi¥S!!

78KŒT-TU.?Ê

E®u2ÚÞ!M

ÖFE[oÊVWXJY„BZD[\\! µ.

SMŒªo€œ ]^_`qʀ-Ù

T?ÊB…o«ab.@! ÈÓO

T?Êc

Ú\"Ù!\"dMeo œ!lॠE?Ê-fà @

!RoqÊfuZic@gh!i

T?Êj

kÆlœjkm:fi\"Ù!'2

-nn!@.opÁRqr•&3\"Ù_

sÞ !rO_[\\t u]e®\\

v༠!w

x

&fiffy!ÁRfiz‰¼;jk{2 ]|

}[[UO;Á2~x€4‚qƒ!~ „…

†4L‡ˆ‰œqʝ[!M4’;

º~Š

-‹œCŒŽœx.Ofi‘2 ’AÝHH

I!’“”•¶YF9;ˆœYI£–\\2



 TUV\"WXYZ

-]º—¨fi!q˜¨™

š› -œ1\\´©ž½› -Ÿ

Ñ šm› @ A!SML

œ¹€‹fiM8¡ˆ¢À

|£¬¼¤ffi¥!BC- DE

FGHIJKLMNOfiPQ

R¦S

Ã!*§¨o©

ª«¬

­fi|®g¯°±Q2S§¨ofi

²bZ!˜1II³´Qfi|®µ

S¶4

Ž·+

6!

¸

¹OfiVº‰»7–&Ã3¼½

PQR§‰¬C/

fi¾¿!³ß

fi

À42

-\"ÙLÁÂ!¦ÔqÊo

  ºLfiu/„ÃÄ2

~ÅÆÇÃÎfiMLÈ

%&fi\"Ù! ÌÉS  

E EL

;ÀÊË4

 h2CMLÖ!lÌÍq

Ê@,ÎhqÊC®78®3!Ï

?ÊM8¡ˆ¢À|Ь¼

¤ffi¥+,; ‹ŽE.¾Ñ

ÒÓfi!q?Ê

!ffi¥fffifi



£a-MÔÒ+, ‹

.¾ÑÒÓ-'ÕѬM!l

ffi`fÖàfffifi×Ø«ÙÚ

ÛÜݯµBC! ‹ žÞ¼

ßË4

¬àÍf\"fi

¹E&ʁ Í

!h6Î

k°Íq`

Ê#

ÍÁ ν½

®!MLfiLm$

\"ÙMDEÓ:R+a#

Ofi·ffi2

-]E?ÊS fiÌ?Ê

´'

h!®L‰M

9œ ±²StKŒT{u

Z¯[!ݯ;1+Þ2 M

1fl’ffi[9‰`!fffl ‹

ff§:!fiqÊ\"ÙG!\"

t'ƒ!{tʃ\"{@!’&Ý1

+a# œÙ$+a@,2+»A

ÝH:JK<%&|$2

'3! MÖDEÓ:ÔÕ

qÊL/o œ 01o œ q2o3

’!®()ffi’œ¼2*| œe+

o  ¥ T 2 , - q Ê 'Ò,µ

.!-Ù.À\\$>!È\"/M

œ M° ECà4$>

¥JYfi0O@ ! Ro~@

Æ×f\"„+Þ\\ ! m:qÊ

„ÁƳffl! ÓOµqÊ4

! QffU’ Eµ1fiÒ

Ñ4

/2 *!MÖ~J$

(Iœm$23œqÊ5†„4

4O‰\" ! ff\"ÙMžŸÑ



qÊ! S56Æ× œ L/ffi

’œ!l œ—¨ œ1:œ«17

· œÔ£fflff¥qÊ!ª+8“

).Àfi(I.! ,Ó:R+

a L m$\"Ù X 9 ¼ffq Ê :

;2



 [\\]^_`abcdRef



 ghijCklmnop



qr s 



tu s





qr s

TUv3flwxyBz {|

 flffiffl

qr s



fffi !\"

