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弦》2021年10月刊

发布时间:2021-11-2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教育之弦》2021年10月刊

教育新声 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在变为现实。 一批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走向社会。职业技术教育不 二是教育发展促进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使 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 才,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无数人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拥有了更多人生 出彩的机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 四是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助力决战脱贫攻 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 坚,服务乡村振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 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 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 育年限连年攀升,2020 年达到 10.8 年,其中新增 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补齐短板最根本的路径在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8 年,相当于已进入 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收起]
[展开]
《教育之弦》2021年10月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教育新声 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在变为现实。 一批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走向社会。职业技术教育不 二是教育发展促进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使 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 才,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无数人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拥有了更多人生 出彩的机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 四是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助力决战脱贫攻 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 坚,服务乡村振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 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 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 育年限连年攀升,2020 年达到 10.8 年,其中新增 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补齐短板最根本的路径在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8 年,相当于已进入 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助力乡 到高等教育阶段。 村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行扶 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全面建成小 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教育事业 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高等 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国民素质,也极大增强了人力资源 教育、扶持就业创业、推广普通话等实现脱贫。城 总体质量,推动我国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 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乡村教育资源 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 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 力资源强国。“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 爱农民的人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 断提升,2020 年达到 54.4%,在学总人数超过 4000 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带给我们更多挑战。全面小康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进。展望 2035,展望世 纪中叶,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贡献,是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教 育将继续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治理现代化, 统筹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金志峰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 █ 47

第52页

教育新声 首批“双高计划”校迎来期中大考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被看作是职业 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的“双高计划”于 2019 年启动第一轮建设,按照每 5 年一个支持周期,入选的 197 所高职院校即将面临中期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或涉及项目经费支持额度调整。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双高计划”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两年来,“双高计划”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 支撑引领、服务发展上都取得明显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院校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认识偏差、建设方向不够 聚焦、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需处理好“双高计划”和升本、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办学规模和效益等关系。 撬动效应彰显,带动地方推进职教改革 在“双高计划”之前,国家针对高职院校先后 制度设计,特别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 3 个 实施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几轮大的改革项目, 重要文件,对“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作出了全面 着力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特色发展 部署。 等问题,提升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高等职 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对高技 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介 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比肩“双一流”高校 绍,《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 培养学术大师,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领域也急 设计划的意见》明确了干什么,《中国特色高水平 需重点项目培养大国工匠。 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了谁能干,《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但“双高计划”与之前的改革项目又有不同。 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怎么干。此外, 一是“双高计划”投入更大,中央财政每年投入 20 教育部还成立了双高建设咨询委员会,建立了绩效 亿元左右,一年的投入相当于示范校、骨干校一轮 管理监测平台,为双高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软、硬件 建设周期的总投入;二是建设周期更长,持续建设 两方面的保障。 到 2035 年;三是实行动态调整,优胜劣汰,有进有 出。因此,“双高计划”一发布,便引起了职业院 在资金投入上,“双高计划”得到了财政的强 校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力支持。197 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2019—2020 年 度 总 预 算 229.6191 亿 元, 其 中 中 央 财 政 预 算 首轮“双高计划”共有 197 所高职院校入选。 41.4714 亿元,拉动其他预算资金相当于中央专项 从省份布局看,公示的 197 所拟建单位覆盖了 29 个 的 4.6 倍,撬动效应彰显。 省份。从专业布局看,申报的 389 个专业群覆盖了 18 个高职专业大类,布点最多的 5 个专业大类是装 通过“双高计划”的撬动,地方有针对性地推 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 出不少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举措,全国 31 个 商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从产业布局看,服务面 省份共出台 118 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 113 个,面向现代服 在国家“双高计划”推进的同时,有 24 个省份启 务业的 112 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的 100 个,面向现 动了省级“双高计划”,总计投入 714 亿元支持建 代农业的 32 个,其他产业 32 个。 设 799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投入 301 亿元支持建设 2709 个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国家、省两个层次的 两年来,教育部对“双高计划”作出了一系列 双高建设校。 48

