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纺织工业这一块,让你操心了。”周元宵轻言慢语
地拉开了话题。
局长面带愧色,欲言又止:“棉纺棉织现在这个样子,我这
个当局长的难辞其咎啊……但我从来没有坏心,每时每刻都希望
企业好起来,活起来……”
“局长,观念哪,观念不解放,好心也会办坏事,你说是不
是?”周元宵语重心长地说。
局长陷入沉思之中,周元宵又说:“企业的发展,需要政
府、需要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但不能揽的太宽,管的太严,
把企业的手脚给捆住了。更不能干预他们的生产经营,大包大揽
地代替企业做决策。中央提出下放企业厂长经营自主权,我看,
我们谷城县就从棉纺厂开始吧。”
周元宵一席话,既是跟局长谈心,又代表了领导意见;既
是对现状的分析,又是对今后的指导。他接着说:“王泽时同
志,我把权给你,县里只管你一个人,棉纺厂的其他干部职工是
留是走,是上是下,都由你说了算。我把债也给你,棉纺厂欠的
债,你负责偿还。我把责任也给你,职工是否发得了工资,你去
操心,但绝对要保持稳定,不出乱子。总之,一句话,棉纺厂是
死是活,你们自己‘蹦’去。”
王泽时深情地说:“湖北银纺公司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绝
不是我个人的功劳,除了全体职工尽心尽意尽职尽责的工作,还
有许许多多的‘重要他人’,有领导披荆斩棘,扫清了体制上的障
碍;有客户鼎力相助,解除了经营上的危难。他们功不可没
呀。”
其后,周元宵又协调金融部门,为谷城县棉织厂贷款500万
元,此款并没有划到该厂的账户上,而是直接转给棉纺厂,用于
偿还所欠棉纱款。并决定,棉纺厂勿需照顾“兄弟情谊”,棉纱卖
给谁,由市场决定,由棉纺厂自己决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谷城县棉纺厂10吨棉纱风驰电
掣地送往襄樊3545厂。虽然数量小,但这是棉纺厂自主联系的
第一笔销售业务,而且货到款回,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交易。
王泽时喜极而泣,连说:“好哇,好哇,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绳索已松,身手顿展;权力下放,活力迸发。王泽时开始
了大刀阔斧的用人机制改革。
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不论正式工、地搭
工、集资工,一律采取“因事设岗,以岗定资,全面考核,优胜
劣汰”的动态管理办法。按照需要确定车间的工作岗位,根据劳
动强度确定薪酬标准,对车间所有工人进行考试,从高分到低分
择优上岗。上岗拿全额工资,考试淘汰的待岗人员,只发生活
费,但必须参加厂里组织的学习培训。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不管是上岗还是待岗人员,每月均
需参加考试,然后按新的考试成绩确定谁上谁下,连续两次下岗
者自行走人。
此方法,一下子解决了分配不公和人浮于事的问题,调动
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上岗者为了保岗精心操作,下岗者为了上
岗刻苦练兵,整个生产一线形成了“竞争冲击波”。
此时“猫论”盛行,“不管是白猫黑猫,逮住了老鼠就是好
猫”。王泽时将此“猫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管是正式工,还是
零时工,技术优良的就是好猫。这是奠定棉纺厂腾飞之基的重要
措施。
回忆这段感受,时任银纺公司前一车间一位工段长深有感
触。我也是交2000块钱集资进的厂,要说敬业,不是自吹自
擂,那可真是没得说的,你问问大家伙的,厂里哪台梳棉机不是
从我手里装起来的。机台换针布,一般得三天,最迟也要两天才
能完工,但我硬是在一天多一点儿的时间就搞完了,那真叫没日
没夜呀,吃在车间,睡在车间。
就是这样拚死拚活地干,工资还是29块钱。有啥办法呢,
自己是集资工,还没有转正。厂里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实行竞争
上岗以后,我第一个月就拿了60多块。那个激动呀,不是亲身
经历的人,根本体会不出来。我跑步回到家里,急忙急促地叫我
妈炒两个菜,自己去买来一瓶啤酒,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只听说啤酒是个好东西,又养人又解闷,是领导和有钱人
最爱喝的,哪个喝过了呢。往嘴里一倒,说不清楚是酸潲水味儿
还是尿骚味儿,反正不是个味儿,赶紧吐了出来。
搬掉“铁交椅”,实行干部聘任制。对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实
行动态管理,从道德素质、开拓精神、工作实绩和劳动纪律四个
方面进行考核,每个干部一张考评表,每季度集中中层副职以上
干部进行评议。全年综合,得分最少的被淘汰。此办法推行当
年,有4名干部被解聘,8名集资工走上管理岗位。
当年的《中国纺织报》、《湖北日报》、《襄樊日报》均
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个开天辟地之举。《湖北日报》的报道
是这样写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谷城县棉纺厂一副厂长,去年
12月28日再次被中层副职以上干部投了不信任票,结果成为该
厂实行干部动态管理后被淘汰的第一位副厂级干部。
“首次被淘汰的这位副厂长,在第二季度首次评议时,就因
劳动纪律差而被打成了低分,但他并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结