V#fl}~

#$

 %&' ()*+,

-.ffi/0

123456789:;<= qr s

第58页

金城兰州

﹃夜经济

﹄催热城市

﹃烟火气

城市“烟火气”持续升温

在 兰

州日报社同

仁的推荐下,

晚上 8 点 30 分,

夜幕降临,记者来

到南关民族风味一

条街,一走进街道,便

被人潮“裹”着前行。一

个个制作精美的摊位整齐

划一,迷你小土豆、鸡蛋牛奶

醪糟、羊肉串、柴火鸡、静宁烧

鸡、炒面片……各类特色美食小

吃应有尽有,美食香味扑面而来,

令游客们忍不住驻足品尝。

“网上看到这条街建筑很有

民族特色,美食也很多,来了后只

觉得不虚此行,对我这种吃货来

说,现在‘恨’不得把美食都装进

肚子。”来自浙江的付女士兴奋地

说道,原计划飞往张掖,现在只想

多留两天。

除了外来游客,不少兰州人

在下班后也会到南关民族风味

一条街、正宁路小吃街、星光夜

市、黄河食渡等夜市,与三五好友

相约,点几串烤羊肉、喝杯杏皮茶

或甜醅子奶茶,尽情享受着浓浓

烟火气与美食带来的热烈与畅

快,共度夜晚的惬意时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

里每天晚上都很热闹,美食品种特

别多,味道好,经济又实惠。”市民

黄先生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来到

正宁路小吃街吃点烧烤,放松心

情。他说,不少兰州人下班后都会

就近去一家夜市,点几串烧烤、喝

几杯解暑饮料,在轻松氛围中感受

人间烟火。

火爆的地摊总会让人联想到

油腻的地面和用餐后的满地狼

藉,但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兰州市

每个夜市摊位下面都铺了防油污

防腐蚀的地毯,这既彰显了这座

城市的文明和市民的素养,也突

出了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

平,守护了这人间烟火气。

烧烤摊、大排档,食客不断;

美食城、步行街,游人如织……夜

幕降临,依山傍水的金城用璀璨

的灯火点亮夜幕,霓虹闪烁、人声

鼎沸,呈现出“越夜越金城”的独

特韵味。

◎新闻多看点〉〉〉

视觉新闻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近日,虎邱镇举办“入党月”集中培训会,各

村党支部书记、离退休老干部、新入党党员听党课、谈感悟,重温入党誓

词,进一步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

深学争优 敢为争先 实干争效

安溪农商行:

金融“活水”提速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 通讯员

叶筱琛)近日,在 2022 年度泉州

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

估中,安溪农商银行在37家金融

机构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等级。

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近年

来,安溪农商银行瞄准农村金融

服务难点、痛点,精准创新金融产

品和服务,凝聚政银企多方合力,

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

的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组织体系,

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同频共

振。截至 6 月末,涉农贷款余额

179.73 亿元,占比超各项贷款总

额的90%。

聚焦安溪“双铁”两大支柱民

生产业,安溪农商银行推出专属

信贷产品“茶金农”“藤飞贷”,全

流程服务茶产业、藤铁产业发

展。截至目前,涉茶信贷总额达

55亿元,藤铁业信贷总额达23亿

元,为支柱产业提供最有力的金

融支持。

在县域重点工作、民生工程

上,安溪农商银行在24个乡镇开办

第三代社保卡业务;开展慈善助学

捐赠近400万元,累计发放助学贷

款2.24万户、金额4.39亿元;发放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金额占当地投

放总额的

99% ;依

托“福农e政”平台代发各项惠民资

金21.37万笔、金额1.59亿元。

在优化服务上,安溪农商银

行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

社融合”战略工程,加大与各级党

委政府、单位、村居、协会、企业等

联动协作,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

议近 500 份,聘任党建指导员 28

名、选派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147

名,为群众送资金、送知识、送服

务。同时,布设多个金融、政务、

民生、电商、物流“五位一体”福农

驿站,推动各项业务办理线上化、

无纸化等,全方位提升群众金融

获得感、体验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安

溪农商银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金服云”等企业信贷需求对接平

台,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发放

“提质增产争效贷”,助力企业开

拓市场、提质增效,提振市场信

心。目前已授信288户授信金额

2.56亿元。

安溪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

示,将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

干争效”行动为契机,持续优化金

融供给、强化服务创新、深化融合

发展,全力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

兴再上新台阶。

2 经济·视点 □责编:苏连锦 □美编:叶贞凤 □校对:章艺涵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邮箱:axxxtwo@163.com

部门连线

县供电公司:

高效服务助力充电桩增容改造

本报讯 (记者章艺涵 通讯员

李锦萍)近日,在参内镇江滨新能

源汽车充电站,新投运的快充桩

为前来充电的电动汽车“快速续

航”,一根 60 千瓦的充电桩满负

荷运行,充电 30 多分钟即可从

10%快充到80%,有效缓解新能源

车主们的“里程焦虑”。

2019年12月,泉州江滨新能

源汽车有限公司抢占市场先机,

在参内镇东二环路投资建设全县

首家社会化运营充电站,新装800

千伏安变压器,一期投运12根充

电桩。

“从 2021 年开始,充电站运

营步入正轨,2022 年全年充电量

将近50万千瓦时,特别是节假日

出行高峰期,排队等待充电的情

况越来越多。”5 月 19 日,国网安

溪县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陈俊龙

前往充电站推广智慧车联网平

台,泉州江滨新能源汽车有限公

司负责人吴燕玲谈起充电站二期

的建设规划。

为准确研判充电站的运营情

况,陈俊龙通过网上国网 App 查

询能效账单,数据显示,充电站今

年 1 月至 5 月的充电量同比去年

同期增长47.52%。陈俊龙结合现

有充电桩的功率、数量和场地条

件等要素,初步为吴燕玲提出“快

充+慢充”组合方式的扩建建议,

并辅导吴燕玲通过网上国网App

发起用电增容申请。

5 月 20 日,陈俊龙和国网安

溪县供电公司运检部、参内镇供

电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勘

查,按照新建16根快充桩、5根慢

充桩的扩建方案,充电站需要增

容用电容量 800 千伏安,接入电

源为10千伏东环线,需新建将近

300米电缆至客户红线内,陈俊龙

当场向吴燕玲答复供电方案。

“你们的服务太高效了,还帮

助我们减少投资成本。”吴燕玲表

示。陈俊龙还向吴燕玲介绍,申

请充电桩高压业扩报装用户,可

以由供电企业延伸投资到用户红

线内,此次增容用电所需的10千

伏配套电网项目由供电企业出

资,可以节约投资金额约20万元。

为服务充电桩建设项目尽早

投产,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开辟

绿色通道,实施限时办结,服务过

程中推行“一站式”服务,确保充

电站内外部工程同时建设、同时

完工,陈俊龙一边加快推动配套

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一边积极

对接吴燕玲了解用户工程的施工

情况,通过线上联合审批的方式,

仅用5个工作日便完成占用挖掘

道路的审批手续,13个工作日完

成了配套工程施工,并协助吴燕

玲对新建充电桩进行设备调试和

试运行。

经过近一个月的改造,6 月

16日,陈俊龙和同事对江滨新能

源汽车充电站增容用电工程开展

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当天便装表

送电,比预期投运时间提早 15

天,助力充电站增收约 2 万元。

经过增容改造,如今的江滨新能

源汽车充电站可同时满足 33 辆

电动汽车实时充电的服务需求,

让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

打出“组合拳”发展“夜经济” 无忧”。

今年来,为助力城市“烟

火气”不断升温,兰州市适时

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

经营的指导意见(试行)》。

《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商业

服务网点布局和市民实际需

求,形成以基本商业服务为主

体、设摊经营为补充的服务格

局,适应市民群众对高品质、便

利化生活的追求。《指导意见》还

提出,兰州市行政区域可采取差

别化管理模式,划定严禁区域、

控制区域、开放区域,县区政府、

高新区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在

开放区与控制区组织创新设置

特色点位时,优先在空置公共区

域内选点,并明确运营主体及责

任人、经营业态、时段、区域、摊

位数量、设施外观等,严格落实

管理要求。开放区域、控制区域

内应合理配置环卫、垃圾分类、

交通、照明、标识标牌等配套设

施,设置停车区域。

“文旅、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

还积极完善政策举措,动员各类

夜市街区开展系列促销会活动,

全方位拉动娱乐、文化、餐饮等产

业联动发展。”兰州日报社记者颜

娜介绍,兰州市立足街区经济优

势,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扩内

需、促消费、稳就业,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一街

一特色”建立夜经济发展脉络,提

高街区吸引力。推动夜间消费中

餐饮服务、购物零售、文艺演出、

经典游览等项目的优化整合,引

入特色产业、打造夜间文化、提升

环境品质、加强安全保障,推动夜

经济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市

民焕发新的烟火气息。

兰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

绍,为保障夜间经济的良好运营,

兰州市还统筹调度市内轨道、公

交、出租、网约车运力,营造开放、

有序、活跃的夜间经济环境,更好

地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品质化、

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目

前,兰州市已建成夜市街区 30 多

条,打造了多个融合餐饮、娱乐、

观光等为一体的商旅项目。入夏

以来,“夜游黄河”项目累计接待

游客近 20 万人次,同比增幅超

285%;南关夜市日均接待游客3.5

万人次。

仲夏兰

州 ,生 机 盎

然。7 月 24

日至 27 日,

中国报业协

会 党 报 分 会

2023年年会暨“全国百家党

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甘肃省兰州

市举行。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

和记者代表参加会议,走进兰州这座黄河唯一

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和经济

社会发展成效。其中,兰州夜市的独特韵味和其

发展夜市经济的一些做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

象。 (记者吴梅珍/文 通讯员胡淼山/图)