第53页

教育新声 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明显 “双高计划”在设计初期就有明确的定位,一 展的重要举措,建设院校以极大的热情和动力投入 是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高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改革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对本地经济社会 二是要建成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 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 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为此,“双 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表示,一些双高建设院校在 高计划”提出了涉及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招生分数线上超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高于当地 校企合作等 10 项改革发展任务。 普通本科,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 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双高 以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为 例, 该 校 66.4% 的 学 建设院校对标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多种方式进行了 生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线,毕业生就业率 99.2%, 改革探索。 通信技术专业群 22% 的毕业生在世界 500 强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就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例如,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紧密对接中国一 2021 年录取一段率达到 99.9%,与金华市五大千亿 汽红旗工厂五大紧缺岗位,校企双元开发“红旗工 产业高度适配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网络经济等 匠”培养标准体系,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红旗工匠” 专业毕业生留在金华本地的比例超过 40%。 培养。 中国教科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认 滨州职业学院大力改革办学自主权,实现了自 为,“双高计划”一系列密集政策下来,职业院校 主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自主招聘人才、自主开展 都在消化、理解、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会慢 职称评聘、自主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科研 慢沉淀下能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在 经费管理自主权,激活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建设上会有新的突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打造高端技术技能创新 “两年来,各学校能够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将 服务平台,建立了 8 个应用技术研究院、9 个高端 双高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主 智库和创意中心,全面形成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 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教 术技能积累及创新的机制。 育部职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高计划’是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 加快行动补短板,着力打好下半场 在双高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 根据“双高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 “双高计划”建设推进会也指出,一些地方和院校 财政部会在中期以及实施期结束后对建设高校进行 在计划推进过程中存在认识偏差、资金使用效率不 绩效评价,中期调整项目经费支持额度,实施期结 高、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束调整项目学校。因此,如何对双高建设校进行评 价是职业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董刚介绍,从前两年的数据来看,地方政府双 高建设的经费支持和到位情况差异比较大,学校在 教育部职成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双高计划” 多渠道筹钱以及资金使用上理财能力还不够。同时, 中期评价时,更关注“相对水平”,就是自己和自己比, 有些地方没有建立项目管理协调推进机制,对学校 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承诺兑现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双高建设缺乏指导,双高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痛点、 体现一个建设周期前后成效的相对增量与增值。在 难点、堵点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还有些学校没有建 期末验收评价时,更关注“绝对水平”,就是自己 立有效的双高建设推进机制,缺乏对任务落实的指 和别人比,既要看个性指标,有没有特色,还要看 导和督查。 共性指标,有没有优势。 49

第54页

教育新声 “总的标准是要体现 3 个‘不一样’:干和不 曾天山建议,双高建设校要聚焦主攻方向,“双 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总 高计划”的评价不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建设 的导向是学校有没有跟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院校要把重点放到特色发展、经济贡献、社会服务 有没有做出实打实的贡献和可借鉴的经验”。该负 等核心指标上来,大幅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贡献等 责人强调。 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和财政部将结合前两年数 当前因为职业本科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升 据采集情况,在中期绩效评价前出台主要的监测指 格愿望迫切,存在“一把手抓升本,二把手抓双高” 标,以便一把尺子丈量各学校和各专业群对“双高 的现象。董刚表示,双高建设校要处理好升本与双 计划”总体目标实现贡献度和难度系数,体现绩效 高建设的关系,新一轮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一定是 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允性。 扶优扶强的,“只有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后面 才有机会”。 “此次中期绩效评价犹如对建设学校的一次 ‘体检’,既是报告进展,也是预警。总体看,各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修订《现代 校高度重视,大部分学校基本达标,但学校之间也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新一轮的“双 存在差距。一些落后的建设学校要加快行动,抓弱项, 高计划”要将职业本科和职业专科同时纳入、同台 补短板,着力打好下半场”。曾天山说。 竞争。“如果这些政策落地,已经升格的或是准备 升格的学校,就都要把精力集中到‘双高计划’上来”。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等职业院校分 董刚说。 会秘书长茹家团参与了教育部多项重大专项的财务 工作。他表示:“双高建设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设 “‘双高计划’是对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 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全 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整个高职战线都要瞄准这个 过程的自我评价,对自评报告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 目标去努力,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董刚强调, 纠正调整,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完成”。 学校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能把双高建设 当作“一锤子买卖”,一定要在内涵质量发展上下 新一周期的“双高计划”将于 2023 年开放遴选, 功夫,要结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双高建设, 不在上一轮建设名单里的学校可以申请,在上一轮 切实提高双高建设成效。 建设名单的学校依然要重新申请,建设院校的压力 可想而知。 来源:《中国教育报》█ 50

第55页

教育新声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体育 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 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我国体育工作的 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本任务,强调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号召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确立体育强国建设 全面发展。 的战略地位 把全民健康作为国家现代化重要标志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指 出, 体 育 是 社 会 发 展 和 人 类 全 民 健 康, 是 国 家 现 代 化 的 题 中 应 有 之 义。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2019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 要体现,多次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会主席巴赫时强调,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 2017 年 8 月 27 日,他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 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 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 要标志。他倡导全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 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 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 则 体 育 兴。2019 年 2 月 1 日, 他 在 北 京 考 察 北 京 和保障,把人民身体健康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发展体育事业 重要内涵、看作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 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 基础。他大力提倡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普 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强国建 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 强调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 体育可以强壮一国之民,可以提振国民之精气 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 神,可以强化国民之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他指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体育强国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整个过程, 体育健儿在各种赛场上为国争光,展示了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也深刻体现 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 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拼,凝聚而成的女排精神,已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 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 精神谱系。 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 强调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 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 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他把“发 51