果,众人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连续给他打了低分。
“与这位副厂长同时被淘汰的还有一名女工委副主任和一名
车间副主任。被淘汰的这三名干部,今年1月份起,月平均收入
将减少60元左右。
“谷城县棉纺厂厂长王泽时说:这种作法的最大好处,在于
它变‘人为约束’为‘机制约束’,使每一个干部都产生了前所未有
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王泽时果断调整厂内机构设置。根据精干高效
之原则和市场竞争之需要,设立四部、七办、五大车间,勤杂人
员由180多人下降到144人。向各科室、车间、班组下放用工
权、分配权、奖惩权,调动干劲,激发热情。
就这样,以王泽时为核心的谷城县棉纺厂,通过对830名工
人进行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操练,使一个整体变成太阳的家
庭,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焕发出生命的强光,一条阳光大道
正在他们眼前铺展、延伸。
犹如冰层打开一条缝隙,洪流虽在涌动,但巨大的坚冰仍
然没有开化。刚刚打开局面,还没有见到收益,又一个难题摆在
王泽时的面前。是大量裁减工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设备的匹
配,还是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这一目标?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大量裁减工人,于情不忍,于理不
通。从建厂到现在,830名兄弟姐妹患难与共,始终坚守在一条
小船上。尽管风云突变波涛汹涌,仍然不弃不离,可谓情同手
足。短短几年时间,他们苦钻苦研,兢兢磨砺,硬是将农民习气
像剥皮一样,一层一层从身上撕掉。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
移。这个弃旧扬新的过程,绝不亚于移走一座高山。虽说因为竞
争上岗的机制,让他们有了优劣高下之分,但从内心里说,棉纺
厂的工人,人人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啊。
扩大生产规模也比登天还难。一点儿流动资金,维持正常
生产还捉襟见肘,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儿用,哪里抽得出大
笔的资金购买设备?银行的大门仍然是铜墙铁壁,倒不全是行长
们的小看,而是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就不允许他们把钱放给没有纳
入国家计划的企业。再说,就是有钱,买设备也绝非易事,生产
许可证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
在常人看来,此时扩大生产规模,无异于飞蛾扑火,泥牛
入海。国际制裁正紧,国内市场低迷,纺织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
低谷。许多地方采取的方法是:能卖则卖,捡回部分本钱;不能
卖则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
不发展随时就会垮掉,不发展就没有出路。正在左右为难
之际,时谷城县副县长陈治华给王泽时打电话说:“我这儿有个
客人,是你最需要的人,你来不来?”王泽时哈哈一笑:“客人重
不重要还在其次,县长召见,哪有不来之理?”
寒暄之后,分宾主坐定。陈治华副县长介绍说:“这位是赵
第 七 章
DI QI ZHANG
低 谷 发 展
厂长赵雁宾,原来是军工企业襄樊3541厂的厂长,现在调到河
南济源军工厂了,他手里可有一批宝贝哟。”
王泽时点点头,说:“赵厂长,我们好像打过交道?”
赵雁宾也似曾回忆起来:“是啊,至少见过一面。”二人再
次握手。
赵雁宾说:“我才到济源,时间不长,对那边的情况还不熟
悉。厂子原来是生产高射炮的,前任厂长搞军转民,生产了一批
细纱机,好像是五什么型的,你们要是用得上,过去看看。”快
人快语,直来直去,赵厂长的军人风范一览无余。
王泽时欣喜万分,忙问:“是不是512型细纱机?”
“对,对,就是这个家伙儿。”赵厂长答。
王泽时右手一挥,说:“好啊,我们马上过去看货。”
真是雪中送炭,瞌睡来了遇到枕头。要是能拉回一批细纱
机,所有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旋即,王泽时找到时任县委县政
府主要领导汇报此事。
书记说,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稳妥。虽说国家关于企业发展
的政策一步一步宽松,一步一步合理,但政治领域的思路并没有
廓清,一谈市场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谈改革就是和平演变。
所以说,企业改革的方向并不明朗,还是等等再说吧。
县长说,经过改革,棉纺厂确有起色,但并没有达到县委
县政府的理想。能不能朝着正常的轨道前行,还有很多不确定因
素。就这个规模稳步发展,应该保险一些,要是贪大求洋,很有
可能迅速垮掉。
棉纺厂虽是小厂,但也是国有企业,尽管赋予和下放给王
泽时一定权力,但遇有重大决策,请求领导批示是必由之路。县
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企业发展之计是稳妥,这批设备不
宜购进。
46 47
湖北银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SILVERCITYOFHUBEIPROVINCETEXTILECO.,LTD
银纺之路―庆祝银纺集团创⽴ 35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