点亮“夜经济”

,打开城市另一种可能

内需是经济发展

的基本动力,消费是畅通

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扩内

需、促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夜间经

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

重要举措,是释放城镇商业活动潜

力,提升民众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

告(2021-2022)》显示,我国夜经

济影响力排名榜单中,重庆、长沙

位居前两名,青岛位列第三名,是

榜单中唯一一个跻身前五的北方

城市,成都和上海分别是第四和

第五名。其中,重庆凭借得天独

厚的地貌特征,特色鲜明的地方

美食,吸引了一众游客夜间打卡

拍照、品尝美食,成为我国典型的

夜游型旅游目的地;长沙由夜宵、

夜演、夜景、夜购、夜宿组成五大

业态,借助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

和商业魅力,成功培育出文和友、

茶颜悦色等 80 多个网红消费品

牌;青岛因地制宜,基于当地特

色,在历史街区依托科技赋能,呈

现虚实结合的“声、光、影”大秀,

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上海和成

都作为我国东、西部最大的经济

体,青年群体聚集、消费需求旺

盛,形成一批集美食、购物、运动、

音乐、文艺、酒吧、观光等服务业

业态为一体的夜间经济示范街、

特色消费商圈、社区消费新场景

等综合性夜间经济模式。西安、

洛阳、湘西、黔东南等地虽未进入

十强榜单,也通过大唐不夜城、隋

唐洛阳城、凤凰古城、西江千户苗

寨等旅游吸引物打开了知名度,

因出众的夜景为游客所乐道。

今年来,我国各地陆续推出鼓

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延长

夜间营业时间、丰富商品和服务供

给等手段,推动地方经济复苏。近

期爆火的淄博,凭借“小火炉、小

饼、蘸料”的烧烤三件套及其背后

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出乎意料地“出

圈”,成为当前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的代表。总体看来,经济基础不

同、资源特色各异的城市,凭借多

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多样化的

夜间经济繁荣发展路径,也为未来

的优化提升带来了新思考,为此笔

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文化底色渲染,激活焕

新城市历史风韵。历史文化是每

座城市独特的基因。随着我国步

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夜间

经济不能仅停留在美食、购物、散

步的简单相加,更不能局限于简

单粗暴的复制粘贴。放眼取得夜

间经济发展阶段性胜利的城市,

其共性在于都将地方历史文化色

彩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豪爽

耿直、开放包容的重庆巴渝文化,

慵懒安逸、闲适时髦的成都蜀文

化,中西交融、海纳百川的沪上海

派文化,还是恢宏博大、源远流长

的西安古都文化,都深深地烙印

在当地的夜文化当中,在夜幕降

临后,为居民和游客带来跳出时

空束缚的真实性体验。因此,要

实现城市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

展,需厚植城市历史文化基因的

沃土,向居民游客传递好历经岁

月沉淀的城市精神与城市魅力,

方能找准差异化路线,实现城市

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高新技术赋能,建构优化

夜间消费全新场景。相比于白天

现代化城市中各个单元各司其

职、机械化运转,夜晚的城市则被

赋予了更多的自由与幻想。近

期,在云南、贵州等地,于夜晚穿

着民族服饰拍摄写真的风潮日益

流行开来,夜幕降临后当古建筑

灯光亮起,身着民族服饰的游客

仿佛成了地道的当地人。这一风

潮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目的地文化

真实性体验的诉求,游客期望在

夜间进入一个纯粹的场景,最近

距离地接触当地文化。夜晚为城

市场景的重塑提供了天然的幕

布,因此夜间经济并不是日间业

态在时间跨度上的简单延续,而

应该剥离束缚,为居民游客“造

梦”。为此,需着眼于城市夜间消

费场景的重构。随着数字科技的

不断进步,依托于元宇宙的设备

联动,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场景

得以构建。目前,杭州德寿宫就

通过 AR 灯光秀,生动再现了“东

风夜放花千树”的南宋盛景;青岛

在百年历史城区上演无人机大

秀,辅之以 3D 大屏幕,以奇幻的

光影打造海空盛宴。伍迪·艾伦

在影片《午夜巴黎》中呈现了夜幕

降临后的巴黎街头,男主角穿越

到20世纪,与海明威、达利、菲茨杰

拉德夫妇等历史名人把酒言欢的

场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电影

中的畅想已经能够借助AI与全息

投影技术得以实现。需要注意的

是,夜间经济的场景重构不能被技

术牵着鼻子走,为实现夜间经济高

质量发展,应基于当地文化,设计

沉浸式审美体验,以高新技术为工

具,表达哲学意境与传统之美,以

光影手法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城市

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从而增强

消费者体验,提升消费者黏性。

三是治理能力优化,深入推

进共建共治共享。夜间经济在为

市民、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

城市治理能力提出巨大考验。夜

间经济意味着消费场景的扩张、

消费时间的延长,这需要文旅、公

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城管执

法等多部门的合力推进。因此,

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

的顶层设计、配套服务。近年来,

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路边摊、后

备厢集市、汽车影院、街头派对等

多样化的夜间经营业态层出不

穷。在带动就业、扩大内需的同

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

元的夜间消费空间,也满足了年

轻群体的社交需求。此外,为持

续保持夜间经济活力,夜间经济

业态与经营形式往往也常换常

新,这就为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时俱进,不断

引导鼓励新产业、新业态的生成,

营造高质量夜间消费环境,另一

方面,也需要为夜间经济的商家、

客群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

强化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安全,

达成政府、商家、消费者共建共治

共 享 的 社 会 治 理 格 局 。 (许

峰 詹崔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第65页

热线电话:0859-3195186

2023年8月5日 编辑校对 /查必芳 刘华朝 版式/高真媛 邮箱:qxnrb-xw@163.com 关注 3黄河之滨也很美

编者按:

黄河之滨也很美。

7月24日,由中共兰州

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

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

州日报社承办,《城市

党报研究》杂志社、无

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2023 年年会在兰州召

开,来自全国近百家媒

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

代表参加会议,并深入

兰州市区、兰州新区、

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

地,围绕“工业兰州”

“创新兰州”“文化兰

州”“生态兰州”“山水

兰州”开展主题采访,

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

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

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

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

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生态兰州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分外妖娆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