第56页

教育新声 局面 强体育强国建设的动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体育强国建设需 强调多方协同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 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 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 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由此 力和动力。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 可见,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国际格局、 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聚焦重点 建设内容等都在同步发生变化,需要协同机制来推 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 进体育事业发展,比如国家、社会、个人多方位协 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在国际竞争局势不断变化 同推进,夏季奥运、冬奥、残奥等各项竞技体育赛 中加强运行机制的创新、加强科技和训练方法的创 事活动协同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澳 新,改革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竞赛制度等,不断增 台地区开展体育交流等多格局协同交往等。 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 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强国发展的定位更加聚焦,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 彰显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因而强意志”。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教育大会上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体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马约翰先生指出: 一个多世纪前,中华民族被蔑称为“东亚病夫”。 “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格”。蔡元培先生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我们输掉的不仅仅是 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可见,体育不止 科技力量,还有战斗力和战斗精神,更有国家形象 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促进智力发展、消除不良情绪、 和民族尊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坚强意志。美好生活离不开体育, 举“强种保国”“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等战斗旗帜, 体育运动有助于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新追求 力倡强体强民以谋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新中国 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成立后,体育事业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国民体质健康 水平,发展体育竞技实力,提升中华体育精神。从 体育强国建设对经济富足、社会发展、文化繁 容国团拿下首个世界冠军,到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 荣发挥强大助推作用 零的突破;从乒乓球、跳水等项目凯旋高歌,到田 径、赛艇等非传统优势项目屡屡突破……我国一代 体育强国建设能够推动国民经济更加富足与快 代体育健儿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华儿女坚定自 速发展。全球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体育产业成为国 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崭新的国民形象, 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世界体育强国的标志性特征, 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也是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强国建设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 是系统工程,能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体育强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重要方面。 52

第57页

教育新声 体育强国建设推进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体育工作 训练取得新突破。东京奥运会涌现出全红禅等大批 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 优秀年轻选手;科学训练助力老将苏炳添打破亚洲 展道路,不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纪录,成为中国田径场上的又一奇迹……这些无不 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彰显着国家实力。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 2035 年,形成 今后应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 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 体育发展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建立中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到 2050 年,全面 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我们要在已有成就 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推进职业体育发展,等等, 基础上,锚定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不断改革创新, 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不断取得新突破。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赋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各地实施专项引导资金,助力体育产业发展,国有 央,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体育品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2019 年全国体育产 作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要 业总规模达 29483 亿元。 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 今后应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 改革,牢牢把握体育改革发展政治方向,坚定不移 力、扩大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市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之路,为加快推进体 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体育精神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文化兴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深化公共体育资源 经过长期传承发展,古代中国形成了具有展现民族特 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 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 的出台,极大推进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 健康新模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 今后应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 善。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 年国民经济 华体育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0 年末,全国 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 共有体育场地 371.3 万个,体育场地面积 31.0 亿平 化遗产进校园,推动中国传统武术“走出去”,等等。 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 2.20 平方米,为广泛 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 今后应进一步有效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 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通过体育助推国之 力健康中国建设。比如,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 交、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 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扶 包容,用体育谱写了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篇 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推动青少年、 章。2019 年,各类体育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成 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 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力量。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 体质健康干预计划。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 及“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等,在对外交往新格 技术,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局构建中展现了更大作为。 着眼国家实力提升推动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外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竞技水平稳定在世界前 色大国外交事业,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加强 列;体育梯队人才逐渐完成交替,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体育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体育影 中国特色的现代竞赛体系逐渐完善;科技助力科学 响力。 53

第58页

教育新声 新时代教育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 教育事业能够在多个方面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教 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 教育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人才基础 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此,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 列措施,以提高学生体质、完善人才培养;推进“体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培养 教融合”,助推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优势、资源互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体育强国后备人才梯队培养注入新的血液;不断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考体育与语数外同分值、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 体育成多所一流高校招生必考项目;出台“双减政 要论断,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而系统地培养 策”,增加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等的时间,以增进 综合型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健康等,凸显了教育领域对体育的重视。近年来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够 台的一系列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如校园足球、 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丰沛的人力资源。青少年等重 大课间、特色学校建设等均表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点人群身体素养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过程, 为体育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是推动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和培育体育强国建设人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 才的基础工程,是提升国民体育素质、推动全民健 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 康的重要保障。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 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 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新局面。 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于素梅系中国 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 博士生导师 █ 的重要工作”。 54

第59页

教育新声 破“五唯”后,评价标准怎么立 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坚决克服唯分数、 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方案》印发一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取得了哪些改革成效?面临哪些阻碍?又该如何化解?针对这些 问题,记者与三位专家展开对话。 嘉宾: 张家勇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林上洪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海生 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编辑、《重庆高教研究》信息部主任 破立并举 教育评价改革在路上 记者:《方案》印发一年来,高校破“五唯”效果如何?有哪些教育评价改革举措正在落地? 张家勇:一年来,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 师职称评聘和晋升中实施科研成果代表作制,科研 制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政绩观更加 成果不再是唯一条件,更加凸显教师的教育教学实 端正,教育功利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片 绩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而评价的指标更加全面、 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开始扭转,良好的教育生 多维和立体。 态正在形成。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更加健 全,高校分类评价迈出坚实步伐。 近期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破五唯”政策的实 施并没有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论文投稿积极性产生多大 张 海 生: 众 多 高 校 由 开 始 的 观 望 到 积 极 制 定 影响,有明确影响的调研比例仅占 11.70%,学科认 各种政策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尽管前期有些 可度和满足学校年度考核依然是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 迷茫、慌乱和无从下手,但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目标期刊的主流因素。可见,破“五唯”使高校科研 很多改革措施也已经落地实施或在路上。例如,很 人员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共同体的认可。 多高校已经不再简单将论文发表与科研奖励直接挂 钩,更加鼓励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 林上洪:一年来,《方案》中明文规定的“严 投稿,鼓励发表“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 禁”“不得”事项大部分得到落实。如高校按论文数、 期刊的论文”和“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 项目数来计算绩效工资的做法大都按下了停止键; 告的论文”,就是为了破除唯论文数量、唯影响因 此前在职称评聘中设置国(境)外学习经历限制条 子等顽瘴痼疾,引导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论文质量, 件的高校一般也做了制度修订等。从“破”的角度 发表扎根中国大地的高质量论文。 来看,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对教育评价理念的普 及很有好处。但是教育评价改革“破”易“立”难。 此外,各省市高校也对教师职称评聘条件进行 一些按下停止键的“破”,在没有后续监管政策的 了调整,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论文数量而轻论文质量、 情况下,可能只是暂停键;一些被“破”的不良教 只重视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等弊端,积极探索在教 育评价方式可能会改头换面、变相再生;另外,高 55

第60页

教育新声 校聘期考核一般三年或四年为一个周期,在整体评 进一步观察。据媒体报道,黑龙江、湖南等地陆续 价框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按文件要求进行的“破” 出台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可以预期,破“五唯” 属于修补性质,是否能够完全贯彻政策精神,有待 效果将在政策层面得到进一步保障。 破易立难 高校评价改革任重道远 记者: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高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和梗阻? 张家勇: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艰巨,第 装申报不重视成果培育。 三方评价发展迟缓,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评 张海生:破除“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 价市场,基本供求关系不是由市场决定,很难通过 市场竞争机制促使理论、技术、资本、服务等评价 在破“五唯”后,据观察,一些所谓学术大牛,不 要素的生成、发展与配置。同时,职业院校办学质 仅没有减少发文数量,更有甚者,比以往的发文数 量评价进展缓慢,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评价办法 量更多了,导致“学阀”林立,这对本就“僧多粥 有待细化,面向教育教学和一线教师的高质量教学 少”的学术期刊发表承载力无疑是“雪上加霜”, 研究类学术期刊尚未面世,精简人才“帽子”工作 也间接挤压了高校青年教师和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面临较大阻力,学分银行制度仍处在创制阶段等。 当然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既有部分学术大牛的主 观意愿,也有期刊评价裹挟下的被动选择——期刊 林上洪:就高校而言,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内 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度、下载量、被引频次和转载率, 外部评价生态差异问题,教育评价周期偏短、缺乏 为了博得学界关注和社会大众眼球,不得不只在乎 长效机制问题,教育评价中缺乏上下绩效沟通的问 其“名”。 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 制,破“五唯”是治标,“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此外,在与青年学者的交谈中也发现,虽然要 才是治本。 破“五唯”,但还是要争取多发表,通过不断在学 界“露脸”,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高校外部评价影响学校内部教育评价导向 众多青年学者,尤其是正面临非升即走的青年学者, 为例,在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活动中,各种排名不 不得不将时间精力用于发表论文上,以应付周期评 仅客观存在并且蓬勃发展,如学科、专业、师资、 价考核。一位面临考核的青年学者坦言,在当下的 获奖、项目、论文、论文被引等诸多排名,对高 学术环境下,论资排辈、关系网络实际上已经取代 校及其利益相关方产生广泛影响。再如,教育评 了学术质量本身。如果教育评价改革不能将这种不 价中的亮点导向问题,突出表现为只重结果不重 正之风,将关系、人情等因素排除在外,中国的学 过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视宏观标志性成 术发展就很难有真正的突破;如果教育评价改革不 果不考察微观基础性细节;同时也表现为锦标赛 给青年学者更多发展空间,中国的学术发展就很难 思维,片面追求提高但不重视普及,重视成果包 有持续性和发展后劲。 56

第61页

教育新声 破旧立新 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记者:应当如何推进《方案》的有效落实? 张海生:《方案》的有效落实必须辅之以各种 统性改革思维,通过政策的协同性和体系化设计, 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体系化,发挥政策整合的协同 借由制度化的途径来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真正落地。 效应。为此,在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 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对标国际标准、明确服务面向、 必须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复杂性特征,树立系 现代科技赋能和系列创新实践等方面协同推进。 记者: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专业性、客观性如何提高? 张海生:对标国际标准,就是借鉴国际通行做 准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描述、判断、建构、 法,主动与国际接轨,体现世界水平。比如对学者 解释功能。 的学术评价,国际通行做法是实施代表作制,并通 过国际匿名同行评议来确认学术质量和知识贡献度。 林上洪:《方案》中提出“加强专业化建设” 明确服务面向,就是以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攻 的保障措施,重点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 关为主要动力,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且 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 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评价理念,以解决中国发展所面 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 临的实际问题为原动力。 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培 育尚在起步阶段,现存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机构如武 张家勇: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急需在教 书连排名、邱均平排名、校友会排名等规模小、营 育督导、考试招生制度、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利性,较少有公益性、有规模、有国际影响力的评 数据密集型评价新范式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比如, 估组织和机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提出,引导行 在信息时代,有必要探索数据密集型评价新范式, 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估, 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最新成 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的第 果,构建全链条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数据平台,开 三方评估机构,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教育质 发数字化、智能化考试测量工具,强化教育评价的 量监测评估组织与机构。培育绩效评价机构应当充 人文、责任和伦理意识,根据学校办学增值非线性 分发挥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智库 的特点,科学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增值系数,收集 的基础作用,依托专家团队,构建政府、高校、社 学习者认知和非认知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挖掘 会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共同体,以价值目标引领高 和分析,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生活习惯、学校环境和 等教育绩效评价活动。 学习状况,真正形成科学、实证、真实、客观、精 来源:《光明日报》█ 57