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

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

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

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新的城市名片。

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州为全国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在京津冀地区推广。数

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2年,兰州在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城

市大气污染指数中的排名中位于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

末位。2014 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标志着

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第二年,兰州在巴

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至2022年,环境空气

质量连续九年持续改善,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

市行列。

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兰州人民背冰挑

水,上山植树,历经数十载努力,现今的南北两山绿化面积

达到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常见的脊椎动物达76

种。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黄河母亲”

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虽经风雨依旧慈祥,充满着

一位母亲对儿女全部的呵护与爱。

根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兰州

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

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

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第八。

山水兰州

文旅产业融合吟唱“诗和远方”

七月的兰州,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

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

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

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月追段续……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

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

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

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

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

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

和牛肉面的美味。近年来,兰州着力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文

化和旅游项目,先后建成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A9国际、黄河

楼景区、兰州老街景区、华夏文化展示中心、兰州水墨丹霞

景区、河口古镇景区等重点项目。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

口青城两大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

园综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隆

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众巷、南关民族风情、黄

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清脆,“夜游黄河”的

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化

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共振,让古老金城在依山傍水中焕

发出新的活力。

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兰州,这座山水之

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

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八方宾朋。

文化兰州

文化传承和繁荣成就兰州文化自信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随着

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早已成为群众日常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

地都可以欣赏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有戏曲、音乐,还有

舞蹈、绘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开始被人们免费或低价

拥有。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兰州基

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

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

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

和“宜居都市”。

今年以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计划开展的

演出活动达700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

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本土创排

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 《南梁颂》、民族歌剧 《西风烈》、

红色题材儿童剧 《大豆谣》 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

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

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全国169个高新区的初心

和使命。从科技街起步的兰州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如今已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达到第56名。

自兰州高新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加以培

育以来,辖区企业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

了国内两家机械人工心脏瓣膜的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研

制的新一代 CL-V 型“兰飞瓣”成为国内人工机械瓣膜

“领航标”;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Ⅲ价轮状病毒疫

苗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7%;奇正藏药研

发的消痛贴膏连续12年排名外用止痛药销售榜第一,位

居首届非处方药产品排行榜中药外科类榜首……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的

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

基地。兰州加力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

业体系,力争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兰州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