第62页

教育新声 大学教师如何做“活”线上课堂 2020 年 3 月 9 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入驻“B 站”,短短 5 天就收获了 173 万多名粉丝。 截至目前,罗翔在“B 站”的粉丝数已突破 1850 万,听众涵盖各行各业,“B 站”也掀起了学法普法的潮流。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像罗翔这样,以互联网为平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制作独具特色的教学 视频,传递专业知识,在各个领域掀起广泛的学习浪潮。那么,云端课堂何以兴起,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今 后又将何去何从? 兴起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变化 云端教学和短视频行业的兴起密不可分。从“B “短视频+教育”参与构建知识生态的同时,也 站”依靠“学习网站”之名迅速出圈,到微博启动 逐渐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 视频号计划,百度推出视频 App“百度看看”,知 年,“短视频+教育”市场规模达 62.3 亿元,同比 乎在首页新增“视频”专区,短视频的行业蛋糕越 增长 403%,主要涵盖三部分:电商收入、广告收入、 做越大。 直播间的打赏收入。这些收入都离不开“课”这一核 心产品,教育类博主或售卖自己的课,或以带货的形 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依托短视频的教学轻松 式赚取佣金,或是获得视频平台的创作激励。 活泼、形式多样,深受网友喜爱。因此,很多大学 教师涌入视频平台,借助互联网,打破时间与空间 今年 7 月,人民网发布《2020 年移动在线教育 的局限,让专业知识走出传统大学体系。 发展报告》指出,随着 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短视频、 以“B 站”为例,泛知识类内容增长速度最快, 直播教育将成为教育领域新风口;移动在线教育将 其中科学科普类同比增长高达 1994%。有 1.13 亿用 渗透到更广泛的学习场域;线上线下融合(OMO) 户在“B 站”学习。教师“UP 主”也已近千位,包 成为在线教育发展新形态;移动在线教育成为数字 括中科院院士、大学教授、青年教师、科研机构研 经济新增长点。 究员等,覆盖近百个专业学科和大部分知名高校。 转变 实现教育工作者和民众共赢 在传统科普领域,科普工作多为科普人员摘抄 随着视频的播放,专业知识被传播到各行各业, 科普内容做推广宣传。知识讲述上存在严肃枯燥、 激发了学习者参与和分享的热情,提升了民众的科 理解门槛高等问题。 学素养。“以医学行业为例,现在有些保健知识的 宣传很不规范,但是广大民众并不十分了解,部分 以短视频为纽带进行的知识分享则简明、有趣、 人耽误了病情,浪费了钱财,吃了很多亏。如果能 互动性强。短视频和大学教师的专长结合,转化为 有专业人士在一定范围进行医疗保健方面的科普, 打破知识壁垒的“通行证”,凸显了“短视频+教育” 相信上当受骗的人会少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兰 的本质,即知识的普惠化,知识传播完成了从精英 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锐说。 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带动全社会科普能力的提高。 58

第63页

教育新声 “短视频+教育”建立的是一个双向受益的链 长的过程。网名为“三一博士”的长安大学讲师薛 条,不仅对学习者进行科普,作为知识传递者的大 恒潇说:“前段时间,我去秦岭深处探访引汉济渭。 学教师也受益匪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 没想到,秦岭深处的风光这么美,工程现场这么震 丹君坦言,网络授课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疑惑, 撼!当我钻到秦岭山腹中 1000 多米,那种感觉真的 以反哺教学,“以前在课堂上,学生们不敢发言, 很难描述”。 在网络上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评论,也会大胆提问”。 这次经历让薛恒潇计划做一系列中国大型基建 大学教师创作视频也是一个自我学习、不断成 制造业工程的探访。 未来 云端教学如何念好“活”字经 吕叔湘曾说:“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 盐的日常生活交集甚少,这就容易给人以“和我无关” 钥匙,它的名字叫‘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的印象,难以激起非专业人士的学习兴趣。一旦与 是因为他在课上念好‘活’字经”。互联网传播知 个人生活建立联系,做到“与我有关”,就容易引 识也需要“活”,不能只是移花接木地把课堂从线 发共鸣。 下搬到线上。 “翟老师的课解释了很多生活现象,让我对司 创作科普视频,态度严谨、确保知识准确是第 空见惯的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讲的话题 一位的。薛恒潇说:“资料必须小心求证,涉及的 和我的生活密切相关,就连我这个一点基础都没有 知识要一个个核实。有错误就要承认,然后去及时 的人都想听”。点开翟东升的“B 站”主页,几乎 更正。这是科普的骨架”。 每一条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都能看到类似的称赞。 趣味性则是吸引用户的诀窍。罗翔说:“学习 在视频创作者百舸争流的同时,适度的政策倾 是很辛苦、枯燥的,如果用一种趣味性引导,则能 斜可以锦上添花。王锐建议:“现在需要解决的, 够让人坚持下来,那也未尝不可”。于是,罗翔常 就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 以“法外狂徒张三”的案例切入,让严肃冰冷的刑 的高校教师参与其中,让老百姓都能得到科普的机 法与段子般的案例产生强大的张力,从而使刑法课 会。机制方面可以灵活一点,如可以把教师的科普 堂充满活力。 工作折合成课时、工作量,在评定职称时优先照顾等, 目的是能让大多数人受益”。 贴近生活,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 长翟东升的视频创作诀窍。很多专业知识和柴米油 来源:《中国教育报》█ 59