也是丝绸之路乃至整个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节点城市,

陇海、兰新、青藏、包兰和兰渝铁路等五大铁路干线交

汇于此,可以直达全国20多个重要城市。同时,兰州在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

作用,在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中,战略地位和

桥梁纽带作用非常突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铁路为骨

干、公路为基础、民航和黄河水运综合发展的交通体

系,具有将西北五省及西藏联为一体的有利地位,为强

省会行动提供了充分的交通保障。

与此同时,兰州产业发展在全省较为领先,已经建

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穿

产业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兰州将

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装

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重

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发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

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工

程,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

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兰州炼油厂、兰州

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

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20世

纪60至70年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

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

在兰州。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

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

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或者与兰州有关。

经过70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模持续

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

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为支

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

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

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

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大数据) 四个千

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

能环保、轻工及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

同时,兰州将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

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

造、电子信息 (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

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集

聚,并加快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让工业转

型升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兰州

打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重振兰州雄风

嘉宾在《读者》拍照打卡墙留念

兰州太平鼓表演

兰州生态环境日益

改善,吸引多类候鸟来

黄河边过冬

兰州,地处中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是西

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

要节点城市。

兰州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

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如今更是全国 9 大物流区

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我国面向中亚、西亚

开放的战略通道,在沟通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两

山对峙、大河中流,造就了得山独厚、得水独

秀的独特城市魅力。沿河而建的兰州水车与荷

兰风车齐名,中山铁桥是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铁

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母亲雕塑

已成为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母亲形象的代表,

兰州牛肉面享誉“中华第一面”。

兰 州 属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 年 平 均 气 温

10.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

地,拥有兴隆山、吐鲁沟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拥有五泉山、白塔山、石佛沟、鲁土司衙门、

河口古镇、青城古镇和新开发的水墨丹霞、黄

河楼、野生动物园等特色旅游景区38家,是中

国最受欢迎的10大避暑城市之一和游客数量增

长最快的10大“网红城市”之一。

(本版文图由兰州日报社提供)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

第66页

4 特别报道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2268888 18981112366 监督电话:2262991 本报地址:绵阳市经开区群文街17号 邮编:621000 广告许可证:001号 广告部(: 0816)2226655 2263777

品推(发行)部:2239914 电子信箱:myrbszbs@126.com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所) 印刷:绵阳市欣文印务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任小军 郑植 联系电话:15984671267

主编 侯 荣 编 辑 董翔洲

组版 吴海英 总校对 袁利红

如兰之州,吟唱“诗和远方”

□ 绵报融媒记者 曾晓卫 文/图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上,中

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

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

车,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

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

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宾朋。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的

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

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

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

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

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

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

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

因,让所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还想

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两大古镇人头攒

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

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

众巷、南关民族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

清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前来“打卡”,文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共振,让古老金城在

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兰州市建成文化旅游产业园区6个,培育文创、旅游

商品研发类企业45家、动漫企业13家,培育研学旅游企业及基地

(项目)37个,凝练“十四五”文旅项目76个,总投资1300亿元。

山水兰州

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

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

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

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兰

州在2003年至2012年间,大气污染指数在全国重点监控城市

中排名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必须痛下决心,重拳

治理!兰州市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

治理、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大力实施出城入园、驻厂监

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最终见到了奇效。至

2022年,兰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保持达标。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虽经风雨依旧

慈祥,充满着母亲对儿女全部的呵护与爱。作为黄河母亲最宠

爱的孩子——兰州,也在全力呵护着黄河母亲。

为了黄河母亲的健康,兰州把水污染防治、城市内涝防治、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从源头上进行黄河生态保护

治理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

区污水管线更新改造、城市内涝点整治工程等,从源头上改善

水环境质量。同时,在黄河两岸架设的393个摄像头,时时观察

着母亲河的细微变化。

走岸线、穿草丛、钻涵洞……环保工作者对黄河沿岸的排

污口实施排查,把信息及时录入排污口排查APP。

根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兰州市

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336座

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

水质清净之城”第八。

多年来,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体,地下水国测点水质保持

稳定。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兰州

“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城市新名片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月24日至27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

《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黄河

之滨兰州举行。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百家媒体的160余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深入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进行全方位“探

访”,用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共同感受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发展脉动。

参观兰州新区化工园、现代农业公园、佛慈

制药……“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

动,嘉宾们近距离感触兰州在工业领域厚重的

历史底蕴和发展成就。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

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

机械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

州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

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

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在兰州。中国

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

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

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或与

兰州有关。

经过70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

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

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

力、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

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

工业行动,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

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个

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

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

伸壮大工程。

2023 年,兰州市持续推进 156 个强工业项

目,落实专家问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等措

施,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0 户以

上。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推

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兰石化、生物所

等37户企业“链主”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

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发展生态。

此外,兰州市加快 5G 网络及千兆光网建

设,超前布局鹏博士西北5G大数据产业园等新

基建项目,加快建成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

联点,打造以鲲鹏技术体系为底座的行业应用

新生态。

工业兰州 加快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产业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

大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

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基地。

根据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的《兰

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兰州

按照“引领兰西、辐射西北、通欧达海、五网一

体”的枢纽建设总体思路,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

成国家西北地区的“交通、物流、通讯、能源、服

务”重要枢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兰州枢纽,高

水平建成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

支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新标杆。

兰州产业发展在甘肃省较为领先,已建成

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

了贯穿产业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未来,兰州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改造,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

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重点,开展融合应用

示范,并发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

果应用,促进产业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

新工程,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兰州推出了 11 项专项行动和

313 项攻坚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

破年政策体系,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

强动能。出台172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

出523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

效、措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围绕企业全生命周

期,在服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在办

事环节和提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上

做“乘法”,在简政放权上做“除法”,推出创新

改革事项157项。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兰州在实施

强省会行动中,围绕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及经济

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

激励机制,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将兰州区域内的中央及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等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服务保障范围,积极

引导大中专生落户兰州,积极形成各方力量共

同参与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强省会行

动筑牢人才智力基础。

创新兰州 打造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

文化。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早

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漫步兰州大街小巷时,

你会欣喜地发现,城市文化气息越来越浓,“文艺

范儿”越来越足,城市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说起

文化品位,就不得不说说金城关文化博览园。

金城关,源于西汉武帝在今西固黄河岸设

置的金城津,也是当时兰州的四大渡口之一。明

清两代,金城关屡毁屡修,成为“茶马互市”和茶

叶贸易通道上的重要关城。2007年,金城关文化

博览园建成,内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黄河桥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兰州文化体验

馆、兰州彩陶馆五大主题场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茶楼酒肆、街

头食摊、民间工匠、羊皮筏子、清汤牛肉面、金城

酿皮等一应俱全。在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黄河

桥梁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明了。走进秦腔博物

馆,犹如置身历史与艺术的大观园,从秦腔的历

史演变到剧本创作,从脸谱服饰到各个时期的

名家名唱,秦腔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和布局策

划,都是集秦腔之大成。在兰州彩陶博物馆的文

物陈列展厅,一股远古气息扑面而来,游客可以

直观古人制陶全过程。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仅

计划开展的演出就多达700余场次,包括经典舞

剧《大梦敦煌》、内容丰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

的音乐会等。同时,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

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

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

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

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置身兰州,随处可见市民喜笑颜开、幸福生

活的美好景象,而古老金城也在文化繁荣“百花

齐放”的浸润中,日复一日地涵养着城市的精致

与舒适,而这些也将成为“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

编看兰州”活动嘉宾们永远珍藏的美好记忆。

文化兰州 延续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质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走进兰州,切身感受“黄河之滨也很美!”——

◀“黄河母亲”雕塑

▲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 工作人员介绍兰州西脉记忆合金产品

▲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

▲ 兰州非遗馆泥塑产品

▼ 兰州水墨丹霞

▼ 夏日兰州

第67页

专版 04 2023年8月5日/星期六

兰州历史悠久、底蕴

厚重,古老的黄河穿城而

过,是西部地区重要中心

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

带重要节点城市。7 月

24 日至 27 日,中国报业

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

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

总编看兰州”活动在兰州

举办。活动期间,来自全

国百家城市党报党媒的

社长、总编辑和媒体代表

160 余人先后前往兰州

市各县区、兰州新区、兰

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实地

采访黄河风情线、现代农

业公园、职教园区和国家

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

数十个点位,调研兰州生

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进

程和统筹推进“强省会”

行动的有效实践,感受

生态兰州、工业兰州、

创新兰州、文化兰州

的底蕴和魅力,体

会“丝路明珠”“黄

河之都”的别样风

韵和蓬勃发展之

美 ,领 略 黄 河 文

化、丝路文化的源

远流长和雄浑壮

美。

唱响

﹃黄河之滨也很美

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嘉宾在《读者》拍照打卡墙留念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嘉宾体验制作兰州拉面