第64页

他山之石 三明学院:科技特派员 把论文写在苏区老区大地上 在三明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工厂的“指导员”,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是企业发展的“助 推器”,围绕三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将教学课堂设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助力三明 苏区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明学院 队科技特派员 22 组次、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 284 人 对标苏区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坚持把服务三明作为 次、市级科技特派员 33 人次、区级科技特派员 10 根本使命,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选派科 人次,服务区域全覆盖三明市 12 县(市、区)。 技特派员,着力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链条上存在 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井喷式”进步,为实施乡村 的诸多关卡,探索新时代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应 振兴战略引燃人才引擎 , 年度横向项目合同经费近 用型大学发展之路。 3000 万元,在服务苏区老区脱贫奔小康上取得丰硕 成果。 2016 年以来,获选任法人科技特派员、省级团 聚焦产业需求 团队服务聚智增效 推动科技特派员从单兵作战向组团服务发展, 项目开发的氟钛酸钾系列产品近两年累计实现产销 专业领域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 2.4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1.5 亿元。特种钢制造技 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通过依托三明学院组建的氟 术与装备推广服务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 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三钢集团合作成立的产业 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在 学院——闽光学院、与广联达集团和福建一建集团 全国率先实现砂轮片更换机器代工,2020 年通过福 合作成立的绿色建筑产业学院等平台,建立“一个 建省工信部门智能制造装备认定,一台设备创造的 基地 + 多个平台”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实 直接效益就超过 500 万元。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推 现对接完整产业链需求,助力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实 广团队引进和推广“钢结构住宅体系和钢管束住宅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氟新材料科技特派员团 组合结构”先进技术,代替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筑 队联合“三农”新材料、金氟化工开展“R22 副产 施工方式,解决了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新技术快速 物氢氟酸制备无机氟金属添加剂”技术开发,在全 落地的关键配套技术和工业固废规模化、资源化利 国首创氢氟酸的气降膜吸收装置,突破了传统工业 用关键技术等技术难题,企业年消耗工业固废 200 废气氢氟酸治理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技术瓶颈, 万吨以上,累计实现产值 4.8 亿元,利税 4000 余万元。 践行“两山”理念 生态治理提质升档 开创性成立“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选派科 实现路径。为明溪氟新材料产业园、清流福宝氟新 技特派员以绿色智能制造和生态化工、康养、治理、 材料产业园区和三元区黄砂工业园区新引进项目进 文创为主要研究领域,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行论证把关 10 余项,指导三钢集团、天尊实业、亿 60

第65页

他山之石 鑫钢铁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中 / 高费方案 96 项,促 国家公园等研究,形成《美丽中国福建路径研究》 进技术链、产业链、经济链、生态链循环融合,助 等系列理论成果,《关于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 推氟化工、钢铁制造等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联合 态保护修复的建议》《加快探索创建美丽中国福建 开展以活性化铅锌尾矿微粉为主要原材料的自保温 示范区的若干建议》先后得到 8 位省领导的肯定性 再生混凝土研发,显著提高建筑砌块的节能、环保 批示;开展传统村落设计、“城乡双修”规划、边 性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将 坡滑坡监测及治理等项目,结合乡村旅游与村域特 乐县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围“福建省闽江 色经济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森林康养产 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为国家 业规划、康养小镇设计、生态公园设计等研究,服 级别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示范;推进“两山”理念、 务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 设计服务“三农”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打造“三农”服务设计新格局,选派科技特派 级别众创空间,把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乡村 员团队将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根植于大地,促进 可持续发展,将师生在国际、国内大型工业设计竞 创新设计和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结合,形成针灸式 赛中的 113 项专利植入乡村服务,为科技和“三农” 可持续乡村振兴新路径。将设计教育与“三农”服 有效结合提供重要载体,培植孵化创新型企业,先 务需求有效衔接,将村镇绿色发展需求和科研成果 后服务经济困难乡镇 16 个。在清流县官坊村实施工 转化有机结合,通过“一个项目 + 一个乡村 + 一个 艺嫁接,将传统漆艺与葫芦创意产业嫁接的“福禄 院系 +N 种服务”模式开展全产业链服务设计,进行 万代”高附加值农旅文商项目,实现土地流转面积 绿色生态发展政策普及、技术服务和孵化基地建设。 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 35% 以上,当地农民年收入由 打造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示范点 10 个、智慧旅游 3500 元增加到 1.6 万元;在明溪县下汴村开展协同 示范点 5 个、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10 运营,打造“订单式”社区农业服务,帮助村民成 个、现代农业示范点 5 个。经过设计和提升,试点 立城乡互助合作社,规划“生态水稻”和“营房式” 村明溪县御帘村获国家级别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 林下家禽养殖项目,实现年人均收入增加 3300 元, 统村落、省级生态村等美誉。依托“设计 +”国家 直接带动 11 户贫困户和 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台籍教师参与 融入地方助农兴乡 坚持引育并重、养用结合,不拘一格集结两岸 合作社成功申报 2021 年福建省星火项目,补助资金 乡村规划、文旅康养、智慧农业等领域高端人才,遴 30 万元;助力清流爱珍豆腐皮合作社联合申报福建 聘优秀台籍教师积极投身科技特派员工作,有 30 人 省星创基地,与永安市农业农村部门对接在永安小 次担任省科技特派员,扎根三明大地、融入地方发展, 陶镇政府部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建 将台湾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经验指导应用于助农兴乡 设项目,建立合作基地,常设服务工作站。2021 年, 的实践中,发挥资源优势、贡献智慧力量。2020 年, 台籍博士专家团被聘请为清流台创园专家顾问,走进 经济与管理学院 5 名台籍博士科技特派员,服务清流 清流台创园服务企业,深入台企兰山茶饮、森源兰蕙、 国家台湾农民青年创业园、清流凯琳竹叶公司、三元 清龙兰花等公司,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在品牌打造、 区壹号农场、清流爱珍豆腐皮合作社基地、大田雪蔗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指导园区企业,与企业确 专业合作社、福建高氏药材有限公司 6 个农业基地, 定人才交流、技术合作意向。 累计辅导 100 多人次,为企业实现增收 210 多万元; 带领学生参与项目指导 50 多人,辅导大田雪蔗专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韩巍巍、雷慧 吴爱娣 █ 61

第66页

他山之石 西安培华学院: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 西安培华学院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优势,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坚持走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十三五”规划以来,学校先后获评五星级党组织、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创 业典型经验高校、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全国社会组织评估 5A 等级等称号。 坚持与时俱进 探索现代化治理体系 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 学校的行政议事执行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理事 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 会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理事会 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决定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渐形成了以《西安培华 管理工作。学校历任党委书记都进入理事会担任理 学院章程》为核心和统领,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一 事,进入教学督导委员会担任总督学,确保党委参 章八制”制度体系。 与学校决策监督职能。学校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 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系统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学校理事会和领导班 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子高度重视,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 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 育发展现状,学校各单位依据“废改立”的原则, 会,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教师等对学校的意见建议。 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现已形成《西安培 华学院理事会章程(修订)》《西安培华学院监事 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去行政化”改革。 会章程》《西安培华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西安 学校吸纳行业(企业)代表、社会知名人士和高水 培华学院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平学者参与学校决策,优化完善理事会议事、决策 《西安培华学院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 11 部规 机制,使教学和管理工作逐渐转向学者和专家主导, 章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内部治理体系。 由学术主导代替行政主导。管理职能优化重组改革。 学校每 3 年组织开展岗位竞聘和组织结构优化,不 科学设计组织管理结构。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 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学 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校长负责、党委监督、 校管理部门成为“学习型”“专家型”和“服务型” 教授治学、教工参与”的民主管理模式。加强顶层 组织。探索新形势下校院两级的权力结构形态和管 设计。“十三五”规划以来,学校着力优化内部治 理职能定位,不断下移管理重心和自主权(人权、 理结构,调整部门功能、优化协同运行机制、深化 财权、事权),切实将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逐步转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理事会、党群系统、 变为办学和教学单位。强化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各 二级教学单位、教学事务部、研究发展部、学生事 二级学院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教学)委员 务部、行政事务部和服务保障部的“大部制”布局。 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学术带头人和专业负责 明晰工作责权。学校理事会作为学校决策机构,行 人专家化、一般管理人员教师化,切实做到“专家 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学 治校、教授治学”。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校监事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保障学校利益和师生员 的办学理念,采取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校长在学校理事会领导下, 强化自我管理的模式,全面发挥社团搭建平台、锻 负责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总体工作。校长办公会是 62