兰州水墨丹霞

兰州黄河楼夜景

生态兰州

山水相依画意浓

两山对峙,大河中流,造就了兰州得山独厚、得水独秀

的独特城市魅力。

2019 年 8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指出:

“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并称

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近年来,兰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殷殷嘱托,坚定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

兰州人民群众的幸福河。望河亭上,打卡拍照的游客熙熙

攘攘;水车博览园里,黄河悠悠,水车旋转;中山桥下,黄河

奔流而过,对岸白塔山苍翠巍峨;夜游黄河,烟火中的兰州

让人流连忘返……

“兰州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有

鲜明的地域特色两山夹一河,依山傍水山水相依,在全国

大中城市中并不多见。”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桂说,

百里黄河风情线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些独具黄河元素

的地标次第呈现,让黄河文化更加可感可触。特别是将黄

河打造为城市客厅、融入百姓日常,在惬意的闲适生活中

彰显了市民的幸福感。

事实上,变化不只发生在兰州市区。“兰州新区海拔约

2000 米,原来是贫瘠荒凉的撂荒地。经过多年来的高标

准建设,新区的山绿了,空气的湿度大了,雨水也比以前多

了。”兰州新区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新区的巨大变化。新

区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野鸡成群结队,还有很

多鸟类在此栖息。

工业兰州

破茧蝶变展新姿

7月25日,参加“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

的160多名嘉宾走进兰州新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

敢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看到呈现在眼

前的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来自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张

春荣在惊叹不已中啧啧称赞。荒漠起新城,处处皆风景。

兰州新区的发展历程,是“工业兰州”发展史的一个剪影。

2022年,兰州市聚焦振兴“兰州制造”,全年全市工业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40.3%。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51.9%,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同时,推动了149个传统产

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创建省级绿色工厂

7户、培育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3户。

2023年,为攻坚突破大项目,兰州市将持续推进

156个强工业项目,并在继续壮大规上企业规模的

基础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户以上。

同时,重点在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树屏食品

产业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并

发挥兰石化、生物所等37户企业“链主”作用,强

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今天,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新区近年来发展

情况时,很动情地说了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当

初我们来这里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经过十年的努

力奋斗,我们的付出有了收获。’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

洲,从干旱贫瘠到高楼林立、产业落地,兰州新区创造了

一个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奇迹。”荆州日报社

社长、荆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代志武说。

文化兰州

“诗和远方”再出发

兰州自古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

要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源远流长的黄河文

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历史

人文之美、民族风情之美、风景名胜之美精彩纷呈。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秦腔博物馆、兰州黄河桥

梁博物馆……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嘉宾们用镜头和文字

聚焦金城文化,记录触动内心的精彩瞬间,感受更多跨越距

离的“心灵共鸣”。太平鼓、高高跷、黄河水车制作技艺和兰

州鼓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丝路花雨》《大

梦敦煌》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书写了“文化兰州”新篇章。

《读者》杂志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誉为

“中国第一期刊”“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是兰州的靓丽名

片。“来到《读者》集团,就像走进了神圣的殿堂。”7 月 26

日,参加“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的嘉宾们在

《读者》集团纷纷打卡留念。

近年来,兰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着力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文化和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沉浸

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

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黄河楼景区、兰州老

街景区、华夏文化展示中心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等新景点,

凭借着本土特色文化与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释放出极具

潜力的发展新动能,为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奏响了“诗和

远方”新乐章。

创新兰州

彰显省会新担当

从科技街起步的兰州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

今已在全国 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达到第 56 名。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CL-V型

“兰飞瓣”成为国内人工机械瓣膜“领航标”;兰州生物制品

研究所研制的Ⅲ价轮状病毒疫苗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市场

占有率达到77%;奇正藏药研发的消痛贴膏连续12年排

名外用止痛药销售榜第一,位居首届非处方药产品排行榜

中药外科类榜首……窥一斑而知全豹,兰州高新区的高质

量发展只是兰州持续推进强省会行动的缩影。

作为省会城市,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的区域

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基地。

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兰州正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强省会行动

的资源潜力,看齐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为,力争当好全

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目前,兰州已经建成一批具有国

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穿产业链、创新链

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未来,兰州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改造,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

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

重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

发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

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

发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

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

产业创新工程,着力打

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创

新中心。

兰州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高高跷

地址:泰州市鼓楼南路 318 号 邮编:225300 集团办:86893618 总编办:86193426 新闻部:86891029(传真) 夜班室:86892598 广告部:86893168 发行中心:86893698 泰州日报社印务有限公司:86893655 行风监督电话:86893508 1886100036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