第67页

他山之石 炼能力、检验水平的优势,助力个人成长,增强了 导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实际,不断践行学校文化理念, 学生的民主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浓厚了校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将爱国主义情怀、使命担当、 园学术氛围。营造优良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积极传 教书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承红色基因,开展“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引 文化和红色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教育的主流。 强化创新思维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十三五”规划以来,学校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极开展和探索学校“管办评”分离的新机制、新方法, 全方位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积极推进管理体制 细化管理路径,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 改革,实施规划管理和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其从教 化水平。 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激发了办学动力。 创 新 教 职 工 培 训 模 式, 优 化 提 升 职 业 素 养。 实施目标绩效管理,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推进 “十三五”规划期间,学校以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 目标绩效管理。“十三五”规划以来,学校积极推 为抓手,多方合力增强教职工的执行力。多样化培 进目标绩效管理,完善单位目标考核和教职工个人 训模式并进。学校以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校内校外 考核体系,形成重在绩效、用数据说话、时时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组织开展了 450 次培训,共计 事事评价的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797 人次参加,已形成了“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全 分层次、多样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供不间 面预算管理。修订了《西安培华学院预算管理办法》 断培训服务。每年面向全体教师举办 12 场教师能 等制度文件,改革了二级教学单位日常经费的预算 力提升系列讲座、10 余期教学科研沙龙活动,将一 管理,简化了预算编报模式,加强资金统筹管理, 年一期的新员工培训改为一年两期,充分利用全国 不断挖掘和拓宽办学资金来源,将审计重心从财务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创造机 收支审计转向全面关注资金、资产、资源和政策落 会鼓励教师“走出去”。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 实上来。 类教学改革和能力提升培训研修班,为教师提供学 科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为了打造“双师型”教师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探索内涵发展路径。建立 队伍,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 6 个教师培训基地。 第三方深度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学校通过与第三 近 5 年共选拔出 68 名青年骨干教师,落实与西北 方公司合作,不断发挥第三方评价优势,利用专业 大学的对口帮扶制度,开展“一对一”教学和科研 化的大数据平台,针对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 指导。 同行评价(企业行业专家评价)等维度,通过专业 化的大数据平台和深度数据挖掘分析,开展毕业生 深化信息化建设,适应新时代治理环境。优化 短期跟踪评价、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评价、学生成 完善服务事项网办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长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师资发展评价、用人单位 机制和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具体化、标准化、 跟踪调研等,不断优化和解决学校内部治理问题。 可操作化。学校建设的 5 项基础性信息化服务平台, 构建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立各教 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生活服务提供便利与保障, 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了教学质量管理部门、 推进了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提升了治理效能。建成 二级学院、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机制。 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十三五”规划以来,学校 探索专业建设多元评价机制。校内适时评价与校外 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集成 21 个关键业务系统, 跟踪评价途径相结合,建立专业评估、国际认证、 实现了统一信息门户和用户身份认证、服务师生的 学位点建设、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等多类别评估项 跨部门应用,基本实现治理领域数据资源的全面汇 目相交叉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提升路径。通过积 聚、共享和应用。 63

第68页

他山之石 抓住新时代机遇 走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统筹编制 庭和社会的育人资源,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 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长期战略发 会教育形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合力。 展规划,“分步走”谋划学校发展蓝图。西安培华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体系 准确研判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坚持走以提高 现代化。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高等教育法” 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及相关条例办学,严格按照学校章程及相关制度办 学,确保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教育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 学实践中,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育方针,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走非营利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 性、公益性的办学道路。学校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 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息技术的作用,探索信息时代大学教育治理的新模 化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并切实转化为教书育人、 式新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实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积极培育良好的 现从管理思维向治理思维的转变。把信息化技术应 校风学风,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 用到学校管理中来,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 大师生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 把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评 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估中,加强对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学情诊断, 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推动“课堂革命”,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一体化育人体 构建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转变评价理念,树 系。坚决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理念, 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扩大评价主体,让更多利益相 构建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相统一、校内教育和校外 关者参与进来。把握评价核心,认真落实“以学生 培养相协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 为中心”的理念。创新评价方法,充分运用定性和 育并举”育人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八大能力” 定量的评价方法,并充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形成 的培养,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统筹发挥学校、家 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64

第69页

中心平台 中心官网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网站(http://www.csdp.edu.cn)以服务中 心建设教育创新要素聚集平台为宗旨,是展示中心工作动态、集聚教育改革公共服 务平台、发布重大工程项目的信息共享平台。 教育之弦官方微信 “教育之弦”(微信号:moe-csdp)作为教育部学校规划 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打造教育创新要素汇聚 的微信平台,聚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关注国家 教育政策和教育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案例。 中国教育智库网 中国教育智库网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教育智库平台,汇聚 各类教育智库专家,为各级政府制定教育规划和重大教育政策提 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为各类学校的定位、规划、战略、管理 和创新提供专业指导,为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咨询、培训、会议、 交流服务,通过建立课题评估和交易平台,为课题的转化提供政策、 技术、人才、资金等一系列支持和帮助。 网址:http://www.eduthink.com.cn/ 微信号:edu-think 65

第70页

中心平台 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 “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集成各级各类教育、经济 社会发展及国际比较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集应用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国家 教育数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教育统计服务平台 教育统计服务平台是为统筹规范教育统计培训及管理工作,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教育培训基地和培训学员的公益性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集信 息发布、教学辅助、教务管理和培训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为一体,为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 的综合性服务。 网址:http://essp.csdp.edu.cn/ 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培训平台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培训平台作为支持教育统计工作的专业化服务平 台,以满足基层统计人员和教育管理者在线培训需求为目的。培训课程由中心、 复旦大学教育事业统计培训基地和其他培训基地联合开发,并由复旦大学提供 运行管理平台,按照远程继续教育要求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服务。学员完成规定 的在线培训课程后,可获得由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颁发的《教育事业统计在线 培训合格证书》。 登录中心官网:http://www.csdp.edu.cn/ 点击:公共服务平台 -- 教育统计在线培训 网址:http://fudan.kmelearning.com/ 66

第71页

8第 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 即将开幕 主题:新阶段 新征程 ——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议题:▽ 对标立标:开创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思路 ▽ 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 ▽ 融合创新: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 ▽ 学习革命: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 ▽ 乡村振兴: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新作为 ▽ 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河南·驻马店 详情关注教育之弦公众号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